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备考策略

备考策略

备考策略
备考策略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专业课复习经验帖(8.21更新核心课程参考框架)

中国人民银行, 研究生部, 专业课, 经验, 复习中国人民银行, 研究生部, 专业课, 核心

课程, 框架

2010年五道口考研专业课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By qizhezhuguohe(09级)

本冲刺策略仅供2010年五道口考试的学弟学妹参考不作为考试依据

大科目:1.宏观金融(宏观货银国金)

2.微观金融(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

两部分的分值大约在115分左右

小科目:微观财政统计保险会计可能每科出1题名词解释

分值大约在35分左右

PS:我将证券投资学纳入微观金融框架、将商业银行经营学纳入货币银行学的框架,所以道

口的十门专业课复习策略全部囊括在本帖中。

大科目是复习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核心框架、核心概念,以简答论述的方式准备,小科目是复习的次重点,主要是靠突击重点名词解释为主一般来说11月中旬之前应该将大科目掌握的熟练无比 11-12月专业课的重心要放在小科目的突击和温习大科目上。

大科目复习指南:宏观、货银、国金、微观金融理论都可以看金圣才的书其中微观金融理论大体上就是金圣才金融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的金融工程和证券投资部分。背熟这2个部分微观金融理论基本没有问题。有很多同学问究竟什么是微观金融理论,其实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其研究微观金融市场理论和实务。从实务角度来看,五道口重点考核的可能是证券市场的作用、组织形式、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和注册制以及主板和创业板的联系和区别、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联系和区别等等。从理论角度来看,考察的更加广泛,包括原生金融工具(股票、债券)和衍生金融工具(远期、期货、期权、互换、掉期、利率上下限、票据发行便利等)。还有关于资本市场和证券投资的理论,主要是MM定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无套利定价模型、有效市场假说等。可喜的是微观金融理论在金圣才书中题目几乎一网打尽,所以只要背熟金圣才的证券投资和金融工程部分,微观金融理论几乎无忧。下面提供一些重点的题型,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考试依据。要想在专业课中真正取得高分,还需要下苦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先谈谈小科目的复习

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曲线和弹性、掌握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章节中的重要名词解释,繁琐的推理和图形可以不必考虑。微观经济学2008年出了消费者剩余等题目,2009年没有出题,有理由认为2010年可能继续考察1道名词解

释。

财政学部分:不管你看的是什么书,最起码有四个部分是你需要熟练掌握的。预算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凡是涉及这四个部分的财政学课本内容都要看,财政学出大题的可能性有,但不大。估计2010年会考1个名词解释。

统计学部分:我在论坛上有发布一份统计学主要知识点之波波版,大家参考那张帖,拿本任意的统计学课本进行复习即可,统计学主要是考名词解释。统计学在某些年可能考的很难,比如08极大似然比检验等,但是大家不要追求这些艰深的内容,难的话大家都不会,和大家都会其实是一样的。要重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学预计2010年是重点,因为08年考了2个名词解释,但是09年1个未出,比较反常。希望还没有深入复习统计学的同学重视此科目的复习。估计2010年必考1-2个名词解释。

保险学:魏华林、林宝清那本书的前236页务必背熟,基本保险学无忧,内容不算太多,主要是背重点的概念和简答论述。如果实在是时间非常非常紧的同学,或者非经济类科班出身的理工科同学,不追求专业课高分的话,你也必须要熟练背诵可保风险、保险的定义分类作用、保险合同的定义特征内容分类主体、保险原则等。估计2010年以名词解释命题的可能

性较大。

会计学:没什么特别的规律可以摸索。有些年份可能考基本的概念,比如09年的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但也有些年份可能涉及到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比如或有负债。所以大家只要掌握一些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或者CPA会计中的关键名词即可。其实不用担心会计很难,会计如果不做分录的话,当作名词解释背起来是很容易的。估计2010年会计学依然会

保持1个名词解释的考察。

微观金融:已经反复强调了,微观金融的考研范围大致包括理论和实务。从实务角度来看,五道口重点考核的可能是证券市场的作用、组织形式、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和注册制以及主板和创业板的联系和区别、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联系和区别等等。从理论角度来看,考察的更加广泛,包括原生金融工具(股票、债券)和衍生金融工具(远期、期货、期权、互换、掉期、利率上下限、票据发行便利等),还有关于资本市场和证券投资的理论。主要是MM 定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无套利定价模型、有效市场假说等。基于2009年刚考过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简答题,所以估计CAPM再在2010年试卷中出现的可能性已不是太大,但是按照我的估计,金融微观化已经是趋势,所以微观金融很有可能保持每年1道名词解释、1道简答题的可能性,所以微观金融务必重视。金圣才的那本金融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的金融工程和证券投资学部分反复背诵,基本微观金融理论这一大科目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值得一提的是,涵盖了微观金融五道口所有可能考点的有一本经典的书籍,就是厦门大学张亦春教授出版的《金融市场学》,大家如果在复习微观金融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参考他的前九章,该书论述的非常严密而易懂。

宏观货银国金是重点,地球人都知道,更要花功夫去钻研。

宏观经济学部分:在我的那张专业课复习经验帖里已经论述的很清晰了,大家可以参考我的框架和指出的重点内容去复习。有人问宏观经济学学到什么样的境界才算OK。其实很简单,背熟金圣才的那本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就行了。

货币银行学部分:重点在我的那张经验帖也反复论述了。主要是四理论二机构在市场部分。另外在那张专业课经验帖中,我还按照金圣才货币银行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的模式整理了货币银行学的主要知识点。大家拿着金圣才的书,一个一个的巩固背诵知识点即可。

国际金融部分:和货币银行学的复习思路类似。首先看我的专业课经验帖,里面提供了国际金融复习的参考框架,其中就关键内容我也提供了一些记笔记的范例,当然复习时间紧张的同学坚决不要记笔记,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做几套数学卷子。国际金融要和宏观、货银有机联系起来,达到宏观金融融会贯通的地步。宏观金融无非是研究宏观经济变量y、p、r、e、q、Ms、Md、C、I、G、NX、资本流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要记住,对经济起实质作用的都

是实际变量real variable(剔除掉物价水平影响)。举例:决定名义利率的是实际货币供应量、决定投资变量的是实际利率、决定进出口的是实际汇率q。央行运用Ms→r→i→或直接E→AD→y、p、r(内部均衡核心三变量)ps:前者是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后者是货币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Ms在控制y、p、r之后,此时足可实现内部均衡。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均衡(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总量平衡。当然具体分析分别的顺逆差对国际收支调节也有重大意义)。如果外部均衡即国际收支不均衡,在固定汇率下央行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下会直接作用于货币供应量,导致货币供应量内生性的增减变动,从而通过货币收入、货币利率、货币价格机制对内部均衡y、p、r造成严重冲击;在浮动汇率下,则国际收支不均衡不会引起Ms变动,但是会导致名义汇率e变动,e的变动导致q同方向变动,进而决定NX影响CA,当然q的变动也会引起资本流入或流出而对KA产生影响。至于资本流动究竟是流入还是流出,取决于该国经济的基本面、贬值或升值幅度、投资者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等。正是由于国际收支不均衡对内部经济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才要追求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那么财政部和央行如何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的呢?这就需要开放条件下进行政策调控的政策工具和搭配政策。前者工具包括需求管理政策(支出增减和支出转换)、供给政策、外汇缓冲政策,后者搭配方案包括丁伯根原则、蒙代尔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和政策指派模型以及斯旺支出增减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值得一提的是,IS-LM-BP模型以及MM-BB-FF模型也可以分析不同宏观经济形势下政府应当采取的政策搭配。财政部和央行所能控制的工具无非是货币供应量、信贷量、政府支出、税收、转移支付、公债政策,这些政策均可控y、p、r,而y、p、r又分别可以对CA、KA、expectation产生影响,也就是国际收支自动调节中的收入机制、价格机制、利率机制。这就给财政部央行联手采取政策工具控制内部核心变量进而调节国际收支产生可能。这里面有很多条路径,大家可以自行分析。国际金融的话,大家按照我的专业课经验帖里去认真复习,背熟金圣才金融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中国际金融部

分习题,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

以上就是简单的给大家串讲下五道口考研十门专业课具体的冲刺策略。

另外就是要开始有意识的整理专题研究比如通胀通缩专题央行政策调控专题政策搭配模型专题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专题国际储备和国际货币体系专题创业板专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专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央行资产负债表专题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专题 IS-LM AD-AS IS-LM-BP专题等等要搜集热点研究热点背后所反映的专业课知识!培养自己运用专业术语和经济学思维表述重大经济热点问题的能力

本帖最后由 qizhezhuguohe 于 2009-8-28 19:16 编辑

专业课科目复习

简介:

五道口官方招生简章指明经济学综合考试包括以下科目: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会计学、财政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统计学以上十门课程不指定参考书目初试形式大约是11张A4 3个小时之内要求作答题型有简答、简述、论述(强烈建议大家把往年初试真题先拿来看

看)

总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能大家都很关心参考书目选择的问题现在一一详细阐述微观经济学:高鸿业 (国内适合应试的一流教材,阅读轻松,节约时间)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金融联考指定教材,篇幅清晰完整,措辞严谨,主流)国际金融新编(高教版也可以):姜波克(南开钱老的书也可以选择,但是有点老)

证券投资学:证券知识读本(周正庆,前证监会主席)如果时间足够,强推金融市场学(张亦春,金融市场学是我读过的国内学者所著微观金融最好的教材之一)

会计学:CPA会计教材(概念全部背住,会计分录一概忽略,提防冷着——如08或有负债)财政学:复旦唐朱昌(清晰全面)的不错陈共的也可以参考(有点老,要点不分明)

保险学:魏华林、林宝清(没有更好的选择,本科是上财的同学应该知道许谨良教授他编的也不错,09射幸性合同的阐述以上两本书都有)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戴国强粗略看之重点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资本组成资本充足率

统计学:高教版的即可(基本概念)

金融联考白皮书:金程教育出版社查漏补缺因为象MM定理资产组合理论 CAPM APT可能你在上面的课本都找不到重点看微观金融理论及全书的理论框架

西方经济学考研典型题与真题详解(微观+宏观)、货币银行学考研典型题与真题详解、金融学考研典型题与真题详解(包括国际金融、金融工程、证券投资学):均为金圣才所出

我所用的资料大约就是上述这些所有的材料最好使用最新版均是很好买到的

赵鹏的书早就脱离时代了~也不是很好~看他的书不如看金圣才的更全面~再说赵鹏的书很

难买的不必买

与有的师兄师姐不同,我不大赞同各位同学针对每一门课看很多书,尤其是坚决杜绝看外国教材(你会发现得不偿失)。在初试备战之前也不要看任何的报刊杂志,那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生命至于有同学要问不看报刊杂志如何培养金融思维及关注热点,后面自有详细论述。要牢记:伤人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粗粗的浏览几十本书,倒不如专心的针对每一门挑选经典教材倒背如流之。倒背如流之后,自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有不正

或遗漏之处,还望各位大虾不吝指点。

在精心复习上面的书籍及参考资料之外,在考前的两个月之内,你一定要多关注央行网站、新浪财经、金融界等金融网站,了解这一年金融方面的大事,初试题目可能会以这个热点为背景来命制题目,尤其是要注重金融高官的讲话或文章(如周小川行长09年发表的三篇文章,在09复试中体现很明显)。为什么不要你在初试的时候关注网站或者大量阅读期刊文章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当时你的专业课功底不足以深刻理解,第二当时你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与其漫无边际的看网站倒不如专心致志的背书最重要的一点是搜集热点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工作,对金融知识掌握的全面与否,精通与否直接决定你对热点是否具有敏感性,五道口不是单纯的考热点,而是考热点背后的书本上的知识!切记切记。

举个例子:看到周小川行长撰文《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挑战美元霸权,假设他是在2009年9月写的,那么在2010年五道口会命制什么样的初试和复试题目呢?这时,对于出题的猜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你对国际金融的掌握程度。如果我是命题组老师,也许会出以下题目,大家可以参考。名词解释: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SDR、特里芬两难、超主权货币、国际政策协调等。简答题当然是关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及未来的改革方向了,争取全文背诵通过这样,在复习的时候你就会有所侧重,心领神会。对于这个热点,很显然国际金本位是绝对不会考的,所以相对于金本位,你应当把上面的背熟。一个例子可能不够深刻,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关于创业板的问题,五道口在09初试和复试都没有关注,比较反常。我们知道,证监会已经公布创业板IPO及上市管理办法,2009年5月1日正式执行,创业板的推出可是证监会今年三大议题之一,股指期货是另一个,很显然是重中之重。面对这个很有可能在2010年考的热点,你可以想出什

么题目?先不要看后面的,先自己想想。

我觉得可能考的题目是:名词解释 IPO 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和注册制内源性融资,简答题可能是主板和二板市场的比较为什么现有主板市场存在中小企业板块还要推出创业板?推出创业板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意义等等之类的题目,通过这2个例子,

希望大家能够举一反三。

看书顺序:宏观-货银-国金重点

微观经济学有图的都不用看重点是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章节的核心名词解释(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MRTS、四种市场比较、市场失灵的表现)宏观和国金的有图都要看!看书的时候要有意识的识记考虑答题的时候怎么组织语言所有的模型亲手画五遍同时心里默默的碎碎念 PS:宏观的流派争论基本可以废了你不需要知道四大流派理论以及比较(但是如果清楚的话整个宏观体系就建立了)

其他科目相互联系不大慢慢的看生硬晦涩的内容不用看因为道口不指定教材所以他也不知道考生一般看什么书- - 他不会乱出偏题的在看书的时候抓住主流内容比如财政学(只需要知道财政政策、财政预算、公债政策、税收转嫁)会计学(把CPA概念一网打尽,对你以后考CPA也有帮助)统计学(参考我的那张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只考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现金资产、资本组成、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保险学(一般来说魏华林那本书的前236页足可应付)证券投资学(主要是股票的发行和承销、证券市场的作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一定要关注2009年热点背后有关的专业课知识!顺便可以把我推荐的金圣才的书全背了不是一个字不变的背而是反复看做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技术实战分析:

如果考试考特里芬两难

怎么样才可以拿满分呢先思考2分钟大约半页 20磅行距其实也不用太多的字

1.提出的经济学家是谁什么时候提出的目的为何理论来源如何简单的组织语言一段

范例:

第一段:特里芬两难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用于揭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根本原因的理论这种两难在根本上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双挂钩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接着一句解释什么是双挂钩和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度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1盎司黄金),世界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赋予了美元以世界货币体系中心的地位等同于黄金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各国货币保持固定比价(汇率波动限制在中心汇率的上下1%);即将外部均衡目标置于内部均衡目标之上各国以维持比价为优先目标维持目标的政策主要是支出增减和外汇缓冲政策

到这里已经可以结束第一段了

第二段:开始阐述理论要点分析实质区别美国和其他国家

范例:第一句:特里芬两难实质上是“清偿力”与“信心”之间的矛盾接着用2句解释清偿力和信心所代表的含义(默写姜波克的原话为了满足世界各国。。。美元必须。。。但随着美元流出数量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国又会对美元与黄金的比价产生。。。也就是清偿力VS信心的矛盾)最后再分析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布体系下美国作为中心货币的发行国其权利和义务与其他国家大不相同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双挂钩所以美国可以在逆差时简单的输出美元无需动用支出增减政策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顺差国可以积累美元以便日后逆差时运用外汇缓冲政策减少内部经济的震荡逆差国则不得不通过支出增减来进行痛苦的调整所以各国在对外均衡目标上的目标为积累美

第三段:最后总结联系实际吹牛

该理论深刻的揭示了布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体现了理论的高度指导性日后美元危机一次一次的爆发最终又难以挽回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点该理论揭示我们将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在一国国家主权货币之上是不可行的牙买加体系关于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方针只是缓解了清偿力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根本解决美元依然是世界上主要的计价结算和储备

货币因此有必要建立什么什么超主权国家货币啦

最后一段根据大家写字速度和个人喜好自由把握

这样就可以拿满分了

专业课书写技巧

字迹要工整排列要整齐行间距不要过密 20磅就好因为答题纸比较大

序号要明确最好先把题目抄在答题纸上然后边抄边迅速反应是什么学科的?大概要论述几点?你是否有把握?如果有把握切忌恋战如果没把握千万要镇定!慢慢回忆一旦你

写的兴致上来了自然文思泉涌排山倒海

每个要点废话不要超过3句简单的说一短一长要点要短阐述的句子要长但不要超过3

构思之后再动笔!绝对不是你写的越多分数越高我初试只写了9页要精简语言杜绝口

语化叙述

有数学公式的写数学公式有几何图形的画几何图形但是要用尺子画

名词解释半页每道8-10分钟

简答半页-1页每道15-20分钟

最后一道大题务必保留30分钟解决

名词解释要点全面分明不必废话连篇简答和论述要严格展开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废话连篇不要写同义反复的话每句话都要表达不同的意思

至于你想表达的重点最好另起一段字迹就算不能是优美但也要工整

建议考前模拟一次不然很容易时间分配不当或者紧张暂时只能想这么多

补充下对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背诵重点的阐述:(宏观经济学老金的那本足够应付顺便

看看波波版)

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长期增长理论前者又成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要熟练掌握书上国民收入核算和凯恩斯的理论框架体系掌握每个宏观经济变量是如何被决定的是如何影响国民收入的四个模型一一放松假定 AE-NI IS-LM AD-AS IS-LM-BP 第一个和第二个之间是引入货币因素投资被认为是内生变量第二个和第三个是放弃价格不变长期分析第三个和第四个是引入国际部门拓展总需求曲线长期增加主要是三点掌握经济周期概念和理论经济增长核算经济增长理论(哈多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宏观就这点东西至于具体分析每个宏观经济变量的时候又有相当多的理论比如y=c+i+g+nx 关于C有四种理论绝对收入相对收入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那么 I G NX呢??可以自行分析C I G NX是分别如何被决定的如何影响国民收入自行推导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乘数推导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力等等不一而足熟

练掌握金圣才宏观经济学

看姜波克的国际金融新编最好使用第三版第四版中有很多他自己研究的内容考的概率

非常非常低

国际金融三大支柱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收支理论涉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组成国际收支失衡及其原因分析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调节机制当然所有的自动和政策调节机制都要区分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汇率制度不同政策调节和自动调节机制的方式也不同

汇率决定理论第一流量理论涉及价格利率国际收支分别是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第二存量理论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按照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是否可替代分为货币分析法和资产组合分析法替代性的问题实质上是投资者风险偏好问题是否中性货币分析法根据价格调整不同可以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后者又称为超调模型然后背熟所有理论的前提假定提出

者数学公式经济含义优点不足

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是三个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牙买加体系背熟以上三个体系尤其是后两者三个体系除了第一个是自发形成的以外后面2个是国际政策协调形成的那么就要考察国际政策协调国际政策协调的原因是什么国际政策协调的六个层次国际政

策协调的三个方案托宾税麦金农的恢复固定汇率制还有威廉姆森汇率目标区理论最后还有一个OCA理论只需要掌握蒙代尔的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标准和GG-LL模型

学过国际金融之后你就会掌握政府央行所掌握的所有政策手段需求管理政策-包括支出增减(财政货币)、支出转换(汇率政策、直接管制、关税及贸易补贴政策)供给政策(科技产业制度创新)外汇缓冲政策(包括国际储备政策和国际信贷便利)这也是姜波克分章节详细论述的建议熟练掌握上面所有的理论包括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争论 M-F模型分

析等

五道口专业课考试重宏观论述轻推理计算重逻辑框架轻数理模型

特此根据个人理解将核心的三门课程宏观货银国金逻辑框架整理如下

供2010学弟学妹参考仅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不作为任何考试之依据大家谨慎参考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

一. 宏观经济学演变、分析对象、分析方法、流派

二. 对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三. 宏观经济学复习总纲

GDP为核心

1. GDP概念及核算 y=min(AD,AS)

2.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E-NI 只考虑产品市场

3. 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 加入货币市场

4. 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D-AS 加入劳动力市场

5. 开放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BP 加入国外经济部门

6. 封闭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财政货币效力政策搭配

7.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区分N种情况画图

8.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经济短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

第2-8点为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又称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注重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和波动分析解决的是一国国民收入是如何核算的?一国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变量决定的?这些变量哪些是经济决策者可以完全控制的哪些是部分控制的?一国为什么会出现繁荣与萧条?政府应当如何进行政策搭配控制经济变量来干预经济?干预的规则应当是什么?干预的机制和效力又是如何?AS究竟是短板长板还是恒定?针对AS情况需求管理

政策的运用分类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的第二部分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决定理论

1. 经济增长的概念、核算、原因及经济增长理论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解决一国应如何实现稳定的增长?稳定的涵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稳定增长的条件?经济决策者应该控制哪

些变量变量控制的规则应该是什么?

2. 经济周期的概念(古典定义和现代定义)和原因运用经济周期理论阐述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重点包括RBC和乘数—加速数理论前者是外生的代表后者是内生的代表掌

握其他的外生周期理论和内生周期理论

货币银行学框架

货币银行学的核心是货币供求理论和利率决定理论实际上是宏观经济学的货币演绎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1. 货币起源、定义、本质、形式、职能

2. 国家货币制度定义、分类

3. 国际货币制度定义、分类

4. 我国的货币制度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二.信用

1.信用定义、工具、分类、作用

三利息与利率

1.利率定义、分类、作用、利率机制

2.我国利率制度介绍

3.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利率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可贷资金论 IS-LM模型

4.利率的风险结构(税收、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期限结构(预期理论、市场分割、优先

集聚地理论)

四.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定义、分类、工具、功能

2.货币市场及其工具短期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回购市场、国库券市场、票据贴现市场 CD

市场 certificates of deposit

3.资本市场及其工具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

4.衍生金融工具远期期货期权互换掉期利率上下限票据发行便利

五商业银行

1. 商业银行定义、分类、作用

2. 我国的商业银行制度

3.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

4.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5.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真实票据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负债管理理论(主动购买法和潜力养成法)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资产负债缺口分析和敏感性分析)GSA GSL

6 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分析 6C 监管机构对银行的评级体系 CAMEL

7. 比较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联系和不同(09复试题)

六.其他金融机构

重点掌握投资银行、证券投资基金

1. 投资银行的定义、主营业务

2. 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分类、对资本市场的作用

3. 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封闭型VS开放型公司型VS契约型

4. 特殊的投资基金品种 ETF LOF 伞形基金基金中的基金

七.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定义、形成的原因、分类、职能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析

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资产业务推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八.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定义、货币需求函数

2.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交易方程式现金余额方程式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

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九.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定义

2.货币供给的方程式 2个重要概念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3.货币供给的主体中央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创造存款货币

4.货币乘数模型的分析 k rd e t rt 分析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公众是如何共同决定货币供

给的

5.通过Ms=m*B=(1+k)/rd+e+t*rt+k *(C+R) 以及Ms=m*B=m*(D+R)分析影响货币供应量的

因素分析双顺差下外汇占款中央银行的冲销干预

6.货币供给内生论和外生论之争

十.货币政策理论

1.货币政策定义、货币政策特点、货币政策分类(一般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货币

政策的目标体系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凯恩斯、弗里德曼、托宾、财富效应)

3.影响货币政策效力的因素(经济形势、货币流通速度、理性预期、国际投机资本流动、

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微观主体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时滞)

4.货币中性与非中性之争结合AD-AS模型分析

十一.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失业理论

1. 失业定义分类及原因重要概念自然失业率

2. 解决失业的政策措施

摩擦性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为工人提供信息

需求不足型失业——需求管理政策

结构性失业——供给政策(人力资本政策)培训劳动力

自愿失业——降低社会保障幅度降低自然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反周期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

3. 失业的损失重要概念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理论

1. 通货膨胀定义、衡量指数指数优劣评价

2. 通货膨胀分类按原因分按是否被预期到分按引起价格上涨幅度分按市场机制

是否发挥作用按对所有商品价格影响区分

3. 通货膨胀的成因重点画图讲解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区分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三阶段论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工资推动利润推进进口成本推动)

混合型通货膨胀(工资价格螺旋)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需求移动论不平衡增长模型工资效率论相对劳动供给理论信息

不对称和菜单成本论)

4.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产出效应收入再分配

描述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的重要理论——菲利普斯曲线

1.简单菲利普斯曲线

2.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

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三种曲线的经济含义和对应的政策建议

十二金融创新、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

20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进行着他们的金融体制改革前者称之为金融创新后者由于固有的金融抑制战略导致经济停滞于是也在大规模的推进金融深化成

败参半

金融创新理论

1. 金融创新的定义、原因、表现、类型、后果了解金融创新理论

2. 金融抑制的定义、原因、表现、手段、后果

3. 金融深化的定义、原因、表现、手段、后果了解金融深化理论

国际金融逻辑框架国际金融三大支柱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际收支理论

1. 分析开放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Y=C+I+G+X-M

2. 开放条件下的国际收支账户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组成国际收支的判断贸易收支经常账户收支资本金融账户收支总差额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国际收支平衡和均衡的概念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偶然性临时性周期性收入型结构性货币性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调节机制(国际金本位纸币本位-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主要是古典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以

及后来新古典学派加入对短期资金流动的分析纸币本位下的固定汇率主要是货币价格机制货币利率机制货币收入机制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直接作用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导致对内部均衡的冲击 MS直接影响P Y R画图解释自动调节机制固定汇率下的政策调节机制主要是官方汇率法定升值贬值改变汇率制度以及政策协调(如备用信贷互惠信贷支付协议)浮动汇率制度下自动调节机制主要是名义汇率机制画图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会导致名义汇率自动上下浮动汇率政策自发调节外部均衡国际收支不会影响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名义汇率变动导致实际汇率变动导致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变动导致进出口变动同时浮动汇率制度下也存在利率机制和收入机制的影响对利率机制的影响

还要具体区分资本流动的弹性问题画图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调节机制主要是外汇市场干预(管理浮动)

3. 汇率决定理论

流量理论

e=f(p,i,BP) 分别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

总论框架:第一个理论侧重中长期分析货币供应量-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汇率注重商品市场上供求的流量均衡几乎不考虑国际资金流动第二个理论侧重短期分析货币供应量-利率-资本流动-汇率注重货币市场上的流量均衡第三个理论根据凯恩斯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决定公式也是侧重分析短期各个宏观经济变量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e=f(y y* p p* i i* Eef) 分别分析各个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三个方面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

户预期)

购买力平价理论掌握要点

第一理论基础货币数量说和一价定律掌握货币数量论和一价定律解释

第二数学公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推导

第三优点最基本的理论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从货币具有购买力这一根本属性出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是货币数量角度解释汇率的深远的理论

缺点不足:理论基础是货币价值决定货币购买力而不是购买力决定价值

苛刻的前提一价定律未必成立存在贸易壁垒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计量检验上的困难不同的物价指数会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物品主观分类上的差异性会影响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隐藏了基期年为均衡汇率的假定

忽略的重要事项忽略了国际资金流动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与实际不符第一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应当是不变的但实证表明名义汇率和

实际汇率具有较大程度的相关性且实际汇率变动很大没有向均衡汇率回归的趋势第二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汇率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国际资金流动生产率的变动消费偏好的转移第三购买力平价只有在高通胀时代比较成立其余实证均不支持

最后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决定相对物价水平决定汇率但汇率也会影响相对物价水平并没有做出严格的区分

利率平价理论掌握要点

利率平价理论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同可以分为CIP 和 UIP

推导CIP 和 UIP成立的条件

指出投机者对远期汇率的投机活动使得CIP和UIP统一

利率平价理论的优点:

把汇率分析的视角从产品市场转移到货币市场适应了国际资金高度流动和高度货币化的社会具有进步意义指出了利率和汇率存在的关系为中央银行政策调控提供参考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实证研究除外汇投机极度剧烈时期一般情况下利率平价均可以很好的成

不足:理论前提假定完美资本市场无摩擦不考虑交易成本假定资本完全流动

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只是指出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利率通过资本流动决定汇率但汇率也可以影响资本流动对国内货币市场上的价格——利率产生影响利率平价理论并

没有做出严格的说明

国际收支说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从产品市场上的价格-物价水平考查汇率决定利率平价理论是从货币市场上的价格——利率考察汇率决定国际收支说放弃了从货币数量角度分析汇率而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如消费投资收入利率价格预期等宏观经济变量考察这些变量时如何影响汇率供求流量变动进而决定汇率实质上是汇率的供求决定理论

理论假定;浮动汇率制度汇率自发变动使国际收支维持均衡政府不加以任何干预资本可

以完全流动

数学公式 CA+KA=0

CA=f(y y* p p* e) KA=f( i i* Eef)

结合 e=f(y y* p p* i i* Eef)

分析上述自变量变动对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预期的影响

优点:开辟了新的分析角度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如消费投资收入利率价格预期等宏观经济变量考察这些变量时如何影响汇率供求流量变动进而决定汇率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短期来看理论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不足: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只是指出汇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而没有深入分析最多只是其他理论的基础和补充并且流量理论随着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由于国际资金的高速流动而变得更加不足比如当一国利率上升时未必会引起资金的流入并且汇率在短期之内就会大幅度波动这就启示我们汇率是一种资产价格应该是由存量决定于是出现了第二代的汇率决定理论资产市场说

资产市场说

存量理论的代表三个假定 1资本可以完全流动 UIP 始终成立 2 是存量决定汇率而不是流量 3 预期对汇率决定具有重大影响 4 本国居民不持有外国货币外国居民不持有本国

资产

按照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是否可替代(本质上是投资者风险偏好问题)可以分为货币分析法和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按照价格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超调模型)资产组合分析法认为投资者风险厌恶风险使得UIP不成立投资者需要风险补贴把一国财富总量引入汇率决定采用的模型是MM-BB-FF模型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要点阐述:

前提假定;三点货币需求是稳定的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保证实际产出不变购买力平价成立

数学推导

接着分析本国货币供应量利率收入以及国外三变量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明确为什么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结论和国际收支说不同

理论优点:存量理论引入货币供应量利率收入宏观经济变量具有较高的政策意义同时是一一般均衡分析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维持货币市场均衡 UIP和资金完全流动使得外汇市场平衡价格完全弹性使得产品市场始终保持平衡

不足:针对三个理论假定进行批判

货币需求不一定是稳定的价格短期内未必充分弹性失业现象就是明证没有足够的证据

证明购买力平价成立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提出者多恩布什

前提假定浮动汇率资金完全流动购买力平价在短期不成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

图形阐述

理论阐述解释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长期等同于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价格水平同比例上升来抵消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以维持实际货币供给不变来保证货币市场的均衡短期由于价格具有粘性在资金完全流动情况下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在价格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名义利率下降实际汇率贬值资金大量流出名义汇率出现超调偏离正常均衡水平利率下降带来投资的增加实际汇率贬值在符合马-勒条件下会到来净出口增加二者共同增加总需求国民收入增加超出充分就业水平随着总需求不断增加价格水平慢慢回升导致名义货币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增加会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实际汇率的升值削弱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出口下降总需求下降国民收入回到充分就业水平利率的上升吸引资金重新流入汇率也回

到均衡水平

MS-e-I,NX-AD-Y-P-MD-r-i-y

理论优点:汇率动态化一般平衡分析在货币主义分析框架内综合了凯恩斯主义吸收了价格粘性这一符合事实的假定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对现实的说服力较强是解释汇率变动

的一个重要理论

不足:模型过分复杂很难区分汇率变动时货币性冲击还是实际因素冲击对某些现象的解释力还不足没有纳入流量分析没有对经常账户做出单独的考虑

资产组合分析法

提出者布朗森

理论特色存量+流量长期+短期动态加静态一般均衡分析将一国财富总量引入汇率分析中由于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不可完全替代有必要区分本币市场和外币市场汇率是由三个市场决定本币市场本国债券市场外国债券市场将经常账户这一流量因素纳入模

型分析中弥补了多恩布什之不足

前提假定; 1 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不可替代风险因素使得UIP不成立投资者风险厌恶 2.将汇率决定视为资产选择一国财富总量分布在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之上 3.外

国债券短期内是外生变量不考虑利息因素

模型的建立解释MM BB FF三线

构造MM-BB-FF模型

分析相对量的变动和绝对量的变动

理论优点和不足阐述

三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是三个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牙买加体系背熟以上三个体系尤其是后两者三个体系除了第一个是自发形成的以外后面2个是国际政策协调形成的那么就要考察国际政策协调国际政策协调的原因是什么国际政策协调的六个层次国际政策协调的三个方案托宾税麦金农的恢复固定汇率制还有威廉姆森汇率目标区理论最后还有一个OCA理论只需要掌握蒙代尔的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标准和GG-LL模型

学过国际金融之后你就会掌握政府央行所掌握的所有政策手段需求管理政策-包括支出增减(财政货币)、支出转换(汇率政策、直接管制、关税及贸易补贴政策)供给政策(科技产业制度创新)外汇缓冲政策(包括国际储备政策和国际信贷便利)这也是姜波克分章节详细论述的建议熟练掌握上面所有的理论包括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争论 M-F模型分

析等

货币银行学部分:重点是从第三章开始重点是四个理论利率决定理论货币供求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2个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1个市场金融市场简单的说四理论二机构在市场利率决定理论部分古典的都不用看马克思的也忽略重点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当然还有其他三种但是不是最重点的但是可贷资金和IS-LM也要适当关注关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失业和通货膨

胀理论金圣才的货币银行学很经典

对金圣才书的评价:尽量使用09或者2010版因为有更新

微观部分可买可不买如果买了只需要背我提到那四部分(生、消、市场、失灵)的名词解释大概浏览简答论述部分宏观必买建议反复看反复背背完之后宏观部分无敌即使不能背也要看熟知道答题应该怎么答宏观他出的还蛮好的货币银行学部分就背我说过的四理论二机构在市场部分他在货币银行学一书中对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利率决定货币供求失业和通胀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金融市场部分的堪称经典应试教材他还有一本金融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其中国际金融部分写的不好答案很落伍整理很菜但是其关于国际收支失衡及调节、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储备政策及最后的政策协调写的还是很精湛的如果对于国际金融还学有余力的同学建议背诵姜波克出的一本国际金融习题指南二者搭配几乎无敌那本金融学还包括证券投资和金融工程部分这2部分写的很好的背熟他对于应付微观金融理论基本够用当然咯微观金融理论更多的是需要理解基础上背诵有时间的考生可以参阅张亦春教授的金融市场学没时间的考生直接

看联考白皮书

PS:上面的只是我个人复习的一点小小的经验类似于旁门左道之功不代表官方看法在通读所有书之后重点看我上面的关键是公共课要拿高分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反映论的观点 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3.认识的主体是指() A.一切有生命的人 B. 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C.切有知识素养的人 D.从事头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4?认识的客体是指() A.一切客观实在 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C.一切社会存在 D.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 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6?反映论是() A.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原则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的原则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特有的原则 D.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 7.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形象性 B.逻辑性、综合性 C.间接性、抽象性 D.真理性、主观性 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和形象性 B.间接性和抽象性 C.客观性和实在性 D.具体性和历史性 9.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 A. 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 B.是不可靠的 C.没有客观依据 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 10. 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A. 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1. 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 D.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12. 真理是指()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C.对人们有用、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理论 D.先进阶级的进步认识

考研经验心得体会策略与心得

考研经验心得体会策略与心得 本人背景:本科普通211工科(高考前大概学了三个月),挂科不计其数,都是重修和毕业前大补考过的,平均分72,三跨考生。 初试成绩:数学95,英语44,政治66,专业课123 ?可以说我考研是一个偶然 去年的这个时候,预报名,和几个舍友一起报的。一个月之后交钱,只剩我自己了。再一个月,舍友找工作都走了,没人和我玩了,宿舍只剩我一个人了,想一想该干点什么呢,我定了一个目标,就是把考研拿下,说拿下,就一定要拿下(本人喜欢做有挑战的事,并且一定要做成)。 然后就是和大部分考生一样,找一堆攻略经验,钻研我的学习计划,省时高效的学习计划。在这里我要吐槽一句,如果目标只是过线,没必要看那些大神推荐的学习流程,也没必要每一块知识都要学,都要练,又不是要考满分。 ?数学备考 本人高数线代什么的几乎一点不会,必挂就不解释了,所以我的目标就是过线。考试计划就是最后三道大题放,前面的小题必须稳。直接李永乐400题,一道一道做,刚开始很慢,一小时只能研究明白一道题(特别难的直接弃,我相信考试不能考这种的),到最后也没快起来。数学花了我大概一半的时间,复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急,一定不能焦躁,稳扎稳打,为了你的目标(我承认我心理素质好)。 ?政治备考 我有个习惯就是看完一章会闭眼回想一下上一章的内容,如果有的地方我能想到但是确定不了,我就会立刻回去看一遍,这样记住的概率很高,(想不到的知识这次就过,你如果回去看一遍就相当于重新看一遍,还不一定能记住,这样记忆成本太高,本次看书效率就太低,所以直接就不管了,下一次看书的时候再说,不知道大家明白了没有,最怕的就是两个相似知识点你记得很模糊,结果一个都不对);我政治分不高,比大部分的根据传统思路一点点复习花费很多时间的考生会少考10分左右吧,效率就不解释了(有一道原题我还错了)。 ?英语备考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认识客体的含义: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点: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2实践性是认识的最显著的特点。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①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一般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失败了的就是错误。 4认识主体的特点:①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②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5认识主体的结构:个体、群体、人类整体诸层次。 6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立是指二者各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规定性,彼此是相互区别的,然而二者又是同一的,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8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9感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

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二者割裂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10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意义:只有经过这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有经过这一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11论述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每个时代的人的每次具体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所以认识的有限性和认识的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12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在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限入神秘主义。

研究生参与学术报告专题讲座

西南交通大学 研究生参与参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登记卡 姓名:年级:学号:硕、博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土木类) 注:1.博士研究生须参加不少于8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国内、外),其中本人主讲不少于1次。 2.硕士研究生须参加不少于5次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国内、外)。 3.导师根据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后写的书面收获和体会或研究生本 人主讲提纲阅签。 4.研究生凭此卡片和导师阅签后的书面收获、体会到本人所在院、系(所)和 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登记学分。

报告一:日本3.11地震桥梁震害调查与分析 报告人:李乔教授、博导(西南交通大学桥梁系主任) 报告时间:年4月28日 报告地点:逸夫馆4417 学术收获及体会: 4月28日下午16:00在九里校区逸夫馆研究生院会议室4417,西南交通大学桥梁系主任李乔教授向广大师生和业界朋友做了关于日本3.11地震桥梁震害调查与分析报告会。 这次报告会的主要资料资源来自东京工业大学川岛一彦教授和日本土木学会震后调查报告。报告会的主要内容包括3.11地震及海啸的特征简介和桥梁震害调查分析。 会上李乔教授通过大量的图片生动具体地向广大师生介绍了日本3.11地震的范围、震级以及由地震引起海啸所造成的一系列灾害,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桥梁的震害调查,调查的重点包括:1990年起在道路桥梁设计中强制执行的延性能力设计方法对于减轻桥梁破坏的有效性;1995年阪神地震后大量使用的合成橡胶支座对于减轻支座破坏的有效性;海啸造成的桥梁破坏类型。 李乔教授通过大量的实例给大家分析论证以上三个问题,其中包括新天王大桥,东松岛大桥支座残余变形,千代大桥,天王大桥等等。李乔教授给出了以下结论。 1、按照1990年设计规范强制性规定设计或加固的桥梁基本没有破坏,该方法提高了桥梁的抗震性能。 2、尽管1990年代起开始使用的合成橡胶支座,包括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减轻了支座的破坏,但在东仙台高速公路的两座桥仍然发生了数个橡胶支座断裂的破坏现象,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高考数学复习当前备考策略探究

探究高考试题,探索复习策略 ——以概率、统计章节为例进行分析 石河子第二中学祝永华 基于当前数学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成为每位高中数学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指 挥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了保障新课改的健康发展,必须对高考进行研究。 一、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把准考试方向 如何复习才能高效?高考考什么?近三年来都考了些什么?隐藏的规律是 什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研读“课标”,研究“考纲”,把准考试方向。 教育部考试中心依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制定了《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考纲》的制定为新 课程的评价奠定了准则。《考纲》规定了考点的知识内容,规定了每一个考点的 考试要求,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考试大纲》是高 考命题的科学依据,是高三数学整个复习过程中师生应时刻遵守的纲领,是高考 复习的指挥棒,它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 “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认真研究《考试大 纲》,把准高考的“脉”,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必然会提高复习 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变化和地方性教材的逐渐出现,一 纲多本的现象日益普遍,因而只有认真研读《考试大纲》,熟悉考查范围,才能 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枉费时间和精力,从而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以概率统计为例:涉及的教材有必修3与选修2-1: (一)、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考纲要求(文科不要求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能正确区分”类”和”步”,并能利用两个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排列的概念及排列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组合的概念及组合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研读考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理解”、“掌握”、“会用”、“能…”等这些关键字。另外读完考纲我们有时就像部分同学读数学题一样,字都认识,什么意思呢?没有感觉。当我们读完考纲较为迷茫时,当我们没有条理找不到方向时,为了能够很好的领悟高考考纲的理论要求,明确考纲对某快考点考向及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浏览、归类、分析、研究高考真题。借助于高考真题我们可以很好的感性认识到考纲的要求。例如在排列、组合部分首先我们先看近三年的高考真题。 1、2012年高考理科第(2)题,难度系数:0.8. 将2名教师,4名学生分成2个小组,分别安排到甲、乙两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小组

高考备考方案及策略

高考备考方案及策略 一.依据高考要求,准确把握考点要求 一轮复习中 第一,教材的把握:知识点要全面、系统。 第二,考纲的把握:考点要准确、规范。 第三,教师复习教学中自主备课不依赖教辅。 对已学过知识的复习,我们有些老师都是简要复述、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和归纳,形成知识系统或知识网络,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是被动的,势必会使学生听起来索然寡味,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不高。这种复习方式,学生的思维当然也会不够活跃,甚至厌倦。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激活,这样的复习当然是低效或无效的。 以前我第一次在高三上复习课时,曾经也是这样复习,回想当时学生的学习状态的确如此。后来曾尝试过好几种复习方法,都有不同的效果,但始终存在不同的缺憾。我也一直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复习方法。虽听过不少高三老师的复习课,不同的老师,复习风格和方法各异,总感觉老师始终是那带路人,学生的思维还是顺势思维,学生的独立思维、创新思维没有真正得到锤炼和提升。由此可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怎能应对能力选拔的高考? 最近常在网上检索高考化学的复习方法,出现最多的字眼是:"知识梳理""专题分类"、"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关注热点"、"综合提高"、"讲练结合"、"温故知新""善待课本"、"归纳技巧"、"把握重点"、"精讲精炼"、"仿真考试"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眼花缭乱。虽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真正瞄准激活学生积极思考、识破课标和考纲、有效突破重难点的为数不多。倒是"问题设计式复习法"或许见效。 所谓"问题设计式复习法",就是以课标和考纲为依据,围绕重点、难点,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情境进行复习的方法。 这种复习方法的好处:其一,可以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主动思考。其二,

关于考研准备的几点建议(二)复习计划与策略

关于考研准备的几点建议(二)复习计划与策略

1.初试 –1、考试科目:政治、二外、基础英语(包括写作与翻译) (分值150分) 、英美文学、语言学(有的学校不分专业方向, 只考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 (分值150分) –2、初试总分要求:大约350分(各校情况不一样); 允许有一科成绩不及格,但不能低于某个分数(比如55分)。 –参考书目(好些学校不列参考书) 2.复试 –参加复试与录取的比例:1.2:1 –考试科目:听力和口试 –成绩计算:初试分数加上复试分数 如何备考 –英语专业考研试题的特点:

一是题量大, 二是对基础能力、基础知识要求很高,三是知识涵盖面广, 四是各个学校对知识点考核的差异很大。 –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提早准备,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 考研参考书目 –英语语言学的复习用书: 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 刘润清、文旭的《新编语言学教程》 桂诗春的《应用语言学》 戴伟栋的《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等 –英美文学的复习用书: 罗经国的《新编英国文学选读》 常耀信的《美国文学简史》、《美国文学选读》

张伯香的《英美文学选读》、《英国文学教程》 陈嘉的《英国文学史》 杨岂深的《英国文学选读》 吴伟仁的《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和《美国文学史及选读》 刘炳善的《英国文学简史》 –英语国家文化的复习用书: 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 朱永涛、余志远《英美文学基础教程》、《英语国家概况》等 –翻译方面的复习用书: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 郭著章《翻译教程》

–基础英语一般不指定教材,但是张汉熙的《高级英语》很重要。 注重共核性知识的复习和掌握 –所谓共核,就是任何学校都要考的,比如英语的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阅读、写作、翻译等;专业英语知识:如语言学、文学、文化等。 –要了解所报考学校的试题特点,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抓紧时间通读指定参考书,要注意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复习,重点掌握,特别是基础英语,哪项薄弱补哪项,提高专项应试技能,保证总分到位。 要特别注意复习真题 –首先,要有较标准的真题参考答案。 –第二,要有得分意识,专业卷基本能得到120分,才能有胜算的把握。

(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第六章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认识论”一词来自希腊文“知识”和“学说”的结合,是一种关于认识(或知识)的学说;定义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和产生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 第一节认识和实践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认识就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往作用中,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而要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进行规定,就必须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为前提和基础。从客观事物到主观感觉和思维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从主观感觉和思维到客观事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这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 1.一切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本质上都是先验论 唯心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并不是人本身,认识的客体也不是物质,两者在本质上都是精神性的东西,认识不过是从精神到精神,即精神对自身的认识。唯心主义把认识当成先于物质、先于经验和实践的东西,主张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是头脑中固有的。

2.一切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除外)的认识论都是反映论 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它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本对立。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认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根源,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主客体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1.主体的概念、特征及形式: ①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②主体的特征: A.自然性:B.社会性:C.意识性:D.实践性: ③主体的形式: A.个人主体B.集团主体又称群体主体C.社会主体 2、客体的概念、特点及形式: ①客体是指进入认识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范围的对象。 ②客体的特征:

听考研讲座心得体会.doc

听考研讲座心得体会 篇一:考研讲座心得体会 第一次考研讲座总结 开始确定了考研,便开始想要做些准备。可能今天这场讲座对我们10年考研人来说是最早的一场。现在做一些总结吧! 最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考研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先搜集所有能够选择的学校及专业,排除掉一些大体因素有威胁的,剩下的部分可供选择的范围就缩小很多。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考本专业或是跨专业考研。这里有个选择,假设考本专业能够考哪些学校?就业前景如何?如果跨专业考研,能跨什么专业?哪些学校有这些专业?就业前景也要考虑。经过这些问题的分析之后,也能够逐渐向目标靠近。当然这其中就要考虑到原则性问题,像老师举的一些例子,有人在人大研究中共党史的想要考清华大学核物理的研究生,你说肯能吗?老师讲完的时候我们都在笑了,是有点离谱。在选择的过程中,有部分人会根据自己感性分析,当然以这个为基准的话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不过至于地域方面是要考虑的一点,毕竟南北方差异在中国是很大的。最后我们应该理性的分析判断。一个学校好不好考,要看它的报名和录取比例,这里要除去保送生的名额。能不能考上呢?我们还要调查其实际录取分数线,这里的实际录取分数线和公布的有些差别,一定要自己去调查在读研一、研二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同学的分数线。排在前二十的学校,我们要根据它公布的分数线,再加上20分才会有竞争的可能性,但是不是全把握的。当确定了某个学校及专业之后,我们要做的

还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搜集信息。主要有硕士点关键深度信息的十三点:硕士点招生信息分析,硕士点推荐免试标准分析,硕士点本科与研究生相关课程信息,硕士点相关重要组织分析,硕士生培养计划分析,个人资历优化建议,相关导师重要背景信息综合分析,专业课核心学习资料,相关导师联络策略,硕士点研究生重要样本信息分析,完备学习任务规划,硕士点竞争格局分析,专业课初试模式与人员分析,专业课复试模式与人员分析。至于这十三点,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很困难的事,其实就我个人来讲,我能搜索的信息应该这有这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而且我也只打算得到一小部分。考研与高考不同,因为高考中的这些外部问题都由老师和家长替我们解决好了,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习而已,可是考研什么都得我们自己去解决,如果只拿考研当高考就会走入一种误区,后面会遇到一些麻烦。考研不仅仅只是智力的PK,包含很多的综合因素。 中间这段时间因为要去领奖学金错过了精彩的一段,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还好后来有赶过去,后面也听了很多感觉蛮有收益的。 复试:会考我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课,至于英语,如果关联度较大的话可能会严一些,当然,越好的学校就会越严。英语考听力口语以及书面语,。老师说应该蛮简单的,但是,以前听学姐讲经验的时候也提到过,说是会问些专业上的术语,我自己认为,只要认真准备应该是没问题的。老师给我们说了有类老师的提问是很好回答的,就是那种用中文问一连串的问题然后叫你用英文回答的,应付这种老师唯一的办法就是盯着他,然后很流利的说英语,只要说的流利就好,其实内容并不是那么重要,原因在于,他都不敢用英文来提问,说明他口语

高考数学备考策略整理

2019年高考数学备考策略整理 (一)了解课程标准,熟读考试大纲,紧扣考试说明 高考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 (二)关注近年新课标高考试题,为高三复习指明方向 重视新增内容考查,新课标高考对新增内容的考查比例远远超出它们在教材中占有的比例。例如:三视图、茎叶图、定积分、正态分布、统计案例等。 立足基础,强调通性通法,增大覆盖面。从历年高考试题看,高考数学命题都把重点放在高中数学课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上,即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概念和常用技能,紧紧地围绕“双基”对数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进行重点考查。 突出新课程理念,关注应用,倡导“学以致用”。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与考查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作为工具学科的数学学科特点的体现。有意训练每年高考试题中都出现的高频考点。 (三)给高考考生的建议 1.再次回归课本。题在书外,但理都在书中。对高考试卷进

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将课本题目进行引申、拓宽和变化。通过看课本系统梳理高中数学知识,巩固高中数学基本概念。看课本,有三个建议,一是打乱顺序按模块阅读,二是要注意里面的小字和旁白以及后面的“阅读与思考”,三是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把书后典型习题再做一遍。 2.利用好错题本(或者积累本)。要把自己常犯的错或易忽略的内容在高考之前彻底解决,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3.限时强化训练,全真模拟训练。除了强化知识,还要学会非智力因素在考试中的应用,适当的懂得放弃。 4.答题时要有强烈的“功利心”——多得一分是一分。例如,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若不择手段(验证法、估算法、数形结合、特例法等方法)还是做不出来,此时绝不提倡钻研精神,要暂时跳过去答后面的,回头有时间再来打这只拦路虎,切不可因为这一道5分的题,影响后面20分甚至更多会做的题因没时间做而拿不到分。 5.调整心态,坚持,自信。就像有人所说: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做好的,绝不逃避;相信自己做不到的,坦然面对,不要有任何愧疚;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弹性的,能弹多高取决于你的信心和行动。 6.加强快速阅读能力,答题规范,运算准确。这段时间,分数高于一切,力保题目不因审题有误而扣分,不因答题不规

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一、古诗文阅读 一直以来并将持续下去的基本命题理路依然是遵循"反命题",有意规避押题的可能性。我们把话题稍稍岔开一笔,其实,花点时间稍微理解诗歌本体的特质和源流乃是切入古诗解题的正途。陆机《文赋》中讲"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又言"诗缘情而绮靡",都涉及到一个"情"的问题。做题如探究,必须先走正路,很多人费心背诵了很多意象,比如月、日、江、海等各自在古诗文中表征着的内涵,虽对理解古文化有些助益,但发现做题时往往无法真正用好。解古诗文题目的"第一义"在于对诗歌情感基调的判断,俗化一些,即诗人情感究竟是喜、怒、哀,积极亦或是消极,循此路径再结合注解或所谓"诗眼",实际上往往是表情感的形容词大概可以判断其方向。 人们的一般判断是诗歌要优美、情感要积极,但"反命题"的思路往往要于此设下陷阱。事实上,与故人时空的相隔最容易让人用今天的价值判断去曲解古人。考生备考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在课堂所学那些基本古诗常识之外,这些常识可能包括李白的雄浑壮阔、苏轼的豪放旷达等等,必须深切体会那些不被人重视的看似消极的思想或情感,这些反而最有可

能在考试中出现。消极情感,古人对于人生的悲天悯人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之情,往往成为重点:"被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伤春悲秋之情;孤寂愁闷之情;仕途失意之情,此种典型的"反命题"思维是考试必须具备的。例如这样的题目: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经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永夜! "秋"、"凄"、"寂"、"孤"等具有词背后投射出的情感基调很容易让我们判断其传递出的伤感,但大部分考生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将理解了的情感最终通过合理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而切中采分点,所以我主张一定要在大量筛选的情况下记诵一些基本的答题语言,从考试学的高度把握之,比如上面讲到的"伤春悲秋之情;孤寂愁闷之情;仕途失意之情"就是经过仔细考量之后需要考生记诵的,这样在考场中一旦正确判断了词人的情感取向后,考生可以将这种正确的语感顺利调整变成得分要点,比如该题,词人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一问,抓住"孤寂愁闷"展开自己的答题,就获得了解题的要点,哪怕后面的分析略有瑕疵,路子走对了,大部分的分值还是可以拿到。 二、现代文阅读 我一直强调,实际上高考备考策略的关键是抓住"变中的

高考数学备考策略指导.

高考数学备考策略指导 2014-03-17 欢迎您继续收听北京城市广播FM107.3教育面对面特别节目2014北京高招咨询我是主持人杨洋。接下来我们的主题内容是2014高考数学备考指导策略。怎么样能够高效复习。欢迎大家来参与我们的节目,您可以发送短信到:10628821073,或者是拨打热线电话:65150822和65150833。同时可以在微信订阅号当中搜索教育面对面,可以给我们发文字提出您相关的问题。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说的是怎么样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做非常有效和针对性,关于高考数学的备考。那各位家长和同学有什么问题的话,都可以在我们直播进行当中提出来,提出您的问题。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高考数学课程主力教师孟祥飞老师,孟老师您好,欢迎您参与我们的节目。孟老师也是学习周报的特约编辑,多次参与高考数学的阅卷工作。今天孟老师会在节目当中给大家介绍怎么样能够更有针对性,有策略性来备考数学的考试。那么大家随时可以拨打我们的电话,发送短信和微信参与我们的节目。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也算到高考冲刺最后一段,这段复习阶段当中您认为数学什么是最重要。 孟祥飞:我觉得数学的复习越到后期越重要,不管考生以任何的形势来复习,因为每个人会有个体的差异,不管你有什么形势复习,我觉得最重要一点就是两个字“有效”。 主持人:有效的复习。 孟祥飞:对。何为有效的复习呢?简单讲人家考什么你就复习什么,这句话说什么很可笑,我们当然复习考试内容。但是客观来讲,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其实不是特别明白考试考什么,打一个比方,比如说人家的考察方向是王往东,但是很多学生往西走了,很多学生偏离方向往南往北复习了。 主持人:方向作为学生怎么把握,保证自己不走偏。 孟祥飞:每个老师都会提到,但是考生还要特别重视的`。我们要注重考生说明,尤其是后面有28个样题,很多学生觉得这是考过我怎么还要仔细读,这是非常有必要。 主持人:必须要仔细读,但是怎么读出东西这个很重要。 孟祥飞:我们其实想一下,这个考试说明每年会更换样题。第一,确实题比较老我们要换一换,第二替换掉的题,今年换了几个去年刚刚考的题,提示是特别适合高考。还有的题几年没有换掉,这种题也是很新。我们认真读样题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大学生考研准备策略

大学生考研准备策略 一个准备考研的人首先最应该做的是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要考研我准备好考研了吗”对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但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它可以让你清醒地了解自己的考研动机,并明确自己可以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因此,如果你是怀着随波逐流、考一下试试、万一运气好可能就考上了之类的念头,你还是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与金钱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你最初确立考研这个目标开始,就把一切可能遇到的困难尽可能地思考充分。一旦确定要考,那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就应该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考研是知识的考核,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保持良好的、平和的、荣辱不惊的心理状态会使你的复习准备工作更有效率。反之,在漫长而枯燥的复习过程中,焦虑与期待、兴奋与紧张、大喜大悲、患得患失的情绪终将耗尽你的斗志,直至最后你只盼着尽早解脱,而根本无心恋战。以这种状态参加考试岂有不败之理。 第一节确定目标 一旦决定考研,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填报报考志愿的问题,也即确定考研的专业以及报考的学校。考生应该将两者综合起来考虑,相信经历过高考的同学都有填报高考志愿的经历,同高考一样考研也有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分,但两者的地位是不同的。第一志愿往往决定你的录取单位,而第二志愿往往作用不大,考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实力,尽早确定考研的方向,正所谓有的放矢,明确了目标后,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准备中。而目标的选择会影响到今后的考研历程,错误或者不当的目标,常会导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 一、考研目标的选择 目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考研的难度,按照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搭配可以将考研分为

本学校本专业报考、本学校跨专业报考、跨学校本专业报考以及跨学校跨专业报考四种基本模式,而这四种模式的难度或者说是成功的概率是各不相同的。 (一)本学校本专业报考 这种类型的考研模式是四种类型中最简单的一种。这种类型的考生一般对本学校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学术风格非常地了解,而且和学校里的老师和教授们比较熟,而这些老师中往往就有出题的老师。所以只要你平时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课下和老师教授们建立一定的良好的关系,如多帮老师做点事情,再加上自己小小的努力。考上基本上来说问题不大。 (二)本学校跨专业报考 这种类型相对来说,获得成功要困难一点。因为是跨专业报考,所以较之科班出生的考生在专业基础上明显会有劣势,但由于报考的是本学校的研究生,各方面的信息收集工作比较容易。如果准备较早,且所学专业和报考专业有一定的联系,问题也不是太大,故这类考生提前准备是关键。 (三)跨学校本专业报考 因为是跨学校报考,所以信息收集起来不是非常的方便。但又因为是本专业报考,所以较之跨专业报考有一定的优势,如能把握报考学校的研究方向和学术风格,问题也不应该太大。 (四)跨学校跨专业报考 这种报考模式的挑战性最大,难度也非常大,考生往往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勇气。

考研讲座心得体会

第一次考研讲座总结 开始确定了考研,便开始想要做些准备。可能今天这场讲座对我们10年考研人来说是最早的一场。现在做一些总结吧! 最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考研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先搜集所有能够选择的学校及专业,排除掉一些大体因素有威胁的,剩下的部分可供选择的范围就缩小很多。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是考本专业或是跨专业考研。这里有个选择,假设考本专业能够考哪些学校?就业前景如何?如果跨专业考研,能跨什么专业?哪些学校有这些专业?就业前景也要考虑。经过这些问题的分析之后,也能够逐渐向目标靠近。当然这其中就要考虑到原则性问题,像老师举的一些例子,有人在人大研究中共党史的想要考清华大学核物理的研究生,你说肯能吗?老师讲完的时候我们都在笑了,是有点离谱。在选择的过程中,有部分人会根据自己感性分析,当然以这个为基准的话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不过至于地域方面是要考虑的一点,毕竟南北方差异在中国是很大的。最后我们应该理性的分析判断。一个学校好不好考,要看它的报名和录取比例,这里要除去保送生的名额。能不能考上呢?我们还要调查其实际录取分数线,这里的实际录取分数线和公布的有些差别,一定要自己去调查在读研一、研二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同学的分数线。排在前二十的学校,我们要根据它公布的分数线,再加上20分才会有竞争的可能性,但是不是全把握的。当确定了某个学校及专业之后,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搜集信息。主要有硕士点关键深度信息的十三点:硕士点招生信息分析,硕士点推荐免试标准分析,硕士点本科与研究生相关课程信息,硕士点相关重要组织分析,硕士生培养计划分析,个人资历优化建议,相关导师重要背景信息综合分析,专业课核心学习资料,相关导师联络策略,硕士点研究生重要样本信息分析,完备学习任务规划,硕士点竞争格局分析,专业课初试模式与人员分析,专业课复试模式与人员分析。至于这十三点,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很困难的事,其实就我个人来讲,我能搜索的信息应该这有这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而且我也只打算得到一小部分。考研与高考不同,因为高考中的这些外部问题都由老师和家长替我们解决好了,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习而已,可是考研什么都得我们自己去解决,如果只拿考研当高考就会走入一种误区,后面会遇到一些麻烦。考研不仅仅只是智力的PK,包含很多的综合因素。 中间这段时间因为要去领奖学金错过了精彩的一段,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还好后来有赶过去,后面也听了很多感觉蛮有收益的。 复试:会考我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课,至于英语,如果关联度较大的话可能会严一些,当然,越好的学校就会越严。英语考听力口语以及书面语,。老师说应该蛮简单的,但是,以前听学姐讲经验的时候也提到过,说是会问些专业上的术语,我自己认为,只要认真准备应该是没问题的。老师给我们说了有类老师的提问是很好回答的,就是那种用中文问一连串的问题然后叫你用英文回答的,应付这种老师唯一的办法就是盯着他,然后很流利的说英语,只要说的流利就好,其实内容并不是那么重要,原因在于,他都不敢用英文来提问,说明他口语不是很好,我想如果遇到这类老师,应该算是蛮幸运的了。当然,后面也涉及到一部分调剂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分数及排名,如果过线但没机会进复试的话或者是在复试中被PASS掉的,就要准备调剂,要按照专业相符和从高到低等原则来要求的。

高考数学第二轮备考指导及复习建议

2019年高考数学第二轮备考指导及复习建 议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为什么要进行高考第二轮复习?也就是高考数学复习通常要分三轮(有的还是分四轮)完成,对于第二轮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 将我们学过的基础知识梳理和归纳,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以两个方面作为参考。第一个是以教材为基本内容,第二个以教学大纲以及当年的考试说明,作为我们参考的依据,然后做到尽量不遗漏知识,因为这也是作为我们二轮三轮复习的基础。 对于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把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高三数学第二轮的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高考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是考生数学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关键阶段,我们学校此阶段的复习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就大多数同学而言,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单元复习的成果,把巩固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强化知识的系统与记忆;完善,就是通过此轮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建立数学思想、知识规律、方法

运用等体系并不断总结完善;综合,就是在课堂做题与课外训练上,减少单一知识点的试题,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就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对数学问题的阅读与概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三数学第二轮的复习,对于课堂听讲并适当作笔记,课外训练、自主领悟并总结等都有较高要求,有“二轮看水平”的说法!是最“实际”的一个阶段。 要求学生就是“四个看与四个度”:一看对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的作答是否熟练,是否准确把握了考试要求的“度”--《考试说明》中“了解、理解、掌握”三个递进的层次,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看在课堂上是否紧跟老师的思维并适当作笔记,把握好听、记、练的“度”;三看知识的串连、练习的针对性是否强,能否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漏的板块填补起来,杂乱的方法梳理起来,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控制好试题难易的“度”;四看练习或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哪些内容应稍微拔高,哪些内容只需不降低,主次适宜,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注重适时反馈的“度”。在高考一轮复习即将结束、二轮复习即将开始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往往是有40天左右时间(我们学校是3月中旬到4月底)。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地复习呢?现结合我最近的学习及多年的做法谈下面几点意见,供同行们参考。

高考备考策略

高考备考策略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千百万考生实现人生梦想的跳板、十几年寒窗努力的见证,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就在这样激烈的高考中,要取得胜利,理论是基础,策略是关键。没有科学的备考策略,就不可能取得备考实战的胜利。如何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高考背景,从宏观层面上和微观层面上制定具有战略意义的策略,是确保高考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我班的备考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1、班级整体情况: 2、从学生入学名次与第一、二次月考成绩和名次对比看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成绩变化较大,部分学生在班级中的名次同入校时在班级中的名次相比,退步达30个名次以上。如等。 (2):本班二补生较多,在学校所下达的任务范围内,我班二补生竟达18人,甚至有个别为三补生,这些学生从近两次的考试及平时的表现来看,大多潜力不足,并且退步较大,且不同程度的均存在弱课,重合率低。如入校成绩在我班排名第5名,第二次考试后仅在我班排名就退到了第53名;再如入校第11名,二模第45名等。 (3):班级人数多,结构复杂,相对而言学困生面较大,这些学生不仅成绩差,纪律性也较散漫,给班级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班级工作措施 1、班级管理 (1)、日常行为的管理,常抓不懈。(2)、定好目标生,以目标生带动班级备考。(3)、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备考策略、提高学习效率。(4)、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考的激烈竞争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往往使部分学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致于心理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个别谈心的形式,消除学生备考过程中出现的急躁和焦虑等不健康心理,缓解学业焦虑,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疏导减压,正确面对成败,坦然对待考试。(5)、注重活动引导。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引导学生释放情绪,调整心态,振奋精神。(6)、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努力建立民主、平

考研复习方案

专业课其实很重要!:“五轮复习法”搞定2013年考研专业课2012年04月23日 20:21:22 考研专业课很重要,这从考研所占分值比例中可看出,文科类的专业课至少是半壁江山。由于专业课是个区别性很强的科目,有的专业考两门,有的专业考一门,并且学校不同题型和难度也不一样。为此,如果可能的话考生要早早的为专业课复习做准备,制定一个详细的备考计划。为此,我们特整理、筛选出了一份比较详细和合理的专业课复习计划:“五轮复习法”,这一方法对于专业课备考还是比较科学,有帮助的,同学们可参考: 第一轮把指定书目大概通读一遍,熟悉其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这部分主要是7月份之前做。在通览参考书的同时可以扩展一下知识面,这对于加深理解和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十分有帮助。 第二轮把书本上的东西转化成笔记,按照书本上的结构体系把知识点一一总结。这一轮从暑假开始。在总结笔记时可以同时做两件事,一是把往年的考题在笔记中标明,二是把扩展阅读中获得的相关知识也补充到对应章节中,这样总结出来的笔记不仅是书本内容的精华版,还是试题库和知识的延伸版,这个阶段的工作做扎实了,对于以后的复习会非常有利。 第三轮把笔记概括成纲目,即每章用一个简明的网络描绘出来。这其实是整理笔记框架的过程,框架整理出后对整体知识有了个宏观把握,每看到一个标题就会立刻联想出一串内容。这轮花费的时间不多,但仍然要用心,要自己动手动脑,不能简单地把书目照搬。 第四轮对照整理出来的框架回归笔记。前三轮复习其实是把书本从厚到薄的过程,而后两轮则相反,是要把简化了的东西重新充实起来,看着章节的目录背框架,把框架背过之后按照框架背笔记,要仔细回忆笔记中的每一个细节,最佳的效果是在脑海里有笔记每一页的模样。这是一个十分艰难但有效的方法,背过之后会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五轮复习关键的阶段正在于此,这个阶段结束后你会觉得书上的知识基本上全知道了,因此也是信心最强的时候。 第五轮带着脑海里已经背过的笔记回归书本。此时,脑海里已有书本上的大体内容,这时再看书本的感觉会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会发现以往从未发现的一些细节,同时一些看法和观点也会在这个时候冒出来,以这种状态去迎接考试自然是胜券在握。这个阶段大约需要两周的时间。 最后,提醒大家,考研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如果同学们三天打渔两天嗮网,即使再完美的计划也是毫无用处。希望大家2013年考研取得好的成绩,一战成功! 考研朋友关于政治的复习问题,可以借鉴此贴。2012年04月24日22:02:55 政治:选择题是44的样子,主观就把平时看的记得挑贴题的往上写 首先想说的是我的政治没有报任何的辅导班。其实当初我也咨询了很多学长学姐,看了很多经验,一直在犹豫这个辅导班要不要报。。同时很多学长学姐说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课前索引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概括为八个字:本质、过程、结果、运用。 即理解认识的本质;深刻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弄清认识结果是得到真理,理解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全面理解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论体现。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掌握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辩证过程、真理与价值、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难点是认识的本质、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学习方法 牢牢把握本章的知识框架,重点知识点一定要掌握,一般知识点了解即可,特别注意党的思想路线部分 还要注意各种辨证关系的掌握。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一、认识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揭 1、认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一般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 认识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个人的认识史也再现着整个人类的认识史。 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一致的。认识和意识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在一般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意识和认识同等看待,意识的起源就是认识的起源。 个人思维的发展过程再现着整个人类思维的发展史。皮亚杰通过对儿童心理和思维过程的考察,研究了认识的发生。 2、认识论和本体论 一般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 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本体论,也就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问题;第二方面研究的是思维能不能认识、能不能完全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一般将它称为认识论问题。 本体论和认识论是不可分的。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有什么样的认识论。唯心主义必然把人的认识仅仅限制在精神的范围内,唯物主义把人的认识看作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 总之,哲学本体论是一切哲学的根基,它制约着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它需要通过具体的认识论观点表现出来。 3、认识和认识论 一般了解,常以选择题出现。 认识是指人的认识器官——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而认识论的对象是人类认识,它的任务是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先有认识及其发展,然后才有认识论;认识论既然以认识为研究对象,它就离不开认识。 认识论所要回答的问题归结为人的思维能不能反映、能不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