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全面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全面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全面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全面

1、现代体育的雏形:11-15世纪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的类容和形式。

2、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数、书。

3、学校体育学的四个分支: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4、巴塞等是把卢梭和洛克的用自然方法对儿童进行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的思想变教育现实的博爱教育家

5、德绍学校的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

6、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7、1901年,清廷下令将全国的书院改为学堂;109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各学堂一体联系

兵式体操以肄武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8、各项体能自然发展的敏感期:

绝对力量:10—13岁,相对力量:14—17岁,速度力量:7—13岁,反应速度:7—11岁。

动作速度:7—-9岁,最高速度:7—12岁,短时耐力:10—15岁,长时耐力:14—16岁。

平衡能力:6—8岁,模仿能力:7—12岁,协调性:10—12岁,灵敏性:10—12岁。

9、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及定义:

A,体成分:和非脂肪物质相对的体脂含量,用百分比表示

B,心肺耐受力:心肺系统保持最大肌肉群持续一定时间工作或进行身体活动的最大能力

C,柔韧性:一处关节或关节纽所能运动的范围

D,肌肉力量:肌肉或肌肉群在一次收缩克服阻力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

E,肌肉耐力:肌肉或肌肉群在克服阻力时重复收缩或长时间收缩的能力

10、与技能相关的体能及定义:

A,灵敏性:快速控制改变方向的能力

B,平衡性:在静止或运动时保持均衡的能力

C,协调性:平稳高效运动的能力

D,爆发力:快速产生力量的能力,是力量和速度的结合,通常在短时间内产生

E,反应时:开始刺激和身体对刺激做出反应所用的时间

F,速度:快速移动身体的能力

11、学校体育的概念: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

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2、学校体育目标的概念: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形成运动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13、学校体育工作的概念:是指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四部分),是实现我国学校体

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表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组织形式。

14、课程: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和课程实施两个有机部分。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

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的教育活动方案和实施过程。

15、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学生在体育教学实际情景中预期产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标准。

16、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活动时用的教与学的方式的总称。

17、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

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18、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

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9、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1990年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

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20、课余体育竞赛的概念: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

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21、竞赛规程内容,一般包括:体育竞赛名称,目的,任务和要求,时间地点,参赛单位和人数,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

竞赛办法(分组,规则,录取名次和记分方法等),奖励办法,报名办法(各项目人数、资格、日期等),注意事项

(服装,号码,队旗)等。

简答题: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发展特点:a,感知,b。注意,c,思维三方面的特点

2、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a情感,b意志两方面的特点

3、个性发展特点

二、学校体育的结构包括的三要素

1、运动教育:a体育与健康课程b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c课余体育训练d课余体育竞赛

2、健康教育: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的教育

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a教育活动中的体育b家庭中的体育

三、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学生因素:考虑从内容维度、时间维度和学习的性质三方面看学生的需求

2、社会的需要:考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考虑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本身的发展形式和趋势

四、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五、体育课程的特点

1、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

2、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

3、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

4、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

六、体育课程编制的三个阶段

1、体育课程设计阶段

2、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3、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七、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

八、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1、体能评价

2、知识与技能评价

3、学习态度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

5、健康行为评价

九、体育学习的特征

1、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3、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

4、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5、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

十、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1、认知与定向;特点:初步领会运动技能的要求,掌握主要动作或局部动作,注意范围窄,精神和肌肉紧张,动作

忙乱,不协调,有多余动作,难以发现错误。

2、联系形成阶段;特点:通过练习,知觉过程趋于完善,注意范围扩大。形成动作视—动联合表象,动作变的渐精

确、快速,但意外事件和特殊场合又会出现错误。

3、自动化熟练阶段;特点:动作联合成一有机整体并巩固下来,动作连贯,注意分配能力提高动作靠本体感受器来

调控,动作流畅、稳定、有力,达到自动化。

十一、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

1、指向性

2、调控性

3、操作性

4、灵活性5综合整体性

十二、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

1、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

2、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

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

4、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

5、加强对学生进行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和水平

6、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十三、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2、潜在性

3、多质性

十四、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

1、根据来源:a校内体育课程资源b校外体育课程资源

2、根据存在方式:a显性体育课程资源b隐性体育课程资源

3、根据功能特点:a素材性体育课程资源b条件性体育课程资源

4、根据形态:a人力资源b教学内容资源c校\课外活动资源d设施资源e自然地理资源f体育信息资源

十五、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1、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

2、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效率。

3、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

动技术水平。

4、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5、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6、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十六、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目的任务的多向性

2、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3、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十七、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共同点:a提高运动成绩是主要目标b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c训练内容手

段的有机联系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不同点:a学校课余训练的业余性b学校课余训练的基础性c学校课余训练的广

泛性d内容有相对系统性、专项性不强e方法与手段结合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

十八、组建运动队的步骤

1、确定训练项目

2、参训运动员选拔(身体形态指标、生理机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

3、指导教师配备

4、规章制度建立(训练制度、奖惩制度、比赛制度、教练员责任制、学习检查制度)

十九、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的分类

1、年度训练计划

2、阶段训练计划

3、周训练计划

4、课时训练计划

二十、年度训练计划的内容

1、上一年度训练情况和本年度训练目标

2、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及运动成绩所要达到的指标和心理训练要求

3、全年训练阶段的划分,各个时期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的比重与内容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4、参加比赛的时间安排

5、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时间与方法。

二十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分类、概念及注意事项

1、重复训练法: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

注意事项,a正确运用重复训练法(尽量不使其单调)b规定适量的练习负荷(有强度,有休息)

2、变换训练法:指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环境、速度、重量、时间活动组合)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

一种方法。

注意事项,a明确目的与任务b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3、循环训练法: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

习,周而复始地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注意事项,a根据训练的目标确定各站的内容和站的数量b针对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确定负荷

c组合和变换循环练习的形式。

4、竞赛练习法:指运动员在比赛的条件和要求下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注意事项,a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b注意运用时机

二十二、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

课余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构成学校体育完整体系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可以及时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助于师生间体育交流。通过学校开展各种类型的课余体育竞赛激励青少年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集体项目的竞赛有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的养成,激发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对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奖励,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激发他们锻炼身体和发展才能的愿望;通过竞赛有利于普及各种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

二十三、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1、课余性

2、群众性

3、教育性

4、多样性

二十四、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1、性格,A教师的一般素质要求:a高尚的思想品德b热爱本职工作c谦虚好学

B体育教师的特殊要求:a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品质b体育教师应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

2、专业知识,A教师的一般知识:a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b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B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知识:最少一个项目的专项知识

3、专业能力,A教师的一般能力:a教育能力b教学能力c科学研究能力d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e其他方面的能

B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a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b应该精力充沛体魄健壮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A,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内容多为加强力量和体形塑造)B,根据学生身体技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不宜过大过长)

第三部分:(0574)《学校体育学》样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2、体能: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4、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有哪些特征?

答: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是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性特征;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2、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答: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强学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

3、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现为: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各阶段的教法有哪些特点?

答:运动技能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时的教法特点是:运用语言与直观方法;注意“分解”、“定位”、“阻力”、“助力”等方法的运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注意教师语言和学生本身的视觉监督;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及时预防与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误。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的教法特点是:以完整练习为主;注意运用讲解、示范以及“定向”、“领先”等方法的运用;

适当加大运动负荷;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适当采用变换联系的方法;注意提高学生对动作技能自我评价能力。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的教法特点是:运用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增加运动负荷;

加强动作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结合;对学生动作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2、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何异同?

答:相同之处是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现教育、教养、发展任务的过程。

不同之处是:其他学科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体育实践课则是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体育教学有如下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

学校体育学的内容主要有:学校体育概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体育教师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与评价等

十章。

2:终身体育:人能在一生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和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3:健康:

4:六艺:礼、乐、射、御、书和数,其中射,御,乐是体育。

5:学生身体发展的主要特点

包括: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学生身体机能发育学生体能的发展

6: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学校体育结构的三大要素:

一)、运动教育:1、体育与健康课程 2、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3、课余体育训练

4、课余体育竞赛

二)、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

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8: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

1)学校体育目的; 2)学校体育目标

3)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体育竞赛目标、课余体育训练目标等。

9: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

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10:学校体育总目标:

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第二章:

1: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 2)、运动技能目标 3)、身体健康目标

4)、心理健康目标 5)、社会适应目标

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2)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

3)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需求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

4)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5)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来完成的。其中课外体育活动又包括早操(早锻炼)、课间操(课间活动)、群众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形式的体育活动。

第三章:

1:体育课程的含义:1)课程是一种行动计划;它包括达到设定目标或目的的策略。

2) 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的所有经验”;

3) 课程即研究领域;

概括来看: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这种相互适应的结构化的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

2:体育课程概念: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这种相互适应的结构化的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

3:课程性质: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是以“技艺性”为主,“情意性”、“自然性”、“人文性”四性兼备的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

技艺——求异思维,多种风格;(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

情意——发展人的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自然——遵循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反映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人文——赋予课程以人文精神,增强人的社会适应性(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4: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

?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

?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反映“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5:体育课程的功能

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1)、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特征的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体能、机能和适应能力;

3)、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知识、技能)和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

4)、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社会适应

体育课程的延伸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

6: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

1、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承受运动负荷时,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下降;休息和调整时体内同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上升;进一步调整和休息时,体内的能量会超过原来水平。

我们把这个状态看做为: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

2、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是有机体在进行身体练习时,在开始阶段机体活动能力逐渐上升,然后达到最高水平并保持一定时间,最后由于疲劳的出现,机体能力逐渐下降,形成一个上升——稳定——下降的规律。这就是体育课结构的依据

二)、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重点)

1、身体认知——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即任何动作的形成都是按照一定的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皆表现出不同的动作

特点。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费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伴随有多余的动作。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处于泛化阶段,神经联系还未拓通,肌肉感觉不准确。从心理上来讲,该几对主要是靠视觉来感知各种动作,范围小且不完善。

(2)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逐步协调、准确、连贯,但不熟练,不巩固,遇到干扰时动作易变形。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兴奋过程逐渐集中,处于分化阶段,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从心理上来讲,该阶段运动分析器起主要作用,肌肉感觉准确,注意逐渐扩大到整个动作。

(3)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准确、熟练,轻快、运用自如。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大脑皮层兴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形成了巩固的动力定型,达到了自动化程度。从心理上来讲该阶段肌肉感觉更加精确、清晰,注意了集中在动作的效果和完成的条件上。

上述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不同的。

在体育教学中遵循这一规律,是为了使学生最快、最好地掌握动作。

2、体育课程对促进非智力因素的特定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作为体育课程,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并强调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整合的必要性。

三)、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四)、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

五)、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

第四章:

1: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1)、体育课程规划阶段2)、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3)、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2:体育课程实施:(含义)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包括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实施阶段和维持阶段。

体育课程实施:

(概念)她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依据)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综合性的教学过程。

3:体育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

4:体育课程实施主要参与者的作用

1)学生;(调动学生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体验

2)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研讨,研究和设计各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3)体育教研员;(体育教研员提供方向和指导,并监督实施过程

4)校长;(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组织环境,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支持。

5)家长和社区成员

第七章: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基本方法

1、规则简化:只保留能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玩”起来的简单规则。

2、修改内容:

去掉不适合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发展的、复杂而又陈旧的内容,弱化竞技成分,淡化终结性的“达标”评价内容,不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降低难度要求:降低运动难度、动作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调整器械规格,改变器械功能等。

4、简化技战术:只保留简单的基本技战术。

5、改造场地器材:使场地器材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二、体育场地的改造和开发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

(1)在标准篮球场边线外安装多个不同高度的篮球架,供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选用;

(2)制造无板多圈简易活动篮架,或把篮圈直接安在墙上;

(3)利用篮球场地或排球场地进行小足球活动;

(4)降低排球网的高度,缩小排球场地,使其成为软式排球场;

(5)在篮球场地进行地面乒乓球比赛; (6)小型羽毛球、板羽球场地; (7)小型健身房;

8)雨天可利用课桌做乒乓球台 (9)降低体操器械的高度; (10)综合性运动场区。

学校应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开发使用运动场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场地的使用空间和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空地和学校周边环境,合理地安排好运动的时间,处理好“利用”与“安全”

例: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也可以用作障碍物、标志物,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跳绳可以用做绳操、跳移动绳、跳蛇绳、二人三足跑、三人角力、拔河等;接力棒可以用作接力跑、也可用做体操轻器械、哑铃操等;栏架可以用来跨栏,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橡皮筋可以用来替代栏竿、跳高横杆等;标枪可以用来作标志物、可以作跳跃障碍物、绕竿蛇形跑等;手榴弹可以用来打保龄球,也可以用来做接力跑器械等;体操棒和足球或排球可以用作赶球进圈游戏等;

鞍马、跳箱、山羊等体操器械可以作障碍物使用。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自制沙袋、接力棒、毽子、滚铁环、呼啦圈、抽陀螺等。

第八章:

1: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一)体育教学目标:即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所要得到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内容:

即教什么或学什么的具体内容。其既包括了教师教的内容,也包括了学生学的内容。

(三)体育教师: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是绝对不可缺乏的因素,必须依靠体育教师来发挥主导作用。体育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基本条件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的技能水平和能力,如较全面的运动技能水平、良好的组织能力等。

(四)学生:

体育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没有学生就没有组织教学活动的必要和可能,因而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1、认知前提: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信息之前已有的经验储备,如运动技能水平、身体素质水平的基础等。2、学习能力:对知识信息的理解能力。3、情感特性:学生对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作用的程度和情感类型。

(五)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的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手段。其广义,包括体育教师在课内和课外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和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

(六)体育教学环境:任何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定的体育教学环境。

(七)体育教学反馈

3: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语言法(讲解法重点)

1、讲解法:讲解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方法。如何运用讲解法:第一,讲解的目的要明确,要有针对性;第二,讲解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教育性;

第三,讲解的语言要生动形象、简明扼要;第四,讲解要有启发性;第五,注意讲解的时机和形式。

2、口令与指示

3、口头评价

4、口头汇报

5、默念与自我暗示

(二)、直观法:1、动作示范法 2、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3、采用多媒体技术 4、助力与阻力

5、定向与领先

(三)、完整与分解法 1、完整练习法 2、分解练习法

(四)循环练习法(重点):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一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内容和任务,然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去,作完一轮可再重复下轮练习,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方法。

循环练习法的主要作用:有利于增大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锻炼身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

如何运用循环练习法:第一,科学设计循环练习的方案;第二,各练习站的练习内容和手段不宜太难;

第三,注意运动负荷的控制

跑走

俯卧撑 X5 纵跳 X 20 挺举 X 10

跑走

跳下跑

屈腿跳栏架 X 3 双脚跳上跳箱鱼跃前滚翻

(五)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六)游戏与比赛法

体育活动的创编:在创编体育活动时,应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从而使教学内容能达成多种目标;应注意活动创编的实效性,要简单易行,易于掌握与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并注意体育活动内容的科学性。

4:体育课的结构:

一堂体育课的典型结构大致为三个部分,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部分有明确的任务、内容和要求,并且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部分结构可以有如下变式:

开始;准备部分基础部分(技术教学部分和身体训练部分)结束部分

5: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

广义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泛指体育课堂之外的体育活动而言的。

确切的含义是: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6: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

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7: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广义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泛指体育课堂之外的体育活动而言的。

确切的含义是: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8: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1)、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2)、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

3)、俱乐部活动 4)、小团体活动 5)、个人锻炼活动

1.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身体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传播媒体、体育教材、教学目标、学生。

3.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4.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学导法。

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有: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3×5=15)

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炼)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如脉率、血压、肺活动等)。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4.终身体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课密度: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三、判断,正确“√”,错误“×”,并进行简单分析说明理由。(2×5=10)

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指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

分析: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包括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 体育教材内容的螺旋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

分析:体育教材内容的直线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3.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 )

分析:终身体育能力包括体育欣赏能力、身体娱乐能力等。

4.教学任务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

分析:教学目标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5.教学目标具体化、量化,可观察、测量,可作为评价的依据。(√ )

分析:教学目标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可观察、测量。

四、简答题(4×5=20)

1.发展体能有哪些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答: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综合法。举例略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⑴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社会制约性规律,认识规律(感知、思维、实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主导作用、主体地位),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⑵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3. 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是什么?

答: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教养功能,教育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美育的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

4. 体育实践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答:其他学科: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体育实践课: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

五、论述题(35)

1. 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15)

答:⑴三者的相同之处: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⑵三者的不同之处:①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体育课教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课外体育锻炼:侧重复习、巩固、运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课外运动训练:侧重提高少数有竞技运动潜力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②要求的不同:体育课: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多数情况下是自由、自愿,不具有强制性。课外运动训练:只对有条件且经过选拔的少数学生实施。③内容的不同: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课外运动训练: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身体和技战术训练。④组织形式的不同: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体育锻炼:灵活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课外运动训练:按训练计划,以队、组或个人的形式。⑤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体育课:负荷较为适中。课外运动训练:负荷适中,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课外运动训练:较大的负荷,较明显的个人和专项特征。⑥效果的评价不同:体育课:方法和标准不因人而变,具有统一性。

课外体育锻炼: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课外运动训练:根据专项技术和相应竞赛规则进行评价。⑶三者的相互关系: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2.什么是个性,举例说明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及基本要求?(20)

答:个性是指个人所具有一定心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有:⑴体育教学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⑵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能起稳定作用⑶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起调整作用。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基本要求有:⑴善于识别和承认学生的个性⑵辩证处理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新颖的组织教法。

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2、体能: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4、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有哪些特征?

答: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是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性特征;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2、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答: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强学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

3、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现为: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各阶段的教法有哪些特点?

答:运动技能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和提高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时的教法特点是:运用语言与直观方法;注意“分解”、“定位”、“阻力”、“助力”等方法的运用;适宜的运动负荷;注意教师语言和学生本身的视觉监督;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及时预防与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误。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的教法特点是:以完整练习为主;注意运用讲解、示范以及“定向”、“领先”等方法的运用;适当加大运动负荷;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适当采用变换联系的方法;注意提高学生对动作技能自我评价能力。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的教法特点是:运用重复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动作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结合;对学生动作掌握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2、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何异同?

答:相同之处是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现教育、教养、发展任务的过程。

不同之处是:其他学科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体育实践课则是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体育教学有如下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类:名词解释

1.“骑士七艺”

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是其主要内容和形式。

2.“快乐之家学校”

意大利的维多利亚创办的学校,将学生按年龄及兴趣分组,并组织学生每天到户外跑跳、骑马、游泳、射箭、击剑或玩球类游戏,因此被尊称为“第一个新式的学校教师”。

3.军国民主义思潮

通过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素质的训练,使他们具有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抵御外侮、寓兵于民的教育思想潮流。主要内容包括:批判传统文弱教育,宣传尚武精神;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军事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学校体育;在社会上加强军事教育和训练。

4.主智主义体育理论

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注重教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在课程结构方面,主张将一堂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在教学原则和方法方面,基本采用了凯洛夫《教育学》中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俗性与可接受性等五大原则。

5.扬州会议

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国外的结构教学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探索教学法等,开始在学校体育界广泛传播和实验。

6.体能增长敏感期

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实际上,男女学生体能的敏感期是不同的,有快有慢,有早有晚)。7.社会化

是把一个生物的人塑造成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8.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

9.社会适应能力

又称社会健康,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10.学校体育

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1.学校体育目的

是表示学校体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应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最后应达到的结果。

12.学校体育目标

指在一定活动空间和时期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目的的具体化,表示学校体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13.体育教学目标

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应达到的标准和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产生的结果。

14.健康(世卫组织定义)

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15.体育教学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础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

16.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

人体适应性规律是根据生理学新陈代谢规律提出的,主要有“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和“超量恢复阶段。17.课程实施

把课程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18.体育学习(狭义)

在学校教育情景中,学生有目标、有系统、有组织地掌握体育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健身能力的过程。19.体育学习策略: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20.体育课程资源(狭义)

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资源。

21.课外体育活动

是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础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2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旨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3.课余体育竞赛

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比赛。

24.课时计划

又称教案,是指对一次课的目标、内容及其安排顺序、时间分配、组织教法、生理和心理负荷等作具体安排的教学文件。

25.体育课密度

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有效利用的各项教学活动、辅助活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

26.专项密度

课中某项活动运用时间与总课时时间的比例。

27.教学手段

是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所使用的物质形式的中介物,如人体模型、教具、媒体或设备。

28.体育教学方法

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

29.语言法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如讲解、口令与指示、口头评价、口头汇报、默念与自我暗示。

30.动作示范

是教师或教师指定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31.完整教学法

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动作的方法。

32.分解教学法

将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

33.动作的连进式分解

先教学第一段;第二步是将第一、二段连接教学;第三步是将第一、二、三段连接教学。如此相连,直至全部动作的完整教学。

34.动作的递进式分解

先教学第一段;第二步教学第二段;第三步将第一、二段连接起来教学;第四步教学第三段;第五步再将第一、二、三段连接起来教学,直至全部动作的完整教学。

35.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即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或给学生以选择权。36.主题探究策略

是把健身知识和技能以各种主题的形式设计出来,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由的探究,培

养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创造性。

37.体育教学内容

是体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总称。

38.“合班选项”

又称“走班制”,学校将某个年级不同班级的体育课,安排在相同的时间,同一年级全体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模块项目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于是,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同学,由于选择了相同的学习内容而形成临时的体育课班级。39.兴趣爱好分班

在同一个年级或不同年级,打破班级界限,按篮球、有氧操、太极拳、乒乓球等项目重新编班进行选项教学。

40.同质分组

打破班级界限,将若干个班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学生的体能或运动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由不同的老师分别进行教学。

41.异质分组

有意识地扩大组内的差异,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小组间基本同质,实现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的组织形态。

42.同伴辅导式分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把体育学习能力、体能和运动技能等都比较好的学生和体育学习能力、体能和运动技能等都比差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使他们之间能够形成帮助和辅导。

43.友伴分组

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同学间的友情,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而形成的学习小组。44.合作分组

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也有的是学生自由组合,旨在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优点,达到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45.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指导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依据。通常按照运动技能、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四方面进行陈述。

46.课的结构

指一堂课教与学的活动安排的合理顺序,各练习之间有机的联系以及时间的分配等。

47.基本部分的教学任务

学习或复习教学进度规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技术,发展体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

48.结束部分的教学内容

选择走步、放松舞蹈、动作缓和的游戏等练习,逐步降低运动负荷;小结,布置课外练习的作业等。

49.引导课

学期开学的第一堂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向学生讲解课堂常规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等。

50.新授课

以学习新教学内容为主的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新学习内容。

51.复习课

以复习已学过的教学内容为主,其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已学过的内容,逐步提高动作质量。

52.考核课

检查学生体育成绩和完成学习目标效果的课,通常安排在一个单元教学的最后。

第二类:填空补缺

1.现代学校体育发端的思想基础是(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学校体育产生的条件是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

3.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哲学、科学、文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人体运动)

4.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的教育传统,并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轻身体)

5.启蒙运动后,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

6.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班级教学制度)

7.德绍五项,即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是闻名于世的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8.在教学活动中,德意志教育家古茨姆茨按照学生的分组教学,课堂被分为导入、观察、矫正、助成、测定、评价等几个部分。(年龄和能力)

9.古茨姆茨另一个贡献是:按四个分类原则对所选择的教材进行分类:按运动项目的分类,按运动性质的分类,按分类,按运动类型分类等。(运动解剖学)

10.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要素”教育理论。(和谐发展教育)

11.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展的背景下,斯宾塞构建了课程理论的完整体系。(科学主义)12.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体育师资)

13.在19世纪,丹麦、瑞典、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先后开办了军事体操学校、或体育师范学校,以培养专门的体育教师。(体操学校)

14.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解剖)

15.高尔霍夫尔建立了以和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主要包括补偿运动、形成运动和完美运动。(保健)

16.高尔霍夫尔提出了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尊重儿童运动需求的确。(儿童中心主义)

17.在授课安排上,高尔霍夫尔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征。(速度)

18.高尔霍夫尔的思想对欧洲各国的体育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然体育)

19.杜威主张从儿童的特性出发进行教育,后被人们概括为“”。(儿童中心思想)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按照建立了自己的体育体制。各国规定了统一的学校体育大纲,实现了学校体育的规范化,成立了体育学院,加强了体育师资的培训。(苏联模式)21.1950年代,我国仿照前苏联的“”,相继在青少年中推广了锻炼达标活动。(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22.前苏联凯洛夫学校体育思想的核心是构建了一套体系完整、结构紧密的课程体系,突出表现是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

23.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年创办的山东登州文会馆是最早开设体操课程的学校。(1864)

24.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三育,称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而民之手足体力尤为重要。(体、智、德)

25.康有为在《大同书》里系统提出了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方面的一系列设想,认为各级学校要注意卫生、及环境布置。(体育设施)

26.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要求“各学堂一体练习兵式体操以肄武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奏定学堂章程》)

27.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和体育课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推动了近代体育课程的确立,冲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促进了“尚武”风气的形成。(重智轻体)

28.自然体育思想认为,运动是人的本性,主张“体育即生活”,提倡,推崇自然活动,反对德、瑞式的人为体操。(“教育化的体育”)

29.我国于年开始学习前苏联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1951)

30.1953年,教育部组织国内学者翻译了前苏联十年制。(体育教学大纲)

31.前苏联学者凯洛夫在体育教学目标上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社会价值),强调系统知识和运动技术的传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学管理的整体性与纪律性等。

32.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同时颁发了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

33.2001年9月,各学科“课程标准”在部分学校开始施行;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3)

34.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35.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促

进者)

36.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课程、课程整合能力和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开发能力)

37.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出现两次高速增长阶段:第一次高峰:由胎儿开始到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次高峰出现在。(青春期)

38.由于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身高增长的速度相对要比体重快,存在“身长体轻”的特点,且肌肉的支撑力相对较弱,易出现脊柱异常弯曲现象。(不平衡性)

39.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靠直观形象建立,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条件反射)

40.初中以后,神经抑制过程得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协调和完善,能较快地建立各种条件反射。(两个信号)

41.儿童、少年时期,骨的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度较小;随着年龄增大,过程旺盛,软骨生长活跃。(骨化)

42.小学和初中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较快;高中以后,呼吸肌增强,深度加大,肺活量也增大。(频率)43.中小学生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心脏每博出量比成人。(低)

44.体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差异。(性别)

45.男女学生体能的发育速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和阶段性,可以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波浪性)

46.小学生有意注意水平,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中学阶段,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不断发展,但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兴趣、爱好的支配。(较低)

47.小学生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都比较差;中学生在这几方面都迅速发展。(坚持性)

48.随着双休日的实行,学校体育大大突破了学校的空间界限,逐渐由学校扩展到社会体育、。(家庭体育)

49.学校体育的结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教育活动与家庭中的体育。(运动教育)

50.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等。(体育与健身课程)

51.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体育与健身课程、、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

52.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包括活动,课程也不只是教学内容,还包括和课程实施两个部分。(课程设计)53.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实现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的角色变化。(设计者)

54.体育教学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开发学生的体育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等。(态度)

55.新的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本位功能的中心由学习转向了学生的主体发展。(知识和技能)

56.学生的主体性表明,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的参与者。体育课程是为了满足其需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

57.运动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动作阶段、动作的巩固运用自如阶段。(改进与提高)

58.体育运动中各种角色的变换与社会实践中角色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在体育学习中,学生情感、意志、态度和等非智力因素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价值观)

59.体育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文化具有保存、和重建的作用。(传递)

60.在具体实施体育课程过程中,有从上至下、和从中间向上等三种策略。(从下至上)

61.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主要有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和反馈阶段。(习得阶段)

62.体育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和多质性的特点。(多样性)

63.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包括体育教师、学生、、有特长的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家长等。(班主任)64.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包括竞技项目的教材化、的引进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新兴体育项目)

65.课外与校外体育资源包括早操、课间操、、家庭、社区、社区俱乐部开展的体育活动和竞赛。(课外体育活动)

66.自然地理资源包括空气、、水、气候、地理条件(如江、河、湖、海、森林、雪原、山地、海滩等)。(阳光)

67.体育信息资源包括广播、电视、、体育书刊等。(互联网)

68.课外体有活动具有目的任务的多向性、的多样性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等特点。(活动内容)

69.学生的是学生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既有公法性质又有私法性质。(体育权利)

70.我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产劳动)

71.《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体质)

72.《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3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体育)

73.《体育法》第5、17条规定:“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体育活动)

7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要求的重要内容。(提高)

7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体育后备)

76.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是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运动能力)

77.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具有基础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业余性)

78.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基层训练点、体育特长班和体育俱乐部等。(学校运动队)79.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初级形式包括、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体育班和普通业余体校。(基层学校运动队)

80.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体系的中间层次有重点业余体校、、训练中心和体育俱乐部。(体育中学)81.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体系最高层次是、竞技体校、优秀青年队。(体育运动学校)

8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还有其他一些组织形式,如民办公助的训练中心、、训练站点等,其中有些属于纯民办的性质。(民间协会)

8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包括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8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主要有身体训练、、心理训练、战术训练和品德与作风训练等。(技术训练)8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包括、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和竞赛训练法。(重复训练法)

86.课外运动竞赛课余性、群众性、教育性和的特点。(多样性)

87.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包括学校运动会、、单项娱乐性比赛、季节性单项比赛、体育节或体育周和校际间交流比赛等。(单项运动竞赛)

88.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主要采用淘汰法、、顺序法和轮换法等。(循环法)

89.课时计划教学目标的叙写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动词)

90.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描述的应是的行为。(学生)

91.体育课密度分为和专项密度两个内容。(综合密度)

92.全课合理运用时间的比重(综合密度)应越越好,最好接近100%。(大)

93.全课合理运用的练习时间比重(练习密度)越大越好,要根据课的内容进行具体安排分析。(并非)94.体育教学目标要明确、、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具体)

95.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而且要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导)

96.体育教学中,要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关注学生的,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个体差异)

97.自主学习具有学习过程的预期性、学生学习的和学习结果的创新性的特征。(参与性)

98.自主学习的过程有设置任务、自主思考、自主表述、和自主总结等步骤。(自主评价)

99.在体育与健身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如、启发式探究和合作式探究等。(创编式探究)

100.口令的运用应做到洪亮、、清晰、及时,并注意声音的大小、节奏的快慢等。(准确)

101.口头评价时要以为主,要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提高的方法。(鼓励)

102.为了使动作示范更准确,可采用正面示范、、侧面示范或镜面示范等。(背面示范)

103.现代体育教学选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电影、幻灯、、电视、录像等。(投影)

104.动作分解的方法主要有:按动作技术的结构顺序分、按动作技术的结构反序分、按学习难度分、按的动作分。(身体各部分)

105.动作分解的顺序有:分进式、连进式和。(递进式)

106.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有碍、内容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学生和社会的实际,以及与学校整个教育目的的一致性。(体育教学目标)

107.体育教学内容选择要遵循基础性、、兴趣性和科学性的要求。(实用性)

108.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主要有:按兴趣爱好(选修项目)分类、根据分类、根据运动项目分类、根据教学目的分类和综合分类等五种。(身体素质)

109.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包括走、跑、、投、攀、爬、钻等动作技能。(跳)

110.根据身体素质分类,可以分为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教学内容。(速度)

111.传统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直接指向课内的教学分组,如、体能分组。(男女分组)

112.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一直沿用的组织形式。(行政班)

113.在高中阶段,多数学校采取教学,有的学校选择一班两教师,也有采用两班两教师的组织形式。(男女分班)

114.合班选项就是同一个年级可打破界限,按模块项目重新编班进行教学。(班级)

115.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行政班、男女合班分组或、按兴趣爱好分班和小班化教学等。(单班男女分组)

116.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序主要是分析学生的,包括体能、运动技能、体育知识等,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功能等。(能力与条件)

117.一堂课上学生机体工作能力变化规律为:准备阶段、提高阶段、阶段和下降阶段。(相对稳定)118.注意力集中程度在课的达到高峰。(前半部分)

119.意志力则在课的达到高峰。(后半部分)

120.情绪的高涨期则可能出现在课的部分。(中间)

121.学生在课上的心理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是与教师选用的和采用的教法与密切关系。(教学内容)

122.我国体育课的结构一般有三种形式:、六段教学结构和按练习顺序安排的结构。(三部分结构)123.根据人体工作能力变化规律,体育课一般有准备、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基本)

124.根据课的任务和教材的特点,准备部分可也可分组进行,既可定位也可行进间做,队形变化可以多种多样。(集中指导)

125.准备部分的时间一般占本课次时间的20-25%,在分钟左右。(8—10)

126.基本部分的组织,可根据课的目标,教学内容和场地器材情况,集体进行或(轮换或不轮换),还可采用循环练习的形式。(分组进行)

127.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可将体育课分为、专项提高课和保健体育课。(普通体育课)

128.根据课所要解决的具体任务,将课分成引导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新授课)

129.体育教学是师生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技能传授的过程。(双边)

130.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以及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等。(身体直接参与)131.学生在进行各种身体练习过程中,机体各器官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积极参与活动,新陈代谢加快。(运动系统)

132.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全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项计划、课时计划(教案)。(体育教学进度)

第三类:问答题

1.体育教师特殊的专业能力?

1.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

2.体育教师应精力充沛,体魄健壮。

3.体育教师能吃苦耐劳,因为他们的工作量很大。

4.体育教师要情绪稳定,能时刻感染学生。

2.新课程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从“为教而教”转变成“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改变原有单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形成多样化教学方式。具体表现为: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的转变。

2.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3.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的转变。

4.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3.体育教师的职能?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和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喜悦。

4.课堂管理的内容?

1.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2.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课堂行为。

3.及时妥善地处理课堂中违纪行为。

4.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5.严密课的组织,提高课的练习密度。

5.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

1.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

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3.工作任务繁重复杂。

4.体育教师的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6.体育科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有意义的课题和可行的研究方法。

2.从小处着手,切忌、贪大求全。

3.立足体育学科比较熟悉的领域。

4.正确处理本职工作与体育科研的关系。

7.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8.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9.学校体育目标的本质?

1.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4.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10.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

1.学生的需要

学生是体育施教的对象,是体育学习的主体,离开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作用的发挥学校体育将无从谈起。

2.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

另外,国家对学校体育提供的条件、师资数量与质量、场地、器材设备、教学时数、地区气候特点、经费等人、财、物等客观条件的保证,也是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必须考虑的因素。

11.体育学科具的功能?

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的适应能力;

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情操;

规范学生的行为;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有利于学生的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智育活动效能;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传承与发展体育文化。

12.上海《体育与健身》课程总目标?

1.掌握体育与健身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

2.运用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评价健身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3.形成体育运动爱好和特长,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获得健身情感体验,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4.提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身心和谐发展。13.上海《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基本理念?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提出:“体育与健身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健身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4.体育学科的属性?

从体育的研究对象来看,体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因此,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从体育的对象即从事体育的人来看,人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它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这使以完善人为目标的体育具备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双重属性。体育的学科性质被视为一门综合学科。

15.体育课与运动训练的区别?

从事身体练习是两者共同的特征,但是,运动训练过程重视的身体练习按照专项的要求形成了严密的结构程序,而体育课的身体练习内容多种多样,具有较大的可替换性。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练习要承受大强度练习,其负荷要求直至极限;而体育课中的身体练习达到和本人能力相适应的负荷即可。

16.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体育课的开始阶段,人体要克服从安静至运动的惰性,这种惰性包括了物理、生理两个方面。物理惰性是指身体特别是肌肉需要预热,被人们称为热身运动;生理惰性是改善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水平,逐步地提高机体内部的能量供应,适应运动负荷的逐步提高。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是逐步进入工作状态的,由逐步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课将结束时,为使学生由运动状态向安静状态过渡,有必要放松肌肉、消除局部疲劳、降低运动负荷的强度,使学生达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17.体育对于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作用?

体育运动通过体育的法规和规则,约束人们的行为,促使个体产生遵守社会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的意识。体育运动本身又是一个团体性很强的社会角色演练场所,个体在运动中感受到角色的各种变化。体育游戏中角色的变化帮助儿童适应生活,同时肩负着体育文化传递和重建的作用。因此,体育通过各种运动项目促进了个体的社会化。

18.体育学习的特点?

1.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

4.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5.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19.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

1.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

2.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

(学校体育学)课后题答案_考研考试专用

第一章 1、简述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其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2、试分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站爆发,各国都重视学校体育,“新体育”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许多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但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3、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 受儒家思想影响,重文轻武,科举考试文举盛而武举衰,很多体育项目难以普及和推广。统治者不重视,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喜欢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不愿意人民拥有太多的武艺。 4、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5、二战后国外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1、教学内容更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6、军国民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军国民教育的定义: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特征: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评价1)赋予进步的内容,反映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2)唤醒国民重视体育3)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4)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7、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一,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1.在时空观念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增强未来意识,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2.重视学生的“主体观” 二、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把学校体育作为一种传递各种文化的方式和纽带。第二章 1、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哪些要求? 答:特征:良好的健康素质、终身学习的意识、高超的智力、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1、学校体育要坚定的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

体育老师说课及面试题

说课的内容和基本步骤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说课一般可以分为备课以后、上课以后和评课以后的说课三种形式。 此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主要采取“备课以后的说课”形式,即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自己怎样进行备课,备课时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设想以及估计学生的达标程度和盘托出或进行演示,供专家们评说。说课的内容和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材阐说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大纲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说明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说明老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和学生“怎样学”以及“为什么这样学”。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用到哪些教具。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和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教学过程说明和演示 主要说明和演示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和优化过程,以及教学层衔接和教学环节转换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明设计的依据。 四、板书说明和演示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或进行展示。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测试之前会给你一个说课范围,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如果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话,可以查看一下有关教学网站,网上有很多教案或说课稿的。关于怎么说课,网上也很多的。有一些要点:首先,说课和试讲不一样,试讲面对的是学生,说课面对的是教学专家,也就是说你是面对专家老师把你的教学思路讲出来,而不是像上课一样面面俱到,千万不要把专家当成学生。 一、掌握以下几个步骤1、说课的内容一般包含教学目标,一般一课有两三个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太多;2、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两三个可以了;教学用具;3、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重点,你要把你所设计的所有步骤都说出来,就是说一个思路,怎么上,另外,说完一个步骤之后还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步骤,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上,在这里可以顺便说下你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最后是把你的板书说一下,不需要把你的板书全都写在黑板上的,只要写一个标题什么的,然后就说出来,告诉底下的老师,你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区域要写什么就可以了,另外也是让老师看看你的字是什么样的。

潘绍伟第三版学校体育学(体育课教学)考研知识点

体育课教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是指通过理论讲授、讨论等形式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体育科学知识、卫生与健康知识及方法的一类课。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是指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在体育场馆进行身体练习或健康保健操作的一类课。 3、新授课:是指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为主的课。 4、复习课:是对所学过的动作、练习、技战术等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提高的课。 5、综合课:是指既有新授内容,又有复习内容的体育课。综合课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如篮球)的新授与复习的组合,也可以是 不同教学内容(如篮球复习与武术新授)的结合。 , 6、考核课:是指以检查学生阶段学习或学期学习成果,并给予学生综合性评价考核的一种课,主要是对运动技能、体能、体育 与健康知识的全面考核。 7、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组织工作安排的顺序与实践的分配等。 8、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教与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 项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合理比例。 9、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各项练习之和)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直接反映一节课中学生实际进行身 体练习的时间。 10、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和强度对机体刺激以及机体反应的程度。 11、生理测定方法:是指通过测定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吸氧量、血成分、体温、心电图、肌电图等)来确定和测出学生生理负荷的手段或方式。运动负荷的测定一般采用手测脉搏或遥测心率方式进行。 12、心率测定法:是在一节体育课中按时间间隔或活动前后多次测定学生的心率,掌握与分析学生在课中心率变化情况的方式或手段,以此推断生理负荷是否合理。 13、心率指数的计算公式:心率指数=课中安静心率/课前安静心率 / 14、备课:是指体育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15、集体备课:是指体育教研室(组)或同年级的体育教师在学年、学期或单元教学前集中起来,共同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的备课形式。 16、个人备课: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对课的思考、设计和实际准备的过程。 17、体育课的分析:是指根据学习目标.对体育课的教与学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8、健康: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19、健康教育:是指以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人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20、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21、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 二、简答题 1、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这一类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人文素养,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掌握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1)体育知识包括体育文化知识,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方法,运动项目的价值、功能、特点、规则、技术与战术、比赛的 组织与观赏等。体育与健康理论课主要采用讲授与讨论的形式。 2)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具体选择安排课程教学。高中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在三个学 年专门安排健康教育的学时与内容,另外应根据学生所选学的运动项目,讲授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如何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一般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4种类型。 2、简要说明确定体育实践课结构的依据。 ^ (1)学生生理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一是由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即集体工作能力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准备部分; 二是机体工作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这一阶段称为基本部分;三是机体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机体在进行比较长时间 的身体活动,承担比较大的运动负荷后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这一阶段称为结束部分。 (2)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注意、情感、意志等心理变化的规律。在体育课准备部分,学生体力比较 充沛,其注意往往比较容易集中。随着学生承担运动负荷时间的加长、集体活动能力的下降,其注意力也开始出现下降。 (3)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以及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对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具有十分重 要的影响。合理地确定与安排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使学生的机体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适宜的工作水平,从而为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各种身体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完整word版,《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学校体育学》期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20=20) 1.终身体育能力包括:独立锻炼身体能力、身体娱乐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师、传播媒体、体育教材、教学目标、学生。 3.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4.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学导法。 5.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有:自觉自愿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6.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3×5=15) 1.学校体育过程:指传授和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炼)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能:指有关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如脉率、血压、肺活动等)。 3.社区体育:指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通常是指学生参加的由所在地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4.终身体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 5.体育课密度: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三、判断,正确“√”,错误“×”,并进行简单分析说明理由。(2×5=10) 1.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指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 分析:体育实践课结构的理论依据包括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 体育教材内容的螺旋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 分析:体育教材内容的直线排列方式具体是指循序渐进。 3.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 ) 分析:终身体育能力包括体育欣赏能力、身体娱乐能力等。 4.教学任务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 分析:教学目标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5.教学目标具体化、量化,可观察、测量,可作为评价的依据。(√ ) 分析:教学目标详细说明目标的内容,可观察、测量。 四、简答题(4×5=20) 1.发展体能有哪些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其中的一种方法? 答: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综合法。举例略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⑴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社会制约性规律,认识规律(感知、思维、实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主导作用、主体地位),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⑵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考研 《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

《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西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关规定而制定。 一、课程目标与任务 (一)课程目标 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具体任务 第一,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 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第二,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 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的具体要求 (一)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学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学校体育专业的特点。 (二)本课程主要是阐释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内容分为4篇,即学校体育概论、学校体育教学、学校课外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管理。教学内容分为识记、领会、运用三类,在每章的“目的要求”中分别加以了注明,供学生学习时参考。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去总结理论。 (二)课后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现实学校体育实践及学校体育的相关理论认真思考。 (三)重视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特别是引入教育、哲学方面的知识来加强对学校体育相关理论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共计40学时,其中教师授课22个学时,其余学时由学生自修。学期期末考试。评价由考勤、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考试方式用笔试开卷。比例为10%、10%、80%。评定学期成绩结合平时得出综合成绩为该门课成绩。 五、学习时数分配 编次绪言一二三四 学时 1 6 15 10 8 第二部分:复习大纲 绪言 1、目的要求:明确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了解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任务、基本内容以及学习的基本要求。 2、复习重点:学校体育学的概念、学科性质、课程目标、具体任务、基本内容、学习的基本要求。 3、阅读书目:《学校体育学》 4、思考题:什么是学校体育学?它的学科性质是什么? 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述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目的要求: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明确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2、复习重点: (1)、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2)、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3、阅读书目:《学校体育学》、《体育史》 4、思考题: (1)、概述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所取得的成就。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 1.西方体育发展 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 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 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 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 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 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 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完整版)学校体育学试题(本科)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第四套试题(ABC卷)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适合于体育系本科生)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 单的情况下,宜采用()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18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专插本考试大纲

2014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学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与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本质;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与具体组织;正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充分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正确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了解现代体育教师具备的条件与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⒈考试内容 ⑴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教育化。 ⑵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⑶各种体育教育思想的实质及对我国学校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⒉考试要求 ⑴理解与掌握各体育教育思想的内容。 ⑵了解原各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年代、社会背景与发展标致及代表人物。 ⑶了解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体育课程的新特征。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的发展。 ⑵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 ⑶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⑷掌握基本概念:体质、个性、社会健康。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及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⑵了解学校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与要求。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的结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与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⑵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本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4种取向与依据要求。 ⑶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⑷掌握基本概念: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与社会健康目标、课外体育目标。 ⒉考试要求 ⑴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目的、目标了解,掌握学校体育内容的构成及种层次目标的定义。 ⑵理解与掌握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拖至门外;2)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 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结构: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3)中等教育阶段4)高等教育阶段;功能:1)教育功能(德育、智育、美育)2)健身功能3)娱乐功能4)文化功能5)辐射功能6)经济功能7)竞技功能;目标:1)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A学校体育基本功能;b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c社会发展的需要;d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e学校体育的环境条件。 2)学校体育的目标;a)学校体育的目标b.效果目标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社具有一定的体育化素养③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基础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体育课程:指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矛盾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5体育课程的特征:1)实践性: 体育课程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活 动,并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以 促进身体器官、抗能的发展,提 高身体质量,并通过实践活动掌 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 的兴趣及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等。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 惯。2)整体法:根据体育锻炼 的规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无 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只有课内向 课外的合理眼神与有机结合才 能收到预想效果。3)社会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小 集体小社会、随时会出现好多适 应社会问题。4)差异性:体育 教学受学生身体条件和性别的 制约较之其他课程更为显著,更 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 且地理气候办学条件,体育传统 等因素对课程的影响,也比以室 内教学为主的深程更为明显。5) 非阶梯性:体育课程的许多内 容和手段在教学安排中没有明 显的阶梯性,本身很难分出先 后顺序,因此,体育课程体系必 须从小学到大学进行通盘研究, 以免顾此失彼。6)复合法:体 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 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一 体,既要提高身体质量,又要提 高“智商”,这与其他课程相比 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6体育课程的目标:1)增强体能, 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 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 出人际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 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 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7体育课程的内容的分类:1) 体育知识与技术:主要是指间接 的,传统的,科学的体育文化内 容评价,按传统运动方式项目, 可分为球类,体操,田径,游泳, 冰雪等内容,按运动与外界的关 系,可分为开放式运动和封闭式 运动,按运动结果的判断标准, 可分为评分式,计数式,计时式, 测量式。2)运动参与类:主要 指学生实际进行体育活动的状 态。按人体参与活动的解剖部位 分类。可分为上下肢运动,躯干 运动,合身运动等,按人体参与 活动的基本方式分类,可分为 走,跑。跳,跃,投掷,攀登, 爬越,悬垂支撑和平衡,脚力等; 按参与活动的人数分类,可分为 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等内容;按 参与活动的情感分类,可分为接 触与接受,爱好与兴趣,自愿与 自觉,自信与表现等内容。3) 体育活动经验类:主要指学生在 体育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机体 及心理的反应。按体育活动过程 中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分类,可分 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 韧等内容;按体育活动过程中防 病治病的效果分类,可分为养 生,健康,防病,治病,康复等 内容;按体育活动对人体新陈代 谢的影响分类,可分为有氧和无 氧运动。 8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1) 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 案的适应性;2)课程的教学功 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 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 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 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 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9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1)三要 素说:体育教师,学生,教育教 材;2)四要素说:体育教师,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胡君

名词解释: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实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 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讲解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能的方法。 动作示范法: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完整练习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联系的方法。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适用于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纪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的方法。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对体育教学系统的诸多要素进行精心考虑,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的准备过程。 体育课密度:也叫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它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世界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练习密度:是指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密度的总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等等。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应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和特点来合理安排。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目一览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 书目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方向,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介绍,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 五、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333教育综合参考书: ①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王晨副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④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比较多,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四、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教育硕士,您直接问一句,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研辅导资料,有考上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2015年共有166人考取目标院校。凯程有系统的《333教育综合讲义》《333教育综合应试题库》《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333教育综合掌中宝》,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深入的理解和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三、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方向介绍2015年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总额为2万,学制2年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方向及初试科目如下: 教育管理,招生人数1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④843教育管理学 学科教学(思政),招生人数1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学校体育学考研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考研复习资料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考研试题 学校体育学 简答(3*10):1.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的作用 2.体育实践课程的学科特点 3.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论述(2*30):1.课程实践管理内容 2.体育教师课堂管理 材料(70):体育课程如何对待学生体育兴趣 运练训练学 名词解释(5*8):竞技体育、竞技体育非衡结构补偿、双周期、快速力量、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技术风格、骨龄、目标设置技巧 简答(2*20):1.体能训练的要求 2. 持续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的比较与应用 分析:1.年度训练计划的具体步骤(30) 2.根据全运会比赛,为什么有的运动员正常发挥取得三连冠,有的发挥失常未进前八,有的则打破纪录(40 2002年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管理学考研试题 一. 名词解释(10分) 1. 管理学 2. 管理体制 二. 简答题(20分) 1. 请写出你上所知道的10个国际性、区域级和中国的体育组织。 2. 请写出你上所知道“九运会”的组织程序。 三. 论述题(40分) 1. 试述教练员对运动员的管理。 2. 试述学校体育中的主要管理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2007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 学校体育学 一、简答题(50分) 1. 简要说明你对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目标的认识。 2. 简要说明你对不同阶段体育课程目标、任务和教学方法方面异同的看法。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下面是有关中小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学习积极性的一些调查数据,其中表1是对广州市12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表中数据表示对有关运动兴趣的问题进行选择的百分比;表2是广州市区初中生对影响自身体育学习积极性因素的选择。请仔细阅读和分析这些数据,然后回答问题: 1. 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现象?有什么规律性?请略加阐述。

0574《学校体育学》答案

[0574]《学校体育学》 1、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第三卷2号上发表了著名的体育论文就是 ( ) 1. A、《体育之研究》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它就是以 ( )为主要学习手段 1. A、体育锻炼 2. B、身体练习 3、2014年开始,下列哪项为学生体质测试必测项目( )。 1. A、台阶试验 2. B、立定跳远 3. C、引体向上 4. D、长跑 4、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小学与初中阶段混合班应该保持( )的班额比较合适。 1. A、20人左右 2. B、40人左右 5、对体育教学活动某一个方面进行的评价属于( )。 1. A、综合评价 2. B、主观评价 3. C、单项评价 6、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的作者就是( ) 1. A、毛泽东 7、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的“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与( )。 1. A、驾车 2. B、跳远 3. C、投标枪

8、在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作为奴隶主贵族子弟的专门学习场所就是( )。 1. A、祭祀学校 2. B、神庙学校 9、 中国管理学校体育的最高政府部门就是() 1. A、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 2. B、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 3. C、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10、 中小学每周上的3次体育课属于() 1. A、活动课程 2. B、学科课程 11、 ) 1. A、开放的教学环境 2. B、强调“健康第一” 3. C、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12、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前常规的就是( ) 1. A、教学反思 2. B、宣布教学内容 3. C、备课 13、 学前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 ) 1. A、比赛形式 2. B、游戏形式 14、

2012 学校体育学 精华版复习资料 考试必看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本资料根据教育学专业及涉及专业提供,根据教材内容,提取书中重难点并整理成册,便于广大学子考前复习。 第一篇学校体育学基本问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章的学习主要以了解为主,主要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我国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这些内容都不是学习的学校体育学的重点,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对学校体育有个大概的印象,所以也不是考试的重点,在复习中可以大概的阅读即可。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的身体发展 1、学生 学生是学校体育过程构成的基本因素,学生即使学校体育的对象,又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直接制约与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与质量。 2、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 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出现两次高速增长阶段,第一次高峰出现在胎儿开始到出生后的第一年内;第二次高峰出现在青春期,随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成熟为止。 3、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 1)神经系统:

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主要靠具体的直观形象建立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初中以后,神经抑制过程得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协调和完善,分析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能较快建立各种条件反射吗。高中以后学生的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全,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兴奋与抑制过程基本平衡,第二信号系统起主要作用。 2)骨骼肌肉系统: 小学生肌肉横断面积小,肌肉纤维细长,肌肉水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恢复较快。到高中后,肌肉长度和横断面积同时增大,肌肉增强,对力量耐力性素质练习承受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3)呼吸系统: 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胸廓较小,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呼吸频率较快,肺容积小,肺容积小,肺活量也较小,呼吸调节机能较弱。高中以后,呼吸肌增强,频率减慢,深度加大,肺活量也增大。 4)心血管系统 中小学生的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心脏每博输出量比成人低。随着年龄增长,心收缩力逐渐增强,心率减慢。 4、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学校体育学期末及考研重点知识备课讲稿

1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 2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3、1903年,没落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封建政权,在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 4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 5、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废除了原来的兵式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普通体操等近代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 6、1956年我国编制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7、1954年我国制定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 8、1990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9五部委于1979年对16个省市二十多万学生进行大规模体质调查研究,1985年再次对28个省、市、自治区的五十多万7~22岁学生进行了体质和调查研究。在此后的1990年、1995年和2000年分别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统一抽样的大规模的体质测试。 10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以“体制教育”思想的建立为标志,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思想有“技术教育”(“三基教育”)思想,“快乐教育”思想,“全面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等。 11教学评价的功能:○1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功能○2教学评价的动机强化功能○3教学评价的考察、鉴定功能 12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1体能的评定○2知识与技能的评定○3运动参与学习评定○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 13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双向沟通和多向沟通 14、1982年,教育部又发出《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个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 15、1995年6月20日,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16、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17课余体育锻炼工作计划:全校计划,班级计划,个人计划。 18、1986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开展课余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水平的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19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思想品德 20体能训练内容: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21技术训练包括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技术训练 22素质教育的特征: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 23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1)体育(与健康)课程(2)课外体育活动 24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有哪些:⑴丰富多样性⑵价值潜在性⑶具体性⑷功能多元性。 25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⑴激励功能⑵定向功能⑶评价功能。 26动作示范法的几个要素:○1速度○2距离○3实现○4视线干扰○5多媒体配合 27单元教学设计的要求:○1认真钻研教材○2正确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手段 28课的结构可分为:基础结构和具体结构 29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⑴灵活性⑵开放性⑶综合性⑷兴趣性⑸自主性 30课余体育训练课的分类: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测验比赛训练课、调整训练课和综合训练课五种类型。 31国家教育部设置的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是国家教育部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施领导和管理的只能部门。体育总局对学校体育工作负责指导和监督。 32学校教学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的中心环节。体育教学管理对体育教学计划的管理,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管理。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将成为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 33、1990年由国务院颁布,由国家教委、国际体委和卫生部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简称《两个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2年8月颁布实施。2007年修订《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34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学校性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35、1906年设体操专修科。1923年,南京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相继开办了四年制的体育专业。1998年开始,国家教委又规定,在全国逐步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加试体育的制度。 36构成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可大致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 37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两种思想: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和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1竞技运动教材化:运动项目也不能完全按统一的竞赛规则去教学,需要对这些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使之转化为体育教育可用的教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