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好大学唐诗宋词鉴赏课程整理

好大学唐诗宋词鉴赏课程整理

好大学唐诗宋词鉴赏课程整理
好大学唐诗宋词鉴赏课程整理

第一周

1—1唐诗繁荣的表现

一.唐诗是唐代之文学的原因:后世难以或很少创作出超越唐诗的作品。

二.唐诗繁荣的表现:

1.创作队伍庞大,创作成果丰硕。现今保存3200位诗人,5000多首诗歌

2.体裁大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体裁: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古诗乐府律师绝句

名家:初唐四杰,王维,李白,杜甫,高适,李商隐,杜牧等

风格:清新流利沉郁顿挫田园边塞

三.诗体作家流派风格衡量诗歌繁荣参数唐代皆备

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典范,唐代刚才说了三千多位诗人名家辈出,大家如林,我们发现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有的沉郁顿挫,有的清新流利,有边塞诗派,有田园诗派,所以我们说唐代这些诗歌风格具有多样化,而在唐代这些都已经具备了,所以我们说唐代诗歌它是繁盛的

1-2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丰裕的经济基础,二.清明的政治环境(对文学政策文化融解和文化共荣帝王对诗的热衷)。三.风行的诗赋取士(有群众基础),四.活跃的社会思想(侠—风骨,儒—兴寄,释—兴象,道—文辞)。五.深厚的文化积累六.庞大的寒士群体

1-3唐诗的划分

一.唐诗的划分与时代变迁划分不同

二.划分

初100年情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超越之处:无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礼赞生命陈子昂盛50年气象,中70年格调,晚70年风韵

一.唐诗的划分与时代变迁划分不同

二.划分

初100年情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超越之处:无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礼赞生命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8首《感遇》

盛50年气象李白杜甫

中70年格调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现实主义诗人

晚70年风韵李商隐杜牧时代造就的感伤

1-5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1.后世文者对宋文化评价极高

2.宋代的哲学思维更通向于心灵

3.宋代文学特征内省与思辨1-6宋词的起源

1.词起源于何时目前无定论可以自己查阅资料,

2.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从这个角度词起于隋唐,

3.《云瑶集》事实角度词源于隋唐,

4.思考:词起源于隋唐,为什么大唐文化如此繁盛,却没有多大成就呢?

1-7宋词的城市化

1.词与宋代的城市化生活息息相关;

2.词用来娱乐,不载道;

3.宋代文学的俗是以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为代表的被传统士大夫阶层所排斥的民间文学的新兴;

4.宋词的俗是世俗之俗;

5.词是一种城市文学——宴饮词居多,与城市生活有关

1-8宋词的江南化

1.不同地域造就不同文化

江南化表现1.从词人籍贯60.5%多都是江南;2.南宋都城在临安;3.江南建筑风景独特而多,大多数词中名胜皆在江南;4.以忆江南,望江南为词牌的词非常多;5.不在江南写,却有江难的风景和特点,课下欣赏皇甫松的《梦江南》;

1-9宋词的女性化

1.词是一种女性哲学多以女性口吻叙述例如温庭筠《菩萨蛮》代言体以民间,青楼,宫廷女子表达自己的哀怨愁苦

综上词是音乐文学城市文学南方文学女性文学

2-1爱情永恒的文学主题

1 元稹《离思》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 张仲素《燕子楼》楼上残灯伴晚霞,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长,地角天涯不是长。

3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荷叶升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4 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5 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6 顾《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7 北宋晏殊《玉楼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司马光《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8 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李之仪《卜算子》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外国康格里夫没有爱情的人生叫受罪。

爱情中西方文学永恒的主题

9 《思帝乡》韦庄

10 爱德华八世辛普森夫人

11 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

爱情,对每个人来说,不一定都是最重要的,谁又真的清楚几百年前的李杨之恋。有时候,它只是生命的点缀而已。

2-2 白居易的爱情故事

1 白对李杨的态度既饱含深情,饱含同情,一篇长恨有风情,无讽喻,看轻。

2 白居易之所以对李杨有如此深切感悟和精彩描写,源于他自己经历过一段深刻的爱情。

3哲学意义甚美必甚恶

2-3爱情的四种境界

爱情的类别

无爱三个因素都没有;喜爱只有亲密关系;痴迷的爱只有激情体验;空洞的爱只有承诺;浪漫的爱亲密激情无承诺;伴侣的爱亲密承诺无激情;愚昧的爱激情承诺无亲密;完美的爱三者皆备;

不过不符合中国文人爱情;

惠洪《千秋岁》倦怠情含无限

独特的个性情怀和对爱情的追求乃人之常情

爱情的四种境界(下)

功利境界杨孜李商隐王茂元女儿

理想境界李清照赵明诚

天地境界贾宝玉林黛玉杰克罗斯梁祝

爱情可以人人拥有境界各有差别

2-5鱼玄机和李冶的爱情观

1 男女爱情观不同

女性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男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与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男外女内有关男子主四海之事女子主一室之事

2 古代女子的身份三姑六婆

鱼玄机(鱼幼薇)晚唐诗人《赠邻女》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3 嫉妒房玄龄的妻子

4 李冶《八至》至亲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2-6 孤独寂寞的空闺生活

1 深闺女子渴望丈夫早日归来唐诗宋词里写到女子时总会出现花楼门墙小楼

2 苏轼《蝶恋花春景》

3 荡秋千仿若生活在一个监狱般的世界而秋千是她们眺望世界的窗口虽只是简单的一瞥距离时间有限但也成了一种放风

4 正是女子监狱般的生活狭窄的生活场所才导致她们思夫闺怨以致有这么多的闺怨词2-7 古代男子眼中的女子

1 男子大多以一种色情的眼光审视歌姬刘永《小镇西》

2 古代文人士大夫比较自恋对歌姬并没有他们词中表达的那样深情

3 填词俗套相聚离别分手后

2-8 好男人的代表:姜夔

姜夔陆游的深情

1《踏莎行自远东来》以梦开端以魂离去结尾幽邃清冷深情怜香惜玉惭愧至情至性

2 《鹧鸪天》姜夔清新刚健之笔写出来了刻骨的相思

2-11 青楼春梦(上)

当婚姻阻断了色欲和情感的的通道的时候,文人便在婚姻外寻找理想的爱情因此传统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青楼情节和春梦情怀青楼是传统文人的理想爱情的现实实现场域,而春梦是他们的色欲幻想空间

现代妓女卖身古典妓女卖艺

传统中国的爱情文学大多是成熟男女的青楼文学

肉欲不是第一,文人与艺妓关系的描写总是充满悲情的色调

青楼与春梦的区别文人在青楼赏识艺妓,在春梦遭遇奔女青楼的艺妓是被动的春梦里是主动的

晏几道《小山词》

家道衰落,历经仕途波折前后生活的骤转,心理失衡故作姿态很少回到现实世界活在自己构造的虚拟世界沉醉醉梦无拘无束没有勇气超越现实改变命运,恰恰自作多情,自负才情,只活在自己的白日梦中,蕴含着眼前的失落,却难掩背后的悲哀。

1 牡丹亭徐君猷胜之张厚之

我认为文人与歌妓之间肯定有爱情,不过不是每个文人都能遇到吧了,有的是郎有情,妾无意,还有的恰恰相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当双方都有感情的时候,正是一段情。此外,这里的情或许并没有某些诗词中那般缠绵凄切,一生一世一双人,只是在某段时间内的真心而

3-1 科举制度的起源

1金榜题名从隋朝的科举制度开始。2春秋到秦世卿世禄制3 汉察举制只是推荐凭

品行4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官曹丕采纳陈群建议因为前朝选拔制度的弊端,科举应运而生,并广为赞赏。被称为中国的第六发明5隋公元 605~1905 持续1300

6科举制度在唐代的意义

1.科举面前人人平等

2.唐代以诗取士,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3-2 科举的应试条件

1唐代可以参加科举的三种来源生徒乡贡参加制举的考生

2 不可以参加科举女子工商子女曾经犯法者官私奴婢,州县小吏居丧期间或犯父祖名讳者

3李白未参加科举的可能原因,排除追求个性自由1曾在西域生活过,接受西域文化;2不是官吏,极有可能是商人之家;3 脱离蜀地的流民,蜀地不是其祖籍;4很少写农民生活,熟悉商人生活;

不管是商人还是犯罪,只其一就不可

犯父祖名讳例子李贺李贺父李晋肃”晋'与"进“谐音《剧谈录》卷下《元相国谒李贺》说元稹提出来的可能是错误的

3-3 行卷与温卷

行卷送诗文为了引起文人和知举官的关注

温卷初次不行,多次行卷

行的不好,效果适得其反例崔颢第一首《王家少妇》李邕斥“小儿无礼”

大多都效果不错例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张水部即张籍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仅从字面看就不错,写出来了新嫁娘的谨小慎微,娇羞妩媚,见公婆的紧张认真。背后意义,把自己比作新嫁娘,张籍比作夫婿,考官比作舅姑。张籍大赞此诗

3-4 省第诗及第

一甲状元榜眼探花

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依照看尽长安花。考中进士的得意

一朝成名天下知,故文人对进士极其看重

3-5 文人入幕的原因

1 因为考中进士极难,就算考中也离功成名就很远,故入幕成了另一种方式。

入幕必先了解"方镇“: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

文人入幕多数经由:科举及第——服务方镇——入朝为官

幕府为文人的入朝升迁提供了重要途径。使府僚佐文职武职

文人入幕高潮唐肃宗到唐德宗年间

唐朝入幕规律:盛唐少,安史之乱后有重大变化;西川,淮南是唐朝方镇盛地,是文人入幕集中的地方;从入幕文人的素质看,进士居多;从入幕职掌看,为掌书记甚多;从籍贯来看,北方人居多;但在南方参幕较多

3-6 文人入幕的心理特征

1求名躁进;2纵情于乐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杜甫;3追名逐利欧阳詹《送张尚书书》;4并不是每个人入幕都是为了名利——张籍《节妇吟》字面看:节妇拒绝追求者,同丈夫共同走下去;深层含义:以节妇喻己,拒绝李师道的入幕邀请

3-7 文人入幕与盛唐边塞诗

1 从仕途和文学角度

文人入幕和唐朝边塞诗有关

文人入幕和不入写的边塞诗较大差异例描写战争

1入幕的从具体战争胜负,双方力量转移近玩

2不入幕从人道主义考察远观

对边塞体验不一样

未入幕大多描写边塞疾苦,军士体寒,受传统征士诗影响

陆机《从军行》没有很多体会感受

王昌龄《从军行》常规的关于边塞的想象,没太多关于边塞的体会

入幕跟游边不同

王维《使至塞上》有句无篇犯合掌大忌

借鉴沿袭不深入

3-8 非入幕文人的边塞诗

《旗亭画壁》王昌龄王之涣高适

《登鹳雀楼》是否是王之涣的有待考证

理由有三

1唐朝的时候有一部唐人选的唐诗集,这218首都是编选者芮挺章同时诗人的作品,这本书卷下选有王之涣的诗三篇,按照当事人的说法这首诗歌不是王之涣的

2南宋的时候范成大编撰的《吴郡志》里面曾经引用了唐人所著的《翰林盛事》中的一段记载。说有一次,武则天吟诗吟到“白日依山尽”问是谁的诗歌?当时李峤回答说是御史朱佐日的诗。我们说武则天是天后她问话人家一般不会撒谎,否则就是欺君之罪,李峤进士出身,对这首诗的作者应该是知道的,这所以首诗歌可能不是王之涣的。

3最早把《登鸛雀楼》这首诗放在王之涣名下的大概是在宋代的《文苑英华》里,可是《文苑英华》这本书是经常有错误的,所以不能依据。

像王之涣,王昌龄这样的没有入幕经历的诗人,写的边塞诗大多是对传统的沿袭。

3-9 唐代边塞诗之高、岑

边塞诗著称高适岑参

高适代表作《燕歌行》官位较高,诗不是很出色

岑参三个超越

超越自我—— 1.从内容上看,超越了过去对和谐的自然景观的偏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审美情趣,表现了对纤细的疏远核对悲壮的追求

3.形式上,克服了吴均,何逊体的疑惑,努力用七言古诗表现边塞风光,中亚风情

超越历史

超越时代

3-10 仕途畅通的代表:晏殊

十四岁神通入仕,50多年仕途通顺

晏殊的词特点寿词

折射出他对死亡的一种恐惧,害怕哪一天突然离去,总能在他词里读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身居高位,渴望长期拥有,却又害怕失去。

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11-1 人生得意之知赏

拥有知己乃人生一大乐事

知己的解读

1.知赏功利性唯有得到上位者的赏识,才能实现抱负。李白文人的资本文学才华,司马相如《子虚赋》

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愿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的自荐书

历史的大浪淘沙,总会给我们留下沉重的思考和黑色的幽默。

1韩朝宗没有赏识李白,唐玄宗赏识他。

2.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玄宗只是把李白当作文学侍从,事例说明,文人总想得到赏识,,而这种意识导致出现大量干谒诗。

张碣《东都望幸》讽刺高湘提携邵安石

白居易想顾况行卷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陈人杰认为刘叉的成名是韩愈的举荐不恨穷途,所恨吾生,不见古人。

这些充分说明,在中国古代能够得到高位者的赏识,自己就能够得到提拔和重用,所以说赏识情节是古代文人的一个重要的内心隐蔽的心理。

3-12 人生得意之知音

若知赏是功利性的,知音更深邃诗意。

真正的知音在于庄子的“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知音双方处于平等,互赏的位置上。

1.屈原“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2.唐代典型对吧元稹白居易;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同年登科,一起任职,同年被贬,同年得子。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文学素养。

4-1 宫女失恩

1.宋《方岳》“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一二”

2.四大悲南宋洪迈《客斋笔记》“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子心。”

3.婚姻不幸朱淑真《愁怀》

汉代班婕妤《怨歌行》

文人以宫怨诗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也表达了对宫女的同情,对自己不受重视的哀叹,也是对统治者的讽刺。

4-3 落第的原因

落第原因

客观录取率低集权的干预考官取人的随意性

主观个人性格【贾岛】【罗隐】性格倨傲考场捣乱温庭筠

4-4 落第后的归宿

落第后的选择

1.不考

2.入幕

3.再考陈子昂

4.浪迹天涯黄巢待到花开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充斥着杀气。

4-5 文人遭贬

不如意之文人遭贬

韩愈被贬《谏迎佛骨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文人被贬大多到岭南之地原因

张九龄“放逐之臣不宜居善地" 被采纳

4-6 永贞革新

刘禹锡柳宗元的被贬

永贞革新,引起了宦官集团及与其勾结的强烈反对,王叔文被罢,双柳被贬

永贞革新不仅仅是中唐前后期文学发展的重大指标,还在于中唐时期的文学是以史风为代笔,革新后出现革新精神。例元稹白居易”新题乐府'

所以说永贞革新对唐代文学有重大影响

4-7 刘、柳与南方文学

1.柳宗元与刘禹锡的被贬与唐代其他文人的被贬不同:不是犯罪;不是党争的牺牲品,是唐宪宗李纯的关系。

2.柳宗元《江雪》一个倔强藏头诗千万孤独傲岸不妥协不屈服,《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二人被贬是一种客观的结果,白居易《舟中读元九书》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闻乐天书》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长安凉州山水相隔,心理感受竟如此相似,不得不说千古奇闻。始以诗交,终以诗诀。

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柳永《雨霖铃》"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只能与青楼歌妓说。

岳飞《小重山》身系国家安危却不被理解的沉重。知己难求。

知己难在何处?难在曲高和寡,难在音书垄断,难在以意逆志,正因为“知己”的难得一遇,人生得一知己的快乐便得以凸显,而“他乡遇故知”又尤值得庆幸。

4-8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之间的关系

1.韩愈对柳宗元刘禹锡的文学作品逐步肯定。但在人品上不同

2.韩愈对永贞革新反对的原因:

1 出身高门,不屑于寒士结交

2.受长兄的教训

3 与宦官关系微妙

韩愈在政治活动上全面否定柳宗元,《永贞新传》,表里不一,背后诟病柳宗元,遭贬没做一个朋友该做的事人品不值得称赞

唐代文人的被贬,不仅促进了文学上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某些文人的阴暗面

在人最落寞最孤独最失意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个理解自我的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知己的更高境界知己知彼的双向进行,即相知,达到完全的信任和契合。

知己难求,在现在的含义,即理解。做不到:士为知己者死,但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9 身心患病之身病

除却宫女失恩,举子落第,文士遭贬都是不幸。身心患病乃第四个失意

安史之乱后,诗人的作品多从身边生活写起,从身体上的病痛,反映出病衰的痛苦,折射出国家的命运被贬后多到不卫生之地,杂病多生,诊断会出现失误,无钱医治,诊断方式比病更可怕,不过像苏轼等的人,会自己调节,积极面对心理的病忧国忧民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侯”辛弃疾怀才不遇理想与现实总有距离,怀才不遇比比皆是杜甫

相思之苦李之仪李白相思不一定就局限在爱情这个狭隘的天地。

4-11 疾病对诗歌的影响

影响两个方面

描绘病痛的症状,抒发内心的苦闷

刘禹锡“两目金光暗,中年似老翁。看书渐成碧,羞日不禁风。”。白居易《眼疾》因为病痛,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李贺的诗病的影子无处不在,隐含的病让李贺发现了生命的短暂,激发了他的创作苦衰成就了李贺的诗歌

4-12 人生在世不称意之李商隐

典型代表才命相仿的李商隐

三个方面

一.时世经历了唐代六朝皇帝“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晚唐不比盛唐

二.家世累世孤孑四海无可归之地

三.身世幼年丧父佣书贩春艰难度日仕途坎坷党争牵累

人生感慨来得早而深

1.特别敏感又特别执着预感到王朝的没落但依然做深情的哀婉体会到爱情的间阻但依然做炽热的追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内心特别内向软弱“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感慨

1.命运的感慨“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希望之于失望人生之于幻灭无法改变

2.世情的感慨“未知歌舞能多少,虚成共厨为细腰”《梦泽》

3.情绪的感慨

间阻之慨:政治上“君前剖心肝,九重黯已隔”

友谊上“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爱情上“刘郎已隔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迟暮之慨“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孤寂之慨”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迷惘之慨 "觉来正是平价雨,独背寒灯枕手眠”

4-13 李商隐诗歌的人性表达

事情有好有坏

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是对生命的叩问

例《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秋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回环往复

《闺情》红楼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春窗一觉风流梦,却是同衾不得知

哲理人与人的相处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夫妻,也不一定了解对方。

可以用唐朝李冶的《八至》解读

《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生命的珍贵和活跃是以生命的不长久为代价,生命的来龙去脉又是生命难以预料的,所以生命的底色是悲伤的,'"何事”不仅仅是周穆王已经死了的委婉说法,更是有关生命结局的真正设问

《锦瑟》主题

令狐青衣说永瑟说调和以上两说情诗说悼亡诗说知赏兼悼亡说无解

感知当下,要觉知生命中伟大的当下力量,否则只会留下惘然的回忆以及无尽的迷思

人是以痛苦和遗憾为代价获得真理的,真正的知识来自于那个事物的不在场不存在或消失活在当下积极通脱

5-1 古地废墟之于诗人

咏史诗:临故地,念昔人忆往事

诗人站在废墟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的节点上,以某个残留的片段勾起对往事的回忆中国文士的思想浸透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追求,融化到诗歌创作中,折射出他们独特的思想和精神追求

作家意识:理性分析,启迪当时的人们

政治意识:以史为鉴,告诫当下。

时间意识:王朝更迭,时代交替,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旧和新,兴和亡

《乌衣巷》《越中览古》

自我意识寻找历史教训,抒发自己的情感,时间的无涯,历史的广阔,感到自身的渺小《念奴娇赤壁怀古》

5-2 都城怀古之金陵

金陵姑苏洛阳

1.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积淀

2.六朝古都,悠久的历史名郡地位《金陵三省》

3.反复的历史变迁

4. 伤悼之情《桂枝香金陵怀古

都城怀古主题

缅怀昔日风流

感慨今日凄凉

《金陵歌送别范宣》《乌衣巷》《咏史》李商隐

“钟山何处有龙盘”

5-4 怀故居之骊山

骊山怀古主题

1.政治装点的骊山咏唱,历史价值不高

2.一改往日风格,通过骊山进行批判,批判权贵的醉生梦死

《长恨歌》《过华清宫绝句》

5-6 念昔日帝王

1.历代的帝王权威性绝对性治世明君尧舜禹《行次昭陵》毁誉不一的开国明主或盛世明君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对历史进程有卓越贡献《秦王扫六合》杨忆《始皇》秦始皇焚书坑儒荒淫无道,忠奸不辨夫差隋炀帝周昙《隋门炀帝》

5-7 念嫔妃之王昭君

历代的嫔妃名姬

才智聪明容貌美丽西施王昭君杨贵妃班婕妤

三个象征意义

政治方面通过王昭君表达对和亲政策的看法戎昱《咏史》

文化观念严华夷之辨姜夔《疏影》

人生层面人才被埋没的千古事实才子在昭君身上找到共鸣揭露嫉才妒能感慨人生仕途变化

5-8 念历代文人贤士

诗人容易同情寒士才华横溢屈原陶渊明士不遇怀人伤己同病相怜针砭时弊对当时社会埋没人才,嫉贤妒能的现象进行批判慨叹古人,实际暗喻自己生不逢时

5-10 忆李、杨往事

爱情和政治的双重悲剧

《长恨歌》抒情叙述诗矛盾震撼悲情

李杨自己是爱情悲剧的承担者和批判者

李杨的故事,发生在千年前,作为后世的我们,没有亲眼见证,只通过厚重的史书记载的篇章得以了解,更不是他们本人,我们无法评判他们的故事,只是纯粹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此事。自古以来,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兴衰更替岂是一两人之力得以改变,都说红颜祸水,其实到底是红颜本身,还是那些不受控制的君王或有成就的男性呢,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本就低下,身为君王,既然拥有别人无法掌握的权利,就必须承担这份权利带来的责任,就要经受住美色的诱惑,正常处之,如果不能,趁早下台,是对百姓的负责。

5-11 李煜忆故国兴亡

追怀昔日繁华,感慨今日沦落《浪淘沙》《子夜歌》

对往事的追忆,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忆往事,有喜有忧,有积极有消极。“眼界之大,感慨遂深”王国维

6-1 贪欢之文人贪恋围棋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后主《浪淘沙》四好琴棋书画围棋艺术性的技艺例白居易。唐玄宗好羯鼓,陈叔宝好玉树后庭花,李存勖宠爱伶人致亡国身死

6-3 寡欢之文人的隐逸情节

贪欢告诉我们

对一件物品和事情的痴迷需要一定的限度

寡欢隐逸之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代文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两条出路出仕隐逸

隐士的称呼

高士齐国鲁仲连处士逸士高人逸民畸人狂士

6-4 隐逸的类型

隐士的类型

范晔分六类

《后汉书逸民列传》

隐居以求其志以退为进李白《与韩荆州书》

曲避以全其道消极避世在改朝换代时表现明显

静己以镇其躁王维《山居秋暝》刘禹锡《陋室铭》

去危以图其安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对内在价值的重新认识和珍惜

垢俗以动其概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疵物以激其清

隐士分类

终身不仕许由巢父林逋

先隐后仕诸葛亮姜子牙李泌

先仕后隐王通范蠡张翰陶渊明

忽隐忽仕种放“我本厌虚名,至深天下庭。不终高尚事,有愧少数星。北阙空追悔,西山羡独醒。秋风旧期约,何日去冥冥”

仕而趋隐东方朔

隐而趋仕卢藏用陈继儒

隐逸原因

或求其志或静其心或图己安或避己祸或动其概或清其情,文人大多自恃清高罗隐名声大但却未中进士失败后隐逸

6-7 文人隐逸倾向的三个支持条件

客观因素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传统的逃避哲学思想深入中国文人的心中(儒——正义原则道——自由原则佛——宗教原则)

3.历代主流舆论对隐逸的推崇

6-8 隐逸文化的影响

隐逸文化积极方面

1.丰富了审美文化的内涵。隐是初级境界逸是一艺术审美境界

2.对中国艺术样式和风格具有较大影响

6-11 既可爱又可敬的苏轼

苏轼可爱

1.纠结穿官服还是囚服接旨而被指可爱,

2.苏轼在给弟弟的书信中也表现了他对死亡的害怕,与常人无异,

3.被贬蛮荒之地,依然没有气馁,故我依旧,自得其乐,

可敬

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但依然有自己的原则,人生逆旅之选择:

1.逃避:醉酒沉沦李太白寻梦追忆晏几道

2.执着:落寞柳宗元洒脱刘禹锡

超脱豁达的情怀

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苏轼遭遇很多离别,却不感伤“离别是常叹,相聚是例外”;”人生是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行走

思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苏轼的乡愁“此心安处是吾乡”;白居易“无论海角与天涯,大底安处是吾乡”

关于年华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对于生命的流逝,对于年华的消失,中国人难免遗憾。苏轼“流水尚能西,谁道人生无再少”改变了对时光流逝的态度

达观的体现

《定风波》超脱豁达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荣辱全无

因为无所畏,所以无所谓。因为无所谓,所以无所畏。“人间有味是清欢”

7-1 儒家生死观对死亡的态度:

1在现实人生的积极进取中继续创造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子孙家族的嗣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3.安死

7-2 道家、佛家生死观

道家全身保真自然的重道轻礼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对别人的无用就是对自己的有用“鼓盆而歌”庄子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佛家生死轮回观;积极地人生观;生是苦死是苦;珍惜当下,懂得放开;提高自身修为深刻久远的影响

7-3 诗人之死(上)死亡的种类

寿终正寝

横死;病逝;孟浩然李白杜甫;文人相争,遭遇横祸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有所思》

7-6 英早逝之王勃(下)王勃最伟大作品

《滕王阁序》

重在内容: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2.众人皆乐我独悲的挫折

3.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经历

4.壮志难酬,舍国为家的痛苦抉择

王勃的死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它的宽度,并非长度,生若夏花,死若秋叶亦是一种幸福

7-77-7 为国家、民族英勇就义

为国家为民族英勇就义岳飞文天祥

志士仁人是否死的其所???

反面进无以效成劳于国,退不保自身,于国未能恢复中原,扭转政局,于己又未能保全自

身,缓图再起。对政治和自身毫无益处

正面精神象征为真理的奋斗精神,舍身取义的大爱

已经融入到中国二千年来的精神文化中,对后世具有极大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7-8 死亡的文学主题

死亡在文学上的体现

一、死亡主题的历史土壤

1.文的觉醒和人的觉醒

对内发现自身心灵,对外发现宇宙自然

2.天灾人祸对士人心灵的影响

安史之乱,战争的频繁,自然灾害

二、文人对死亡的理解

行为方面

求仙炼药,放浪形骸于山林

精神方面

儒释道三家对死亡的态度

三、生命意识在诗歌中的表现

对疾病痛苦的无助生命与疾患病理学角度

对生命短暂的无奈生命与宇宙社会学角度

晏殊的死亡意识主要表现在落花词和祝寿词上

李贺生平对其诗歌创作影响的死亡氛围尤其是他的身体也非常的虚弱,终年生病所以他体味着死亡的孤独,心里充斥着对生老病死的忧虑和烦恼,李贺不幸的个人经历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使他的诗歌显示出不一样的诗歌死亡氛围和死亡意象

李贺的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死亡氛围。诗人以浓烈的色彩、奇异的想象,对死亡世界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写下了一首首满是死亡意象的诗歌,死亡意象的画面感非常强烈

他笔下的死亡意象十分的阴森灵异,青烟缭绕着的坟冢、森森的白骨殷红的血迹和哇哇惨叫的乌鸦等凸显出强烈的画面感,而且李贺的诗歌中的死亡意象集中体现了他的匠心独具,他所使用的死亡意象是奇诡冷艳的,神仙是会死的,彭祖巫咸这些古代传说中的老寿星们也是会死的,山也是会死的。

7-9 “死亡意识”的集中体现——边塞诗

死亡意识集中体现在边塞诗上

1生死守望《兵车行》《出塞》;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2深闺与大漠的守望;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闺中只是空想象,不见沙场愁杀人

前途:怀乡寄托里的生死茫茫

琵琶一声肠应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战争无奈的生死较量中的死亡阴影

积极态度惋惜和伟大精神的褒扬视死如归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消极同情战死的边塞士兵,对盲目发动战争的批判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人生下来应该好好活着,活着不需要太多理由,只要好好的

8-1 唐诗宋词里的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到了宋代,词与人生更深,人生短暂

例: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西江月》

新绿旧春红又老,少选老白人生几蒋捷《满江红》

人生感悟宋词

给人的情感感悟的因素: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流转

《一剪梅乙卯中秋》人生能有几中秋,人自多愁,月又何愁。老娥今夜为谁羞。云意悠悠,雨意悠悠。自怜踪迹等浮萍。去岁荆州。今岁荆州。可人谁与共斯楼。{离别的铃声}归去休休,睡去休休。

8-2 人生如梦人生如寄(上)

人生几何,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宋代描写人生短暂

急急修行,细算人生,能有几时《沁园春》张继光

人生几何,如何不自,珍重此生

人生几许,且赢得刘郎,看花眼惯,懒复赋前度。

百岁为极限

人生如寄

人生如梦

庄子

人生短暂如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人生荣辱穷搭都如梦般虚幻

人生如梦,个中堪把心卜

南柯一梦,黄粱一梦

邯郸记红楼梦

美梦的塑造者不得不面对现实

西方

卡尔德隆《人生如梦》

不管真实还是梦境,都需要奋斗。

真谛:生命的真谛是奋斗,在奋斗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不是一直的蒙昧沉沦,无知,不管结果怎样,至少我们体会到人生奋斗的过程。

8-4 人生如萍人生如舟(上)

人生如舟,人生如萍从空间的角度

人生百岁,离别易,会逢难

朝有时,暮有时,潮水犹知日两回。人生常别离。来有时,去有时,燕子犹知社后归。君行无定期。刘克庄《长相思》生动的写出人生离别的无奈

易别难聚多离别聚散

1人生聚散如弦苦,老去风情犹惜别

2人生聚散浮云似,回首明年。何处尊前。长望星河共一天。

3水无定,花有尽。会相逢。可是人生长在、别离中

4人生自古多离别。多离别。年年辜负,海棠时节。

5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兮鸳侣。

6若要人生长美满,除非世上无离别。算古今、次恨似连环,何时绝。

要眇宜深

萍蓬

世事难穷,人生无定,偶然蓬转萍浮

人生飘聚等浮萍。谁知桃叶,千古是离情。

时序去如流矢,人生宛似飞蓬

漂泊感夹在在诗词中

遥远的距离隔开了诗人与家人的联系,在情感上产生断裂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行旅的悲哀乡情的羁绊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李煜的思归更深刻深远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离乡者精神客居的宿命,并不能阻遏诗人精神返乡的冲动和相关的尽言

返回家乡在时间上就是返回童年

童心未泯,无忧无虑,对少年的怀恋和对生活的讴歌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时间的角度人生如梦人生如寄

空间的角度人生如萍,人生如舟

8-6 及时行乐

面对人生的态度--因应之道

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的态度

解救消愁

离别前尽情欢歌

主要及时行乐适时怡情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辜负平生弄泉手。叹青山短帽,还自喜,卓发沧浪依旧。认识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

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钟,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辛弃疾《洞仙歌》人生行乐

人生无事须行乐,富贵何时且健身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算人生行乐,不须富贵,官居游适,必就高明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

行乐的方式和感悟

尊前休话人生事,人生只合樽前醉

江城风雪天,绮窗灯自语

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人生如意享欢荣,得酒娱情

人生有酒,得何处,开怀且醉

除却酒在歌舞女中游荡

酒非狂欢烂醉,而是超脱物事,内心豁达

例陶渊明有花赏花,有酒饮酒,痛苦便可烟消云散

8-7 适时怡情的人生态度(上)

以达观的心态面对人生

苏轼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君看今古悠悠,浮幻人间事

人生只何随它去,便不到天涯,

人生一世,思量争甚底

看开人事,及时行乐

造园

文人提到园林的诗词不少

庭院西园南园

一方面过隐士的生活,一方面又享受生活的乐趣和条件

沧浪亭园林之盛与苏舜钦的悠然之情昭然若见;大隐生活太险恶,小隐山野太荒凉;王安石半山园半山夕照精神生活上的安憩之所;叶梦得吴兴石林园林是宋代词人表4适时怡情的一个重要实践;

古典园林和古典诗词相辅相成

8-9 人生到处知何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生命的无定性和未知性

但可做到:

珍惜光阴

改变对生活的漫不经心,学习古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留恋

真情在现代社会尤其可贵

人,诗意的栖居于大地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或及时行乐,或及时怡情,或立功显名

但无论何种态度珍惜生命,活在当下,感悟人生

一、你觉得唐朝和宋朝有在精神气度上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在文学上有什么表现?

对精神气度不同的阐释:唐朝是上升期,雍容、大气重外表;宋朝是成熟期,雅俗并存,重视内省

二、唐诗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轨迹,所谓初唐情怀、盛唐气象、中唐格调、晚唐风韵,选取你印象最深刻一个时段来说说你的理解,你可以举一首诗歌或者一位诗人进行品鉴,也可以谈谈对这个时期风格的看法。

在这里说说我对初唐情怀的理解,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自古以来,因着交通的不便,文人们饱受离别的愁楚。送别诗亦成了文人笔下的主题。这首离别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王勃一改离别的惆怅,用开阔的胸襟和洒脱的情怀表达了对好友的深深思念和祝愿。作者送好友来到城外,在风烟中眺望渡口,想到友人要去远方上任,和自己分别,再见已不知是何日,一种淡淡的无奈之情漫延作者的心头。但后来笔锋一转,告

诉友人和自己,只要心念彼此,距离不是障碍,天涯也可以咫尺。悲伤的情感顿去,潇洒情怀毕现。在这首诗里,我们没看到类似盛唐诗歌的恢弘气象,有的只是作者自己心中的情感,对友人的的思念和洒脱不愁苦的情怀。初唐诗歌的风格在这首诗里有明显的体现。

一、宋朝的词人晏几道可谓是一个沉湎在睡梦中的词人,其《小山词》中“梦”字出现了达六十次之多,试结合晏几道的生平经历、词人性格等方面,谈谈晏几道多写春梦词作如此之多的原因。

答:1.晏几道是著名词人晏殊的儿子,起初因父亲原因,生活殷实,后来父亲离世,好友下狱,家道由此衰落,历经仕途波折,而这前后生活的骤转,导致他心理失衡,从而很少回到现实世界,由此写下众多春梦词,活在自己给自己构造的虚拟世界里,沉醉醉梦;

2.词人本身,性格懦弱,没有勇气超越现实,改变命运,恰恰自作多情,自负才情,内心失落,悲叹命运,这也是他自卑的另一种体现,因此,他寄希望于春梦,醉心于春梦词的创作,活在自己的白日梦中,只有在梦中方可无拘无束,醉生梦死,以此逃避现实。

题目解析:

1)能够结合晏几道前盛后衰的家境变化,和词人相对偏于懦弱的性格方面来谈的,得基本分3分。

在结合诗人生平、性格特点的同时能够联系具体词作分析的,得4分。

能例举晏几道父亲晏殊去世、好友郑侠入狱、监颖昌许田镇、任开封府推官等几件对晏几道生平影响比较重要的事情,并分析其对晏几道的性格特点的影响,如变得颓唐自任、懦

二、唐宋文人喜欢写与歌妓的交往,来极尽他们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姜夔《过垂虹》:“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但是歌儿舞女有时在文人心目中却并没有那么重要,文人兴之所至,往往可以将心爱的歌妓转赠给他人,或者与他人分享。请结合唐宋时代背景以及相关史实,关于文人与歌妓之间究竟有没有真正的爱情,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文人与歌妓之间存在真正的感情,但是这种感情少之又少,并不像”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亦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描述的那般之多,至深。据史实和野史记载,很多歌妓往往被转增他人,这虽然说明歌妓在文人眼中不是很重要,但是不能完全说明文人歌妓之间无爱情仅是合作双方的欲望而已。例如秦观的词中,歌妓女子都具有真实的感情和个性,他以一种平等的略带同情的态度对待她们,从而发现了

她们灵魂深处的诱惑和魅力。只要这种发现存在,我们就可以相信,文人与歌妓之间存在爱情,不只是简单的风花雪月。当然,由于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特点,以及青楼女子更卑下的位置,这种爱情少而短暂。

4著名的省试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谁的作品?

A、孟郊

B、钱起

C、章孝标

D、杜牧答案 B

9

、杜牧的著名诗歌“东都放榜花未开,三十三人走马回”中的“三十三”指的是

A、进士及第的人数

B、参加科举的人数

C、外出上任的人数

D、外出游玩的人数

参考答案: A、

12

[单选题]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出自唐代哪位诗人之手

A、张籍

B、张继

C、韩愈

D、李商隐参考答案: A、

答:《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解读:残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漏壶的水流尽了,我刚刚静下来,却时常见幽人独自来去,缥缈中孤单鸿雁的影子在空中飞过。我受惊而起,频频回头,心中有很,却无人能解,孤鸿选尽了所有凄凉的树枝而不肯栖息,寒冷的沙漠寂寞难忍,这是孤鸿不肯栖,亦是诗人自己以孤鸿自喻,语意双雕,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不平,孤独寂寞而又不肯随别人同流合污的形象,表达了词人高尚的精神。

[单选题]

帝王或名人的故居,因所住之人的特别性,或者是发生在此的故事的传奇性,尤其得到诗人的关注。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此种类型?

A、骊山;

B、始皇陵;

C、浣纱石;

D、武侯祠;

参考答案: A、

答:材料一借回答客人的疑问说明六一居士的含义,材料二抒写自己晚年陶醉于五种物品的乐趣,这两则材料是欧阳修借嗜好这五种物品,表露自己在政治上想摆脱忧劳烦扰,急流勇退的思想。材料三出自苏轼《(观棋诗)序》。由此我认为,唐宋大多文人跟欧阳修和苏轼一样,他们并不是真的对棋有很深的感情,棋于他们只是一种寄托,他们或以弈棋为雅事,或以棋会雅友,或以棋遣胸怀,或借棋抒性情……他们嗜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下棋作为休闲方式,就像我们现在的运动一样,只是为了让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缓解疲劳,品味生活。大多是像欧阳修这样的官场人士。

2.下棋当作修身养性的工具,在棋中思考,参悟棋理和人生,希望在棋中摆脱苦闷,得到超脱。这类人多为隐居之士或仕途失意之人,杜甫、苏轼为其中代表。

3.用下棋磨砺斗志,韬光养晦,意图获得重用或东山再起。这类人多半怀才不遇,空有雄心壮志,却不得朝廷重用。以陆游、文天祥为代表。

4.观棋者,他们身在局外,心在其中。他们沉浸在局势的变化之中,与弈者共同体会荣辱得失,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是他们又端着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观棋心态,对棋局有更清醒的认识,可以比当局者领悟到更多生活的、人生的乃至历史的哲理。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3)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步至江上① 吕本中 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②。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 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 【注】①本诗是诗人早年的作品。北宋“崇宁党争”兴起,诗人在弱冠之年受累于党争。②凤凰台:源自《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客事”与“春愁”点出人生经历坎坷、前途暗淡无光的悲情。 B.第二句“凤凰台”化用李白诗句,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 C.第三句,“树阴”是静景,“帆影过”是动态,动静结合使江景圆活流动。 D.全诗包含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诗人只能在无可奈何中“辜负风光”。 解析:B项,“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错,根据原典“凤去台空江自流”,应为“抒发繁华不再、往昔难久的强烈感慨”。 答案:B ★(2)(鉴赏语言)本诗颈联“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非常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①颈联以“山”喻“故人”,以“花”比遗恨,想象奇特,形象生动。②诗人只能与山对饮,说明身边并无友人可供倾诉,未尽的心愿像不能重开的花,永远无法实现。③此联连用两个比喻,表现了党争给诗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及寂寞萧索的愁绪,委婉深沉。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赏析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 在眼前。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大全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唐宋词鉴赏13到16

十三 1. 《江城子》(密州出猎)借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从军报国的壮志和抗击敌人的坚强决心。 2. 豪放词的第一首是苏轼(填作者)的《江城子》(填词牌名)(密州出猎),把原本只有在诗中表达的题材写进了词。 3. 《江城子》(密州出猎)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多选题 (1 满分) 4. 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说法正确的是(ABCD_____ ) A. 词人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B. 下片进一步抒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C. 词人以汉文帝时冯唐自比,在此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D. 这首词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行程豪放风格,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文字填空题 (2 满分)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_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多选题 (1 满分) 6. “把酒问青天”的“问”字关合的句子有(AB ) A. 明月几时有 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文字填空题 (5 满分) 7.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_ 、_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8.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用了鼎足对。 9.“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绕”读上声。 10.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多选题 (1 满分) 11. 关于《蝶恋花》(花褪残红)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_____ ) A. 词的上片说的是一片春夏之交的光景,春天的花团锦簇渐渐的为夏天的青草葱葱所代替。 B.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C. 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D. 苏轼的这首词也是言志,表达了他对自己满腔抱负,忧国忧民,一心想为朝廷效力,却屡遭迫害的悲惨命运的自嘲。 单选题 (1 满分) 12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苏轼“进”与“退”之间的徘徊与矛盾A A.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文字填空题 (2 满分)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原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每两句为一层,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题中的“十五夜”,结合第三、四两句分析,应指中秋之夜。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十分耐人回味。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此句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此句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此句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意境悠远,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宕开一笔,从作者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前两句写景,仍然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在炼字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 在狱咏蝉骆宾王P39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诗,属对工整,句法善变,语言精炼,音韵和美,格调深沉而不颓丧,给人以整齐活泼的美感。 首联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惆怅与悲戚。这个“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颔联从“己”着笔,从自己感受的角度写蝉的外形、蝉的悲鸣。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而自己已经白发满头,两两对照,不禁自伤年老。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把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颈联表面是写蝉,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秋季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膀,使它难以飞行;秋风频吹,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方。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进;受谗言诽谤良多,身陷囹圄,辩词无以传递。诗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替我平反昭雪呢!这声哀叹,仿佛对苍天呼吁,又象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 总之,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物与人不即不离,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P66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标。“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的内容,这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对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 那么,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地复习,有哪些对应的复习策略?<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这一要求的具体内涵:“初步”意味着难度不会太大;“鉴赏”意味着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即: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能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进行赏析;“浅易的”意味着所选篇目会比较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基于这样理解,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阶段可重点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掌握课本内容,打实基础 要培养起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必须学好课内的古诗词。与过去的古诗词学习相比,我们不仅要能多读成诵,准确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有关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复习。 学好课内的古诗词,绝对是形成鉴赏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点把握。比方类似下面的这些古诗词,就很值得我们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认真记录、积累相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长歌行》 诗 绝句《江南春》《泊秦淮》 近体诗(格律 诗)起承转合

《唐诗经典》作业

《唐诗鉴赏》 诗里面的动词很重要,一般的诗眼都是动词。 乐府诗,题目决定主题和内容; 词,题目和主题、内容无关,题目决定字数、格律等。 第一周 举出你最喜欢的5个唐诗名句(或5联),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具体做法:可以综合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分别从情感的、生活的、审美的、语言的、艺术的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要求字数两百字以上) 1.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是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小时候很喜欢李白,因为自己名字里也有一个“白”字。李白的诗小学课本里就有不少,老师说他叫“诗仙”,才高八斗,读故事知道他竟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后来,人长大了,看了很多关于李白的文章,才知道我们称道的那些浮名轶事,都不是他的心愿,他一生的抱负在“洒脱”中被搁浅。读

他的诗也不再感觉那么豪放、不羁了,默默的多了一份无奈。所以,整个《将进酒》我只愿意听这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用这一句话来撑起自己跌落的心。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是高中时学的,初读时也不知道它的大名鼎鼎,只是感觉题目很美,诗好长,要背诵的话不容易呢?读的时候,就不知不觉沉浸了。最喜欢的便是这两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对仗非常工整,江畔——人——月、月——人。即使只有两句,仿佛也能看到诗人看到的情景,不由得跟着畅想,这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耀的呢?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悯农诗》 这首诗是小学一年级老师讲的,内容很简单,是农民在中午的时候还在锄禾,汗水滴在禾苗的土地上。后来知道,农民会专门在中午烈日当空时锄地,这样可以使斩除的杂草被晒干,避免落土存活,突然有了“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触动。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这是文人对底层人的关注,也是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心怀苍生的一个例证。卖炭翁的凄惨我们无法体会,但每个人有的时候也会像卖炭翁一样发出矛盾的愿望,人事的无奈也不知不觉出来了。

经典唐诗宋词三百首赏析

古诗《静夜思》作品信息【名称】《静夜思》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译文【注释】 (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床:有五种说法。 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 静夜思 诗意图》。 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 韩 字。《说文》释 韩 为 井垣也 ,即井墙之意。 床 即 窗 的通假字。 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 小雅 斯干》有 载寐之牀 ,《易 剥牀 王犊注》亦有 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 交床 、 交椅 、 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 胡床 或 床 所误。至迟在唐时, 床 仍然是 胡床 (即马扎, 一种坐具)。 ( )疑:怀疑,以为。 ( )举头:抬头。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那床前明月,低头不禁又思乡联翩。 版本说明明代版本: 这一版本是我国广为流传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国流传广泛,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个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 床前明月光 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 床前看月光 ,第三句也均作 举头望山月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 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 举头望明月 ,但是第一句 床前看月光 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 床前明月光 ,但第三句却是 举头望山月 。直到 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 年的 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 改动 了的《静夜思》比 原版 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床前明月光 版比 床前看月光 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 静夜思 》(《文史知识》 年第 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 床前看月光 ,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 月

古典诗词鉴赏论文

古典诗词鉴赏 ——走近时代造就的才女 屈原在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积淀中,无数风流人物所留下脍炙人口的篇章深深震撼着后人。在古典诗词的赏析中,我们又何尝不是慢慢积累,斟酌古代诗人的用词技巧,联系当时的生活背景,国家,仕途命运,品析诗词中所寄予的情怀。古典诗词之所以散发着无穷的诱惑力,很大程度上正源自古代文人用笔的高超,以及对现实生活、仕途、国家命运的深刻品寓。 高中时代,忙于备战高考,少有时间品读李清照的作品,泛读中感受到她的情怀,婉转缠绵的笔作,内心世界的强大,婉约派的巅峰之作深深地打动着我。老师在课堂上也曾赏析了李清照的词并分析了她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遭遇。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词的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给人一种莫名的安静的感觉,或清新明丽、意境优美,或沉重忧虑、沉郁感伤,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引起历代文人难以忘怀的共鸣。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显得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特有的心理出发,挑选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用女性独有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更加别有风致,独树一帜。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巨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人称"易安体"。 下面就赏析其《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 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词的整体把握】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三、教学难点 古诗词的积累 四、教学方法 思考活动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古诗音乐材料

七、教学过程 1.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古诗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同学们!刚才你们欣赏了几段优美的音乐,你发现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歌词都是古诗)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老师相信,多年的学校生活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今天, 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倘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来个古诗词知识大比拼,你们说怎么样?老师知道为了今天的竞赛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因为你们才是这课堂的主人。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小队争得荣誉?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我们自 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中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6幅画,每幅画都对应着一首很有名的古诗。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并朗诵出来,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看大屏幕! 2.主实践,互动感知 第一关。古诗万花筒 A组: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作业(含答案)

一、(2017 ·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2) 题。(9 分)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 注] 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 (2) 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2) 题。(9 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 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 注] 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 (2) 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 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 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 [ 注] 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了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三、四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6 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松

唐诗宋词鉴赏(31-35首)

边思 李益 腰垂锦带佩吴钩, 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 只将诗思入凉州。 鉴赏:这首诗颇象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但它并不单纯描画外在的形貌装束,而是在潇洒风流的语调中流露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寄寓着苍凉的时代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第一句写自己的装束。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分的尊贵,与第三句“关西将家子”相应;佩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刀),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杜诗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之句,可见佩带吴钩在当时是一种显示少年英武风姿的时髦装束。寥寥数语,就将一位华贵英武的“关西将家子”的形象生动地展露出来。 第二句“走马曾防玉塞秋”,承上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北方游牧民族每至秋高马肥的季节,常进扰边境,需要预先加以防卫,故称“防秋”。玉塞,指玉门关。这句是说自己曾经参加过防秋玉塞、驰骋沙场的战斗行动。和上句以“锦带”、“吴钩”显示全体一样,这里是举玉塞防秋以概括丰富的战斗经历。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古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肃武威,亦即凉州)人,所以自称“关西将家子”。表面上看,这两句诗语调轻松洒脱,似乎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但往深里看,尤其是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其他作品来体味,就不难发现,在这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正含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写慷慨悲凉的诗歌,决非李益这位“关西将家子”的本愿。他的《塞下曲》说:“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象班超等人那样,立功边塞,这才是他平生的夙愿和人生理想。当立功献捷的宏愿化为苍凉悲慨的诗思,回到自己熟悉的凉州城时,作者心中涌动的恐怕只能是壮志不遂的悲哀吧。如果说,“莫笑”二字当中还多少含有自我解嘲的味道,那么,“只将”二字便纯然是壮志不遂的深沉感慨了。作为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小诗,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式的感情。 可见,该诗的重点并不在图形写貌,自叙经历,而是抒写感慨。 这当然不意味着李益不欣赏自己的边塞之吟,也不排斥在“只将诗思入凉州”的诗句中多少含有自赏的意味。但那自赏之中分明蕴含着无可奈何的苦涩。 潇洒轻松与悲慨苦涩的矛盾统一,正是这首诗耐人寻味之处。 边城独望 马戴 聊凭危堞望, 暗起异乡情。 霜落蒹葭白, 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

宋词鉴赏 期末论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期末论文宋词鉴赏 宋词中的浪漫爱情 作者: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引言 (3) 正文 (3) 一.少女.怀春 (4) 二.情殇.离别 (5) 三.爱恨.相思 (6) 四.生死.执念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摘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爱情可以是少女怀春的美好青涩,可以是情殇离别的悲凄伤感,可以是爱恨相思的缠缠绵绵,可以是生死执念的坚贞不渝······种种爱情都可以在宋词中找到对应,种种恋人都可以在宋词中体味深情。 关键词: 宋词,爱情。 引言: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而爱情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棵常青树,当仁不让地在宋词中绽放出别样的风采。本文将就“爱情”这一主题,以李之仪,柳永,苏轼和李清照等著名词人的优秀诗篇为代表对宋词”进行探究。 宋词中的浪漫爱情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现代社会纷纷扰扰,匆匆忙忙,每当白天的忙碌沉入夜晚的宁静,我常会想起那些在青葱岁月里读过的宋词,那些温婉美好的爱情之词总会如一眼淙淙的清泉流入我的心田。都说“唐诗重情,宋词重理”,其实宋词中的情未尝不丰富,就比如这些宋词中的种种爱情就是这么多

样而细腻。 一.少女·怀春 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加上一段青涩美好的爱情无疑是最牵动人们内心的。对已然老去的人们来说,那是他们最值得追忆的岁月;对于正值年少的人们来说,那是他们现在最宝贵的财富。文学作品中不乏此类作品,而宋代词人李清照之作无疑是最出挑的。 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虽然晚年遭遇坎坷,情感不顺,但她曾经豆蔻年华时的少女情怀经其之笔写出却是那么得如梦如幻。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多着笔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点绛唇》一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上片写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词中“慵整”“袜刬”“金钗溜”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特别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句。“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这种少女怀春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规范学生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中人物分析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 二.了解高考考纲 《考试大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一: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三.知识储备 1、形象类型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塑造方法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 四.了解人物鉴赏题目类型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 (3)请简要分析诗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 壮志未酬、慷慨愤世、报国无门的形象陆游 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形象柳宗元 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形象陈子昂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王维 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岳飞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学生答案误例分析】 (2)、【对比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3、【归纳总结】 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课堂演练】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学生答案展示】 【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课堂讨论交流】本诗主旨是什么? 【归纳总结】如何读懂诗歌? 四看 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时代; 三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 四看关键语言——明主旨。 【强化训练】分析下面诗歌的人物形象。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3)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一、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水仙子 渡瓜洲 赵善庆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这首曲子的前三句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剪梅 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上片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①,不拟回头望故乡。 :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一带地区,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睡燕

谢宗可 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 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 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 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俊公道人 [南朝·梁]范云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 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 诗歌前四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好事近 蒋元龙 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蝴蝶不随春去,入薰风池阁。休歌金缕①劝金卮,酒病煞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即《金缕衣》,唐时人所作。其诗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清代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唐宋诗词鉴赏期末论文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各领风骚数百年,其实从广义上讲,词只是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已,但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诗和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诗和词的区别主要是在起源上就已经很明显了,再加上它们所被推崇的时代不同,这才导致了诗与词在外部形式,题材内容,以及抒情风格等方面有了一些差异,但究其根本还是起源。 先讲宋词的成就。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因而流传很广。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再来看看唐诗的成就。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