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小学生班干部的产生机制及改进策略

我国小学生班干部的产生机制及改进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4962234.html,

我国小学生班干部的产生机制及改进策略

作者:陈亚张胤

来源:《江苏教育·班主任》2018年第03期

【摘要】我国现行的小学生班干部制度在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增强班级凝聚力方面有着

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公平性、民主性等方面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直接任命制、民主选举制、自由竞选制、轮换制这四种我国现行班干部产生方式的利与弊,并借鉴美国班级管理中的积极经验,对我国小学生班干部产生机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班干部;产生机制;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3-0038-03

【作者简介】1.陈亚,东南大学(南京,210000)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2.张胤,东南大学(南京,210000)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授,博士。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具体到班级管理中,就是要求班主任将班级管理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会自我管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小学班级里一直实行班干部制度,班干部制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公平性、民主性、积极性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我国小学生班干部产生方式的深入思考。

一、班干部的概念及产生方式的演变

“干部”一词是从法语“Cadre”的释义而来,最早是在拉伯雷的作品中出现。我国使用的“干部”源于日语(音:kanbu),其基本含义有两个:一是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二是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班干部”则是“干部”一词在教育领域里的延伸,就是指在班级中担任一定职务,具有管理和领导职能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借鉴苏联教育建设先进经验”的口号,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开始大范围学习施行苏联的班干部制度。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班干部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主要受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服从集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服从精神和集体精神,这一时期中小学的班干部主要是由班主任直接任命,任命依据则是出身好、学习好、思想好等极具时代特点的条件;20世纪80—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教育公平意识也不断觉醒,这一时期民主选举的方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班干部选拔中;20世纪90年代至今则被划分为第三时期,这一阶段的班级管理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有类似西方国家领导人选举的竞选制,也有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实行的班干部轮换制。

二、我国现行的几种班干部产生方式及存在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