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延堡支行与西安新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租赁合同纠纷申请案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延堡支行与西安新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租赁合同纠纷申请案

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延堡支行与西安新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租赁合同纠纷申请案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2014)陕立民申字第00422号

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延堡支行。

代表人:高菊梅;,该支行行长,

委托代理人:刘新功,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牛晓征,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诉人):西安新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刘平,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白文军,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再审申请人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延堡支行(以下简称长延堡支行)因与被申请人西安新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都实业)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不服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西民一终字第O122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

长延堡支行申请再审称:被申请人主张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的房屋租金,而按照法律规定,租金的诉讼时效仅为一年,其主张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的房屋租金部分超过了诉讼时效,且未提交中断时效的相关证据,原一、二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应予撤销;根据买卖不破租赁原则,被申请人通过租赁权拍卖取得培训中心大厦的租赁权,不能对抗在此之前存在的申请人与交警总队建立起的租赁关系;原一、二审判决对于申请人大楼六楼西侧十三间房屋腾房时间认定错误,认定的租金数额错误;原一、二审判决对于本案中的利息计算存在错误;原一、二审判决对于水电、空调费的认定也存在错误。退请人民法院改判并支持申请人的请求。

新都实业提交意见称: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处适当,应驳回长延堡支行的再审申请。

本院认为,2006年6月2日,新都实业通过竞拍方式取得了交警总队培训中心1-15层房屋的十年经营收益权,长延堡支行原租赁房屋西侧一楼大厅及六楼西侧的十三间房屋亦包括新都实业依竞拍取得的经营权范围内,出租人变更为新都实业,长延堡支行应向新都实业支付占用期间的占用费。虽然长延堡支行已向交警总队培训中心一次性交纳了全部租金,但新都实业在竞拍中并未涉及该项费用,其是买断十年经营权,一次性向交警总队培训中心付清全部费用,且新都实业不承担拍卖前发生的债权债务。在双方发生争议后,由长延堡支行向新都实业支付房屋占用期间的占用费的相关事实已被另案生效的法律文书确认,相关法律文书已向长延堡支行释明可向交警总队培训中心主张以前所支付的租金。因双方的房屋租赁纠纷,本院另案于2012年作出(2009)陕民申字第236号民事裁定书后,新都实业即提起本案诉讼。故长延堡支行认为本案己超过诉讼时效的申请理由不能成立。长延堡支行称,其已于2007年12月已将部分房屋腾空,不存在水电费的问题,但其承认腾空房屋是将房屋向省交警总队培训中心移交,而省交警总队并未接收,并告知其向新都实业移交,且水电费用是早期已发生的费用,原审认定该房屋并未移交并无不当。关于租金数额及利息计算。原审是比照长延堡支行与原出租人签订的租赁合同的租金标准向新都实业支付房屋占用费,并按银行基准利率计算利息亦不违反有关法律规定。故长延堡支行的申请再审理由不能成立。

综上,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延堡支行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

法》第二百条规定的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一款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延堡支行的再审申请。

审判长王存才

代理审判员杨成会

代理审判员王晓平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书记员张瑜莹

西安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两课实践调查》 题目:西安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成绩 评阅人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西安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文化的力量,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堪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着非常深刻文化内涵。西安作为西部最重要的城市和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对西安的堀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通过研究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意识、结构、规模等问题,提出了培育全民文化产业意识,提升文化产业总量,着力打造西安文化产业品牌,进一步从文化具体情况出发,在己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阻碍发展的原因并进行探讨,最后提出西安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西安;产业结构 1.选题背景及意义 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成为许多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 研究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在于:①有利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化产业问题一直是国际国内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的理论工作者己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呈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尽管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大多采用抽样调查取得相关数据和资料,所抽取的样本代表性有所不足。②有利于提供比较系统地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方法和思路。本文的研究从区域具体情况出发,在己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阻碍发展的原因并进行探讨,最后提出西安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现实意义在于:①促进西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和谐社会建设。文化产业包含多形态、多门类、多层次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是第三产业的主力军。作为“新经济”的骨干产业,文化产业不但与高新科技紧密相连,而且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文化产业是环保产业,不会破坏自然资源和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由此,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点。②增强西安文化竞争力。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之际,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提高区域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文化产业,更好的满足了继物质需求满足后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知识、教育、审美和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它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大量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可以引导人民群众思想上、精神上不断进步。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依托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才优势、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西安的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成为了西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当前的城市文化观来审阅西安的文化产业,又不得不遗憾地说西安的文化产业和它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没有相得益彰,同发达城市的文化产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1 文化产业发展意识不强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近日,备受关注的《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 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规划提出要将西安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昌盛、基础设施完备、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生态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有序和谐、政治民主文明的国际性旅游城市、浓郁文化特色城市、科教创新城市、产业集群城市、枢纽中心城市、山水生态城市、最佳人居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 四、城市总体布局 采取拉大城市骨架,发展外围新区;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显山露水增绿,塑造城市个性;南北拓展空间,东西延伸发展的城市布局原则,城市未来主要向西南、东北方向发展;远期主要向北跨过渭河发展。 布局形态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未来西安城市将按照九宫格局、虚实相当的总体结构,形成几个外围副中心,即在西南方向形成以户县为主的副中心;在东北方向形成以新筑、临潼为主的副中心;在北部方向形成以阎良为主的副中心;在渭北方向形成以高陵(跨过渭河)、泾河工业区为主的副中心;在南部方向形成以长安为主的副中心。五、重点建设的外围新区 疏解老城功能,建设新的行政中心:为了降低中心区密度,更好地保护古城区内历史风貌,

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 发展研究

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它不仅对一国经济政治有所影响,还对国民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在新的时代背景与国际环境中,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停滞的发展态势。如何在新时代助推文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前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文化产业在转型升级时要注意走出去,以独特的中国魅力打造国际市场。本文以西安为例浅析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探索了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三种有效策略,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一、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独特内涵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激发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在新时代,高质量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粗犷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要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之路,走效率变革之路,走动力变革之路,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就西安文化产业而言,文化产业既具有一般产业的经济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其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的内涵。

(一)高质量的产业管理体系 文化产业管理体系的高质量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它既包括宏观的管理制度的构建,也包括具体的政策治理两个层面。西安在文化产业管理的制度构建层面,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体制壁垒逐步打破,并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融合性、跨界性等特点,优化跨区域、跨部门、跨利益格局的产业推进体制,不断释放文化产业发展的红利,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最终形成了合理有效的产业宏观调控、微观治理手段,产业政策趋于市场化和全局性,政策治理效能极大提高。 (二)高质量的产业创新体系 西安牢牢抓住了抓住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契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备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使文化企业成为产业创新的主体,优化产业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形成文化产业创新合力。特别是加大文化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重大成果,构造产业技术优势。可以预见,文化创意将成为推动西安文化产业内生动力、增强外部渗透、提振相关产业附加值的重要力量。 (三)双重高质量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同样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既可以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又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范文

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考察报告 一、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曲江新区是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实施“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立足于曲江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坚持集团化建设和企业集聚并行的发展模式,突出盛唐文化特色,着眼国际化视野,通过大项目带动、大集团引领、大产业聚集,规划开发了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30多个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演出集团、大明宫投资集团六大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曲江文化”、“曲江旅游”、“曲江影视”、“曲江演艺”等系列文化品牌,全面提升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预计今年实现文化产业产值50亿元,被各界誉为文化创新和城市发展的曲江模式。近年来,曲江模式加快向外辐射发展,形成了曲江文化景区、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中国道教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文化板块竞相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格局,总辐射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奠定了整个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础,加快了西安市“文化高地、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步伐。 二、曲江模式的成功经验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曲江模式中最值得我市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曲江新区生存的大环境是古都西安,而西安的大部分文化遗址也都分布在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遗址、大雁塔、曲江池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等相对分散但又相隔不远,曲江新区管委会以盛唐文化为主题,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超前规划设计,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开发两种形式,把这些分散的、有关联的文化遗产“纵横联通”,形成了一个唐文化气息浓郁的大曲江文化景区。曲江新区管委会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牵头开发与各景区配套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商业设施、基础设施,通过城市价值兑现反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园区的文化品位和生态环境,使曲江迅速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重要集散地,每年来曲江新区旅游参观考察的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进而带动了影视业、演艺业、会展业、衍生产品运营和房地产业。此外,曲江新区还着力用文化创意激活文化遗产,将民营的“大唐芙蓉园”打造成为“全文化产业生态链”的典型代表,2009年,入园人数首次超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大地增强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总体竞争力、话语权及领导力。 第二,坚持民生优先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根本出发点。为解决遗址保护开发过程中的拆迁难问题,曲江新区坚持民生至上,优先保障拆迁户利益。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共投入120亿元,其中仅拆迁安置费就达90亿元,按照每人补偿15万元和置换面积30平方米的标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各类文化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为兴起阶段,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娱乐企业和广告企业蓬勃兴起;上世纪90年代为第二阶段,总体趋势是许多文化事业单位逐步向文化企业转变;2000年至今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文化产业逐步进入了整合期,文化体制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开始调整政策,完善市场,培育企业,正在努力提高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增速明显加快,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已经成为西安经济增长结构中极具增长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传统文化产业平稳增长,新型文化产业迅速扩张,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化硬件实力不断增强,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非公资本和外资进入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初露端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新闻出版、文化旅游、文物及文化保护、广告会展等六大重点文化行业整体推进,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业和会展广告业增长迅猛;以曲江新区、高新区、临潼文化旅游板块为代表的七大板块建设已具一定规模,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目前主要瓶颈 1、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文化产业意识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和管理部门不能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产业观念淡漠;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尚未具备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运行机制,作为现阶段发展西安文化产业的主体体系大而不强,行业图景比较破碎,体制、政策还不系统。 2、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仍需深入。从2004-2007年的情况来看,西安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2%左右,外围层比重从18%上升到21%,相关层比重从39%下降到37%,核心层在总量结构中所占比重没有明显提高。 3、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强化,骨干企业弱小,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2007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单位近3000家,但上规模的文化产业主体还不足5%。每个文化产业单位2007年创造的增加值平均为31万元左右,远低于全国46.16万元(2004年)的平均水平。至今,西安没有大型的报业集团、传媒集团等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主体,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链的完善与壮大。 4、本地文化消费市场容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西安居民的主要消费还集中在食品、衣着、居住、教育等领域,文化消费增长较为缓慢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和旅游等部门。另一方面,受发达地区消费观念影响,私家车、移动电话等产品消费增长很快,2007年私家车支出增长了一倍,对文化消费也产生了消减。 5、文化产业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西安现在从事文化产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创新能力都不能满足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既懂文化建设规律、又懂市场管理和经营的人才

西安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西安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工业重振雄风服务业凌云而上 ——聚焦首次发布的《西安产业发展白皮书》围绕着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产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内外城市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产业竞争,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直接来源。 “产业强市”需要寻求一条清晰的产业发展路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用了近两年时间,对我市主体产业、主体产业区和主要部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在系统分析和论证基础上,形成了西安市第一部《产业发展白皮书》,并于昨日正式发布。 对比篇 西安产业地位 ●《白皮书》原音 西安市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数为11.16,在副省级城市中排第13位(长春市因为部分数据空缺,不参与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深圳市、广州市和杭州市。 副省级城市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数

●解读 从综合指数上看,西安市同沿海城市差距比较明显,但是与东北老工业城市哈尔滨和沈阳差距不大,与济南的差距也比较小。 综合指数由基础资源层、核心竞争层和产业表现层三个部分组成。 △基础资源层。整体上看,西安市基础资源指数为5.11,位列第12位,位于济南和哈尔滨之间。综合而言,西安市的人力资源较为丰富,但是资源瓶颈导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有限,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注重财富积累,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核心竞争层。从三次产业结构看,西安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形成稳定的“三、二、一”格局。就西安目前而言,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所占比重较小,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够强劲,说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在副省级城市中,西安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均列第4位;高校规模列第3位,仅次于武汉和广州;科技竞争力列第6位。综合来看,西安市的创新力指数,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在第4位,进行创新活动的资源优势较为明显,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产业表现层。企业整体表现一般,提升空间较大。截至2005年,西安市拥有上市公司18家,中国企业500强企业5家,在副省级城市中的位

西安文化产业现状与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 时代的到来,文化越来越物化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城市文化是一 定地域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人生活的 精神支柱,是城市发展的最大资源和资本,是城市建设的精髓和灵魂。西安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数目众多 的文物古迹汇集于此。在“一带一路”的现实背景下,在追赶超越的 路途中,如何保存和利用独特的地域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如何通 过城市文化建设带动和指导整个城市建设,将西安打造成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成为当前西安城市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安具有突出的文化资源优势,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其蕴含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而3100年的城市发展历史和1152年的建都史也给西安留下了国内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大量重要、珍贵的具有绝对优势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作为陕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西安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全省起着指导和示范作用,西安地处我国北方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陇海、兰新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和文化明珠,便捷的地上、空中交通,发达的通讯设施建设,使西安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西安又是一座知识密集和技术发展型城市,高校和科研实力以及文化人才资源与北京、上海构成鼎足之势,而成为一座人才城、科技城、文化城,西安在“一带一路”中以其桥头堡的地位对西北地区在经济和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还应清醒看到西安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

题: 一是城市文化产业组织滞后。目前,西安文化产业组织形式规模小,实力弱,企业市场主体意识淡漠,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具有强势品牌或知名品牌文化产品的企业较少,经营项目结构不够合理,城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二是西安产业科技含量低,西安文化产品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弱,涌现出的知名品牌少,最主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产业的科技投入不足,目满足人们文化消费新要求的质量也会降低,难以启动和引导家城市文化消费的新领域。 三是西安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上创新少,未能与时俱进,且缺乏长远规划,在交通、绿化、公共设施等方面都未能走在国内前列,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城市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如何结合城市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量身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国际化外衣”, 力争在“一带一路”的交流中展现出西安特有的魅力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研究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研究本文从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针对西安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过程 中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相关建议:扩大文化产业总量;提高文化产业人才数量和质量;建立文化、经济“双通道”的投融资模式。 标签:文化产业;问题;对策 “以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以造福西安人民为根本目的,实施优势产业支撑、先进文化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生态环境提升、民生持续改善、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六大战略,努力开创西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是2012年2月刚刚闭幕的西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为西安制定的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在这一宏伟目标指导下,如何提升西安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2009年西安市文化产业统计概览》提供的数据,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18.36万人,文化产业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总资产达316亿元,文化产业人均创造增加值达8.22万元,高于全社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水平。图1、图2分别代表了2002年—2010年间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同期占GDP的比重。从图1、2统计的数据看,西安市近年来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其所占GDP 比重都呈现明显增长态势。特别是2005年以来,西安文化产业占同期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以上的增长,文化产业发展已出具规模。 2、产业政策逐步完善 自文化体制试点改革开始,西安市文化产业政策纷纷出台,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2003年6月,西安市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2004年,出台《2004-2010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了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若干对策等。2006年出台的《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成为指导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09年初,制定的《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和《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为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创造了良好条件。2010年6月《西安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出台,对全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政策措施、步骤时限等进行了明确的安排部署。2011年4月《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三大核心区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为西安市未来五年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概况“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一定实力的现代文化优势,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005年以来,西安市将文化产业列为全市率先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立的“重点在影视、突破在动漫、创新在戏剧、做大在版块”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实施资本推动、版块推动、项目推动战略,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西安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50.7亿元,占GDP比重6.49%,较上年增长31.4%,占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7.3%,文化产业增速连续三年平均达到25%以上。 目前,以盛唐文化为品牌的曲江新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品牌的高新区、以印刷包装为品牌的经开区、以生态旅游为品牌的浐灞生态区和城墙景区、临潼文化旅游区、秦岭北麓沿山文化旅游带等七大文化产业板块各具特色、相得益彰。2006年5月,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年8月,曲江新区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08年10月,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12月,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同意在西安高新区建设中国第八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2011年6月,西安印包基地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命名为“西安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2008年10月,西部文博会永久落户西安。2012年5月,西安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称号。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成绩斐然。2009年8月,西安秦腔剧院股份有限公司被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探索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探索 作者:庄晓东马威 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7期 【摘; 要】古都西安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如何把优势资源加以整合,通过政策引导并加以市场化运作,做大做强本地文化企业,是打造文化产业强市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从西安本地的文化产业现状的实际出发,简要分析西安文化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若干改革意见。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资源;融资;人才 引言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139个知名景点、152家博物馆,1240家文化经营单位。2019年西安共接待旅游人数突破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3100亿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整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更加强调产业与市场的融合以及文化产品的创新,而西安作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城市未来将大有可为。 1.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自2003年西安市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以来,西安文化产业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实行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事业统筹发展,一方面使得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另一方面使得新的文化模式更加符合消费市场的需求。迄今为止,西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日渐密切,将旅游文化、科教事业等行业打造成现代化文化产业,建立起以曲江新区为代表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就西安市目前整体文化产业发展来看,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稳中有升,发展前景广阔,新型文化产业所占比重有所增加,集群效应逐步呈现,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2.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2.1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得益彰 西安被选定为第9个国家中心,在此驱动下一大批建设项目拔地而起,城市配套日趋完善。西安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又举行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重大文化艺术活动,这些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重大节会落户西安,增进了西安与国际化接轨。西安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发展

西安日报/2009年/9月/16日/第003版 综合新闻 66亿元信贷资金助推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行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 司隆重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编者按 秋高气爽,惠风和畅。2009年9月15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行与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御宴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行将向曲江文化产业集团以集团客户综合授信方式提供总额折合66亿元人民币的融资等金融服务。中行与曲江文化产业集团两大500强企业的强强合作,将为曲江创建国际一流文化产业园区打下坚实的基础,把西安以及西北地区文化产业的大繁荣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西安市副市长、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先念、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行行长杨勃、曲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书民、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建军出席了签约仪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行副行长李拴科与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红梅分别代表双方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 根据协议,中行与曲江文化产业集团视对方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双方优势,重点开展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以及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建设等业务领域的合作,同时,中行将充分利用海内外一体化的综合优势向曲江文化产业集团提供包括传统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领域在内的全面和优质金融服务。 曲江发展世界瞩目 中国银行聚目曲江 曲江新区地处西安新一轮城市规划的核心城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之一。多年来,曲江新区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理念,依托陕西、西安大文物、大文化、大旅游的优势,以盛唐文化为载体,策划并实施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法门寺文化景区等一大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曲江影视、曲江会展、曲江演出、曲江文化旅游、大明宫投资等6大产业集团,迅速跃升为西部最重要的文化、旅游集散地,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 中国银行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已有百年历史,一直致力于成为大企业和中高端客户的首选银行。作为中国银行的分支机构,长期以来,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和总行决策,致力于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陕西、西安的建设,为西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信心,注入了活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在金融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为曲江文化产业集团系统先后投放贷款4亿元,为曲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国银行陕西分行副行长孙西全说,此次总额达66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将为曲江文化产业的飞跃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西安尤其是曲江新区的飞速发展。我们对曲江文化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对两方的合作充满期待,我们将严格按照协议规定,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团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便捷、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跻身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打造中国文化产业“巨无霸” 今年以来,曲江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带动、大集群发展的整体思路,

西安市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VIP专享】

西安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摘要: 一、第四轮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西安市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以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布局、道路交通骨架、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近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城市骨架尚未拉开,“中心集团、外围组团”的城市结构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依然存在。 1、城市建设用地十分紧张等,国务院批准我市1997—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13.5万亩,到2002年底我市城市建设实际占用耕地已达到了12.37万亩;到2003年底我市城市建设用地实际所剩无几。在城市土地的使用上,古城区利用强度过大,南郊、北郊土地过紧,东郊、西郊土地开发利用偏低,全市现 有土地利用失衡。这些问题都需要制定新的规划来进行调整。 2、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省委、省政府于2002年提出了关于加快关中“一线两带”经济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这些措施都对西安城市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3、西安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依托关中城市群,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城市竞争力,在更大范围内研究西安的发展环境,是西安今后发展的先决条件。西安与咸阳是关中经济带的核心区,两市在经济发展中已提出了“西咸一体化”发展思路,因此,西安在关中城市群中必须进行重新定位,提升城市的幅射力。 4、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开发区发展速度较快,高校扩招,教育科研用地发展需求也较大,已提前完成了各项规划指标,急需尽快提出建设发展的新思路,使开发区的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便有效管理。 5、撤县设区的机遇:临潼县于1997年撤县设区,长安县也于2002年撤县设区并入西安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扩大了城市规模,适应了城市急速发展的需要,按照2002年5月15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应当及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综上所述,我市总体规划修编势在必行。 二、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展 2002年10月,西安市政府组织编制了“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对西安的城市定位、战略发展目标、产业调整方向、空间发展方向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建设、综合交通和城市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研究成果,为第四次总体规划修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7月,市政府向建设部作了专题汇报,征求了建设部对西安修编第四次总体规划的意见。2004年1月,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同意修编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同意正式修编。2004年8月20日,建设部和省建设厅联合组织技术审查组对《西安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了审查,原则通过《纲要》,并下发了《关于反馈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意见的函》。根据建设部审查意见,我市对《纲要》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规划成果修编工作,29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同时展开,2004年12月基本完成了规划修编成果草案。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附件包括说明书、29项专业规划、10个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等。2005年1月28日,国务院曾培炎副总理听取了我市第四轮城市规划修编工作汇报,认为“本次规划修编原则是正确的”,规划草案“内容比较充实,思路清晰”。要求我市加以完善后,尽快上报。按照曾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濒渭河,总面积9983平 方公里,陕西省省会。 西安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又是国内外著名历史文化古都,中国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200年。西安曾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都会,以 汉长安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不但是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商贸通道,也是东西方文明和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唐以后,西安虽失去了京城地位,但仍作为西北重镇历经苍桑。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年-1953年进行了第一次总体规划使西安用地扩展到100余平方公里,成为我国八大城市之一。 1979年-1982年的第二次总体规划,突出了西安作为我国重要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为了适应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城要,1992年-1995年初完成了第三次总 体规划,提出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外向型城市,进而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的宏伟目标。 一、城市性质 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中心城市之一,陕西省省会。 西安今后的发展要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电子、机械、轻工等工业的改组改造,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把西安建设成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自己历史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成为世界一流的历史名城和旅游胜地,进而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 二、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00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65万左右(其中非农业人口228.5万左右,农业人口37.5万左右),暂住人口从60万增加到90万左右; 2005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86.8万人左右(其中非农业人口249.5万

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依托陕西、西安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优势,以及历经十余年发展而形成的人才、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基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省、市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区文化创意企业数量累计已达2150家。仅2009年就新增文化创意企业132家。其中,动漫、游戏、影视制作企业140家,从业人员近万人,聚集了西安85%的动漫、游戏、影视制作企业。 (一)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形成省市共同发展产业的合力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十分重视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7年由陕西省文化厅牵头,省级相关部门、西安市政府及高新区建立了“扶持动漫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规划西安建设“动漫游戏之都”的发展思路。省市和 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推动我省动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安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西安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等,对西安发展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西安高新区借鉴国内外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国际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依托西安文化、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结合高新区在软件、网络、通讯等方面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实力,研究确定打造以高科技手段支撑的、富有文化创意的高端创意产业基地,2009年西安高新区修改了《西安高新区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三年9000万元扶持区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把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作为重点行业加快发展。 (二)加快文化创意企业聚集区建设,不断扩大产业发展空间 以创意企业聚集区建设为重点,创新产业发展空间提供模式,构建虚拟园区,促进企业快速集聚。在这方面,打破以往通过政府规划投资建设专门性专业园区的原有模式,充分利用区内现有楼宇空间,并通过对楼宇业主的引导与规范化、标准化管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简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M,南北最宽约116千M,总面积10108平方千M,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工程,这些大型工程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