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


百科名片
阿波罗计划阿波罗计划引(Apollo Project),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目录

计划简介
航天员名单牺牲航天员
登月航天员
未登月但接近月球航天员
计划由来
登月方案四个方案
直接起飞
地球轨道集合
月球表面集合
月球轨道集合
辅助计划
运载火箭
试验飞行
“阿波罗”号飞船指挥舱
服务舱
登月舱
登月飞行
月球的探索历史
阿波罗计划各次任务综述
阿波罗1号飞船 一次灾难 (1967.1.27)
阿波罗10号飞船
阿波罗12-17号飞船
“阿波罗登月”真假分析综述
由来
质疑
依据
反驳
登月第一人计划简介
航天员名单 牺牲航天员
登月航天员
未登月但接近月球航天员
计划由来
登月方案 四个方案
直接起飞
地球轨道集合
月球表面集合
月球轨道集合
辅助计划
运载火箭
试验飞行
“阿波罗”号飞船 指挥舱
服务舱
登月舱
登月飞行月球的探索历史阿波罗计划各次任务
综述 阿波罗1号飞船 一次灾难 (1967.1.27) 阿波罗10号飞船 阿波罗12-17号飞船“阿波罗登月”真假分析
综述 由来 质疑 依据 反驳登月第一人展开 编辑本段计划简介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1969年7月21日)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这确实是一个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伟大一步。他们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这一步跨过了5000年的时光。
编辑本段航天员名单
牺牲航天员
维吉尔·格里森(阿波罗一号) 爱德华·怀特(阿波罗一号) 罗杰·查菲(阿波罗一号)
登月航天员
尼尔·阿姆斯特朗(阿波罗十一号) 登月
巴兹·奥尔德林(阿波罗十一号) 皮特·康拉德(阿波罗十二号) 艾伦·宾(阿波罗十二号) 艾伦·谢泼德(阿波罗十四号) 埃德加·米切尔(阿波罗十四号) 大卫·斯科特(阿波罗十五号) 詹姆斯·埃尔文(阿波罗十五号) 约翰·杨(阿波罗十六号) 查尔

斯·杜克(阿波罗十六号) 尤金·赛尔南(阿波罗十七号) 哈里森·斯米特(阿波罗十七号)
未登月但接近月球航天员
宇航员在月球行走
佛兰克·伯尔曼(阿波罗八号) 詹姆斯·罗威尔(阿波罗八号,阿波罗十三号) 威廉·安德斯(阿波罗八号) 托马斯·斯塔福德(阿波罗十号) 迈克尔·柯林斯(阿波罗十一号) 理查德·戈尔登(阿波罗十二号,原定在阿波罗十八号再次执行任务,但被取消) 杰克·斯威格特(阿波罗十三号) 弗兰德·海斯(阿波罗十三号,原定在阿波罗十九号再次执行任务,但被取消) 斯图尔特·罗萨(阿波罗十四号,原定在阿波罗二十号再次执行任务,但被取消) 阿尔弗莱德·沃尔登(阿波罗十五号) 肯·马丁利(阿波罗十六号) 罗纳德·埃万斯(阿波罗十七号)
编辑本段计划由来
1961年4月12日,发生了一件令美国人恼怒的事: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刚从床上被叫醒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知道消息后十分震惊,因为这表明苏联在航天技术上已领先美国一步,也就是说在科技竞赛中美国处于劣势了。“这是继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对美国民族的又一次奇耻大辱!”肯尼迪愤愤地说道。为了迎接苏联人的太空挑战,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 肯尼迪召集美国各有关部门头脑们商量对策,宣布:“美国最终将第一个登上月球。”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在题为“国家紧急需要”的特别咨文中,提出在10年内将美国人送上月球。他说:“我相信国会会同意,必须在本10年末,将美国人送上月球,并保证其安全返回”,“整个国家的威望在此一举”。于是,美国航宇局制订了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阿波罗是古代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掌管诗歌和音乐的太阳神,传说他是月神的同胞姐弟,曾用金箭杀死巨蟒,替母亲报仇雪恨。美国政府选用这位能报仇雪恨的太阳神来命名登月计划,其心情可想而知。 但是,建造这样一艘登月船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两个月后,美国科学家为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拿出了4种方案,即“直接登月”、“地球——轨道会合”、“加油飞机”、“月球表面会合”,但是,每种方案随后都表明存在着各种不易解决的问题。 正当美国科学家们和政府首脑犹豫不决时,一位名叫约翰·C·霍博特的太空署工程师提出了第5种方案——“月球轨道会合”方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从地球上发射一支推力为750万磅的“土星”5号火箭,将装载3个宇航员的“阿

波罗”太空船推向月球。“阿波罗”太空船绕着月球轨道运行,但整艘太空船并不在月球上降落,而是分离出一艘小的登月舱。登月舱带着2名宇航员依靠倒退火箭抵达月球表面,第3名宇航员则留在太空船上。当他的两个同伴在勘查月球表面时,他一路环绕月球飞行。当勘查工作完成后,月球上的两位宇航员就引发登月舱上的火箭,重新和太空船会合。3名宇航员乘坐太空船,引发火箭回到地球上来。于是,科学家们决定采用“月球轨道会合”法。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计划,美国国家航宇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要设计制造出一艘宇宙飞船“阿波罗”号,它的大小与火车头相近。为了发射这个飞船,还要制造出一个与足球场差不多长的火箭。此外,科学家们还要建起一座大型的太空中心——月球港,它要拥有车间、试验室和办公室,并且在全世界建立一系列的跟踪站;他们为宇航员们建立了训练中心,在这个中心里,同时建造了“登月模拟装置”。
编辑本段登月方案
四个方案
直接起飞或者地球轨道集合的设想图在登月成为主要目标后,阿波罗计划的决策者们开始面临如何才能尽可能安全、经济、简单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曾有四个方案被考虑:
直接起飞
此计划提出由一个巨大的新型火箭携带一艘航天器,直接飞往月球;火箭在月球降落,任务完成后再次起飞,飞回地球。
地球轨道集合
此计划需要两艘只有土星5号一半大小的小型火箭将登月航天器的不同部分送入地球轨道,集合并对接。整个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由于当时在轨道中集合多艘航天器的经验较少,且地球轨道拼装航天器是否可行也是未知数,所以此计划未被采纳。
月球表面集合
此计划需要两艘航天器被发射:一艘自动航天器携带推进系统,先期登月;载人航天器晚些发射。推进系统在月球表面被移至载人航天器上,然后返回地球。
月球轨道集合
这个方案由约翰·C·霍博尔特的团队提出。这种方案是一艘较大的航天器,称为指令/服务舱,携带一艘装载宇航员的登月航天器,称为登月舱。指令/服务舱携带从地球到月球并返回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以及进入地球大气层所需要的隔热板。进入月球轨道之后,登月舱与指令/服务舱分离,并降落在月球表面;指令/服务舱留在月球轨道。3名宇航员中的1名留在指令/服务舱中。登月完成之后,登月舱重新起飞,与指令/服务舱在月球轨道集合,并返回地球。 与其他几个方案不同,月球轨道集合只需要一艘很小的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使返回时在月球上起飞航天器的质量大大减小。通过

将登月舱的一部分留在月球上,登月舱起飞质量得以再次减小。 登月舱本身分为两部分,包括降落部分和起飞部分,前者用于在登月时降落,后者在任务完成后起飞与指令/服务舱会合并返回地球。由于航天器质量减轻,一次任务只需要一次单独的火箭发射。当时的顾虑是次数较多的对接和分离所提出的技术难度。 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从“阿波罗”号飞船的4种飞行方案中选定月球轨道集合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方案。
编辑本段辅助计划
为登月飞行进行准备的4项辅助计划是: ①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1961—1965年):共发射9个探测器,在不同的月球轨道上拍摄月球表面状况的照片1.8万张,以了解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但探测器曾多次发射失败。 ②勘测者号探测器计划(1966—1968年):共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通过电视发回8.6万张月面照片,并探测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数据。 ③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1966—1967年):共发射3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区拍摄高分辨率照片,获得 1000多张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据此选出约10个预计的登月点。 ④ 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1965—1966年):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进行医学—生物学研究和操纵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和进行舱外活动的训练。
编辑本段运载火箭
“阿波罗”号飞船使用大推力的“土星”号运载火箭发射。运载火箭研制分两个阶段进行: ①研制“土星”1号和1B号,用以获取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经验并进行“阿波罗”号飞船的 飞行试验。 ②研制“土星”5号巨型3级运载火箭作为飞船登月的运载工具。
编辑本段试验飞行
1966—1968年进行了6次不载人飞行试验,在近 地轨道上鉴定飞船的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考验登月舱的动力装置。1968—1969年,发射了“阿波罗”7、8、9号飞船,进行载人飞行试验。主要作环绕地球、月球飞行和登月舱脱离环月轨道的降落模拟试验、轨道机动飞行和模拟会合、模拟登月舱与指挥舱的分离和对接。按登月所需时间进行了持续11天的飞行,检验飞船的可靠性。1969年5月18日发射的“阿波罗”10号飞船进行了登月全过程的演练飞行,绕月飞行31圈,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下降到离月面15.2公里的高度。
编辑本段“阿波罗”号飞船
“阿波罗”号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个部分组成。 “阿波罗”飞船
指挥舱
宇航员在飞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也是全飞船的控制

中心。指挥舱为圆锥形,高3.2米,重约6吨。指挥舱分前舱、宇航员舱和后舱3部分。前舱内放置着陆部件、回收设备和姿态控制发动机等。宇航员舱为密封舱,存有供宇航员生活14天的 必需品和救生设备。后舱内装有10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各种仪器和贮箱,还有姿态控制、制导导航系统以及船载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等。
服务舱
前端与指挥舱对接,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喷管。舱体为圆筒形,高6.7米,直径4米,重约25吨。主发动机用于轨道转移和变轨机动。姿态控制系统由16台火箭发动机组成,它们还用于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登月舱与指挥舱对接和指挥舱与服务舱分离等。
登月舱
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地面起飞时重14.7吨,宽 4.3米,最大高度约7米。 ①下降级:由着陆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 4个仪器舱组成。 ②上升级:为登月舱主体。宇航员完成月面活动后驾驶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指挥舱会合。上升级由宇航员座舱、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宇航员座;舱可容纳2名宇航员(但无座椅),有导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 电源等设备。
编辑本段登月飞行
“阿波罗”11号飞船于1969年7月20-21日首次实现人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号飞船,其中5次成功。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飞行1969年7月16日由“土星”5 号火箭运载“阿波罗”11号飞船升空。第三级火箭熄火时将飞船送至环绕地球运行的低高度停泊轨道。第三级火箭第二次点火加速,将飞船送入地—月过渡轨道。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开始接近月球,由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宇航员N.A.阿姆斯特朗和E.E.奥尔德林进入登月舱,驾驶登月舱与母船分离,下降至月面实现软着陆。另一名宇航员仍留在指挥舱内,继续沿环月轨道飞行。登月宇航员在月面上展开太阳电池阵,安设月震仪和激光反射器,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22千克,然后驾驶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母船会合对接,随即抛弃登月舱, 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脚印
起动服务舱主发动机使飞船加速,进入月—地过渡轨道。在接近地球时飞船进入载人走廊,抛掉服务舱,使指挥舱的圆拱形底朝前,在强大的气动力作用下减速。进入低空时指挥舱弹出3个降落伞,进一步降低下降速度。“阿波罗”11号飞船指挥舱于7月24日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降落。 “阿波罗”12-17号飞船从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相继发射了“阿波罗”12、13、14、15、16、

17号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服务舱液氧箱爆炸中止登月任务(三名宇航员驾驶飞船安全返回地面)阿波罗计划飞船(20张)外,均登月成功。
编辑本段月球的探索历史
人类对月球的探测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两国在冷战的背景下进行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的“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尤里、加加林身穿90公斤重的太空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并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航空勇士。加加林的名字,连同他那迷人的微笑,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记下了载人航天这篇史诗画卷的浓重一笔。 从此载人航天科学突飞猛进。当时间定格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率先登陆月球完成了人类的这一梦想。到1972年12月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飞行——阿波罗17号登月为止,先后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 人类对于月球有了越来越理性的认识。各次阿波罗飞行都对月球表面进行广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标本,其中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月岩样品就达440公斤。阿波罗飞行同时把许多仪器安装在了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如太阳风实验和月震测量等。月球不再神秘。 月球并不像我们在地球上仰望她时那般晶莹。他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甚至有些阴森可怕。作为地球的永久卫星,她始终忠实地围绕着地球旋转。月球的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而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 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无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和高洁净的环境,月球背面不受地球无线电波干扰,建立月球天文观测基地、生物制品和新材料实验室,对地观测站和深空探测前哨站均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科学意义。月球是研究月球科学、天体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对地观测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 在月球上建立天文观测台站可以不受地球大气层的限制,波段可从咖马射线一直到长无线电波段上进行观测。在月球上可以设置一个任何波段的干涉仪阵列,月面上宁静的环境可以保证其测量精度。一些天文物理现象如超新星爆炸和咖马射线爆裂可以用不同波段进行观测研究。 虽然月球只是亿万星辰中的小小一员,但却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永远围绕地球旋转不停的卫星。对人类而言,月球不仅是人类踏足浩瀚宇宙的前哨站,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存储仓库。月球上的资源对人类来说价值惊人。月球上的玄武岩里钛铁矿的体积

占25%,钛大概有100万亿吨以上。将来人类能直接用这种石头生产水、液氧燃料等资源。地球上稀缺的铀、稀土等,在月球上也相当充足。特别是月球土壤中特有的氦―3,将改变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月球表面土壤中蕴藏着几百万吨的氦―3,这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1吨的氦―3所产生的电量足以供全人类使用1年。月球上丰富的硅、铝、铁等金属资源同样是未来地球矿产资源的巨大储存库。 时至今日,月球已经对于人类太空科技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重要。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成为了21世纪的重要课题。 这一切就是月球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之所在。正是因此,美国这个目前唯一成功登月的国家,在将登月计划停止了30年后重新开始计划实施。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雄心勃勃的宣布了美国新的太空计划。 美国总统布什曾说:"It is time for America to take the next steps. Today I announce a new plans to explore space and extend a human presence across our solar system. We will begin the effort quickly using existing programmes and personnel. We'll make steady progress, one mission, one voyage, one landing at a time. The last man to set a foot on a lunar surface said this as he left: 'We leave as we came, and God willing as we shall return with peace and hope for all mankind. America will make those words come true."(“美国现在到了迈出探索宇宙的下一步的时候了。今天我宣布我们探索广阔宇宙的新计划。我们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确定明确的计划。那名最后踏足月球的人曾这么说:我们离开了就像我们来的时候一样,上帝知道我们会带着全人类的希望回来。是的,我们会让这句话成真。”) 布什提出的这项计划包括,美国将在不晚于2008年对月球表面进行一系列无人探测,然后最早2015年、最晚不超过2020年将人送上月球,目标是不断延长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根据在月球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美国下一步将准备派人对火星甚至更远的地方进行探索。新一代的载人航天工具开始设计建造,宇宙空间站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组装。 860亿美元提供给美国宇航局未来5年的预算。美国开始打造新一轮的月球计划。 美国总统布什说:"With th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gained on the moon we will then be ready to take the next steps of the space exploration, human missions to Mars and to worlds beyond."(“我们要利用在月球上得到的经验和知识,为人类登陆火星,探寻更加遥远的宇宙做好充分的准备”)
编辑本段阿波罗计划各次任务
综述
阿波罗计划中包括11次载人任务,从阿波罗7号一直到阿波罗17号,全部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阿波

罗4号到阿波罗6号都是无人测试飞行(正式地讲没有阿波罗2号和阿波罗3号)。
阿波罗1号飞船 一次灾难 (1967.1.27)
1967年1月27日。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 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在当晚一场大火中身亡。 当时这场大火吞没了他们的阿波罗1号飞船。原计划2月21日飞船发射并把他们送上地球轨道14天,就在进行这次发射的模拟演习中,他们死于地面。 国家航空与航天管理局官员说,大概是一个电火花点燃了阿波罗飞船座舱的纯氧。这三名宇航员如同真地飞行那样并肩坐在肯尼迪角第34号发射架上的“土星” 1号火箭顶部,就在这天下午6点31分,发生大火。 他们被卡在关闭的舱门后面,无法使用阿波罗安全系统,因为被导弹拖车挡住了。急救人员试图接近他们,却被舱内滚滚冒出的浓烟阻挡。空军及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了所有与火灾有关的资料。官员们说:“人员和飞船的损失给阿波罗登月计划以严重打击。面对预算削减的困难,阿波罗计划一直努力奋斗以求在60年代末实现登月。 阿波罗7号飞船 美国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 (1968.10.11) 经过几次不载人的地球轨道飞行之后,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终于载着3名宇航员绕地球飞行了163圈。7号飞船任务是,测试(指令舱上的)登月舱对接系统。 阿波罗8号飞船 首个抵达月球的人造飞船(1968.12.21) 迈出载人月球探测第一步的是阿波罗8号,由Frank Borman、James Lovell与William Anders所组成的阿波罗8号团队,12月21日搭乘土星5号火箭升空,它从绕地球轨道进入绕月球轨道,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的成员从地球飞到月球后又安全地回到了地球。任务是测试阿波罗指挥舱系统在地球和月球轨道之间的太空及绕月轨道上的性能,包括通信、跟踪和生命保障各个方面。评估宇航员在开展绕月轨道任务期间的表现。 阿波罗9号飞船 载人登月舱在地球轨道首飞(1969.3.3) 阿波罗9号在绕地球轨道上进行了长时间飞行,并对登月舱进行进一步检验。 任务是测试人类在太空环境中的反应和失重状态。
阿波罗10号飞船
阿波罗10号则飞入绕月球轨道,并使登月舱下降到离月球表面15公里以内,以检验其性能。 阿波罗11号飞船 人类的一大步(1969.7.16--24)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终于在月球着陆,使逐步推进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达到高潮,阿姆斯特朗也成为登陆月球第一人,美国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此外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和尘埃的研究也起了很大作用。NASA已公布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十大发现。
阿波罗12-17号飞船
“阿波罗”12-17号飞船从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相继发射

了“阿波罗”12、13、14、15、16、17号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服务舱液氧箱爆炸中止登月任务(三名宇航员驾驶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外,共有12名宇航员均登月成功。 阿波罗13号飞船 最辉煌的失败(1970.4.11--17) 阿波罗13号(Apollo 13)是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发射后两天,服务舱的氧气罐发生的爆炸严重损坏了航天器,使其大量损失氧气和电力;三位宇航员使用航天器的登月舱作为太空中的救生艇。指令舱系统并没有损坏,但是为了节省电力在返回地球大气层之前都被关闭。三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经历了缺少电力、正常温度以及饮用水的问题,但仍然成功返回了地球。事后,阿波罗13 号飞船机组人员洛弗尔回忆说:我们终于活了下来,但是很悬。我们的任务失败了,但我更愿 意把它看作是一次辉煌的失败。
编辑本段“阿波罗登月”真假分析
综述
2000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31年前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质疑。不仅许多报刊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而且立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密切关注。一时间,沉寂了一阵的关于阿波罗登月真伪的讨论再次热火起来。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10%(约 2500万)的美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现年69岁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难言之隐?各国新闻媒体颇有要对此进行一番调查采访的势头。
由来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观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竞赛中处于劣势的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国要在60年代末实现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接着他用特制的70毫米照相机拍摄了奥尔德林降落月球的情形。他们在登月舱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他们通过一根弹簧状金属丝的作用,使它

舒展开来。接着,宇航员们装起了一台“测震仪”、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他们共停留21小时18分钟,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7月25日清晨,“阿波罗11号”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质疑
但时隔30多年,戈尔多夫却公开发表文章对美国拍摄的登月照片表示怀疑。他认为,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所有照片和摄像记录,都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中制造的。他强调,他是在进行了认真的科学分析和认证后作出这一结论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没有任何一幅影像画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见到星星; 2.图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阳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阴影应是一个方向的; 3.摄影记录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 4.从摄影记录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了5至6米长; 5.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发生同一现象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 戈尔多夫表示,他质疑30多年前美国宇航员“拍摄”的登月照片和摄像记录,并不是否定当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壮举。他认为,美国宇航员当时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术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于当时美国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摄影记录片,蒙蔽和欺骗了世人几十年。他说,美国著名工程师拉尔夫·勒内、英国科学家戴维·佩里和马里·贝尔特都对他的这一质疑表示赞同。 无独有偶,自称参与了阿波罗计划工作的比尔·凯恩教授曾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书中对阿波罗登月计划也列举了一些疑点,甚至认为: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回收。随后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过程,最后进入指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
依据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是一场骗局的问题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以著名物理学教授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士肯定“骗局论”,他们认为阿波罗登月造假的依据有: 1、阿波罗登月照片纯属伪造 根据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资料计算,当时太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6-7度左右,但那张插上月球的星条旗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近

30度。照片中出现的阴影夹角应该在“跨出第一步”后 46小时才可能得到。 2、阿波罗登月录像带在地球上摄制 通过录像分析,宇航员在月面的跳跃动作、高度与地面近似,而不符合月面行走特征。 3、月面根本没有安装激光反射器 根据美国某天文台的数据可以计算得知,现在在地球上用激光接收器收到的反射光束强度只是反射器反射强度的 1/200。其实,这个光束是由月亮本身反射的。也就是说,月球上根本没有什么激光反射器。 4、阿波罗计划进展速度可疑 美国直到1967年 1月才研制出第一个“土星五号”,1月 27日做首次发射试验,不幸失火导致三名宇航员被熏死。随后登月舱重新设计,硬件研制推迟 18个月,怎么可能到 1969年 7月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5、对土星五号火箭和登月舱的质疑 现代航天飞机只能把 20吨载荷送上低轨,而当年的土星五号却能轻而易举地把 100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为什么后来却弃而不用,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 6、温度对摄影器材的影响 月面白天可达到 121°C,据图片看,相机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没有采用保温措施的。胶卷在 66°C就会受热卷曲失效,怎么拍得了照片? 这些人士认为,对以上这一切美国政府一直没个交代,而知情者由于担心生活和安全受到影响,甚至可能直接遭到了胁迫,至今对此沉默不言。但相信不久的将来,诞生于美苏太空竞赛年代的“登月骗局”定会水落石出。
反驳
“阿波罗”登月“阴谋论”的提出者“仔细鉴定”美国宇航局公布的登月录像和照片后,发现了许多无法解释,甚至自相矛盾的漏洞,典型的“论据”有: 一、宇航员插在月面的美国国旗“迎风招展” 请注意红圈处
在录像片中,宇航员插在月球土壤中的美国国旗表面不太平整,边缘略有卷曲,并且看上去一直在“迎 阿波罗计划
[1]风招展”。他们质疑,月球表面的大气压为地球大气压的1/1014,处于超高真空状态,不可能有风,旗帜迎风招展不可能在月球上发生,只能是在摄影棚里拍摄。 实际上,宇航员带上月球的是一面塑料制成的美国国旗,由于旗杆太长,“阿波罗”飞船的舱内不能放置,只好卷起来绑到着陆舱的腿上。宇航员走出着陆舱后,取下旗杆,将横杆拉开,国旗像撑伞一样张开,但不平整,边缘略有卷曲。宇航员用力握住竖杆插入月球土壤中,松开后旗杆晃动,带动旗帜摆动,成为“迎风招展”的旗帜。由于月球表面是超高真空,没有空气介质造成的阻力,振动的旗杆可以较长时间摆动,这恰好证

明美国国旗是插在超高真空的月球表面。 二、漆黑的天空没有明亮的星星 月球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介质对光的散射,天空是漆黑的,但天空中的星星应该是明亮的。而NASA提供的全部照片和录像片只能看到漆黑的夜空,看不到一颗星星。“阴谋论”者认为,很显然,全部的照片和录像片不是在月球上拍摄的,而是在摄影棚内伪造的。 实际上,当时宇航员在月面拍摄的漆黑天空是使用胶片拍摄的,由于白天月球表面对太阳光的反射很强,在月面强光源的背景下,拍摄照片时曝光时间必须很短,所以就不可能拍摄到天空中的星星。这看不到一颗星星的漆黑天空,正是在月面拍摄的有力证据。 三、宇航员在登月舱附近出现多个影子 “阴谋论”者提出,月球表面只有一个光源——太阳,但宇航员却出现了多个影子,说明是在摄影棚的灯光下拍摄的。 事实上,登月舱的外形是极不平整的多面体,月面也是凹凸不平的。因此,登月舱和月面对太阳光的反射是多方向的,既有多个方向的镜面反射,又有月面的漫反射,因而使宇航员出现多个影子,这正说明照片是在月球表面拍摄的。同理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宇航员在登月舱的阴影里,但其身上的宇航服却仍然是明亮的;为什么宇航员走下舷梯时,太阳明明是从他背后照过来的,但他的前胸却是明亮的等等所谓的“怪异”现象。 四、2007年发射的“月亮女神”探测器没有发现“阿波罗”登月的痕迹 最近,“阴谋论”者更是获得了“铁证”,他们提出,2007年发射的日本月球探测卫星“月亮女神”探测器在经过“阿波罗”15号和17号着陆区的上空时,没有发现“阿波罗”15号和17号遗留在月面上的月球车和着陆器,也没有发现任何人为活动的痕迹,证明“阿波罗”15号和17号飞船根本没有登陆过月球。这篇报道经各大媒体竞相传播,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舆论一边倒地认同“阿波罗”载人登月是一个“阴谋”。NASA的新闻发言人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月亮女神”在“阿波罗”着陆区发现的一些黑色的斑块,就是人为活动的痕迹。但这种含糊其辞的回答显得苍白无力,无法平息怒涛般的质疑声。 大家知道,日本的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号是一箭三星,包括一颗主卫星和两颗子卫星,主卫星被命名为“辉夜姬”(日本古代传说中的月亮女神,类似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嫦娥),两颗子卫星分别以辉夜姬在人间的养父母“翁”和“妪”命名。拍摄照片的是主卫星“辉夜姬”,飞行轨道高度为100千米,但卫星上的CCD相机的空间分辨率为10多米,至少要大于50米~60米的月面

物体才能在照片上分辨出来。而“阿波罗”15号和17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大小约为2~3米,“辉夜姬”的照片上根本不可能显示出月球车和着陆器的痕迹。 大部分人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可能造假: 首先因为该计划当时是在全球实况转播的,近亿人亲眼看到。另外,宇航员还从月球带回了一些实物,如岩石。 其次,美国政府不会拿信誉开玩笑。如果是一次骗局,他们根本不需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实况转播,而只需事后发表一些照片即可。否则万一有个闪失,美国政府要承担很大后果,甚至会名誉扫地而一蹶不振。 第三,美国宇航局有成千上万的科技、工程人员,绝大多数人都会持科学的态度,不会视严肃的科学问题为儿戏。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不仅全体参与者的人格将受损,而且,让几万人守着谎言过几十年,实非易事。 第四,在阿姆斯特朗宣布月球属于全体人类的时候,美国当时的政府对此是相当的恼火。因为作为当时第一个有航天登月能力并且和苏联争夺全球霸权的美国,势必是会利用登月的并私自占有而提升其在冷战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殖民需要。但是阿姆斯特朗却违背了其政府之前的意志。如果说登月是美国政府导演的假戏的话,那岂不是说,美国政府在完全没有搞定月球之前就把月球通过这出戏,把月球送给全人类?如果是演戏的话,美国的”演职”人员就应该有能力制止阿姆斯特朗的疯狂举动。 第五,美国的传媒几乎是无孔不入。虽然也有部分美国人认为政府在登月上有欺骗行为,但是各大主流媒体并没有对此大做文章。最多也仅仅只是报道相关人员对此事件的不同看法。 另外,美国政府更替了好几届,至今,属于不同的政党的总统在有权查看任何国家档案的权力之下,均未表示过对登月的质疑。这与近年民主党政府对共和党布什政府在伊战战略失败上穷追猛打形成对比。这些对比在拥有对对方政党尽力挖出能证明其无能、肮脏、欺骗的行为的美国,也是在侧面证明登月的真实性。 最后就是质疑登月真实性的人揭露的证据还不充分。有人指出,哈姆雷特的理由是不够严谨的。用几张照片和录像来判断登月是骗局,如同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可笑。 在热烈的争论中,1999年7月20日,美国在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举行仪式,纪念人类首次登月30周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向当年乘“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的 3名宇航员授予了“兰利金质奖章”,以表彰他们为航天事业作出的贡献。这表示了美国政府对登月计划肯定的态度。但是,阿姆斯特朗依然拒绝参加

任何记者招待会、签名或合影,这其中,就有可能是因为他的疯狂举动让其背负了“美国利益背叛者”的压力,或者就是说美国政府在登月中确实存在一定(或者巨大的)欺骗行为而让阿姆斯特朗不齿。不过,历史是公正的,在拥有完整档案与历史管理的现代体制下,欺骗永远都会被揭示!
编辑本段登月第一人
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 (1930~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 尼尔·阿姆斯特朗[2](Neil Armstrong?,1930年8月5日— )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试飞员、海军飞行员,以在执行第一艘载人登月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任务时成为第一名踏上月球的人类而闻名。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太空任务是1966年执行的双子星8号的指令长。在这次任务中,他和大卫·斯科特一道完成了第一次航天器的对接。阿姆斯特朗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任务就是著名的1969年7月的阿波罗11号。在这次“人类的一大步”中,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月表行走(迈克尔·科林斯在指令舱中环绕月球)。 附:以下的宇航员曾在阿波罗计划中执行过飞行任务: 来自水星计划7人 瓦尔特·施艾拉 – 阿波罗7号 艾伦·谢泼德 – 阿波罗14号 来自第二组宇航员 尼尔·阿姆斯特朗 – 阿波罗11号 弗兰克·博尔曼 – 阿波罗8号 皮特·康拉德 – 阿波罗12号 吉姆·洛威尔 – 阿波罗8号、阿波罗13号 詹姆斯·麦克迪维特 – 阿波罗9号 托马斯·斯塔福德 – 阿波罗10号、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 约翰·杨 – 阿波罗10号、阿波罗16号 来自第三组宇航员 巴兹·奥尔德林 – 阿波罗11号 威廉·安德斯 – 阿波罗8号 艾伦·宾 – 阿波罗12号 尤金·塞尔南 – 阿波罗10号、阿波罗17号 迈克尔·科林斯 – 阿波罗11号 瓦尔特·康尼翰 – 阿波罗7号 唐·埃斯利 – 阿波罗7号 理查德·戈尔登 – 阿波罗12号 拉塞尔·施威卡特 – 阿波罗9号 大卫·斯科特 – 阿波罗9号、阿波罗15号 来自第四组宇航员 哈里森·施密特 – 阿波罗17号 来自第五组宇航员 查尔斯·杜克 – 阿波罗16号 罗纳德·埃万斯 – 阿波罗17号 弗莱德·海斯 – 阿波罗13号 詹姆斯·艾尔文 – 阿波罗15号 肯·马丁利 – 阿波罗16号 艾德加·米切尔 – 阿波罗14号 斯图尔特·罗萨 – 阿波罗14号 杰克·斯威格特 – 阿波罗13号 阿尔弗莱德·沃尔登 – 阿波罗15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