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光明日报读后感

光明日报读后感

光明日报读后感
光明日报读后感

光明日报读后感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0254131

姓名:杨奎

学号:025413143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读“浙江省临安市板桥镇基层干部朱忠华”有感

我是在光明日报上第一次听到朱忠华这个名字,可是就是这第一次让我多了一位榜样。

他叫朱忠华,是临安市板桥镇的一名乡镇干部。5年前确诊癌症的他先后经历了4次手术。虽然身患重病,但对基层群众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却始终存在。朱忠华曾在信中写到:组织上问我有什么要求?我没有……我只会做乡镇工作,也喜欢和习惯与老百姓打交道,做起事来也顺手。只要自己感觉在这里工作心里踏实就够了。

张振丰再一次被朱忠华所感动。他知道,朱忠华是一名深受百姓信任的好干部,但是考虑到身体状况,组织上已多次派人找他谈话,有意将他安排到相对轻松的机关部门来上班。而朱忠华却固执地坚持着“待在基层能为群众踏踏实实多干点事”的朴素想法。

读完信,张振丰在信纸上批下:向忠华同志转达问候,安心工作,开心工作,注意休息,不要太忙太累。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

下面我从网上查到关于朱忠华的一些生活小事有大家分享一下:1、扎根基层27年,办实事换来百姓信任

1987年,25岁的朱忠华从部队退伍,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成为

临安县马山乡林管站的一名工作人员。此后27年里,他先后在马山、紫水、藻溪、西天目、千洪、板桥6个乡镇工作,靠着实干苦干从一名普通职员成长为乡镇领导。

长期身处偏远乡镇,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但朱忠华从无怨言,每一次转岗都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坚定地服从组织安排,从不向组织提要求。用他自己的话说:“习惯了跟老百姓打交道,在基层工作心里踏实。”

2011年,已是板桥镇人大主席的朱忠华开始负责联系豆川村。

那时的豆川村经济基础较差,是有名的“空壳村”。朱忠华为村子带

来的改变,让村书记施荣华很是感慨。

“朱主席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们建了办公点。”他指着身后的

两层小楼说,原来我们没有办公点,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处打游击。是朱主席向临安市民政局争取到11万元,又向镇里调剂到部分闲置的

办公用品,才把这幢储备仓库改建成了办公点。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在朱忠华看来,要在基层开展好工作,树立威信很重要。而威信的建立则来源于一件件为老百姓所办的实事。通过驻村,朱忠华发现豆川村的饮水主要依靠山泉,既不卫生也不方便,遇上干旱天还没水喝。为了解决村民的饮用水安全隐患,他带领村班子向镇里申请村饮用水工程项目,并四处筹措项目资金。

最终,朱忠华向上级争取到了40万元项目经费,加上村民自筹,共筹集资金60余万,顺利启动了工程建设。

如今,一期项目已经完工,豆川村的近千村民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可他仍然一遍遍地拖着带病的身体跑村入户。在他看来,帮老百姓办事是没有终点的。

有一次,朱忠华得知村里52岁的低保户骆祥法母子两人居住在

一幢解放前建造,屋顶用木头硬撑着的危房里。他立即借着“三改一拆”政策,为他们申请了危房改建补助款,并帮助建起了三间平房。不久前,新房落成,乔迁新居,骆祥法80多岁的老母亲高兴得连声

说“好……”

三年来,在朱忠华的努力推动下,豆川村里大大小小的惠民工

程上了一个又一个。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换来了老百姓对他的信任与尊重。

2、保持一线工作热情,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

2006年8月,朱忠华从千洪乡党委书记转岗到板桥镇人大主席。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到人大工作就是退居“二线”。然而,在十二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张德江委员长明确强调:人大工作是“一线”,有时还是“火线”,绝不能认为人大工作是“二线”工作。作为一名专职的乡镇人大主席,朱忠华深知,乡镇人大作为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处在民主法治建设的“一线”,老百姓的期望值

很高。如何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朱忠华的回答是建好代表联络站。

“板桥镇的2个代表联络站是临安全市18个街镇中建得最好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苗强说,每年、每个月要做什么,怎么去主动联系群众,如何接待选民们的来访,收集来的意见建议如何分解落实都有详细的操作方法,板桥镇的代表联络站真正做到了七个有,即有场地、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保障、有人管、有作用。

除了建好代表联络站之外,朱忠华还想出了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的形式来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2013年7月,省、市、县人大三级联动开展“关爱母亲河溪、查找水污染源、恪尽代表职责”主题活动。朱忠华立马组织板桥镇的50多位人大代表前向乡镇境内的主要河道检查,提出了10多条意见建议,并把河道分成了15段,分别由15名镇人大代表担任河道长。在清理了河道垃圾以及1000多吨淤泥之后,流经板桥镇的这条小河终于恢复了涓涓清流。

今年5月,朱忠华又组织30多名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实地踏看了3个村的水库保安工作、农村饮用水工程、防洪堤坝建设……丰富了代表主题活动,不仅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也为老百姓解决了许多真真切切的事实。

2、五年悄悄开刀4次,不想为组织添麻烦

2009年,长期的繁重工作与不规律生活向朱忠华的身体发出了警告。全身无力、吃不下饭、体重持续下降……8月,镇里组织干部体检,原本打算借此机会好好检查一番的计划却被一个电话打断。

这是一起因土地纠纷引起的上访事件。作为分管领导,朱忠华敏锐地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体检,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解。面对百余名情绪激动的村民,朱忠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安抚大家的情绪,再逐个上门做工作。

一个多月以后,处理完整个事件的朱忠华才安心去体检。体检的结果谁也没有想到,肝癌,三公分。“为了给我们调解,耽误了朱主席体检,早点发现肿瘤也不至于长这么大……”得知朱忠华生病的消息,许多村民眼睛湿润了。

“你整天哭丧着脸,癌细胞也不会可怜你,反而会加倍折磨你。”对于自己的病情,朱忠华十分乐观。手术后仅仅休养了3个月,便回到了工作岗位。

此后,朱忠华又先后做了3次手术,每次都只跟主要领导汇报,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又动手术了,不想太多人来看我。这辈子我欠组织、百姓和同事的已经太多了……”朱忠华这样说。

患病之后,朱忠华每年的医药费支出都在6万元以上,除去公费医疗报销的部分,自己还需要承担4万多元。妻子应长娟没有固定工作。刚大学毕业的女儿为陪父亲,也放弃了省城的工作机会,去镇里当起了临时工。一家人经济压力很大。

很多老同事都给朱忠华出主意,让他和领导说说,帮女儿解决下编制问题,可朱忠华始终开不了口。他说,“组织上给与我的已经够多了,我不能在添麻烦。家里的困难,我们自己想办法。”

距离癌症确诊已经过去了五年。医生曾告诉朱忠华这个病5年存活率不过37%,但他并不在意,仍然坚持每天上班。他说,上班能使我忘记自己是一个患者,上班能使我生活更有规律,上班能做点事证明自己还有用,另外医生说了我这个病不会传染。

“人还没有病入膏肓,精神就更不能病入膏肓。”如今,朱忠华已经开始制定自己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了。

通过这几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朱忠华是一个好干部、好的共产党员,就应该是大家学习的对象。他的一举一动都为群众着想,时刻为群众生活忙碌,却忘却了自己的身体。所以,朱忠华是我的榜样。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0254131

姓名:杨奎

学号:025413143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光明日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简介

何东平,1955年10月出生,广东大埔人,高级编辑。 1976年为广东省大埔县莒村小学民办教师。 1978年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2年7月在光明日报社工作。 1984年2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第二版副主编。 198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助理。 1989年3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 1993年2月任光明日报记者部副主任。 1994年3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 199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助理。 1998年任光明日报编委。 2000年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2012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 事迹材料: 不变的政治信仰常新的传播业绩 ——光明日报何东平简要事迹 何东平,男,1955年10月生于福建省武平县,1959年返祖籍广东省大埔县,求学,种地,当生产队干部、公社新闻通讯员、民办教师,1978年9月考上中山大学中文系,1982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光明日报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系高级编辑、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82年以来,何东平历任总编室编辑、版面副主编、主任助理、副主任,记者部副主任,总编室主任,总编辑助理,编委,副总编辑,岗位不断变,采编工作“开门”、“加法”、“打磨”的探索不变,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信仰不变。近年他领衔神五、神六、神七、绕月工程、党的十七大、汶川抗震救灾、奥运、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报、网报道,光明日报屡获上级和读者赞誉。2003年以来,何东平所编光明网评论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一项,所编科技新闻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二项,作为《观察》专栏第一负责人获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一等奖)一项。 一,“开门”报人 农村经历,使何东平做事由近及远,视野开阔,决不停留在电脑屏幕前。 他分管光明日报国际部12年,该部承办全国性的“中国国际新闻论坛”迄今11年,数十家中央和地方媒体乐于参加,取得了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外交部、全国记协和各地的支持。何东平担任论坛主持10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分析评选每年的国际十大新闻、国外十大焦点人物。“中国国际新闻论坛”年会被称为报界“坚持时间最长的国际新闻报道研讨活动”。 何东平愿做“开门”报人。1993年2月他带领本报驻环渤海七个省市区记者站率先大量报道“环渤海经济区”,使党的十四大文件中首提的“环渤海经济区”概念传播至今,并带动其他媒体与影视界、经济界合力宣传,对中国“首都圈”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95年何东平受报社之命组织“呼唤公民意识”系列报道,并组织编写《中国公民手册》一书,次年该《手册》发行逾600万册,被北京市列入常备书名单。国务院研究室调阅该系列报道和《手册》后,1996年3月李鹏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增强“公民意识”。

新闻评论复习资料

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1: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报道是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新闻评论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2:传播目的的不同。新闻报道是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新闻评论是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3:传播方式不同。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或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龙去脉,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新闻评论以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意见与看法,但不排除对事实的必要叙述和记录。4:传播要求不同。新闻报道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中以讲清事实要素为基本条件;新闻评论以公正性为原则,引入事实性信息,不要求5个w 俱全,注重实效性和适宜性的统一,讲求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识。 二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时务报》政论 第一份政论报刊王韬《循环日报》第一份报刊文集《弢园文录外编》时务文体是一种政论文体新闻评论成熟期:1978年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建国前的新闻评论特点:1:报刊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不断增强;2:报刊评论的体裁样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3:报刊评论出现通俗化趋势(白话文) 建国后的新闻评论特点:1:1978年以前,邓拓《燕山夜话》马南邨《三家村札记》:2:1978年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善中越关系的根本办法》:3:新闻发展趋势:融合化个性化开放性专业化4:三次评论高潮:1.维新时期《时务报》2:20世纪30 40年代大公报社论3:90年代至今 三新闻评论的结构与原则 新闻评论的逻辑方式:1 .归纳式 2 .演绎式 3 .递进 4. 并列 5 .比较 评论的结构:1.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引论本论结论 四新闻评论选题与立意 新闻评论选题:1 .选题来源:国家政策新闻报道受众提供专门策划2 .选题分类:(1)按照作为选题对象的新闻事实发生的有无规律性划分,可分为常规性和突发性。(2).按照评论的内容设计的具体领域不同,分为政治. 经济.文化.体育等 新闻评论的立意:1 准确性:立论要符合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能够解释事物的本质,要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准确性是新闻评论的前提。2 .新颖性:见解新颖,论点新颖,给读者以思想启迪,给实际工作以思想启示。 3 .有深度: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着力分析它的内部联系,尽可能对事物的变化与运动有规律性的认识。 4 .预见性:从已发生的事件中或一个初入端倪的事物中,透出现象见本质,或预测事物进程。 5 .建设性:对于某些社会矛盾或社会问题,从揭露问题入手,认识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和症结所在,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五新闻评论论证 基本方式:1、立论:(1)例证(2)分析(3)引证(4)反证(5)比较(6)喻证 2、驳论:(1)驳论题(2)驳论据(3)驳论证 六评论语言 新闻评论语言的基本特征:1、符号:在一种认知体系中,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可以是声音信号甚至是一种思想文化,

哲学的“终极关怀”-陈伯海-光明日报-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哲学的“终极关怀”|陈伯海|光明日报|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哲学的“终极关怀”|陈伯海|光明日报|阅读题 哲学的“终极关怀” 陈伯海 人作为有灵性的生物,对其生存意义之究竟不能不有所关顾,即通常所谓的“终极关怀”。而当终极关怀以终极思考的方式展示出来时,我们就有了哲学。哲学思考要穷原尽委,往往以追索终极真理为目标。终极真理不可能存在,思考的目标实难达到,但充当思考动力的终极关怀却源源不绝地在发动着。一方不停地推进,一方又始终落实不到目标,于是哲学永远行进在途中,这也便是很多人之所以迷恋上哲学思考的缘由。 说哲学“永远在途中”,并不意味着它停滞不前。恰恰相反,它经常呈现为不断前进、变化的运动过程,具体表现形式便是哲学史上反复出现的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努力。严肃而深思的哲学家们每提出一个新问题,往往就能打开一片耐人探究的新领域,而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各种尝试,亦为充实与丰富这方面领域的探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哲学便是这样不断地更新和拓展着自己的思维空间,并借以促成人类思考方式愈益向前发展。相比之下,我个人似更倾向于提出问题的重要价值,我认为其对于思考方式的更新具有决定性作用,至于为解答问题所展开的种种努力,尽管也有助于促进入们的思考,尚非关键所在,因为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必然要关联到哲学“本原”问题,而说到底,“本原”是不可能予以彻底“解决”的,一切为解答问题所作的努力,再好也只能达到在这个领域内穷尽其可解数的程度,且最终会证明这个领域和这条思路自身仍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从而提示人们必须转换思路,以寻觅新的问题切入点和新的思考方式。 这样一种由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交相更替轮回而构成的运动轨迹,已为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所证实。众所周知,西方哲学史的关注重心,有一个由本体论转为认识论以至语言论与生存论的演进过程。两千多年前,在哲学的故乡—古希腊,哲思的发端以直接追问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为标志,这个习惯延续了很长的时间,一代又一代的哲人为之绞尽脑汁,给出众多不同的答案,而终不免陷于“独断”。近世以来,随着工业文明和实证科学的兴起,人们意识到需要将思辨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之上,遂转而探讨人自身的认识能力,试图弄明白人能不能认识或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认识论转向”。“认识论转向”为哲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活动新天地,致使客体与主体、思维与存在、感性与理性、经验与超验之类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辨析填满了人们的思维空间,各种唯物论与唯心论、经验论与先验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思想体系亦同时并出而相互争鸣,但究其竞,终未能真正揭示人的意识活动的奥秘,更不用说通过认识能力的考察来追溯存在的本原了。 跟踪着哲学行进的步伐,我们绕了一个圈子,最终似乎回到了它的起点,那便是:由追问“存在”的本原来确立人生的意义,借以实现人的终极关怀,这不正是古希腊贤哲们赋予哲学的使命吗?但思考决不会简单地重复。我们不再像古代哲人们那样去孜孜于求索出某个恒定不变的实体,设作世间万事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本根,却要将生生不息的“大化流行”视以为世界的本然。我们也不会像近世哲学家那样一力注目于人的认识能力或语言形态,用以界定人与其对象世界之间的关系,要从人的存在与世界存在的总体关联及多重性交涉上来把握这一复杂的关系。当然,我们更不会为突出个人的“自由意志”,生硬地将客观实在从自己的视野里一笔勾销,乃是要极力维护世界的整体性,使天人、群已、人我之间既分又合的存在方式与互动作用得以凸显出来。应该说,这里孕育着一种新的哲学思考路向,它是由人们当下生存状况中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所引发的。新的思考能否适应这类新问题,只能拭目以待,

例谈申论最佳的六种标题形式

例谈申论最佳的六种标题形式 “题好文一半,画龙需点睛”。 好的申论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考官眼前一亮,博得阅卷人的青睐。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才是好标题?如何写出一个好标题呢? 1「对仗式标题」 这类标题使用率最高,也最好用,成为考生乐此不疲使用标题的模式。要注意的是最好在对仗中内容上写出新意。对仗式标题的特点是结构对仗、词性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相互联系的两个词组或短句工整、成对地排列。以光明日报一篇评论文章为例,《摇落的是樱花丢弃的是文明》这一标题用对仗的动宾词组搭配,既说明了具体事件,又亮出了文章观点,是一个文风简洁、语言规整、主题鲜明的好标题。借用这种“动词+的是+名词”的标题模式,可以派生出许多标题。 比如: 对当前大数据杀熟、某社交巨头用户信息泄露等热点事件,可起这样一个标题—— “打开的是‘后门’,走失的是信任” 前半句介绍事件、说明重点,后半句简要评论、点明文眼,既直白明快,又有层层深入之感。 再如: 《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境界》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2「递进式标题」 递进关系是指能够表示在意义上进一层关系的,且有一定逻辑的词语。词与词之间必须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来表示。表示递进的关联词有:更,进而,走向、不仅……还……等。比如人民日报一篇文章——《从“读书好”走向“读好书”》,“从____走向____”,这两个词之间有递进的关系,大家可作为固定模板去记。在写作中可以替换为:从“会花钱”走向“花好钱”,从“今天”走向“未来”等。 再如: 《从感动到行动》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要“开门”,更要“进门”》 《从会风看作风,从作风看形象》 3「比喻式标题」

十二个核心价值观的名言以及报道

富强 名言 1.民智者,富强之源也。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 2.非力车农无以富邦也。汉代文学家桓宽 3.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维新志士谭嗣同 他评: 1.人民日报:“富强”是一种向上的气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共同富裕,二者统一才是全社会期待的富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富强也不仅是国家的发展目标,更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富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实干兴邦是至理名言。无论国家强盛还是个体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还在实干。只有每个人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一切美好才能创造出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握在手中。只有大力弘扬实干精神,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才能用实干的双手托起幸福美好的明天。 2. 光明日报:同心共筑中国梦:未来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强音不断奏响,而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国际复杂形势,深层次矛盾与困难、挑战与压力前所未有。面向未来,我们都要有一份政治担当,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党保持同心同向同频同振,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围绕实现“中国梦”,协调各方力量共同筑梦中国。共圆中国梦,人民是靠山。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人民群众始终是党取得革命胜利、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民本为纲、以民生为要,重要关头勇挑重担、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如此,筑梦中国才有强大的坚实力量。 3. 富强:领航中华梦想的巨轮: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不再是仰人鼻息的弱者,不再是任人摆布的配角,中国已是强者,已是主角。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从不对外诉诸武力,不会动辄以武力相威胁,也不会动不动到别人家门口炫耀武力。到处炫耀武力不是有力量的表现,也吓唬不了谁。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而事关主权,必定奋力相争,黄岩岛不用说是一个岛屿了,哪怕只是一块礁石,只要是祖先留下来的,就必须坚决守住这份祖产,否则就是败家子,留下骂名,被后人讥笑。我们要牢记,这一切的力量源泉就是中国梦。中国梦既是精神寄托,又是物质创造。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只有历经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国梦视野开阔、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的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中国由弱变强的不竭精神动力。在中国梦引领之下,中国从未有过像现在这样上下同心,民族团结,国力强盛。这是南海风云终究未能酿成一场局部战争的根本制约因素。在中国梦统领之下,爱国热情成为撑起民族脊梁的柱石,而富强的中国是爱国热情的底气;历史事实成为击穿政治闹剧的利剑,富强的中国最有认定史实的话语权;深邃韬略成为锚定浩淼国土的钢索,富强的中国让韬略钢索更加坚固;威武之师成为震慑非法觊觎的铁流,富强的中国是强军的基石……我们要让富强写满中华大地,让中华梦想的巨轮昂首驶向远洋。 民主 名言 1.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英邱吉尔 2.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梁启超 3.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他评 1. 人民日报社论:以制度筑自信以民主聚人心: 民主兴则民心聚,法治兴则国家强。无论是加强和改进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还是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无论是加强和改进监督,确保公权力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还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序扩大政治参与,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肩负着重大责任。国家权力机关做出的每个抉择,都关涉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法治规范和完善国家治理,以民主激发和凝聚民智民力,不管形势如何复杂多变,艰和险可能构

光明日报: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光明日报: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强调“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为当前网络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使网络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春天。 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 真、善、美,是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终极追求。当下,网络文化呈现出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共生的多元形态和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并存的复杂格局。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就必须实现网络文化多元形态的协调发展,在力推先进文化的同时,鼓励有益文化,转化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对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因素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网络文化的“无公害”。这就需要明确网络文化健康向上的基本内涵,以作为大致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网络文化健康向上的基本内涵可以界定为:求真务实、向善向好、赏心悦目。 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应当求真务实。对于以信息海量化为突出特点的网络文化来讲,需要通过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实现对真相的逐步揭示和对真理的相对接近。网络文化传播的这一特性,既可能为谣言、流言和谎言等不实之词提供温床,也能为真相的不断显露和真理的最后胜利创造条件。作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无论是政府还是包括网站在内的网络文化企业,抑或网民,在发布信息或发表评论时,都宜本着力求真实可信的原则,维护网络文化的肌体健康,使之免受各类病菌的侵袭。同时,网络文化的虚拟性,最终要体现为人类生活的实在性。在网络文化活动中,应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维护网络文化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避免陷入虚幻、畸形和变态的误区。 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应当向善向好。网络文化要激励人们心灵向善,促进事物尽可能向好的方面转化。在网络文化实践中,要恪守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同时,要本着建设性的态度,在感性中不忘理性,在批判时着力建设,尽可能地兴利除弊。只有当“善”真正成为一种内在尺度,人们才会更自觉地去追求它、遵守它。善的养成,需要自化,更需要教化。我们在建设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实践中,需要通过教化的力量来强化网民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在具体实施路径上,要建构适应网民文明行为方式的理念、范畴及其实施范式。 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应当赏心悦目。网络文化要遵循审美规律,令人赏心悦目,使人得以陶冶情操。当前,一些网络文化事件显露出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的所谓“审丑”趣味,有悖于网络文化的审美规律,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不利于网络文化的健康向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审美水准的提升,推出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日益成为可能。这也是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第1-3章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学 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学科、定义、学习的意义 ※新闻评论与新闻评论学的不同 社会——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学 (一)就新闻评论这一学科而言,在中国大约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这个观点以新闻评论专著的出版为界定标准: 上海报人程仲友1947年9月出版《新闻评论学》 台湾报人林大椿1978年7月出版《新闻评论学》 上海新民晚报总编辑丁法章1985年12月出版《新闻评论教程》是我国解放后第一部新闻评论教学专著。 (二)新闻评论学的定义 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词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的定义: 应用新闻学的重要学科。对新闻进行解释和评论的学问。它主要研究新闻评论的特征与类型、历史沿革与地位,评论与政治的关系、评论的规律等。它是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研究新闻评论学的目的是探索新闻评论的运用规律,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掌握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指导新闻评论的写作实践。 注意:这一观点直接点明了评论与政治的关系,评论与一般新闻报道的显著区别是立场的鲜明性。这一点东、西方没有差别,差别在于我国的主流媒体是党(共产党)的喉舌。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些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评论,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当然,有的评论或者更多的评论并不直接论述政治问题和政治事件,但也尽量要求从政治思想的高度思考问题。 扬新敏《新闻评论学》(苏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所下的定义: 新闻评论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宽泛,它是有关于新闻评论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应涵盖本体论、创作主体论、对象论、创作论、文体论、媒体论、接受主体与传播环境论以及新闻评论史等主张。 丁法章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定义为: 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新闻评论学与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学一样,是新闻传播业实务方面的基本学科,具有很强的政治和实践性。 学习新闻评论学的意义 第一,是由新闻评论在媒体上的地位所决定的。新闻的类型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无论如何分类,新闻评论都是独立存在的。 二分法:叙述类与评论类 三分法:新闻报道、评论文章、文艺作品

光明日报社

成功案例 NetApp 成就光明日报社高可靠的业务连续性 客户背景 《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管主办、中宣部代管的立足知识界面向全社会的全国性综合性党报。《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由中国民主同盟主办。1953年1月1日起成为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合主办的报纸。1957年以后成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和统战部直接领导下全国性报纸。《光明日报》创刊近60年来,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关怀和重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为《光明日报》创刊题词。邓小平、江泽民曾为《光明日报》题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得党中央明确要求“要把《光明日报》办成党联系广大知识界的桥梁和纽带,办成广大知识界喜闻乐见的报纸”。 近60年以来,《光明日报》以其鲜明的文化知识特色、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敏捷权威的报道风格和高雅清新的个性品位,赢得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青睐。《光明日报》坚持面向知识分子的独特定位,把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宣传报道的总题目、总任务、总目标,是当代中国的“文化日记”和“学术日记”。不仅如此,1998年1月1日,《光明日报》电子版(《光明网》之前身)登上因特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6490815.html, ),这里荟萃了 《光明日报》及其所属《新京报》、《中华读书报》、《文摘报》、《书摘》杂志、《博览群书》杂志、《考试》杂志及光明日报出版社图书等丰富的数字信息。《光明日 报》电子版一上网,就把思想性、文化性、知识性、服务性和可读性列为办网原则,以“突出文化品位、服务知识分子”为宗旨。由于具备了高雅的品位和鲜明的特色,《光明日报》电子版很快就从众多中文网站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国内外网友的广泛好评。面临的挑战 建立一套简单、易于管理、具有高可靠性、高灵活性和高可扩展性的存储系统,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 《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主办的立足知识界、面向社会的全国性、综合性党报。因此,报社对存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最怕的就是存储系统出现故障而延误了出刊时间。然而旧有的系统是直连存储,系统性能低,安全性差。经常性的磁盘故障,导致系统数据丢失,业务中断,无法照常完成出版任务。 此外,自光明网成立以来,网站已经成为留学和侨居海外的华人了解祖国变迁的窗口,同时也是国内学者和众多网友学习交流的平台。随着网站内容和信息的丰富,海内外读者的增多,网站电子邮件、新闻和博客访问量逐年增长。如今,光明网每周一至周五访问量达60多万次,周六、周日也有30多万次。报纸和网站海量数据的存取和处理,给报社的存储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而旧有存储系统磁盘容量小,且无法实现扩展的特点严重制约了报社和网站的发展。有时甚至不得不删除一些有用的数据才能保证一定的存 主要亮点行业 媒体/互联网 面临的挑战 建立一套简单、易于管理、具有高可靠性、高灵活性和高可扩展性的存储系统,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解决方案 采用NetApp 统一存储解决方案。客户价值 系统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了数据 ?的安全性和系统容灾能力; 实现数据共享,简化管理和维护。 ?

光明日报最新时评

光明网9月最新时评文5篇,多读多记写作有话说! 1、道歉、真相和规则意识,一个都不能少 2、起诉讹人者,了断个人恩怨也是捍卫公道人心 3、抑郁症不是猥亵丑行的挡箭牌 4、单田芳去世,但评书艺术不会衰亡 5、批评滴滴、自如,不是为了回到黑车、黑中介时代 1、道歉、真相和规则意识,一个都不能少 【阅读提示】中国游客遭瑞典警察粗暴对待文化和旅游部高度关注道歉、真相和规则意识,一个都不能少 光明网评论员:中国游客曾先生及父母赴瑞典旅游,却遭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一事,引起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中国外交部和驻瑞典使馆高度关注在瑞中国公民的安全与合法权益,已就此事向瑞方提出严正交涉。而瑞典当地警方回复称,此案的调查工作已交由检方负责。 围绕此事的舆论争议相当激烈,它很大程度源于前后的信源变化。以曾先生为第一视角的初始版本提到,曾先生及父母凌晨抵达当地预定酒店,未到入住时间,请求旅店让他们付费在大厅椅子上休息被拒,被要求“立刻滚出去”。警方前来执法,曾先生说明父母身体情况并出示服用的药品,依然被“拖出酒店,扔在地上”,并被带到了“几十公里以外的一座坟场”。 这个最初的版本,隐去了冲突的前因后果和细节,建立起了一个中国游客外国无故受辱、被歧视的信息模型,也引发了很多对瑞典警方的批评。 不过随着更多细节浮出水面,舆论出现了一定的“反转”。比如下午入住是当地的惯例,大堂区属于酒店空间,有权拒绝曾先生一家三口的请求,并要求离开;“几十公里以外的一座坟场”也存在夸大,实际离市中心五六公里,不是荒郊野岭,而是世界文化遗产,附近的教堂也接待收容。而流出来的现场执法视频中,两位瑞典警察将家属抬出酒店,但未见有殴打。除了呼天抢地的喊叫外,曾先生在一段视频中,还存在故意摔倒的嫌疑。 新曝光的细节,让一些支持者转而批评当事人。不过目前整个事件的细节依旧不算清晰,流出的视频只是片段,曾先生和酒店如何交涉也是未知。但论情论理,曾先生父母年迈、身体有疾,哪怕举止过激,警方完全可以提供更人道的安置措施,努力平息事态,而非激化矛盾。后续的反转,固然能分担瑞典警方的部分责任,但受到批评依旧不算太冤。 这两年国人出国游变得普遍,在海外发生纠纷的案例也变多了。出现摩擦往往是对国外的规则和文化缺少尊重所致,比如公共场所吵闹喧哗,违反规定拍照、饮食等。这些行为在国内一些场合可能会被默许,但放到海外,未必会被纵容。而且,置身海外非但不会让国人被区别优待,负面行为举止还可能被放大。此次网友倒戈,也颇有倾泻这种不满的因素在其中。 所谓入乡随俗,就是需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规则,并对违反规则的后果有基本的预判。从这点上来看,当事人违背酒店意愿逗留,在视频中还吵闹叫嚷,属于过度维权。而且事后刻意隐瞒甚至刻意夸大部分信息,以此来换取网友的支持,此等逻辑其实是裹挟舆论。如果真心想诉诸公义,寻求妥善解决,那就应该完整呈现信息。所以本次风波也提醒广大中国游客,走出国门,特别是在规则意识强、执法刚性不留情面的地方,更得有规则意识。 这里要重申一点,公民海外遇到纠纷,国家不是遮羞布,也不会不讲是非,一味偏袒护犊。但是具体到这起事件,对权力寄予更高的要求,也应该是基本的评判逻辑。鉴于此,瑞典警方仍然应该为处置不人性承担责任。目前,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官网已经发声,要求瑞典警方对事件进行彻查,及时回应当事中国公民提出的严惩、道歉、赔偿等

2020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分析之《光明日报》篇

《光明日报》之文为何多被选入国家高考命题材料? 《光明日报》四篇作品再入高考题 专家认为,这体现了一张新闻纸的思想文化厚度 光明日报北京6月7日电(记者靳晓燕)2017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刚结束,细心的网友就发现,《光明日报》的四篇作品成为浙江卷、山东卷的作文试题和北京卷的小作文和阅读试题材料。 2015年12月10日《光明讲坛》刊发卢新华的文章《读三本书走归零路——我的人生三昧和“读书感悟”》,成为浙江卷作文命题材料。此文源自作者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次演讲。卢新华发表过短篇小说《伤痕》,给他带来了许多荣誉。作为一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写作《伤痕》不到一年后,卢新华便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第四次文代会作家代表团中最年轻的代表。他从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创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了“读三本书,走归零路”。他在文中写道:这三本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而是三本大书,一本叫有字的书,一本叫无字的书,一本叫心灵的书。当然,也可以一本叫“书本知识”,一本叫“自然与社会”,一本叫“自己的心灵”。 命题专家表示,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等。 《光明日报》2016年12月23日刊发的朱昌俊的评论《温暖的书店是“城市之光”》,成为山东卷的作文试题材料。专家表示,经过修改,命题者把时评型材料处理为没有明显主观评判的客观事实材料,把情感价值隐含在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中,适合个性表达,能给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写作空间。此外,今年北京卷小作文材料取材于2013年7月26日《光明日报》刊发的叶梅的散文《根河之恋》,阅读试题的部分材料取材于2014年7月28日《光明日报》刊发的通讯《数字敦煌:换种方式感受敦煌魅力》。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光明日报》贡献了多篇高考阅读、作文材料。其中,1985年高考作文更是以“给《光明日报》写一封信”为题,成为一代学子的青春记忆。近年来成为高考试题的《光明日报》作品还有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取材于2012年8月3日刊发的陈忠实的文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2016年天津高考语文阅读题,取材于2015年4月10日刊发的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高级编辑彭程的散文《在母语的屋檐下》;2014年北京高考阅读题,取材于1988年3月13日刊发的叶廷芳的文章《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二卷现代文阅读题,取材于2011年5月26日刊登的张炜达的文章《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2013年辽宁省高考语文阅读题,取材于2012年2月15日刊发的光明日报记者田雅婷的文章《吴良镛:筑梦人生》;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甲卷阅读题,取材于2013年4月11日刊发的刘重来的文章《一个不能忘记的人——纪念卢作孚诞辰120周年》。 为何《光明日报》的作品屡次成为高考试题材料? “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沈献章认为原因有二。其一,《光明日报》作为重点报道教育、科技、文化、理论等领域的新动态、新突破、新理论、新成果以及知识分子典型人物的中央党报,一直关注社会,聚焦时代,发表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填空 1毛泽东批判电影《武训传》是诬蔑(中国革命)诬蔑(中国历史)诬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 2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在建国之初首开了混淆(文艺问题与政治问题)用(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代替(文艺批评的恶劣先例)。 3胡风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批评家)。 4小陈一家英雄性格的核心是(对革命的赤胆忠心)。 5黄新英雄形象核心:(对党和组织的无限忠诚)。 6《红旗谱》最突出思想成就是(成功塑造三代农民英雄形象)。 7朱老忠作为第二代农民英雄特有的思想性格(学会了做人必要地等待和忍耐,并积极寻找新的斗争方法和道路) 8《红旗谱》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9《三里湾》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民族化大众化风格) 10中国当代诗歌选择的是一条(民歌加古典)的发展道路。 ※11中国当代诗歌核心观念是(诗服务于政治,诗与现实生活,人民群众相结合)这样一种泛政治化。 ※12中国当代诗歌主要诗歌体式一是(强调对生活的再现,纪实的诗)二是(直接呼应政治运动的政治抒情诗)。 ※13中国当代诗歌从内容上主要可分为(赞歌)(颂歌)和(战歌)。 14中国当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突出特点是(用“大我”的共性代替“小我”的个性)。 15郭小川诗歌创作除早期尝试以外主要经历了(爆发期)(探索期)(成熟期)以及后期几 个主要阶段。 16郭小川诗歌创作道路的突出特点(战士诗人的自觉意识和定位)。 17长诗《放声歌唱》主题就是(歌颂祖国建设新貌)歌颂(领导着建设的党和领袖)。 18杨朔散文通常一边(描写景物)一边(刻画人物),并将二者巧妙联系起来,从而创造 出所谓诗得意境。 19刘白羽散文给人的整体审美印象是(宛如进军的号角,高亢嘹亮,但有时不免显得刺耳)。20杨朔散文给人的总体审美印象(犹如一个精巧的手工艺品,玲珑剔透,但失之匠气)。 21《茶馆》最突出的外部表现特征是(空前的时间跨度与人物含量) 22归来诗歌第一个特点的作品;艾青的《在浪尖上》、《迎接一个迷人的春天》、穆旦的《演 出》公刘的《伤口》赵恺的《我爱》流沙河的《故园九咏》、邵燕祥《记忆》胡昭《山恋》。 23.解放区的文学传统是(战争文化)规范下的文学创作。 24.《青春之歌》对于当代文学史的最大贡献是(以细腻的笔法塑造了多种类型的知识分子 形象,特别是较为成功的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典型形象) 25.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论 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取代了过去长期使用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 26.社论根据第四次文代会精神,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方针)确立下来。 △27.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标志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真正深入,自此,全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 论。

光明日报文章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特点 2010年12月14日 14:54:40 来源:光明日报【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编者按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文化热”以及90年代社会史研究随之复苏以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文化转型的持续研究和探讨就始终是国内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本文作者提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具有外源性、差异性、艰巨性和不彻底性等四大特点。这一结论建立在对国内学界近30年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的基础上,条分缕析,自成一说,或可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外源性:从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动力上看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外源性。尽管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和思想内部已经孕育了某些新的社会和思想因素,这些新的社会和思想因素构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历史起点。但是,这些新的社会和思想因素只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提供了可能性,而没有成为现实性。这是因为,它们并没有突破传统的坚厚外壳,开始其近代的转变。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仍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国家,政治上是封建专制,经济上是小农经济,文化上是一元的中国传统文化。近代

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是一种外源性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所谓外源性是相对于内源性而言的,意思是说这种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不是(或不全是)“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而是在西方的外来因素的刺激和作用下发生的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正因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是外源性的,“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启动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近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在变迁与转型的过程中,除了内源性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所碰到和必须解决的“古今”问题外,还有“东西”问题。“东西”与“古今”问题的并存,使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任务,比之属于“内源性”的一些国家(如西欧)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来说要复杂得多和困难得多。 二、差异性:从不同地区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节奏看 差异性是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我们考察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时就会发现,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启动和发展最早、最快,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启动和发展其次,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启动和发展最晚、最慢,整个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呈现出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其原因就在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是在西方的外来因素的刺激和作用下启动的,“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的影响很大,而首先受“西力东侵”和“西学东渐”影响的便是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具体来讲是长江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这些地区的上海、广州和其他口岸城市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输入文化的桥头堡。以文化而言,舶来的西方文化经口岸城市在向内地的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辐射的过程中,因内地的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口岸城市尤其是作为全国文化和西学传播中心的上海之间联系的紧密与否,而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成浪圈形向四周扩散的时代特点”,离上海越近,与上海联系越紧密,其辐射力越大;反之,则越小。十九世纪外国传教士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一“互相问答”栏目,专门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前后16年中,读者共提出问题320个,提问者注明籍贯的有260人次,除美国的2人外,其余的258人次来自于全国的18个省区。其中《格致汇编》所在地上海的提问人数最多,达到52人次,占总人次的五分之一;其次是临近上海、与上海的联系非常紧密的浙江和江苏,分别达到了45和30人次;再次是地处东南沿海、与上海交往便利的广东、福建和山东,其提问人数均在20人次以上;“其他各地提问人数的多寡,大抵因与上海的距离远近、交通便否而变化”(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6卷《晚清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1页)。提问人次的多少虽然不能说明西方文化传播的全部情况,但就一般情况而言,某地提问的人越多,说明该地阅读此刊物的人也就越多,西方文化对此地的辐射力度也就越大。除地区之间的差异外,

新闻评论写作自考记忆要点

新闻评论写作识记要点100 1.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的主要任务:通过评说阐明评论者意见、观点、主张,表明立场和态度。 2.现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两类信息:一是事实信息,二是意见信息。前者的载体是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后者的载体是新闻评论,“说事实的话”。 3.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时新性、针对性、倾向性、思辨性、广泛性。 4.新闻评论定义:新闻评论是针对值得关注的新闻事件和现实问题及时表达的观点和见解,表现形式各异的文本(文体、体裁、节目形态等)是其载体,不同介质的新闻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通讯社、网络和新媒体等)是其传播渠道,广泛地传播新的意见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是其主要任务和根本宗旨。 5.不同类别新闻评论:时政类评论、经济类评论、法制类评论、军事类评论、体育类评论、娱乐类评论。 6.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和社会作用:发言表态,阐明基本立场观点;表达诉求,反映公众意见与呼声;解惑释疑,增进理解,维护社会稳定;针砭时弊,履行新闻舆论监督职责;激浊扬清,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领潮流,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7.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他和恩格斯一起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文章。列宁的政论文章经常发表在《真理报》上。 8.普利策创办了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设立了“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李普曼是美国最富盛名的专栏作家、政论家,在《纽约每日论坛报》担任《今日与明日》专栏特约撰稿人。

9.“社论版对页”和“言论/社论版”这两种模式,长期引领报纸评论的国际潮流。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广播谈话类节目开始兴盛,如“脱口秀”(talkingshow)。 10.唐朝就有的“邸报”,始终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原因是:首先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媒介,只是一种“官文书”。传教士主办的中文外报,最先出现新闻评论的萌芽——早期的中文报刊评论。 11.鸦片战争前最有影响的一份中文外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冲破了“言不论政”的藩篱。外国主编长期聘用中国文人做“记室”,自己口授文章,由“秉笔华士”记录大意。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是中国报刊评论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循环日报》以政论着称,王韬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12.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是最杰出的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被称为“时务文体”(梁主办的《时务报》)。梁启超创办《时报》,使得“时评”开始出现和风行,时评的崛起标志着中国近代的报刊评论的主流由政论向新闻评论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13.1913年“癸丑报灾”,无数报刊被查封,许多报人惨遭杀害;1914年,袁世凯公布钳制舆论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1918年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周恩来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14.四大着名副刊有北京的《晨报》副刊《晨报副镌》、《京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和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蔡和森主编《向导》,恽代英、萧楚女主编《中国青年》。毛泽东创办国民党中央刊物《政治周报》,瞿秋白主办《热血日报》。

新闻评论word整理版

新闻评论 第一章绪论 新闻评论是媒介的旗帜。 各类媒体急需新闻评论人才。 如今,社会处于转型期,世界处于动荡之中。新闻媒介在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之中,对瞬息万变的大大小小的事件、问题,要亮明自己的旗帜,发出自己的声音。没有自己的评论,失去自己的个性,新闻媒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欧美早期报纸,大都以“时报”、“邮报”、“电信报”命名,这些报纸以记载新闻为主,并无评论。 评论出现于报章,据台湾出版的《新闻论》(钱震著)一书中说:英国人狄福首先把新闻与评论“印在一个出版品中,这个出版品,就是他于1704年在伦敦发行的‘评论报’”。 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办报时,着眼点不是新闻,而是利用报刊的论说去呼吁变法维新。因而中国报刊有一个“以政论为本位”向“以新闻为本位”的发展过程。 资产阶级改良派办的第一份报纸,是1874年在香港发行的《循环日报》,主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评论家王韬。 之后,维新派政论家梁启超,以主编《时务报》闻名遐尔。他的政论呼风唤雨,在中国新闻评论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以后,检讨失败的原因,曾有这样一种看法:“口权与笔权旁落,政权与军权乃不保,实为最主要亦最基本之因素”。这种说法不完全符合事实。单靠笔杆子没有那么大的神通。当时的报馆和电台,绝大部分掌握在国民党手中,中国共产党的“口权”和“笔权”小的很。但是就凭这很小的一点“口权”和“笔权”,确实战胜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舆论工具。 众所周知,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这样一篇新闻评论,敲响了开场锣鼓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民主政治,继续解放思想。 广东提出,解放思想,首先从解放表达开始。 人人都有信息知情权,更有言论表达权。 新闻评论员是思想最活跃、最有真知灼见的人。 当今社会,飞速变化,错综复杂。面对扑朔迷离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人们不仅需要掌握情况,更需要了解有关的看法和见解,以便由此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由此可见,新闻评论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关系着媒介的生死存亡。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定义和特征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评论 众说纷纭,“旗帜”共识。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既是论说文中的新闻体裁,又是新闻体裁中的论说文、政论文。是两栖文体。 ●各种新闻媒介的共用体裁,不仅是一种文体,而且是多符号的表现形式: ●报刊评论运用文字符号, ●广播评论运用包括有声语言和其他音响的声音符号, ●电视评论运用声音和图象的配合符号。

光明日报-从管理到治理

光明日报/2014年/3月/11日/第010版两会特刊 从管理到治理如何实现“一字之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用“社会治理”的概念代替了“社会管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由“管理”变为“治理”,体现了治国理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划清权力与市场的界限 一一访xxxx市长xx代表 本报记者xx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一字之变却内涵深刻。”南京市市长缪瑞林代表说,正如政府 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要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 记者: 如何理解一字之变的内涵? xx代表: 社会管理强调技能和技巧,而社会治理则是更高层次的管理,管理者本身也要被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要先从白身找原因想办法。治理的外延是要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管理者的权力要受到限制,要划清权力与市场的界限。其次,管理强调的是政府和人民的“单边关系”,是政府管人民,而治理则有更丰富的内涵,治理是政府与人民共治,有互动、有协商。只有推进

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才能有效化解矛盾,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今年,南京重点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工作,依法深化街道社区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加强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建设等。 记者: 如何划清权力与市场的界限? xx代表: 划清权力与市场的界限要求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不能只被动地当“守夜人”,该政府管的必须管到位,如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等。 过去一年,雾霆让南京人民吃了不少苦头,今年我们要铁腕治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深入整治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0家,压低GDP增长速度,腾出更多改革空问,治理环境污染。 记者: xx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有哪些有益探索? xx代表: 化解社会矛盾,让人民群众实现安居乐业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2014年元旦,南京市级机关大院向白姓开放,400多名市民与政府工作人员零距离、面对面畅聊,提出不少好建议,我们计划将这一活动长效化、常态化。此外,南京还建立了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定期开展视频会议、网络问政等,使得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能保障。 从问题倒逼到全民合作 一一访xxxx市长土勇代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