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

经常上网,看到很多患者被小小咳嗽所烦恼,感觉有必要介绍下余治疗咳嗽方法。余虽然治疗咳嗽病人不是很多,但觉得甚是容易,确没有遇到治疗无效的,基本上都一方愈,轻者三帖,重者七帖。余只用一方加减治疗,此方就是小青龙汤。当然加减不是余发明的,余只是有好方法就依样画葫芦而已。

咳嗽病五脏六腑皆有之,然必传之于肺而始作,内经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凡内外合邪之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故凡诸病之气合于肺则为咳嗽,不合则不咳嗽,本症无一定方,然水饮,凉为咳嗽之根,伤寒论云咳嗽者去人参,以人参多液助水饮也,故金匮以小青龙汤一方加减为五方,皆行水为主也,麻黄桂芍可以去,取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不可离,寒者可加附子;热者可加石膏,大黄;湿者可加白术,茯苓;燥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并阿胶,玉竹,枇杷叶;下虚者可加巴戟天,鹿角胶;上虚者可加黄芪,白术;多痰者可加桑白皮,茯苓。孙真人颇得其秘。

小青龙汤证机理探微

王兵河北医科大学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0条:“伤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后世多用外感风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来概括小青龙汤证的病机,“治病必求于本”,小青龙汤证的机理本质到底为何众说不一,笔者想根据《伤寒论》原文试探讨小青龙汤证的本质机理所在。

“伤寒表不解”,是表寒太重,发汗力量不够,还是正气虚羸,无以运邪外出?显然,此证当为正气虚羸卫阳不振,不能“卫外而为固也”,营阴亏乏,不能“藏精而起亟也”。正气不能奋起与表邪相争,鼓邪从汗而散解,而使表邪盘踞久不得解。又肾中精气化生的肾阴肾阳,为人一身阴阳之根本,而其中犹以肾阳真火为人身立命之根基。三焦为水火气机的通道,内通脏腑,外联肌表,络属膀胱,主一身之表,肾中真火通过三焦膀胱道路而充养卫阳,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亦言:“肾者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根结丹田,内主呼吸,达于膀胱,运行于外,则为卫气,此气乃水中之阳。”故肾阳真火不足,必致卫阳偏虚,卫阳不振,外表则更容易受到邪气侵袭,而肾中真火乃龙雷相火,只有相火以位,心之君火才得以明,此时肾中相火不足,不能循三焦道路上济心火,必致君火昏聩不明,君相二火不振,不能震摄群邪,必然浊阴四起,凝而不行,而为病患。小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细辛、半夏,方中麻黄辛温行散,外散表寒,内畅三焦;半夏交通道路,使表里得通,中下二焦得畅;桂枝在下入肾,缓补肾阳真火,在中入心助君火以明,又得麻黄入心肾为助,则火焰愈明;细辛达肾壮真火,使真火能上出,以行补卫阳、明君火之功用。诸药合用,使肾火得旺,阴寒之邪得散,此即《内经》“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之意。

小青龙汤证咳吐清稀白痰唾沫,又是从何而来?这关乎到水谷精微在体内的运行转化,尤其是水液的传化。水谷入胃,何以腐熟?夫肾中真火经循冲脉上济胃阳,胃阳藉肾阳之用使“饮”与“食气”得以腐熟而化变成初始精微,其中水之精主入脾,谷之精主走肝,共达心之包络而入心。若心之君火不振,水谷之精不能全部禀受心之阳气而化赤为血,其中一部分凝为痰湿水气结于心下而感觉“心下有水气”,此痰湿水气主要为水之精凝结而成。因脾阳需肾阳真火以煦,而肝肾同寄相火相互为用,故当肾阳真火不足之时,肝阳受影响较小,而脾阳受影响较大。所以谷之精入肝可以得到进一步化变,而水之精入脾则不能进行化变。谷之精只有极少部分凝结为痰湿水气,而水之精则大部分结聚为痰湿水气,故临床上多见咳吐清稀白痰唾沫,此为脾阳不足偏甚,如果是咳吐浓稠偏白痰唾沫则为肝阳不足更甚。水之精既凝心下就使上输的水之精相应减少,则肺中受纳的水之精也会减少,故而出现“或渴”的症状。肺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膀胱为水之下源,肺为华盖在上为天,膀胱位居下极为地,水气循环,天地相交,人体津液得到周流敷布。但是此时,肺中所纳水之精不足,不能正常下降,天地水气循环被打破,而同时在下的膀胱的气化功能由于肾阳的不足也出现紊乱,故而天地水气不行,就可能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

肺气不宣不肃,痰湿水气互结于心下之包络,心阳不足,不温不化,痰湿泛溢或上窜入肺,或下返入胃,出现一系列肺胃症状。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水津不滋故而咽痒咳嗽,肺开窍于鼻,痰湿上犯,阻滞息道,故发痰鸣喘促、鼻塞、鼻流清涕等。痰湿返入胃,肾为胃之关,肾阳虚火携冲气上逆,扰动胃阳,迫使痰湿上走,则出现“干呕”、“或噎”等症。小青龙汤中芍药入肝,补肝体助肝用;干姜辛温,温振脾阳,水之精得化而“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因而肺津得补;桂枝辛温入心,温通心阳使凝于心下包络之痰湿水气得温而化;五味子上入肺中走心下达肾。《唐本草》谓其:“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意,入肾则有固精养髓之功”,使得肺肾相生,天水循环得复,整个人体津液道路疏通,且入心借甘味酸收敛肾中虚阳,使浮阳潜藏于下极。感谢:华夏中医论坛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名方,十大名方之一,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辨证准确,疗效十分可靠。现就小青龙汤的有关情况谈谈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指正。

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中医老土枪

一.小青龙汤证的病机

《伤寒论》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即寒伤太阳寒水之经,表邪不解,入里造成“心下有水气”而发病,发病的根本在于外有寒,内有水气,这是小青龙汤证的根本病机。二.小青龙汤证的成因

小青龙汤证的根本原因既然是“外有寒,内有水气”,那么是怎样形成的呢?笔者研读前贤著作并结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情况,总结如下:

1.因游泳而水气。

2.因多食瓜果冷饮而得水气。

3.因冒雨露远行而得水气。

4.夙患痰饮,为风寒所激。(以上四条为前贤曹颖甫先生归纳总结)

5.现代社会,热天因空调冷饮,看似天热常常感寒而得水气。

6.时医吊针输水(西医如此,不少中医也是如此),病本有寒,有水气在内,吊针输水直接把寒冷的水液送入人体,寒和水气蔽固而加重,病情将加重。

7.药误寒凉。

8.冬天雾露为患,感寒而得水气,川渝两地,长江中下游一带,冬天常起雾露,加之感寒而生病,这种情况冬天十分普遍。

三.小青龙汤的临床症状

1.《伤寒论》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初期用麻黄汤,一汗而解就不会造成“寒入里”,也不会造成“心下有水气”了,水气停于胃逆于上则干呕,则咳,则喘,水气郁结营气蔽固而发热,逆于咽喉则噎,津不上承喉舌则渴,下注入肠则利,入少腹则少腹满,入输尿管则小便不利。临床症状虽多,但多为或然之症,不必悉俱。治疗就用小青龙汤。

2.《伤寒论》说:“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

水气上行冲激肺脏故咳而微喘,水气上承喉舌故不渴,营气与水邪郁结而生表热,治疗就用小青龙汤。

3.《金匮要略》《痰饮篇》说:“咳逆依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咳逆则气出不续,终夜依靠在床头,根本没有办法平卧,此寒气郁于表,激而上冲肺脏所致,治疗方针解表温里,就用小青龙汤。

四.小青龙汤的组成和剂量

1.组成:麻黄(去节)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甘草各三两半夏半升(洗)五味子半升

2.剂量:汉代一两折现在15.625克,三两折46.875克,半夏半升折65克,五味子半升折25克,历代现代医家,包括一些名医也没有用到这个量。常常是麻黄,桂枝5克,9克,胆大

一点的用10-15克,细辛1-3克,很少超过5克的,无怪乎效不显。为了保证疗效常常是5剂,7剂的开,吃了再来二诊,现在的人哪有那样的耐烦心,两剂三剂不见效就不来了,五剂七剂就把人吃忙了,所以你必须在三剂药之内让患者见到疗效,看到希望,这就逼迫医生不得不提高业务水平,否则将没有立足之地。笔者临床常用量:麻黄,桂枝10-30克,芍药20-30克,细辛10-15克,干姜15-30克,甘草10-15克,半夏10-20克,五味子5-10克,疗效很好。 3.方解:方中麻黄,桂枝散寒发表,温散表邪,半夏,干姜,细辛温化水饮,又恐辛散太过而加芍药以监制麻黄,桂枝,五味子收敛肺气,甘草调中和胃,组方严谨。

4.加减: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大,熬令赤色,若噎,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临床上笔者常顾及寒入太阴脾经而加生姜,大枣,寒入少阴肾经而加附片。

五.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

尽管小青龙汤治疗外有寒,内有水气为患造成的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等临床症状,其实用得最多的是用于治疗外有寒,内有水气为患造成的咳嗽和哮喘,效果不错,兹举例如下:

1.夜咳:王承英,女,38岁,万源市某公司员工,2011年11月30日诊,一周前洗衣感冒发烧,开始硬扛,扛不住了才吃西药,烧退后遗留夜咳一症久不愈,一晚到亮都咳,无法睡觉,白天松些,痰清稀白,口渴喜喝热水,舌红,唇红,处方如下:

麻黄10桂枝15白芍30炙甘草15五味子5细辛10干姜15半夏10熟附片15紫菀10大枣10生姜10(单位:克)

一剂咳减80/100,一夜安睡,再一剂康复如初。

2.哮喘:(徐仲才先生医案)于某,女,3 1岁。初诊:1983年12月。自幼哮喘,每于春秋发作。发作时大汗淋漓,不能平卧,咳嗽剧,白痰多。病情严重时,静脉注射氨茶碱、地塞米松也无疗效。本次遇冷后大发作,西药无效。症见面色咣白,口唇青紫,舌淡胖,苔薄白润,脉细数。治拟温肺化饮平喘。方用生麻黄9g,白芍12g,干姜4g,细辛3g,半夏9g,陈皮6g,白芥子12g,苏子9g,川椒目9g,熟附片12g (先煎),甘草6g。 3帖后复诊,咳喘明显减轻,汗亦减少。又服7帖,症状基本控制。缓则治其本,又治疗数月。嗣后再没有大发作。

六.“心下”部位辨析

《伤寒论》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心下”究竟指的什么地方?其说不一,有指“胸腔”的,有指“心下”的,有指“胃”的,究竟指哪里?现简略辨析如下:

1.“心下”部位指“胸腔”。王幸福老师的一篇文章《小青龙汤的故事》里曾谈到:“小青龙针对的是什么症状呢?是感冒后,在心下有水气。怎么来理解呢?就是在胸腔里有大量的水不能及时的转化掉”。......由此看“心下”部位指的是“胸腔”。

2.“心下”部位指“心下”。历代医家注解《伤寒论》小青龙汤,对“心下有水气”的“心下”并没用说清楚,笼笼统统,模模糊糊的以“心下”言之,“心下”仍然是“心下”。

3.“心下”部位指“胃”。前贤曹颖甫先生认为:“小青龙汤证之病所虽似在肺,而其病源实属于胃,大论所谓‘心下’,即指‘胃’......‘心下有水气’尤言‘胃有水气’”。“更考本方所用之药,属胃者多,属肺者少。故本证病理实属胃邪犯肺加表寒已激之,若是而已”。由此看“心下”指“胃”。

从人体解剖看,心之下有膈胸膜,有部分肝,有整个胃,心下有胃,“心下”指“胃”。

从小青龙汤证的临床症状看涉及到肺系,胃肠系,泌尿系疾病,就其致病原因,缘于外有寒,内有水气,停于胃逆于上则干呕,胃气上逆肺气不降则咳,则喘,水气逆于咽喉则噎,肺气不降津不上承喉舌则渴,下注入肠则利,入少腹则少腹满等情况看:“心下有水气”的“心下”指“胃”比较确切。

综上所述:小青龙汤“心下有水气”的“心下”指“胃”比较确切。

主要参考文献:1.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伤寒发微》

2.黎天佑:《伤寒论崇正编》

3.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

4.王幸福:《杏林薪传》

5.来自网络:《徐仲才医案医论集》

徐仲才应用小青龙汤的经验——王幸福

老中医徐仲才擅长用小青龙汤,经他随症化裁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而致的咳喘及痰饮等症,均有显著的疗效。兹将其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支气管疾病的病例及体会介绍于下。

例一:于某,女,3 1岁。初诊:1983年12月。自幼哮喘,每于春秋发作。发作时大汗淋漓,不能平卧,咳嗽剧,白痰多。病情严重时,静脉注射氨茶碱、地塞米松也无疗效。本次遇冷后大发作,西药无效。症见面色咣白,口唇青紫,舌淡胖,苔薄白润,脉细数。治拟温肺化饮平喘。方用生麻黄9g,白芍12g,干姜4g,细辛3g,半夏9g,陈皮6g,白芥子12g,苏子9g,川椒目9g,熟附片12g (先煎),甘草6g。 3帖后复诊,咳喘明显减轻,汗亦减少。又服7帖,症状基本控制。缓则治其本,又治疗数月。嗣后再没有大发作。

例二:程某,女,31岁。初诊:1980年4月。自幼哮喘,一年四季均发作,常服氨茶碱、强的松,不能工作。面色咣白,满月脸,舌淡胖,脉细。拟小青龙汤加减。随病情缓解,渐增补脾肾之药。方用生麻黄6g,干姜3g,细辛3g,半夏9g,陈皮6g,茯苓12g,五味子4g,熟附片12~24g(先煎),仙灵脾9g,补骨脂12g,党参12g,白术12g,甘草3g。经治疗三年后,不仅复工,还参加业余夜校学习。每有发作先兆,服氨茶碱即能—缓解。

体会:

(l)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无汗等病症。先生认为,方中麻黄、桂枝两药是宣肺解表的峻药,麻黄又是治咳平喘的要药。上述两例都以麻黄为主药。这里的麻黄并非解表发汗,而是平喘治咳之用。如果气喘严重,就应当重用、多用,而且用生麻黄效果更好,用量为9—15g,随着病情减轻则减少用量或改用炙麻黄。气喘严重时,病人往往大汗淋漓,有谓此时如服大量麻黄会引起病人大汗亡阳而致虚脱,但在临床上尚未遇到此种情况。事实上,大汗是由严重喘息引起的,随气急缓解,汗亦会减少。麻黄须与桂枝同用才有很强的发汗作用,因此,对汗多者应去桂枝,并重用白芍敛汗。

(2)先生认为,小青龙汤中干姜、五味子用以除咳,但在有外感新邪时,应先用干姜以散寒温肺蠲饮,待外邪除去后,再用五味子敛肺气止咳,否则会咳痰不爽。东垣日:“治嗽必用五味子为君,然有外邪者骤用之,恐闭住其邪气,必先发散之而后用之可也。”在临床上如此应用多能收效。

(3)先生认为,熟附片有扶阳散寒的功能,因此,在小青龙汤中加入熟附片以治疗哮喘(寒喘)和慢性支气管炎。此类患者往往脾肾不足,阳虚失运而致痰湿内盛。如遇外邪,引动痰浊,便阻遏肺气。本病标在肺,本在脾肾。尤其是高龄患者,肾阳亏损明显,肾气失纳,气不归原,病情日趋严重。此时,若在小青龙汤中加入熟附片这味温肾扶阳之药,可振奋一身之阳,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和抗病能力。诚所谓“附子,以其禀雄壮之资,而有斩关夺将之势,能引人参辈并行于十二经,以追复其失散之元阳,又能引麻黄、防风、杏仁辈发表开腠理,以驱散其表之风寒”。

(4)先生认为,小青龙汤方中的半夏配陈皮、茯苓组成二陈汤,是健脾燥湿化痰的良方。苏子、白芥子和莱菔子组成三子养亲汤,功用降气化痰,特别是白芥子豁痰作用强。小青龙汤与之配伍用于寒痰壅滞,咳痰不畅的患者,每每收效。但是苏子、莱菔子均有润肠作用,故大便溏薄者不宜应用。如患者脘闷苔腻,痰湿内蕴,则在小青龙汤温化痰饮的基础上配用平胃散,以苍术燥湿健脾,川朴散满除胀,并加强燥湿化痰之功。

(5)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反复发作,很难根除。先生认为,一般来说,发作期以攻邪治标为主,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常用党参、白术益气健脾,熟附片、仙灵脾、补骨脂等温肾纳气。患者如能坚持服药,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徐仲才医案医论集)

小青龙汤的故事——王幸福

【按】: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的名方,临床上用得频率很高,效果也很显著,伤寒大家刘渡舟讲得最好,这是我的认识。临床上我特别偏爱小青龙汤,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要记牢。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很好掌握。下文讲得更通俗易懂,故录之:小青龙针对的是什么症状呢?是感冒后,在心下有水气。怎么来理解呢?就是在胸腔里有大量的水不能及时的转化掉。本来水应该往下走,肺就是一个冷却器,水气遇冷应该变成水往下走,或者是变成水蒸汽通过汗液排泄掉。但现在这两条路出现了问题。由于受风寒,皮肤毛孔都关闭了,汗液不能排泄;皮肤就影响肺的功能,水也不能顺利地往下走了,于是就聚集到心下这个部位。水气停留在心下这个部位,不能被机体正常的运化,不能转化成正常的津液,所以就津液不足,出现口渴的现象。有的时候还有小便不利的情况,小便少,是因为这个水在心下停留,导致了膀胱的功能失调。其他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干呕、发热、口渴,气喘、咳嗽、痰多(这个痰是比较稀的痰,白色或者没有颜色),有时候咳嗽的不能睡觉。有时候病人脸色很黑,面部有水肿的现象。

现在这种情况比较多,一个原因就是输液造成的。本来受了风寒,应该发一下汗,把风寒赶出来就好了,但是病人却去输液了。这样风寒随着输液一起往体内走,首先影响的就是胸腔这个部位。所以好多人感冒了去输液,然后可能就不发烧了,但是面色很苍白,胃口也不好,怕冷,特别是咳嗽长期不好,有时候会绵延1个多月。这个时候用小青龙汤效果非常好。

特别是秋冬的季节,很容易感冒,如果出现了上述这些症状,大家可以去用一下小青龙汤。

处方:麻黄3、桂枝5、炙甘草5、白芍5、半夏5、细辛6、干姜5、五味子6。

煮药的方法和以前是一样的。

这个方子虽然叫小青龙,不过也比较猛,一般说应用不要超过5副。因为这个方子比较燥热,所以不能经常吃,有的时候病人要是吃的多了,有可能出现鼻子出血的问题,不过这个方子的量里面有些药物都降低了。里面的细辛稍微多一点,但是如果少了的话,治疗咳嗽效果就不好了。药店里的卖中药的常常墨守陈规,一般超过 3g他就不卖给你了。有一句俗话,叫做细辛不过钱,其实原来指的是在散剂中用的,做汤剂的时候量这么少可能就没有疗效。

小青龙汤在宏观上的现象就是身体体表有寒,里面有水气。也就是说外有寒,里有水。对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如果符合这个原则都可以用,都会有很好的疗效。

以前有一个朋友,也是在12月份,感冒了,当时天气比较凉,肯定受的是风寒,一感冒马上就去医院里输液,后来烧慢慢的退了,但是咳嗽是越来越厉害,咳嗽的不能睡觉,脸憋的通红,再去做检查,成肺炎了。于是换上更高级的抗生素,一输好多天,肺炎好象有越来越厉害的表现。后来电话问我,我当时在外地出差,就开了这个小青龙汤。先让他用了3副,等我回来问他,说吃完一副咳嗽就开始好转,三副药吃完了去检查,肺部的炎症就吸收的差不多了,然后过两天就慢慢的恢复了。

上面这个是本来受风寒感冒了,输液的时候液体在体内运化不了,这个水都存在胸腔了,所以检查的话肯定是不正常的。

如果风寒感冒的时候,去吃银翘片或者其他的治疗风热感冒的药,也会造成这种情况,原理是差不多的。

另外也有另一个朋友,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老咳嗽,特别是到了晚上,一声接一声的咳嗽,根本不能睡觉。正好我到这里来,就在一起吃的饭,她当时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嗓子都哑了,非常的憔悴。诊断后就开了2副小青龙的加减方。晚上她回去就吃,结果第一副药吃了不到20分钟,声音就恢复正常了。很高兴地给我打电话,说:没有想到你还很神呢。

注:我临床上用量比这大,诸位可以自已掌握。不必局限于此文中的用量。

冰糖紫苑冬花水治咳嗽——王幸福

冰糖紫苑冬花水治咳嗽看病看多了,经常遇到一些大人病号,把小儿也领来叫你看。说你能看大人,小孩一定也能看。其实不然,我就不擅长看儿科,儿科古称以哑科,因说活表达不清,又不易于服汤药,故而我一般都婉拒。但是很多家长很执着,非要你看,也无法推辞,所以也只有想些办法弄点儿童易吃易喝的药。儿童一般易于发生二类病,即呼吸糸统和消化糸统。感冒咳嗽就是最常见的病症。找到我的病孩大都是经过医院打针或喝糖浆不效的。针对这种情况多年来我摸索了一个小方子,临床使用,药简效宏,病孩爱喝。我戏称为冰糖可乐。即冰糖50g、蜜紫苑15g、款冬花15g,用法为:两味药用小奶锅加水煮15分钟,箅出药汁,趁热加入冰糖,搅化,倒入饮料瓶中当可乐喝,不分次数,一日喝完。每日一剂,二、三天就好,深受家长欢迎。

该方出自清代《种福堂公选良方》,雷平著的《时病论》中也曾提及。原方仅是款冬花和冰糖,紫苑为后加的。因治咳嗽方中紫苑冬花为一常用药对,故同用之。

现举一例说明。我有一老病号,一天将8岁的孙女领来,说咳嗽一周了,也打针了,也喝了念慈庵的枇杷止咳露都不管用,请我绐看一下,我说能喝中药么?摇头不行,这娃吃东西很刁。我说那就给你开个家制冰糖可乐吧。爷爷奶奶一听乐了,满口答应说:行、行、行。持方而去。暂无音讯。一月后,又找来,进门就要上次开的可乐方。你那方真管用,上次喝了二、三天就好了。自此以后,逢孙女病咳就来要方抓药,由于该药太便宜才一.二元钱,药店对该老妇夫甚为不满,老是不想绐抓,这是后话。临床上对于儿童咳嗽,此小方是挺有效的,我常用,遗憾的是药价太便宜,诸位看有啥好法能使其增殖一下。

高建忠医师治咳经验整理

1.痰白属寒,痰黄属热------急性咳嗽,慢性咳嗽基本不管用。很多寒性咳嗽的病人偏偏吐得是黄痰。对于慢性咳嗽,痰的稀和稠比黄和白对辨寒热更为重要,一般来说,痰稀多寒,痰稠多热。

2.慢性咳嗽-----病变---------长期病灶-------正气虚馁有关系--------多是阳气不足,或全身的、或局部的。而局部邪气长时间滞留,又很容易、甚至是必然化热,这时前面是虚寒,后面是实热,对治疗的要求相对就较高了。

3.书中说见到舌质暗、有瘀斑、脉涩为有瘀,但临床上一定要等到有这些典型表现才去辨出瘀,我们会发现我们能辨出的很少。何况有很多人舌质原本就是暗的,难道舌质暗就应该考虑瘀?有人说久病入络,时间长了就有瘀,但也不一定。时间长了,我们使用活血化瘀药并不见得疗效有多好。有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些活血药,但这种做法究竟对不对,利多还是弊多,需要进一步探讨。

4.湿热咳嗽,常用甘露消毒丹方而不加任何止咳药,效果很好.

5.。《金匮要略》治疗咳嗽主要是从痰饮考虑的,实际上张仲景偏重于治饮。后世医家在张仲景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对痰、湿、瘀的辨治,这应该是医学的发展,但后人见流忘源,反而把原本的饮邪给忽略了,这不应该.

6.治咳不止于肺,而又不离于肺-----陈修园说的。没有肺气宣降失常,病人是不会咳嗽的。因此,治疗上恢复肺气宣降是很重要的。三拗汤(当然严格意义上讲,三拗汤并不是麻黄汤去桂枝)来恢复肺气宣降。不止于肺是强调治本,不离于肺是强调治标。风寒----桂枝,不敢加桂枝,荆芥、防风可以加吧;有痰----温燥的制半夏;有热---辛凉的生石膏,就演变为麻杏石甘汤,治肺热壅实之咳喘;有湿-----淡渗的薏苡仁,就变成麻杏苡甘汤了。这样的话,三拗汤就变成治风寒咳嗽的基础方了。

7.咳嗽------机体祛邪表现,不能随便止咳。只有在病程很长,咳嗽------耗损肺气一种,才去考虑止咳,但这种情况在我们的临床上不是很多见.

8.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吴鞠通说的。记住这句话,对治疗咳嗽是很有用的。我们一定要相信有时小方小剂疗效很好,而大方大剂疗效很不好。1克,3克,一剂药不过十几克、二十几克,能解决问题。

9. 保肺清金-------明清时期的书说的很多,基本用药模式-----养阴药加上苦寒药或甘寒药。陈修园他说,保肺清金,流俗之谈。在陈修园看来,大部分人不需要这样来用药,需要治寒。如果是表寒,用麻黄、桂枝、细辛等;如果是里寒,用干姜、附子、半夏等。而我们反省自己的临床,在治疗咳嗽时,干姜、麻黄这类药用的还真不多。这也许说明,我们的临床出现问题了。记住,麻黄、干姜是治疗咳嗽很重要的两味药。

10.止嗽散,《医学心悟》中的方剂,--------风寒轻浅的咳嗽,此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很多医生治咳嗽就喜欢用这张方子。实际上这张方子用于外感风寒不甚而引起的咳嗽。适用于咳嗽的末期而不是咳嗽的开始。-------使用这张方时,我感觉注意紫菀、百部这两味药,不要早用、多用。

11.如果说止嗽散治疗咳嗽的末期,那么开始用什么方呢?----那就是麻黄汤。

12.桑菊饮是吴鞠通的一张方子,特别清淡,比银翘散更清淡-----加生麻黄,也就是合用三拗汤。感觉剂量小一点,煎得时间不要长,开对了可管用了。开的剂量大了,煎得时间长了,效果反而不好。

13.清燥救肺汤----喻嘉言最得意的方剂-----治温燥咳嗽的,临床碰到温燥咳嗽,反而用桑菊饮加减。

14.喻嘉言-----青龙为神物,最难驾驭。张锡纯-----小青龙汤3~5剂后接用从龙汤,提示我们既不要畏首畏脚,也不要孟浪。小青龙汤----核心为干姜、细辛、五味子。陈修园认为小青龙汤中所有药物都能加减,但这三味不能动,《医学实在易》两张治咳嗽的方子-----小青龙汤与小柴胡汤。前方用治内外合邪之咳嗽,后方用治咳嗽百药不效。如果我们从脏腑辨证,你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两张方的。

15.麻杏石甘汤------大夏天到阴冷的地方去乘凉休息,有人睡着热炕吃冷饮,完了就开始咳嗽,多为寒包火。如果不喜欢用石膏,可以用黄芩的的苦,加上僵蚕、蝉衣,这样一配,就出来辛寒了。也可再加防风---继成了代替石膏辛寒之物。叶天士特别喜欢用麻杏石甘汤-----治寒热外,调整肺气宣降。张锡纯用此方,石膏的用量恒为麻黄的十倍,这个配伍比例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但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6.小柴胡汤,治咳嗽不好理解。《伤寒论》或然证里就有咳。治哪种咳?-----三焦咳、少阳咳?不好说。但《伤寒论》条文中说用了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小柴胡汤能让上中下三焦气机通畅----咳嗽是由于三焦气机不畅而致肺失宣降引起的,那么小柴胡汤治咳也就说得通了。不需要见到寒热往来等症,当然能见到典型的小柴胡汤汤证最好。

17.二陈汤----任应秋治中焦咳用此方。痰湿咳-----多见于小孩,小孩感冒咳嗽用过药后烧退了,咳嗽也减轻了,就是每天早晨起来咳嗽,这是伤了脾胃了。这种咳嗽是为了排痰,这种情况下,二陈汤是很管用的。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证型随便加减,我们熟悉的清气化痰丸就是由二陈汤加减来的。三子养亲汤也是治痰湿咳嗽的,小孩很少用,老人常用。

18.养阴清肺汤------内伤咳嗽,但用错的机会比较多-------把邪留住了。用这张方的前提是基本上无邪,至少要保证舌苔偏少,脉偏细,而这类病人不多,因此用这张方的机会也就不多了。

19. 都气丸-----用于肾咳-----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了一味五味子。

20.金水六君煎,张景岳在二陈汤基础上加了熟地、当归,-----徐灵胎狂骂之的方子,但张景岳这张方子成名了。上海的裘沛然却说有的病人痰老是去不了,用了熟地却真的少了。这个个痰是由下焦水泛而来的。他还认为熟地剂量小了会腻膈,量大了反而直奔下焦去了,古人用熟地时喜欢配苍术或砂仁。

21. 补中益气汤-----李东垣治内伤脾胃致咳嗽者。春月----佛耳草、款冬花;夏月----五味子、麦门冬;秋冬月-----麻黄。易水学派的四时用药法,现代已经很少有人会这么用药了。

22. 黛蛤散---治肝热犯肺咳嗽,但是考虑有肝火时,我会在方中加一点龙胆草,方子少用。

咳嗽病篇------如属温病,似不当用小青龙汤;如属伤寒,似不当用达原饮。喜用经方者不会想到用定喘汤;善用定喘汤者不易想到用小青龙汤。标准化的试题中绝不会有类似的题目,搞理论的人很少会认可这样的辨证论治。但,真实的临床就是这样,方随证转,哪管你门派之分与学术隔阂。

《杏林集叶》前胡止嗽汤临床验证

作者:向以清

此方是《杏林集叶》郭永来先生几十年治疗外感咳嗽方中的精品。不但能治疗感冒初起的咳嗽,而且适用于迁延性咳(顽固性咳嗽嗽)嗽。但此方对干咳的效果不太理想,对有痰的外感咳嗽疗效优佳。

⑴.处方:

荆芥5——10g前胡10——15g桔梗5——10g甜杏仁5——10g

甘草5——10g白前5——10g紫苑10——15g枇杷叶5——10g

陈皮5——10g贝母5——15g芦根10——20g天竺黄10——20g

全瓜蒌10——20g

水煎,日一剂。2——6剂左右即愈。以上为成人量,小儿患者按年龄体重计算用量。

⑵.主治:

外感咳嗽,咳嗽剧烈,痰多,喉间痰声辘辘,听诊双肺罗音长久不消,可有低热或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8℃以下,病程大都在十几天至一二月至之间,用过多种抗生素(尤其是静滴药物)和止咳药无效者。或因失治误治而致长期咳嗽不愈,或伴低热不退者,小儿患者尤宜。

⑶.加减:

感冒初起,杏仁也可不用。

无痰涎粘稠垢腻,均不用全瓜蒌。

外感初起,风邪较甚,防风同用也无不可。

咳嗽兼喘(喘不甚重者宜,重者非本方所治)者,以麻黄易荆芥。

午后低烧不退,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鳖甲。

外感风邪较重加:防风。

喘者去荆芥,加:麻黄。

贝母价贵,也可不用。

因此方药味不苦,故尤宜于小儿患者。

成人或不怕药苦者,百部照用不妨,小儿不宜用。

如有化州桔红,仍用桔红,不用陈皮。

⑷.本人验证举例:

《杏林集叶》是本人近日购得的医书,翻看后觉得“前胡止嗽汤”有必要验证应用,近日验证了四例,记录如下。

①.王某,女,28岁,2010年2月21日诊。

脓涕多、鼻塞、声瓮,咳嗽、痰多黄,咽痒,身痛三天。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处方(前胡止嗽汤加味):

荆芥10g前胡15g桔梗10g甜杏仁

10g甘草6g白前10g

紫苑15g枇杷叶10g桔红15g浙贝母30g芦根15g竺黄20g

全瓜蒌20g桑枝30g

服药四剂,脓涕、鼻塞、声瓮,咳嗽、痰多黄、咽痒有所减轻,身痛消失。患者不想再服中药,要求西药治疗。后西药治疗三天。治愈。

②.陈某,女,30岁,2010年3月21日诊。

喷嚏不出,鼻时塞,有鼻炎史;咳嗽、黄痰多。月余。诊为迁延性咳嗽,鼻炎。治疗:

西药:

阿莫西林 0.75 3/a

必嗽平 24mg

化痰片 0.5

ABOB 0.3

中药(前胡止嗽汤加味):

荆芥10g前胡15g桔梗15g甜杏仁15g甘草6g白前15g

紫苑15g枇杷叶15g桔红15g川贝母6g芦根24g竺黄24g

全瓜蒌15g白芷30g辛夷9g苍耳子15g

水煎服,二日一剂。三剂。西药六天。患者只煎服中药二剂,西药内服四天。治愈。

③.黎某,男。54岁,2010年4月7日诊。

喷嚏、流涕、鼻塞,咳嗽、痰多黄,头身痛,咽痒、痛、滤泡大、红、水肿、散在。诊为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

西药:

头孢拉定 0.25 im2/a×3a

利巴 1cc

无菌注射用水 2cc

中药(前胡止嗽汤加味):

荆芥10g前胡15g桔梗15g甜杏仁15g甘草6g白前15g

紫苑15g枇杷叶15g桔红15g川贝母6g芦根24g竺黄24g

全瓜蒌15g白芷30g辛夷9g苍耳子15g牛蒡子15g蝉衣6g

桑枝30g

水煎服,二日一剂。三剂。西药肌注三天。患者中药服后,喷嚏、流涕、鼻塞,头身痛,咽痒、痛消失。滤泡变小、略红、水肿消失。停西药,中药去白芷30g,辛夷9g,苍耳子15g,牛蒡子15g,蝉衣6g,桑枝,再三剂,巩固治疗。治愈。

④.张某,女,41岁,2010年5月3日诊。

患者三个月前,因上感在市里某医院输液治疗5天,具体用药不清楚,外感症状早已好了,唯有咳嗽并有白色泡沫痰始终不愈,看过很多医生,开始治疗有效,1——2天后,咳嗽照旧,十分痛苦。今天到银江镇赶集,看见我的诊所,就进来试一试。检查:患者自已走进来,表情安静,偶尔听到1——2声咳嗽,并吐出白色泡沫痰,量不多。T36.8℃,心肺(﹣)。咽壁红润,

无充血水肿,无滤泡。双侧扁桃体不肿大,无充血水肿。诊为迁延性咳嗽。

治疗:

荆芥10g前胡15g桔梗15g甜杏仁15g

甘草6g白前15g紫苑15g枇杷叶15g

陈皮10g川贝母10g芦根15g天竺黄15g

水煎服,日一剂。四剂服完,咳嗽咳痰基本消失,再服二剂,巩固治疗。治愈。

附:郭永来先生关于前胡止嗽汤的应用答网友问:

进入冬季,外感的病人较多,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病人也就多,有好几位网友都问我关于前胡止嗽汤的应用,为免去一个一个的回答,简单回复于此:

我的那个前胡止嗽汤,辩证很简单,请记住三句话:外感咳嗽(不是内伤),有痰(不是干咳),不喘(有喘要先治喘,轻者可配合其它方药,重者须另选处方)。

能记住这三句话,几乎可以做到百发百中。

治咳漫谈——悬壶先生

治疗咳嗽我最常用的方剂是杏苏散,一个原因是这个处方确实实用,另一个原因是一次跟老师抄方,学校一位研究生来找老师看病,说自己连换了几个处方吃了都没效,所以来求治于老师。老师看舌号脉问了症状后勃然大怒,说典型的杏苏散证都认不到,你这几年的中医是怎么学的。老师当时可能是气极了,根本不关心那个学生的老师是谁。那个时候就知道了原来杏苏散是很简单的汤证,是不能认错的,这个汤证都认不到,挨骂是必须的。所以后来临床,只要是外感咳嗽,先写上苏叶、前胡、桔梗、杏仁、陈皮、法夏、茯苓、枳壳等药,再根据情况加减,咳嗽重浊的说明风寒闭得紧,麻黄、羌活、白芷、细辛里选一两味加进去;呛咳的说明胸膈闭得热重,贯众、板蓝根、大青叶、银花、连翘选一两味进去,我常选贯众,因为此药还有凉血止咳的作用;脾虚的合六君子汤,甚至砂半理中汤;湿气偏重的加平胃散或藿香、佩兰、厚朴,有时加白蔻、苡仁与前面的杏仁凑成三仁汤的架子,更重的就用草果、槟榔、厚朴这些,用达原饮的方义;痰重的寒痰加重二陈汤的用量,甚至加北细辛、制南星;热痰的可以合用千金苇茎汤,或者瓜壳、浙贝母之类的;水饮重的合用五苓散。因为杏苏散结构精巧,全方很多药不仅可以解表化痰,还可以祛湿,倒不仅仅限于凉燥,所以一年四季都在用,实在用得有点滥,好在效果历历,今后可能还会一直用下去。

另一个用得很滥的处方是小柴胡汤,这个是学男科的时候跟王老师学来的。王老师说小柴胡什么咳嗽都能治疗,只要加减适当。当然这个可能有点夸大,但是用来教育刚接触临床的学生还是适当的,毕竟这个处方确实很万能。因为小柴胡可以燮理三焦的气机与水液,而咳嗽不外三焦气机与水液的异常。当然加减变化肯定是很复杂的,很难赘述得清楚,我临床上加减基本参照上述杏苏散那样的变化。后来用这个方剂也不再追求是否有典型的少阳证了,也是先将柴胡、黄芩、法夏这些药抬上来再说,经常也用人参,咳嗽似乎忌讳服用人参,服用人参到底有多大的不妥,也没有一个回顾性的分析,所以到现在人参还是经常在用,只是用多用少的问题,虚证不明显的用三五克,重的用十克。时至今日,小柴胡汤还是我对束手无策的咳嗽常用的办法,只是现在喜欢和温胆汤一起用。

止嗽散我是很多年都没有用过了,方剂的老师一般都极力推崇这个处方,理由不外这个处方平和,外感内伤都可以用,当然这个方子书上说是治疗外感风寒后表证已微,而有咳嗽症状的。数年的临床我发现我一旦用上止咳的药,一般治疗咳嗽的效果都不好;而不用止咳的药,治疗咳嗽的效果往往还不错,所以这个处方真是离我越来越远了。不常用这个处方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发现有些有经验的老药工都很鄙夷的看待医生开了一大堆止咳药的处方,说是“把该请的客都请齐了,还是止不了客(咳)”。作为医生这点自尊我还是要的,所以写处方

时如果患者不要求,我一般不会用止咳药;有时候患者也懂,说我咳嗽你怎么不给我用止咳药呢,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随手在处方最后面加点冬花、枇杷叶之类的。

当然有些咳嗽症状的形成机理很复杂,就不是杏苏散、小柴胡汤加加减减能解决的了。《内经》里很有名的一句话“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虽是肺病,但与五脏六腑相关,所以治疗咳嗽最重要的是调节脏腑功能,而非见咳止咳,治疗既不能离肺也不能只停留在肺。

慢慢地我发现治疗咳嗽可以这样来分析疾病:外面怎么了,是风寒还是风热,是伤寒还是温病;里面怎么了,是虚寒还是实热,是阴虚还是阳虚,是气滞还是有痰、湿、瘀血、水饮的停聚;或者是不是外面也有问题,里面也有问题,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里外都出了问题,需要表里同治。虽然我们接受的治疗咳嗽的教育基本都是来自张景岳的方法,就是先分是外感还是内伤,外感又当如何辨证治疗,内伤又当如何处理。但是我对自己的认识方法还是敝帚自珍,一是觉得自己用起来顺手,二是觉得不容易出现遗漏。以前看赵绍琴老的《温病纵横》,赵老指出,夏天外受风寒,内闭暑湿这种情况临床往往容易被某些医生医错,自己一笑置之。后来临床碰到一些病人,果然有这种情况,很多就是咳嗽反复不愈,绝大多数是不顾外边风寒闭郁的情况,而大力清热化痰,导致风寒之邪内陷,患者出现胸闷、咳嗽数月甚至经年不愈的都有。这种只要能从表里两个层面同时分析病机,是断不会弄错的,治疗也会随手而愈。昔年跟师临床时有一武汉病人,夏月患感冒,被医生误用清热药后又被滥用温热药,一直咳嗽胸闷,两年多未治愈,后来到成都,被老师用杏苏散合千金苇茎汤即愈。今年年初我也治疗过两个类似病人,患者是老年人,两夫妻,在北京患感冒,被服用板蓝根、鱼腥草等所谓清热消炎之剂,导致风寒内陷,用苏叶、前胡、桂枝发散内陷之风寒,用温胆汤加瓜壳、冬瓜仁等治疗内闭之痰湿,数剂即愈。

所以治疗咳嗽一定要弄清楚外面怎么样了,里面怎么样了,还是外面、里面是否同时都怎么样了,然后再下手,分头随证治疗。只是外面怎么样的情况很少;而外边没怎么样,只是里面怎么样了的,才是所谓的内伤咳嗽。这种思维方式虽然很粗鄙,但是能正确认识咳嗽,不乱治疗就行。

我的咳嗽三方——平凡中医

我学中医,是从张仲景的《伤寒论》开始的。记得当时,我已经把《伤寒论》读得滚瓜烂熟了,但却不知道那是讲的什么意思,直到读了吴瑭的《温病条辨》,才渐渐对《伤寒论》有了些微的理解。现在想来,当时的我的确着实下了一番笨功夫,不过,也正是这番笨功夫,为我以后的学习中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完了这两本书之后,我就开始临床了。从此,开始了我中医临床的第一个阶段,以方试病的阶段。

那时候的我治疗咳嗽,主要使用的方法就是一方不效再换一方,治疗蹩脚得很,治愈的少,疗效差得多,现在想来令人汗颜,不过,那也是我真正踏上中医之路的一个阶段吧。后来,时间长了,我慢慢积累出了自己一套治疗咳嗽的方法。那就是我的治咳嗽三方。有人看到这里也许就会想了,一定是自己闯出来的几个特有疗效的方子。其实不然,这三个方子都是每个学中医的人都非常熟悉的方子:一个是桑菊饮,一个是桑杏汤,一个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桑菊饮、桑杏汤出自《温病条辨》。不要泄气,不要因为全是些旧方子,就不愿再看了,方子虽然是老掉牙的方子,但其疗效确实神奇,在你看完我具体介绍了它们的临床应用指标之后,如果再肯在临床中试用的话,效果一定会很理想的,我十几年来治疗咳嗽,就是用的它们,基本上没有治不愈的,疗效肯定。

先说桑菊饮和桑杏汤。

桑菊饮是治疗风温咳嗽的一个方子,蒲辅周老中医曾用它治愈过小儿腺病毒性肺炎,我用它治愈过一例肝内胆总管扩张,关于这个病例可在别的随笔中参看,可见,方不在平淡与新奇,只要对症,就能治好病。一、应用这个方子的主要指标有:1、咳嗽。2、脉数。3、或发

热或不发热。发热,不是应用这个方子的硬指标。二、关于这个方子的加减及用量,我是用这个方子的剂量为:

桑叶10克菊花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连翘10克薄荷10克芦根20克

上为原方用量,另外可再加:前胡10克浙贝母10若口渴者,可再加天花粉10克。脉洪大者,加生石膏30克。

我用此方治疗久治不愈的咳嗽无数,另外有时候,尤其是小儿感冒打针输液后,烧退而咳嗽不愈,用此方时,往往烧又再起,千万不要紧张,也不必另服用什么退烧药,此乃是风热之邪因辛凉药物的宣散而外出之象,一两剂药后,其烧必退,咳嗽也随之渐好。此方主要治疗清明节前后到霜降立冬前后的咳嗽。

桑杏汤是治疗温燥犯肺的一个方子,其主要应用指标有:1、咳嗽。2、三干症状:即咽干、唇干、鼻干。轻者,鼻子可不干,这是最主要的应用指标。3、或发热或不发热。使用此方时,我一般不做加减,直用原方。用量为:

桑叶10克杏仁10克山栀子6克淡豆豉10克浙贝母10克沙参10克

此方主要治疗霜降立冬后到小大寒之间的咳嗽。

再说小柴胡汤治咳嗽。

小柴胡汤治咳嗽,首先是唐容川唐氏提出来的,其论述颇详,可参看原著。其实,小柴胡汤治咳嗽在《伤寒论》第九十六条小柴胡汤加减中就有明文: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原文中虽这样说,但临床这样应用的却很少,几乎没见到过。形成这样的原因恐怕在于干姜与五味子这两味药。干姜是热药,本来咳嗽了,就有热证,还用热药,这是人们咳嗽不用干姜的主要原因。五味子是收敛药,外感初起者忌用,故而,人们更不愿也不敢用,恐怕犯忌讳。刚开始我这样用时也担心,不知张仲景的这条论述临床效果到底怎样,所以用量很小,干姜用5克五味子用3克,效果不太理想,但也有效。明明是少阳证咳嗽,不用把又不甘心,终于我下了很心,把干姜加到了10克五味子加到了10克,一用疗效出来了,三剂药咳嗽就治愈了。后来又试验多次,皆速效,久咳不愈的也多在一周内痊愈。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之不欺我也,从此,我治咳嗽又多了一个杀手锏。关于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治咳嗽的应用指标是:1、咳嗽。二、脉弦。3、有少阳症状,包括:发热、往来寒热(临床多不见这两种情况)、呕、心下支结、不欲饮食、心烦、口苦、咽干、头蒙不清、胸胁满闷等(有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此方主要用于大寒节左右至清明节左右。

以上三方,我应用多年,都有卓效。介绍的治疗咳嗽的时间不可太过拘泥,多数如此。临床当中,常见同行说起咳嗽一症,虽不大,但却久治不愈,有的患者甚至三月不愈,更有的到季节就发,且有每年加重的趋势,令人无可奈何,故而写下自己的治疗实践,供同行参考交流。下面是我的几例治愈案例,一并参看。

王,男孩,12岁,咳嗽脉弦,咽干,少阳咳嗽,方:柴胡20黄芩15半夏10炙甘草15干姜10五味子10三帖愈。

郭某,女,64岁,咳嗽月余不愈,兼胸闷短气,输液无效。脉弦滑、呕、自觉面部发热,口苦、咽干,乃少阳咳嗽兼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证。方:柴胡30黄芩15半夏15干姜10五味子10杏仁10茯苓10陈皮30炙甘草15枳实10六帖愈

张某,女,14岁,咳嗽,咽干、唇干,脉稍数。温燥咳嗽。方:桑叶10杏仁10山栀子6淡豆豉10浙贝母10沙参10三帖愈。

马某,女,35岁,咳嗽半年余,脉细稍数,心悸怔忡。气阴两虚,风热咳嗽。方:桑叶10克菊花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连翘10克薄荷10克芦根20克:前胡10克浙贝母10党参15寸冬10丹参1520帖愈。

10个民间小偏方止咳化痰

10个民间小偏方止咳化痰 感冒了,往往在退烧后,很多人还要被咳嗽困扰很长时间。对于咳嗽,民间有很多食疗“偏方”,爱美网小编为你收集了10种咳嗽食疗方法,在您久咳不愈时不妨试试看这些“偏方”。 1、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 做法: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成一碗汤,连渣一次服。 适用: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做法: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 适用: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芫荽汤平伤风咳嗽 做法: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芫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适用: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做法: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适用: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5、蒸贝母甲鱼滋阴补肺 做法:川贝母5克,甲鱼1只(约500克),鸡清汤1公斤,葱,姜,花椒,料酒,盐各适量。将甲鱼宰杀,去头及内脏,切块备用。将甲鱼块放蒸盆内,加入贝母、盐、料酒、花椒、葱、姜,上笼蒸1小时许。趁热服食。 适用: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退热。治阴虚咳喘,低热,盗汗等。 6、鲜梨贝母治咳嗽肺痈 做法: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 适用: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7、冰糖燕窝粥治肺虚久咳 做法: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等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适用: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8、燕窝梨大养肺阴 做法:燕窝5克(水浸泡),白梨2个,川贝母10克,冰糖5克。白梨挖去核心,将其他三味同放梨内,盖好扎紧放碗中,隔水炖熟食用。 适用:养阴润燥,止咳化痰。治多年痰咳,气短乏力。 9、萝卜胡椒止咳祛痰 做法: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加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 适用:下气消痰,治咳嗽痰多。 10、豆浆饮润肺宁嗽化痰 做法:黄豆浸泡磨汁,煮沸后加冰糖饮用。每日清晨空腹饮1碗。 适用:健脾宽中,润燥掐水;清肺止咳,化痰。治疳积瘦弱,肺热咳嗽等。

几个治疗咽喉肿痛的小偏方可以一试

几个治疗咽喉肿痛的小偏方可以一试: 每天吃3?5个生梨; 用火把5枚红枣的皮烤焦,冲入白糖水饮服; 取适量茶叶用纱布包好,用溶水泡成浓茶汁,再加入适量蜂蜜调匀,每隔30分钟漱口一次,缓缓吞下连用多次。 大蒜2头 【用法】大蒜捣烂后贴鱼际穴、大椎穴。 【说明】本方功可泻热清肺,用于治疗肺热上扰咽喉,咽喉肿痛。 小独头蒜30g 醋50g 【用法】将蒜放醋中捣烂,外敷患处。 【说明】本方消肿止痛作用甚佳,对于风寒湿热上扰致咽喉肿痛均有效。 老生姜1块苍耳1把 【用法】上药研汁后加白酒1小匙,顿服。 【说明】生姜辛散发表,苍耳清热解毒,二药配用可消咽喉之肿痛。 干姜、半夏(汤洗)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以少许著舌上咽津。 【说明】本方主治悬咽喉痛发热。也可治疗其他咽喉疾病 1、萝卜蜂蜜饮(治疗咳嗽) 用料: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枚、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将萝卜、生姜、大枣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 温热服下。每日1~2次。 功效主治: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其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生姜是散风寒、止呕下气的常用药,大枣多作和胃养血及调和药物使用。蜂蜜润燥止咳,本饮可起到敬寒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

治疗伤风咳嗽,以风寒感冒咳嗽为宜。 注意事项:体弱屡易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或反复迁延的婴儿,可试用。但风热咳嗽,见 发热痰黄者,则不宜选用。 2、百合蜜(专治:咳嗽) 用料:百合60克、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将百合洗净晾干,与蜂蜜拌匀,入锅隔水蒸熟。 此蜜制百合可作点心让婴儿吃。 功效主治: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生物碱、钙、磷、铁等成分。药理试验其煎剂对氨水引起的小孩咳嗽有止咳作用,并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蟾蛛哮喘。与蜂蜜同用,加强其润肺止咳作用。 治疗婴儿慢性支气管炎,咽干燥咳,特别是入秋之后的干咳,伴大便秘结更宜。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婴儿不宜选用。本法服食方便,以秋、冬季选用为宜。 3、百合款冬花饮(专治:咳嗽) 用料: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适量。 制法服法:将上料同置砂锅中煮成糖水。 饮水食百合,宜晚饭后睡前食用。 功效主治:百合润肺止咳。款冬花辛温,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作用。本品提取液可使支气管略扩张,对组织胺引起的痉挛,有解痉作用。因此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两药合 用有润肺止咳、下气化痰之功效。 治疗婴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秋冬咳嗽、咽喉干痛,久咳不愈。 注意事项:本饮以秋冬咳嗽,略见有痰者适宜,对支气管哮喘或痉挛性支气管炎,则药 力不及,但可作辅助治疗用。 4、荸荠百合羹(专治:咳嗽) 用料:荸荠(马蹄)30克、百合1克、雪梨l个,冰糖适量。 制法服法:将荸荠洗净去皮捣烂,雪梨洗净连皮切碎去核,百合洗净后,三者混合加水 煎煮,后加适量冰糖煮至熟烂汤稠。 温热食用。

治疗咳嗽的30个偏方

1、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 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 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芜荽汤平治伤风咳嗽: 芜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发汗透表。 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5、羊蜜膏治虚劳咳嗽: 肺痿熟羊脂250克,熟羊髓250克,白沙蜜250克,生姜汁100毫升,生地黄汁500毫升。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腹温酒调1匙,或做姜汤或做粥食亦可。 补虚润肺,祛风化毒。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虚劳瘦弱,咳嗽肺痿,还有润肺润肤的功效。 6、鲜梨贝母治咳嗽: 肺痈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 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7、饮马乳清热止嗽: 鲜马乳300毫升,白糖适量。将马乳煮沸;饮时加白糖。据介绍,马乳“止渴疗热”,有补血生津,润燥止嗽的功效肺结核的咳嗽,潮热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8、冰糖燕窝粥治肺虚久咳: 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将燕窝放温水中浸软,摘去绒毛污物,再放入开水碗中继续涨发。取上等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9、燕窝梨大养肺: 阴燕窝5克(水浸泡),白梨2个,川贝母10克,冰糖5克。白梨挖去核心,将其他三味同放梨内,盖好扎紧放碗中,隔水炖熟。服食。养阴润燥,止咳化痰。 治多年痰咳,气短乏力。 10、萝卜胡椒止咳祛痰涎: 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加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 下气消痰。治咳嗽痰多。 注:个体有差异,需要时请及时就医。 11、豆浆饮润肺宁嗽化痰: 黄豆,冰糖。黄豆浸泡磨汁,煮沸后加糖饮用。每日清晨空腹饮1碗。健脾宽中,润燥掐水;清肺止咳,化痰。治疳积瘦弱,肺热咳嗽等。 12、豆腐糖止咳化痰: 平喘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13、玉米须橘皮治咳嗽: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加减小青龙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病心得

加减小青龙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病心得 作者:张友堂, 李云飞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刊名: 中医药信息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9,26(6) 被引用次数:3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翟华强.陶丽君.王凤秀.刘青小青龙汤分治哮喘[期刊论文]-湖北中医杂志2001,23(2) 2.林宏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急性发作期寒性哮喘23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新中医2003,35(6) 3.杨道银.阎逆修小青龙汤加昧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68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 4.孙丽华小青龙汤活用治疗哮喘[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2006,1(2) 5.黄开珍.王朝晖.黄美杏.韦思尊加味小青龙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32例[期刊论文]-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5) 6.郑星宇.杜思哲.任林.骆杰伟四逆散合小青龙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体会[期刊论文]-浙江中医杂志2010,45(2) 7.倪晓畴.郭云胜.降世国.史朝晖经方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哮喘100例临床报告[会议论文]-2007 8.王伟.徐海波.张狄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寒哮216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 9.程洁小青龙汤为主治疗小儿寒性哮喘证的体会[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6) 10.林再政小青龙汤的变化与临床运用[期刊论文]-河北中医2001,23(6) 引证文献(3条) 1.李明霖.高杰小青龙汤治疗喘证[期刊论文]-中医学报 2012(12) 2.谢晓辉.霍岩.高轶峰浅谈中医中药治疗老年人哮喘病[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5) 3.张子福小青龙汤临床应用举隅[期刊论文]-甘肃中医 201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bd4729021.html,/Periodical_zyyxx200906034.aspx

治疗小孩咳嗽的10大偏方

治疗小孩咳嗽的10大偏方 核心提示:咳嗽不是病,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修复过程,但是家长看着孩子咳嗽不止往往会不忍心。本文搜集了治疗小孩咳嗽偏方供各位家长选择。 小孩咳嗽偏方一:蜂蜜 近年来专家提出治疗咳嗽蜂蜜比药物效果更佳。研究显示,蜂蜜对减轻夜间咳嗽的严重程度及减少其频率的作用比氢溴酸右美沙芬组或无处理组更有效,而且蜂蜜使孩子们睡得更香蜜能使孩子睡得更香但是,研究者警告说千万不要给1岁以下的儿童服用蜂蜜,因为这可能会引起肉毒中毒。还提到,那些成分表上列有“蜂蜜”的药品实际上只是含有人造蜂蜜添加剂。 蜂蜜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被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说咳嗽。此外,蜂蜜还有抗氧化和抗菌的作用,同时能使喉部感觉舒畅。他们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蜂蜜列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孩咳嗽偏方二:醋 将醋烧沸,放凉后备用。每次服一小匙,慢慢咽之,日咽数次。醋味酸、甘,性平,有散瘀、解毒、消肿的功用。用治咽炎咳嗽,取其消除咽痒的功效。见患儿因痒而咳,遇风则甚。所谓“痒则咳,不能已矣”。此法有时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但对脾虚湿盛,有骨关节病痛者不宜。病愈即止,多食会损齿伤胃。 小孩咳嗽偏方三:萝卜蜂蜜饮 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枚、蜂蜜30克。将萝卜、生姜、大枣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每日1~2次。 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其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生姜是散风寒、止咳下气的常用药,大枣多作和胃养血及调和药物使用。蜂蜜润燥止咳,本饮可起到敬寒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治疗伤风咳嗽,以风寒

感冒咳嗽为宜。体弱屡易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或反复迁延的小儿咳嗽,可试用。但风热咳嗽,见发热痰黄者,则不宜选用。 小孩咳嗽偏方四:百合蜜 百合60克、蜂蜜30克。将百合洗净晾干,与蜂蜜拌匀,入锅隔水蒸熟。此蜜制百合可作点心让婴儿吃。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生物碱、钙、磷、铁等成分。药理试验其煎剂对氨水引起的小儿咳嗽有止咳作用,并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蟾蛛哮喘。与蜂蜜同用,加强其润肺止咳作用。治疗婴儿慢性支气管炎,咽干燥咳,特别是入秋之后的干咳,伴大便秘结更宜。脾虚便溏小儿不宜选用。本法服食方便,以秋、冬季选用为宜。 小孩咳嗽偏方五:荸荠百合羹 荸荠(马蹄)30克、百合1克、雪梨l个,冰糖适量。将荸荠洗净去皮捣烂,雪梨洗净连皮切碎去核,百合洗净后,三者混合加水煎煮,后加适量冰糖煮至熟烂汤稠。温热食用。 荸荠味甘,性微寒,能清热生津,凉血解毒,化痰消积等作用,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C和荸荠素等成分,荸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梨能清热生津,润燥化痰;百合润肺止咳。三者合用则起滋阴润燥,化痰止咳的作用。治疗痰热咳嗽,痰黄稠,咽喉不利。用于婴儿慢性气管炎见痰热症者。脾虚便溏、咳痰清稀者不宜选用。血虚体弱的小儿忌用。 小孩咳嗽偏方八:梨+花椒+冰糖 梨一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0颗花椒,2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非常明显,但有的孩子不喜欢花椒的味道,家长可自己选择。 小孩咳嗽偏方九:烤桔子 拿一个桔子,直接用小火烤,烤到桔皮发黑,热气从桔皮裂开的缝隙里冒出来即可。稍晾一下,剥开桔皮,吃里面温热的桔子瓣。如果是大桔子,吃2、3瓣;如果是小贡桔,可

民间12款治疗止咳的小偏方

民间12款治疗止咳的小偏方 引导语:咳嗽的痛苦相信大家都体验过,而医学上又没有治疗咳嗽的特效方法。那么,得了咳嗽要如何调理呢?下面,为你总结12个广为流传的治疗咳嗽偏方,助你摆脱咳嗽的困扰。 1、白糖拌鸡蛋治疗咳嗽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伤风感冒后咳嗽易发作,胸痛气促,心烦不安。用鸡蛋拌白糖经蒸煮后服用,效果很好。 方法如下: 取鲜蛋一个,磕在小碗内,不要搅碎蛋黄、蛋白,加入适量白糖和一匙植物油,放锅中隔水蒸煮,在晚上临睡前趁热一次吃完。吃了2~3次咳嗽就可痊愈。咳嗽顽固者可多吃几次。 2、木耳蒸鸭蛋 取10克黑木耳、1个鸭蛋、少许冰糖,加水适量搅拌后,隔水蒸熟食用,每日两次,可治阴虚肺燥咳嗽,此偏方对咽干痰少也有疗效。 3、核桃、芝麻、生姜粉治疗咳嗽 核桃5个,生芝麻25克,生姜25克,红糖适量。核桃和生芝麻捣成碎末,生姜去皮捣成碎末。集中放入碗内,加红糖搅拌均匀。每次取一汤勺(约30克),白开水冲服,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4、梨汁炖冬菇治疗咳嗽 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冬菇内的双链糖核酸在人体内产生的干扰素能消灭体内的病毒。用“梨汁炖冬菇”的食疗法防治秋冬的燥咳,消除感染,一般服用两三天即见收效。 制法如下: 先将4个鸭梨去皮切片榨成汁,把冬菇200克洗净切片,加适量水和冰糖同炖,等冬菇炖熟后,早晚分两次连汤同食,即可。 5、吃生姜片也止咳 把一块生姜洗净去皮,切成片,咳嗽时往嘴里搁一片,咳嗽马上就停止了。嗓子再痒时再吃一片,一天吃两次,晚上临睡前吃一次,第二天再吃两三次,咳嗽即可痊愈了。 6、煮萝卜水可治疗咳嗽 一连数日咳嗽不止,晚上难以入睡,可买几根白萝卜,每晚把半截萝卜切成片,用清水煮,萝卜、熟后用茶杯或小碗将水滤出,待稍冷后喝下。咳嗽便可减少。连续喝几天,咳嗽就可痊愈。 7、南瓜藤汁止咳 鲜南瓜藤去头,插入瓶内,经过一夜,次日便有汁滴入瓶中,每日取汁,开水冲服,可有效止咳。 8、杏仁治疗咳嗽二法 患肺虚咳喘治愈的方法:甜杏仁约20克,用60℃热水将皮泡软,去皮后设法砸碎,与大米(50~100克)加水同煮,开锅后放入10克冰糖,熬成稠状食用即可。患热伤风,剧咳不止时,将吃甜杏时留下的杏核砸开取杏仁,嚼服一个后剧咳停止,后每隔2小时嚼服一个,连服两次,咳嗽可基本痊愈。 9、搽风油精止咳平喘 患哮喘病咳嗽不止时,可用风油精外搽前脖颈和颈两边,咳嗽立刻止住,同时还能平息痰喘。 10、罗汉果泡水治疗咳嗽 罗汉果洗干净,把外壳挖破,连皮带瓤一起放在水杯中加开水泡。泡出的水呈红褐色,略有甜味,口感很好。喝完续水,一天喝数次。一天后咳嗽大为减轻,两天后便可痊愈了。 11、冰糖蒸白果 白果3钱、冰糖2钱放一点水蒸熟,晚上睡前服用,一日一次,坚持一个月可治干咳。蒸时先将白果碎成渣,用水泡泡,再放进冰糖。 12、大蒜敷脚心治疗咳嗽、鼻衄、便秘 每晚睡觉前,洗净脚后把大蒜薄片敷在脚心涌泉穴位上(位置在1/3脚处);用医用胶布贴紧贴牢;时间在8小时左右(大蒜对皮肤有刺激,贴的时间不宜过长),对咳嗽、鼻衄(俗称:流鼻血)及便秘有一定疗效,连续敷7~10天,效果更佳。少数人脚心敷蒜处起水泡,可暂停敷贴,待水泡破后皮肤复原再敷贴,一般不再起水泡。 编后语:健康对我们有多重要,不用我说我想大家都知道。学会了这12款咳嗽偏方,咳嗽也不用吃药啦!收藏起来吧,以上l2条止咳偏方一定会对你大有帮助哦。

浅谈小青龙汤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

浅谈小青龙汤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2006级硕士研究生(210029)刘利民 摘要: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相关机理及临床应用。 关键字:小青龙汤,变应性鼻炎 小青龙汤是治疗风寒客表、水饮内停的重要方剂,其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已涉及到多系统多病种。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亦有很好的疗效,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临床医生加入到应用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中来。 1.概述: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如第40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在《金匮要略》中也有“痰饮咳嗽”与“咳嗽,上气病”证候典型者用小青龙汤的记载。小青龙汤组成为麻黄、桂枝、细辛、半夏、干姜、五味子、白芍、甘草。药物配伍聚收散升降为一体,共同达到解表蠲饮、止咳平喘的目的。八味相配风寒解,水饮去,肺气复苏,宣降有权,诸证自平[1]。 2.临床药理学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在很多方面,诸如平喘、止咳、抗过敏、抗炎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药理作用。而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则主要从具有抗过敏的特性来研究。 小青龙汤的抗过敏机制是国外学者尤其是日本学者研究较多的一个领域。其中单味药中抗过敏的有麻黄、细辛、五味子,能增强免疫机能,甘草能降低免疫机能。竹内良夫、曾根秀子[2][3]等人均证实了小青龙汤有抗过敏作用能抑制组胺血清素和乙酰胆碱及和光凝胶与卵蛋白多种抗原引起的过敏反应。唐有为[2]在日本汉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中介绍:小青龙汤是汉方治疗本病的代表方,可用于以虚实中间证为主的各种“证”的治疗。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如下药理作用:抑制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抑制组胺游离;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PAF;抑制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抑制组胺、5-HT、Ach 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增殖;在IL-5存在的条件下;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生存率;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通过抑制Ca2+应答而抑制鼻腺腺泡细胞的分泌等。上述药理作用主要来自于小青龙汤成分之一,麻黄中的麻黄碱。而且小青龙汤由于不影响中枢组胺受体和毒蕈碱样胆碱能神经,故不易产生困倦。 3. 中医治疗机制: 变应性鼻炎亦称为过敏性鼻炎、鼻鼽、鼽嚏、鼽水,是指因变态反应原因所致的鼻粘膜炎症。临床以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为主要特征。病证常伴畏风寒,舌淡红,苔白或白滑,易感寒而发。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多呈苍白水肿。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内为肺、脾、肾三脏虚损,外由风寒异气之邪侵袭,治疗大多以脏腑辨证为主,病位多位于肺、脾、肾三脏。各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本病进行了阐述研究。干祖望教授[5]认为,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仅仅是过敏性疾病作用于鼻部而已,治疗应该站在过敏性疾病角度上治疗鼻病,而并非站在鼻病的角度上来治疗过敏性疾病。辨证上本病既与肺虚感寒、肺脾气虚、肾阳不足型相关,又有肺经伏热证型。熊大经[6]认为肺气虚寒,卫气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寒之邪,风寒侵入,肺气不宣,津液停聚,鼻窍壅塞发为鼻鼽。邪气遏肺、肺失清肃、津水停聚,则鼻内肌膜肿胀、苍白、鼻塞不通、发为鼻鼽,故认为鼻鼽之病主要病机为肺气虚寒。王德鉴[7]认为本病发生是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因,尤以肺气虚为主,因肺主人身之表,开窍于鼻,故肺气虚则卫表不固,外邪乘虚而人,肺气不得通调,鼻窍不利而为病。此外,肾脏虚寒也是本病常见病因之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肺气,脾虚则肺气不足,肺失宣降,水湿停聚鼻部而为病。 变应性鼻炎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通过辨证分别予以益肺、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 经常上网,看到很多患者被小小咳嗽所烦恼,感觉有必要介绍下余治疗咳嗽方法。余虽然治疗咳嗽病人不是很多,但觉得甚是容易,确没有遇到治疗无效的,基本上都一方愈,轻者三帖,重者七帖。余只用一方加减治疗,此方就是小青龙汤。当然加减不是余发明的,余只是有好方法就依样画葫芦而已。 咳嗽病五脏六腑皆有之,然必传之于肺而始作,内经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凡内外合邪之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故凡诸病之气合于肺则为咳嗽,不合则不咳嗽,本症无一定方,然水饮,凉为咳嗽之根,伤寒论云咳嗽者去人参,以人参多液助水饮也,故金匮以小青龙汤一方加减为五方,皆行水为主也,麻黄桂芍可以去,取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不可离,寒者可加附子;热者可加石膏,大黄;湿者可加白术,茯苓;燥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并阿胶,玉竹,枇杷叶;下虚者可加巴戟天,鹿角胶;上虚者可加黄芪,白术;多痰者可加桑白皮,茯苓。孙真人颇得其秘。 小青龙汤证机理探微 王兵河北医科大学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0条:“伤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后世多用外感风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来概括小青龙汤证的病机,“治病必求于本”,小青龙汤证的机理本质到底为何众说不一,笔者想根据《伤寒论》原文试探讨小青龙汤证的本质机理所在。 “伤寒表不解”,是表寒太重,发汗力量不够,还是正气虚羸,无以运邪外出?显然,此证当为正气虚羸卫阳不振,不能“卫外而为固也”,营阴亏乏,不能“藏精而起亟也”。正气不能奋起与表邪相争,鼓邪从汗而散解,而使表邪盘踞久不得解。又肾中精气化生的肾阴肾阳,为人一身阴阳之根本,而其中犹以肾阳真火为人身立命之根基。三焦为水火气机的通道,内通脏腑,外联肌表,络属膀胱,主一身之表,肾中真火通过三焦膀胱道路而充养卫阳,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亦言:“肾者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根结丹田,内主呼吸,达于膀胱,运行于外,则为卫气,此气乃水中之阳。”故肾阳真火不足,必致卫阳偏虚,卫阳不振,外表则更容易受到邪气侵袭,而肾中真火乃龙雷相火,只有相火以位,心之君火才得以明,此时肾中相火不足,不能循三焦道路上济心火,必致君火昏聩不明,君相二火不振,不能震摄群邪,必然浊阴四起,凝而不行,而为病患。小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细辛、半夏,方中麻黄辛温行散,外散表寒,内畅三焦;半夏交通道路,使表里得通,中下二焦得畅;桂枝在下入肾,缓补肾阳真火,在中入心助君火以明,又得麻黄入心肾为助,则火焰愈明;细辛达肾壮真火,使真火能上出,以行补卫阳、明君火之功用。诸药合用,使肾火得旺,阴寒之邪得散,此即《内经》“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之意。 小青龙汤证咳吐清稀白痰唾沫,又是从何而来?这关乎到水谷精微在体内的运行转化,尤其是水液的传化。水谷入胃,何以腐熟?夫肾中真火经循冲脉上济胃阳,胃阳藉肾阳之用使“饮”与“食气”得以腐熟而化变成初始精微,其中水之精主入脾,谷之精主走肝,共达心之包络而入心。若心之君火不振,水谷之精不能全部禀受心之阳气而化赤为血,其中一部分凝为痰湿水气结于心下而感觉“心下有水气”,此痰湿水气主要为水之精凝结而成。因脾阳需肾阳真火以煦,而肝肾同寄相火相互为用,故当肾阳真火不足之时,肝阳受影响较小,而脾阳受影响较大。所以谷之精入肝可以得到进一步化变,而水之精入脾则不能进行化变。谷之精只有极少部分凝结为痰湿水气,而水之精则大部分结聚为痰湿水气,故临床上多见咳吐清稀白痰唾沫,此为脾阳不足偏甚,如果是咳吐浓稠偏白痰唾沫则为肝阳不足更甚。水之精既凝心下就使上输的水之精相应减少,则肺中受纳的水之精也会减少,故而出现“或渴”的症状。肺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膀胱为水之下源,肺为华盖在上为天,膀胱位居下极为地,水气循环,天地相交,人体津液得到周流敷布。但是此时,肺中所纳水之精不足,不能正常下降,天地水气循环被打破,而同时在下的膀胱的气化功能由于肾阳的不足也出现紊乱,故而天地水气不行,就可能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

治疗老年人咳嗽的秘方

治疗老年人咳嗽的秘方+偏方 治疗咳嗽食疗偏方治疗咳嗽,久咳不止隔水蒸蛋 用料:鸡蛋1个,食糖、素油各1匙。 做法:蛋(去壳)放在碗里(不要搅),放入糖和油,隔水蒸熟。临睡前一次服完。治咳嗽一般吃二次能好,咳嗽厉害者吃三、四次有明显疗效。 葱白粥 用料:糯米1两,生姜5片,连须葱5根,食醋3钱。 做法:糯米以常法煮粥,临熟时加姜、葱、醋拌匀,趁热食用。此粥主治风寒闭肺引起的咳嗽。 冰糖黄精汤 [组成]黄精30克,冰糖50克。 [制法]先将黄精洗净,用冷水泡发3—4小时,然后将黄精捞起放入锅内,再放冰糖屑和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熟烂即成。 [适应症]补虚止咳,滋肺平喘。适用于肺脾阴虚所致的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咳血、食少等症。 [用法]日服2次,吃黄精喝汤燕窝汤 [组成]燕窝3克,冰糖30克。 [制法]将燕窝放入碗中,用温水浸泡至松软时除去燕毛,并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撕成条,放入干净碗中备用;取无油净锅,加清水250克和冰糖,文火烧沸至冰糖溶化,撇去浮沫,用纱布滤净糖液;

净锅内放燕窝和冰糖液,用文火烧沸后即成。 [适应症]养阴润燥,补中益气。适用于虚损劳疾、咳嗽痰喘、咯血、吐血、久痢、噎膈、小儿胎热等症。 [用法]不拘时食用玉竹猪瘦肉汤 [组成]玉竹30克,瘦猪肉150克,精盐、味精适量。 [制法]先将玉竹洗净切片,用纱布包好,瘦猪肉洗净切块,然后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熟后加精盐及味精调味即成。 [适应症]养阴,润肺,止咳。适用于热病伤阴之咽干咳嗽、心烦口渴、秋冬肺燥干咳、肺结核干咳、冠心病、轻度心脏功能不全、阴虚盗汗等病症。 [用法]吃肉喝汤。 猪肺敛肺汤 [组成]猪肺250—300克,北沙参10一15克,五味子10克,诃子6—9克。 [制法]先将猪肺切成块,挤尽血污,冲洗干净,与北沙参、五味子、诃子一同入锅,然后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炖约l小时即成。 [适应症]补肺敛肺。适用于肺气阴虚所致的久咳、痰少、气短等症。 [用法]佐餐食用。 沙参心肺汤 [组成]沙参、玉竹各15克,猪心、猪肺各1个,葱25克,精盐3克。

《伤寒论》辨治咳喘浅析《伤寒

【摘要】《伤寒论》治疗咳喘分表里、寒热、虚实,主要采用汗、下、和、温、清等五法,汗法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法;解肌祛风,降气定喘法;解肌祛风,散寒蠲饮,止咳平喘法;下法有通腑泄热法;和法有和解少阳法;疏肝解郁,升降调气法;温法有温阳散饮,化气行水法;清法有清热宣肺,降气平喘法;清气分热法;清热平喘,坚阴止利法;清热养阴利水法。探讨其学术思想及理法方药规律,有助丁?临床辨治疗效。 【关键词】伤寒论咳喘文献 喘证又称喘息或气喘,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面色口唇青紫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病证。严重者每常出现喘脱。可见丁? 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书中虽无咳喘专篇,但涉及与喘证有关的条文颇多,不拘泥于一方一法。审因论治,组方遣药,法度严谨,为后世研究仲景学说与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伤寒论》治疗喘证分表里、寒热、虚实,且重痰饮[1],主要采用汗、吐、下、和、温、清等诸法,现将其采掇一二,以飨同道,希冀对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1汗法 1.1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出现无汗,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必郁遏不得宣散,发生气喘等太阳伤寒表实的证候。治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麻黄汤。方中麻黄发汗宣肺平喘,桂枝解肌散寒以助麻黄发汗,杏仁宣降肺气以增麻黄平喘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如此,表解肺气得宣,喘息随之而愈。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此虽是太阳与阳明合病,而戒之以“不可下”,说明病情仍以太阳伤寒表证为主,从经络上讲,胸部外连太阳,下接阳明,太阳病风寒外束,可发生气喘,阳明里热熏蒸,也可发生气喘,但阳明之喘必与腹满同见,今不言腹满,而是胸满,表明不是阳明里实之喘,故禁用攻下,其治疗也就理所应当地以治表为主“宜麻黄汤”。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 发汗则愈,宜麻黄汤”。系太阳病初传阳明而太阳表实证还在(脉浮,无汗而喘),故仍用麻黄汤治疗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1.2解肌祛风,降气定喘 《伤寒论》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无论是患者原有喘病宿疾复因外感风寒而引发喘,还是太阳表证误用下法后发生微喘,其病机皆为风寒迫肺肺气上逆所致,故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以解肌祛风,降气定喘。方中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厚朴、杏仁降气平喘,消痰导滞。如此表里同治,标本兼顾,咳喘乃愈。然18条为急则治标之法,因此喘为宿疾,被新邪引 发,较难根治,故只交待使用本方有较好的效果。43条“微喘”,说明程度不甚,为误下后的暂时情况,故用本方主治,如果不是微喘而是大喘,就非本方所能胜任,所以喘的程度如何,辨证时必须注意。 1.3散寒蠲饮,止咳平喘

治疗感冒咳嗽的民间30种偏方

治疗感冒咳嗽的民间30种偏方 在感冒发烧这些疾病来袭的时候,咳嗽往往是伴随的主要症状,而且困扰我们的时间非常地长,那么对于咳嗽,为您搜集了史上最全的咳嗽食疗方法,共计30种。 1.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 做法: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成一碗汤,连渣一次服。 适用: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做法: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 适用: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芫荽汤平伤风咳嗽 做法: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芫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适用: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做法: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适用: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5.蒸贝母甲鱼滋阴补肺 做法:川贝母5克,甲鱼1只(约500克),鸡清汤1公斤,葱,姜,花椒,料酒,盐各适量。将甲鱼宰杀,去头及内脏,切块备用。将甲鱼块放蒸盆内,加入贝母、盐、料酒、花椒、葱、姜,上笼蒸1小时许。趁热服食。 适用: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退热。治阴虚咳喘,低热,盗汗等。 6.鲜梨贝母治咳嗽肺痈 做法: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 适用: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7.冰糖燕窝粥治肺虚久咳 做法: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等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适用: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浅谈中医防疫

浅谈中医防疫 周口华侨医院胡杰一 防疫防疾并不难,强身健体顺其然。 躯身康健邪无奈,心理康宁逾百年。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从事中医精神心理领域临床及心理学教学四十余年的一个医界老兵,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谈点防病及防疫的粗浅看法,希望给人们有点启发和帮助,不妥之处,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其实防病和防疫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但普通疾病和疫疠(传染病)还是有区别的,故分而言之,在这里重点谈谈防疫。 一、防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什么意思呢?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古圣贤告诉我们:一切不合时令的气候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对无常的气候变化做到及时增减衣服,环境不好的地方不要去,不好的事物就不要去沾它。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也就是说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外不受物欲之诱惑(贪婪,酒色、名利、赌博等),内不存情虑之激扰,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气就可以顺从之。真气就是元气,“真气从之”就是说元气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运化和收藏,而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控制。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不要有意去留恋或追求身体上的种种触动,要使精神格守于内,以镇定之心寂然观照,神气自然在体内相互留恋,五脏不受其外扰。脏腑阴阳和合,病还会从哪儿来呢? 二、防疫 (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中有一段影响深远的论述:“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歧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这一论述中的扶正祛邪思想基本奠定了后世防治疫病的两大基本原则,即养内避外:一方面增强体质, 巩固正气,使外邪无法侵入;另一方面避开疫气,不受其毒。 也就是说身心健康,形神合一,外邪就不易侵犯。强能胜弱,如同处一个环境,有的人得病,有的人不发病;武松打虎,虽是故事,其实这都是强能胜弱的体现。当然能避开的还要避开它. (二)保持良好的环境 宋·温革在《琐碎录》中提出:“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病”。告诉大家,田前屋后不要有臭水沟,房间要干净整洁。清·王士雄说:“疫病时行,……,住房不论大小,必要开爽通气,扫除洁净”。强调要开窗通风透气。 (三)讲究个人卫生 汉·《礼记》记载:“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说的是每天洗脸5次,洗手不嫌次数繁多。唐·孙思邈要求“常习不唾地”,提

54种治疗感冒咳嗽小偏方

54种治疗感冒咳嗽小偏方......_ 其实无论吃什么药感冒的周期都是7~12天,因为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感冒病毒完成一个复制周期身体情况就会自然好转,吃药只是治疗或者预防病毒繁殖期间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的其他炎症或疾病。只是感冒期间因人而异回出现不同症状,如流涕、流泪、头痛等,感冒药物只是针对这些症状来减轻患者的痛苦,一般说来人们的感冒引起的病毒不一样,症状会略有不同,因此药物的选择也会不太一样。 因此,感冒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对症的药物,如专治流涕好的等如果是这样,建议您试试:环丙沙星,新型光谱抗菌药,治感冒咳嗽效果非常好,且物美价廉。物 感冒期间,无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忌吃一切滋补、油腻、酸涩食物,诸如猪肉、鸭肉、鸡肉、羊内、糯米饭、黄芪、黄精、麦冬、人参、胎盘、阿胶各种海鱼、虾子、螃蟹、龙眼肉、石榴、乌梅、以及各种粘糯的甜点食品。 风寒感冒者还要忌吃上述的寒凉性食品,如柿子、柿饼、豆腐、绿豆芽、田螺、螺蛳、蚌肉、蚬肉、生萝卜、生藕、生地瓜、生菜瓜、生梨、生冷荸荠、罗汉果、冷茶、菊花脑、薄荷、金银花、白菊花、胖大海。 风热感冒者还应忌食生姜、胡椒、桂皮、茴香、丁香、砂仁、白酒、冬虫夏草等。感冒时宜吃和不能吃的东西 感冒,俗称伤风。根据发病季节或症状不同,中医通常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型。风寒感冒多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全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为白粘痰,知苔薄白;风热感冒者发热不怕冷,头痛,咽喉痛,咳嗽痰为黄稠脓性痰,舌苔微黄。至于气虚感冒、阴虚感冒、阳虚感冒、风湿感冒、暑湿感冒等类型。治疗感冒咳嗽的偏方: 将铁树叶一片,花生米30克,加水煮沸15分钟,熬好后倒入碗中,加蜂蜜30克,搅匀,饭前服,一日三次,连吃三天一般就可痊愈。 另外还一些小偏方: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芜荽汤平伤风咳嗽 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发汗散寒、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5、羊蜜膏治虚劳咳嗽肺痿

浅议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

浅议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 发表时间:2015-09-18T14:43:52.3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詹晓欢姚沛通赖凤飞 [导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1级 510405 小青龙汤主要用于寒饮蕴肺,风寒在表导致的咳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1级 510405 摘要: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分别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痰饮咳嗽和咳嗽上气的代表方,小青龙汤主要用于寒饮蕴肺,风寒在表导致的咳喘;射干麻黄汤用于寒饮郁肺而导致的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现从两方的方药组成,配伍以及方证所对应的病位的异同进行分析,在对比中认识这两首方。 关键词: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异同 1 小青龙汤证 《伤寒论》40条、41条分别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噫,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和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而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金贵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23条、35条分别为:“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和“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金贵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小青龙汤在《伤寒杂病论》中共见以上5条。 原方用药: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汤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按1981年考古发现了东汉度量衡——大司农铜权,经现代医家归纳整理,证实了汉一两等于现代15.625克。那掉尾数,伤寒方一两合现代15克,而五味子一升合76克,半夏一升合130克。根据药物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折算,药物现代用量分别为:麻黄15g、桂枝15g、芍药15g、五味子12g、干姜15g、炙甘草15g、细辛15g、半夏21g,并根据情况需要加减。小青龙汤方后有加减法:“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另外刘渡舟老先生认为,这个方子发散太过,麻黄配细辛,拔肾根,发肾气,动冲气,故常不一起使用,用麻黄则不用细辛,用细辛则不用麻黄。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桂枝温阳化气以化饮。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素有喘咳,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有散有收,既有利于开合肺气,调和营卫,又可制约药物辛燥太过伤阴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与干姜、细辛相伍,一温一散一燥,使寒饮速消,亦为佐药。炙甘草为佐使,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药性。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宣中有降,使风寒解,水饮去,营卫和,宣降复,则诸证自平。[1] 《伤寒论》中有40条和41条言小青龙汤证的病位在“心下”,历来注家多认为《伤寒论》中的“心下”一般所指为“心下胃脘部”,胃脘与肺一膜相隔,今水停胃脘,由于外感风寒,气逆水升,上逆犯肺则咳,横逆犯胃则呕,是小青龙汤的主症。但也有医家认为病位在肺,因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才是《伤寒论》中温化中焦水饮的代表方,善治饮停中焦,水气上逆之证,而小青龙汤则非为此而设。另外从药物组成上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四味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药简效专,直奏温阳健脾、利水化饮之效,专治中焦水气证。再看小青龙汤的药物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共八味药,专主于化中焦水饮的只有半夏一味药,余药则多作用于肺。故相较于胃脘部,病位在肺更为合理。[2] 2 射干麻黄汤证 出自《金贵要略.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原文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原方用药:射干十三枚(一法用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斤)。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药物现代用量,射干15g、麻黄20g、生姜20g、细辛15g、紫菀15g、款冬花15g、五味子12g、大枣2枚、半夏21g.,并根据情况需要加减。射干麻黄汤为小青龙汤的演变方,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加上射干、大枣、紫菀、款冬花,干姜变成生姜。 由于射干麻黄汤证中表证轻,故去桂枝和芍药的解表、和营卫,方中射干性寒、善降,消痰开结,利咽喉,与麻黄配伍一降一宣,更能加强肺的宣降作用而降逆平喘。紫菀、款冬花温肺化痰止咳,另外紫菀甘润苦降,微温不燥,主入肺经,长于润肺下气化痰而止咳,凡咳嗽无论新久寒热虚实皆可应用。干姜变成生姜一方面可以加强宣肺化饮的作用,另外生姜性味辛、微温相对干姜辛、热不易伤津液,和大枣合用散水气而不伤阴,剩余细辛、五味子、半夏功同小青龙汤。本方虽主要用于寒饮郁肺导致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由方中射干、紫菀可知,寒饮有化热的趋势,防范于未然,故相较于小青龙汤的清稀泡沫痰,射干麻黄汤的痰相对质稠,可为白黏痰,或痰少。[3]符合上述病机的哮喘、久咳、百日咳等病,可用本方,尤其适用于寒饮的哮喘发作期,不论老幼,本方能较好地缓解症状,但不易根除,不宜长期服用,以免耗伤肺气。[4] 原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喉相当于西医所指支气管的部位。《神农本草经》谓“射干,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而射干麻黄汤中以射干为主药,其所主治的病位以支气管为主。 3 讨论 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重,证属内有痰饮,而外感风寒,而多发伴有喘证,痰饮多为清稀泡沫痰,落地则倾刻化水,病位在肺;后方主治寒饮郁肺导致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多为哮证,且由寒饮郁而化热的趋势,痰饮多为白黏痰,或痰少,相较于小青龙汤,其表证较轻或无表证,病位主要在支气管。现实中哮证和喘证常一起发生,不可机械地区分开,另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