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包豪斯与乌尔姆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现实意义

包豪斯与乌尔姆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现实意义

包豪斯与乌尔姆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现实意义
包豪斯与乌尔姆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现实意义

包豪斯与乌尔姆教育理念

对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现实意义张志宏

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大工业革命,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无法想象的科技力量。西方设计艺术迅速发展起来,在19世纪中叶,为了克服大机器生产的工业产品的简陋与粗糙,解决工业产品与艺术相分离的问题,出现了“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与“装饰艺术运动”,目的都是为了解决艺术如何为工业生产服务,即艺术与工业生产关系的问题。由此,诞生了现代艺术设计。而以德国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和1953年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包豪斯和乌尔姆设计学院在设计艺术教育上的出发点是共同的——寻求在设计艺术中实现“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统一”,以创造出合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产品。不过,由于二者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不同,包豪斯虽倡导“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但在实际教学中侧重艺术内容,而乌尔姆设计学院则侧重技术。在实际运作和发展中,二者逐渐形成了侧重艺术和技术的两种不同设计艺术教育理念。

一、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与宗旨

包豪斯(Bauhaus)作为一种设计体系在当年风靡整个世界,在现代

工业设计领域中,它的思想和美学趣

味可以说整整影响了一代人。

“Bauhaus”是格罗皮乌斯专门生造的

一个新字。“bau”在德语中是“建造”

的意思,“haus”在德语中是“房子”

的意思。因此“Bauhaus”就是“造

房子”。格罗皮乌斯试图将建筑艺术

与建造技术重新结合起来。更广泛地

说,艺术与工艺应合而为一。唯此,

才是真正的现代设计。“国立包豪斯

设计学院”,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

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为工

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包

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

革命以来所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技术

与艺术相对立”的状况,提出了“艺

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这一理论

逐渐成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

按照《包豪斯宣言》和《魏玛包

豪斯教学大纲》,包豪斯建立了自己

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体

系。这个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一、设

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

墨守陈规;二、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

结合起来;三、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

交流融合;四、学生既有动手能力,

又有理论素养;五、将学校教育同社

会生产挂钩。

包豪斯之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

艺术技能的传授,包豪斯的教学则强

调直接经验。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

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

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

计教育课程,提出“工厂学徒制”。整

个教学历时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预

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

和《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

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

“学徒制”教育。合格者发给“技工

毕业证书”。然后再经过实际工作的

锻炼(实习),成绩优异者进入“研

究部”,研究部毕业方可获得包豪斯

文凭。学校里不以“老师”“学生”互

相称呼,而是互称“师傅”、“技工”

和“学徒”。所做的东西既合乎功能

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是包豪斯对学

生作品的要求。每门课程最初由一位

造型教师与一位技术教师共同教授,

既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

法。为贯彻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学院

内设置了供各门课程实习所用的相关

工厂:纺织工厂,陶瓷工厂,木工工

厂,金工工厂,纺织工厂。既是课堂,

也是车间。

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

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既能认清20世

纪工业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

运用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创造一个

具有高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新环

境。所以,它在艺术设计教育的诸多

方面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一、打

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

内容提要:包豪斯和乌尔姆被认为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源头。本文通过对包豪斯及乌尔姆的教育理念、教育宗旨和教育实践的分析,阐述了包豪斯和乌尔姆对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对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包豪斯;乌尔姆;教育理念;现代设计教育;现实意义

截然分割的落后教育观,进而提出“集体创作”的新教育理想;二、构筑了“艺术”与“工业”鸿沟之间的桥梁,使艺术与技术获得新的统一;

三、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工具的观念,并研究出大量生产的方法;四、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为现代设计教育建立了良好的规范;五、发展了现代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示出正确方向;六、坚决反对把风格变成僵死的教条,只承认设计必须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包豪斯的工艺思想,重视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结构的应用,并由现代工业直接创造美学价值,这对工艺美术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结合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包豪斯工艺思想强调工艺美是体现功能和运用结构的必然结果,视传统为阻碍机器产品设计的因素,因此认为功能即美,从而有忽视民族文化传统的倾向。它虽然只存在了14年,但它提供了许多教育模式上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紧随社会进步,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创立新思维。

二、更具现实意义的乌尔姆

教育理念

战后,德国人开始重振自己的设计和设计教育事业,德国人一向把设计看作社会工具,设计首先应考虑为国家、国民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仅仅关心商业利益。何况现代主义在德国兴起时,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明确提出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方向和目的,这个设计宗旨到美国后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单纯的商业推广工具。他们希望能够重新建立包豪斯式的试验中心,把设计作为一种为国为民的学科进行严肃、认真的研究和讨论,从而达到提高德意志民族和联邦德国物质文明总体水平的目的。这种努力是战后德国最重要的设计学院——乌尔姆艺术设计学院成立的直接动因。

1953年被称为战后包豪斯的乌

尔姆(UIm)艺术设计学院建立,地

点就在爱因斯坦诞生的小城乌尔姆,

由于准备工作的拖延,直到1955年

才正式开始招生,在包豪斯早期毕业

生、平面设计的重要人物马克斯?比

尔和教员的努力下,这个学院逐步成

为德国功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和构成

主义设计哲学的中心,虽然学院已关

闭多年,但是它所形成的教育体系、

教育思想、设计观念,至今依然是德

国设计理论、教学和设计哲学的核

心。有些理论家认为,它对于德国设

计和国际设计的作用不亚于包豪斯。

乌尔姆艺术设计学院是为致力

于设计理性主义研究而建立的,几

乎全盘采用包豪斯的办学模式。乌

尔姆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完全把现

代设计——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建筑

设计、室内设计与平面设计等,完全

转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坚定地从

科技方向培养设计人员,使设计在这

所学院内成为单纯的工科学科。

乌尔姆艺术学院的目的是培养

工业产品设计师和其他现代设计师,

提高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和平面

设计等的总体水平。它首先从工业产

品设计上开始教学改革试验,很快就

扩展到平面设计和其他视觉设计领

域。乌尔姆创立的视觉传达设计,是

一个含版面设计、平面设计、电影设

计、摄影等许多与设计相关科目的松

散学科,学院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从科

学性方面着手,把它变成一个极为科

学而相当严格的学科。通过学院的努

力,一种崭新的视觉系统——包括字

体、图形、色彩计划、图表、电子显

示终端等被发展出来,成为世界各国

仿效的模式。

系统设计在乌尔姆十分流行,系

统设计的潜台词是以高度秩序的设计

来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使杂乱无章

的环境变得具有关联和系统,在系统

设计上做出奠基作用的汉斯?古格洛

特和迪特?兰格洛特的音响设备,就

是最早基于模数体系的系统设计,他

们与兰姆斯合作,在布劳恩公司把学

院的构想完善化,每一个单元都可以

自由组合,都基于基本模数单位,由

此推广到家具乃至建筑,使整个室内

空间有条不紊、严格单纯。系统设计

的观念可以说是由古格洛特在乌尔姆

发展出来,由兰姆斯通过布劳恩公司、

扎夫公司、维索公司的设计推广宣传

开来,成为德意志设计的特征之一。

乌尔姆试图在设计中剔除反复无

常的东西,追求“正确”的解决办法,

寻求为设计师建立标准的工作方法。

乌尔姆在德国电器公司布劳恩那里为

其设计方法论找到了一个渠道,布劳

恩公司这个德国最大的家用电器企

业,由于与乌尔姆的教师合作,并吸

收了大批乌尔姆造型学院的学生,共

同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德国国情的设

计道路。布劳恩公司的产品设计中,

完美地贯彻了乌尔姆的设计精神,强

调人体工程学原则,以高度的理性

化、秩序化原则为自己的设计准则。

乌尔姆艺术学院通过与布劳恩的长期

合作,形成了战后德国的设计风格,

即所谓的“乌尔姆-布劳恩体系”。

从1953年至1968年,乌尔姆艺

术学院办学15年。从现实来看,乌尔

姆的实验与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况有很

大差距,乌尔姆所体现的是一种战后

工业化时期知识分子式的新理想主

义,虽然有非常合理的内容,但由于

过分强调技术因素、工业化特征和科

学的设计程序,导致不考虑甚至忽视

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设计风格冷漠单

调,缺乏人格与个性。

乌尔姆的设计哲学在德国具有很

大的影响力。我们从德国产品中处处

可以看到这种新功能主义、新理性主

义、减少主义的特征,虽然学院在

1968年因财政问题关闭,但影响反而

越来越大。不少学生和教员都成为大

企业的设计骨干,他们把学院的哲学

带到了设计的具体实践之中。战后德

国的现代设计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工

业设计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观念和理论

依据,同时也影响到包括荷兰、比利时在内的欧洲国家。

三、包豪斯和乌尔姆设计教育

宗旨的影响

包豪斯和乌尔姆设计教育的宗旨与原则,为现代设计指明了方向,使德国的现代设计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带动了欧洲各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包豪斯的设计理念,通过包豪斯主要成员的流亡美国,得以发扬光大。1938年,芝加哥创立了美国包豪斯,使二战后的美国现代设计蓬勃发展,美国也成为世界现代设计大国。包豪斯和乌尔姆的设计思想在今天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通常人们对“包豪斯风格”津津乐道,并对此表示崇敬,但我们不应因此把风格变成僵死的教条——如果过于固守某些过时的理念,那么,即使曾经先进的理念,也会成为障碍,只有超越,才能创新,才能发展。

中国的现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有着完全不同的背景,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不宜忽视民族传统,而应建立东方哲学思想下的艺术设计,改我而不忘我,从而建立起中国式的现代设计思想体系,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之风。

四、我国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

现状和展望

回首我国现代设计艺术教育走过的20多个春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从幼稚到成熟,经历了从美术、工艺美术模式过渡到具有现代设计教育特征模式的过程,已初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21世纪之初的今天,正是东方文化兴起的时代,设计必将深入到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

长久以来,我们的设计教育界普遍重实践教育研究,轻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偏颇之处,显示了实践在设

计学科中的重要性,这种思想既影

响到学生,也影响到教师,实际是对

西方艺术设计教育历史缺乏系统了

解和把握造成的。作为现代设计师,

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设

计师作为设计的主体应以创新为目

标,以文化为基础,进行高级而复杂

的脑力劳动,这需要他既具有精深

的专业知识,也要求他具有宽泛的

知识面,当今的社会迫切需要的是

复合型的高级设计专业人才,但我

国目前大多数的艺术设计院校的教

育还难以做到这一点。

目前我国的高等设计艺术教育,

一是应加强“全球竞争意识”,随着

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已成

为“地球村”,教育领域的全球竞争

更加激烈,我们应树立一种全球竞

争的观念,充分认识和理解文化艺

术的国际化趋势,建立国际化的手

段,如:瞄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

和准则,结合我国国情,制订相应的

准则;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

应的国际交流计划;扩大人员的交

流,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

内容,加大教学活动中国际知识、国

家理解和中外文化比较的比重;加

强信息交流和情报网络期刊的基础

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选

择优势学科重点扶持,提高国际知

名度等;考虑生态环境因素;敢于想

象我们的未来生活,设计我们的未

来生活。二是应延续“东方哲学思

想”,从继承和拓展东方固有精神和

文化的角度,设计我国教育的未来

模式。教育的具体内容,除技术和造

型外,应随时代变迁,对人类生活、

未来社会、设计经营所必要的人文

社科和尖端科学、技术、历史、社会、

文化、环境有所了解,确立既符合东

方价值观和伦理观,又能融会西方

哲学的设计创新理论和市场经营修

养。这需要把艺术设计教育方向转

变为以实验、研究、开发为中心。也

就是说,加强艺术学院师生同企业

之间的融合;艺术设计学院将担当起

经营设计的先锋。

对此,我个人的想法是:

首先是设计教学的课程设置。在

今后的大学设计艺术教育中,先从生

源问题入手,重点解决生源知识面单

一狭窄的现状,应采取文理兼收的原

则。因为一个设计团队要达到一种知

识均衡分配状态,不能只求专业的细

分和过早进行专业分配。可采取专业

粗分,以课题授课为中心,注重团队

精神培养,完善设计专业中存在的感

性过剩、理性不足的状态,从而达到

一种以艺术和科学并重的态度和理念

来进行现代设计。因此,学生的培养

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学生入学阶段,有

一个不分专业,不分系甚至是不分学

院,以全校公共基础课为主的综合课

程阶段,强调知识的统一性和整体

性,使学生从全局上了解各种知识发

展概况及其内在联系,为下一步专门

学习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同时注重

学生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包括文

字、口头和视觉形象的表达,与人交

流的能力。设计离不开与人的交流,

唯有清晰地表达设计的构想和意图,

才能让别人接受你的设计。

第二阶段:进入学科、专业的专

门化阶段(也就是专业基础课部分),

主要从事定向的专门化学习,深入掌

握一定的专门知识,开设一系列相关

度较大的学科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

基础。早在包豪斯时期,已经开设有

材料学、物理学等科技课程与簿记、

合同、承包等经济类课程。设计生产

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结合的特殊社

会产品,作为设计师必须具备多方面

的知识和技能。在不同的设计领域,

既有相同或相似的基础知识技能,也

有不同的侧重。设计艺术学科还是一

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学课程应

设置足够的实践,通过聘请企业有实

践经验的设计师进行授课和辅导的各

种作坊,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

(下转至第54页)

制造过程。

第三阶段:进入以功能和应用为主导的阶段(三四年级)。以解决(或模拟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通过密切联系实际的课题来进行学科教研活动,使学生具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分批在三年级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实行四年级跟班制,即三年级的同学有机会与四年级同学一起作课题,熟悉设计制作流程。鼓励毕业班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设计的课题直接来自企业,这既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就业,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又有助于企业训练、选拔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

其次是学术的广泛交流和师资水平的提高。设计教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而使学术的广泛交流,信息的快速流动及有效的应用变得十分重要。所以,在课程设置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国际交流计划;加大学术报告和讲座在授课中的比例,加大教学活动中国际知识、国家理解和中外文化比较的比重;加强信息交流和情报网络期刊的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水平,并应

体现在对研究的强化上。如美国的多

数艺术教育博士,最初被视作一种教

学岗位,现在也开始被重研究的哲学

博士所取代。艺术教育博士可以设在

艺术系和教育学院。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国的教育和培养的学生都

将更多地关注国际化和全球化因素,

所以设计艺术教育的改革应当进行

课程的国际化设计。

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可供挖掘

和吸收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在创建

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时,应充分挖掘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

合一的精神。现代设计对形式和造型

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于借鉴,绝

不是简单的拼凑组合或加工复制,核

心在于表达主题的内涵——中国传

统造型背后表达的“意味”是关键,

这种“意味”与现代人的观念并不矛

盾,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对于有些

主题,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反

而因具有文化内涵而更具亲和力。如

果我们能在传承中国人特有的哲学

观念和审美意识时,摆脱传统美学的

物化表象,又兼收并蓄西方现代设计

思想,自然会培养出本土化的高层次

设计人才,最终创造出富有中国特色

并为国际社会认同的现代设计。□

参考文献:

[1]《设计史》,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

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设计新潮》,2001年第1期。伍江《现

代设计的源泉——访问包豪斯随想》。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

出版社。

[4]王受之编著《世界工业设计史略》,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5][美]Arthur D.Eflan著,邢莉、常宁

生译《西方艺术教育史》,2001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

[6]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1998年,

浙江教育出版社。

[7]马春东《工业设计应建立完整的教

育体系》,载《装饰》,1999年第1期。

[8]吴国欣《工业设计教学要结合实际》,

载《装饰》,1999年第3期。

张志宏

石家庄学院美术系讲师 050035

(本文责任编辑 殷双喜)

构建专业艺术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思考李 勇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公共领域的深入发展,构建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美术教育体

系的大美术教育观念当正逐渐为社会所提倡与关注。专业艺术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与学校美术教育以及

公共美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正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美术教育专业要突破传统美术

教育的局限,对美术教育进行重新的诠释和拓展,承担现代美术教育中独特的社会角色与教育功能。

关键词:专业艺术院校;美术教育;学科定位

学校美术教育作为我国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从大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看,把握当代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明确各类学校美术教育的作用和相互联系,

是实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理想目标的

重要条件。然而从目前的专业艺术

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现状来看,

在培养目标上与师范院校的美术教

育相雷同;在培养模式上始终未脱

离学院绘画教育模式,过多强调绘

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略人

(上接第53页)

读《新建筑与包豪斯》有感

读《新建筑与包豪斯》有感 建筑是人类社会生活必要的物质条件,是社会生活的人为的物质环境。人类全部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建筑。建筑的大系统与社会生态的大系统相对应,它们的层次结构的关系十分密切。建筑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基本保持同步发展。建筑的历史悠久,从原始公社就有建筑活动,到奴隶制社会建立后就有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建筑风格从奴隶制社会的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经历封建制度的中世纪建筑,拜占庭建筑、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再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文艺复兴建筑、资本主义革命时期古典复兴建筑,工业化时代的几千年不断发展后,出现崭新的阶段一一现代建筑。 在现代设计史上,公元1919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19年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是欧洲现代主义集大成的核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欧洲仍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社会动荡,思想巨变,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战败后的德国又掀起了“十一月革命”,国内的知识分子在巴黎,意大利,荷兰,苏联等各国传播近来的新思想的鼓舞下,抱着对祖国狂热的改革理想,积极投身到重建德国的各项工作中,包豪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在欧洲近半个世纪的现代主义探索中,包豪斯集中了各国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探索和试验成果,特别是荷兰的“风格派”运动,苏联的“构成主义” 运动和德国的现代主义,从而成为现代主义运动的中心。 包豪斯产生之前欧洲艺术设计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

(一)、19世纪后期英国人威廉?莫里斯发起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二)、1900年前后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三)、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工业同盟或德国制造同盟。后来包豪斯设计体系中主张工艺和机器结合、强调设计自由就是继承和发展了这些运动的精 神主张。 包豪斯于传统建筑的区别: 传统的建筑观念是先考虑外观,然后把不同功能的要求塞进外壳中,“先外后内”。格罗皮乌斯则是“先内后外”,先确定各部分功能所决定的空间,由这些空间组成合理的总体外观,功能决定外形。传统建筑中采用对称法则,而现代设计中采取灵活、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通道的手法造成了错落有致、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新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使墙体脱离承重的位置,从而扩大了窗户的面积,使窗户成为组成外观形态的重要部分。窗户的玻璃和几何秩序是新建筑最显著的特色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1.包豪斯的现代设计艺术思想 (重视功能、技术、经济因素) (1)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 2.包豪斯对设计教育的影响 (1)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奠定了机械设计文化和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

(2)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间的鸿沟。 (3)包豪斯设计教育造就了德国的设计风格:高度的理性化和严谨的功能化。

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局限 (1)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形式机械、呆板。 (2)包豪斯抨击旧的艺术形式.排斥各民族的历史.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

(3)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上. 对富含技术的现代汽车、家电等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讨。 (4)未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直接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抽象的美学

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三、乌尔姆学院和德国设计风格 包豪斯设计和教学实践活动对德国设计的深远影响.以及德意志 民族长于思辩的理性主义设计性格. 使战后德国的设计不仅恢复很快.并 很快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出现“有机形态”和“自然材料”的设 计风格探索.以及极力主张技术美学 的设计理论。最终将理性设计、技术美学思想变成现实并形成体系的是 乌尔姆学院及其与布劳恩公司的合 作.这成为德国现代设计史上的重要 里程碑。

包豪斯设计理念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对现代设计理念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为大众服务 格罗佩斯本人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提出设计的目的不是专为达官族服务,而是“为大众设计和为工业化’。在建筑方面,洛可可和文艺复兴时的建筑特征成为包豪斯反对的对象,提倡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功能性的设计作品,并尽量节省材料、费用和劳动力的时间。包豪斯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材等作为建筑的基本材料,目采用简单的、装饰很少的设计,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降低建筑的造价,使人民大众部能够受到相对廉价的住宅空间。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包豪斯采用尽量简洁的版面编排和无装饰性的字体,降低书籍等印刷品的印刷费用,包豪斯在这些方面的努力真正做到了设计为全社会服务的目的。 包豪斯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为此把功能性放在首位,然后把时代的美学特征加入到设计之中,反对单纯为了外部美而设计的观念,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设计思想使人们更加注重与大式业生产力式相结合,最终有利于使思想上的产品为大众服务付诸于实际,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愿望和思考阶段上,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师们对设计好坏的评价标准也不仅仅是形式美,而是着眼于结构、功能、造价等整体的设计,新的设计思想应运而生,从简化设计产品的外形人手,以简湖的几何造型为主流,这种设计语言更加适合大工业生产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指明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方向。 二、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1919年的4月1日格罗佩斯拟定的《包豪斯宣言》发表,宣言中指出:“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艺术家只是—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目超出个人一直的那个珍贵瞬间,上苍的恩赐它的作品变成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师的熟练对于每—个艺术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源泉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1在1923年魏玛举行的展览会上格罗佩斯以宣言的形式正式提出了艺术和技术相统—的设计理念,这种理念以新的世界观为基础,被誉为包豪斯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思想阐释。号召从事纯艺术的艺术家们打破“为艺术而艺术”的束缚,将对传统绘画艺术的追求转移到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道路E来,设计出符合大众需要的日常用品,培养出集艺术,设计和技术三者为一身的新型人才。 格罗佩斯强调艺术家、工艺技术员和工企业家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这种理念的实施就是魏玛时期采用的“双元制”教学,教学方式的改变使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同时获得学校教育和社会经验、艺术和技术的双重教育,这些都值得现代的设计教育去学习和借鉴。另外,包豪斯在迪索时期还建立了以车间为教学中心的教育体系,先后开办了印刷作坊、陶艺作坊、雕刻作坊等,用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车间教学不仅会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在做结构、功能等整体设计时能考虑到生产问题,使设计更符合理实生产的需要。包豪斯还尽量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设计案例,在经历调研、策划、设计,生产以及商业运作等过程之后,学生可以尽早了解到设计市场的整体运行和融入社会。格罗佩斯认为艺术和设计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而只是同一个对象的不同分类而已。艺术家和工匠各有优点,艺术家有深厚的艺术理论且接受新思维能力较强,所以他们教育育学生

乌尔姆

1、乌尔姆的分期 乌尔姆的分期主要有以下6个阶段: 1947年至1953年是筹备阶段,在朔尔(Inge School)等人的努力下,学院逐渐建立起来。1953年至1956年学院的教学由比尔(Max Bill)主导,他将乌尔姆视为德绍包豪斯的继承者。一方面,比尔认识到包豪斯的不足,在聘用伊顿和阿尔伯斯(Josef Albers)等包豪斯人负责基础课的同时更加强调理性的功能分析,引进了马尔多纳多(Tomas Maldonado)和古格洛特(Hans Gugelot)等教师。另一方面,比尔保留了包豪斯经营的文化和艺术馆,提倡非商业化的设计观念,试图通过将日用品艺术化的方式解决二战留下的混乱和日趋复杂的技术与社会问题;面对日益明显的职业化趋势,比尔赋予了设计师高高在上的文化地位:设计师的命令,工程师遵守。 1956至1958年,以马尔多纳多为首的年轻教师反对比尔的设计观,提倡基于科学和技术的设计观,正视商业对工业设计的推动作用。1958年,马尔多纳多首次提出乌尔姆模式:新时期的设计师“能够在我们工业文明最敏感的核心地带工作——那些对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那些利益相对、常常很难达成一致的地方,成功往往依赖于设计师的的创造力,但也依赖于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策略性和精确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广度,以及解读文化中最隐秘、最细微的变化能力”。马尔多纳多认为现代设计是经济危机中刺激消费的手段。比尔“从汤匙到城市”的设计观在商业社会中没有意义;他坚信工业设计不是艺术、设计师也不要成为艺术家,在新时期,设计师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包括设计师、工程师、商人等在内的设计团队的协调者。经过马尔多纳多等人的努力,学院的教学目标由培养艺术家—设计师转变为培养职业工业设计师,确立了之后学院的发展方向。 1958年至1962年,学院科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各种科学理论相继引入教学。这时期学院对科学和技术的过分强调成为后世诟病之处。也正是这一时期,以里特尔(Horst W. J. Ritter)为代表的设计方法学研究逐渐成熟。 1962年至1966年,马尔多纳多等人认识到过分强调科学和技术的危险,在未减少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尝试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在科学研究与造型行为之间寻求新的平衡。这时期乌尔姆模式更加成熟,而随着对科学技术和商业化的反思。1966年形成了设计的批判理论。1967年至1968年,学院财政状况逐渐恶化,内部矛盾重重,学院最终关闭。 2.乌尔姆的历史地位 与包豪斯相比,乌尔姆的历史地位更多来自工业设计自身。其原因如下: 政治方面,1960年开始西方相继进入丰裕社会,加之后现代理论的兴起,意识形态之争逐渐弱化。现代艺术方面,随着工业设计职业化和现代艺术转向观念,设计尤其是商业设计与现代艺术自包豪斯之后就分道扬镳了。 建筑方面,乌尔姆的建筑以工业营建为主,而且建筑在乌尔姆并非重点;乌尔姆对后世建筑设计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预制件应用方面,在理论、尤其是后现代理论方面影响不大。总之,虽然乌尔姆并不缺乏各领域的大事,但相比于包豪斯其包豪斯其历史地位主要来自工业设计自身。 设计教育方面,乌尔姆是欧洲第一所以培养职业工业设计师为目的、且具有完备教育体系的学校,为后世工业设计教育确立的基本模式。 设计理论方面,以里特尔为代表的设计方法学、以本森(Max Benses)为代表的设计符号学、以邦西彭(Gui Bonsiepe)为代表的批判理论以及可持续设计、交互设计,乌尔姆都做出了开创性的努力,确定了当时设计理论研究的走向。 商业实践方面,尽管乌尔姆在对待商业的问题上采取了不得不面对而又有意回避的矛盾的批判态度,但乌尔姆提倡的理性的工作方式,基于科学数据的设计分析,通过争论确定产品形

包豪斯平面设计理念

包豪斯平面设计理念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包豪斯平面设计理念》的内容,具体内容:包豪斯设计理念对平面设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为现代主义提供了明确的、使用的设计原则,追求简洁、经济、、高效、实用的功能。而在现代海报设计中,可以看到包豪斯设计理念对其的影响。以下小... 包豪斯设计理念对平面设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为现代主义提供了明确的、使用的设计原则,追求简洁、经济、、高效、实用的功能。而在现代海报设计中,可以看到包豪斯设计理念对其的影响。以下我为你带来有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从长远的思想影响来看,包豪斯不仅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同时也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它把以观念为中心的设计体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比较完整的奠定起来。从而与美国为中心的仅仅重视改变外型、强调商业效益的改型设计对立,形成了包豪斯现代设计当中两个非常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体系。包豪斯的大批移居美国的人员,包括它的主要领导人物,把包豪斯体系的部分内容与美国的体系结合,形成战后美国版的"国际主义风格",更加大的影响了世界各国。这种混合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品,精神的内容减弱,形式主义成分加大,商业主义味道强烈,理想主义内核消失,因此,国际主义设计不但引起理论界的批判,同时也造成了设计界的反感,这些因素造成一九七零年前后开始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但是,从后现代主义运动的发起、发展来

看,也是基于和针对源于包豪斯的某些原则因素的。从本质上来说,后现代主义运动是对现代主义的一个反思,而它产生的根源,依然可以追溯到包豪斯时期的一些思想和设计实践。更应该提到的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从"后现代主义"逐渐式威以来,一股复兴经典现代主义、复兴包豪斯传统的运动已经开始初露倪端,这个被评论界成为"新包豪斯主义"或者"新现代主义"的风格运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表现出各种新的形式运动。这表明包豪斯的影响一直没有消退。它不但存在影响设计的发展,同时还可能还会产生新的衍生内容来。因此,对于包豪斯的研究,不但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间接的来看包豪斯,它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影响其实更加深刻,无论是伦敦还是东京,从纽约到布宜艾利斯,世界现代设计的教育体系无处不在这包豪斯的痕迹和影响,基础课的安排,理论课的比例,强调学生在工厂中动手工作的指导思想,设计学院与企业的密切联系,这些都是包豪斯的成果。除了艺术专业以外,几乎找不到什么设计教育机构是完全没有包豪斯的影响的。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是超出许多人的想象的。包豪斯自一九二五年迁移到迪索以后,在德国已经因为媒体的报道而变的非常著名了。德国人之所以记得包豪斯,是因为它与它的特殊的设计风格密切关系,一种冷漠的、几何形态的、非人格化的、理性主义的设计风格,这种风格渗透在包豪斯的产品、平面、纺织品设计中,成为包豪斯的特点标记。二战后,通过德国新的设计学院—乌而姆设计学院的继承与发扬光大,包豪斯的理性主义设计特征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在德国设计和西欧国家的大量工业产品的设计具有理性特征,应该说基本上与包豪斯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包豪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 德国包豪斯(Bauhaus)学院,成立于1919年,关闭 于1933年,根据格罗佩斯的解释,“Bauhaus”为生硬创 造而出的词汇,由德语的“建造”与“房屋”两个词的词 根构成,借以指新的设计体系。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 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尽管存在的时间不 长,但是它对于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㈠从具体的影响来说,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 的结构,建立了三大构成基础教育体系。图1 包豪斯校舍包豪斯由德国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格罗佩斯建立。他从1919年创建学校并担任校长至1927年离开学校,把包豪斯从空洞观念建构为坚实的设计教育重地,使其成为欧洲现代设计思想的交汇中心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发源地。包豪斯的自身发展体现了格罗佩斯个人设计教育理念的演化与发展过程,反映出那一时代现代设计先去的思想嬗变。 包豪斯存在的14年历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进程,它的校址在三个城市不断迁移,即魏玛包豪斯(1919-1925)、德绍包豪斯(1925-1932)、柏林包豪斯(1932-1933);它有三任校长,即格罗佩斯(1919-1972)、迈耶(1927-1930)、米斯(1931-1933);在其14年的办学历程中,共有1250名学生和35名全日制教室在其中学习和工作。在学校构成、教学思想、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制度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发生过许多重大变化。包豪斯的三任校长也形成了三个非常不同的发展阶段,即格罗佩斯的理想主义与其浪漫的乌托邦精神,迈耶的共产主义的政治目标,米斯的实用主义方向与严谨的工作方法。三个阶段都带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烙印,也造成了包豪斯的精神内容的丰富和文化特征的复杂。这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建筑及工业设计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开创性地设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基础课程”。担任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教师们,创造性地总结与发展了同时代的课程内容,以抽象的形、色、材料分析和形式构成等方面,为现代艺术设计及视觉艺术建构起了“与自然所平行”的表现体系与方法。 包豪斯的教育模式是在基础课上,把平面,立体结合的研究,材料的研究,色彩的研究独立起来。并牢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设计里采用了现代材料,以批量生产为目的,创立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 格罗佩斯招聘了一批前卫画家和雕塑家任教师,他们各按自己的新发现与新见解,把独 特的艺术理念和造型方法带到包豪斯。一时之间,这所学校成了20 年代欧洲最激进的艺术流派的据点之一。 约翰内斯·依顿(Johannes Itten,1888-1967)是包豪斯预科基础课 程的第一任主持人,他被公认是第一位系统地创造现代基础课程的人。 在依顿的基础课程中,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视觉训练。其中有两个特 别重要的方面:一是强调对形态、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与体 验,包括平面与立体形式的探讨与了解。二是通过绘画的分析,找出 视觉的形式构成规律,特别是韵律和结构两个方面的规律,足部使学 生对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发现敏感性。图2 约翰内斯·依顿色彩艺术1923年,纳吉(Moholy Nagy,1895-1946)接替依顿,成为包豪斯预科基础课程教学的第二任主持人。它努力的方向是要把学生从个人的艺术表现立场转变到比较理性、科学地对新技术和新媒介的了解和把握上,这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纳吉是构

从包豪斯遗产到乌尔姆模式_乌尔姆与包豪斯关系的再思考

39 特别关注:包豪斯90年 Focus: Bauhaus: 90 Years 总第200期 2009 12 从包豪斯遗产到乌尔姆模式 ——乌尔姆与包豪斯关系的再思考 From Bauhaus Heritage to Ulm Mode—Rethin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lm and Bauhaus 高 璐Gao Lu 内容摘要:包豪斯理念中社会性优先的民主思想与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在二战后被西德的乌尔姆设计学院继承和发展。与此同时,乌尔姆有意避开重建第二个包豪斯的选择,在将包豪斯遗产“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设计哲学。本文将结合德国战后重建的特殊语境,就两者的关系进行重新梳理与考察,从中揭示包豪斯余泽在西德呈现为乌尔姆模式的原因及内在逻辑。关键词:乌尔姆、包豪斯、设计教育 在现代设计的版图中,人们习惯把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 f ür Gestaltung Ulm)视为包豪斯在战后西德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因为该校从校长到教师中的许多人均来自包豪斯,同时也是因为两者在设计风格与教育理念上呈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事实上,乌尔姆的领导者从建校之初就有意回避建立第二个包豪斯,在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既不同于包豪斯的理想主义,又不同于美国消费主义的设计哲学。在德国战后重建的复杂语境中,乌尔姆创见性地提出设计在未来承担的社会角色,完善了设计教育的科学体系,搭建了更加具有学术延展性的跨学科平台,奠定了战后德国设计注重科学与理性分析和关注设计伦理并重的本土风格。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说包豪斯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那么真正将现代设计融入制造业,并在实践中回答了“设计究竟是一种以基本形式呈现的应用艺术,还是一门得由其任务设定,由其使用、制造技术规范的学科”[1]这一问题的便是乌尔姆设计学院。本文将从观念与实践两大方面重新考察乌尔姆与包豪斯的内在联系,旨在理清乌尔姆模式的成因、历史价值以及包豪斯遗产在战后西德设计语境中演变与发展的因果关系。观念:从表现到服务 乌尔姆设计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核心之一是提出设计“不是一种表现,而是一种服务”。这一宣言从观念上修正了长期以来欧洲设计师自我意识中的精英主义倾向,这一倾向也影响了包豪斯最终并未完全跨越艺术与技术的藩篱。在乌尔姆,艺术的概念终于被解禁。设计由战前知识分子式的,对文化、审美、道德的关注逐渐转变为战后科学、理性的职业分析。乌尔姆试图发展出一种植根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理论的新的思维模式,从而将设计从人性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老生常谈中解脱出来。在这一点上,它成功避免了制造同盟(Deutscher Werkbund)在战后对设计流于 “好形式”(Good Form)的空谈,也有别于重建时期德国设计界普遍追求感性与精神慰藉的有机风格。同包豪斯一样,乌尔姆决心回归到日常生活的本质,但眼前毕竟不是1919年的那个世界,解决新问题的手段也不仅仅是各种艺术形式的 综合。随着生产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包括营销和传播在内的市场细分使得设计置身的结构体系变得空前复杂。面临这种局面,美国人的回应是以消费为导向,而德国人则继承了前辈的传统,趋向系统的理论研究。乌尔姆看到了设计师不是艺术家,也不是工程师,但同样不会是推销员。乌尔姆将设计引导向科学理性的分析研究,同时将其融入现代工商业,使设计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使用者的需求密切相关,将设计师的角色提升为企业、市场和使用者之间的“调节者”,而不仅仅是艺术内部大综合的多面手。从而将包豪斯理想化的设计原则与战后美国以消费为主导的设计原则联系起来。不但实现了将包豪斯的人道主义遗产“现代化”,而且,将包豪斯奠定的现代设计原则真正推向了大众和工商业。 实践:从包豪斯遗产到乌尔姆模式 围绕着以服务为导向的设计观念,乌尔姆将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理解进行了全面的发展与修正,对其建立的教育体系施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它也继承了包豪斯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和理性气质。总结起来,乌尔姆对包豪斯的继承与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乌尔姆沿袭了包豪斯的民主精神。表现在强调设计教育的社会责任和设计教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在追求社会性优先原则的方面,乌尔姆最初建立的政治意义和代表的社会文化身份要远远大于一所设计学院的普遍意义。乌尔姆的创始人之一英格·秀尔(I n g e S c h o l l)在1950年学校的草创阶段就提出了乌尔姆的精神纲领:“感觉要为自己的时代负责,也想要担起责任的西德知识青年,姑且不论意义是正面或负面,对于精神、经济与政治的未来是十分重要的。在此,该校见到了一项重大的任务,对于那些今天还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也不知道实现其目的与体现其责任的方向与方法的有思想的年轻人,这所学校要成为他们粹炼的地方。”[2]而在乌尔姆草创阶段为期四周的内部讨论中,德国著名的左翼知识分子汉斯·韦尔纳·里希特[3](H a n s Werner Richter)曾一度成为校长的主要人选,由此可见乌尔姆

包豪斯设计理念

在设计界提到包豪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错包豪斯在设计界的影响,非一日能形成的。早在一九一九年,在德国成立的这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由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集中了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与试验成果,特别是荷兰“风格派”运动、苏联构成主义运动的成果,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虽然这所学院在1933年4月被纳粹政府强行关闭,但它对于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难以估量的。 包豪斯是由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现代建筑的奠基人沃尔特·格罗佩斯建立的,他基本上把学院从一个子虚乌有的空洞观念变成一个坚实的设计教育基地,成为欧洲现代设计思想的交会中心,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发源地。包豪斯是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缩影。它经历过三任校长,形成了三个非常不同的发展阶段:格罗佩斯的理想主义,迈耶的共产主义,米斯的实用主义。把三个阶段贯穿起来,包豪斯因而兼而具有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浪漫和乌托邦精神、共产主义政治目标、建筑设计的实用主义方向和严谨的工作方法特征,也造成了包豪斯的精神内容的丰富。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设计学院都没有、也不可能具有的高度文化特征。带有强烈的、鲜明的时代烙印。 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就开始发展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展开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现代设计。其实,早期的包豪斯只是格罗佩斯本人想通过教育实现世界大同的社会乌托邦思想,与中期的包豪斯在基本观念上是有巨大的本质区别的。真正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应该说是中期包豪斯的思想。自一九二三年起,学院开始走向理性主义,比较接近科学方式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开始强调为大工业生产的设计,原来的那种个人的、行会式的浪漫主义色彩逐渐消失了。而这正是德国工业发展迅速,政治与经济局势稳定的时期,因而,包豪斯的变化是顺应了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的。到一九二七年后,包豪斯急剧转向,教育积极与社会效益联系,教育开始走向政治化。一九三三年,纳粹党登上政治舞台,包豪斯面临关闭,主要领导人和大批学生、教员因为逃避欧洲的战火和纳粹法西斯的政治迫害而移居到美国。于是,三十年代后的包豪斯对于设计界的影响变的微弱了。但他们移居美国后,也同时把他们在欧洲进行的设计探索,把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也带到了新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通过他们的教育和设计实践,以美国经济的强大实力为依托,终于把包豪斯的影响发展成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国际主义风格,从而又影响到全世界。 从长远的思想影响来看,包豪斯不仅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基础,同时也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它把以观念为中心的设计体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比较完整的奠定起来。从而与美国为中心的仅仅重视改变外型、强调商业效益的改型设计对立,形成了包豪斯现代设计当中两个非常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体系。包豪斯的大批移居美国的人员,包括它的主要领导人物,把包豪斯体系的部分内容与美国的体系结合,形成战后美国版的“国际主义风格”,更加大的影响了世界各国。这种混合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混合品,精神的内容减弱,形式主义成分加大,商业主义味道强烈,理想主义内核消失,因此,国际主义设计不但引起理论界的批判,同时也造成了设计界的反感,这些因素造成一九七零年前后开始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但是,从后现代主义运动的发起、发展来看,也是基于和针对源于包豪斯的某些原则因素的。从本质上来说,后现代主义运动是对现代主义的一个反思,而它产生的根源,依然可以追溯到包

包豪斯及设计理念

包豪斯及设计理念 1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A):什么是“包豪斯”?“包豪斯”这个译名,它是德语中的专有名词Bauhaus的音译,在德语中本来并没有这个词,是包豪斯的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自创:他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把基本词变成了限定词,把限定词变成了基本词,故而Bauhaus从讲它的意思无非就是“造房子”,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魏玛创立的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该派在1919—1933年产生的创作(建筑、工艺设计)对世界的建筑艺术和工艺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继1996年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4年教科文组织又将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的约有4千多座包豪斯建筑的成片建筑列入名录。一个现代建筑设计流派的建筑两次被列入名录,这种现象是极为罕见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1903至1907年间,他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彼得?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1914年在科隆举办的现代工业设计大展上他依据预制设计原理所作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设计使他在建筑界名声大噪。他在此时曾致书魏玛大公,陈述他建立新型的艺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理想。但由于战争爆发,格罗皮乌斯应征入伍,直到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魏玛共和国认识到自己在战后德国重建和稳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能够重振德国经济的一切建议都给予关注,格罗皮乌斯的设想便得以受到重视。1919年3月16日,魏玛政府内务大臣弗里希正式任命格罗皮乌斯为魏玛的撒克森大公艺术学院和撒克森大公艺术与工艺学校(战前凡?德?费尔德曾任该校校长)校长。3月20日,经大公同意将两所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建筑设计学院,即“包豪斯”。格罗皮乌斯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原则,决心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团结艺术家和建筑师、工程师一起创造新的实用而美观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工业制品和房屋。为培养能担负这个任务的新型设计人才,包豪斯的教学采用了“工厂学徒制”,学生入学后须先经过半年的基础教育,学习的内容包括“基本造型”、“材料研究”或“工厂原理与实习”。基础教育完成后,学生方能进入工厂和工作室,接受三年的学徒制教育。成绩合格者获“技工证书”,成绩优异者可经过考试升入“包豪斯建筑研究部”,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才能得到“包浩斯文凭”。包豪斯主义Bauhaus创始人、德国现代建筑大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建筑作品回顾由格罗皮乌斯起草的“包豪斯宣言”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文献,也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最高纲领:B:包豪斯宣言“完美的建筑乃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建筑家、画

简述包豪斯以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教学文案

简述包豪斯以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简述包豪斯以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答:1.包豪斯(名词解释):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改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1933年被德国法西斯关闭,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包豪斯的建立与发展是拉斯金、莫里斯及后来的德国工业同盟以来的优秀设计思想与20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对现代设计理论、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和实践,以及后来的设计美学想想,都具有划时代意义。包豪斯经过设计实践,形成了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因素的正确的设计观念,其设计思想的核心为:坚持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这些观点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替代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包豪斯的历史虽然比较短暂,但在设计史上的作用是重要的,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设计教学方法和体系,重视科学技术和艺术在课程中的结合,给后来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包豪斯遵循的设计思想和实践观点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包豪斯是工业设计史、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上的个重要里程碑,是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标志,是现代设计的摇篮。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原因,包豪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人的心理需求重视不够,缺少对人的情感的关注。 2.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佩斯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

包豪斯与平面设计

包豪斯与平面设计 包豪斯是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运动发展到高峰时期的符号,它的建立也不是偶然的。包豪斯是在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在20世纪20年代均已经成熟情况下的集大成者。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包豪斯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也是决定性的,重要的。战后的国际主义平面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包豪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文仅就包豪斯对于平面设计的影响做简单介绍。 平面设计的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述到人类文明的初期,具有平面设计意义的作品自古有之,古老的岩穴壁画可以看作是最为原始的平面设计作品。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工业化时代等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因与印刷相联系,因此往往受到印刷服务对象的限制和要求的影响,从而与各个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发生密切的关系。在现代平面设计史上,公元1919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欧洲仍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社会动荡,思想巨变,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战败后的德国又掀起了“十一月革命”,国内的知识分子在巴黎,意大利,荷兰,苏联等各国传播近来的新思想的鼓舞下,抱着对祖国狂热的改革理想,积极投身到重建德国的各项工作中,公元1919年包豪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从1919年包豪斯成立到1933年包豪斯解体,在短短14年间,包豪斯经历了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以沃尔特·格罗庇乌斯为校长的早期发展阶段、以及汉斯·迈耶为校长的中期发展阶段和以米斯·凡·德·罗为校长的晚期发展阶段。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不仅表明了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发展的历程,而且反映了当时德国乃至世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三任校长的设计教育思想的主导倾向,实质上是包豪斯在十余年间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曲线图。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共有三批教员,在平面史上,1922年的莫霍里纳吉和拜耶在一起重新打造了一种图形设计的新理念。在他们的领导下,包豪斯的图形设计更加强调几何形式,表现出一种棱角分明的、机器时代的美感其中基本图形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纳吉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几何图形的全部潜质,包括空白的背景,略带图解的方法,充分融合的图形语言,包括现代的印刷版面、几何图形、规范的线条、有限的色块和“积极”的而非消极的空间。他相信简单的结果力量,并且利用平面来表达这种力量。纳吉为包豪斯创作了很多平面设计作品,其中包括包豪斯大的信纸页面,1923年为展览会设计的海报,1928年为格罗佩斯的《迪索包豪斯建筑》设计的封面等,每一项都显示了他对传统公式化模式的一贯排斥,以及基于“构成“的角度对内部元素的重新组合。强调几何元素的不对称性平衡,结构严谨,完全不采用任何装饰细节,简明扼要,主题鲜明,具有时代感,体现了他对俄国构成主义的明显追求。他的立场和方法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而促进了包豪斯在平民设计领域的构成主义风格的建立。 第二阶段(1925—1932年),狄索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 MEYER)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L·密斯·凡·德·罗(L MIES VAN DE ROHE)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包豪斯设计理念

包豪斯设计理念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对现代设计理念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为大众服务 格罗佩斯本人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特征。他提出设计的目的不是专为达官族服务,而是“为大众设计和为工业化’。在建筑方面,洛可可和文艺复兴时的建筑特征成为包豪斯反对的对象,提倡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功能性的设计作品,并尽量节省材料、费用和劳动力的时间。包豪斯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钢材等作为建筑的基本材料,目采用简单的、装饰很少的设计,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降低建筑的造价,使人民大众部能够受到相对廉价的住宅空间。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包豪斯采用尽量简洁的版面编排和无装饰性的字体,降低书籍等印刷品的印刷费用,包豪斯在这些方面的努力真正做到了设计为全社会服务的目的。 包豪斯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为此把功能性放在首位,然后把时代的美学特征加入到设计之中,反对单纯为了外部美而设计的观念,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设计思想使人们更加注重与大式业生产力式相结合,最终有利于使思想上的产品为大众服务付诸于实际,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愿望和思考阶段上,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师们对设计好坏的评价标准也不仅仅是形式美,而是着眼于结构、功能、造价等整体的设计,新的设计思想应运而生,从简化设计产品的外形人手,以简湖的几何造型为主流,这种设计语言更加适合大工业生产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指明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方向。 二、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1919年的4月1日格罗佩斯拟定的《包豪斯宣言》发表,宣言中指出:“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人员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艺术家只是—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目超出个人一直的那个珍贵瞬间,上苍的恩赐

简述包豪斯以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简述包豪斯以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答:1.包豪斯(名词解释):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改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1933年被德国法西斯关闭,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包豪斯的建立与发展是拉斯金、莫里斯及后来的德国工业同盟以来的优秀设计思想与20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对现代设计理论、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和实践,以及后来的设计美学想想,都具有划时代意义。包豪斯经过设计实践,形成了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因素的正确的设计观念,其设计思想的核心为:坚持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这些观点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替代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包豪斯的历史虽然比较短暂,但在设计史上的作用是重要的,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设计教学方法和体系,重视科学技术和艺术在课程中的结合,给后来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包豪斯遵循的设计思想和实践观点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包豪斯是工业设计史、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上的个重要里程碑,是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标志,是现代设计的摇篮。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原因,包豪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人的心理需求重视不够,缺少对人的情感的关注。 2.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佩斯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继

论述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产生的影响

论述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产生的影响 第一:包豪斯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 包豪斯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的两大特点至今不能被人忘记: 1,是决心改革艺术教育,想要创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团体; 2,是为了这个理想,不惜做出巨大的牺牲。 包豪斯的创办者兼校长格罗皮乌斯,他们的一切技艺将会在新作品的创造过程中结合在一起;二要提高工艺的地位,让它能与“美术”平起平坐。包豪斯声称,“艺术家与工匠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亲自制定了《包豪斯宣言》和《魏玛包豪斯教学大纲》,明确了学校目标:一要挽救所有那些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艺术门类,训练未来的工匠、画家和雕塑家,让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创造“艺术家就是高级工匠……因此,让我们来创办一个新型的手工艺人行会,取消工匠与艺术家之间的等级差异,再也不要用它树起妄自尊大的藩篱”;三要把包豪斯与社会生产、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产品与设计直接出售给大众和工业界。包豪斯声言,他们将“与工匠的带头人以及全国工业界建立起持久的联系”。 不仅如此包豪斯建立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一、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二、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三、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四、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五、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从以上介绍看,在包豪斯发展的每一步,都有一个能够跟上时代步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维代表人物,这个人物就是包豪斯这艘驶向远方航船的舵手。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政治原因,包豪斯至今仍然会生活在我们的时代。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革命以来所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技术与艺术相对立”的状况,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口号,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 包豪斯以前的设计学校,偏重于艺术技能的传授。包豪斯则十分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育,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他们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相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应用技术知识的现代设计师。实用的技艺训练、灵活的构图能力、与工业生产的联系,三者的紧密结合,使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技术”的设计风格,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美学性能;造型简洁,构图灵活多样。 格罗皮乌斯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讲,美术与工艺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而是同一个对象的两种不同分类。艺术家比较注重艺术理论,容易接受新思维,他们教育学生,一定能胜过旧式工匠。这类艺术家可以向学生强调并解释一切艺术活动的共通要素,让学生了解到美学的基础。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帮助学生创造出新的设计语言。。艺术家激励学生开动思想,开发创造力,作坊大师教会学生手工技巧和技术知识。 第二,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也影响了艺术设计教育。 1942年成立的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一开始就引进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强调实用、技术、经济和现代美学思想,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摇篮,开创了中国全面推行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的先河。它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人才培养上,也反映在一系列建筑作品,包括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制定。1951年,圣约翰大学解散,各系并入有关院校,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理论在同济大学得到延续。后来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理论被当成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遭到批判,包豪斯的设计与教育思想在中国逐渐被淡化。

包豪斯建筑历史理念

包豪斯(Bauhuas) “包豪斯”是德文DAS STAATLICHES BAUHAUS的译称。英文译名应为State Building lnstitute。“Bauhaus”是格罗皮乌斯专门生造的一个新字。”bau”在德语中是“建造”的意思,”haus”在德语中是“房子”的意思。因此“Bauhaus”就是“造房子”。从这个新造字的字面就能看出,格罗皮乌斯是试图将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这个已被长期分隔的领域重新结合起来。更广泛地说,艺术与工艺应该合而为一。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现代设计。 1919年3月16日,魏玛内务大臣弗列希委派格罗皮乌斯担任“市立美术院”与“市立艺术工艺校长职务。3月20日,格罗皮乌斯建议并获准将两所学校合并,因此,在现代设计史上,在公元1919年成了一个重要的起点,在这一年的4月1日创立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 包豪斯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二十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迪索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迪索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这个时期是其高峰时期。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迈耶(HannesMeyer,1889-1954)继任。这位共产党员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迈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继任。接任的米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迪索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米斯·凡·德洛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于1933年正式上台的纳粹政府,米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柏林时期仅有6个月的时间。 包豪斯新校舍 1925年4月1日,新的包豪斯学院在小型工业城市迪索市开学。格罗皮乌斯认为,新的学校本身的建筑、规划,就是一篇无声的“宣言”,所以他亲自以包豪斯的原则设计了迪索新校舍,这座被誉为现代建筑里程碑的建筑完全按照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不同的使用功能如教室、实习车间、学生宿舍等被自由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风车形的平面。各个不同的部分在外型上也各自不同,高低错落。整个形体简洁明快,没有任何装饰。面对主要街道的实习车间为大面积装有机械开窗装置的玻璃幕墙,深灰色山墙,上书”Bauhaus”七个竖排字母。其余部分则全部为白色粉墙加黑色钢框窗。建筑内部布置着布劳耶尔(MarcelBreuer)设计的钢管皮面家具。钢筋混凝土建筑,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立方体造型,表面白色,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依靠简朴的体块空间组成表面起伏和凹凸,富有节奏感。由于其简洁,这些建筑也创造了当时建筑的最低造价,20美分/平方英尺。 与传统建筑的对比: 传统的建筑观念是先考虑外观,然后把不同功能的要求塞进外壳中,“先外后内”。格罗皮乌斯则是“先内后外”,先确定各部分功能所决定的空间,由这些空间组成合理的总体外观,功能决定外形。 传统建筑中采用对称法则,而现代设计中采取灵活、不规则的平面布局,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通道的手法造成了错落有致、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新建筑采用框架结构,使墙体脱离承重的位置,从而扩大了窗户的面积,使窗户成为组成外观形态的重要部分。窗户的玻璃和几何秩序是新建筑最显著的特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