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题库 高鸿业版

宏观题库 高鸿业版

宏观题库 高鸿业版
宏观题库 高鸿业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 国民收入(NI)

3.个人可支配收入

4.国民生产总值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GDP折算指数

7.最终产品

8.失业率

9. 消费价格指数

二、判断题

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200543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四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M-X+Kr)。

7. 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0.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 为40万$。

11. 2006年,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2005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2006年的GDP中。

12.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3. 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14. 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15. 在通货膨胀背景下,名义GDP大于实际GDP。

16. 国内生产总值是流量不是存量。

17. 收入是存量而财富为流量。

18. 一个企业用3台新机器替换3台报废的旧机器,机器数量未变,GDP不变。

19.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应按其市价计入GDP。

20. 总产出总是等于总收入,也总是等于总支出。

21.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可以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

22. 购买房产的支出是消费支出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23. GDP是一个国民概念,而GNP是一个地域概念。

24. 个人购买债券和股票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25. 某房地产中介人员2012年获得了买卖二手房的2万元经纪费收入,该笔收入应计入2012年的GDP。

26. GDP折算指数能衡量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格,CPI只能衡量消费品价格水平

27. 为了便于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每年的GDP折算指数中,各种产品价格的权重应保持不变。

三、选择题

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A 居民消费支出

B 政府转移支付

C 政府购买

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

2. 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

A 政府转移支付

B 工资

C 资本折旧

D 间接税

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

A 收入理论

B 价格理论

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

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

4. 下列产品中不能计入当年GDP的有

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

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

C 家务劳动

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

5. 属于GD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DP的有)

A 政府转移支付

B 企业转移支付

C 间接税

D 直接税

6.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 间接税

B 折旧

C 直接税

D 净出口

7.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包括如下哪些总量

A GDP

B NDP

C NI

D PI

8. 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

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

B 公司税前利润

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D 资本折旧

9. 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 亿,X=2 亿, M=1.8亿,则

A NDP=8.7亿

B GDP=7.7 亿

C GDP=8.7亿

D NDP=5亿

10.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A GDP=C+I+G+(X-M)

B GDP=C+S+G+(X-M)

C GDP=C+I+T+(X-M)

D GDP=C+S+T+(M-X)

11. 以下可以计入GDP的有

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B 工厂买进机器设备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

12.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A 折旧

B 间接税

C 出售股票的收入

D 工资

13.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A 政府转移支付

B 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支出

C 企业投资

D 政府购买

14. NI包括的项目有

A 利润

B 间接税

C 业主收入

D 企业转移支付

15. 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6.经济学上的投资指的是

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 建造一座住宅

C 企业购买机器设备

D 购买普通股股票

17. 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教师工资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18. 按照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一个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 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19. 在下列项目中,()不是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住房补贴

C 政府订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军队人员增加薪水

20. 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 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高

B 今年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比去年增加

C 物价水平与商品、劳务总量比去年都高

D 以上说法不一定正确

21. 计入GDP的有:

A 银行存款利息

B 公债利息

C 企业债券利息

D 消费信贷利息

22. 社会保险税变动将对()产生影响: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净值

C 国民收入

D 个人收入

23. 甲为乙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万美元,乙为甲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万美元,甲乙双方商定在抵消300万美元后乙付给甲方100万美元,计入当年GDP的是:

A 300万美元

B 400万美元

C 700万美元

D 100万美元

24. 下列商品中()不是最终产品:

A 商场里的成品上衣

B 汽车制造厂仓库里的汽车

C 消费者购买的日化用品

D 某家庭购买的汽车

25. 某国共有1亿人口,其中16岁以下未成年人2000万,65岁以上年老退休者1000万,家庭妇女500万,残疾人和其他没有劳动能力者100万。扣除以上人口,该国处于未就业状态的人数达1900万,其中1400万人是因在校学习、服兵役、精神疾患或劳教等原因造成的。其余人口为就业者,则该国的劳动参与率和失业率各为多少?()

A 80%,30%

B 50%,10%

C 64%,38%

D 62.5%,10%

26. 进口消费品价格的变动会对哪些物价指数产生影响():

A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B 消费价格指数(CPI)

C GDP折算指数

D 都不影响

四、计算题

1、假定一国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4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1)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2、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五、简答题

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2.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论述题

1.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有几种,请详细回答。

2. 如何理解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又等于总支出?

判断题和选择答案

判断题: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26-27 √×

选择题:

1-5 AC ACD A ABC BC 6-10 B ABCD ABCD C A

11-15 BD ABD BCD AC A 16-20 ABC C D B D

21-26 AC D C AB D B

计算题:

1、假定一国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4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1)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 = 4300亿美元。

(2)从GDP=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GDP–c–i–g ,因此,净出口 nx = 4800– 3000–800–960 = 40 亿美元.

(3)用BS代表ZF预算赢余,T代表净税收既ZF税收减去ZF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 ,从而有 T = BS + g = 30 + 960 = 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Yd=NNP –T = 4300–990 = 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C= 3310–3000 = 310亿美元

2、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解答:(1)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p),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100-3800=300(亿元)

(2) 用i代表投资,用sp、 sg、 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 =BS=-200。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

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

(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

g=5000-3800-200-(-100)=1 100(亿元)

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同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生产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1)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2)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NP是按照国民原则来计算的,而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两者的关系是:GDP=GNP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益。

(3)NDP(Net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净值的简称,是指GDP扣除折旧的部分,即NDP=GDP-折旧。

(4)NNP(Net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净值的简称,在实物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备的那部分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与资本折旧之差。(5)NI(National Income),即国民收入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等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货币值之和。它与GDP的关系为: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

(6)PI概括了一个社会所有人的总收入,表示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7)DPI: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DPI=PI-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

六、论述题

1.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有几种,请详细回答。

答: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1)支出法。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如下:

GDP=C+I+G+(X-M)

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的是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

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C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入。X-M为净出口,可正可负。

(2)收入法。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公式如下: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利润是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以上用支付法和收入法对GDP的核算,同样适用于GNP。

(3)理论上讲,支出法和收入法的值应该是相等的,但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所以需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2. 如何理解总产出等于总收入又等于总支出?

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那么就可以从产品与劳务生产过程中的产出;产品与劳务的买方支出;产品与劳务的卖方收入三个方面来计算货币价值。产品与劳务生产过程中的产出价值是以最终实现的销售收入来计量的,而卖方的销售收入就是买方的购买支出,也是卖方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所有成本支出加上合理利润的总和,这些成本支出包括支付工人的工资(构成工人的工资收入)、支付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构成土地所有者的租金收入)、支付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构成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收入),从理论上来讲,三者计量的总量应相同。

首先,总产出=总收入,即总产出=要素收入,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就是该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是这些产品和劳务在各生产阶段增加的价值之和,这些新创造的价值可以看成是所有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及企业家才能)共同创造的,这些要素在生产中做出的贡献可以用要素报酬来衡量。使用生产要素必须支付代价,这些要素报酬支付给了要素提供者或成为企业利润,由此转化成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同时,如果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卖价扣除工资、利息、租金等成本支出后的余额,则企业利润可正(意味着企业盈利)可负(意味着企业亏损),由此企业生产的产出就总等于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一国的总产出也就必然等于总收入。

其次,总产出=总支出,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因为当年生产出而未售出的最终产品被看做是该生产企业购买自己产品而在存货方面进行了投资支出,所以总产出就一定等于总支出。

一国的总产出、总收入和总支出反映该国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生产不仅增加了产品和劳务,还创造出了收入,收入又形成支出,支出又决定了生产,三者相互联系,循环流动。

第十三章收入支出模型

一、名词解释

1.凯恩斯定律

2均衡产出(收入)

3.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4.边际消费倾向

5.投资乘数

6.政府购买乘数

7.平衡预算乘数

二、判断题

1. 简单地讲,凯恩斯定律就是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2. 在均衡的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3. 若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零,则事后的投资小于计划投资。

4. 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5.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公式为y=c+i 。其中c,i 是指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而非名义消费和名义投资。

6. 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i=s,它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7. 当i>s时,企业将减少生产,国民收入会减少。

8.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多。

9. 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MPC递减,而平均消费倾向APC递增,且APC>MPC。

10.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越小。

11. 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小于1。

12.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大于1。

13. 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

14. 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15. 消费曲线具有正斜率,但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

16.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降低总收入水平。

17. 只考虑定量税时,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y=(α+i+g-βt)/(1-β)。

18.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是相互独立的。

19. 投资和政府购买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乘数作用是相同的。

20. 出口对国民收入不具有乘数效应。

21. 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收入变动相同的量时,国民收入不变。

22. 开放经济的投资乘数大于封闭经济的投资乘数。

三、选择题

1.若MPC=0.6,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A 40万

B 60万

C 150万

D 250万

2.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因素是

A 收入

B 价格

C 预期

D 偏好

3. 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 消费减少

B 储蓄减少

C 消费增加

D 储蓄增加

4. 若MPS=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A 5

B 0.25

C -4

D 2

5. 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

A Kg<Ktr

B Kg = Ktr

C Kg>Ktr

D 不确定

6.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A 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 B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

C 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 D与边际储蓄倾向反方向变动

7. 当消费函数为c=α+βy时,则APC

A 大于MPC

B 小于MP

C C 等于MPC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 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出等于计划总支出时,说明

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

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

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

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

9. 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A 不变

B 增加200万元

C 增加100万元

D 减少100万元

10. 下列情况中,乘数最小的情况是

A MPC=0.8

B MPC=0.4

C MPS=0.8

D MPS=0.4

11. 若投资增加100万使国民收入增加1000万,则边际储蓄倾向为

A 0.2

B 0.1

C 0.9

D 0.8

12. 若平均储蓄倾向为负,则

A 储蓄大于收入

B 消费大于收入

C 储蓄小于零

D 消费小于零

13. 三部门与四部门相比,乘数效应

A 相同

B 四部门较大

C 三部门较大

D 以上都有可能

14. 当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时,消费曲线

A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B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C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上凸曲线

D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下凸曲线

15. 当税收和政府购买同时增加100亿时,国民收入

A 增加100亿

B 减少100亿

C 不变

D 不确定

16. 若政府转移支付增加100亿,边际储蓄倾向为0.2,则国民收入

A 增加400亿

B 减少400亿

C 增加25亿

D 减少25亿

17.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若总支出增加100万美元,则国民收入增加

A 100万美元

B 大于100万美元

C 小于100万美元

D 不确定

18.下列直接构成总需求的因素是

A 消费

B 投资

C 政府购买

D 政府转移支付

19. 在三部门经济中,税收增加1000万,则

A 总需求增加1000万

B 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万

C 总需求减少1000万

D 可支配收入减少1000万

20. 当总支出和总收入不相等时,国民收入会自动趋于均衡,因为

A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企业调整生产水平

B 实际消费不等于计划消费,居民调整消费水平

C 实际储蓄不等于计划储蓄,居民调整储蓄水平

D 实际投资不等于计划投资,企业调整生产水平

四、计算题

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出tr=62,5,税收t=250 (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均预算乘数。

2. 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

买 2)减少税收 3)以统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3.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之后的金额tn=50,投资i=60,政府购买性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nx=50-0.05y,试求:(1)均衡收入(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3)投资乘数;(4)投资从60增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5)当净出口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均衡产出?写出其公式并加以解释。

2.举例说明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

3.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4. 举例说明平衡预算乘数的作用机制。

六、论述题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是如何决定的?除凯恩斯强调的因素,还有哪些因素会决定消费的大小?(该题可给出关于消费情况的一段描述,请学生结合例子作答)

2. 结合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说明两部门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3. 举例说明投资对国民收入的乘数作用。并指出乘数作用的大小,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答案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2 ××

三、选择题答案

1-5 D A AD C C 6-10 AD A BD C C

11-15 B BC C A A 16-20 A B ABC D AD

四、计算题

1.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出tr=62,5,税收t=250 (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均预算乘数。

解:

(1)由方程组

c=100+0.8y d

y d=y-t+t r

y=c+i+g

可解得y=100+0.8(y-t+t r)+I+g=100+0.8(y-250+62.5)+50+200=1000

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的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

投资乘数 k i=1/(1-b)=1/(1-0.8)=5

政府购买乘数 k g=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 k t=-b/(1-b)=-0.8/(1-0.8)=-4

转移支付乘数 k tr=b/(1-b)=0.8/(1-0.8)=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

k b=k g+k t=1或 5+(-4)=1

2. 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 2)减少税收 3)以统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解:

该题可以运用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y=200

(a)增加政府购买?g=?y/k g=200/5=40

(b)减少税收?t=200/│k t│=200/4=50

(c)由题意得:1200=100+0.8〖1200-(t+?t)+t r〗+i +(g+?g),且?g=?t

解得?g=?t=200

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3.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之后的金额tn=50,投资i=60,政府购买性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nx=50-0.05y,试求:(1)均衡收入(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3)投资乘数;(4)投资从60增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5)当净出口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解:

(1)根据四部门均衡收入的公式:y=c+i+g+nx,可得:

y=30+0.8(y-50)+60+50+50-0.05

均衡收入:y=600

(2)净出口:nx=50-0.05×600=20

(3)投资乘数:ki=1/(1-0.8+0.05)=4

(4)均衡收入:y=600+(70-60)×4=640;净出口:nx=50-0.05×640=18

(5)均衡收入:y=600+(40-50)×4=560;净出口:nx=50-0.05×560=22

五、简答题

1.均衡的收入是指和总需求或计划总支出相等的国民收入。

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公式:y=c+i。y、c、i都是指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消费和投资。公式中的c和i代表的是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有的消费和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在均衡产出水平上,实际产出恰好等于计划总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2.(1)政府购买支出直接构成总需求,而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间接影响总需求。

(2)例如:假定边际消费倾向β为0.8,若政府购买增加1美元,总需求直接增加1美元,国民收入相应增加美元,而后引起消费增加1*0.8,继而国民收入也增加1*0.8,如此继续下去,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效应,乘数为1/1-β;若政府税收减少(或政府转移支付增加)1美元,不会直接引起总需求的变动,而会导致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消费增加,但消费只会增加0.8美元,所以总需求增加的初始值仅为0.8美元,国民收入相应也增加0.8美元,而后消费继续增加0.8*0.8,国民收入也增加0.8*0.8,如此继续下去,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效应,该乘数的绝对值为β/1-β。所以,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

3.凯恩斯定律指,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因其产量和收入变动,是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在西方经济学中被称为凯恩斯定律。其背景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需求增加时,只会是限制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手指变动的比率。假定边际消费倾向β为0.8,政府购买增加100万时,国民收入增加100*1/1-0.8=500万,而税收增加100万时,国民收入减少100*0.8/1-0.8=400万,所以国民收入增加100万,国民收入增加的量与政府购买和税收增加的量相等,平衡预算乘数为100/100=1。所以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β/1-β=1.

六、论述题

1.凯恩斯认为消费由当期的收入决定。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是增加的,但是消费不如收入增加的多。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的比率为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若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简化为相性关系,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β为常数,则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为c=α+βy,其中α和β都是大于零的,且β小于1。因此,消费由两部分构成,其中α为何收入无关的自主性消费,βy为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根据例子中所描述,除当期收入外,决定消费的还有(略)

2.(1)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为y=c+i或i=s。

(2)根据y=c+i,以及消费函数c=α+βy和给定的自主性投资i,可得均衡的国民收入y=α+i/1-β。当国民收入为α+i/1-β时,实际产出等于计划总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实际产量恰好是企业愿意保持的产量水平;如果大于α+i/1-β,实际产出大于计划总支出,说明企业的产出大于居民和企业的总需求,存货出现意外增加,企业便会减少生产;如果小于α+i/1-β,实际产出小于计划总支出,说名企业的产出无法满足企业和居民的购买意愿,存货出现意外减少,企业便会增加生产。

(3)根据i=s,以及储蓄函数s=-α+(1-β)y和给定的自主性投资i,可得均衡德国民收入为α+i/1-β。当国民收入为α+i/1-β时,投资等于储蓄,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实际产量恰好是企业愿意保持的产量水平;如果大于α+i/1-β,投资大于储蓄,说明企业的产出大于居民和企业的总需求,存货出现意外增加,企业便会减少生产;如果小于α+i/1-β,投资小于储蓄,说名企业的产出无法满足企业和居民的购买意愿,存货出现意外减少,企业便会增加生产。

3.(1)作用机制:国民收入在各部门之间的循环流动是乘数效应的基础。投资的增加,导致企业要多投入生产要素增加投资票你的生产,从而生产要素所有者即居民收入增加,进而引起消费增加,接着企业又要增加生产要素增加消费品的生产,从而居民消费继续增加,消费继续增加,如此继续下去,国民收入成倍增加。

例如: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投资增加100万,(略)

(2)限制乘数大小的因素:一是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二是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三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四是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等。

第十四章 IS-LM模型

一、名词解释

1.资本边际效率

2.IS曲线

3.货币供给

4.投机动机

5.流动性偏好

6.LM曲线

7.流动偏好陷阱

8. 自主投资

二、判断题

1. 在相同的预期收益下,投资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2.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表明投资和利率之间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

3. 西方学者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曲线能够更好地反映投资和利率的关系。

4. 设d为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若d值较大,则IS曲线较平缓。

5. 设β为边际消费倾向,如果β较大,则IS曲线较平缓。

6. 如果投资需求减小,IS曲线将左移,其移动量等于投资需求变动量乘以乘数。

7. 如果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了,则IS曲线将右移。

8. 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出于以下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谨慎动机。

9. IS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LM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10. LM曲线呈水平段的区域称为“古典区域”。

11.投机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越敏感,LM曲线的斜率越大。

12. 货币供给量变动将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

13. 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价格水平下降,则会使LM曲线向左移动。

14. A点在Ⅲ区域中,则有超额产品需求和超额货币供给。

15. B点在Ⅱ区域中,则有超额产品供给和超额货币需求。

16. 在“凯恩斯区域”,货币政策的效果要大于财政政策的效果。

17. 增加政府税收,将使IS曲线右移。

18. 增加政府支出,将使IS曲线右移。

19. 当利率极高时,人们的流动偏好无穷大。

20. LM曲线的斜率在古典区域为无穷大。

21. 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反应越敏感,LM曲线的斜率越大。

22. 如国民收入增加引起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货币需求曲线将会向右移动。

23. IS和LM曲线的交点是充分就业时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24. 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会使得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25. 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前提之一是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

26.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20亿$,会使IS曲线左移支出乘数乘以20亿$。

三、选择题

1. 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 投资需求增加

B 投资需求减少

C 储蓄意愿增加

D 储蓄愿意减弱

2. 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m)减少会引起

A y增加r下降

B y增加r上升

C y减少r下降

D y减少r上升

3. 储蓄曲线向右移动,会使IS曲线

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发生变动

D 改变斜率

4.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 收入增加利率不变

C 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D 收入不变利率上升

5. 为交易动机所持有的货币需求产生于

A 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B 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差异性

C 对未来利率变动趋势的预期

D 货币的流动性

6. 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A 价格水平下降

B 价格水平上升

C 货币供给量减少

D 货币供给量增加

7. 决定LM曲线倾斜的因素有

A 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的斜率

B 储蓄曲线的斜率

C 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

D 450线

8.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A r下降和y减少

B r下降和y增加

C r上升和y增加

D r上升和y减少

9. 能精确代表企业投资需求曲线的是

A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B 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C 企业的MR曲线

D VMP曲线

10.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

A 交易动机

B 谨慎动机

C 不想获得利息

D 投机动机

11. 若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大,则

A 投资需求曲线斜率的值越大

B 投资需求曲线越平缓

C IS越陡峭

D IS曲线越平缓

12. 在IS曲线的左下方和LM曲线的左上方围成的区域里,有

A I小于S,L大于M

B I小于S,L小于M

C I大于S,L大于M

D I大于S,L小于M

13. 若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小,则

A 货币需求曲线越平缓

B 货币需求曲线越陡峭

C LM曲线越陡峭

D LM曲线越平缓

14. 下述说法正确的有

A IS曲线与投资曲线同方向移动

B IS曲线与投资曲线反方向移动

C IS曲线与储蓄曲线反方向移动

D IS曲线与储蓄曲线同方向移动

15. 当L大于M时,居民

A 卖出债券

B 买进债券

C 债券价格会上升

D 债券价格会下降

16. IS曲线上满足i=s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A 无数个

B 一个

C 一个或无数个

D 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17. 设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20亿元其他条件不变,则使LM曲线

A 右移10亿元

B 右移20亿元乘以k

C 右移20亿元除以k

D 左移20亿元除以k

18. 设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则收入增加时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9. 如果净税收减少10亿元,会使IS曲线

A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元

B 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元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20. 自发投资减少10亿元,使IS曲线

A 右移10亿元

B 左移10亿元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元

21. 当政府购买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出的减少相等时,国民收入会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相关

22. 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国民收入有更大的影响,这是因为

A 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B 支出乘数小

C 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 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23.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

A 产品市场

B 货币市场

C 劳动市场

D 国际市场

24. M1包括

A 铸币

B 纸币

C 活期存款

D 定期存款

25. 下面影响货币的预防需求的有

A 职工减少工资

B 物价普遍上升

C 预期股市上涨

D 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26. 当利率很低时,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 变大

B 变小

C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D 不发生变化

27. 当利率很高时,购买债券的收益的可能性

A 变大

B 变小

C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D 不发生变化

28. 下面情况中居民倾向于减少货币需求的是

A 债券价格预期上升

B 债券价格预期下降

C 利率预期上升

D 利率预期下降

29. 决定IS曲线斜率大小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

A 边际消费倾向

B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C 税率 C 边际储蓄倾向

30.决定LM曲线斜率大小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

A 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反应系数

B 价格水平

C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

D 利率

四、计算题

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求:

(1)IS曲线和LM曲线;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五、简答题

1.简述两部门经济中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2.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3.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及相应的货币需求函数。

4.简述LM 曲线的三个区域。

5.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六、分析论述题(部分问题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资料分析相关问题,以下只有问题,具体资料适时调整,建议大家了解一些金融危机至今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

1. 试述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

2. 用IS-LM图形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形成及变动。

答案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题

1-5 √××√√ 6-10 √××√× 11-15×√√×√ 16-20 ××√×√ 21-25√√××√ 26 ×

三、选择题

1-5 AD D A A B 6-10 AD AC B B ABD

11-15 BD D BC AD AD 16-20 A C B A D

21-25 A A ABCD ABC ABD 26-30 A A AD B C

四、计算题

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求:

(1)IS曲线和LM曲线;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解:(1)s=y-c=y-(100+0.8y)=-100+0.2y,由 i=s得

Y=1250-30r,为IS曲线。

由L=m得:0.2y-4r=150,从而y=750+20r,为LM曲线。

(2)把IS 和LM曲线方程组合,得到

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

五、简答题

1.简述两部门经济中影响IS曲线斜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答:(1)IS曲线定义及斜率公式-(1-β)/d。

(2)投资对于利率变动的反映程度d,和IS斜率的绝对值成反方向变动。

(3)边际消费倾向,和IS斜率的绝对值成反方向变动。

(4) d比对斜率的影响更大。

2.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答:(1)IS曲线的定义

(2)投资变动会使得IS曲线同方向移动。

(3)储蓄会使得IS曲线同方向移动。

(4)政府购买的变动会使得IS曲线同方向移动。

(5)税收的变动会使得IS曲线反方向移动。

3.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及相应的货币需求函数。

答:(1)解释货币需求或流动性偏好

(2)交易动机影响货币需求,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3)谨慎动机影响货币需求,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动。出于以上两个动机对货币的需求

表示为:L1=ky

(4)投机动机影响对货币的需求,L2=-hr

4.简述LM 曲线的三个区域。

答: (1)LM曲线的定义及图形。

(2)凯恩斯区域及其解释。

(3)古典区域及其解释。

(4)中间区域及其解释。

5.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答:凯恩斯认为,(1)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投资需求不足是因为资本的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2)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

(3)因为存在流动偏好陷阱,货币政策效果有限,主要靠财政政策。

六、分析论述题

1. 试述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凯恩斯理论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消费由收入和消费倾向决定,引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

消费倾向比较稳定,所以国民收入波动主要取决于投资变动。

投资由利率和资本的边际效率决定。

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重置成本决定。

凯恩斯认为,(1)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投资需求不足是因为资本的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2)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

(3)因为存在流动偏好陷阱,货币政策效果有限,主要靠财政政策。

2. 用IS-LM图形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形成及变动。

答:(1)IS和LM曲线的定义和公式,并图形表达IS和LM曲线。

(2)解释四个区域的非均衡状态,并指出各种非均衡状态会得到调整。

(3)IS和LM曲线交点上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但是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需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1、总需求

2、总供给

3、宏观生产函数

4、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5、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6、劳动市场均衡

7、潜在产出(潜在GDP)

二、判断题

1、在古典模型的总供给曲线中,需求的变化并不影响产出和就业水平。

2、凯恩斯认为,工资在上升或下降两个方向都是富有弹性的。

3、综合意义上的总供给曲线由三部分组成:水平部分,向上倾斜的部分和垂直部分。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总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和价格水平的下降。

5、总需求和总供给同时减少对均衡价格水平变化方向的影响无法确定。

三、不定项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是

A、市场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B、企业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C、个人商品需求曲线的简单加总

D、不是由商品需求曲线的水平或垂直加总得来的

2、价格水平与总需求反方向变化的原因:

A、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财富效应使消费下降,总需求变小

B、价格水平上升时,利率效应使投资下降,总需求变小

C、价格水平上升时,会使进口增加,出口下降,总需求变小

D、以上都不对

3、下列哪个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

B、收入税的降低

C、政府支出增加

D、货币供给的减少

4、下列哪个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A、价格水平的上升

B、政府支出的增加

C、个税税率的提高

D、价格水平的下降

5、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的原因

A、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可以迅速或立即进行调节

B、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均具有刚性,二者完全不能进行调整

C、古典学派一般研究经济事物的长期状态,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D、古典学派一般研究经济事物的短期状态,短期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6、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呈水平状的原因

A、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可以迅速或立即进行调节

B、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均具有刚性,二者完全不能进行调整

C、凯恩斯学派一般研究经济事物的长期状态,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D、凯恩思学派一般研究经济事物的短期状态,短期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7、“滞胀”是指

A、价格水平上升而产出下降

B、价格水平不变而产出增长

C、价格水平不变而产出下降

D、价格水平和产出都下降

8、假定总供给曲线为水平,边际储蓄倾向为0.25,那么自主性支出增加10亿美元将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A、25亿美元

B、10亿美元

C、250亿美元

D、40亿美元

9、如果经济运行处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部分,则总需求的增加会

A、使物价水平上升,但不提高实际的国民收入

B、提高实际的国民收入,但不使物价水平上升

C、实际的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都不会上升

D、实际的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都会上升

四、计算题

1、在一个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000,政府购买为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五、简答题

1、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2、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略)

判断题

√ 2、× 3、√ 4、√ 5、√

不定项选择题

D 2、ABC 3、AD 4、B 5、AC 6、BD 7、A 8、D 9、D

计算题

1、解:由题意有

Y=C+I+G

代入题目中的数据得

Y=1800-100r ①

又设价格为P,则有

M/P=L

即,1000/P=Y-100r ②

联立①、②,解得总需求函数为

Y=500/P+900

五简答题

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454页

消费需求的变化;(2)投资需求的变化;(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

净出口的变化;(5)货币供给的变化

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464页

(1)天灾人祸;(2)技术变化;(3)产品成本的变化;(4)劳动意愿的变化

第十八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一、选择题(共8个)

1. 对欧元和美元两种货币来说,如果欧元的汇率上升,那么美元的汇率将

A 上升 B下降

C 不一定,尚需考虑其他因素

D 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 如果英镑的汇率是2美元,则美元的汇率是

A 2英镑

B 1英镑

C 0.5 英镑

D 不确定

3. 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下降表示

A 一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外国货币升值或本国货币贬值

B 一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

C 一单位的外币只能兑换较少的本币,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

D 一单位的外币只能兑换较少的本币,外国货币升值或本国货币贬值

4.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将使

A 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B 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C 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出口

D 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出口

5. 如果在美国,一辆汽车价格上涨5%,当加拿大元贬值时,在加拿大,进口美国汽车的价格上升

A 低于5%

B 高于5%

C 正好等于5%

D 幅度不确定

6. 在外汇市场上,谁是美元的需求者

A 进口国外商品的美国厂商

B 向美国慈善性捐款的外国人

C 到国外旅行的美国人

D 获得美国公司股息的外国人

7. 在外汇市场上,谁是英镑的供给者

A 购买美国股票的英国人

B 到英国旅游的美国人

C 进口英国商品的美国人

D 把在美国获得的利润汇回英国的英国人

8. 如果本国货币升值

A 本国的进出口都增加

B 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C 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D 本国的进出口都减少

二、判断题(共8个)

1. 浮动汇率就是指中央银行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变动汇率,而固定汇率则是指中央银行把汇率固定下来不再变动。

2. 本币贬值就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上升了。

3.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上都固定在1:6.8左右,可见我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

4. 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

5. 在间接标价法条件下,一国进出口反向地取决于实际汇率。

6. 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7. 在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8. “南--北”这一术语中,“南”指发达国家,“北”指发展中国家。

三、名词解释(共8个)

1. 汇率

2. 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3.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4. 汇率制度

5.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四、简答题(共3个)

1. 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 说明固定汇率制度的运行。

3. 简述汇率与净出口函数的关系。

五、论述题(共4个)

1.资本完全流动的含义是什么?在小国和大国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带来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2. 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国开放经济中,为什么国内的利率水平与国际利率水平总能保持一致?

3. 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说明浮动汇率制下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4. 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说明固定汇率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十八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8个)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C A B B A C

二、判断题(共8个)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三、名词解释(共8个)

1. 汇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它表示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2. 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是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单位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间接标价法是用一单位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3.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是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即用一种货币能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数量;实际汇率是指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价格,是用两国的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加以调整后的汇率。

4. 汇率制度: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或规定。

5.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官方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黄金评价和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货币当局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幅度的义务,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上下自由浮动的一种汇率制度。

四、简答题(共3个)

1. 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习题集(精心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判断 1.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选择题 1. 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A 出现于1936年 B 涉及垄断问题 C 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 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 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需求需求价格弹性比较静态分析 需求收入弹性供给 二、判断 1.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 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4.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7. 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 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 9. 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 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1. 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2. 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3. 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14. 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15. 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 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7. 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18. 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三选择题

(完整版)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 1—1—4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体经济单位 B 、国民经济 C市场 D 、一般均衡问题 答案:A 1—2—1 其它条件不变时,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答案:B 1—2—2 其它条件不变时,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替代品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A、替代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替代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替代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替代品的价格下降 答案:A 1 —2—3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的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 单位,则该商品的需求总量变化为 A、增加30单位 B 、减少30单位 C 增加130单位 D 、减少130单位 答案:B 1 —2—4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的下降,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该商品的需求总量变化为 A、增加30单位 B 、减少30单位 C 增加130单位 D 、减少130单位 答案:C 1—2—5 其它条件不变时, 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将导致该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答案:B 1—2—6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其 A、需求增加B 、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 答案:C 1—2—7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其 A、供给增加B 、供给减少C、供给量增加D、供给量减少 答案:D 1—2—8 消费者偏好与商品需求按 A、同方向变动 B 、同方向不同比例C 、反方向变动D 、反方向同比例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八章--习题答案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源于信息成本。所以加快劳动市场信息的流动可以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 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解答:不能。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自然失业。 3.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2)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3)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4)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与配合。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4. 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解答: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由于工人不断地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的。 5.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解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得快,则企业的收益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其二,通货膨胀牺牲债权人的利益使债务人获利。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情况来说明,这里只说明两种主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刺激产出水平提高。温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假设总需求增加,经济复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的前面,由此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被因更多的就业、产出的增加而获得的收益所抵消。例如,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他可能在通货膨胀条件之下得到就业机会。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6. 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试题及参考解答

微观经济学 一、判断题(在正确的命题前面写“√”,在错误的命题前面写“X”;每小题1分,共20分) ( X) 1. 支持价格是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2. 经济分析中一般假定消费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 3.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指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 4. 在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需求弹性系数都不一样。 (√) 5.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是消费者花在每一元钱上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 X) 6.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无差异曲线是可以相交的。(√) 7.需求规律的含义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 X) 8. 规模经济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研究的是同一个问题。 (×) 9.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平均。 (√) 10、在一个国家或家庭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 11. 边际成本曲线总是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 12.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 13. 一个博弈中存在纳什均衡,但不一定存在占优均衡。 (√) 14.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时,每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之比。 (√) 15.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 X) 16. 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17. 需求弹性这一概念表示的是需求变化对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化反应程度 (√) 18. 消费者均衡表示既定收入下效用最大化。( X) 19. 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X) 20. 平均产量曲线可以和边际产量曲线在任何一点上相交。 (√) 21. 在长期分析中,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划分是不存在的。 (√) 22.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与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不相同的。 (√) 23. 任何经济决策都必须考虑到机会成本。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 算指标。 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5.国民收入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 6.边际消费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MPC=△c/△y=β,它只能大于零且小于1 7.边际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 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 8.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用公式可表示为:MPS=Δs/Δy, 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 9.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10.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 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1.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Δy/Δi=1/(1-β) 12.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t=Δy/Δt= -β/1-β 13.IS曲线:是描述当I=S即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 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4.LM曲线:是描述在L=M即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时,国民收入与 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5.菲利普斯曲线:它是一条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 关系的曲线。它揭示出: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兼得,如果一个经济愿意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π= 16.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7.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总需求的政策。 19.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 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21.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 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40+0.8,净税收20,投资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曲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曲线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必看试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总值 (3)国民收入 (4)消费倾向 (5) 平均消费倾向 (6) 边际消费倾向 (7)平均储蓄倾向 (8) 边际储蓄倾向 (9)资本边际效率 (10)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11) 投资乘数 (12)加速原理 (13)IS曲线 (14) LM曲线 (15)均衡国民收入 (16)总需求 (17)总需求函数 (18)总供给 (19)总供给函数 (20)失业 (21)摩擦性失业 (22)结构性失业 (23)周期性失业 (24)奥肯定律 (25)充分就业 (26)通货膨胀 (27)菲利普斯曲线 (28)滞胀 (29)经济增长 (30)经济周期 (31)倾销 (32)外汇 (33)汇率 (34)国际收支 (35)经济政策 (36)财政政策 (37)自动稳定器 (38)货币政策 (39)证券 三、单项选择题 C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A 有形产品 B 无形产品 C 既包括有形产品,又包括无形产品 D 不能确定 D2、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那一项的市场价值() A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B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3、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A 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C 国民 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D 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 B4、下列情形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 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 当年生产的汽车 C 某人去年 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汽车 D 某汽车生产商当年计划的而明年生产的汽车 C5、“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 一定是对的 B 一定是不对的 C 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 以上全对 D6、下列哪一项计入GNP()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高鸿业,人大版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D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3.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B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4.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B )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下列问题( C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6.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B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7.下列各项中(C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8.下列命题中( C )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 000美元 9.下列( B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赚不少钱 10.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B )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机制实现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问答题和分析题汇总

简答题 1、需求、供给的决定因素。 (1)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影响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②消费者的偏好;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的预期、政府政策等。 (2)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 影响因素:①生产技术水平;②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预期、政府政策等。 2、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联系与区别。 (略) 3、分别用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 基数效用论者提出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其推导需求曲线的基础。他们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消费者对每一增加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是递减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由此而来。在只考虑一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MU/P=λ。又知道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同时λ不变,因此商品需求价格要同比例MU的递减而递减,也可以推导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是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组合的价格给定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在一条给定的预算线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的点上。均衡条件MRS12=P1/P2. 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令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得到价格-消费曲线。再将不同价格水平和相应的最优消费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描绘在统一坐标平面内,即可得到需求曲线。 4、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略) 5、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都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自行作图,解释之)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此特征表示,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6、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略) 7、单个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与规模报酬不变并不矛盾,为什么? 单个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是两个概念,是不矛盾的,因为:(1)规模报酬不变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例如,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一倍,产量也将增加一倍,这里的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是全部生产要素投入等比例变化。单个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说的是在短期内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当要素组合超过一定比例时,出现的单个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的情况。 (2)在单个生产要素报酬递减的情况下,如果成比例的扩大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单个生产要素的报酬也会递增。 所以单个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与规模报酬不是一回事,也并不矛盾。 8、等产量线的斜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关系。 先说明等产量线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等产量线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在说明等产量线的斜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关系。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从技术角度讲,厂商用一种要素投入替换另一种要素投入而使产量不变的必要替代比例,即厂商生产的内部约束。说明厂商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之间的相对替代来维持既定的产量水平。 对于固定替代比例生产函数,它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也称为线性生产函数,它的等产量线是一条直线。对于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它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也称为里昂希夫生产函数,它的等产量线是L型的。 9、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和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1. 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 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 L 曲 线和MP 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 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4)

(5)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 和边际产量MP L 两者的变动方 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 系:当总产量TP L 下凸时,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MC 曲线和AVC 曲线的交点与MP L 曲线和AP L 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 曲线和LMC 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 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是SAC 1和SAC 2以及SMC 1和SMC 2. SAC 1和SAC 2分别相切于LAC 的A 和B SMC 1和SMC 2则分别相交于LMC 的A 1和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5Q 2+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5Q 2+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5Q 2+15Q AC(Q)=Q 2-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O MC Q LMC SMC 1 SAC 1 SAC 2 SMC 2 LAC A 1 B 1 Q 1 Q 2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 A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2~14章【圣才出品

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2.1 复习笔记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及贸易赤字的变动、利率等。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于1936年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而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因此,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一个个具体商品的价格和产量,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这里价格水平用价格指数表示,产出水平用货币衡量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表示。

具体而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是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并最终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通过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其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其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3.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因而不能像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而要用总量分析方法,即从个量分析的加总中引出总量的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运用经济加总法时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宏观分析中有些总量变化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大部分是加权平均加总)而得到,因为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2)有的时候微观经济学中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可见,尽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

最新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方向变动,均衡数量方向变动。 2.需求弹性系数是与比值。 3.如果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收入-消费曲线向平行移动。 4.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 5.微观经济学是以为核心,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解决问题的科学。 6.由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曲线,由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曲线。 7.生产扩展线的方程可以表达为。 8.由于收入相对变化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称为。 9.研究市场供求动态均衡变化的理论是,它一般表示价格和产量跨期影响的情况。 10.规模经济的三种情况分别是、、。 11.衡量货币效用的表达式可以写为。 12.在生产脊线上的各点满足的条件是。 13.衡量两种要素替代程度的指标是。 二、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2. 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 3.一个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会引起管理效率降低,这样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减少属于外

在不经济。()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根本区别之一。() 5.一场台风摧毁了某地区的荔枝树,市场上的荔枝少了,这称为供给减少。() 6.某种物品越是易于被替代,其需求也就越缺乏弹性。() 7.无差异曲线X1+X2=C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8.所谓短期是指一些投入不能改变的时期。() 9.企业运用生产要素A和B生产商品X,如果MP a=10,MP b=7,P a=4,P b=3,企业就应该增加B的使用量。() 10.当在既定的产量下生产成本最小时,所有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一定是相等的。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X商品总的需求数量()。 A. 增加30单位; B. 减少30单位; C. 增加130单位; D. 减少130单位。 2.如果价格提高5%能使企业总收入增加2%;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 富有弹性; B. 具有单位弹性; C. 缺乏弹性; D. 弹性不能确定。 3. 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需求价格点弹性也不变。这个说法()。 A. 一定正确; B. 一定不正确; C. 可能不正确; D. 无法断定 4. 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 不变动; D. 不能确定 5.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的充要条件是()。 A. 正常物品; B. 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 C. 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D. 低档物品且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 A.递增;B.递减;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在任何产量上的LAC决不会大于该产量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决定的SAC。这个说法()。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复习与思考题参考答案(部分)

微观经济学复习与思考题 参考答案 备注:本参考答案仅仅包括选择题和计算题。而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在书上大部分可以找到答案,所以没有给出参考答案,请同学们对照课本。部分思考题没有标准或参考答案,需要同学们自己思考。 第二章 2、选择题 (1)4 (2)3 (3)2 (4)2 (5)3 (6)2 3、(1)根据公式Q d =Q s ,可得 P E =6,Q E =20 (2)P E =7,Q E =25 (3)P E =5.5,Q E =22.5 (4)1为静态分析,2、3为比较静态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如下: 从数学模型的角度, 联系:二者都是根据外生变量求内生变量,且都不 考虑时间因素; 区别:静态分析是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求内生变量; P 比较静态分析是根据变化了的外生变量求内生变 量。 4、(1)根据公式,弧Ed =-(100-300)/200÷(4-2)/3=1.5 (2)根据公式,点Ed =-(-100 (3)相同。 如图:Ed =OC/CB=2/3 5、(1)根据弧弹性的计算公式,有弧Es=(7-3)/5÷(5-3)/4=8/5 (2)点供给弹性为:Es =2×4/5=8/5 (3)相同(图略) P

第三章 2、(1)2 (2)3 (3)1 (4)2 (5)3 (6)2 5、均衡时:MRS12=MU1/MU2=P1/P2=1/4 肯德鸡对衬衫的替代率为1/4 6、(1)I=P1X1=60 (2)预算线的斜率=-P1/P2=-2/3,得P2=3 (3)根据I=P1X1+P2X2,预算线的方程为2X1+3X2=60 (4)预算线的斜率=-P1/P2=-2/3, (5)MRS12=MU1/MU2=P1/P2=2/3 7、(1)均衡条件:MU1/MU2=P1/P2 3X22/6X1X2 = 20/30 (1) 20X1+30X2=540 (2) 由(1)、(2)式的方程组,可以得到X1=9,X2=12 (2)U=3X1X22=3888 (2) 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完整版).docx

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的缺陷: 1)G 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 2)G 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 3)G 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 网上另一种:1)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GDP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 3)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 GDP的计算: 按支出法核算:GDP =C+I+G+(X-M ) 按收入法核算: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 两部门(私人部门)纤挤的循环诡劝模型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 Y=C+1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 Y= 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 C + I二C + S >> I 二S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国民收入实现了均衡。 也即,I = S ,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2.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说.,讣支I I丸Y = C +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即Y=( C+I+G=C+s+τ →→ 1+G=S+T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 3.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Y=C + I+ G + X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Y= C + S + T + M I 加门的恙芒求I+G + X = S + T+M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I + G + X = S + T +M 名义GDP和实际GDP *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岀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实际GDP=名义GDP ÷ GDP折算指数均衡产岀: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 【由于E=y,E=C + i,y=c + S,贝V i=s】 * 注: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 C(Y),C=α + β y 女」来具他条誉人变,M楓Si:∣?λ的同tιιIhJ荊I,陋收人减f>ιιu减少:. 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MPC =△ C/△ Y 【凯恩斯认为MPC B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递减,表示收入越增加,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小。MPC递减是凯恩斯提出的解释有效话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APC表示。APC = C/Y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消费也要进行,或者动用储蓄或者依靠社会救济来保持一个起码的消费水准。因此,该部分是个常数,它是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自主消费。这样消费和收入的函数可表示为:C= C o + b Y 其中,C为消费支出,b为MPCY为可支配收入,G为自主消费,b Y是随可支配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被称为引致消费。 【诠释:c= α +β y α —自发消费,不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β —MPC ,直线斜率;β y—引致消费,依存收入变动而变动】 APC 与MPC : APC=C / y=(α + β y) / y= α /y+ β = α /y +MPC (1)APC>MPC (2)α /y→ 0,所以APC →MPC 短期消费曲线的特点: 第一、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个收支相抵的水平。APC=1。 第二、在收支相抵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消费支出V可支配支出,这种被称为正储蓄,APC V 1 ;在相抵水平以下,消费支出>可支配支出,称为负储蓄,APC > 1。 第三、消费支出随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其增加幅度V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OV MPC VI 储蒂函数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另一部分是储蓄,即:Y= C+S S= Y- C 由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因此,储蓄也是可支配收入的一个函数,确立了消费函数,储蓄 函数也就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题库(分章)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导论 一、判断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选择题 3.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CD A.出现于1936- 1 -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需求 需求价格弹性比较静态分析需求收入弹性供给 二、判断 1.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4.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7.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 1 -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 9.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11.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12.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3.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题库一(含答案)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不变?() A 商品本身的价格; B个人偏好; C 其他商品的价格; D 个人收入 2、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需求量增加;B需求量减少; C需求增加;D需求减少; 3、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A 收入效应的作用; B替代效应的作用 C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 D 以上均不正确; 4、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 消费者收入变化; B 商品价格变化; C 消费者偏好变化; D 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 5、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 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x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 y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6、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 A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 互补品的供给趋向向右移动; D 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 A 需求函数的斜率; B 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C 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8、如果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弹 性()。 A 相同; B 不同; 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 依切点所在的位置而定。 9、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种说法()。 A 正确; B 不正确; C 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 D 难以确定。 10、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

高鸿业西方《微观经济学》简明笔记

微观经济学 (简明笔记) * 本文档是对人大出版社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理论文字的简要概括,不包含在讲课时所涉及的图表、公式、资料、案例、动画、视频、音频等内容。 * 建议本文档单面打印、装订,在背面空白处可补充记录。 * 减轻学员的听课负担,供预习或复习时参考。 * 个人整理,如有调整,不再通知。 =============================================================== 前言 高鸿业(1921-2007),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44年,本科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的机械系;195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整个理论体系上,对它加以否定;在个别概念、论点和方法上,要看到它的可资借鉴之处。” ===============================================================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定位 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早在两千多年之前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丰富的经济思想并出现萌芽;学术界公认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为标志。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就是因为稀缺性规律是人类面对的永恒话题。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和各个地区所面临的永恒问题,所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以上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这正是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是快乐之学:。 经济学是厚积之学:。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二、学习经济学的作用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为精明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三、学习经济学的态度 1898年,凡勃伦在《经济学季刊》杂志上发表了“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发达的科学?” 196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设立了经济学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