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CU临床病人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

ICU临床病人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

ICU临床病人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
ICU临床病人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

ICU病人日志(表2)填写说明

新住进病人数:当日新住进ICU病人数

在住病人数:当日住在ICU病人数,包括新住进和已住进ICU 的病人数

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数:当日使用该器械的人数

动静脉插管的病人数:当日使用该器械的人数

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数:当日使用该器械的人数

ICU临床病人病情分类标准及分值

.

病人病情评估表

住院病人病情评估表 科室床号住院号

中医科病人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诊断: 由于各种医学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风险,同时疾病本身的转归及预后、病人体质的特殊性等等原因,均使患者在治疗或住院期间可能发生以下的并发症

或意外情况,虽然发生率很低,但是不能完全避免。医师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或住院期间尽量避免这些并发症或意外情况的发生。为切实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特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1.治疗效果直接受多种因素(患者疾病性质、病程、个人体质差异、单位或家庭支持情况、合并症、治疗周期、积极性、配合程度、休养及在外院诊治情况)的影响,可能导致疗效达不到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甚至无明显效果; 2.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的自然进展出现病情和症状的复发、加重及在治疗过程中 出现其他新的疾病属正常现象,非治疗造成; 3.不能提供半年内有效辅助检查结果且拒绝进一步有效辅助检查,并强烈要求先行 治疗经劝说无效的患者,一切风险和后果由患者及家属承担; 4.针灸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有可能出现偶发晕针(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情况; 5.针灸过程中,若因患者随意更改体位而造成的滞针、断针,后果由患者及家属承担; 6.康复治疗过程(前、中、后),若出现局部及沿经络、神经传导的肌肉等软组织酸、麻、胀、肿、痛及偶发刺痛属正常现象; 7.电疗及拔罐后,有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表皮脱落,并且有潮红、紫红、紫黑、暗红等色印、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水泡、血泡等,均属正常情况; 8.针灸、火罐、推拿按摩均会使皮肤表面产生轻微疼痛,属正常现象; 9.治疗过程中,若患者不配合治疗或发现患者病情不适合行康复理疗,则随时中止治疗; 10.行动不便及神智欠佳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有家属陪同; 11.治疗期间患者及家属不得在无医师允许、指导下擅自调试、使用任何理疗仪器及康复设备; 12.在本院治疗期间内,不得在其他任何医疗、非医疗机构之骨科/伤科/放射科/推拿科进行同时诊治,否则出现任何不良、不适反应,与本院无关,并且本院对其本人出现的任何不良、不适反应免责; 13.患者空腹、饮酒、过饱、血压异常、体质虚弱等情况下医师将不予治疗。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附件 德江县人民医院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一、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二、分级原则 (一)病人病情分级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共分为四级: (二)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

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1、Ⅰ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Ⅱ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Ⅲ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七、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一)初次评估: 1.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主要内容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名山区中医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

常用的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急诊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 潜在危重病评分系统 ?RAPS -评价院前或住院病人转运风险 ?REMS -预测急诊病人的病死危险性 ?EWS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 ?MEWS-对急诊病人去向的分拣和类选治疗 ?SIRS -急危重症初筛方法,早期预测发生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 ?SCS -预测急诊病人近期,特别是30天内死亡危险性 ?MEES -动态评价院前急救和急诊复苏的效果和质量 ?PSS -各种急性中毒病人严重程度的评价和预后预测 RAPS和REMS评分表 分值 变量0 1 2 3 4 5 6 脉搏70-109 55-69 40-54 <40 110-139 140-179 >179 收缩压90-129 70-89 (mmHg)130-149 150-179 >179 呼吸12-24 10-11 6-9 频率25-34 35-49 >49 GCS >13 11-13 8-10 5-7 <5 年龄<45 45-54 55-64 65-74 >74 SpO2>89 86-89 75-85 <75 RAPS和REMS 评分注意事项: ?参数取同一时间点 ?动态评分24小时最差值是指总分的最差值

?血压最好由同一人反复测量,测量部位固定 ?测量外周血氧饱和的部位应固定 RAPS和REMS评分与病死危险性对应表 RAPS分值REMS分值病死危险率 ≤7 ≤11 10% 8 16-17 50% ≥14 ≥24 100% EWS和MEWS 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的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30 >130 收缩压(mmHg)<70 70-80 81-100 101-199 ≥20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1-36.5 36.6-37.4 >37.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

急诊病人分级

附件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按《指导原则》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

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

患者病情评估总结与持续改进

2013年度患者病情评估总结与持续改进 医务科通过对各科室抽取相应病例数,检查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定 期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共随机抽查病例30份,其中放疗科1份;脑外科1份;胸外科1份;重症医学科1份,耳鼻喉科1份;化疗科2份;老年病科2份;中医科3份;儿科3份;骨科5份;眼科3份;内分泌科2份;普外二科3份;神经内科3份;心血管内科5份。 一、各科室做的好的地方: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对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等均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3、定期参与考核,及时纠正评估缺陷,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二、部分科室出现问题的地方,见下表: 存在问题例数 病人一般资料填写不全3 病人基本病情填写不全面18 风险因素评估不全面6 评估无患者、上级医师签字3 (1)病人一般资料填写不全的科室有:放疗科1份;心内科2份; (2)病人基本病情填写不全面的科室有:普外二科2份;眼科2份;骨科3份;儿科2份;中医科2份;耳鼻喉科1份;重症医学科1份;胸外科1份;心内科4份; (3)风险因素评估不全面的科室有:放疗科1份;重症医学科1份;老年病科1份;儿科1份;骨科2份; (4)评估无患者、上级医师签字:心内科2份;耳鼻喉科1份; 患者病情评估表完成较好的科室有神经内科、化疗科、内分泌科。 三、持续改进措施: 1、在规定的时限内做好患者入院病情评估,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并详细填写各项目。 2、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时应随时评估,记入病程记录中。 3、严格要求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细致的填好患者病情评估表里的各项内容,做好病情评估及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并由病人或家属签字确认。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86232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卫生部要求) 患者病情评估讲义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 14、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15、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病情评估制度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完整版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为了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11年版)、《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住院患者,入院后均由有执业资格的接诊医师、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医师在入院记录中记录。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患者病情评估试题及答案

曹县县立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及相关人员进行病情评估。 2、入院病情评估由()、()汇同()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3、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4、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或()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5、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必要时申请(),进行集体评估。 6、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登记并作记录,必要时给予相应的()。 二、选择题(一题3分,共30分。) 1、普通住院患者入院()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 A、12h B、24h C、48h D、72h 2、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 A、入院病情评估 B、营养状况评估 C、心理状态评估 D、治疗、手术效果评估 3、手术后患者()小时内手术后评估 A、12h B、24h

C、48h D、72h 4、入院病情评估由()二人以上一同完成, A、诊疗组长 B、主治医师 C、主诊医师 C、科主任 5、急危重症患者由()共同完成 A、住院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B、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C、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D、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 6、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A、在场医师 B、主治医师 C、主诊医师 D、科主任 7、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一人完成 A、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 B、上级医师或主诊医师 C、手术医师 D、上级医师 8、出院前评估须有()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A、副主任医师 B、主治医师 C、住院医师 D、主任医师 9、住院超过一周病员,第()日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 A、8 B、10 C、14 D、15 10.急危重症患入院后()应评估 A、1h B、6h C、12h D、立即 三、问答题(一题15分,共30分。) 1、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2、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病情评估培训考试答案 一、1、有资质的医师护士 2、诊疗组长主治医师主诊医师主治医师在场医师 3、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4、手术医师主诊医师主治医师 5、病重病危再次评估全院会诊 6、心理状况心理状况心理支援 二、 1、B 2、 ABCD 3、C 4、ABC 5、D 6、 A 7、A

精神科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工作,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 据国家卫计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 设院、科二级管理组织,即: (一)、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医务科、质控办,负责对科室患者病情评估进行监管与评价; (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科室内医务人员实施患者病情评估活动进行监管与评价。 二、管理要素 (一)、对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病情评估的履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二)、对医疗服务环节和全过程质量进行监管、督查和指导。 三、管理要求 (一)、评估责任主体:执业地点为我院的执业医师。 (二)、评估环节与目的:对所有住院患者诊疗过程的环节要素进行评估,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重点环节为: (1)入院前与出院后评估: ①人院前:病情评估一明确人院指征。 ②出院后:出院随访评估一决策追踪方法和诊疗变更(门诊随诊、电话随诊等)。(2)住院患者评估: ①住院过程中:精神状况检查、躯体情况评估、生命体征变化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治疗依从性评估、疾病特点评估、风险评估、药物副反应评估。 ②风险评估:1)评估内容包括:擅自离院、危险性(冲动与暴力行为)、自杀、窒息、噎食、跌倒、坠床等风险评估及心理创伤史、物质使用史的评估筛查;2)评估时限:对新人院患者,人院当天完成评估;患者病情有需要时随时进行评估;一般情况,每周对住院患者评估一次;3)其他相关要求:医师应当及时将风险评估结果向患者、家属进行告知,并采取恰当的防范或干预措施;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

应当作为制定诊疗方案的依据;病历中应当有相应的工作记录。 ③精神康复治疗方面的评估:精神科住院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后,管床医生应及时评估患者接受精神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及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包括康复治疗的项目与日程),详细向患者及家属(监护人)充分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康复治疗师应当及时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④患者出院时,管床医师应当对患者进行出院前病情全面评估和疗效评估,对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 1)出院前病情评估内容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治疗依从性评估、危险性(冲动与暴力行为)、自杀、窒息、噎食、跌倒,坠床等风险评估、药物副反应评估、出院适宜性评估。 2)精神疾病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程度、自知力、社会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可将治疗效果划分为四级: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对疾病能作出正确的批判和认识,社会功能恢复良好,能很好参加正常生活和学习。②显著进步: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对症病有一定认识和批判能力,但缺乏深刻分析;能参加一定的工作和学习,但社会功能未能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③好转:临床症状部分好转,但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和批判能力;能料理自己生活,能辅助性参与部分工作。④无变化:临床症状未动摇,对疾病毫无认识能力,并影响社会功能恢复,无法进行原来的工作和学习。 (三)、评估时限: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 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1)平诊患者入院后或转科后评估应在 6小时内完成; (2)急诊患者入院后或转科后评估应在I小时内完成; (四)、评估记录:各项评估结果需随时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 者的诊疗活动。各项评估资料记录格式遵照《安徽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及时、客观、准确地记录到病历中。 (五)、病情评估的其他要求: (1)医师应当认真、及时、耐心、细致、全面地对接诊的每位住院患者应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情况,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 (2)门诊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指征,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将不具备住院诊疗指征的、门诊观察治疗即可达到良好收效的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就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就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1、主管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与病历。(对于低年资的医师应由上级医师审核并签字) 2、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3、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4、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取得其知情签字。 5、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与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1、医师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病情说明书。 3、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4、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5、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6、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7、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七、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所有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手术后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4、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5、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同时医院启用住院病人(或家属)

知情谈话记录,对住院患者入院后、住院病程、出院前必须要有三次谈话记录,评估结果必须在三次谈话记录中较准确的体现。 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6、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首 次病程记录中进行首次患者病情评估及病例分型并有规范的记录。 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患者病情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急诊、住院、手术、重症治疗、麻醉、输血全程、全面要求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现就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做如下规定: 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营养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出院前情况评估、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评估标准与内容:主要采用APACHE评分软件、《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PPT讲座内容、《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表》等。 时限要求:普通住院患者入院72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立即评估住院超过一周病员第8日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手术后患者48小时内手术后评估出院患者完成出院前评估。 记录文件格式:1.门诊患者评估直接记录评估方式及结论于门诊病历当中 2.住院患者评估:设计有专用表格的评估项目采用专用表格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

急诊急救规范及标准

妇产科危重症 1. 阴道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根据出血原因对症处理,控制出血。 2)出血量多者应立即补液,积极预防和纠正休克, 积极配血输血治疗。 3)积极明确出血病因,请妇产科会诊协助诊治。 2. 产后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一般治疗。 2)针对下列病因进行止血。 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 3)胎盘因素所致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3. 胎膜早破。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足月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测体温及脉搏,急查血常规及 CRP 了解有无感染征 象,若可疑感染,则应用静脉抗生素治疗。 ②诊断胎膜早破后,若无规律宫缩,则即刻引产以减少 宫内感染的发生机会。 ③若胎儿头浮未入盆,则应注意脐带脱垂征象,卧床, 适当抬高臀部。

④若为胎位异常或可疑胎儿窘迫者,宜及时行剖宫产终 止妊娠。 2)早产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监测有无感染征象。 a. 动态监测孕妇体温及脉搏。 b. 动态监测血常规及CRP。 c. 宫颈分泌物培养。 ②孕周大于36 周者,处理同足月胎膜早破。 ③孕周35?36周,顺其自然: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 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行引产术。 ④孕周33?35 周:促胎肺成熟,无感染征象者,期待 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及时终止妊娠。 ⑤孕周28?33 周者,住院、卧床休息,抬高臀部,垫 无菌会阴垫,保持外阴部清洁。静脉点滴抗生素7 天,后若 无感染征象可停用。地塞米松5mg 肌注每12 小时一次共4 次促胎肺成熟,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注意宫缩状况,可根据情况应用宫缩抑制剂。注意羊水情况(性状和气味)、体温、血常规、CRP的动态变化情况,若出现宫内感染征象,则应及时终止妊娠。若B 超监测残余羊水量明显减少,最大羊水深度W 2cm,胎儿生长迟滞时应考虑胎儿宫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与流程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执业医师、执业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医辨证分型及鉴别、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入院后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4、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 5、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5.1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中医望闻问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5.2患者新入院后,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并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入院48小时主治医师查房和72小时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查房时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将病情评估结果写入病程记录中。 5.3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室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

会诊,进行集体评估,并写入病程记录。 5.4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并写入病程记录。 5.5患者手术前,麻醉医师应对患者进行麻醉评估,并书写麻醉同意书;医师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并书写术前查房记录、术前讨论记录、手术知情同意书等病历。 5.6手术后第一日医师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的病情评估,并在病程记录中完整记录。 5.7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并书写出院记录,内容包括: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6、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6.1初次评估: 6.1.1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主要内容包括:①生理状态;②心理状态;③费用支付及经济状况;④营养状况;⑤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⑥患者安全;⑦家庭支持;⑧教育需求;⑨疼痛和症状管理;⑩出院后照顾者和居住情况。 6.1.2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治疗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提

手术患者病情评估

关于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的学习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医务科制定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学科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 14、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15、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

关于印发《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的通知 为加强我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保障患者得到规范的同质化服务,现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定义 病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部门辅助检查等途径,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二、目的及意义 把握患者的基本现状和诊疗服务需求,为制定适宜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为疾病存在的风险及预后提供预见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并严格实施监管,促进医疗质量与安全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评估人员资质 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的人员为在我院进行执业注册的临床医师,或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卫生技术人员。 四、评估重点范围: 门诊评估、住院时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包括手术风险评估)、麻醉评估、危重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包括手术后评估、转科评估、出院前评估等),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31天内再次住院

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五、评估内容: 评估病情描述、诊疗方法及效果、风险(手术、操作、药物)、预后等。 六、评估操作程序 门、急诊患者就诊时由接诊医师评估;入院病情评估由一线经治医师及上级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一线经治医师先行评估,上级医师复核后签字确认;住院期间的病情评估、可由一线经治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后签字确认;出院患者评估由一线经治医师及上级医师共同完成,手术风险评估按《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实施。 护理相关评估按《护理评估制度》、《防范患者坠床与跌倒管理制度》、《压疮管理制度》等制度实施。 七、评估要求 1、评估的标准、格式和评估时限见附件1; 2、入院时医师根据患者情况至少进行一种评估,专科患者可使用专科制订的评估表格; 3、对于急危重症患者严格执行ICU入、出标准,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安全; 4、医师、护士对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保持沟通,相互印证,为制定医疗、保健、护理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并将评估结果告知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