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教育与尊重同行

让教育与尊重同行

让教育与尊重同行
让教育与尊重同行

教育叙事

让教育与尊重同行

“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每个人从内心的深处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在我们固有的意识形态中,尊重往往是对大人、长辈而言,学生们却常常不在受尊重之列。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要求我们学生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必须按照我们老师的要求来做,可得到的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如学生犯了错,我们总是以长者的威严,居高临下的对他们进行“教导”,学生通常都是快速认错,实际改错却变得很难。这种处理问题方式,是我们忽略对学生的尊重,因此在教育中,尊重学生是最基本的要求。

去年五月份,我产假结束,便接任了三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记我还未正式上课,有老师就提醒我说:这个班的吴镇宇同学影响力极大,头脑聪明,但上课迟到、搞小动作、递纸条、打架惹事却是常事,常在课堂上时搞些“突发事件”,让老师难堪,过后他却会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让老师们很头疼。听到这里,我在心中泛起了嘀咕:十岁左右的孩子有这么难管教吗?

我带着疑惑走上了这个班的讲台,在我自我介绍刚做完时,只见他昂起脖子,连续打了两个极其夸张的“喷嚏”,然后若无其事地用手揉了揉鼻子,显出很“疲惫”的神情。这时班上的同学有哄堂大笑的、有向其投去憎恨目光的、一部分同学则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试问我要如何处理这件事。我微微一笑说:“这位同学估计是感冒了,本节课后我告诉你一些预防感冒的小常识,保证你上课时精神百倍”。随后,我按照原有的安排继续上完了本节课。

下课后,我没有去找他。第二天吃完午饭后,我假装“无意”在楼道内遇到了他,便说要向他了解一下班里的情况。到办公室,我示意叫他坐下,随后接了一杯水便递给他,他接过水后仍是直愣愣站着,随我怎么说,他就是不坐下和回答我的问题。在谈到兴趣爱好时,我说你打篮球的运球技术不错,老师昨天看到了。就这一个肯定,我们之间的僵局一下就打破了,他马上就告诉我,他还有很多爱好。随后我说想在班上找几个责任心强、头脑灵活的同学当我的小助手,负责平时作业的检查和收发,可我又不熟悉班级情况,想请他帮我推荐几个。他信心十足地给我推荐了几个同学,并详细的介绍每个人的情况之后,我说:“就这些同学吗?”他便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他腼腆的说:“老师,我觉得我可以当

你的小助手,其实我以前挺喜欢语文,到后来没有认真去学,所以就.....”,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个学生只要端正了学习态度,一定会令大家刮目相看的。我思考了一会说:“好!一言为定!老师相信你能胜任。”于是我开始“面授机宜”,就如何当好老师助手交换了意见,并特别指出:小助手时刻都要以身作则、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他一一点头认可时,我便笑着指出:“像昨天在课堂上大打喷嚏的现象再也不能发生,这是对身边人不尊重的表现哦”,他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错了”,我拉过她的手说:“老师原谅你啦!以后你要好好帮助老师啰!”在他走出我办公室时,回头高兴的说:“老师,不会让你失望的!”

后来他也有“犯混”的时候,但每次我都压住自己的火气,耐心地引导,我发现他也在一次次在改正缺点,上课积极讨论发言、不断进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小吴同学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本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得分均为双优。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当尊重需要得到满足时,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能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能体验到自己活着的价值,也易于迸发奇迹的火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求学生尊重身边人,尊重老师,那么老师就应当做好尊重身边人的榜样。在我们的班级中可能会有离异家庭的孩子、有逆反心理强的孩子、有留守儿童、有行为习惯差的孩子、也有像小吴这样爱搞“突发事件”的孩子。如何教育好这样的孩子,我觉得老师们需要用耐心和智慧,让孩子们感受到被尊重与信任,从而激发出他们的正能量。我们可以设想,在小吴打“喷嚏”之后,如果我捍卫“师道尊严”,完全可以当场大声训斥他目无尊长、扰乱课堂纪律,也许他可能迫于各种压力给我认错,那么他会真正的去改正这种随心所欲的坏毛病吗,这就是一个未知数。也许有的老师不认同我的处理方法,认为这样会惯坏学生,使他们更嚣张,但实事实上,我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给他倒水、请他坐、拉他的手、平心静气和他交谈等,都是用我对他的尊重和信任,引领他学会如何尊重和信任别人,这就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今天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有时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平等地与孩子对话,尊重他们,你一定会收获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尊重的教育

姓名:段辉霞专业:教育学原理学号:2013020011 尊重的教育 摘要: 教育是启迪心灵的艺术,尊重在教育过程中是启迪心灵的起点,尊重的力量就是教育的生命力,建立一种基于“尊重”的教育理念,就意味着找到了教育生命的基石。尊重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尊重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尊重;教育;尊重教育 一、尊重的内涵 “尊重”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尊敬或重视(个人、集体或有关的抽象事物,如意见或权利等。”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自由的、完整的、具有人格和尊严的人,而尊重就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基本的道德价值认同。 在教育领域中,“尊重”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常用语,人们没有给出明确的解说,更没有针对这个概念提出明确的行为规范。“尊重”这一理念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学生德育的培养等问题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常值得探讨的教育理念。 尊重的对象指尊重的客体,指主体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倾向对象。关于尊重的对象,人们的探讨集中在单向还是双向。尊重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是人类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基本伦理理念或“最起码的道德共识”。然而,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是单向的,即主要是指“下”对“上”、“弱势”对“强势”而言。“尊老爱幼”这一中国传统观点就是很好的证明。孩子在受保护、受教育之列,而往往不在受尊重之列。“尊老爱幼”变为“尊师爱生”,但尊重对象的单向性并没有改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尊重”的概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对尊重对象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尊重的相互性、动态性特征正日渐深入人心。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尊重的相互性观点。如有研究者提出,不仅要尊重长者,而且“尊幼”“、尊生”同样也是正确的。在教育中,不应当只是要求学生“尊师”,教师其实也应“尊生”。“尊生”与“爱生”是有重要区别的。“爱生”所隐含的社会学意味是社会等级、社会距离,是强者对弱者之爱、高位对低位之爱。而“尊生”所凸显的则是一种社会认知、社会常识,其中所彰显的社会学意涵是相互交换、地位平等、相互依存、同舟共济。尊重不仅是教育手段,更是价值导向和教育理念。学校教育就是要让师生的主体与主体间得到合理发挥,彼此尊重,消除误解,增进理解。 二、尊重在教育中意义所在 (一)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这样才能衍射到尊重他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浅谈尊重教育

浅谈尊重教育 目前,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全国中小学校普遍开展,要求改变教学模式、课堂模式、评价模式。我认为贯彻尊重教育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尊重教育的必要性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纵观古今教育,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一直是古今教育家的目标和理想。中国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为了尊重学生,让学生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近年来,有人提出“构建和谐课堂”的概念,就是提倡尊重教育。从尊重这个起点开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而自由发展的环境,这一点正是教育的前提。 大力提倡尊重教育,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现行教育尊重教育的缺失。如果总结近年来基础教育的弊端,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对学生的尊重。自尊心是一个人人性的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人丧失了自尊心,就会丧失自信心,就会自暴自弃。目前,部分教师存在错误的认识,把污辱、体罚学生,看成是“恨铁不成钢”。这样做会直接带来一个十分有害的结果,这就是使学生天生的受教育的兴趣被泯灭了。使学生强烈的自尊心受到无情的伤害。有些学生将因此而走上厌烦学习的道路。我所教过的一个学生就是因为班主任说他是废品而从此一蹶不振。 怎样做到尊重教育 尊重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少男少女的“第二特征”出现,随着“暴风骤雨”般的生理剧变,带来一系列心理的困惑与不安,使一些学生陷入苦恼与迷茫之中。这时期的中学生心灵脆弱、性格暴躁、行为冲动、自尊心强、意志力薄弱。再加上父母对其考上大学的压力,使高中生就如一个正在沸腾中的高压锅一样。这时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方法简单粗暴,就如突然揭开高压锅一样,瞬间学生就会大爆炸。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有尊重个性,才能发展个性,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古代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尊重个性。在当代,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决定了学生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只有尊重他们的个性,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方面的人才。平时上课坐不住的孙克胜同学,有一次偷偷地将一只青蛙带回班,并在历史课堂上惊吓女同学,我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然后将其介绍给了生物老师。结果,这位学生学习历史和生物的积极大大提高。我认为这就是尊重教育。 我校二5班的宋林同学,有一次历史课上玩手机,我把手机给要回来,并没有在课堂上批评他,也没有按规定交给德育处,课后我交还给宋林同学,并叮嘱他以后上课不要再玩手机。结果从此以后,宋林再也没有上课玩手机。我想,如果当时我在课堂上将宋林痛批一顿,并把手机交给学校德育处,起到的效果可能恰恰相反,换来的是他对历史课的厌恶,对历史老师的抵触。 教师要自我尊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形象非常高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要自我尊重,比如衣冠整洁、举止文明、形象得体。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所担科目的兴趣。 尊重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提倡尊重教育,并非不要严格的管理,严格管理是实现尊重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我们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仍有个别学生我行我素。因此尊重教育必须和严格管理相辅相成。只有严格教育才能为尊重教育提供纪律保证。只是要注意,严格教育也要坚决把尊重教育贯彻其中,否则就会伤害学生。 21世纪初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在基本的教育精神上体现了尊重的教育理念。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人格尊严,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无疑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小学师德论文:让爱与教育同行

小学师德论文:让爱与教育同行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所以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由观念转化为外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有时该在行动的具体而细微的实践过程。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师爱有时该如润物如当头棒喝,振聋发聩,令人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师爱施于优秀生,应是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重:师爱惠及后进生,应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奋进。尊重,信任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赞扬,褒奖充斥着爱:批评,处分也体现着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爱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 因此,让我们用爱的职业责任去培植希望的奇葩,做一个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人民教师。 一、对教育事业的爱 为人师者,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奉献精神,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育是开启民智,继往开来,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大事,是关系祖国未来的铸魂工程。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

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教师从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 责任感、使命感,这两个沉甸甸的词汇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要去奉献。当第一次、第二次……每一次站在学生面前,面对着真诚的注视时,我真切的感受到身上责任的重大,学生的未来在那时好象都与我连在了一起。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他们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著的成绩,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来迎得桃李满天下。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失去了起码的责任心,甚至会把自己的劳动视为一种痛苦,当然他就不可能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许多扎根边远山区的老师,守着清贫,克服重重困难改善办学条件,用知识的甘泉浇灌祖国花朵的感人事迹,岂不令我们个别“站三尺讲台,想四方生意”的为人师者感到汗颜? 二、对学生的爱 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着力点。我们每一个教师要把爱生作为我们的天职,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教师是因为有学生而存在,教是因为有学而存在。每一个教师一定要象对自己的儿女那样对学生的充满爱,让师爱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绽放光芒。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 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

浅谈如何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

浅谈如何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 在我国的传统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往往认为自己当然在人格上高于学生,漠视学生独立存在的主体性。这样当教师教导学生应当公正处世时,学生极有可能抱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因为在他与教师的交往中,体会不到应有的尊重或人际公正。所以,古代社会产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是有违师德,尤其是有违现代教育伦理的基本要求的。当然,人格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角色上的对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应有对学生的教养与要求的一面。为了这一点,教师威信、威望的存在又是非常必要的。否认这一点就是否认教师职业的特质。所以教育公正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教师要努力做到对学生的尊重与要求的统一。 每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有好恶心里,在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特别偏爱,耐心指导,而对有的则漠然置之,甚至鄙视、嘲笑,极大地伤害这些孩子自尊心。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是说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爱学生就必须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我作为老师经常告诫自己:一定平等对待学生,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孩子。我们身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时刻观察、注意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分层施教,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取发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不偏爱学生,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学生必须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不以个人的好恶区别对待学生。(二)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三)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四)不以学生的好坏成绩而另眼看待学生。(五)不以与家长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区别对待学生。记得上节课,回答问题时,同学们都非诚积极地举手,几轮下来之后,我听到几个同学在下面小声嘀咕:老师总是喊那些成绩好的回答问题都不叫我们的。我愣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当前,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意接受。对于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戴了有色眼镜对待优生和差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私语的,也影响了自己教师的形象。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和中等生或“优生”一样,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地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教师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因此,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适应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使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兵法 文\李素怀 最近看到李镇西老师写的一篇文《班主任:兵法用来对付谁?》,虽然我没有赏析过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但我从同事那里听说过这本书。尤其从同事表情里投射出的激动,他们如获至宝的谈兵法,整治学生妙招。就如李镇西老师说的,很多老师误解了万玮的“兵法”他应该是教育学生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是一种爱的智慧。尊重的诠释。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真的把学生看成了对立面,成了你的敌人,有这种思想和观念是很残忍的,因为孩子是成长的,是需要老师用爱和尊重引导和帮助的。耐心和信任和他一起长大。 在当班主任的最初,因为苦恼一个“问题班级”的管理,曾看了一些班主任工作妙招和技巧,也曾研究一些所谓的“兵法”

来应付学生的小错误和坏习惯。当我庆幸终于可以压制这群孩子时,偶尔听到了一段话,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无意间带给学生的伤害。刚升入初中时,班级都是各地小学调皮的学生,有他们所谓的“四大金刚”,“六小龄童”,这群孩子行为习惯不好,但最重哥们义气,团结的如一家人,每当犯了错误,他们就会联合起来蒙骗老师,并接二连三的犯错误。给我惹来的麻烦让我应接不暇,这件没有处理完,另一件又发生了。 当时很恨这群孩子,也抱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怎么非让我接手这样的班级,但没有办法,既然接手了就要想对策,来管制他们。当时想出了一个办法,要“拆散”他们,让他们这个小团伙,不再团结。 当时在六个人中先选择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做他工作。拉拢他,逐渐的让他做我的内奸。当把六个人的“将军”孤立起来,我很庆幸,兵法的功效。可以解决军事,商业,更可以解决教育。可是当那个“将军”失望的对我有了敌意,失去朋友的他选择了转学之后,我才反思,我伤害到了孩子。 “将军”说老师让他失去了人生最珍贵的朋友,因为他从小爸爸妈妈离婚,当妈妈带着两个姐姐离开了他,他成了被遗弃

爱与尊重

爱与尊重 ——浅谈后进学生的转变 对于后进学生的教育和转变,是班主任工作中最为复杂、艰巨的一项,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总觉得为此付出了很多精力,但收效似乎并不大,因此感到很烦恼。其实,这种教育是特殊教育,针对每一个后进学生的转变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教育过程,有许多必须研究的规律和特点,不是光凭满腔热情就能做到的。在实际工作中,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思考,并有以下一些体会,在这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分析。 我对转变后进学生的一些想法: 1.每一名后进学生的形成都有深刻而复杂的原因,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2.每名后进学生都是教育的特殊个体,需要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没有一种适合所有后进学生的方法和模式,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3.后进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相当的成分是由智力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动机和主动学习的愿望,更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学习问题是他们思想品质心理问题的一个表征。 4.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不存在绝对意义的差生,需要的是耐心的指导,每个后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成功的愿望,受人表扬的愿望。但当愿望不能实现时,会有强烈的自卑感,长时间的自卑心理体验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真的不行,从而放弃信心和努力,变得麻木和放任。 5.每一名后进学生的身上都有一些闪光之处,没有优点的同学是不存在的。要善于发现这些优点,它是我们工作的突破口。 6.每一名后进学生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环境一般都具有非常敏感和细腻的心理感受,如果教师有意无意地伤害了他,那么他将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封闭心理,转变工作将极其困难。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后进学生的问题有很大部分是出在心理状态上,由于一系列因素造成心理上的失衡、扭曲或障碍,又没有很好地自我调控能力,主体性受到抑制,因此,在转变过程中,最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浅谈注意中学生自尊心的教育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浅谈注意中学 生自尊心的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有这样的经历,不经意的赞美,小小的鼓励,总会使别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不随意的批评、责怪,冷言冷语使我们心起波澜,陡生抗拒。道理很简单,从中我们感到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尊重,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愿望,可谓是人之常情。如何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呢? 其前提条件首先应当尊重他人。只有当你尊重了别人,你才可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应有的尊重,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不可能脱离这张网而单一地存在。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和他人进行互动和往来,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能够离开别人的存在而独立生存下来。正是因为这种交往是互动的,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就应当本着人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这一人们的普遍渴望与需求,我们要教育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去尊重他人, 要“敢为人先”,让别人也像自己一样, 被尊重的需求得以满足。我们举个例子,在安静的课堂里,旁边的几个人头碰头地在一起说话,说话声音分贝不高,却扰得你心乱如麻,耳根不得清净;后排的人可能掏出食物,大摇大摆地吃起来;邻座的男孩戴着耳机,独自欣赏着他的音乐,殊

不知耳机漏出来的声音,已经让邻座的同学心也飞到九霄云外去了。且不说老师的反应,我们能安心的搞学习吗?一天下来又有什么收获?很多同学很可能在生活中这样做过,或者说曾经也是这样的行为的受害者,但只要我们能够从告诉他们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一些细小的问题,相信学习生活中会减少许多的不愉快,获得很多启示。也许有同学会说,管他,只要我高兴就行! 只想让自己得到尊重而又不必尊重他人到底行不行呢? 回答是否定的。俗话说得好: 得人一尺, 敬人一丈。人都是情感动物,你对他好,他自然也会好好待你, 而光求索取, 不求付出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会被人接受的。换句话说, 你不尊重人家, 又怎能期盼人家尊重你呢?古语道: “己之不欲, 勿施与人”。试想你自己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时的心情, 同样,你如果怠慢和不敬施于人,他人又怎样快乐得起来呢?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唯一不必尊重他人而又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的方法是用武力和威胁迫使他人对自己表示尊重, 这在过去,统治者或有权阶层可以通过强力来实现, 而在现在这样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时代已经不再可能, 因为在社会上你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权。而且, 即使是在过去的岁月, 统治者得到的表面上的尊重也是虚假的, 在人们心中对这些特权阶层和压迫者是没有尊重可言的。惟有以诚待人, 将心比心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 所谓“宁可我负天下人, 休叫

让爱智慧

让爱智慧,做温暖的教育 ——读陶妙如女先生的《让爱智慧》和《做温暖的教育》有感 ——彭艳阳“人们说要让教育充满爱,我说这还不够,要让爱充满智慧”,这是陶妙如女先生的《让爱智慧》的封面语,这将是教育应该要提升到的新境界。“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事业,而教育的对象大多却有些急功近利。怎样才能将这一矛盾智慧地化解呢?经过长久的思考,我觉得教育智慧应该温柔、平和且能持久,于是‘温暖’这个词比较合适。自己暖和,别人感到温暖,这才是教育”,这是陶妙如女先生《做温暖的教育》的封面,也是听她座谈会最有印象的话。爱要智慧,教育要温暖。 作为新教师,总能感觉到中年老师的气场和魅力,感觉她们的教学生活总是井然有序,也许我们就是没有暖和自己,让自己感觉吃不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教师的智慧主要表现在靠自己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陶妙如女先生的工作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好人持久不息的学习热情,教育者的指挥之源才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师才是完美无缺的。教育的智慧实质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是一种新的境界。 身为教师,我们具有极大地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快乐或悲惨。我们可以制造痛苦,也可以传递快乐。那么让我们的爱变得智慧,教育变得温暖对优秀教师就尤为重要。 一、用智慧去读懂每一位学生,想象着他们能登临的高度。 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身为教师的我们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我们对学生多少理解,他们终会给我们更多的理解。一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示范者,同时又必须是一位榜样者,将自己像一粒种子埋在学生们心中,投入生命,投入感情,投入真挚的爱。教育,不仅仅是要教孩子们多少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点燃孩子们心中的那把火,让他们主动起来,去发现,去创造。 孩子们终究会长大,会独当一面,教育他们做事要五讲: 讲秩序。了解今天,把握今天,创造今天。 讲规范。出示学生纪律制度,让学生确定自己的的人生规则。 讲方法。引导学生专心,集中精力上好该上的课,让课堂效益最大化。 讲合作。三个臭皮匠,赛一个诸葛亮。优秀是一种习惯,只有群体优秀,才会出现很多优秀的人自主管理,协作共进。

尊重教育发展规律

茶陵县: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深化教育人事改革 作者:佚名日期:2010年12月28日来源:本站原创浏览: 10 次 核心提示:茶陵坚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率先推进学校去行政化,落实校长职权职责,精减学校行政人员 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深化教育人事改革 中共茶陵县委茶陵县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17日 茶陵县常务副县长、县长候选人龙志华在会上做典型发言 今年来,茶陵县委、县政府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致力建设教育强县,千方百计正风气、强师资、抓投入、提质量,尤其是尊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深化教育人事改革上面作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实践,推出了一些新举措,取得了一些新成效。 一、谋划在前,凝聚改革共识 (一)深层次调研,把脉茶陵教育。茶陵的发展,教育一直在作贡献。但仍与形势的需要、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和不足,群众对此反响强烈。为此,县委高度重视,安排主管副县长、政协副主席成立课题调研组,深入学校、社会,广泛开展座谈调研,并赴兄弟县(区)考察,就如何落实教育强县战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行政队伍、打造教育品牌等热门

话题,进行深层次讨论,并广泛交换意见。调研发现,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其自身的问题,必须依靠改革来解决,其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是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高频率部署,建设教育强县。今年,我们先后6次召开县长办公会、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等,就教育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在广泛调研、认真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以县委文件下发了《加快茶陵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等重大问题作出了规定。在7月28日的县委十届九次全会上,县委书记毛朝晖同志要求“合力共谋提高教育质量”,引起社会广泛触动。9月9日,专门召开教育强县建设工作会议,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各乡镇(办事处)的党政“一把手”、分管教育的副职、各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全县中小学的校长共400人参加,部署教育改革、教育强县工作。 (三)宽领域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动配合,更需要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为此,我们广辟阵地,多方出击,强势宣传,营造氛围。一方面,教育系统内部利用专题会议进行集中宣讲,统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在茶陵电视台开办《教育视点》专栏,每周一期专题节目,向全社会解读茶陵教育的发展态势。通过宽领域的宣传,使深化人事改革、振兴茶陵教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共识,从而为启动改革、确保实效扫清了路障。 二、推进稳妥,突出改革重点 (一)取消学校行政级别。长期以来,我县三所高中学校(一中、二中、云阳)行政级别都是正科级,校级班子成员都由县委考察任免,这些人员也都纳入到“科级领导干部” 的序列来管理,从而导致“官本位”风气在教育系统日渐蔓延;同时,学校行政人员从任职开始就明确了国家干部身份和行政级别,能上不能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铁交椅”,挫伤了其他安于教书育人那些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从今年起,茶陵取消学校行政级别,推行校长职级制。普通高中学校新任正副校长等,不再明确相应行政级别,在今后委任、考任或转任其它行政事业单位的,其在学校任职资历可按科级任职对待。 (二)加重校长职权职责。普通高中学校校长由县教育局党委提名推荐,县委组织部考察,县人民政府聘任。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校长由县教育局考察聘任。各学校(含高中学校)副校长由校长提名,县教育局党委考察、审核,校长聘任;其他中层管理人员由校长聘任,报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人员聘用、经费开支、教师考核和奖励办法等方面,校长拥有决定权。实行教师考核末位淘汰制,允许学校对工作责任感差,教育教学水平低的教师,转任保卫、保育等教辅人员,学校不宜安排工作岗位的,实行离岗休息或进修培训。为规范校长用权,将校长负责制与校长目标管理考核、校长绩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聘任严格挂钩。 (三)精减行政人员职数。2007年9月,茶陵各学校共有行政干部331人。目前,由于生源锐减,学校办学规模急剧缩小,庞大的行政队伍,与学校发展、教学管理和教育经费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出台了《中小学校机构设置和领导(岗位)职数的规定》,合理设置学校内部管理机构和领导职数,精简行政人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浅谈注意中学生自尊心的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不经意的赞美,小小的鼓励,都会使别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不经意的批评、责怪,冷言冷语则使人心起波澜,陡生抗拒。道理很简单,从中我们感到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尊重,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本质愿望。如何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呢? 其前提条件首先应当尊重他人。只有当你尊重了别人,你才可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应有的尊重,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人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不可能 脱离这张网而单一地存在。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和他人进行互动和往来,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能够离开别人的存在而独立生存下来。作为教师,我们要教育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去尊重他人, 要“敢为人先”,让别人也像自己一样, 被尊重的需求得以满足。我们举个例子,在安静的课堂里,旁边的几个人头碰头地在一起说话,说话声音分贝不高,却扰得你心乱如麻,耳根不得清净;后排的人可能掏出食物,大摇大摆地吃起来;邻座的男孩戴着耳机,独自欣赏着他的音乐,殊不知耳机漏出来的声音,已经让邻座的同学心也飞到九霄云外去了。且不说老师的反应,我们能安心的搞学习吗?一天下来又有什么收获?很多同学很可能在生活中这样做过,或者说曾经也是这样的行为的受害者,但只要我们能够从告诉他们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一些细小的问题,相信学习生活中会减少许多的不愉快,获得很多启示。也许有同学会说,管他,只要我高兴就行! 只想让自己得到尊重而又不必尊重他人到底行不行呢? 回答是否定的。俗话说得好: 得人一尺, 敬人一丈。人都是情感动物,你对他好,他自然也会好好待你, 而光求索取, 不求付出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会被人接受的。换句话说, 你不尊重人家, 又怎能期盼人家尊重你呢?古语

让教育与爱同行

让教育与爱同行 泊头市营子镇大鲁道小学刘建新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儿童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是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那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人们没有一个很严格的定论。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孩子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孩子,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呼声,和孩子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孩子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

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著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有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导学案,认真对待每一堂讲课,想方设法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古人对教师的教书方面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真正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教师应该热爱学生,要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也就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同时老师遇事要冷静,不要随便发怒,以威压人,处事要尽量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不管是不是自己教过的,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

用智慧之爱引导学生——结合《爱的智慧与教育》与案例谈体会

评价等级:案例: 某校有一个小学四年级女生,因饮食不当,特别爱吃甜食零食,10岁左右,体重达50kg,她参加各项活动动作迟缓,上课经常迟到,课间又爱打架,经常被老师批评。班上同学反感她,给她取绰号“小航母”。这年夏季的某一天,上午第三节上思品课,上课铃响过3分钟,她气喘吁吁地拿着一个冰棍跑到教室门口喊“报告”要求进教室,此时全班同学的目光聚焦她身上,正在上课的教师采取了一个同学们都感意外的方式对她进行了教育,她走到座位上哭了。从此她前后判若两人,不断改错进步,长大后她成了一位舞蹈表演家。 1、请你根据《案例》,假设其他教师对她可能采取哪些教育方式? 答:其他教师可能会采取以下措施: (1)不问缘由,把她手上的冰棍扔出去,当面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讨; (2)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嘲笑该学生这么胖还吃这么多,不让她进教室上课,在教室外罚站; (3)认为学生是“惯犯”,批评该学生没有时间观念、不该迟到,并把迟到的事报告家长; (4)老师问明缘由,没有批评学生,让该学生先把冰棍吃完再进教室。 2、请你猜想,这位教师采取了什么教育方式,让她感动的哭了? 答:这位教师可能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老师先问明缘由,温和地叫该学生先在教室外把冰棍吃完再进教室上课,并对班里的学说:“现在天气很热,吃根冰棍解暑是件大快人心的事,这位女同学不是有意捣乱,还没吃完东西就赶着来学习,况且这么热的天气,冰棍一会就会化了,要是叫她把冰棍扔了,就有点可惜了,如果不扔,会把课本弄湿,这样我们大家都会因为这个冰棍受到影响,不如让她吃了放心,我相信她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的。况且我们都知道,这位同学特别喜欢吃甜食,她能为了学习,还没吃完东西就跑着来上学,这种精神非常好, 希望你在各方面都像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爱,与教育同行—— 班主任教育叙事

爱,与教育同行——班主任教育叙事 主题: 爱心是化解矛盾的利器,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存在的理由,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总认为:爱心是人性的基础,有了爱就会懂感恩,一个懂感恩的人是会幸福一生的。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懂感恩,这是我教育教学的初衷。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那么这里就是爱的基地,班主任就是爱心的传播者。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落后学生。正因其差,因其问题多,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 背景: 我们班的赵轩,因为天生好动,行为散漫,脾气倔犟,再加上父母文化很低,事事袒护他,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也很差,第一次月考的时候成绩就和班里同学相差二、三十分,英语就考几十分。他很贪玩,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面对这种情况,他家长不是配合老师管教,总以自己家务忙,管不下,自己心有余而力不加等诸多理由推脱,叫也叫不下来。而赵轩面对我多次的批评教育,也逐渐麻木,批评他不闻不理,训斥他脸无表情,甚至有时面对我的“河东狮吼”还有顶嘴的情况。 过程: 面对这样的学生,和家长这般的态度,我有时也真是气极了,不想再管他,由着他去吧,等到他大了让家长尝尝自己种下的苦果吧。但静下心来想想也挺可怜他的,自己天资不聪明家长又不明事理。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从做通家长工作方面入手,多次与家长进行沟通。开始的时候,我只报喜不报忧,拉拉家常,聊聊家长的不容易,孩子的健康情况等,降低了家长对我的抵触心理。慢慢的,在表扬孩子的同时表示惋惜,“赵轩,作业写的真工整,如果他在写作业

的时候能独立思考就好了”,“孩子,近来各科作业都很认真,各科老师都发现他变化很大”,“我发现了,赵轩很聪明的,昨天在我课堂上那个问题他回答得那么到位,要是后面每门课他都有这样的积极性,那么成绩一定会提高”……同时,我也了解到,家长有个灰色的童年,一直有个虽然学习很不好但是希望老师对他最好的愿望,对于儿子也抱同样的想法。找到了症结的所在,我尽最大的可能表扬、关心赵轩,在与家长搞好关系,树立家长的信心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他的督促力度。 一次,因为作业又连续几天没完成,我打电话向家长询问最近是否和孩子发生过矛盾,最近一段时间又情绪不稳定。令我意外的是,到了下午家长气冲冲地空着两手来了。我想:完了,又捅马蜂窝了。没想到,家长的一通咆哮,没有冲我而是冲着赵轩,最后还留下了一句:以后写不完作业不用再念书了,我也不可能来领你了。面对我,家长第一次道歉:于老师,真是对不起,总给你添麻烦,孩子真是不争气!那天下午,家长没让孩子吃饭,还一再嘱咐我也不能给他饭吃,让他提前尝尝以后没有知识文化,吃不上饭的滋味。面对家长的这个转变,赵轩深感意外,他的表情明显的由等待时的有恃无恐到见到家长时的得意,听到家长怒吼的愕然、看到家长离去时的茫然、不知所措,最后看到我所表现的委屈、焦急,到最后无计可施后的不靠时间,刷刷刷地做起作业来。看到他丰富的表情变化,我想今天的教育我收到的成效。后来赵轩说,那周周末放学回到家,家长也没给他个好脸色。对于这件事,他在作文中几次提到,表示挨饿的滋味真不好受,以后再也不敢不学习了。 结果: 积习难改,坏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要改变也不是几天就见效的。因此,赵轩后来也多次出现反复,但是因为我有了家长的支持、配合,有了家长的监督,我也时时提醒他,他的情况也有了较大的好转了。终于在第一学期,基本改掉了

必须尊重市场和教育规律

必须尊重市场和教育规律 关于《必须尊重市场和教育规律》,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案例情境中看出,谦本是一家采用加盟与直营混和的教育连锁机构,从其管理模式上看,可归纳为三点:一是总部统一课件,再由分校进行推广传播,同时分校具有很高的自主经营权,可以自行选择聘用老师;二是分校需要自主招生,同时将招生情况划分为分校经营状况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三是采用业务线管理模式,即分校的各项职能由总部所指派的相对应部门进行指导。 下载论文网 对谦本的管理框架进行梳理后,我们可以将其困境概括为两条:一是违反市场规律,渠道管理混乱,这就造成案例中所描述的分校间恶性竞争;二是违反了教育规律,课件虽然全国统一,但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演绎,师资缺少统一标准,导致教学质量受质疑。这两方面问题是谦本的主要问题,但其实这也是当前中国教育培训市场众多中小培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再来分析谦本所存在的激励和管理模式问题,谦本所设计的完全基于招生情况而考核的激励机制,本身就存在大缺陷,由于企业所有者在绩效考核之外还会期望员工能够做些其他更重要的工作,因此原设计方案本身不符合逻辑。 至于业务线管理模式,本身问题并不大,大部分连锁企业也都采用这种方式,这种管理模式只是谦本出现危机的诱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针对危机,本人认为解决方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快速启动公共危机,竭尽所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这次危机对谦本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向客户展示谦本的最大诚意,该退款的退款、该道歉的道歉,以此来挽回学员信任和谦本信誉;第二步需要进行内部调整,建立长效机制,但这并非是要求谦本简单地取消或者改进激励模式和业务线模式,因为这两部分内容并非是谦本危机的主要原因,只能算是导火索。 对于谦本的内部调整,首先应当建立完善的渠道管理体系,对不符合管理规范的分校进行整改;第二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并确保能够在分校中进行推广;第三则是要修改公司激励政策,建议设计平衡计分卡式的考核体系,对分校进行长短期结合的综合考核体系,而不是简单的考核方式,至于业务线的管理模式则应该优化后继续使用,但要结合第一步使用情况再做进一步修订。 最后,本人想对谦本以及所有中小培训企业说的是,只有同时符合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企业才能获得良好发展。其实谦本

浅谈尊重幼儿

浅谈尊重幼儿 浅谈尊重幼儿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出:“要尊重幼儿”,但是如何尊重幼儿却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现在我就尊重幼儿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一点心得。 尊重孩子,并不是对他们百依百顺,而是要求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把我们放在一个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要学会蹲下来同孩子说话、交流。借以寻求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自尊是一种精神的需要,也是一种人格的内核,假设我们不懂孩子的自尊,不能做到尊重孩子,那也请不要伤害孩子,因为那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如果失去了这种动力,有可能会毁坏他们的一生。 以我自身来说,虽说知道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但有时却也出现一些教育上的误区。记得有一次儿子对我说想听传呼机上的音乐,于是我就帮忙让他听到了美妙的音乐声音,可是一会儿的工夫音乐就停止了,这时他意犹未尽还想听,却怎么按键子也找不到要听的音乐,这时自己发起了小脾气,我连忙到他跟前准备帮他的忙,但他却把我的手推到了一边,不让我帮助他,自己继续在那里边按键子边发脾气,当时便把我气的根本忘记了应该尊重他这种自己完成事情的权利,只想狠狠的训斥他一通,结果什么作用也没有起,

到把孩子弄的委屈的哭了起来,当我静下心来仔细反省自己的言行时,我非常后悔,于是我主动把儿子抱了起来对他说:“对不起,宝贝,妈妈不该对你发脾气,可是你也有不对的地方,现在让妈妈和你一起听音乐好吗?”然后,我用手把着儿子的小手齐按下了正确的键子,共同聆听美妙的音乐声,以后又有好多次每当儿子想听音乐时,他都会拿着传呼机跑到我耳边对我说:“妈妈,我给你放音乐听。” 我想每一位家长都会和我一样,经历过无数次类似的情况,其实尊重孩子就是在无意识中去有意识的体现,大多数的孩子想做自己的事情,但又常常因为幼稚而做不好,这时侯我们千万不要随意呵斥孩子,那样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这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有位家长曾对孩子们“怕”什么做过一个调查,调查表明,孩子最怕的是失面子,怕父母当着外人的面数落自己的短处,更怕父母会拿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比,怕失去信任,这些“怕”归纳起来,就是怕自尊心受到伤害,可是有的时候我们不懂得孩子的自尊心有多强,又有多宝贵,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予以伤害、甚至践踏,把对孩子的关怀,扭曲为监视和强迫,剥夺了孩子应有的自由空间和时间,使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同时自尊心受到伤害。

让爱与教育同行 张美玲

让爱与教育同行张美玲 发表时间:2019-08-20T09:35:02.7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1期作者:张美玲 [导读] 爱是宽容,是尊重;爱是激励,是赏识是了解;爱是公正,是平等,是宽严并济。 山东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江山路第二小学266510 摘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真谛是爱,有爱才有教育。教育从爱开始,爱是宽容,是尊重;爱是激励,是赏识是了解;爱是公正,是平等,是宽严并济。 关键词:爱沟通成长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过程。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和实施者,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而这关键在于教师的爱心,在于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学生。因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应当与爱同行。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古人说得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都说明,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学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上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书育人,还要承担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职责,让学生悦纳老师,敬重老师,进而追随教师的教育步伐,这就要求教师用心去爱学生,用爱架起沟通的桥梁。 爱学生的基础是了解。不了解学生,不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就像在黑夜里走路。因此要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爱好和才能、欢乐和忧愁。不仅要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而且要窥探孩子心灵的奥秘,与孩子建立心与心的沟通。我们既要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也要了解孩子的闪光之处,更要了解孩子的短板,让每个孩子认为自己都是备受关注的,老师对自己是充满爱心的,这样便于使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 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而关心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学会了自尊,学会了做人。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怀疑、讽刺、挖苦,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相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这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爱学生的关键是平等,我们应该公平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老师的关爱,这是真正的爱学生。公平是赏罚分明者的美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给他们公正的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 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的地位也应该是平等的。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对待学生时,不能以“权威”自居,不能搞“一言堂”,不能“偏心眼”,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的真理、与学生共同进步,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以个人的好恶选择喜爱某些学生,或厌恶另一些学生。这样不但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有损教师的人格。爱学生不应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不应以个人好恶为标准,不应以家庭条件为标准,对学生的爱,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学生,对学生的爱是真心的,发自肺腑的,是出于自己的职业良心。这样不管孩子的基础如何、孩子的成绩如何,在心灵上、在老师的内心中,他们都是平等的,这就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塑造。 爱学生的标准是宽严并济。爱不仅仅是无微不至的呵护,更不是随心所欲的娇惯、是非不分的放纵。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特殊表现,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过分溺爱优生,对优生的过错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对犯点小错的后进生则严而又严。这样会使优生弱化自控能力、品德滑坡,而后进生则因为老师处理问题的不公平而产生反感、对抗情绪,从而对学习及各种活动失去信心。所以,我们要牢记“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对学生严爱相加。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只要教师用心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所有的嫩芽在到老师言语行为的呵护滋润中,将会更好地茁壮成长。因此,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始终保持一颗爱生如爱子之心去对待每个学生。把爱化成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每个学生的成长之路;把爱化成一丝丝春雨,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把爱化成一座座桥梁,沟通每一个心灵;把爱化成一句句赏识,助推每个学生的成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