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案例】:

浅谈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

人力资本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Theodore Schultand Gary Becker1960年代的工作。随着新增长理论的出现,为了解释经济增长率差异,人力资本积累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一起的解释变量,但是,它的缺陷是将技术变化看作是外生的。新增长理论将技术看作是内生的,强调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力资本集中于个人的经济行为,尤其是关其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方式。由于人力资本在创新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的因子,所以社会思想的开放、有技能的人力资本的吸引就会不断增强。在国家背景下,区域人力资本越高,就能支持更多的公司,而且从其它区域吸引公司的能力也越强。Becker 认为个人积累的技能和能力等人力资本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决定性因素,Rauch 则认为人力资本平均水平较高的城市,居民工资也相应较高。Coulombe S 考察了加拿大各省之间人力资本指数和人均收入的条件收敛。Ali Youssef 等指出,发展中国家会通过提高当地技术和加强人力资本来吸引FDI,较高的人力资本能够吸引更多的FDI,而FDI 的流入又给本地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外溢效应,进而促进了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了众多国际学者的关注。James J. Heckman 认为中国现在的投资政策是物质投资高于教育投资,城市人力资本投资高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国内学者也围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增长的作用不断提高尤其是人力资本因素在加速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未来几年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劳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此一来,作为创新主体和新技术应用主体的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将日益凸现。因此,对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模型构建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物质资本投入量、人力资本投入量。为了估计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将考察有效劳动投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和作用,这里将人力资本投入量与劳动力投入量之积作为有效劳动投入的代表量。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给出了人力资本投入与物质资本投入对产量的贡献比例关系生产函数式如下:

()t t t t t t Y A K L H e αβ=

其中, t Y 为t 年的GDP,

t K 为t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 t L 为t 年的劳动力数量,

t H 为t 年三个层次学校的学生在校人数,

α和β

为方程的参数。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校率分别为:小学学生在校人数(1t H ),中等学校

学生在校人数(2t H ),大专及以上学校学生在校人数(3t H )。这就是说,有三个模型需要估计检验。估计下列线性模型。为了消除异方差,对上式两边分别取自然对数后,得到:

0123log log log log t t t t t Y a a K a L a H e =++++ (1)

将方程(1)中的t H 分别用1t H 、2t H 、3t H 代入,可得到相应如下的三个模型:

012310123201233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Y a a K a L a H e Y a a K a L a H e Y a a K a L a H e =++++=++++=++++ (2) (二)数据来源

文章使用的主要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1985~2006年的数据资料(见表1)。其中: 1. 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有很多,从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本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

2.物质资本投入量本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表示,包括国有经济固定资产和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的投入;

3.人力资本投入量的的测算方法有很多,但我国人力资本投入的测算又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这与我国统计资料缺乏和统计口径不一致有关,所以测算结果往往各异。本文利用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包括大专)在校学生人数来衡量人力资本投入量,劳动力数量用经济活动人口数量代替。

表1 单位:亿元、万(人数)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 ·stats ·gov ·cn

上机步骤

一、输入数据 新建工作文件

二、录入数据

在命令窗口依次键入以下命令即可:

输入数据

三、回归分析:

输入命令:ls log(y) log(K) log(L) log(H1) c

ls log(y) log(K) log(L) log(H2) c

ls log(y) log(K) log(L) log(H3) c

得到如下三个估计结果及有关信息:

Dependent Variable: LOG(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2/13/11 Time: 22:00

Sample: 1985 2006

Included observations: 22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LOG(K) 0.736911 0.032533 22.65085 0.0000

LOG(L) 1.278896 0.260794 3.903863 0.0001 LOG(H1) 0.710962 0.212046 3.352864 0.0035

C -17.27427 3.229430 -5.349015 0.0000

R-squared 0.996407 Mean dependent var 10.79925 Adjusted R-squared 0.995809 S.D. dependent var 1.004443 S.E. of regression 0.065028 Akaike info criterion -2.465024 Sum squared resid 0.076116 Schwarz criterion -2.266653 Log likelihood 31.11527 F-statistic 1663.109

Durbin-Watson stat 1.086935 Prob(F-statistic) 0.000000

Dependent Variable: LOG(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2/13/11 Time: 22:01

Sample: 1985 2006

Included observations: 22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LOG(K) 0.645069 0.067487 9.558419 0.0000

LOG(L) 1.499269 0.347348 3.316334 0.0004

LOG(H2) 0.243396 0.199011 1.223029 0.2371

C -13.25472 3.211127 -3.385014 0.0033

R-squared 0.994611 Mean dependent var 10.79925 Adjusted R-squared 0.993713 S.D. dependent var 1.004443 S.E. of regression 0.079640 Akaike info criterion -2.059627 Sum squared resid 0.114166 Schwarz criterion -1.861256 Log likelihood 26.65590 F-statistic 1107.482 Durbin-Watson stat 0.791718 Prob(F-statistic) 0.000000

Dependent Variable: LOG(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2/13/11 Time: 22:01

Sample: 1985 2006

Included observations: 22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LOG(K) 0.777740 0.066237 11.74183 0.0000

LOG(L) 1.157185 0.349507 3.310909 0.0039

LOG(H3) -0.075981 0.062538 -1.214961 0.2401

C -9.155597 3.508666 -2.609423 0.0177 R-squared 0.994606 Mean dependent var 10.79925

Adjusted R-squared 0.993707 S.D. dependent var 1.004443 S.E. of regression 0.079681 Akaike info criterion -2.058618 Sum squared resid 0.114282 Schwarz criterion -1.860247 Log likelihood 26.64480 F-statistic 1106.358 Durbin-Watson stat

0.804952 Prob(F-statistic)

0.000000

三个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得到以下三个方程:

1log 17.060570.705596log 1.460132log 0.505764log t t t t Y K L H =-+++ (3)

-3.71123 15.7456 3.01574 1.70381

20.99285R = F= 1663.109

2log 18.44520.56298log 1.74331log 0.50195log t t t t Y K L H =-+++ (4)

-4.56374 8.99784 5.03373 2.67681

20.99406R = F=1107.482

3log 12.896720.66554log 1.53243log 0.03274log t t t t Y K L H =-+++ (5)

-3.13692 9.17382 3.74531 0.47036

20.99179R = F=1106.358

2.结果分析.

小括号内的数值为对应变量的t —检验值,对这3个方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结果发现: <1>拟合优度检验:三个方程的R=0.99 ,说明总离差平方和的99%被样本回归直线解释,仅有1%未被解释,因此,样本回归直线对样本点的拟和优度是很好的。

<2>.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三个方程的F 值都大于临界值,通过检验。可以认为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数量以及三个学历层次的学生在校人数三个解释变量对我国的GDP 整体影响显著。

<3>固定资本显著性的检验:无论用哪一指标表示人力资本投资,国内总投资(GDINV)的估计系数均为正,且在5%显著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国内总投资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有积极的影响。

<4>变量显著性检验:方程(3)中用小学生在校人数代表人力资本投资T 值均小于临界值(在5%范围内有意义),说明小学教育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而在方程4中中学文化层次的

2log t H 的系数为正,且在5%显著水平上显著。参考强敏<<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得到小学层次的在校生对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影响显著说明中国的初等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的假设一致,中国过去一直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巨大的,而且大部分劳动力都是来自农村的仅具有小学文化的人口。而通过今年最新数据看出,log 3t H 虽然系数比较大但影响不显著这显示出中国通过大力推进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发展、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效显著.又通过方程(4)说明我国劳动者文化水平、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企业也改变了旧观念,加大技术要素的投入,贯彻科学展观.

<5>.在方程(5),用高等教育学生在校率代表人力资本投资。方程(3 )显示,logHt3在5%的显著水平上不显著,这反映出中国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未能显现。这说明尽管中国近

20年来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投入,高等教育在校学生率也在逐年提高,但是由于社会和政治制度等因素,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本来应该发挥的最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经济增长中未充分发挥。一方面,中国拥有最为丰富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众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却未能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6>.方程检验的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国家不仅要重视中等和高等教育,其初等教育更是这个国家人力资本存量增加的基础。中国尽管表面上实现了9年义务教育,但在许多农村和偏远山区,却是名存实亡;尽管每年教育经费增长幅度加大,但分配到乡村小学的经费却是风毛麟角,中国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基础教育,使3级教育同时增长,平衡发展。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中等和高等教育水平提高的速度十分惊人,3个回归方程都显示,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弹性系数十分明显,表明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十分显著的。这也证明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这一结论,反映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三、结论

从中国1985~2006年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数、小学生在校人数、中学生在校人数、大专以上学生在校人数个学历层次的学生在校人数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观察和析,研究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长中的作用,证明了人力资本投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中重要因素,从文章的分析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生产函数计量模型显示,利用在校学生的比例作为人力资本的表征是合适的,这能够反映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生产函数计量模型显示,利用在校学生的比例作为人力资本的表征是合适的,这能够反映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中国的初级人力资本投资的加大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等教育层次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较显著;中国高等教育层次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空间还很大,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经济时代还没到来,因为经济发展是全局的发展而不是局部的发展。

3.文章的实证研究与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假设是一致的。通过计量分析充分显示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因此今后中国的教育政策应特别注重改善国家的各级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的投资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全民教育,为中国经济增长储备更多的人力资本。同时,使教育即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成为经济发展的真正“发动机”,促使中国经济走上快速、良性的发展道路。

四、政策建议

根据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一种生产性投资而且在现代化生产中,人力投资的作用大于物质形态投资的作用。各国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实绩越佳,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就越大。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转变,其关键环节在于加大知识因素、技术进步因素,而归根到底必须改善人口质量,扩大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1.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的才能有先天赋予与后天获得之分,而人的能力或素质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绝大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的,这种后天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知识、技能、文化水平、企业精神等,这些都是教育的结果,由于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手段,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也可视为教育问题。而且,人力资本投资对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来说,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它还会带来长期的满足。一项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不仅能给个人增加收入,而且能推动社会经济增长,增加人均国民收入。把人力资本投资视为一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在的生产性投资,从而肯定了其在社会经济中占有的特殊重要的地位。

2.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作用。物力投资和人力投资,都是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生产投资,二者对经济作用的结果都能使国民收入增加。但是,在现代化生产中,人力投资的作用大于

物质资本形态投资的作用。当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正是人力资本的数量不断增加的结果。在发达国家,人力资本以比物质资本快得多的速度在增长,因而国民收入比物质资源增长的速度快得多,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明显增加,这正反映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

3.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说,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储备和运用都是关键的因素,而这两个因素都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都需要通过人的素质来体现,通过人的活动来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它们都要通过人力资源作为载体。人力资本存量的扩大,质量的不断提高,是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的源泉,是构成国家财富的最主要的基础。特别是在生产日益现代化的条件下,支撑着生产率提高的乃是人力资本。值得强调的是,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力.

4.重视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我国经济增长。从上述实证与理论分析来看,那么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便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特别是教育投资力度,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所以笔者认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稳定地增长,需要积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普及基础教育,扩大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的基数。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人力资本存量继续增长的后劲,阻碍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一步普及基础教育,扩大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的基数,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前提条件。

第二,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在GDP中的比重。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中国加大教育经费的投资力度是有空间的,也是有可能的,更是有必要的。

第三,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特别是中等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普及基础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本的质量,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案例】: 浅谈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 人力资本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Theodore Schultand Gary Becker1960年代的工作。随着新增长理论的出现,为了解释经济增长率差异,人力资本积累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一起的解释变量,但是,它的缺陷是将技术变化看作是外生的。新增长理论将技术看作是生的,强调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力资本集中于个人的经济行为,尤其是关其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方式。由于人力资本在创新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的因子,所以社会思想的开放、有技能的人力资本的吸引就会不断增强。在国家背景下,区域人力资本越高,就能支持更多的公司,而且从其它区域吸引公司的能力也越强。Becker 认为个人积累的技能和能力等人力资本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决定性因素,Rauch 则认为人力资本平均水平较高的城市,居民工资也相应较高。Coulombe S 考察了加拿大各省之间人力资本指数和人均收入的条件收敛。Ali Youssef 等指出,发展中国家会通过提高当地技术和加强人力资本来吸引FDI,较高的人力资本能够吸引更多的FDI,而FDI 的流入又给本地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外溢效应,进而促进了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了众多国际学者的关注。James J. Heckman 认为中国现在的投资政策是物质投资高于教育投资,城市人力资本投资高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国学者也围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增长的作用不断提高尤其是人力资本因素在加速区域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未来几年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劳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此一来,作为创新主体和新技术应用主体的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将日益凸现。因此,对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模型构建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物质资本投入量、人力资本投入量。为了估计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将考察有效劳动投入对国生产总值的影响和作用,这里将人力资本投入量与劳动力投入量之积作为有效劳动投入的代表量。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给出了人力资本投入与物质资本投入对产量的贡献比例关系生产函数式如下: ()t t t t t t Y A K L H e αβ= 其中, t Y 为t 年的GDP, t K 为t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 t L 为t 年的劳动力数量, t H 为t 年三个层次学校的学生在校人数, α和β为方程的参数。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校率分别为:小学学生在校人数(1t H ),中等学校 学生在校人数(2t H ),大专及以上学校学生在校人数(3t H )。这就是说,有三个模型需要估计检验。估计下列线性模型。为了消除异方差,对上式两边分别取自然对数后,得到: 0123log log log log t t t t t Y a a K a L a H e =++++ (1) 将方程(1)中的t H 分别用1t H 、2t H 、3t H 代入,可得到相应如下的三个模型: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一、设计思路 在这节课中,我舍弃了自己搜索图片视频等资料,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运用网络,通过自己动手,合作探究、总结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地理知识,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二、学习目标 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 4、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 学习重点: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特点、高技术产业分布的特点。 学习难点: 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学习方法: 上网搜索、合作探究,调查报告 三、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投影仪、录像设备等都已进入教室。轻点鼠标,就可以纵览天下大事,深入知识的海洋,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这一切都是高新技术产业带给我们的便利。今天,我们将地理课安排在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就是让同学们通过切身体验,来点击感受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魅力。 活动过程: 为了完成这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拟定了一份调查报告,需要各小组的同学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希望各位同学按照要求,合理分工,认真准备。让我们比一比,在成果展示中,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好。 展示调查报告,小组合作探究:

四、小组展示、点评总结

五、教学反思: 1、注重了引导学生自己运用网络,自主、合作、探究,在自身体验中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直观可感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增强能力。 3、利用了现代化的设备进行教学。但课堂掌控不够,有少数几个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做到真正让网络为学习服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2、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探讨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树立忧患和责任意识。 3、认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学习重难点: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以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 河流概况:1、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浅谈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人类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经济的时代的变迁,一个以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知识化为重要特征的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各国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对经济资源、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实质上是对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竞争。人力资本的发展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本的提出 早期的西方经济学家一直注重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把它们认为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而忽视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人力资本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舒尔茨与1959年断言:“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①舒尔茨在1960年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救治演说中,发表了著名的“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这可以说是正式宣告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②从此以舒尔茨、贝克尔、哈比森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纠正了传统资本的概念,提出了完整的人力资本概念。在他们看来,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由资本的投资费用和机会成本转化而来,表现为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资本费用。人力资本的提出,使我们把资本的范围由以前的有形物质资本扩大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并确定其为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将资本分割为两类: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阶段,经济的增长 人力资本作为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及其在持续发展的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已经被许多事实所证明。例如:日本经济在二战以后的迅速腾飞,美国自90年代以来持续110多个月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现象等,依靠的就是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技术进步;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被称为“亚洲奇迹”的东亚经济飞速增长,以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标志,在一定程度上被证明是一种无技术创新基础,以外来“虚拟”投入为主的“泡沫”型经济增长。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相比较,具有更加强大的能量,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毫不夸张的说,人力资本无疑将成为将来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哪个国家率先将战略重点放在人力资本上,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和调整经济发展政策,那么,他将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而增长,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当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对减弱,人力资本在这一阶段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大,出现了经济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投入而增长的趋势。在这个充满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的新知识经济时代走在前列,为各国所瞻仰。 于是,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理论分析 第一,人力资本可促进技术进步,从而加快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劳动力、资金、技术的比重在促使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21世纪初,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占5%~20%,而现在

人力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作用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它不但能促进传 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具有高收益性等,而且它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竞 争力的高低,因此,我国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可以针对人 力资本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将前人学者的研究理论,应用于具体 行业,分析人力资本在特点和机制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作用,得出 高新产业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本;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 一、引言 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存在的前提和重要条件,物质资本只是企业存在的必 要条件。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从提出人力资本思想的舒尔茨人力资本模型,到 阿罗“干中学”模型;新增长理论阶段,着重研究人力资本和研发(创新)在 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并建立了内生增长模型,如罗默加入除资本和劳动生 产要素外的知识要素的知识推动模型,卢卡斯将技术进步和知识推动都转变为 人力资本来研究,将人力资本内生化。这些研究的总体特点是将人力资本对经 济增长的作用显现在模型中。人力资本是决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Nelson,Phelps(1966)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 过对创新能力的激励产生外部效应,受教育者比其他劳动者对特殊资本要素更 具替代性,高教育水平劳动者是低教育水平劳动者很好的替代者。并且Benhabib and Spiegel(1994)与Islam(1995)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通过影响本 国国内技术自主创新率和吸收国外新技术速度两种机制来影响经济增长,并且 人力资本对与产出的直接贡献不明显,却显著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进而,Papageorgiou(1999)通过对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得出人力资本对技 术创新具有决定作用。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其高知识密集性、高信息积累性、高度创造性、高 R&D投入性决定了知识信息积累、技术创新值逐渐成为高新产品的价值实体, 随着技术和知识内化于人,人力资本积累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较一般产 业将会更加显著,尤其表现在创新能力方面,高新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就是典型 的人力资本决定的经济增长阶段。创新能力是高新产业实力的综合象征,是科 技进步的本质与灵魂,也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能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而创新能力又表现在知识吸收能力上,即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知识 转化能力、知识利用能力,所以研究人力资本积累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 促进作用就是研究人力资本积累对知识吸收能力的促进作用。 以往的研究中,高新产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多倾向于R&D行为,创新机制等 方面,高新技术产业与人力资本关系的研究多是从管理上的人力资源激励,人 力资本产权问题。而本文在这些基础上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与人力资本特点,研究现实经济中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高新产业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关系,将各国学者的研究的理论基础应用于实践,使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与人 力资本关系明了化。 二、人力资本从自身特点和作用两方面作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 人力资本积累是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创新能力的动力和源泉,充足的资金和

(整理)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一、理论依据 1、人力资本理论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身体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T. W. Schultz ,1962),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并且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丹尼森后来发展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做出改进,提出人力资本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投资指的是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并且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3/5在起作用。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1,=+=βαβαL AK Y )是现代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的基础,通过该函数可以分解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总量的贡献份额。 在人力资本理论指导下,结合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模型为: βαL AK Y = 式中,Y 代表产出,K 代表物质资本投入,L 代表人力资本投入,A 代表技术进步,α代表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β代表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 2、增长速度方程(索洛函数) 为了明确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引入增长速度方程。 利用增长速度方程(即索洛函数)进行因素分析,是从各经济变量相对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经济增长速度与技术进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变形以后的增长速度方程具体形式为: L L K K A A Y Y ?+?+?=?β α 式中,?Y/Y 是1990-2002年间GDP 的平均增长速度;?K/K 是1990-2002年间资本的平均增长速度;α ?K/K 是资本对产出的影响率;?L/L 是1990-2002年间人力资本的平均增氏速度;β ?L/L 是人力资本对产出的影响率; ?A/A 是技术进步对产出的影响率。 二、数据收集 1、Y ,产出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该指标是用零售物价指数对我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调整后得到的不变价(1990年价)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K ,物质资本投入指标。本文采用了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关于人力资本定义问题 (1)

一、关于人力资本定义问题 二、所谓人力资本就是指依附人体体力和智力所具有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价值总和。这个 定义至少可理解和延伸如下六层意思: 三、 四、一是人力资本是依赖于人们的体力能力和脑力能力,因而的有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都具有人力资本 的依附基础;这不只是企业的所有职工,而是全社会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拥有人力资本,在拥有量上有多与少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精华,因而人才也是人力资本依附基础较优秀者;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具有更为优秀与难得的人力资本依附基础;研究人力资本不只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更不限于企业“两种人”,而是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 五、 六、二是人们的体力和智力是由于营养、保健、医疗和教育、培训、自学等形成的,需要花费资金,即投 资形成的。而投资者应包括个人家庭、国家、工作单位。所有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都是通过这种投资获得的。优秀运动员是在体力上投资较多的人,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是在智力上投资较多者,因而他们 有不同的技术业务专长。 七、 八、三是人力资本是通过人的有效劳动创造的价值体现出来的,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或不参加劳动的人,因 为不能创造价值,因而也就失去了人力资本。如果一个人一生的劳动价值能超过对他的投资成本,则他具有的人力资本产生了剩余价值,即人力资本收益,否则人力资本亏损;人们在劳动中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和经验,使人力资本增值,否则人力资本贬值。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就是人力资本的收益 与增值特别大的人。 九、 十、四是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谁投资谁受益,因而人力资本创造的经济效益,应按投资比例分配给个人、 国家和工作单位。那些创造较高人力资本收益的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理所当然地应该获得较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荣誉。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大大高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因而人们一般地更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 十一、 十二、五是所有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社会给予的平均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至少要等价于他们个人的平均投资成本,才能使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体力和智力)得以维持。否则,社会劳动能力不能维持并逐步下降,直到社会劳动力枯竭。在实践中劳动者这种获得应大大高于(一般要高于15%以上)个人平均投资成本,才有利于鼓励个人投资于人力资本(主要是智力投资),提高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拥有量,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毫无疑问是提高全社会 人力资本拥有量的最佳战略。 十三、 十四、六是人力资本对于个人是从小到大直到老年,从投资、产出直到分配,从获得、增长直到降低、消失的全过程。对于社会人力资本则是食宿、教育、就业、医疗、保健、社会保投资、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生活的系统工程。因此,人力资本理论就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是研究涉及到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理论和实践,所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重视和关心。 特别是受到企业界人士的重视和关心。 十五、----------- 十六、人力资本是指人们在教育、职业培训、健康、移民等方面的投资方式所形成的资本。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 影响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案例】: 浅谈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 人力资本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TheodoreSchultandGaryBecker1960年代的工作。随着新增长理论的出现,为了解释经济增长率差异,人力资本积累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一起的解释变量,但是,它的缺陷是将技术变化看作是外生的。新增长理论将技术看作是内生的,强调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力资本集中于个人的经济行为,尤其是关其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方式。由于人力资本在创新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的因子,所以社会思想的开放、有技能的人力资本的吸引就会不断增强。在国家背景下,区域人力资本越高,就能支持更多的公司,而且从其它区域吸引公司的能力也越强。Becker认为个人积累的技能和能力等人力资本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决定性因素,Rauch则认为人力资本平均水平较高的城市,居民工资也相应较高。CoulombeS考察了加拿大各省之间人力资本指数和人均收入的条件收敛。AliYoussef等指出,发展中国家会通过提高当地技术和加强人力资本来吸引FDI,较高的人力资本能够吸引更多的FDI,而FDI的流入又给本地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外溢效应,进而促进了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了众多国际学者的关注。认为中国现在的投资政策是物质投资高于教育投资,城市人力资本投资高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国内学者也围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

人力资源管理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1699201.html, 人力资源管理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意义作者:李默洁刘晓宇 来源:《中国经贸》2011年第12期 一、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 1.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人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随着人力资源素质层次的变化而变化。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素质层次越高,劳动者对精神的需求就越大,能激发高素质劳动者的潜在智力和潜在创造力,从而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第二,人力资源是可再生的经济效源,可以采用各种教育手段进行培养和创造,从而形成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经济资源中最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第三,人力资源不仅仅是经济资源的开发者、产品的生产者,而且人的思想、观点、愿望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等意识形态将影响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继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 2.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随着新产业的出現,对人力资源的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人力资源质量的积累将成为产业中人力资源积累的主要特征。对人力资源要求的不断提高,使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将成为必然。目前,我国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才短缺,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才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小,高级技术人才大量短缺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3.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与社会财富积累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与区域管理水平的关系。随着人力资源能力的提高,对客观复杂的外界环境认识更加深刻,使决策水平更加科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要素生产能力。人力资源能力系数越高的地区也是区域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它表明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管理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总水平的关系。强化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轻人口数量压力,把人口总量过大的劣势转化成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调查表明,人力资源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一种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归宿。它不但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以提高要素生产率和发展质量,大大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例

104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总第198期) 加深,即其专业化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生产水平,致使产业内分工不断深化。由此可见,产业发展与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相互作用贯穿于产业集聚的整个动态调整过程。 (一)人力资本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分析 1.专业化人力资本影响产业集聚的形成 首先,专业化人力资本是产业集聚的必备条件,甚至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高素质的劳动力与专业化人力资本往往都是稀缺的要素。当劳动力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时,企业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难以达到优化配置,企业的生产水平只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造成生产能力的闲置。反之,如果企业能够获得符合要求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那么人力资本就能充分发挥其对物质资本的互补性,推动生产能力的扩张。而且,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分布会影响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马歇尔就指出,技能型工人的分布与企业的区位选择会相互影响,“雇主们往往到他们会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专门技能的优良工人的地方去;同时寻找职业的人,自然到有许多雇主需要像他们那样的技能的地方去,因而在那里技能就会有良好的市场”L8J(P284)。例如,跨国公司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海外转移时,就并非一味追求劳动力的低成本,而是更多考虑了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员工素质。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以知识密集型部门的人力资本为依托。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密集的地方。例如,美国硅谷毗邻斯坦福大学,波士顿128号公路紧靠着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和林肯实验室等大公司的科研部门。大学和研究机构是知识密集型部门,集中了大量的科技研究人员。高新技术企业与这些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大学或研究机构可以说是高薪技术产业的知识技术中心。 再次,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因素。企业家对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最终决策权。企业家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导致其决策能力的差异,由此必然影响到对企业区位选择正确与否。在企业区位选择过程中,企业家需要充分了解和解读各方面的信息,在不同方案中进行权衡。另外,产业集聚表现为大量中小企业的集聚,这同时也是企业家资源的集聚。企业家的成功往往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会带动本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地区,并促进新企业的产生,这一产业也由此在该地区逐渐发展起来。 2.人力资本是产业集聚区创新的基础 产业集聚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竞争十分激烈,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集聚区要获得持续的产业优势,都需要不断创新。而在企业投入的所有要素中,高素质技能型工人、研发人员、管理者和企业家所具有的人力资本是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是企业创新的关键。 就研发环节而言,研发人员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是R&D所有投入中最关键的因素。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得益于研发人员知识创新和对新技术的推广。有些大型企业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如贝尔加拿大企业设立了北方通讯、贝尔北方研究所,自主研发新产品。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则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发产品,分享所拥有的特殊人力资本这一稀缺资源。 从生产环节来看,产业集聚区中产业分工更加细致,生产迂回程度增加,相当多的企业仅仅是产业链中的一环。这种细致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劳动的熟练程度,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能。而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到技能工人创新能力的差异。工人所具有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他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越强,处理相关信息的水平也就越高,也就越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从而推动集聚区的创新活动日趋活跃。 从市场方面来说,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水平决定着企业家的创新能力。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创新”,其创新活动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的组织形式[9](P73—7¨。企业家的创新能力是在竞争激烈、变动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家配置能力的体现。集聚区内同一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企业密集,竞争十分激烈,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利,就要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生产。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就越能有效搜寻和准确解读市场信息,积极进行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_王再文

2003年2月 第33卷 第1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rnal o f N o rthw est U niv e rsity (Social Scie nce) Feb.,2003V ol.33 No.1 收稿日期:2002-06-25 作者简介:王再文(1967-),男,山西曲沃人,山西财经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人力资本理论与市场理论。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王再文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摘 要:首先论证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然后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揭示了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教育投资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03)01-0077-04 一、引 言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以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由哈罗德(R .Harrod )和多马(E ·D ·Doma r )分别创立、被后人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为起点开始的。哈罗德-多马模型是资本决定论的代表和核心,它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在于资本的积累,资本积累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快。进入20世纪50年代,人们针对资本决定论,尤其针对哈罗德-多马模型存在问题的争论和批评,要求放宽哈罗德资本系数是常数这一条件和引入含技术进步因素的模型。以索洛提出的含技术进步因素经济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技术进步论开始占领经济增长理论的主导地位,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然而,经济增长中存在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特别是技术进步的产生以及如何在经济增长模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仍然困扰着经济学界。为此,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W.Schultz)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他以劳动力要素分析为中心,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形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把人力资本作为外生变量,也没有建立定量模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兴起,并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理论的主流。这种以技术进步内生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把人力资本纳入模型之 中,在经济增长模型中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卢卡斯(R ·Lucas),他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运用更加微观的方法 把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和索洛(M ·So llow )的技术进步因素具体化为“每个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由此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需要外生力量(如人口增长)就能实现持续增长,增长的源泉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同时,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中,较高的物质资本积累需要有较高的人力资本积累相对应。人力资本增量与已有存量成正比关系,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快于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带来一国或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进而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同时,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对经济发展机制的研究和对国别之间经济增长率差别变化趋势的分析均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既是发达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具有普遍意义,二战后日本、德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证明了这点。日本经济的崛起依靠的是教育,日本当代著名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引进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不是很成功一事,曾有一段精辟论述:“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能像日本那样很好地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

时代的挑战与人力资源发展的趋势

时代的挑战与人力资源发展的趋势 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形态甚至社会结构形态正在或者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从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转变。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这一概念向人们表明了知识与信息的吸收、处理和应用在创造新的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时代。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在知识社会,战略性资源则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在新的社会中,关键的战略资源已转变为信息、知识和创造性。管理大师德鲁克断言: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工业,这个工业向经济提供生产需要的重要中心资源。 构成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并不是人的数量,构成人力资本的核心是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价值观念、知识存量、技能水平。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投资的结果。在现实社会中,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说: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发展的产物。正是如此,人力资源发展在现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其所能够运用的资源主要有三种:物质资源,如土地、原料、与机器;财政资源,如金钱与融资信用;人力资源,包括组织内部成员与其所能运用的外在人力。一般对物质和财政资源的概念比较清楚,但对于人力资源的意义为何,则不甚了解。狭义而言,人本身就是资源、能源,人可以被运用于搬运物品,制造产品,作战等等。但人的作用并非仅仅如此,人的作用还在于能统合其他资源,结合三者的效益,使之脱离纯资源的地位,而创造更高的价值。但要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江苏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高职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__________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黄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专业__________会计电算化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姚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提交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答辩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国际贸易新局面,中国应如何制定经济发展策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相对稀缺的中西地区转移,达到带动中西部发展的目的。人力资本理论渐渐被国内接受,影响不断增加,研究不断深入。人是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物质资本的运作要靠人来完成,更靠人力资本带来物质资本更大的价值升值。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既面临难得机遇,更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人力资源

目录 一、经济发展 (一)我国现经济评估(1)(二)我国经济发展策略(1)二、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是什么(1)(二)为什么要发展人力资源(1)三、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四、总结

经济发展 ————我国现经济评估、我国经济发展策略 首先,中国现阶段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现状是由中国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我国为劳动力资源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劳动力要素的价格相比资本要素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属必然。其次,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也是由中国所处的国际产业分工所决定的。于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处于较低的地位,发达国家将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衰退期的产业向中国转移导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的现状。最后,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解决我国劳动人口就业的问题的一个方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十分大,为我国人口的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我国内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及东部沿海不可比拟的海洋优势,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心所在。就加工贸易来看,到2008年,加工贸易出口在全国的比重超过10%的省(区、市)仍只有广东、江苏和上海(分别为39.03%、21.43%和13.43%),其他加工贸易出口在全国的比重超过1%的六个省(市)也都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已成为我国发达地区的代名词。而与东部相比,中部与西部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东部的发展。同时,由于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东部转移,导致农村出现空巢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显得迫在眉睫。 在今后的发展中,总体上,应在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在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地区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同时将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相对稀缺的地区转移。 一方面,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保护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是现阶段的必行之举。只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断发展才能积累足够多的资本和技术条件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中国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另一方面,遵循产业发展趋势,我们在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发展也十分必要,即不断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乃至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资本密集型产业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即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部门,如冶金、石油、机械制造等重工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不存在相互排斥的现象,可以协调发展。金融危机后,应当注重用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达到产业结构优化和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双重目的。同时,还应提高教育、技术水平,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只有大力加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才能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竞争优势。

高新技术企业的八大特征

高新技术企业的八大特征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哪些特征?小编查询了相关的论文介绍。接下来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八大特征的相关内容就由呱呱知道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高新技术(又称高科技,high-technology)一词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高新技术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概念,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在这一概念诞生初期,美国《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词典增补9000词》中对高新技术的定义为:“使用包含尖端方法或尖端仪器的技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88年对高新技术所下的定义为:“高新技术是指那些需要以充满活力和持续进步的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的迅速发展和高度综合的经济部门”。日本学者认为,高新技术是以当代尖端技术和下一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技术群。我国国家科技成果办公室对高新技术的定义是:“高新技术是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技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和增强国家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这一定义与其他的定义相比,更全面地反映了高新技术的本质特征,也符合我国国情,是本文所认同的一种定义。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确定了九个高新技术行业,分别是“航空航天、计算机、电子通信、医

药、科学仪器、电气机械、化学、非电气机械、军事装备”。而目前我国确定今后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大,拥有较高比率的科技型人才,并以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创新产品或创新技术服务的企业。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一般具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研究与开发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十分重要,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较高。第二,科技型人才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较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高度依赖于科技人才。第三,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往往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大多属于创新型产品或创新型技术服务。 和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如表1.1),根据对比结果可以将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概括为高投入性、高技术人才密集性、高创新性、高增长性、高收益性、高风险性、组织结构扁平化以及合作和共享的组织文化等,以下从八个方面论述高新技术企业的八大特征。 一、高投入性 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投入性主要表现在研发、研发产品商品化阶段的试验和推广、专用设备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从事高新技术研发要取得科技成果,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费用,而且技术难度越大、越复杂,需要投入的资金就越多。在开发阶段要经过中间试验,这一环节投入的费用弹性很大,有时投入很多而一无所获,有时需要多次试验、不断追加投入才能成功,中间试验费用在整个企业开发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在商品产业化阶段为了及时推向市场并且提高市场占有率需要投入巨大的广告费用和其它促销费用。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要想使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是不可能的,甚至连企业的生存都有问题。据统计,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一般为5%-15%,最高的可达50%,将其研发成果商品化时,所需投资又要比研发投入强度高5-10倍。因此日本人把高新技术企业称为“食金虫工业”。 二、高技术人才密集性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从事的是智力活动,主要依赖人才及其智力和知识,和传统产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集技术、智力、信息、知识等高级生产要素为一体。从高新技术企业人员构成上看,从事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设计的科技人员在企业员工总数

试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

试论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 杨相等 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的最强者之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其中人力资源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具有长远和综合效应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拟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是1980年国际自然保障联盟组织制定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提出的。在1981年该组织的具有国际影响的纲领性文件——《保护地球》中,给“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定义是“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1992年,一百八十三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会议厅通过了地球各国、各民族,各种肤色人群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保护,“全球变化问题”一起被列为当代生态和环境科学的三大前沿领域。不同学科的学者从本学科出发,提出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可是其基本思想上是一致的,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经济必须发展;第二,发展应该稳定持久;第三,经济中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应该协调发展。

人口数量的庞大,自然资源的短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加剧,都说明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八十年代起,国家将环境保护,计划生育和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在健全法规方面,现在已经有五部环境保护法,八部资源去,三百多项环境标准:1992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环境发展的十大对策,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列在首位;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级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1996年初,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的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建设蓝图的关键措施。 二、人力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人力资源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支付的体力的脑力的总和,即在人的劳动能力。它是表现在劳动力身上的自由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人力资源是一种资源中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积累物质资本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经济就不能发展。开发人力资源会推动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几十年来,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已经控制人力资源数量,

浅谈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人才培养使用创新

浅谈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人才培养使用创新 作为经济发展时期最为优秀的资源,人力资源在当今社会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它是单位发展的关键依托,是单位发展的关键保证。必须了解人力资源相关的管控活动,才可以切实的把单位的资源汇总,获取优秀的人才。文章重点分析了人力资源管控活动的相关内容。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重要性 对于煤炭单位来讲,其生产环境很独特,在资源等一定的背景之下,关注人力资源的发展,是当前此类单位应对竞争的重点内容,是顺应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人作为煤炭单位的关键要素,是生产中最为积极的要素,此类机构的发展不能够脱离工作者的热情而存在。将人当成是关键要素,切实的关注其积极性,把工作者当成是最为优秀的资源,切实的激发出工作者的潜能,释放其能量,符合综合发展的规定,带动人的有序发展,是当前此类单位要认真分析的事项。 由于改革工作高速前进,同时经济快速发展,人的意义开始被更多的单位认可。一些人讲,当前单位的竞争关键是人的竞争,也就是说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一个单位如果想发展的话,就要紧紧的抓住该项内容。人力资源保障着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将就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在这个管理体系下人的培养使用与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 1 经济发展时期人力资源管控活动的关键意义 人力资源管控工作是说单位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对单位的人力开展优化,切实的体现出工作者的热情,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优势,为单位创造优秀的利润,保证目标得以落实。換句话讲,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针对自身人力资源的配置所制定一系列政策或者实行相应的管理机制的措施或者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目标战略;人员选募;绩效以及薪酬管理;人员流动以及关系整理;以及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等。 任何单位要想一直发展的话,就要设置合理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能够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点。虽然一个企业的所有管理目标都是由这个企业的管理层所讨论制订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这些管理目标的实行以及完成程度,都是由下属员工的努力程度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下属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理解以及贯彻管理者指定的目标,那些被制订出来的计划都将属于镜中花、水中月,那么所谓的“企业管理战略措施”也将变为一纸空谈。所以,当企业的人力管理系统得到充分的完善时,这个合格成熟的体系将会给企业带来各种灵活的企业组织观念,给企业的员工提供相应宽裕的条件以确保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让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从而使企业在这个新的时代中保有自己的灵敏性和适应性,帮助企业在这个市场经济纷繁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构想和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