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北上市公司并购现状与趋势分析

湖北上市公司并购现状与趋势分析

湖北上市公司并购现状与趋势分析
湖北上市公司并购现状与趋势分析

□湖北省优秀期刊

者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资产流动性越强的企业会更多使用自有资金,从而减少负债融资,降低财务杠杆。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资产流动性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资产流动性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关系。这个结论证明了我们的H1和H3,即资产流动性与财务杠杆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现金比率与短期财务杠杆负相关。现金作为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在财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置存的现金越多,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企业的短期财务杠杆就越低。同时,也能满足企业的预防性需求,避免遭受不能支付的损失。而长期财务杠杆较高的企业,其资产流动性也较强,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所有者不能承受某个项目带来的风险和不能取得短期借款,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将降低。增加企业的存货水平将导致财务杠杆上升,如果企业为了增加市场供应,就要增加原材料等的购买,除了应付账款等经营负债以外,企业大多还需要借入资金;加大投入后,存货存量增加,占用的资金就增加,而存货的流动性比较弱,使得企业资产流动性降低。因此,一个明智的短期财务杠杆决策对于不危及企业的经营和流动性以及维持财务的长期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企业应重视营运资本管理,合理安排营运资本的融资结构,尽量使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来满足、固定资产的资金由长期资金来满

足,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研究结果也证明了H2和H4,关于H5,我们检验了资产流动性和留存收益、权益在资本中所占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它无法证实,这意味着留存收益、权益在资本中所占比例与资产流动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反映企业目前短期偿债能力的资产流动性,影响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资产流动性增加导致财务杠杆降低,反之亦然。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最好的指标。与其他流动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相比,现金是一种稀缺资源。为了保持资产流动性,作出合理的营运资本投融资决策,企业必须认识到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JM Keynes .A Treatise on Money .Macmillan ,1930

2.Williamson ,O.E..Corporate Fin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ournal of Finance ,1988;3

3.Morellec ,E..Asset liquidity,capital structure,and secured debt.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1;2

4.Lipson ,M.L.Mortal ,S..Liquidity and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2009;4

5.董淑兰,刘云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财会月刊,2013;14

湖北上市公司并购现状与趋势分析

——基于2010~2011年度的数据

胡伟

(博士)蔡娜(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武汉430205湖北会计发展研究中心武汉430205)

在我国证券市场层次逐渐合理、规模不断扩大和制度日趋健全的背景下,并购重组已成为公司迅速摆脱财务困境、扩大市场影响力、增强资源控制力和调整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为发现湖北上市公司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和探索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为促进湖北快速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智力支持,本文以2010~2011年湖北上市公司发布的并购公告为依据,基于多个视角对湖北上市公司的并购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以

【摘要】并购是上市公司摆脱财务困境、扩大市场影响力、增强资源控制力和调整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0~2011年湖北上市公司发布的并购公告为依据,分别从市场板块、行业类别、行政区域、企业性质、盈利能力、关联方关系、并购类型和支付方式等多个视角进行分类分析。研究表明,2011年度湖北上市公司中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力度不够、各行政区域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不协调、产业链整合的并购偏少、财务状况差的公司并购推进不积极。2011年度较2010年度并购公司的占比有明显增加。

【关键词】湖北上市公司

并购趋势

□·06·2014.1

新智慧·财经□

期为湖北上市公司发展提供参考。

一、2011年度并购总体状况与分析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湖北省共有上市公司82家,

在2011年度共发生并购27起,涉及并购的上市公司共23

家,并购公司占比为28%。为全面把握湖北上市公司2011

年度并购总体状况,下面分别从市场板块、行业类别、行

政区域、企业性质以及盈利能力等五个视角对其进行描

述与分析。

1.并购公司所属市场板块总体分布的描述与分析。

目前我国境内为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筹资的市场共有沪市

主板、深市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等四个。2011年度

不同市场板块下湖北上市公司总数、并购公司数以及并

购公司占比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直观看出,湖北省并购公司主要集中在沪市主板,占比高达38%;其次是创业板,占比为30%;然后是深市主板,占比为19%;最后是中小板,占比仅为11%。虽然湖北沪市主板上市公司的基数较大(37家),但该板块民营公司多达19家,占比超过50%。同样,创业板10家湖北上市公司中有7家为民营公司,占比高达70%,而民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危机意识相比国有企业而言通常会更加强烈,因此,其并购重组一直表现活跃。所以,湖北沪市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并购公司的占比较高,而中小板上市公司由于上市时间大多较晚,因此其并购公司的占比就最低。

2.并购公司所属行业类别总体分布的描述与分析。按照证监会2012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共分为A农林牧渔业、B采矿业、C制造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S综合等19个大行业(含90个小项)。2011年度不同行业类别下湖北上市公司总数、并购公司数以及并购公司占比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湖北上市公司分布的行业共涉及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S综合等10大行业。而并购公司仅涉及C制造业,F批发和零售业,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S综合等5大行业。

从表2中占比情况不难看出,并购公司主要集中在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3大行业,它们占比均高达50%。这三大行业上市公司的总数偏少可能是导致这三大行业并购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另外,如果从并购公司绝对数的视角来看,C制造业的并购公司可谓是一枝独秀,多达18家。制造业类的上市公司基数最大(55家)应该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3.并购公司所属行政区域总体分布的描述与分析。按照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的行政区域信息,湖北省共划分为武汉、宜昌、十堰、襄阳、荆州、荆门、黄冈、黄石……鄂州、孝感、仙桃、恩施以及神农架等17个地、市、州和林区。2011年度不同行政区域下湖北上市公司总数、并购公司数以及并购公司占比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湖北省上市公司区域分布共涉及武汉、宜昌、十堰、襄阳、荆州、荆门、黄冈、黄石、潜江、鄂州、孝项目

C制造业

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

产和供应业

E建筑业

F批发和零售业

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J金融业

K房地产业

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

理业

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S综合

合计

湖北上市公司总数

55

4

2

7

2

1

6

2

2

1

82

并购公司数

18

2

1

1

1

23

占比

33%

0%

0%

29%

50%

0%

0%

50%

50%

0%

28%表2不同行业类别下并购公司所属行业总体情况分布

项目

湖北上市公司总数并购公司数

占比沪市主板

37

14

38%

深市主板

26

5

19%

中小板

9

1

11%

创业板

10

3

30%

合计

82

23

28%

表1不同市场板块下并购公司所属市场总体情况分布

注:“占比”表示该项目下并购公司数与上市公司总数之比值(下表2~表5同)。

项目武汉鄂州黄冈黄石荆门荆州潜江十堰仙桃襄阳孝感宜昌合计湖北上市公司总数

44

2

1

6

2

6

3

1

1

8

2

6

82

并购公司数

14

1

1

2

1

2

2

23

占比

32%

50%

0%

17%

0%

33%

33%

0%

0%

25%

0%

33%

28%

表3不同行政区域下并购公司所属区域总体情况分布

2014.1·07·□

□湖北省优秀期刊

感和仙桃等12个地市,而并购的公司仅涉及武汉、宜昌、襄阳、荆州、黄石、潜江、鄂州等7个地市。从占比的视角可以看出,并购公司主要集中在鄂州,占比高达50%;其次是荆州、潜江和宜昌,占比均达33%;接着是武汉,占比为32%;然后是襄阳,占比为25%;排在最后的是黄石,占比

仅为17%。鄂州占比最高应该是鄂州上市公司总数较少所致。武汉虽贵为湖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由于其拥有的上市公司总数多达44家,即基数偏大,所以从占比的角度看,武汉也只能屈居第三。

4.并购公司企业性质总体分布的描述与分析。按照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最终控制人的性质不同,可将公司划分为中央国有(实际控制人或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地方国有(实际控制人或最终控制人为省级及以下各级人民政府)、民营(实际控制人或最终控制人为仅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以及外资(实际控制人或最终控制人为境外机构或自然人)等4类。2011年度不同企业性质下湖北上市公司总数、并购公司数以及并购公司占比情况见表4。

从占比的视角看,根据表4不难发现,并购公司主要集中于中央国有(占比为29.4%),其次是民营(占比为28.2%),随后是地方国有(占比为27.3%),排在最后的是外资(占比仅为25%)。中央国有占比最高应该是2011年国资委大力推进央企改革,进一步理顺关联投资关系等原因所致。民营上市公司虽然基数较大,但民营企业的并购重组一直比较活跃,因此,其并购占比较高。由于国家出于经济安全因素的考量,外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并购所受的约束和限制就较多,所以,外资上市公司并购的占比就较低。

5.并购公司盈利能力总体分布的描述与分析。按照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程度(以上一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表示)将上市公司分为三类:①公司上一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0.5元,界定为盈利能力强的公司;②0.5元>公司上一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0.1元,界定为盈利能力适中的公司;③0.1元>公司上一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界定为盈利能力差的公司。2011年度不同盈利能力下湖北上市公司总数、并购公司数以及并购公司占比情况见表5。

由表5可以清楚地看出,并购公司主要集中在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占比最大,为36%;并购公司占比居于中间的是盈利能力适中的公司,占比为30.3%;而并购公司占比最小的是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占比仅为16.7%。

从理论上讲,上一年度盈利能力差的公司,本年度为改善经营管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并购重组的概率应该会更高一些,但从湖北上市公司并购的实际数据上看,并非如此,反而是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发生并购重组的比例更高一些。究其原因,应该是盈利能力强的公司管理层的管理水平更高、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动机更强。而盈利能力差的公司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尤其是债务负担较重的企业,其并购重组受到的投资人的投资权衡、债权人的债权保障要求等各种制约因素就会较多,因此,其当年或近年度发生并购重组的可能性会低一些,但这样的公司以后年度发生并购重组的可能性仍会较高。

二、2011年度不同特征公司并购状况与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2011年度湖北上市公司并购的具体特征及其内在规律,下面分别从市场板块、行业类别、行政区域、企业性质、盈利能力、关联方关系、并购类型和支付方式等八个视角对其进行详细描述与分析。

1.不同市场类型下公司并购的现状及分析。按并购公司所属市场板块不同,将湖北2011年度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整理,其分布情况详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在发生并购的23家公司中沪市主板公司有14家,占比最大为61%,深市主板有5家,占比21.7%,创业板有3家,占比13%,中小板公司仅1家,占比最小为4.3%。由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开板时间都不长,尤其这两个板块的湖北上市公司上市时间大多集中于2010和2011年,因此,其并购重组的可能性相比而言就比较小,所以,这两个板块并购占比相比沪市主板和深市主板并购占比自然会小一些。

2.不同行业类别下公司并购的现状及分析。按并购公司所属行业类别不同,将湖北2011年度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整理,其分布情况见表7。

由表7可以看出,在发生并购的23家公司中C制造业公司有18家,占比最大为78.3%,F批发和零售业公司

项目

湖北上市公司总数并购公司数

占比中央国有

17

5

29.4%

地方国有

22

6

27.3%

民营

39

11

28.2%

外资

4

1

25%

合计

82

23

28%

表4不同企业性质下并购公司企业性质总体情况分布

项目

湖北上市公司总数

并购公司数

占比

盈利能力强

25

9

36%

盈利能力适中

33

10

30.3%

盈利能力差

24

4

16.7%

合计

82

23

28%表5不同盈利能力下并购公司总体情况分布

项目

并购公司数

所占比例

沪市主板

14

61%

深市主板

5

21.7%

中小板

1

4.3%

创业板

3

13%

合计

23

100%表6不同市场类型下并购公司分布情况

注:“所占比例”表示该项目下并购公司数与该年度并购公司总数之比值(下表7~表10同)。

□·08·2014.1

新智慧·财经□

有2家,占比8.8%,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各有1家,占比均为4.3%。相比F批发和零售业、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四个行业,C制造业的公司在总数量上占绝对优势(55家),占湖北上市公司总数的67%,因此,在并购公司中C制造业公司的占比最大就不难理解了。

3.不同行政区域下公司并购的现状及分析。按并购公司所属行政区域不同,将湖北2011年度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整理,其分布情况见表8。

由表8可以看出,在发生并购的23家公司中武汉的公司有14家,占比最大,为61%;宜昌、襄阳和荆州各有2家,占比均为8.7%。黄石、潜江和鄂州各有1家,占比均为4.3%。相比宜昌、襄阳、荆州、黄石、潜江和鄂州等6个地市,武汉公司在总数量上占绝对优势(44家),占湖北上市公司总数的54%,因此,在并购公司中注册地为武汉的公司的占比最大就很容易理解。另外,由于很多武汉公司位于能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的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这一位置优势能给其并购重组带来一些便利,因此,武汉公司的位置优势可能也是其占比较大的原因之一。

4.不同企业性质下公司并购的现状及分析。按并购公司所属企业性质不同,将湖北2011年度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整理,其分布情况见表9。

由表9可以看出,在发生并购的23家公司中民营公司有11家,占比最大,为47.8%;地方国有公司6家,占比26.2%;中央国有公司5家,占比21.7%;外资公司仅1家,占比仅为4.3%。相比地方国有、中央国有和外资等3类公司,民营公司的数量在湖北上市公司总量中占绝对优势(39家),占湖北上市公司总数的48%,因此,在并购公司中民营公司的占比最大就较易理解。另外,民营公司较国有、中央国有和外资等3类公司而言,“并购重组受到的政策性约束条件较少”可能也是其占比最大的原因之一。

5.不同盈利能力下公司并购的现状及分析。按并购公司盈利能力不同,将湖北2011年度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整理,分布情况见表10。

由表10可以看出,在发生并购的23家公司中盈利能力适中的公司有10家,占比最大,为43.5%;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有9家,占比为39%;盈利能力差的公司有4家,占比17.5%。相比盈利能力强和盈利能力差两类公司,盈利能力适中公司的数量在湖北上市公司总量上占优势(33家),占湖北上市公司总数的40%,因此,在并购公司中盈利能力适中公司的占比最大就不难理解。另外,盈利能力适中的公司相比盈利能力差的公司而言,其并购重组受到来自债权人的约束就会比较少,这一点可能也是其占比明显高于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占比的原因之一。

6.不同关联方关系下并购的现状及分析。按并购主并方和被并方的关联方关系不同,将湖北2011年度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整理,其分布情况见表11。

由表11可以看出,在2011年度发生的27起并购中有关联方关系的并购14起,占比为51.8%;无关联方关系的并购13起,占比48.1%。两类并购的占比几乎持平。有关联方关系的并购,即主并方和被并方直接或间接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并购。一般情况下,该类并购主要是为了解决上市公司和其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或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方投资、关联方交易以及同业竞争等有关问题;而无关联方关系的并购,即主并方和被并方不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并购。一般情况下,该类并购主要是为了解决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扩展经营业务领域、进行战略调整、降低交易成本和分散经营风险等有关问题。据此,结合上述分析,并从并购诱因的视角来看,可以发现,解决关联方投资和关联方交易等问题与解决财

项目并购公司数所占比例C制

造业

18

78.3%

F批发

和零售

2

8.8%

G交通运

输、仓储

和邮政业

1

4.3%

N水利、环境

和公共设施

管理业

1

4.3%

R文化、

体育和

娱乐业

1

4.3%

合计

23

100%

表7不同行业类别下并购公司分布情况

项目并购公司数所占比例武汉

14

61%

宜昌

2

8.7%

襄阳

2

8.7%

荆州

2

8.7%

黄石

1

4.3%

潜江

1

4.3%

鄂州

1

4.3%

合计

23

100%

表8不同行政区域下并购公司分布情况

项目并购公司数所占比例中央国有

5

21.7%

地方国有

6

26.2%

民营

11

47.8%

外资

1

4.3%

合计

23

100%

表9不同企业性质下并购公司分布情况

项目

并购公司数

所占比例

盈利能力强

9

39%

盈利能力适中

10

43.5%

盈利能力差

4

17.5%

合计

23

100%表10不同盈利能力下并购公司分布情况

项目

并购样本数(起)

所占比例

有关联方关系

14

51.9%

无关联方关系

13

48.1%

合计

27

100%

表11不同关联方关系下的并购情况分布

注:“所占比例”表示该项目下并购数(起)与该年度并购总数(起)之比值(下表12~表13同)。

2014.1·09·□

□湖北省优秀期刊

务困境和战略调整等问题是驱使湖北上市公司并购发生的两个同等重要的诱因。

7.不同并购类型下并购的现状及分析。按并购类型不同,将湖北2011年度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整理,其分布情况见表12。

由表12可以看出,在2011年度发生的27起公司并购中有横向并购18起,占比最大,为66.7%;混合并购6起,占比22.2%;纵向并购3起,占比最小,为11.1%。根据这些数据,结合前述对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的界定可知,湖北上市公司的并购主要集中于横向并购(占比达66.7%),这些公司并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目标公司的并购来增加和扩大本公司的市场份额,即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当然,还有极少数公司进行了纵向并购(占比仅11.1%),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目标公司的并购来增强自身对原材料或者是销售渠道等资源的控制能力。

8.不同支付方式下公司并购的现状及分析。按并购支付方式不同,将湖北2011年度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整理,其分布情况见表13。

由表13可以看出,在2011年度发生的27起并购中以现金进行支付的并购共22起,占比最大,为81.5%;以无偿划拨方式进行的并购3起,占比11.1%;以资产置换方式进行的并购2起,占比最小,为7.4%。根据这组数据可知,湖北上市公司并购的支付方式中现金支付方式是最主要的(占比高达81.5%),其主要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偏好现金支付,另外,它比资产置换(置换双方对资产价值评估尤其是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意见很难迅速达成共识)更加快捷。当然,还有部分并购采取了无偿划拨的支付方式(占比为11.1%),这类并购企业的性质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国有和地方国有)。国资委为理顺下属控股公司之间的关系,减少控股公司之间的关联方交易和关联方投资等问题,通常都会采取无偿划拨的方式完成对下属控股公司的重新布局和调整。

三、2011与2010年度并购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下面分别从总体状况和具体状况等两个方面对2011年和2010年的并购状况进行比较与分析。

(一)总体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湖北共有上市公司73家,2010年度共发生并购15起,即共有12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并购,并购公司占比为16.4%。据前述数据可知,2011年度湖北共有上市公司82家,共发生并购27起,即共有23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并购,并购公司占比为28%。由此可见,和2010年度相比,2011年度并购增加了12起,并购公司增加了11家,占比增加了11.6%。

(二)具体状况的比较与分析

为更加清楚地反映2011与2010年度并购公司具体状况的差异,下面分别从市场板块、行业类别、企业性质、地域分布、盈利能力、关联关系、并购类型和支付方式等八个方面对两个年度的并购具体状况进行比较与分析。

1.不同市场板块下并购公司的比较与分析。2010和2011年度不同市场板块下并购公司的占比及占比增减变化状况见表14。

由表14可知,在并购公司所属市场板块的分布方面,相比2010年各具体市场板块并购公司的占比来看,2011年度创业板并购公司的占比增加了13%,沪市主板并购公司的占比增加了11%,而深市主板并购公司的占比减少了20%,中小板并购公司的占比减少了8%。

2011年度创业板并购公司的占比较2010年度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度创业板上市公司数(10家)较2010年度(4家)大幅增加,并且创业板2010年度无并购公司,而2011年度并购公司数达3家;2011年度深市主板并购公司的占比较2010年度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系2011年度并购公司总数大幅增加(2010和2011年度深市主板并购公司均为5家,但2011年度并购公司总数23家较2010年度并购公司总数12家增加了11家)。

2.不同行业类别下并购公司的比较与分析。2010和2011年度不同行业类别下并购公司的占比及占比增减变化状况见表15。

由表15可知,在并购公司所属行业类别的分布方面,相比2010年各具体行业并购公司的占比来看,2011年度

项目

并购样本数(起)所占比例横向并购

18

66.7%

纵向并购

3

11.1%

混合并购

6

22.2%

合计

27

100%

表12不同并购类型下并购情况分布

项目

并购样本数(起)所占比例现金支付

22

81.5%

无偿划拨

3

11.1%

资产置换

2

7.4%

合计

27

100%

表13不同支付方式下并购情况分布

项目

沪市主板

深市主板

中小板

创业板

2010年度占比

50%

41.7%

8.3%

0%

2011年度占比

61%

21.7%

4.3%

13%

占比增减变化

+11%

-20%

-8%

+13%

表14两年度不同市场板块下并购公司占比及增减变化状况

注:①“年度占比”表示该项目下并购公司数与该年度并购公司总数之比值;②“占比增减变化”表示2011年度并购公司占比与2010年度并购公司占比之差(下表15 ~表18同)。

□·10·2014.1

新智慧·财经□

C制造业并购公司的占比增加了28.3%,F批发和零售业并购公司的占比增加了8.8%,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并购公司的占比增加了4.3%,而K房地产业并购公司的占比减少了25%,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并购公司的占比减少了8.3%,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行业并购公司的占比减少了4%。

2011年度C制造业并购公司的占比较2010年度大幅增加的主要是由2011年度C制造业并购公司数(18家)较2010年度(6家)大幅增加所致;F批发和零售业以及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并购公司的占比增加是由于2010年度这两个行业均无公司发生并购所致;而K房地产业和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并购公司的占比较2010年度大幅减少系这两个行业2011年度均无公司发生并购所致。

3.不同企业性质下并购公司的比较与分析。2010和2011年度不同企业性质下并购公司的占比及占比增减变化状况见表16。

由表16可知,在并购公司所属企业性质的分布方面,相比2010年各具体企业性质下并购公司的占比来看,2011年度民营性质并购公司的占比增加了14.4%,中央国有性质并购公司的占比增加了13.4%,而地方国有性质并购公司的占比减少了23.8%,外资性质并购公司的占比减少了4%。

2011年度民营性质和中央国有性质并购公司的占比较2010年度均大幅增加主要系2011年度这两类企业并购重组的步伐加快,并购公司绝对数大幅上升所致(民营企业并购数由4家增至11家公司,中央国有并购公司数也

由1家增至5家);而2011年度地方国有性质并购公司的占比较2010年度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2011年度并购公司总数大幅增加所致(2010和2011年度地方国有性质的并购公司均为6家,但2011年度并购公司总数23家较2010年度并购公司总数12家增加了11家)。

4.不同行政区域下并购公司的比较与分析。2010和2011年度不同行政区域下并购公司的占比及占比增减变化状况见表17。

由表17可知,在并购公司所属行政区域的分布方面,相比2010年各具体行政区域并购公司的占比来看,2011年度武汉并购公司的占比增加了36%,鄂州并购公司的占比增加了4.3%,宜昌并购公司的占比增加了0.4%,而黄石并购公司的占比减少了12.4%,孝感并购公司的占比减少了8.3%,襄阳和荆州两市并购公司的占比减少了8%,潜江并购公司的占比减少了4%。

2011年度武汉区域的并购公司的占比较2010年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系2011年度并购公司的绝对数大幅上升(并购数由3家增至14家公司),这也表明武汉区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力度在迅速加大。鄂州并购公司的占比较2010年有所增加的原因主要是2010年该区域无公司发生并购;而黄石、襄阳、荆州、潜江和孝感等5个区域并购公司的占比均较2010年有所减少,其原因主要是2011年度并购公司总数大幅上升(2010年度黄石、襄阳、荆州、潜江和孝感的并购公司数分别为2家、2家、2家、1家和1家,2011年度这5个区域的并购公司数分别为2家、2家、1家、1家和0家,从绝对数量上看几乎相差无几,但2011年度并购公司总数23家却较2010年度并购公司总数12家增加了11家)。

5.不同盈利能力下并购公司的比较与分析。2010和2011年度不同盈利能力下并购公司的占比及占比增减变化状况见表18。

由表18可知,在并购公司盈利能力的分布方面,相比2010年各具体盈利能力情况下并购公司的占比来看,2011年度盈利能力强的并购公司的占比增加了30.7%,而盈利能力差的并购公司的占比减少了24.2%,盈利能力适

项目

C制造业

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F批发和零售业

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K房地产业

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10年度

占比

50%

8.3%

0%

0%

25%

8.3%

8.3%

2011年度

占比

78.3%

0%

8.8%

4.3%

0%

4.3%

4.3%

占比增减

变化

+28.3%

-8.3%

+8.8%

+4.3%

-25%

-4%

-4%

表15两年度不同行业类别下并购公司占比及增减变化状况

项目中央国有地方国有民营外资2010年度占比

8.3%

50%

33.4%

8.3%

2011年度占比

21.7%

26.2%

47.8%

4.3%

占比增减变化

+13.4%

-23.8%

+14.4%

-4%

表16两年度不同企业性质下并购公司占比及增减变化状况

项目

武汉

宜昌

襄阳

荆州

黄石

潜江

鄂州

孝感

2010年度占比

25%

8.3%

16.7%

16.7%

16.7%

8.3%

0%

8.3%

2011年度占比

61%

8.7%

8.7%

8.7%

4.3%

4.3%

4.3%

0%

占比增减变化

+36%

+0.4%

-8%

-8%

-12.4%

-4%

+4.3%

-8.3%

表17两年度不同行政区域下并购公司占比及增减变化状况

2014.1·11·□

□湖北省优秀期刊

中的并购公司的占比减少了6.5%。

2011年度盈利能力强的并购公司的占比较2010年大幅增加,其主要原因系2011年度盈利能力强的并购公司的绝对数大幅增加(并购数由1家增至9家),这也充分表明那些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并没有止步不前,反而是居安思危、谋求变革的意愿更为强烈;而盈利能力差的公司的占比较2010年大幅减少,其主要原因系2011年度并购公司总数大幅增加(2010和2011年度盈利能力差的并购公司分别为5家和4家,从绝对数上看仅差1家,但2011年度并购公司总数23家较2010年度并购公司总数12家增加了11家)。

6.不同并购类型下并购公司的比较与分析。2010和2011年度不同并购类型下并购公司的占比及占比增减变化状况见表19。

由表19可知,在并购类型的分布方面,相比2010年并购数(起)的占比来看,2011年度横向并购数(起)的占比增加了13.3%,混合并购数(起)的占比仅增加了2.2%,而纵向并购数(起)的占比却减少了15.5%。

2011年度横向并购数(起)的占比较2010年大幅增加,其主要原因系2011年度横向并购数(起)的绝对数量大幅增加(并购起数由8起增至18起),这也表明上市公司增加控制产品市场的意愿变得更为强烈;而纵向并购数(起)的占比较2010年有所减少,其主要原因系2011年度并购数(起)大幅增加(2010和2011年度纵向并购数分别为4起和3起,从绝对数上看仅差1起,但2011年度并购总数27起较2010年度并购总数15起增加了12起)。

7.不同关联方关系下并购公司的比较与分析。2010和2011年度不同关联方关系下并购公司的占比及占比增减变化状况见表20。

由表20可知,在并购所属关联方关系的分布方面,相比2010年各具体关联方关系情况下并购数(起)的占比来看,2011年度有关联方关系并购数(起)的占比增加了5.2%,而无关联方关系并购数(起)的占比则减少了5.2%。

2011年度有关联方关系并购数(起)的占比较2010年有所增加,而无关联方关系并购数(起)的占比较2010年却有所减少,但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的幅度都不大(占比变化均为5.2%)。其主要原因是2011年度有关联方关系并购14起比无关联方关系并购13起多1起,而2010年度有关联关系的并购7起则比无关联方关系的并购8起少1起,虽然都是差1起,但两者方向是相反的。该结论表明2011年度上市公司解决自身关联方交易和关联方投资问题的行动较2010年度有所加速。

8.不同支付方式下并购公司的比较与分析。2010和2012年度不同支付方式下并购公司的占比及占比增减变化状况见表21。

由表21可知,在并购支付方式的分布方面,相比2010年各具体支付方式情况下并购数(起)的占比来看,2011年度采用无偿划拨方式的并购数(起)的占比增加了11.1%,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数(起)的占比仅增加了1.5%,而采用资产置换方式的并购数(起)的占比却减少了12.6%。

2011年度采用无偿划拨方式的并购数(起)的占比较2010年大幅增加(11.1%),其主要原因系采用无偿划拨方式的并购2011年度有3起而2010年度为0起。该结论说明2011年度国有上市公司理顺内部控股关系的行动较2010年度力度更大;而采用资产置换方式的并购数(起)的占比较2010年大幅减少(12.6%)的主要原因系2011年度并购总数(起)大幅增加(2010和2011年度采用资产置换方式的并购分别为3起和2起,从绝对数上看仅差1起,但2011年度并购总数27起较2010年度并购总数15起增加了12起)。

四、研究局限性与启示

(一)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对湖北省出台的地方性法规的梳理。为更好地解释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首先要对可能直接或间接

项目

盈利能力强盈利能力适中盈利能力差2010年度占比

8.3%

50%

41.7%

2011年度占比

39%

43.5%

17.5%

占比增减变化

+30.7%

-6.5%

-24.2%

表18两年度不同盈利能力下并购公司占比及增减变化状况

项目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2010年度占比

53.4%

26.6%

20%

2011年度占比

66.7%

11.1%

22.2%

占比增减变化

+13.3%

-15.5%

+2.2%

表19两年度不同并购类型下并购公司占比及增减变化状况

注:①“年度占比”表示该项目下并购起数与该年度并购总起数之比值;②“占比增减变化”表示2011年度并购起数占比与2010年度并购起数占比之差(下表20~表21同)。

项目

有关联方关系

无关联方关系

2010年度占比

46.7%

53.3%

2011年度占比

51.9%

48.1%

占比增减变化

+5.2%

-5.2%

表20两年度不同关联方关系下并购公司占比及增减变化状况

项目

现金支付

无偿划拨

资产置换

2010年度占比

80%

0%

20%

2011年度占比

81.5%

11.1%

7.4%

占比增减变化

+1.5%

+11.1%

-12.6%

表21两年度不同支付方式下并购公司占比及增减变化状况

□·12·2014.1

新智慧·财经□

影响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相关法律(国家发布实施)和规范(相关部委发布实施)进行全面梳理。但是,要对湖北上市公司并购呈现的特征给出强有力的解释,仅依据国家及各部委发布实施的有关法规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结合湖北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为支持“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而发布实施的一系列法规文件。因此,本研究在后续相关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全面梳理湖北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相关法规文件。

2.缺少对湖北省境外上市公司的并购研究。从2003年8月维奥生物在香港主板拉开境外上市序幕以来,截至2011年12月31日,湖北省已有凯迪水务、国策诺德、楚冠实业、东风汽车、中国汽车系统、武汉通用、丰泽农牧、金凰珠宝和卓尔发展等12家企业相继在中国香港、美国和新加坡等各地上市。由于海外上市公司的有关信息搜集难度较大,本研究除把东风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外(因为其也是境内上市公司),而其他11家上市公司并未列入本研究的研究范围。因此从研究对象的范围上来看,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

3.研究上市公司并购趋势的年度数据有限。为较好把握湖北上市公司并购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本研究对其2010和2011两个年度的并购进行了详细比较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由于本研究仅用了两个年度并购样本的相关数据,要相对准确地发现并购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局限性是必然的。不过,这一问题将会在后期相关研究中随着年度数据的增加而得到解决。

(二)研究启示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湖北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工作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力度亟待加强。从并购公司所属企业性质的占比来看,并购公司主要集中于中央国有公司,占比为29.4%;其次是民营公司,占比为28.2%;随后才是地方国有公司,占比为27.3%;排在最后的是外资公司,占比仅为25%。另外从变化趋势上看,相比2010年度,2011年度地方国有性质公司的并购占比亦明显减少(减少了23.8%)。而要增强湖北经济发展的后劲,使其担当起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角色,就必须深化湖北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地方国有资本进退有序合理的流动机制。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湖北地方国有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力度。

2.各行政区域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应协调推进。由前述相关研究可知,湖北上市公司分布共涉及武汉、宜昌、十堰、襄阳、荆州、荆门、黄冈、黄石、潜江、鄂州、孝感和仙桃等12个地市区域,但并购的公司仅涉及武汉、宜昌、襄阳、荆州、黄石、潜江、鄂州等7个地市,而十堰、荆门、黄冈、孝感和仙桃等4个地市的7家上市公司均无一家发生并购。另外,从并购公司的区域占比上来看,武汉的占比最大为61%,宜昌、襄阳和荆州的占比均为8.7%,黄石、潜江和鄂州的占比均为4.3%。由此可见,并购公司所分布的行政区域极为不协调。为此,要使湖北省内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相应区域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应协调推进。

3.产业链整合的并购重组应高度重视。从并购所属并购类型的占比看,横向并购发生18起,占比最大,为66.7%;混合并购6起,占比22.2%;纵向并购仅发生3起,占比最小,为11.1%。由此可见,2011年度湖北上市公司的并购主要集中于横向并购,而纵向并购则相对较少。另外,从两个年度的占比变化来看,横向并购占比增加明显,纵向并购占比减少明显。由此可见,湖北上市公司的纵向并购偏少。为此,要增强湖北上市公司对其上下游资源的控制力,就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产业链的整合。

4.财务状况差的公司并购重组应积极推进。从并购公司盈利能力的占比看,盈利能力适中的公司有10家,占比最大,为43.5%;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有9家,占比为39%;盈利能力差的公司有4家,占比17.5%。即并购主要集中于盈利能力适中和盈利能力强的公司,而盈利能力差的公司的并购则相对较少。另外,相比2010年,2011年度盈利能力差的并购公司的占比不增加反而还减少了24.2%。由此可见,盈利能力差的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工作几乎停滞不前,甚至还有些倒退。为此,要真正进一步提升湖北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首当其冲就是要积极推进盈利能力差的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工作。

【注】本文系湖北会计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湖北上市公司2011年度综合报告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弗雷德·威斯通等著.唐旭等译.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于春晖,刘祥生.企业并购理论、实务与案例.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3.胡伟.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市场效应和绩效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4.何毓海,张立强.公司并购中目标公司估价的信号传递博弈.财会月刊,2009;10

5.张震.世界500强企业遭遇的并购失败.财会月刊,2013;10

6.熊梦云,彭卉.企业并购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财会月刊,2013;16

2014.1·13·□

武汉市上市公司名单

600005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000707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783 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000952 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049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785 武汉中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0006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0168 武汉三镇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600355 武汉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00035 湖北楚天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000826 合加资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0345 武汉长江通信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971 ST迈亚600879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000988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000760 湖北博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600743 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600801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000615 湖北金环股份有限公司000926 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627 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769 武汉祥龙电业股份有限公司600421 武汉国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520 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000939 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000665 武汉塑料工业集团股份公司000553 湖北沙隆达集团公司600745 中茵股份有限公司 600774 武汉市汉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759 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086 湖北东方金钰股份有限公司600568 中珠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2194 武汉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00275 ST昌鱼 600993 马应龙药业集团000966 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002281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976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885 力诺太阳600260 湖北凯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668 荣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501 鄂武商A 000883 湖北三环股份有限公司002013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战略并购将成主流模式-----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并购案例的选择 中国证监会于2002年10月8日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并从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文拟以新办法实施后即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发生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力图在案例的统计分析中寻找具有共性的典型特征以及一些案例的个性化特点。 一般而言,从目前发生的多数并购案例看,若以股权发生转移的目的区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出于产业整合的目的进行战略并购;二是以买壳收购为手段,进行重大资产重组,而后以再融资为目的的股权变动。本文分析的重点将结合控制权转移的途径,侧重于从收购目的即战略并购和买壳收购入手。也就是说,本文分析的第一层次以目的为主,第二层次将途径及其他特征综合作分析。基于此,我们统计出共有49例并购案例,其中战略并购30例,买壳并购19例。战略并购类案例控制权尽管通常发生了改变,但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收购人实施收购的目的主要有:提高管理水平进行产业整合、投资进入新的产业、其他(如反收购、利用上市公司作为产业资本运作的平台、MBO等)。买壳收购类案例主要包含民营企业买壳上市和政府推动下的资产重组(重组和收购方也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主要资产都会发生重大改变。上市公司收购案例的统计分析均来源于公开披露的信息。 战略并购案例分析 一、并购对象的特征 1、行业特征----高度集中于制造业。按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所有1200余家上市公司分别归属于22个行业大类中(由于制造业公司数量庞大,因此细分为10个子类别)。在本文研究的30个战略并购案例分属于其中的12个行业,行业覆盖率达到了55%。占据前4位的行业集中了19个案例,集中度达到了63.3%,接近三分之二。 从统计结果看,战略并购在高科技、金融、公用事业等市场普遍认为较为热门的行业出现的频率并不高。相反,战略并购却大部分集中在一些传统制造行业(如机械、医药、食品等)。在8个制造业子行业中发生的案例共有25项,占据了83.3%的比例。由此可以认为,战略并购对象的行业特征相当显著,有超过80%的案例集中于制造业。 如此鲜明的行业特征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全球制造业基地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可以预见,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将为上市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战略并购提供一个广阔的舞

新材料上市公司名单

1、特种金属功能材料(77家) 2、高端金属结构材料(37家) 3、先进高分子材料(236家) 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65家) 5、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38家) 6、前沿新材料(25家) 7、新三板挂牌新材料企业(282家) 说明:这里指的是该上市公司涉及相关新材料,仅供参考 一、特种金属功能材料(77家) 稀土功能材料 1、安泰科技(000969)清洁能源用先进材料、特种材料制品及装备、超硬材料等 2、北方稀土(600111)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盐类产品、磁性材料 3、北矿磁材(600980)烧结铁氧体、粘结铁氧体、粘结磁器件、烧结磁器件 4、鼎泰新材(002352)稀土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稀土锌铝合金镀层钢绞线等 5、广晟有色(600259)钨产品、稀土产品 6、横店东磁(002056)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永磁铁氧体、软磁铁氧体 7、江粉磁材(002600)铁氧体永磁元件、铁氧体软磁元件 8、金瑞科技(600390)电解锰、四氧化三锰、锂电正极材料、镍氢正极材料

9、宁波韵升(600366)钕铁硼、电机 10、盛和资源(600392)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稀土稀有金属 11、太原刚玉(000795)钕铁硼、立体库、棕刚玉、金刚石制品 12、天通股份(600330)磁性材料、太阳能光伏及LED产品 13、五矿稀土(000831)稀土氧化物、稀土技术研发及咨询服务 14、厦门钨业(600549)氧化钨、钨粉、碳化钨粉、硬质合金等 15、银河磁体(300127)粘结钕铁硼磁体 16、正海磁材(300224)钕铁硼磁性材料 17、中钢天源(002057)永磁铁氧体、稀土钕铁硼 18、中科三环(000970)磁材产品、电动自行车 铜及铜合金 19、博威合金(601137)铜合金棒材、铜合金线材以及铜合金板带 20、刚泰控股(600687)电解铜、黄金及黄金饰品 21、海亮股份(002203)铜管、铜板带、铜箔及其他铜制品 22、江西铜业(600362)阴极铜、铜杆线、铜加工产品、黄金、白银 23、精诚铜业(002171)黄铜带 24、精艺股份(002295)内螺纹铜管、铜管连铸连轧设备等 25、鹏欣资源(600490)阴极铜、镍、化工 26、铜陵有色(000630)阴极铜、铜加工材、黄金、白银等 27、西部资源(600139)铜精粉、铁精粉、硫精矿、锰精矿等 28、鑫科材料(600255)铜基合金材料、辐照特种电缆 29、云南铜业(000878)高纯阴极铜、铜精矿等

并购绩效评价指标

对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指标的探讨 摘要: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越发达,并购的频率就越高。虽然并购的最初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利润最大化和竞争力提升为最终目的。因此不论并购活动的起初形式如何,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后,成功而有效的并购应以综合经营能力的提高来衡量。就企业并购后的绩效如何评价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并购、绩效评价、评价指标、指标体系 1、对目标公司的财务效益评价 (1)投资回收率,该指标是指并购公司兼并目标公司后取得的年净收入的增加额与兼并投资之比。即投资回收率=年净收入增加额/兼并总投资×100%。年净收入额增加额的计算主要是指并购公司兼并后取得集团的年净收入扣掉兼并前并购公司的年净收入的余额,衡量由于并购公司的兼并投资所产生的增量效益与投资总额的比率。 (2)剩余收益,该指标是指目标公司的营业利润超过预期最低受益的部分,这个预期收益是根据对目标公司的投资占用额和并购公司管理当局确定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确定的。如果目标公司的营业利润超过了并购公司预期的最低报酬率,就可能为集团带来剩余收益。同样也有利于目标公司。 (3)经济增加值,该指标可以测定公司在单一年份中所创造的货币经济价值,其定义如下:经济增加值=投入资本额×(投

入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或者,经济增加值=调整后报告期营业净利润-投资资本费用。该指标的意义在于:它综合了公司投入资本规模、资本成本和资本收益等多种因素,作为一项并购投资,只有当投资者从目标公司的收益中,获得大于其投资的机会成本后,才表明股东从并购活动中获得了期值收益。在有效的金融环境中,资本成本反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由于各种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大小不同。在同样投入资本规模及资本收益水平下,资本成本低的公司所获得的资本净收益更高,资本经营水平更好。 (4)市场增加值,市场增加值与经济增加值都是在资本收益中扣除资本成本,但经济增加值中的资本收益率及资本收益是以会计意义上的经营利润为计算依据的,而是厂增加值是以资产的市场为基础对企业业绩的衡量。其计算公式为:市场增加值=T期末公司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按期末公司资产的市场总价值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该指标认为公司用于创造利润的资本价值总额既不是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也不是公司资产的经济价值,而是其市场价值,经济增加值指标比较适合评价具体某个年份的资本经营效益,而市场增加值是以未来预期现金流量为计算依据,反映出市场对公司整个未来经营收益的预期。适合于评价公司中长期资本增加能力。 2、对并购后集团公司的财务效益评价——成本收益法 对于并购后集团公司可以从成本收益两方面全面地考察并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我国从二十世纪 90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2001年加入WTO 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4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 PC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IBM PC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得失。 二、联想并购IBM—PC业务背景介绍 (一)并购背景简介 % 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 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并购双方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4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但联想收购的其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三年半里持续亏损。2004年12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档案显示,到2004年6月30日为止,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总额已高达9.73亿美元。 三、联想收购lBM—PC业务的动因 (一)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GroupLimited)创建于1984年,一直是中国PC市场的龙头企业。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与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与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已经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并购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并购活动发生后企业的经营绩效是否有所改善的话题,国外学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得出的结论莫衷一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呈现出规范化和市场化的特征,但并购行为绩效如何,并购行为究竟能否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并通过选择采用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并购绩效研究方法建立了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体系。 然后文章以2006年沪深两市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绩效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效果总体来看并不理想,多数并购活动并未能给并购企业带来经营绩效的增加,反而使其经营业绩下滑。从与被并购方所处的行业关系看,混合并购的效果相对较好,并购发生后第二年并购方上市公司的绩效较并购发生前略有改善;而纵向并购在并购当年以及并购后一年绩效的大幅下降后在第三年开始出现反弹的迹象;相比较之下,横向并购的绩效则最差,并购当年的绩效即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第二年虽然有所好转,但这种好转并未延续到下一年中。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并购市场存在的影响并购绩效的多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相关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并购活动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对我国乳业并购的动因及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5760788.html, 对我国乳业并购的动因及现状分析 作者:吕萌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7期 摘要:2002年12月6日,云南洱源县政府与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所属上市公司)在昆明正式签约:“新希望”出资5500万元收购洱源县政府持有的蝶泉公司91.8%的国有股份,并承担原有公司债权债务,增资扩股,妥善安置员工,妥善解决鲜奶收购及价格等问题,接收“蝶泉”商标、“邓川”原产地标志等无形资产等。并购完成的几年内,新公司运作顺利,基地建设、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取得新的进展,出现了“政府满意,企业增效,财政增收,奶农高兴”的喜人局面。 关键词:蝶泉乳业;新希望;并购整合 中图分类号:TS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乳制品行业事件频出,先有伊利、光明、三元纷纷加快全国市场推进的步伐,然后是雀巢并购云南蝶泉引发各方人士的关注和评论,不久新希望又同时将四川华西乳业公司和重庆天友乳业公司两家当地的著名品牌纳入麾下等等。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乳制品行业的竞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直接引发乳品行业的竞争格局和未来走向。 二、行业概论 第一,市场竞争由产品竞争扩展到资源的竞争。乳制品是个相关性很强的行业,在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乳制品加工业、顾客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下游,因此它的行业特征和变迁也不可避免要受到上游产业的影响。从长远来看,要扩大市场容量,使奶制品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就必须在销地拥有奶源,降低运输成本。因此乳业的竞争已经由原来终端产品的竞争上溯到对资源拥有的竞争,由原先企业间的竞争转向整个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第二,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运营。一方面,经过前期的资本积累,一些大的厂家如伊利、光明、三元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资金实力,有能力通过资本手段实现市场的扩张,并且这种方式的扩张较之产品在市场上竞争的扩张更有利于投资与被投资双方,可以减少过度竞争的损耗,更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乳制品行业的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产业外的资金会转向乳业,谋求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 第三,宏观联合,微观竞争。宏观联合将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入世后外资及国外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会同国内企业联合(如参股等);二是各地的地方品牌之间的联合。但联合之外,由于单纯的联合容易扼杀企业创新的动力,在微观层面上,竞争仍将十分激烈。一方面从企业自身来讲,联合只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一种生存方式,要发展下去,就必须提高自身竞争

上市公司各行业龙头企业一览表

上市公司各行业龙头企业一览表

各行业龙头企业一览表 一.指标股: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中国国航、宝钢股份、 中国神华、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华能国际、中国联通、 长江电力、中国人寿、中国石油 二.金融: 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A、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中信证券、宏源证券、建设银行 三.地产: 万科A、金地集团、保利地产、招商地产、 泛海建设、华侨城A、金融街、中华企业 四.航空: 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上海航空 五.钢铁类: 宝钢股份、武钢股份、鞍钢股份、太钢不锈、包钢股份 六.煤炭类: 中国神华、兰花科创、兖州煤业、潞安环能、 大同煤业、神火股份、西山煤电 七.重工机械: 江南重工、中国船舶、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晋西车轴、 柳工、振华港机、广船国际、山推股份、沈阳机床

八.电力能源: 长江电力、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国电电力、 漳泽电力、大唐发电、国投电力 九.汽车: 长安汽车、中国重汽、一汽轿车、上海汽车 十.有色金属: 中国铝业、山东黄金、中金黄金、驰宏锌锗、 宝钛股份、宏达股份、厦门钨业、吉恩镍业、 五矿发展、中金岭南、云南铜业、江西铜业 十一.石油化工: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海油工程、中海油服 十二.3G通信 中兴通讯、大唐电信、中国联通、亿阳信通、高鸿股份 十三.科技类: 歌华有线、东方明珠、综艺股份、 中信国安、方正科技、清华同方 十四.水泥: 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 十五.环保: 龙净环保,菲达环保 十六.新能源: 天威保变、丰原生化 十七.中小板:

彩虹股份、广电电子、深天马A、东信和平 二十七.软件: 东软股份、恒生电子、中国软件、金证股份、宝信软件 二十八.超市: 大商股份、华联综超、友谊股份、上海家化、 武汉中百、北京城乡、大连友谊、新华传媒 二十九.零售: 王府井、广州友谊、新华百货、重庆百货、 银座股份、益民百货、中兴商业、东百集团、 百联股份、武汉中商、西单商场、上海九百 三十.材料: 星新材料、中材国际 三十一.酒店旅游: 华天酒店、黄山旅游、峨眉山、丽江旅游、锦江股份、 桂林旅游、北京旅游、西安旅游、中青旅游、首旅股份 三十二.奥运: 北京城建、中体产业 三十三.酒类: 贵州茅台、五粮液、张裕A、水井坊、泸州老窖三十四.造纸: 岳阳纸业、华泰股份、晨鸣纸业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列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所有业务,包括门户网站、雅虎搜索、即时通讯、拍卖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等。根据协议,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35%的投票权和40%的经济获益权,同时向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雅虎因此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战略投资者。 二、并购双方简介 (一)阿里巴巴简介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 1 亿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 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亿人民币。截至 2005 年7月10日,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 800万件、网页日浏览量突破 9000 万、注册会员数突破760万、2005 年二季度成交额达亿人民币,遥遥领跑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2003 年10月,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目前,支付宝已经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及国际的VISA 国际组织等各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二)雅虎简介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雅虎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 38 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三、并购背景及其动因 (一)并购背景 1.雅虎: 雅虎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期,在本地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因此作为投资一方的软银公司本着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希望能够将其优化整合。从雅虎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中国业务盘出去,正好有利于集中精力在其他市场竞争。 2.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本身在国内的B2B领域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在业务上与雅虎无大冲突,同时雅虎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国际背景还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进行内部处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3.国际背景: 百度在美国上市,股票表现抢眼之极,中国概念在纳股再度成为助推力,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下一个极具潜力的网络企业,不应忽略,在合并案中,雅虎只是以业务并入和现金入股的方式进入,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原有董事会的结构与权利分配。 (二)并购动因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二是实现企业特定的发展战略,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阿里巴巴而言,我们认为,其收购雅虎中国的动因有两方面。 1.站在集团战略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大国,使其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将拓展到除了无线、游戏外的所有互联网领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的B2B、C2C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时通讯工具有雅虎通和淘宝网,搜索是第2名,这时,挤进四大门户的行列也非难事;同时,以阿里巴巴积累的商务用户为基础,加上淘宝网用户群和雅虎中国以白领为主的受众群,若要发展广告业务,其竞争力已与很多门户网站不相上下;另外,有了流量基础,定位可以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及长期绩效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及长期绩效研究 纵观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并购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热点。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总体而言,每次并购浪潮都发生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目前正处于急剧的转型时期,股票市场上的并购层出不穷,其对资源重新配置的功能日益显现出来。成功的并购对于企业以及经济的发展壮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从企业并购的实际情况看,失败的个案却屡见不鲜,因此,企业如何利用并购迅速成长和发展,政府如何对企业并购进行良性的引导和监管便成为很现实的问题。 对企业并购的研究,理论界一般都集中在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两方面,本文将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对中国企业并购理论以及长期并购绩效进行研究,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提供参考,提高中国企业并购的绩效。本文的共设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这一部分主要将论文的整体研究思路及研究路径加以介绍,包括本文的研究动机、研究方法及内容,并介绍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未来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第二部分为并购动因理论的系统分析和介绍。 这一部分首先详细介绍了国外传统的并购动因理论。然后深入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动因。第三部分是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综述。这一部分重点回顾了国内外对于并购长期股票价值效应的研究文献。 首先介绍了计算并购绩效的事件分析方法。其次,分别将国内外相关的并购长期资本市场绩效的研究文献进行详细回顾。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找出目前我国并购绩效研究领域的不足,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第四部分是对上市公司并购的长期期资本市场绩效衡量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这一部分运用国外规范的长期期事件研究法——连续持有超常收益法(BHAR)评价了收购公司在并购后1—3年的长期股东财富变化,与此同时,分析了并购类型、跨行业属性、国有控股、大股东绝对控制等因素对并购长期资本市场绩效的影响,并对少数动因理论加以验证。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基于前文的理论及实证分析结果,给出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并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公司并购整合的绩效分析

公司并购整合的绩效分析 一、企业并购行为的原因 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克服了通过自身积累实现渐进式发展的局限,为企业实现跳跃式甚至是几何式数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使产业资本从一个企业流动到另一个企业,由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行业,从而实现产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西方主流理论一般认为并购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但在实际的实证分析中历来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更多的实证分析也指出了大部分的并购其实是不成功的,并购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行为相比,我国企业的并购还有其特殊的背景:我国企业并购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时间短,内部交易、关联交易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且当前企业正处于旧体制未完全解体、新体制刚开始发生作用的特殊转轨时期,企业作为名义上的并购主体,在实施并购战略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出现了大量的非理性行为。 首先,企业的并购动机。分析并购绩效,我们必须首先分析企业并购的动机,将并购动机和实际结果相比较,才能看出并购绩效的优劣。而且作为并购行为的出发点,并购动机是影响并购绩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发现并购动机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就可以为用它们探索提高企业并购绩效的途径提供思路。概括为以下动机:追求利润的动机。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清楚,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是一个追逐利润的过程。这是其生产的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尤其如此。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西方企业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宗旨,企业兼并作为1种商品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它最初产生的动力就源于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由于通过企业兼并可以提高经济规模,增加产品产量,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家总是想方设法地利用企业兼并的途径获得更大的利益。投资银行家受高额佣金的诱使,也在极力促使企业兼并的成功。因此,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动机刺激了企业兼并的不断产生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动机。企业兼并的另一动力来源于竞争的巨大压力。有市场就会存在竞争,这几乎是市场经济中1条铁的法则。尽管竞争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从最根本上讲,竞争还是单位成本的竞争。哪一厂商产品的单位成本低,就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利润,从而在市场上站住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打败对手。当然,竞争的前提是其产品适销对路。以上两点仅仅是西方企业兼并的原始动力。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兼并的原始动力又是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企业并不仅仅由于某种原因进行兼并,实际的兼并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 二、企业并购整合的因素分析 西方学者认为,主要有5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西方企业兼并活动:(1)经营协同效应;(2)财务协同效应;(3)企业发展动机;(4)市场份额效应;(5)企业发展的战略动机。(一)管理能力协同程度并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应当追求更高的管理效率。由于并购双方在整合前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具有剩余管理能力的企业如果能将剩余管理能力应用于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管理水平不足的企业,那么就

甘肃25家上市公司

甘肃25家上市公司 25家公司中,控股权在甘肃的仅有半数。其中光浙江民营资本控股的,就有上峰水泥、银亿股份(20.05, 0.00, 0.00%)、兰州民百(9.73, -0.13, -1.32%)、刚泰控股(30.89,0.04, 0.13%)4家。甘肃上市公司普遍经营不善,有一半公司经历过重大重组。 从1994年靖远煤电(11.20, -0.50, -4.27%)上市,到2011年佛慈制药(33.88, -1.14,-3.26%)挂牌,再到2013年刚泰控股迁址兰州,经过近20年发展,注册地在甘肃的A股上市公司,现已达到25家。 在西北五省(区)中,甘肃的上市公司数量,虽不及有40家之多的陕西和新疆,却也远胜青海(10家)、宁夏(12家),称得上中规中矩。 但25家公司中,控股权在甘肃的仅有半数。其中光浙江民营资本控股的,就有上峰水泥、银亿股份、兰州民百、刚泰控股4家。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甘肃上市公司普遍经营不善,有一半公司经历过重大重组,荣华实业(8.49, -0.29, -3.30%)、中核钛白(19.21, -0.02, -0.10%)等多家公司还被证监会[微博]实施过处罚。甘肃资本市场的发展,依然前路漫漫。

25家公司概况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甘肃25家A股上市公司,国企占了12家。其中最终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微博]的有3家,分别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控股的国投电力(12.24, -0.53,-4.15%)、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蓝科高新(15.73, -0.54, -3.32%)、中材股份控股的祁连山(10.89, -0.40, -3.54%)。 甘肃省国资委[微博]控股的有7家,分别为靖远煤电、甘肃电投、莫高股份(13.74,-0.06, -0.43%)、亚盛集团 (10.30, -0.63, -5.76%)、酒钢宏兴(5.56, -0.13, -2.28%)、三毛派克和长城电工(13.36, 0.16, 1.21%)。另有两家为地市国资控股,分别是兰州市国资委控股的佛慈制药,酒泉市国资委控股的敦煌种业(10.16, -0.39, -3.70%)。 在13家个人控股公司中,上峰水泥、银亿股份、兰州民百、刚泰控股4家浙籍公司的老板,分别来自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和台州。恒康医疗(原名独一味(36.48, -1.01,-2.69%),2008年上市)实际控制人阙文彬为四川双流人,虽然公司注册地和厂区在甘肃省康县王坝独一味工业园区,公司办公地却在成都。此外,方大炭素 (13.04, 0.00, 0.00%)实际控制人方威是辽宁沈阳人(1975年出生),中核钛白实际控制人李建锋是江苏无锡人。 仅有6家民营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来自甘肃,包括皇台酒业(12.39, 0.00, 0.00%)董事长卢鸿毅、华天科技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典型案例分析 在全球化并购浪潮中,已不仅仅限于大企业吞并小企业,更多地出现了大企业之间的并购。这种大企业的并购常常对一国或几国的相关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对一些国际上著名的大企业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能使我们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以下我们来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一)波音公司并购麦道公司 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公司,宣布并购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公司。并购总价值133亿美元。并购后,每份麦道股份变为0.65波音股份。麦道品牌只保留100座的MD一95型客机,其余民用客机一律改为波音品牌。从此,有76年历史,举世闻名的麦道公司不复存在。波音公司总经理于1997年2月出任新波音的主席和总经理,三分之二以上管理干部由波音派出。新波音拥有20万员工,500亿美元资产,净负债仅仅10亿美元。当时预计在1998年,新波音公司可望有

530亿美元的进账,可牢牢稳住世界民用和军事飞机制造企业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波音公司成立于1916年,至今已有89年的历史。波音经过多次的研究开发,发展成为一家设计并制造民用及军事飞机、导弹、直升飞机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多种经营公司。在今后的20年中,波音将以每年5%的速度发展空中交通事业,并在原有全球民用客机交易量64%(1995年)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提高。 麦道公司成立于1920年,一直在军用飞机制造领域拥有霸主地位。但是在1996年以后,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竞争能力迅速削弱,从而面临着被其他企业并购的危险。 波音并购麦道计划已经讨论了三年。麦道曾经两次拒绝波音,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在与波音和空中客车的激烈竞争中,麦道一路败北,世界市场份额从22%下降到不到10%。1996年,麦道只卖出40架民用客机。1996年10月,麦道承认自己的300座MD一11无力与波音的400座747竞争。12月,麦道放弃了自己440座MD 一11的计划,开始作为波音的"下承包商",帮

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

互联网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 摘要:针对2013年有并购行为的互联网行业公司,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并购前一年、当年、及并购后两年内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互联网行业公司绩效经历了一个起伏的阶段,并购当年业绩出现大幅下降的现象,并购后第一年绩效迅速增长,并购后第二年较并购当年绩效有改善,较上一年绩效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行业;并购绩效;因子分析法 作为现代化的产物,互联网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经济对资本市场结构的改革也形成了重大影响。2013年,中国的并购市场无论在金额还是数量上,均创新高,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共进行317起并购交易,同比增加100.6%;其中278起涉及的交易金额达143.49亿美元,同比增加164.5%。随着互联网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并购似乎已经成为扩大企业规模,互补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George?J?Stigler的文章提到:“可以说,在美国,几乎全部大规模企业都是依靠兼并、收购这样的方式发展壮大的。”然而,并购行为能否达到真正改善企业状况,提升长期绩效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般来说,并购绩效分析主要选取两种方法。其一,事件研究法,通过观测股票的价格波动来研究并购行为带来股东价值的变动,是研究并购短期绩效变化的常用方法。其二,会计研究法,通过对比财务指标及其组合,对绩效的进行中长期观测,分析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国内大批学者对此展开过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冯根福、吴林江(2001)[1]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1994 -1998年间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并购绩效是明显波动的,仅在并购第一年有上升,之后的几年均呈现下降的趋势;陆桂贤(2012)[2]运用事件研究法,将沪深上市公司2005 年发生的37 起并购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公司在并购后两年 内绩效没有改善,并购三年后少数公司的绩效才有所提升。张翼、何小锋(2015)[3]等用因子分析法对2003―2008 年沪深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对比并 购前三年与并购后五年的绩效表现,得出结论:长期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是无效率的,未能达到资源融合与价值提升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为客观地对互联网行业的长期并购绩效做出评价,本文选取会计研究法,即因子分析法,对2013年互联网行业内 的并购事件进行筛选、实证分析。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我国资本主义市场的正式设立,并购就一直持续不断。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国内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寻求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扩大,使得我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得到了新的机会。并购作为企业资源配置和快速扩张的一种手段,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1993年至今,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作为中国并购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是否从并购中得到绩效的提高越来越受重视。并购能否有效改善上市公司的绩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西方学者从20世纪50、60年代起,开始对并购绩效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法和结论。而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活动在运作机制,股权结构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更具有实践指导的意义。成功的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社会资源得到良好的配置,失败的并购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甚至致命的打击。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对并购前后各利益相关者绩效指标变化与公司绩效指标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各利益相关者在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角色定位,明确并购对企业绩效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影响并购绩效的原因,给我国企业并购提供合理的依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在对于上市公司并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问题研究时,存在这许多的差异。有认为达到提升的效果,有的研究表明是呈下降趋势,也有结果显示是不明确的。 从19世纪末至今,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这些并购重组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每一次并购浪潮都已特定的技术进步、市场发展或制度变革为背景,为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由于较早建立起了完善的资本市场,因此,记录了较为完整的交易数据,包括公司的财务数据、市场数据等,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国外的研究中,通常通过联合检验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市场绩效的方式来对相关的并购理论进行检验。他们能够过实证研究发现,目标公司收益和总收益正相关,表明协同效应强于代理问题。在总收益为正的子样本中,目标公司收益与收购公司

企业文化与并购绩效

企业文化与并购绩效 【篇一: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一、背景和意义 并购一直在金融学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购的关键在于通过购买另 一家公司来增加股东的利益。而这种利益增加是建立在协同作业之 上的,协同作业不但能增加效率而且能节约开支。但是协同作业是 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概念,它并不会在两家企业合并后自动 出现,只有在两家公司的业务在经济层面上完全融合才会使之有所 提升。但在很多情况下,并购的作用是相反的。不但无法改善企业 的经营状况,反而使其销售减少。 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并购的数量有 了很大的增长。作为公司重组的一种形式,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每天 都要安排并购,将两家不同的公司合并为一家更大的公司。 同时,全球跨国并购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1998年,跨国并购占 全球并购总量量的23%,到2007年已经上升45%。相对于国内并 购来说,跨国并购增加了额外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可能对并购产生 阻碍或促进的作用。例如,文化或地理上的差异会提高两家公司并 购的成本。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对并购是否能够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等问题有所探究,并试图 比较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在最终效果上是否有着显著的差距。 二、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 (一)并购的经济效益 在过去众多对于并购的文献中,作者的意见大相径庭。 《哈佛商业评论》(2006年1月)的统计数据表示,70%的并购案 例是失败的,因为它们无法完成并购的既定目标。agrawal等人在1992年的研究也表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有许多公 司在经历了并购之后五年内,无法向股东支付正常水平的股利。 lev and mandelker 在1972的研究却表明,从长远效益看,经历过并购的企业普遍比未经历过并购的企业好。另外,也有研究表明, 并购能拉高公司股价,从而增加股东的财富(halpern ,1973)。

企业并购行为、动因的理论分析

企业并购行为、动因的理论分析 [ 内容摘要] 企业并购是一项非常 活跃的财务活动,不同企业制度下企业并购行为是各不相同的,无论是业主制、合伙制还是公司制企业都有不同的并购行为目的,而企业扩张的实质就是资本扩张,主要实现形式就是企业间的并购,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效率解释、信息理论、代理问题 和市场力量四个方面。 [关键词]并购行为动因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中最引人注目、最富有争议的论题莫过于公司的并购活动了。企业并购作为企业的一种自主经济行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内在的要求。为了深入探究企业 并购的动因,需从企业发展的内在本质入手,从不同企业制度下企业并购行为比较、企业扩张等角度对企业并购行为进行理论溯源,然后再对有关企业并购动因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企业并购的行为分析

不同企业制度下企业并购行为比较业主制 企业的并购行为分析。业主制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历史起点,它的存在是以传统的手工技术和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形态为基础的。由于单个企业主的资本总量是有限的,所以最初的企业起始规模也是有限的,表现为要素投入不足,从而使企业处在要素报酬递增阶段。要使生产要素组合产生出最大限度的劳动效率,企业必须增加要素投入,换言之,企业必须扩大规模。而扩大规模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而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则需要货币资本的投入。企业只有积累和募集了更多的货币资本,才能获得占有和使用更大数量的各类生产要素的权力。从产权制度和运行机制两方面来看,业主制企业表现出如下特征:产权高度一体化,即所有权与经营权是一致的,或者说产权是高度收敛的;企业对市场价格的反映是非常灵敏的,即随行就市的机制非常灵活;其行为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企业所有者自负盈亏,且负无限责任。 业主制企业及其运行的上述特征,一方面展

C16056 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实务及案例分析(上)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进行并购时,可能涉及的政府部门包括() A. 商务部 B. 发改委 C. 国资委 D. 以上均涉及 描述:三、交易结构/政府审批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2. 并购交易谈判的本质是() A. 符合买方的战略规划 B. 各方利益诉求的平衡 C. 达成理想的交易价格 D. 完全满足一方的利益诉求 描述:二、并购谈判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3.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选择并购标的时要明确买方企业的并购战略 B. 要综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及长期发展趋势 C. 仅需考虑企业的战略规划,无需考虑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 D. 初步确定并购的目的和并购标的池的范围 描述:海外并购的四大原则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4. 标的公司为非上市公司的并购交易的优点是() A. 较强的可控性 B. 资产以及盈利规模较好 C. 信息披露透明 D. 需要考虑更多的监管机构审批 描述:三、交易结构/标的资产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二、多项选择题 5. 并购交易涉及的利益方通常包括() A. 买方企业 B. 标的公司股东 C. 标的公司管理层 D. 标的公司员工 描述:二、并购谈判 您的答案:C,B,D,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6. 确定海外并购战略时,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包括() A. 总体发展规划 B. 投资方向 C. 国内市场的变动及对策 D. 被并购企业的基本面信息 描述:一、并购标的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7.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企业并购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 B. 企业并购涉及到财务、法律、评估、税务等各方面的问题。 C. 企业并购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 D. 每笔并购交易都有其独特之处。 描述:三、交易结构 您的答案:B,A,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三、判断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