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三五行业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十三五行业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十三五行业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十三五行业信息化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十三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

指导意见

“十二五”期间,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十二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以“高端引领、深化应用、因地制宜”为方针,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行业信息化发展目标,为“十二五”期间行业全面完成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在工程建设产业链上发挥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施国家产业政策的先导和灵魂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大型骨干勘察、设计企业基本建立了协同设计、三维设计集成系统和三维地层信息系统,信息基础设施与IT服务、项目管理系统、设计集成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已基本达到同行业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工程数据共享和应用系统集成;中小型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与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企业的差距有所缩小;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化标准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模式建设已初见成效;结合软件正版化战略的实施,国产支撑软件、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业软件和集成应用系统研发与推广已取得显著进展。

尽管如此,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标准建设滞后、不同业务领域与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当前行业信息化建设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加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为在“十三五”期间更好地引导企业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适应信息化发展和市场化建设的新环境,促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实现业态创新和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现代化发展的作用,特提出以下的行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实现信息化与工程勘察设计现代化融合为目标,以发展互联网+勘察设计,促进系统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业态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大力推动涵盖工程建设全价值链业务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行业提质增效、业态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

(二)基本原则

1、企业主导,行业推动。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行业协会要发挥协会组织的优势,从行业发展战略高度,加强统筹协调,以评优引导和分类指导为抓手,努力形成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合力。

2、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将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作为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际出发,因

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地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在企业信息化规划指导下,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发挥企业信息化投入的最大效益,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3、创新驱动,适用高效。立足行业信息化应用需求,自主创新和引进集成创新并重,以适用、高效为基本要求,加大当代前沿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全面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4、集成协同,保障安全。坚持集成性、共享性、协同性、实效性和安全性的融合统一,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工作模式,打造覆盖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集成业务系统,实现全面、高效、安全的协同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二.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全行业甲级和乙级单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普及率达到100%;基于企业级信息资源库和知识管理系统,大型骨干工程设计企业建立完善的协同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管理等集成应用系统,大型骨干勘察企业建立完善的三维地层信息系统和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其它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基本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国际化工程公司的信息基础设施与IT服务、项目管理系统、设计集成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企业综合管理系统等达到同行业世界先进水平。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中小型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差距有较大幅度的缩小。

甲级勘察、设计企业全面掌握并实现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化工厂(DF)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其中,建筑行业的甲级勘察、设计企业在国有资金投资的大中型项目、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小区申报项目中集成应用BIM的比率超过90%;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以数字化勘察设计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发挥的先导作用。

国产支撑软件和专业设计软件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国产设计软件“走出去”。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推进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牢固树立“信息化管理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积极推进企业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建设,实现资源、业务、技术、财政、人事、知识等综合管理;积极促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流程优化,提升已建信息系统的性能功能和应用效益,提高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率;采用典型引路、交流研讨等方式,在全行业形成争优创先、取长补短、学习取经的良好氛围,使已应用的企业不断拓展应用深度,未应用的企业顺利开展应用,实现甲级、乙级勘察设计企业全面应用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提高全行业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2、大力推进主营业务的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应从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高度出发,以国际先进勘察设计企业为标杆,积极稳妥地推进在主营业务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重点是项目管理、数字化勘察、设计集成、工程总承包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以工

程项目勘察、设计为中心,向两头提供延伸服务的协同工作平台,促进企业管理与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积极推进当代前沿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大数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随着云计算、大数据、超算、物联网、移动互联、3D 打印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开展企业云建设和移动办公应用,融合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跨地域、全时段等信息共享平台,有效管理、高效整合和充分共享与业务相关的各类资源,建成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强化集中管控能力,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优化,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面、高效的综合技术服务;搭建行业公有云服务平台,实现行业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4、自主创新和引进集成创新并重,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勘察设计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国产软件“走出去”。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因势利导开展引进集成创新,基于信息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勘察设计新技术,特别是研发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方面应用的新技术,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效益;加大普及可视化、参数化多维模型设计手段的应用力度,扩大精细化设计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实施国产软件“走出去”战略,采取有效的推进措施,推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管理软件走出国门,扩大中国勘察设计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5、稳妥推进互联网+勘察设计,促进行业业态创新,实现行业提

质增效。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充分利用我国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结合行业业态的基本特点,把握机遇,积极推进“互联网+”勘察设计的发展,加快重塑行业创新体系,优化集成行业生产要素配置,深度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培育和打造行业新业态,助力提质增效,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

6、研究建立基于BIM的工程勘察工作模式和协同设计模式,加快勘察、设计领域的BIM集成应用进程。认真贯彻落实《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深刻认识BIM作为行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业生产方式变革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近年来行业BIM技术研究和发展基础,有计划地研究建立基于BIM的工程勘察工作模式和协同设计模式,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和应用条件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制定相关企业标准并开展示范应用,全面推进勘察、设计领域的BIM集成应用进程,实现发展目标。

7.加快研究智能工厂关键技术,建立和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工程建设的先导和灵魂作用,加快研发智能工厂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调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高效提供基于信息技术在勘察、设计、生产、物流、管理等工厂全生命周期集成应用的服务产品,满足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要求,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创造必要条件。

8、进一步加大编修和推广应用行业信息化标准的力度,建立和完善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

改革方案>》,有效发挥协会和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加大编修和推广力度,改变相关标准滞后的状况,逐步完善推荐性行业信息化标准;发挥主体作用,根据行业市场需求,统筹协调,自主制定并应用的满足行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行业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9、建立CA认证体系和建筑执业资格电子注册章体系,扎实推进“白图替代蓝图”工作。积极推动勘察设计成果无纸化交付流程的“蓝转白”改革,探索和建立行业CA认证体系和建筑执业资格电子注册章体系,支持电子签名的跨地域认证,实现签名及信息的统一发放、及时维护、动态监控,保障电子签名真实可靠性,建立实施“白图替代蓝图”技术基础,为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法规提供技术支持,突破生产管理流程电子化、协同设计深度应用的关键制约因素。

三、保障措施

(一)优化行业信息化建设政策环境,加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协会要履行行业组织的职责,深入调研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积极反映行业信息化建设诉求,为政府制定行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努力优化行业信息化建设环境;协会要发挥行业领路人的作用,站在行业全局的高度,加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并根据不同业务规模、业务类型、建设基础等开展分类指导和技术研讨,倡导跨区域、跨行业、跨资质类别的企业展开横向的传帮带,倡导企业合作抱团创新,推进行业信息化总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组织开展信息化评估和评优引导,在行业内形成创优争先的信息化建设氛围。协会要研究建立行业信息化评估体系,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状况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帮助企业明晰定位,对标先进,认识不足,调整努力方向,实现建设目标,助力企业发展;协会要发挥评优的引导作用,继续组织开展两年一度的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软件项目的行业优评选,继续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BIM、DF设计大赛,树立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进典型,激发行业的创新积极性;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三)企业要主动作为,切实履行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要从履行主体责任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为提高行业信息化总体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做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作为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顶层设计、目标任务、实施计划、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科学部署;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管理机构和制度,明确信息化领导小组和管理部门职责及工作机制,大型骨干企业设立总信息师(CIO)岗位,加强统一领导和保障力度;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切实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效投入,保证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四)支持企业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自主创新和引进集成创新,推进信息化创新成果的转化。鼓励企业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自主创新和引进集成创新,并将信息化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企业独有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化创新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实施产业化战略,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创

新成果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五)坚持软件正版化要求,倡导使用国产CAD软件,着力保护信息化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要求,建立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组织行业软件“评优”和表彰先进等工作,深入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的软件正版化率。鼓励软件公司为业内企业提供优质的软件产品与服务,倡导企业采用技术成熟、满足应用的国产CAD软件,进一步提高国产软件的使用率。

(六)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开展企业全员的信息安全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并逐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升信息系统安全管控和应急响应能力,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要切实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应用,逐步建立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确保企业信息安全机制的有效运行。

(七)实施信息化人才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信息化人才队伍素质。企业要将信息化人才发展规划纳入企业人才大战规划,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发展,营造适合包括信息化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需要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信息技术专题培训、研讨交流、国际合作等活动,全面提高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素质,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15年8月10日

如何有效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如何有效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国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IT在企业中的作用和IT规划的重要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具体体现在IT部门对业务部门不断提出的要求往往不知所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IT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对于那些信息密集型的行业如电信、银行、保险业等,IT已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支持角色上升为影响和决定公司战略的角色。在一些传统行业如交通运输、制造,零售和能源等行业,不论国外还是国内,那些领先的公司同样也都是在IT建设上领先的公司,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建立竞争优势。国际大公司如沃尔玛、UPS、美国航空公司、DELL、英国石油等都是本行业的IT技术创新者;国内的招商银行也是一个以IT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公司的很好范例。因此制订一个好的 IT规划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公司的IT规划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战略层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 从战略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明确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 * 明确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 * 在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公司自身的现状、能力和竞争环境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IT战略,包括:明确IT 的内涵和IT 在公司总体战略中的角色定位。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 * 评估公司的IT能力现状,包括现有IT基础设施和人员的能力; * 评估公司的IT技术架构;平台、网络、应用软件、流程、数据和架构; * 按照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评估公司未来对IT能力的需求; * 确定IT能力差距和IT发展能力发展蓝图。 从运营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 * IT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汇报体系、岗位设置、技能分类和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IT管控模式:如:相关IT制度、标准和规范、IT投资决策程序、风险管理、安全管理和项 目管理; * IT变革管理和培训。 上面所列举的只是IT规划涉及的大的方面,主要用来说明IT战略规划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战略、技术、流程和人力资源管理。此外,实际IT实施经验和对行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对于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IT规划至关重要。我们大体上可以这样认为,只有同公司的业务战略紧密协调一致的,既有技术上的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才是好的IT规划。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移动和宽带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核心业务。当前宽带业务已经成为拉动中国联通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3G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移动宽带业务将迅速发展。保持移动宽带和固网宽带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战略选择。 宽带网络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加强宽带网络建设,可以有效支撑3G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业务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是宽带网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宽带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为适应未来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需要,规宽带接入网建设工作,进一步指导各省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全面推进宽带接入网提速,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总体思路和原则 1.1.总体思路 中国联通作为全业务运营商,拥有移动、无线和固定接入等多种手段,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带宽、高质量、多样化的接入服务。在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3G移动宽带、WLAN无线宽带、固网有线宽带的协调发展,将移动宽带的便利性、广覆盖与有线宽带的大带宽、高质量有机结合,实现有无线接入手段的优势互补。 固定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以光纤接入为主,优先使用PON技术。

通过接入节点逐步靠近用户,提升用户接入带宽,最终实现FTTH。 1.2.总体原则 统一规划的原则。宽带接入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统一规划,量质并重,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适度超前的原则。宽带接入网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投资巨大,为切实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避免重复改造,宽带接入网建设应满足3-5年业务需求, 注重效益的原则。宽带接入网建设应在细分业务发展需求和全面资源核查的基础上,依据发展需求和网络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提高投资效益。投资应优先满足业务重点城市和业务重点区域。 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协同效应。 南北有别的原则。充分考虑南北业务发展、网络资源的差异以及投资承受能力,根据业务需求的轻重缓急,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模式。 平滑演进的原则。接入网线路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平滑演进性和可维护性,能够平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

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一汽车制造厂以及XX标致汽车公司等先后从国外引进了MRPⅡ软件。 九十年代(1990-1996) 一汽大众集团根据汽车市场的需求将小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采用先进的ERP管理模式和工具后,企业从制度上规X了公司业务的各个环节,改善了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力,实现了采购计划及时,库存量降低,生产计划安排合理,均衡了生产,稳定了质量,跟踪市场更加灵敏,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更高的声誉,整体运营水平大大提高 1994年 SAP汽车行业的解决方案就签约一汽大众,SAP汽车行业先进的解决方案也由此进入中国市场。如今,SAP在中国汽车行业的用户已经超过150家。 2001年 1.长安集团重新规划的基于Oracle技术平台的ERP系统正式启动,包括财务、销售和制造系统在内的三大模块先后上线,成为国内大型汽车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领跑者。 2.XX投资l亿元人民币成立了XX汽车信息产业投资XX。仅XX通用汽车XX一家,当时就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上,投资了8千多万美元。

2002年 1.7月中国重汽自主开发了基于明细表延伸设计的集团级网络版工艺路线管理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成为集团公司信息化的核心系统,为各生产单位ERP系统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数据; 2.吉利则从2002年开始先后三次启动ERP项目,其计算机中心也随着ERP项目建设的深入进行,变更为挂靠在经营管理办公室的信息系统部,五年来员工人数增长到超过60人,主抓信息化的副总裁X爱群管辖的X围除了信息系统部,还包括人力资源部、经营管理部、综合办公室。 2003年 1.中国重汽完成了《制造BOM管理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已成为模块化的设计数据根据订单信息转换为生产用唯一数据的桥梁,为生产计划A类件的生成和物料计划的准确排产提供了保障; 2.XX通用汽车建设协同管理供应链。 3.北汽福田2003年建设了可支持200坐席的呼叫中心。福田汽车信息化征程至此开始。经过7年的磨砺,目前福田汽车信息化建设已呈现出平台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根据业务侧重点不同,共分为研发工程平台、营销及售后平台、供应链平台等相关的平台系统。而这些已建成的基于价值链各主要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无论从系统规模,还是效益产值均处于国内比较领先的地位。 4.奇瑞公司在2003年开始实施SAP/ERP系统。 5.神龙汽车在2004年进一步对其SAP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

公司信息化建设未来三五年发展规划

中铁五局建筑公司未来三~五年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一)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是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基础;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中铁五局建筑公司自2009年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坚持以IT基础架构为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服务的原则,紧密结合业务应用需求,整合业务流程,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推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公司信息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期,从最初的计算机打字、简单的工资管理、编制预算、财务管理等单机单用户使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应用逐步扩展到各业务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2009年后,公司信息化建设日益得到重视,不断推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机关建立了中心机房、局域网,实现网络信息传递,光纤专线联接互联网。2009年,集团公司引进建设了网络OA办公平台,覆盖所属基层单位、直管项目部。集团公司为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引进浪潮GS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财务集中管理。2009年集团公司为实现特级资质升级,建设了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2014年依据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要求,集团公司在全局推广

项目成本管理系统。2010年公司还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2014年~2015年逐步建设完成公司到主要区域指挥部、直管项目部的二级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2014年公司为提高党务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党务管理的有效性,建立了公司党群工作信息化系统。2015年公司为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立体联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人力资源培育、开发和利用,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北京宏景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人力资源系统。 虽然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司信息化建设目前仍处于初步应用、发展阶段,信息化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公司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需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在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全面实施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公司网络平台和信息化应用体系,用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机遇。 1、建设部《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企业外部网站;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建设部首次对施工总承包特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附件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首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进退有序、松紧结合”。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研究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综合运用产业、财政、规划等政策措施,建立“松紧结合”的政策引导体系,促进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加速发展。 “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节约

型城市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科技、人才、文化、信息、区位、市场、总部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根植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产业融合、功能提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首都的工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使北京不仅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更要积极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深度开放、双向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双向服务”,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更好地为中央和全国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和争取中央在京资源,为首都产业的发展服务。 “明确定位,协调发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体育休闲、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为生产、生活

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在满足居民和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把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减少存量风险,严防增量风险。(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既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业务的功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又严格规范引导,避免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内部自我循环,防止产品过于复杂,加剧风险的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传递。 (三)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实现对各类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全面、统一覆盖,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四)坚持有的放矢的问题导向,重点针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严重、投机频繁等问题,设定统一的标准规制,同时对金融创新坚持趋利避害、一分为二,留出发展空间。

(五)坚持积极稳妥审慎推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防范风险与有序规范相结合,在下决心处置风险的同时,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合理设置过渡期,把握好工作的次序、节奏、力度,加强市场沟通,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二、【资产管理业务定义】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为委托人利益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 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 三、【资产管理产品】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依据金融监督管理部门颁布规则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不适用本意见。 四、【产品分类】资产管理产品按照募集方式的不同,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公募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公开发行的认定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执行。私募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通过非公开方式发行。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报告2002-03-22 14:54 中国国家企业网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十五”规划情况,以指导和推动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于2001年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638份有效问卷(以下简称638户)。这些企业户数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资产、销售、利润却占有相当比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十五”趋势。现将本次调查结果和我们所做的分析报告如下: 一、638户企业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分别有国家重点企业231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0户。 1.企业行业分布 被调查企业分布在机械、化工、纺织、电子、煤炭、汽车等33个行业(包括“未知”行业,凡未填报“隶属行业”一栏的企业归入此类,下同。)

2.企业地区分布 被调查企业覆盖除西藏、海南、新疆建设兵团以外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如表1-2所示:

3.企业经济类型分布 被调查企业经济类型分布情况如表1-3所示:

4.企业规模分布 被调查企业规模分布情况如表1-4所示: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 1.大多数企业设有信息机构和信息主管 据调查统计:有488户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43户企业设有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经理、副厂长,占%。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中,%的企业建立了专门信息管理机构,81%的企业设有信息主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对信息化工作是比较重视的,是有组织保证的。 2.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情况 据调查统计: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达到3929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666人,占%;工程师17235人,占%。在231户国家重点企业中,信息技术人员达到25917人,占638户企业信息技术人员总数的66%,高级工程师2970人,占638户企业高工总数的%。由此可见,国家重点企业信息化人才资源拥有度高于其他企业。

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促进我市互联网产业与工业、农业和传统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助推我市国家级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建设,现就加快推进我市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背景和意义 互联网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手段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信息内容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具有高增长、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是现代服务业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产业。随着国际互联网产业发展规模日趋扩大,商业模式日益清晰,我国互联网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机遇期,以阿里巴巴、巨人、百度、盛大、携程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其创新模式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变革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一)我市互联网产业的现状。 我市互联网产业也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比,在产业规模和内部结构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截至2007年,全

市互联网产业规模仅约为6亿元,本地域名数量仅占全国1%,本地网站总数仅占全国1.1%。与先进地区互联网产业相比,我市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互联网产业的市场环境不够成熟,产业的成长缺乏有效的消费市场拉动;互联网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弱,有全国影响力的少;互联网企业普遍技术储备薄弱,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互联网产业投融资体系还不健全,资金短缺,制约了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壮大;社会对互联网的投入和价值缺少一个清晰的认识,政策支撑力度不够,产业发展规模与重庆直辖市的发展定位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二)加快我市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义。 加快推进我市互联网产业发展,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优化行业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商品流通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有利于推动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互动,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有利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便民利民、扩大消费,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四是有利于促进社会思想文化交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为全面迈进信息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指导思想

2.1主导产业培育指导意见

飞地政策材料之二 关于市区工业和服务业分区主导产业 培育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的重大战略部署,优化市区产业布局,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引导重点项目按照产业属性落户各类特色产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市区主导产业。根据市委《关于推进项目大突破的意见》(泰发〔2014〕23号),现就市区工业和服务业分区主导产业培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对市区主导产业培育重要性的认识 (一)重要意义 1、加快主导产业培育,是提升市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战略支撑。对各区主导产业进行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政策扶持,培育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财税贡献率高的主导产业,可以显著提升市区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市区综合实力。 2、加快主导产业培育,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市总体处于工业化后期初始阶段,必须通过优质增量带动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主导产业培育,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集约利用资源、增强发展后劲,提

高市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加快主导产业培育,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主导产业培育发展,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加速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关联产业集聚,可以形成一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推动特色产业、特色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 (二)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以转型升级为方向,以项目大突破为主线,以打造主导产业、重点园区、和龙头企业为目标,通过错位发展调优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化、品牌集聚化、经营集约化,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定位准确、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市区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培育原则 1、市场引导原则。充分尊重市场主体意愿,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项目有序落户、资本加快集聚、产业合理布局,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2、创新驱动原则。围绕国家、省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机遇,结合市区产业基础,突出自主创新、开放式创新和合作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带动形成新兴支柱产业。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关于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在满足居民和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和控制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基本原则】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把防和化解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减少存量风险,严防增量风险。(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既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业务的功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又严格规引导,避免资金脱实向虚在金融体系部自我循环,防止产品过于复杂,加剧风险的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传递。 (三)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实现对各类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全面、统一覆盖,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 (四)坚持有的放矢的问题导向,重点针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套利严重、投机频繁等问题,设定统

一的标准规制,同时对金融创新坚持趋利避害、一分为二,留出发展空间。 (五)坚持积极稳妥审慎推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防风险与有序规相结合,在下决心处置风险的同时,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合理设置过渡期,把握好工作的次序、节奏、力度,加强市场沟通,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二、【资产管理业务定义】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为委托人利益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 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资产管理业务。 三、【资产管理产品】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依据金融监督管理部门颁布规则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不适用本意见。

(完整版)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信息化规划百科名片 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 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 什么是信息化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对信息化目标和内容

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协调发展地进行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鹰腾咨询在“管理上市”系列丛书之《上市·策》中提到,企业信息化规划在时间上的跨度一般是三到五年。每年要根据面临的新环境、企业的新发展和技术上的新趋势等因素对其做出调整和完善。 企业信息化规划步骤 鹰腾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过程总结如下: 第一步:环境分析 对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是信息化规划必不可少的 工作,它是规划的依据。在这部分工作中,需要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其中,三点尤为重要,第一,要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信息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的作用,第二要分析并掌握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第三,要了解竞争对手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具体技术,实现功能,应用范围,实施手段,以及成果和教训等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企业〔20XX〕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对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已逐步发展壮大,一些地区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已达到本地企业销售收入一半以上,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但目前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部分产业集群集聚度较低,创新能力弱、信息化水平低、品牌建设不够、公共服务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亟待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按照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现就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科学发展

(一)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衔接。 (二)鼓励支持在产业集群中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工业)园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客空间等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三)加强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保障,推进产业集群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产业集群能源供应、给排水、排污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投融资、合同能源管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建立集群内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制造工程咨询等第三方环境治理方式,加强节能管理和“三废”有效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二、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四)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每个产业集群应明确2-3家龙头骨干企业,并对其重点扶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 (五)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 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手机支付是以手机作为支付终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远程信息交互(即远程支付),或基于手机与受理终端的近场信息交互发起支付指令(即近场支付),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支付方式。近年来,随着手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智能终端不断普及,我国手机支付产业获得较快发展,新的业务模式、产品和技术形态不断涌现,手机支付正逐步成为提高支付效率、拓展支付服务、促进金融普惠的新兴支付方式。为鼓励业务创新,维护各方权益,防范支付风险,促进手机支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坚持市场主导,发挥产业合力,拓展小额便民支付应用 (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机构的创新活力。 手机支付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各参与主体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鼓励商业银行、支付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通信运营商、手机终端

厂商、芯片制造商等产业链各方,在防范手机支付风险、保障客户权益的前提下进行有益的合作与尝试,探索、创新适宜的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式,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各参与主体应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到手机支付服务市场,共同建立公平、有序、高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提升资源配臵效率,推动手机支付产业和市场健康发展。 (二)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协作共赢。 手机支付产业链长、参与主体多,产业链各方应合理分工、加强协作,积极探索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业务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优势,在手机支付服务市场继续发挥基础性、推动性作用;支付机构应进一步利用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加强风险管理,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形成对传统支付服务的延伸与补充;银行卡清算机构应继续发挥在银行卡产业链中的枢纽作用,为手机支付业务提供安全、高效的银行卡交易处理与清算服务。 (三)提升便利性,推进金融普惠。 鼓励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与银行卡清算机构等产业相关各方基于可信服务管理平台(Trusted Service Manager,TSM)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探索实现和推广“一卡多应用”的商业模式,便利客户管理和使用多种支付应用,提升产品便捷性,改进客户体验。各参与方应协同加

《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9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 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电影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电影产业属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文化产业。大力繁荣发展电影产业,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扩大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电影业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产品日益丰富、市场日益活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促进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中国特色电影发展道路,以丰富产品和加快产业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依托,以科学化管理为保障,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科学发展。准确把握电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商品双重属性,

发挥电影的审美娱乐和教育双重功能,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艺术创作生产双重规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着力丰富产品、繁荣市场,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引导消费、促进增长。 3.坚持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推动电影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产业经营与公益服务相结合,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立足国情,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不断增强电影产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4.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紧紧抓住电影产业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问题,着力实施好精品战略、骨干企业品牌战略和重点工程、重要项目带动战略,以点带面,努力增强电影产业的整体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底,通过改革创新、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建立健全市场公平竞争、企业自主经营的电影产业运营体系,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依法行政、科学调控、保障有力、管理有效的电影行政管理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电影数字化发行放映网络,全面提高电影的创作生产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不断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创作经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高。形成若干主业突出、品牌名优、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电影企业。 2.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电影科技研发和质量检测工作得到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和技术服务监管平台建立健全,电影数字化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电影制作加工质量明显改善,电影数字化转换、修护、存储、传输、放映,动画软件

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管理办法

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战略部署,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精神,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结构优化、特色明显、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规范集群建设管理,促进我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特色产业集群是指经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认定公布的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县(区、市)或产业园区集中管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支柱,集聚具有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以及相关服务、管理和科研

等支撑机构,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共享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诸多产业要素,使产业和企业通过健全供应链产生促进效应,形成区域优势和持续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 第三条特色产业集群申报遵从自愿原则。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有关部门对特色产业集群进行认定管理和指导培育,鼓励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支持。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四条特色产业集群申报需同时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产业特色明显。产业发展规划目标明确,有相对集聚的产业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科学合理,发展边界清晰,符合绿色、低碳、节能、

环保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在国内同行业有较大影响力。 (二)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突出。集群区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内,集群内企业集聚度较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产业链衔接紧密,协作配套能力较强,相关生产、服务等企业户数在100户以上,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 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居全省同行业第一位或 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产业集群,可适当放宽条件。 (三)品牌影响力强。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或国家行业协会(商会)认定的产业荣誉称号,被省级及以上媒体重点宣传报道。

国内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八十年代进行铺垫,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意识上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总体上看,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上的重视程度各个企业却相差很大。 2.需求上 1)成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点高,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后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高、市场观念和现代管理意识强,其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很多企业在创建时就把信息化建设考虑在内。这些企业无论在信息化水平还是在信息化应用效果方面都比传统老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2)企业效益好、外向型企业、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效益不好、竞争领域相对狭窄以及小型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企业竞争环境越复杂、竞争压力越大,越要求企业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但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程度及其实施效果。 3.应用深度上 1)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许多大中型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也培养和储备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MIS、MRPⅡ、ERP、CIMS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白,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也是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3)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完整版)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IT产业已渐渐走进人们生活,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势。这个趋势是不可扭转的。而且,现在很多企业都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荣。下面就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相关内容作具体讲解希望能够帮助企业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集成化,综合利用帮助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的有效利用,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信息化水平是一个标准。 二、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不是一个认识问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常规的管理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就成为一个新的议题。企业一直要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包括市场需求、营销渠道、人才流动,资金周转等等方面。今天IT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为企业带来更多更稳定的新业务。随着业务的快速成长,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如果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平台、业务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获胜。 宏观上来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趋势,计算机早已取代算盘并取代一部分传统的信息记录方式,由于工作的环境,所以我们经常用到扫描设施和文字识别软件,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效率,让最新的资料在第一时间展现在读者面前。我

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

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第四届文博会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与项目合作推介会 发表时间:2009-11-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国家文物局,文化部各直属单位,各驻外使领馆文化处(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现就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极大提升了文化产业的作用和地位。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导力量。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行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内在需要,是文化行政部门顺应时代发展、转变自身职能、服务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增势强劲、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新兴业态迅速崛起,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思想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与文化建设“两大一新”的战略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产业总量和水平偏低,对国民经济贡献和影响偏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合格的市场主体和骨干文化企业偏少,产业集中度偏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文化产业领域科技应用和现代传播手段使用较少,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对外文化贸易中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切实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行业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当前,文化产业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文化消费快速增长,为文化产 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科技迅猛发展,为文化产业创新业态、扩大传播、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文化传播渠道不断拓展,为以内容创作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产业逆势而上的特点,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