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西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山西环保厅

山西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山西环保厅

山西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山西环保厅
山西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山西环保厅

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编制组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次

1 立项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2)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3.1国内现状 (2)

3.2国外现状 (4)

4 编制原则和技术路线 (5)

4.1编制原则 (5)

4.2技术路线 (6)

4.3技术依据 (6)

5 主要技术内容 (6)

5.1适用范围 (6)

5.2术语和定义 (7)

6 编制标准的基本方法 (9)

6.1本标准的指标分类 (9)

6.2评价指标的确定 (9)

6.2.1 环境状况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9)

6.2.2 生态功能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10)

6.3评价方法的确定 (10)

6.3.1 综合指数法的确定 (10)

6.3.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10)

6.4综合评价方法确定 (11)

7 参考资料 (11)

1 立项背景

1.1 任务来源

2006年国务院把山西省确定为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要求山西建立煤炭开采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评价及监管制度。

为落实国务院政策精神,2007年省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提出所有煤炭生产企业要实行矿区生态质量季报制度和煤炭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审核制度,并进一步明确:加强矿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科学研究,重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及工程实施效果的技术审核与评估;建设以遥感和地面观测站相结合,野外核查与室内纠正相补充的矿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将生态监测和生态质量评价纳入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中,全面及时掌握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

然而,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考核体系和标准规范对煤炭矿山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价。为了支撑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基础工作,保障季报和年审制度的贯彻实施,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于2010年7月委托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展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

1.2 工作过程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在接到任务后,在收集和归纳总结国内外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开展典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水平现状和需求调研,广泛征求省内外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相关领域专家意见,构建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标准体系,为实施全省煤炭企业生态环境年度审核制度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季报制度,科学指导和评估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和绩效,提供标准化的评价依据和技术规范。

2010年7月21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召开了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研讨会,来自省内各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9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就编制组提交的标准体系初稿进行了讨论,并对制定标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2010年9月,在资料收集与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中心对形成的《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稿)》进行了科学典型性的专家咨询工作,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研讨会的形式。本轮咨询工作共邀请专家8位,其中省内专家5位、省外专家2位和企业内部高级工程师1位。

2010年10月,在多方协调下,中心排出调研小组5组共计24人对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集团直属的37座煤矿进行了现场调研和企业实用性需求的调研。通

过现场实地勘察和企业对矿山生态环境评价需求的问卷调查,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进一步掌握。

2010年12月,针对标准规范中的具体问题,中心先后与国家环境保护部生态司、科技标准司,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互动研讨,并初步确定了指标体系架构和评价方法的论证工作。

2011年3月12日,中心组织省监测站、省环科院、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专家召开《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评审会,对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逐条讨论、修改。在此基础上,于2011 年3月28日完成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1年4月7日,由省环保厅科标处组织召开了《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专家评审会。

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制定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管理规定和环境质量标准,必须要以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的数据作为科学依据。2006年国家开始试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提出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的指标和技术方法。然而,对于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价工作仍缺乏较为成熟的标准体系。此外,与煤炭行业环境保护相关的既有标准体系中,主要是从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等单一的角度,如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煤炭采选业清洁生产标准等,缺乏综合考虑“矿山开采活动胁迫—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的全过程,涉及环境污染、地表景观、地质环境、植被资源、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等多方面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另一方面,山西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煤炭开采造成的区域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全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急需出台相关评价技术规范,为矿山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为矿山企业生态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和标准化的指导。

因此,本标准的制订将进一步推进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改善全省矿山生态环境状况,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协调发展,并对全国矿山生态环境评价的标准化工作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内现状

我国的环境评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城市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和评价,如上海大气质量指数、北京西郊大气质量指数和水域有机污染综合评价等。80年代开始转向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80年代末

以来,国内相关领域在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农村从村级到县级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工作已经由环境单因素评价发展到区域环境多因素综合评价;由污染环境评价发展到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全面环境评价;由城市环境评价逐步发展到水体环境、农田生态环境、海域环境、风景旅游环境、居住区生活环境、工农业生产环境等多领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对于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量化评价则是在近几年刚刚兴起,仍处于探索及初步研究阶段。国内从2000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以辽宁省、吉林省等12个省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2005年底完成了其他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为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规划制定及“十一五”规划提供了较完整的矿山地质环境基本资料。各省、区、市采用多种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如模糊综合评判法、加权比重法、图层叠加法、层次分析法、有限差分法等,由此而在国内掀起了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的热潮。2002—2006年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从区域及单体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到综合的理论研究、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评价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飞速的发展。如表1所示,在矿山生态环境评价相关指标中,一方面包含了常规环境要素的评价项目,如水、气、固废、土壤、噪声等相关指标;另一方面,重点关注由于矿山开采所带来的主要生态破坏问题。例如在地质灾害方面,包括了地表裂缝、地面沉陷及不稳定边坡等;在土地利用方面,包括废弃地等相关指标;而煤矸石排放、堆积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也是被关注的重点。

3.2 国外现状

国外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蓬勃发展,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一些先进技术尤其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始应用于环境科学领域。90年代以来,国外的环境质量评价无论是方法还是技术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而且针对评价结果进行环境方面的改造、治理以确保环境质量的彻底改善。美国是最早开展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国家之一。它对大气、水等领域的污染综合评价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如格林大气污染综合指数和R.K.Hortom等提出的质量指数,以后又陆续推出了可呼吸的厌恶污染物含量指数(MVRC)、橡树岭大气污染指数,极值指数、污染物标准指数、水质质量指数(WQI)等。90年代初美国国家环保局实施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项目EMAP,该项目开始从国家尺度,评价生态质量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长期监测。

矿山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国际上矿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十分重视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国际社会对于矿山环境的关注集中体现在与矿业开发有关的环境法规与环境管理方面,大部分西方国家均实行比较严格的矿山环境保护和矿山环境评估制度。

矿山环境评估制度是把矿山生态环境评价程序纳入矿业活动的日常事务中,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在采矿之前要对由于矿业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估。随着时代的需要,许多国家加速了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的研究,但这些模型由于研究者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所采取的指标体系也不一样,所以形态各异。由于矿山生态环境评价发展较为缓慢,即使在发达国家,矿山生态环境评价工作仍然是一个难题。

在国外矿山环境影响评价(MEIA)方面,许多矿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和一些经济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日本、德国、英国等)都高度重视矿业与环境的关系。他们把MEIA制度赋予法律的形式,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治理一体化进行,MEIA伴随矿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在矿业中,强调公众参与的作用,重视项目实施中和实施后的环境验证与评价,强调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矿山环境保护更加引起各国政府和矿业界的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一体化已成为当前国际矿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4 编制原则和技术路线

4.1 编制原则

a)科学性原则

规范的主要内容应科学分级、层次清晰、权重适宜,并具有一定的可分解性和可扩展空间。

b)实践性原则

分析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现状调研结果,按照评价技术规范编制总原则的要求,确定规范的体系结构和评价内容。评价过程应能够客观评价矿山生态环境长期、动态的变化情况。

c)完整性原则

根据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技术规范应服务于生态环境管理、绩效考核及工程施工与验收的要求,评价内容应能够全面反映矿山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变化情况。

d)可操作性原则

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用,具有可操作性,促进矿山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制定过程中考虑监管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确保评价所需的监测数据可用性;评价方法及评价过程科学、简单、可操作性强。标准所涉及的数值要求,有合理的科学依据,突出标准的科学、合理与严谨。

4.2 技术路线

图1 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技术规范编制技术路线图

4.3 技术依据

本标准的编制以国家和山西省环境保护现有法律、法规、标准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生态环境领域内相关技术规范和设计手册,结合国内外有关矿山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的文献以及调研取得的矿山生态环境现状资料,总结编制了本标准。其中涉及的法规、标准主要有: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HJ/T19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HJ446 《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

HJ565 《环境保护标准编制出版技术指南》

5 主要技术内容

5.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煤炭矿山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及动态趋势的评价,评价区域为煤矿井田范围,其它矿产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可参照使用。

5.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5.2.1 矿山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

反映被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综合状况,数值范围0~100。

5.2.2 污染负荷指数

指评价区域单位面积上接纳的污染物总量,反映被评价区域所承受的环境污染压力。

5.2.3 环境质量指数

指被评价区域内地表水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质量现状,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的优劣。

5.2.4 废物回收利用指数

指煤炭矿山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水、煤矸石、瓦斯等二次资源的再利用水平,用于反映被评价矿山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5.2.5 生物丰度指数

通过单位面积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在生物物种数量上的差异,间接地反映被评价区域内生物的丰贫程度。

5.2.6 植被覆盖指数

指被评价区域内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五种类型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的程度。

5.2.7 地表破坏指数

指被评价区域内地表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表破坏状况,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地表破坏程度。

5.2.8 土地退化指数

指被评价区域内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工程侵蚀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内土地退化程度。

5.2.9 二氧化硫排放量

指被评价区域内每年由于工业生产产生并排放的二氧化硫总量。单位:t/a。

5.2.10 氮氧化物排放量

指被评价区域内每年由于工业生产产生并排放的氮氧化物总量。单位:t/a。

5.2.11 COD排放量

指被评价区域内每年由于工业生产产生并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总量。单位:t/a。

5.2.12 氨氮排放量

指被评价区域内每年由于工业生产产生并排放的氨氮总量。单位:t/a。

5.2.13 煤矸石排放量

指被评价区域内每年由于工业生产产生并排放的煤矸石总量。单位:t/a。

5.2.14 矿井水利用率

指评价区域内矿井水利用总量占矿井水产生总量的比重。

5.2.15 煤矸石综合利用率

指评价区域内煤矸石的利用总量占煤矸石产生总量的比重。

5.2.16 抽采瓦斯利用率

指矿井抽采瓦斯利用量占矿井抽采瓦斯量的比重。

5.2.17 地表塌陷

指矿山开采作用下,评价区域的地表面发生的坍塌现象。

5.2.18 地裂缝

指矿山开采作用下,评价区域的地表面发生的撕裂现象。

5.2.19 滑坡

指受矿山开采影响,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

5.2.20 土地轻度侵蚀

评价区域内受自然营力(风力、水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土壤侵蚀模数≤2500 t(km2·a),平均流失厚度≤1.9 mm/a 的区域。

5.2.21 土地中度侵蚀

指评价区域内受自然营力(风力、水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土壤侵蚀模数在2500~5000 t(km2·a)之间,平均流失厚度在1.9~3.7 mm/a 之间的区域。

5.2.22 土地重度侵蚀

指评价区域内受自然营力(风力、水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土壤侵蚀模数>5000 t(km2·a),平均流失厚度>3.7mm/a 的区域。

5.2.23 降雨量

指被评价区域内年度降水总量。

5.2.24 归一化系数

归一化系数=100/A最大值

A最大值指某指数归一化处理前的最大值。

6 编制标准的基本方法

6.1本标准的指标分类

根据标准的编制原则,结合山西省煤炭行业特点,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分为环境状况指标和生态功能指标两类。

环境状况指标主要参考《国家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状况评价技术规定》进行选取,并结合煤炭行业特点,最终确定环境状况指标包括污染负荷、环境质量和废物回收利用等,该指标用于评价煤炭开采对环境的污染和清洁生产实施程度。

生态功能指标主要是参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进行选取,并增加煤炭生态环境破坏相关指标,最终确定生态功能指标包括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地表破坏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等,该指标用于评价煤炭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植被、地质破坏等问题。

表2 指标构成表

6.2 评价指标的确定

6.2.1 环境状况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环境状况指标中评价指标包括:污染负荷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和废物回收利用指数。以上指标主要依据山西省煤炭矿山环境现状及国家相关生态状况评价的要求而确定。

表3 环境状况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6.2.2 生态功能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生态功能指标中的评价指标包括: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地表破坏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等几方面。以上指标是按照国家相关生态状况评价的要求并结合煤矿企业实际情况确定。

表4 生态功能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6.3 评价方法的确定

本标准参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中的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法来进行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综合评价法的特点表现为:

(1)评价过程不是逐个指标顺次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些特殊方法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同时完成的;

(2)在综合评价过程中,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

(3)评价结果不再是具有具体含义的统计指标,而是以指数或分值表示评价对象“综合状况”的排序。

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1)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综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2)收集数据,并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据进行同度量处理。

(3)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数,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4)对经过处理后的指标再进行汇总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数。

(5)根据评价指数对评价对象进行等级划分,得出结论。

6.3.1 综合指数法的确定

本标准参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中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加权求和法对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进行确定。

6.3.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本标准指标权重的确定原则:

(1)参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和《国家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状况评价技术规定》中相关指标权重。

(2)对上述国家既有标准中未确定指标的权重,综合考虑煤炭开采典型生态环境问题,采用专家直接赋权法确定。

表5 指标权重确定

6.4 综合评价方法确定

本标准参考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中的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分级标准将矿山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设置为两个方面,一为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二为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幅度评价。

7 参考资料

[1] 国家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状况评价技术规定(暂行)

[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

[3]《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

[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5]《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6] 王启瑞,才庆祥,马从安.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在胜利露天煤矿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煤炭工程,2007

[7] 程建光,张裴,刘志钧.煤矿区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及预警方法. 煤炭科学技术, 2006

[8] 李海燕,高玉慧,杨峰,罗春雨.黑龙江省景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

[9]王秀玲,张立宁.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与方法初探.中国煤炭, 2007

[10]孙静芹,朱文双.现代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0

[11] 索永录,姬红英,辛亚军.采煤引起的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探析.煤矿安全, 2010

[12]陈桥.黑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三维定量评价模型系统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2004

[13]宋国利,刘海桥.论北方森林、农业、矿业开发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中国环境监测,2002

[14] 胡玉玲,王萍,张雷雷,战丽丽.矿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

[15] 颜春,刘素红,赵祥. 矿山环境遥感综合评价指标的研究.遥感信息,2005

[16] 蔡博峰,刘春兰,陈操操.王海华露天煤矿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以霍林河一号露天矿为例.中国矿业

[17] 陈华丽,陈刚,郭金柱. Landsat TM 在矿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遥感信息,2004

[18] 顾广明,王丽,蒋德林,曹育红.3S技术在煤矿区开发现状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

[19] 卓义,于凤鸣,包玉海. 内蒙古伊敏露天煤矿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

[20] 周春兰.“3S”技术在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攀枝花宝鼎煤矿为例.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1] 张安兵,张兆江,高井祥,刘新侠.GPS 用于矿区沉陷区地表高精度动态监测的可行性研究.煤炭学报,2009

[22] 陈巧,陈永富.QuickBird遥感数据监测植被覆盖度的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05

[23] 屈振军.大型煤炭开采项目采空塌陷区水土流失监测方法初探.水土保持通报,2009

[24] Kristen L,Strellec.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Proposed Effluent Limitations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for the Coal Mining Industry:Remining and Western Alkaline Subcategories. Engineering and Analysis Division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2000

[25] Bai Z K,Zhao J K.Some problem about reclam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opencast coal mine.Metal Mine Design&Construction,2000

[26] Liu Ling.The challge prediction of tlle eartll surface shape and enviroment impact assessment in congtmction projects for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Journa1 of An hui Nomlal UniVersity,1997

[27] Bill Reid.LongwaIl mining in South Africa.Coal,1994

[28] Rajendra Singh,Singh T N,Bharaf B.Dhar.Coal pillar loading in shallow conditions. Intem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and Geomechanics Abatracts,1996

[29] Henson H J,Sexton J L.Premine study of shallow coal seams using high resoltion seismi refilection methods.Geophysics,1991

[30] Holla L,Buizen M.Strata movemeni due to shallow longwall mining and the effect on ground Permeabilit.Aus IMM Bullefm and Proceeding,1990

[31] Spurgeon D J, Hopkin S P.Tolerance to zinc in populations of the earthworm Lumbricus rubellus from uncontaminated and metal contaminated ecosystems.Arch EnvironCont-am Toxicol,1999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环境保护与路色建筑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一班 姓名:张燕 学号:080313795 指导教师:赵红霞 职称: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6月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摘要 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引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 正文: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浅谈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浅谈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发表时间:2018-07-09T13:08:37.2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5期作者:陈海续 [导读] 我国的城市建设部门在实际的作业过程汇总加强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以此促进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和谐相处。 摘要:城市规划建设要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才能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城市的目标,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对城市远景规划的统筹安排,也是对城市环境进行治理改造的有效方法,在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指导下,实现城市建设中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1生态文明的内涵研究 “生态文明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作,改造自然的同时利于自然”,这是我国生态学家叶谦吉教授于1987年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理论,对于形成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有着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在近现代发展以来,其意识形态不断深化,并与时代的建设互相依存、互相构建。它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总和,是保持经济、政治发展的良好契机。生态文明在区域功能的划分上,分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譬如我国建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等,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以及保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我国实施的重点目标,对于开发管理、区域发展中都建立了有效地管理制度,以缓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压力,向着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持续推进。 2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 2.1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 目前,空气质量已经成为城市环境评估的一项指标,是城市人们居住环境的重要衡量标准。城市的发展规模越高越好,城市的空气质量差,也会给城市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由于城市发展中大规模大范围的投资建设项目的增加,使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破环了城市的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对环境的问题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引起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中的重工业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加,车辆行驶中会排出大量的汽车尾气,使空气受到污染。在我国的许多大城市都严重存在着空气污染,各部门对空气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做的改善工作效果不显著。为了使城市的环境保护更加完善,空气污染的治理改善将是一个重要难题。 2.2水污染问题严重 由于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污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使大量的污水及工业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入水体中,导致城市水环境的严重破坏。近几年我国城市的水污染面积有明显的扩大,大部分的河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用水,造成我国很多地区出现缺水现象。城市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加大对水资源环境的保护,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水平,同时对饮用水源的安全也提供了保障,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2.3固体废物污染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垃圾废物,并且每年都在逐渐的递增。对垃圾的处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发展建设的水平。对发展中的城市,城市的整体设计规划就要做好对垃圾的处理工作。当下,不少城市包括对新城区的建设过程中,垃圾的解决问题依然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在城区建设的过程中对垃圾的处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垃圾不能及时清理,不仅会引起传染性疾病,而且还会给水源及空气造成二次污染,使城市规划中存在着环境治理问题,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建设。 3城市规划建设中做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 3.1合理利用资源 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城市的道路建设中,各个工业领域需要用到大量的资源,尤其是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下,需要用到大量的矿产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运用,进行过度或者不合理地开采,都会导致自然资源的逐渐衰竭,以至于破坏到生态平衡系统,导致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可利用环境工程学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开源节流。 3.2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 作为生命之源,水资源不仅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也对城市工农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作人员需要依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合理化运用水资源。 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城市规模在扩大建设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不可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工作人员还需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进的原则,并实现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工作的稳步开展,促进水资源的优化利用,统筹考虑城市供节水工作和中水重复利用设计,保障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保证人民生活用水,兼顾工农业和其他用水。 3.3努力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工作的开展往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我国城市环境的改善,并抑制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尽管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国整体的环境污染形势仍旧研究。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大气、水体污染较为严重,63%的城市空气质量超过国家的二级标准,65%的城市出现污水污染问题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效率仅为61%。城市的建设规划部门需要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的保护工作,并促进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控制环境的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加快污染处理设施的配套建设工作,并促进污染治理能力的增强。有关单位还需要依据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促进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并加强对于高新技术的合理化运用,促进城市清洁能源的建设以及优化。 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以科技为先导,强化灾害预报及综合减灾规划建设,促进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增强和设施的完善。 3.4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环保工作的稳步开展,我国的城市建设规划部门需要科学的开展城市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从而由此号召社会各界的人员参与到城市环保的建设作业中去,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宣传力度,从而以此为基础促进居民环保意识的加强,并带动环境预防工作的稳步开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社会媒介加大宣传,并借助各种生态环境保护网站进行宣传。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开展一定的舆论宣传工作,从而增强环境保护人事,带动环保自觉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实现三者的协调、均衡、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从某种角度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集,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或枢纽,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扰动最大、破坏力最强。运用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对一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修复矿区土地的生产力、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对区域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1.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2 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

关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关于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思考 一、城市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来源 1、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来源 城市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中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工业废水大都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是水域的一个重要污染源。不同行业、不同种类的工业企业,废水的排放量以及废水的成分也各不相同。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酚、氰、重金属、石油类、酸碱盐类和各种有机物等。工业污水排放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不少老企业废水排放还相当严重,并且无力治理;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相对于城市工业废水污染压力的日趋缓解,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数量和负荷,却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正以较快的速度上升。 就工业废水而言,有些企业宁愿被罚款,也不愿花资金去治理。因为他们治理的花销远比罚款多得多,在这种利益差的驱使下,他们宁愿去污染,然后交点小额罚款,让政府替他们“买单”。鉴于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政策,坚决杜绝这种情况。让他们“谁污染、谁治理”,政府加以调控协助,共同来环保。 现在,生活污水已演变成城市水污染的重头戏。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的地区变成了中小型城市,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这种扩大、超负荷的运转,给城市水污染治理提出了难题。再者,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来规范城市生活污水这一块。我认为首先我们可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每个人都有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其次,可以考虑征收适当的环境税来支持水污染治理;寻求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来治理水污染。 2、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来源 现在,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大城市机动车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严重超标,北京和广州氮氧化物空气污染指数已达四级,已成为大气环境中首要的污染因子,这与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密切相关。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染负荷的60%以上,其中,排放的一氧化碳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达到80%,氮氧化物达到40%,这表明我国特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正由第一代煤烟型污染向第二代汽车型污染转变。我国也已成立专家组专门研究如何治理汽车尾气。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鼓励搭公交、骑自行车等,来减少机动车辆。还有就是绿化城市,多种点树、花等。 3、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来源 城市固体废物主要有(1)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叶等食品类废物(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不难看出,这些都可以称为生活垃圾,我们不可能消除它,而且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我们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填埋、焚烧,显然这两种方法都很有局限性。对于这个大的工程——分类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当然,现

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性学习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性学习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性学习报告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

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剖析

某石灰岩露天开采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1 项目概况 矿山位于××××,行政区划隶属于××县××镇××村。地理坐标:东经×°×′×″~×°×′×″,北纬×°×′×″~×°×′×″。 矿山矿区面积××km2,开采标高××m~××m,石灰岩保有储量(333)××万t,可开采储量××万t,服务年限××年。 矿山设计采用从上到下分台阶露天开采方式,公路—溜槽开拓运输方案,深孔凿岩爆破落矿采矿工艺。矿山首采工作面拟布置在××m标高,开采期工作台阶共有××个,台阶高度15m,台阶坡面角60°。工作平台初始宽度15~30m,正常生产时最小平台宽度35~40m;最小工作平台长度90m。矿石破碎系统采用单段锤式破碎工艺,破碎站至水泥厂采用公路汽车运输。 矿山主要工程内容包括矿山开拓运输系统(采场工作平台;上山公路;溜槽及卸矿、装矿平台等)、矿石破碎系统(料仓、破碎站、输送长廊等)、工业场地辅助生产系统(机修、材料库、厂外运输公路等)、公用工程(供电、供水、供热等)及行政福利设施(办公及生活设施)。 矿山总占地面积××m2,其中露天开采区××m2,工业场地××m2,破碎站××m2,爆破材料库××m2,道路××m2。 矿山供电电源从附近的10KV配电站接引,输电线路距离约2km,

年耗电量××万kW·h,综合电耗××kW·h/t;生产及消防用水取自矿区附近的常年性小溪沟,生活用水来自泉水井。矿山生产、生活及消防最高日用水量约174.17m3/d,其中生产用水量81.34m3/d,生活用水量7.5m3/d,未预见水量13.33 m3/d,消防用水量为72m3/d。矿山供热采用电热装置,不设燃煤锅炉。 矿山劳动定员50人,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1班。建设工期为7个月(含施工准备期1个月)。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90万元,占总投资的3.21%。 2 项目环境影响 2.1 生态环境影响 1)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 评价区为典型的农业与林地生态环境,评价区内林地生态系统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1.88%,以次生乔木和灌木林为主,其次为农田生态系统,比例为39.04%。区内土壤类型有黄壤、水稻土和石灰土,以黄壤为主,土壤耕作层普遍浅薄,属于轻度水土流失区。区内生态系统由于受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在依赖于自然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是一种半自然的人工生态系统,目前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环境质量整体尚好。总体来看,区域受人为因素干扰影响相对较大,抗外来干扰能力一般,但具有一定的自然生产能力和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在受到外来干扰后,仍需进行人工加以强化保护性的恢复。 区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等特殊环境敏感目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否则当地的生态环境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和破坏,不利于水利工程的长久发展。从河流生态与陆地生态两方面入手,详细地阐述了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生态环 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希望 能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水利水电工程数量不断增多,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加强 对其的应用,对于缓解能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开发,不仅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也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新时代,水利水 电工程建设应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合理保护生态环境。此外,国家应当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运行情况,出台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尽量减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和运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当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提升生活质量,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必要的。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状况,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因素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对于一些大规模 的水利工程,由于占地面积大、工程量大,会影响工程周围的交通状况及经济状况,无法实 现水利工程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②在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中,整个过程会对土壤结构造成变化,严重的会影响当地地区的气候、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若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会影响 人文环境建设的价值,限制水利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③一些水利工程中,由于经济性支出 较大,会严重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生产质量。所以,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管理 者应该将水文环境的保护作为重点,通过各项工作的整合,将对人文环境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展现工程施工的可持续性。 2.水利工程对生物资源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物资源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大自然中,生物资源占有重要的地位, 并且生物资源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中充分的展现出了价值和作用。水利工程 的建设实施通常会使该地区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并且所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挽回的,很有可 能会改变该地区的生物环境。一方面,影响了水生生物,水利工程的建设妨碍了水生鱼类的 繁殖,水生生物很难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最终水生鱼类就会死亡;另一方面,由于水利工程 建设会使一些陆生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从而其也会影响陆生生物。 3.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社会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和迁移、交通设施等迁移重建和淹没范围的移民安置等方面,使得附加成本增加。一般情况下,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会对当地的区域内的文物古迹、森林、道路、房屋工程等产生直接影响,给当 地的建设与开发造成巨大的损失。除此以外,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还会引起耕地盐碱化、

矿山环境保护重点内容总结

矿山环境保护重点容总结 摘要:矿山环境保护一书针对矿山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及采掘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等,分析了其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和生态环境诸方面的影响,论述了矿山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对污染物处理与防治的技术及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介绍了矿山清洁生产、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和矿区地方病等容。本文对其中的重点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重点容、总结。 0前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战略资源,我国95%的能源和80%以上的原材料均来自矿产资源。矿山作为矿产资源的载体,在其矿业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一些矿山粗放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也带来了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使矿山承受了太多的环境压力。矿山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矿山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矿山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灾区,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相对薄弱的领域。目前,矿山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矿业自身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业兴衰在经济危机中表现出的影响滞后性和影响长远性已被人们所认识。矿山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务院和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从水、气、声、固废、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和矿区地方诸方面全面论述矿山环境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污染治理的技术方法,还介绍了矿山环境管理、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和矿山清洁生产的有关知识。 1 矿山环境问题 1.1 矿产资源的定义 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呈固、液、气态的天然矿物和矿石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与保护现状(DOC)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与保护现状 建国50年来,我国的矿业发展很快。截至1997年底,国有矿山已达10838个,乡镇集体矿山154643个,个体采矿点96376个,独立核算矿业产值为4691.3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86%,矿产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三位,已成为世界上的矿业大国之一。随着矿业的发展,已新建成300多座矿业城市。但是矿产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已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破坏了生态环境。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而且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占矿山总数59.06%的乡镇集体矿山,环保工作差距较大;更为严重的是占总数36.80%的个体采矿点的环保工作几乎是空白。 (一)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的矿业活动主要指矿石采掘、选矿及冶炼三部分。矿业活动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破坏的种类很多(表1)。例如:开采活动对土地的直接破坏,如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如尾矿,矸石等)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从而导致对土地的过量占用和对堆置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矿石、废渣等固体废物中含酸性、碱性、毒性、放射性或重金属成分,通过地表水体径流、大气飘尘,污染周围的土地、水域和大气,其影响面将远远超过废弃物堆置场的地域和空间,污染影响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很难恢复到原有的水平。 表1 矿业活动与主要环境问题综合表

1、矿业废气 由于废气、粉尘及废渣的排放引起大气污染和酸雨,以硫化工和煤炭最严重。如煤炭采矿行业中工业废气排放量达3954.3亿立方米/年,其中有害物排放量为73.13万吨/年,多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矿山地区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通常炼1吨硫磺需排放1万立方米有害气体,其含二氧化硫、硫化氢折1.8吨,并产生大量废水及汞、砷、镉等有害物质。如鄂、云、贵、川等省的土硫生产就是一种毁灭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已构成严重的社会公害。此外废渣、尾矿对大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如河南一些有色金属矿山的生活福利区,空气中粉尘含量超标十倍至几十倍。 2、矿业废水 我国矿业活动产生的各种废水主要包括矿坑水,选矿、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其中煤矿、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业的废水以酸性为主,并多含大量重金属及有毒、有害元素(如铜、铅、锌、砷、镉、六价铬、汞、氰化物)以及COD、、悬浮物等;石油、石化业的废水中尚含挥发性酚、石油类、苯类、多环芳BOD 5 烃等物质。众多废水未经达标处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使土壤或地表水体受到污染;此外,由于排出的废水入渗,也会使地下水受到污染。 (3)矿业废渣 矿山废渣包括煤矸石、废石、尾矿等。各矿业废渣累计堆存量及占地面积现状(1995~1997年)见表2。 表2 矿业及相关行业废渣堆存情况(1995~1997年)

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报告

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报告 篇一: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 (1)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2)沙漠化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3)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21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呈森林赤字。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7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8)大气污染严重。中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煤是一种肮脏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中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9)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以及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中介。与此同时,也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1978年以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是化肥、农药等,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 二:造成目前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 (1)人口压力: 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 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国地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程胜高 李国斌 陈德兴 摘 要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并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减缓措施与对策,目的是保证人类赖以生存、生活与生产的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开发 矿产资源 生态影响 环境评价 1 引 言 长期以来,人类从地球内部获得矿产资源加工制造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开采的金属、非金属矿石及化石燃料等矿产资源共约900万吨,估计到本世纪末矿石开采量至少提高到现有水平的3倍以上,才能满足全世界工业发展的需要。由于矿产资源的不断消耗,即使其储量很大,依然会出现资源枯竭的问题,这是当前全世界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的采掘使原有的生态环境结构或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局部环境景观的破坏,人为地加速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过程,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矿产资源的大规模消耗,是酿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化石燃料等,它们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在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中,有些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不存在短缺问题,如用于建筑材料类,非金属矿产———岩石、沙砾石、石膏和粘土类矿物;用于农业,如氮、磷、钾等肥料矿物。有些矿产较为短缺,如用于工业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及稀土金属等金属矿物。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中国“地大物博”的概念,但时至今日,对这一概念应重新全面认识。从矿产资源总量来看,我国仍是世界上“物博”的国家之一,但从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角度看,则是资源短缺国家。我国矿产资源的总态势为:一是人均占有量少、大型矿床少、资源分布不均衡;二是经济增长需求对矿产资源压力大,庞大的人口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压力潜伏着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三是矿产资源流失、浪费严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是低发展水平阶段出现高强度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鉴于中国的矿产资源总态势及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较现实的办法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的产业,纠正“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不合理现象,并建立矿产资源核算制度,这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2 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211 矿产开采与矿石加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矿活动属于自然资源开发,所处地区多与自然生态资源所在地交织一起,一切生产过程都牵动生态系统。采矿与矿石加工排放各种有害污染物,多种途径污染生态系统,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1)水土流失与野生动植物生境的改变。勘探、采矿和矿石加工设施的建设,需要清除大面积的植被,剥离土壤,导致天然野生动植物生境改变、地形变化、水土流失。破坏动植物包括一些濒危物种的栖息环境和迁移通道。地下开采矿业发生的地面塌陷引起生态系统的改变。 (2)水环境污染:主要是采矿、选矿活动,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含酸性、含重金属和有毒元素,从而危及矿区周围水域、土壤、甚至破坏整个水系,影响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用水。水力开采(淘金)作业改变河道和矿床结构,尾矿的排放堆积和水土流失造成河湾、沿海浅水区、池塘及泛滥平原的泥沙淤积,使水质恶化;水生生境的剧烈改变妨碍野生生物物种的生长、繁殖,导致种群数量下降乃至灭绝。 (3)土地与土壤污染:矿山开采,特别是露天开采造成大面积的土地破坏;采矿废石及尾矿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土壤污染侵蚀;农作物、牲畜受污染毒

试述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试述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摘要: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生态环境分为城市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环境,找到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找到两者面临的生态问题,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更好的解决好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乡村生态环境、区别、联系 一、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区别 城市生态环境与乡村环境的区别主要在定义、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政策以及解决措施。 (一)定义的区别 1、城市生态系统因为科学重点、研究方向等不同,有着一定差 异,以下略举两种: (1)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居民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通过人类活动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改造和营 建的人工生态环境。 2、乡村生态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 种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该区域范围内的 土地、大气、动植物、交通、道路、构筑物等。农村生态环 境包括资源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三者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资源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

们的生活需求,反过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也会 影响自然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为生活消费提供了经济收 入,但没有生活消费需求,生活活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 础。 (二)面临不同的环境问题 1、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工业发展、尾气排放以及绿色植被的数量锐减,都直接导致了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发展。 (2)水污染。淡水资源是地球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数量逐年加大,再加上人类本身节水观念淡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再加上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待节水资源的工程建设尚缺乏重视,因此,淡水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已经是日益严重。 (3)土地占用问题。城市交通和城市住房的发展都要求占用大量的土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促使过多依赖机动车辆的城市交通建设疾速发展,道路建设逐渐向外蔓延,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占用农田用地的速度;另外,一部分人的居住理想逐渐从市区高层建筑住房转变为到低层的带有园地的宅院里居住,此举同样会占去大量土地。 2、乡村面临的环境问题 (1)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破坏。农村水体污染主要表现是工业污水、禽畜养殖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的

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报告

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报告 (文章一):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一: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1)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xx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 8.7%。(2)沙漠化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 5.5%。(3)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xx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4)森林资源锐减。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呈森林赤字。(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

8个总面积达 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xx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 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 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据xx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7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约有 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8)大气污染严重。中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中小城市污染势头甚于大城市;产煤区重于非产煤区;冬季重于夏季;早晚重于中午。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煤是一种肮脏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中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9)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以及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中介。与此同时,也给农村带来生态环境更大范围的污染,对农业资源、矿产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1978年以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是化肥、农药等,1978年以后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二:造成目前中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三大压力:(1)人口压力: 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和法制管理体系。开展全区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国有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档案和矿山环境数据库系统。监督、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对废弃矿山要积极利用多渠道资金,加快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三、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实施试点工程??? 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十五"期间选择石嘴山矿区、石炭井矿区、汝箕沟矿区、镇北堡矿区及灵武东山矿区等五个环境破坏较严重的矿区,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附表10,附图5),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矿山开发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采空区及煤层自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及矿区减灾防灾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