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生产理论练习

第四章 生产理论练习

第四章 生产理论练习
第四章 生产理论练习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

2.短期生产函数

3. 长期生产函数

4. 生产要素

5.总产量

6.平均产量

7.边际产量

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9.等产量曲线10.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11.等成本线12.等斜线13.扩展线14.规模报酬15.规模经济16.规模不经济17.外在经济18.外在不经济

二、选择题:

1.生产函数表示( )。

A.一定数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

B.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

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以上都对。

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边际产量与( )相交。

A.平均产量曲线

B.纵轴

C.横轴

D.总产量曲线

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何者首先发生( )。

A.边际产量下降

B.平均产量下降

C.总产量下降

D.B和C。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生产技术不变

C.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A和B

5.当总产量下降时( )。

A.AP为零

B.AP为负

C.MP小于或等于零

D.AP递减

6.等产量线( )。

A.说明了为生产一个给定的产量而可能的各种投入要素的组合

B.除非得到了所有要素的价格,否则不能画出该曲线

C.表明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表示了无论投入数量怎样变化,产量都是一定的

7.生产的第二阶段( )开始于AP L开始下降处。

A.总是

B.决不是

C.经常是

D.有时是

8.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 )。

A.预算线的斜率

B.等成本线的斜率

C.边际技术替代率

D.边际报酬

9.若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劳动,减少两个单位的资本,仍能生产相同产量,则MRTS Lk是( )。

A.1/2

B.2

C.1

D.4

10.在生产有效区域里,等产量线( )。

A.凸向原点

B.不能相交

C.负向倾斜

D.以上都对

11.等成本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 )。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了

D.以上都正确

12.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意味着(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B.生产素X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3.在以横轴表示生产要素X,纵轴表示生产要素Y的坐标系中,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2,这表明( )。

A.Px/Py=2

B.Qx/Qy=2

C.Py/Px=2

D.上述都不正确

14.已知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既不相交也不相切,此时,要达到等产量线所表示的产出水平,应该( )。

A.增加投入

B.保持原投入不变

C.减少投入

D.或A或B

15.若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交,表明要生产等产量线所表示的产量水平( )。

A.还可以减少成本支出

B.不能再减少成本支出

C.应该再增加成本支出

D.上述都不正确

16.规模收益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 )。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上述都正确

17.生产理论中的扩张线和消费理论中的( )类似。

A.价格一消费曲线

B.Engel曲线

C.收入一消费曲线

D.预算线

18.当某厂商以既定的成本生产出最大产量时,他( )。

A.一定获得了最大利润

B.一定没有获得最大利润

C.是否获得了最大利润,还无法确定

D.经济利润为零

19.已知在等产量曲线的某一点上,以生产要素X替代Y的边际替代率是2,这意味着( )。

A.MPy/MPx=2

B.MPx/MPy=2

C.APy/APx=2

D.Qy/Qx=2

E.Px/Py=2

20.当生产函数Q=f(L,K)的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可以是( )。

A.递减且为正

B.递减且为负

C.为零

D.以上均正确

21.生产函数为Y=L+2K+5,则有( )。

A.规模报酬递增

B.规模报酬不变

C.规模报酬递减

D.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

22.若生产函数为Q=100L0.4K0.6,则L对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A.2K/3L

B.3K/2L

C.2L/3K

D. 3L/2K

23.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增加20%的劳动量,但保持资本数量不变,则总产量将()

A.增加20%

B.减少20%

C.增加大于20%

D. 增加小于20%

24.企业在生产中采用了最低成本的生产技术,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为0.4,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则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A.2

B.1

C.3

D.5

三、是非判断:

1.生产函数指的是要素投入量和最大产出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通常分为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

2.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生产函数也会发生变化。

3.可变要素的报酬总是递减的。

4.边际产量可由总产量线上的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来表示。

5.边际产量总是小于平均产量。

6.边际技术替代率为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其值为负。

7.产出增加时,总成本亦上升,即为规模不经济。

8.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将不断递增,边际产量开始时递增然后递减.

9.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10.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在减少。

11.随着某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同时趋于下降。

12.边际产量线一定在平均产量线的最高点与它相交。

13.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的交点,一定在边际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

14.规模收益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造成的。

15.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收益递减造成的。

16.利用等产量线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生产要素组合都可以生产出同一数量的产品。

17.生产要素的价格一旦确定,等成本曲线斜率随之确定。

18.等成本曲线斜率等于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Y的价格与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X的价格之比.

19.假如以生产要素X代替Y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3,这意味着这时增加1个单位X所增加的产量,等于减少3个单位Y所减少的产量。

20.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四、简答题:

1.写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αK1-α关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和劳动边际产量生产函数.

2.如果企业处于MRTS LK>(W/r)或MRTS LK<(W /r) 时,企业应该分别如何调整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以达到最优的要素组合?

五、论述题:

1.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3.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4.生产的三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Ⅱ阶段生产?

5.什么是等产量线?等产量线与无差异曲线在性质上有何异同?

6.用图形解释“脊线”的概念。

7.试述规模经济产生原因。

8.简述等产量线的特征。

六、计算题:

1.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Q=L2/3K1/3,劳动的价格W=2,资本的价格r=1,求:(1)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K和Q的值。 (2)当产量Q=800时,企业实现最少成本时的L、K和C的值。

2.已知生产函数Q=-L3+24L2+240L,求: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上,L的投入量分别应为多少?

3.已知生产函数Q=KL- 0.5L2-0.32K2,若K=10,求:(1)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劳动的投入量。(3)证明当AP L达到极大值时,AP L=MP L。

4.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1)在表中填空。(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5.生产函数Q =f(L ,K )的要素组合与产量的对应图,如图所示,这张图是以坐标平面的形式编制的。其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虚线交点上的数字表示与该点的要素投入组合对应的产量。

(1) 图中是否存在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

减?

(2) 图中是否存在边际报酬递减?

(3) 图中那些要素组合处于同一条等产量曲

线上? 6.已知生产函数Q =f(L,K)=2KL- 0.5L 2-0.5K 2,

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 =10,求: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 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TP L 、劳动平均产量AP L 和劳动边际产量MP L 各自达到极大值时的厂商劳动的投入量。

(3)什么时候AP L =MP L ?它的值又是多少?

7.已知生产函数为:(a)Q=4KL ,(b)Q=min(3K,4L).分别求厂商的扩展线函数。 8.已知生产函数为123

3

Q K 。判断:(1)在长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属于哪一种类型?(2)在短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是否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短期生产函数: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短期生产函数表示为Q=f(L.K)。

3.长期生产函数: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变化产量,产量是全部要素的函数。长期生产函数表示为Q=f(L.K)。

4.总产量:是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5.平均产量: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之比。

6.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7.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使递减的。

8.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9.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生产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0.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1.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12.扩展线: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13.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14.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也就是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

15.规模不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也就是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

16.外在经济:是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17.外在不经济:是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会使个别厂商的产量与收益减少。

二、选择题:

1.C

2.C

3.A

4.D

5.CD

6.A

7.A

8.C

9.B 10.D 11.B

12.C 13.A 14.A 15.A 16.B 17.C 18.C 19.B 20.D 21.C 22.A

23.D 24.A

三、判断是非:

1.T

2.T

3.F

4.T

5.F

6.T

7.F

8.F

9.T 10.F 11.F 12.T 13.T 14.F 15.F

16.T 17.T 18.F 19.T 20.T

四、简答题:

1.写出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αK1-α关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和劳动的边际产量的生产函数。

答:AP L=Q/L=ALαK1-α/L=ALα-1K1-α MP L=?Q/?L=A·K1-α·α·Lα-1

2.如果企业处于MRTS LK>(W/r)或MRTS LK<(W /r) 时,企业应该分别如何调整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以达到最优的要素组合?

答:当MRTS Lk>W/r时,意味着MP L/W>MP k/r,企业应该增加对劳动的投入,减少资本投入,当MRTS Lk<W/r时,意味着MP L/W<MP k/r,企业应该减少劳动的投入,增加资本的投入。

五、论述题:

1.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1)总产量线TP,边际产量线MP和平均产量线AP都是先呈上升趋势,达到本身的最大值以后,再呈下降趋势。参考第4题图。

(2)平均产量线是总产量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曲线。因此,总产量线上的各点与原

点连线的斜率值最大的一点即通过原点所作直线与总产量线的切点(图中C点)就是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见图中C ′点)。

(3)边际产量线是总产量线上各点的斜率值曲线。因此,斜率值最大的一点,即拐点(图中B点),便是边际产量线的最高点,(图中B ′点)。

(4)总产量线的最高点(图中D点),斜率为零,这时边际产量为零,边际产量线与横轴相交(见图中D ′点)。

(5)平均产量线的最高点,一定是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交点C ′点。

(6)平均产量上升的部分,边际产量曲线一定高于平均产量曲线;平均产量线下降的部分,边际产量线一定低于平均产量线。

2.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答:在图中,有一条等成本线AB和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和Q3。等成本线AB的位置和斜率决定于既定的成本量C和既定的已知的两要素的价格比例-(ωr)。由图中可见,惟一的等成本线AB与其中一条等产量曲线Q2相切于E点,该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它表示: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厂商应该按照E点的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即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

(四.2题图)

入量分别OL1和OK1,这样,厂商就会有2图中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获得最大的产量。

3.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答:图中有一条等产量曲线Q和三条等成本线AB、A′B′和A″B″。惟一的等产量曲线Q代表既定的产量。三条等成本线具有相同的斜率(即表示两要素的价格是既定的),但代表三个不同的成本量,其中,等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大于等成本线A ′B ′,等成本线A ′B ′代表的成本大于等成本线A ″B ″。惟一的等产量曲线Q与其中一条等成本线A′B′相切于E点,这就是生产的均衡点或最优要素组合点。它表示: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生产者应该选择E点的要素组合(OK1,OL1),才能实现最小的成本。

4.

答:根据短期生产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短期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如图所示。

在第Ⅰ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最大值,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这说明:在这一阶段,不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或者说,生产者只要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就可以增加总产量。因此,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不会在这一阶段停止生产,而是连续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以增加总产量,并将生产扩大到第Ⅱ阶段。

在第Ⅲ阶段,产量曲线的特征为: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在这一阶段,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过多,生产者减少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因此,这时即使劳动要素是免费供给的,理性的生产者也会通过减少劳动投入量来增加总产量,以摆脱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和总产量下降的局面,并退回到第Ⅱ阶段。

由此可见,任何理性的生产者既不会将生产停留在第Ⅰ阶段,也不会将生产扩张到第Ⅲ阶段,所以,生产只能在第Ⅱ阶段进行。在生产的第Ⅱ阶段,生产者可以得到由于第Ⅰ阶段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全部好处,又可以避免将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第Ⅲ阶段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第Ⅱ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在第Ⅱ阶段的起点处,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即劳动的平均产量达最高点。在第Ⅱ阶段的终点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与水平轴相交,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

5.什么是等产量线?等产量线与无差异曲线在性质上有何异同?

答:等产量线是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为保持一定产量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各种可能性组合。与无差异的曲线相比较,相同点:(1)在有效的区域内,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负。(2)等产量线凸向原点。(3)两条等产量线决不相交。不同点:(1)无差异曲线反映的是消费者的相同效用,而等产量线则是反映生产者相同产量。(2)等产量线不能像无差异曲线那样,将两端无限延长则与坐标轴无限接近,而是到一定限度则向两坐标轴上方翘起,这表明任何两种生产要素都不能完全替代,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互相替代。

6.用图形解释“脊线”的概念。

答:脊线表明生产要素替代的有效范围。等产量线斜率可以为负也可以为正。当等产量线斜率为负值时,表明两种要素可以互相替代,如下图中A与A′之间的线段。当等产量线斜率为正值时,表明两种要素不能互相替代,必须同时增加才能保持产量不变,如下图中A点和A′点以外的部分。图中经过A点的等产量线斜率为无穷大,A′的斜率为零。把所有类似A点和A′点的集合,就叫作脊线。如图中A、B、C点的连线,A′、B′、C′点的连线形成了两条脊线。厂商只有在这两条脊线所形成的区域内从事生产,才是有效的,因此,这一区域(两条脊线所围成的区域)也称为“生产区域”。

7.试述规模经济产生原因。

答:规模经济是由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机器设备这类生产要素有其不可分割性。只有在大规模生产中,大型的先进设备才能充分发挥起作用,使产量更大幅的增加。

第二,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在大规模的生产中,专业可以分的更细,分工也会更细,这样就会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生产规模扩大,可以在不增加管理人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第五,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大规模生产所需各种生产要素多,产品也多,这样,企业就会在生产与产品销售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从而可以压低生产要素收购价格或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从中获得好处。

8.简述等产量线的特征。

答:等产量线具有以下特征:(1)在有效的区域内,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负。(2)等产量线凸向原点。(3)两条等产量线决不相交。(4).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四.6题图)

六、计算题:

1.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Q=L2/3K1/3,劳动的价格W=2,资本的价格r=1,求:

(1)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K和Q的值。

(2)当产量Q=800时,企业实现最少成本时的L、K和C的值。

解:(1)MP L=?Q/?L=(2/3)L-1/3K1/3 MPk=?Q/?K=(1/3)L2/3K-2/3

2L+K=3000

MP L/2=MPk /1

2L+K=3000

(2/3)L-1/3K1/3 /2=(1/3)L2/3K-2/3/1

2L+K=3000

L=K

∴L=1000=K

Q=10002/3·10001/3=1000

(2)800=L2/3K1/3 L=K

L=800 K=800 C=2L+K=3×800=2400

2.已知生产函数Q=-L3+24L2+240L,求: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上,L的投入量分别应为多少?

解:在第Ⅰ阶段,AP L应达到极大值,即AP L′=0

AP L=(Q/L)=-L2+24L+240

AP L′=-2L+24=0 ∴L=12检验当L<12时,AP L是上升的。

在第Ⅱ阶段,MP L应该等于零

MP L=(dQ/dL)=-3L2+48L+240令MP L=0即-3L2+48L+240=0

解得L=20当L>8时,(dMP L/dL)=-6L+48<0

所以,MP L对于所有的L>20均小于零

因此,第Ⅰ阶段0<L<12;第Ⅱ阶段12<L<20;第Ⅲ阶段L>20。

3.已知生产函数Q=KL- 0.5L2-0.32K2,若K=10,求:

(1)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劳动的投入量。

(3)证明当AP L达到极大值时,AP L=MP L。

解:根据已知条件Q=10L-0.5L2-32

(1)AP L=(Q/L)=-0.5L+10-(32/L);MP L=(dQ/dL)=10-L

(2)当MP L=0时,即10-L=0时,TP有极大值解得L=10

令AP L′=0时,即-0.5+32/L2=0解得L=8,AP达到极大

MP L′=-1,说明MP L处于递减阶段

(3)当AP L达到极大值时,L=8 AP L=-0.5+8+10-32/8=2

此时的MP L=10-L=10-8=2

所以,当MP L=AP L时,AP L达到极大值

4.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解:(1)填表如下:

(2)该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是从第5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此时,平均产量开始大于边际产量。

5. 解:(1)图中存在规模报酬递减与不变。

如70=f(1,2)与130=f(2,4),此时生产要素增加比例为2,而产量增加比例为130/70,小于2,因此存在规模报酬递减。又如,50=f(1,1) 与 100=f(2,2) 此时生产要素增加比例为2,而产量增加比例为 100/50,等于2,因此存在规模报酬不变。

(2)图中存在边际报酬递减。如k=1保持不变,当L 发生改变时,在0→1、1→2、2→3、3→4四段中,边际产量分别为50、20、10、5,可以看出边际报酬递减。

(3)f(2,1)与f(1,2)、f(3,1) 与f(1,3)、f(4,1) 与f(1,4)、f(3,2) 与f(2,3)、f(4,2) 与f(2,4)、f(4,3) 与f(3,4)分别处于Q=70、Q=80、Q=85、Q=120、Q=130、Q=165等产量曲线上。

6.已知生产函数Q =f(L,K)=2KL- 0.5L 2-0.5K 2,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 =10,求: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 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函数。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TP L 、劳动平均产量AP L 和劳动边际产量MP L 各自达到极大值时的厂商劳动的投入量。

(3)什么时候AP L =MP L ?它的值又是多少?

解:(1)短期生产中K 是不变的,短期关于劳动的总产量函数为:

()

22,2100.50.510L TP f L K L L ==?--?2200.550L L =--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为:

2200.55050200.5L L TP L L AP L L L L

--===--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为:()(

)2200.55020L L MP TP L L L '

'==--=- (2)当0L MP =时,即20L=0L=20-?时,L TP 达到极大值 当L L AP MP =时,即50

200.5L 20L L

--

=-,L=10时,L AP 达到极大值 ()()L MP 20-L 1''==-,说明L MP 处于递减阶段

(3)L L AP MP L 10=?=

7.已知生产函数为:(a)Q=4KL ,(b)Q=min(3K,4L).分别求厂商的扩展线函数。 解:(a )对于生产函数(a)Q=4KL , MP K =2L 1/2K -1/2

MP L =2K 1/2L

-1/2

∵MP K / MP L =P K /P L ∴2L 1/2K -1/2

/2K 1/2L

-1/2

= P K /P L

即 L/K= P K /P L 则 K=

K

L

P P L 为厂商的扩展线函数。 (b)生产函数Q=min(3K,4L)是定比生产函数,厂商按照K/L=4/3固定投入比例进行生产,且厂商的生产均衡点在直线K=

34L 上,即厂商的扩展线函数为K=3

4

L 。 8.已知生产函数为123

3

Q AL K =。判断:(1)在长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属于哪一种类型?(2)在短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是否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支配?

解:(1)()1

23

3

,Q f L K K ==

()()()()121233

33

,,f L K A L K K f L K λλλλλλ===

所以,在长期生产中,该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报酬不变。 (2)假定资本的投入量不变,用K 表示,L 投入量可变,

所以,生产函数123

3

Q AL K =,这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为22

3313

L MP AL K -=

5

2

33209

L dMP AL K dL -=-<,说明:当资本使用量即定时,随着使用的劳动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

同理,113323L MP AL K -=,

41

33209

K dMP AL K dK -=-<,说明:当劳动使用量即定时,随着

使用的资本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

综上,该生产函数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9.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Q=f(K,L)=15KL/(2K+L)

求解

①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及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函数。

②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减性。

解:(1)MP L=dQ/dL=[15K(2K+L)-15K L·1]/(2K+L)2=30K2/(2K+L)2

AP L=Q/L=15K/(2K+L)

(2)令K不变,由MP L=30K2/(2K+L)2,得,

MP L′=[-30K2×2(2K+L)]/(2K+L)4<0,即MP L函数为减函数。

10.已知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Q=L3/7K4/7

又设PL=3元,PK=4元。求如果该厂商要生产150单位产品,那么他应该使用多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才能使其降到最低?

解:根据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原理,即MP L/=MP K=P L/P K,则,

(3/7)K4/7L-4/7/(4/7)L3/7K-3/7=3/4,得,K=L

代入Q=150=L3/7K4/7,得,K=L=150

最小支出为M=L·P L+K·P K=3×150+4×150=1050

11.已知生产函数Q=L0.5K0.5,试证明:该生产过程规模报酬不变。

证明:(λL)0.5(λK)0.5=λQ

故,生产过程规模报酬不变。

(完整版)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可将生 产划分为三个阶段,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会将生产选择在( )。 A.第Ⅰ阶段; B.第Ⅱ阶段; C.第Ⅲ阶段。 2.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企业增加二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减少 四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则有( )。 A.RTS LK =2,且2=L K MP MP ; B.RTS LK =2 1,且2=L K MP MP ; C.RTS LK =2,且 21=L K MP MP ; D .RTS LK =2 1,且21=L K MP MP 。 3.在以横坐标表示劳动数量,纵坐标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绘出的等成本线 的斜率为( )。 A.γω;B.- γω;C.ωγ;D.- ω γ。 4.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 A.平均产量递减; B.平均产量递增; C.平均产量不变; D.总产量递减。 5.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0<L <7;B.4.5<L <7; C .3<L <4.5;D.0<L <4.5。 6.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Q=10K L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 则(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 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 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 D .无法判断

7.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向外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8.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A.随产量减少而减少; B.等于平均固定成本; C.等于固定成本; D.等于边际成本。 9.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后减。 10.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 本为11元,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 A.1元;B.19元;C.88元;D.20元。 二、多项选择题 1.当生产函数Q=?(L.K)的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可以是()。 A.递减且为正; B.递增且为正; C.递减且为负; D.为零。 2.关于生产函数Q=?(L.K)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是()。 A.开始于AP 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MP L 为零处; B.开始于MP L 开始递减处,终止于AP L 为零处; C.开始于AP L曲线和MP L曲线相交处,终止于MP L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处; D.开始于AP L的最高点,终止于TP L的最高点。 3.对于生产函数Q=?(L.K)和成本方程C=ω·L+r?K,在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 A.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B.RTS LK=ω/r; C.RTS LK= r/ω; D.MP L/ω=MP K/r。 4.生产要素指生产过程中能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它包括()。 A.资本; B.土地; C.劳动; D.企业家才能。 5.等产量曲线具有如下特征()。 A.斜率为负; B.凸向原点; C.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的RTS; D.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A.存在技术进步; B.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C.具有两种以上可变要素的生产; D.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

最新第四章 齿轮传动计算题专项训练(附答案)

第四章齿轮传动计算题专项训练(答案) 1、已知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数z=36,顶圆d a =304mm。试计算其分度圆直径d、 根圆直径d f 、齿距p以及齿高h。 2、已知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副,其传动比i=3,主动齿轮转速n 1 =750r/min,中心距 a=240mm,模数m=5mm。试求从动轮转速n 2,以及两齿轮齿数z 1 和z 2 。 3、有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m=2mm,α=200, Z 1=25,Z 2 =50,求(1)如果n 1 =960r/min, n 2 =?(2)中心距a=?(3)齿距p=? 答案:n2=480 a=75 p=6.28 4、某传动装置中有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常齿),大齿轮已损坏,小齿轮的齿数z1=24,齿顶圆直径d a1=78mm, 中心距a=135mm, 试计算大齿轮的主要几何尺寸及这对齿轮的传动比。 解: 78=m(24+2) m=3 a=m/2(z1+z2) 135=3/2(24+z2) z2 =66 da2=3*66+2*3=204 df2=3*66-2*1.25*3=190.5 i=66/24=2.75 5、已知一对正确安装的标准渐开线正常齿轮的ɑ=200,m=4mm,传动比i 12 =3,中心距a=144mm。试求两齿轮的齿数、分度圆半径、齿顶圆半径、齿根圆半径。 解: 144=4/2(Z1+iZ1) Z1=18 Z2=3*18=54

d1=4*18 =72 d2=4*54 =216 da1=72+2*4=80 ra1=(72+2*4)/2=40 da2=216+2*4=224 ra2=(216+2*4)/2=112 df1=72-2*1,25*4=62 rf1=(72-2*1,25*4)/2=31 df2=216-2*1,25*4=206 rf2=(216-2*1,25*4)/2=103 6、已知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标准中心距a=150mm,传动比i 12 =4, 小 齿轮齿数Z 1=20。试确定这对齿轮的模数m和大齿轮的齿数Z 2 、分度圆直径d 2 、齿顶 圆直径d a2、齿根圆直径d f2 。 解: Z2=iZ1=4*20=80 m=2a/(z1+z2)=2*150/120=2.5 da2=mZ2=200 da2=200+2*2.5=205 df2=200-2*1.25*2.5=193.5 7、已知一正常齿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m=3mm,z=19,试计算该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齿顶高h a、齿根高h f、顶隙c、齿顶圆直径d a、齿根圆直径d f、基圆圆直径d b、齿距p、齿厚s和齿槽宽e。 【答案】d=57mm、h a=3mm、h f=3.75mm、c=0.75mm、d a=63mm、d f=49.5mm、d b=53.6 mm、p=9.42 mm、s=4.71 mm,e=4.71mm。 8、某标准渐开线直齿轮测绘知其齿顶圆直径为95.88mm,Z=30,求其模数、基圆直径。(cos20o=0.94) 解:

人教版八年级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经典例题光实验专项训练10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经典例题光实验专项训练 10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提供了薄厚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_____ (“薄”或“厚”)玻璃板进 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 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叫______ (“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 (4)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成像外,还可以______。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_____。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 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_____。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_____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_____;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_____。 A. 2cm B. 1cm C. 0.5cm D. 0cm。 3.为了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小亮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如图,把一面镜子M平放在平板上,把一个画有角度的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而成,可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 (1)使E、F成为同一平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上某一角度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ON的位置.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______ 两侧;(2)改变入射光线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也改变,可知反射角______ 入射角;(3)把纸板F前折或后折,可以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______ ; (4)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向镜面,经M反射后,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表明反射时______ . 4.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果有2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__(填“需要”或“不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概率 专题训练 概率与代数、几何等知识的综合同步练习 湘教版

专题训练 概率与代数、几何等知识的综合 一、概率与代数式的综合 1.如图5-ZT -1,有4张形状、大小和质地都相同的卡片,正面分别写有字母A ,B ,C ,D 和一个算式,背面完全一致.将这4张卡片背面向上洗匀,从中随机抽取1张,不放回,接着再随机抽取1张. (1)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法表示出所有的可能结果(卡片可用A ,B ,C ,D 表示); (2)将“第一张卡片上的算式正确,同时第二张卡片上的算式错误”记为事件M ,求事件M 的概率. 2.有三张正面分别写有数-2,-1,1的卡片,它们的背面完全相同,将这三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后随机抽取一张,以其正面上的数作为x 的值,放回卡片洗匀,再从三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以其正面上的数作为y 的值,两次结果记作(x ,y ). (1)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法表示(x ,y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2)求使分式x 2-3xy x 2-y 2+y x -y 有意义的(x ,y )出现的概率; (3)化简分式x 2-3xy x 2-y 2+y x -y ,并求使分式的值为整数的(x ,y )出现的概率.

二、概率与几何的综合 3.如图5-ZT -2,正方形的阴影部分是由四个直角边长都是1和3的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假设可以在正方形内部随意取点,那么这个点取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________. 图5-ZT -2 4.在3×3的方格纸中,点A ,B ,C ,D ,E ,F 分别位于如图5-ZT -3所示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从A ,D ,E ,F 四点中任意取一点,以所取的这一点及点B ,C 为顶点画三角形,则所画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________; (2)从A ,D ,E ,F 四点中任意取两个不同的点,以所取的这两点及点B ,C 为顶点画四边形,求所画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概率(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解). 图5-ZT -3 三、概率与方程(或不等式)的综合 5.已知不等式组???3x +4>x , 43x ≤x +23. (1)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 (2)在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整数相乘,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积为正数的概率.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四章生产理论 学习目标 学习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简述生产函数的内涵; ●区分生产的短期与长期; ●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规律; ●掌握一种和两种生产要素技术系数可变时的合理投入; ●掌握两种生产要素技术系数不变时的规模经济问题。 从本章开始研究生产者即厂商行为。我们假定,任何生产者(厂商)都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他们生产经营的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一目标涉及三个问题:第一,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即如何在生产要素既定时使产量最大,或产量既定时使投入的生产要素为最少。这就是如何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第二,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要使利润最大化,就是要使扣除成本后的收益达到最大化。这就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并确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第三,市场问题。市场有各种结构,即竞争与垄断的程度不同。当厂商处于不同的市场上时,应该如何确定自己产品的产量与价格。我们分三章分别介绍这三个问题。 本章的生产理论要说明如何合理地投入生产要素,并从中得出若干生产规律。 4.1 生产与生产函数 4.1.1 生产与生产函数 1.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在市场经济中,厂商从

事生产经营活动就是从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劳动力、机器、原材料等),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产品或劳务,在产品市场上出售,供消费者消费或供其他生产者再加工,以赚取利润。所以,生产也就是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即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生产也是这四种生产要素结合的过程,产品则是其共同作用的结果。劳动是指劳动力所提供的服务,可以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劳动力是指劳动者的能力,由劳动者提供,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是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本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它包括两种形式:有形的物质资本和无形的人力资本。前者指在生产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料等资本品;后者是指在劳动者身上的身体、文化、技术状态以及信誉、商标、专利等。在生产理论中指的主要是前一种物质资本。土地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是在自然界所存在的,如土地、水、自然状态的矿藏、森林等。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包括经营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企业家根据市场预测,有效地配置上述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经营,以追求最大利润。经济学家特别强调企业家才能,认为把劳动、土地、资本组织起来,使之演出有声有色生产经营话剧的正是企业家才能。 2.生产函数 (1)定义 生产函数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它是反映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技术数量关系的一个概念。 (2)生产函数的表达方法 以Q代表总产量,L、K、M、E……等分别代表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的才能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则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K N L f ) E Q= ( , , , , 为了分析方便,通常把土地作为固定的,企业家才能因难以估算,所以,生产函数可以简化为: f Q=(式4—1) L ) , (K (式4—1)式表明,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时,生产Q的产量,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同样,(式4—1)式也表明,在劳动与资本的数量与组合已知时,就可以推算出最大的产量。

(生产管理知识)第四章供给分析生产理论

第四章供给分析(上) 生产理论 第一节概述:生产与生产函数 一、厂商及组织形式 1、厂商: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指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经济单位。 2、组织形式:(略)

二、企业的本质:对市场的替代(略) 市场经济是依靠价格体系指挥和协调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的;而在企业内部,生产者的行为则是由一个统一的领导层依靠行政命令来指挥和协调的,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组织生产的方式。 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上大学时,用交易费用理论解释了企业产生的根源。 交易费用是指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耗费,分为“外部交易费用”和“内部交易费用”。 外部交易费用又称为市场交易费用,是指收集有关产品的各种信息所付出的费用、谈判和讨价还价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为保证契约的实施所需要支付的费用等,外部交易费用主要依靠市场价格协调; 内部交易费用是进行生产过程调度、组织内部资源供应等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主要靠规章制度、行政指令协调。 外部市场的使用不是免费的,是要化代价的,存在外部交易费用。为了减少外部交易费用就有必要建立企业,把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将交易“内化”,这样,企业就产生了。 但是,企业内部也存在交易费用,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内部交易费用也会扩大。 一般地,外部交易费用是企业规模的减函数!内部交易费用的企业规模的增函数! 即:企业规模越小,内部交易费用越小,但是外部交易费用越大(较多地依赖外部市场!);反之相反,企业规模越大,内部交易费用会越大(内部协调成本加大),而外部交易成本会越小(不依赖外部了)。 完全依靠市场:不好;完全依靠企业:不好;应该部分依靠企业;部分依靠企业。企业规模扩张到哪上点? 当企业规模增加一个单位时,如果:外部交易费用的节省(例如减少了50元)大于内部交易费用的增加(例如增加了30元),那么企业的规模可以继续扩大; 外部交易费用的节省(例如减少了30元)小于内部交易费用的增加(例如增加了50元),这说明企业的规模过大; 外部交易费用的节省(例如减少了50元)等于内部交易费用的增加(例如增加了50元),这说明企业的规模是最好的。 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根据科斯理论,企业的规模应扩张到这一点,即在这一点上再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专项训练

第四章专项训练1 一.选择题(共40小题) 1.如果∠1与∠2互余,∠2与∠3互余,那么∠1与∠3的关系为() A.互余B.互补C.相等D.无法确定 2.由7个相同的棱长为1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它的表面积为() 1题3题7题 A.23B.24C.26D.28 3.如图,在△ABC中,∠BAC=90°,点D,E分别在BC,CA边的延长线上,EH⊥BC于点H,EH与AB交于点F.则∠1与∠2的数量关系是() A.∠1=∠2B.∠1与∠2互余C.∠1与∠2互补D.∠1+∠2=100° 4.∠1、∠2互为补角,且∠1>∠2,则∠2的余角是() A.∠1+∠2B.∠1﹣∠2C.∠1﹣90°D.90°﹣∠1 5.用平面去截正方体,在所得的截面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七边形B.六边形C.平行四边形D.等边三角形 6.如图,AD=AB,BC=AB且AF=CD,则DF为AB长的() A.B.C.D. 7.将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折叠,M为折痕,点B落在对角线AC上的点E处,则∠CME=() A.22.5°B.30°C.45°D.60° 8.如图,是小明同学在数学实践课上,所设计的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每个面上都 有一个汉字,请你判断,正方体盒子上与“善”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 A.文B.明C.诚D.信 9.下列图形折叠后能得到如图的是() A.B. C D.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个. ①一根绳子,用去它的,还剩米;②自然数a的倒数是;③如果a:b=3:5,那么a=3,b=5;④圆 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⑤若大圆和小圆半径的比是3:1,则大圆和小圆周长的比是3:1,面积的比是9:1.A.1个B.2个C.3个D.4个 1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爱”字所对应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A.我B.的C.祖D.国

第四章生产论

第四章生产论,第五章成本论 4.1 判断题 4.11 可变投入是指价格和数量都可以发生变化的投入。()4.12 只有当边际产品下降时,总产出才会下降。()4.13 可变投入收益递减说明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可变投入应以递减比例增加。()4.14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说明要保持原有的产出水平不变,应当减少成本开支。()4.15 为实现一定量产出的成本最低的原则是要使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品彼此相等。()4.16 如果各种投入增加的比例是10%,产出增加的比例是8%,说明这是可变投入收益递减。()4.17 如果企业实现了以最低成本生产了一定量产出,说明该企业一定实现了最大利润。 4.18 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个产出单位所需增加的投入的数量。()4.19 如果可变投入出现收益递减说明总产出一定是下降的。()4.110 生产函数与投入的价格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4.111 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产品总是会小于平均产品。()4.112 边际产品曲线总是与平均产品曲线的极大值点相交。()4.113 只要总产出是下降的,那么边际产品必然是负数。()4.114 生产函数是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4.115 如果规模收益递减,说明可变投入收益也一定递减。()4.116 在同一条等产量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投入的组合只能生产一种产出水平。()4.117 如果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常数,说明投入的替代比例是不变的。()4.118 只要边际产品上升,平均产品也一定上升。()4.119 如果总产出达到了极大值,那么边际产品曲线就会与平均产品曲线相交。()4.120 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的标准是时间。()4.121 在长期中所有成本都是可变成本。()4.122 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要了鱼,它的机会成本就是熊掌。()4.123 因为厂房的折旧是按月提取的,不生产就不打入成本,所以,折旧是一种可变成本。( ) 4.124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有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4.125 可变投入收益递减,反映在平均总成本上也是递增成本。()4.126 生产1000个单位的平均成本是20元,从1001~1010单位的平均成本是21元,那么,0~1010

第四章 生产理论习题答案

第四章 生产理论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使递减的。 3.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4.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5.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生产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6.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二、选择题: BDDBB DDAAB D (AD )ADC CDC 三、计算题: 1.20.0881.0.5,10100.510L L L Q K AP K L K AP L L L L MP Q K L L ==-+==-+'==-=-解:将代入可得 2.解:(1)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 =d d Q L d 10d KL L K L ?? = ?+?? ()() 2 1010K K L KL K L +-= +

() 2 2 10K K L = + 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 L Q AR L = 101 KL K L L = + 10K K L = + (2)生产函数边际技术替代率指产量不变条件下一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投入量与另一种生产 要素相应减少的投入量之比,即K L ?- ?或d d K L - 。为此,需要从生产函数中先求得K 和L 之 间的关系,然后从这一关系中求得d d K L 。 由生产函数 10KL Q K L = + 得 QK +QL =10KL K (Q -10L )=-QL 10QL K Q L -= - 则边际技术替代率 LK d d K MRTS L =- d d 10QL L Q L ??-=- ?-?? ()() () 2 101010Q Q L QL Q L --?-= - () 2 2 10Q Q L = - 要知道边际技术替代率函数的增减性,只要对MRTS 求偏导,即 () () () () 2 2 2 4 3 102010201010Q Q L Q L MRTS Q Q L L Q L Q L ? --?=== ??-- 已知从生产函数中得到 10QL K Q L -= -。可见,此式中分母(Q -10L )<0(因为产量Q ,劳动

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及答案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 【例题精选】: 例1下列各式中,正确表示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首先:要遵循客观事实,要写出正确的化学式。氯酸钾受热生成气体是氧气,氧气的一个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其化学式为O2。A式中写成O3,这是另一种气体(臭氧)的化学式。其次: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要配平,即使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一样。B式中表示的氧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一样多。第三:完整的方程式要把反应条件在等号上下标出来,把生成物是气体还是沉淀用箭头号标出来。C式中没有写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点燃做条件,没有标出反应的产物氧气常温下是气体。 答案:D 例2对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 B.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两个水 C.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4克氢气和32克氧气点燃生成36克水 解析:任何一个化学符号(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都具有宏观、微观、质量三方面的含义。对于一个化学方程式,宏观上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即氢气和氧气点燃后生成水,要注意宏观物质只有种类可分,无个数而言,不可读为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两个水。方程式还可表示反应条件,此方程式表示氢气和氧气常温下是不发生这个反应的,必须以点燃为条件。从质量上看,氢气的式量为2,氧气的式量为32,水的式量为18,利用化学式的个数,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氢气∶氧气∶水=4∶32∶16由于化学式的式量是相对质量,单位是1,故叙述时只说几份质量即可,一般不用具体单位克、千克表示。A式中的描述是用数学方法读化学符号。 答案:C 例3下列描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6克碳在5克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11克二氧化碳 B.6克碳与20克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22克二氧化碳 C.3克碳与8克氧气反应生成11克二氧化碳

第四章.生产论(答案)

第四章生产论 一、选择题 1、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关系称为( A )。 A 生产函数;B生产可能性曲线; C 总成本曲线;D平均成本曲线。 2、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 AD )。 A AP是递减的; B AP为零; C MP为零; D MP为负。 3、如果是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D)。 A 与纵轴相交; B经过原点; C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D与横轴相交。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B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C 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报酬规律造成的; D 边际报酬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5、在边际产量发生递减时,如果要增加同样数量的产品,应该( A )。 A 增加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B 减少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 停止增加变动生产要素; D 同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6、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素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 C )。 A 应增加成本支出; B不能增加成本支出; C 应减少成本支出; 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B )。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8、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9、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 A )。 A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第四章 生产理论作业

第四章生产理论作业 一、概念解释 1、生产函数;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和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4、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曲线; 5、预算线和等成本线; 6、扩展线; 7、规模报酬; 二、单项选择 1.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 A 平均产量度; B 边际成本 C 边际产量; D 平均成本 2.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A 生产函数; B 生产可能性曲线; C 平均成本曲线; D 总成本曲线 3.使用5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1800单位的产量,使用6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2100单位的产量,额外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 A 3; B 30 ; C 35 ; D 36 ; 4.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 A 收益保持不变; B 收益递减; C 成本递减; D 报酬递增; 5.我们知道,在生产过程中一种要素的收益递增发生在:() A 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产量增加。;B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C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平均产量增加。;D在其他要素也相应增加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6.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A MRTS L,K =ω/r ; B MP L/ω= MP K /r ; C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D 上述都正确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降低了; 8.当雇佣第7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佣第8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这种情况是:() A 边际成本递减; B 边际成本递增; C 边际报酬递减; D 劳动密集型生产; 9.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LK为:() A 、1/3; B 、3; C 、--3 ; D 、6 ; 10.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A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 C 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 D 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有是相等的; 11.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12.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13.如果确定了生产要素组合,() A 在生产函数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B 就可以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C 在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D 在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确定总成本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习题 一、概念 固定投入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技术系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等斜线扩展线 二、选择题: 1.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 A.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B.纵轴相交。 C.横轴相交。 2.当生产函数Q=f(L,K0)的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可以是:() A.递减且为正; B.递减且为负 C.为零 D.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 A.边际产量的下降首先发生。 B.平均产量的下降首先发生。 C.总产量的下降首先发生。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不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此情况下,如果要产出同样数量的产品,应该() A.停止增加变动的生产要素。 B.减少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增加变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6.规模收益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 A. 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上述都正确 7.如果规模收益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的使用,但保持资本量的不变,则产出将() A.增加10% B.减少10% C.增加大于10% D.增加小于10% 8.等成本曲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 A. 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9.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向外移动(横轴代表L,纵轴代表K)意味着() A.生产要素K的价格下降了。 B.生产要素L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L的价格下降了。 10.在以横轴表示生产要素L,纵轴表示生产要素K的坐标系里,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2表明() A. P K/P L=2 B. MP L/MP K=2 C. Q L/Q K=2 11.已知在等产量曲线的某一点上,以生产要素L代替K的边际替代率是2,这意味着() A. MP K/MP L=2 B. MP L/MP K=2 C. AP K/AP L=2 12.已知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既不相交也不相切,这说明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 量水平,应该() A. 增加投入。 B.保持原投入不变。 C.减少投入。 13.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14.生产理论中的生产扩展线类似于消费者理论中的:() A.恩格尔曲线 B.收入-消费曲线 C.价格-消费曲线 D.预算线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四章生产论 第一节生产函数 一、概述 生产者也称厂商,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包括个人、合伙和公司性质的经营组织形式。厂商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利润。厂商进行生产的过程就是从生产要素的投入到产品的产出的过程。生产要素的类型一般被划分为以下四种: ?劳动(L):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土地(N):包括土地和地上、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资本(K):包括资本品(实物形态)和货币资本(货币形态)。 ?企业家才能(E):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假定X1、X2……Xn依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n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写为: Q=f(X1、X2……Xn) 通常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写为: Q=f(L、K) 注意:生产函数的前提条件是一定时期内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一旦生产技术水平变化,原有生产函数就会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函数。 二、常见的生产函数 (一)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通常写为: 其中,Q表示一种产品的产量,U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各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固定的劳动的投入量和资本的投入量。该生产函数表示:产量Q取 决于和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一个。这是因为Q的生产被假定为必须按照L和K之 间的固定比例,当一种生产要素数量固定时,另一种生产要素数量再多,也不能增加产量。该生产函数一般又假定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都满足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的要求,则有: ,即 上式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固定投入比例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固定生产技术系数之比。就固

现代汉语专题 第四章 综合练习

现代汉语专题第四章综合练习文字版本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2分,共10分) 题目1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谓宾动词 反馈 谓宾动词就是可以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例如“进行、予以、打算”等动词就是谓宾动词。题目2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句类 反馈 句类就是句子的语气类别,例如“我们学习”是陈述句。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双宾动词 反馈 双宾动词就是可以同时带两个宾语的动词。例如“送你一朵花”,“送”有两个宾语。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非主谓句 反馈 非主谓句就是句子结构中没有主语和谓语之分的句子,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例如“出太阳了”、“下雨了”就是非主谓句。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语义 反馈 语义是动词与名词在句子结构中形成的关系意义,例如“学习雷锋”,其中“雷锋”是施事,就是语义。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来了一个人”的“来”带有宾语,所以是及物动词。 选择一项: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7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由三个以上分句构成的句子就是多重复句。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区别是动词可以充当谓语。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9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大家都来讨论”中的“讨论”虽然没有带宾语,但仍然是及物动词。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0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凡是充当状语的词都是副词,凡是充当定语的词,都是形容词。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三、综合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题目11 未回答 满分10.00 标记题目 题干 先指出“钢笔、讨论、精彩”的词性,然后利用词的组合功能分析它们的区别。反馈

微观经济学答案解析第四章生产论

第四章生产论 1. 下面(表4—1)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解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表4—2所示: 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4—2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从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 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特征及其

相互之间的关系。 解答:短期生产函数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综合图如图4—1所示。 图4—1 由图4—1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 L 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 以后又下降的趋势。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 L 曲线出发,可以方便地推导出TP L 曲线和AP L 曲线,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关于TP L 曲线。由于MP L = d TP L d L ,所以,当MP L >0时,TP L 曲线是上升的;当MP L <0时,TP L 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 L =0时,TP L 曲线达最高点。换言之,在L =L 3时,MP L 曲线达到零值的B 点与TP L 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 ′点是相互对应的。此外,在L <L 3即MP L >0的范围内,当MP ′L >0时,TP L 曲线的斜率递增,即TP L 曲线以递增的速率上升;当MP ′L <0时,TP L 曲线的斜率递减,即TP L 曲线以递减的速率上升;而当MP ′=0时,TP L 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换言之,在L =L 1时,MP L 曲线斜率为零的A 点与TP L 曲线的拐点A ′是相互对应的。 关于AP L 曲线。由于AP L =TP L L ,所以,在L =L 2时,TP L 曲线有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切线, 其切点为C 。该切线是由原点出发与TP L 曲线上所有的点的连线中斜率最大的一条连线,故该切点对应的是AP L 的最大值点。再考虑到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一定会相交在AP L 曲线的最高点。因此,在图4—1中,在L =L 2时,AP L 曲线与MP L 曲线相交于AP L 曲线的最高点C ′,而且与C ′点相对应的是TP L 曲线上的切点C 。 3. 已知生产函数Q =f(L , K)=2KL -0.5L 2-0.5K 2, 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 =10。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 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函数。 (2)分别计算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 、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各自达到最大值时的厂商的劳动投入量。 (3)什么时候AP L =MP L ?它的值又是多少? 解:(1)由生产函数Q =2KL -0.5L 2-0.5K 2,且K =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 Q =20L -0.5L 2-0.5×102=20L -0.5L 2-50 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 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 L =20L -0.5L 2-50

人教版八年级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经典例题4.3平面镜成像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年级物理第四章经典例题4.3平面镜成像专项 训练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一个直角拐弯处安装了一面镜子,A物体水平向左运动,人在B点看到A物体的像A′的运动方向是() A.1方向B.2方向C.3方向D.4方向 2.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1.5m,像变大B.2m,像变小 C.3.6m,像不变D.4.4m,像不变 3.某同学看到河对岸钟楼上的钟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则当时的实际时刻为() A.7点20分B.10点10分C.4点40分D.4点20分4.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端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 A.甲、丙同学B.甲、乙同学C.乙、丙同学D.乙、丁同学5.以下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上的学习摘录,其中由于他粗心记录错误的是()A.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更好的确定像的位置,应把玻璃板后面蜡烛也点燃B.用不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声音的响度不同,但音色相同 C.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内到室外时,镜片上不会出现水雾

D.在估测纸锥下落速度时,为了更准确测量它下落的时间,应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6.小红站在学校大厅平面镜前,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看清污渍,小红走近镜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变大,用光源照向镜子 B.像不变,用光源照向衣领 C.像变小,用光源照向镜子 D.像变大,用光源照向衣领 7.小兰同学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0.5m处,他后退0.5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变为() A.不变,2m B.不变,1m C.变小,1m D.变小,2m 二、填空题 8.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果把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把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将______(填“向上”或“不”)移动;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和它的像______(填“垂直”或“平行”)。 9.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角45゜角。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位______(选填序号:“①平面镜1的正上方”、“②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③平面镜2的正下方”或“④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_________(选填:“大于”、“大于”或“小于”)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 10.身高1.75m的小明站在2m高的穿衣镜前1m处,则像与他的距离为______m,像高______m。 11.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若游客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