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共党史与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关系探讨_韩亚光

中共党史与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关系探讨_韩亚光

中共党史与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关系探讨_韩亚光
中共党史与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关系探讨_韩亚光

团结报/2011年/9月/1日/第007版

文史周刊史学

中国共产党历史与中国工人运动历史,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这种关系,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从时间跨度看,从行为主体看,从涵盖领域看,从发展轨迹看,从未来趋向看。

中共党史与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关系探讨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研究员韩亚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与中国工人运动历史,既不相互平行,又不完全融合,而是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这种关系,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从时间跨度看。鸦片战争以前,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统治,极其严重地限制和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外资企业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在鸦片战争以后的半个世纪内,中国工人阶级终于在外国资本、官办资本和民族资本企业中诞生了,并且缓慢地发展着。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我国产业工人达二百万人以上,加上大量的手工业工人、城市苦力、店员等,数量更大,中国工人阶级初具规模。鸦片战争以后到五四运动以前的近八十年内,中国工人阶级酝酿、诞生和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工人运动萌芽、出现和发展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虽然工人运动在客观上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性质和倾向,但是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辛亥革命后,一些组织以工人党、劳动党自我标榜,但是它们都不是也不可能是科学意义上的工人阶级政党。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才在中国逐步产生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在1921年正式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运动历史的起点,比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起点要早得多。中国工人运动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得以诞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党的历史与工人运动的历史才在时间上实现了同步推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历史与工人运动历史都波澜壮阔地向前发展着。

其次,从行为主体看。顾名思义,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行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运动历史的行为主体是中国工人。党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自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工人阶级则是党的阶级基础。党员里面有工人,工人里面也有党员。但是,党的队伍构成并不都是工人,甚至也不以工人为主,至少在党史的绝大多数时间内是这样的。由于党的创建者们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党刚刚成立时的党员基本上都是知识分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党员才逐步多起来,当然也有来自其他阶级和阶层的党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曾出现过片面从工人中吸收党员的倾向,甚至提出过全党成分工人化的要求。这样,就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实际状况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社会总人口的绝大多数。特别是大革命失败以后,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基于这样的特殊国情和革命道路,党必须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必须注重从农民中发展党员。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党终于认识到这一点,在继续从工人中吸收党员的同时,还从其他社会阶层特别是从农民中吸收党员,并且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和引导全体党员。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农民党员占多数的情况下仍然把自己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归于消灭,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三支基本依靠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党在从工农中吸

收党员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从知识分子中吸收党员。但是,在1957年以后的二十年内,党在这个问题上走过了曲折的道路。1978年以后,党纠正了过去的失误,将知识分子看作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把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共同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依靠力量,并注重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这些党员始终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党把他们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注重从中吸收党员。总起来说,党坚持从社会各个方面吸收那些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入党,并坚持用工人阶级思想教育和引导他们,使党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这样的先锋队领导下,中国工人铸就和弘扬“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同全国人民共同前进,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工人的先进性不断增强。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推进,工人阶级中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工人自身的知识化程度也逐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先进性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一个包括广大农民工在内的由各种企业、各种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全体劳动者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工人的综合素质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职工,这些职工与其他工人团结一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劳动,使中国工人运动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

再次,从涵盖领域看。虽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行为主体是党,但是,由于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历史必然涉及各个阶级、阶层和群体,涵盖各个领域、方面和环节。毛泽东同志说:“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当然,工人运动历史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工人以外的阶级、阶层和群体,或多或少地涉及工人运动以外的领域、方面和环节,但是无法同党的历史相比拟,党的历史相对来说要宽广得多。在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历史也涉及工人运动历史,或者说包括工人运动历史在内。但是;决不能由此就简单地完全将工人运动历史看作党的历史的一部分或党的历史的一个分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党的历史以党为行为主体,以党为角度,而工人运动历史以工人为行为主体,以工人为角度。党虽然领导工人,但是党不等于工人,不能代替工人。早在1942年,刘少奇同志就指出,要“正确处理党、政府、军队与群众团体的关系”。“党的领导一元化,是矛盾的统一,是相对的统一,不是绝对的,不是取消各种组织。”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6年,刘少奇同志在党的八大上明确指出:“党应当而且可以在思想上、政治上、方针政策上对于一切工作起领导作用。当然,这不是说,党应当把一切都包办起来,对一切都进行干涉”。在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曲折发展以后,刘少奇同志于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在我们的国家里,有全国的和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有全国的和各级的政治协商会议,有工会、青年团体、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这些是我们党联系群众、发扬人民民主的不同组织形式,它们在不同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党应该认真地而不是形式地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应该学会经过这些组织来活跃人民群众的民主生活,加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不错,我们党是国家的领导党,但是,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用党的组织代替人民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使它们徒有其名,而无其实。如果那样做,就违反了人民民主制度,就会使我们耳目闭塞,脱离群众,这是很危险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党同政府、经济组织、群众团体等等之间如何划分职权范围的问题”,明确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指出:“强调工会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活动,决不意味着把工会变成党委的一个部门,等同于党委宣传部、组

织部一样的机构。工会应该是党领导下相对独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这两个方面都要正确掌握,不可出现偏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正是基于这些情况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章程》一方面规定“党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另一方面又强调党必须保证“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在这些论述和规定中,直接提到或间接涉及工会,而工会则是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利益的维护者和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工会历史与工人运动历史可谓息息相关。所以,这些论述和规定,为我们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党的历史与工人运动历史在涵盖领域问题上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根本指针。

第四,从发展轨迹看。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中国工人运动虽然也在逐步发展,但尚处在自发而非自觉阶段。在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加之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对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样就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真正进入了全新和自觉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工人努力实践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为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卓越功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工人积极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工业化建设的起步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工人积极贯彻落实党提出的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同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奋斗,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辟了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在新时期,中国工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当代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中国工人作出了新贡献。总的来说,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工人与党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中国工人运动以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奋斗目标为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党的事业一道前进和发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新时期,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的中国工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内涵,在党成立以后逐步酝酿和丰富,在改革开放时期正式定型和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领导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本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关键是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些内容,同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相互贯通。所有这些说明,在正常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历史与中国工人运动历史在发展轨迹上是高度一致的。

最后,从未来趋向看。历史既是过去的事情,又在不断地延伸。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中国工人运动,是走向未来、具有伟大前途的事业和运动,必将继续向前推进。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工人的综合素质会逐步提高,日益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工人,同时他们中间的党员也将越来越多,使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也就是说,从发展趋势上看,党的历史与工人运动历史会更加接近和愈发一致。这对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将眼光再放远一些,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持久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的接近,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将逐步缩小以至趋于消失。到了那时,政党和阶级都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自行消亡,从而使党的历史与工人运动历史发展轨迹的全貌呈现出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知识链接 世界博览会 自1851年在英国举办第一 次世界博览会至2005年,世界上 共举办了40次世界博览会(不包括 小型专业博览会),平均每4年举 办一届。英国分别于1851年、 1862年、1908年在伦敦举办了3 次世博会。美国1853年在纽约举 办了世界博览会,此后到1984年 共举办了13次世界博览会,高居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课前提示 ◆巴黎公社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不成熟,加之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 是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857年,从欧洲开始的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的罢工运动不断发生,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加强 了。 1862年,伦敦举行世界工业博览会,有300多个法国工人和德国工人前来参观。英、

法、德三国工人商谈并提出了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问题。这次会晤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 1863年,在波兰爆发了反对沙皇俄国压迫和奴役的起义。这次起义在欧洲引起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英、法两国工人在伦敦集会,抗议沙皇政府对波兰人民的迫害。这场运动直接促成了1864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 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同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为 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 件。 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 召开了由来自英、法、德、意、 波兰等国家的近2000名工人代 表参加的大会。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在会上,代表们选出了它的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总委员会)。英国工联领导人奥哲尔和克里默分别当选为主席和总书记。马克思作为德意志工人的代表被选入总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11月1日,总委员会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表明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已经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第一国际成立后,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斗争: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 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

2018年人民版历史必修1 专题8 2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教材整理1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 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国际工人运动再掀高潮。 (3)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4)直接因素: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会晤世界工业博览会和1863年英、法工人抗议沙皇政府对波兰人民的迫害。 2.成立: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4.意义 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加强了国际工人的团结。 [误区警示] 国际工人协会是各国工人政党的领导组织 错误。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之时,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建立起来,仅是成立

了一些工人团体。国际工人协会建立的目的是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加强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才纷纷建立起来。 教材整理2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1.背景 (1)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国大败,普鲁士大军压境。 (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3)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凌晨,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措施 (1)军队建设:以国民自卫军代替资产阶级反动军队。 (2)政权建设:由普选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等十个委员会。 (3)民主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 (4)待遇: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结果 (1)失败:梯也尔军队疯狂反扑,制造了血腥的“五月流血周”,占领巴黎,巴黎公社革命结束。 (2)原因 ①根本原因: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②主观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5.意义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的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但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43“学习思考”,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正处于迅速发展时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最全版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2、掌握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3、认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主要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对革命措施、革命性质、失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复杂历史事件的综合判断和深入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有关材料,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体验,激发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帮助学生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2、通过对巴黎公社的成立和失败的学习,帮助学习认识,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二、教材要点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第一国际是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相结合的产物)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之后国际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各国工人的联系也不断加强。因此,工人运动的高涨已经走向联合成为第一国际成立的客观条件。 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利用伦敦举行世界工业博览会的机会,进行了会晤,这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1863年,英法等国工人支持波兰反对沙俄压迫的起义,这一运动直接促成了1864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这成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的主观条件。 2、第一国际的成立。1864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3、第一国际的性质、任务、指导思想和领导。 性质:它是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 任务: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此外还帮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的政党,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指导思想: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表明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 领导人:英国人奥哲尔和克里默是第一国际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为总委员会)的主席和总书记,马克思被选入总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但几乎所有的国际纲领性文件和决议草案,都出自马克思之手或者体现他的思想,实际上,马克思是当时公认的国际领袖,是第一国际的实际领导人。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八九练习1111.doc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八九练习 一、选择题: ( ) 1.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的著作是A.《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B.《共产党宣言》 C.《英国工人阶级状况》D.《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 A.工人运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3.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 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三个国家是( ) A.英、法、美B.英、德、美C.英、法、德D.法、美、德4.下列哪项不是《共产党宣言》的观点()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B.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通过资产阶级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5.恩格斯曾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 相反,我们二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恩格斯的意思是( ) A.不想创立科学理论B.要创立理论发展空想社会主义 C.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无产阶级D.理论只能阅读而不能实践 6.巴黎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中,最能体现其阶级性的是( ) A .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B.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7.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主要表 现在 ( )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了工作人员的最高年薪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8.巴黎公社最主要的经验是( )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依靠工人和农民阶级的联盟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尝试 9.俄国能够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最优越的条件在于( ) A.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B.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强D.无产阶级拥有广大的同盟军 10.以下最能说明1917 年俄国二月革命性质的史实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D.实现了工农联盟民主专政

高中历史 8.2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 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 8.2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人 民版必修 8、2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 一、课标要求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束上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第一国际的建立和第二国际的斗争史实,掌握巴黎公社革命及其经验教训。 通过对巴黎公社性质和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使学生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老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地图、文字)等学习有关问题。 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体验,使学生逐步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意义。

教学难点(1)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2)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及其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学: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第一国际; 1、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19 世纪五六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 2)社会条件:1857 年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3)阶级条件: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1857 年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 (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857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工人运动高涨,联系加强。)4)直接因素:1862 年伦敦世界工业博览会和1863 年英法等国工人声援波兰抗俄斗争,推动和促成国际工人联合。 5)领导基础(主观条件):马、恩总结经验教训,并深入进行理论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 年欧洲革命之后,一方面进行艰苦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培养工人运动的骨干。马

高中历史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自治县银川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教案:82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主要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对革命措施、革命性质、失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复杂历史事件的综合判断和深入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有关材料,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体验,激发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斗争的优良品格,帮助学生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 2、通过对巴黎公社的成立和失败的学习,帮助学习认识,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二、教材要点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第一国际是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相结合的产物)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之后国际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各国工人的联系也不断加强。因此,工人运动的高涨已经走向联合成为第一国际成立的客观条件。 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利用伦敦举行世界工业博览会的机会,进行了会晤,这成为推动建立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直接因素。1863年,英法等国工人支持波兰反对沙俄压迫的起义,这一运动直接促成了1864年国际工人大会的召开。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这成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的主观条件。 2、第一国际的成立。1864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3、第一国际的性质、任务、指导思想和领导。 性质:它是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组织。 任务:一是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二是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此外还帮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独立的政党,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指导思想: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表明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第2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 word版含解析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是19世纪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也是人类在寻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平等道路上的一次艰辛努力和大胆创举。在整个人类解放事业中有其特殊的意义。所以在本专题中有其突出的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一次初步的不成熟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指导下的实践有重要意义;就历史发展的线索而言,本课在专题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联系性;从整个模块角度看,本课属于文明史中的政治文明史的内容,且是无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创性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学情分析 初中的《历史与社会》中,巴黎公社只是放在《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这一章当中《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一框的阅读卡资料内容,所以对巴黎公社诞生的社会大背景或许还留有印象而对整个巴黎公社的内容是不甚了解的。 二、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二)、具体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背景与概况; 知道3月18日起义的原因与成果; 知道巴黎公社的性质及成立年代; 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知道保卫公社的战斗及其结局; 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主要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对革命措施、革命性质、失败原因的分析,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于复杂历史事件的综合判断和深入分析能力。学生能结合有关材料,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工业文明初期,社会的不平等及不公正的现象,培养社会正义感。 体会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 感悟人类解放事业的艰难性及需要人们为之永不停息地追求和付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理解巴黎公社运动的时代背景。 教学难点: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探究巴黎公社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所做的调整,体会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及追求社会平等、社会公正,实现人类解放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