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研究_陈雪钧

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研究_陈雪钧

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研究_陈雪钧
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研究_陈雪钧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以促进和推动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农业、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2001年中国加入WTO ,国内竞争国际化,对创新型人才的争夺也日益激烈。当前,我国人才供需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创新型人才需求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导致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的人才需求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脱节,一方面是企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远不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是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种矛盾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产业发展需要,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是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

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性素质,适应行业经营管理需要,能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与经营管理实践且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创新性素质,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备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创新思维、知识基础、创新方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健康人格等。二是能面向生产与经营管理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型创新人才应是以适合行业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面向行业的基层和生产一线,从事操作性、实践性较强工作的创新人才。三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知识转化能力,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不仅具备胜任某个职业岗位的技能,以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而且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科技转换等知识转化能力。

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含培养

目标、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实习实践等教育元素,而且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将这些教育元素进行系统性的整合,从而构建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系统。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系统的中心轴线,其他教育要素都要紧紧围绕着这根轴线而运转。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总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总的培养目标下,不同培养阶段需要更加细化、具体的阶段培养目标。根据教育规律,大学生学习过程可以划分为基础阶段、成长阶段和提升阶段。基础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创新素质、基本学习技能与能力。成长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研究技能、基本创新技能与方法。提升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依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成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①。

(二)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系统的框架结构,决定着教育元素的整合方式。因此,培养模式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三三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随着创新人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满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三三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动态的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根据“系统优化、资源整合、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的“三阶段、三元制、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见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分析了根据教育基本规律和系统优化原则所构建的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及其运行机制,并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相关建议,以提高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陈雪钧(1978-),男,湖北黄石人,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重庆400074)

李莉(1983-),女,湖北武汉人,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重庆400067)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交教研1002-81)、2008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资源整合视角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831146)和2008年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80201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24-0019-03

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研究

陈雪钧李莉

图1)。“三阶段”指根据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大学生的培养过程划分为基础阶段、成长阶段、提升阶段,反映了人才培养循序渐进的过程;“三元制”强调人才培养的内容应突出“知识”“素质”“能力”三大模块,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耦合;“三结合”是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三)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教育资源保障。通过对教学体系内不同要素的合理应用与优化整合,可以在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下有效地实现不同培养阶段的培养目标。

1.教学制度。教学制度是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制度保障。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弹性学分制。弹性学分制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核心思想有:自由的选课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自由地选择课程、教师,以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灵活的学习时限,以一定量的学分作为衡量毕业的标准,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延期毕业;全程的导师制,为每个学生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教学②。

2.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应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理论与实践交叉,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应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采用模块课程体系,分通识课程模块、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四个模块③。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双基教育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以公共基础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创新素质与技巧课程等为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学习方法与技巧等,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素养和基本专业素质。专业方向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提高其职业发展潜能。专业方向课程应根据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设立范围广泛、内容前沿、特色鲜明的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意愿自主地选择课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深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④

。实践课程模块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运用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高校应开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创新性、应用性、开放性、多样性实践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实践课程应采取分阶段渐进式,即根据基础阶段、发展阶段、提升阶段培养目标的不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设置实践课程,逐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实践技能与能力。

3.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手段。为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高校应贯彻“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或主体”的理念,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

导作用。对于理论性课程应以课堂讲授为主,可以运用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个性教学法、研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体验法、角色扮演法等,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对于实践性课程,认知实习和课堂模拟实习课程可以采用参与

式、体验式、交互式教学方法;上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则由企业的岗位能手采用工作指导法进行标准化的操作示范,由学生反复模仿以掌握岗位技能,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鼓励学生思考,以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多渠道打造学生科研平台,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4.考核方式。根据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色,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注重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课程考核应贯穿整个课程学习过程,应用多次考核代替一次考核,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具体的考核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的内容包括知识考核、素质考核和能力考核,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四)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资源整合的理念,整合学校、企业、社会资源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应创新用人机制,根据教学需要来构建多样化的师资队伍。一是高校在引进实践教学师资时应针对创新人才培养要求重点招聘各领域、各专业的高水平专家、学者;二是高校之间进行师资交流与合作,邀请外校的优秀教师做兼职教师,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三是邀请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专家作专题讲座,以便教师和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前沿动态;四是聘请一线企业的管理者、岗位技术骨干作为实践基地的兼职教师,他们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规范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带来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师资的培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让教师“走出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教师可以到国内外著名的高校进修,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经验;另一方面,教师定期、不定期地深入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不仅能够强化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而且能够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⑤。

(五)实践平台

实习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市场的人才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校内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为一体的实践平台体系。

图1“三三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校内实践平台。校内实践平台包括学校公共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供校内实践教学使用,以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基本专业技能,强化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内实践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对校内各专业的实践基地、实验室进行合并。对于大学科范围内具有共同功能的实践基地,高校应通过组建校级实践中心的方式来整合各专业的实践教育资源,对大类学科的实践基地进行合并。校级实践中心对实验教室、设施设备、经费、师资进行统一调配管理,为各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实验室,二级学院应从学院内部资源共享的角度,结合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构建若干专业综合实验室,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训练、课程设计、科研实验、毕业设计等需要。

2.创新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平台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开展创新活动的渠道。创新实践平台包括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专业竞赛活动、科研项目、创新主题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高校应为创新实践平台提供充足的人、财、物保障。首先,学校应为创新实践平台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咨询、组织管理、后勤服务等;其次,学校应为创新实践平台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设立各类专项基金,资助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再次,学校应为创新实践平台提供场地、材料、设备等物质支持。

3.社会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包括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调研、企业上岗实习、毕业综合实习、创业计划等,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基于“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校企联合管理的实践基地,学校和企业以协议的形式明确规定双方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双方的责权范围等。实践基地以企业的经营场所作为实习基地的场地,由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并进行实习管理和岗位培训;高校负责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委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辅助管理实习学生。

二、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人才培养系统的运行机制是指推动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发展的要素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见图2)。“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人才培养系统的驱动力,它统筹所有教育要素并规定了各个要素的功能定位;“知识”“素质”“能力”是高等教育目标的三大模块,三者相辅相成,协调配合,共同构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三个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弹性学分制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要素的配置与管理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对人才进行“质量检验”,通过质量检验的反馈结果找出人才培养系统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在动态循环改进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从而保障了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符合不断发展的行业人才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完善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建议

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创新

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创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在学校的不同层面营造创新教育观念体系,使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强化政府扶持力度。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等,为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参与合作办学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校企合作办学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联合办学。

再次,改革相关管理制度,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例如从体制上破除封闭办学的体制壁垒,构建多方联合管理体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更加具有弹性、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教师综合考核体系,以全方位公平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等。

最后,建立360度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系统。基于360度全方位评估思想,由学校、政府主管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学生、家长等不同主体,按照标准化的质量评价指标与评分方法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与诊断,总结成功经验、找出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完善与改进,不断促进高校提高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陈雪钧.饭店管理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8.

②黄永红.高校完全学分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DB/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94713104.html,/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06&filename=2006075755.nh ,2006-07-14.

③李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双轨双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理论界,2010(3):227.

④刘锦云,晏兰萍,黎明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 ].科技文汇,2006(1):29.

⑤陈雪钧.资源整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创新模式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122.

 

图2

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系统的运行机制

_五位一体_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_贺庆芝

“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东中部经验本文为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物技术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编号:230)成果“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贺庆芝曾怀才彭翠英 (南华大学药学与生命科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要培养“品格、素质、知识、技能、思想”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就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囊括教学、提升能力和思想培养等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研究建立完整的创新教学体系。 【关键词】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五位一体的内涵 1、在品格标准方面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和人格,具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甘于奉献、敢于创造的创业精神; 2、在素质涵养方面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在内的较高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3、就知识结构而言 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与专业性质相适应的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具备科技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4、就能力要求而言 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设计、制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经营管理、组织交往、应急应变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技术思想表达和技术应用能力;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实验、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技能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1]。 5、就应具备的思想而言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实验设计、工作流程,并转移到生产、流通、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特点,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适合于同时兼顾应用型和创新性的本科人才的模式: 1、打造囊括教学、提升能力和思想培养等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 从某些方面看,规模较小的大学无论是在学生数目和学校配套设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劣势。如果我们花时间用心去解析每个学生性格、取长补短、科学安排、充分配足资源,教学效果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出打造囊括教学、提升能力和新思想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的思路[2]。 (1)培养教学模式中的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性的能力。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提醒我们,自我发展才是所有的散发式发展的活水源头。“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在学校的教学体系当中从上到下尽善尽美的呈现出来,要以科学的视角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培养学生们自主的发展的能力[3]。①创新教育方式。在教学模式中我们的目的是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同时把创造性思维方式融会贯通,充分理解,变成自己的理论。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们需要掌握的信息量太大,虽然在学习知识和得到经验方面有提升,尤其是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只不过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面毕竟有限,各学科之间也缺少一个合理的整合和融会贯通,缺乏一个总体的全面性的思维[4],在创新设计课题方面会由于以上缺点,时常会带来难以独立解决等副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以上的缺陷,我们必选摒弃过时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教学传统方式,开启全新的创新教育模式时代,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学老师进行科学合理的选题,采用做任务的方式,把学生自身的兴趣,自由组合创新队伍,让学生在创新设计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己构思方案和进行设计,整个过程贯彻创新的原则,形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机制,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②营造创新教育环境。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孕育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采取越早越好的方式,即从新生一入学就组织丰富多彩的相关课外活动,不但可以达到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而且还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与此同时专设实验室和配备一部分仪器设备,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充分提高精湛技能和必须的创新能力,凝结资源开拓包括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相结合的育人院校。 (2)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和重点,充分培养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在打造应用型人才和开拓育人为纲领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侧重点,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教学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精彩互动,假若专职教师的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非常具有创造性和引导性,那么学生耳濡目染,长期以往,必将形成独到的创新能力思维,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专职教师的具有创造性和引导性的教课方式,将会很大程度上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可用的创新教学体系 开创新的教学体系,需要积极不断的探索,大胆的走出课堂,以科学合理的选题方式,由专职教师研究教学项目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人能力的情况和不同的爱好兴趣,完全随机的组合创新成员。在以创新为原则的基础上,整个过程中我们要落实让学生在创新设计训练中全方位多角度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具有自己创新的构思方案和设计;指定的专职教师会参与进来共同解决训练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以此达到创新课题通过具体的创新对象,实现对创新课题组更加精确和仔细的指导,而且可以一对一地,进行全面的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教育强调工程基础,采取独立学习、项目团队、技术讨论等教学方式,形成集教学、训练和创新活动为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从而逐渐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教学体系[5]。 三、“五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1、建设“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基础 近年以来,南华大学学生“双向导师制”实施、重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在校史记上可以留下光辉的一笔。在2009-2012年之间,有一大批重要的“双向导师制”单位对于本校各个专业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咨询和服务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其中还包括一些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多年以来在与本校各年级各专业教师开展过多种项目和课题的科技合作,都很成功。来自于这些单位的精英人士,有的成为了学生的讲座专家,还有的成为了兼职教师。开设一定课时、举办讲座、指导论文,下一步要与这些单位在青年教师的实(下转第53页)

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专业:xxxxxxxxxxx 学号:xxxxxx 姓名:xxx

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大学承担着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两重任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从我国目前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分析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指出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积极培养和完善有利于创业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各种环境,更好地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宽松的发展条件,使创新创业型人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发挥作用。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育;缺陷 Abstract:The university undertakes the dual task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from China's nee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current view, analyz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Univers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role, and actively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to provide better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os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can play a better role for national construction. Keywwords:innovative talents;training mode;college education;defect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均于热议“谁是下壹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壹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能够于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壹个培养周期,于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壹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于《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壹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壹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壹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壹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壹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特点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我们正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同时,我们置身于壹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和国际竞争、能够于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和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放性”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于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研究和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和,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于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 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俩种主要的途径。 壹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壹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和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且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这壹过程,不仅

工商管理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论文

工商管理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企业规模和数量的扩大,社会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但是从职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看,对人才的创新能力不足,与社会的需求不符,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在教育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导致教学手段单一。本文就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 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工商管理型人才,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导致我国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落后,所以需要加强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完善,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一、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首先,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管理人才,通过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通过与学生工作岗位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其次,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并构架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加强对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1]。 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理念不足。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保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相应的工商管理实践技能,进而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培养出能够胜任工商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能力水平的人才,但是由于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此由为大家分享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欢迎参阅。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认识高度,营造整体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将创业精神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做贡献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度。其次要从观念上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只对少数人进行创业教育的做法,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从而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热情。 具体途径有: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开展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造舞台;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重视相关师资建设 从目前环境看,除几个学校试点外,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普遍存在师资环境差、学生有想法却苦于缺乏针对性科学指导、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的社会舞台等现象。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途径有: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以结对的形式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定期交流;校方提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并由导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体验企业创新创业文化内核,感悟成功人士心得,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教学客体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实践主体,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和学有所用。 三、积极搭建平台,重视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包括让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具备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为此,必须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摘要】大规模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首先要深入认识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和核心能力,同时要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等四方面科学合理地构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国际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的竞争。大力培养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走向全球:美国创新的新发展报告》中说:“没有人去创造、应用和开拓新思想,就不会有创新过程。创新事业不仅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来推进,而且需要有文化和思想敏锐的人才来经营和管理。获得智慧型人才是全球化主要推动力。” 近年来,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本科阶段非常注重创新教育。在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注重开发个性、原创精神和创新能力。英国的大学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研究方法论的教育,又要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日本一直倡导“启发式”和“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德国更是提出大学是创新运动的缔造者。

正是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才使得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率先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综合创新指标明显高于其它国家,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通常在70%以上,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 (二)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证 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推进和加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也需要大批能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3200万人,居世界首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总量1000万人,研发人员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研究和发展总经费也居世界第六位,但创新综合指数则排名28,属中等偏下的水平。同时,人均产值很低,每百万元产值所需的人数,约为美国的16倍、德国的13倍。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绝对值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五位,但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国外直接投资,关键技术掌握在投资商的手中。2002年,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一些与人才有关的指标(如合格工程师、信息技术人员),我国在49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最后,与科技人员数量排名第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因此,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匮乏、特别是本科层次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就大学而言,不仅要认识到自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选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更要重新审视自己本科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办学思路,改变培养模式,更好地担负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使命。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1年)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创新性应 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1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 模式研究(2021年)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认为,只有充满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人才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高科技时代的需求。我们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的不断转型,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由原来的单纯代替人力向超越人力的方向发展,促使我们对这方面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的质量,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1.1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应该包括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 摘要:本文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探索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社会需求,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培养目的,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培养,走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与理论型人才相比较而言的人才类型。在知识方面,要求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生作为学校生产出的产品,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能够实用而且还要有发展后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了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制定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培养计划,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校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优化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兼顾了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其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与此同时,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参考文本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 自动化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 认为,只有充满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人才才能适应不断发展 变化的高科技时代的需求。我们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 动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 式,希望能够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 会需求。 随着我国的不断转型,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 化由原来的单纯代替人力向超越人力的方向发展,促使我 们对这方面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建立新的人才

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的质量,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1.1 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应该包括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造业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业内的先进技术来武装自己,能够带动企业的现代化。专业能力是很多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基本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抓也素养以及学习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其学科前沿有基本的涉猎,从而积累很强的专业功底和过硬的理论素养。 1.2 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考虑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有基本的知

中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

中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的局面,我国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起国家的重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我国高校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本文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探讨。 标签: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但是,由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起步较晚,并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文中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并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方式的不断调整,我国已经逐渐进入改革的深水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体现出规模效益,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这就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国际化进程的过程中,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科技与创新的竞争力,而科技与创新的竞争始终是人才的竞争。创新创业人才的质量决定着社会经济的质量水平以及国家竞争能力的强弱。因此,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引起高校的重视,同时也要引起国家的重视。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提出,明确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了国家加快實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的新高度。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场所,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大学人才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优化了高等教育目标的教学体系,全面地提高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产业的升级,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是驱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推出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建设创新国家的客观要求,又是大学生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将严重地制约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一)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发展,建立健全面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推进本系统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我局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科室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本系统专业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我局评选出来的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示范作

用,在全矿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专业学科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我局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4、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学中干。按照统筹规划、学以致用、鼓励上进、合约管理的原则,鼓励在岗员工参加紧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人才长效激励机制。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原则。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办法。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研究项目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凡创新求变、勤奋拼搏,做出骄人业绩,给企业创造巨大收益的可给予重奖。 6、关心人才,改善条件。从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抓好文体设施建设,优化员工生活环境,关注技术人员身心健康,

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综述 摘要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首要任务,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二是明确制定该目标的依据;三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学校办学定位的综合反映,它是由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如何选择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必须综合分析学校办学定位的各个方面,不同的办学定位决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类型的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不尽相同。 ㈠应用型人才与培养目标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按照人作用于社会各领域的形态、性质对人才类型的甄别,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具有利用客观规律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社会各领域实践活动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其他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类型的人,即职业领域和人才规格。人才规格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基于社会和学生的具体要求制定的,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服务于社会各领域实践活动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相比,只是类型的差异,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根据在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 度,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如下层次:技能型、技术型、工程型⑴。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也有不同层次,如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学等,并且有不同类型的目标定位,以形成自身的特色,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应用人才的需求,在与社会、市场的互动中求得学校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共生双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主题,知识的生产、创新的根本靠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如何提高作为人才主力军一一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成了教育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在教育过程中,避免陷入误区,真正找到确实可行的办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的主题,其实质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项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双创的国家战略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实现这一战略,既有其参与的必要性,也有其参与的重要性和优势。国家人事部预测“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的就业人数大约2500万,其中约1000万是登记失业人数,1500万左右则是以高校的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人员和军队转业人员。仅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为749万,达到了1500万的半数之多。不难看出,一方面,大学生确实是就业群体中比重最大的部分,显然会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因其素质高、

专业化程度高,具有创新创业的内在潜能,通过大学生群体的双创行为,既可以缓解国家就业的压力,也可以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动力。仅以2015年7月的数据就可以看到,全国大学生创业及参与创业的有42.3万人,比2014年增加6.8%。目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新创业体系,全面提高民族的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对他们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势在必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基础上,高等学校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终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活动。但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有厘清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 调查发现,有些高校,领导讲起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来,往往是头头是道。理论全搬照抄别校的,有的甚至把国外理论翻译过来,作为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殊不知,任何理论都需要丰富的实践来检验和支撑;没有生动的实践,再

教师素质提升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师素质提升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结合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从教师教育观念、教师工程素养提升、教材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素质提升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作用,提出了工程教育改革形势下专业教师再教育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观念;工程素养;教材建设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是指利用科学原理、工程理论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工程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领域,创造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其人才培养基本特征是:价值取向体现行业性,培养目标体现应用性,课程设置体现复合性,培养过程体现实践性[1]。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践教学的改革、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教师素质提升与教师评价体系构建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龙头,也是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难点之一。面对我国规模空前的建设市场及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日益多样化要求,土木工程作为传统的应用型专业,如何借鉴德国、美国等后工业化国家工程教育改革的经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一直是近年来教育界、工程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经过近20年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4个。2007年,本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形成了学科建设带动、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撑、专业建设稳步推进的良性互动新局面。 近几年来,围绕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根据工程建设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们对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2]。本文拟就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素质提升的带动作用,即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教师工程素养的提升、知行融合教材的编写这三个方面作一比较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育观念既是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导,也是教学改革的瓶颈。长期在精英教育环境下学习、成长起来的教师,又身处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高校现实环境中,教育观念往往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一致。因此,要办好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专业,首先要更新一些传统高等教育的办学观念,主要集中在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浅谈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2010年11月16日在《求是》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创新型人才匮乏制约中国国际竞争力。其中谈到,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4200万人,但高层次创新人才仅1万人左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中国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具有自主品牌出口不到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0%来自外资企业。可见,我国正处于一个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的时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大约300年的工业经济,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科技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经济的支柱,而人力资源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是我国综合国力得以发展的保证,也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筹码。 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执行副所长、研究员张玉臣认为:人才培养,至少有5个环节非常重要。第一是个人天赋,第二是家庭教育,第三是学校教育,第四是社会使用,第五是社会文化。除天赋外,其他四个方面和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使得孩子从小不爱自己去学会解决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往往批判多过鼓励。其次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基于功利,忽视兴趣,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重考试而忽略实践和启发式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在人才的应用上,我们现在缺乏人尽其用的应用机制,其根源在于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而对于中国,社会文化主要受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文化的影响,对人才培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充分表明了大家认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好”,而为官者也多不唯实,学术行政化是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无法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学术标签化,学术功利化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影响人才培养的社会文化背景。 “想别人没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说过的话”,这是钱学森曾对创造性人才的定义。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特征要求包括:可贵的创新品质,坚韧的创新意志,超前的创新思维,敏锐的创新观察,丰富的创新思维,科学的创新实践。要做到这些,结合现今创新型人才匮乏的原因分析,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个人意识、学校教育模式、社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淡化功用心态,强调人文环境建设,使得“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构筑有利于创造的知识结构,在基础教育阶段,抛弃为考试而教的积弊,由关注不同科目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转向关注这些科目的教育价值,在高等教育阶段,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汇通,构筑起有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企业应当规范奖惩制度,鼓励创新,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创新型人才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去改进与完善。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定位 张培明马乐群王春林 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内容。而要争创一流,提升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是首要问题。潍坊科技学院作为地方重点建设的高校,一直以来从未放弃过对人才培养的深入研究,面向珠三角地区的实际,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科学、客观地将人才培养的主体目标定位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即以应用为主,兼顾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基础教育和政府与社会基层组织的业务骨干、管理骨干以及中小企业的创业人才等等。 一、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与基本理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学校已经从昔日的“象牙塔”走进社会的中心。分类型培养本科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的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以潍坊科技学院来看,它地处坐落于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山东寿光,是寿光市人民政府兴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国家职业教育创新试验区试点院校,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区域内需要大量土建、机械等工科人才,

艺术设计与动漫人才,金融、贸易等应用经济类人才和会计、物流等工商管理类人才。每年高考,学生志愿大都集中在这些专业。无论是招生数量,还是人才培养质量,山东地区高校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加之地方高校设置的专业绝大部分为应用型专业,传统的基础性文理专业不多,专业教师与地方有较密切的联系,相对于基础研究而言,更擅长教学、应用研究与开发,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潜在的优势;地方高校本科生规模大且绝大多数(一般90%以上)要直接面向就业。因此,地方高校亟需转变观念,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 地方重点建设高校发展定位也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近10年来,受益于地方政府的强力扶持,一些地方重点建设高校通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实力和学科建设水平大幅度攀升,学术研究的基础大大增强,有的已经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有的正在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过渡。地方重点建设高校的校长和学术带头人并不满足于一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而且,创新也并非研究型大学拔尖人才的“专利”,它内涵丰富,主要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集成创新、管理创新等。地方重点建设高校也可以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有鉴于此,有必要对地方重点建设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进行重新定位,重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定位科学准确,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也充分证明: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潍坊科技学院这样一类地方重点建设高校的重要使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