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乡村教育研究的转向_耿涓涓

乡村教育研究的转向_耿涓涓

乡村教育研究的转向_耿涓涓
乡村教育研究的转向_耿涓涓

第51卷 第2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51 No.2 2015年4月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p

ril,2015doi:10.16088/j

.issn.1001-6597.2015.02.018乡村教育研究的转向

耿涓涓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 [

摘 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当代农村教育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迁。对当下现状的识别和对美好未来的营造,需要农村教育研究在概念范畴与研究视角上实现新的转向,才能避免游谈无根的状况。从概念上

看,“农村”已无法指代当下城乡连续体中非城镇的聚落,应以“乡村”替代,并且“乡村教育”更蕴含了建设乡村

生活的价值定位与“本乡本土”的文化旨趣;从乡村教育的性质和发展目标上看,乡村教育研究应走出“趋城

市性”的惯性轨道,而将现代意义的“乡村性”的重建作为重点;从现代化发展的“时间性”特征看,唯有“空间

性”才是与之等量齐观、可消解其霸权的范畴。

[关键词]乡村教育;农村教育;趋城市性;乡村性;时间性;空间性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15)02-0110-

05农村教育不仅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村教育和农村教育研究都取得了极大进展。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对当下农村教育现状的识别和对美好未来的营造创建,需要农村教育研究的新视野、新思维。

一、从“农村教育”到“乡村教育”

农村教育通常指以服务农村人口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各级各类学校。“农村教育”中的“农村”,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其空间所指是明确的。《

中国百科大辞典》这样解释:“区别于城镇的一类居民点总称。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村落是村民的生活处所和生产活动基地,一般没有服务职能,

或只在中心村落有日常生活需要的低级服务,即最低级的中心地职能。”[1]这个概念所指涉的农业聚落,农业

生产在整个经济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人口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农业生产用地在整个土地利用结构中占有最大的比重。

在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这个概念是适用的。“乡村”也基本等于“农村”。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发

展,农业人口兼业化,农村聚落(场所)农业活动与非农业活动并存,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混居;在某些非农业发达的农村地区,非农化水平和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中心城区。如何归类对这些地域,成为一个问题。在

19

99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中,“乡村”开始大于“农村”,包括集镇和农村①;在2008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

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中,“乡村”包括“乡中心区”和“村庄”②,“农村”②[收稿日期]2014-11-

15[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八桂学者专项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耿涓涓(1969-)

,女,山西介休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基础教育。① 参见国家统计局《

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1999年):“乡村指城镇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包括集镇和农村。”其中,“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

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农村指集镇以外的地区”

。参见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2008年)

: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包括乡中心区(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驻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和乡所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庄。

概念从统计分类上消失。

一个词、一个概念的存在和它所具有的力量来自两方面:第一,它能够准确到位地描述一种现实存在;第二,它能为构造和营建一个美好未来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

“农村”主要以产业特征界定一个地域。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段内,在典型的城乡二元格局里,它同时表征着一个地域的经济特征、生态特征(人口分布稀疏、土地粗放利用、相对隔离程度较高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特征)、人文特征(人际关系密切、风俗和道德的习惯势力较大、家庭和血缘关系重等)的稳定性和高度整合。“农村”这个概念无法涵盖城市以外广阔区域的人口兼业化,乡镇工业、乡村观光业遍布等经济多元异质的现象。但当变动性、不整合性成为一个基本现实,“农村”这个概念也就变得局促模糊。

“乡村”可能是一个更具生长性和想象空间的概念。“乡村建设”、“乡村教育”在我国最早用于20世纪20年代,山东乡村建设院首任院长梁耀祖认为“欲谈建设,必须注重乡村建设”[2];梁漱溟也在自述中说:“我等来鲁之后,皆以‘村治’与‘乡治’两名词不甚通俗,于是改为‘乡村建设’。”[3]那个时期的“乡村教育运动”带有以教育改造社会的强烈使命感。

教育和学校不是一种分离的技术,不应在一个地域中用围墙和意志将其隔离出来,其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一天离开乡土。在这一点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与我们当下主张发挥教育在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的理想是一致的。

“乡村”比“农村”蕴含着更多“本乡本土”的文化旨趣。它逃脱了单纯物质性定义的“生硬”域限,而兼有了柔软的文化意涵。无论就现存事物的描述还是美好未来的建构而言,“乡村”、“乡村教育”都更具有生命力,而且,与社会、地理等学科的最新发展(如乡村地理学,乡村社会地理研究等)也更可能交融、共生,为建设美好的乡村生活作出实际的贡献。

二、从“趋城市性”到“乡村性”

乡村这个词是对现存人类生活空间的描述。尽管在统计或行政区划上对乡村有明确界定,但在田野调查中,城乡特性混乱、城乡区别难辨的空间环境经验仍令人难以满足以上界定。

例如,从地景①来看,我们自北向南行出桂林城,城市特征的高楼林立与广告彩灯逐渐转换为高低混杂的房屋以及未完工的建筑,当它们依次退向身后、渐远消失,出现在两旁的是山丘、大量的速生桉、稻田和散落其间的村居。走着走着,蓦然出现一栋极高的大厦,以为迎来了下一个城市———但只有那一栋具有城市特征的高楼,金鸡独立于一片低矮杂乱房屋之中———不是城市,也不是县城,是一个镇。

高楼像城镇化的号角,低矮而无序的部分显露着此地村镇的历史。两者交杂在一处,表征着一个无处不在、或急或缓的进程———昨日的村庄,明日的城市;同时留下一个无法识别的现在———这是乡村还是城市?

进入到一个镇,一个乡,有些地方建设的气息更胜于城市,看不到一棵绿树,一片草地,那种人口密度稀疏、人与天地自然相嵌的乡村成了一种遥远的想象。而这里的学校,所贯通的一切与城市毫无二致,有高下之比,无类别之分。我们长途跋涉而过的地景,从喀斯特地貌的秀丽山峦,到连绵起伏的高山大川,再到渐缓的沿海丘陵,毫无意义。

城镇化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被打破,大量过渡型、中间型地区的存在,持续的动态过程中不同地域演化过程的多样化,使得“乡村”面目模糊,唯一清晰的就是“趋城市化”和传统乡村性的消解。这同样是目前乡村学校的特征。去掉“乡村”,这是学校,加上“乡村”,便令人困惑了,因为它一心一意地向城市学校看齐。这不仅是乡村学校集体实践的表征,也是一种可经验到的强烈的集体共同意志。被动跟随城市学校,“城市有什么,我们也有什么”几乎成为乡村学校发展的唯一愿景。

那么,乡村学校的未来在哪里?乡村社会学者威廉·弗里德兰(William Friedland)在2002年提出“乡村曾几何时是乡村”(when is rural rual?)的问题[4],而早在1990年,英国地理学者凯斯·霍加特(KeithHoggart)则干脆提出“何不将乡村去掉”这种问题。如果乡村不再是乡村,抑或历史会“将乡村去掉”[5],那么,具有空间特性和文化内涵的“乡村学校”是否也将不存在或不必存在?

不过,事情的另一面是,在一些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趋于饱和的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

①地景是由地表的地形的起伏、各种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为环境组成的环境系统,是人类可见的所有景物的总称。

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城市中心人口减少、经济衰落。而早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就提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看来,问题的核心不是乡村是否会被“去掉”,而是在乡村与城市的交汇中,选择和发展一种新的人类聚落模式,例如“田园城市”或者其他。乡村学校也不是纯粹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学校,而应该可以被企望在发展、营造和创建和谐、美好未来的愿景中,具有有别于城市的独特内涵,并因其“成为自己”,作为独立而成熟、平等而丰富的主体,使得城乡共生、教育资源城乡互动、教育对象城乡交融等成为可能。因为“城乡一体化”不仅仅是物质或人力资源分配上的无差别,而更是一个资源平等双向流动、共生共享的一种持续和良性状态。

因此,乡村教育研究,不仅应关注“城市性”为特征的学校现代化,还应探究“乡村性”为特征的学校地域化,从关注物质性转向关注其地域空间与文化内涵的建构等方面。乡村学校对乡村儿童究竟意味着什么?乡村学校的性质和目标是什么?乡村学校与乡村地域文化中潜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互动?乡村学校对整体教育的贡献是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探讨。需要强调的是,对“乡村性”的研究不是回归传统乡村,不是拒绝现代化、城市化,而是基于“完整的教育来自城乡特性的协调”,基于文化与空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基于乡村学校为乡村儿童发展服务的目的;希望乡村学校在主动积极参与城市化进程中,不失自己,发展出与城市性相互补充、共为整体的部分,才是“乡村性”研究的旨趣所在。

三、从“时间性”到“空间性”

“乡村性”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想指向乡村教育研究无有空间指涉的状况。

当我们谈论“乡村”,集体无意识式地趋向对时间性的偏好。

现代性将“时间”绽出。“现代”并不清晰地指示什么有意义或确定的东西,仅仅指出了一种在时间、现在此处、持存和当前之间无法分解的含混。“在很长的时间里,‘现代’一直被视为与‘古代’相对。在几个世纪里,这个词是成功者自我评判的工具,用来将异己的所有东西(或者他们认为是异己的东西)放逐到过去。”[6]现代性着实奠定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基本方式———启蒙时代以来“新的”世界体系的生成被视为一个敞向未来的、进化的、持续进步且不可逆转的、合目的性的过程。现代性将存在与意义统统纳入这个时间的轨道、时代的位置和未来的目标之中。除非像美国的阿米什人村落那样,拒绝现代化,刻意选择过与世隔绝、一成不变的农牧生活,初中文化足以适应简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或者像与世界隔离中的朝鲜、被封锁中的伊朗那样,否则都将进入这个时间的轨道。

现代性以一种奇特的无意识方式穿透我们的思维,乡村于是被视为一个过去的意像,而城市普遍被看成一个未来的意像。在这个以“中心-外围-边缘”来标识的连续体中,乡村学校天然地处于时代的边缘位置。这意味着以城市学校为目标来看待和评价乡村学校,把城市学校的文化模式移植到乡村学校,以城市学校内容、结构和方式来改造乡村学校等等,而地域性的乡村学校的目标定位、学习生活内容及其文化则遭放逐到了“过去”。

现代性不仅将“时间性”绽出,还与全球化联手改变了我们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认识。在前现代社会,时间与空间的定位是连结在一起的,并根据文化和情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向度———在不同文化中,存在某种时间计算的既定模式和自身空间定位的方式。“没有一个社会,在其中个体没有有关未来、现在及过去的时间感。每一种文化也都具有某种形式的标准化空间标志,它表明特殊的空间知觉。”[7]空间是与时间紧密结合的概念,任何社会互动与社会实践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边界内发生的。“绝大多数社会中的个人在绝大多数时间内的活动都发生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空棱状区域之中。”[8]然而,现代社会却将“捆绑”在一起的时间与空间相分离,而且也使空间与场所相分离。这种“脱出”现象,首先是时间的“虚空”发展,时间被统一和精确划分,人们的互动行为在一定时空棱状区域内得以重复,形成一种例行化的日常互动模式,甚至白天与夜晚的地域性差异也趋于模糊。其次,现代传媒技术的使用和沟通方式的改变,使得行为互动的具体场所与空间分离,不在场的东西愈益决定在场的东西。社会关系被从相互作用的地域性的关联中抽离出来,在时空的无限跨越中被重建。

乡村学校也是这样被分离出来,成了一种无有空间指涉的存在物。

首先是与乡土环境的隔离。本来并非所有的学校都需要围墙,但似乎所有的学校都有围墙。物质性的围墙有诸如安全、管理等种种理由,但围墙的精神是分隔;“外面”的田野,无论肥沃贫瘠,无论生长着的是玉米还是水稻,便与“里面”不相干了。学习内容、学校生活与乡村生活相脱离;三级课程体系中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鲜有开发实施;没有贷款买房经验的孩子不明白数学试题中“首付”是何含义。

其次是学校没有成为“定居”的场作。学校作为人为的场所,为人的“定居”而存在。“‘定居’不仅表示经济上的关系,且是一种存在的概念,表示将意义象征化的能力。”[9]

一个乡村,如果没有学校,没有孩子们的朗朗书声、欢声笑语,村庄就凋敝了。一个学校,如果没有充满意义,让师生们有安全感,让他们觉得“在家里般的畅快”,学校就凋敝了。

台湾屏东县的泰伍国小是一个具有“空间性”特征的样本。校园没有围墙,紧邻部落;学校花一年半时间完成了校本课程1~6年级12册的编写。这套教科书以部落口述历史和神话故事,引导学生探索部落文化和建构部落早期的生活样貌,并从本土扩展到国际(如讲大武山,会提到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日本的富士山、中国大陆的泰山等);学校的幼儿园不光接收学前儿童,还接收老人,实行“老幼共托”;老人们领着孙辈们在学校种菜、编织、雕刻、讲故事,民族的血脉其乐融融地流传下来。

当看到一所镇初中,一个年级六个平行班,一个“优秀班”的学生和老师继续在升学和进城的轨道上拼搏,五个普通班的学生被放弃和自我放弃在学校熬日子,只等着毕业了“去广东打工”,我们不禁要问:乡村义务教育对乡村儿童究竟意味着什么?乡村学校的性质和目标出了什么问题?那个整堂美术课让学生抄定义、因为“没有绘画用的材料”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像广西三江县独峒乡中心小学的杨丹老师那样,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地的资源,带着孩子们描绘自己的侗家生活?那些甚至连文体活动都没热情参与的孩子们,如果学校和老师像德国志愿者卢安克那样,带着学生不一味地等靠“上面”和“外面”来帮解决,自己设计、修造村里需要的道路、桥梁,在学习中,同时做真正对自己生活有意义的事情,他们还会双目暗淡、甚至有极少数孩子翻墙离开学校吗?

“薄弱学校改造”等诸种项目已使乡村学校物质条件有了极大改善①,但即使在物质上实现了城乡均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能实现吗?如何让那些优秀的老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如果乡村不是一个宜居的地方,如果学校不是一个可以“定居”的场所,人,始终是驻留不下来的。

乡村学校的“空间性”(地域性、场所性),极有可能为乡村教育研究开拓出一种新的视野。通常,方法的变革,意味着新的图景、新的未来。有理由对“空间性”研究对乡村教育发展的促进充满兴趣和期待。

[参 考 文 献]

[1] 袁世全,冯涛.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766.

[2] 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76.

[3] 朱汉国,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66.

[4] Friedland,William H.Agriculture and Rurality:Beginning the Final Separation?[J].Rural Sociology,2002,67:350-71.

[5] Hoggart,K.Let’s Do Away with Rural[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90(6):245-57.

[6] 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

[7] 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上海:三联书店,1998:17.

[8]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上海:三联书店,1998:201.

[9] 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48.

①例如在乡镇中心校一级,每间教室都配有电子白板,这令城里的不少学校羡慕不已;同时,村小、村初中的物质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The Turns in Rural Education Research

GENG Juan-j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rural education today is undergoing changes never seen before.To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create a better future and avoid the groundless conditions,we need to changethe previous concepts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rural education research.Conceptually,“countryside”cannotrefer to the non-urbanized settlements in the contemporary rural-urban continuum,and should bereplaced by“rural areas”.Moreover,“rural education”contains more value orientation of rural life and thecultural purport of homelan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ture and goals of development,rural educationresearch should break the routine“trend of urbanism”,and should focus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rurality”with contemporary importance.Finally,we can only equate the“temporality”with modern developmentwith the“spatiality”so as to eliminate the dominance of“temporality”.

Key words:country education;rural education;trend of urbanism;rurality;temporality;spatiality

[责任编辑 苏良亿]

《看人说话——人际风格与沟通》

Interpersonal Styl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 课程收益 1、掌握人际风格的理论、特色与应用 2、快速提升高效沟通的意识与技巧 3、敏感发现频道差异,迅速识别沟通中的问题 4、透过对人格特质的剖析,运用因人而异的沟通方式 5、有效掌握与人相处及自我开拓的方向,提高人际影响力 课程特色: 体验式学习,以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实战演练、角色扮演等为带动,结合理论剖析、影音短片、与导师对话、小组研讨、总结分析等,通过视觉、听觉、语言、行为、心理全方位的信息途径强化训练,更侧重心理层面的分析、总结和改变,集实战、实用、实操性为一体,即学即用。 讲课内容: 第一天授课内容 上午破冰、人际沟通观念沟通、分组 1、人际沟通黄金法则与白金法则分析 2、人际风格基本知识与行为特质 3、人际风格自我测试 4、红、黄、蓝、绿的行为偏好分析 5、四种风格的沟通模式分析 6、案例研讨解析 下午1、如何与不同风格的人沟通 2、如何说服不同风格的人 3、人际冲突的有效处理 4、如何自我开拓 5、自我风格的有效发挥 6、风格行为调整原则 7、风格调整的发展策略 8、沟通与人际影响的6大主要问题与障碍 9、“频道”差异——沟通中最常见的障碍 10、NLP表象策略测评与分析 11、NLP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典型特征分析技术 12、快速建立亲和力的四4大步骤 13、您身边的案例研讨解析 第二天授课内容

上午 1、人际沟通基本技巧——有效倾听技术 2、NLP 检定语言模式分析与应用 3、有效倾听6到 4、人际沟通基本技巧——慧眼识真技术 5、准确破译身体语言——30个常见肢体语言的真实含义 6、NLP 眼睛解读线索训练 7、人际沟通基本技巧——言之有道技术 8、发问的技巧 9、说话的技巧 10、人际沟通高级技巧——操之在我 11、操之在我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12、人际沟通高级技巧——同理心训练 13、沟通中的角色与角色期望 下午 一、高效沟通15大技巧 1. 预先框示法 2. 终极利益法 3. 身份定位法 4. 赞美批评法 5. 复述法 6. 视觉沟通法 7. 假设组合拳 8. 提示引导法 9. 额外收获法 10. 短讲黄金方程式 11. 我的声明 12. 消除对方抗拒5步骤 13. 动力法则 14. 对比法 15. 先跟后带法 二、下对上沟通的6大基本原则 三、平行沟通的10大基本原则 四、卓越人士自我沟通技巧 1、5步脱困法 2、重新框架 3、应用NLP 技巧提升沟通和生活品质

《思想教育研究》来稿规范要求

《思想教育研究》来稿规范要求 1.文章内容。符合本刊宗旨,观点正确,论述严谨。切忌剽窃。 2.篇幅及要素。篇幅4500—8000 字。要素:题名、作者、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课题名称及编号等。 3.投稿。请作者通过本刊电子信箱投稿,并在主题栏标明姓名和文章题名。来稿请勿投个人。 4.题名。简明确切,不超过20 个字。 5.作者简介。姓名、职称(职务)、单位、地址、电话及E- mail 等。 6.摘要。100-200 字;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与前言重复,禁用“本文阐述”、“作者认为”、“介绍”等引导性用语。 7.关键词。3—8 个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专有名词或词组。 8.参考文献。所引文献按正文出现的次序用方括号集中标注(如[1]、[2])于文末,正文中须在注处右上角加注“[序号]”(上标形式)。同一文献被反复引用的,均用第一次出现的序号标示,文中在方括号后分别标示引文页码。其他文献页码,均标于文末参考文献。同一文献作者超过三个时只标示前三个,其后加“,等”。 专著(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标法:[序号]作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作者(如译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期刊出文献标法:[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期).报纸析出文献标法:[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日期. 电子文献标法:[序号]作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 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

访问路径.文献类型标志:图书:M;期刊:J;报纸:N;会议论文:C;学位论文:D;报告:R;汇编:G;参考工具:K;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其他:Z。 电子文献标志:磁带:MT;磁盘:DK;光盘:CD;网络:OL。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及其教育维度研究一、课题的表述 (一)研究背景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彭宇案”、“许云鹤案”、“小悦悦事件”等社会道德缺失的案件的发生,新闻和互联网上到处充斥着有关社会道德讨论的话题,拯救中国社会道德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孝文化又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对他们的孝德教育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着重对物质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追求,中国正面临着社会道德危机,传统孝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对现代社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会道德缺失越来越严重,传统孝文化也越来越需要弘扬,弘扬孝文化关键在于教育,而小学生心理还未成熟,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对于他们的孝德教育成效会更明显,也更有利于弘扬孝文化,从根本上抵制道德缺失。本课题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以及怎样对小学生进行传统孝文化的教育,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对挽救社会道德危机做出些许的贡献。 (三)概念界定 父母子女之间的伦理规范。后来孝的含义却远远 由家庭逐步扩展到国家和社会的过程。孝文化是指一切有关“孝”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的总和。维度是指一种视角,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是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 (四)研究假设 1、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2、对小学生的传统孝文化的教育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我四方面来进行(五)理论依据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诗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一节研究课题的选择 一、选题的意义 1.选题是研究的起点 2.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3.对整个研究工作起制约作用 一)选题的要求 1.价值性 选择课题应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选择那些在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或在理论上有较大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 2.现实性(实践性)与科学性 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科学依据,即选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或理论依据,不能凭空臆想。 3.具体明确 选题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要小,不能太笼统。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研究全局的成败。 4.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选题要有创见,要着眼于给人类增加新的知识、新的见解,并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时间新、内容新和方法新三个方面。 5.可行性 可行性包括三个方面的条件: (1)主观条件: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研究基础、技术水平、个人爱好、研究热情等。 (2)客观条件: 1)获得充分的资料; 2)必要的物质条件,如仪器、技术手段等; 3)有一定的科研经费。 4)必要的理论准备等。 (3)时机问题:要考虑与研究课题有关理论、研究工具以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等多种因素。 (二)选题的主要来源 (1)纵向课题 (2)横向课题(委托课题) (3)研究者自选课题 A.从教育实践出发,课题产生的途径有: 1.从社会变革与发展需要中提出课题 2.从教育实践的变革与发展中提出课题 3.从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课题 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教师问题 如“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活研究”、“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促进研究”、“教师心理枯竭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实施反思型教学,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品质的方法与途径”

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本质入手,系统阐述了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优势,通过对移动互联网的探索,找出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让移动互联网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 标签:移动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教育;辅导员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立体网络。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用户以移动终端接入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方式访问互联网;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还新增了大量应用,这些应用与终端的可移动、可定位和随身携带等特性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与位置相关的服务。这两个方面都与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息息相关,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显示,移动互联网民中的最大群体就是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流群体。 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培养大学生科学思想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道德观、价值观被扭曲,社会主义信念、理念选择性模糊,缺乏时代发展责任感等问题,具有改进和再改造的积极作用。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传播现代化的社会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双重使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针对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课堂上使用手机以及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的主导地位被削弱等情况,将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积极探索和创新相应的方法并对其加以合理运用,将会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有利于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移动互联网切实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同时异地或异时异地的沟通,及时交流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教育模式,为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合力。 第二,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成功的思想教育不仅是师生间思想的互动和交流,更应该是情感的交融和契合,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沟通就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师生之间可以敞开心扉,有利于教师有效答疑解惑。移动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可以打消学生倾诉过程中存在的顾虑,他们可以针对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畅所欲言,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第三,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帮助大学生将其思想延伸出校园接受磨练,更加直观地认识社会百态,满足大学生思想教育工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模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论证 B.课题审查 C.课题申报 D.课题选择 2、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的基本原则是() A.需要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创造性原则D.可能性原则 3、对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联系 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 述中产生的 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操作性 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 4、标志着课题研究的构思阶段基本结束的是() A.研究工作计划的完成 B.研究方法的确定 C.研究对象的成功选择 C.课题论证的完成 5、要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内在规律、因果关系,应选择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研究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 6、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行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有一个条件是() A.必要性问题 B.可能性问题 C.能力问题 D.时机问题 7、在教育研究的多种类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首先取决 于() A.研究时间B.研究对象C.研究目的D.研究内容 二、简答题 1、试联系实际说明应如何对课题进行设计。 2、试述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三、分析论述题 试论述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并说明你是如何进行选题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解析:需要是进行研究的动力,同时也是进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所以需 要性原则是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的基本原则。3、B 4、A 5、C 6、D 7、C 二、简答题 1、答:对课题进行设计是件精细而复杂的工作,通常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选择研究对象 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为了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是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选择有典型代表性意义的研究对象,即取样,一般应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明 确规定总体;第二,取样的随机性;第三,取样的代表性;第四,合理的样本容量。 (二)确定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教育研究的多种类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哪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对实现研究目的最有效,就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 同时,教育研究的每类方法,又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不能相互替代。在 注意每种方法的独立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难度较大的研究课题中, 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的互相结合,配合使用。 另外,还要考虑被试的特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三)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在进行研究设计基础上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对研究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研究工作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研究的构思阶段基本结束。其基本内容包括研究题目、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使用范围、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2、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一)课题选题的价值 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是应用价值。应用价值即实践价值,指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 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强调的是课题研究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课题研究,应提出新思想、新观点。 二是理论价值。理论价值即学术效益,指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是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二)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即要把握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人和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进而说明该课题的理论、事实依据及研究将在那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内容框架的科学性 即说明进行该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内容是科学的,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的问题, 调查或实验研究的问题等。 (四)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的合理性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策略步骤、手段及成果形式等是切实可行的,是与所研究课题相适应的。 (五)课题研究基本条件上的可行性 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制。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 三、分析论述题 1、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作答,包括选题的

第2章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2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2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的过程。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性的一步,在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必须认真对待。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一)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即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研究;我国教育层次结构、类别结构、形式结构的研究等。 (二)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的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三)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对于广大的大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是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努力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另一方面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一)问题有研究价值 选定的问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要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其他领域,如心理学、哲学等有高的外部价值。问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 (二)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择的课题要以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的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 选定的课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确定的依据。 (三)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楚,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 (四)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一是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实践、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 二是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 三是时机问题,选题要抓住关键性时期,有关理论、研究工具等条件发展成熟时才提出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FTT企业培训师训练营》课程大纲-耿镔老师-[华师经纪]

PTT、TTT培训不出真正的培训师,因为培训师不是学出来的,它是炼出来的;18个创新的版权工具,FTT只为解决一个核心问题——缩短培训师的进阶 时间! 第一天内容: 一、拨乱 现象反思:被“编、导、演”带进死胡同的培训师 企业培训的本质:提升绩效 对号入座:当今培训内容三大流派解析 高效培训如何满足学员心理的那个核心需求 成人学习的四个核心、五个阶段 FTT版权工具——《培训师的“三色进阶”路线图》 二、砺剑 《FTT专业视频短片》赏析 快速复制优秀培训师的八个专业工具 过分紧张和怯场的一个根源:私欲过重 管理和调整讲台恐惧情绪八个实用工具 如何重塑你的专业声音魅力

如何防治慢性咽炎及嗓音保护的六个方法 培训师常用的三种语言艺术 传统TTT手势、眼神、表情训练的致命误区 如何快速修正你的培训师禁忌行为 展现培训师讲台风范十六字诀 培训师的优秀是可以复制的 现场见证:培训风采两小时蜕变 FTT版权工具——《培训师八极训练法》 第二天内容: 三、悟道 《FTT专业视频》:业余&专业 说什么重要,怎样说更重要 如何快速引爆学员的心理需求,优秀培训师是这样做到的 培训的开始,先脱掉“衣服”吧 两步迅速提升培训师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心理学“影响的窗口”在培训中的实际应用 万事开头难——如何开个好场 优秀开场的“三开法则” 如何在学员的心里“放把火” 经典《闪亮开场范本》参考 常用课程收结方法的心理分析和应用技巧 FTT版权工具——《快速塑造培训师的四感六力》

四、提效 保障培训效果的三大元素 实现真正控场的两项核心技术 一招做好课堂互动:有问有答 培训师的问话技巧 培训师的应答及点评技巧 问题应答《四象限分析工具》 学员课堂反应信号的识别技术 培训师的“排雷”技巧 常见培训现场异常应对策略 享受学习,学习享受 第一天内容: 一、突破 企业培训≠公众演说 培训的目的决定培训的手法 什么样的案例是学员真正感性趣的 如何让学员享受你的“案例研讨” FTT专业视频赏析——《大师级案例演绎风采》 培训师“全景案例演绎”技法

组合数学第二章

课堂中的“空白”艺术 所谓“空白”,就是指空着,没有被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在绘画艺术中就有一种美叫做空白美。那么以此为鉴,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一种方法称之为——“空白”艺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提供给学生充分体验与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走进新课标,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作为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特别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课堂上,教育者要善于适时、适度地巧设“空白”,秉承“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真切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活动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的课改理念,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尽情展示、描绘出属于他们的精彩。 教学内容:北京市21世纪教材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数学实验本第1册第十一单元《统计初步知识》。 [片段一] 课堂练习1:猜丁克游戏(石头、剪子、布)。 师:大家玩过这个游戏吗?(学生辨认游戏中的手势。)下面请同座位的两个人为一组玩这个游戏,要求统计出你们各自赢的次数填入表格中。 学生一边玩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如下: 第一种用符号表示:…… 第二种用画图表示:…… 第三种用实物表示:小棒、学具卡片……

第四种用数字表示:1、2、3、…… 第五种用“正”字表示。 学生游戏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记录方式并汇报统计结果。 [评析:这里老师只是提出了学习任务,即“统计出你们各自赢的次数填入表格中”,但对于学习方式即怎样统计、如何记录并没有作出任何要求。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创新实践的空间,这样的“留白”使学生能够得以彰显其鲜明的个性,并满足其渴望同辈群体认可的价值需求。] [片段二] 课堂练习3:数一数屋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学生提出质疑:屋外的这些鞋摆放得太乱了!不好数,能不能摆整齐再数呀? 师:题目要求是数人,你们为什么想到要数鞋呢? 生:因为有一双鞋就等于有一个人。 师:(数出人数后)你们想对屋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吗? 生1:你们乱放鞋子,出门时容易被鞋子拌倒,不安全。 生2:你们应该做文明的好孩子。 生3:你们要养成把东西摆放整齐的好习惯。 [评析:作为变式统计练习,这里一方面留有学生逻辑推理的空白,即“有一双鞋就等于有一个人”,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另一方面又留有学生情感、态度的空白,即“你们想对屋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吗?”,由题及事,以事为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的态度以及要做文明好孩子的情感。] 以上两个片段,在教师的巧妙布白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主动

耿镔老师简介

曾任深圳欧蔓服饰总经理 曾任利郎华南区营销总监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特聘顾问 Exull依思Q鞋业华北区总教练 报喜鸟商学院返聘课程最多的老师 中国“蓝丝带爱心行动”发起人之一 LTT( LIFE TRAINING TRAINER ) 生命潜能训练师 美国国际职业培训协会(AITA)认证PTT国际职业培训师 美国NLP说服工程学(Persuasion Engineering)认证讲师 经验简介 耿老师拥有十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从零售终端一线开始,历任终端店长、督导、经理、营销总监、总经理;曾任利郎(中国)华南区营销总监,深圳欧蔓服饰总经理,品牌创立一年销售额从零做到4500多万,2006年开始投身于专业的咨询培训事业,励志帮助更多的连锁企业快速健康成长。 耿老师将现代心理学、管理学、行为学、NLP、教练技术等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针对东方人的心理特性和国内连锁企业的实际情况,研发出适合中国连锁企业的终端销售、营销管理和体验式训练系统,采用专业化、系统化的教练方法,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刚柔并济而富有哲理的讲解,使受训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自发的改变。 成功案例: 耿老师拥有十多年的终端管理经验,从零售终端一线开始,历任终端店长、督导、经理、营销总监、总经理;曾任利郎(中国)华南区营销总监,深圳欧蔓服饰总经理,品牌创立一年销售额从零做到4500多万,因为热爱,2006年开始投身于专业的咨询培训事业。 2009年3月份开始为台湾来亨国际集团咨询辅导《终端店面业绩提升》项目,从店面陈列、销售技能、店长督导系统培养、终端管理体系等方面,仅1年的时间 里,帮助其在大陆市场业绩提升了80%以上,其中一单店业绩从每月平均40万提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案例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案例 教育研究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教育理论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如下是小编在网上找的教育研究方案设计案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对不同性格、程度、背景的学生进行多元的激励性评价使各种类型的学生能真正找回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人 2.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人格得到尊重学习成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减少或避免“学困生”的产生 研究内容 1.目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的口头评价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构建 A、营造和谐民主情境 B、针对个性进行选择 C、化解表达差异 D、多角度的评价 3.把握激励的时机 A、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B、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创新之处 由过于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由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

单向传递转向评价的多向互动;由过于注重口头评价的随意性转向注重口头评价的激励功能 研究思路 首先是不断深入理论学习进行相关的资料查询和研究工作以及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情况的问卷调查与反馈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和 理论依据;接着是运用“注重激励评价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路进行探索与研究;最后是不断在时间中总结和反思整理一些实践方法 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对学生学习热情以及投入学习状态的观察来了解、判断口头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2.调查法:了解当前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课堂中口头评价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过程中的想法 4.4.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xx年2月xx年4月(准备阶段) 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论学习进行开题论证讨确立课题 第二阶段:xx年4月xx年7月(实践研究阶段)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设计第五节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第二章 学前教育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整个研究的施工蓝图或实施计划。一个完整的研究设计主要涉及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选择研究对象等环节。研究设计要通盘考虑研究的每一步骤,对研究作出全面规划。本章就如何选择课题、提出假设、决定变量、下操作定义、抽样等作详细的描述。 第五节 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重要一环。 它是在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对象作为被试,这个过程也叫抽样。 一、什么是抽样 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抽样是以概率论的大数定律作为理论基础。抽样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地减少研究对象,既可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又可使研究力量相对集中,使研究工作更深入、细致,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抽样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抽样的基本要求是: 1.确定研究总体范围 抽样,首先要明确抽样的总体范围,通常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决定了总提的范围。如,“上海市区6岁儿童识字量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上海市区全体6岁儿童,不包括郊县的6岁儿童,也不包括市区其他年龄的儿童。如果总体范围不很清楚,在抽样前应对总体做出明确规定。否则,会对抽样本和结果推断造成麻烦。 2.抽样的随机化 随机化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不为零。换句话说,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入选的机会均等。抽签、摇奖就是根据抽样的随机化原理设计的。抽样必须是随机的,这样可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倾向或认为因素造成的偏差。 3.样本的代表性 样本的代表性指样本应具备总体的性质或特征,样本能在较大程度上代表总体。样本的代表性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影响研究结论的推断程度。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强社会意识形态教育 现阶段意识形态的教育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治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的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发展新型的入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顺利进行。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有全球眼光,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地域、民族文化。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性和与世界性问题利益的关系,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成果和进步观念。有针对性的分层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首先要加强国家主权观的教育。主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石。坚决抵制西方霸权主义者的“主权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其次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是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纽带,为此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的先进文化成果,要不断创新传统文化,使我国的文化发展与时俱进。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 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21世纪这个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其结果必然会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变化,日趋多样化。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为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进步,它的内容就要求必须贴近现实,与时俱进。 四、加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队伍建设 我国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往往面临着容易流于形式的可能,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往往走过场,并不能保证其队伍的专业性和高效性,而形式主义总是无法取得实效,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发展都是一种敷衍和损害,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够专业,队伍建设不够完善,这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存的重要问题之一,想要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其专业性、理论性和相应的教育能力,否则再完善的理论体系也无法得到很好的传播。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人类的各项社会实践总是处于历史进程的发展之中,社会的发展时时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这是任何社会变革和发展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社会已经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如: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层次结构、类别结构研究。基础教育质量规格的指标体系、基本要求与地区差异研究等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教育理论研究课题是在教育科学领域的各学科理论发展与构建中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客观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扬弃,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例如:现代教学论的范畴与体系研究,教学过程中主客体问题研究,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变化研究,等等。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置身于教育实践与理论思考的研究者对各种教育问题的观察反思,并试图形成较为完整的理性化解说,事实上形成了教育研究问题的重要来源。研究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是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二是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例如,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问题,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形成及矫正等等。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有研究价值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

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这样的选题才能够体现应有的价值。衡量选题有无意义及意义大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问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择的问题是否根据教育科学发展本身的需要,能否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定的研究课题要有科学性,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科学的实践基础。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问题要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定的研究课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要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作为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而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深入研究的依据。应该看到,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研究问题一定要具体、适度,研究范围要明确界定,宜小不宜大,所含的研究问题要明晰,不能太笼统。初步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空泛、笼统,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因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即把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在问题具体化的基础上选题。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它具体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第一,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研究方案具有科学上的可行性。第二,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学识、能力、精力、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第三,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须把握三个关系: 一是思想和心理的关系: 区别: 内涵不同。思想属于理性认识,而心理既包括感性认识,又包括理性认识,还包括情绪,意志等;表现形式不同。思想以”观念”形式表现,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心理的表现形式有感觉,知觉,注意,情绪,情感,兴趣。性格等,是个体在不生理基础上的心理状态,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联系: 思想和心理都是人脑的机能,是人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应;思想是思想形成的基础,思想又是心理发展的升华。 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个性心理特征比个性倾向性要更稳固。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 心理规律 是人们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及其个性心理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及表现出的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 3 意向与意向矛盾的规律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矛盾 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与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心理之间的矛盾。 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 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符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之间的规律 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1) 实践主体性是人为人的根本特质,即是类本质 (2) 认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社会特质,即是现实的本质 (3)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也具有自然本质 7 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1) 生理发展比心理发展简单 (2) 心理发展以生理发展为基础 (3) 心理发展反过来也影响生理发展 8 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是心理发展是延续个体一生的过程。。早在生命之始的胎儿期,人的发展就已经开始。从出生到少年期的发育、青年期的成熟、成年期的稳定和老年期的衰退,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研究方案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中学生的影响 (一)研究问题及解释 1、研究问题 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中学生的影响 2、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英语的地 位日显著,它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学生是 学习被动的客体。然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倡导以学生为本 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 国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也经历了明显的变革。 3、研究的意义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对于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 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其中重要一部分。研究初中英语教学方式 变革对学生的影响有两大重要意义。第一,理论意义。即能为 英语教学方式改革提供指导性意见和促使中学生的发展顺应我 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第二,实践意 义。即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和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兴 趣和态度的了解以求达到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启 发性。 (二)目前相关的研究文献评述 一、前言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是多维,其中教学方式的变 革就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式是传输知识的纽带,教学方式 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和效率。为顺应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的发展,我国已有 很多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而本文主要对现有研究中有 关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分析,了解英 语教学方式的发展方向,以及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变革对中 学生带来的影响。 二、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对中学生影响研究的基本现状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只注重语法结构和词汇释义,所 以学生的英语可以说是“哑巴”英语,只会读和看,而不会 说。为顺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的发展, 将学生培养成能说英语的人,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势不可挡, 其中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是较为重要和关键环节。 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许多论者多从不同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又存在很多不良的信息和错误观念,致使某些学生对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出现误解,促使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出现危机,严重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目前,世界处在知识信息爆炸时期,大学生不仅要完成自身的学业,也要关注所选的专业及知识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他们不单单要学习最基本的知识,也要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会导致大学生学业压力繁重。同时,大学连年扩招致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众多压力中的重点。在不同思潮涌进学校的情况下,有一部分学生心理状态不佳、集体观念淡化、价值观取向不明等情况,阻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虽然大学生是由中学时代顺利过渡到大学时代,但学生的心理没有随着时间的跨越而跟进。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再是老师管教式,他们处在比较宽松、自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基于这种情况,多数学生常常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导致他们的心理出现波动。同时,现在多数大学生为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不足,从而存在较大的自理自律压力,多方面的压力促使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由此出现一些不良事件。多元文化视域下追求以人为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拓展智力和视野,帮助大学生强化自主、竞争独立意识,为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环境及教育对象都经历深刻的变革,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在教育理念、目标、方法、内容等方面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严重阻碍学生思想教育功能的合理发挥。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究多元文化视域下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确保思想教育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一)掌握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 多元文化成为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强化多元文化的研究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要认真分析多元文化多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不断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并通过多元文化发展趋势把本国的主流思想和价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欢迎共阅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案例 例1: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 (北京师大心理学林崇德教授) 研究假设:从小学生运算思维品质入手,通过采取合适的教育措施,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 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减轻学生的负担。 研究问题: 小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 (1)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 处理11种 处理例研究问题: (1)从发展教师自我概念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2)探讨角色改变、摄像自我评价、现场指导三种方法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教师课堂能力的不同维度及其发展速度研究 (4)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系。 实验处理: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训练。 (1)角色改变。教师参与科研,方法是:(a )专家提供6次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讲座并组织讨论。(b )每学期承担2次观摩教学课。(c )参与学生测验的数据处理。(d )每一实验老师设计并进行一项教育实验,写出研究报告。 (2)摄像自我评价(上课录像进行自我评价)。

欢迎共阅 (3)现场指导。研究者尽可能多地提供不同类型的课堂行为模式供实验老师选择,帮助确定目标,教给一定策略,激发动机,增强自信心。 取样: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初中数学女教师18人。平均年龄为39.9岁,平均教龄为19年,学历都是大学本科。 所教班的学生数:实验组教师10人,学生442人(其中男220人,女222人),控制组教师8人,学生428人(其中男200人,女228人)。 因变量的操作定义(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测定): (1)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量表。包括三个测验:主体自我、镜像自我、理想自我。每个分测验四个维度:身体自我、社会自握、能力自我和人格自我。 (2)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力测验。包括: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监控能力。 另外,以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测验(20题)和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问卷(20题)作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