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财政农业投资模式创新_熊启泉[1]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财政农业投资模式创新_熊启泉[1]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财政农业投资模式创新_熊启泉[1]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财政农业投资模式创新_熊启泉[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第7卷) J OURNA L O F SOUTH C H I NA AGR IC U LTURAL UN I V ERSITY (SOCIAL SC IE N CE ED I T I ON ) N o .42008(V o.l 7)

收稿日期:2008-07-1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6J A790039);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6J DXM 79003)

作者简介:熊启泉(1966)),男,四川阆中人,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财政农业投资模式创新

熊启泉,邓家琼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2)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功能中经济功能的权重不断降低,而非经济功能的权重快速上升。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提高农业综合价值为目标,树立现代农业价值观,从投资主体、投资机制和投资结

构等方面重塑财政农业投资模式,促进非经济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价值观;财政农业投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 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8)04-0049-07

一、日益重视农业非经济功能的现代农业价值观

农业为人类发展提供食物、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为非农产业发展提供原料和积累资金等功能,一般可通过市场交易得到价值补偿,所以这些功能又被称为农业的经济功能,或农业的经济价值(农业的市场价值)。除了经济功能,农业还具有改善与恢复生态环境、传承农耕文化、保障粮

食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非经济功能。这些功能是农业生产过程的副产品1。由于农业生产

中的外部经济效应难以通过市场交换得到价值补偿,因此,农业的非经济功能,相当于农业的非经济价值(农业的非市场价值)。

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较大,为了实现GDP 和人均GDP 的增长,人们对农业经济价值的评价赋予了较高的权重,而对农业非经济价值的评价赋予的权重较低。在工业化中期和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在GDP 中的份额已大幅度降低,农业增长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低,经济价值在农业价值评价中的权重下降,而农业非经济价值在农业价值评价中的权重急剧上升。

人们对农业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评价权重的变化,意味着农业价值观日益重视农业非经济功能的倾向。在传统农业阶段,人们更多的是从农业提供农副产品的角度,即农业生产功能的角度,侧重评价农业的经济价值。在现代农业阶段,农业经济价值依然是重要的,但农业非经济价值有超越经济价值的趋势。/以人为本0的发展观最终将催生一种/农业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并重,由非经济价值主导0的综合的现代农业价值观。

在现代农业价值观背景下,在强调农业产品生产功能的同时,也需要特别注重产品质量的改进,即提供符合人类健康需求的绿色农产品。当然,现代农业更强调非市场价值,农业生产应是环境友好型的生产,通过农业生产发挥其改善环境、保全国土、促进社会和谐和传承农耕文明的功能。

二、用公共财政塑造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农业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农业投资模式。现代农业的公共品属性要求用公共财政

50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其作用途径是:用财政农业投资塑造现代农业投资模式,用现代农业投资模式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一)现代农业的公共品属性

现代农业价值观取代传统农业价值观意味着:现代农业不仅要提供农产品,而且也是一个/生命的空间0,现代农业追求的是一种综合的价值,即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生活价值的和谐实现[1,2]。由于人民对农业非经济价值的评价超越了对农业经济价值的评价,而农业非经济价值主要体现为农业的积极外部性和公共品属性,这就决定了现代农业是一个具有较强的公共品属性因而也很容易出现市场失灵的产业。

现代农业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财政性农业投资的基本作用是改善和优化农业发展所必须的公共品供给,塑造农业投资模式,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现代农业发展,进而达到与矫正市场失灵的目的。

当然,不同的农业发展项目具有不同的消费需求特性,其外部性和公共性有很大的差异。/公共0程度越高、受益地域范围越广的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越应由上级财政支持,或由受益范围内的地方政府联合提供。

(二)财政性农业投资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

财政性农业投资是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对农业的净流入,在带动其他农业投资主体增加农业投入、在优化农业投资结构、在塑造农业投资和农业发展模式方面发挥着其他农业投资主体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财政性农业投资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1.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投资农业发展所需的农村公共品环境、支持农业科研,财政性农业支出可以改善农业投资环境,提高农业投资的产出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在农业资源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甚至在减少的情况下推动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大大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2.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通过资助农业科研,财政性农业投资可以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加快农产品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通过补贴农村教育,引导和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从而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总之,财政性农业投资是提高包括质量竞争力、价格竞争力和信誉竞争力在内的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3.塑造农业投资模式和农业发展模式

财政性农业投资可以改善农业投资环境,为集体、农户和农业企业增加农业投入创造条件,可以引导其他农业投资主体增加农业投资,从而起到增加农业投入总量的乘数作用。同时,财政农业投资具有导向作用,引导其他农业投资主体投资,优化农业投资结构。因此,财政性农业投资模式实际上决定着农业投资模式,进而决定着农业发展模式。

4.降低农业系统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资助农村水利灌溉设施、农村交通网络、农村信息网络和市场基础设施等农村公共品建设,财政性农业投资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拓展农产品的市场半径,降低农业系统面临的风险,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三、目前的财政农业投资模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以/农业增长高出人口增长1个百分点,农业发展就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0的国际经验看,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似乎没有问题[3]。然而,如果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发展现代农业、从

(一)财政性农业投资总量不足

1.财政农业投资规模与国民经济中的农业份额和农业增长不相称

1990)2007年,我国GDP 增长一直高于7%,年均增长10128%。相比之下,农业增加值均在5%以下,年均增长3190%。2007年农业增加值占我国GDP 的比重虽已降到11172%,但农业劳动力仍占社会劳动力总数的43%,农业劳动力仍然高达3126亿人。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世界农业投资增长规律,农业总投资的增长速度一般要高于农业产出的增长速度,财政性农业投资的增长速度一般高于农业总投资的增长速度。然而,1978)2006年,按绝对价格计算的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年均增长速度11150%,低于农业增加值年均12103%的增长速度0153个百分点;扣除通货膨胀因素,财政农业支出年均增长率5149%,仅略高于4161%的农业真实增长率。考虑到财政性农业投资极强的外溢效应,中国财政农业投资增长与农业增长中农业投资加速增长的一般规律存在着很大差距。

比较国民经济中农业所占份额与农业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1980)2006年间,除1980年、1991年、1992年和1998四个年份外,其余年份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所占比重均低于10%,平均仅为8149%,大大低于同期农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19142%。我国人均GDP 已超过2000美元,已迈入工业化的中后期,根据世界农业投资的一般规律,农业比较投资率(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应接近于1。然而,2006年我国农业比较投资率(以农业比较财政投入率1来代替)仍然只有0167。这反映出我国对农业的投资仍然不足。

2.财政农业投资规模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现代化农业中的高农业生产率,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投入要素和现代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从农业生产率看,我国目前主要农产品土地生产率除大豆外均不同程度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若与世界单产最高的国家和地区比较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若从农业劳动生产率来看,中国无疑是世界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现代农业要求有会经营懂管理的现代农民。然而,到2006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6165%,小学文化程度占26137%,初中文化程度占52181%,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业劳动力仅占14117%,其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仅占全部劳动力的2165%。农业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单纯由农民自己进行教育投资,显然会出现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小学辍学人数明显增加,升学率提高缓慢,初中到高中的升学率明显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国家财政对农村教育投资不足有关。

3.财政农业投资难以满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市场取向的改革推动下,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在供给总量不足和农业开放度非常低的情况下轻易推进。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产品供给从总量不足转为总量大致平衡和结构性过剩,农业发展总体上已进入必须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跨入21世纪后,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竞争力成为我国农业成功应对国际化竞争的关键。近两年,伴随着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出现,我国农业又进入了供给的紧平衡阶段。从农业发展史看,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农业竞争力提升的基础。目前,我国结构调整的技术支撑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缓慢,在很大程度与财政对农业科研投资极其低下有关。

51第4期熊启泉,邓家琼: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财政农业投资模式创新

52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4.财政性农业投资未能充分利用WTO5农业协议6提供的支持空间

W TO5农业协议6虽然对政府支持与保护农业的方式和程度进行了约束和规范,但它仍然为财政支持农业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如不受约束的/绿箱0支持措施。根据WTO对农业财政性投资的规定和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在宏观层面上对农业的保护与支持既存在总量不足又有结构失衡的问题。1996)1998年,我国农业的国内支持总量(AM S)年平均为1063124亿元,仅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151%,其中,/绿箱0政策支持年平均为772198亿元,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3128%。/黄箱政策0支持在1997)1998年平均为290126亿元,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1123%。我国对农业国内支持的力度是很不够的。目前我国虽已取消了农业税,公共财政也增大农业投资力度,但财政支持农业仍有很大空间。

我国财政性农业投资不足的直接结果是农村公共品供需矛盾突出。表现为:(1)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导致了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差,水灾旱灾不断发生,使农业仍然面临很高的自然风险;(2)农业发展亟需的道路、通讯、运输、仓储等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市场半径小,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还远未形成,使农业仍然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3)农业仍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基础性科学研究以及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还很不健全,科技进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仅4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70%-80%;(4)农产品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和物流体系竞争力低下,不能适应农业国际化的需要;(5)农村电网、饮水、电视、通信、广播、市场基础设施等的供给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6)财政性农业投资不足加剧了金融资本在比较利益的驱使下从农村系统的退出,使农村资本短缺的现象更加严重。

(二)财政农业投资的结构错位与低效率

财政农业投入总量不足是问题的一面,更重要的还表现在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结构明显错位以及随之而来的低效率。财政农业投入结构错位集中表现在:

1.对农产品流通经营领域投入过多,对生产经营领域投入过少

近20年来,为了国内粮食市场的平稳运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为生产者提供相对平稳的价格信息,政府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补贴粮食流通经营领域。然而,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体制使得政府无法有效区分粮食企业的亏损究竟是政策性亏损还是经营性亏损,以致国有粮食企业将经营性亏损也说成是政策性亏损,骗取国家财政补贴,从而大大降低了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1998)2002年,国家用于粮、油、棉流通环节的补贴平均每年高达591亿元,占国内支持总量的30%以上。从长期来看,这种大规模的补贴不仅无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农民从中直接受益甚微1,真正的最终受益者是消费者和国有粮食企业,补贴的效率低下。

2.对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投资存在着公共投资/挤出0私人投资的现象

财政性农业投资的目的主要是矫正农业领域容易出现的市场失灵,提供构成农业发展环境所须的公共品环境。然而,我国长期以来使用农业投入补贴政策,补贴政策初衷是引导农业结构的调整,但由于相关体制不完善,补贴真正流入农民手中的微乎其微,倒是培养了一批影响农产品流通经营体制改革的利益集团。即使流入农民手中的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出0了私人投资。

3.对农业支持与WTO5农业协议6的要求存在着诸多不一致的地方

W TO5农业协议6对/绿箱政策0没有进行任何限制,将来也不会要求做削减承诺。从长期来看,/绿箱0政策措施将是财政农业投资的基本领域,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竞争力所必须的。然

而我国对/绿箱0政策措施所允许的12项政策只使用了6项;另一方面,容易带来很多政治经济问题的/黄箱0政策补贴占我国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却达到313%,花费了较多的财政资金

[3]。

4.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

一方面,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农村公共品1供给严重短缺,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财政对农业投资存在许多方向性的偏差。不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或者不是农民所需要的甚至是有害的/公共品0供给过剩,如各式各样、名目繁多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达标工程。事实证明这些农业财政投资大多是效率极低的,对农业发展和解决当前的农村问题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却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财政资金。四、财政农业投资总量不足与结构偏差的原因解析

财政性农业投资不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财政资金的约束。我国财政收支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90)2006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150%和17145%,而同期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年均增长率仅为15170%,比国家财政总支出增长率低2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整体上已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已经具备了反哺农业的条件,但财政性农业投资一直增幅不大,有限的农业财政资金又存在着使用的低效率问题。财政性农业投资体制的缺陷是导致我国财政性农业投资不足、投资结构错位和使用低效率的主要原因。

(一)事权不清导致农业财政投资主体模糊

1994年我国实施新的财税体制后,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开,并且依据事权的大小划分财政权限,即事权与财权相称。中央政府主要承担国防、外交、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等全国性公共事务,地方政府则负责本地的行政管理、公共安全、基本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地方性公共事务。这只是一种原则性的划分,事实上各级政府在农业投资上的事权是模糊不清的。如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环保、食品安全等外部性很强、公共程度很高的公共品供给,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很难界定清楚。在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链条中对农业领域投资事权的界定就更加模糊不清了。虽然在理论上可以根据所提供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确定各级政府的供给主体地位,但由于农业投资效益长期性的低激励,以及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在财政农业投资方面客观上存在的非合作博弈关系,农业的财政投资就很容易出现严重不足。

(二)基层财政资源短缺导致农业财政性投资的总量不足

县乡财政的困境在我国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1999年,在全国45000个乡级财政中,需要上级补助的乡镇占52%;2000年,在全国2074个县级财政中,有950个县属于财政补助县,占46%。这些财政困难的县乡往往是农业县,地区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税收成为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财政困难)对农业财政投资不足)农业领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业发展缓慢)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减少)财政困难。如果再算上县乡庞大臃肿的行政机构和数额巨大的负债问题,许多县乡财政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吃饭财政0。一个为吃饭而发愁的政府根本谈不上对农业进行投资,县乡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欠账。2000年乡镇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分别占全国乡级财政支出的89%和11%,而这仅有的11%建设性支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发达省份。

(三)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的内在缺陷

公共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公共品生产的边际转换53第4期熊启泉,邓家琼: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财政农业投资模式创新

54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率。由于公共品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消费者的偏好不能通过货币投票即价格来显示,因此经济学家找到另外一种投票机制)))民主机制。虽然这种偏好显示的方法存在许多缺陷,如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投票协商过程较高的交易成本、农民所面临的各种约束,但它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对公共产品进行偏好显示的方法,尤其是地方性公共产品。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滞后使得农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很好的行使,导致农民对财政性农业投资没有创制权。事实上,在我国现阶段的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下,财政性农业投资的创制权在政府部门。因此,就产生了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农业财政性投资往往不是用在农业最需要的地方,公共产品的利用率低,投资效率也低。

(四)缺乏科学的农业财政投资的决策与监督机制

农业财政投资在我国缺乏一套科学的决策与监督机制,因而投资效率普遍不高。在实行分税制后,基层政府事权与财权并不对称,往往出现/收入上移、支出下移0的情况。投资决策往往集中在上级政府部门并要求下级政府配套各项资金。由于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县乡有限的财政资金就被投入到一些效率低下、社会效益不好的项目上。另外,由于基层民主政治的不完善,农民不能很好行使民主权利,对农业财政投资的监督不到位,这反过来又增加了财政性农业投资决策的随意性。

(五)财政性农业投资总量不足导致财政性农业投资效率低下

1994)2006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平均占65%,而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中,事业费部分又占65%,真正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支出的财政资金仅占35%。由于用于事业费支出部分具有刚性增长的特点,因此,财政农业支出的波动将很大程度上反映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的波动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波动,最终反映为农业和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波动。在满足农林水气象等部门事业费的刚性需求下,财政性农业投资总量增加,财政性农业投资效率上升。

五、我国财政农业投资模式创新的思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业已处于一个开放度不断提高、竞争更为激烈的国际环境中,财政性农业投资必须遵守WTO关于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规则。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国际竞争力,如何降低农业系统面临的风险和增加农民收入,如何优化财政性农业投资结构和提高财政性农业投资的使用效率,成为重塑我国财政性农业投资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一)建立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需求的充分表达机制

只有农村公共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农民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公共产品,因而他们的需求应该能得到充分表达。通过推进/管理民主0来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让政府知道什么公共产品能产生最大的社会福利,这样才能保证农业财政投资的有效性和实现效率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WTO规则,加大财政农业投资力度

财政农业投资必须站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高度,以降低农业面临的系统风险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财政农业投资的力度,优化财政农业投资结构,提高财政农业投资的使用效率。具体来说,逐步削减/黄箱0政策投入和粮棉油的价格补贴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市场营销服务等支持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将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提高到与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相等的水平。

进行的投资,资金应由其配套;凡乡镇范围的投资,由乡镇人大决定,乡镇政府进行投资。除了已经实施的财政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外,中央政府还应在农业科研与推广、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建设、信息的发布、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地方政府的农业财政投资则应集中于农业基础设施、与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相关的公共产品等领域。考虑到我国县乡财政普遍存在资金短缺、负债严重等困难,应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统筹各地的财力分配,以实现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均等化。要完善农业财政投资的决策机制,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做到财政资金使用的硬约束。

(四)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财政农业投资的乘数效应

财政农业投资在引导其他农业投资主体增加农业投资进而增加农业投资总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在财政农业投资的使用上,应根据乘数效应的大小,确立投资优先序。注重瓶颈性投资和互补性资产投资,财政对农业科研及推广、农产品物流体系、农村义务教育等领域的投资,能较好的改善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的环境,促使其他投资主体,如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等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从而实现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促进农业发展。

(五)基于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发挥财政农业投资的导向作用

要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发展必须实施比较优势战略。为此,必须充分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确立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重点,进而发挥财政性农业投资的导向作用,实现农业投资模式与发展模式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日]祖田修.农学原论(中译本)[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范小建.加入W TO 以后的中国农业政策调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林毅夫.有关当前农村政策的几点意见[J].农业经济问题,2003,(6).

[4] 刘 亮.调整农业财政政策,增加农民收入[J].农业经济问题,2004,(5).

Fiscal Invest m ent Innovati on i n D evelopi ng M odern A griculture

XI ONG Q -i quan,DE NG Jia -q i o ng

(Guangdong C enter for Rural E conom ic Stud ies,Sou t h China Agr icultural Universit y,Guangzhou 510642,Ch i na)

Abst ract :The Agricu ltural i n dustry brings both econo m ic and non -econo m ic value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 o n of econo m ic value is sub ject to m arket la w s ,acco m panied w ith h i g h m arke t volatility ;the ag -ricu ltural pr oducti o n of non -econo m ic values is e mbod i e d as the positi v e ex ter na lities o f traditi o na l agr-i cultural production,so m arke-t allocated resources to t h e agricu ltural production of non -econo m ic va l u es is al w ays i n suffic i e n.t W ith the socioecono m ic developm en,t the econo m ic value as a percentage o f agricu-l tura l co mprehensi v e value is decreasing ,wh ile the non-econo m i c value .s share is experiencing a rapi d gro w th.To deve l o p m odern agricu lture ,it is i m perati v e thatw e shou l d establish a sound ph il o sophy about t h e value o f agricu lture ,set up the goa l of enhanc i n g the co m prehensi v e val u e ,t h us opti m izi n g the re -gi m e of fisca l i n vest m ent i n agriculture fr o m i n vest m ent entities ,i n vest m ent m echanis m and invest m ent structure .

55第4期熊启泉,邓家琼: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财政农业投资模式创新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 李燕凌汤庆熹 一、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深刻内涵 所谓现代农业,可以从三种不同视角全面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一)从阶段论视角来理解。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现代农业是指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按照阶段论观点,把历史上的农业区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原始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和原始工具,传统农业主要依靠畜力和非石油动力机械,现代农业则主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技术装备、方法等。 (二)从状态论视角来理解。按照农业生产力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方式特征进行描述性定义,现代农业一般具有科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流通、产业化组织、社会化服务等基本特征,并具有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产品商品率“多高”的显著特点。也有人更直截了当地把现代农业描述成机械化、电器化、化学化、工厂化、市场化、专业化等农业。 (三)从过程论视角来理解。从事物发展过程看,现代农业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现代农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要求。当今世界所谓的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即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现代化。 从以上可见,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的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的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的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的农业、依靠新型农民发展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

城厢镇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世界现代田园示范线建设总体要求,我镇按照集成打造高端现代农业产业和产业高端指导方针,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的目标,整体推进世界现代田园示范镇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情况和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厢镇位于成都市东北,青白江区域东部,镇域面积46.91平方公里,耕地3.5万亩,辖11个农业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2个城镇社区,农业总人口4.2万人。镇内有润辰食品有限公司、红旗油脂、迪澳植化、宜家食品、西南科联种业、玉虹罐头厂、天天绿、康祖食品、荣泰清真、成都二牛等10家龙头企业;有食用菌协会、玉虹桥蔬菜专业合作社、万柳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园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等12家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有十五里、十八湾、兴禾、桂龙、玉虹桥等5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四川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新兴菌种站、食用菌孵化园区等科研机构3所;有恒邦食用菌博览园、绣水稻香、红玫瑰休闲园、芮家风味馆、金河山庄、东方欲晓等一三产互动休闲农家乐20余家;有玉虹桥蔬菜基地、十五里休闲观光园区、今日田园、特色食用菌园区、科联玉米制种基地、贵和高科农业生态园、食用菌博览园、经作所科技实验基地、永乐春大学生蔬菜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园区。 二、具体做法 (一)重规划,以“五区一带”的园区划分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框架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的思路,以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为目标,从全局上规划全镇现代农业,按照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要求,结合我镇地理和区位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五区一带”的现代农业发展框架,邀请电子科技大学于2010年在全区率先编制完成了城厢镇现代农业总体规划,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二)抓典型,以贵和高科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为示范 坚持走高现代农业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发展之路,我镇近年来陆续引进和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其中以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的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坚持以有机标准做农业,采用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探索发展循环农业,建设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引种高科技新品种,配套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该农业园区已经被列为成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发展项目,该公司的多次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现已成为我镇的一张高科技农业宣传名片。 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是一家省级示范合作社,主要种植大棚蔬菜,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成员由创建初的10余户发展到现在108家,合作社以有机为立足根本,现有西湖瓜、番茄等四项有机认证和玉虹桥蔬菜品牌,带领周边农户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镇大学生创业基地,主要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其特点就是在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采取农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精心整理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要把产业链、”业1300多家,全国种业前10强中北京市占4家,全球10强种业巨头有8家在首都建立研发或分支机构。全国种业的交易交流中心。北京种业销售额占全国的10%,农作物种子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7%。搭建种业发展服务平台。搭建了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网络框架,构建了北京林木种苗网、花卉网、果树网等网络平台。

二、休闲农业。农业与“三产”的有机融合。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多项服务。北京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350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30亿元左右。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休闲农园。从单一的入园观景、赏花、摘果、耕作、垂钓、狩猎等,到融合科研、观光、科普、餐饮、会议为一体,以“新技术、新品种、高科技、 加值,达到“举办一个展会、拉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目的。北京每年各类会展活动接待参观游览1000万人次,总收入达25亿元。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节庆活动。以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为依托,通过举办农业节庆活动的方式,带动乡村旅游、农村文化和产业发展。目前北京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节庆活动有60多个,如平谷的桃花节、大兴

的梨花节、昌平的草莓节、通州的葡萄节等。二是各类展会。以“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作为宗旨,发挥展示、招商、信息交流等多种功能,积极寻求合作,努力开拓市场,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丰台种子交易会、顺义农博会等等。三是学术大会。以举办与产业紧密结合的、世界性农业学术会议为契 景观,使得农业的生产性、可持续性同审美性结合起来,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如昌平小汤山镇的“京承碧园”(四季蔬菜观光主题园),利用不同的品种选择、色彩搭配、播期调节、艺术造型等,搭建图案、色彩、造型各异的景观效果,形成了春意盎然踏青园、姹紫嫣红瓜果园、金秋十月赏菊园、寒冬保健菜园四个景观园和一个蔬菜迷宫。三

最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工作,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出现以下特点: 认识有了新高度。新农村建设工作很多,工作从何抓起,力量往哪里使,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现在地方党委、政府绝大多数都认识到,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思想认识的统一,使发展现代农业有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发展有了新思路。绝大多数省市区,特别是农业大省,开始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提出从六个层次发展现代农业,即发展设施农业、效益农业、安全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沈阳市沈北新区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工作有了新力度。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多数地方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都普遍加大。沈阳市沈北新区在运作建设资金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建立了三大体系:一是放开要素市场,建立民营资本投入体系。将供电、供水、供热等可经营类项目全部市场化,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

是集中使用财政资金,建立“支农、惠民”公共财政体系,集中财力办大事,使财政资金重点向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倾斜。三是拓展融资渠道,组建国资公司、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建设开发公司三大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吸纳银团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但在看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成绩的同时,更要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大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难以吸引资金投向农业;社会上的资金多数投入二、三产业,这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发展现代农业与确保粮食安全的矛盾。有的地方往往是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发展现代农业,显然这与确保粮食安全是相矛盾的。 发展现代农业与分散小农经济的矛盾。我国农户土地规模小,农民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这是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面对的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与地方财政紧张的矛盾。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是我国农业地区的基本特点。农业县区既要保人员工资,又要解决一些必需的社会发展问题,无力增加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花费时间长,效果不明显,由此而导致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内在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与目前农民素质较低的矛盾。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显著增强。 一是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国务院出台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后,科技部率先行动,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部区会商议定书,出台了促进宁夏科技发展的26条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我区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指导和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我区先后出台了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等涵盖农业科技工作诸多领域的科技政策,明确了农业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了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工作会议,对包括农业科技在内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奖励了一批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典型,优化了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二是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通过科技改革、资源整合,初步形成了能够满足农业发展基本需求的研发推广体系。培育组建了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农科院、水科所、气象所等3个非营利科研机构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由改革前的50%上升到85%。建立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 三是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成绩斐然。积极争取并实施了电子农务平台、盐碱地改良、设施园艺、压砂地持续高效利用、枸杞、马铃薯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组织实施自治区级农业科技项目数百个,启动了自治区“5183农业科技工程”,投入科研经费上亿元,取得并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研究开发出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引进选育优良农作物、牧草、林木、蔬菜品种数百种,水产品扩展到8个类型20多个品种。实现了小麦第4次、水稻第5次、玉米第6次更新换代,创造了水稻单产933.85公斤、玉米单产1248.9公斤的历史新高。冬麦北移技术扩大示范推广到30万亩,亩产较春麦增加100-150公斤,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奶牛年产量达6700公斤,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黄河鲶鱼人工繁育、经济林木花卉快速繁育等农业高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全区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超过75%,畜禽改良率达到90%以上。2007年以来,我区共取得100多项自治

浅谈新型农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5417315.html, 浅谈新型农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性 作者:翁国仕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1期 摘要:農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产业,在新型农业发展创新这一问题上,党和国家指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我们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给农业科技工作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新型农业,发展创新,经营主体。 我国正处在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发展的新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大背景下,要想促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创新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科学的经营方式重要性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势在必行 把握好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和科学内涵,立足农村,坚持以工业化的思路指导农业,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产业化、信息化等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上,由资源初加工、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转变,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值。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品牌农业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抓手。品牌农业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是现代工业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理念在农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发展品牌农业有利于提高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提升产业层次,对于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性 科技是突破农业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的重要途径,应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加快建设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和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把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作为重点。运用农业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注重研发和推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首先要强化科技培训要以促进农民持久增收和充分就业为目的,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展开科技示范、科技培训、科技推广等活动。其次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培育科技示范大户、科技示范大村为重点,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马铃薯、胡萝卜、金莲花、苍术等现有主导产业及蔬菜、中药材等后续产业,集中人力、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2.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从农业经营模式看 中国目前大多数地方仍然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这是中国上个世纪制定的政策,一直延用至今。无可否认,这种政策在制定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这种模式因为其经营的灵活性不足和低效性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走向困难。 这就要求农业的经营策略要全局考虑,制定合理的生产结构,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经得起市场的跌宕起伏。而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下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据目前市场行情来决定生产什么,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结构很不合理。这样可能在短期内收益会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盲目的大量的生产,该产品的市场很快出现饱和,价格迅速下降,收获不到好的收益后,营者们只能又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经营新的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产品,再次走上追逐—>失利—>转营的怪圈(其实转营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好的收益,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通常比较长,等到转营后有产品产出是时候那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了)。这严重影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 一、概述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然而,要使我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农业科技进步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为此,必须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让传统农业的发展乘上现代科技的东风,通过统筹利用现代前沿科技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以及妥善处理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负面问题。 关键词: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央指导精神现代化农业的创新互联网+农业 农业创新是一个经济、技术和社会的概念,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概念。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现代化应存在互动发展的关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离不开农业技术创新的保障和支持,亦即,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统筹利用其他领域的现代科技,以更科学的方式改造农业,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反过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点。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及其内涵 我国在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这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农业的发展是和国家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的,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的,而科学技术又是强国的根本。所以科学技术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上两个发展阶段中传统农业是一个封闭的内循环模式,即农作物的种子给人吃,作物的根茎叶等喂养牲畜,人畜的粪便还田有作为农作物的肥料,传统农业就是在这种重复循环中缓慢发展。而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之上整合利用工业发展的成果,打破原有的循环模式。从石油中提炼的化肥,现代化学工业研制出的农药、除草剂,工业文明的发展带动大机械的产生代替人力畜力都促使农业产量大增,效益大增。但是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必将推动现代农业向前发展,不断扩大农业的科学范畴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我国农村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很少,随着各地的工业开发区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和私人违章建设,非农用土地不断增加,大量耕地被征用占用,使人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尽管土地效益比较低,但对于多数农民来讲土地是他们生活的最后保障,即便出外务工也不会轻易放弃土地。这种状况使土地资源很难向优势农户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同时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使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从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农业科技含量不够高,机械化水平较低 有的地方生产的农产品,优良品种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科技含量高、劳动投入少、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仍然不多,低值的“大路货”产品所占的比例仍然

几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简析

几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简析 1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 1.1精准农业的提出精准农业(也称精确农业、精细农业)是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期继LISA (低投入可连续农业)后,为习惯信息化社会进展要求对农业进展提出的。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将精准农业技术系统应用于农业生产与治理,如作物的估产、长势监测、产量推测、病虫害预报、确定灌溉方法和最佳施肥量、评判一项新的农业技术对作物生产的阻碍及分析由于气候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生产风险等方面。目前,我国一些地点也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应用研究与试验。 1.2精准农业的概念精准农业是一种把科学的精确性引进农业生产的方法,即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自动化操纵技术等,利用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田间治理,能够做到精确配方施肥、定点施药,在减少投入的情形下增加或坚持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及爱护生态环境,适用于种植业、畜牧业、园艺和林业等,精准农业将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电子、运算机和信息技术等)运用在农业中,是一种关于农业治理系统的战略思想,并与可连续农业紧密有关。 1.3精准农业技术与一样农业技术的不同,一样的农业技术是通过品种、施肥、灌溉等措施来提升农作物产量,而精准农业技术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运算机技术,精确地运算出一块地所需的投入,从而达到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幸免资源白费及提升效益的目的,以确保农业可连续进展。 1.4精准农业的进展前景精准农业是信息技术进展的必定结果,是农业现代化的必定趋势。至今为止,农业仍是投入/产出转换效率专门低的产业,其中重要的缘故之一确实是由于对作物的投入不是按照作物的实际需要。另外,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农产品残留毒害也愈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解决的途径也必定是采取精准农业战略。从长远看,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也只有在采取精准农业战略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真 正实现。 2都市农业( Urban Agriculture )

现代农业发展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

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及五点启示 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农业结构、产业特色千差万别,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业生产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也十分明显,因此,在选择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上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蒋和平: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 所谓龙头企业带动型的模式,是指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 、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围绕一个产业或产品,实行 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并通过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 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 生产经营格局。这种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将企业 与农户和市场整合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模式,称为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模式。 广东省温氏集团从1986年开始与农户合作,开创了“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的先河,逐步建立 了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体系,确保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这种运 行模式对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公司的市场、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从 而实现公司与农户的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并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共赢。在温氏集团 发展过程中,经过农户与公司合作双方多次博弈,形成了能够节约交易费用的合作机制,公司与农户

之间已经突破一般的经济合同关系。在“公司+农户”经营方式的背后,是一系列的利益机制的安排。 温氏集团通过与各个利益主体建立的牢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妥善处理和协调了各种利益关系。这些 利益关系是建立在合同和信誉基础上的平等的市场交易关系。公司依靠一套成熟的经营模式,在发展 养鸡产业时,从鸡苗的供应到销售的链条的核心技术都牢牢控制在公司手中,在保证肉鸡食品安全和 质量的同时,让农户得到稳定的收入,从而使得合作能长期稳定地进行,并能够连年滚动式地扩张。 温氏集团在处理和农户的利益关系时,始终把农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往往在市场风险出现时,以公 司综合经营的收益来保证农户的利益。例如,温氏集团承诺按保护价收购农户养殖的活鸡,由于农户 所用的饲料和技术服务都是由公司提供,而且按挂帐方式进行,农户的饲养成本比较容易控制,在保 护价高于成本的情况下,公司仍按保护价回购,实际上稳定了农户利益。此外,为稳定保护价政策, 平抑可能出现的购销倒挂所产生的亏损,温氏集团还开展了多种经营,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以最大限 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由于成功地运用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温氏集团正确处理了公司和农户间 的利益关系,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实惠,保持了该集团增长的持久不断活力。 近10年来,温氏集团始终保持着30%以上的发展速度。截至2007年,公司养殖规模达到了上市肉 鸡5.3亿只,肉猪182万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肉鸡(猪)饲养集团。温氏集团还在广东、广西、福 建、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重庆、河南、河北、云南等省市建立了80多家集 种苗生产、饲料供给、技术服务、农户养殖、产品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养殖公司,企业职工人数达到2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切实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以科技“利器”突破资源紧缺的约束,努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要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

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着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加快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当前,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就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一是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要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要

中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都市农业充分发挥大中城市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和人力资源集中的优势,借助高新技术应用功能的多元化、经营的国际化、生产的智能化,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走向。都市农业将极大地带动现代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我国都市农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郊农业,最早将都市农业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都市农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发展态势良好。 一、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与传统农业相比较,都市农业具有发展导向的差异性、农业功能的多样性、产业间的融合性等特点,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开放循环的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要素流动,一产必然向二、三产延伸,二、三产自然反哺农业,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互促,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度融合,农业的内涵不断拓宽。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

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和肥等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设施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设施农业的发达程度是现代农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种苗业。充分利用城市科技、人才、资金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良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农业高端产品,积极发展农作物良种、蔬菜种苗、花卉苗木、优质畜禽、名优水产良种培育基地和现代化包装业。 (三)农产品现代物流业。逐步在城市形成以大型物流企业为龙头,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和超市为基础,布局合理、辐射力较强的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健康发展。 (四)观光休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后出现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利用农村设施与空间,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经过规划设计与建设,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农业经营特色的经济区域。 (五)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区是集科技核心区、科技示范区和科技辐射区三种功能为一体,从事现代农业生产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

第21卷,第5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Vol 21,No 5,pp 1-4 2000年10月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October,2000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 中国农科院 许越先 摘 要 归纳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6种主要类型,分析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趋势,论述 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3个基本特征点和5个主要功能,以及保持农业科技园健康持续发 展的5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发展 趋势 特征 问题 收稿日期:2000-06-20 作者为副院长 单位地址:北京 邮政编码:100081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用高科技和高资金投入,以农业设施工程为主体,具有多方面功能和综合效益,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组织形式,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新的生长点,研究这一新事物,引导其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很快,据初步调查,全国现已建有400多个。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走在全国的前列。上海市率先投资兴建了10多个园区,北京市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园区有近20个。江苏、山东、浙江、河北、河南、福建、辽宁、黑龙江、海南、甘肃等省,农业园区建设也有不同程度进展。 各地园区建设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主要类型。 (一)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 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在农业科研和教学单位密集区的基础上创办起来。如陕西杨陵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由10个科教单位及其试验基地组成的科学园区为主体,开展小麦育种、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领域研究。同时建立中试基地、生产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良种、生物农药、新型饲料、专用肥、节水灌溉设备、植物生长调节剂、种苗脱毒快繁等13个主导产业。这种形式有利于产学研结合,试验、示范、应用结合,研究、开发、生产结合,对加速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有重要意义。 (二)工厂化农业开发区 1997年2月,国家科委正式立项启动,首批选在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和广州5个城市实施。要求通过国家、部门、地方、企业联合投资,建设166 7hm 2技术示范小区,666 7hm 2应用示范区和6667hm 2延伸辐射区,并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一般以现代农业设施为主,集成国内外高新技术组装配套,进行工厂化生产。在一年多时间里,5个城市园区建设取得较快进展,如北京顺义三高农业示范区、上海马桥园艺场科技示范区已有一定规模。 (三)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示范区 国家科技部1998年批准立项,第一批启动15个。示范区建设是以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投入为主,以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