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

浅谈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

85音乐鉴赏

作,对刻画音乐形象和描绘歌词意境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对歌词意境的诠释主要表现在衬托和补充两方面。1、钢琴伴奏对歌词意境的衬托钢琴伴奏对歌词的衬托主要体现在钢琴伴奏对歌词的意境的烘托和辅助展现歌唱者情感的作用,使得艺术歌曲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耐人寻味的音乐气氛。舒伯特的钢琴伴奏可以说是对进行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例如舒伯特的经典代表作《死神与少女》中,钢琴伴奏的钢琴的前奏,舒伯特运用低沉的音区来展现死神向少女悄悄走来的意境。在此曲的第 1 段中,当演唱到“我还年轻”时,钢琴伴奏有了两个小二度的跳进,来描述少女对死的畏惧和对生的乞求。此外,在描绘死神与少女对话的情景时,在第 1 段开始之前转为小调式就开始暗示死神在慢慢靠近少女。第 2 段中舒伯特先运用 d 小调,接下来用是F 大调,然后再降为B 大调,结束于 D 大调上,让人聆听者仿佛看到了少女躺在死神的怀中安静睡着了的画面。2、钢琴伴奏对歌词意境的补充钢琴伴奏最具魅力的影响力体现在它能够将歌词及旋律所不能及的表现内容更加细腻的展现给聆听者。例如《圣母颂》中的钢琴伴奏,就对歌词的意境有着补充作用。舒伯特在创作《圣母颂》时,年龄仅仅25岁,内心彷徨,通过圣母对自己内心的苦闷状态解脱和救赎。他借少女主人公艾伦虔诚的祈祷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忧愁。《圣母颂》在开篇和结尾处都运用了原有的祈祷文,在《圣母颂》中,圣母以母亲的形象出现,展现出对聆听者一种温馨的慰藉。《圣母颂》的钢琴伴奏开始,并以 PP 的力度舒缓地弹奏出了《圣母颂》的神圣曲调,歌词“万福玛利亚!善女人!”对原祈祷文的运用,配合悠扬的钢琴伴奏,强调了玛利亚的形象神圣感。随后,左手弹奏八分音符,右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六连,伴奏织体贯穿于整个曲调,绵延不绝,让人体会到整个旋律的动态美。【参考文献】[1]陈超,马晓娟.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青春岁月[J],2012(02).[2]武芳歌.浅谈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的关系.大众文艺[J],2009.8.[3]李丹.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解读——部分作品伴奏手法的简要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浅谈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与艺术处理

【摘 要】歌剧艺术从诞生以来一直被人们公认为是一种高深的艺术种类,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的吸引着人们不断地探索并将其向前发展。咏叹调《情歌》是众多的中国歌剧作品中最具抒情性的代表,源自于歌剧《仓原》,讲述了历史上的一件真实的爱情故事。本文通过演唱技巧和艺术处理的角度,深刻分析了《情歌》中感人的爱情故事。

【关 键 词】艺术处理;咏叹调;演唱分析;情感表达

【作者简介】陈舒婷(1992~),女,曲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不仅仅是通过政治经济实力来反映,同时还要通过文化水平来体现。在音乐的领域中,歌剧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它代表了国家音乐文化的综合水平,人们通常以歌剧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的艺术水平。中国歌剧有着自己的发展脉络,自中国歌局诞生以来,其发展道路一直是坎坷曲折的。音乐剧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音乐和戏剧是一副独特的画卷并且呈现着灿烂的光辉,它起源于汉代的“百戏”唐宋时期的歌舞、元代的杂剧和明清时期的戏曲。在伟大的“五四”运动后,就在西洋歌剧和艺术绘画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和优秀产物,开始逐渐形成现代意义的歌剧艺术。

一、歌剧《仓原》的介绍《仓原》是根据上世纪阎德荣作的一个广播剧《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而编创,述说了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清朝乾隆年间,中国的土尔扈特族部落,寄居在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140年为了追求自由并且维持民族的生存,部落首领渥巴锡汗决定率领家人向东回归。他们经历艰难险阻,历时7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回到了祖国。咏叹调《情歌》源自歌剧《仓原》作词黄维淹、冯伯铭,作曲徐占海、刘晖,由辽宁省歌剧院创建和演出此剧。该剧从1995年首次演出至今,已经成为史诗般的中国古典戏曲中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民族歌剧的重要典范。《情歌》是《仓原》的主题曲,是剧中女主角娜仁高娃演唱的一首咏叹调,它重复四次唱剧,爱情,亲情,爱国情,绵绵长长,荡涤心灵,为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平静,充分体现了《仓原》的音乐所产生的伟大的艺术魅力。二、咏叹调《情歌》的演唱分析《情歌》作为歌剧《仓原》中唯一的女高音咏叹调,它有着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和歌唱形式,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抒情性特征,突出了抒情咏叹调在歌

下转86页

上接84页

86音乐鉴赏

剧中的巨大魅力。旋律的进行有着较大的起伏,基本情绪是内在的,感性的,较微妙的,但歌唱音色明亮,富有想象力的。

歌曲中的感情变化具有强烈的蒙古民歌的风格,歌词结构为一段式,可以被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前四句,送哥送到太阳升,送哥送到星儿落”两次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叫声远行的人儿哟,阿妹有话对你说”和前两句一起用诗化道白的形式,指出了人物、事由和场景,使用的是起兴的手法,使之与歌剧的特点相结合。后十三句为第二节,“如果你是辽阔的草原,我就化作蜿蜒的小河;如果你是蜿蜒的小河,我就化作河上的清波。从你的胸膛轻轻流过,让你紧紧的拥抱我;如果你是河上的清波,我就化作渴饮的马…”人们一定会对蒙古族民间朴实无华的风格留下深刻的印象。歌词中指出草原,小河,清波,马儿,牧马人以及牧歌均是草原上的形象代表,彼此联系在一起一致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自然画卷。

通常,词曲作者是通过如歌的咏叹调来表达感情,用咏叹调的抒情性特点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这里词曲作者没有采取一贯的音乐情绪的处理,让娜仁高娃哭泣或叫喊,或者用激烈的情绪来表达她内心的痛苦,而是采用了完全反方向的表现手法,让娜仁高娃唱起了《情歌》一首从内心唱深处流淌出来的美丽旋律,通过悠长的旋律、平静的心态来表达伤痛的感觉。作曲者的这种不符合常理的设计,突出了抒情咏叹调的这种歌唱性格,把女主角的内心世界更贴切地展现出来,表现自己内心生活的戏剧使命,他所抒发的情感,表现的内心生活正是全剧中冲突的焦点,发挥其抒情功能。

三、关于《情歌》的艺术处理

《情歌》的声音基调是明朗的,温柔、婉约而连贯的,说到连贯,我们都知道,美声唱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连贯性。因此,唱这首歌的时候,对声音和气息的要求是非常稳定,演唱者的情感要跟着旋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积极的情绪可以带动我们的声音。

《情歌》是一个整体的曲调,分为A,B两段。A段是一个内在情绪悲伤和节奏更微妙的基本情调,处理节奏时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你就可以灵活自由地塑造我们的声音,发挥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在某些长音或高音适当延长处理装饰可以更加随意,但是要和语音,以及蒙古族的音乐风格紧密结合,形成一个连贯舒展的旋律线条。B段则要清楚地显示对炽热爱情的渴望及向往的声音线条,声音的塑造着重于和节奏的紧密结合。尤其要注意的是大跳和级进向上发展的音符,越是这样的旋律趋势,我们越是要注复杂的声音表达。

所谓的演唱者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是指歌者运用声乐演唱技巧对声乐作品的旋律、风格、内涵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进行演绎的必要程序或方式。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够把作品用歌声进行准确和有效的表达?当然了,表达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每一位演唱者的思想境界、素养、生活经历、艺术实践和个人的气质、性格、爱好等差异,人的感情和对同样的事情的反应就不同。但是,所有的歌者对于一首歌的表达,它总是第一个分析歌词、旋律、和声和伴奏以及创作时代、作者的风格、特色等进行综合研究。深入理解歌曲的感情基调及发展,并使自己收到感动,然后依据音乐的表现规律尽情演唱。

在《情歌》中,情感的表达,不仅需要演唱者对于演唱作品具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注意的是对于《情歌》的节奏和速度及艺术语言的掌握。

节奏是音乐的主干、乐感的核心,就像人的骨骼一样。分散的音通过节奏组合成了有意义的乐节,将它塑造成一种意义的音乐思维,如果不是音乐的结合,音乐就会变成单纯的死气沉沉的声音波动。千变万化的音乐,无止境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变化的节奏。准确把握节奏是唱歌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技能。

四、结论

《仓原》是一部英雄史诗性歌剧,整部剧充满着激情风格,体现了中国气魄的恢宏场景。而当演唱咏叹调《情歌》时,通过歌者对于娜仁高娃剧中形象的理解,从而将娜仁高娃天使般的性格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忠贞和向往袒露给观众,则是在完场技术难点的同时又一重要方面,用音乐将剧中复杂的情感集为一体,以实现艺术升华。

每一次演唱《情歌》我的心情始终是被娜仁高娃真实和美妙的音乐感动以致于常常难以平静。那种对爱人的忠诚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令人敬佩,在个人情感和部落情感之间,娜仁高娃勇于牺牲小我以保全部族的民族情怀更是当代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值得学习的榜样。

也许,艺术自身的魅力就在于此,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让我们明白不仅要演唱歌曲,更是要在歌唱的同时能从中升华出我们对于生活的感悟。每一位歌者的演唱所表现出来的总体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音乐境界、对于歌曲的领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演唱水平都各不相同。

艺术就是这样,各不相同才能体现出不同形态的艺术的美。用心演绎每一部作品,我们最终将自由地在开放的天空飞翔。

【参考文献】

[1]王松.中国史诗性歌剧《仓原》的艺术特色及魅力[J].歌海.2009(04).

[2]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王辉.论歌剧《仓原》音乐的美学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4]王宏健.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

[5]韦明.中国音乐剧散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3.

[6]郑景宣.中国歌剧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6.

[7]新世纪青少年素质培养丛书编委会编.歌剧入门与鉴赏[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