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哈尔滨市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哈尔滨市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哈尔滨市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哈尔滨市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哈尔滨市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虐待/戏谑漠视/蓦然咯血/一针见血

B . 遗憾/撼动销蚀/硝烟折射/宁折不弯

C . 皈依/山坂践踏/饯行间接/间不容发

D . 泛滥/蓝本欺侮/教诲禁受/情不自禁

2. (2分)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 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D . 谨庠序之教

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寡人(古代国君的谦称)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

B . 不加(更)少弃甲曳兵(拖着兵器)而走

C . 填然鼓(敲着战鼓,动词)之兵刃(锋刃)既接

D . 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是亦走(行路)也

4. (2分) (2017高二上·佛山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诫)

B . 引壶觞以自酌(举,拿)

C . 景公召而数之曰(列举)

D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5. (2分) (2019高一上·玉溪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范增数目项王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③项王则夜起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⑤群臣怪之⑥箕踞以骂曰

⑦皆白衣冠以送之⑧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A . ①⑦/④⑧/⑥③/⑤/②

B . ①⑦/⑤⑧/④/⑥③/②

C . ①⑦④/②/⑤/⑥③/⑧

D . ⑥⑦③/①/④/⑧⑤/②

6. (2分)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方法,请选出错误的一项()

A . 都门/帐饮无绪

B . 暮霭沈沈/楚天阔

C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 .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7. (2分)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不完全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A . 凌万顷之茫然蚓无爪牙之利

B . 渺渺兮予怀甚矣,汝之不惠

C . 何为其然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勇于开拓的企业能获得荣誉当属不易,________,当前由于名目繁多的荣誉牌的泛滥,使其荣誉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②不能把握到的我们必须泰然地放弃,________是诗,是自然,还是七彩斑斓的情意。

③我们学习,并不只是要积累别人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________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A . 然而不论更

B . 因此不管而是

C . 因此不论而是

D . 然而不管更

9.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采之欲遗谁食野之苹

B . 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

C . 同心而离居忍尤而攘诟

D .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0. (2分) (2017高一上·佛山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且为之奈何

C . 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击沛公于坐

D .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则与一生彘肩

11. (2分) (2019高二上·北京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距关,毋内诸侯。

B .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C .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D .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2. (3分) (2015高一上·福建期中) 给下列划线字写出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菲薄引吭高歌颓圮

13. (5分)下面是以“读书”为话题的语段,请你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让我们读书吧!读书会让我们的人生因诗意智慧而变得充实丰盈

三、其他 (共6题;共43分)

14. (10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________

②则风斯在下矣________

③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________

④遥襟甫畅,逸兴遄飞________

⑤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________

⑥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

⑦自辰迄未,炮尽矢穷________

⑧本图宦达,不矜名节________

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________

⑩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________

15. (8分)“的”“地”“得”是结构助词,但用法不同,“的”一般放在________之间,作________的标志;“地”用在________、________之后,表示前面是________;“得”用在________、________后面,表示后面是________。

16. (1分) 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7. (8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月考) 文学知识填空。

①《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 ,又名________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末年________国史官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春秋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②《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春秋三传”。

18. (6分)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 ”的沉雄富丽,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 ”的浩渺烟波。它有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 ”的绵绵愁绪,有辛弃疾“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更有毛泽东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 ”的勃勃生机。

19. (10分) (2018高一上·牡丹江期中) 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20. (3分)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然后填空。

兰亭诗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1)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

(2)诗中的“俯瞰渌水滨”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

(3)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2-1、

13-1、

三、其他 (共6题;共43分)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19-2、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20-1、

20-2、20-3、

兰亭集序

8、兰亭集序 开州区陈家中学高一语文组郎兴洪 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2、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3、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4、了解由兰亭集会而生发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学习难点 1、学习课文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2、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教学设计:诵读、讲解;多媒体辅助;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阳春三月,正是出游赏景的大好时光,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游玩赏景,而且也写下了集书法和文学性于一体的《兰亭集序》。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千多年前的兰亭,去感受作者的神采。 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擅长诗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出示临摹图),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其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但是,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兰亭集序》可谓“文质双绝”。 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二、解题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2、羲之其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3、羲之其事 (1)袒腹东床 晋代的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家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问题思考郗鉴何以选中王羲之? 因为其率真自然的气度,行为举止看似未经修饰,却是毫无心机的真性情,而“真诚”就是人最难能可贵的。 (2)鹅池 晋书·王羲之传》记下了这样一件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

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教案修订稿

兰亭集序—新课改优秀 教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3课时 一、导入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 二、文体简介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着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 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 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 [明确] 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 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过渡]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羲之为人有傲骨,时骠骑将军王述,乃太原王氏家族中人,亦为世家大族,因受王导器重,亦有美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却很看不起他。原本王述为会稽内史,羲之替代他之后,他因母丧而暂居郡内。羲之上任后,只去吊唁过其母一次,

语文:《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案例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案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anting Collection Preface" Open Class Teaching Cas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一篇书法作品,文笔很美,但思想略显消沉,其中以学生现有知识积累和阅历,很难深层次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学习中往往觉得枯燥无味,加之要求全文背诵,学生不得不囫囵吞枣地背,兴趣索然。我设计的这节课是在认真学习魏书生教育教学模式之后的大胆尝试探索,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采取的具体方法有: 1、用文学语言讲授美文。为学生营造一种文学氛围,使学生入情入景,走入文中,走到作者内心中去。 2、引导学生美读。诵读训练中采用教师范背、男女生赛读、个人朗读、学生齐读和听读相结合的方法。真正做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知识点的讲解采用师生互相提问的方式构建开放式课堂,培养学生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 4、力求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所谓“授之以

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5、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尤其注意给学生个人提供表演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高其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一逐层铺垫,创设情境 1、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知道大家是**中学哪个班的同学? 生;**班。 师:听说**班的同学都非常聪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生:(笑)是真的。 师:那大家今天有没有信心在各位专家老师面前展现一下我们**班的风采呢? 生:有。 师:好,那我们大声齐喊三遍“我有信心”,好不好? 生:(声音洪亮地喊)“我有信心,我有信心,我有信心。” 石:今天老师还要给在座的同学提个要求,那就是——所有的同学都要动脑、动嘴,你可以想错,但是不能不想;你也可以说错,但是不能不说,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师:好,我们正式上课。起立! 2、导入课文

8 兰亭集序

第8课《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1、梳理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特殊句式,晓畅文意。 2、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诗人“乐”“痛”“悲”的不同缘由 学生核心素养与价值观: 1.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探讨归纳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2. 以读悟文,以诵读教学法为主并辅之以点拨、讨论,引导学生在读中品 情悟理。 3、结合“乐极生悲”的抒情特点,探究王羲之“向死而生”的积极人生观教学重点: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归纳作者在文本中“乐”“痛”“悲”的不同缘由。 2、让学生从课文、导学案背景资料出发,探究王羲之“向死而生”的积极人生观 教学难点: 1、联系所学,挖掘“乐极生悲”背后所隐藏的“忧患”意识 2、从中国文人的“忧患”传统出发,探究王羲之“向死而生”的积极人生观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千年前,王羲之邀友人兰亭雅集,留下千古名篇;千年后,我们相聚一堂,共赏名篇千古。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王羲之在《兰亭集序》的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是的,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古人早已相邀,我们又何不走近兰亭,共“感”美文呢? 二、教学目标 1、疏理词句,晓畅文意 2、以读悟文,体悟情感 3、以情为导,探究人生 三、检查预习 镜像展示学生导学案的完成与修正情况,挑选典型错题进行点拨。 典型错题: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句。(1)“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例如“马之千里者”;(2)“仰观”的宾语是“宇宙”而不是“大”,“俯察”的宾语是“品类”而不是“盛”。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是数词的意动用法,翻译为“把死和生当做一样的”,“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翻译为“把长寿与短命当做等同的”。所以整句的翻译为“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做一样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所以”翻译为“……的原因”,全句翻译“他们抒发感慨的原因是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这里的“他们”都是指“前人”与“后人” 四、走进文本 1、世人都说《兰亭集序》是因王羲之行云流水的字而出名,其实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在《兰亭集序》这篇文章里还寄寓了作者不同一般的人生体悟。 现在请大家诵读全文,感受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的心情变化?(请于原文中找到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作出标记) 小结:王羲之的情感经历了“乐——痛——悲”的变化过程。 五、合作探究 1、兰亭集会本是一件极其风雅的事情,可为什么作者却会产生“乐”“痛”“悲”这三味杂陈的复杂情感呢?请大家结合文本,集中讨论,尝试着来探究一下王羲之此时“乐”“痛”“悲”的不同缘由。(请于原文找到相关语句)(第一组“乐”,第二组“痛”,第三组“悲”) (1)乐——有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赏心: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乐事: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贤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小结:王实甫的《西厢记》里有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我们这里除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外,还多了一乐“群贤毕至”。所以,此时的王羲之岂不乐哉?乐的是拥有。 可是,转眼间,王羲之却由乐转痛,痛的又具体是些什么呢? (2)痛——无 年老无觉: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情趣无定: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事物无常: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生死无避: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这一段,如果学生对于“痛”体悟不深,建议多读两遍)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8兰亭集序课后巩固提升含答案

第三单元DISANDANYUAN 8兰亭集序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岁: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 C.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暂:一时。 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经过。 项,“由”,原因。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顺序为第50个。前一位是壬子,后一位是甲寅。 B.“暮春”,春天的最后一个月,即阴历三月,也是古人所说的“孟春”“仲春”“季春”中的“季春”。 C.“修禊”,古代夏历三月下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祈福消灾。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彭”即彭祖,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项,“三月下旬”应为“三月上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项,“因此,要及时行乐”的说法有误。王羲之赞同古人所说“死生亦大矣”的观点,并且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只感慨了人生的短暂,并没有由此得出“及时行乐”的说法。

兰亭集序 优秀课件

兰亭集序优秀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中的意义。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带、《兰亭集序》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王之及其作品。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之《兰亭集序》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 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投影: 多音字: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 四、朗读课文 体会本文句法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五、品读课文 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2019-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学案

第三单元 1.理清思路,概括段意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一般要按照写景的顺序或作者的游踪来构思,我们可以按照文章段落的构成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并简要概括出每一段的大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鉴赏景物,体会情感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重在写景及表达感情。首先要浏览全文,确定写景的语句,其次分析景物特征,并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3.探明义理,把握意图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并不单纯是为写景,大多都会借写景或游历阐明一定的道理或寄寓明确的写作意图。阅读文章时,要重点把握体现义理或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也就是作者游览后的心得、感想。 4.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借助阅读分析,对作者在文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的思想进行概括。 第8课兰亭集序

在莺飞草长的季节,兰亭边的小溪,荡漾着诗意的涟漪。圣地会稽,诗文相遇;暮春之初,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墨香飘逸,竹林葱郁,溪水汩汩,把酒临风,赋彩天地。只是俯仰之间,一切皆为陈迹,而羲之你,却用诗意书写自己。风雨凄凄,世相迷离,锦绣河山,胸中耸立。你拿着毛笔,挥洒泼墨,传世的墨迹——《兰亭集序》,终于赋成,它也成了一代书法家的心迹。 王羲之(303~361),书法家,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善书法,有“书圣”之称。父王旷,历官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羲之幼时不善于言辞,长大后却辩才出众,且性格耿直,享有美誉。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气,屡屡召其为官,他都辞谢。初为秘书郎,后为征西将军庾亮参军,累迁长史、进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后与太原王述不和,称病去职,归隐会稽,自适而终。 《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后人评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集会。集会

8《兰亭集序》导学练及答案

第八课兰亭集序 姓名: 预习导学 预习指要 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3.揣摩作者由“乐”到“痛”到“悲”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世称“王右军”,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的作家。 体裁简介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分自序和他序。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 背景简介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一、正音正字。 癸(ɡuǐ)丑会稽(kuài jī)修禊(xì)湍(tuān) 流 流觞(shānɡ)管弦(xián)悟(wù)言万殊(shū)嗟(jiē)悼彭殇(shānɡ)形骸(hái)感慨系(xì) 之 游目骋(chěnɡ)怀 二、字词解释。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咸: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3.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极: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与: 5.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3、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 4、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 教学重难点: 依托于文言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教学的重点;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环节: [课前预习] 1、运用字、词典,疏通全文,读准句子,尝试口译全文,标清难以理解的字词(读一读、译一译、标一标) 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晋代的思想潮流,把握文章感情(查一查,找一找) 3、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写写自己的人生观(想一想,写一写) [课堂流程] 一、赏帖悟性 1、字如其人 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多人想到这是部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一行书”,观书贴,悟性情。 (1)字的特点:古雅秀美,潇洒自然 古人常用一个字来形容它——“雅” (2)字如其人 王羲之的“雅”:出身名门[其伯父为东晋元勋王导“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导.谢安)其父王旷.官至淮南太守]又少有美誉,自然兴起名士之雅。(羲之简介)2、检查预习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世殊事异/ 虽取舍万殊(归类记忆)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称推求) ▲向之所欣/ 及其所之既倦 游目骋怀/ 人之相与(结构推断) 2.解释下列句子

人教版语文高一 人教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

人教必修二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景志国 【教学要点】 1、掌握文中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 2、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 【教学设计】 诵读、讲解;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知识 1、王羲之(321~379)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兰亭序》由来: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3、文体“序”: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二、诵读训练 听范读,朗读。 三、文章讲析 这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语言清新洒脱,注意文章中的景语与情语;文章不论记叙还是议论都颇有层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晋时期,玄学风行,在山水游记中体悟、探讨人生道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哲学思想。 1、讲析第一段: (修禊)之乐: 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兰亭盛会的? 第一句: 时间、地点、集会的原因: ⑴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 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 所谓“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 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周期。 如:2001年是庚辰年;2002年是辛巳年;…… ⑵修禊: 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兰亭集序》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公开课优秀教案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宣沫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指导学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3、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 4、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 教学重难点: 依托于文言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教学的重点;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赏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环节: [课前预习] 1、运用字、词典,疏通全文,读准句子,尝试口译全文,标清难以理解的字词(读一读、译一译、标一标) 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和晋代的思想潮流,把握文章感情(查一查,找一找) 3、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写写自己的人生观(想一想,写一写) [课堂流程] 一、赏帖悟性 1、字如其人 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多人想到这是部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一行书”,观书贴,悟性情。 (1)字的特点:古雅秀美,潇洒自然 古人常用一个字来形容它——“雅” (2)字如其人 王羲之的“雅”:出身名门[其伯父为东晋元勋王导“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导.谢安)其父王旷.官至淮南太守]又少有美誉,自然兴起名士之雅。(羲之简介)2、检查预习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世殊事异/ 虽取舍万殊(归类记忆)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本课更多公开课课件+视频请到阿呆语文网下载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向之所欣/ 及其所之既倦 游目骋怀/ 人之相与(结构推断) 2.解释下列句子 ▲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省略主语)▲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省略介词) 二、赏景识趣 主题:文如其人——王羲之的“雅”在写景中的体现 (1)自由朗读前两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A 辰雅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天高气爽,玉宇澄清) △惠风和畅(微风拂拂,暖意融融) B 景雅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比较:①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上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同为写暮春江南风光,二者有何不同?(丘迟文中是姹紫嫣红,争奇半妍的香艳之美 ....;而本文却弃香艳,只写山、水、林、竹而已,只素淡而已 ②“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白诗是明艳之美) C 人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杜牧诗“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见注释①)D 事雅 △修禊事也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2)辰雅、景雅、人雅、事雅换得作者如何心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对大自然的一种感悟——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其中,往往使人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 △游:在水中为游,人自由地观赏也是游,如游览 骋:驰骋,自由的联想、想象,因而可突破时空局限 B 小结:我们在仰观俯察的时候,也是游目骋怀的时候,我们是超脱的空灵的美妙的。我们观察,最后落实的是娱乐,表现的是热爱现世生活,是在自然的感召下抒发的情怀,这就是山水诗的兴起,这种娱乐式的交流,是开始于魏晋时的文人。从他们开始,自然已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了,而是可娱可乐,可歌可咏了,山水是我们这个民族精心打造的精神或理想的标尺,如同“田园”一样,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累了时候,它成了皈依。成了“诗意的栖居” (3)这种感情浓缩成一句话“信可乐也” 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兰亭之会, 本课更多公开课课件+视频请到阿呆语文网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2:第8课 兰亭集序(含答案)

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梳理本文情感脉络,全面把握本文思想内容。 3.探讨王羲之的生命观,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梳理情感脉络,探讨王羲之的生命观,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 体悟作者的心路历程,引导学生对生死这一问题进行积极探讨。 【教学方法】教师导读,学生品读,师生互动,学生讨论,以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读《牡丹亭》,读到杜丽娘的两句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时候,竟生出些许惆怅。是啊,良辰不再,美景已逝,一片好的心情难以寻觅,令人快乐的往事已如云烟,怎不令人黯然神伤?我听邓丽君唱“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时候,竟自默默流泪。其实,杜丽娘之叹,邓丽君所唱之伤,早在东晋时代的王羲之的散文名篇《兰亭集序》里就已经有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兰亭集序》。(板书课题“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简介王羲之。) 二、教师导读课文 三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对照课后注释和借助工具书,能流畅翻译文本。 四、基础检测 抽查五名学生翻译下列句子的情况。 1.引以为流觞曲水考查点:省略句式,古今异义。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2.所以游目骋怀考查点:固定格式。“所以”在此处是“借以”“用来”的意思,此外,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是“的原因”“的根据”“的方法”等等。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考查点:“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与”的意义。 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考查点:考查“以”的意义和用法;考查“兴”的意义。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者将“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强调,“以”是十八个虚词中意义和用法十分特殊的两个虚词之一,“以”即使同时可以解释为“因”和“因为”,用法也有可能完全不同,这是因为虽然都解释为“因”和“因为”,但词性可能完全不同,词性不同,用法必然不同。在这里,陈老师给大家交代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以”管住一个词或一个名词短语,“以”就是介词;如果“以”管住一个完整的句子,“以”必然是连词。由此看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中的“以”是介词,而“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的“以”是连词。 5.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考查点:考查介词结构后置。这个句子,如果学生不假思索,很可能翻译成一个被动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这个句子如果去掉“有”字,可以翻译为被动句,保留“有”字,则句子中的“于”就要翻譯为“对”。 五、学生齐读课文 读的时候找出反映作者情感脉络的三个词。 六、要求学生梳理情感脉络 明确:乐——痛——悲 教师板书: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七、学生齐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提问:文段中哪些句子突出“良辰”?哪些句子突出“美景”?哪些句子突出“乐事”?哪些句子突出“赏心”? 明确:良辰(“暮春之初”)。这为什么是良辰呢?和早春相比,少了料峭的寒意,和夏季相比,没有炙烤人的炎热。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乐事(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这既是高雅的生活,也是快乐的生活。赏心(“亦足以畅叙幽情”“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八、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过渡:真是乐极生悲啊,作者乐之后,产生了怎样的人生之痛呢?提问:大家能将人生之痛的四个原因说出来吗?(教师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一个学生只回答其中一个原因)。

8.兰亭集序课时训练(含答案)

8.兰亭集序课时训练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70分) 班级: 姓名: 号数: 成绩: [语言基础](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清流激湍. 颛.顼 陈抟.老祖 列传. B .流觞.曲水 彭殇. 河水汤汤.. 商. 旅 C .游目骋.怀 伶俜. 抨.击时弊 怦.然 D .放浪形骸. 骇.人 言简意赅. 垓. 下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 .未尝不临文嗟悼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 彭殇为妄作 齐:把……看做相等 B .虽无丝竹管弦.... 之盛 丝竹管弦:借指音乐 C .夫人之相与. 与:相处,相交 D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 一也 致:导致 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吾其.还也 B .其.致一也 C .录其.所述 D .当其. 欣于所遇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不能喻之于怀 B .亦将有感于斯文 C .引以为流觞曲水 D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俯仰.. 之间,已为陈迹 B.????? 兰亭集.序少长咸集. C.?????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悟言一.室之内 D.????? 不知老之.将至感慨系之.矣 [阅读鉴赏](20+20)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题。(20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 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 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比较阅读(公开课)

兴感之由,不坠之志 高一年级组沈霞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研读《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文本,理解作者的“兴感之由”和“不 坠之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讨论、对重点语段和课外文本的赏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内外文本的欣赏,使学生理解诗文内涵,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涵养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兴感之由”的深刻内涵及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不坠之志”的不同层次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同为盛宴即兴之佳作,且在一篇之内经历了由喜入悲这样重大的情感转折。他们因何而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些感慨又将引领他们去向何方? 二、“兴感之由” 1、阅读《滕王阁序》第4小节,讨论王勃因何而发出感慨? 2、感慨的本质是什么? 人和自我的关系 人和外界的关系

人和生命的关系 三、“若合一契” 1、阅读《兰亭集序》第2小节,结合上述三点,思考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2、联系其他文本加以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行路难》、《短歌行》 3、“兴感之由”的内在联系 四、不坠之志 1、思考《兰亭集序》中,作者是如何化解自己的“悲”情的?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传文于世。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以待来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正视生死。 2、分析《滕王阁序》中,作者如何化解自己的人生之悲。 3、联系其他文本继续深入分析: 《归去来兮辞》——小我 《岳阳楼记》——大我 《赤壁赋》——无我 4、“不坠之志”的共性及对学生的启迪。 五、拓展延伸 王羲之在感慨“死生亦大矣”中“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王勃在感叹“谁悲失路之人”时以“不坠青云之志”自勉。俗语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对此我们难免会有各种感慨叹息。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困境?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人生经验,写出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六、板书 兴感之由不坠之志 人和自我的关系小我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3课时 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 二、文体简介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 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 [明确]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 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过渡]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羲之为人有傲骨,时骠骑将军王述,乃太原王氏家族中人,亦为世家大族,因受王导器重,亦有美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却很看不起他。原本王述为会稽内史,羲之替代他之后,他因母丧而暂居郡内。羲之上任后,只去吊唁过其母一次,便再不与之往来。王述居家,每听到号角之声,都认为羲之要来看他,就洒扫庭院来等待。而如此者累年,羲之竟一次未至,王述深以为恨。后王述为扬州刺史,遍游会稽郡界,也不去访羲之,只是临离郡时,方匆匆一别而去。王述做扬州刺史,恰好是羲之上司,羲之为其下属,于是派一位使者到京师活动,要将会稽郡分为越州管辖。而这使者在京游说时言辞失当,此事遂成一时笑谈。后来王述又来会稽郡察其政绩,颇为严苛,羲

2019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8 兰亭集序》练习含答案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岁: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C.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D.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第三单元 DISANDANYUAN 8 兰亭集序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 题。 . 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 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 . 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 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 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 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暂:一时。 由:经过。 解析 D 项,“由”,原因。 答案 D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癸丑”,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顺序为第 50 个。前一位是壬子,后一位是甲寅。 B .“暮春”,春天的最后一个月,即阴历三月,也是古人所说的“孟春”“仲春”“季春”中的“季春”。 C .“修禊”,古代夏历三月下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祈福消灾。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D .“彭殇”,“彭”即彭祖,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解析 C 项,“三月下旬”应为“三月上旬”。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虽是书序 ,作者却借题发挥 ,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 ,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 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 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 ,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 1

《兰亭集序》优质课教案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以师生共同质疑探讨的方式,扫除文言障碍。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3、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讲解式、启发式、诵读式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以“东床快婿”这个典故介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由此介入作者王羲之及他的《兰亭集序》。 二、文本解析 【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为切入点,解读文本。】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情感。 2、与王羲之一同“畅游兰亭集会”,感其所感。 3、“话说集会”,这次集会是什么样的集会? 明确: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修禊”。“修禊”是一种很古老的仪式,带有某种原始宗教的色彩,即在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去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到魏晋时期,这一活动的原始宗教色彩淡化,演化成郊游、踏青、野餐之类的水边活动。这次活动由王羲之发起,要求雅会之人都要作诗。 当时,参加兰亭集会的一共有41人,其中余姚令谢胜等15人不能赋诗,各罚酒三巨觥。王羲之、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其中11人各赋2篇,15人各赋1篇,共计37篇,编为《兰亭集诗》。 3、为什么作者如此肯定地认为“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呢? 首先,我们且看集会带给作者的直接感触是什么? 【话说集会】——给作者带来的切身感受是“乐”,“快乐”。 4、据此,我们来结合文本,走进“书圣”的内心世界,看看他究竟乐从何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