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教育学必备试卷及答案4

当代教育学必备试卷及答案4

当代教育学必备试卷及答案4
当代教育学必备试卷及答案4

试卷四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1.狭义的教育:

2.教学艺术:

3.道德素质:

4.经验课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学生的审美素质是由、和构成的。

2.教学评价的形式有总结性评价、、。

3.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4.教育情境可以分为物质情境和。

5.学生的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和三个层次。

6. 、和是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_____。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

A、复式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个别教学

D、分组教学

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发展能力

D、教书育人

4.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_____负责。

A、思想品质发展

B、全面发展

C、身体发展

D、智力发展

5.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_____。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6.校本课程是的课程。

A、国家规定

B、学校规定、

C、学校安排

D、学校教师开发

7.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贯彻的要求。

A 、启发创造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8.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而组织起来,这句话是讲的。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9.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理论为_______。

A、生物起源说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心理起源说

11.学科课程论历史悠久,它又称作。

A、分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 、核心课程论D、结构课程论

12.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论著《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李大钊

13.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_____。

A、科技水平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社会生产力

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效果具有。

A、艰苦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5.《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卢梭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

四、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学原则是人们从教学理论中总结出来的。

2.讲授法就是灌输式、就是注入式。

3.教育是今天的消费,又是明天的生产。

4.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出污泥而不染”是做不到的。

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简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要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4.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5.如何理解学生的本质?

六、实例分析题(共13分)

“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老师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而眼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

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分析上述教育现象。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

1.狭义的教育: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3.道德素质:是学生在掌握各种道德准则,并运用这些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评价各种道德现象、调节各种道德关系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文化素质。

4.经验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或学生中心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学生的审美素质是由审美经验、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构成的。

2.教学评价的形式有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3.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4.教育情境可以分为物质情境和精神情境。

5.学生的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层次。

6.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是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_____。

(C)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

(B)A、复式教学B、班级授课制、C、个别教学D、分组教学

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

(D)A、传授知识B、增强技能C、发展能力D、教书育人

4.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_____负责。

(B)A、思想品质发展B、全面发展C、身体发展D、智力发展

5.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_____。

(A)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

6.校本课程是的课程。

(D)A、国家规定B、学校规定、C、学校安排D、学校教师开发

7.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贯彻的要求。

(C)A 、启发创造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8.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而组织起来,这句话是讲的。

(B)A、卢梭B、杜威C、赫尔巴特D、布鲁纳

9.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

(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理论为_______。

(B)A、生物起源说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心理起源说

11.学科课程论历史悠久,它又称作。

(A)A、分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 C 、核心课程论D、结构课程论

12.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论著《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

(B)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李大钊

13.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_____。

(D)A、科技水平B、文化传统C、社会制度D、社会生产力

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效果具有。

(D)A、艰苦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

15.《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C)A、卢梭B、赫尔巴特 C 、夸美纽斯D、杜威

四、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学原则是人们从教学理论中总结出来的。

此命题错误。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它是在总结广大教育者在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凭空提出来的,它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

2.讲授法就是灌输式、就是注入式。

此命题错误,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运用讲授法的指导思想不一样,讲授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讲授法既可以是启发式讲授,也可以是注入式讲授。

3.教育是今天的消费,又是明天的生产。

此命题正确,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教育培养人才的周期长,所以,教育是今天的消费,又是明天的生产。

4.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出污泥而不染”是做不到的。

此命题错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环境对人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出污泥而不染”则是强调人是有主观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地受制于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有影响,但是,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出污泥而不染”也是能做到的。

五、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其一,教育以其明确的培养目标,规定着个体发展的方向。一般说来,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自发性、离散性的特点,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则具有自主性,集中性的特点。其二,学校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较为全面深刻。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的。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的人。

学校通过教师,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并集中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其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而不断强化。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第一,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无论是何种文化的传承,都需要以人对文化的理解为中介。人对文化的理解则需要依赖于教育。教育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是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第二,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社会文化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发展就意味着要有创新。没有文化的创新自然也无真实意义上的文化发展,而文化之创新则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第三,教育对文化的融合功能。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是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

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要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点是: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根据学科内容、任务及学生的特点,正确、恰当地联系实际;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运用知识的能力;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与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观念和情感。

4.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答:第一,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所谓遗传素质,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这些特点,是其存在与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些条件,个体的存在与发展便不可思议。第二,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或者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于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第三,教育也是一种环境,是一种独特的环境。这里讲的教育是区别于上述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专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个体发展的一种活动。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5.如何理解学生的本质?

答:第一,学生是人。学生既不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不是一般的动物。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也意味着学生是一个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而不是白板式的人。学生是一个能动体,是一个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第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处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他们的思想、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等都在形成过程中。第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不断整合的过程,是生理机能和心理能力不断提高、强化的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是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第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习就成为学生的主要任务,他们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等,都是是学生生活当中必然的组成部分。

六、实例分析题(共13分)

“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老师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而眼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分析上述教育现象。

答: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查找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改进教学,对学生来讲,主要是寻找自己学习中的缺点,如学生方法、学生策略等的不足,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指导教学,而不是衡量学生或者进行比较的工具。如果教育评价的过程给大部分的学生带来紧张和恐慌的情绪体验,那么这种评价就是失败的。

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传统的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过于注重评等、排名。我们应该把“教师评价”改为“教学评价”,把“学生评价”改为“学习评价”,是评“事”,不是评“人”,并借助于“这件事情”的评价来促进“人”(如校长、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因而,新课程应该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强调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对教师的发展价值以及对课程本身的改善价值,倡导建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