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届高三历史练习4

2014届高三历史练习4

2014届高三历史练习4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1.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

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

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B.增强了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使人民获得民主自由权利

3.“国”字在书法里面有41种写法,而且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图中“国”字被

广泛使用最晚的是( )

4.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

人民为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破坏

C.封建政府和军阀的专制统治D.长期的专制传统和落后保守的封建思想观念5.1908年中国政府颁布《结社集会律》规定:(集会、结社)“与政治及公事无关者,皆可

照常设立,毋庸呈报”;有关政治者“非呈报有案,不得设立”。此规定( )

A.成为中国近代最早涉及民权的法案 B.形式上承认结社集会的合法性

C.符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精神 D.使人民完全获得了政治自由

6.“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解决。……所谓的革命,无非是要借

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这表明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前期民主革命( )

A.目的的坚定性 B.手段的优越性

C.过程的跳跃性 D.结果的建设性

7.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一文中宣称:“我们要仿照

你们的政府而缔造我们的新政府。”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

C.“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D.“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8.反对专制统治,要求民主政治的平等权力是时代的强音。以下各项中,不能体现中国民主

化的是( )

A.《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国民党“制宪国大” D.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

9.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

保。”下列属于“东亚开化中华早”的是( )

①洋务运动引进近代工业②戊戌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

③清末新政创办新军④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10.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对民国初期留学热潮的分

析,正确的是( )

A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适应“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

11.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

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C.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D.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12.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

点。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 )

A.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B.由民主共和走向社会主义

C.由愚昧、专制走向民主、科学 D.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13.“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

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

14.孙中山在南方建立革命政权对抗北洋政府。1919年,北、南政权各派代表组团参加巴黎

和会,共同拒绝和会签约。对此解析最合理的是( )

A.南北政权均坚持中国权益 B.列强扶持各派分化瓦解中国

C.南北消除对抗实现国家统一 D.革命党和北洋军阀同流合污

15.“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

赞的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6.《申报》曾报道:1919年6月北京某机关接到里昂三十日发无线电云,二十八日下午三

时,……突有某国代表拒绝签字,各国代表大为震动。日本代表尤为惊异之邑云云,观似拒绝签字者即系我国代表。该材料说明( )

A.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 B.我国代表在会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C.中国政府维护了国家主权 D.我国代表受到了国内群众运动的影响

17.五四时期流行“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1918年12月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

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这里的“公理”是指( )

A.宋明理学“天理” B.平等、自由

C.进化论和个人权利 D.自然科学定律

18.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

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19.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这一评价

表明( )

A.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 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内除国贼”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 D.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

20.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

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21.右图是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 20 世纪初期绘制的一幅名

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

件是( )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2.《蔡元培复政府慰留电》:“大总统、总理、教育总长钧

鉴:学生举动,逾越常规,元培当任其咎。政府果曲谅

学生愚诚,宽其既往,以慰舆情,元培亦何敢不勉任维

持,共图补救。”1919年5月。由此可见蔡元培认为( )

A.否定五四运动 B.学生运动虽不合法但符合情

C.爱国应该理性 D.五四运动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23.梁漱溟在报上发表题为《论学生事件》的文章,他说:“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

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从这段材料提炼的信息有( )

①学生有爱国之举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

③学生爱国且尊重人权、遵守法律④学生行为有过激之举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4.《新潮》2卷4号记载着这样一段话:这次运动是民众自决的精神……这次运动中大家

直接向公使团及国外人类表示,是中国民众对外自决的第一声;不避艰险,直接问罪,是中国民众对内自决的第一声。所以这次运动是“二重保险的民众自决运动”。”这次运动”应该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5.20世纪20年代,某文章宣称:“中国劳动团体为反抗资本家资本主义而战,就是为保全

中国独立而战。”该文呼吁( )

A.支持五四爱国运动B.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C.进行国民革命D.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6.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

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

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

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

A.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

C.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

27.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表述正确的是( )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奋斗方向

B.确定近期的革命目标是统一中国

C.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D.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合作的方针政策

28.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

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29.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

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30.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

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

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

3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启蒙运动一经兴起,就越出国界,跨过时代,成为各国先进人士的思想理论武器。许多作品,已传遍世界,……一直起着鼓舞人们奋勇上进的积极作用。

——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不能照抄材料中的原话)(6分)

(2)20世纪初,启蒙思想在中国反封建斗争中“鼓舞人们奋勇上进”的表现有哪些?请运用史实说明。(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的。(4分)

32.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

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1839年4月3日在广州发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机密信说:“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献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直到运河口的扬子江江面。陛下政府将从此获取最适意的满足。”

——摘自人教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参材料二情景再现

情景一他们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情景二北京,他成立保国会,提出“保国、保种、保教”的口号。

情景三……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材料三 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不久,遂川人民传出这样的歌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义律是在广州出现什么情况下发机密信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2分)后来,英国政府是怎样获取了“最适意的满足。”(4分)

(2)以上情景各出现于近代中国的哪些时期?(6分)

(3)材料中的政权指的是什么政权?(2分)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说明中国工农红军走的革命道路是什么?(2分)

(4)分析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2分)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参考答案

(1)借鉴性,较全面地借鉴了美国政治制度和西方政治理论;(2分)进展快速,不到一年就建立起来;(2分)曲折性和持久性,屡遭挫折,人民不断努力追求。(2分)

(2)中国:推动了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4分)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4分)

(3)说明:学习美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又实行责任内阁制。(4分)

32.(1)情况:禁烟。(2分)

获取: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4分,各2分。)

(2)时期:情景一,洋务运动时期;情景二,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时期;情景三,新文化运动时期。(6分,各2分)

(3)政权:红色政权。(2分。或:工农兵政府)

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4)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外国侵略)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2分)

2019届高三历史全国卷第41题专题训练

2019届高三历史 全国卷第42题专题训练 班号姓名1.(2011?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2012?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doc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篇一】 1.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2.(2009年广东高考17题)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5.(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9题)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6.(2009年海南高考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8题)“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 (2017高一上·汕头期中)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这反映了() A . 贵族政治渐趋瓦解 B . 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C . 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D . 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 (2分) (2020高一下·深圳月考)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隋唐时期的农业新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的是() A . 耧车 B . 翻车 C . 曲辕犁 D . 水排 3. (2分) (2018高二上·马关月考) 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A . 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 . 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D . 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4. (2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仅占8%左右,而消费资料占90%上,其中直接消费资料又占80%左右,这种结构,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并无根本改变。中国对外出口商品中,农业原料在1893年占1 5.6%,以后迅速增长,到20世纪30年代占45%左右,而制成品反由占56%退居34%。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 . 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列强侵略 B . 中国外贸的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C . 民族工业未涉足重工业 D . 近代农业有了一定发展 5. (2分) (2019高一下·雅安期中) 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期渐收回利源”,并规定“十年以内不准另行设局”这一举措客观上() A . 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

高三历史 限时训练(2)

限时训练(2)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读下图,在对全国的有效管理方面,图二较图一出现的主要变化是() ①对全国藏族聚居地区进行直接管理 ②对地方的管理出现本质变化 ③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官员要受中央监督 ④对东南海域的联系和管理加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A.维护了社会公平B.有利于专制统治 C.促进了文化融合D.加强了民族团结 26.郑板桥在《兰石图》中题诗“敢云我画竟无师,亦有开蒙上学时。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诗意体现了下列哪种观点 A.孔子的“仁” 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C.朱熹的“理学” D.王阳明的“心学” 27.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 A.城镇经济繁荣B.统治者政治清明 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A 28.某博物馆馆藏梁廷相《夷氛闻记》,书中记载“方议款时,夷兵以船泊泥城,登岸肆扰,沿西及北。……大肆淫掠,奸及老妇,村民大哗。……举人何玉成,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禺、增城连

路诸村,各备丁壮出护。附郭西北之口口口九十余乡,率先齐出拒堵。……夷兵方舍命突围出,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书中口口口为残缺,据材料推测,口口口处应该是 A.香港岛B.三元里C.旅顺口D.大甲溪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禺、增城连路诸村,各备丁壮出护。附郭西北之□□□九十余乡,”可知地点在广东(南海、番禺属广东省),再联系近代广东抗击夷敌的事迹可以排除A、C、D。 29 该表从侧面反映了 A.人口增长过快影响近代化发展B.晚清和民国政府忽视近代化建设 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D.当时中国的民生状况未根本改变 【答案】D 30.1937年11月,张伯伦派遣不管部大臣哈利法克斯到柏林,同希特勒进行秘密会谈,向希特勒阐明英国“欧洲总解决”的设想。此时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行动是 A.对中国发动全面进攻,企图在中国速战速决 B.美日矛盾激化,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进攻 C.扶植清朝末代皇帝,建立伪“满洲国” D.集中力量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扫荡” 【答案】A 31.《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 “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解析】把握材料中的“集体经济”、“家庭经营”、“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即可判断本题主要涉及农业的经营方式,选择A项。 【答案】A 3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柏拉图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B.民主和人权思想在当时的雅典已经深入人心 C.加强中央集权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答案】D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2.(2009年广东高考17题)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使用这个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准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8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个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5.(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9题)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句话是()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 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6.(2009年海南高考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 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有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 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 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7.(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8题)“这个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能够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 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使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个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8.(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20题)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 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1年江苏高考13题)“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 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江西省2020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目前,在山东、四川、陕西、安徽、河南等地出土汉代普通百姓墓葬的画像石或画像砖上 均发现有“射雀射猴”画像。如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树下两人持弓仰射,树上共计有20多只雀与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汉代民间形成了浓厚的尚武风气 B. 麻雀与猴类对小农经济破坏最大 C. 汉代的仕途开阔权力向下层开放 D. 黄河下游逐渐成为政治经济重心 2. 刘邦率兵在外,屡屡遣使慰问留守后方的丞相萧何。萧何不解其意,部属回答说:“为君 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这反映了当时 A.丞相职权范围宽广B.皇权对相权严加防范 C.君主权力受到制约D.皇权对相权实行监督 3.《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B.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4.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啬夫由中央任命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看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 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制度上。”宋代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 A.实行节度使制度B.任命文官做知州 C.创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二府三司制 6.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高三历史课时限时训练30

知识改变命运 单元过关训练(九)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最近几年中间,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一天一天地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这一描述反映出( ) A .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不均衡性 B .农业合作化运动正加速推进 C .工业化建设带动了农业发展 D .毛泽东有改革农村关系的意愿 D [材料侧重表达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没有表述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故A 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正是为了改变材料所述现象,故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建设,故C 项错误;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考察和分析,站在发展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了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的想法,故D 项正确。] 2.(2017·太原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 A .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B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C .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D .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B [苏联就近对中图援助主要是在东北地区,与材料“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不符,故A 项错误;通过企业的空间分布,不难看出军用企业在内地的目的是保障经济安全,故B 项正确;东南(只涉及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在军用企业均是空白)工业体系完善无法体现,

故C项错误;加强中国工业实力要求与企业空间分布不同并无直接关系,故D 项错误。] 3.(2017·银川质检)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第一次改变了几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历史性变革”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材料中“改变了几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故A项错误;广大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材料中“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相符,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材料中“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之后,故D项错误。] 4.1956年,中共领导人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指出:“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我看不可怕,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补充嘛!”这表明当时中国() A.深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B.尚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灵活务实 D.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而材料提到仅“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可知三大改造已经完成,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故B项错误; 知识改变命运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卷Ⅰ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4.卷Ⅱ试题一律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氏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井田制瓦解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 2.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 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3.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 A.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D.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C.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5.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高三历史练习(二)试卷

高三历史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表是有关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叙述中,可以看出 A.历史叙述无法反映历史的真实 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失实 C.时代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研究要辨别史料的真伪 2.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 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 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 3.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官员,出身于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主要反映了 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官吏 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D.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4.元代行省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圆署会议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圆议结果要以与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定议。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随意干预。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统治 C.行省所握权柄颇重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5.自汉高祖刘邦后,汉代皇帝谥号依次为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孝昭帝、孝宣帝……谥号中“孝”体现出 A.嫡长子承袭的原则 B.宽厚待民施以仁政 C.大力推行尊崇儒术 D.事亲事君伦理道德 6.宋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材料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货币 B.宋代的一种货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 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 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 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 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 , 看似牢不可破 , 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 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 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 , 就有‘ 国’ 与‘ 家’ 的对立 , 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 ‘ 家’, 只知效忠于‘ 家’, 而不知效忠于‘ 国’ 。” 材料表明 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2. 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 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产 生的根源是 A .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 3.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 A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 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 D.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 军机处

4. 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载:“ 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 之虚所卖之。’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 之为虚,不亦宜乎?” 从中可以获悉当时 A .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B.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C.草市经营有时空限制 D.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5. 明中叶起,松江“ 布被天下” 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可能是 A .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 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 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 6. 据道光《苏州府制》记载,晚明苏州府“ 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最完整 的结论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7.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 “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 “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 (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③ “ 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 而成之,商而通之。” ④ “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 这

北京市海淀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精校版)

2008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题1分,共3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 目要求。) 1.“康乾盛世”结束仅60多年,中国就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造成此情况的相关因素是()A.清朝以天朝大国自居,对外完全隔绝 B.乾隆后期鸦片大量走私进入中国 C.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 D.禁烟运动限制了中外贸易 2.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 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 ③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④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 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直接影响不包括 ...()A.中国被迫打开国门B.清政府已变为列强的统治工具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4.太平天国运动一些领导人对近代经济制度开始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够反映这一状况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5.1859年,俄国使臣伊格纳切夫向清政府提出:“将此东方(乌苏里江以东)属于我国…… 如此中国东界,亦可平安。”其侵略要求的实现是通过()A.中俄《瑗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改订条约》 6.“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A.魏源B.洪秀全C.倭仁D.郑观应 7.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民主政治的实践。下列各项中具有近代民主政治因素的是() ①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②创办保国会 ③颁布《定国是诏》④百日维新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8.北京地区有众多的人类文明遗产,这些文明成就近代史上第一次遭受浩劫是在()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题

高三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 传》:“大宗者尊之统也, 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 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 ) A.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B.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 嫡长子继承制 C.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D.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 化了血缘认同 2.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 士三鼎。这说明西 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 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3.“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 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本身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王权与神权结合、用传统的国家制 度建立政权、小农意识鲜明等等,它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却不能笼统

称之为“反封建”。 对这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该学者认为“反对清政府统治”不等于“反封建” B.“传统的国家制度”主要是指君主专制制度 C.“小农意识鲜明”可以从《天朝田亩制度》中找到证据 D.这里“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下的“封邦建国”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 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 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 A.王位世袭制确立 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 《临时约法》的颁布 《共同纲领》的制定 C.秦的统一 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6.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 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 )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 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 做出贡献 7.“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 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 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对“求同存

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月考试题(20210210152002)

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月考试题 命题教师: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24 ?《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 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A.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 ?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 C.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 D ?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25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 这反映出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 C.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26 ?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 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 A?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B?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 C.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 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 27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第一位是粮食,约占42%第二位是棉布, 约占24%第三位是盐,约占15%这反映了该时期 A?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B?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农业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28 .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 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 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 A.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B.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2019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9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C.食具 D.货币 2.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 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6.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

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7.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 C.知府D.枢密副使 8.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9.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10.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宣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 A.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 B.木兰秋狝主要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 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 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1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 时量:90 分钟总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 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结合下图“先 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代远情疏 D.尊卑有秩 2.“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源于 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 C.社会发展需求D.代表的社会阶层 3.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反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 A.居于百家一言 B.地位日趋稳固 C.成为主流学说 D.融合佛道思想 4.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 A.民间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选拔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价 5.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的变化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结构的变动 6.下表是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情况表(单位:镑),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B.条约体系未影响中英贸易状况 C.中国已深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对外贸易仍保持贸易顺差 7.有学者称“中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 A《尼布楚条约》B《天津条约》 C《资政新篇》 D《天下郡国利病书》 8. 20 世纪初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先开辟了外江航线,以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公司,在苏北内河开辟航线。这一做法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较快发展 B.标志着近代民族航运业出现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D.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主张用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C.思想保守落后 D.主张彻底改造儒家思想 10.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1.民国时期《大公报》曾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南昌二中2019届高三第四次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50分) 1.破译甲骨文是中华史前文明溯源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正如学者朱彦民所说:“如果破解了一个甲骨文,就带活了一大批甲骨文书,也就能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历史。”但要破译这些甲骨文,又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这充分说明甲骨文 A.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B.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 C.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D.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2.西周时期,很少有个体脱离宗族的现象,宗族内部一定程度上实行“异居而同财”。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由此可知 A.宗法关系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B.生产力进步为新的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 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宗族实体的解体 D.统治者为增加收入而强制要求民间分家 3.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列诸本纪,将孔子、陈涉列诸世家,为医者、游侠、刺客、滑稽、货殖、日者专门立传,还记述了周边少数民族、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西亚各国的历史,并在《大宛列传》中记载了中国人最早得到关于西方世界的信息。这些记述表明《史记》作者 A.具有可贵的平民立场和广阔的眼光 B.在高压政治压力下难以对史料进行精挑细选 C.意图以著史求得当朝统治者的青睐 D.对野史、少数民族历史、外国历史感到好奇 4.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九卿如奉常《管宗庙礼仪》、郎中令(管宫警卫)廷尉(管司法审判)宗正(管宗室事务)治粟内史(管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分为吏、兵、刑、户、礼、工六部。下列关于唐代制度与秦代制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秦代把行政工作分为九类,比唐代的六类更加严密 B.唐代基本革除了秦代残留的贵族政治残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