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修订稿)

为加强对全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规范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和考试、考查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昭通市教育局关于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昭市教…2009?72号)文件精神,及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实际,特编制《昭通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基本精神,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以主体参与型课堂为主渠道,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目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类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2.技能、能力目标

培养热爱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发展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

做出选择。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能够逐步掌握收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思想意识和政治生活材料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初步具备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

了解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

学习法律常识,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国策。

三、教学意见

(一)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在“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一教育主题下,以关爱、自尊为核心概念,根据学生步入新学校,融入新集体的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新特点,从引导学生生活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设计了上下册,分别为八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上册包括笑迎新生活,认识新自我,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下册包含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强的人、做意志坚强的人、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教学目标:

本单元引导学生在新的环境、新的集体中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单元由二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进入新学校,珍惜新友谊,与新朋友结伴同行。

2.如何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新集体)。

3.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做学习的管理者。

4.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认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最佳方式。

5.正确理解学习中的苦与乐。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崭新陌生的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及人际环境,对学生进行热爱新集体、创建新集体的教育。由此激发学生的高昂的情绪,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初中生活。

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掌握初中学习的新方法,珍惜学习机会和初中学习生活,由此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尊重知识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

教学目标:

本单元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点、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生命是需要相互关爱的。

2.认识生命独特性的各种表现。

3.如何珍爱、悦纳、善待生命。

4.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

5.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变化特点。

6.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及解决方法。

7.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真正个性与独立。

8.正确认识青春的真正含义,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9.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10.认识自己的途径。

11.如何认识“追星”这一现象。

12.认识自己的潜能及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从珍爱生命认识生命多样性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自然生命与人的生命之关系的广阔平台上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进而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珍爱生命的一般意义推衍到更加珍爱生命、悦纳自己、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什么样的生命更有价值的教育,激励学生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引导学生认识青春,了解青春,将自我融于“青春”的大背景中,教育学生在了解青春意义的基础上,认识处于青春期中的“我”如何过欢快的、充满朝气的和蓬勃向上的生活,学会应对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扰。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到自我是常新的,可以变化发展的,在这个前提下,以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偶像崇拜”切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新期待,主动把握自己、发现自己。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目标:

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根据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情绪的基本类型。

2.情绪对人的影响(作用)。

3.调节情绪的方法。

4.认识表达情绪要用合理的方法。

5.情趣与兴趣的关系。

6.高雅情趣的含义及作用。

7.能辨别高雅与庸俗之分,庸俗情趣对人的影响。

8.正确看待“好奇心”。

9.如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多样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快乐、从而为过有兴趣的生活和陶治高尚的情操打下基础。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但是有高雅生活情趣的人才会体味到生活富有的乐趣,引导学生识别高雅与低俗生活情趣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有意识地追寻高雅的生活,使自己每天的生活都能充满情趣地品位生活的乐趣。

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教学目标:

本单元让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本单元由两课内容构成。

教学要点:

1.了解身边的存在的诱惑,并认识其利与弊。

2.如何正确对待电子游戏的诱惑。

3.网上交友应注意的问题。

4.如何战胜不良诱惑(包括具体方法)。

5.青少年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

6.青少年应怎样防范侵害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建议:

从学生生活中面临形形色色的诱惑引导他们过健康、向上的生活。从学生经常遇到的侵害如学习权利、健康权利的侵害入手,让学生了解一些自我保护常识、措施,引导学生提高警惕性,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自己的智慧,通过法律手段有效保护自己、过安全的生活。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根据课程标准中“中学生自我意识评价水平提高,自尊心增强,强烈的成人意识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给予自信”“但中学生自我意识不稳定,有时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出现评价过高”“

“当遇到失败时,又丧失斗志,产生自卑,失去自信”,通过学习使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得

到充分的发展。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自尊的含义、表现及重要表现。

2.虚荣心的含义及表现。

3.怎样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4.如何看待他人的议论及自己的态度。

5.怎样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6.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7.自卑、自负和自信的区别。

8.自负与自信的不同点、自负与自卑的相同点。

9.自负者、自卑者为什么会远离成功。

10.自信者有哪些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者为什么会成功)。

11.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人。

教学建议:

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什么是自尊,进而逐层分析自尊的表现,让学生明白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使青少年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引导学生肯定自我,让学生体验自信的感受,区别自负、自卑和自信,了解自信有助于成功,而自负和自卑则使人远离成功,让学生树立和增强自己的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根据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要求自主,但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同时,由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而对成人在某些方面产生依赖都是正常的,但从依赖走向自立自强是人生的必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心理断乳”把自立自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等。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自立含义及表现。

2.人生需要自立。

3.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及了解自立是不是拒绝帮助。

4.对自主的认识。

5.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6.自强的含义、表现及意义。

7.自强精神的表现。

8.自强与自弃的区别。

9.自强的航标、关键、捷径。

10.自强的人应怎样做到扬长避短。

11.做一个自强的好少年(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教学建议:

通过分析自立的对立面——依赖的危害,帮助学生摆脱依赖,从而主动学习,学会自立。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自强,自强的表现,指出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鼓励学生从小培养自强品格,进一步分析自强与成功的关系,指出青少年要自强,不要自弃。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根据课程标准中:认识挫折和运用对待挫折的方法,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态度,做生活的强者,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对意志品质的特点,意志品质培养方法的学习和活动体验,引导学生自觉地磨练自己的意志,使自己坚强起来。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造成挫折的因素。

2.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表现,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3.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4.战胜挫折的方法。

5.坚强意志的表现。

6.培养坚强意志的作用。

7.联系实际,谈谈培养坚强意志的方法。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明白坚强的意志力能使人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学会将各种观点与实际联系起来,能让学生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生活不仅需要道德更需要法律。通过对法律特征的学习,明确“法不可违”,从小树立维权意识,知道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学会采取正当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了解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法律的含义(法律的特征)。

3.法律的规范及保护作用

4.认识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的区别。

5.违法行为的定义、类型。

6.犯罪的含义、特征。

7.刑法、刑罚的定义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8.认识犯罪的危害。

9.认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10.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1.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12.认识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保护。

13.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14.认识诉讼的三种类型。

15.青少年应如何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16.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特别讲清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必须进行特殊的保护,以及学会用合法权益保护自己。

(二)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及社会经验为基础,能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本领。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等作为基本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上册由四个单元十课组成。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教学目标:

本单元围绕青春期的初中生,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为解决学生与家长的矛盾,更善于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使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家庭的含义、作用及家庭结构的类型。

2.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

3.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及怎样孝敬父母。

4.子女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5.正确认识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6.怎样解决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7.与父母交往要讲艺术。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明确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展开交流和讨论,进而做到与父母交往要讲艺术,能够做到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

教学目标:

本单元立足学生的主要交往领域——学校的人际交往,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以“伴”字突出交往中的平等模式及人际关系,以便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情感发展、道德发展和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

2.朋友的重要性、交友应掌握的原则。

3.与异性交往的意义及怎样与异性交往。

4.如何看待“对异性产生好感”之事。

5.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

6.认识新型的师生关系。

7.怎样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如何与老师交往)。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闭锁心里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了解教师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师生感情。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目标:

本单元引领学生从家庭,学校交往扩展到社会交往,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日益先进,我们交往对象和交往空间不断扩大,如何领略不同国家,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健康文明积极有益的网络交往,对于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阔视野与友好交往具有重要意义,并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时代眼光,世界眼光而设计的。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及丰富性。

2.怎样看待文化的差异、对待文化差异的不同态度及正确态度。

3.面对文化差异,做一名友好交往的使者。

4.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

5.网络交往对象特点、如何做网络的主人。

6.网络交往中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7.上网应遵守的规则。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但要认识到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世界,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能够理解

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

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

教学目标:

本单元将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如何懂礼貌、讲礼仪;如何善于与人合作,勇于竞争;如何平等待人,心系他人;如何诚信做人等道德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单元即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学问。本单元由四课构成。

教学要点:

1.礼貌的重要性、表现及具体要求。

2.礼仪的重要性及在不同方面的要求。

3.正确对待传统及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

4.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5.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6.合作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7.如何做到在竞争中合作(如何对待竞争对手)。

8.理解“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9.理解宽容是美德,是一种境界。

10.怎样学会宽容(认识宽容是讲原则的)。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具体要求、实质所在。

1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含义,换位思考的实质。

13.平等的集中表现及具体内容。

14.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怎样平等尊重你我他。

15.诚信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16.认识诚实守信原则的具体要求。

17.正确理解诚信与保护隐私的关系。

18.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及诚信的核心。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社会普遍存在着竞争与合作,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竞争合作求双赢。同时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引导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各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等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引导学生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知道日常生活中诚信问题无处不在,认识到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要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能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为教育主题。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权利义务伴我行、我们的人身权利、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等作为基本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权利义务观。

下册由四个单元十课组成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教学目标:

本单元向学生讲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通过学习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正确行使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含义各是什么。

2.我国宪法赋予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哪些基本义务。

4.如何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或: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如何?)。

5.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教学建议: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包括哪些内容;正确区分公民和人民两个概念;理解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把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懂得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

教学目标:

本单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懂得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具有隐私意识。当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法律对公民人身自由权和生命健康权的保护。

3.怎样行使生命健康权。

4.公民人格尊严权的含义?我国公民享有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

5.名誉权的含义、主要表现及法律对保护公民名誉权的规定。

6.肖像权的含义、包括的内容及法律对保护公民肖像权的规定。

7.姓名权的含义及法律对保护公民姓名权的规定。

8.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及各自包括的内容是什么。

9.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要求)。

教学建议:

本单元从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入手,分别讲述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准确区分现实生活中侵犯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的具体表现,并树立维权的意识。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能对人身权利和人身自由权利作正确区分。人格尊严中重点把握隐私权,区分隐私和隐私权的不同,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树立隐私意识。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教学目标:

本单元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经济生活中享有的相关权利,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懂得当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帮助;懂得互敬互谅、协商解决继承问题,同时也要具有维权意识;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依法享有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懂得维权的途径,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2.什么是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含义)。

3.义务教育的地位、含义和特征。

4.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予以维护。

5.青少年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义务,珍惜受教育权利(要求)。

6.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我国法律为什么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7.我国法律通过哪些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8.当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当怎样做。

9.我国专门规范财产继承的法律的名称是什么,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有哪些。

10.什么是法定继承?法律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原则是怎样规定的。

11.什么是遗嘱继承?我国法律对遗嘱的法律效力是怎样规定的,什么是遗赠。

12.继承权发生争执时该怎么办。

13.什么是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包括哪些内容,当智力成果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怎样做。

14.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的名称是什么,我国消费者主要享有哪些权利,同时应履行什么义务。

15.消费者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上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经济和文化权的内容。针对生活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被侵犯和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履行自己受教育的义务,让学生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应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能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对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正确判断,并懂得

怎样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教学目标:

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也对自身应该享有的人身、文化和经济权利有了具体的认识。故本单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公民依法享有和维护权利、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就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有了公平意识和正义感,就可以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学习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公平问题,理智面对社会中不公平的现象,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具有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公平的含义。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公平的重要性)。

2.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3.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4.区分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

5.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6.怎样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对学生进行品格修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具有公平感和正义感,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公平的重要性,理解实际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能正确区分正义和非正义行为,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努力做一个有正义感的公民。

(三)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教学指导意见

九年级《思想品德》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勇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九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束,学生面临着多种选择:是劳动就业,还是升学?是读普通高中,还是读职业学校?如何选择和规划未来,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本册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帮助他们认清国情,明确责任与使命,学会选择。为此,教材分别以承担责任服务社会、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满怀希望迎接明天四个单元十课内容为基础,展开学习。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责任的内涵,来源,不同的角色承担的责任就不同;懂得自己应该对自己负责;感激生活中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并自觉向他们学习;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关爱集体、关爱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践约守信、勇担过错,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责任的含义、来源是什么。

2.角色不同,责任就不同,自己对自己负责。

3.不言代价与回报。

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相互关系、关爱集体的表现。

5.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关爱社会的表现、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6.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建议: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责任的内涵,知道责任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能判断角色不同所担负的不同责任各是什么。正确区分关爱集体和关爱社会的不同点。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崇敬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并努力向他们学习。由于部分学生存在逃避责任、缺乏责任意识、不能自觉地承担责任,故本单元担负了如何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教育的重任,教学中更多地应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懂得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关爱集体、关爱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懂得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这就要求了解我国当代的基本国情,既要看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学习我们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建设者。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2.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原因、含义、起始时间)。

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作用。

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7.怎样正确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各自的含义、内容及重要性。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10.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相关内容。

11.我国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应怎样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12.我国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求和意义是什么。

13.我国为什么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4.我国的资源国情和资源现状怎样。

15.怎样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

16.怎样正确把握科教兴国战略(从科技和教育两方面谈)。

17.中华文化的特点、内容,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18.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1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战略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学习中,应对国家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民族问题、统一问题、中华文化能准确识记,对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知识能全面理解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进行综合运用。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教学目标:

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了解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学习中,应知道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来行使这一权利的;并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公民要积极参与国家的管理,正确行使监督权;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青少年要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树立合理消费观;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为青少年应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职权有哪些。

3.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含义、主体、意义、基本要求)。

4.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生活在法治国家里,国家机关、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公民应该怎样做(要求)。

5.正确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6.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含义及内容。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主要渠道有哪些,公民应怎样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注意哪些问题?)。

7.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8.“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9.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形式。

10.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含义、地位、作用各是什么。

11.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样

的基本经济制度(由什么决定?)。

1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怎样的,它由什么决定。

1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正确认识共同富裕)。

14.社会主义的本质,四个尊重的方针。

15.中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个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四个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17.先进文化的含义,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及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8.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两个方面,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什么要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怎样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青少年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中应该怎样做(要求)。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理解宪法的相关知识,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了解“三步走”发展战略,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能区别、判断现实生活中不同性质、形式的所有制经济,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知道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后快慢的过程,不等于同时富裕和同步富裕。引导学生树立学会理财、学会合理消费的观念。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并能对实际生活中有损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进行正确判断、分析,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要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肩负民族振兴使命的当代青少年,就要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压力,克服考试的过度焦虑;进行慎重、合理的选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本单元由两课构成。作为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在对初中三年的思想品德内容完整学习后,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意在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精神,立志报效祖国。

教学要点:

1.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

2.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要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

5.什么是理想,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6.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理想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7.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中的压力,克服过度考试焦虑,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8.掌握选择的方法和策略,慎重进行人生选择,树立正确的选择观。

9.完善自我,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建议: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了解学习中的压力,克服过度考试焦虑,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能为实现理想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懂得对人生道路中的选择应慎重,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保障措施

(一)研究课程标准,透彻理解并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法定文件,鉴于目前思想品德课程的“一标多本”的状况,我市的教学和学业水平测试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研究课标的性质、原则、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指导我们教学和应考的纲领性文件。只有掌握了课标的要求,才能真正理解新课程的含义,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

(二)打造优质高效自主互助课堂。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

1.明确师生完整的教与学的过程。

教师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

课前:查找资料,认真备课,进行教学设计;设计预习提纲和导学提纲,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程度。

课堂: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教学过程的调控、矫正反馈,加强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检测,布臵有针对性和思维性的作业。

课后: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导学生改正学习中的错误,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关心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包括:

课前:制定计划、搜集学习材料、自学预习,初步构建书本知识网络。

课堂:专心上课、合作交流、认真思考、反馈矫正、总结归纳、训练拓展,初步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总结、扬长补短、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形成熟练地应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心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新授课模式:“情境导入,自主感悟-学案导学,自主探讨—互助合作,质疑解难—组际展示,交流共享-走进生活,迁移应用”。

复习课模式:“自主学习,构建网络-展示交流,互助深化-典例精析,体悟规律—对应训练,形成能力—反馈矫正,拓展提升”。

讲评课模式:“评析试卷,锁住重点—还原思维,自查自纠-展示误区,互助解疑-精讲点拨,弥补缺漏—变式训练,巩固提升”

(三)重视时政教学,凸显时代特色。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鲜明的时代性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永恒主题。学校要创造条件,畅通电视、广播、报纸等时政渠道,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省、市的大事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

教师平日要及时搜集最新时政,整理后印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要通过教师举办讲座、课堂穿插讲授、学生课前5分钟新闻发布、办手抄报、传阅时政杂志、时政小论文比赛等方式及时传播时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更好地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选择时政要注意:第一,以我为主。以国内、省内、市内热点为主,国际关系问题以与我国有关的热点为主。第二,贴近学生。是学生应该而且可以了解的,不能超越其知识和经验范围。第三,具有长效性。是关系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党和政府、人民关注的问题。第四,要有定论。已有结论或已形成社会共识的问题,不应是存在较大争议、较敏感的问题。

(四)精研教法学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重知识向重能力,由重教法向重学法,由重研究教材向重研究学生的方向转变。教师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进课堂。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传授式、讨论式、自学式、演讲式、辩论式、对话式、咨询式、活动式、体验式、访谈式、调查式等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要运用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并注意把问题情景化,形式活动化,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参与、互助合作、体验探究、交流共享的学习习惯。

(五)注重道德践行,促进德性的养成。思想品德情感、意识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实践。思想品德课强调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倡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探讨问题的欲望,培养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一步步地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人生的意义,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六)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思品课教学时,要实现由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要由只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要由单一评价主体评价向以包括被评价者在内的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性的多元、互动评价主体转变,评价内容不仅关注知识的评价,也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法除了以往的纸、笔测验外,多运用观察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方法全面、综合地进行评价。

五、学业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平的程度,既是考核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性考试,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选拔

性考试。考试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本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

1.以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为命题依据。以七、八、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主要内容。

2.禁毒教育的有关内容。

3.一年来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

(三)试卷结构

1.试题的知识内容比例

七、八、九年级思想品德内容各占25%、30%、30%;一年来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约占10%,禁毒教育有关内容约占5%。

2.试题难度分布

试卷易、中、难比例为6:3:1。其中客观性试题难度值(通过率)为0.7,主观性试题难度值(主观题平均分:主观题总分)为0.6,试题总体难度值为0.6-0.7。

3.主观题、客观题所占比例

主观题分数约占50%,客观题分数约占50%。

4.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和分析说明题。

(四)考试形式

根据《昭通市教育局关于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昭市教…2009?72号)文件精神,昭通市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学业考试实行全市统一书面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五)考试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因此,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要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考试应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试要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的课程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原则,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符合昭通市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初中政治教学心得

初中政治教学心得 初中教师,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密切关注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几点体会: 1.转换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从而产生了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不成功的,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的本质是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 1)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

政治教学感悟

政治教学感悟 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协助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增强等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升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理解社会、适合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下面就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水平要提升; 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升。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升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持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持续学习,持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理解适合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持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持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持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持续提升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谈谈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谈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怎样创设情境 松柏中心学校:邓江陵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思想政治课充满生气和灵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要适时地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提升整体教学素质,下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政治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认真学、主动学。教师就应该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实行情境教学。具体地讲,就是教师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学生、教师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象故事那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尽管也具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但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

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可见,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创设情境很有必要。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方法 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问题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教学中的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通过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师生双方的交流,学生产生了学习动力,发展了认知能力,特别是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师生关系也进一步融洽了。主题讨论法。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中,我曾经组织学生针对“我们如何与父母,老师相处”的问题展开自由式辩论。学生热情高涨,在课前作了认真的准备。课堂上,他们你一句我一句,争得面红耳赤,足足用了三十分钟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及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及案例 教材简析 本框题“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是全国统编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框题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共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的意志品质”。在初中阶段,无论是调节情绪,把握学习节奏,还是拒绝身边的诱惑、自尊自立等,都要求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其他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提高,生活习惯的养成与保持就失去了基础和动力。第二个问题是“磨砺意志,学会坚强”。教材从学生成长经历中的意志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意志品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有无坚强意志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认识和发展自己意志品质的特点,使学生对自己所具有的意志品质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材料讲应如何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很不成熟,表现在意志方面也是如此。他们缺乏耐力,行动盲目,易受暗示,犹豫不决,组织纪律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点都是他们意志薄弱的表现。这些表现会使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受到极大的干扰,妨碍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甚至会违反校规校纪或国家的法律。因此,对初中生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是健全其心理、完善其人格的重要方面。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磨砺意志,学会坚强”的学习,理解一个人能否踏进成功的大门,关键要看他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从而努力磨砺自己的意志。 2.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通过制定明确的培养意志力的目标,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我的意志品质”的现状,懂得坚强的意志是能够通过实践锻炼养成的。 教学资源 教学工具:制作的多媒体课景音乐。 教学建议 选用适当的事例是搞好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备课的首要任务。事例的选择标准要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为主,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事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收集事例不只是教师的事,还可以动员学生围绕着教材去收集,选择。要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多进行适当的课外活动。 对于课后的教学效果训练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适当开展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测验和调查。 教学设计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搞好四个调整,即调整教学目标,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磨砺意志,学会坚强”是教学重点。要磨砺自己的意志,就要提供磨砺坚强意志的具体方法,以指导学生的行动。如果不把知识化为行动,再多的理论也毫无意义。 2. 教学难点: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doc

思想品德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镇康县木场中学刘芳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但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着许多矛盾,让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难以适从。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现在认真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

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 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2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摘要】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的技巧进行了探索和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改进方法。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高 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都与教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是分不开的。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进行,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教师除了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外,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 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语言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正如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思想品德课“旨在促进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足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摘自《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给人的印象是:枯燥、单调、没意思、不好学。这里既有教材知识体系的因素,也是人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偏见。对于十二三岁的初中生而言,如若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课堂必然如死水一潭,教学效果也必然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掌握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使用恰当的课题教学语言来激发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语言要亲切。师生关系要和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他上的课。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由于其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缺乏

趣味性。极少数调皮捣蛋,生性好动的学生往往坐不住,这势必影响教师的心情。如果采用粗暴的态度,对其用挖苦讽刺恶毒的语言“你就是笨猪一个,少娘老子教的,你们这种人今后就是社会的渣滓、败类??????”结果不仅不能制止他们,反而让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对抗老师,顶撞老师就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教师的责备批评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但如果老师“硬话软说”说得亲切些,把说教话说成激励话,将不满话说成提醒话,将警告话说成劝慰话,学生反而会觉得愧疚,增加了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也就提高了教师的威信。 教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有效的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效的教学语言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的不满和反感。教育学生靠的不是坚如磐石的武力,而是亲和似水的智慧。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和谐师生关系,请从亲切的“和风细雨”似的语言开始吧! 二、语言要幽默,调动课堂气氛 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教师的信心、智慧与才华的集中体现。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的演绎,古板的灌输变成灵活的推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案例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施案例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案例分析是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同时它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案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获得知识的感悟和能力的提高。 一、巧用事例创设情境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常规武器"就是运用事例。在教学实践中最忌照本宣科。多运用一些事例,把书本上的知识同学生关心的身边的关注点、热点、兴趣点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消化理解学习的内容。比如我在讲维护国家主权问题时,列举了1999 年5 月8 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与2001 年 4 月1 日,美国军事侦察机在我南海上空撞毁我战机的事例,及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非正义的战争。就此引导学生讨论美国近些年来对周边国家(包括中国) 的行为就是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同学们这时都情绪特别激动,痛恨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这时老师因势利导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激昂的精神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还能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学以致用的精神。 二、巧用音像创设情境 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特别强的学科,这对长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的初中学生来说,既难产生兴趣,又不易理解掌握。因此,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恰是创设形象教学情境一个有效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假如巧妙地穿插音乐就如锦上添花,既活跃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课堂实效。例如:我在讲"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时",让学生再一次品味陈红的《常回家看看》,同学们在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体会到赡养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新颖的图片和教学片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小品故事创设情境 小品与故事是我们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由教师准备或让学生自编、自演一些小品,我让他们搜集一些有意义的故事,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教师因势利导,质疑引思。我在讲"交友的智慧一,友谊与哥们义气的区别时"这一内容时,我塑造一个品学兼优陈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李文,李文出手很大方,经常请陈凡吃喝玩乐,慢慢他灌输了“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得观点,陈凡问李是如何搞钱的,李文让陈凡星期天到菜市场去找他,陈到菜市场时,只见有一堆人围着在争吵,这时,李文伸手敏捷,很快就把一个农民的钱包变为自己的,当时陈凡心跳得非常厉害,后来两个胆子越来越大,多次偷盗抢劫,被双双带进了公安局。 四、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教学是知行统一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假如合理利用那些变抽象为具体,变理论为实际的生动的教学手段,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讲授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我搞了一次模拟"选举"活动。先教给学生选举的程序和有关知识,再给学生分发"选民证",举行选民活动,落实选民结果。通过活动,同学们兴致高涨,探讨不停,教师在此基础上乘胜点拨,在活动中达到了教学目的。各种教学情境是为学生学习而创设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够上好这门课程,使师生都能够在教与学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是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安排恰当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初中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摇篮。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思想、锻炼语言能力的平台。实践证明,“说”与“想”是分不开的,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有直接联系的,发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思辨能力。每节课前设置5分钟语言实践活动,可有效地使学生放松情绪,同时,可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胆量和信心,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语言实践环节中,学生要站在讲台上,面对其他同学,讲故事,讲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者针对网络、电视上自己感

兴趣的事情发表观点,总之,就是要“说”。经过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训练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了,同时对周遭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思辨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包罗万象,其语言丰富多彩且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思维活动异常活跃。活动还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课程以这样的形式开始,可以让学生尽快放松心情,避免产生倦怠和抗拒心理,顺利进入后面课程的学习。 二、重视案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政治课程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经济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注意对案例的分析。案例的作用在于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例如,在讲授《感受责任》时,笔者运用了毒奶粉的案例,展示了很多受害婴儿和受害家长的图片,学生受到很大的震撼。然后,笔者引出责任问题:责任包括哪些?有的学生说:等我们长大了,我们有责任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有的说: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祖国。有的说:当在街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们时,我们有责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说:当好朋友犯了错误时,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宽容他们。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责任。对话式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认识和接受事情的本质。同时,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社会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初中政治课是德育的园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

初中思想政治课改的收获与感悟

初中思想政治课改的收获与感悟 聂堆中学:宋慧芬 一年来,在校领导的指导带领下,我积极投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工作回顾如下: 一、教师角色的变化 在调研听课的课程中,我们感受到: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改变了单一传授知识、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实现了角色转换,开始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从教师教学语言的变化中也透视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1、由强制性的语言向商讨性的语言转变。如,“请你回答这个问题,好吗?”、“你愿意把答案读给大家听吗?” 2、由命令的语言向建议式的语言转变。如,“你的勇气可佳,你能试着说得更具体一点吗?”“如果你的声音能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来,试一试!” 3、由要求性的语言向希望性的语言转变。如,“你为什么这样想?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4、由单一的评价语言向富有指导性的评价语言转变。如,“你

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二、教学设计的变化。 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我校教师更加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发挥教材优势。在实践中,广大教师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能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理念贯穿在各个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再次,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能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教师能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三、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对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必不可少。从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有所增强,多数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互助的快乐与收获的喜悦。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摘要〕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修养、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培养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中学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效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旧的教学模式一味地注重知识讲解,让学生机械地背诵一些理论知识,忽略了其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新课程实施以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也有了新气象:学生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乐于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在观察、思考、活动中学会学习,明白做人的道理,在科学的评价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思想政治,首先,作为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上课有激情,亲和力强,善于鼓励学生,欣赏学生优点,知识面广,责任心强,且对学生严中有爱的教师都比较讨学生喜爱。博得了学生的喜爱,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趁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思想政治学科。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先易后难,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如七年级的入学教育,可以从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印象和最初感受谈起,然后引导学生去进一步观察、了解整个学校,帮助学生怎么样去适应新的环境等等。让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是一门既好学又好玩的学科。逐渐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兴趣。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如:九年级第四课《伸出你的手》一课的教学,笔者就先带着学生到当地宣恩县荧屏特殊学校去实践,组织学生与残疾人交流、帮助残疾人做事等活动,让他们体会到了关爱他人收获的是幸福,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他人还得讲究艺术。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对“关爱别人,幸福自己”“关爱是金”“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等知识感到疑惑了。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平时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道德模范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

努力提高个人能力论努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实践

努力提高个人能力|论努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实践 一、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 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 刀切。因此,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据我校初三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种类型学 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 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 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 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 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实效。 “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们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 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如在讲到“民主是逐步发展的”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 阅读、思考、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1、这个乡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2、这个乡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3、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高不高?从何 看出?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书上的事例加以解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 入讨论:“为什么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 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选代表还不是上面说了算”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农民头脑中的反映,说明肃清这 种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然后,教师加以归纳,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民主是逐步 发展的”道理,克服了死记硬背,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青 年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从而教活了知识。 “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 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 到准确、明了、简洁,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基本原理时,我首 先点出了这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是社会发 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接着列举几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说明这些都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最 后我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受这一客观规律支配的,从而 要求同学们要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树立起“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理想,也达到了 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同时,十分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把这个“准”字渗透到 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

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总结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现代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做学生的领路人。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师要做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要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主掌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终身受用。 而且现代的师生关系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 的关系,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合作,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地探索教学规律,钻研教材,帮助学生们建立起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俗话说:学习有法,但无定法。因此我还注意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让他们总结性的创造和运用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 二、立足教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虽然七年级的教材我已经上过好几年了,八年级也已经是第三次上了,但是在备课、教学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得到一些新的启发与经验,因此

我在教学中先读教材,对教材作深入细致的钻研,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争取把每一节课都当做第一次来上。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所以我一有时间就坚持自学。积极学电脑,不断地熟练、拓展自己的电脑知识,坚持用先进的多媒体给学生上精彩的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我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相关的理论书籍读得还太少,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给自己不断充电;对差生在情感上关注的不够,没能为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方法培养上没教给适合其正确的方法,导致差生转化工作没做好;在课堂气氛上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够上好这门课程,使师生都能够在教与学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 生活实践中。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 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 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 作的加强等等,都是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 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 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 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安排恰当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为重点,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和课程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初中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摇篮。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思想、锻炼语言能力的平台。实践证明,“说”与“想”是分不开的,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有 直接联系的,发言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学生,往往具有较

好的思辨能力。笔者认为,每节课前设置5分钟语言实践活动,可有效 地使学生放松情绪,同时,可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胆量和信心,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语言实践环节中,学生要站在 讲台上,面对其他同学,讲故事,讲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者针对网络、 电视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表观点,总之,就是要“说”。经过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训练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了,同时对周遭 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认识水平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思辨能力有了 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包罗万象,其语言丰富多彩且具有 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思维活动异常活跃。活动还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课程以这样的形式开始,可以让学生尽快放松心情,避免产生倦怠 和抗拒心理,顺利进入后面课程的学习。 第一,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要求学生复习必须 立足于课本,熟练掌握教材所涉及内容,指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串通、综 合起来,加强记忆。近年来,文综考试下的政治试题基础性非常突出, 对主干知识,核心概念的考查有增无减,呈现出回归课本的势态,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督促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二、重视案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 考总结,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 教学活动的自我反省,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时

浅谈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学 梁清玉

浅谈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学梁清玉 情绪、情感,是人对人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 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 育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的做法是: 一、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在“透”宇下功夫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 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 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我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对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虽然中学是常识课,但在教学中不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而是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问的内 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 问为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辨证法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增加了知识的可 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 感情把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 统一。 二、增加趣味性,尽量做到以情动人,在“活”字上下功夫教学中,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如一 的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 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 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 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三、寓教于乐,在“乐”字上下功夫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 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 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 赏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班歌自创作评比等活动,还成立了”求索”课外活动小组。专门 学习讨论学生中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推动了教学 工作。 四、理论联系实际,在“用”字上下功夫 学生都不会反对政治课知识的正确性。他们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以为学来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 举例时应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 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 感受爱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跳动的脉搏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这不仅是增强学生的政治 敏感性,而且他们还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深、更透、更远, 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在对改革开放的评价问题、党的领导在新时期的作用和 体现问题、中东问题、中日中美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通过学习、讨论,基本达到共识。同时,还注意联系学生实际。有很多同学都反映在学习了辩证法以后,在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