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3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3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3
财政学习题参考答案! 3

Ch1

三、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却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即所谓“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5.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与功能。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

3.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第三,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6.简述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1)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确立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手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高水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7.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因是什么?

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一些稀缺的自然资源存在着垄断性,且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差异很大,由此形成了垄断性的极差收入。财政有必要对之进行干预,防止某些企业谋取垄断利润而损害公共利益,并提取一部分垄断利润以实现收入的相对公平。第二,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分配通常表现为经济公平,但往往损害社会公平。市场分配机制强调收入分配应以各利益主体为社会供给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劳动能力、财产占有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上的差别,因而,市场分配的结果必然会形成收入差距,导致社会不公平。

8.简述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和机制

(1)规范工资制度

(2)加强税收调节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五、论述题

1.试论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思路与要点:(1)资源配置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资源配置就是指运用有限的资源能形成最佳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①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②调节社会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③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3)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和机制。①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确立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④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手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高水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试论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思路与要点:(1)收入分配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所谓收入分配,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在价格、税收、政府支出等工具的作用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分割、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2)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

(3)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和机制。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3.试论述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思路与要点:(1)经济稳定与发展含义。经济稳定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2)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一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二是发挥自动稳定器功能;三是税收、投资和补贴政策安排;四是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Ch2

三、名词解释

1. 公共需求: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求

2. 公共产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使用Samuelson的定义)由所有人共同享有,并且任何一个人对该商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其它人对于该商品消费的减少

3. 消费的非排他性: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

4. 受益的非竞争性:指一旦公共产品被供给,任何人都不必通过竞争出价就可以获得对产品的消费。

10. 庇古税:是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内部化的税收

四、简答题

1. 简述公共需求的含义?

(1)公共需求是一种个人需要

(2)公共需求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多数人的需求

(3)公共需求不仅是多数人的需求,同时也是一种整体需求

2. 简述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公共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使用Samuelson的定义)由所有人共同享有,并且任何一个人对该商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其它人对于该商品消费的减少。

其特征包括:消费的非排他性,收益的非竞争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五、论述题

1. 试述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1)公共部门供给

公共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合理性:

从需求角度看,由于公共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及其所导致的搭便车问题,使得每个人都有动机隐藏自己的消费欲望与支付意愿

从供给角度看,许多公共品在具有公共品特性的同时,还具有广泛的外部性,使得由市场来提供纯公共品,必定会供给不足

(2)私人部门供给

私人部门供给公共产品的动机:

一是,通过明晰的产权制度安排,界定并规制资本利润率水平,私人资本在看得见的资本利润情况下,主动进入提供公共产品;二是由于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效率低下,为了解决公共支出不足的矛盾,政府有意识的降低私人资本进入公共领域的门坎,以一定的利润水平作为“诱饵”,以制度性的安排促进私人供给公共产品。

私人部门供给公共品的条件:

(1)产品的准公共品属性

(2)具备完善的排他性技术

(3)政府提供交易的产权制度保障

(3)第三部门供给

第三部门供给的优势:

创新优势,贴近基层、了解基层的优势、灵活优势和效率优势

第三部门供给的方式:

(1)独立提供公共产品

(2)与公共部门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3)与市场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2. 试述公共产品的特征及其分类

公共产品的特征包括:

效用不可分,消费的非竞争和收益的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的分类包括:

一是,按照商品的特征差别分为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其中准公共品又可以分为利益外溢的准公共品,拥挤性的准公共品和公共资源类的准公共品(亦可以按照Samuelson的分类标志将准公共品分为公地品和俱乐部品)

二是,按照地区收益原则分为全球性、全国性、地域性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Ch4

三、名词解释

1.财政支出:也称为政府支出或预算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需要而进行的各项开支,包括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内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

3.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偿财政拨款。

5.财政支出增长率:是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6.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7.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是指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比。

8.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五、简答题

1.简述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不同。

(1)两者的作用不同。购买性支出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并间接影响收入分配。转移性支出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受益者手中,提高受益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对政府效益约束不同。由于政府在购买性支出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原则可以遵循,且财政支出效益难以衡量,因此,此时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是软约束。

(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约束不同。由于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微观经济主体效益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而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是软约束。

2.简述瓦格纳法则的主要内容。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通过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情况的考察,提出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或称“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后被人们称之为“瓦格纳法则”。他认为: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两类,即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3.简述替代--规模效应理论的主要内容

4.简述经济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5.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干预政策等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上。经济的不断发展,为财政支出增长提供了可能性。(2)政治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就业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

6.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体制与政府职能

(2)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目标。

Ch5

三、名词解释

3.基础产业:是指为其他部门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的产业,或者说是那些由于它们的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国民经济增长机会损失的产业。

四、简答题

1.简单分析教育属性,并分析政府提供基础教育的理论依据。

答:按照教育层次的不同,教育可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不同层次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产品属性。一般而言,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宪法对初级教育规定若干年的义务教育,并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教育经费。义务教育,就是指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既是每个公民的一种权利,又是每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既然国家通过立法来确保义务教育的贯彻实施,那么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纯公共产品属性,因此,义务教育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证。

3.简述财政投资性支出的必要性和特点。

.答:必要性:(1)促经济总量不断增长(2)有利于改善地区经济结构(3)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4)有利于引导非政府投资

特点(1)投资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2)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公债等方式进行筹资(3)投资领域方面,政府投资由于其更加注重社会整体效益,因而其投资侧重那些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即主要投资于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环境保护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4简述分析基础产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

答:(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刺激消费需求、优化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刺激当前经济的增长,也可为今后经济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2)由于基础产业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人,而且诸如高速公路、城市路网及大江大河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外部效应很大,直接经济效益难以测算,且难以通过收费来弥补成本,因而必须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3)由于基础产业处于“上游”产业,是“社会先行资本”,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其它部门必须的投入品和服务。这就决定了基础产业还需要适度超前发展,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当期的财力难以完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基础产业发展的需要。如果按照当期财力来确定基础产业建设规模,有可能导致基础产业供给不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基于此,基础产业必须由政府财政直接投资建设或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扶持。

5.简述我国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和重点。P103-104

答:(1)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大型节水灌溉设施、防洪抗旱设施、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等。这些基础设施大都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建设所需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单靠农户、集体经济或个别企业都难以独立完成,因此,理应成为政府投资的重

(2)农业科研与推广。一是要大力扶持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性研究和重大攻关项目;二是增加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扶持,特别要注意对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的良种培育、科学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推广进行扶持;三是要加大对农业教育与培训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对农业劳动者技术培训的投入;四是要增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投入。

(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相互制约、彼此促进的关系。为了使农业和生态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增加对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水土保持等项目的财政投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6.国防支出的只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2)国家管辖范围的大小。(3)国际政治形势。

(4)军事现代化程度。

(5)兵役制度。

五、论述题

1.试析政府投资于非政府投资的主要区别。

答:(1)投资目标不同。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非政府投资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它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算的,因此,追求赢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最主要动因之一。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当然,政府的投资也需重视经济效益,一旦政府投资明确了方向,在其具体使用投资资金时,就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衡量其经济效益。

(2)资金来源不同。非政府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社会筹资,但筹资是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投资规模往往是有限的。而政府投资则相对宽松一些,通常可以根据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规模,通过财政拨款来进行投资,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公债等方式进行筹资,因而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投资领域不同。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非政府投资通常选择市场化程度高、投资期限短、见效快的项目进行投资。而政府投资由于其更加注重社会整体效益,因而其投资侧重那些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即主要投资于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环境保护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2试述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答:(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业是为人类生存和劳动力再生产提供所必需的也是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粮食和各种农副产品。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二是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上游产业,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农产品的价格稳定与否会影响整个社会物价的稳定,农业发展的稳定与否,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三是当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农业劳动力就可以转移到工业及其他行业,从而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

(2)农业是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的产业。在农业生产领域,除了少数的工厂化设施农业受气象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小外,大多数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作物都会受到气象灾害、病虫灾害的强烈影响,由此造成农业生产有很强的自然风险,总是处于频繁的波动之中。不仅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自然特点还直接导致了市场风险的产生。这是因为农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生产周期较长,且在生产周期内生产规模无法改变;二是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产品价格,本期产品价格又决定下期的产量。这样就导致了农业对市场信息的反应滞后,农业生产者难以根据市场信息做出及时的判断和调整,以规避市场风险。由于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并存,农业生产难免周期波动。农业部门为了克服生产的分散性、季节性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必须不断提高其投资和物质装备水平,为了生存和发展,农业需要比非农业部门有更高的投入。

(3)农产品需求弹性小且消费偏好的同一性特征容易导致“消费性陷阱”和“谷

贱伤农”。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因此经常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因此农产品的供给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加上人们的偏好也具有同一性,因而价格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是有限的。即使价格下降,农产品的消费也不可能很高,价格降到一定程度,还会形成“消费性陷阱”,即价格再降,农产品消费已不可能提高。同时,农产品价格的下降,还会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导致“谷贱伤农”,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

(4)农业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大而直接经济效益小,大量经济效益要通过加工、流通部门辗转折射出来。由于直接经济效益小,所以投资农业往往得不到平均利润,农业不但不具备吸引外部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的能力,而且在农业内部也难以阻止资金和人力资源大规模地转出。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很难保证农业的正常资金投入,结果将危及农业的基础地位。

Ch6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C

5.C

6.A

7.B

8.A

9.B 10.C 11.A 12.D 13.B 14.D 15.C 16.D 17.B

二、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错

6.对

7.对

8.错

三、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2.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对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但因失业而丧失收入来源时给予一定的资金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福利事业、福利设施、福利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使基本生活状况得到不断的改善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总称。

4.社会救济是指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向因自然灾害或其它社会、经济原因而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提供财力或物质援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需求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6.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

7.完全基金制是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的基金,建立储备基金的目标应当是满足未来向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

8.部分基金制是指当期的缴费一部分用于应付当期受保人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储备基金,以满足未来保障的需要。

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基本特征:(1)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2)参与上的强制性。(3)制度上的立法性。(4)受益程度的约束性。(5)分配上的互济性。

功能:(1)公平分配功能。(2)社会稳定功能。(3)社会补偿功能。(4)调节投融资功能。(5)平衡需求功能。(6)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

2.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险。(2)社会救济。(3)社会福利。(4)社会抚恤。

(1)现收现付制。(2)完全基金制。(3)部分基金制

4.简述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P111

1.现收现付制

2.完全基金制

3.部分基金制

5.简述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类型。

(1)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2)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3)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4)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6.简述财政补贴的性质与特征。

性质:财政补贴作为转移性支出的一种形式,总是和相对价格相联系,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

特征:(1)政策性。(2)可控性。(3)时效性。(4)特定性。

Ch7

三、名词解释

1.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政治和经济权力,主要从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那里取得的由政府支配的一切收入。

3.受益原则

是指政府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从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中获得的收益相联系。

四、简答题

1.试述影响财政收人规模的因素。

答:①经济发展水平因素;②经济结构因素;③分配制度与政策;④价格因素;⑤财政政策因素。

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

答: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为财政分配提供的对象——社会产品、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就越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就越高。

3.分析价格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答:价格总水平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①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价格上涨率,实际财政收入和名义财政收入都增长;②价格上涨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名义财政收入增长,实际财政收入负增长;③财政收入增长率与价格上涨率大体一致,名义财政收入增长,而实际财政收入不变。

价格结构变动,会导致国民收入在各经济主体之间再分配,导致财源分布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财政收入。

Ch8

三、名词解释

1.税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税负转嫁——纳税人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经济现象。

3.税收归宿——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4.税收效应——国家征税对纳税人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产生的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5.税收收入效应——征税使得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纳税人的商品消费量。

6.税收替代效应——国家征税导致征税商品的价格上涨,从而使得消费者用无税或轻税的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的商品。

7.税制——税制是税收制度的简称,一方面是指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另一方面是指国家按照一定的税收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

9.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课税的目的物

10.超额累进税率——即把课税对象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最后加总各等级应纳税额。

四、问答题

1. 什么是税收?税收的特征及国家征税的依据是什么?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特征: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

依据:政治权力

3. 简述税收的分类方法。

按课税对象分为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按税负能否转嫁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按课税标准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按税收的隶属关系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4. 税负转嫁的形式?

前转、后转、散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5.简述拉弗曲线,拉弗曲线说明了什么?

拉弗曲线略

说明:(1)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一定需要高税率;

(2)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

(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上较为少见,但理论上是可能的。

五、论述题

1.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商品课税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易转嫁;

课税范围广的税种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税种不易转嫁;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难转嫁;

从价课税的税负易转嫁、从量课征的税负不易转嫁。

三、名词解释

1.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和劳务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的总称。

2.所得课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类。

3.财产课税是对所有以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主要包括土地税、房产税等税种/具有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四、简答题

1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

课征普遍。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实行比例税率。

计征简便。税负可以转嫁。

2.增值税的特征和优点。

最大特点:在对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

其它优点:道道课征方式,可使关联企业互相监督,减少偷税漏税。

课征与流转环节相适应,但税额大小不受环节多少影响。

企业的兼并和分解不影响增值税额。

出口退税彻底,鼓励外向型经济发展。

3.所得税的一般特征。

税负相对公平。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课税有弹性。

5.财产课税的一般特征。

课税比较公平。具有促进社会节约的效能。

课税不普遍,且弹性较差。对社会财富的存量课税。

五、论述题

2.分析比较商品课税,所得税,财产课税的优缺点。

商品课税的优点是税源充裕,收入来源稳定可靠,征税阻力较小,容易征收管理,征收费用较少。但它未考虑纳税人的负担能力,不符合税收公平原则的要求;与商品价格相联系,在国内会干扰市场运行,在国际间会阻碍资金、劳动力和商品的自由竞争和流动。

所得课税主要优点是合乎量能纳税原则,税负相对公平,且不易转嫁,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课税有弹性。缺陷是:开征及其财源受企业利润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累进课税方法一定程度上压抑纳税人生产和工作积极性;计征管理较复杂。

财产课税有收入缺乏弹性,难以普及到无形资产、妨碍资本形成、财产估价困难等问题,但在筹集财政收入、公平社会财富分配和促进效率等方面仍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Ch10

三、名词解释

1.政府非税收入: 是指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的财政收入,是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它组织依法利用政府

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资金。

2.政府收费: 是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公共设施或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向受益者或管理对象所收取的费用。政府收费是公共部门提供有偿服务所取得报酬、或者是公共部门支配、管理特定社会资源的价格。

3.规费: 是公共部门向个人或企业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时所收取的手续费或工本费。规费一般包括行政规费和司法规费。

7.公共定价 : 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定价。

四、简答题

2.非税收入与税收在属性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都是政府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收入的归属都是国家(政府);都是凭借行政权力或垄断地位取得收入,体现政府行为;征收对象都是法人、社会团体和城乡居民个人;征收主体都是政府机关或者代行政府职能的某些行政事业单位。

区别:一是立法层级和政策制定机关不同。

二是立法和政策制定的程序不同。

三是征收机关不同。

四是运作和管理方式不同

五是分配方式不同。

3.政府性收费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1)征收主体的多元性。(2)使用方向的特定性。(3)征收上的有偿性、自愿性和不固定性。(4)资金管理方式的特殊性。

五、论述题

1.论述政府非税收收入的功能。P188-189

(一)分配功能

(二)调节功能(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2)公平收入分配的功能(3)避免和减轻“拥挤”的功能。

Ch11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A

5.D

6.C

7.B

8.C 9.C 10. C 11.C 12.C 13.A 14.D

15. B 16. D 17. B 18. C 19. D 20.D 21.D

二、判断题

1.√

2.×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11. ×12.×13. ×14. × 15. √

16. ×17. × 18. × 19. √ 20. √

三、名词解释

1.政府债务:就是政府举借的债务,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的规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

2.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信用或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及其信用活动;狭义上说,政府信用则是指政府作为债务人,举债筹集财政资金的行为。其中,中央政府的信用或信用活动即为国家信用或国家信用活动。

3.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依附于任何事件,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预测和控制的负债。又分为直接显性债务和直接隐性债务。

4.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5.国债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搭配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6.国债规模:又叫国债的数量界限,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受国债的数量界限。

7.国债限度:一般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

8.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它从流量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四、简答题

1.国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国债作为政府取得财政资金的一种手段,与税收、政府收费等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具有①自愿性、②有偿性和③灵活性等特征。

2. 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答:国债的政策功能主要有:

①弥补财政赤字;

②筹集建设资金;

③调节经济运行。

3.一国国债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国国债结构通常包括:

①国债品种结构;

②国债期限结构;

③国债利率结构;

④国债持有者结构。

4.衡量一国国债规模的指标有哪些?

答:衡量一国国债规模的指针主要有:

①国债规模总量指针。

②国债规模监测指针,包括:

A.国债借债率;

B.国债负担率;

C.国债偿债率;

D.国债依存度。

5.国债市场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答:国债市场的功能主要有:

①实现国债的顺利发行;

②合理有效调节社会资金运行,提高社会资金效率。

A.国债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B.国债市场拓宽了居民的投资管道;

C.国债市场是连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管道;

D.国债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最重要的操作工具。

Ch12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C

5.C

6.B

7.B

8.D

9.D 10.C 11.A 12.D 13.C 14.C 15.C 16.B

17.A

二、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 错

5. 错

6. 错

7.错

8.对 9. 错 10. 错 11.对 12. 错 13.对

三、名词解释

1.政府预算:是经过法律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单式预算:是把一个预算年度内的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汇编成一个收支预算表。

3.复式预算:是把一个预算年度内的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汇编成二个或两个以上收支预算表。

4.零基预算:是指根据当年政府预算政策的要求、财力状况、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重新核定当年预算收支,而不考虑以前年度收支的状况。

5.绩效预算:是一种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法,决定财政支出项目是否必要以及金额多少的预算形式。

6.部门预算: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行使职能的需要,从基础预算单位编制,逐步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

7.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政府预算资金从收纳、储存到拨付使用、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劳务供应商账户均由国库集中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制度。

8.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四、问答题

1.比较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把一个预算年度内的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汇编成一个收支预算表。

复式预算:是把一个预算年度内的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汇编成二个或两个以上收支预算表。

与但是预算相比,复式预算具有(1)结构上的整体性;(2)收支的对应性;(3)编制审批的复杂性

2.比较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

基数预算是指在安排预算年度收支时,以上年度或基期的收支为基数,综合考虑预算年度国家政策变化.财力增加额及支出实际需要量等因素,确定一个增减调整比例,以测算预算年度有关收支指标,并据以编制预算的方法。

零基预算:是指根据当年政府预算政策的要求、财力状况、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重新核定当年预算收支,而不考虑以前年度收支的状况。

(1)预算收支确定方法不同(2)预算收支结果不同(3)编制审批的复杂性

3.比较投入预算和绩效预算。

投入预算主要强调严格遵守预算控制规则,限制甚至禁止资金在预算科目间的转移。

绩效预算是一种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法,决定财政支出项目是否必要以及金额多少的预算形式。

(1)预算编制侧重点不同:投入预算是预算符合财政管理要求;绩效预算是预算的绩效。

(2)预算执行结果不同:投入预算的评价是合规,绩效预算的评价是预算执行所取得的效果。

4.简述我国政府预算的原则。

公开性、完整性、可靠性、统一性、年度性。

5.简述政府预算的程序。

政府预算的编制与审批、政府预算的执行与调整、政府决算。

Ch13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B 5. A

6. B

7.A

8.C

9.B 10.B 11.D 12.D

二、判断题

1.×2. ×3. ×4. ×5. √6. × 7. √ 8. × 9. √

三、名词解释

1.蒂布特模型:蒂布特认为在居民能够自由迁移的条件下,居民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动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提供的公共产品与税收间的组合最适合自己个人偏好的小区定居。这个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用脚投票”。

2.分税制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对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加以明确界定和划分,从而使各级财政都在法律规范的体制框架之内行使职责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四、简答题

1.简述财政分权的优点

(1)地方政府更熟悉地方居民的偏好

(2)财政分权鼓励政府之间竞争

(3)地方政府更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的创新能力

2.简述财政分权的缺点

效率方面的缺陷:地区间外部性、公共产品提供的规模经济、缺乏效率的税制、征税的规模经济问题

公平方面的欠缺:影响地方福利计划的实施、影响地方制定独立的福利政策3.如何在各级政府间划分财政职能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地方政府职能,收入分配与稳定职能则主要是中央政府职能,地方政府适度发挥作用

4.中央政府支出责任范围

1)全国性受益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比如国防、外交、外贸管理、全国性的立法和司法、中央银行等。

2)具有地区间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比如,跨地区的公路、铁路、通讯,防洪设施、控制环境污染项目、水利工程、教育项目等,都具有明显的其区间外部性,这些公共项目可以由中央政府参与提供。

3)调节地区间和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支出,主要是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上大部份国家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全国统筹,支出不足部分中央财政负责平衡。

4)对全国居民产生重大影响的全国性自然垄断行业,比如,邮政、天然气输送等。

5.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范围

1)本地居民受益的公共产品与服务, 比如地区性交通、警察、消防、教育、医疗保健、社会服务、环保、绿化、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园、图书馆、休闲娱乐设施、地方性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等。

2)对本地居民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性自然垄断行业,包括:地方性电网、地方通讯设施、自来水供给、地方性公路和铁路、城市交通、有线电视、城市燃气供应、污水处理等。

6.简述政府间收入划分应该遵循的原则

根据课税对象流动性划分税种;根据税收的再分配功能划分税种;根据管理的便利性划分税种;根据税基在地区间的分布情况划分税种;根据税收的转嫁性划分税种;根据受益原则划分税种

五、论述题

1. 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分税制?

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匹配。财权过于向中央倾斜,事权过多地向地方倾斜,造成地方政府财权大大小于事权。2)地方财政还不是独立的财政。地方没有税收立法权,没有主体税种。3)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因此,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分税制首先要解决地方财力配备过低,财权过小的问题。要进一步规范事权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划分,有些不应该完全由地方政府承担的项目,比如义务教育,要明确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的比例。

中央政府应该降低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地方在增值税,所得税这些共享税的分成比重。要建立地方主体税种或主要财源。赋予地方税收立法权,选择新设立的税种,比如房地产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

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明确项目和资金标准。在提高地方财政自主的同时,降低地方财政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度。

2.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如何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

第一,原体制中的税收返还均等化效果差,应该逐步取消。应该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的规模,并且对分配公式的设计与因素选择更加科学与规范。

第二,专项补助的项目要加以明确和固定。项目立项要经过规范的程序,规范的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对配套资金落实的要有制度规范。

第三,完善省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明确省级财政负责县级财政平衡的责任。现行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但各地区的做法形式多样,不够规范。省级集中的财力较多,基层财政困难较大,地区间财力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一是突出重点,适当增强财政困难县市、乡镇的财力;二是积极稳妥,在采取有效措施的同时,保证各级地方财政的平稳运行,财力调整主要是调整增量;三是简单规范,在确保完善体制的前提下,支付转移的办法力求透明,统一规范。

第四,加强地区之间的直接项目援助,以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果,以减少资金的挪用和浪费。

Ch14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C

3.D

4.B

5.D

6.C

7.B

8.B

9.D

二、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错

5.对

三、名词解释

1.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也称为自动稳定器,指财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能够自动促进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无需借助外力就可以直接产生控制的效果。

2.“双松政策”组合——在这种政策组合中,在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阻止利率上升,抵消或减少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因此会使总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对经济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

3.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财政政策。

4.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

5.汲水政策——所谓汲水政策,指的是在经济萧条时增加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促使经济自动恢复活力。

6.补偿政策——所谓补偿政策,指的是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出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四、简答题

1.财政政策的实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财政政策是一种发展的战略工具。

其次,财政政策是干预经济运行的一种主要控制手段。

最后,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间接工具。

2.简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功能。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也称为自动稳定器,指财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能够自动促进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无需借助外力就可以直接产生控制的效果。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税收的自动稳定功能和转移支付制度的自动稳定功能。自动稳定器是保证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第一道防线,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熨平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却无法完全消除宏观经济波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3.简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指政府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现实情况,灵活改变税收和财政支出,以达到实现总供求、熨平经济波动的目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长生调节作用。按照早期的财政政策理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4.“汲水政策”有哪些特点?

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①它是一种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即以经济本身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的政策;②它的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作为启动民间投资的手段;③财政支出规模是有限的,不进行超额的支出,只要使民间投资恢复活力即可;④它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随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5.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如何影响总供求关系的?

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会直接增加总需求,减少政府支出会降低政府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主要有哪些?

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双松”政策组合;②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双紧”政策组合;③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即“松紧”政策组合;④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搭配,即“紧松”政策组合。

五、论述题

1.财政政策目标通常是多元的,这些目标并不完全具有一致性。试论述财政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财政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种目标之间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冲突的一面。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是矛盾的。因为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这些政策又会由于财政赤字的增加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引起通货膨胀。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一方面,经济增长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充分就业;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又会引起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相对地缩小对劳动的需求,使部分工人,尤其是文化技术水准低的工人失业。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有矛盾。因为充分就业的实现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往往引起进口增加,从而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在一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通货膨胀是很难避免的。

宏观经济政策的各项目标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要求政策制定者要么确定重点的政策目标,要么对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在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时,既要受自己对各项政策目标重要程度的理解,考虑国内外各种政治因素;又要受社会可接受程度的制约。

2.论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不同

财政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分配环节,财政分配在各种分配手段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影响较大。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直接的,而且影响的力度要大得多。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不同

消费需求包括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财政在社会消费需求形成中起决定作用。通过个人所得税,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银行主要通过工资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以及现金投放的控制,间接地影响个人的消费需求。

从投资需求的形成看,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银行的作用则主要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膨胀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财政赤字可以扩张需求,财政盈余可以紧缩需求,但财政本身并不具有直接创造需求即创作货币的能力,而中央银行则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因此,财政的扩张和紧缩政策一定要通过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才能产生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扩张或紧缩需求的总闸门。

总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形成的中的作用不同,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配合运用。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行其是,就可能产生碰撞与摩擦,彼此抵消力量,从而减弱宏观调控的效应和力度,也难以实现预期的调控目标。

财政学选择题题库

(A)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 财政 B. 货币政策 C. 税收 D. 国际贸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D) A. 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 B. 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 C. 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 D.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发展和稳定 正确答案:D 市场失灵的表现在(ABCD) A. 信息不完全 B. 公共产品 C. 市场垄断 D. 外部效应 正确答案:A B C D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BCD)。 A. 强制手段 B. 立法和行政手段 C. 财政手段 D. 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正确答案:B C D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正确答案:错误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正确答案:正确 高等教育是一种(B) A. 劣质品 B. 准公共物品 C. 私人物品 D. 纯公共物品 正确答案:B

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是(A) A. 公共定价 B. 采取反垄断措施 C. 收费 D. 征税 正确答案:A 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行业可采用的公共定价方法是(AB) A. 二部定价法 B. 负荷定价法 C. 平均成本定价法 D. 边际成本定价法 正确答案:A B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包括(BCD) A. 市场自由 B. 政府参股 C. 政府补贴 D. 政府授权经营 正确答案:B C D 若某一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则认为该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生产。 正确答案:错误 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公共项目的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采用影子价格。正确答案:正确 在公共支出结构中,消耗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B. 保证社会安定的职能 C. 资源配置职能 D.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 正确答案:C 根据经济的发展变化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A.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 B. 非均衡增长模型 C.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D. 政府活动扩张 正确答案:C

财政学陈共习题参考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A.免费搭车现象 B.边际效用递减 C.市场失灵 D.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A) A.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其社会边际成本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行政管理机关 C.司法检察机关 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A.社会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12.(A)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3.目前我国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补贴和(D) A.城市居民生活补贴 B.住房补贴 C.社会保障补贴 D.价格补贴

财政学习题答案

财政学习题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3)经济稳定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与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基于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败。A、通过直接的财政政策进行调节;B、通过制度性的安排,让财政在经济中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以减缓经济波动:一是累进所得税机制,二是社会保障支出机制;C、财政增收减支或减收增支安排可产生需求收缩或扩张的“乘数”效应。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三、简答题 1、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简述成本――收益分析法。 3、简述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

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2、扩大再生产是指()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3、国债最早产生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 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称作 ()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 算 D.单式预算 5、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起始于() A.资本主义建立时期 B.第一次产业革命 C.第二次产业革命 D.20世纪30年代 6、预算管理体制侧重于处理() A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D.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7、经过一个财政预算年度运行后,出现的财政赤字是()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公共赤 字 D.赤字政策 8、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A.政府 B.市场 C.企 业 D.国有企业 9、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10、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应该主要来自于() A.接受捐赠 B.行政收费 C.强制征 税 D.社会成员自愿交纳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包括()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中长期预算 D.项目预 算E绩效预算 2、公共物品可分为哪两类() A.纯公共物品 B.大众物品

财政学试题库

财政学试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题 1.国家财政是一个_________,同时又是一个_________。 2.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国家分配的主体的含义是国家是分配的前提、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_________、_________地位、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二、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企业 D.市场 2.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是()。 A.剩余产品 B.公共需求 C.国家的存在 D.人民的要求 3.财政产生于(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 B.剩余产品中的一部分 C.必要劳动产品 D.剩余产品 5.财政分配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强制性 B.国家主体性 C.公共性 D.无偿性 6.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7.现代西方财政学的创始人是( )。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 D.布坎南 8.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 A. 企业行为 B.公共部门经济行为 C.私人部门经济行为 D.中央政府支出 9.古典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威廉?配第 B.魁奈 C.亚当?斯密 D.阿罗 E.布坎南 10.现代西方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凯恩斯 B.魁奈 C.阿罗 D.大卫?李嘉图 E.萨缪尔森 11.下列属于财政范畴的有()。 A.税收 B.公共支出 C.公债 D.政府预算 E.政策制度 12.国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价格的变动全影响企业的( ),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 B、营业额 C、财务 D、会计核算 2、( )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A、税收收入 B、税收支出 C、财政收入 D、财政收支 3、( )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C B、V C、m D、V,C 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 A、主观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现实性 5、( )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财 D、稳定经济 6、1953年的所得税是指( ) 国营企业所得税 B、私营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以上均不正确 7、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规定的税种称为( ) A、正税 B、附加 C、税法 D、税制 8、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 ) A、税制 B、准则 C、税法 D、条例 9、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 ) A、工业 B商业 C、第三产业 D、农业 10、免税法可分为全额免税和( )免税。 A、部分 B、超额 C、累进 D、绝对 11、( )抵免适合于跨国子母公司或控股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 A、直接 B、间接 C、抵税 D、特别 12、关税是对( )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 B、出口 C、进出 D、流入 13、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 )

A、建设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我国特有的经济范畴 14、以下哪面不是消费性支出( )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国防 15、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是( )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公平分配 D、国际收支平衡 16、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 B、农轻重 C、基建与更改 D、工业与农业 17、我国财政最大和最主要的支出类别是( )支出。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建设性 18、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 ) A、基本建设 B、更新改造 C、住宅建设 D、基础设施 19、非转移性支出是指( ) A、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20、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 A(社会保障 B、资本转移 C、财政补贴 D、债务利息 21、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 ) A、各项税收 B、利润 C、收费 D、债务 22、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 ) A、经济计划 B、国家预算 C、收支方案 D、国家扶算 23、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税收 B、利润 C、国债 D、财政贷款 24、《预算法》规定,从( )年起国债不再作为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弥补赤字的手段。 A、1979 B、1992 C、1994 D、1995 25、预算外资金是( )的组成部分。 A、预算同资金 B、财政资金 C、银行资金 D、国债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习题集 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最终需要的角度考察,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 ) A.私人个别需要与社会公共需要 B.人类生存需要与人类发展需要 C.生活需要与建设需要 D.政府需要与企业需要 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就是( )的基本职责 A.政府 B.企业 C.市场 D.社会团体 3.公共物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 A.非排她性与竞争性 B.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C.排她性与竞争性 D.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4.准公共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就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 ) A.排她性 B.分割性 C.市场性 D.社会性 5.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特征,即其边际成本( ),所以私人投资者不会自愿提供纯公共物品。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小于零 D.无法确定 6.( )就是保证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 A.收费 B.税收 C.罚款 D.公债 7.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就是( ) A.垄断 B.外部效应 C.收入分配不公 D.产品供不应求 二、判断题 1.社会的公共需要就是就是指全社会私人个别需要的数量集合。 2.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就是非排她性与竞争性。 3.市场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 4.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5.社会公共需要无法通过市场满足,必须由政府部门通过财政来满足。 6.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也必须与之等价交换。 7.非排她性就是指一些人在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的时候,不能排除其她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8.非竞争性就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9.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 10.公共物品的享用与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与量化。 1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是指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 12.经济学里所谓的“免费搭车”现象,就是指消费者都不愿花钱购买公共物品,而就是期望别人去购买,自己可以从中受益。 三、名词解释 1.外部效应 2.公共物品 3.公共需要 4.非排她性 5.非竞争性 6.资源配置 7.财政 四、简答题 1.试述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 、 课税对象: 3 、 税负转嫁: 4 、 国际重复征税 5 、 分税制: 、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 30 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 、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 、纳税人的负担 D 、负税人的负担 8、 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 、公募法 B 、承受法 C 、出卖法 D 、强制摊派法 9、 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 、分期逐步偿还法 B 、抽签轮次偿还法 C 、到期一次偿还法、 D 、市场购销偿还法 10、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 、 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 、 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 、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 、只有 A 是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 ) A 、有偿性 B 、自愿性 C 、灵活性 D 、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 、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 、 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 、 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 、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 ) A 、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 、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 、 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 、 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 ) () ()

(完整word版)陈共《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财政学练习题1及答案

财政学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机制存在缺陷,但是下列各项中,(B)不属于市场机制的缺陷。 A出现不完全竞争B就业不充分 C物价不稳定D不能提供公共物品 2.公共财政提供一致性服务是为了(B)。 A弥补市场失灵B维护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C界定政府的参与程度D加强法制 3.在修建高速公路时,政府通过(D)的方式体现出公共财政的非营利性。 A招标B贷款C引进外资D补贴 4.调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可以(A)。 A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C调节社会投资方向 D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5.财政具有收入分配职能,但是下列选项中,(B)不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 A机关职工工资的调整B国有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 C离退休人员工资的调整D部队官兵津贴的调整

6.为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财政运用的手段主要是(C)。A增加税收B减少财政转移支付 C增加支出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7.“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税收原则,是(B )提出来的。 A配第B斯密C瓦格纳D凯恩斯 8.一国政府制定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是(C)。 A税收法律B税收原则C税收负担D税收机构 9.收费也是政府参与分配的一种方式,它具有(D)。 A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B临时性、区域性和有偿性 C特定性、福利性和随意性D自愿性、受益性和普遍性10.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的办法,把所纳税款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这种税负转嫁的方式称为(A )。 A前转B后转C消转D税收资本化 11.买主在购房时,将该房未来的应纳税款从房价中扣除,这样,该收款实际上由卖主承担。这种税负转嫁的方式称为(D)。 A前转B后转C消转D税收资本化 12.按税负转嫁与否,一国的税种可分为(B)。 A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B直接税与间接税 C中央税与地方税D从价税与从量税 13.国债作为特殊的财政范畴,其基本功能是(B)。 A筹集建设资金B弥补财政赤字C调节收入分配D调节经济运

(精选)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9.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10.国债: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1.预算管理体制: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12.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14.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最新《财政学》试题库(含)答案

练习1 (下列题目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做选择)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价值 B、物论劳动价值 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 D、剩余产品价值 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B、社会主义国家实质:实现国家职能,巩固人民政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关系 D、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对抗性的分配关系 4、在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得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5. 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_____。 A.纳税人B.负税人 C.缴税人D.扣税人 6. 财政分配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A.国家主体性B.非营利性 C.强制性D.无偿性 7. 财政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包括()。 A债务利息支出B福利支出 C经济建设支出D文教行政支出 8.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为() A 33% B 25% C 20% D 15% 9. 税负转嫁的两种最主要、最基本形式是()。 A.前转B. 后转C.混转 D.旁转E.辗转转嫁F.消转 10、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这种预算叫() A.单式预算 B. 增量预算 C. 复式预算 D. 零基预算 11、内债的应债主体主要是() A. 一国的国民收入 B. 一国的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 C. 政府机构 D. 外国投资者 12、下列不是非政府投资特点() A、营利性,首要特点。 B、企业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资为投资提供资金。 C、非政府投资的领域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D、公益性,以社会福利为首要目标。 13、公债收入是财政收入的()。

《财政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财政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是( C ) A. 竞争性 B. 排他性 C. 非竞争性 D. 非排他性 2.公共支出结构中,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B )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B. 资源配置的职能 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D. 保证社会安定 3.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 A ) A. 社会消费性支出 B. 积累性支出 C. 转移性支出 D. 生产性支出 4.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 B ) A. 社会救济 B. 社会保险 C. 社会福利 D. 社会优抚 5.在税收要素中,体现纳税人负担轻重的最主要要素是( A ) A. 税率 B. 附加和加成 C. 起征点 D. 减免税 6.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 增值税 B. 公司所得税 C. 消费税 D. 营业税 7.消费税的征收环节是( A ) A. 生产环节 B. 流通环节 C. 交换环节 D. 消费环节 8.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采用了( B ) A. 比例税率和全额累进税率 B. 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C. 比例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D. 超额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9.我国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是(A ) A. 1月1日—12月31日 B. 当年7月1日—次年6月30日 C. 当年4月1日—次年3月31日 D. 当年10月1日—次年9月30日 10.汲水政策是汉森的财政政策理论,这种政策的载体是(B ) A. 公共税收 B. 公共投资 C. 国债 D. 补贴 11.下述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的问题是( A ) A. 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 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 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 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财政学习题及答案(详细)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答题项上,每题都写在___________。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________ __________ 7.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8.___________ 9.___________ 10.__________ 1.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混合经济。 2.财政职能解决的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应当__________的问题。3.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这样的投票人称作____________。 4.由于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收益未能通过____________反映出来,因此施加这种成本或收益的个体并没有为此而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这一情形就称为外部性。 5.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可以通过对不同项目的____________的分析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的支出项目。 6.财政补贴,按补贴的透明度划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7.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________之间的比例。它的三种基本形式是________税率、 ________税率和________税率。

8.以关税的征收目的为标准,关税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保护关税。9.现代政府预算最初产生于________国,是市场和资本的产物。 10.中国于1994年起开始实行________财政体制。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答题项上,每题都在正确的选项上画“√” 1、A B C D 2、A B C D 3、A B C D 4、A B C D 5、A B C D 6、A B C D 7、A B C D 8、A B C D 9、A B C D 10、A B C D 1.在混合经济中,政府是如何参与市场的? A. 作为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 B. 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 C. 作为要素的提供者 D. 作为要素的购买者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市场失灵表现的有______。 A. 公共产品的存在 B.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财政学》题库及答案

《财政学》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各种财政收人形式中,()不属于强制性财政收入。 A.国有企业收人B.规费收入C.税收收入D.债务收入2.()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 A.行政管理支出B.社会文教支出C.经济建设支出D.国防支出3.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收入。 A.各项税收B.利润C.收费D.债务 4.在我国财政预算收支科目设置上,对于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的处理方法是:()。 A.两者都列入财政支出B.企业亏损补贴冲减财政收入,价格补贴列支 C.两者都冲减财政收入D.价格补贴冲减财政收入,企业亏损补贴列支 5.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财政收入中被称为()。 A.使用费收入B.规费收入C.特许费收入D.劳务费收入 6.( ) 的税负转嫁方法是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的课税,将今后若干年应纳的税款,在所购商品价格中预先扣除,然后再从事经济交易。 A.税收前转 B.税收资本化C.税收后转 D.税收消转 7.公债偿还资金的最终来源主要是()。 A.预算盈余B.发行新债收入C.税收收入D.利润上缴收入8.物价上涨,采用()对财政不利。 A.累进税制 B.比例税制 C.定额税制 D.三种税制都对财政有利9.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B.农轻重C.基建与更改D.工业与农业 10.发行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方式,从()开始。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1.在以下财政支出项目中,用于转移性财政支出项目的是()。 A.公共工程投资B.国防军费开支C.事业费支出D.失业救济 12.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主要是()。 A.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过低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盲目性和失灵现象 C.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差D.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成本过高 13.最能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性的收入形式是()。 A.税收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规费收入 14.物价上涨,采用()对财政有利。 A.累进税制B.比例税制C.定额税制D.三种税制都对财政有利 15.从价值形态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固定成本CB.可变成本VC.剩余价值MD.以上都不对 16.将下列概念按其范围从大到小排序。() A.国债公债外债B.公债国债外债 C.外债国债公债D.公债外债国债 17.有偿性的财政收入形式是()。 A.税收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C.发行公债D.教育附加费18.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财政学题库

《财政学》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A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三、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AB )。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BCD )。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4. 财政的基本特征(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D、固定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C )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C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3.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C )的分配

财政学期末习题含答案修订稿

财政学期末习题含答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2、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3、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4、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5、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3、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国民收入总量);二是(剩余产品M总量);三是(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4、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与(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5、一般地,凡立法者不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依法纳税并承担税负的为(直接税);立法者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经由契约关系或交易过程,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为(间接税)。6、分税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分税型)和(适度分税型)。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B)A、经济建设支出B、购买性支出C、社会文教支出D、行政管理支出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D)A、行政支出B、公安支出C、司法检察支出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A、全额累进税率B、比例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C)A、扣除法B、免税法:C、抵免法D、税收饶让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C、纳税人的负担D、负税人的负担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A)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C、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7、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D)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A)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D、中央预算列赤字9、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D)A、财政性B、专用性C、分散性D、非财政性1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A、1994年1月1日B、1994年3月1日C、1996年1月1日D、1996年3月1日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有(ABCD)A、税收B、债务收入C、国有企业收入D、各种制度性收费2、以下财政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ABC)A、行政管理费支出B、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C、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D、债务利息3、以下属于财政支

财政学_习题集(含答案)

《财政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典型公共产品的是()。 A、公共汽车 B、高等教育 C、国防设施 D、高速公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职能包括()。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公平与效率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3.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增加的公共产品特征是指() A、非盈利性 B、非排他性 C、不可分割性 D、非竞争性 4.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A、社会产品 B、社会财富 C、剩余产品 D、国民收入 5.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属于() A、交换环节 B、生产环节 C、消费环节 D、分配环节 6.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A、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B、中央收入占GDP比重 C、地方收入占GDP比重 D、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7.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是()。 A、不断膨胀 B、日渐缩小 C、基本保持不变 D、无规律波动 8.可以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的全貌和各个时期政府职能与活动范围变化情况的财政支出分类方法是() A、按支出具体用途分 B、按国家职能分 C、按最终用途分 D、按支出经济性质分 9.在下列方法中,最适用于财政支出有关投资性项目的效益评价的是() A、企业投资财务分析法 B、“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C、最低费用选择法 D、“公共劳务”收费法 10.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转移性支出的项目是() A、基本建设支出 B、文教经费支出 C、国防支出 D、债务利息支出 11.国防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变动趋势是()。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基本保持不变 D、随国际形势变化而波动 12.教育需求实质上是一种()。 A、私人需求 B、团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 13.科学技术的财政性质属于()。 A、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混合公共产品 D、私人产品 14.国防的财政性质属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