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晏殊简介

晏殊简介

晏殊简介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浣溪沙作者晏殊简介

浣溪沙作者晏殊简介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 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 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晏殊 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 年少德高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 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 年),江 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 岁的晏殊和来自 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 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 用笔很快完成了答 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 答道:“张九龄难道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 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 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 ”他的真诚与才华更 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 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宦海沉浮 大中祥符元年(1008 年)任光禄寺丞, 他父亲去世, 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 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 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 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 书写笺。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 贤院。 过了很长时间, 做了翰林学士, 迁升为左庶子。 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 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 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 连 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乾兴元年(1022 年),年仅 12 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 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 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 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 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创办教育

浣溪沙晏殊的诗意

浣溪沙晏殊的诗意 导语:《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 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下面由小编 为大家整理的浣溪沙晏殊的诗意,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 《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 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 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 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 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 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 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 春中常景, 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 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 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 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 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 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 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 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 徊。 浣溪沙晏殊的诗意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 却实为感慨抒 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 伤今。全词语 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 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 悦的感情, 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 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 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但边听边饮, 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 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 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 面对的也是和眼前 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 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 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 人事。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 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 作者纵然襟怀冲澹, 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 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 是眼 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 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 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 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 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 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 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 为天然奇偶句, 此句工巧而浑成、 流利而含蓄, 声韵和谐, 寓意深婉, 缠绵哀感, 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 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 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 “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 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 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 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 燕归虽也是眼 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 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 种生活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 但消逝的同时仍然

晏殊 晏几道

晏殊晏几道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是什么派】 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词人、诗人和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进贤县文港镇人,官职做到了当时的宰相。晏殊与他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当然晏殊最大的成就不在政治上而在他的词作上,他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那么晏殊到底是什么派别的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晏殊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晏殊富闲雅而有情思,他的词句主要有这几个特点:一,感时伤别,春秋各异。晏殊词就题材内容来说,未脱传统婉约词樊篱,即伤春悲秋、相思别离。但相同的题材,晏殊表现出了对春景和秋景的不同偏好。其次,晏殊词具有文士气。三,晏殊词中的感慨多是中年人式的。四,内向的独省与外向的同乐。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词人自己为主人公的词作,和词中的主人公身上明显寄托了词人自己情感的作品上。 由此可见,晏殊的词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并且委婉含蓄。多表达伤春悲秋,相思别离的感慨,所以晏殊以他词作的风格论是属于婉约派的。值得注意的的是在晏殊的词中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也没有柳永式的纯粹个人的'儿女情感的情感的抒发,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晏殊也被奉为北宋婉约词宗师。 【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

晏殊简介

晏殊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人(今属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胡亦堂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后人评价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著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宜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含蕴着人类永恒的自古以来即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晏几道词《临江仙》赏析

晏几道词《临江仙》赏析 人生自是有情痴,梦郎晏几道的爱情故事。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晏几道其人其事,可能对于理解这首词有一定帮助!我词写我心,晏几道尤其如此。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幼子。虽出生名家,却轻狂孤傲,不谙世俗,只做过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职位低微的小吏。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皆负之而不恨,已信之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以晏几道的家世,想做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从小生活在京师的政治环境和家庭环境中,

一方面由于早年家境富裕,生活优裕,不需要他考虑这些俗事,另一方面由于耳濡目染,对于官场争斗倾轧的事情颇感失望和反感,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孤傲轻狂、自负不羁的脾气秉性,就算晚年家境中落,也不改其志,恬淡自守。这样的痴绝之人,狂放之人,孤傲之人,其词风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其词与其父齐名,号称“二晏”,风格接近于《花间》词风,有《小山词》(原名《补亡》)。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文忠之右,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而措词婉妙,则一时独步。”其词词风婉丽,感情自然深挚,笔蘸感伤之情,故能感动人心,摇荡情性。 由于晏小山长期出入歌楼楚馆,流连红颜之间,所以其词所写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事,多是亲身经历的感受,他的词大都具有比较明确的思慕对象,常常出入于过去的美好温馨的回忆和现实忧郁苦闷的彷徨之中,对生死不渝的爱情充满真挚痴迷的美妙向往和不懈追求。他在《小山词跋》中说:“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已而君宠疾废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与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于人间。自尔邮传滋多,积有串易。七月己巳,为高平公缀缉成编。追惟往昔过从饮酒之人,或垄木已长,或病不偶。考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

晏殊《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晏殊《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清平乐 晏殊红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 绿波依旧东流。 [红笺]:印有红线格的绢纸。多指情书。 [鸿雁]:大雁。 [帘钩]:挂窗帘的铜钩,此代指窗户。 [人面]:用“人面桃花”典故。唐孟案《本事诗·情感》载,诗人崔护在清明,崔护复至其处,门肩无人。崔护怅然题诗于左扉。 淡红色的信笺上写满小字,说尽平生的爱慕之意。但是传信的大雁却在云里,鱼儿在水中,这书信难以寄到。夕阳西下,我独倚西楼,远处的山峰遮住了视线。心上人已经不知去了哪里,只看见江水依旧向东流去。 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词的上片抒情。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纸,可用来题诗、写信。词里的主人公便用这种纸,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相慕相爱之意。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知音。 三、四两句抒发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古人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遣。“远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转折。 结尾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之意,略加变化,给人以有余不尽之感。绿水,或曾映照过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处,唯有相思之情,跟随流水,悠悠东去而已。

晏殊

第二章晏殊词 第一讲 北宋初年词人中受冯延巳明显影响的就是两位江西籍词人晏殊和欧阳修,因为冯正中在抚州为官三年,留有极大地影响,因此后人认为他开创了“西江词派”,而西江词派词人的作品却是表面相近而实际不同的。在讲冯正中时,我们提到过“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我们现在就来把大晏和冯正中作一比较,也和李后主作一比较,看看晏同叔何以得正中之“俊”,再看一看晏同叔之为理性词人与李后主之为纯情词人有何差别。 一般所谓的理性,常常是利害人我的得失计较,这样的人永远也看不到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 我们这里所讲的理性是一种节制和反省的理性,他能使人从其所写的感情之中,体会出思致的意味,同时还具备一种通达观照的能力。观照是说你通过观察事像之后会有一种智慧的照明,尤其是对人生的体会和觉悟。 一般人还有一种观念,认为诗主要是言情的,而诗人中有理性的诗人岂不是矛盾吗?理性的诗人要看他具备什么样的理性,如果是利害人我的得失计较,那一定永远也写不出好诗来,就算不是利害人我的计较,两晋间流行过的玄言诗,同样枯燥无味。 而像陶渊明、晏同叔这样的理性诗人的作品就不同于上述两种情况了。他们所写的诗,我们称之为理性之诗,他们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中得到了一种智慧的关照,他们是用心灵去体验生活的,他们的心灵是敏锐的,真诚的,他们也同样把所有的敏锐的感受都写了出来,但比之纯情的诗人,则他们却多了节制和反省,有一种思致和操持,这是理性诗人最可贵的一点。 一般人还有一种成见,认为“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生活要穷苦抑郁才写得出好诗,清朝有位词人曾说“天以百凶,成就以词人”,对于某些作者,这话不无道理,李后主后期词之所以去的那样高的成就,曹雪芹之所以写出《红楼梦》这样的巨著,都因为他们确实经历了自己一家一国的败亡。司马迁早在《史记》中就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这对某些作家来说是果然如此的。可是对大晏来说却是一个例外。大晏是个仕宦显达的人,他十四岁就以神童得到宋真宗的赏识,擢为秘书省正字,当他十四岁那年以神童参加秘书省考试的时候,“神色不变”,考试完毕,真宗亲自给他出了考试的赋题,他告诉真宗这个题目他在温课的时候就作过了。从此以后,真宗对他另眼相看了。真宗立太子,就是后来的仁宗,召见晏殊让她入宫陪伴太子,并说其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他生活检点谨慎不像其他的大臣出入于声色之场。晏殊说不然,自己只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才没有和他们一起去听歌看舞,真

晏几道词全集+赏析

晏几道词全集 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著名词人。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两句受人赞赏。 晏几道一生疏狂磊落,纵弛不羁,曾为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他与苏轼、黄庭坚先后同时,文章翰墨,自立规模。以《鹧鸪天》词见称于神宗,词云:“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上转红阳。昂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林。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黄圣恩长。皇州又奏圜扉静,十样宫眉捧寿觞(紫薇郎君按:《宋史仁宗本纪》并无记载狱空事,据《宋会要辑稿》实为神宗朝事,此年小山四十五岁)。词虽是应命之作,内容无甚可取,但作者的艺术才华于此可见。 小山身出高门,不慕势利,黄庭坚称他是“人杰”,也说他痴亦绝人:“仕官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于此,足见小山之为人。小山孤高自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眼下。据《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按:当时苏轼在京,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他好藏书,能诗,尤以词著称。据《墨庄漫录》云“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叔原有类乞儿搬惋。叔原戏作诗云:‘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造虽从假合,成不自埏陶。阮杓非同调,颓瓢庶共操。朝盛负余米,暮贮籍残糟。幸免播同乞,终甘泽畔逃。挑宜筇作杖,捧称葛为袍。倘受桑间饷,何堪井上螬。绰然徙自许,噱尔未应饕。世久称原宪,人方逐子敖。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此诗虽是戏作,而愤世疾俗之情,高洁固究之趣,斐然可见。他存诗只数首,为“春风自是人间客,张主(亦作主张。)此依《江西诗征》。)繁华得几时?”(《与郑介夫》)“穷通不属儿曹意,自有真人爱子虚。”(《题司马长卿画像》)都是寓意颇深之作。 他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乃父齐名,世称“二晏”。但当时及后世作者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造诣在殊之上。“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他的《小山词》存词二百多首,多为小

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答:晏殊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是词从晚唐五代答:(1)王安石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卓越过渡到北宋的关键人物,他不但开拓了宋词婉约的文学家,在诗词文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派的正宗风格,而且在词的表现内容、表现手法(2)诗歌以退居江宁为界,前后两期诗风有很大差别音调词格等诸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他创作的词的前期诗歌多直道其胸中事,反映其独特的个性特题材内容,由于没有更多的社会下层的生活经历,征和精神风貌,寄托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所以他的词的题材内容一般写日常生活中的闲情如《河北民》。后期诗歌。少年浮躁之气消弭,性逸致,有时抒发淡淡的哀愁,有时写自己的人生情老成含蓄,追求诗歌的艺术美。创立了雅丽精体验。其精美圆熟的艺术表现,精致含蓄的倾向,绝的:王荆公体,新颖别致,锻炼甚工。妥帖自然展示出宋词风格的新特色,直接影响着同代稍后,意境清丽,表现山荆公的老练圆熟 的欧阳修、晏几道等人。(3)其词不多,但“一洗代旧习”不受绮靡之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风的影响。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范围答;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4)他的散文“中国古代文坛享有崇高地位。为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 领袖人物,团结一批诗人,朋辈如梅尧臣、苏舜(5)王安石的诗词文对扫除宋初风靡浮华的文风钦,后学如王安石、苏轼、曾巩等。他的文论和作出了贡献,可以说北宋中期的诗文革新运动王创作实践,对当时以及后代的影响不容低估,足安市功不可没。 可以和韩愈相媲美。为纠正雕刻过甚的昆体偶丽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之文的流弊。他身体力行的实践了自己“其道可(1)“以文为诗”。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知而可法。其言可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撰写(2)以才气为诗 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3)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在知贡举时,利用政治手段、极力排除险恶奇涩(4)苏诗在宋代即被称为“东坡体”,成为宋诗的“太学体”,擢拨文章晓畅的二苏、曾巩等英才的一种风格范式。 蒋建立流畅自然、平易婉转的风格作为宋代古文(5)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运动的基本目标。他大力张扬梅尧臣的古淡其峭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就体现苏以及苏舜钦的横放雄豪。他自己写诗也带有韩愈轼“坡仙“的旷达品格而言,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那种浩荡变怪的散文化倾向,好议论,变重情韵风的主导倾向。 为重气格,开始了宋诗自具面目而有别于唐诗的(6)苏轼在宋代诗歌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是不亚时代。于唐代的李白和杜甫,尽管苏诗也受李杜和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唐代其他诗人的影响,但在开拓诗境和诗的表答:与诗文相比,欧阳修对作词并不经意,只是为现手法方面却能与唐人争胜,开辟出宋诗了聊佐清欢。欧阳修与晏殊同为北宋初期花间体词人的新园地,造就宋诗的新生命。 的代表。欧阳修词中,情词的比例较大。苏轼词作的创作特征及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受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影响较大,继承了南唐词“深思答:苏轼的词抒发士大夫的情志,风格上打辞丽“的特点。在词中融入了更多感情体验。如其踏莎破了专以婉丽柔媚为美之局限,气象宏大行》,写离愁别绪,上片用迢迢春水形容行人的愁思,下,风格豪放旷达、雄健清刚。词体风格本以片写闺中人远眺,结句将思妇的视线和愁绪带往春山之外婉约为主,苏轼的豪放旷达词风一出现,的远方。感情真挚,意味悠长,欧阳修词不仅有花间风味立即引发了词坛的震动。 的温润秀洁之作,也有抒发其旷达胸怀,风格豪放的词章(1)苏轼的词在宋词的发展变革中占有重王荆公体(或半山诗):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北宋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其晚年退居江宁之半山扩大了词境。 ,写诗主要用七绝体,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2)他的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沉郁、雅丽精绝、含蓄深婉,自成一体,既体现了宋诗风貌促进了词体的变革。 ,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3)相比于他的散文、诗歌,苏轼在词的

第十七章晏殊、晏几道:对生存的深情体味与彩云易散

第十七章晏殊、晏几道:对生存的深情体味与彩云易散 发布时间:2009-1-24 14:22 第十七章晏殊、晏几道:对生存的深情体味与彩云易散的伤感 晏殊、晏几道父子合称“二晏”。“二晏”的词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近似之处,他们的词在题材的选择上可归为两大类,一是对自然、爱情以及种种富有生命活力现象的讴歌和叹咏,一是对压抑、摧残生命生存发展的暴力的鞭笞。在艺术上,往往用委婉、曲折、细腻而又时显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时体现为对赤诚、烈焰般情爱的叹颂,有时又表现为身陷窘境、无力挣脱的惆怅。在二者形成的张力中,“二晏”的词表现出了对正当爱情的追求,对生命体悟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崇尚以及对理想生存状态的憧憬,这构成了“二晏”词的基本特点,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应该说,“二晏”词是那个特定时代和他们特定的生活经历相融合的产物。 第一节晏殊的词:对生存的深情体味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少聪慧,力于学。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声哗朝野,为真宗赏识,赐同进士出身,使读于秘阁。在朝廷的祭祀、游宴等各项活动中显示出了出色的才干,为真宗重视,擢升很快,28岁为知制诰,30岁为翰林学士。在真宗在朝的15年中,晏殊不断擢升。仁宗朝亦受重用。晏殊生活清俭,为官清正,待人诚恳,笃学不倦。他为人性格刚简,多次忤太后旨而不惧。他“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范仲淹、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宋史?晏殊传》)。晏殊官至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卒官江西。 晏殊少年早达,虽小有波折,但总的看来仕途显达,生活优裕。晏殊死谥元献,世称晏元献,著有《珠玉词》,有词122首,绝大部分是小令,是宋初最重要的小令作家。其词多表现优游的生活和幽微的心境,表现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情体味。在艺术上既珠圆玉润,又显得清新自然,多有可取之处。 晏殊词多表现在富贵优游的生活中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细腻而又深情的体味。如: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抒写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春意衰残的惋惜之情,圆润流畅,大有“富贵闲人”的韵味。其中有对时光的珍惜,也有无法把握生命的惆怅,更有在新词、

晏殊浣溪沙的中心思想

晏殊浣溪沙的中心思想 导语:《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 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下面是小编 收集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浣溪沙赏析 1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 日的感伤。全词语 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 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 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 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 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 面对的也是和 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 感觉到有的东西 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 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 “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 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 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 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 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 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 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 也是这首词出名

晏殊词的艺术特色

晏殊词的艺术特色 其一,晏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激烈的字眼,而是努力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表达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和少许敏感而旷达的惆怅,表现出一种雅致含蓄的倾向。 蝶恋花 其二,晏词语言凝练,平淡而富有韵味,明净圆融,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其三,晏词构思曲折精巧,表现自己对多彩人生的内心体验,耐人回味。《浣溪沙》通篇以小园的暮春景色来渲染作者心中无限的旧欢新怨,情景交映;更为难得的是词中还渗透着一种澄澈圆融的理性观照,创造出情中有思的意境,这样就使伤春之情升华为具有永恒意味的人生感触。 词旨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春意阑珊的惋惜,抒发了他轻淡、幽微的富贵闲愁,但在情意缠绵中又传达出深沉的哲理思索,体现出人生有限、时间永恒的况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春残花落,象征美好年华的消逝,新燕归来,又似曾相识,象征着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再现不是原封不动的重现,而是蕴含着变化。这是晏殊对自然、人生的通达、圆融的观照。 二、柳永对词的贡献 宋词到柳永手中才发生重大变化。现存的近200首词收在他的词集《乐章集》中。 1、创作态度和影响 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力于写词的词人,柳永将词从士大夫圈中解放出来,使它走向市民和世俗。柳永通过采纳市井新声,自度曲及改造旧曲等手段,极大地扩展了词的影响范围,使之成为家 2、内容题材的开拓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第三,描写都市风光。柳永的部分词作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第二,表现羁旅行役之苦。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3、柳词艺术上的贡献 第一,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 第二、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柳永贡献最大的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二、苏轼对词的贡献 1、认识上的突破 1)苏轼在理论上要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同源,两者虽有外在形式的差别,但其艺术本质和功能是一致的。 2)苏轼将词视为诗之一种,从而要打乱原先已经界定的诗庄词媚、诗雅词俗的分野。 3)苏轼“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是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提高词的品格,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2、内容上的突破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北宋的著名词人晏殊和晏几道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北宋的著名词人晏殊和晏几道 1、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上承南唐而洗却铅华,媚中求雅,对宋词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晏殊的词集是《珠玉词》,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天然奇偶”。 2、晏殊与晏几道的关系 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

府判官等。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晏几道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有《小山词》传世。

晏殊简介

晏殊简介 总结归纳精选(1): 晏殊简介 晏殊【yàn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总结归纳精选(2): 晏殊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代表作品有《清平乐·红笺小字》、《踏莎行·小径红稀》和《清平乐·金风细细》等。 总结归纳精选(3): 晏殊简介

晏殊(991~1055) 中国北宋重臣,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进士,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世称晏元献。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晏殊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迹平平。然而在文坛上却有建树。只是诗文集今已不传。晏殊最负盛名的是词。今存词130余首,全为小令,无慢词。他的词大部分是在富贵优游的生活中产生的,资料多取四季景物、男女恋情、欢愉情趣,以及流连诗酒,歌舞升平,题材较狭窄。但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形象明朗,意境清新。他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浣溪沙》)皆为工妙之语,千古传诵。晏殊词的风格,既吸收花间派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承袭了其清俊疏淡的特色,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晏殊原有文集240卷,已散佚。今存《珠玉词》3卷,毛晋刻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并为1卷。

晏殊的词

第二方面晏殊的词写出了 因情人离别而带来的相思愁苦。 01:00 《玉楼春》、《浣溪沙》、《踏莎行》等都写了情人间的离别,表现了作者因离别产生的相思愁苦。 词流行于花前月下的歌舞酒宴之间, 由妙龄歌妓曼声演唱, 01:30 所抒发的主要是男女两性之间的恋情相思。 北宋初年的词作, 因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淡化了恋情相思的抒写。 因此,不是词的“本色”创作。 晏殊生活的年代, 北宋社会风气再度发生变化, 享乐风气已经形成。 前面的故事我说了,晏殊回答真宗说: 自己有钱也去寻欢作乐。 02:00 所以晏殊他在男女恋情相思方面, 就有了很多的表现,有很多名篇。 比如《玉楼春》说: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时穷,只有相思无尽处。 ——北宋·晏殊《玉楼春》02:30 这首词以闺中少妇的口吻,极写相思之苦。 开篇从“绿杨芳草”连及告别的“长亭” 和离人远去之“路”, 于是,便产生了因年少无知 而把离别看得过于轻易的悔恨之感。 “楼头残梦”两句就是这种情感的升华, 它形象具体,把读者带进了一个 如梦如幻的广阔的艺术空间。 那么五更时候的钟声传来耳际, 03:05 三月的细雨敲打着,花片飘落大地, 还有那倾吐“离恨”的喁喁絮语。 下片,紧接着便是这种“絮语”的诗化。 虽然这个“絮语”有点唠叨, 但是这一切都来自于这个思妇的内心深处。 词人善于把一般人心中所有, 03:30 但很难以用笔墨描写的感受给和盘托出, 写得非常有诗意。

又如他还有首《浣溪沙》说: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北宋·晏殊《浣溪沙》 这首词也是在写离别之情, 04:00 那么这种离别之情一直弥漫,弥漫, 弥漫开来占满了整个空间, 所谓“满目山河空念远”, 这个框架空间就非常大, 整个空间都只有离情了。 那么作者痛惜时光的流逝, 痛惜有情人的离别, 于是就抓紧时间, 04:30 在“眼前人”身上落实自己的情感。 还有一些送别词写得比较超脱的也有的, 比如《踏莎行》说: 05:00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北宋·晏殊《浣溪沙》 这首词在写送别的过程。 “行人”坐船已经远去, 送别的人却还站在马匹旁边久久地眺望着。 那么下片把这种离别之情 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05:30 在画阁中居住的人, 也就是刚才那位送别的人, 他无法忍受离情的折磨, 只好登上高楼纵目远望, 他看见的是西去的斜阳 映照着平静的水波,无声地流向远方。 随着行人的远去, 无穷无尽的离愁随之蔓延, 乃至“天涯地角”无处不在。 06:00 词人写离别最为有名的是一首《蝶恋花》, 这首词说: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北宋·晏殊《蝶恋花》 06:30

晏几道《小山词》浅析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与那些才华横溢的寒士不同,晏几道有着高度的文化修养却缺少经历风雨的人生历练。他是不谙世事,处世未深的孩子,不懂谋生之道,也不懂怎样周旋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却又放不下骨子里遗传下来的矜贵和傲气。晏几道十多岁时便受到仁宗的赏识。少年时曾春风得意,词名早播。由恩荫入官,随着晏殊的去世,家道中落,晏几道沉浮于生活激流之中,由大富大贵走向没落的生活。 后来又因郑侠反对新法被拘,牵连入狱。虽然之后被释放有惊无险,却也颇尝牢狱之苦,对其精神是一次沉重打击,加速了他朝'畸'的方向发展。词人与社会现实的一种疏离感逼迫着词人寻找另一种方式得到解脱。词人开始封闭在自己的一个狭小空间里,执着追求一种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审美天地,于是梦幻般的情感世界,成了词人的栖身之所。只有在这个世界里他依然可以赤子之心,只有在对爱情的至死不渝里词人才会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晏氏出任"监颍昌许田镇"的低级官职。时韩维知许州,时韩维知许州,晏作新词献之。而这展示了几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一是晏几道独特的价值观,即把文学创作当作高尚的事业来看待,并不是把鄙视为"小道",正如黄庭坚所评论的"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摹"(《小山词序》)。所以,他不顾身份的低微,敢于向权高位重的韩维献词。在晏氏的心目中,天平只称得出文学价值的高低,而称不出世俗地位的高低。另一种则是韩维的价值观,他批评晏"才有余而德不足。"为什么"才有余",因为"才"突破了一般的社会规范,并以其独特性向既成世界提出挑战;晏词缺乏"温柔敦厚"之美,晏氏为人也缺乏宋儒"心平气和"的处世原则。 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晏几道任开封府推官。任职不到一年,即乞食退居京师赐第,不践诸贵之门。此时,晏氏已七十余岁,而耿介不阿的人格依然不变。 家境的变化,仕途的不顺,凡此种种,造就了晏几道孤傲,耿介不阿的个性。而现实世界的不顺更是让晏氏沉浸在梦幻世界里。梦境本身就是“现实世界”通向“理想世界”的“桥梁”的特点,也使他一度在梦中不可自拔。梦和现实的相依性,是晏氏在《小山词》中,多次描绘梦的重要原因,诗人的性格让他无法再现实世界中得到满足,精神世界的空虚,让晏转向梦的美好,去抒发自己那些爱恨离别,忧愁感伤及心之所向。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高考诗歌精读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赏析 古诗鉴赏 1222 1442 浣溪沙晏殊 意境图 一曲新词酒一杯①,去年天气旧池台②。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注释 ①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典酒一杯”。②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晏台”一本作“池台”。③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