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日战前实力对比

中日战前实力对比

中日战前实力对比
中日战前实力对比

中日战前实力对比

抗战爆发以前,日本已是二十世纪的军事强国,有着健全的工业化生产基础,陆海空军队所使用的先进武器,全部是由自己设计与生产的,日军又有先进以及完整的军事组织体系与半世纪以上的征兵制度,因之日本的军力,无论是装备还是人员,都是现代化的作战结构。而中国还是处在十九世纪的落后国家,主要的军事观念还是来自一批前清遗老的领导人物,仍然以复杂的个人关系作为运作的基础,率领一支近乎文盲的军队,刚刚开始知道运用买来的一些二手军火,国家既没有工业化的经济结构来支持战争的后勤需要,就连征兵制度以及全民动员的总体战,还是完全在摸索的阶段。

从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事变)日本开始入侵中国东北的领土起,中日双方就处在不断地对立与危机之中,其中也经过几次局部与激烈的战火冲突,但是中日双方一直没有正式的宣战,中国在近五年又十个月的折冲与忍让下,被日本占领了整个东北,一半的内蒙古,三分之一的河北省,五千多万的中国人成为亡国奴。日本在中国的境内,事实上取得全部帝国主义宗主国为所欲为的特权,但是日本对于自己能否取得对抗苏联及与美国决战的战略优势,仍然充满着不确定,因此对华的侵略也就逐步地越陷越深,终于在卢沟桥事变的冲突中失控,迫使中国选择了最后关头的全面抗日作战。

中日双方这场全面与持续的历史大决战,总共进行了八年一个月又三天,两军双方总共进行过二十二次的会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十万人以上),一千一百十七次以上的战斗(双方兵力在一万人以上),以及三万八千九百三十一次的小型接战,中国军方伤亡了360万人,日军伤亡了110万,中国平民死亡了三千五百万人,接近六千亿美元的财产以及无数的文物遭到日军的摧毁与劫掠。

以战争规模而言,这场决战的确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与最为惨烈的战争,虽然最后中国终于与盟国一起战胜了日本,可是结局却是最为奇怪的悲剧:日本这个侵略者、战败国不但能够全身而退,不负责一文钱的赔偿责任,甚至能够保有它所侵略的琉球群岛[1]。为全世界的正义、和平牺牲最大的中国,除了得到了一个战胜国的头衔外,只有无数军民的死伤,及社会与家族累积数世纪的基础完全被侵略者的战火消耗殆尽;虽在名义上成为创立联合国的四强,但是却丢掉了外蒙古二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还加上将东北的交通动脉、港口无偿给苏联使用[2]。

在中日两国正式全面开战时,日本全面现代化已经有半世纪以上的基础,日本帝国在当时是全球最强的陆军与海军国之一,它又拥有堪称世界一流水准的工业基础,能够大量生产及自己研发先进的陆海空军武器。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日本近乎全民皆兵的总体战争体制,日本全国最为优秀的年轻人,都以参军为荣,军队体制完整,军官与士兵的训练与素质都有很高的水准,因此日军的战斗力,单以陆军野战师的有形兵力、火力相比,中国陆军(当然是与整编后的中央军)与日军需要三比一才能平衡。

但是事实上,就连中央军完成整编的二十个师的陆军部队中,大部分的德式装备也没有运到,若是以中国地方诸侯军队的兵力与火力作为比较,华军对日军需要五比一,甚至是八比一,才能达到战力平衡。如果加上日海、空军、战车与毒气的联合作战,日军更是占到绝对的优势[3]。

而反观中国,就算在开战之时,全国还不能算是达到真正的统一,将近一半地区,还是维持半独立的状态,现代化的工业只在沿海商港零星的出现,国内连主要地区的道路交通,都没有完成,除了陆军使用的轻兵器与弹药可以自行生产(其实数量不足,质量也很差),陆军重武器与海、空军的主要作战装备,还是全靠进口,不但经常是有钱买不到货,而且最多也只能买到别国淘汰的二手货而已。

军队战力低落的最为主要问题,还不在于火力装备的不足。当时的中国饱经军阀割据的

战乱,中国人民普遍看轻军人地位,当兵是走投无路的暂时选择,一有另外的机会,还是离开部队,军官的素质也是一样的低落,根本没有现代化科技的常识,不会运用现代化的作战方式(当然有少数的例外,中央军校即是一例,后来的知识青年从军又是一例),而中国部队之间的所有无线电通讯,从战争开始到结束,日军都能监听与解破,更是造成中日战争中,华军在战场上失利的重大原因。

二战中日正面战力对比

国力

国土面积:中国是日本的31倍

人口:中国是日本的5.1倍

钢:日本是中国的145倍

石油:日本是中国的129倍

日本年生产力:1580架飞机,744门大口径远射程火炮,330辆坦克,9500辆汽车,52422吨作战舰船

中国年生产力:无

陆军方面

日本:现役17个师团加特种兵力38万,可以动员的后备部队达400万。总计440万,其中关东军可扩充达100万的精英部队。

中国:步兵183个师,58个独立步兵旅,43个独立步兵团;8个骑兵师,5个独立骑兵旅,3个独立骑兵团;2个独立炮兵旅,15个独立炮兵团,13个独立炮兵营;2个独立工兵团;3个交通兵团,2个通信兵团,11个宪兵团,2个宪兵营,总兵力202.9万。但能够直接参战的部队只有步骑兵80个师,炮兵2个旅又16个团。由于征兵制度刚刚开办,后备补充50万左右。总计250万,其中蒋氏嫡系及少数中共、桂系等精英部队可扩充达70万。

日本陆军具体资料

统帅部

陆海军大元帅裕仁天皇

陆军大臣杉山元大将

陆军次官梅津美治郎中将

军务局长后宫淳少将

人事局长阿南惟几少将

兵器局长木村兵太郎少将

整备局长山胁正隆少将

兵务局长饭田祥二郎少将

经理局长平手勘次郎少将

医务局长小泉亲彦少将

法务局长大山文雄少将

参谋总长载仁亲王大将(皇室人员)

参谋次长今井清中将

总务部长中岛铁藏少将(教育、人事、经理)

第1部长石原莞尔少将(作战、兵站、编制、动员等)

第2部长渡久雄少将(情报、宣传、谋略、形势判断)

第3部长塚田攻少将(通信、运输、铁路、船舶)

第4部长下村定少将(战史、战术、战法)

陆军大学校长前田利为中将

教育总监寺内寿一大将

教育总监本部长香月清司中将

骑兵监饭田贞固中将

炮兵监山室宗武中将

工兵监牛岛实常中将

辎重兵监今村基成中将

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大将

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中将

军务局长丰田副武少将

人事局长清水光美少将

教育局长住山德太郎少将

军需局长氏家长明少将

经理局长村上春一中将

医务局长高杉新一郎中将

法务局长潮见茂树中将

舰政本部长上田宗重中将

航空本部长及川古志郎中将

海军军令部总长博恭王大将(皇室人员)

海军军令部次长岛田繁太郎中将

第1部长近藤新竹少将(作战)

第2部长高桥伊望少将(动员、补给、运输)

第3部长野村直邦少将(情报计划,各国情报搜集)

第4部长降幡敏少将(通讯、密码)

陆军

(一)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长春

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

第1师团师团长河村恭辅中将孙吴(骑兵第2旅团留于国内)

第2师团师团长冈村宁次中将牡丹江市

第4师团师团长松井命中将佳木斯

第12师团师团长山田乙三中将绥阳、东宁

独立混成第1旅团旅团长酒井镐次少将公主岭(机械化旅团)

独立混成第11旅团旅团长铃木重康中将承德

骑兵集团集团长莲沼蕃中将海拉尔(8月26到任,辖骑兵第1第4旅团)

骑兵第3旅团(属已调回国内之第8师团)宝清

关东军飞行集团集团长安藤三郎少将长春

(辖飞行第10、11、12、15、16联队)

关东军战车队

(二)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中将汉城

参谋长久纳诚一少将

第19师团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罗南

第20师团师团长川岸文三郎中将汉城龙山

飞行第6联队(战斗、侦察)平壤

飞行第9联队(战斗、侦察、轰炸)会宁

(三)台湾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台北

参谋长秦雅尚少将

台湾旅团旅团长重藤千秋少将屏东

飞行第8联队(战斗、侦察、轰炸)屏东

飞行第14联队(重轰炸)嘉义

(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天津

参谋长桥本群少将

中国驻屯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北平

(五)国内驻军

近卫师团师团长西尾寿造中将东京(警卫皇宫)

第3师团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名古屋

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中将广岛

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熊本

第7师团师团长园部和一郎中将旭川

第8师团师团长下元熊弥中将弘前

第9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金泽(8月26日到任)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姬路

第11师团师团长多田骏中将善通寺(四国)

第14师团师团长土肥原贤二中将宇都宫

第16师团师团长儿玉友雄中将京都

航空兵团兵团长德川好敏中将东京

战车第1联队(原属第12师团)久留米(九州)

战车第2联队(原属第1师团)习志野(东京)

飞行第1联队(战斗机)歧阜县各务原机场

飞行第2联队(侦察机)歧阜县各务原机场

飞行第3联队(战斗、侦察机)滋贺县八日市机场

飞行第4联队(战斗、侦察机)福冈县大刀洗机场

飞行第5联队(战斗、侦察机)立川机场

飞行第7联队(轰炸机)滨松机场

飞行第13联队(战斗机)加古川机场

野战重炮兵第1旅团(属第3师团、辖3个炮兵联队)三岛

野战重炮兵第2旅团(属第12师团、辖4个炮兵联队)小仓

野战重炮兵第3旅团(属第1师团、辖3个炮兵联队)国府台

野战重炮兵第4旅团(属近卫师团、辖3个炮兵联队)东京

(日军步兵师团,分野炮兵的挽马师团和山炮兵的驮马师团两种。挽马师团全员定额为11858名,军马1592匹;驮马师团全员定额为11715名,军马1443匹)

中国陆军具体资料

第1战区司令蒋介石、程潜,副司令鹿钟麟

第1集团军司令宋哲元,副司令冯治安

第3军团(即第40军)军团长庞炳勋,副军长马法五

第39师师长庞炳勋

第53军军长万福麟,副军长黄显声

第91师师长冯占海

第116师师长刘元勋、周福成

第130师师长朱鸿勋

第59军军长宋哲元,副军长李文田

第38师师长张自忠、李文田

特务旅

第67军军长吴克仁,副军长贺奎

第107师师长金奎璧

第108师师长张文清

第77军军长冯治安,副军长张凌云

第37师师长冯治安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王长海

骑兵第3军军长郑大章

骑兵第4师师长王奇峰

骑兵第9师师长郑大章

第2集团军司令刘峙,副司令孙连仲

第1军团军团长孙连仲

第30军军长孙连仲、田镇南

第30师师长孙连仲、张金照

第31师师长池峰城

第42军军长孙连仲、冯安邦

第27师师长冯安邦

独立第44旅

第13军团(即第15军)军团长刘茂恩,副军长徐鹏云

第64师师长武庭麟

第65师师长刘茂恩

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

新编第35师师长王劲哉

第3军军长曾万钟

第7师师长曾万钟

第12师师长唐淮源

第32军军长商震,副军长李竟容

第139师师长黄光华

第141师师长宋肯堂

第142师师长吕济

第52军军长关麟征

第25师师长关麟征、张耀明

第51师

第2师师长郑洞国

第17师

第23师师长李必藩

第47师师长裴昌会

第106师师长沈克

第177师

新编第35师

第14集团军司令卫立煌

第9军

第14军军长李默庵,副军长王劲修

第10师师长李默庵

第83师师长刘戡

第85师师长陈铁

骑兵第4军军长檀自新

骑兵第10师檀自新

东北挺进军军长马占山

骑兵第6师师长刘桂五

第2战区司令阎锡山,副司令黄绍竑、卫立煌

第6集团军司令杨爱源,副司令孙楚

第33军军长孙楚,副军长周原健

第69师师长杨澄源

第73师师长刘奉滨

独立第3、第8旅

第34军军长杨效欧、杨爱源、杨澄源,副军长傅存怀第66师师长杜春沂

第68师师长李服膺、刘召棠

第70师师长王靖国

第71师师长郭宗汾

第196、第203旅

新编第2师师长金宪章

第7集团军司令傅作义,副司令刘汝明

第13军军长汤恩伯,副军长鲍刚

第4师师长王万龄、陈大庆

第89师师长王仲濂、张雪中

第17军军长高桂滋

第21师师长李仙洲

第84师师长高桂滋

第35军军长傅作义,副军长叶启杰

第211、第215、第218旅

第61军军长李服膺、陈长捷

第101师师长李俊功、董其武

第200师

独立第7旅

第68军军长刘汝明

第143师师长刘汝明

独立第40旅

第94师师长朱怀冰

第19军军长王靖国,副军长霍原璧

第72师师长陈长捷、梁春溥

第205旅

独立第5旅

骑兵第1军军长赵承绶

骑兵第1师师长彭毓斌

骑兵第2师师长孙长胜

第3战区司令冯玉祥、蒋介石、顾祝同

第8集团军司令张发奎,副司令黄琪翔、廖磊

第69军军长阮肇昌,副军长李松山

第55师师长李松山

第57师师长阮肇昌

第52师师长卢兴荣

第61师师长杨步飞、钟松

第62师师长陶柳

第9集团军司令张治中、朱绍良、顾祝同,副司令黄琪翔、香翰屏、上官云相第71军军长王敬久

第87师师长王敬久

第72军军长孙元良

第88师师长孙元良

第78军军长宋希濂

第36师师长宋希濂

独立第20、第45旅

第10集团军司令刘建绪

第28军

第16师师长章亮基、彭松龄、何平

第70军军长李觉

第19师师长李觉

暂编第13旅

第63师师长陈光中

新编第34师师长顾家齐

暂编第11、第12旅

第15集团军司令陈诚、罗卓英

第18军军长罗卓英

第11师师长彭善

第67师师长李树森

第54军军长霍揆彰

第14师师长霍揆彰

第98师

第39军军长刘和鼎,副军长戴民权

第45师师长戴民权

第56师师长刘向志

首都警卫军

第4战区司令何应钦,副司令余汉谋

第4集团军司令蒋鼎文

第2军军长李延年

第3师师长李玉堂

第80师师长陈琪

第9师师长李延年

独立第6旅

第12集团军司令余汉谋

第62军军长张达

第151师师长莫希德

第152师师长陈章

第63军军长张瑞贵

第153师师长张瑞贵

第154师(37.10.14改隶83军)师长巫剑雄第64军军长李汉魂

第155师师长李汉魂

第156师(37.10.14改隶83军)师长邓龙光第65军军长李振球

第157师师长黄涛

第158师师长曾友仁

第66军军长叶肇

第159师师长谭邃

第160师师长叶肇

第83军军长邓龙光

第154师

第156师

第5军军长薛岳,副军长郭思演

第92师

第93师师长甘丽初

第5战区司令蒋介石、李宗仁,副司令韩复榘第3集团军司令韩复榘,副司令沈鸿烈、于学忠第12军军长孙桐萱

第20师师长孙桐萱

第81师师长展书堂

第51军军长于学忠,副军长李振堂

第113师师长李振唐、周光烈

第114师师长牟中珩

第55军军长曹福林

第29师师长曹福林

**旅

第56军军长谷良民

第22师师长谷良民

第74师师长李汉章

第6军军长韩复榘

所辖均直隶集团军

第5集团军司令顾祝同,副司令上官云相

第11军团军团长上官云相

第26军军长萧之楚,副军长冯兴贤

第33师师长冯兴贤

第44师师长萧之楚

第40师师长刘培绪

第43师师长周祥初

第97师师长孔令恂、韩锡侯

第1军军长胡宗南,副军长范汉杰

第1师师长李铁军

第78师师长李文

第8军军长黄杰

第95师师长罗奇

第166师师长郜子举

税警总团团长黄杰

第57军军长缪徵流,副军长朴炳珊

第111师师长常恩多

第112师师长霍守义

第11集团军司令李品仙,副司令廖磊

所辖部队不详

第6战区司令冯玉祥,副司令鹿钟麟

战区在津浦路北段沿线作战失利后撤销

第7战区司令刘湘,副司令陈诚

第23集团军司令刘湘,副司令唐式遵

第21军军长唐式遵,副军长范绍增

第145师师长铙国华、佟毅

第146师师长范绍曾、刘兆藜

第162师师长彭诚孚

独立第14旅

第23军军长潘文华

第147师师长杨国祯

第148师师长陈万仞

第167师(组建中)师长杨国祯

独立第15、第17旅

第24军团军团长唐式遵

第25军团军团长潘文华

指挥川系各军

第8战区司令蒋介石,副司令朱绍良

第1预备队司令李宗仁,副司令白崇禧

第7军团(即第7军)军团长廖磊

第170师师长徐启明

第171师师长杨俊昌

第172师师长程树芬

第8军团军团长夏威

第173师师长贺维珍

第174师师长王赞斌

第175师师长莫树杰

第176师师长区寿年

第9军团军团长李品仙

无隶属部队

第31军军长刘士毅,副军长覃连芳

所辖部队不详

第2预备队司令刘湘,副司令邓锡侯

第4军团军团长邓锡侯

第45军军长邓锡侯,副军长马毓智

第125师师长陈鼎勋

第126师师长黄隐

第127师师长马毓智、陈离

第128师师长邓锡侯

第131师师长陈离

第5军团(即第24军)军团长刘文辉,副军长陈光藻第136师师长陈光藻

第137师师长刘元塘

第21军

第23军

第41军军长孙震,副军长董宋珩

第122师师长王铭章

第123师师长曾宪栋

第124师师长孙震

第44军军长王缵绪

第149师师长郭昌明

第150师师长廖震

第163师师长陈兰亭

第47军军长李家钰,副军长罗泽洲

第104师师长李家钰

第71军(编组中,后撤销)军长郭勋琪

第144师(拟辖)师长郭勋琪

第164师(拟辖)师长张邦本

独立第11旅(拟辖)

第72军(组建中,后撤销)军长许绍宗

第161师(拟辖)师长许绍宗

独立第12、第13、第16旅(拟辖)

第3预备队司令龙云,副司令薛岳

第6军团军团长杨森

第20军军长杨森,副军长夏炯

第133师师长杨汉域

第134师师长夏炯

第135师师长杨汉忠

第9军军长郝梦龄、郭寄峤,副军长裴昌会

第54师师长郝梦龄、刘家麟、孔繁瀛

第99师师长傅仲芳

独立第5旅

第36军军长周浑元,副军长姚纯

第5师师长谢博福

第96师师长赵锡光

第60军军长卢汉

第1、第2、第3、第5、第7、第9旅

第92师师长陈烈

第4预备队司令何成浚,副司令徐源泉

第2军团(即第10军)军团长徐源泉,副军长马登赢第41师师长徐源泉

第48师师长徐继武

第10军团军团长谭道源

第22军军长谭道源,副军长岳森

第50师师长成光耀

第46师师长戴嗣夏

第12军团军团长张钫

第4军军长吴奇伟,副军长欧震

第59师师长韩汉英

第90师师长欧震

第25军军长万耀煌,副军长卢本棠第13师师长万耀煌

第165师师长鲁大昌

第37军军长毛秉文,副军长许克祥第24师师长李英

第43军军长郭汝栋,副军长刘公笃第26师师长刘雨卿

独立第34旅

第46军军长樊崧甫,副军长施伯衡第28师师长董钊

第79师师长陈安宝

第74军军长俞济时,副军长蒋伏生第51师师长王耀武

第58师师长俞济时、冯圣法

第79军军长夏楚中

第76师师长张钫

第98师师长夏楚中

第32师师长王修身

第75师师长宋天才

第82师师长张刚

第140师师长王文彦

军委会

第13集团军缺编

第16集团军缺编

第17集团军司令马鸿逵,副司令马麟第11军军长马鸿逵

第168师师长马鸿逵

独立第10旅

骑兵第1旅

骑兵第2旅

第100师师长马步芳

骑兵第5军军长马步青

骑兵第5师师长马步青

暂编骑兵第1师师长马彪

第18集团军司令朱德,副司令彭德怀

第120师师长贺龙

第129师师长刘伯承

第19集团军司令薛岳,副司令吴奇伟、香翰屏所辖部队不详

第20集团军司令商震,副司令万福麟

所辖部队不详

第21集团军司令廖磊

第7军军长廖磊、周祖晃,副军长徐启明

第170师

第171师

第172师

第48军军长韦云淞,副军长何宣、张义纯

所辖部队不详

第22集团军司令邓锡侯,副司令孙震

第41军

第14军团(即第27路军)军团长冯软哉

第42师师长柳彦彪

第169师师长武士敏

第15军团军团长刘兴

第86军(组建中)军长何知重

第103师师长何知重、何绍周

第112师

第16军团军团长罗卓英

第17军团军团长胡宗南

第18军团军团长吴奇伟

第19军团军团长冯治安

第21军团军团长邓宝珊

第22军团军团长陶广

第23军团军团长刘建绪

第16军军长李韫珩

第53师师长李韫珩

第27军(缺编)

第29军(37年8月撤销番号)军长宋哲元

第38军军长孙蔚如,副军长段象武

第17师师长赵寿山

第177师师长李兴中

第49军军长刘多荃,副军长董彦平

第105师师长刘多荃、高鹏云

第109师师长贺奎、赵毅

第50军军长杨渠统,副军长晁广顺

所辖部队不详

第58军(缺编)

第73军军长王东原,副军长陈孔达、彭松龄第15师师长王东原

第75军军长周碞

第6师师长周碞

第76军军长陶峙岳

第8师师长陶峙岳

第80军军长刘绍先,副军长孔令恂

第79师

第81军军长马鸿宾

第35师师长马鸿宾

第82军军长马步芳

第100师

第84军(缺编)

第85军(组建中)军长王仲廉,副军长王万龄第89师

新编第1——第3军(缺编)

新编第4军军长叶挺

骑兵第2军军长何柱国

骑兵第3师师长郭希鹏、徐梁

骑兵第6军军长门炳岳,副军长刘凤岐

骑兵第7师师长门炳岳

第34师(待编)

第49师师长李及兰

隶属关系、所辖部队不明

第60师师长陈沛

隶属关系、所辖部队不明

第77师师长罗霖

隶属关系、所辖部队不明

第86师师长高双成

驻防陕西榆林,隶属关系不明

第102师师长柏辉章

隶属关系不明

第110师师长张政钫

第117师(缺编)

第118师(缺编)

第119师(缺编)

第121师师长吴剑平

隶属关系不明

新编第1师(缺编)

新编第3——第33师(缺编)

骑兵第8师(缺编)

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

中共陆军资料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第8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任弼时

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

全军4.6万人

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

政训处主任罗荣桓政训处副主任萧华

全师1.55万人

第343旅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

第685团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邓华

第686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

第344旅旅长徐海东

第687团团长张绍东副团长韩振纪

第688团团长陈锦秀副团长田守尧

独立团团长杨成武

教导队队长韦国清

骑兵营炮兵营辎重营

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参谋长周士弟

政训处主任关向应政训处副主任甘泗淇

全师1.4万人

第358旅旅长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

第715团团长王尚荣副团长顿星云

第716团团长宋时轮副团长廖汉生第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

第717团团长刘转连副团长陈宗尧

第718团团长文年生副团长贺庆积

教导团团长彭绍辉

骑兵营特务营炮兵营

工兵营辎重营

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

政训处主任张浩政训处副主任宋任穷

全师1.3万人

第385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

第769团团长陈锡联副团长汪乃贵

第770团团长张才千副团长胡奇才

第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

第771团团长徐深吉副团长韩东山

第772团团长叶成焕副团长王近山

教导团团长张贤约

骑兵营特务营炮兵营

工兵营辎重营

特务团团长韦杰

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萧劲光

东地区留守处主任陈伯钧副主任陈先瑞

第115师之炮兵营、辎重营等

第120师之第718团、特务、炮兵、工兵、辎重等营西地区留守处主任王宏坤副主任王维舟

第129师之特务、炮兵、工兵、辎重等营

第129师之第385旅旅部率第770团

新编第4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

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

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

全军共1.03万人

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

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

第1团团长傅秋涛(兼)副团长江渭清

第2团团长张正坤副团长刘培善

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

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

第3团团长黄火星副团长邱金声

第4团团长卢胜副团长叶道之

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兼)副司令员谭震林

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

第5团团长铙守坤副团长曾绍铭

第6团团长叶飞副团长吴锟

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

政治部主任萧望东

第7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

第8团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

第9团团长顾士多政委高志荣

手枪团团长詹化雨政委汪少川

特务营

海军方面

日本:1个联合舰队、3个舰队、15个战队,计有战舰9艘、航空母舰4艘、1级巡洋舰12艘、2级巡洋舰21艘、驱逐舰102艘、潜水艇59艘、练习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两艘、潜水母舰5艘、敷设舰6艘、海防舰7艘、炮舰10艘、水雷舰8艘、扫海舰12艘、工作舰1艘、运输舰13艘、破冰船1艘、测量舰1艘、靶舰1艘,练习特务舰2艘、敷设艇5艘、猎潜艇3艘,合计为285艘。另有37艘在建造中,其中包括超级战舰“大和”、“武藏”号2艘、航空母舰2艘、二级巡洋舰4艘、驱逐舰12艘、潜水艇3艘。合计排水量120.4万吨

中国:小型舰艇57艘,合计排水量5.9万吨

日本海军具体资料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永野修身大将大分县佐伯湾

第1舰队司令长官永野修身大将(兼)

第1战队战舰“长门”、“陆奥”、“日向”号

第3战队战舰“榛名”、“雾岛”号

第8战队轻巡洋舰“鬼怒”、“名取”、“由良”号

第1水雷战队轻巡洋舰“川内”号、辖第2、第9、第21驱逐队

第1潜水战队轻巡洋舰“五十铃”号、辖第7、第8潜水队

第1航空战队辖“凤翔”、“龙骧”号航舰,第30驱逐队。

巡逻地区:日本列岛周围、旅大地区、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

第2舰队司令长官吉田善吾中将

第4战队重巡洋舰“高雄”、“摩耶”号

第5战队重巡洋舰“那智”、“羽黑”、“足柄”号

第2水雷战队辖第7、第8、第19驱逐队、轻巡洋舰“神通”号

第2潜水战队潜水母舰“迅鲸”号,辖第12、第29、第30潜水队

第2航空战队辖“加贺”号航舰,第22驱逐队

第12战队轻巡洋舰“冲岛”号,水上飞机母舰“神威”号,辖第28驱逐队,巡逻地区,与第1舰队同。

第3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中将上海

第10战队轻巡洋舰“出云”、“天龙”、“龙田”号,

巡逻地区:日本周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加罗林,马绍尔、马里亚纳群岛

第11战队敷设舰“八重山”号,炮舰“安宅”、“鸟羽”、“势多”、“坚田”、“ 比良”、“保津”、“热海”、“二见”、“栗”、“栂”号,

巡逻地区:长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周围

第5水雷战队;轻巡洋舰“夕张”号,第13、第16驱逐队,巡逻地区与第10战队同

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百武源吾中将

吴镇守府司令长官加藤隆义中将(广岛以南)

佐世保镇守府司令长官盐泽幸一中将

舞鹤要港部司令官中村龟三郎少将

大凑要港部司令官井泽春马少将(津轻海峡以南之陆奥湾内)

马公要港部司令官和田专三少将(澎湖列岛)

镇海要港部司令官原敬太郎少将(朝鲜南部)

旅顺要港部司令官前田政一少将

中国海军具体资料

海军部部长:陈绍宽(海军上将)

第1舰队司令官:陈季良(海军中将)

辖军舰:海容、海筹、宁海、平海、逸仙、大同、自强、永健、永绩、中山、建康、宝安、克安(13艘军舰)

炮艇:海鸥、海隼、海鸿、海鹄(4艘)

第2舰队司令官:曾以鼎(海军少将)

辖舰艇:楚有、楚秦、楚同、楚谦、楚观、江元、江贞、永绥、咸宁、民权、民生、江鲲、江犀、德胜、威胜、湖鹏、湖鹰、湖鹗、湖隼(19艘)

第3舰队司令官:谢刚哲(海军少将)

辖舰艇:定海、永翔、楚豫、江利、镇海、同安、海鸥、海鹤、海清、海燕、海骏、海蓬(12艘)

广东江防舰队(原第4舰队)司令官:张之英、冯焯勋(继任)、黄文田(继任)

辖舰艇:肇和、福安、海虎(680吨级以上)

炮舰:海强、江大、坚如、福游、仲坚、仲凯、执信(等近20艘)

鱼雷艇(4艘)

练习舰队司令官:王寿廷(海军少将)

辖军舰:应瑞、通济、靖安(共3艘)

巡防队

辖炮艇:顺胜、义胜、勇胜、仁胜、海宁、江宁、抚宁、绥宁、肃宁、威宁、崇宁、义宁、正宁、长宁(14艘)

海道测量队

辖舰艇:甘露、缴日、青天、诚胜、公胜、景星、庆云

空军方面

日本:共拥有各式飞机2173架

中国:勉强达32中队,共305架

中国空军资料

轰炸机队:

第一大队(大队长曹文炳)

下辖:第1、2两个中队。计配属:美制诺斯罗普-2E型轻轰炸机18架,弗力特-7型教练机1架。驻地:南昌。

第二大队(大队长张廷孟)

下辖:第9、11、14三个中队。计配属:美制诺斯罗普-2E型轻轰炸机27架。驻地:广德、长兴。

第八大队(大队长晏玉宗)

下辖:第10、19、30三个中队。计配属:意制萨伏亚BR-3型轻轰炸机6架,美制道格拉斯02M型轻轰炸机6架,德制亨克尔-111A重轰炸机6架,德制福克。沃尔夫教练机1架,美制马丁B-10型重轰炸机6架。驻地:南京。

驱逐机队:

第三大队(大队长蒋其炎)

下辖:第7、8、17三个中队。计配属:美制霍克III型驱逐/轰炸机9架,意制布瑞达-27驱逐机2架,意制菲亚特CR-32驱逐机3架,美制波音281驱逐机10架。驻地:南京、句容。

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

下辖:第21、22、23三个中队。计配属:美制霍克III型驱逐/轰炸机28架,德制福克。沃尔夫教练机1架。驻地:笕桥。

第五大队(大队长丁纪徐)。下辖:第24、25、28三个中队。计配属:美制霍克III型驱逐/轰炸机28架,德制福克。沃尔夫教练机1架。驻地:扬州。

混编机队:

第六大队(大队长陈栖霞)

下辖:第3、4、5、15四个中队。计配属:美制道格拉斯02M型轻轰炸机27架,法制德。哈兰。摩斯教练机2架,意制菲亚特CR-32驱逐机9架,德制亨克尔-111A重轰炸机7架。驻地:南京、苏州、淮阴。

第七大队(大队长陶佐德)下辖:第6、12、、16、31四个中队。计配属:美制V65C-1型"可塞"式双翼双座驱逐/侦察/轻型教练机27架。驻地:滁县、西安。

第九大队(大队长刘超然)下辖:第26、27两个中队。计配属:美制雪莱克A-12型攻击机20架。驻地:曹娥。

杭州笕桥国民党空军中央航空学校暂编大队(大队长葛世平)

下辖:第32、34、35、三个中队。计配属:美制霍克-II型驱逐/轰炸/中级教练机12架,美制V65C-1型"可塞"式双翼双座驱逐/侦察/轻型教练机13架。驻地:笕桥。

独立第13中队(中队长王立序)计配属:美制道格拉斯02M型轻轰炸机7架。驻地:徐州。

独立第20中队(中队长田兆霖)计配属:美制V65C-1型"可塞"式双翼双座驱逐/侦察/

轻型教练机11架。驻地:汉口。

独立第18中队(中队长和震)计配属:美制道格拉斯02M型轻轰炸机9架,美制V65C-1型"可塞"式双翼双座驱逐/侦察/轻型教练机3架。驻地:广东。

独立第23中队(中队长赵怀彬)计配属:美制霍克-II型驱逐/轰炸/中级教练机12架。驻地:四川。

独立第31中队(中队长纪广汉)计配属:美制道格拉斯02M型轻轰炸机9架。驻地:西

安。

除去以上正式列入中国空军编制的作战飞机外,编外的作战飞机还有广西空军的第32驱逐机中队和第34轻轰炸机中队,共计30架作战飞机。这样,连同这些编外的作战飞机在内,抗战初期的中国空军共有作战飞机346架。

然而,在这346架作战飞机之中,真正的主力机种只有霍克III、霍克II、波音281、布瑞达-27型驱逐机,诺斯罗普-2E型轻轰炸机、雪莱克A-12型攻击机、马丁B-10、亨克尔-111A重轰炸机,共166架。

中日经济对比

GDP超越日本之后的思考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迅速缩小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以中国与美国和日本的比较来看,1978年中国的GDP是2159亿美元,美国的GDP是22959亿美元,美国的经济规模是中国的10.6倍。到了2010年,美国的GDP是146604亿美元,中国是58791亿美元,美国的经济规模降成了中国的2.5倍。再来看中日之间的差距,1978年日本的GDP是9713亿美元,我国是2159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4.5倍,但到了2010年,日本的GDP是54607亿美元,我国的是58791亿美元,已经首次超越了日本。看了这些数字,人们都会为中国感到自豪。中国GDP超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这对不少渴望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国人来说,自是盛事一桩。有许多人会有疑问,中国韬光养晦的时代似乎应该结束了吧? 但是GDP虽然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却并不是唯一指标。过于强调GDP的重要性,而忽视其他方面,就不能对目前中国的经济现状有准确的认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运用所学内容,通过中国和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对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进行探究。 1.从人均来看 温家宝总理有一句名言:“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的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任何问题都会变成富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从而不能以正常的观念去看待它,GDP总量更是这样。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2009年中国有约13.3亿的人口,日本约为1.3亿,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而中国则相反。中国的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上的,中国虽然GDP总量已经超越日本,但是2010年日本的人均GDP为42325美元,中国的人均GDP为4283美元,中国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同期的世界人均GDP为8985美元,中国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有些其他国家,即使GDP实质增长率平均值低于中国,但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国。有些在新中国成立之期在国际中的位置与我国处于同等水平甚至落后于我国的国家,在经过了50年发展以后,也把中国远远抛在后面。 事实上,除了人均指标在世界排名靠后,中国在医疗、教育以及环境等较多领域仍比较落后。以医疗为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等综合性评估排名,中国位居第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排第4位。经济总量再大,但是医疗,教育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落后的话,国家是不会强大,人民是不会富足的。 2.从GDP和GNP来看 “人们的视点都集中在日本GDP的缓慢增长上,却对日本GNP超过两位数的增长视而不见。”(《三井帝国在行动》.白益民.2008)。这句话讲出了日本经济的强大之处,和中国经济未来应该发展的方向。 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和GNP 的最大差异是他们的统计对象有所不同,GNP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主要侧重采用GNP和人均GNP。进

“七七事变”前中日军力对比

“七七事变”前中日军力对比 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在怎样的客观条件下取得的呢? 中国海上力量不如日本一艘舰艇 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且看1937年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 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 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 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 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 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 无论国家的经济状况、技术状况还是军事状况,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先以双方海军军力对比为例:“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2.5万人,共有66艘舰艇,总吨位57608吨。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12.7万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日本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海

军。 再说空军。当时中国空军仅有600余架飞机,全部进口,不仅无整机自产能力,且无主要零部件之自产能力。因缺乏零件的缘故,抗战爆发时能够投入战斗的飞机仅223架。而日本具备完全的飞机自产能力,年产各类机型1580架。“七七事变”前,日本海军、陆军航空兵共有2700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1600架。在海军作战飞机中,能在航母上起降的就有130架。 170万常备军是多是少 中日双方陆军的战斗力之比,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按现代的国防军事理念讲,国家平时应该精简现役军人数量,增加预备役兵员,节约资源用于更新武备,真正开战后,通过迅速有效的动员投入战争。可当时的中国却相反,现役常备军170余万,而受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兵员仅150余万。以当时中国的人口总数和经济基础而论,前者数额大得完全不合理,后者又小得不成比例。 相比之下,“七七事变”前日本的人口为9000万人,可精确统计并进行高效动员,常备军兵力不过38万人。战前的日本法律规定,凡17到40岁的男子必须服役,所以理论上战时可动员1000万人参战。受过军事训练,可迅速形成战斗力者,合计超过448万,占总人口约5%。

抗战前中国与日本综合实力对比

抗战前中国与日本综合实力对比抗战时期日军的编制 七七事变前,日本陆军有17个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夜战重炮旅团、3个战车联队、16个飞行联队(54个飞行中队)以及守备队(旅团)。合计38万人。日本的征兵制规定凡17-40岁男子必须服役。还有预备役兵73.8万,后备役兵87.9万、第一补充兵157.9万,第二补充兵90.5万。此外还有第一、第二国民兵役。日本海军动员与陆军类似,但服役年限不同。全国可动员1000万人。 侵华战争前期,各师团都有若干补充大队,配备步兵轻武器,不列入战斗序列,作用是随时补充师团的缺额。所以每个师团实际参战人数要大于编制人数。如淞沪会战的第9师团,1个多月死伤12360人,但仍能不经修整进攻南京,就在于补充体制发挥了作用。但侵华战争后期,日军兵源短缺,已经难以随缺随补。 师团是日军各兵种联合的战略单位,能承担战略方向(进攻作战)任务,编成内各兵种齐全,包括步兵为主体,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兼备。明治以来,师团一直沿用2旅4联队制(步兵)。每个师团下辖:2个步兵旅团、骑炮工辎联队各1个,合计8个联队,另有通信队、卫生队、第1、2、3、4野战医院、兵器勤务队、病马场等。每个步兵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下辖3个步兵大队。每个大队

下辖4个中队。全师团有48个步兵中队。根据中国军委会军令部调查,九一八事变时,日军师团平时13000人,战时18000人;七七事变时,师团平时15000人,战时20000人。日军的文件记载是,师团平时11858人,战时21800人,有的甚至达到25200人。 1936年日军在充实军备的计划中规定,除现有常备师团及少数新建师团外,大部分新建师团取消旅团级别,直辖联队。1937年9月,以独立混成11旅团为基础扩编为第26师团,辖3个步兵联队。1938年4-6月,日军组建了6个三联队制师团,包括第15、17、21、22、23、27师团。但编制不统一。例如第26师团有2个炮兵联队,第22师团有1个装甲中队。1940年,日军大本营下令统一三联队制师团编制,人员定额大减,仅为8872人,战时编制也只有12800人。这种师团(类似乙种师团,抗战前的17个师团则类似甲种师团)辖1个步兵团,搜索,炮兵、工兵、辎重兵联队各1,1个通信队(营级)。步兵团辖3个步兵联队。师团合计7个联队。联队辖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中队和1个通信中队(连级)。大队辖3个步兵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这样的乙种师团只有27个步兵中队,实力只有甲种师团的56%。太平洋战争开始后,乙钟师团撤销了步兵团的建制,师团直辖联队。还新建了一些丙种师团,如第60、70、115、117师团,仍辖旅团,但旅团下没有联队,旅团直辖4个独

弯折的寇刀——常德会战中日步兵武器对比

前言 常德是湘西的重镇、川桂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中武汉失守后,常德成为重庆大后方的唯一物资补给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发动常德作战,期望摧毁第六战区的中国军队主力,为进攻重庆扫除障碍并掠夺这一地区的战略物资,以切断重庆的物资补给线,达到其以战养战、以战逼降的战略目的。1943年10月,日军第11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及从其他师团抽调的5个支队加上日飞行第44战队及辎重战车部队、毒气部队、伪军一共10万余人,成牵行攻势,实施常德会战。国民党军队以第六、九战区为主,第五战区配合,共调集20余万兵力进行抵抗。 常德会战是续淞沪会战和台儿庄会战之后,中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驻防常德的是国民党74军57师计8500多人,代号为“虎贲”,在国民党军队中以勇猛善战而著称。整个常德会战历时近2个月,常德一度失陷又收复,战事惨烈,中国守军付出了重大牺牲,基本上粉碎了敌军的原定作战计划。 正义的一方总是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但武器装备也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本文作者访问了曾参加过那次战斗的幸存于世的一些国民党老兵,试着就常德会战中双方步兵武器装备的优劣做一番比较。 刺刀的争锋 30年式刺刀一直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要冷兵器之一,为二战中最著名的军用刺刀之一。该刺刀全长52.5厘米,刀体长40厘米,质量0.69公斤。 日本30式刺刀 中国“中正”式步枪的刺刀 中国部队和日军一样,把冲锋拼刺刀作为一种很正常的战术运用。国民党军队使用的刺刀都在50厘米以上,尤其是中正式步枪使用的刺刀最长。中正式步枪枪身较短,为其在白刃格斗时与三八式步枪相抗衡,其刺刀全长达到了57.5厘米,仅刀身部分就长达42.8厘米,比M1898及M1924步枪刺刀的全长还要长(两者全长分别为38厘米和42.5厘米)。但中正式上了刺刀,仍比日本三八式步枪上的刺刀短了10厘米左右,以致在肉搏战中,许多中国军人因此饮恨牺牲。在常德会战中,57师士兵顽强的拼刺意志、娴熟的拼刺技术令日军闻风丧胆。据原国民党74军57师169团老兵吴荣凯回忆,在几次战斗中,57师士兵上好刺刀,冲出掩体准备和日军打白刃战时,日军总是掉头就跑,边跑边回头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手枪的暗战 日军只是手枪,被人们称为“王八盒子” 中国军队大量装备的“驳壳枪” 1923年,日本的枪械设计师们设计了一种口径为8毫米的自动手枪,1925年(大正十四年)定型,1927年被军方定为制式手枪,称为十四年式。被枪枪长228毫米,枪重0.65公斤。由于这种手枪的皮质枪套较大,外形圆滑,形如一个王八盖,所以被我国军民称为“王八盒子”。这种枪是二战最差的手枪之一,有效射程只有几十米,而且故障率奇高。 勃郎宁大威力(HP)手枪迄今为止是世界上设计最成功的手枪。此款自动手枪是约翰.勃郎宁在1925年去世前的遗作,威力大,可靠性高,可一次性装填13发子弹。二战时期,盟国军队向中国输送了许多该型手枪,均装备给了国民党军队。 中国是使用德国毛瑟手枪最多、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的国家,这种授权在中国被亲切的称为“盒子炮”、“驳壳枪”、“快慢机”等。从战术角度看,毛瑟手枪150米的有效射程、每分钟40-120发的战斗射速、10-20发的装弹量正好填补了老式步枪和机枪之间的空缺。吴荣凯回忆,当时在57师里,营连长用的是“快慢机”(毛瑟手枪),师团长用的是“小手枪”(勃郎宁),排长则只能用步枪。 步枪的对决

中日两国地震救灾对比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8.2级汶川大地震。遇难69142人,失踪17551人,地震实际造成8.6万多人死亡。-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549511.html,/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宫城县发生9.0级地震。根据目前估计,地震至少造成1.2万人以上死亡。是近千年来,日本境内发生的最严重地震。- /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549511.html,/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文化相似。甚至文字都有30%是相同的。千年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两国发生了许多理不情的纠葛…… - 巧合的是,中日两国发生的地震时间竟然也是相同的。汶川地震发生的时间(2008年5月12日),与日本宫城地震发生的时间(2011年3月11日),两个数字相加都是等于2025。即:2008+5+12=2025;2011+3+11=2025。如果我们用数字游戏的方式来诠释两国地震的话,则是“汶川地震”与“宫城地震”的数值是相等的。当然,这纯粹是一种巧合。但有一点不是巧合,那就是地震发生后,两国对于抗震救灾的做法,有许多可比性。 根据几天来的观察,敝人以为,中日两国在抗震救灾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简单来讲,就是:中国政府抗震救灾的能力、效率、成效优于日本政府;中国的民间社会抗震救灾的能力、心态、秩序弱于日本的民间社会。- 下面重点谈谈中日两国政府抗震救灾能力对比分析。- 2008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应对灾情,呈现了高速、高效,运转协调的应对机制。对灾情判断及时,处置有力,行动迅速,上下齐心,效果非常明显。三天之内,即迅速平稳整个灾区的混乱社会秩序。- 2011年日本宫城地震发生后,由于日本国民素质高,民间社会比较成熟,灾情发生后,灾区社会秩序良好,没有拥挤,哄抬物价等情况发生,灾民情绪比较稳定。然而,由于日本政府抗震救灾指挥调度不力,行动不果断、出手不迅速,犹犹豫豫,畏畏缩缩,首鼠蛇端,未及及时调谴大量人力、物力扑灭灾情,致使灾情在三天后迅速扩大,并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核电站爆炸、核泄漏、核辐射……坏消息一桩接一桩,接踵而至。 躲过地震、海啸、火灾的日本灾民,在三天后,仍然缺水、缺粮、缺衣,日本的公路并未受到严重损毁,而奇怪的是,救灾物资却运不进去…… 可以对比的是,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立即调集大型机械不惜一切代价,挖山开路,填壑搭桥,在损毁极其严重的丛山峻岭中,开辟出了抗震救灾的生命线。相比之下,日本政府的救灾是懒洋洋,根本没有什么气势。观者多,动者少。政府效率低下,协调能力也很差,指挥调度也不太灵,好象主要是靠自觉,而不是行政命令。-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对比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对比 通过在日本的访问、考察、接触和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日本发展的看法和评价不能简单地被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表象所掩盖。总体上,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发达文明的程度。与此相对照,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与日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发展的定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高度重视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深刻教训,更加重视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近期,我们组团到日本进行21天的考察调研,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到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访问交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到东京、大阪、福冈等地参观考察。总的感受是,虽然日本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低迷,被称为“失去的20年”,但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到高度发达文明的阶段,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与日本还有巨大的差距。我们必须时刻自省自警自励,学习借鉴日本的长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 正视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巨大差距 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和野村综合研究所是两家知名的民间智库。我们访问交流时,学者们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横井正配是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中国区域担当部长,他一半时间在中国,一半时间在日本,他说感觉两边落差非常大,中国的发展是朝气蓬勃,日本则是死气沉沉。中原丰是三菱综合研究所的副社长,他比喻说,日本是一个“日出的国家”,但现在却是太阳下山的国家,而中国则是太阳当空的国家。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日本许多有识之士都对

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在研究日本面临的问题症结,并寻找着重振日本雄风的未来。 访日之前,我们研究了中日经济发展的对比,可以说中日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彼消此长的过程。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此后进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时期,被称为“失去的20年”,深陷经济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过去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0.5%,而日本只有1.1%。1987年,日本GDP超过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4年最高峰时的17.6 7%,逐步下降到2010年的8.7%;中国经济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91年的1.83%,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9.3%。1994年日本经济总量相当于中国的8.5 5倍,达到战后以来的历史顶峰,随后中日经济差距迅速缩小,1997年日本GD P降为中国的4倍多,2002年降为中国的2倍多,2006年降为中国的1倍多,2 008年之后两国GDP已比较接近。1990年中国居世界经济第10位,1995年超 过巴西、西班牙、加拿大上升到第7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200 5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居世界第4位。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3位,2010年超 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今后几年,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世界各国公认,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中国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不振,使得国内外许多人看好中国,而看衰日本,甚至有不少中国人也认为,中国即将全面超越日本。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和日本的发展?这是访日前后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 的问题。通过在日本的访问、考察、接触和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对日本发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海军力量对比如下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海军力量对比如下; 清朝海军由“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水师、广东水师”4支力量组成。共拥有战员1.5万人以上,大小军舰78艘,鱼雷艇30艘,总吨位83900吨。 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72000吨;战员2万人左右。编制为“本队;第一、二、三游击队;鱼雷艇队;港务”等战斗序列。日海军的鱼雷艇中有10艘是日本国自造的。 比较中日两国海军的装备实力:从数量上看中方占明显优势。从质量上看,日方主力战舰的舰龄稍短于中方、航速稍快于中方、中小口径炮火速射能力强且数量多于中方;中方主力战舰的大口径火炮多于日方、装甲防护性能优于日方。双方的主要战舰作战性能差别不是严重的“代差”。总的看清朝海军的装备实力不是劣势。 1891年英国【武备报】评选清朝海军装备实力为世界第8,日本为世界第16名。 1875至1894年清朝从英国,德国等国购买先进舰、艇52艘。其中包括世界少有的一流7000吨铁甲战列舰2艘;又,装甲巡洋舰4艘,防护巡洋舰1艘,快速巡洋舰4艘;炮舰13艘;鱼雷艇28艘。 截止战前的1894年,清朝海军已达78艘军舰、30艘鱼雷艇、600多门舰炮、近70具鱼雷发射器、总计8.4万吨排水量。仍然超过日海军的32艘军舰、24艘鱼雷艇、387门舰炮、近100具鱼雷发射器、7.2万吨排水量的总体装备实力。20:20:47 近代史系董运华 2014/7/22 20:20:47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陆军力量对比如下: 甲午战前,清朝陆军一百余万人,且是近代化的先进枪炮装备。大炮至少在1000门以上。枪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优于日军。 甲午战前,日本陆军22万人。装备的主要是国产的青铜炮和村田式单发枪(只有少量部队装备了村田式连发枪),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日军的枪炮性能远不如清军的西式单、连发枪和后膛钢炮。 当时美国认定清朝陆军排名世界前三。 清朝军队使用的火炮主要是先进的德国克虏伯钢炮,其中包括部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管退式快炮。既有固定式的要塞重炮,更有大量的野战炮。除了大量外购先进大炮外,清朝军工企业还能仿造部分先进型号的外国火炮(如格鲁森式线膛后装架退钢炮等),又完全可以批量自产质量较好的中国近代火炮。 日本陆军使用的火炮最初主要是较小口径的老式德国克虏伯炮。1881年大阪兵工厂仿造意大利等国2种青铜架退式火炮成功。其中包括70毫米野炮,最大射程5000米;70毫米山炮,最大射程3000米;不久又制成90毫米的臼炮。1887年后,陆续装备全军部队,日陆军野炮总量不过300门。这些老式青铜炮性能当然不及清朝陆军新式钢炮。 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管退式快炮。既有固定式的要塞重炮,更有大量的野战炮。除了大量外购先进大炮外,清朝军工企业还能仿造部分先进型号的外国火炮(如格鲁森式线膛后装架退钢炮等),又完全可以批量自产质量较好的中国近代火炮。

中日甲午战争军力对比

中日甲午战争军力对比:中弱日强 2014-07-24 16:45:36 [来源:中国网] [作者:迟云飞] [责编:蒋俊] 字体:【大中小】 甲午战争之时国力中强日弱,军力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国情中劣日优,日本准备充分,中国仓促应战;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权动摇;日本民族统一,中国一盘散沙。由于军力和国情因素,导致日胜中败。 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不乏以极少胜极多、以极弱胜极强的战例,但更多的是战争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的较量。1938年,当抗日战争爆发还不到一年的时候,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断言,这场战争中国不会速胜,也不会灭亡,而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华民族。后来的战争进程证明毛泽东的判断完全正确。毛泽东据以分析的,有双方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有中日两国国情的对比,有国际关系的影响等等,总之是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毛泽东就是从这些条件的对比,得出持久战的结论,他的分析方法,对我们研究甲午战争是很好的启示。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首先是军力的竞赛。军队是战争的基本工具,我们不能不首先比较双方的军事实力。 1893年,日本陆军有7个师团,将近7万人。甲午战争中,日本动员了预备役,总共动员的兵力为24万人,另有伕役15万多。派到中国和朝鲜作战的兵力是17万多。 中国军队名目复杂,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但总数应有100余万。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有作战能力的只占军队总数的1/3。日本参谋本部曾估计中国军队的有效实力是35万人。甲午战后的1898年,兵部和户部曾统计各省练军防军为36万人。就数量而言,中国军队显然占优势,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单由数量决定,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军队的战斗力。装备、编制、训练、官兵素质和教育程度、士气、战略战术等方面影响更大。 装备方面,大体上是日军优于中军,但并不是象许多人想像的那样相差悬殊。一方面,日军的装备还远远比不上西方列强;另一方面,中国在30年的洋务新政中武器装备也有很大改进。中国陆军武器装备的最大弱点是武器的种类、规格过于混杂,给后勤供应和实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他方面,中国军队确实较日军相差甚远。甲午战争时,日本军事制度、组织都已近代化,但是中国军队却沿用原湘军的营制,兵种单一,这种编制适合于双方都没有多少新武器的湘军对太平军的作战,但用在对外战争上,指挥不灵、配合不好的弱点就充分暴露出来,与日军的师团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军队没有严密的指挥系统,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官,战斗部署只凭最高指挥官一拍脑袋。诸军平时各驻一地,互不隶属,缺乏训练,也从未配合进行军事演习。日本人事后总结:“清军指挥错乱,其龃龉冲突百出,而内部相摩擦,结局减弱对敌之战斗力几何,未可知也。” 中日军人教育水平相差悬殊。日本陆军高级军官有一半或进过本国军事学校、或到西欧学过军事、或到欧洲考察过军事。而中国陆军高级将领没有一个进过新军事学校,他们大多是行伍出身的旧式武夫。中国武备学堂虽也培养出一些学生,却没有给他们指挥军队之权。日本教育普及率很高,因此日本士兵的教育程度也比中国士兵高得多。近代的战争不仅需要新的武器,更需要近代的战略战术,需要懂得近代战争的规律,而近代战争的知识要有知识的人并且要专门研究才能掌握。清军战术上策略上屡屡失误,决非偶然,是因为中国军官不懂近代战争,其受教育的水平太低。 我们再看海军。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37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有军舰22艘,鱼雷艇12艘,总吨位41200吨;另外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只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可对日军造成较大威胁。海军的编制、军官教育程度比陆军较为近代化,与日本差别不大,但与日本相比,尚有几个不可忽视的弱点。 其一,是海军首脑部门的缺陷。虽然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奕闇、奕劻、李鸿章、善庆、曾纪泽都另有要职,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海军衙门几乎等于空设。不仅如此,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担任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专门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制定正确的战略,也难以与陆军协同作战。 其二,海军不统一。北洋海军实力虽已逊于日本,但若加上南洋和广东的几艘能胜任海上作战的舰只,实力便可与日本海军接近。但海军未形成统一指挥,互不统属,结果力量分散。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试图调南洋舰来加强力量,但没有成功。威海海军投降时,还发生了降将牛昶昞要求返还原属广东的广丙舰的笑话。 其三,正是由于首脑部门的缺陷,使中国海军缺乏明确、周密的计划与战略,缺乏争夺制海权意识。事实上采用的是守势战略消极防御战略。日本则在开战前就按海军胜利、僵持和失败三种情况制定陆海军作战战略,明确争夺制海权。因此中国海军处处被动。 人、武器、组织制度是军队战斗力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只偏重武器的更新、偏重军事技术,而忽视了制度和人的改变,这成为清军的基本弱点。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轻武器性能对比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轻武器性能对比 日本军队使用的兵器 一、6.5MM友坂三八式步枪:口径6.5毫米,初速760米/秒,表尺射程2400米,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生产。特点是枪机盖上有一防尘盖,随枪机前后进退,防止沙尘进入,所以又称“三八大盖”。日本在侵华前曾向中国出口。中国辽宁、太原等兵工厂也先后仿造。但因其威力不足而不受欢迎。该步枪的瞄准基线长,所以射击精度较好,加之日军射击准确,给中国军队造成不少伤亡。但该枪口径小,杀伤威力小,只要不命中要害,较易医治。 二、6.5MM十一年式及九一式轻机枪:两枪口径都为6.5毫米,外形、结构相似。该枪外形怪异,枪托偏右,俗称“歪把子”机枪。采用漏斗式供弹。该枪口径小,威力不大,故障较多。其表尺射程均为1500米,理论射速500发/分。但装弹方法繁琐,实战中很难达到150发/分。 三、6.5MM三年式及7.7MM九二式重机枪:这两种重机枪都仿法国的“哈其开斯”,只是将原8MM口径改为6.5MM,重新设计改进。后在实战中发现威力不足,将口径改为7.7MM,定型为九二式重机枪。该枪初速732米/秒,表尺射程2700米,射速500发/分。由于采用30发弹板供弹,其实际射速只有200发/分,加之全重54.4公斤,在战场上机动时受到一定限制。 四、九五式军刀:在八年抗战中,中日军队经常进行肉搏战。日本军队当时大量装备的是九五式军刀。该刀在日军中俗称“曹长刀”,刀柄长230毫米,刀鞘长237毫米,刀刃锋利,制作坚固、精良。日军用其与中国军队的鬼头大刀对阵,并没占到多少便宜。但日军用该刀残杀中国平民,进行杀人比赛。 中国军队使用的兵器 一、7.9MM“毛瑟”二四式步枪:中国军队使用的步枪有部分是由德国、捷克等国进口的 7.9毫米“毛瑟”98式步枪,更多的是仿造的各型7.9毫米“毛瑟”步枪。其中以第11厂、41厂、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制造的为多。该枪初速81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该枪在二战中的欧美、苏德战场上也广泛使用,是一种性能比较好的步枪,其性能优于三八式。 二、7.9MM捷克ZB-26式轻机枪:该枪是一种性能优异、装备国家众多,在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轻机枪。其是利用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动枪机进行半自动或自动击发。该枪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550发/分。性能优于“歪把子”,后日军参照该枪设计了九六式、九九式轻机枪。 三、7.9MM“马克沁”二四式重机枪:中国制造机枪始于清光绪十年,由金陵制造局仿制加特林机枪及“诺登飞”机枪。民国3年(1914年)开始仿制德式“马克沁”机枪,民国23年金陵兵工厂由德国获得1908式“马可沁”重机枪资料图纸,进行仿造。该枪初速870米/秒,表尺射程3500米,射速600发/分。 四、7.63MM“帕克门”冲锋枪: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都装备了该枪。中国制造冲锋枪

甲午海战中日军力对比

黄晓峰:马幼垣谈甲午海战中日军力对比 发布时间:2013-05-27 14:06 作者:黄晓峰字号:大中小点击: 3144次 “定远”级舰的舰面俯视图 “定远”舰模型

“镇远”舰舷边近距离照片 马幼垣教授是《水浒》研究的知名学者,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执教中国文学二十多年。他的业余爱好是中国近代海军史,最近在大陆出版了《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一书。此书以细密的考证和详实的史料,对我们习见的中日甲午海战的一些看法痛加驳斥。 马幼垣先生指出,北洋水师中的两位管带(舰长)刘步蟾和林泰曾其实是真放洋、假留学,主帅丁汝昌更是骑兵转行且并未悉心求进,而日方司令伊东祐亨在战役中的指挥几乎无懈可击。在这种情况下,“北洋海军在黄海之役还未致一仗而全军覆没可算是奇迹”。那么,在他眼中甲午海战的中日军力对比,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甲午海战在世界海军作战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马幼垣: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海军经历空前大革新——机动力取代风力、舰壳由木质演为铁制、后装炮淘汰前装炮、来复线炮代替滑膛炮,各款速射炮、机关枪和炮、鱼雷以及鱼雷舰艇竞相争取承认和销路。种种前所未有的观念和工具涌现。若非从实际使用去求理解,单凭发明者、厂方、掮客之言必会导致虚浮失实的评价。究竟此等价格高昂的新玩意,功能是否确如所料?不待实战的考验是无法知道的。 中日海军较劲黄海之前,谈得上够影响力,值得后人研究分析的世界性海战只有1866年7月20日意大利和奥地利之间的利萨(Lissa)海战。双方所用的硬件设备还是旧多新少,说明不了刚登场的诸多新玩意的价值。虽则如此,各款新器械还是急速发展下去。差不多三十年过去了,详究实效的要求就越来越殷切。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战争是首次有机会细查这几十年的发展。因此那场拼杀刚过,欧美筹海人士便争相发表评论。 除了新器械的功能得到考察外,还有东亚新局面需要理解。晚至甲午前夕,中日两国虽尚未被欧美视为平起平坐的海军大国,但两国海军在战前十多年间的发展,早已不时引起国际瞩目,而且战前西方的一般看法多以为中国海军较日本海军强(“定远”、“镇远”两铁甲舰的特受注意是一大原因),岂料中国海军竟逢战必败,终至威海熸师,全军覆没。甲午战事的结果更促成日本明目张胆地推行其大陆扩展计划。这新局的出现自然是西方非留意不可的。

浅谈目前中日航天的实力对比 2012

浅谈目前中日航天的实力对比2012-8-1 16:51阅读(11.74万) ?赞(34) ?转载(483) ?分享(84) ?评论(47) ?复制地址 ?举报 ?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长征九号运载火箭... 2012年6月16日我国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6月18日成功进行首次载人对接并在24日成功完成了手动对接。2012年7月21日日本发射HTV-3货运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并在27日与空间站的和谐号节点舱成功对接。中日作为亚洲航天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航天活动上呈现你追我赶的架势,中日航天实力的对比,也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航天工业可以划分为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制造两大块,也可按用途分为军用航天和民用航天两个部分,还可以按轨道将航天器细分为地球轨道航天器和深空探测航天器。地球轨道上最有商业和军事价值的两个部分是地球同步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分别主要用于容纳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航天工业还可以按载人与否划分为非载人航天和载人航天两个部分,为了规避范艾伦辐射带的高能辐射,外加主要发射场位置的影响,载人航天器一般运行在倾角50多度或是更低倾角的近地轨道上。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比,中日航天工业可以说各有所长,单论技术日本航天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而中国航天更有资格称为一个工业部门。 1970年2月11日日本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比1970年4月24日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早2个月,但日本发射第一颗卫星所用的L4S固体多级火箭在性能尤其是运载能力上要远逊于我国发射第一颗卫星的长征一号火箭。当时日本学者认为日本独立追赶与中国火箭的技术差距,至少需要5年时间。不过早在1969年日美就签订了宇宙开发协议,美国向日本输出了雷神-德尔塔火箭技术,使日本液体运载火箭水平快速赶上中国。由于得到美国技术援助的优势,日本还抢先发射了静止轨道卫星并得以更早开展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在与中国的较量中在技术上占据先机。 目前日本运载火箭在技术、运力上都远远超过了中国运载火箭,不过发射成功率略低,而且运载火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价格上严重缺乏竞争力。日本宇宙开发机构(JAXA)拥有H-IIA系列和H-IIB大型运载火箭,并积极开展H-IIA/B系列火箭的升级,还在研制Epsilon 大型固体运载火箭,并计划研制新一代的H-X/H-III运载火箭。中国航天目前的运载火箭则由CZ-2、CZ-3和CZ-4系列火箭组成,在改进现有火箭的同时还在研制CZ-5、CZ-6和CZ-7火箭,并计划研制CZ-11大型固体火箭。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军建设比较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军建设比较:起点相同结局迥然 胡彪黄宁 2014年10月11日13:05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同是源于外族侵略、为抵御外侮而建立起来的近代中日两国海军,犹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两位选手,沿着看似相同的路线竞跑,初期领先的清政府却在最后关键时刻止步不前,结果输得一塌糊涂。甲午一役日胜清败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仅从海军建设方面的建设目标、人才培养使用和装备建设发展三个角度,探讨中日海军建设之不同,以期为当前我国海军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日海军建设目标比较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原本倚之为屏障的海洋如同毫不设防的洞开大门,任凭西方列强来去自如,“无人,无兵,无船”的清廷有海无防,形势危急。尤其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更让清政府朝野震动,感到“以一小国之不驯,而备御已苦无策”。为“纾目前当务之急,裕国家久远之图”,防止“一朝猝发,弭救无凭”的局面发生,清政府不得不面对严峻形势,筹划海防问题,由此开始了现代海军建设的步伐。此时的清政府虽然对海军的战略性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却极为浮浅,整个朝野上下都是从舰炮的角度看海军,把海军当成海上炮兵。这说到底还是守疆护土的陆军意识,根本谈不上海军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建设海军,根本目的当然只为守,就连李鸿章、梅启照等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也不例外。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在《上奏筹议海防折》中引用查布国《防海新论》说,“若将本国所有兵船径往,守住敌各海口,不容其船出入,由为防守本国海岸之上策。其次莫如自守……只保护紧要数处,即可固守。”把自己的舰船开到别人家门口,想到的也只是个守!7年后,他又在《议复梅启照条陈折》中再次明确指出了创建北洋水师的防御性目的:“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梅启照也在奏折中多次指出,筹建水师则“海疆便有藩篱”。 四面环海的日本,是天然的海洋国家,曾经在中国进行过数百年的海盗掠夺,与西方的海盗文化有着极其相似的基因,因此向西方那样发展外向型、进攻型海军以图谋对外扩张侵略是其必然选择。日本现代海军从诞生第一天起,就将“海外雄飞”当作最终目标。早在幕府末期日本思想家和教育家吉田松阴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封立诸侯,乘隙夺取勘察加、鄂霍次克海,晓谕琉球......北割满洲之地,南收台、吕宋诸岛,以示渐进之势。”幕府军舰奉行胜海舟也提出海军建成以后“进而攻敌国,终成东海一大强国,与西洋各夷争天下之要冲”。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安抚万民之亲笔诏书》明确提出,今后将要“拓万里之波涛,扬国威于四方”,主管海军的军务官也指出“耀皇威于海外,非海军莫属,当今应大兴海军”。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力对比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力对比 二战前夕,斯大林曾经说: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她。这种落伍,首先在中国和日本的较量中残酷地展现出来。当时的中国与日本,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候,因为中日之间的实力相差悬殊是非常惊人的。从经济基础角度看,日本每年的工业产值相当于60亿美元,中国当年的经济产值也就13.6亿美元,日本当年的钢产量是580万吨,而中国当年的钢产量只有4万吨。日本当年煤的产量是5070万吨,中国是2800万吨。中国那么多的煤,只有日本的一半多一点。日本的石油储备169万吨,中国的石油只有1.31万吨。铜呢,日本是8.7万吨,中国只有700吨。飞机,日本每年可以造1580架,当年就能造这么多,中国一架也造不了。大口径的火炮,日本当年生产了744门,中国连一门也造不了。日本当年造了330辆坦克,中国一辆也造不了。汽车,日本当年造了9500辆,中国也是一辆造不了。军舰,日本当年生产的军舰是52400吨,中国一吨也造不了,也就是说当世界进入这个机械化军事时代的时候,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机械化时代的主战兵器,坦克、飞机、军舰、大炮都不能造,那么无论是经济形态、技术形态还是军事形态,日本都已经遥遥领先中国一个时代。[ 转自铁血社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549511.html,/post_12723504_1.html/ ]具体到双方军事实力的直接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差别就更大。卢沟桥事变以前,中国海军,中华民国的海军两万五千人,装备舰船是66艘,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艇等等,总吨位只有57608吨。而日本海军截止到1937年,它拥有舰船285艘,总排水量达到115万吨,比中华民国的海军整整多了110万吨,日军的海军编成是12.7万人,当时的编成,有4搜航空母舰,航空母舰是6.9万吨,将近7万吨。水上飞机母舰2艘,3.1万吨,战列舰9艘,27万多吨。重型巡洋舰12艘,轻型巡洋舰21艘,驱逐舰102艘,潜艇59艘,练习舰1艘,一个练习舰就有1万吨排水量。潜水母舰5艘,还有布雷舰、海防舰、炮舰等等,一大批的军舰还在建造。其中在建造的两艘战列舰,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大和”号和“武藏”号。一艘军舰的排水量就在7万吨,也就是说日本一艘军舰的排水量相当于整个中华民国海军海军的吨位,这就是双方当时海军的差距。当年明治维新时期,和中国洋务运动时期,本来清朝造舰能力应该在日本的十倍以上,到了中华民国时期,居然差距有这么大。空军呢,当时中国空军仅仅装备是600余架飞机,作战的飞机只有305架,也全部是买人家的,美国的、欧洲的,欧洲的主要是意大利的双翅膀飞机。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在抗日战争当中,先是苏联支援中国大量的飞机,还派出它的航空队过来帮助中国作战,

二战中日对比

二战斯大林:中国没军事工业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她 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 全部中国海上力量不如一艘日舰? 二战前夕,斯大林曾说过: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她。这种充满沙文主义色彩的评判,听起来相当刺耳,却是中国人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 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中国军备的全面落伍,在中日直接较量中惊人地展现了出来。 “七七事变”中在卢沟桥与日军战斗的中国士兵。 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且看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 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 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 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 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 日本年产铜8.7万吨,中国700吨; 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 也就是说,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

无论国家的经济形态、技术形态还是军事形态,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先以双方海军军力对比为例: “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两万五千人,共有66艘舰艇,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艇五类,总吨位57608吨。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十二万七千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其中作战军舰约77万吨。包括航母4艘(近7万吨,总吨位,下同),水上机母舰2艘(约3万吨),战列舰9艘(约27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近10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近11万吨),驱逐舰102艘(超过12万吨),潜艇59艘(超过7万吨)。 还有练习舰、潜水母舰、布雷舰(艇)、海防舰、炮舰、水雷舰、扫雷舰数十艘,总吨位约13万吨,以及修理舰、运输舰、练习特务舰、测量舰、布雷艇、猎潜艇等配套舰艇。 此外,又有战列舰2艘、航母2艘、轻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12艘、水上机母舰3艘、水雷舰4艘正在建造。其中2艘战列舰,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大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万吨以上。换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海军。 再说空军。当时中国空军仅有600余架飞机,包括作战飞机305架,全部进口,不仅无整机自产能力,且无主要零部件之自产能力。因缺乏零件的缘故,抗战爆发时能够投入战斗的飞机仅223架,共编为31个中队。能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只有620人。 而日本具备完全的飞机自产能力,年产各类机型1580架,当国力进行极限动员后,可升至年产一万到两万架。“七七事变”前,日本海、陆军航空兵共有2700架飞机(陆军1480架,海军1220架),其中作战飞机1600架(陆军960架,海军640架)。在海军作战飞机中,陆基飞机458架,舰载机182架,能在航母上起降的就有130架。 170万常备军算多算少? 连自己的国民总人数都搞不清楚,如此低水准的国家治理,自然就不会有高效的战争动员能力。 中日双方陆军的战斗力之比,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呢? 从人口总量上看,中国无疑占据着巨大的优势。问题是,到今天为止,我们也说不清抗战前夕中国人口的确切数字,有说“四万万同胞”的,也有说“五万万国民”的,两者竟相差了1亿人!较折中的说法是4.67亿人,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不是精确统计的结果,只是估算

中日近代史对比[pzy]

中日近代史对比 作者:潘紫莹 班级:英162 学号:3160711051

中国与日本地理环境上相互毗邻,19世纪中期,西欧列强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开始抢占世界市场,都处于闭关锁国状态的中国和日本自然也难逃被强行叩关的命运。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并把握有利的国际形势,为本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开辟道路,是中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两国几乎同时进行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改革。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不同的是日本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很快地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二十世纪初己经跻身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列。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同样是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发展,却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进而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境况。什么因素导致双方面对相似的状况而做出不同的选择呢?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 一、政治 中日两国的近代都是充满激烈政治斗争并发生政治大变革的时代,但两国的政治领域因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特色,并深刻影响了各自的近代化历程。因而,在近代中日比较研究中,政治问题自然占有较大的比重。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是近代中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分界点,尤为研究者所重视。大多数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借助于西方近代武器和技术来巩固封建统治的运动,对外没有摆脱半殖民地状态,而明治维新是带有根本性质的近代社会变革运动,对外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并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即使是将两者都视为近代化运动的研究者,也对

前、后者作了低层次与高层次的区分。分歧主要在于对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意见强调当时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国际条件的不同制约,另一种意见则强调两者的主导力量的不同本质、不同取向的决定性影响,更多人则倾向于兼顾主客观因素。 二、经济 近代中日历史的不同面貌,主要是由近代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特别是工业化的不同成效所决定的。 两国在19世纪50和60年代相继始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有学者认为,在起步阶段,中日有一些共同点:同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直接刺激和影响下发生,从建立近代军事工业开始,以军事工业为中心,并围绕着军事需要而发展起来; 近代生产技术、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开始时都来自西方国家; 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途径,都包括政府、官僚、内外借贷资本、民间大小商人与地主的投资,其中尤以政府投资为主;同以“土洋并举”、“以洋带土”、“以土养洋”为模式。但两者的结局却不同:日本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而中国根本未能实现工业化。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两国政府的方针和措施的不同。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对封建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为工业化创造了基本前提,而中国洋务运动不仅没有触动,反而维护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制约了工业化的进程。明治政府很快从以官办工业为中心转向大力扶持民间工业,而洋务派却始终对民间工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