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 三 物 理(第34讲)

初 三 物 理(第34讲)

初 三 物 理(第34讲)
初 三 物 理(第34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Learning is the eye of the mind. 学问是心灵的眼睛。

初 三 物 理(第34讲)

【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一、内容:1、电功与电能 2、家庭电路与家庭用电

二、目的要求:

1、知道电功及其单位,掌握电功的公式,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

2、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功率

3、理解焦耳定律,知道电热器的原理

4、会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5、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功率增大而增大

6、知道熔丝的作用

7、知道安全用电常识,知道安全电压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1、理解电功的概念

2、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3、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4、理解焦耳定律及有关计算

5、电能表的用途及使用

6、家庭电路的组成及熔丝的选择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

1、怎样理解电功这个物理量

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如:内能、机械能和化学能等的过程。 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 是电功的基本计算公式,适用于任何电路。根据W=Pt ,也可

以计算电功,但是,根据I=U/R 推出的电功的两个计算公式:Rt I W 2

=和t R

U W 2

=只适用于计算将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的电功。

电功的单位是焦耳,常用的电功单位是kW ·h (度)。

1kW ·h=6

106.3?J

2、怎样理解电功率这一物理量

电功和电功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物理量。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即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公式P=UI 是计算电功率的基本公式。另两个公式P=I 2R ,P=U 2/R ,这两个公式是根据P=UI 结合欧姆定律I=U/R 推出的,仅适用于将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或电路。

3、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用电器上标出的正常工作时,应接到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称为额定功率。例如“220V 、100W ”表示这个用电器接在额定电压220V 下工作时,发挥的功率是100W 。

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某一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它随用电器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当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就等于额定功率。当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小于或大于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就小于或大于额定功率,一般情况下这是不允许的,使用用电器时,必须使加在用电器两端电压等于或接近于额定电压,这样用电器才不至于损坏。

4、焦耳定律

焦耳通过大量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强度、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即:Q=I 2Rt 。它适用于任何用电器热量的计算。

在仅有电流热效应存在的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成了内能,而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这时电流产生的热量等于电流所做的功。即Q=W 。再根据W=UIt 和U=IR 可推导得

出Q=I 2

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也可以表述为t R

U Q 2

=,用它解决某些问题比较方便,但必须注意它适用于只存在电流热效应的电路中。

5、家庭电路的组成

家庭电路的组成应由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电灯、开关、插座。各盏电灯放插座必须并联。电灯与控制它的开关应串联。

6、保险丝及作用

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把它串联在电路中,可以保证有过大电流通过时,自动熔断,切断电路。

7、生活中安全用电常识

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①不接触火线、金属外壳的用电电器要将金属外壳接地 ②高大建筑要安装避雷针,防止雷击

③不靠近高压线路,防止发生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④有人一旦触电或家庭电路发生火灾都要立即切断电源,绝对不能用水来扑灭电器火灾。

【例题选讲】

例1、灯泡L 1和L 2串联在电路中,L 1的电阻比L 2大,在相等的时间里,电流做的( ) A 、L 1灯做的功多 B 、L 2灯做的功多 C 、两灯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W

V R U P W V P U R R

U P 5.418)9(188)12(2

22

22

==∴Ω===∴=

实实

例4、现有甲、乙、丙三盏灯,分别标有“220V 、40W ”、“110V 、40W ”、“36V 、40W ”

的字样,它们均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比较它们的亮度,哪一盏灯最亮。

答:三盏灯的亮度完全相同,因为它们均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所以它们的实际功率也就是它们的额定功率均为40W 。

例5、一台“220V 、1000W ”的电炉,想把它改装后接到110V 的电源上,但功率保持不变,以下哪个措施是正确的( )

A 、将电炉丝截掉一半后接入电路

B 、将电炉丝截掉四分之三接入电路

C 、将电炉丝分成等长的两段,然后并联接入电路

D 、将电炉丝截掉四分之一后接入电路

解:根据题意要求额实U U 2

1=时,P 实=P 额。由R U P 2

=可知要满足题设条件,只有改

变电阻R ,才能满足要求。由1

212

12441R U R U R U P 额

额实实=== 若时1241R R =,P 实才能等于P 额。所以124

1

R R =是选择答案的首要依据,在上述四个答

案中可发现(B )(C )均满足条件,究竟两个答案谁更合理呢?我们还应该考虑当U 变化

后,R 也变时,I 是否变化,对于一个能正常工作的电阻来说,它有一个额定电流,若实际电流超过它允许的额定电流,则它必将烧毁,所以接下来应判定(B )(C )中由实际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大小。对B :

额额实实

实I I R

U R U R U I 224

2112

2===

==

,而

C 选项每根电阻丝上的电流

额额I R U I ==122

1

/21显然应排除B ,而选择C 。

例6、标有“6V 、3W ”的灯L 1和标有“6V 、1W ”的灯L 2串联后接在12V 的电源上,求灯L 1的实际功率。

解:Ω===123)6(2

1

21

1W

V P U R 额额

Ω===

361)6(22

22

2W

V P U R 额额

,,,94

3

,3413

1

361211222212121=∴>====

∴===P L L U U V

U U V U U R R U U 无法工作电路断路会烧毁串联

额 例7、今有“6V 、6W ”的电灯到电压6V 阻值为多大?

解:∵U=V U U 621==额额

∴若L 1、L 2直接接入6V 今要求两灯具有相同的亮度,即 P 1=P 2=W P 5.12=额

L 1的电路中应串联一个电阻 =

=

∴=

6)6(2

1

21

12

W

V P U R R U P L 额额 ==-===∴=Ω?==:665.1112111L X L R R V U U U W R P U 由分压原理可得串联 答:应给“6V 、6W 例8、A B C 、电路中用电器全部工作时的电流略小于或等于熔丝的额定电流

D 、电路中用电器全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略小于或等于熔丝的熔断电流

解:选择熔丝时,应使它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略大于电路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用电器全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即电路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所以应选择C 。

例9、原来室内电路工作正常,当把台灯插入电源插座时,电灯全部熄灭,可能是( ) A 、原来的电灯中有短路的地方 B 、原来的电灯中有断路 C 、台灯或插头有短路 D 、台灯或插头有断路 答:应选择C 。

照明电路中的用电器均为并联连接,当插入的台灯或插头有短路时,会造成瞬间大电流,达到熔断电流,使熔丝熔断,造成电灯全部熄灭,若台灯或插头断路,不会影响其他电灯发光。

例10、如图所示,两盏灯L 1和L 2串联接入电路,合上开关后两灯均正常发光,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突然两灯先后熄灭,同时发现电压表示数变为

零,电流表示数先增大后变为零,电路发生故障的首要原因是( )

A 、L 1断路 C 、L 1短路 解:应选择C 也可能是L 1L 2中电流增大,导致所以本题只有选C

【同步练习】 一、选择

1、下列每组中都属于电功单位的是( ) A 、焦耳,伏特·安培,千瓦时 B 、焦耳,伏特·库仑,千瓦时 C 、瓦特,伏特·安培·秒,焦耳/秒 D 、瓦特,千瓦时,瓦特·秒

2、1度电可以( )

A 、使80W 的电视机正常工作25小时

B 、使40W 的日光灯正常工作60小时

C 、使100W 的电烙铁正常工作10小时

3、把标有“Ω10、20W ”和“Ω10、40W ”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在12V 的电源上,两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之比是( )

A 、1:1

B 、1:2

C 、2:1

D 、1:4

4、两个灯泡,L 1标有“6V 、6W ”字样,L 2没有标记。测得L 2的电阻为6Ω,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某一电路时,它们均能正常发光。那么该电路两端的电压和L 2的电功率分别为( )

,8、一根电阻丝接在电压为U 的电源上,电阻丝消耗功率为P 1,将这根电阻丝剪成四段后并联在一起,仍接原来电源上,其消耗功率为P 2,则P 1:P 2为( )

A 、1:4

B 、4:1

C 、1:16

D 、16:1

9、若使一个可调电热器,在相同的时间里产生的热量减到原来的1/4,那么下面采取的方法正确的有()

A、电压加倍,同时电阻减半

B、电压不变,电阻减半

C、电压和电阻均减少到原来的1/4

D、电压增大1倍,同时电阻减半

10、一个电阻的阻值为R,接在电压为U的线路上,每分钟产生的热量为Q。如果在R上串联一只36Ω的电阻后,再接在同样的线路上(电路电压不变),每分钟在R上产生的热量为Q/9,则电阻R的值为()

A、4.5Ω

B、4Ω

C、18Ω

D、12Ω

11、额定电压相同的甲、乙两灯,其额定功率之比为3:2,若将它们并联接入电压为其额定电压一半的电路中,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

A、2:3

B、3:2

C、9:4

D、4:9

12、电度表上标有“3000R/KWh”,单独使用某个用电器时,电度表的转盘转5圈用100秒钟,这个用电器的功率可能是()

A、60W

B、40W

C、100W

D、20W

13、一个小灯泡上标有“6V、3W”的字样,另一个小灯泡上标有“6V、2W”的字样,若把这两个小灯泡并联在6V的电路中,使它们产生相同的热量,则通电时间之比是()

A、3:2

B、2:3

C、9:4

D、4:9

14、一个定值电阻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发出的功率是40W,另一个定值电阻接在这个电源上发出的功率60W,若将这两个电阻串联起来接在这个电源上,则两电阻发出的总功率是()

A、100W

B、50W

C、24W

D、20W

15、用来给水加热的电炉有三条电热丝,它们的电阻大小为R1>R2>R3;如果电源电压相同,不考虑热量损失,你分析一下哪种情况下电热丝使水温升高最快?()

A、三根电热丝并联接入电路

B、三根电热丝串联接入电路

通时,电路消耗总功率为'P,比较P与'P()

A、P='P

电源电压U ⑵P滑到N点时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⑶R0在1分钟里产生的热量

6、电路中的电度表标有3000R/KWh的字样,⑴这字样代表什么意思,⑵电路中单独

知R 1=4R 2,用电压表测A 、B 、C 三根引线得U AC =5U BC ,请在方框内画出该电路和A 、B 、C 三根线的连接图。

【提示与答案】

二、填空

1、0.3 3

2、37.2 2395.9

3、n -1 )11(

/-n R r 或 )1

1(/-n R r 或 4、内 机械 化学 5、5 6、2V 45J 7、80h

8、PZ220—40 普通照明 9、2 2 10、0.2 7.5 11、3 3 1.2 12、2 8 50 13、6 0.5 6 14、13,R R

15、并 干路 消耗的电能 额定电压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16、熔断器 闸刀开关 切断 熔丝的额定电流大于或略大于电路中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 三、计算

1、解:L 1和L 2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I 1=I 2,L 1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

A V

W U P I 5.063111===

L 2的电压U 2=I 2R 2=I 1R 2=0.5A ×6Ω =3V 电路两端的电压U=U 1+U 2=6V+3V=9V L 2的电功率P 2=I 2U 2=I 1U 2=0.5A ×3V=1.5W

答:此电路两端的电压是9V ,L 2的电功率为1.5W 。 2、解:设电源电压为U

当S 1闭合,S 2断开时,电阻R 与R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1

1

1R U I = 所以U=I 1(R 1+R )=

)(11

1

R R R U + ——⑴

S 1断开,S 2闭合时,电阻R 与R 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2

2

2R U I = 所以U=I 2(R 2+R )=

)(22

2

R R R U + ——⑵ 212

2

2

21211,,P P R U P R U P ===且

所以2

22

121R U R U =

——⑶ ⑴、⑵、⑶式联立并代入数值得 )4(611R R V

U +Ω=

)4(322

R R V

U +Ω=

2

2

12)3()6(R V R V =

解此方程组得R 1=8Ω,R 2=2Ω,U=9V 。

3、解:灯泡的电阻R L =Ω==123)6(2

020W

V P U

R 大=12Ω +20Ω =32Ω R 小=12Ω +0=12Ω

A V R U I 19.0326=Ω==大小 A V R U I 5.0126=Ω

==小大

当滑动变阻器电阻为0时灯泡的功率最大 P 大=U ·I 大=6V ×0.5A=3W

当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时灯泡的功率最小

P 小=I ?2

小R L =(0.19A )W 41

.0122

=Ω? 答:⑴电路中最大、最小电流分别为0.5A 和0.19A 。

⑵电灯泡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分别为3W 和0.41W 。

4、解设同一壶水沸腾所需的热量相同为Q ,一段电阻丝的电阻为R 1,通电时间为t 1,另一段电阻丝的电阻为R 2,通电时间为t 2

1

221212

2

11222

1122,2

13015,R R t t R R R t R t t R U t R U Q =∴===∴===分分得

两电阻丝串联时的总电阻R 串=R 1+R 2=R 1+2R 1=3R 1 通电时间t 串:

由112t R U Q ==串串t R U 2

,得串串R t R t =11 ∴3131111===R R R R t t 串串

分分串4515331=?==∴t t

两电阻并联时的总电阻为:

1111213

223211111R R R R R R R R =∴=+=+=并并 通电时间t 并:

由112t R U Q ==并并

t R U 2,得233

21111===R R R R t t 并并

分分并10153

2

321=?==∴t t

5、解:⑴P 在M 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 M 与R 0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

A V R U 33900=Ω

= 电源电压U=I(R 0+R M ) ——⑴

P 在N 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 N 与R 0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I

'I =

A V R U 5.135.4'0=Ω

= U='I (R 0+R M ) ——⑵ 又因为R N =5R M ,代入⑵式得: U='I (R 0+5R N ) ——⑶ 解⑴、⑶式组成的方程,代入数值得: U=3A (3Ω +R M ) U=1.5A (3Ω +5R M )

解得U=12V ,R M =1Ω ∴R N =5R M =5Ω ⑵变阻器消耗的功率:

P N W A R I N 25.115)5.1('2

2=Ω?==

⑶定值电阻R 0产生的热量:J s A t R I Q 405603)5.1('2

02

=?Ω?==

答:电源电压为12V ,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11.25W ,R 0在1分钟里产生的热量为

405J 。

6、解⑴“3000R/KWh ”字样表示电流每做1kw ·h 的功(即用电器每消耗1度电)转

盘转动3000转。

⑵J 6

106.31?=度 ∴电炉的电功率

W s J

t W P 500120

106.3300050

6=??==

⑶电炉在2小时内放出的热量

J s W t P Q 6106.336002500?=??=?= 消耗的电能:

度1106.36=?=?=J t P W

或度1125.=?=?=?=h kW h kW o t P W 四、实验:

1、解:⑴电路中还缺电流表,开关各一只

⑵电压表V 应该与L 并联 ⑶向a 端移,3.8V

⑷P W A V I U 912.024.08.3=?=?=

P W A V I U 95.025.08.3=?=?=

3 错误之二:插座A 错误原因, 不可倒装,(此时不可触摸闸刀)插座A 插座A 4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数数与组成》说课稿讲课讲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数数与组成》说课稿 南康市逸夫小学许苏林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3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是:

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是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是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三、教法和学法 1.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 1.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看似了解,却概念模糊,教师在引入时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给学生送来礼物──100颗星星,通过观察、估计、比较,逐步建立数感。 2.数豆子。首先向学生展示1粒豆子的大小,接着让他们抓一把进行估数,这时也是想通过操作建立数感,但这种数感的建立已进一步扩展到了视觉、触觉和空间的范围,然后动手数一数,通过数数达到验证估计是否准确以及学生主动探索数数方法的目的。最后以汇报的形式与全班进行交流。学生数数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些是方便快捷的,也有些是繁琐缓慢的。这时,对各种方法的优劣我不进行评论,而是展示各种方法,至于哪一种方法较好,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体会。 3.数100。这一环节以学生操作学具为主,要求就进一步提高了。物品选择正好要数出100,还得让人一眼看出有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答案

霍邱县长集中学初中物理导学案 九年级答案 第51课时 怎样才叫“做功” 一、怎样才叫“做功” 1、(a) 上 上 (b)右 右 2、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1)是 否(2)是 否(3)是 否 二、怎样测算功 1、FS 2、牛 米 焦耳 J 3、B 4、500J 150J 5、(1)三个力 重力支持力 拉力 F N =G =mg =20N F =12N (2)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为0 拉力做功W F =FS =6J 6、W F =FS =100N ×4m =400J W G =Gh =60N ×2m =120J 第52课时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一、认识功率 1、(1)快 (2)快 2、a 、5000 b 、5000 c 、4800 (1)快(2)快 总结:小红 小明 3、功率 做功 时间 t W Pt 4、瓦特 瓦 W 拖拉机每秒做的功是750焦耳 千瓦 5、甲 乙 6、129600 216 7、20 40 二、测算功率 1、①体重(质量)、楼高、所用时间 ②磅秤、皮尺、秒表 ③ t mgh 2、B 3、30m/s ×104 W 4、×107 J 2×103 N 第53课时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上) 一、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那么:3N ×1m 3J 5N ×0.5m 1N ×0.5m 显然:= + >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1、% 总有用 W W 2、(1)1500J 1200J 300J (2)80% (3)法一:由W 额外 =G 0·h 得:G 0 =h W 额外 =150N 法二:由F = 2 O G G + 得:G 0 =2F-G 0 =150N 3、2O G G + 2h 3 O G G + 3h = 第54课时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下) 三、复习巩固 总有用 W W 1、C 四、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②重物的重力G 、拉力F 、重物上升的高度h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弹簧测力计、刻度尺⑤高 低 2、(1)S =nh =9m F = 2 O G G + =5N W 总 =FS =45J W 有用 =Gh =36J W 额外 =9J η =总有用 W W ×100% = 80% (2)P =t W 总 = 五、测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1、拉力F 物体重力G 物体上升高度h 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S 总有用 W W FS Gh 第55课时 认识动能和势能(上) 一、什么是能 1、做功 2、焦耳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三 物理总复习 二 声的世界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二、 乐音与噪声 1、 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 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 有 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 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能认出是哪个人说话或哪种 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三、 超声与次声 1、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 超声:频率在20000Hz 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 次声:频率在20Hz 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 2、 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 超) (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四、 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 ,求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 解1: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 ,则 340S —5200 S =2 解得S=727.6m 解2: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意有: 340(t+2)=5200t 解得t=0.14s 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s 0.14s=727.6m 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 .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数学分析选讲

分析数学教案主讲人姜广浩 淮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2010年3月1日

第一章 一元函数的极限 § 利用定义及迫敛性定理求极限 设R 表示实数集合,*R 表示扩张的实数集,即*R {}+∞∞-?=,R . 例1 若*lim R a a n n ∈=+∞ →.证明*21lim R a n a a a n n ∈=++++∞→ (算术平均值收敛公式). 证明 (1)设R a ∈,由a a n n =+∞ →lim ,0>?ε,01>?N ,当1N n >时, 2 ε< -a a n .因此 a n a a a n -+++ 21 n a a a a a a n ) ()()(21-++-+-= n a a a a a a N -++-+-≤121 n a a a a n N -++-+ + 11 21ε?-+≤ n N n n A 2 ε+N ,当2N n >时, 2 ε 时, a n a a a n -+++ 21εε ε=+<22. (2) 设+∞=+∞ →n n a lim ,则0>?M ,01>?N ,当1N n >时,M a n 3>.因此 n a a a n +++ 21 n a a a N 121+++= n a a a n N N ++++ ++ 2111 M n N n n A 31?-+>, 其中121N a a a A +++= .由于0→n A ,11→-n N n )(+∞→n ,所以存在02>N ,当2 N n >时, 2M n A <,211>-n N n .因此n a a a n +++ 21M M M =-?>2 1321. (3) 当-∞=+∞ →n n a lim 时,证明是类似的.(或令n n a b -=转化为(2)). 注 例1的逆命题是不成立的.反例为()n n a 1-=),2,1( =n ,容易看出

初 三 物 理 导 学 案

初 三 物 理 导 学 案 编制:程伟宁 审校:祝定高 《弹力、弹簧测力计》导学案 NO :18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学习目标: 1、知道弹力及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重点难点:弹力概念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能力立意:通过对天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 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使用说明:1、用10分钟时间自学教材52—53页,未学懂的用红笔标记 2、用35分钟独立完成本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并准备课 堂交流 1231、拉弓射箭,弓由于受力而发生 ,松手后弓产生的 将箭射出。 2、跳板运动员练习跳水时,跳板发生了 ,便对 产生向 的 ,从而使运动员向上跳起。 3、某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时,由于粗心大意,未将指针调零,指针已指在0.5N 处,他就来测量,要得到正确的结果,应当把每次读数( ) A 、加上0.5N B 、不加也不减 C 、减小0.5N D 、不能用来测量 4、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N 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0N B 、3N C 、6N D 、12N 5、(多选)a 、b 两个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相互勾在一起,用水平拉力 F 1和F 2分别拉a 、b 拉环,F 1=F 2=6N ,若两个弹簧测力计静止,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 对b 的拉力和b 对a 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 B 、a 受平衡力,b 对a 的拉力是6N ,a 的示数为6N C 、b 受平衡力,a 对b 的拉力是6N ,b 的示数为12N D 、a 和b 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 6、如果将一根弹簧拉长5cm ,要用15N 的力,弹簧拉力器是由三根相同的弹簧并接组成,若将拉力器的三根弹簧同时拉长10cm ,所需的拉力是( ) A 、30N B 、90N C 、45N D 、50N 7、如右图某同学在用已接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则该物体的重量( ) 4.0N B 、一定大于4.0N 4.0N D 、无法判断大小 杆,杆发生 ,杆对运动员有向 作用力。 4N 的拉力,并静止,此时弹簧 ) 0N B 、2N C 、4N D 、8N ( )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G=mg 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100% 功率P (w)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 千克kg m=p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kg/m3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数学分析选讲》 第一次 作业

《数学分析选讲》 第一次作业 一、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1. 设S 为非空数集。若S 有上界,则S 必有上确界;若S 有下界,则S 必有下确界. 2. 函数()sin =f x x 为(,)-∞+∞上的有界函数. 3.函数()sin cos f x x x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4. 若数列{}n a 收敛,则数列2{}n a 收敛. 5.若数列{}n a 有界,则数列{}n a 一定收敛. 6.若数列{}n a 收敛,则数列{}n a 的任何子列都收敛. 7. 设数列{}n a 与{}n b 都发散,则数列{}n n a b +一定发散. 8.若S 为无上界的数集,则S 中存在一递增数列趋于正无穷. 9.若函数)(x f 在0x 的极限存在,则)(x f 在0x 处一定连续. 二、选择题 1.设2,1()3,1x x f x x x +≤?=?->? , 则 [(0)]=f f ( ) A 1 ; B 2 ; C 3 ; D 0 2.设函数1,()0,x f x x ?=??为有理数为无理数 , 则 1)=f ( ). A 1- ; B 1 ; C 0 ; D 12 3.若数列}{n x 有极限a ,则在a 的(0)ε>邻域之外,数列中的点( ) A 必不存在 ; B 至多只有有限多个; C 必定有无穷多个 ; D 可以有有限个,也可以有无限多个 4.数列}{n x 收敛,数列}{n y 发散,则数列{}n n x y + ( ). A 收敛; B 发散; C 是无穷大; D 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5.设lim ||2n n x →∞ =,则 ( ) A 数列}{n x 收敛; B lim 2n n x →∞ =; C 数列}{n x 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D lim 2n n x →∞ =-; 6.已知 2 lim()01 x x ax b x →∞--=+,其中b a ,是常数,则(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完整)最新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2考查学生对音调的理解。 例3考查学生对次声波与超声波的理解与区分。以及声音具有能量。

初三物理知识点汇总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0088]《数学分析选讲》

[0088]《数学分析选讲》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1346658460111.doc 《数学分析选讲》 第一次 主观题 作业 一、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1. 若数集S 存在上、下确界,则inf su p S S ≤. 2. 收敛数列必有界. 3. 设数列{}n a 与{}n b 都发散,则数列{}n n a b +一定发散. 4.若S 为无上界的数集,则S 中存在一递增数列趋于正无穷. 5.若一数列收敛,则该数列的任何子列都收敛. 二、选择题 1.设2,1 ()3,1 x x f x x x -≤?=? ->?, 则 [(1)]f f =( ) . A 3- ; B 1- ; C 0 ; D 2 2.“对任意给定的)1,0(∈ε,总存在正整数N ,当N n ≥时,恒有2||2n x a ε-≤”是数列 }{n x 收敛于a 的( ). A 充分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 C 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3.若数列}{n x 有极限a ,则在a 的(0)ε>邻域之外,数列中的点( ) A 必不存在 ; B 至多只有有限多个; C 必定有无穷多个 ; D 可以有有限个,也可以有无限多个 4.数列}{n x 收敛,数列}{n y 发散,则数列{}n n x y + ( ). A 收敛; B 发散; C 是无穷大; D 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5.设a x n n =∞ →||lim ,则 ( ) A 数列}{n x 收敛; B a x n n =∞ →lim ; C 数列}{n x 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D a x n n -=∞ →lim ; 6.若函数)(x f 在点0x 极限存在,则( ) A )(x f 在0x 的函数值必存在且等于极限值; B )(x f 在0x 的函数值必存在,但不一定等于极限值; C )(x f 在0x 的函数值可以不存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 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________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又由能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具有;气体物

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因此,气体具有。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单位,符号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课堂达标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 0、4nm,那么 0、 4nm=__________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C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 )、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体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的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课后巩固 一、基础训练 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 _____态、液态、 ______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 ____________。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_________,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 _________。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小学数学三年级作业讲课讲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作业

1.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小兔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还剩多少个? 3.王师傅做了80个面包,第一次卖了17个,第二次卖了25个,还剩多少个? 4.妈妈买了15个苹果,买的橘子比苹果少6个,问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 5.动物园有熊猫4只,有猴子是熊猫的3倍。问一共有熊猫和猴子多少只? 6.图书馆有90本书。一年级借走20本,二年级借走17本。问图书馆还有多少本书? 7.二.一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11人,问二.一班有学生多少人? 8.小汽车每辆能坐4人,大客车能坐25人,有3辆小汽车和1辆大客车。问一共能坐多少人? 9.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10.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有买来4张,问现在有多少张? 11.学校买回3盒乒乓球,每盒8个,平均发给二年级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乒乓球? 12.小熊捡了9个玉米,小猴检的是小熊的4倍,他们一共捡了多少个玉米?

13.食品店有85听可乐,上午卖了46听,下午卖了30听,还剩多少听? 14.操场上原有16个同学,又来了14个。这些同学每5个一组做游戏,可以分成多少组? 15.小明买了3个笔记本,用去12元。小云也买了同样的6个笔记本,算一算小云用了多少钱? 16.体育室有60副羽毛球拍。小明借走了15副,小亮借走了26副,现在还剩多少副? 17.一小桶牛奶5元钱,一大桶牛奶是一小桶的4倍,买一大一小两桶牛奶共需要多少钱? 18.一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2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19.王老师在文具店买了5张绿卡纸,15张红卡纸。红卡纸是绿卡纸的多少倍? 20.二年级一班有20名男生,22名女生,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组有几名同学? 21、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2、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