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党史500题题库

党史500题题库

1.20世纪初期中、外哪两大政治事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答:20世纪初期,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因此,俄国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1919年得五四运动,这两大政治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答: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

3、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的美、英、法等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实质上是分赃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如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制定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等,但被会议所拒绝。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国内人民极大愤怒。5月4日,北京十多所学校的3000余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要求拒签合约,取消中日《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遭到反动军警镇压。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得到全国各地的声援。6月3日、4日,北洋军阀政府又逮捕了北京近千名学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上海工人率先举行罢工,商人也举行罢市,声援学生罢课。?三罢?斗争很快发展到全国很多大中城市,对反动政府形成了巨大压力。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去了曹、陆、章三人的职务,并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五四运动是在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积极参加和领导下发动起来的。五四运动的爆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的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五四运动是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因此,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其次,五四运动既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也是反封建主义的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封建主义的运动。

再次,五四运动中涌现出了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热心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作了大量的工作,成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力量。因此,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5、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几次论战,其焦点各是什么?

答:3次。

第一次是在1919年7月开始的同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胡适提出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观点,其?多研究些问题?,实质上是主张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反对阶级斗争,反对社会革命;?少谈些主义?,实质上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次是在1920年进行的同以张东弥、梁启超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的论战。张、梁主张,中国的当务之急就是开发实业,即发展资本主义,至于社会主义是?不现实?的,不妨迟迟,反对十月革命的道路和方向。

第三次是1921年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无政府主义者宣扬,他们不承认资本家的强权,不承认政治家的强权,同样也不承认劳动者的强权,既反对资产阶级专政的?现在的国家?,也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未来的国家?,他们夸大个人自由、个性发展、个人奋斗的作用,

反对一切纪律、制度和法律,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民主集中制等。

这三次论战的实质,是在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要不要无产阶级政党,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通过论战,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6.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共产主义小组有几个?

答:有8个。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引导下,1920年8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担负着发起、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继上海小组后,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京,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董必武、陈潭秋等在武汉,王尽美、邓恩铭等在山东济南,谭平山等在广州,先后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日本、法国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7.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由谁在何时何地建立?

答: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由陈独秀等人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

8.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答: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宣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的指示,各地开展了纪念活动。但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无法查证?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中央便确定1921年7月的月首即7月1日为党的生日。于是1921年7月1日,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日。

9.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召开的?

答: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中国工业最集中的城市—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一大?召开的历史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和剥削的中国人民,从1840年以来,从未间断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这种斗争虽然使帝国主义不能完全吞并中国,但中国人民付出了一笔又一笔血的代价,却始终没有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中国近代历史证明,无论农民革命,还是资产阶级革命,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把中国引向光明。这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就不能不由更先进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承担。

二是国际的有利条件。党的?一大?召开时,苏俄劳动人民不仅摆脱了受奴役被压迫的困境,而且成了社会的主人。这充分证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光明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迅速而广泛地传入中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的人民纷纷起来和统治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有的还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党的?一大?就是在这种有利的国际条件下召开,并以马列主义理论武器为指导,以列宁的党为榜样建立起中国共产党。

三是国内的可能条件。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那里找到精神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又迫切需要从工人运动中找到物质力量。这样,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于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条件就日渐成熟。

1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答:1921年7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共13人,代表了全国53名党员。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纲,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等内容;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11.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有多少人,分别是谁?

答: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

1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迅速改变着?一般散沙?、无组织无领导状态。这是打败强敌的重要关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航船有了舵手,黑夜茫茫有了指路明灯。正如毛泽东所讲: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受尽了凌辱、压迫和剥削的、进行了不屈不挠斗争的中国人民,掌握了克敌制胜的武器,真正走上了彻底解放的光辉道路。

1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答: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因为: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经验总结。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在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工人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工人阶级利益的理论体现,它为工人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明了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的性质、条件、道路和历史进程,因而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

第二,工人阶级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的物质力量。工人阶级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他们受压迫最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剥削体会最深,要求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求解放的愿望最迫切;他们与大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团结一致的组织性、纪律性最强。工人阶级具备了许多其他阶级所不具备的优点,易于接受马列主义。但工人运动本身不会自发地产生马列主义。如果没有马列主义的灌输和指导,工人阶级仍是?自在的阶级?,只能进行自发的斗争、经济的斗争,而不可能进行推翻反动统治的政治斗争,不可能根本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工人阶级反抗剥削阶级的斗争,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达到预期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也只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才能找到物质力量,才能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因此,马列主义只有和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的结合,才能产生出坚强的、高瞻远瞩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政党。在中国,这种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是中国共产党。

14.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哪些帮助?

答: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探讨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十分注意中国革命的发展,五四运动后曾多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情况,给予支持。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帮助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积极和中国革命建立联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俄正常的外交关系断绝。不就,苏俄红军战胜白匪,赶走了十四国干涉军,对远东的影响日益增大。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探讨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三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派代表魏金斯基来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联系,研究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随着中俄交往的打开、共产国际代表来华,以及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都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更为广泛地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第二,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列宁为大会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对制定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起了直接的指导作用。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共产国际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在会上作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实际上已经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等问题。列宁还通过俄国华侨工会负责人刘绍周了解中国革命的情况。中国的先进分子张太雷亲自参与了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工作。共产国际还任命马琳为驻中国的代表。这些活动对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制订、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三,在组织上帮助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1920年8月,魏金基和杨明斋在上海创办?外国语学院?,杨明斋任校长。这个学校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讲授俄语,为派赴人员到俄国学习打好基础。这些工作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干部。

15.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答:形成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是这次高潮的起点。在这次罢工胜利的推动下,1922年下半年,罢工高潮在全国兴起,其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影响最大。1923年2月开始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最高峰。

16.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

答: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7.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国召集中、英、法、意、比、荷、葡、日等国召开九国会议,会议所签订的?九国公约?虽然表明?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但同时有规定?各国在华工商企业机会均等?、?中国门户开放?,以实现各帝国主义共同侵华之目的。这使得中国面临着完全殖民地化的严重威胁。同时,作为与?九国会议?相对抗的是,在1922年1月,第三国际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揭露了?九国会议?的实质,号召被压迫民族和西方无产阶级建立革命联盟,并强调了中国和各被压迫民族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次大会为中国共产党?二大?上制定民主革命纲领起了重大的帮助作用。还值得提及的是,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分析了国民党民主派屡次失败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民主派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作斗争的具体主张。这些主张也为党在?二大?上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奠定了基础。正是在上面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8.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内容和重要成果是什么?

答: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了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中心内容是讨论中国革命的纲领问题,大会的重要成果是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此外,大会还讨论通过了关于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议决案,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关于工会运动、妇女运动、少年运动等议决案,还通过了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的议决案。同时,制定了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党章。

19.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党的最终纲领与最低纲领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20.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意义和教训是什么?

答:1923年2月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政治大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第一次高潮的最高峰。这次罢工虽然以?二七?惨案的发生而告失败,但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并为党领导工人运动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其意义在于:它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坚决性、彻底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许多烈士在敌人的屠刀面前,临危不惧,从容就义,表现了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许多工人把工会的决议、命令视为法律,表现了坚强团结的伟大力量。其教训是:工人阶级要得到解放,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对付反革命武装;工人阶级要

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1.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答: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被镇压,是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的标志。

2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答:是在1923年6月12——20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

2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答:党的?三大?的最突出贡献是,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式决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24.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以什么方式实现国共合作?

答: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即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25、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有重大成就的。它正确制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2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什么共产党要与国民党实行合作?

答: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来看,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仅是强大的而且是凶恶和残暴的。中国人民不仅受着武装到牙齿的各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侮,还受着封建军阀以及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为了推翻强大敌人的反动统治,共产党必须依靠和组织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必须团结一切愿意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其他阶级、党派和个人,组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因此,建立统一战线是完全必要的。

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来看,一是由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中国人民的反动统治是十分残暴的,因而他们在中国人民中也是十分孤立的。不仅广大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是反帝反封建的生力军,而且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也有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可能。二是中国工人运动已经兴起,并显示了勇猛顽强的伟大力量。三是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在经历了多次失败的教训后,看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接受共产国际帮助改组国民党的决心坚定,与共产党接触和合作的要求强烈,并于1923年11月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同年年底完成了改组国民党的一切准备工作。在这种形势下,只要中国共产党采取正确的决策,就有可能团结一切愿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因此,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也是完全可能的。

同时,共产国际的帮助也对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1921年共产国际派代表马林到中国,经李大钊介绍,孙中山在广西同马林就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五次会谈。马林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有一个能联系各阶段,特别是联系工农群众的革命党;一是要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队。孙中山欣然接受。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国际和国内的统一战线的号召,对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是一次促进。

27、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是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其成为具有革命内

容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许为少数人所私有;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主张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因而为实现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因此,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以国共两党为主体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2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半平民所共有,不许为少数人私有;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29、黄埔军校是何时创办的?

答:是1924年5月创办的。孙中山在改组国民党时,积极酝酿创建一所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的基础。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正式决议创办陆军军官学校。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市郊黄埔岛上正式开学,简称黄埔军校。有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等先后任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先后派遣恽代英、萧楚女、熊雄、聂荣臻等担任军校政治和军事教官,还从各地选派了一批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到军校学习。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式的革命军事学校,政治教育和军事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为革命军队输送了大批军官,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进行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培育了一批军事人才,如徐向前、林彪、陈赓、蒋先云、左权、许继慎等。

30、五卅运动发生于什么时候,其直接导火索是什么?

答: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全国革命很快走向了高潮。1925年5月30日,为抗议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上海工人和学生在租界内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租借的英国巡捕悍然开枪镇压,打死13人,重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这一流血事件成了五卅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当晚,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和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6月1日,全市实现?三罢?。上海的斗争迅速扩展到广州、南京、北京、武汉等各地,全国约有1700多万人直接参加了这一反帝爱国运动。

31、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是哪次?

答;是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的广州和香港工人的省港大罢工。为了支援上海人民的五卅反帝运动,1925年6月19日,香港10万多工人举行声援罢工。21日,广州沙面租界的中国工人也举行罢工。6月23日,省港两地罢工工人和各界群众在广州举行大会和示威游行,遭到沙面租界英国军警的屠杀,当场打死52人,重伤170余人,造成沙基惨案。广州革命政府当即宣布英国经济绝交。7月6日,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由共产党员苏兆征、邓中夏领导。罢工工人组织了工人纠察队,在广州革命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对香港实行封锁,使香港变成了?死港??臭港?。香港大罢工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有力地配合了正在兴起的国民革命。

32.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25年1月11—22日,在上海召开了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讨论的中心是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问题。大会提出了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是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将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同时提出了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大会通过了关于民族革命运动、职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组织问题、宣传工作等议案,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和大会宣言等。

33、广东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得到巩固和统一的?

答:1924年10月,孙中山在共产党人支持下,依靠黄埔学生军和工农武装,迅速平定了

商团叛乱,使广东革命政权得到了初步稳定。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组织东征军讨伐陈炯明,取得了胜利。接着东征军回师广州,平定了杨希闵、刘震寰发动的叛乱。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并将所辖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0月,国民革命军再组由蒋介石任总指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的东征军,开始第二次东征讨陈,至11月中旬取得胜利。同时还进行了南征,收复了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至此,广东全境各敌对势力都得到肃清,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统一。

34、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是哪年发表的?

答;1926年3月。

35、《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光辉文献。其基本思想是:

第一,解决了无产阶级的同盟军的问题。毛泽东对农民的各阶层对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进行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指出他们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由此,使无产阶级不仅找到了人数众多的同盟军,而且明确了这个同盟军的各阶层由经济地位决定的政治态度,给如何发动、团结和依靠这个同盟军打下了思想基础。

第二,解决了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策略思想。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这是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又团结又斗争策略思想的基本依据。

第三,明确了革命对象。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是极端的反革命派。?这就使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明确了革命的对象。

36、《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阐释的思想观点,明确了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策略思想,划清了敌我友的界限,既反对了党内只看见资产阶级和国民党而看不见农民的右倾投降主义,也反对了只看见工人而看不见农民的?左?倾观点,为我们党制定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37、北伐战争是何时发动的?

答:1926年7月正式发动。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北伐提到了历史日程。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先行北伐援湘。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誓师,正式出师北伐。到1927年4月,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的主要力量,使国民革命达到了高潮的顶点。

38 、为配合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进行了几次武装起义?

答:3次。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两次武装起义,但都因准备不足,以及客观条件不成熟而失败。3月21日,在总结前两次武装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由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共产党人领导上海工人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起义工人同盘踞上海的奉系军阀展开激烈战斗,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占领了上海,并成立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精神和战斗力,是中国工人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

39、北伐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中心在哪里?

答:湖南。

40、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答:北伐军出师,前后不过10个月,就歼灭了数倍于己的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阀部队,从

广州一直打到武汉、上海、南京,占领了半个中国。北伐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支持。北伐出师时,在我党领导下,广东革命工农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省港罢工工人组织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冒暑随军出征;沿途人民送衣送饭,热烈欢迎,大力支持。这是北伐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第二,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北伐军中的骨干作用和先锋作用。在北伐战场上,都有大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他们不仅处处起着先锋模范作用,在战斗中更是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尤其是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以?铁军?闻名于世,是北伐军中百战百胜的先锋部队,对开创北伐战争胜利局面,起了异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有较为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北伐出师之前,广东革命根据地充分发动群众、消灭叛逆、镇压反动势力,巩固了革命政权,并在组织领导和金融财政上都得到了统一。这使北伐出师不仅无后顾之忧,而且有根据地人民的有力支援。这也是北伐能够胜利进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41.国民革命是何时失败的?

答: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局部失败。同年,汪精卫集团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

42.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阴谋活动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阴谋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以假革命面目骗取孙中山的信任。第二,以?左?倾词句掩饰右派活动。第三,制造打击共产党人的?中山舰事件?。第四,炮制排挤共产党人的《整理党务案》。第五,以北伐之名打击工农运动。第六,极力勾结帝国主义。第七,把国民政府变成他反革命的工具。第八,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3.国民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国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对长期统治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进行了沉重打击,把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真正推进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它大大地唤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觉悟和勇气,锻炼了革命队伍;它大大地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使党发展成为了全国性的大党,为党以后阶段的革命提供了相当好的基础。国民革命给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它使共产党人深刻的认识到:要领导中国革命到胜利,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必须建立并掌握人民的武装;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必须进行土地革命,等等。

44.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实际工作中已造成严重恶果。许多同志十分迫切地要求党中央迅速纠正陈独秀的投降主义,解决党内认识上的分歧。因此,党中央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80人,代表党员57900多人。

在党的?五大?上,陈独秀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指出?中山舰事件?时,认为无原则让步的策略是正确的;还继续主张工人阶级只能进行经济斗争,而不能搞政治斗争和武装起义;仍然反对深入土地改革,反对以土地革命发动广大农民群众。陈独秀还提出了一个?到西北去?的错误理论,他认为广州、上海、汉口等地都有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力量,因此革命应当退出东南各省?到西北去?。

大会在讨论过程中以及所作的决议中,对陈独秀的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一定的批评。在《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中指出:陈独秀的政治路线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放弃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领导权。大会驳斥了陈独秀?到西北去?的逃跑理论,指出它是失败情绪的反映。但是,这时的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对于陈独秀投降主义错误的根源和危害,没

有能够进行深刻的分析。大会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没有提出挽救革命危机的有效方法。大会仍选举陈独秀为党的总书记。

45.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陈独秀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留学日本,任过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在五四时期曾努力传播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党的创建起过重要作用。但后来犯了右倾错误,发展成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并在全党占了统治地位,招致轰轰烈烈大革命的严重失败。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早在我党?三大?时就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陈独秀,在中国革命形势蓬勃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趋尖锐的时候,更加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右倾投降主义谬论,并在实践中拱手把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

第二,放弃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中国农民占人口80%以上,他们勤劳勇敢,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标志。陈独秀一贯看不起农民,早就说农民?分散?、?保守?、?难以加入革命?,叫嚷农民运动?过火了?、?糟得很?,咒骂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极力压制和破坏农民革命斗争。陈独秀的这一行为,使反革命气焰更加嚣张,中间派更加动摇,是无产阶级失去了可靠的广大同盟军。

第三,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陈独秀不懂得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的道理,反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掌握武装,反对共产党员做带兵工作。就这样,到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时,我党因无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无法抵抗,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严重失败。

第四,主张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工人阶级必须首先帮助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待工人队伍壮大了,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6.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是哪年发表的,其基本思想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1927年3月发表的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基本思想是:第一,热情支持农民运动,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毛泽东称赞?农民的举动,完全是对的,他们的举动好得很!?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第二,指出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的重要性。毛泽东认为,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权力的革命,是农民的民主势力推翻封建势力的革命。因此,极力主张?打到土豪劣绅,一切权利归农会?,?必须建立农民的绝对权力?肯定了?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的重要意义。第三,精辟的分析了农民的各阶层,指出贫农是农村中最革命的力量。毛泽东说?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重大意义是:全面总结了湖南农民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有力回击了反革命派对农民运动的污蔑和进攻,给农民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武器,鼓舞和推动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是一篇不朽的伟大著作。

47、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为两步走?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革命运动,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中国革命之所以必须分为两步走,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导革命运动的,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不可能一步走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及官僚资本主义,是这个社会的主要统治者,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这三大敌人与中国人民的矛盾,是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和

广大劳动人民求得彻底解放,就必须首先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人民的革命政权,变被统治阶级为统治阶级;然后,才有可能使革命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主革命,它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以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阶段再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新的民主革命。它在经济上只把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收归国家经营,把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同时保存一般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并不废除富农经济。毛泽东指出:?这种新式的民主革命,虽然在一方面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但在另一方面又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中国的民主革命阶段,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的阶段……中国的社会必须经过这个革命,才能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否则是不可能的。

4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对应而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所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原因在于:第一,这一民主革命发生于新的世界形势之下即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第二,这一民主革命是由新的阶段,即在革命中最坚决、最彻底的无产阶级来领导的。第三,这一民主革命是由一支新的革命队伍进行的,即以最广大的农民和其他革命阶级、阶层作为同盟军。第四,这一民主革命有着新的前途,即社会主义。因为这一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仍然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

4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其原因是:

第一,反动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1927年初以来,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买办阶级和其他一切反动派联合起来,向革命力量进攻。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以帝国主义为靠山,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并和形形色色的反革命势力相勾结,残酷镇压革命势力。这时,虽然广大工农群众是坚决

拥护革命的,但有组织的力量特别是有组织的武装力量太弱。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帝国主义是扼杀这次大革命的元凶,蒋介石、汪精卫是断送这次大革命的千古罪人。

第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是使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不努力扩大自己的队伍,而只依仗其暂时的同盟者国民党。其结果是当国民党背叛革命时,使革命陷于失败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实践证明,陈独秀的投降主义错误是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第三,这时的党还是幼年的党。党组织有较大发展,但没有巩固;党员人数不少,但缺乏马列主义教育,有不少投机分子混入党内,没有清洗出去,党处于敌人和同盟者的阴谋诡计的包围中;党内出现了很多活动分子,但没有来得及造成中坚骨干。这些都说明党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等一些根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以及中国革命的特点、规律都懂得不多,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因此,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没有担当起巩固革命胜利的重任。

50、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为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沉痛的经验教训:

第一,在民主革命中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必须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这个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陈独秀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在统一战线中,?一切联合,否认斗争?。招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民主革命没

有农民的积极拥护与参加,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要使农民积极拥护革命和支援革命,并英勇献身的参加革命斗争,就必须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认真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认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不解决农民问题,就会犯右的或?左?的错误,给革命造成损失。

第三,无产阶级只有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才能战胜反动派。中国革命的敌人是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武装镇压革命是敌人的主要斗争方式。在凶恶残暴的敌人面前,没有武装的群众运动,等于在敌人面前束手待毙,自取灭亡。大革命的失败,使党有了惨痛的教训,明白了没有人民的武装,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于是,才有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

5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起义是那次?

答: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罪恶行径,中共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影响下的北伐军部队三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经过近五个小时的激战,歼敌一万余人,缴枪一万余支,一举占领南昌,成立了共产党领导的联合国民党左派和进步人士参加的革命委员会,宣布了自己的革命政纲:?实行土地革命,建设乡村政权?,?拥护工农利益,巩固革命阵线?。起义部队的革命行动,招来反动势力的疯狂镇压,终因敌众我寡,没有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在优势敌军的不断围攻下,10月初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有生力量,在朱德、陈毅率领下,于1928年4月底,与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武装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52. ?八一?南昌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全国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为了挽救党、挽救革命,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在新形势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用革命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革命武装。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向反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以?八一?南昌起义为标志,进入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人民军队的新时期。因此,后来被定为建军节。?八一?南昌起义,高举马列主义武装斗争的大旗,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以革命的实际行动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臶。为我党我军摸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和宝贵的历史教训。

53. “八?七”会议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关系到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行动方针。这便是党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党内同志的要求下召开的。由于时局紧张,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汉的中央执监委员、共青团中央委员和湖南湖北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席为李维汉。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第二,确定了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强调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第三,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消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经过讨论和酝酿,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员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候补委员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

54. “八?七”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八?七?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继续领导了党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战斗。这些是它的主要方面,也是它的功绩所在。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指出的:?八?七?会议?将党从机会主义的泥坑中救出来,重新走上革命的大道?。因此,?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情绪。它在政治上不认为当时应当根据各地不同情况,组织正确的反攻或必要的策略上的退却,借以有计划地保存革命阵地和收集革命力量,反而容许了和助长了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特别是强迫工人罢工)的倾向。它在组织上开始了惩办主义、宗派主义的过火的党内斗争。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55. 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答: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爆发了。秋收起义是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由毛泽东和湖南省委领导、组织的。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党的湖南省委,领导湘赣地区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的军事骨干力量,是由我党掌握的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组成的,起义部队兵分三路向敌人进击,会攻长沙。秋收起义部队所到之处,发动群众砸开牢门,救出革命同志,打开地主的谷仓分给农民,恢复被解散了的工会、农会,斗争士豪劣绅,打击反动统治。但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起义部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遭到严重的挫折。

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命令部队适时改变了攻打长沙夺取中心城市的计划,决定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从此,中国革命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革命战略的伟大转折。

56. 广州起义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广州起义是继?八一?南昌起义、湘赣秋收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发生于1927年12月11日,是在张大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领导下进行的。经过紧张的秘密准备工作,11日凌晨,起义开始,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如枪毙了一些反动军官,攻占了敌人的反动堡垒——公安局,解除了一些敌兵团的武装,攻占广州各区国民党的党政机关等。广州的武装起义,震惊了国内外的反动派,英、美等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联合向起义部队围攻。12日敌人三面包围,猛扑起义部队,张太雷壮烈牺牲,起义部队受到极大损失。13日,敌人分四路大举进攻,起义部队奋力抵抗,终因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起义军难以支持,不得不撤出广州市区。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在革命的转折关头,为了挽救革命,为了粉碎反革命的猖狂进攻,积极英勇地向反革命势力进行的一次有力反击,为我们党彻底地认识军队的重要性提供了依据,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开辟提供了经验教训。

57.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哪里?

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8. 井冈山精神的基本内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产生于我们党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过程之中,是无数革命先辈在血与火的拼搏中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江西视察时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个概括,后来被人们称为?二十四字?井冈山精神内涵。其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勇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基。

5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大约多少农村革命根据地?

答: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全党的艰苦努力,到1930年夏,先后创建了大大小小10多块革命更具地,分别是:毛泽东、朱德等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为湘赣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创建的赣南、闽西根据地,后扩大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徐向前等领导的鄂豫皖根据地;贺龙、周逸群等创建的湘鄂西根据地,分为洪湖和湘鄂边两块根据地;邓小平、张云逸等创建的左右江根据地;方志敏等创建的闽浙赣根据地;刘志丹、谢子长等创建的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此外还有湘鄂赣根据地、海陆丰根据地、琼崖根据地等。

60.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工作重点移到农村,在农村积蓄力量,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我国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呢?

第一,在中国,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利用城市作为阵地向革命进攻。革命队伍要战胜这个强大敌人,就必须长时期的积蓄和发展自己的革命力量,在力量不够时,避免与敌人决战。因此,就必须有巩固的阵地,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第二,中国农村中的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地区广大,使革命有回旋的余地;许多地区受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广大农民有对敌斗争的经验和农会的组织基础,便于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

第三,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搞武装斗争就必须武装农民,就必须以农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开展土地革命,积蓄力量、组织军队、准备干部、建立政权,使革命根据地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波浪式推进。

61. 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

答:武装斗争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是由以下几个基本原因决定的:

第一,从中国社会性质看,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第二,从中国革命的敌人来看,在中国人民面前,革命的敌人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还有强大的封建主义,以及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与人民为敌的大资产阶级。革命的敌人武装到了牙齿,在城市中建立了极端野蛮的反革命军事专政,不给人民以合法斗争的任何可能。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更把革命的人民抛入白色恐怖的血海之中。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所代表的是封建军阀、地主、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且受帝国主义的操纵和指使。这个政权有数百万反动武装,作为镇压人民的凶恶工具。在这种白色恐怖的统治中,中国人民是没有任何民主权利的。所以中国革命的敌人是以浑身武装来对付革命的,是无比野蛮。无比残酷的。在这样的敌人面前,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不能是和平的,而必须是武装的。

第三,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来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问题离开武装斗争就不能解决,必须由?抢杆子里面出政权?。陈独秀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自动地解除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武装。当着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镇压千百万工农群众的时候,革命的人民手无寸铁,只好束手待毙。这个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清了: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62. 党的“六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这是一次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大会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肯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发布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十大纲领。大会认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并没有从帝国主义铁蹄之下解放出来。地主阶级私有土地制度并没有推翻,一切半封建余孽并没有肃清?。因此,大会确定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的任务是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第二,指出当时革命形势的特点和党的策略路线。大会指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国内革命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反革命的势力还超过工农?,?新的广大的革命高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党在当前的策略路线不是进攻,不是普遍地组织起义,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第三,总结了过去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了两条路线的斗争。大会一方面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指出陈独秀右倾错误的致命伤在于?断送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另一方面,大会又批评了?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指出盲动主义者在敌人力量占着绝对优势的大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一种强迫命令的军事冒险,会使党与群众隔离起来。这种?左?倾盲动主义是现时党内最主要的危险。

大会的意义在于,在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从而在党内思想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党领导中国革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六大?以后,经过全党的努力,中国革命很快就恢复和发展起来。

63.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1930年1月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信。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率先走出到农村创建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的第一步,而且在理论上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第一次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产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并进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打下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写下后来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的通信,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实际上提出了要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独创性的理论贡献。

64. 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

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创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有人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个问题在当时是全党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因此,必须从理论上给这个问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根据。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指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

第一,中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动统治的缝隙,给革命力量以可乘之机。

第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在1926年和1927两年大革命过程中工农兵群众曾经广泛发动起来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这些地方有过广泛的工会和农会组织,有过工农群众对地主豪绅阶级的斗争经历,广大群众受过革命斗争的锻炼,为建立革命军队和红色政权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争夺的加剧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法西斯统治,中国无论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或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在日益发展和激化。随着这些矛盾的发展,军阀混乱连年不断,民族工商业和独立生产者的日益破产,广大工人、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全国处在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这是中国革命必然向前发展的社会基础。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红色政权是经常处在白色政权的包围和反革命军队的进攻之下的,掌握了全国政权、有帝国主义支持的蒋介石国民党,每时每刻都想拔掉革命根据地,消灭红色政权。因此,没有相当力量日益发展的正式革命武装,是不可能建立、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的。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要紧的条件,是红军百战不殆的力量源泉。党的正确领导不仅仅取决于党的组织是否有力量,而且还取决于党的政策的正确和灵活的对敌斗争的策略。

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我国武装取政权、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实践中的重大发展。

65.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是什么?

答: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这三者相结合,就是?工农武装割据?。

66.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是工农武装割据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一,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80%以上,是公认阶级的坚强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革命军队也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因此,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当时农民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党以及革命军队只有满足农民群众的土地要求,取得革命所需要的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形成反帝反封建的战斗联盟。所以,熬药进行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就必须进行土地革命。

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没有革命的割据;没有革命的武装,就不能有效地再割据区进行土地革命,也不能抵御阶级敌人的反攻倒算,包围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因此,要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就必须依靠革命武装,发展红军战争。

第三,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斗争的战略基地。有了坚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使革命力量有依托、有阵地和波浪式向前发展,才能逐步地、一片一片地打碎反革命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偶建立根据地,土地革命就不能巩固、坚持,武装斗争也会变成流寇式的武装,不容易和人民群众结合成一体。毛泽东在创建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坚决反对不要根据地的单纯军事斗争的思想,并指出不愿意做艰苦工作和建立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并由此去扩大政治影响,而只想用流动游击的方法去扩大政治影响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总之,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他们是互相依赖、互相发展的统一的整体,是缺一不可的。

67. 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答:关于?中国的革命实质上市农民革命?这一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

第一,从中国革命的性质来看:中国革命第一阶段的革命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靠山,封建主义则是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基础,必须依靠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这里所指的人民大众,主要的是指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所以,中国革命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

第二,从无产阶级的领导来看: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对于农民的领导问题。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如果不与广大的农民结成坚固的联盟,如果不加强对于农民的领导买药想达到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领导农民革命乃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标志。

第三,从土地革命斗争来看: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所进行的革命斗争与农民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是始终密切结合在一起的。1927年,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正式通过了实行土地革命的决议。在这以前,毛泽东在湖南,彭湃在广东以及其他同志就已领导农民、组织农民进行过一系列的反封建的斗争。1927年革命失败后,当在农村建立广大的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进行了整整19年的土地革命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在一亿多人口的农村建立了19个解放区,领导广大的农民进行抗日战争,实行了减租减息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进行了激烈的反封建的土地改革斗争,发动了广大的农民积极支持解放战争。

由此可见,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始终一贯地领导农民进行反封建的土地革命。这种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正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和内容。所以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上市农民革命。

68. 古田会议是何时召开的?

答:1929年2月。

69. 古田会议的决议是怎样产生的?

1929年12月底,在福建省上杭古田召开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1927~1929年是我军的初创时期。红四军在党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在政治

上、思想上、组织上开始建立起一支新的人民军队。经过?八一?南昌起义、湘赣便秋收起义及两年多的武装斗争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红军长期处于农村游击环境,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构成的,加上旧军队的影响和党组织对党员思想教育不够,在党和红军内部反映出大量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如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等。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虽然在红四军内部占统治地位,但是他在革命斗争和实际工作中却时隐时现,极大地妨碍着红四军执行党的正确路线。然而红四军内许多人却看不到这些错思想的危害,甚至信奉和吹捧错误观点,这不仅是红四军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大为消弱,部队内部的军阀主义作风、极端民主化、破坏群众纪律等不良现象倾向有所滋长,而且在开辟新的根据地等工作中,遭到失利。为解决红四军内的这些问题,中央于9月28日起草了《给红军第一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并经次精神为指导,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70. 古田会议决议的主要是什么?

答:古田会议决议的内容非常丰富,其基本精神是精神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客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古田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指出?中国工农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必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红军的任务?绝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需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

第二,决议规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解决了军权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

第三,决议确定了整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整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第四,决议规定了进行党的正确路线的教育,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原则和方法,即加强思想教育领导,掌握思想教育,并由此提出一系列建军原则、方针和政策。

第五,决议确立了新型的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和正确的俘虏政策,强调军队民主。

第六,决议论述了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出反对主观主义,要求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实力的估量,注意调查研究。

71. 古田会议及其决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古田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有一次有深远影响的会议。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建军原则和方针,不但在红军而且在各部分红军中都付诸于实践,从而红军完全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肃清了旧军队的影响,把以农民为主要成为的武装力量建设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新型人民军队。由此开始红四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直到今天,在推动我军建设方面仍然有巨大的作用。

72. 1931年基本形成的土地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是什么?

答:基本内容: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73. 红军在第一至第三次反“国剿”斗争中采取了什么作战方针?

答:?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先打弱敌等方针。

7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何时?

答:1931年11月7日。

75.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何时?

答:1930年3月。

76. “九?一八”事变发生于什么时候?

答:1931年9月18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借口柳条湖事件,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进攻并占领了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当局执行不抵抗的方针,仅四个月时间,东北三省就会全部陷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77.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是什么?

答:1931年1月,通过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王明的错误主要表现在: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等中间力量;强调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存在,鼓吹在全国范围内采取进攻路线;坚持?城市中心论?,无视红军游击战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大意义;在白区工作采取冒险主义和进攻形式;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和惩办主义,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进行党内斗争;在军事上忽视红军的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原则,采取所谓正规战、阵地战;等等。

78. 第一次到第四次反“围剿”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答: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迅猛发展,成为蒋介石反革命统治的最大威胁。10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军阀混战结束后,蒋介石于年底调集了10万兵力,以伪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司令,采取?并进长追?的战术,向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当时红一方面军约4万人,在毛泽东主持下,确立了?诱敌深入?的方针。随即,红军主力转移到群众基础好、地形条件也好的根据地宁都县集合,进行了战略反攻的各项准备。12月下旬,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集中全部红军主力,实行?中间突破?,在永丰县龙岗歼敌9000余人,并活捉师长张辉瓒。其后,其他各路敌军畏奸逃窜,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

1931年4月,蒋介石又调集20万兵力,以何一钦为总司令,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向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当时红军只有3万余人。毛泽东、朱德等根据敌我力量对比情况,采取?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并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红军在15天内,横扫700里,打了5个大胜仗,俘虏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1931年7月1日蒋介石在调集30万兵力,亲任总司令,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敌人依仗其优势兵力,分成三路,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企图把红军压迫在赣江一带消灭。毛泽东、朱德等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乘退追歼?的作战方针,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巧妙地甩掉敌人主力,致使敌人精疲力尽。在此次反?围剿?中,共歼敌43000余人,缴枪2万余支,胜利地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以何应钦为总司令,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全面?围剿?。敌人首先集中兵力攻占鄂豫皖和洪湖等革命根据地。随后,移主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攻。红军在周恩来、朱德领导和指挥下,灵活地运用了第三次反?围剿?的经验,集中优势兵力,讲主力红军埋伏在敌人必经之路,一举歼灭和俘虏敌人大量有生力量,缴枪1万余支,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79.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1933年10月,蒋介石出动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歌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其中以50万兵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人口约300余万,红军发展到10万余人。如果能够继续执行毛泽东正确的政治和军事路线,紧密地依靠根据地军民,完全有可能打破敌人的?围剿?。但是,党内的?左?倾领导者却顽固地推行和坚持错误主张,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80.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王明“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王明?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是:

第一,在反?围剿?开始,就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放弃根据地一寸土地?,使红军在战场上失利,陷入被动地位。

第二,1932年11月,被蒋介石派来的进攻红军的国民党十九路发动了?福建事变?,这是我军打破敌军?围剿?的客观有利条件。但?左?倾领导者没有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而是在所谓?中间派是中国最危险的敌人?的错误理论指导下,坐失良机,使蒋介石得以在镇压?福建事变?后重新进行中央革命根据地。

第三,在敌人新的进攻面前,?左?倾领导者完全被敌人的优势兵力和堡垒政策吓倒,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同敌人拼消耗,革命根据地缩得越来越小。

第四拒绝了毛泽东的将会共军主力转移到外线,向湖南中部进攻,调动和歼灭敌人的正确主张,坚持分兵把守,进行拼消耗,的阵地战。于是,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就最后断绝,红军主力被迫推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

81. 红军长征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

答: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93610月,一、二、三、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整整一年的长征中,纵横十一个省,长驱25000,击溃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途中无数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的战略大转移,终于达到陕北。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全体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分,也到达陕北,和一方面军会师。至此,全国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这时候,红军从30万人减到3万人左右。我们党的力量虽然在数量上暂时减少了,但他们是红军和党的即可宝贵的精华。

82.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答:长征,是人类挑战自然、战胜自然的真实记录,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生死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然而,红军之所以进行长征,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从根本上说,是党内?左?倾错误和国民党蒋介石对中国革命的镇压所致。

在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候,国民党蒋介石却依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新战略,同时对苏区实行经济,交通封锁,企图逐步压缩病测底摧毁苏区,发动了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

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此时业发展到高峰,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既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斗争?于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实行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不仅为蒋介石反动派向党和红军提供了借口,而且由于把中间派别认为是所谓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分散了反蒋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左?倾路线又是行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因而使红军完全处于被动。最后又实行了逃跑主义,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中共苏区大部丧失。

党内的?左?倾错误给党和工农红军带来的最严重的的危害,就是党在1933年底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惨败。

为了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发展革命力量,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83. 红军长征的路线是怎样的?

答:红军长征先后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豫、鄂14个省,穿越了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纳西、白、彝、藏、羌、回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长驱数万里。在情势极其险恶、给养严重匮乏、环境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峰山开路,遇水架桥,翻越和战胜了五岭、乌蒙山、横断山、秦岭、六盘山和湘江、乌江、沅水、资水、金沙江、大渡河等千山万水,通过了人类难以生存的雪山、草地,攻克了娄山关、剑门关、腊子口等险要要隘,其行程之长,路途之险,困难之巨,古今中外,闻所未闻!红军将士怀着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以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踏平坎坷成大道,在腥风血雨中终于闯出了一条生路,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

84.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什么会议?

答: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

85. 遵义会议主要作了哪些事情?

答: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在发言中尖锐地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者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实行单纯防御、在长征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与会绝大多数人同意毛泽东等人意见,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长证据常委会分工,张闻天代替博古负责党中央总的责任,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86. 遵义会议的突出贡献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遵义会议的突出贡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实际领导地位。因而遵义会议使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是我们当从失败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是我当在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由于遵义会议果断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的统治,特别是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问题上的错误,改变了红军的行动方针,把战略退却和消灭敌人结合起来,就使红军得以在极端危险的境地保存下来,胜利完成长征,开创抗日战争的新局面。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二,遵义会议是我党从幼年的党走上了成熟的党的标志。遵义会议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进行可积极的思想斗争,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分歧和矛盾,避免了一次可能造成的党内分裂的危险,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表明我们党政治上的日益成熟。第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前,右倾或?左?倾机会主义先后几次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使中国革命战争总是处于起伏不定的状态。而在遵义会议以后,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在党中央的指导地位,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能够达成统一,把党的路线开始转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历史证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