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1. 环境的概念: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2. 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和区域性、资源性和价值性、危害作用的时滞性、变动性和稳定性。

3. 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限制律、等值性、整体性大于个体和、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

4. 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等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振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5. 20世纪8大著名公害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公害污染物:烟尘、SO2)、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SO2)、

伦敦烟雾事件(烟尘、SO2)、

日本水俣病事件(甲基汞)、日本骨痛病事件(镉)、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日本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6.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7.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全球化、社会化、综合化、政治化。积累化和高科技化。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

1. 什么是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或者说是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2.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人为性、危害性、移动性、可变性、加速性、隐蔽性。

3.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退化、水资源危机、海洋污染、森林锐减、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城市问题。

4.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危害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举国搬迁的国家——图瓦卢);气候异常,洪涝、干旱、冰冻、火灾频发。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影响人类健康。

5.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破坏DNA,皮肤病,白内障等;

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下降,间接影响;

3、对材料的影响:加速老化;

4、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生产力,影响幼体

6.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

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

3、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4、无控制外来旅游;

5、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

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

7、全球气候变化。

7.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蔓延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简述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退,气候异常,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健康;

(2)臭氧层破坏: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UV-B的影响):

a.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呼吸道疾病增加

b.可破坏蛋白质与DNA结构,引发皮肤癌

c.可使眼睛受损,白内障发病率增高

2)对植物的影响

3)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引发粮食危机。

4)对其它方面的影响:过量紫外线照射,将使塑料、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酸雨:对人体的危害呼吸系统:肺;溶解金属元素:生物富集

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对建筑材料及金属材料腐蚀

8.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和森林植被破坏不仅威胁着生物的生命,而且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危机。试阐述人类从哪些方面可以避免之。

针对土地荒漠化:

(1)制订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一体化的政策,把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逐步建立合理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体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增强农牧民保护土地经济动力。

(3)合理管理和使用水资源,控制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和盲目灌溉,建立流域管理体系和节水农业体系。

(4)合理规划和使用耕地和草地,营造防护林和薪碳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侵蚀。

(5)改变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的状况,限制载畜量,退耕还草,有效改善退化的土地生物多样性减少防治对策包括两种:

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

1.宏观措施

①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②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环境,促进荒漠化防治;

③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④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各类科教事业;

⑤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资机制和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营机制;

⑥建立先进的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搞好决策,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

⑦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

⑧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⑩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技术措施:1.生物措施

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③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

④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⑤沙区牧场防护林

(2)工程措施

(3) 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

(4)化学固沙措施:将稀释了的有一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面,水分迅速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表层抗风蚀能力,达到固沙目的。目前已研究出几十种化学固沙材料,但由于成本高,未普及推广。

(5)风力治沙: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小粗糙度,使风力加强,风沙流呈不饱和状态,造成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

(6)农业措施: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 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2. 自然资源的分类

3. 森林的作用:①保护和改善环境;②为国家建设提供多种木材和各种林产品,同时还是我国农村有些地区目前的重要燃料;③涵养水源,保障农牧渔业的发展;④是各种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4. 森林面积减少的危害:可能引起全球性气候变化;引起物种变化和绝迹;引起强烈的水土流失;

5. 海洋资源的特点:种类多,储量大;开采技术难度高;地域差异性;利弊两重性。

6.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富矿少,贫矿多;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共生矿多,单一矿少。

7.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意义:

提供生态系统的“本底”,为环境监测和各种定位研究提供有利条件;

保存物种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自然贮藏库;

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地;

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自然保护区是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保护和开发珍贵的生物资源,引种驯化有价值的生物种类的基地;

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自然历史遗产保护的重要设施;

是教学的天然课堂,也是供参观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地;

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宣传自然保护的重要场所;

有助于区域环境改善、维持生态良性循环。

8.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核心区(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

9.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一)发展水的开源节流和净化技术

(二)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

三)用市场手段管理水资源

全国人民应该:

(一)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二)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10.从全球角度考虑,土地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吗试以一次用品——竹制或木制筷子为例,全面分析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1.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12.试述当前世界和我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13. 试阐述从哪些方面可以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利用和保护,并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划做一简单概述。

第四章水污染及其控制

1.水质指标包括哪几类物理性水质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化学性水质指标(BOD5、COD、TOC、TOD);生物性水质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2.水体污染的概念: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3. 一般情况,影响水体生态平衡的关键是水中的溶解氧(DO)。

4. 水体污染的发生取决于污染物、污染源及承受水体。

5. 水体污染源概念: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或对水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6. 水体污染物概念:造成水体质量恶化或引起水体污染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大致可如下区分: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

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和热污染等。

7. 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或总量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受污染的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的现象。根据净化机制分为三类:物理净化;化学及物理学净化;生物净化。

8. 按污水处理原理划分可分为哪几种处理方法: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法和复合技术处理法。

9. 按污水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哪几种处理方法:一级处理、一级半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10. 污水物理处理法的主要处理对象、设备和构筑物有哪些

主要处理对象漂浮物、悬浮物以及泥沙等。处理设备和构筑物:筛网、格栅、滤池、沉砂池、沉淀池、隔油池等。

11. 沉砂池有哪两类平流沉砂池和曝气沉砂池。

13. 沉淀池有哪几类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

14. 废水的中和处理方法有哪几类酸碱废水互相中和法;药剂

中和法;过滤中和法。

15. 废水的化学沉淀法主要有哪几类沉淀方法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钡盐沉淀法。

16. 污水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基本流程

第五章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1. 大气污染源概念: 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2. 大气污染物的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从形成过程:一次、二次污染物;从存在状态:气态和固体颗粒态的污染物

3. 请列举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气状污染物

4. 请列举烟尘控制技术的主要设备:干式机械除尘装置;湿式除尘装置;过滤式除尘装置;电除尘装置。

第六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1. 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哪些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土壤污染;非农业占地。

2.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的危害对害虫的天敌和其它益虫、益鸟有杀伤作用,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在人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作用;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3. 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一)施加抑制剂;(二)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三)改变耕作制度;(四)客土深翻;(五)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

第七章固体废物污染及其综合利用

1. 固体废物的概念: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

2. 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有哪些压实、破碎、分选。

第八章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

1. 噪声的主要特性:噪声是一种感觉性污染,传播时不会遗留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噪声源的分布广泛而分散,但由于传播过程中发生能量的衰减,因此其影响范围有限;噪声污染没有后效作用。一旦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会消失。

2. 噪声的危害

1)极大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影响人们交谈、思考,影响人的睡眠,使人产生烦躁、反应迟钝、工作效率降低、分散人的注意力、引起工作事故;3)损伤人的听力;4)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也会有严重影响。

3. 噪声的控制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

噪声源的控制; 传播途径的控制; 接受点的防护.

4. 放射性的来源: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医疗照射;其它(一是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而造成;二是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

5. 放射性物质辐射的作用方式:外照射;内照射;体表沾染;复合照射。

6. 对放射性物质外照射辐射需要从哪几个方面防护时间防护;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

7. 光污染是指超量的光辐射,包括紫外、红外辐射对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它主要来源于人类生存环境中日光、灯光以及各种反射、折射光源造成的各种过量和不协调的光辐射。光辐射污染最常见的眩光。一般光污染可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环境学简答题补充和完善------------------

第二章

4.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危害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举国搬迁的国家——图瓦卢);气候异常,洪涝、干旱、冰冻、火灾频发。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影响人类健康。

5.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破坏DNA,皮肤病,白内障等;

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产量和质量下降,间接影响;

3、对材料的影响:加速老化;

4、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生产力,影响幼体

6.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

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

3、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4、无控制外来旅游;

5、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

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

7、全球气候变化。

7.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蔓延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简述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退,气候异常,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健康;

(2)臭氧层破坏: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UV-B的影响):

a.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呼吸道疾病增加

b.可破坏蛋白质与DNA结构,引发皮肤癌

c.可使眼睛受损,白内障发病率增高

2)对植物的影响

3)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引发粮食危机。

4)对其它方面的影响:过量紫外线照射,将使塑料、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3)酸雨:对人体的危害呼吸系统:肺;溶解金属元素:生物富集

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对建筑材料及金属材料腐蚀

8.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和森林植被破坏不仅威胁着生物的生命,而且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危机。试阐述人类从哪些方面可以避免之。

一,如何避免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减少防治对策包括:

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2.控制人口,加速城市化发展

3.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

4.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

5.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6.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森林资源,不乱砍乱伐,合理利用生物资源,避免环境污染,阻止外来物种引进

二,如何保护森林植被如何避免森林植被被破坏

保护措施

(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森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森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森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森林区的机会。

小结:运用数字法记忆:"三保二设一结合":"三保"是加强环保教育,实行保护性开发,建立自然保护区;"二设"是设立国际基金,设立森林缓冲区;"一结合"是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对森林的保护,整个国际社会都应该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如何避免土地荒漠化

针对土地荒漠化:

(1)制订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一体化的政策,把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逐步建立合理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体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增强农牧民保护土地经济动力。

(3)合理管理和使用水资源,控制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和盲目灌溉,建立流域管理体系和节水农业体系。

(4)合理规划和使用耕地和草地,营造防护林和薪碳林,保护植被,防止水土侵蚀。

(5)改变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的状况,限制载畜量,退耕还草,有效改善退化的土地

1.宏观措施

①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②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环境,促进荒漠化防治;

③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④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各类科教事业;

⑤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资机制和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营机制;

⑥建立先进的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搞好决策,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

⑦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

⑧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⑩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1)技术措施:

1.生物措施

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③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

④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⑤沙区牧场防护林

2.工程措施

(1)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

(2) 化学固沙措施:将稀释了的有一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面,水分迅速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表层抗风蚀能力,达到固沙目的。目前已研究出几十种化学固沙材料,但由于成本高,未普及推广。

(3) 风力治沙: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小粗糙度,使风力加强,风沙流呈不饱和状态,造成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

(4) 农业措施: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

第三章

9. 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一)发展水的开源节流和净化技术

(二)完善水资源保护体制。

三)用市场手段管理水资源

全国人民应该:

(一)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二)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10.从全球角度考虑,土地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吗试以一次用品——竹制或木制筷子为例,全面分析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案没找到。。。

这3个层面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侧重而又统一的。3者并不矛盾、更不对立。

作为公民来说,我们对于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就是直接地保护了自然环境;我们破坏了居住、生活的环境,就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自然环境。

作为政府来说,既要着眼于宏观的保护,又要从微观入手,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11.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1、节约能源,生产能耗低的产品,以进口高能耗产品,代替国产。

2、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煤变油。

3、利用核能,发展核电。加快核聚变技术的研究。

4、开展能源外交,争取能源来源多样化。

5、发展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6、开发生物能源,如沼气、农作物秸杆转化为燃料、其他植物变酒精等。

7、发展型社会,减少能源消耗,如节能建筑等。

还有其他许多方法可以采用,这个世界上的事也不是那一个国家说了算的。当然有危机感就会有办法,就会事到临头有办法。

12.试述当前世界和我国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情况:

利用:1,土地资源退化

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不断发展,还有分布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固体废物和污水的污染

2.耕地严重流失

3.人口和耕地供需矛盾突出

保护与对策:

1.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控制非农业用地

2.按照土地法执法,打击滥用土地的行为,积极开展土地生产潜力和承载能力的研究,做好长远的土地利用规划。

3.严格控制人口。提高全民的国土意识和综合文化素质,让全国人民共同对付土地问题。

4.增加农业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林牧生产基地的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时提高土地承载力的主要途径。加强商品粮基地,优质棉基地,饲草基地和山区果业基地,以便国家宏观调控,安全的应付各种困难。

5.加强土地资源的宏观建设

6.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二.世界森林利用情况

我国森林利用情况:人均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森林分布不均;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森林地生产力低下,主要表现为:林业用地利用率低,残次林多,单位蓄积量少,生长率不高

森林保护情况:

1.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

2.合理利用天然林区

3.分期分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

4.营造农田防护林,加速平原绿化

5.搞好城市绿化地带

6.开展林业科学研究

7.控制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影响

三.世界矿产资源利用情况

。。。没找到答案。。。

保护:

1.加强对矿产资源国家的所有权管理

2.贯彻矿产资源综合勘探,综合利用,综合开发,综合评价的防治

3.保护矿山环境和矿山复垦

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情况

。。。没找到答案。。。

保护:

1.提高保护矿产资源的自觉性

2.依法管理矿产资源

3.建立健全矿山开发经营管理制度

4.加强回收和循环使用

5.制定矿山环境保护法,依法保护矿山环境。

一,世界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情况:

1.耕地减少

2.森林砍伐,草原破坏,沼泽滩涂围垦

3.土地资源退化:土力衰竭,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和环境恶化,

保护与对策:1.进行世界性的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并开展广泛的生态教育,使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可承载的前提下制定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

2.对一些世界性的土地资源开发需要进行统一协调,因为大类型,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型的开发影响超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殃及鱼池。

13.试阐述从哪些方面可以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利用和保护,并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划做一简单概述。

从哪些方面进行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和保护:

利用和保护:

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2.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3.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基础研究

4.控制人口,加速城市化发展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划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不能适应自然保护工作的需要。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快速的经济发展,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危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不能满足保护的需要。

2.自然保护区建设未能得到普遍重视,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区建设一直未能很好地列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些地区和部门不理解自然保护的意义或仅从眼前和局部经济利益出发,不重视自然保护工作。目前,全国尚有9个省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不到1%。少数地区甚至在已建自然保护区内进行高强度开发活动,使一些自然保护区名存实亡。

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但长期以来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主要依靠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从部门经费中解决。由于经费所限,投入缺口很大。

4.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近年来,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加快,使1990年编制的“全国自然保护区与物种保护‘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已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使自然保护区建设布局和类型更加科学合理,把一些急需保护的地区尽快保护起来,及早制定我国自然保护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5.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落后于建设速度。由于经费、人才、法制建设、土地使用权属等因素的制约,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明显落后于建设的速度。目前,全国尚有% 的自然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 的自然保护区未配备管理人员,现有管理人员中科技人员比例也较底。这些都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科研、宣传教育等工作的开展,影响了自然保护区功能和效益的发挥。

(二)自然保护区规划与保护原则

1. 根据自然地带的递变规律和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全面合理地规划自然保护区。

2. 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结合。2000年前,把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点放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并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确定不同生物地理区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从抢救应该保护的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出发,把该保护的关键地区尽可能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对因开发时间较长原生态环境消失,但其次生环境有代表性,或经人工恢复,或在保护条件下能自然恢复为有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也应划定为自然保护区。

4.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逐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环境学概论复习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1、简述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环境科学中,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环境分类 (1)按性质分类:自然环境工程环境社会环境 (2)按空间范围划分: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空间环境) 2、简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环境问题:广义:,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狭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1)原生环境问题 由环境自身变化引起,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损害的环境问题。 特点:自然力是主要控制力,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自然孕育过程。 (2)次生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 ①环境破坏(生态破坏) 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 生物环境破坏非生物环境破坏 ②环境污染 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③环境干扰 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 特点:局部性、区域性、在环境中没有残余物质。 3、简述环境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环境科学的定义:研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研究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正确解决环境问题,确保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协调演化,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的科学。 研究内容 (1)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 (3)确定当前环境恶化的程度及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4)寻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章 1、什么叫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

建筑的学习心得体会

建筑的学习心得体会3篇 篇一:建筑的学习心得体会这学期开始接触专业课,其中一门就是建筑环境学,下面就谈一下我对这门专业课的认识与问题。 首先,我们从专业的名字来谈一下这门课的地位,我们专业的名字叫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一本书占了专业名字的一半,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学校的建环专业的方向主要是空调技术与设备设计安装,其主要目的是给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设计时就不得不考虑室内的环境,这就不能不对室内环境有所认识,所以说这门课是我们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要比较好的掌握住。 其次,我们从课程内容来大致了解一下这门课。我快速浏览了一下课本了解到建筑环境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质量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还简述了对工业、居住的室内环境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后续学习乃至以后工作需要用到的东西。人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室内环境的好坏还直接与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相连,如果一个房间里的环境很差,人都不愿在里面呆着,那还谈何学习与工作,所以这门课还涉及到了其他的学科,借用课本绪论的最后一段“建筑环境学内容多样,内容涉及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劳动卫生

学,城市气象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物理学等学科知识。”建筑环境学好像是一个以各种学科为基础的学科,是各个学科在建筑学中的应用,我们大一大二所学的物理、化学都是为其准备的,所以我认为要想很好的掌握这门课还得补充学习一下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建筑环境学的基础性地位,一个学科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这不正是基础性的体现吗? 一个学科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也就说明它包含的内容很杂,也就是说日后要接收的知识是很多的,这对我们学习可以说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浏览完课本发现,这门课对计算上要求不是很多,大多数是理论概念上的阐述,这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记忆,所以要花费很多的脑细胞,不过好在书中的知识不是无脉络可循,其中三、四章可以归为一个系统来学习掌握,五、六章可归为一个系统来学习掌握,七、八章可看做室内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来掌握学习,我觉得这样比较便于帮助记忆与学习。 最后,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的最后目的是在了解建筑环境的基础知识上,掌握改变或控制室内环境的办法,并能够应用。其中应用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学而不用不如不学”。可能有人会认为建筑环境学这门课所涵盖的内容广而易,所以不太注重,但是我认为内容简单的反倒是我们不容易记住的,容易忽略的,有时事情往往失败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 一、填空题。 1、固体废物处理的“三化”原则是指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2、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3、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可以划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现状评价、预断评价三种类型。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5、大气污染物按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6、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7、大气的结构一般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其中臭氧层主要分布于平流层。 8、、一般认为,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交换吸附交换吸附交换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低时,则以络合————螯合作用为主。 二、名词解释。 1、大气二次污染物 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1分)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1分),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1分)。 2、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1分)的污染环境(1分)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1分)。 3、光化学烟雾 含有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大气(1分),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反应(1分)所产生的产

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1分)。 4、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的富集(1分),引起藻类和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1分),水体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1分)。 5、EIA EIA是指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1分),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估(1分),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1分)。 6、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 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1分)未受人为污染影响(1分)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1分)。 7、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8、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9、生化需氧量(BOD) 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 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10、环境质量评价 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11、化学耗氧量(COD) 又称化学需氧量。在规定条件下,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氧化剂的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 12、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和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3、酸雨 酸雨是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进入大气后,经扩散、迁移、化学转化而形成的PH <5.6的雨、雾、霜、雹

出国培训总结报告范文

出国培训总结报告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出国培训总结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出国培训总结报告范文一 赴德学习的基本情况赴德学习的内容对进修学习的几点思考赴德参观学习见闻德国生活见闻及感受 出国人员:xxx 培训机构:EBG培训学习地点:勃兰登堡 日程安排:4月8日5月9日 4月11、12日参观EBG总部及焊接基地、机械加工基地每周一至周五上课 每周六参观(大众总部、工业博物馆)每周日自由活动 学习内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装和自动化学习目标:1、专业知识的学习 2、探索德国双元制教学中的机电一体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 金属加工技术 通过手工或机器制造机械系统中的任一部件 机械学 机械系统的组装和拆卸 气动学 借助气动控制装置实现机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气动学 借助一个常规的电气控制装置实现机电系统的运行

SpS(pLC)技术 借助电气控制装置和pLC的运用实现机电系统的运行 第一、项目载体是电、气、机的有机结合,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第二、对教学计划的重视(计划和流程) 1、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编写不同的详细的教学计划 2、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教学计划供老师们查阅 优点:对于每一个项目都会查到有各种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法,每人的教学都会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发展,使得基于教学方法更加完善。第三、实验实训室的按排与管理 1、每位教师固定在相应的实验实训室上课 2、每位教师所负责的教学项目相对固定优点: 1、便于实验实训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2、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专长,并在该方向上成为专家型人才。 第四、讲课侧重点不同 重点讲元件的应用几乎不讲原理 第五、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气氛轻松自由,只给学生必要的帮助,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第七、学习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1、钻床夹具来源于生产实际2、所用元件和工具与企业一致 先进的大众汽车生产线EGB训练基地参观自然环境优美 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德国人的总体印象1、德国人很友好,不排外2、德国人很守规则3、德国人有强烈的自豪感4、德国司机素质高5、待人诚恳不绕弯 勃兰登堡工业博物馆

建筑环境学期末考题

第一部分填空题 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研究与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就是:了解人与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就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地方平均太阳时就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真太阳时就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气温就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绝对湿度就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内扰含有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包括有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进入室内。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与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 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与热源的特性。一般说来,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表层温度下降;情绪上升时,表层温度上升;人体出汗之后,表层温度下降。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的形式包括有对流、辐射、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有衣服热阻、环境空气温度、皮肤蒸发与呼吸散湿、空气流速、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等。 人体的皮肤蒸发散热量与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皮肤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服装的潜热换热热阻等三个因素有关。 调查对环境的热感觉的简写为:TSV。热舒适就是表示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简写为TCV,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当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时,仍有5%的人不满意,因此ISO7730对PMV-PPD的推荐值在-0、5~+0、5。 从冷或热环境中突变到中性环境时,则会出现热感觉短时间的“超前”,即所感觉到的冷热感指标比稳定时要更低。 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就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甲醛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0、08mg/m3 II类民用建筑≤0、12mg/m3。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I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楼、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II类民用建筑包括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体育馆。 世界约15%的肺癌患者与氡有关。 《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环境控制规范》GB50325-2001规定氡的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200Bq/m3,II类民用建筑的标准为≤400Bq/m3 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治理、通新风稀释合理组织气流、空气净化。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有: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对策、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不需要对她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建筑相关疾病与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与生物因素、随室内人员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 一、环境 是指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 是以人类为主体,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即是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的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 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环境问题分类: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干扰 (1)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8大公害中有几个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有害影响?)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如水体污染导致农作物死亡)的现象。 (2)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造成了生态系统功能失调,生物的多样性和生产量下降。 (3)环境干扰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 环境本底值 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处于原有状态时,环境中的水、大气、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在自然界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其本身具有的基本化学组成和能量分布状况 环境容量 是指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危害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或其中的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自净能力 是指已被污染的环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能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自我调节机制。 污染源 污染源:凡是产生物理的(声、光、热、振动、辐射、噪声等)、化学的(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霉菌、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的设备、装置、场所等,都称为污染源。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 的环境问题,也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1)是地球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 2)虽然是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但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结果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 人为性 隐蔽性 危害性 移动性 加速性 可变性 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区域差异性、区域集中性、全球集中分布、国家内部集中分布、生态环境集中分布、工业污染问题的集中分布、多灾区与国家

建筑环境学最全面习题库考试必备

《建筑环境学》题库子夜木须染整理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 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绪论(老师说看小结) 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类型掌握: 人工环境按功能分: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 2.环境的特性: 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 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变化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3.环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研究目的: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的研究目的就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4.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 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5.环境承载力(上课说过): ①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 ②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二)自然环境(小结+大地女神Gaia假说) 1. 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 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的物质组成:气体:N2 (78%)、O2 (21%)、Ar(氩,0.93%)、CO2 等 水汽:表面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 液体微粒,如烟尘等。 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对人类的意义:调解并维持适宜环境,生命基础条件。 主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 (2)水圈 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河流、湖泊、冰川)、土壤和岩石孔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各态水组成的连续的圈层称为水圈。 总水圈:豪恩 (3)岩石圈 水的重要性:生命组成成分(约70%),营养物质的载体 岩石圈组成: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33-35km。 对人类的价值:能源和资源 主要问题:能源和资源短缺与耗竭

最新建筑行业培训心得体会

最新建筑行业培训心得体会 建筑与基地关系的本质,即是将建筑看成是基地中的一部分特性化的空间存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行业培训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建筑行业培训心得体会篇1 通过本学期对建筑法规的学习,不仅了解了建筑法规的概念范畴、作用、特征以及规范现状,而且对建筑行业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中懂得了一些建筑规范,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最明显的感想就是建筑法规很难掌握,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在建筑行业正是建筑法规的作用,约束着建设者的活动,使建筑业文明有序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学好,真正的提高建筑法规方面的意识,增强对建筑法规的重视。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建筑法规的概念,建筑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制定的,旨在调整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和个人之间,在建筑领域中所发生的诸种社会关系中所运用的法律和规范的总称。 它有它的一些相应特征,例如:行政性、经济性、政策性和技术性等特征: 1、以行政管理手段作为调整方法;如授权禁止、许可、计划等词的应用。 2、消耗资源、创造财富 3、有投资意愿、另外依据政府控制经济政策。反映基本建设政策。 4、质量保证、技术性规范、标准。 从上面建筑法规的概念和特征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建筑法规很重要,它管理和约束着建筑业以及建筑市场的各个层次,对建筑师而言既有约束也有指导作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建筑师的构思到建筑的实体出现,建筑法规的意识始终贯穿与建筑师的思想之中。

一、建筑法规具有约束性,形成一个“度”来贯穿着建筑领域。 建筑法规在社会中的约束性,是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保证建设活动顺利进行和建筑产品安全可靠,必须建设法规原则: 1.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对工程建设的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一 系列指标的要求。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规定对建设工程提出了强制性质量要求,是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权力。 2. 确保工程建设活动符合安全标准 工程建设安全标准是对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所作的统一要求。多年以来, 我国建筑业就是伤亡率非常高的行业,建筑工地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建设法规通过一系列 规定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并同时赋予有关政府部门监督和检查的建设法规权力。 建筑法规在设计构成中也具有约束性。在我看来,建筑师不能凭借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受建筑法规的约束,这也正是人们所说的一个“度”。设计师不能超越这个“度”而进行设计,必须严格准守住这个底线。 这个底线可不是没有说法的,它们都是建筑领域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非常实用的规范。建筑法规还具有指引性,通过学习,下面的规范性文件就是我们进行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指导,指导着我们设计出适用的作品。

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总结

建筑环境学 1、自然通风优点: 1)经济;2)通风空气量大;3)不需空调机房;4)不需维修人员 2、人类最早的居住式是树居和岩洞居;后来变为巢居与穴居。 3、人类对建筑的要求: 1)安全性:能够抵挡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和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的舒适与健康。 4)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4、建筑环境学的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外环境 2)了解各种外部因素是如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法与原理 5、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地理经度与纬度来表示。 6、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赤纬 ;赤纬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春分与秋分时,赤纬为0;夏至最大,为+23.45;此时太阳直射地球北纬23.45(北回归线);冬至最小;为-23.45(南回归线) 7、地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时间。 8、国际规定,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称为“世界时”。全世界共分为24个时区,每区15度,1个小时。我国早于世界时。 9、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 10、太阳时角: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的投影与当地真

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真太阳时为12点时的时角为零。 11、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向,称为太阳位置。可以用太阳高度角β与太阳位角A 来表示。 太阳高度角β:太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位角A :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的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12、影响太阳高度角和位角的因素: 1)赤纬(δ); 2)时角(h ) 3)地理纬度(?) δ?δ?βsin sin cos cosh cos sin += β δcos sinh cos sin =A 13、太阳辐射热量的大小用辐射照度来表示。是指21m 黑体表面在太阳辐射下所获得的辐射能通量。 14、太阳与地球的年平均距离处,与太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照度为20/1353m W I =,被称为太阳常数。太阳辐射照度也会发生变化,1月1日最大,为2/1405m W ;7月1日最小,为2/1308m W 15、1)氧、氮及其他大气成分吸收X 射线和其它一些超短波射线。 2)臭氧吸收紫外线 3)二氧化碳与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吸收长波红外线。 16、对于水平面来说,夏季总辐射照度达到最大;而南向垂直表面,在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17、在陆地的同一位置,冬季的大气压力要比夏季的高,但变化围仅在5%以 18、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向的运动。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

环境---以围绕着人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总和。 1、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 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因素。 具有最小限制性、等值性、整体性、相互依存性等属性。 2、各环境要素的组成1)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无机环境:气、水、土、光、热、 声等;--生物环境:动物、植物、微生物 2)工程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3)社会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政治、经济、文化 3、环境质量---环境的优劣程度,环境价值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之间的适宜程度。 4、环境的空间类型--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5、环境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稳定性、资源、纳污能力)、环境容量、环境自 净力、不可逆性、滞后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6、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平衡 上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1)马斯河各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马斯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的粉尘,一周内近60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统疾病。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由于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 3)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由于大气严重污染,有5900多人患病,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1万多人。 5)四日市事件,发生于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废气严重污染大气,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60多人死亡。 7)富山痛痛病事件,发生于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人们食用用含镉废水污染的河化和稻米而中毒,死亡一百多人。 8)爱知米糠油事件,发生于1968年九州爱知县一带,人们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后造成中毒,患者超过1万人,16人死亡。 一、生态学基础 7、生态系统---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命 系统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环境要素,包括温度、光照、大气、水、土壤、气候、各种矿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等。 8、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态结构空间、时间;营养结构 11、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如果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

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范文1 这学期开始接触专业课,其中一门就是建筑环境学,下面就谈一下我对这门专业课的认识与问题。 首先,我们从专业的名字来谈一下这门课的地位,我们专业的名字叫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一本书占了专业名字的一半,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学校的建环专业的方向主要是空调技术与设备设计安装,其主要目的是给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设计时就不得不考虑室内的环境,这就不能不对室内环境有所认识,所以说这门课是我们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要比较好的掌握住。 其次,我们从课程内容来大致了解一下这门课。我快速浏览了一下课本了解到建筑环境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质量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还简述了对工业、居住的室内环境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后续学习乃至以后工作需要用到的东西。人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室内环境的好坏还直接与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相连,如果一个房间里的环境很差,人都不愿在里面呆着,那还谈何学习与工作,所以这门课还涉及到了其他的学科,借用课本绪论的最后一段“建筑环境学内容多样,内容涉及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劳动卫生

学,城市气象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物理学等学科知识。”建筑环境学好像是一个以各种学科为基础的学科,是各个学科在建筑学中的应用,我们大一大二所学的物理、化学都是为其准备的,所以我认为要想很好的掌握这门课还得补充学习一下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建筑环境学的基础性地位,一个学科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这不正是基础性的体现吗? 一个学科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也就说明它包含的内容很杂,也就是说日后要接收的知识是很多的,这对我们学习可以说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浏览完课本发现,这门课对计算上要求不是很多,大多数是理论概念上的阐述,这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记忆,所以要花费很多的脑细胞,不过好在书中的知识不是无脉络可循,其中三、四章可以归为一个系统来学习掌握(舒适性),五、六章可归为一个系统来学习掌握(健康性、生理),七、八章可看做室内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来掌握学习,我觉得这样比较便于帮助记忆与学习。 最后,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的最后目的是在了解建筑环境的基础知识上,掌握改变或控制室内环境的办法,并能够应用。其中应用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学而不用不如不学”。可能有人会认为建筑环境学这门课所涵盖的内容广而易,所以不太注重,但是我认为内容简单的反倒是我们不容易记住的,容易忽略的,有时事情往往失败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

建筑环境学复习考试资料重点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时间,即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 北京时间=世界时间+8小时 太阳在空间的位置——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大小取决于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大气透明度。 风场——指风向,风速的分布状况。 风——风是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与地方风。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 高出所测得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谱图和风速频谱图 地方风是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所引起 海陆风——局部地方昼夜受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边界层——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层空气叫大气边界层,其厚度主要取决于地表的粗糙度。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一天的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空气与地面间因辐射换热而增温或降温,都需要经历一段时间。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一般是大陆低于海面,夏季高于冬季,阴天高于晴天。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反。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为散射辐射,直射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对地面的总辐射。辐射能量的强弱取决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天空中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粒水粒对阳光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共同影响。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映偏离南向的角度A。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温度由原来的空气温度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并考虑了长波辐射的影响。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气象参数与围护结构表面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筑环境学心得体会

浅谈建筑环境学 这学期开始接触专业课,其中一门就是建筑环境学,下面就谈一下我对这门专业课的认识与问题。 首先,我们从专业的名字来谈一下这门课的地位,我们专业的名字叫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一本书占了专业名字的一半,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学校的建环专业的方向主要是空调技术与设备设计安装,其主要目的是给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设计时就不得不考虑室内的环境,这就不能不对室内环境有所认识,所以说这门课是我们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要比较好的掌握住。 其次,我们从课程内容来大致了解一下这门课。我快速浏览了一下课本了解到建筑环境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质量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还简述了对工业、居住的室内环境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后续学习乃至以后工作需要用到的东西。人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室内环境的好坏还直接与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相连,如果一个房间里的环境很差,人都不愿在里面呆着,那还谈何学习与工作,所以这门课还涉及到了其他的学科,借用课本绪论的最后一段“建筑环境学内容多样,内容涉及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劳动卫生学,城市气象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物理学等学科知识。”建筑环境学好像是一个以各种学科为基础的学科,是各个学科在建筑学中的应用,我们大一大二所学的物理、化学都是为其准备的,所以我认为要想很好的掌握这门课还得补充学习一下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建筑环境学的基础性地位,一个学科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这不正是基础性的体现吗? 一个学科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广,也就说明它包含的内容很杂,也就是说日后要接收的知识是很多的,这对我们学习可以说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浏览完课本发现,这门课对计算上要求不是很多,大多数是理论概念上的阐述,这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记忆,所以要花费很多的脑细胞,不过好在书中的知识不是无脉络可循,其中三、四章可以归为一个系统来学习掌握(舒适性),五、六章可归为一个系统来学习掌握(健康性、生理),七、八章可看做室内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来掌握学习,我觉得这样比较便于帮助记忆与学习。 最后,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的最后目的是在了解建筑环境的基础知识上,掌握改变或控制室内环境的办法,并能够应用。其中应用是最重要的,正所谓“学而不用不如不学”。可能有人会认为建筑环境学这门课所涵盖的内容广而易,所以不太注重,但是我认为内容简单的反倒是我们不容易记住的,容易忽略的,有时事情往往失败于这些细小的事情上。虽然这门课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不会要求学生有很深的了解,但是我觉得这门课有很多能够深入而且值得深入的地方,比如建筑与人们心理的关系,节能的技术等等,所以这门课可以说你想难就

《建筑环境学》试题库

《建筑环境学》题库——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目前人们希望建筑物能够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3、建筑与环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研究和掌握形成病态建筑的原因。 4、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地球绕太阳逆时针旋转是公转,其轨道平面为66.5度。 2、赤纬是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一般为23.45~- 23.4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3、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计时方式。 4、真太阳时是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的计时方式。 5、经国际协议,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6、经国际协议,把全世界按世界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包含地理经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东西各7.5度为零时区,向东分12时区,向西也分为12时区。 7、每个时区都按照它的中央子午线的平均太阳时为计时标准,称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8、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9、北京时间等于世界时加上8小时 10、太阳位置是地球上某一点所看到的太阳方向,常用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来表示。 11、太阳高度角是太阳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 12、太阳方位角是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13、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季节的变化)、时角(时间的变化)、纬度(观察点所在位置)。 14、太阳常数一般取I0=1353 W/㎡。 15、大气透明度越接近1,大气越清澈,一般取为0.65~0.75。 16、对于北京来说,法向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7、对于郑州来说,水平面上夏季总辐射热量最大。 18、对于龙湖来说,南向表面冬季所接受的总辐射能量为最大。19、对于中原工学院的南苑来说,垂直平面(东西向)夏季接受的总辐射照度为最大。 20、风向在陆地上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21、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风行进的距离,以m/s来表示。 22、在气象台上,一般以所测距地面10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 23、气温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24、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25、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6、气温的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 27、日温度波动影响只有1.5m。 28、地层原始温度与土壤表面年平均温度基本相等 29、我国已测得的恒温层深度在15~30米之间,温度在10~23℃之间。 30、空气湿度一般以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来表示。 31、中国大陆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2、相对湿度一般是内陆干燥地区冬季高于夏季。 33、相对湿度华北、东北地区春季最低。 34、江南等地的相对湿度各地年变化较小。 35、绝对湿度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 36、一天中绝对湿度比较稳定。 37、降水量是指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或渗漏流失而积累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一般以mm表示。 38、降水时间指一次降水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持续时间。常用h或min来表示。 39、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其等级以24h的总量来划分。 40、城市气候的特点是:风场与远郊不同、热岛现象、云量不同。 41、城市风场特点是风向改变、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风场对局部小气候有显著的影响。 42、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43、热岛强度的气象条件包括有风速、云量、太阳直接辐射。 44、热岛强度的人为因素包括有空调散热量、车流量。 45、日照标准一般由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 46、我国民用住宅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日照标准是:冬至日底层住宅内满窗日照时间≦1h。 47、日照质量由日照时间的积累和每小时的日照面积组成。 48、建筑对日照的要求的根据是建筑的使用性质、当地的气候条件。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复习试题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 2. 原生环境 3. 次生环境 4. 最差限制律 二、思考题 1. 环境要素的重要属性 2. 环境结构的主要特点 3. 环境系统的特点 3. 环境要素、环境结构、环境系统的关系 4. 环境问题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5. 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6. 环境科学研究在环境保护事业中的作用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大气边界层 2.大气污染 3.大气污染物 4.一次污染物 5.二次污染物 6.总悬浮物(TSP) 7.可吸入颗粒物(PM10) 8.还原型大气污染 9.氧化型大气污染10. 光化学烟雾11 有效源高 二、思考题 1.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化学转 2.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和形成条件 3.气温递减率与绝热递减率的区别 4.逆温形成过程 5.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6.大气扩散模式 7.二氧化硫控制技术 8.烟气控制技术 9.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 矿化度 2.水体富营养化 3.一级污水处理 4.二级污水处理 5.赤潮水华 6.COD 7.BOD 8.TOC 9.PCB 10.PAH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地球上的水是一种既丰富又紧缺的资源? 2.天然水的组成及影响天然水成分的因素是哪些? 3..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及分类。 4.水体污染定义及污染水质指标。 5.水体污染源及特点。 6.水体中的污染物及特点。

7.需氧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8.植物营养元素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9.石油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0.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1. 水污染防治工程 12.水污染防治对策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盐基饱和度 2. 土壤背景值 3. 土壤环境容量 4. 土壤净化 5.土壤碱化度 6.半衰期 7.残留量8活性酸度9潜性酸度 二、思考题 l.土壤有哪些主要成分?分别说明它们对土壤的性质与作用有哪些影响? 2.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3.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4.什么是盐基饱和度?它对土壤性质有何影响? 5.试分别分析土壤阳、阴离子交换吸附的主要作用原理与特点。) 6、土壤中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哪些?了解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几个范围值。 7.影响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8、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减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9、土壤中化学农药是怎样迁移转化的?其降解方式有哪些? 10、常见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有哪些?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固体废弃物 2.危险废物 二、思考题 1.简述固体废弃物的特点 2.简述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利用原则 3.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处理方法 4.简述固体废物资源化原则 5. 比较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方式的优缺点。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噪声污染, 2.分贝, 3.放射污染, 4.电磁污染, 5.光污染, 6.热污染 二、思考题 1噪声污染特点 2.噪声污染控制 3.电磁污染对人体危害机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