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议韦纳归因效果理论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韦纳归因效果理论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韦纳归因效果理论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张兴梅 新疆石油学院
【摘 要】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本文简要介绍韦纳的归因效果理论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并谈谈如何利用韦纳的归因效果理论指导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关键词】成就动机 归因效果理论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810(2010)07-0052-02
一 韦纳的归因效果理论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在行为上,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社会或生活目标的刻意追求。在此领域的研究中,韦纳的归因效果理论最具代表性,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最大。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 BernardWeiner)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不外乎以下四种因素:(1)自身能力;(2)努力程度;(3)任务难度;(4)运气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能力和任务难度又属于“稳定的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则是“不稳定的因素”。韦纳认为,“内外因素”和“稳定性”这两个维度是相互独立的,对一个人成就动机的产生和质量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从“稳定性”维度来看,若某人将在某项任务上的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他的能力强或这项任务容易,他会期望在以后类似情境中继续成功。若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原因,如工作努力或运气不错,显然对下一次成功就不那么有把握了。相反,对某项任务上的失败,若归因于个人难以改变的稳定原因,对以后类似的任务也会作失败的打算;若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原因,则会对以后的成功抱有更高的期望。
从“内外因素”这个维度来看,人们更看重由内部原因所取得成功,并为此而奖励自己。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若被归因于能力或努力这些内部原因,而非运气或题目容易这些外部原因,个人会感到愉快并会继续争取成功。而归因于内部原因的失败则会对个人的自尊产生消极影响,并会削弱以后对成功的追求;但将失败归因于外在原因则不会如此。韦纳的归因效果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关于成就的期望和价值的理论,即控制点影响着人对成败赋予的价值,归因的稳定性则影响着成就期望。价值和期望共同决定人在以后的成就行为中所付出的努力。
伯纳德·韦纳的归因效果理论,从不同的维度出

发,证明了归因在人的成就动机的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从中可清楚地看到归因是通过影响人们的期望和情绪情感而影响人们的成就动机的。由于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动机,它在人们的成就行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动力作用,因此,这些归因理论无疑对我们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二 利用归因效果理论指导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简单来说,归因效果理论会把行为归结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在双语教学中,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对于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学习成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建立起以努力定势为主要目标的认知归因模式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认知结构还未完全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并且少数民族学生要用汉语学习各学科知识,本身难度就比汉族学生大,因而教师应该重视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归因模式,这关系到他们能否取得学习的成功。当一个学生把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这个不稳定的和可控制的原因时,他就会激发自己学习的动机,从而在失败的情境中能够不怕困难,努力坚持下去;相反,如果把失败归结于个人能力较差这个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原因时,则会使他对自己的努力丧失信心,从而无法坚持下去。因此,作为双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不努力则失败。由于归因也只是主观上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因此,即使学生确实付出了较大的努力而由于能力差导致失败,教师也应注意引导他归因于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对。经常在课上讲一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优秀人物的故事,使学生对学习上的成功倾向于作出个人努力的归因。当然,对于成绩突出的优等生来说,则要求他们倾向于作出个人能力这个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归因,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优越感和学习的自信心。
2.通过个别谈心,真实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归因形态
学校测验或者考试之后,学生对失败有着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而这又严重影响着他们继续坚持学习的行为。比如有个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成绩比较差,通过交谈,发现有许多题目是平时练习中做过或是在课堂上讲过的,而他平时却有抄作业和不记笔记的习惯,所以,当该同学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懒惰时,并不能简单地作出“那么下次要用功了”的结论,而是继续追问下去以便能更多地了解他的归因形态,最终发现这位同学是在意识中对用汉语授课有抵触情绪,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民族

感极强、不认同汉文化、从前的数学教师对他有过不好的影响等。由于一些同学害怕在老师面前暴露自己的思想,因此,要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法和氛围,特别是牵扯到民族问题之类的敏感话题,要实实在在地尊重和关心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和你倾心交流。
3.迁移少数民族学生不良的归因形态,建立起良好的归因形态
归因不一定是真正的原因,只是主观上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对于失败的同学,将他们内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如个人能力)迁移为外在的可控制的原因(如个人努力),对消除他们害怕学习的心理障碍、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如有些学生常把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脑子笨”、“能力差”,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这时,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以其成功之处来证明他的脑子并不笨,只是由于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没有取得成功,从思想上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而对那些成绩好且易产生骄傲情绪的学生,要强调这是其能力与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继续努力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以此来保持他们不断进步的势头与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性格。
4.对学生给予积极的反馈,以巩固良好的归因形态
要使学生能够持续进行积极的归因并不断取得成功,还必须要对他们取得的成功,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表扬,并不断地给予成功的反馈,使其不断感觉到他们的归因是积极有效的,以此来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能力。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不断努力,不及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反馈,那么,尽管他们也会取得一些进步,但他们还是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努力不够,甚至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效。
5.鼓励学生专注于学习目的,而不是表现目的
对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维吾尔族,他们有开朗、活泼、极富表现力等这些民族特点,在教学中,双语教师一方面应强调这种性格有利于双语学习,并利用其特点进行愉快教学,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民族性格优势;另一方面,也应鼓励学生专注于学习目的,而不是表现目的。因为有学习目的的学生关注知识掌握与个人成长,能更好地应对成功与失 败、批评与表扬,能比较客观地看到个人努力的作用;而有表现目的的人过分关注别人的肯定评价,害怕失败,回避挑战,学习停滞不前,对学业失败容易做出能力差的归因。
三 结束语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只有这样,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才能提出和运用相对应

的教学方法。学习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会有意或无意地对自己的成绩好坏进行思考,从而找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如果归因合理就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同样,如果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是如何归因的,对他们进行适当或适时的归因指导或鼓励,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自己的双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2:325~334
[2]王振本、梁威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与研究[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11:352~358
[3]哈经雄、滕星 .民族教育学通论[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
[4]王山林.归因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M].中学教育, 2000(2)
[5]向海英 .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与成就教学改革[ 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6]于国妮 .浅论归因理论与中学生成就动机[ 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
[7]张爱卿.归因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一)[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