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连市贯彻落实《辽宁省十三五

大连市贯彻落实《辽宁省十三五

大连市贯彻落实《辽宁省“十三五”

促进就业规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辽政发〔2017〕29号)精神,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个规划纲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发挥大连自贸区政策优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产业辐射效应,深化就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就业创业活力,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为大连“两先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提效。紧盯就业创业工作重点领域、抓住影响就业稳定的关键环节,从解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健全完善和改革创新现有管理体制机制,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精准探索惠及广大群体的政策突破,全力提升各级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工作效率和质量,有效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满意度。

—1—

精准对接服务。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积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坚持需求导向,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改善优化人力资源市场供给侧结构,为促进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稳定扩大就业。加快建立公平普惠的就业创业体系,坚持突出重点群体、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维护劳动者提升自身素质、参与就业创业的平等权利,扎实推进稳定就业和引领创业的工作举措,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各项就业任务目标圆满完成,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一)创造更加广阔的就业发展空间

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不断增强优势企业实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高”专业化生产企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强就业政策与改革发展、财税金融、产业调整、贸易交流等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人才、教育、培训、社保等社会管理政策的统筹协调,充分考虑政策对就业岗位变化、就业创业环境、集中失业风险的影响。把就业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的重要指标。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充分整合和利用好现有中央就业补助资金,加大对就业创

—2—

业等方面的投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扶持企业发展,稳定就业岗位。

促进产业结构、区域发展与就业协同。加快推动港航物流、金融保险、贸易仓储、文化创意、养老服务、全域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高效发展,支持家庭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建设,拓展就业新空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发挥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叠加效应,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内生动力和创业活力,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养引进新兴产业领域和重点发展区域紧缺急需人才,在加快“两先区”建设中创造充足就业机会,引导劳动者到重要领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

—1—

(二)打造更加优质的素质提升空间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加强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统筹应用型、复合型等各类人才培养。依托校企联盟,充分发挥教育链和产业链上下沟通、纵横结合的优势,校企协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就业质量高、服务能力强、办学整体实力领先的优质技工院校,率先进行各项技工教育改革试点,完善机制体制,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构筑布局合理、定位明确、功能突出、信息互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加快推行工学一体、企业新型学徒制、“互联网+”等培训模式。实施政府补贴培训专业指导目录和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正面清单发布制度。大力

—2—

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健全完善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劳动者、并能适应其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需要的职业培训制度,引导更多劳动者走素质就业、技能成才道路。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培训全过程。强化高技能人才基础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强职业文化建设,推动劳动者形成“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理念。在教育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各领域、各环节,培育和强调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

—1—

(三)营造更加高效的供求匹配空间

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进一步打破人力资源区域分割现状,形成人力资源共同体,有效参与更大范围的人力资源流动和配置。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法规、规章和依法监管体系,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行为规范,尊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市场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

提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匹配效率。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综合运用就业服务新技术新方法,指导劳动者规划职业生涯,提高求职就业能力。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监测和发布制度建设。

培育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业。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重点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创

—2—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一)健全营商环境优化机制

畅通创业创富通道。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创新监管手段、引导多方治理、落实降税减负等措施,全面降低创业准入,清除创业壁垒,提升创业参与率。深化行政审批、收费管理、商事等制度改革,合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融资、人工、能源、物流等成本。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进一步清理职业资格、职称评审等事项,创造更加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

增强创业带动能力。完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强创业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打通“创业—创新—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培育链条,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大力支持培育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创新型创业企业。鼓励发展“互联网+创业”,强化创业带头人培育,扩大创业带动就业规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