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务服务网行政审批及门户建设方案

政务服务网行政审批及门户建设方案

吉林政务服务网建设方案

(一期)

2016年3月

目录

第6章应用系统建设 (1)

6.1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建设 (1)

6.1.1总体目标 (1)

6.1.2需求分析 (1)

6.1.3建设目标 (4)

6.1.4建设原则 (6)

6.1.5预期成效 (7)

6.1.6系统主要特点 (8)

6.1.7总体设计 (9)

6.1.8系统功能 (25)

第7章门户网站建设 (49)

7.1应用层总体设计 (49)

7.1.1应用层规划方法 (49)

7.1.2总体规划架构设计 (53)

7.1.3主要技术路线 (55)

7.1.4应用系统建设与部署 (59)

7.2功能设计 (61)

7.2.1政务服务网内容管理系统 (61)

7.2.2搜索引擎云服务 (76)

7.2.3信息无障碍云平台 (82)

7.2.4智能交互机器人 (124)

7.2.5移动客户端平台 (130)

7.3性能设计 (146)

7.4资源共享与数据开放中心 (147)

7.4.1数据接口标准规范 (148)

7.4.2数据分类标准 (149)

7.4.3建设标准 (152)

7.4.4应用系统接入标准 (153)

7.4.5 页面无障碍标准 (154)

7.5老应用系统云化建设咨询 (156)

7.6测试与上线 (157)

7.6.1开发 (157)

7.6.2开发测试环境 (158)

7.6.3测试支持 (158)

7.6.4上线 (158)

第6章应用系统建设

6.1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建设

6.1.1总体目标

全流程行政审批系统建设总体目标结合政务大厅的实际情况,将从智慧服务、智慧办公、智慧监管和智慧基础设施四个层面进行全面推进,内容涵盖全流程行政审批综合管理、政务公开、公共服务、效能监察等各个功能,将网上政务服务虚拟大厅和政务服务实体大厅有机融合,形成立体服务模式,使窗口前台和支撑后台一体化服务,系统集成与无缝化管理,实现政务信息系统可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系统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将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知识管理等技术,通过资源优化和系统融合,对大厅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提高行政审批办公、服务、监管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便民的新型政府服务模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

6.1.2需求分析

6.1.2.1用户需求分析

?系统管理用户

要求当业务系统中核心业务元数据包括部门、人员、角色、权限以及审批事项、流程、电子表单等信息发生新增、变更、移除等操作时,可自行完成,提供可视化的编辑界面,无需供应商参与维护。

?系统使用用户

职能部门:提供统一受理、审批平台,实现全流程业务审批,大大方便企业和市民,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实现为部门自有业务系统提供统一开放接口服务及其他数据交换或转移方式,减少二次录入工作;实现申报企业或个人厅内办事申报提交材料信息共享,一次提交无需再次录入,同时减轻审验难度。

决策部门:对政务大厅各部门业务办理情况进行监控,实现绩效考核机制,辅助领导决策支持,审批业务数据与电子监察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与省级政务中心数据对接,并实现所辖县区的数据对接工作。

?系统服务用户

企业、市民:享受简单便捷的“一体化”智慧服务。即综合办事和一口受理 (现场和

网上多渠道受理),可通过多种方式随时查询处理状态和结果,及时进行相关操作与审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交流。

6.1.2.2业务需求分析

业务流程需求分析

0-1行政审批核心业务流程图

0-2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整体业务流程

单一事项审批的通用业务模型为:“申请-受理-初审-复审-决定-送达”等,各部门根据各自审批事项情况可不同。行政相对人在互联网上或实体大厅提出预审或申请,审批部门视情况作出不予受理、补正或受理决定,在规定时限内依次进行初审、复审、决定与送达等阶段,审批全过程及结果进行公示、公开,领导决策人员、电子监察人员同步进行事前、事中与事后全过程监管。审批中的特殊流程与特殊环节,采用挂起暂停时间方式实现,以适应不同业务审批过程的不同需求。

多级联动业务需求

0-3全省数据汇总、多级联动示意图

吉林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建立,需能与省级政务服务中心保持数据对接,并为县市(区)级政务服务中心预留数据接口,逐步打造省、市、县三级审批网络、“一张网”服务、三级电子监察体系。

6.1.3建设目标

6.1.3.1打造一个“智慧大厅”

0-4智慧大厅概念图

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高科技信息手段及辅助设备,全面整合和优化配置中心办事人、工作人员、服务事项、申报资料、证照、办事环境等资源,有效集成服务项目,高效协同服务流程,为办事人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方式。实现智能信息化的行政服务、标准规范化的服务流程、高效便捷化的公共服务、公正透明化的行政管理、科学规则化的效能评估,使公众享受到智慧型的行政服务。

6.1.3.2建设两个“服务平台”

暨以全流程行政审批系统为依托的政务中心实体服务平台和以“智慧服务”为宗旨的虚拟服务平台。实体平台采取窗口集中办理方式,基于全流程行政审批系统,提供人性化、面对面的智能服务;虚拟服务平台采取网上政务大厅实现网上预审、网上预约、取件通知、自助服务等个性化、全天候、可持续的便捷服务。充分发挥两个平台的服务功能,以满足公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6.1.3.3构建三个“业务体系”

0-5政务大厅业务体系图

?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智慧服务

能够自动感知、预测民众所需的服务,为行政相对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设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网站,引导行政相对人办理有关事项。

?业务运行体系,推进智慧办公

实现各类审批、服务项目从窗口受理开始,即进入固化的网上流转程序。系统功能包括业务受理、业务办理、咨询服务挂起处理、取件归档、联审批、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等,系统进行自动提醒,如并联件提醒、催办提醒、会议通知等。系统集成了政府知识库,形成行政审批数据资源库,使窗口人员方便查询政策法规、办事流程等。应用支撑体系,包括工作流引擎系统、据交换系统、短信通知系统、CA认证系统、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子表单等。

?监察管理体系,推进智慧监管

实现全流程网上审批、全过程电子监察和资源共享,保证了审批的依法、规范和公开。包括对公开平台的内容监察、对公开平台的时效监察、对公开平台的即时监察、对办理系统的时效监察、对办理系统的流程监察、对办理系统的内容监察、对办理系统的收费监察。审批过程的所有环节均可进行电子追踪和视频监控,保证了审批行为的规范和监督的有效性。可以对突发性事件、异常办件进行自动报警、自动处置等。

6.1.4建设原则

1.标准性与规范性。遵循国家及吉林省制定的相关信息化建设的法规、规定、标准等行业参考依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先进性和成熟性。充分体现业务特点和管理特点,把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标准化产品,适应业务和技术发展方向。

3.经济性和实用性。应确保性能优良、节省投资。设计应面向实际,坚持实用、经济原则,并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和信息资源。应考虑用户习惯,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和丰富的联机帮助,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

4.可靠性和稳定性。要采用可靠的技术,具备故障分析与容灾、容错和快速恢复能力,要保障系统安全可靠,稳定性强,。

5.安全性和保密性。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既要满足行政审批电子监察业务的要求,又要实现信息安全保护。实现全面的访问控制、行为审计和日志管理,合理分配权限,制订科学的安全策略,满足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

6.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充分考虑升级、扩容、扩展和维护的要求。充分考虑业务快速发展对系统的新要求。

6.1.5预期成效

6.1.5.1面向公众服务

申报前:获取信息媒体更加多样、渠道更加智能、流程更加清晰、内容更加规范、沟通更加顺畅;

审批中:预审预约少折腾、进度跟踪更透明、短信通知够及时、一表填报难度小、并联审批效率高;

审批后:提前取件早通知、监督投诉维权力、民主评议多渠道、下次申报更方便。

6.1.5.2面向窗口部门

多种途径解决二次录入

证照共享减轻审验难度

材料共享减少录入时间

业务协同提高审批效率

6.1.5.3面向监管部门

版本控制解决权力事项变更的动态管理

全流程权力环节细化为压缩时限提供依据

监察规则自定义为监察角度提供动态管理

异常事项短信通知提供智能化提醒服务

综合绩效解决日常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数据融合

6.1.6系统主要特点

6.1.6.1信息公开更加全面

全流程版电子监察系统在实现事项编码、事项名称、办理部门、行使依据、受理条件、收费依据和标准、承诺期限、服务表格、权利运行流程图、常见问题、岗位表、监督投诉电话、办理地点、法定期限等公开项,使政务服务信息公开更加全面。

6.1.6.2版本控制体现成果

全流程行政审批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的版本控制管理,涉及每个部门的每一个审批事项都按版本管理,每次事项的变更,主要包括申报材料、前提条件、法律依据、收费标准、承诺时限等都将按照版本升级管理,审批事项不影响已发生的审批办件信息。版本控制的功能在于跟踪记录整个审批事项的变更过程,以便对不同阶段的事项进行表示并进行差别分析,便于汇总不同时间段行政审批事项的全生命周期变化。

6.1.6.3权力流程更加透明

一般通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主要是对受理、缴费和办结等与申请人发生交互的环节进行管理和监察,对于审批业务的具体办理过程,只有时限上的要求,对于时限内的审批过程和具体环节,属于是不透明的黑盒部分。全流程电子监察系统打破这种约束,根据审批服务事项实际情况,完全还原审批真实过程,通过节点形式细化到审批过程的每一步,定岗位、定时限、定责任。

6.1.6.4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全流程行政审批系统的权力运行,利用工作流引擎、电子表单等工具,实现了部门内部多处室节点间的串联、并联、串并结合等审批模式自定义,权力运行完全按照事先定义好的标准进行,使权利运行更加规范,工作效率更一步提高。

6.1.6.5证照结果信息共享

系统中引入了材料资源目录、申报主体库、申报材料资源库和审批结果资源库,审批相对人在大厅提供审批事项所需申报材料的同时,系统将根据材料资源目录自动将材料加入资源库,其审批结果也将汇入资源库,相对人再次申请其他项目时可直接使用资源库中的材料,同时资源库也可通过接口服务实现和第三方系统的资源共享。

6.1.6.6权力时限更加精准

全流程电子监察系统从窗口接单即时开始计时,时间掐算到分秒,改变了原受理后第二天开始计时的规则,审批事项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定义承诺时限,一个环节结束,下一个环节自动开始计时,从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办理过程中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专家评审等依法不计入期限的环节,可进行挂起操作,即时暂停,但要予以说明。

6.1.6.7权力监管更加到位

全流程电子监察系统通过流程及节点的设定,将监管深度由原来的形式监管转变为实质监管,将监管深入到权利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根据国家对政务服务电子政务平台试点要求,通过预先设定的监察规则按服务事项阶段不同划分的事项公开、咨询服务、网上预审等的事前监察,事项受理、事项审查、事项办结、事项取件等的事中监察,效能分析、民主评议等的事后监察以及按照监察主题不同划分的内容监察、时效监察、流程监察、结果监察等。实现面向监管部门监督管理更加到位全流程电子监察系统通过流程及节点的设定,将监管深度由原来的形式监管转变为实质监管,将监管深入到权利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根据国家对政务服务电子政务平台试点要求,通过预先设定的监察规则按服务事项阶段不同划分的事项公开、咨询服务、网上预审等的事前监察,事项受理、事项审查、事项办结、事项取件等的事中监察,效能分析、民主评议等的事后监察以及按照监察主题不同划分的内容监察、时效监察、流程监察、结果监察等。实现面向监管部门监督管理更加到位。

6.1.6.8效能分析更加科学

全流程电子监察系统的效能分析从原来的只能对部门分析,细化到了岗位及个人,将个人工作量统计由虚变实。同时对事项时限从原来的整体时限分析细化到了具体节点时限分析,有利于为进一步压缩事项承诺时限提供科学依据。

6.1.7总体设计

6.1.

7.1整体架构

0-3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整体架构

6.1.

7.2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地区实际)

安全管理区前置服务区核心服务区

0-4网络拓扑结构图

本次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平台的建设充分依托吉林省政务云计算中心基础设施,应用及数据库服务等无需二次建设。由云计算中心提供基础硬件环境及网络环境保障,

并提供足够满足系统运行的网络带宽、保障网络安全等。

6.1.

7.3技术框架

技术框架结构

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基于J2EE应用平台,采用JAVA、EJB、SERVLET、JSP、XML等JAVA2技术、以及组件技术、数据库技术,采用多层B/S应用结构体系,使整个应用系统建立在统一的平台上,充分体现了系统的先进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

系统基础平台:指为应用系统提供底层支持的部分,包括:网络(内部网、政府专网和互联网)、硬件平台(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等)、操作系统(Unix/Windows/Linux等)、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些部分是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

J2EE平台:Java技术由于其跨平台特性、面向对象特性、安全特性等,使之已经成为构建企业级应用的事实上的标准。J2EE(企业级Java)把数据库访问、企业级Java组件、命名和目录服务、动态页面生成、XML、事务服务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且提供集群等高级特性,使之特别适合构建复杂的大型应用,并保证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系统结构图如下:

信息交互技术

0-5技术框架图

J2EE架构

本系统采用J2EE架构实现应用体系结构,本系统设计采用基于J2EE的技术,完全采用MVC+DAO(Model+View+Control+DAO)应用设计模式,使得层之间相对松耦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如图所示应用设计结构图:

0-6J2EE结构图 J2EE实现思路:

0-7J2EE实现思路

客户端:用户通过WEB浏览器与不同应用程序交互,浏览器作为应用程序的客户可以使用JSP页面和XHTML来呈现客户页面。

应用程序控制器:应用程序控制器是主控制器Servlet,负责初始化委派请求和响应请求处理程序。

请求处理程序:JAVA类,通过调用相应的请求执行程序完成要求的处理,并对请求进行预处理,这种调用采用命令模式。

请求执行程序:完成具体的请求活动,例如与服务交互。请求执行程序依靠业务定位程序发现相应的服务,然后通过这些服务访问需要的资源信息。

业务定位程序:这些程序负责隐藏查找服务的复杂性,并提供缓存逻辑。业务展现接口:通过聚合来自多个系统或服务的方法,简化复杂对象的视图。

WEB服务:提供WEB服务端点的业务逻辑。

DAO(数据访问接口):封装数据库异构的复杂性,使得在应用服务层面独立于数据层面。

J2EE是一个基于组件-容器模型的系统平台,其核心概念是容器。容器是指为特定组件提供服务的一个标准化的运行时环境,Java虚拟机就是一个典型的容器。组件是一个可以部署的程序单元,它以某种方式运行在容器中,容器封装了J2EE底层的API,为组件提供事务处理、数据访问、安全性、持久性等服务。在J2EE中组件和组件之间并不直接访问,而是通过容器提供的协议和方法来相互调用。组件和容器间的关系通过“协议”来定义。容器的底层是J2EE服务器,它为容器提供J2EE中定义的各种服务和API。一个J2EE服务器(也叫J2EE应用服务器)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容器。每个容器的服务包括两部分:J2SE (Java 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和一组扩展的服务。这是因为J2EE是以Java 标准版为基础的,各容器在J2SE之上再根据需要提供一些扩展的服务,如目录服务、事务管理、数据访问、消息机制、安全性等。

EJB是J2EE平台的核心,也是J2EE得到业界广泛关注和支持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J2EE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简化企业应用系统的开发,使程序员将主要精力放在商业逻辑的开发上。EJB正是基于这种思想的服务器端技术,它本身也是一种规范,该规范定义了一个可重用的组件框架来实现分布式的、面向对象的商业逻辑。EJB的核心思想是将商业逻辑与底层的系统逻辑分开,使开发者只需关心商业逻辑,而由EJB容器实现目录服务、事务处理、持久性、安全性等底层系统逻辑。

企业级Java(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的示意图。

0-8J2EE架构示意图

J2EE构架划分为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三个层次。

在表示层,支持Java应用、在浏览器中的小应用程序、Corba客户端、以及Web客户端;在业务层,通过EJB Beans来实现业务逻辑,并运行在支持EJB的应用服务器中;数据层同样支持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表示层和业务层之间主要通过RMI-IIOP进行通讯;业务层和数据层则通过JDBC和SQL/J进行连结。

J2EE使用的是业界的标准,而不是一个厂商的标准。特别是对OMG的Corba标准有很好的支持。它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

J2EE规范里包含了多种技术,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EJB:企业级Java组件,能够封装复杂的业务逻辑,并在整个系统范围内重用,支持远程调用和集群;

●RMI-IIOP:远程方法调用协议,支持Java程序象调用本地对象一样调用远程对象,该协议既支持Java本身的RMI调用,也支持CORBA的IIOP协议,因而能够与CORBA服务进行互访问;

●JDBC:提供Java程序访问数据库的标准接口;

●Servlet:支持动态地生成html页面,用于基于浏览器的应用开发;●JSP:能够通过混合编写java和html脚本,动态地生成html页面,比编写Servlet的开发效率更高;

●JTA:Java事务接口提供对事务的支持,包括分布式事务;●JavaIDL:允许Java 对象访问外部CORBA对象;

●JMS:Java消息服务,支持可靠的点对点、发布/订阅方式的消息传输;●JNDI:Java命名和目录服务,支持按照名称来查找资源;●JavaMail:提供在Java里面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支持;●JAF:被JavaMail用来处理MIME数据;

●JAXP:Java处理XML文件的标准接口,支持SAX和DOM API;

●JCA:允许遗留的信息系统提供出适配器接口,与J2EE应用程序进行整合;●JAAS:支持基于用户的认证和授权模型;J2EE的特点在于:

支持所有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使用户在操作系统和硬件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技术规范更全面,对企业级应用的支持更强大;具有“编写一次,到处运行”的优点;系统的可扩展性更强,后期维护费用较低;适合大型的系统和关键的业务;

现有标准,后有实现,标准的设计很完善;只需要用Java一种语言,开发效率高。

MVC处理模式

MVC是Model/View/Control的缩写。Model/View/Control是软件设计的典型结构。在这种设计结构下,一个应用被分为三个部分:Model、View和Controller,每个部分负责不同的功能。Model是指对业务数据/信息的处理模块,包括对业务数据的存取、加工、综合等。View是指用户界面,也就是面向用户的数据表示,Web的视图可以是HTML页面,也可以是图片或者其他媒体;Controller则负责View和Model之间的流程控制,也就是完成两个方向的动作:1.将用户界面(View)的操作映射到具体的Model,以完成具体的业务逻辑;

2. 将通过Model处理完的业务数据及时反应到用户界面(View)上。具体地说,视图可以用JSP或者HTML来定义,模型可以用Java对象来定义(通常称为Java Bean),控制器可以通过Java对象的动作类来定义。以下是MVC架构的处理流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