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精品文档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精品文档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精品文档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精品文档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缘由及研究现状述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

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座谈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指出:新形势下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中心任务,重点抓好德育主渠道、德育教化和德育督导评估三方面工作,突出抓好德育环境的全面教化。德育教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其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创新发展德育,提出了生活德育、生态德育、文化

德育、协同德育等不同的模式,可以允许有各种不同的提法和大胆创新的探索,但是,一定要立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全面教化,

立足于社会环境的教化力量整合。

《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什么样的班级就塑造什么样的学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新

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培养出赋有创造性的特色学生,必须构

建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无条件,无时不刻地进行班级文化熏陶。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早以成为一项迫切的重点工程,不容忽视。

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首先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对课程文化的一种颠覆和重新建构。学校文

化、班级文化事实上都是课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个性化班级文化就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因此,在新课改情境下,进行“个

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单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最终促成学校的长期发展。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这是由素质教育全体性的特点决定的,即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

应有的发展,在基本素质方面达到合格的标准。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最终共

同成长。再者是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能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未来社会要求培养新型人才,

其不仅重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人才的潜能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充满了生动新鲜的创

造力量,可以引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同时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

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严重造成的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

有的教育效果。因此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需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创建具有特色的学校班级文化

的常规管理和建设,是我们课题组需要研究内容,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校的班级充满生命力,使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美好家园。

二.课题的阐析

(一)课题的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个性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个性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1)搞好个性化班级布置。倡导“我的地盘我做主”,用

我的双手打扮我的班级,做到人无我有,我有我新,人新我奇,

秀出班级才艺,秀出班级特色。

(2)搞好个性化班级财产管理。明确“我是班级小主人”,

班级财产管理人人有责,实现班级财产无人为破坏、零损毁目标。

(3)搞好个性化班级卫生管理。提倡“班级是我家,净化

靠大家”,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制度,打造无涂写无刻画无纸屑

无粉尘班级。

2. 个性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1)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班级即社会,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崇尚民主,学用民主。学生干部民主选举产生,接受民主监督考评,竟争上岗。

(2)制订个性化的班级公约。各抒已见订公约,自觉自律

守公约,敢于批评护公约。

(3)实现班级自能管理。“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拘一

格用人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和特点,设置不同的职位,委以不同的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4)做好与家长良性沟通工作。重视“家长是学生第一任

老师”的作用,搞好家校联系工作,让学校教育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延伸,使家庭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大后方。

(5)做好后进生帮扶工作。“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竞放

春满园。”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助关系,形成轻松的温馨的后进生帮扶氛围,让后进生得到真实的感动与有效的帮助。

3.个性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开展个性化班级主题活动。发挥学生干部的自主作用,自行选择主题,自行制定方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组织班队活动,以活动凝聚人,以活动锻炼人,以活动陶冶人,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2)培植良好的班风,形成良好的班貌。自主修订班规、

自主制定班训,自主命名班名,自主制作班牌,自主编写班歌,

自主组织活动,实行自能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

(3)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建好班级图书角,设置读

书专用时段,用好各类存书,开展班级读书活动,人人谈读书,

人人比读书,“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4)做好班级优秀传统的传承工作。“江山代代有人出”,

熟知所在班级的历史和荣誉,建立荣誉墙、荣誉簿,总结班级的

优秀传统,帮助学生树立班级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以传统教育人,以氛围感染人。

(二)课题的假说

班级文化存在方式是动态、系统的,是在不断变化中得到发展的。它是集体的结晶,它需要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进去。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我们要使其作用最大化,在教育实践

着不断实施,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我们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班级文化的建设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必须融入到建设校园文化的系统工程中去,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形成齐头并进的和谐发展观,从而也必将有力推进优秀班级的创建

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若干意见及{2006}5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

园文化建设通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和《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座谈会》等。

2.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理论根据有三个,即:精神文化理论、班级文化

建设理论、青少年心理健康理论。

(1)精神文化理论

①学校精神文化在本质上是用文化唤醒和高扬学生的生命

意识,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真正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但价值观并不是精神文化的全部,学校如果片面强调精神文化的伦理道德规范作用,忽视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

②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除了开展一些能真正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一些文体活动外,还应着力在课堂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科学的教学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③关注和丰富学生的体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关注

并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精神上的美好、体验上的丰富,还有赖

于不同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④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的世界不仅仅只存在于学校之外的

生活世界,如果教学能紧密联系生活和学生的精神需求,学生在紧密联系生活的课程中,能够以精神主体的地位出现于教育过

程,他们的生命体验和精神活动、他们对于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将

成为学校文化生活的中心,那么学生也同样可以实现生活世界的

回归和寻回失落的精神家园。

⑤加强文化陶冶。教育的本质是文化陶冶。“文化陶冶”的观点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新的范式,即把陶冶看作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教育过程中不应停留于知识的传递,应着力发掘知识的文化陶冶价值;知识的传授,应该伴有学生体验的不断生成;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紧密协调,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从而发挥文化陶冶功能。

(2)班级文化建设理论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层,如班级目标、

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一日

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出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

班级文化的建设包括三方面: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

①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

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

②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

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

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

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

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

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

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

(3)青少年心理健康理论。

心理健康被界定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

反之就是不健康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方面从学生身心特点看,发展性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有些表面上看来属于适应的问题,实际是发展受阻的一种变态反应。另一方面,它能

够对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实践加以正确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越来越得到证实。

3.实践依据

和谐自主的班级,班级精神文化活动是课题研究的强大支撑。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个性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

1.如何搞好个性化班级布置的研究;

2.如何搞好个性化班级财产管理的研究;

3.如何搞好个性化班级卫生管理的研究;

(二)个性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研究

4.如何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的研究;

5.如何实现班级自能管理的研究;

6.如何做好与家长良性沟通的研究;

7.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研究;

8.如何制订个性化的班级公约的研究;

(三)个性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

9.如何开展个性化班级主题活动的研究;

10.如何做好良好的班风培植的研究;

11.如何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的研究;

12.如何做好班级优秀传统传承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是班级工作从以班主任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其次是班风班貌的形成方式从教导灌输到引导生成。

再者是班级文化从整齐划一到独具个性的转变。

2.通过课题的研究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首先是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

再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

3.通过课题的研究积累班级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综合运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以一定的主题为核心,分层进行研究与调

查,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及时矫正、完善提高。具体研究步骤

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9月)

1.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2.选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根据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的具

体情况选好研究内容。

3.收集本课题相关的资料,组织好实验教师的动员、培训工作。

4.拟定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

(二)实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

1.每个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的研究计划作好相关的工作:

(1)布置教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群策群力,

立足于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2)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徽、班歌、班训、班级公约等。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和智慧,集思广益,形成

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

(3)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

首先,要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其次,落实好规章制度执

行情况的评比工作。

(4)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通过演讲、看专题片、调查采

访社会相关的人士等主题的班级活动,逐步形成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体氛围。通过家校联系和对后进生的关心和转化,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2.作好过程性的指导、评价和反馈。在研究过程中,课题负

责人和联系人应及时与上级科研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取得上级科研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同时加强对课题的检查、指导、评

价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总结以验,及时

树立典型

3.作好阶段性的研究讨工作。原则上一个学期召开一次课题阶段研讨会,做好经验交流、问题探讨、现场观摩、典型表彰等

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1年7月)

1.收集、整理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拟写好课题结题实验报告。

2.拟写课题结题实验报告和整理课题核心成果资料。

3.作好结题申报,迎接课题专家组的验收、评估。

五.研究对象的选择

六.成果呈现形式

1.课题实验报告;

2.《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论文集;

3.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汇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和班级个性化布置方案等);

4.课题研究活动影视专集(视频与图片)。

七.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课题组由刘小英、吕瑞云主任亲自主持,由

教育骨干谭华锡老师具体负责实施,成立完善的课题组。具体组成如下:

组长:刘小英、吕瑞云

副组长:谭华锡

组员:张艳霞、陈慕洁、林炳辉、李月婵、陈彩云

许艳彩、汤瑞欢、赵佩华、戚秀梅、郭瑞莲

2.制度保障。课题组有较健全的科研制度,将参与活动情况和科研成果纳入课题组成员的年度考核。

3.师资保障。课题研究队伍年富力强,既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又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4.理论保障。课题组聘请专家为课题的专业引领团队,提供

充足的理论支持。

5.经费保障。学校划出一定的资金作为课题组专项研究经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