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回声》、《会飞的花朵》、《我的雪人》、《金波儿童诗选

回声》、《会飞的花朵》、《我的雪人》、《金波儿童诗选

回声》、《会飞的花朵》、《我的雪人》、《金波儿童诗选
回声》、《会飞的花朵》、《我的雪人》、《金波儿童诗选

《金波儿童诗选》阅读题库

一、填空题 1.从五十年代起,金波就开始为儿童写了大量的诗歌,但是诗集,就出了▲、▲、 ▲等好几本。 答案:《回声》、《林中的鸟声》、《会飞的花朵》 2.一列火车长又长,吐着白烟奔前方,不怕▲,不怕▲! 答案:风来不怕雨、冰来不怕霜 3.雪花飞,雪花飞,这片紧把那片追,雪花雪花哪儿去?要给▲去盖被。 答案:麦苗 4.山羊,山羊,你别叫,我去给你割青草。来到山前看见草,青草、绿草,放下篮子弯 下腰,哟,忘了带▲! 答案:镰刀 5.小妞妞,出村口,帮助队里去▲。 答案:拾豆 6.大老哥,真好笑,去打猎,连根▲也没捞到。 答案:兔毛 7.小渠水,慢点跑,请你帮我洗洗▲。 答案:脚 8.头天种下苹果树,又浇水来又培土;浇水培土真费力,不如拔了苹果种▲! 答案:鸭梨 9.弟弟种树怕困难,再也不进果园了。你猜果园现在长的啥?长了一根▲。

答案:狗尾巴草 10.小伙伴,手拉手,去果园,大步走,前前后后一大溜,走在前头的是▲。 答案:豆 11.春风吹,小河开,小朋友们种树来。你种杨我种柳,我们种的是▲。 答案:紫穗槐 12.沙沙沙,哧哧哧,我帮妈妈磨剪子。磨剪子,干啥使?妈到果园去▲。 答案:剪枝 13.妈剪枝,我来拾,收工背回一篮子。粗树枝,烧火熬农药;嫩树枝,送给对上▲吃。 答案:小羊 14.老爷爷,去种树,后边跟着我▲。 答案:铁柱 15.《绑引竿》中,把葡萄比作▲。 答案:玛瑙 16.《护林队》里“大伙儿牵着‘俘虏’回”。“俘虏”指▲。 答案:羊 17.《桃熟了》这首诗中是▲和▲爬上梯子摘桃的。 答案:张姐姐、李阿姨 18.大姐给爷爷送茶水,二姐给爷爷编火绳,小妹心灵手又巧,编了一个▲笼。 答案:蝈蝈

浅探自读课文及其教学

浅探自读课文及其教学 随着语文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自读课文已成为教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能充分发挥自读课文的作用,落实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使自读课文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教学,这就有必要对自读课文作些实质性探讨。下面是我们对自读课文及其教学的浅层次认识,当否,恳望专家、同仁指正: 一、讲读课文、自读课文的关系及教学自读课文的原则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国文学习》中讲:“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又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知道,现行语文教材一般以单元为单位,每单元都有其共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由体裁、内容、特色等类似的课文及其相关内容组合而成。课文分两类,即讲读课文(亦称精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亦称略读课文)这两类课文目标一致,但教学目的各异:教学讲读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目标知识,掌握阅读分析同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起“举一”的作用;而自读课文则是讲读课文的延展与深化,教学自读课文的目的是学生在教师教学讲读课文的前提下,自觉、准确的把“知”(讲读课文学习中所获得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规律等)迁移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以实行“行”,从而使之成为“反三”的实践性工具。由此可见,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是“举一”与“反三”、“知”与“行”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本单元目标的实现而发挥各自的优势与作用,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科学性。 从以上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关系的分析可见,两类课文有着明确的要求与分工,编排意图不同,功能也不同:讲读课文承接着本单元主要教与学的任务,是单元教学重点,该课文教学强调必须充分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示范,给学生以“知”,为学生“反三”作准备:自读课文则承担着本单元目标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以致于自如运用,使“知”向“行”转化的的重任,该课文教学强调以学生活动(自读、自析)为主,教师把阅读分析权交给学生,使自读课文成为学生“知”向“行”转化的训练场。由此可见,自读课文的教学与讲读课文的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不尽一致,有其独特的教学原则: 1.自读性。这是从学生学文的角度讲的,它是教学自读课文的最根本点,讲读课文学习中所获得的“知” (知识、经验、方法、规律等)为自读、自析自读课文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所以教师在教学自读课文时必须把“自读权”还给学生,把“自读时”让给学生,把“自读法”授给学生。这样,才能实现“自读性”的原则,学生的“自读力”才能得到锻炼,才能真正实现“知”向“行”的转化。 2.引导性。这是从教师教文的角度讲的,是教学自读课文的基本点。这一原则与第一个原则相辅相成。要求老师在把“自读权”大胆放手时,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应加以组织、引导,使学生正确进行知识迁移。不要求教师“纤屑不遗、发挥净尽”,而是“提纲挈领、期得其得”。(摘自叶老《略读指导举隅》前言)这样,学生的自读能力才能得以形成,习惯才能养成。 3.反三性。这是从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的角度讲的,它是教学自读课文的关键点。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是“举一”与“反三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自读课文“反三”的特点,通过与讲读课文的比较,引导学生将讲读课文知识正确迁移,正确理会“一”在自读课文中的体现,只有这样,“反三”才能实现。同时“一”的知识更会牢固、竖实,促进了整个单元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从而有效地实现能力的形成。 二、目前教学自读课文存在弊端及其原因分析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由前文分析可知,两大课文类型有着各自的要求与分工,教学时,只有注意其间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体现教材

金波儿童诗选

《金波儿童诗选》阅读题 一、填空题 1.从五十年代起,金波就开始为儿童写了大量的诗歌,但是诗集,就出 了、、等好几本。 答案:《回声》、《林中的鸟声》、《会飞的花朵》 2.一列火车长又长,吐着白烟奔前方,不怕,不怕! 答案:风来不怕雨、冰来不怕霜 3.雪花飞,雪花飞,这片紧把那片追,雪花雪花哪儿去?要给去盖 被。 答案:麦苗 4.山羊,山羊,你别叫,我去给你割青草。来到山前看见草,青草、绿草, 放下篮子弯下腰,哟,忘了带! 答案:镰刀 5.小妞妞,出村口,帮助队里去。 答案:拾豆 6.大老哥,真好笑,去打猎,连根也没捞到。 答案:兔毛 7.小渠水,慢点跑,请你帮我洗洗。 答案:脚 8.头天种下苹果树,又浇水来又培土;浇水培土真费力,不如拔了苹果种! 答案:鸭梨 9.弟弟种树怕困难,再也不进果园了。你猜果园现在长的啥?长了一根。 答案:狗尾巴草 10.小伙伴,手拉手,去果园,大步走,前前后后一大溜,走在前头的是。 答案:豆 11.春风吹,小河开,小朋友们种树来。你种杨我种柳,我们种的是。 答案:紫穗槐

12.沙沙沙,哧哧哧,我帮妈妈磨剪子。磨剪子,干啥使?妈到果园去。 答案:剪枝 13.妈剪枝,我来拾,收工背回一篮子。粗树枝,烧火熬农药;嫩树枝,送给对上吃。 答案:小羊 14.老爷爷,去种树,后边跟着我。 答案:铁柱 15.《绑引竿》中,把葡萄比作。 答案:玛瑙 16.《护林队》里“大伙儿牵着‘俘虏’回”。“俘虏”指。 答案:羊 17.《桃熟了》这首诗中是和爬上梯子摘桃的。 答案:张姐姐、李阿姨 18.大姐给爷爷送茶水,二姐给爷爷编火绳,小妹心灵手又巧,编了一个笼。 答案:蝈蝈 19.在湖边的花丛里,有一只绿色的小。 答案:青蛙 20.《蝴蝶蝴蝶你找谁》中,小妹妹摘了一朵。 答案:红玫瑰 21.这里的风景最美:林中有一池圆圆的湖水,它亮得像面,它绿得像块。 答案:翡翠 22.《云》中蓝天像,白云像。 答案:大海、帆船 23.《云》诗中云里装的是。 答案:小雨点 24.啊,迎春盛开的花朵,万紫千红的花朵,朵朵花儿张开耳朵在倾听,倾听着的歌。

浅谈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语自读的教学方法 新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应的,现行教材编排大量的自读,旨在引导学生把讲读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自读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把讲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自读中。因此在设计自读的教学时,应以讲读的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在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诸方面有所进步。 一要教好自读,需要了解自读的型特点,任务和要求,理解它和教读的关系。 1自读型的特点:语自读从教学内容讲是指语教材中的“自读”,从授形式讲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独立操作为主的一种型,它是与教读、作、复习、活动、口语、多媒体辅导教学等型并列的一种型。目的在于印证和实践“教读”上所学习到的方法。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质疑问难。 2自读的任务和要求:新世纪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自己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也可鼓励学生自选外类似进行自学讨论研究, “会读”、“不需要教”的实践,从教读到自读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读的教

学目标要注意和相关单元的教读要求一致。 二、明晰自读的教学流程 自读就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自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是学生自读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自读不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自由阅读”而是一个在指导下进行的有目标的训练过程。目标明确是自读训练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必须把指导重点落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我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觉得钱梦龙老师的导读“三式” 中“自读式”导读法是非常科学的,并且易于一线教师的学习掌握。它的阅读流程是:初步感知——辩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 (一)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自学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自读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自学方法。 自读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实施。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创造宽松、和谐、平等、互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思路,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教”的目标。 (二)“自读导学五步式”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1)初步感知——自读开始,教师运用适当方式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状态,激发自学的兴趣。大体读懂全内容,对全有一个总体认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速度计算与回声测距》专项练习(解析版)

《速度计算与回声测距》 一、计算题 1.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小明一家利用“十一”国庆假日到重庆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标志。求: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从图中的标志牌到重庆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h; (2)若汽车以图中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2.小明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两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 (1)小明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少? (2)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1.5倍,飞行高度为3060m,水平方向飞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当这架飞机飞到你头顶正上方时,发出轰鸣声,这个声音将经过多长时间传入你的耳朵? (2)这架飞机飞行的速度是多少? (3)当你听到飞机在你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不计抬头的时间),飞机已飞到你前方(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 4.一列火车长200m正在匀速直线运动通过一座大桥,当整列火车通过一座长为1.8km大桥时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这列火车的行使速度是多少m/s? 5.汽车在出厂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装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6.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金波儿童诗选》阅读题

《金波儿童诗选》阅读试题 一、选择题。 1、白云飘飘,好像弯着腰?《白云飘飘》 A、老爷爷 B、老奶奶(答案:A 3页) 2、大火车奔跑时发出怎样的声音?《一列火车长又长》 A、轰隆隆 B、扑通扑通 C、哐当当(答案:C 4页) 3、我长大了开火车,带上建设祖国走四方。《一列火车长又长》 A、砖瓦、钢, B、生活用品 C、学习用品(答案:A 4页) 4、漫天飞舞的雪花,干什么去了?《雪花飞》 A、美化大地 B、给麦苗盖被 C、给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用(答案:B 5页) 5、春天雪花化成水,。《雪花飞》 A、滋润油菜 B、滋润麦苗 C、滋润土壤(答案:B 5页) 6、小三毛割草时,先忘了带。《丢三落四的小三毛》 A、镰刀 B、草帽 C、篮子(答案:A 6页) 7、我们扫雪时没有扫。《扫雪》 A、学校 B、院子 C、大街(答案:A 10页) 8、小妞妞到去拾豆子。《小妞妞》 A、田野里 B、山脚下 C、村口(答案:C 11页) 9、小妞妞摔倒了,爹娘要给她买。《小妞妞》 A、冰糖葫芦 B、布娃娃 C、拨浪鼓(答案:C 11页) 10、小妞妞不要拨浪鼓,爬起来。《小妞妞》 A、数豆子 B、跟妈妈撒娇 C、拍去身上的泥土(答案:A 11页) 11、大老哥看到长着长牙齿的老虎,吓得去打。《大老哥打猎》 A、狼 B、狐狸 C、豹子(答案:A 12页) 12、大老哥最终被吓跑的。《大老哥打猎》 A、狼 B、熊 C、松鼠(答案:C 13页) 13、花果山家家户户被遮住了。《桃花岭,杏花谷》 A、葡萄藤蔓 B、窗帘 C、桃树(答案:A 16页) 14、花果山没有种。《桃花岭,杏花谷》 A、苹果 B、桃子 C、葡萄(答案:A 16页) 15、小苗圃里的树最后要种到。《小苗圃》 A、山坡上 B、小河边 C、大道旁(答案:A 17页) 16、小树苗栽在。《小渠水》 A 、西山 B 、东山C、南山(答案:A 18页) 17、小渠水,慢点跑,请你帮我洗洗。《小渠水》 A、脸 B、手 C、脚(答案:C 18页) 18、西山种的小树苗是。《小渠水》 A 、白杨B、柳树C、果树(答案:C 18页) 19、弟弟种树是为了。《弟弟有片小果园》 A 、解渴B、解馋C、解闷(答案: B 20页) 20、弟弟的果园里最终长了。《弟弟有片小果园》 A、狗尾巴草 B、苹果树 C、酸枣树(答案:A 20页) 21、队长送给小毛。《送他一把小铁锄》 A 、一把铁锄B、一把剪刀C、一袋肥料(答案: B 23页) 22、小伙伴们去果园,走在前面。《送他一把小铁锄》 A、小兰 B、大保 C、豆豆(答案:C 22页) 23、果园围上了新飘带指的是。《果园围上了新飘带》 A、杨树 B、紫穗槐 C、柳树(答案:B 24页) 24、铁柱跟着去种树。《学种树》 A、爸爸 B、妈妈 C、老爷爷(答案:C 28页)

浅谈自读课文的教学

浅谈自读课文的教学 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自读、自测”,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其目的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独立的归纳、分析及鉴赏等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就编排了大量的自读课文,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巩固、提高和扩展知识的目的。 那么,如何组织自读课文的阅读教学呢? 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自读课文真正作为自读课文来教,体现“自读”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唱“主角”。教师引导学生自读,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练”,一些自读课文的教学,可以出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自读自做,自己评改,这样学生阅读课文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仔细认真,大大提高了阅读质量。根据课文的需要设计一些练习,编写阅读提纲,供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使用,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讲”,由学生钻研课文,写好讲课思路,自己上讲台当小老师。这样,学生要作小先生,事先就必须仔细钻研课文,读深读透。如学生杨翠丽在讲《哨子》一课时,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作了充

分准备,讲起课来有板有眼,条理清楚,效果不错,真有小老师的样。由于是自己的同学讲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定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促进对一向漫不经心的自读课文的阅读,提高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学生经过实践锻炼,主动意识逐步养成,自学积极性增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自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信心和兴趣的鼓励者。在自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目标,选择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阅读,最终完成目标。如教中学语文第四册自读课文《我的小桃树》一文时,作者在文中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要读者去理解在生活琐事中包含着的许多人生哲理,学生自读时往往会碰到困惑,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质疑:“我”在文中做了一个什么梦?然后由学生在自读中研讨、分析。由“种子的梦”到“果的梦”,认识到这是一个“生长的梦”,从而理解本文的主旨: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第三、在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教给方法,适时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的金钥匙,才能够举一反三,提高自读效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绝大多数是近几年来发表的文章,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回声测距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学员编号:年级:初二课时数:3课时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回声测距 教学目的1、掌握回声的知识及其在实际生活的应用。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计算及逻辑推理能力; 将生活中的声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回声测距。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 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进度第次课 教学内容 一、上节课复习与回顾(包含作业处理) 入门测 1.(3分)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实验,如图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只瓶口吹气,5只瓶子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5只瓶子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什么?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时〔如图 (2)〕,用手指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音调的道理。 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B.鼓面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C.棒击鼓面的力越大,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小 3(2分).“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均有可能 4.(2分)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是否刺耳 5(1分).频率指____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____。 频率决定着________高低。 二、新课讲解 (一)课程导入 生活例子: (二)大数据分析( 13 - 17 年,共 5 年) 声(2014-2018,共5年) 共4个考点,每年校考分值:100分;占比:30% 学校年份考点一:声音的产 生和传播条件 二:乐音的特性 三:噪声及控 制 四:声学应用总分值 四中2014 共2题,6分 (选择、实验) 共3题,7分 (填空、选择) 共2题,5分 (填空、选择) 共3题,14分 (选择、计算) 32分2015 共1题,4分 (实验) 共2题,9分 (填空、选择) 共1题,3分 (选择) 共2题,10分 (填空、计算) 26分2017 共3题,8分 (填空、选择、实 验) 共2题,5分 (选择) 共2题,4分 (填空) 共4题,20分 (选择、计算) 37分综合18分21分12分44分95分 十九中2014 共4题,6分 (填空、选择) 共5题,10分 (选择、填空) 共3题,6分 (选择) 共2题,9分 (填空、计算) 31分2015 共1题,2分 (填空) 共3题,18分 (选择、实验) 共2题,9分 (填空、计算) 29分2016 共3题,8分 (选择、填空) 共3题,8分 (选择、填空) 共2题,4分 (选择、填空) 共2题,11分 (选择、计算) 31分2017 共1题,4分 (填空) 共2题,13分 (选择、实验) 共1题,4分 (填空) 共3题,14分 (选择、填空、计 算) 35分

【范文】“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读后感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读后感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读后感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七十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 今天,我阅读了《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这本书,它告诉我: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暴行,家国沦陷;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乔司大屠杀……一起又一起惨案,一次又一次罪行,无数同袍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炮声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帷幕,中华儿女发出了“为保卫国土流血”的怒吼。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疯狂的侵略,激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同侵略者展开了英勇壮烈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血染的丰碑!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抗日战争爆发后,无数将士满怀爱国之情奔赴抗日前线,杨靖宇、吉鸿昌、朱

程、陈安宝……,多少英雄儿女竭心智、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血沃沙场,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壮怀激烈的英雄诗篇!更令我感动的是一批批少年英雄的故事:海娃智送鸡毛信、放牛郎王二小以身诱敌、小兵张嘎智斗鬼子等等,他们以自己的机智勇敢投身到抗击侵略者的伟大事业中。1945年,经过八年的顽强抗战,中华儿女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终于赢得了胜利,奏响了胜利的凯歌!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让我们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永远不忘那段屈辱和悲壮的历史。现在,祖国正走在伟大复兴之路上,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英勇无畏、开阔前进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最大的力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000字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南京大屠杀》读后 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吧主昨天有幸听了余秀华的讲座。她是一位诗人,一位残障人士。她乐观、深邃,有思考。她思考时代、文化、学习、个性,当然还有诗歌。吧主认为她完美地呈现了知识分子应该有的姿态。 其中,她提到学习应该是系统性的学习。那什么是系统学习呢?她说从碎片化的信息里捕捉到一个点,你详细研究开去就是了。 比如,你在新媒体上看到余光中先生去世的消息,你不是盲目地转发,而是去找到余光中先生的作品读一读,找到余光中先生的生平看一看。我们这篇的分享者Janie就是这么一位系统学习的人。 文末可以给作者Janie点赞和留言,想要《南京大屠杀》电子书的,可以在公众号对话窗回复“索书”二字,即可得到电子书的获取方式。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作为一名90后,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仅限于读书时历史课本上近代史的那一个单元。“30万”和“日本军官的百人斩比赛”成了我结束义务教育生涯后对那段历史留下的唯一印象。 在没看张纯如这本着作之前,对日本士兵那些骇人听闻暴行的感

知也只源于多年前读《京华烟云》里对日本士兵玷污老妇幼童的描写。那些对日军侵华的描写段落曾经给年少的我带来很不好的阅读体验然而当灯光暗下来,在这部除了风声、雨声外很少有背景音的纪录片渲染出来的压抑气氛下,放映厅里没有一个人吃东西。偶尔有情侣交头耳语,也能在旁人善意的嘘声提示下安静下来。贯穿整场的唯一噪音,是黑暗中的那些抽泣和吸气声。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不该只是一句口号。那些在战争中努力挣扎存活下来的人们,在其后的一生中受尽着身体上与精神上的折磨。然而终其一生,也未能得到日本政府的赔偿,乃至一句道歉。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又何曾为他们做过什么呢。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城内有点堵吧,毕竟有30万人要回家。作者:Janie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走进儿童诗的奇思妙想

走进儿童诗的奇思妙想 执教年级:三年级上册 议题:感受儿童诗的奇思妙想。 【教材解析】 1、题目:走进儿童诗的奇思妙想 2、群诗阅读材料:《别钓小鱼》、《我的宠物家庭》、《我要把自己寄给你》《》(加上补充诗行的那首诗歌) 3、教材分析:四首儿童诗想象离奇、语言朴实自然。诗中体现出了诗人的奇思妙想,很多都是我们想不到又很好笑的创意。在快乐的童诗阅读中,让孩子们开启想象的大门,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阅读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讨论、交流,初步感受儿童诗里的奇思妙想,感知儿童诗的特点。 2、引导学生创编儿童诗。 【阅读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诵读、讨论、交流,感知儿童诗的特点。 2、引导学生创编儿童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阅读过程】 一、诵读童诗,导入新课。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听着琅琅的读书声,看着你们陶醉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儿童诗。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首课外的儿童诗,我们一起去欣赏吧。(板书:儿童诗) 二、分层推进,感悟体验。 (一)共读《别钓小鱼》,打开思路,积累经验,感知儿童诗里的趣与妙。 1、读题目并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 ①幻灯片出示《别钓小鱼》,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②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 预设几种学生的联想—— 预设1 预设2 预设3 ③师小结过渡:诗人会有哪些跟我们不一样的想法呢?让我们去诗中找一找吧。 2、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里藏着的秘密。 3、诵读诗歌展示,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4、勾画出自己有感触的地方,体会这些想法妙在哪里?并完成老师发给的题单。 5、交流体会,感知诗里的趣与妙。 预设:

如何教好自读课文

如何教好自读课文 长久以来,自读课文内容一般不列入考试范围,许多的老师忽视了自读课文的存在意义。很少有人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自读课文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与考试紧密相关的主体课文当中,主体课文上得是有声有色,自读课文则上得毫无生机,几乎是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当然也有少数老师把自读课文当作主体课文上,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理解透彻,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不仅浪费了时间,也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模糊了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那么,自读课的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教学中时应如何把握呢? 首先,要领会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是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和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北师大版精读课文为主体课文,略读课文为自读课).叶老十分精辟阐述了精度和略读的关系,精度和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他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本着不同的作用,但是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不可忽视,《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课文的重要性,而且我们现在处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略读能更迅速,便捷的获得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广泛,因此,自读课文教学更应该重视起来,做到教学得法。 北师大版教材的基本安排就是每个单元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对课文教学都有明确要求,自读课文的要求是在学过主体课文之后进行,加强对本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对课文的理解一般是“初知大意”,只要把重点,难点帮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重点,词句积累可适当重视,教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懂,读过之后是明白了什么道理,还是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如果是故事性特强的自读课文,最好能把课文复述下来,学生学会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词汇,锻炼表达能力,由此可见,编者安排自渎课文的教学的目的,是让我们训练学生自读能力,自读速度,积累词汇,并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读书中感悟掌握读书方法。 其次,明确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自读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可从四方面来讲: 1、通过自己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自学课文里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读机会合作交流是自读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自读和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老师适当引导,体现主导地位。 2、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大意,提高阅读速读,根据重点词句了解大意,低年级以朗读为主,中年级的以默读和朗读相结合,高年级以默读为主。 3、注重词汇积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成绩的提高重在词汇积累,自读课文为积累词汇提供了一个大好时机,可以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学生在相应交流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加强课内外联系,渗透单元主题适度拓展延伸,自渎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相互交流,实现向课外独立阅读的过渡,通过鱼主体课文的联系,加深对本单元主体的理解,并适

八年级物理声音传播、回声应用专题

【例1】为了听到回声,反射声波的障碍物至少应该离开我们多远?猎人在射击后6秒钟听到射击的回声,障碍物离猎人有多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 【分析】根据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340米/秒,利用s=vt,求出障碍物至少应该离人们多远。 【已知】v=340米/秒t1=0.1秒t2=6秒 【求】S 、S1 【解】设障碍物离我们s,人要听到回声,声音应传播的路程为2s,听到回声需要的时间至少要多于t1=0.1秒。利用s=vt得 【例2】某人发现前方有一座大山,他就地击一下掌,经1.6秒听到回声,那么,他距离大山约为______米(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6米/秒) 【分析】某人击掌发出的声音传播到大山又射回来,则1.6秒为往返时间 【已知】v=346米/秒t=1.6秒 【求】S 【解】 ?答:他距离大山约为238.4米 【例3】旅游者进入两侧是峭壁的山谷,大喊一声后经2秒听到一侧峭壁反射回的声音;又经1秒听到另一侧峭壁反射的回声。求两峭壁间的距离约多远?(声速约344米/秒) 【分析】两峭壁间的距离为旅游者到两侧峭壁间的距离之和。 【已知】v=344米/秒t1=2秒t2=1秒 【求】s 【解】 ?答:两峭壁间的距离约860m远

【例4】打靶时,靶与射击者之间距离为300米。射击后经过1.4秒开枪者听到击靶的声音,声速为340米/秒。求枪弹的平均飞行速度。 【分析】从射击到听到击靶声的t=1.4秒,等于子弹飞行时间和声音从靶传回所用时间之和。【已知】v1=340m/s t=1.4s S=300 m 【求】V2 【解】 ?答:枪弹的平均飞行速度是780m/s 【例5】在长为1000m的一根铁管两端有甲、乙两个同学,若乙同学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75s,求: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是340m/s) 【分析】根据声音在空气中和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但传播的路程相同都等于铁管的长度,即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在铁中的传播速度。 【已知】v1=340m/s t=2.75s S=1000 m 【求】V2 【解】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和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说明】利用这种方法测出声音在一些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本题也可利用比例法求解,请读者自行研究。 【例6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10m/s,声速为340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司机按喇叭后,声音传到山崖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2s,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两者行驶的路程之和是按喇叭时汽车与山脚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两者的路程即可解题。 【已知】v1=340m/s t=2s V2=10m/s 【求】S 【解】

关于勿忘国耻读后感

关于勿忘国耻读后感 勿忘国耻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观看了电影《南京大屠杀》,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我国的历史名城南京,把这里变成了人间的地狱。禽兽不如的日本兵把老百姓当做刀靶练习刺杀,活埋南京和平居民,看到还在呻吟的挣扎者,都被刺刀杀戮,最后将尸体焚化。日本兵举行杀人比赛,将砍下的中国人头在南京城外的铁丝网上……其中,那惨无人道的日军,对放下武器的土兵和人民,用机枪扫射,死亡人数达35万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十分沉重,35万人,如果他们手拉手可以围绕赤道一周,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这是多么耻辱的事情呀!老师对我们讲,南京大屠杀是发生在我国近代史上最悲惨事件!在整个事件之中,中国人民竟没有反抗的能力,逃跑呼救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咣”地一声,日本兵踢一开了一个民宅的大门。人们从惊讶中站了起来,还没反应过来,就遭到机枪的扫射当场全部死亡。最后还有一个小孩在哭,一个日本兵就慢慢地走向了小孩,我还以为他会放过小孩,没想到他却是往小孩的手里放了一个罪恶地手榴弹,一声爆炸声就结束了一个还不到两岁的儿童的无辜的生命。我都快被气死了,手中的拳头不由自主地就捏了起来,如果我

有一把枪,我真想打死那个日本鬼子,为死去的中国人报血海深仇! 看完这部电影,我禁思绪万千:我国为什么被人欺负?而且还受到最残忍的手段南京大屠杀。为什么每个国家都来侵略中国?就是因为那时我们的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真理。 南京大屠杀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我们要牢牢地记住这个血的教训。如今日本人仍然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日本首相小泉仍在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唾弃的。同学们,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为祖国的日益强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勿忘国耻读后感(二) 今天是9月18日!一个中国人都该记得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自行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并布置假现场,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遂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在短短的4个多月里侵占了东北三省。以"九一八"事变为发端,日本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的明白日本的野心,我们不能忘记这样的国耻,记得!该记得!早晨起来,上午准时10点,我们这里拉响警报,每次听到这个,都会在心里留一个印记!深深的印记!我

金波儿童诗选

金波儿童诗选 一、内容简介 金波的儿童诗,能让人不知不觉地步入到诗人创造的富有儿童情趣的美的境界中,那亮晶晶的春雨,林中各种鸟儿的啼转,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湖光山色,以及在百花丛中活动着的孩子们,从色彩、音响到气味,融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令人过目难忘。此外,在金波的作品里,我们看得见孩子野餐所升起的缕缕炊烟,听得见从远足旅行的少先队员胸中迸发出的欢快歌声,如果读者循着金波的诗笔前进,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沙滩上拣拾贝壳、在密林里采集树种,在山冈上点燃熊熊的篝火――新中国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构成了金波诗歌中美的源泉。但金波不单是简单地描摹生活,相反他以一个诗人的目光,观察生活,发现并提炼着生活中足以表现自己主旨的素材,然后用诗的手段来完成它,因此在思想内容和主题提炼上,显示出了一定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二、作者介绍 金波从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是诗和歌词,也发表过儿童歌舞和评论,出版的作品有:《回声》(诗集,1963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红鹦鹉和绿鹦鹉》(童话诗,1963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果园儿歌》(儿歌集,1979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林中的鸟声》(诗集,1979年新雷出版社)、《会飞的花朵》(诗集,198O 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我的雪人》(诗集,l982年新雷出版社)。三、金波儿童诗的特点 首先是形象的鲜明美。他的一首题为《林荫道》的诗,把林荫道两旁的树拟人化为“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的“热情小伙伴”;“它们引来小黄莺、小画眉,在林荫道里从早晨唱到夜晚,多么好的林荫道啊,就像一根绿色的琴弦……”

其次是构思的新颖美。儿童的天性尽管热爱自然,热爱美,但他们的美感需要培养和训练。金波诗中巧妙新颖的艺术构思,往往起到帮助诗人训练小读者审美眼光的作用。出现在金波诗中的风,不但是凉爽的风,快乐的风,而且是绿色的风,是风铃里“住着的春风”。“听着它的声音,好像从遥远的天边,走来了一队队的驼群;又像白云间,洒下云雀的歌声。”(《风铃》)。于是,无形的风有了形象,无生命的风有了生命,不但使孩子可感可信,还启迪着他们的想象力。 再次则是通过浓郁的儿童情趣揭示出的儿童的心灵美。在《绿色的太阳》里,三岁的孩子在生日时得到了一盒蜡笔。于是,“我画,一道蓝色的直线,那是解冻的小溪,画绿色的波纹,那是连绵起伏的远山;再画一个橙色的圆,是中秋的明月挂在天边。”接下去,“画彩色的棉花,为了给小妹妹们去做花衣裳。”最后,“再画一个绿色的太阳,为了让夏天凉爽。”这一句真是点睛之笔,一下子使全诗光彩照人,情趣盎然。恰恰是这样失真,才不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孩子的可爱的稚气,还十分含蓄地刻画了孩子内心世界的美。 最后一点,是金波儿童诗中流动着的感情美,这种感情,常常随着诗人构思出的画面流动着,从诗中流到心中,唤起读者一种恬静安谧的情感。

学习自读课文的一般方法

学习自读课文的一般方法 自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达到学习目标的课文。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只要学习得法,学生自己学习自读课文是完全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的。 读提示。现在的语文课本,不论是讲读课文(精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略读课文),在每篇课文的正文前面都有一个导入框,框内的内容就是“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我们就可以以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时,首先认真研读提示。“提示”一般会告诉读者这篇课文的主题、写作线索、写作背景及应该掌握的字、词等。 粗读课文,查工具书。学生通过自读提示,就会知道应该掌握文章中哪些字、词,利用工具书对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进行学习探究。根据提示去读课文,知道明了所学习的文章是什么文体,讲了哪些内容,就能够比较熟练地朗读课文。 阅读课后习题,精读课文。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一般都是针对课文内容所提出的相关问题,也就是对某篇文章的学习应该解决的根本性问题。通过课后的练习题,带着问题,再去对文章进行有意识的细读,即精读课文。对文中的字词

的用法,词语在语句、文段中的运用,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对文章进行分析、综合。解决课文后所提出的问题,达到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划分段落层次,加强对字、词的理解。通过粗读课文、精读课文,对课文有了深入了解以及框架结构有了明晰的认识,学生就可以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了。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其大意。一般课文后的练习题对这方面有提示。如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课文后研讨与练习部分的第一题就介绍到“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在这个题中就详细介绍了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具体指的是什么。像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此题就可以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的头绪。在划分出段落层次后,再将每段的中心句、中心语、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对其推断、理解,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总结文章主题。在对文章的字词理解,划分了段落层次并概括出大意后,即可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总结。当然要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总结。如小说则要概括内容,找出主要人物及中心事件。概括文章主题的常规模式就是“文章通过……讲述……表达了……” 做到以上几步,对一篇文章篇章结构、布局了解后,还有必要归纳出文章的写作特点。每篇文章都是不同的人写

初中物理回声专题

回声专题 1、一汽车以4m/s的速度向高山行驶,鸣笛6秒后听到了回声,问汽车鸣笛时离高山多远? 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远离高楼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 声,求汽车的速度. 3、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求: ①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②鸣笛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4、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5、汽车以72km/h的速度向对面的高山驶去,在汽车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求汽车鸣笛时距山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6、汽车行驶的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7m/s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4s后,该车司机听到回声,则 ①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

②若该车司机鸣笛时,在汽车前方有一静止的人从听到此次汽车笛声开始计时,汽车经过自己身边时停止计时,记录这段时间为19s,求汽车鸣笛时与此人的距离. 7、峭壁前方的山路上有一辆汽车,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汽车鸣笛后都是经过3s听到回声,求鸣笛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空气声速340m/s) (1)车向靠近峭壁的方向匀速行驶,速度为10m/s; (2)车向远离峭壁的方向匀速行驶,速度为10m/s. 8、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在汽车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鸣笛2s司机听到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有多远(声速是340m/s)? 9、某测量员站在两座平直峭壁间的某一位置鸣枪,并利用秒表记录了听到回声的时间,他发现在经过了1s后听到了第一次回声,又经过0.5s再次听到了回声。已知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峭壁之间的距离是255m B.鸣枪处到两峭壁的距离都是212.5m C.鸣枪处到两峭壁的距离分别是85m、170m D.鸣枪处到两峭壁的距离分别是170m、255m 10、列车驶入隧道前应鸣笛,司机在离隧道口270m处鸣笛,鸣笛后经过1.5s听到由隧道口的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则列车行驶的速度为( ) A.8m/s B.20m/s

金波儿童诗选 读中交流指导

走近金波 ——《金波儿童诗选》读中交流指导课 主备人:潘霞 教学目标: 1.赏读金波诗歌,感受金波诗歌充满“趣”和“爱”的特点; 2.走近作家金波,感受他“喜爱儿童、富有童心”的人格魅力; 3. 激发儿童阅读金波诗歌以及其他作品的兴趣。 一、回顾书本,引出金波 1.《鲜花和星星》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谁还能美美地读出来。(指读,读得真美)是啊,白天花儿开放;到了晚上,在诗人的眼中——花儿睡了。 2.《做一片美的叶子》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诗中说,(教师引读)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 3.读得不错,还记得这两首诗的作者吗?(板书:金波)。 4.同学们,读诗是快乐的!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在《金波儿童诗选》里收获着一份快乐与感动,今天我们就一起请出老朋友——(揭题《金波儿童诗选》) 5.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金波的资料,来,我们分享一下。 (生平、作品,评价:知道了金波的身份、好的、不错、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分享,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 6.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整理了一些资料,请你读, 金波 儿童文学作家 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 创作了70多部诗歌集、童话集 100多篇优秀作品收录在各地语文、音乐教材中 近80高龄的金波爷爷仍然在为小朋友们写作 从这段资料中你感受到什么? (1)作品多。 (2)一直在为儿童写作。 7.有这样一位一生专门为你们儿童写作的人,同学们,你们多幸福啊!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来读几首金波的诗,相信这些诗歌能让我们和他走得更近。(板书:走近) 二、质疑问难,提出困惑 1.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喜欢上了诗人金波,爱上了这本书。大家在阅读的时候,你的小脑袋里产生什么问号吗?我们一起来交流。 2.会思考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大家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能解决那些疑问,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三、精选诗歌,深入指导 (一)赏读《晚风藏在花丛里》——感受金波诗歌的有趣和有爱 1.(出示:晚风藏在花丛里)好诗不厌百回读,先来看这首诗,听!(教师配乐范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