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构建和谐物理课堂

如何构建和谐物理课堂

如何构建和谐物理课堂
如何构建和谐物理课堂

如何构建和谐物理课堂

物理学是一门思维极富创造性的学科,需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和谐课堂”就是力求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

一、尊重学生,营造和谐互动的宽松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极其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创造性和开拓性。也就是说,只有当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物理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和谐的教学气氛,首先必须建立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关系是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前提。教师必须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求知的需要,把他们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时,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心做学习的领路人,有心做学生的合作伙伴,有心做一位观众,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敢想、敢说、敢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身潜能。如我在教学“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这课时,引导学生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提出问题;进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可能的猜想;共同讨论完成实验方案设计;指导学生积极动手实验;认真观察,翔实记录;相互交流,归纳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脑手并动,物理课堂充满生气。

二、教学活动设计多样化,辅助手段运用和谐、有效

新课标对教材运用的理念在于“活用”教材,而不是“教会”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顺序编排、教学方法手段上充分考虑,如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水平、课堂学习状态、所教知识在整个知识系统结构的地位与位置等,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可以多种多样,避免按教材的编排一成不变,贵在教师的创造性妙用,以达到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我在“生活中的透镜”教学中,原来教材的安排是先照相机、幻灯机,然后是放大镜,每种透镜的应用还要认识其成像性质。考虑到放大镜在学生生活较容易接触以及由浅至深原则,我将放大镜放在教学的最前面,要求学生观察凸透镜用作放大镜时所成的像,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似曾相识的类似现象,学生很快七嘴八舌地说出水滴透镜、水杯透镜、鱼缸透镜、冰透镜等例子,以此为基础引出简单的放大镜成像性质(放大、正立的像)、对光线会聚作用(聚焦阳光引火)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活动比原来的教材内容生动、活泼,适合初中学生的特点,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三、转变师生角色,构建“双主”互动的物理和谐课堂

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技能,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问题是学生的问题,学生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主角,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教学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支撑。但教学毕竟是一种目标明确、结构严谨、系统完整的过程,又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谋划、创新设计和专业调控。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变教师为教练,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摘要:走进新课程,我们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正如叶澜教对受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让我们成为开发者,创造者,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个性得到张扬,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这是教育的理念,也是理想的教育,是对传统的超越,更是我们新的追求。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怎样使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多维互动的课堂 多维互动是创新教育教学理论的核心之一。“多维”是指改革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互动局面的出现;“互动”是指通过教学中师生认知互动、师生情感互动、师生实践活动等。要转变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认识,学生是生命体,一群充满情感、富于想像、极具个性的生命体,他们终究不是我们能完全控制得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营造课堂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教师不苟言笑、一脸严肃。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个性张扬。尤其是讨厌学生的超前插话,不允许交头接耳,不允许与老师争辩等,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法生成的,因为学生根本不敢提出他们的问题,尽管他们的问题可能很多。在课堂提问中,应允许一部分学生暂时保留自己并不十分正确的意见,通过教学过程慢慢领会更为正确的见解。我们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师,首先必须建立同学或朋友型的师生关系。同学或朋友型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心理认同,获得了心理自由,由此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向师力”。所以,我们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形成互动的对话平台,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才能活跃在教学过程中。 三、创设教学情境-——搭建轻松快乐的课堂 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就学的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经,因此新课程改革必然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教师是否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将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 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主动 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实施和谐策略,营造宽松的学习空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 的心境进入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益的前提。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 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放下尊严和架子,与学生做朋友,要通过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 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方式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在课堂上处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实践证明,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激活潜能、敏捷思维、高效学习。 二、实施体验策略,关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 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学生只有充分地参与,体验才会深刻,发展才会快速。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真正的活动中 学习数学,让学生去真体验、真经历、真操作、真交流,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知灼见。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课件的动态演示,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 它的什么有关系?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 方形,看有几种拼法。拼好后引导学生思考:(1)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2)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3)你发现每个长方形的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 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很快便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在重新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有时知识的处理与转换容易发生障碍,造成思路受阻, 教师不要急于评判,硬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的教学思路上牵,而应及时给予启迪引导,要多给 学生一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合作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 的机会。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 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 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剪刀和纸)进行探究、交流。课堂气氛 非常热烈,小组成员边操作边讨论,一会儿功夫就呈现出了四种推导方法: (1)把纸对折,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用纸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把两个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长方形 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先剪一个梯形,再沿着两个对角剪成两个三角形。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 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浅谈和谐校园的构建

浅谈和谐校园的构建 发表时间:2012-01-16T17:07:22.8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2月总第90期供稿作者:张世斌 [导读] 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张世斌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734300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创设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民主氛围。要妥善处理好各处室之间、各类人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我校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和谐校园构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我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学校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激励人,为广大师生才能和潜力的发挥营造一种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具体而言,就是要多为师生员工谋实事、办实事。对教师而言,除了关注其角色期待外,更应关注其群体的身心状态。对学生要给予子女般的爱护,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和身体情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速成才。 二、民主法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准绳 民主和法制是学校管理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学校的民主管理首先是学校领导的民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要民主。和谐的学校还要做到依法办学。一方面,学校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学校要经常组织师生学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意识。学校依法办学还表现为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遵守国家大法的前提下,学校要有自己的“小法”,做到事事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三、加强学校班子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校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努力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四、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是我们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依据。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五、创设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 学校作为一个服务性组织,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其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其组织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教师潜能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是要创设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无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还是对教师工作的评估,都应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剔除弹性较大的项目指标,一切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让所有教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专心教学又和谐相处。 六、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民主氛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动力 一是强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程序。对涉及学校政务、财务以及事关学校重大发展或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情况,都要及时通报。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和职代会的作用,明确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提升决策水准。二是鼓励全校师生员工畅所欲言,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学校所做的一切决策,都要通过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序,要建立民意充分表达的渠道,使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顺畅地传递到决策层,并作为制度决策和布署工作的重要依据。 七、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首先是各处室之间的关系。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要充分发挥各处室、学科组、教学组的作用,进一步做到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强化服务意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形成相互理解和信任、支持与配合的工作格局。 其次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真诚是基础,理解是关键。教师之间,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应以诚相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以宽容的心态、豁达的气度、谦逊的品格,重塑新时代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于我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十分复杂,所以彼此间的矛盾时常引发,既严重伤害了学生间的感情,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悖于和谐校园的生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扬互助互爱的精神,共同战胜困难,圆满完成学业。 第四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主要矛盾是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与学生能否接受这种教育和影响的矛盾。“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教师,一定要以身示范,严以律己,要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坚决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只要全校师生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求真务实,我校各项工作就定能再上新台阶、迈出新步伐!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和谐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基石,是培养和谐精神的摇篮。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学得轻松没压力、师生开心没矛盾的课堂就是和谐的。我认为,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应该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扎实、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上互动交流充分,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养,能动性得到激发。 一、和谐课堂应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教学遭遇冷落,是课改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标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识字教学要“识写分开,多认少写”。于是许多语文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听写、组词、造句、写片段等书写练习一并丢弃,取而代之的是议一议,画一画,演一演等,语文课成了开心课。“双基”不落实,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不和谐的。语文这种工具,没有一定的训练和实践是不能掌握的。语文课堂要狠抓教学目标的落实,只有开展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材料,才谈得上感悟和运用;要从学生身心发展实

际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出发,把着力点放在识字写字、阅读积累、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表达等训练上,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上,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改革的具体目标。 二、和谐课堂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是传统课堂的特征之一,和谐的课堂呼唤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案时,必须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相信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打破一言堂。教师起好指导、辅助和点拨作用。二是要运用多种课型,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对课本上写的,对教师和同学们讲的,持有不同的意见,敢于提出异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特性,我们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引导。 三、和谐课堂应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现代教育正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相信每一个”、“尊重每一个”、“研究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其禀性天赋得到充分张扬,使其兴趣爱好得到个性化发展,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

浅谈公共关系与构建和谐校园

浅谈公共关系与建设高职院校和谐校园 系别 09级外语系语言四班姓名刘春艳学号 0940501424 摘要:公共关系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十分独到的地位和突出的作用,这是由于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公共关系的理论是在不断追求诚信、和谐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大力开展公共关系,树立高校良好形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发展公共关系是转变高校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开展高校外部公共关系,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字:公共关系校园和谐社会内涵 一、引言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构建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为基础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高职院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二、公共关系和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 (一)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运用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双向沟通,塑造组织形象,协调关系,平衡利益,以达到和谐关系的一种专门实践活动。这个定义至少包含以下五层意思 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主客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显然,高校是公共关系主体,而客体是学生、家长以及与高校有关的社会各方面。 2、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社会组织开展任何活动都是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也离不开这点,高校要生存和发展,教学质量是首位,只有优质的教学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读。 3、公共关系的核心工作是塑造组织形象,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公众,公众的认可程度或

评价差异直接关系组织形象。因此,公共关系工作的核心是实现主客体之间利益的双赢。 4、公共关系手段是传播,与公众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介质进行对话,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5、公共关系的最终工作是实现主客体之间良好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公关学者王乐夫说“公共关系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因此,公共关系注重人的工作,以人为本,从人心上下功夫。 (二)、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是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也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态势。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是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三、公共关系对于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和谐,包括公正、民主、诚信、认同、和睦等几个方面。校园和谐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倡导和弘扬“和谐”精神,要有和美与共的情怀,和衷共济的情志,和悦自适的情操, 不断促进人的自我超越与全面发展;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师生创造活力,把学校建设成师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高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这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大任务,生活在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太和县李兴小学 要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势必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法与学法、批评与表扬等方面的关系,构建一个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1、师生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的重要心理过程。师生情感,一般是指师生双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的友好、健康、积极的心理反映,并表现出来的态度。 要认识、了解学生就要到学生中去,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更要到学生中去,它是解决师生隔阂、矛盾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可以坐到学生中间相互交流、谈心,一起学习、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并树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观念。这样师生就会产生一种平等、亲近感,爱屋及乌,学生自然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 到课堂中去。这是师生情感交流实质性内容,也是提高效率,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从情感因素来讲,课堂教学也可以叫做课堂生活,它是师生40分钟相互交流理解、协调配合的高度概括。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课堂,让师生情感在课堂这块芳草地上尽情嬉戏。另一方面,教师应致力在课堂中培养师生相互学习的情感。

如:教者故意犯一个错误,让学生纠正,从而促进师生互相学习。 2、师生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师生关系的另一重要方面。过去我们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压抑了学生学习热情,使教学效率远远背离教者的期望值。而今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一种很好的变化。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师变成课堂教学的“旁听生”。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全面、充分、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加强教者的宏观调控功能,指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选择和谐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可分为教法和学法。在理解师生地位后,我们不难得出教法和学法辨证关系。 1、从教法到学法。近年来,为提高课堂效益,教者都把着眼点放在改进教法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认为要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必须从研究教法深入到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像数学的学习可用直观操作、尝试学习、实验等学法。便于学生形象、真实、直接地获取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在指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既是编剧、演员,又是技能超群的导演。就教法本身来说,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凝聚了教者指导的汗水。再从学法来看,学生的认知程度、深度、广度毕竟有限,缺乏指导,学生认识可能不到位,错误甚至偏离正确的方向。教者只要稍作指导,学生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南宁市仙葫学校覃小艳 【摘要】 本文主要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改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谐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协调良好的生生关系,发展和谐课堂;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和谐课堂,让语文课堂变得更活泼、更自主、更和谐、更有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发展和谐有效 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科,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极大的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发展。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经常听到不少同行抱怨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奈,总感觉自己很花大力气去上课,结果总是收效甚微,甚至吃力不讨好,这点不少同行都深有同感。教师无奈,学生厌学,形成恶性循环。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提高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浅谈自己的拙见: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峙的态度。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而要创设和谐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从事教师职业,最起码要求就是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师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在国外,夸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众多教育家都提到师爱的重要性。因此,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师爱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态度上和蔼严肃,行动上细心关怀。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无论学生的成绩优劣、素质的高低、也不论学生家庭的贫富,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传统的课堂教学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现代的课堂教学则要求一改这些做法,它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因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风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解,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 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 一、以人为本,营造师生和谐的融洽环境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以“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文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师生和谐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教师既是学生道德升华、学业有成的引路人,同时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和生活,应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利益为重,体现出教师工作的职责和本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杜绝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 课堂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教材文本的全新出现、学生学习的强烈需求、课程改革的势在必行都倡导我们追求一种和谐的语文课堂。正所谓“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是最佳的组合,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人们的完美追求。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则是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亲和、融洽,打造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是和谐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和谐探求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呢 一、增强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首先建立师生之间的道德、情感关系。师生之间的道德、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础。师爱又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在态度上和蔼严肃,在行动上细心关怀。 其次建立师生之间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平等是和谐的基础,体现了对人的尊重。马斯洛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真正达到自主、自尊、自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人格才能真正建立。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得到尊重,才会轻松地投入学习,这样就可以避免无谓的争端、烦恼和恐惧。因此,教师在课堂应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方向的指引者。课堂上老师不能误解学生

浅谈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浅谈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我认为建设和谐校 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领导班子抓起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恪尽职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要加强学校作风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全方位改进学校作风。如每年年底工会应对学校作风进行民意测评,以有效地克服学校工作人员的衙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在测评后,要及时把测评结果反馈给有关人员,特别是对在测评中满意度较差的行政人员,要真诚地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与缺点,使其改进工作作风或为人处事之道,让这些人知道自己的测评结果不满意,不是别人对自己有意见,而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工作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今后应如何改进。此外还应该建立一支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注重处理好校领导与广大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做到大家合种一块田,配合默契,精诚合作,努力寻找教职工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工作效率和人际融洽的最大化,保证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为学校的和谐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领导要有亲和力领导的亲和力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凝聚的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

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领导应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近年来,我校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分批选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给教师充电的空间、发展的机会,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我们教师的内部动力。我们还加强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制定了《关于加强教风建设的规定》,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教师主人翁意识增强,就能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领导的示范作用,群众对组织,对领导就会多讲一点服从,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个人对自己也会多一点自律,多一点修养,校园就多一份和谐。 三、重视听取各方意见倾听师生呼声,做深、做细、做实师生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爱校建校。要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与教职工沟通和交流,最大程度地兼顾教职工的利益。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如有些已经是很尖锐的问题或矛盾,而反映者往往在反映情况时还是把问题说得很婉转,这时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重视倾听、处理所反映的意见或问题,就很有可能使问题更加复杂,使矛盾进一步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发表时间:2009-07-07T11:17:09.25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黄艳 [导读] 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 摘要: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在研究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关键词:和谐;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黄艳,任教于河南省洛阳市第26中学。 和谐是稳定的基础,有稳定才有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教育,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新的教育观念为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创新人才的竞争,课堂改革已成为锐不可当的必然趋势。 如何真正地将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 诚然,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环境与教学艺术所构成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应遵循“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原则,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构建者。所以,我们的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在研究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笔者认为,应从课堂教学着手,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设师生双边交流环境,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环节之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其基础是相互信赖,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教师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作风,使课堂真正变成“互动”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由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温和、微笑、宽容、认同”,是我们实现和谐课堂的八字法宝。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由于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奖赏,一种鼓舞,产生一种被爱、被承认的心理满足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爱与赞美之词。教师要改变在课堂上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者,视为发展的对象,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伙伴,把自己看作是学生中的一员。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的课堂局面,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后进生。 前苏联教育家早就说过这样的话:“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那么我们交换后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那么,我们交换后,就各自有两个思想”,所以要勇于向我们的学生学习。你把任务交给学生,学生绝对会给你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更多更好的“答案”。 学生值得每一个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走近学生,发动学生,促进并完善学生的最简单不过的办法,何乐而不为? 师生关系要和谐还要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的作者这样写道:“这样的倾听就是真正的倾听,它有效地改变教师的倾听方式,使他们从外在的听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到具体的听,从观念的听到体验的听。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着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倾听由于植根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为了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们每节课在设定目标时,都要制定发展性目标。在发展性目标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核心。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变化。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促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从而达到联想、求异、创新、聚合等创造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英语写作训练课中,教师要有目的、分层次地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和构思,以达到提高写作的目的。同时,教师的评价也应该采取灵活的鼓励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写作兴趣。 美国教育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和鼓励对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尊心,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其个性特征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他们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所不同。因此,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正确地客观地去评价,只要符合基本要求,就应加以鼓励、表扬,给予充分的肯定,笔者认为这样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能力 三、构建质疑氛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而且要为学生质疑,提供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外界条件”,使他们真正从心理上感到平等,逐步使他们养成敢想、敢说、敢问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种新型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再者,教师的点拨又把学生带入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大市中心小学 新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见仁见智,不少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下面是笔者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题研究中获得肤浅的体会。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气氛,实现对话、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构建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构建策略 和谐课堂构建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展开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从具体的知识内容出发,结合知识点的特质,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并且参照具体的教学目标,构建各种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标签: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构建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推动和谐课堂的构建,这不仅会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也会让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会变得不再那么乏味,学生会更愿意投入知识学习和问题探究中,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活力都会得到激发。和谐课堂构建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展开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从具体的知识内容出发,结合知识点的特质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并且参照具体的教学目标构建各种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这些都会让课堂的整体氛围更加放松,会让和谐课堂的构建真正得到实施,并且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多实质性的收获。 一、充分彰显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构建和谐课堂时,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充分彰显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参与问题讨论的热情更高。普遍来讲,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高,这和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的难度在进一步加强,很多内容理论抽象不容易理解有直接关联。不仅如此,很多教师在组织和展开教学实施过程时,采取的方法不够合理。课堂上教师的口头讲解是教学实施的主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并不多,这会让整体的教学气氛非常沉闷,学生也难以在这样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因此,教师要积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要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将和谐课堂的构建作为教学的依托。教师要丰富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同时,教师要建立和学生间的良好师生关系,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学习评价,并且积极和学生展开问题讨论,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引导,促进学生知识的良好吸收。这样的背景下打造的课堂不仅轻松愉快,学生也会更加放松,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会更强,这才是和谐课堂构建应当发挥的效果。 在充分彰显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和学生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多加鼓励学生;在学生分析问题与陈述观点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这样,教师积极正面的形象就会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中得到展现,这除了表达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外,还能给学生以无言的激励。在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中,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或者知识分析的主动性会更高,学生也会真正随着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地探究问题,这些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依托。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整体课堂氛围

让初中物理课堂精彩不断激情飞扬

让初中物理课堂精彩不断激情飞扬 发表时间:2013-01-23T13:32:41.89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7月供稿作者:刘平安 [导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课题,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刘平安河北省魏县牙里中学 摘要:只要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而稳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也同样会成为一种自觉要求,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因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课题,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但我想,作为物理教学的一线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发挥好教师自身优势和学科优势,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优化设计教学程序,加强师生交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长期坚持,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许多物理概念抽象枯燥,如果应用恰当形象的比喻,富有哲理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去感染和吸引学生,即让物理课堂变得轻松愉快,又使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让学生对于知识更加记忆深刻。如:在讲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内容时,穿插一个幽默的故事:父亲告诉儿子“不要使劲拉猫尾巴”,儿子答到:“我只是用手拉着,使劲的是猫”。这“开心一刻”立刻把力的相互作用理解透了。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人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叉得准。用一只较深的水槽养了几条小鱼,给学生一根钢针,看谁能叉到小鱼的眼睛,同学们都认为很简单,认为这很容易,可是同学们对准鱼的眼睛叉,就是叉不到。这时,我问学生:“为什么对着看到的鱼眼叉,就叉不到鱼眼睛?”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又如:在探究轮轴的平衡条件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手劲好。故意找了~个力气较大的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上讲台掰手腕,同学们哄堂大笑,认为这不用比了,女同学肯定输了。然后,我拿出一只啤酒瓶,再让这两位同学比试一下,男同学握住瓶的颈部分,女同学握住瓶的瓶身部分,各自用力向相反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这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是新颖,越是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会越敏锐、强烈,越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探索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巧设情境,使物理走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及生产,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例如在学习到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是靠大气压强将水抽上来的内容后,我让学生计算,在标准大气压下,如果我们要将水抽到学校背后 200 米高处的山顶水塔内,抽水机必须放在离被抽水面不高于多少米的范围之内?客观上,我校所在处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具体抽水时,抽水机的高度应比所算的高度高还是低?离心式水泵在抽水前不往泵壳里灌水不知行否?(出示水泵模型)我们请个同学上来试一试。答案是不行,同学们能找出原因吗?请讨论,然后学生边阅读教材边进行讨论。在物理运算中也要联系实际,数学运算中有一个四舍五入的原则,但在物理运算中不一定适用。有一次我在讲密度应用时,让学生计算用能装一千克水的饮料瓶去装 13 千克煤油,需要多少个饮料瓶?几乎全班同学都采取四舍五入,答案是 16 个。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用 16 个瓶子装煤油后,剩下的 0.2 千克如何处理?从而使学生知道,物理中有时不能生搬硬套数学原则。 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有用,这是培养学生对物理有持久兴趣的重要手段。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学生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应充满乐趣。物理课程设计贴近于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如在讲液化放热时,要将它与食堂蒸饭,浴室烧水联系起来。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如:壶盖上为什么有小孔;下雪不冷化雪冷;电风扇如将扇叶安反会有什么结果等;经常分析讨论常见的物理现象,注意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导他们用学过的知识,科学地加以解释,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而不厌。如学完蒸发和液化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是从人嘴里呼出的气体,为什么缓慢哈在手上感到温暖,而吹到手上感到凉爽?学完摩擦力后,提出拔河时取胜的一方是靠拉力大吗?用手握住啤酒瓶是因握力大吗?在联系实际问题上应使学生感到既熟悉又有甚知其理,欲言而又不能,从而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主动愉快地追求、学习、探索。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让物理学习充满乐趣。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千奇百怪、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其中有些抽象的知识,其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现的,例如分子运动、磁感线、核裂变等,必须依靠想象才能充分的理解,此时借助科技手段,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将虚拟的现象实体化,比较形象生动,让学生易于理解,享受物理学习的乐趣。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学生探索知识的起点和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和物理知识的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提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