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一章绪论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8.29---1999.1.1)(单选、判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重点培养学生

2.高等教育的内涵(简答、判、辨)

(一)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是讲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是使“专业教育”这一概念上升到“高等教育”的重要范畴,表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位置是最“高”的。)(二)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专业教育表明的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并不是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

(三)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学术性或职业性”是对“专业教育”的类型及其“有机结合”要求的进一步揭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3.古代西方的“高等教育”发源于古希腊雅典,发展于“亚历山大大学”,终结于“罗马大学”,总体上可视为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单、判)

4.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中世纪大学是近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源头。(单、判)。约在12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一批最早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萨勒诺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多选)

【最早的“母大学”】

西欧等国后兴起的著名大学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葡萄牙的里斯本大学等。

根据大学内部的管理权限,初期的大学大致分三类,即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

教师型大学,以波隆那大学为代表的学生型和以法国南部及中欧部分为代表的混合型大学。

5.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大体上经历了萌芽(夏商周)、形成(春秋战国)、建制(两汉)、发展(唐宋)、衰落(元清)等几个阶段。

春秋末期孔子所办私学最为著名。设于齐国都成的官学稷下学宫,成为战国时期文化教育的中心。

鸿都门学,为我国最早的高等艺术学院。

唐代书院的兴起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

6.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经历了改良阶段、改革阶段、波动阶段、缓进阶段。

7.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问世、1903年癸卯学制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判断)

8.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选择)

9.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判辨、简答)

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10.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简)

(一)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三)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1. 高等教育结构的构成

高等教育的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高等教育的结构的构成(6个方面多选)

体制结构

形式结构(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在学制上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判断、选择)

层次结构(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

科类结构(12个学科)、

能级结构(我国的高等学校大致可分为三个能级:重点院校、一般院校、专科院校)

地区结构

2.高等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简答、论述)

个体功能

(一)促进个体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

使个人在掌握一般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获得长足的增长。

(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

(三)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

社会功能(简多判论)

(一)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判断,如: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三)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简答)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3. 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诞生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美国的威斯康

星大学把大学职能发展为服务社会。(判断、选择)

4. 高等学校的职能定位(简判选择论述辨)

培养专门人才(高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方式或途径是(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设备开放服务等))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如何理解高校职能及其相互关系?联系实际论述高校的社会职能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1. 教育方针的含义

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它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2.高等教育方针与教育方针是一致的(判断)

高等教育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激励作用。(简答、判断选择)

4. 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高等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具有主观性。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受社会发展的制约的,具有客观性。(选择)

5. 高等教育目的由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构成。(选择)

6.《高等教育法》对各层次高等学校培养目标要求做了如下规定:(判断)

1.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2.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3.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4.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7.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方向、使用规格和相应的质量要求。

制定专业培养目标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

1.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

2.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

3.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

4.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8.课程目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手段。(判断)

1996年, 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首先确立的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被认为是高等学校课程目标的价值选择和取向。(选择)

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判断)

10.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及代表人物(判断选择)

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孔子把教育看成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柏拉图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理想国所需要的哲学家和军人。

(判断)这都是古代的社会本位观点的表现。

11.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及代表人物(判断选择)

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老子强调个人的修养完善,更好地理解道;蔡元培、梁启超主张能够让个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新教育;卢梭的“自然教育”主张以学生的本性自然发展为目标;这些都是个人本位目的观的体现。(美国的杜威)

12. 通才教育的特征(简答)

第一,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第二,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第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3. 如何实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

第一,以社会职业需求和学科分类为导向、课程调整和教学方法改进为基础,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

第二,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高度统一。

第三,各级各类高校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等具体情况确定要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14. 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阶段,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50%以上是普及阶段

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不仅有入学率这种量的差别,而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都有质的区别。(选择判断)

15.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有两种模式(选择判断)

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16.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简答)

其一,发展速度要适当。

其二,要以内涵为主来提高规模效益。

其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其四,发展终身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

再次,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应该是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

17. 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选择判断)

1.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2.科学研究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研究,二是本专业学科理论的研究。

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科研除师范院校外,这种训练主要指第二种。

3.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教育制度

1.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选择)

2.学术性作为高等学校组织的基本特征(判断)

3.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西方各国的高校权力结构划分为三种模式(选择)

欧洲大陆模式(法国、意大利)——中央集权制

美国模式——地方分权制

英国模式——两者结合

4. 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50年~1955年:校长负责制

1958年: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1961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984年以来,我国政府基本确定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5.行政管理系统的结构形式:(1)直线型组织结构:(2)职能型组织结构(3)直线职能型组织机构。目前我国大学是直线职能型组织机构。(4)矩阵型组织结构

6. 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6方面)[选择]

广义来说包括高等学校的学制、高等学校的招生就业制度、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教育评估制度、教学科研制度等等。

狭义通常仅指高等学校的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

7. 国外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有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以及研究生等三种层次水平不同的院校。

8.我国高校学制的总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公立系统为主,私立系统逐步形成。我国高等学校系统主要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或专门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三个基本层次。

9. 世界的高校教育的招生制度大体可归纳为证书制和高考制。(选择)

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建立了以文化考试为主,单独考试为辅,保送生为补充的入学体系。

10.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现状

总体特点是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就业。以毕业生市场作为基础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又适当地利用计划手段作为补充。

11.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举措(简答)

第一,完善外部环境,建立就业新体制。

第二,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机构,实行学业和资格证书制度。

第三,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角色地位有待进一步加以清晰的界定和明确。

第四,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第五,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12. 各国学位制度(选择判断)

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协士(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

法国的学位制度:大学普通学业文凭、学士和硕士、博士学位;

英国的学位制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我国的学位分成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目前授予学位门类12个。)

13.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方针,

第五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1.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衡量一种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人们通常以经济待遇、社会权益和职业声望三方面作为评价标准。

2.高校教师的角色及作用(简答)

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

高校教师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

高校教师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

高校教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3. 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判断)

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4. 高等学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

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

第三,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

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5. 高校教师结构(5方面)【选择】

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

(1)职称结构:指高校教师队伍内部各种职称的比例状况。

(2)学历结构:指教师队伍最后学历的构成状况。

(3)年龄结构:指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其中包括各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和各年龄段教师数量的状况。

(4)专业结构:指教师队伍中各专业教师的比例状况。

(5)学缘结构:指教师毕业来源的构成状况。

6. 高校教师的成长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知识调整阶段;第二,独立工作阶段;第三,工作成熟阶段;第四,知识总结阶段

7.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1)提高高校教师个体素质的原则

第一,组织培养和自我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提倡回报和给予回报相统一的原则。

(2)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原则

第一,相对稳定和绝对流动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规范控制与搞活教师资源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相统一的原则

8.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9. 结合实际论述高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意义及途径(论述)

高校教师专业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素养,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师专业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教师专业化的重中之重。

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途径

第一,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

第二,完善教师培训机构

第三,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

第四,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第五,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10.大学生的意志发展特征(判断)

大学生的意志一方面具有果断性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又容易表现出草率决定、轻举妄动的弱点;

11. 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简答)

(一)敏锐的时代精神感受能力;(二)以群体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三)要求民主和改革的呼声强烈;(四)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12. 高校师生关系主要形式概括为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

法律关系五种形式。

13.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一)高校师生在教育关系层面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二)高校师生人格和心里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

(三)高校师生情感关系具有互动性

14. 高校师生关系中的不良方面

(一)师生关系工作化

(二)师生相互信任程度降低

(三)师生的交往伦理倾斜

15.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大题回答14-15)

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

(二)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

(三)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

(四)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结合12-15题:你如何看待当前大学面临的师生矛盾?结合实际谈对你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

第六章高等学校的专业和课程

1. 专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根据学科分类和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专业概念有以下几层内涵:

(1)是高等学校(及其相应的教育机构)的教育基本单位和教育基本组织形式。

(2)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

(3)是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的

2. 专业教育构成要素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育主体。(选择)

3.各国高校专业培养目标调整的主要内容(简答)

第一,强调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二,要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

第三,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交往协调能力。)

4.从构成要素角度,结合所从事的专业谈谈如何实现专业的特色发展?(论述)(1)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性质的程度高

(2)课程体系合理,能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3)专业教师群体实力强、学术积淀深厚,教师的个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高(4)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在同类职业中竞争力很强

(结合所学专业,简要谈谈在这几个方面对专业建设的思考就可以)

5. 专业划分就是以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为依据(选择、简答)

专业划分应遵循的原则:以学科为基础;职业适应性;独特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适应性是专业划分变化的方向。实践中拓宽专业主要是三条途径:(1)是加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2)是知识结构的广博与专深相结合;(3)是加强实践环节、重视能力培养。

6. 专业设置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国家层次;二是学校层次

7.专业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层次;二是区域层次;三是学校层次

8. 专业调整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宏观的专业划分、专业结构调整;二是微观的专业内部要素的调整。

一般认为,专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宏观的方面,而专业内部要素的调整则属于专业建设的范围。

9.专业内涵建设(简答、论述)

专业内涵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4)专业设施建设(5)专业管理的建设

10.课程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课程进行不同分类)

(1)根据课程目标,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判断、选择)

(2)根据与专业职能的关系,可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3)根据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4)根据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可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5)根据学时或学生人数,可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划,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1. 高等学校各专业的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优化,主要决定于以下几类课程的比例关系。

(1)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夸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

(2)理论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

(4)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12. 当前,最值得倡导的课程发展模式有以下三种:

(1)自然课程模式;(2)虚拟课程模式

(3)通才教育课程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课程安排要保持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在注重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提供一种以核心课程或综合课程为主的通才教育体系课程。

通才教育课程内容包括:一般工具性知识、普通人文社科知识和功能型技能知识等。

13.课程改革趋势(选择)

(1)课程基础化(2)课程综合化(3)课程职业化(4)课程国际化

14. 教学计划的含义

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素质和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从形式上看,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计划的指导思想;二是对课程和教学形式的安排。

从内容上看,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专业培养目标(2)课程结构

(3)主要教学活动(4)时间安排和学时分配(5)学年编制

15.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教学大纲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说明、本文和附录。(选择判断)

16.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的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大学教材分为两大类:一是基本教材,二是辅助教材。

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共识性和探索性的统一

(2)学科性和职业性的统一

(3)体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

(4)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5)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大学教材建设包括编写、选择和使用三个方面。

编写是前提,选择是关键,使用是目的。

17.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自2003年开始,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判断)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和机制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国家精品课程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特点(选择)

(1)强调教授主讲课程

(2)强调使用信息技术

(3)强调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重点)

1. 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五种因素构成。

2. 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2)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判断辨析)

3.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简答)

(1)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

(2)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

(3)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

(4)养成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会学生学习和研究。

4.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必遵循的基本要求

5.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判断):

(1)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规律;(2)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

(3)高等学校的特点;(4)先进的教学经验

6.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简答)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5)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第一次提出此原则的是洪堡——选择题)

7.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

(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

(4)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8.从思维发展进程的角度将现代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经验→教学效果测评

9.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高等学校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形式有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例题:高等学校的教学形式就是课堂教学。——错误)

10. 课堂教学包括备课、上课、课后总结三个环节(判断)

11. 实验课一般有三种类型:演示实验、基础课程的实验、设计性实验。

12. 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使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

13. 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选择判断)

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国情、民情教育,社会规范与社会角色教育,心智磨练与个性养成教育,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等。

社会实践的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习,学工学农,社会调查,智力扶贫,参观考察等。

14. 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就是教师之教和学生之学所借助的方式和手段。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1)信息由师生共同控制

(2)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增强

(3)科研方法的训练逐步增加

(4)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15.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类型:(1)课堂教学方法(2)自学指导方法

(3)现场教学方法(4)科研训练方法

16.高校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教学的内容(3)学生的特点(4)教师的素质

17.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是教学管理遵循寻教学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活动,合理运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素,使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转,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

18.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2)有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3)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4)有利于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

19.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除了要做好日常的编制课表、建立健全校务规章、建立和管理好教学档案等教学管理工作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

(2)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3)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

(4)教学质量管理

20.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水平、质量、过程、方法等意义、作用、目的的判断和推论。

21. 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构成要素

(1)评价目的;(2)评价者,即由谁来评价

(3)评价对象,即评什么;(4)评价的标准;(5)评价方式方法

22. 现代有代表性的几种教学评价见解(选择判断)

(1)泰勒评价模式(2)科隆巴赫的见解(3)斯塔弗尔比提出的评价模式(4)斯克里芬评价方法论(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概念)(5)斯塔克应答评价模型

22.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6方面)

(1)含义: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师的根本任务,对教师个体的工作状况和工作质量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包括对教学素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测量和评价。

(2)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依据:

一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二是高等学校的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

三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23.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内容:(多选、简答、判断)

第一,基本素质;第二,教学状态;第三,科学研究;第四,工作业绩

第五,特色项目或特殊贡献

24.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方式

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不仅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而且还涉及教学能力、教师素质的评价等方面。

在评价中,要注意综合运用教师自我评价、教师同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等多种方式。

25. 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

(1)平时检查

(2)学期或学年总结性考查与考试

(3)毕业设计的审查和毕业论文的答辩

26.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教学评估以考察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专业与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学风、教学效果等软件建设为重点。

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

第八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1. 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简答)

(1)高等学校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2)高等学校科研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3)高等学校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

(4)高等学校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5)高等学校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2. 高等学校科研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承担国家重大的科学技术研究课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