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铜鱼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_袁娟

铜鱼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_袁娟

铜鱼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_袁娟
铜鱼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_袁娟

第34卷 第1期

水生生物学报

Vol. 34, No.1 2010年1月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Jan. , 2 0 1 0

收稿日期: 2008-07-18, 修订日期: 2009-03-12

基金项目: 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CSTC, 2005AB1009);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袁娟(1982—), 女, 江西临川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鱼类分子遗传研究。E-mail: jxsdyjmm@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5856020.html, 通讯作者: 张其中, 男, 教授; E-mail: zqz666@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5856020.html,

DOI: 10.3724/SP.J.1035.2010.00009

铜鱼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袁 娟1 张其中1,2 李 飞1,3 朱成科1 罗 芬4

(1.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2.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632;

3. 第三军医大学中心实验室, 重庆 400038;

4. 宁德高等师范专科学院生物系, 宁德 352100)

摘要: 采用PCR 和DNA 测序技术研究长江中上游野生铜鱼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学特征, 从9个采样点共获得100尾铜鱼, 用于分析的线粒体DNA 控制区的片段序列为946 bp 。在100个序列中, 共检测出变异位点47个(其中增添/缺失位点8个), 单倍型41种。9个地理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 )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 )分别为0.9257±0.0162和0.004178±0.002337, 表现出较贫乏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的分化指数(F ST 值)、平均基因流(Nm )、分子方差分析(AMOVA)和平均K 2-P 遗传距离均表明9个铜鱼地理群体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 未明显发生群体遗传分化。另外, 共享单倍型比例较高, 约为34%(14/41)。单倍型的UPGMA 分子系统树和简约网络图显示单倍型的聚类与地理分群没有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9个铜鱼地理群体属于同一种群。

关键词: 铜鱼;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Q1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3207(2010)01-0009-11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是细胞质中的双链DNA 分子, 因具有结构简单、重组率低、进化速度快、不同区域的进化速度存在差异等特征, 已广泛用于分子系统学和分子群体遗传学研究[1]。鱼类线粒体DNA 控制区(又称D-loop 区)是mtDNA 分子上主要的非编码区, 绝大多数位于tRNA pro 和tRNA phe 基因之间, 受选择压力较小, 易积累突变, 如碱基替换和增添/缺失, D-loop 区的进化速率通常是mtDNA 其他区段的2.8—5倍[2—5]。研究此区段的序列, 能较好地反映种内群体或种间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目前已有较多利用D-loop 区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的报道[6—9]。

铜鱼(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俗称尖头水密子、退鳅、假肥沱等, 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ea),

亚科(Gobioninae), 铜鱼属(Coreius ),

广泛分布于长江水系, 特别是长江上游干支流和金沙江下游, 在黄河水系也有分布[10,11]。铜鱼栖息于

江河流水环境的底层, 其产卵场分布在长江干流的中、上游及主要支流(如汉江、湘江和沅江), 是产漂流性卵的半洄游鱼类[12]。其肉质鲜美, 是长江中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10]。

然而, 近几十年, 由于环境污染, 以及水利枢纽工程(如葛洲坝、三峡大坝)的修建, 铜鱼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特别是三峡大坝的修建导致三峡水库水流速度显著减缓, 迫使库区内的铜鱼迁移到有明显流水环境的上游及其支流, 监测表明目前长江三峡库区江段的铜鱼资源明显下降[13]。葛洲坝截流后, 原本未曾发现铜鱼产卵场的长江宜昌下游干流, 在坝下江段形成了新的产卵场[14]。大坝不仅可能影响铜鱼卵苗的顺水漂流, 也切断了铜鱼繁殖的上溯洄游路线, 使铜鱼的生活和繁殖区域明显分为坝上和坝下两个江段。而且, 迴三峡水库全面蓄水的水区将至重庆, 水文条件发生重大改变, 宜昌至重庆江段的铜鱼产卵场将受严重影响[12]。因此, 铜鱼资源

10 水生生物学报34卷

将会显著下降。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铜鱼资源, 急需阐明该鱼的遗传资源现状。目前, 已有铜鱼微卫星标记的报道[15], 但对铜鱼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论, 即分别认为铜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低[16]和较丰富[17], 这一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同时, 在三峡水库形成之初, 研究该水库及其邻近的上下游和支流江段铜鱼的群体遗传特点和遗传多样性, 为长期追踪研究该鱼种群遗传结构变化的过程, 揭示鱼类适应环境的遗传机制, 提供可比较的本底资料, 也可为将来铜鱼的人工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采集

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1月在长江中上游干支流9个采样点(合川、木洞、涪陵、万州、巫山、三斗坪、宜昌、岳阳、金口)采集野生铜鱼标本100尾(图1和表1), 用100%乙醇固定, 保存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动物研究室。标本鉴定参照陈宜瑜等[11]的检索系统完成。

图1 九个采样点在长江的位置分布

Fig. 1 Location of 9 sampling sites in the Yangtze River

表1 标本数和采集地

Tab. 1 Specimen number of 9 sampling sites in the Yangtze River

群体名Group name

取样点

Sampling site

相对位置

Location of sampling site

标本数量(尾)

Number of specimen

HC 合川 Hechuan 嘉陵江(长江支流)a7

MD 木洞 Mudong 长江葛洲坝上游b11

FL 涪陵 Fuling 长江葛洲坝上游b11

WZ 万州 Wanzhou 长江葛洲坝上游b11

WS 巫山 Wushan 长江葛洲坝上游b12

SDP 三斗坪Sandouping 长江葛洲坝上游b14

YC 宜昌 Yichang 长江葛洲坝下游c11

YY 岳阳 Yueyang 长江葛洲坝下游c11

JK 金口 Jinkou 长江葛洲坝下游c12

合计 Total 100

注: “a” 代表嘉陵江(长江支流), “b”代表长江葛洲坝上游, “c” 代表长江葛洲坝下游

Note: “a” is Jialing River (a tributary river of Yangtze River). “b” is an upper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located above Gezhouba

Dam. “c” is lower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located below Gezhouba Dam

1.2总DNA提取

用酚-氯仿法[18], 从鳍条中提取总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DNA的提取结果, 并用核酸蛋白定量仪(Bio-Rad Smartspic plus)检测纯度和测定浓度。

1期袁娟等: 铜鱼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11

1.3PCR扩增及序列测定

50 μL的PCR反应体系包括100 ng模板, 10× PCR Buffer 5 μL, MgCl2 (25 mmol/L)4 μL, dNTPs (2.5 mmol/L) 2 μL, 正反向引物(10 μmol/L)各l μL, Taq DNA聚合酶(5 U/μL) 0.4 μL。扩增条件为: 94°C 预变性3min, 然后进行36个循环, 包括94°C变性30s、57°C退火45s和72°C延伸1min, 最后72°C 延伸10min。扩增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直接送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序。扩增和测序所用的引物相同, 正向引物DL1(5′-ACCCC- TGGCTCCCAAAGC-3′)和反向引物DH2(5′-ATCT- TAGCATCTTCAGTG-3′)分别位于tRNA pro和tRNA phe 上[5]。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

1.4数据分析

用Clustal X 1.83软件[19]进行多重序列比对, 并在SEAVIEW程序[20]中辅以手工校正。然后, 应用DnaSP 4.50.3软件[21]分析单倍型并输出变异位点, 计算平均基因流(Nm), 进行序列的中性检测(Tajima 检验和Fu & Li检验)和Mismatch分析。应用Arlequin v3.01软件[22], 根据pairwise difference模型, 统计单倍型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Pi)及其标准差(SD), 并计算群体间的分化指数(F ST值)和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MOVA)。MEGA 3.1软件[23]用于统计序列的碱基含量, 根据Kimura 2-parameter模型, 计算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 并以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 (GenBank序列号为EU871762)为外类群, 构建单倍型的UPGMA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s)分子系统树。用TCS 1.21软件构建单倍型间的简约网络图, 置信度大于95%, 且考虑缺失位点。

2结果

2.1序列变异分析

分析野生铜鱼mtDNA D-loop区的946 bp序列发现, 100个序列共有41种单倍型(GenBank序列号为EU871727-EU871761和FJ376077-FJ376082)。该DNA片段中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5%、20.5%、34.4%和13.6%, A+T的含量明显高于G+C 的含量。同时, 所分析的序列表现出明显的反G偏向。946个位点中, 保守位点899个, 变异位点47个(包括8个增添/缺失位点和39个多态性位点)。由于增添/缺失位点的存在, 各单倍型的总碱基数量存在一定差异, 出现了D-loop序列的长度多态性。位点nt672—nt675的碱基增添/缺失正好就是此长度多态性出现的主要原因, 这4个位点的变异实质是nt664—nt675出现长度不一的AT重复片段, 重复次数为4—6次不等。由分布情况(图2)可知, 多态性位点主要位于该片段的tRNA pro端和中间部位, 靠近tRNA phe端的序列较为保守。39个多态性位点的转换明显多于颠换, 其中34个位点只表现转换(13个A/G转换, 21个C/T转换), 4个位点只表现颠换, 另有1个位点(nt198, 即第198号核苷酸位点)既出现转换(C/T)又出现颠换(C/G)。所分析的多态性位点包含20个简约信息位点和19个单碱基突变位点。

图2 41种单倍型的变异位点分布

Fig. 2 Location of mutative nucleotide acids in 41 haplotypes of Coreius heterodon

图左边Hap1-41表示单倍型名称; 上方数字表示变异位点在单倍型中的相应碱基位置, 例如, 前3个变异位点对应的碱基位置分别是nt5、nt31和nt57; 圆点(·)表示与第一种单倍型Hap1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横线(-)表示碱基缺失

Hap1-41 on left are the names of 41 haplotypes, respectively. Numbers at top represent the locations of mutative nucleotide acids in the 41 haplotypes of C. heterodon. For example, the first three mutative nucleotide acids are located in nt5, nt31 and nt57, respec-tively.Dots indicate the bases are the same as haplotype 1 (Hap1). Transverse lines denote the base deletion

分析41种单倍型在9个群体中的分布, 结果显示, 共享单倍型比例较高, 约为34%(14/41), 其中

12 水生生物学报34卷

Hap1和 Hap2分布广泛, 可能是原始的单倍型。Hap1分布于8个群体中, 共19个个体表现为Hap1; Hap2分布于9个群体中, 共18个个体表现为Hap2。27种单倍型存在于单个群体中(表2)。

表2 41种单倍型在9个群体中的分布

Tab. 2 Distribution of 41 haplotypes in 9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C. heterodon from the upper and middle sec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HC

MD

FL

WZ

WS

SDP

YC

YY

JK

合计Total Hap1 1

3

3

3

3

2

2 2 19

Hap2 1

2

4

2

3

1

1

2

2 18

Hap3 1 1 Hap4 1 1 Hap5 1 1 1 3 Hap6 1

1 3 5

Hap7 1 1 Hap8

1 1 1

1 4

Hap9

1 1 1 3

Hap10

1 1

Hap11

1 1

Hap12 1 1 Hap13 1 1 Hap14 1 1 Hap15 1 1 2 Hap16 1 1 Hap17 1 1 2 Hap18 1 1 2 Hap19 1 1 Hap20 1 1 1 1 4 Hap21 1 1 Hap22 1 1 2 Hap23 1 1 2 Hap24 1 1 Hap25 1 1 Hap26 1 1 2 Hap27 1 1 Hap28 1 1 Hap29 1 1 Hap30 1 1 Hap31 3

1

1 5

Hap32 1 1 Hap33 1 1 Hap34 1 1 Hap35 1 1 Hap36

1 1

Hap37 1 1 Hap38 1 1 Hap39 1 1 Hap40 1 1 Hap41 1 1 合计Total 7 11 11 11 12 14 11 11 12 100

1期袁娟等: 铜鱼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13

2.2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分析表明, 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 100个序列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257±0.0162和0.004178±0.002337 (表3)。从核苷酸多样性(Pi)看, 岳阳群体(YY)最高(0.005920 ±0.003473), 巫山群体(WS)最低(0.002707± 0.001757), 说明在9个铜鱼群体中, 岳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最丰富, 而巫山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最低。

用Arlequin v3.01软件分析F ST值, 结果显示, 9个铜鱼群体间的F ST值均较低, 还有许多是负值, 说明群体间存在较大的基因流, 遗传分化不明显(表4)。而且, 仅涪陵群体(FL)与岳阳群体(YY)间的F ST 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值0.010.05, 表明绝大多数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明显。另外, 用DnaSP 4.50.3软件, 根据F ST值计算出9个群体的平均Nm为20.84, 表明群体间的基因交流很频繁。

表3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参数

Tab. 3 Genetic diversity parameters within every geographic population of C. heterodon from the upper and middle sec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群体Group name 样本数No.

of samples

单倍型数No.

of haplotypes

单倍型多样性

Haplotype diversity (Hd±SD)

平均核苷酸差异数

Average number of

pairwise differences (K±SD)

核苷酸多样性

Nucleotide diversity (Pi±SD)

HC 7 7 1.0000±0.0764 3.523810±2.036578 0.003733±0.002471 MD 11 8 0.9273±0.0665 2.981818±1.685944 0.003159±0.002015

FL 11 6 0.8364±0.0887 2.690909±1.548340 0.002851±0.001850 WZ 11 8 0.9273±0.0665 4.145455±2.232781 0.004382±0.002663 WS 12 6 0.8636±0.0639 2.560606±1.476553 0.002707±0.001757 SDP 14 13 0.9890±0.0314 4.879121±2.530351 0.005158±0.003003 YC 11 8 0.9273±0.0665 3.709091±2.028231 0.003921±0.002419 YY 11 10 0.9818±0.0463 5.600000±2.912044 0.005920±0.003473 JK 12 10 0.9697±0.0443 5.196970±2.705177 0.005494±0.003220

合计

Total

100 41 0.9257±0.0162 3.951919±1.995626 0.004178±0.002337

表4长江中上游9个铜鱼群体之间的F ST值

Tab. 4 F ST value between 9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C. heterodon from the upper and middle sec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HC MD FL WZ WS SDP YC YY HC

MD ?0.02215

FL ?0.01091 0.05714

WZ ?0.04723 ?0.03904 ?0.00388

WS ?0.02523 ?0.04766 0.06601 ?0.04481

SDP ?0.01098 ?0.04043 0.03461 ?0.05094 ?0.01480

YC 0.00758 ?0.01709 0.03682 ?0.01538 ?0.00048 ?0.00466

YY 0.04703 0.01105 0.12765**?0.00102 0.00375 0.00030 0.01366

JK ?0.03118 ?0.04184 0.03837 ?0.04054 ?0.04990 ?0.01694 ?0.02346 ?0.01918 注: **表示0.01

AMOVA分析表明, 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99.66%), 只有0.34%的变异发生在群体间(F ST=0.00341, P>0.1) (表5)。这一结果也说明9个群体间的差异不显著, 遗传分化不明显, 群体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另外, 根据Kimura 2-parameter 模型计算出, 9个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151—0.00434, 群体间的为0.00192— 0.00389(表6)。此结果表明, 9个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与群体内的处于同一水平, 没有体现群体的遗传分化。

14 水生生物学报34卷

表5对9个群体的AMOVA分析

Tab. 5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AMOVA) among and within geographic populations

变异来源Source of variation 自由度

d. f.

平方和

Sum of squares

方差分量

Variance components

变异百分比

Percentage of variation

F ST P

群体间

Among populations

群体内个体间

Within populations

91 128.139 1.40813 99.66

总计Total 99 139.831 1.41294

表6九个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平均K 2-P遗传距离

Tab. 6 Average genetic distance within and between 9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C. heterodon based on Kimura 2-parameter model HC MD FL WZ WS SDP YC YY JK HC 0.00316*

MD 0.00281 0.00249*

FL 0.00282 0.00271 0.00249*

WZ 0.00292 0.00262 0.00268 0.00292*

WS 0.00228 0.00192 0.00220 0.00216 0.00151*

SDP 0.00333 0.00284 0.00312 0.00304 0.00251 0.00342*

YC 0.00313 0.00269 0.00285 0.00293 0.00228 0.00323 0.00288*

YY 0.00352 0.00295 0.00342 0.00332 0.00258 0.00355 0.00327 0.00370*

JK 0.00371 0.00330 0.00360 0.00355 0.00283 0.00388 0.00360 0.00389 0.00434*注: *表示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对角线), 对角线下方的数据表示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

Note:*Indicates the average K 2-P distance within a geographic population. The numbers below diagonal stand for the average K 2-P distance between 9 geographic populations

2.3单倍型间的聚类关系

用MEGA 3.1软件, 根据Kimura 2-parameter进化参数模型, 构建单倍型的UPGMA分子系统树(图3)。用TCS 1.21构建单倍型的简约网络图(图4)。结果显示, 图3的A支与图4的Ⅰ类、Ⅱ类和Ⅲ类基本对应, B支与图4的Ⅳ类基本对应。但也存在少数的不一致情况, 例如单倍型Hap21、Hap32、Hap36和Hap41在图3中的聚类(用方框标出)与图4中的(﹡

用标出)不相同。Hap21和Hap32在图3中聚类于A支, 在图4中却聚类于Ⅳ类; Hap36和Hap41在图3中聚类于B支, 在图4中却聚类于Ⅲ类。尽管两种方法所得的41种单倍型的聚类结果不尽一致, 但这两个聚类图的结果均显示单倍型的聚类与地理分群没有相关性。此外, 单倍型的简约网络图显示, 41种单倍型基本聚类成4大支, 4个类群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没有出现明显的优势类群; 单倍型Hap1和Hap2为较多个体共享, 其中, Hap1位于网络图的扩展中心, 可能是最原始的单倍型。

2.4序列中性检测和Mismatch分析

9个野生铜鱼群体D-loop序列的核苷酸不配对分布曲线呈单峰形(图5)。另外, 对100个序列进行中性检测(Tajima检测和Fu & Li检测), Tajima’s D为?1.98989 (P<0.05), Fu’s Fs为?30.848 (P=0.00)。

3讨论

3.1铜鱼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是物种长期生存和进化的的前提, 也是物种进化潜能的保证。研究100尾野生铜鱼D-loop区的946 bp序列, 共检测出变异位点数47个, 单倍型41种, 计算出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257±0.0162和0.004178±0.002337。与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17]、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24]、暗鳜(Siniperca obscura)[25]和刀鲚(Coilia nasus)[26]相比, 铜鱼的遗传多样性更低; 相比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中国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27]、已被列为三级急切保护鱼类的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28]和野生濒危物种浪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29], 铜鱼的遗传多样性稍显丰富。由此可见, 目前长江中上游的野生铜鱼遗传多样性总体上相对较为贫乏。这与严莉[16]应用D-loop区序列研究长江的万州、沙市、湖口和

1期袁娟等: 铜鱼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15

常熟四个采样点的铜鱼遗传多样性所得结论一致。但是, 廖小林[17]用克隆技术获得长江铜鱼的D-loop 全序列, 用该序列和微卫星标记分析铜鱼的遗传多样性, 认为长江铜鱼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其D-loop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7个群体的Hd为0.8444—0.9778, Pi为0.0028—0.0047, 这两个衡量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参数(Hd和Pi), 与本研究的结果(Hd=0.8364?1.0000, Pi=0.002707?0.005920)(表3)其实很接近, 但我们通过上述与其他鱼类的比较认为长江中上游的野生铜鱼遗传多样性总体上相对较为贫乏, 与廖小林的结论相反。廖小林所统计的D-loop序列的变异位点数与本研究的相差较大, 991 bp序列含变异位点78个, 其中单碱基突变位点为55个, 其原因可能正如其所分析的, 约有1/6的点突变来自于PCR扩增和大肠杆菌的复制过程[17]。

87个D-loop序列的核苷酸不配对分布曲线呈单峰形, 而且中性检测的Tajima’s D(?1.98989, P<0.05)和Fu’s Fs(?30.848, P=0.00)均为负值。此结果说明长江中上游的野生铜鱼可能曾经历过近期群体扩张或“遗传瓶颈”, 由一个较小的有效种群适应长江的生态环境逐渐发展形成现在的种群, 这可能就是目前长江中上游的野生铜鱼遗传多样性总体较为贫乏的原因之一。

图3 用D-loop序列构建的铜鱼单倍型分子系统树(UPGMA树)

Fig. 3 Rooted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 (UPGMA tree) of haplotypes based on the D-loop region sequence of C. heterodon Coreius guichenoti是外类群, 系统树分枝树上的数字代表大于50%的bootrap支持率, 方框代表在分子系统树和网络图中聚类不一致的单倍型

Coreius guichenoti is used as an outgroup. Numbers at the nodes indicate bootstrap values (greater than 50%) with 1000 replicates. The hap-lotypes in rectangle represent those located in different cluster of both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 and parsimony network (Fig. 4)

16 水生生物学报34卷

图4 铜鱼单倍型的简约网络图

Fig. 4 Parsimony network of the 41 haplotypes of C. heterodon

椭圆代表单倍型, 椭圆的大小代表共享此单倍型个体多少, 空心小圆圈代表缺失的单倍型, 连接单倍型之间的线段代表一个碱基的变异, ﹡代表在分子系统树和网络图中聚类不一致的单倍型; 两个单倍型间联系的概率大于95%

Ellipses stand for haplotypes and the square of ellipse indicates proportion of the fish individuals with the haplotype. Small empty circles represent the inferred, nondetected interior haplotypes. Each line represents a single nucleotide acid mutation. The haplotypes marked with asterisk represent those located in different cluster of both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 (Fig. 3) and parsimony network. The probability of connection is greater than 95% between two haplotypes

图5 群体的Mismatch分布

Fig. 5 Mismatch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Exp代表期望值, Obs代表观察值

Exp stands for expected value. Obs stands for observed value

从Hd、Pi和群体内的遗传距离看, 9个野生铜鱼群体中, 岳阳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 其原因可能是临近的洞庭湖水系产生了影响。洞庭湖水系是分支较丰富的开放式流动水体, 1973玕

年许蕴

等[12]曾在洞庭湖水系的沅江采集到性成熟的铜鱼个体, 并报道在湘江和沅江均有铜鱼产卵场。岳阳群体可能由来自洞庭湖水系和长江的铜鱼群体共同组成, 并且两种来源的铜鱼群体间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从而丰富了长江岳阳江段铜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3.2铜鱼的遗传分化分析

9个野生铜鱼群体间的F ST值普遍较低, 绝大多数群体间的F ST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值P>0.05(仅涪陵群体与岳阳群体间的例外, 0.010.1)。9个群体间的平均K 2-P遗传距离与群体内的也处于同一水平, 没有体现群体的遗传分化。此外, 41种单倍型中, 共享单倍型比例较高, 约为34%。而且, 单倍型的UPGMA分子系统树和简约网络图均表明, 单倍型的聚类与地理分群没有相关性, 说明9个铜鱼地理群体未表现遗传分化。上述参数表明目前9个铜鱼地理群体还属同一个种群。

本次所研究的葛洲坝上下江段的9个野生铜鱼群体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 并未见到坝上和坝下群体的遗传分化, 提示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等水利枢纽目前对铜鱼群体的遗传交流可能还未产生影响。

1期袁娟等: 铜鱼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17

但是, 遗传结构的变化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而大坝截流至今的时间较短, 因此, 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等水利枢纽工程对长江铜鱼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影响与否, 还有待继续跟踪研究。本研究所用材料都采集于三峡工程全线截流(2002年11月)的初期, 所得线粒体D-loop区序列和遗传多样性参数为以后长期监测三峡水利工程对铜鱼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影响提供了可比对的本底资料, 也为铜鱼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另外, 分析长江干流铜鱼群体之间, 以及它们与支流铜鱼群体(合川群体)之间的F ST值, 结果显示皆处于同一水平, 未表现干流与支流群体的分化。遗传距离分析结果亦如此。由此表明, 长江铜鱼的干流和支流群体之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 未表现遗传分化。这可能是由于所研究的铜鱼处于一个连续的水系中, 且铜鱼具有产漂流性卵和半洄游的生活习性。

3.3长江铜鱼的资源保护

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是评价生物资源状况的重要依据。遗传多样性的降低或丧失, 对于生活在多变环境中的野生群体是极大威胁[26]。研究结果显示, 长江中上游的野生铜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贫乏。而且大坝的兴建致使铜鱼原有的生活环境、产卵场、繁殖条件等都发生巨大改变, 可导致长江铜鱼资源下降。此外, 铜鱼是长江的重要经济鱼类, 过度捕捞严重, 陈大庆等[30]认为目前长江中上游的铜鱼属于重度超额开发。李修峰等[31]研究汉江(长江最大支流)中游的鱼类资源发现, 由于过度捕捞和水利枢纽工程(如丹江口大坝)的修建, 20世纪70年代渔获量占第二位的铜鱼, 目前已基本消失。嘉陵江下游的铜鱼资源也已失去渔业价值, 20世纪70年代其渔获量比重为25.27%(居第二位), 现已降至0.35%[32]。三峡水库蓄水后, 长江中游的铜鱼产卵量也大幅度下降, 2006年的铜鱼鱼苗资源量仅为2003年的10.8%[33]。因此, 对长江铜鱼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铜鱼资源, 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加强铜鱼人工养殖的研究人工养殖一方面可减轻人类对铜鱼自然资源的捕捞压力, 另一方面可通过放流在恢复天然铜鱼资源中发挥作用。研究长江中上游铜鱼的遗传多样性, 可为铜鱼的人工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根据铜鱼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尽可能地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亲鱼进行人工繁殖, 避免近交产生的遗传性状衰退, 保证长江铜鱼的种质资源。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三峡水库蓄水后, 宜昌至重庆江段的大量铜鱼产卵场被淹没, 而且水库水流速度显著减缓, 迫使库区内的铜鱼迁移到库区上游及其支流。对于向上迁移的铜鱼群体, 合江-雷波江段的“长江上游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无疑是一个宝贵的“避风港”。但是, 随着金沙江梯级水电工程和长江流域其他水利工程的开发, 该保护区及其对鱼类资源的保护效果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保护铜鱼等长江鱼类资源, 有必要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投入的力度, 有专家建议在赤水河等支流再建设一些自然保护区。

延长禁渔期, 加强渔业管理在鱼类的繁殖季节, 实施休渔、禁渔制度, 有利于保护繁殖的亲鱼群体和孵化的幼鱼。国家规定的长江流域禁渔期: 葛洲坝以下江段为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2002年起), 葛洲坝以上江段为每年2月1日至4月30日(2003年起)。中下游江段的铜鱼产卵期基本处于禁渔期中, 但是上游江段的铜鱼的产卵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下旬(其中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 且支流铜鱼的产卵时间迟于干流[12]。因此, 建议将长江流域的禁渔期延长, 特别是上游江段的禁渔期; 或者仅延长产卵场江段的禁渔期, 加强区域性禁渔; 对于拥有铜鱼产卵场的支流, 也应根据产卵期调整相应的禁渔期。同时, 对于铜鱼过度捕捞和严重低龄化的现状, 应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严厉打击炸鱼、毒鱼和电鱼等严重损害鱼类资源的捕捞方式, 取缔小网目的定置刺网等有害网具。

调整水库调度方式三峡大坝蓄水后, 由于水库的调蓄作用, 坝下江段的洪峰被削平, 涨幅减弱。坝下铜鱼的产卵量也因此大幅下降[34]。建议三峡大坝在4—6月(坝下铜鱼产卵期)调度时, 可以根据铜鱼繁殖生物学特征, 通过水库调度技术制造人造洪峰, 促使坝下铜鱼繁殖产卵。

致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何舜平研究员和彭作刚博士,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的郭宪光博士,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德寿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 在试验数据分析、论文写作和修改过程中提供了大量帮助,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8 水生生物学报34卷

参考文献:

[1] Xiao W H, Zhang Y P. Genetics and evolution of mitochon-

drial DNA in fish [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000,

24(4): 384—391 [肖武汉, 张亚平. 鱼类线粒体DNA的遗

传与进化. 水生生物学报, 2000, 24(4): 384—391]

[2] Brown W.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animals [A]. In:

Macintyre R (Eds.), 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C].

New York: Plenum. 1985, 95—130

[3] Hillis D M, Moritz C, Mable B K. Molecular Systematics

[M]. 2nd ed. Sunderland Massachusetts: Sinauer Associates.

1996

[4] Meyer A. Evolut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fishes [A]. In:

Hochachka P W, Mommsen T P (Eds.),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fishes (V ol.2) [C]. Amsterdam: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1993, 1—38

[5] Liu H Z, Tzeng C S, Teng H Y. Sequence variations in the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 region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phylogeny of the Cypriniformes [J]. Canadian Journal of

Zoology, 2002, 80(3): 569—581

[6] Bremer J R A, Mejuto J, Baker A J.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 region sequences indicate extensive mixing of swordfish (Xiphias gladius) populations in the Atlantic Ocean [J].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

ences, 1995, 52: 1720—1732

[7] Ostellari L, Bargelloni L, Penzo E, et al. Optimization of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mitochondrial control region in Pagellus bo-

garaveo (Sparidae, Teleostei): rationalized tools in fish population biology [J]. Animal Genetics, 1996, 27(6):

423—427

[8] McMillan W O, Palumbi S R. Rapid rate of control-region

evolution in Pacific butterflyfishes (Chaetodontidae) [J].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1997, 45(5): 473—484 [9] Donaldson K A, Wilson R R. Amphi-Panamic Geminates of

shook (Percoidei: Centropomidae) provide calibration of the

divergence rate in the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 region of

fishes [J].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1999, 13:

208—213

[10] Ding R H. The fishes of Sichuan [M]. Chengdu: Sichuan

Publishing Ho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4, 273—276 [丁瑞华. 四川鱼类志.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

版社. 1994, 273—276]

[11] Chen Y Y. Fauna Sinica, Osteichthyes, Cypriniformes II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8, 325—327 [陈宜瑜等编. 中国

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中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325—327]

[12] Xu Y G, Deng Z L, Yu Z T, et al. The biological aspects of

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 and the effects of proposed

Sanxia hydroelectric project on its resource [J]. Acta Hydro-

biologica Sinica, 1981, 7(3): 271—294 [玕

许蕴, 粦

邓中, 余志堂, 等. 长江的铜鱼生物学及三峡水利枢纽对铜鱼资

源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1, 7(3): 271—294]

[13] Duan X B, Chen D Q, Liu S P, et al. Studies on status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002, 26(6):

605—611 [段辛斌, 陈大庆, 刘绍平, 等. 长江三峡库区鱼

类资源现状的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02, 26(6):

605—611]

[14] Liu L H, Wu G X, Wang Z L. Reproduction ecology of

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 and Coreius guichenoti (Sau-

vage et Dabry) in the mainstream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Gezhouba Dam [J]. Acta Hydrobi-

ologica Sinica, 1990, 14(3): 205—215 [刘乐和, 吴国犀, 王

志玲. 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后长江干流铜鱼和圆口铜鱼

的繁殖生态. 水生生物学报, 1990, 14(3): 205—215] [15] Liao X, Zhu B, Yu X,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s in a Yangtze River fish, brass gudgeon (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 [J]. Molecular Ecology

Notes, 2006, 6: 393—395

[16] Yan L. Studies on biology of stocks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 [D]. Thesis for Master of Sci-

enc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2006, 40—41 [严莉. 长江铜鱼种群生物学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 2006, 40—41] [17] Liao X L.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markers and 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es in several important fishes distribu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system [D]. Thesis for Doctor of Science. In-

stitute of Hyd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

han. 2006 [廖小林. 长江流域几种重要鱼类的分子标记筛

选开发及群体遗传分析.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科学院水生

生物研究所, 武汉. 2006]

[18] Kocher T D, Thomas W K, Meyer A, et al. Dynamics of

mitochondrial DNA evolution in animals: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with conserved primers [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1989, 86:

6196—6200

[19] Thompson J D, Gibson T J, Plewniak F, et al. The

CLUSTAL-X windows interface: flexible strategies for mul-

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aided by quality analysis tools [J].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7, 25(24): 4876—4882

[20] Galtier N, Gouy M, Gautier C. SEA VIEW and PHYLO-WIN:

two graphic tools for sequence alignment and molecular phylogeny [J]. Comput Appl Biosci, 1996, 12: 543—548 [21] Rozas J, Sánchez-DelBarrio J C, Messeguer X, et al. DnaSP,

DNA polymorphism analyses by the coalescent and other methods [J]. Bioinformatics, 2003, 19(18): 2496—2497 [22] Excoffier L, Laval G, Schneider S. Arlequin ver. 3.0: An

integrated software package for population genetics data analysis [J]. Evolutionary Bioinformatics Online, 2005, 1:

47—50

[23] Kumar S, Tamura K, Nei M. MEGA3: Integrated software

for 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and sequence

alignment [J].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2004, 5(2):

150—163

[24] Chen D Q, Zhang C L, Lu C, et al. Polymorphism of D-loop

sequence from mitochondrial genomes of different brood-

stocks of Gymnocypris przewalskii (Kessler) [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2006, 13(5): 800—806 [陈大庆,

张春霖, 鲁成, 等. 青海湖裸鲤繁殖群体线粒体基因组

D-loop区序列多态性.中国水产科学, 2006, 13(5):

800—806]

[25] Zhao L L, Zhao J L, Cao Y.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 Region of Siniperca obscura

from Minjiang River and Lijiang River [J].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2007, 42(1): 54—58 [赵丽丽, 赵金良, 曹阳.

闽江和漓江暗鳜mtDNA控制区序列差异分析. 动物学杂

志, 2007, 42(1): 54—58]

[26] Yang J Q, Hu X L, Tang W Q, et al. mtDNA Control Region

Sequence Vari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Coilia nasus in

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waters [J].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2008, 43: 8—15 [杨金权, 胡雪莲, 唐

1期袁娟等: 铜鱼线粒体控制区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19

文乔, 等. 长江口邻近水域刀鲚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变异

与遗传多样性. 动物学杂志, 2008, 43: 8—15]

[27] Sun Y H, Wang W, Liu S Y,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D-loop Region of Chinese Sucker (Myxo-

cyprinus asiaticus) [J]. Acta Genetica Sinica, 2002, 29(9):

787—790 [孙玉华, 王伟, 刘思阳, 等. 中国胭脂鱼线粒体

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遗传学报, 2002, 29(9):

787—790]

[28] Song J.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of rock carp (Procypris

rabaudi) based on AFLP markers and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 region [D]. Thesis for Master of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2006 [宋君. 岩原鲤(Procypris ra-

baudi)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四川大学,

成都. 2006]

[29] Yang B, Chen X Y, Yang J X. Structure of the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 Region and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Anabarilius grahami (Regan) [J]. Zoological

Research, 2008, 29(4): 379—385 [杨博, 陈小勇, 杨君兴.

鱇浪白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动物学研究, 2008, 29(4): 379—385]

[30] Chen D Q, Liu S P, Duan X B, 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isheries biology of main commercial fishe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J]. Acta Hydrobi-

ologica Sinica, 2002, 26(6): 618—622 [陈大庆, 刘绍平, 段

辛斌, 等. 长江中上游主要经济鱼类的渔业生物学特征.

水生生物学报, 2002, 26(6): 618—622]

[31] Li X F, Huang D M, Xie W X, et al. Status of fisher re-

sourc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J].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2005, 17(4): 366—374 [李修峰, 黄道明, 谢文星, 等. 汉江中游鱼类资源现状.湖泊科学, 2005, 17(4): 366—374]

[32] Jang G F, He X F. Status of Fish Resource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Jialing River [J]. Freshwater Fisheries, 2008, 38(2): 3—7[蒋国福, 何学福. 嘉陵江下游鱼类资源现状

调查. 淡水渔业, 2008, 38(2): 3—7]

[33] Duan X B, Chen D Q, Li Z H,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spawning grounds of fishes with pelagic egg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fter impound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2008, 15(4); 523—531 [段辛斌, 陈大庆, 李志华, 等. 三

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现状. 中

国水产科学, 2008, 15(4): 523—531]

MtDNA CONTROL REGION SEQUENCE VARI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SEC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YUAN Juan1, ZHANG Qi-Zhong1,2, LI Fei1,3, ZHU Cheng-Ke1 and LUO Fen4

(1. Key laboratory Eco-environment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science of Chongq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2. Hydrobiology Institute of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3. Central Laboratory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4. Biology De-

partment, Ningde Teachers College, Fujian 352100, China)

Abstract: Brass gudgeon (Coreius heterodon) is an endemic species in China, and mainly distributes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sec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fish population has been greatly decreased these years 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destruction of spawning condition, water pollution, over exploit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fish popul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fish population. The fish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9 sampling locations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sec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i. e., Hechuan (HC), Mudong (MD), Fuling (FL), Wanzhou (WZ), Wushan (WS), Sandouping (SDP), Yichang (YC), Yueyang (YY) and Jinkou (JK). The specimen number was in Tab. 1. The mitochondrial D-loop region (control region) of the fish was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chnology and sequenced with ABI 3730 sequencer. 100 sequences were analyzed using some softwares, viz., Clustal X 1.83, MEGA 3.1, DnaSP 4.50.3 and Arlequin v3.01.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Every specimen sequence was 946 bp for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the fish. Both 47 mutations of nucleotide acids including 8 inserting or deleting ones and 41 haplotypes were found in the 100 sequences. About 34% of the 41 haplotypes presented at least in two or more geographic groups and every one of 27 haplotypes just appeared in single one of the 9 groups. The UPGMA tree and the Parsimony network of 41 haplotypes showed that the clustering of hap-lotypes did not correspond to every geographic group of the fish. Genetic structure analysis showed a low level genetic diversity of C.heterodon (Hd=0.9257±0.0162, Pi=0.004178±0.002337). The AMOVA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99.66%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D-loop region sequence came from nucleotide acid mutations of the fish individuals in the 9 geo-graphic populations, and just 0.34% from variation between the 9 geographic populations, which showed littl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9 geographic groups. Meanwhile, average Kimura 2-parameter distances (Tab. 6), the F ST value (Tab. 4) and Nm value (20.84) also revealed littl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9 geographic groups. All the data mentioned above indicated that the 9 geographic groups belonged to single nature population.

Key words: Coreius heterodon (Bleeker); Mitochondrial DNA D-loop region; Genetic diversity

鳀科鱼类分子系统进化及凤鲚、刀鲚遗传多样性研究

鳀科鱼类分子系统进化及凤鲚、刀鲚遗传多样性研究 本研究通过线粒体16SrRNA和Cytb基因序列变异,初步探讨了我国鳀科鱼类的系统发生关系,分析了属间及近缘种间的分类地位等。同时以我国的刀鲚和凤鲚为研究对象,通过线粒体基因序列变异,研究分析了3个群体的凤鲚和10个群体的刀鲚的遗传多样。 1鳀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以鳀科鱼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线粒体16SrRNA基因和Cytb基因片断序列,探讨了5属11种中国鳀科鱼类的亲缘关系。得到 16SrRNA可比序列长度为472bp-501bp,共存在20个插入/缺失,125个变异位点,总体上看,序列中转换多于颠换,转换/颠换之比为1.4。 得到Cytb序列长度为1138bp,共编码379个核苷酸,其中有452个变异位点,55个核苷酸变异,但没有发现缺失和终止密码子,变异位点百分率为39.72%。根据16SrRNA基因片段差异计算的种间遗传距离从0.22%(黄吻棱鳀与中颌棱鳀,刀鲚和凤鲚)到18.54%(长颌棱鳀和康氏侧带小公鱼),Cytb基因片段差异计算的种间遗传距离从0.6%(黄吻棱鳀与中颌棱鳀)到23.8%(长颌棱鳀和康氏侧带小公鱼)。 16SrRNA基因片断构建的系统树中,支持杜氏棱鳀和汉氏棱鳀互为姐妹种, 而在Cytb基因片断构建的系统树中,黄吻棱鳀和中颌棱鳀聚类后,先与汉氏棱鳀相聚,再与长颌棱鳀聚类,然后再与杜氏棱鳀相聚。另外,在16SrRNA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树中,棱鳀属依次和鲚属,黄鲫属相聚,再与棱鳀属的赤鼻棱鳀相聚;最后与鳀属和侧带小公鱼属形成的分支相聚。 而在Cytb基因片断构建的系统树中棱鳀属先与和黄鲫属相聚,然后与鲚属相聚,再与棱鳀属的赤鼻棱鳀相聚;最后与侧带小公鱼属和鳀属相聚。将16SrRNA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7.7

一、总则 (一)调查目标 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 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 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 (一)调查准备 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

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二)技术要求 1、调查采样频次 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 鱼类采样点为1-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 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 图2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采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 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采样点时,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下列均为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卷发和黑发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④有耳垂和无耳垂⑤双眼皮和色盲⑥头发左旋和惯用右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 2 下列所举实例中,不是生物性状的是() A鱼生活在水中 B羊体表长毛 C 青蛙体表光滑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3 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A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 B小羊和小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老鼠生来会打洞 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遗传和变异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 C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D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生来会打洞”反映了生物的()现象 A进化 B适应 C遗传 D变异 6 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A基因 B染色体 C DNA D细胞核 7人的体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生殖细胞、白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条 A 46 23 16 23 46 B 46 0 46 23 23 C 46 0 0 23 46 D 46 0 23 23 23 8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基因 C在DNA上的基因带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所以是整个细胞的控制中心 9 2002年4月,以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水稻基因组,下列有关水稻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稻基因实质上是水稻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遗传物质 B水稻抗病、抗倒伏、高产优质等一系列可遗传的性状均由基因决定 C水稻DNA分子是一种大分子化学物质,相对质量较大 D水稻、人类等生物体的基因、DNA、染色体不可能发生变化 10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C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D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1 下列细胞不具备成对染色体的是() A叶肉细胞 B肝细胞 C精子 D受精卵 12 亲代的遗传物质传给子代是通过() A体细胞 B受精卵 C生殖细胞 D胚胎 13 下列关于正常人的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 B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C所有的精子中都含有Y染色体 D所有的卵细胞中都含有X染色体 14下列属于人类遗传病的是() A坏血病 B艾滋病 C白化病 D巨人症 16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目的是() A根治遗传病 B控制人口数量 C减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 D减少遗传病的发病区域 17 一对夫妇都是单眼皮,则他们的子女的眼皮是() A全是双眼皮 B全是单眼皮 C单眼皮和双眼皮各一半 D单眼皮多,双眼皮少 18 一对夫妇近亲结婚,两人的表现正常,但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他们若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A 3∕4 B 1∕2 C 1∕4 D 1∕8 19 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 A 位于常染色体上 B位于Y染色体上 C 位于X染色体上 D以上都有可能 20 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E控制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e控制的。一对夫妇父亲为单眼皮,母亲为双眼皮,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第二个孩子是双眼皮,第二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 A EE 或 Ee B EE或ee C Ee D ee

鱼类遗传育种学2010复习资料

动物遗传学部分复习题: 绪论 1、动物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及任务是什么?(P1) 2、简述遗传学的发展简史?(P1-4) 第一章分子遗传学基础(p43) 1、遗传物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7),为什么DNA适合作为遗传物质? 2、在真核细胞中,DNA和各种RNA分子都存在于细胞的什么位置? 3、简述查科夫定律的内容(P9-10) 4、原核细胞DNA的复制是如何起始的(P20),真核细胞DNA复制有何特点? (P25) 5、增强子如何影响转录? 6、真核生物RNA的加工和修饰与蛋白质的合成有何关系(P31) 7、密码子的偏好性有什么进化学意义? (P35) 8、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形成的70S复合物的成分有哪些? (P36) 9、—个真核生物mRNA分子能编码——个以上的蛋白质吗? (P33) 第二章细胞遗传学基础(p86) 1、名词解释 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染色体染色质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联会联会复合体二价体核小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带性别决定性染色体常染色体性别控制 2、细胞质有哪些主要的细胞器?它们的功能是什么?(P46) 2、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 (P58)试述从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多级螺旋结构模型。(P58- 60) 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区别?从遗传学角度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 (P69-73) 4、染色体的形态有哪些类型? (P53) 5、什么是核型?试述核型分析的意义(P64-65) 6、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是中间着丝粒,另——对是端部着丝粒,以模式图 方式画出:①第一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图;②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图。 7、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4,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2。①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多少?② 如果马和驴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很少或没有配对,你是否能说明马—驴杂种是可育还是不育? 8、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几种?在哺乳动物中,为什么雌雄比例总是接近1:1 (P78-82)9、什么 是SRY基因?试述SRY基因调控性别形成的过程。(P80) 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p118) 1、名词解释 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正交和反交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位基因基因型隐性纯合体杂合基因型测交法自交不完全显性共显性复等位基因上位相引相和相斥相重组型配子Rf 连锁遗传图三点测验双交换基因直线排列定律并发系数 2、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度八年级生物下学期复习练习(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无答案)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度 八年级下生物中考复习练习(10) 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知识点: 1、性状是指示物体所表现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 2、“转基因鼠”的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______,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_,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____________,即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____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通过生殖过程把____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和_____就是____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______上,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____和____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__存在的,而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_______,即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_____存在。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说明:(1)相对性状有_______和_______之分,则基因也有____和____之分,显性基因控制_______,隐性基因控制_______;(2)基因组成中若有显性基因,就会表现出显性性状,即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____和____两种,而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是纯合的两个隐性基因;(3)杂合基因型中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未得到表现,但并不受显性基因的影响,还是会遗传下去。 5、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有___对染色体,其中___对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称为______,只有__对染色体男女有区别,称为______,男是___,女是___。在进行生殖活动中,男性排出的精子有___种,一种含______,一种含______,而女性只排出__种含______卵细胞,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生___,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生___,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_____,各占___,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_____。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单元测试2

第七单元第二章测评DIQIDANYUANDIERZHANGCEPING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正常体细胞中都包含23对染色体 B .每条染色体上都包含46个DNA 分子 C .精子和卵细胞中各含有23条染色体 D .每个DNA 分子上都包含数万个基因 2关于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 .遗传和变异现象不能出现在同一个生物体上 C .遗传现象只能在某些生物中出现 D .变异现象只能在某些生物中出现 3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白化病的基因组成为aa),与一个正常的男性生下的孩子中,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 ) A .1∶1 B .2∶1 C .3∶1 D .1∶2 4(2010江苏盐城中考,25)在克隆羊的过程中,白细毛的母羊A 提供了细胞核,黑粗毛的母羊B 提供了去核卵细胞,白粗毛的母羊C 进行代孕,那么克隆出小羊的性状为( ) A .白粗毛 B .白细毛 C .黑粗毛 D .灰细毛 5人和生物体的每一种性状,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表现类型。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 ) A .表现型 B .基因型 C .等位基因 D .相对性状 6下列是应用生物工程培育抗虫棉的示意图,其中运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 ) 苏云金杆菌――→分离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 抗虫棉 A .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 D.细胞培养技术 7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DNA分子中包含一个基因 B.DNA分子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C.DNA的载体是染色体 D.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8(2010山东威海学业,29)下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A、a)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表示显性基因 B.如果A来自父方,则a来自母方 C.此个体表现出的是A所控制的性状 D.a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属于不可遗传的性状 9(2010四川乐山学业,25)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B.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C.在人的体细胞内,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D.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 10北京香山的红叶只有在秋季时节才出现,决定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香山的土质B.温度 C.光照D.遗传物质 11(2010福建福州学业,20)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产下一只黑色小羊。若羊毛的白色由显性基因(R)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r)控制,则这只黑色小羊的基因组成是() A.Rr B.RR C.rr D.Rr或RR 12人类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是()

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学方法及应用进展[1]

第23卷第12期2004年12月水 产 科 学 FISHERIES SCIE NCE V ol123,N o112 Dec1,2004 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学方法及应用进展Ξ闫华超112,高 岚1,付崇罗2,牟 萍1 (11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00;21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聊城 252059) 关键词:遗传多样性;进展;分子学方法;DNA;鱼 中图分类号:Q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111(2004)1220044205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双重含义,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不同群体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1]。一般所指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狭义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在群体及物种间广泛存在,构成了形态、生态各异,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同时也是整个生物圈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物种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大小是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生存和进化的前提。一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就越强,越易扩散其分布范围和开拓新的环境。相反,濒临灭绝的物种,往往因为生境恶化、过渡捕捞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有效繁殖群体过小、性别失衡及遗传衰退等现象,从而使遗传多样性极为贫乏,并降低了群体适应环境、抵抗病害的能力,最终导致物种灭绝概率的增加。 遗传多样性是重要的生物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是人类赖以生存资源的永久性丧失,随着近两个世纪工业化的兴起、发展及不断深化,自然环境不断遭受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物种的灭绝速度已明显加快,所以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1 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方法 遗传变异的广泛存在导致了生物在不同水平上体现出遗传多样性: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组织和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通常从形态学变异、细胞学-染色体多态性、蛋白质(同工酶)多态性和分子DNA多态性等4个水平上来研究。前3个水平都是基因表达型的标记,可利用的多态位很少,易受环境影响。而DNA多态性的信息储存在基因组DNA及细胞器序列中,可利用的多态位多,不易受环境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分析技术和PCR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检测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手段。 随着近30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多样性逐渐显示出其优越性:直接以DNA的形式出现,非等位的标记之间不存在上位效应及其他形式的基因互作;不受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多态性几乎遍及整个基因组;表现为中性标记;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与不良性状无必然连琐;有许多分子标记呈共显性;部分分子标记可分析微量的DNA或古化石样品;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技术主要有: 111 RF LP技术(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 orphism, RF LP) 当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不同生物体的mtDNA时,所产生的大分子片段其长度可能不相同,这种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就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依据限制性片段或位点的差异,计算mtDNA间的遗传距离,据此来判定个体间、群体间或种间的差异。如依次距离进一步构建分子聚类图或分子系统树,即可重建出群体或物种间的系统分化或系统发育情况或过程。Wils on等和Thomas等较早利用mtDNA的RF LP来探讨几种鲑科鱼类种间和种内的系统进化关系[2,3]。 112 RAPD技术(Random Amplified P olym orphic DNA,RAPD) RAPD技术是1990年分别由Williams和Welsh发展起来的一项分子标记技术,是PCR技术的延伸,其原理是利用一系列随机合成的较短的单个随机引物(通常为10个核苷酸,G+C含量为50%~70%),以研究对象的基因组DNA 为模版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电泳分离,溴化己锭(E B)染色,在紫外灯下观察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RAPD技术无需设计特定的扩增引物,扩增产物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如果使用一系列随机引物(20~40个),其检测区域可扩大到整个基因组,能反映整个基因组的变化;另外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无放射性污染。所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数量遗传、特定基因的标记和定位等许多研究领域。如Fev olden等对北大西洋的极地鳕进行了RAPD分析;薛国雄等对长江、珠江和黑龙江三大水系的草鱼种群进行了RAPD分析,表明三水系草鱼各有其特异性的基因谱带[4];张四明等采用RAPD方法分析了长江中华鲟群体,表明中华鲟天然群体 Ξ收稿日期:2004-03-24; 修回日期:2004-05-121 作者简介:闫华超(197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物发育生物学1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节复习课,模拟“概念图”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考纲要求】 1、说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描述人的性别决定。 4、认同优生优育。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相关概念的卡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练习题下表是对某个家庭成员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

1、 单双眼皮、有无酒窝等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 , 父母有酒窝,女儿也有酒窝,此现象称为 ; 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 。 2、若决定双眼皮的基因(A )为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a )为隐性基因, 下图为父母双眼皮,女儿单眼皮的遗传图解,请尝试完成: 3、父母为双眼皮,女儿为单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女儿的 发生改变引起 的,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女儿做整形成为双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 引起的, 并没有改变,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4、若决定有白化病的基因(b )为隐性基因, 决定无白化病的基因(B )为显性基因, 则这个家庭成员中,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 女儿的基因组成是 。 若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婚配后所生的子女患 病的机会增加。 5、人的性别是 决定的,父亲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母亲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这对父母再生一个儿子的机率是 。 单眼皮 父 母 卵细胞 受精卵 亲代 子代的性状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案)人教版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复习摘要 典例解析 例1: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 A “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将门出将子” D .“老鼠生儿打地洞” 解析:子女像父母,是指父母的性状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了子女,B 项和D 项也是一样的道理。“将门出将子”是指将军的后代都是将军,但实际上将军的后代不一定是将军,即使出了将军,也是家庭影响和社会造就的成果,并没有可以遗传的“将军性状”。 答案:C 例2:人类的正常肤色是显性性状,由基因A 控制,白化病是隐性性状,由基因a 控制,有一对夫妇的基因组合分别是AA 和aa ,问:妻子是不是白化病患者? .他们的子女会不会患白化病? 。 解析:白化病基因a 控制隐性性状白化病,在一个人的体细胞内,当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即aa)的时候,这个人就是白化病患者。因此,题目中介绍的“妻子”是白化病患者。这对夫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叫做性状。 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基因控制性状 基因和染色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基因经生殖细胞向子代传递: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单条存在,基因也是单个存在。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⑴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⑵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DD 或Dd 两种;⑶基因组成是Dd 的,虽然d 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 并没有受D 的影响,还是会遗传下去。 禁止近亲结婚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常染色体:22对 性染色体:1对 男性:XY 女性:XX 男性能形成X 精子和Y 精子 女性只能形成X 卵子 卵子与X 精子受精生女孩,与Y 精子受精生男孩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人的性别遗传 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引起 可遗传变异:由基因组成改变引起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十五 鱼类过坝技术研究

十五 鱼类过坝技术研究 1 调研背景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的阻隔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影响,其中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尤其为人们所关注。筑坝后河流的渔业资源发生下降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经济鱼类渔获物产量下降明显,如葛洲坝建坝后长江上四大家鱼的产量下降了接近一个量级。由于大坝的阻隔,鱼类种群规模缩小、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到限制,珍稀、特有鱼类遗传多样性降低。对洄游鱼类,大坝阻隔了洄游通道,鱼类不能顺利地通过洄游来完成生活史过程。 为减少大坝对河流生态系统尤其是鱼类种群的干扰,人们往往通过在大坝上修建过鱼设施来改善河流的连通性,使鱼类能顺利上行或下行过坝。人类在大坝上修建鱼道等过鱼设施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事实证明,鱼类过坝设施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保护珍稀鱼类、提高河流的渔获物产量、维持河流的遗传及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过鱼设施在国外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在我国,大坝过鱼问题始终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大坝过鱼技术的研究很少,已建的过鱼工程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当前我国正面临水电建设大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生态环保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为保护鱼类资源,恢复和维持河流的生物和遗传多样性,迫切需要加强对大坝过鱼技术的研究。对国外大坝过鱼技术的调研,尤其是针对鱼类过坝的生态水力学需求、主要大坝过鱼技术、过鱼设施的设计等方面的调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调研资料主要来源于近年的相关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论文,有关专著,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等,具体包括: 国内期刊包括:水力发电学报、水利发电技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学报、长江科学院院报、水利水电快报等。 国际期刊包括:Ecology of Freshwater Fish、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Journal of Fish Biology、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Fish Management、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Hydraulic Engineering、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Ecology、Hydrobiologia、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Journal of Aquatic Animal Health、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Hydropower & Dam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Ecology、Fish and Fisheries、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生物------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8.如图是“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分析图片后回答下列各 问. ①请把上述图片的序号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A→D→B→C ②在上图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 ③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④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小鼠变成了大鼠,这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⑤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此题通过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生,证明了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合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过程及其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①A→D→B→C ②鼠的个体大小 ③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⑤控制性状的基因 点评: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初二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导案

初二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作者:————————————————————————————————日期: 2

学生姓名年级_初二授课时间教师姓名课时2h 课题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科学的判断一些遗传和变异现象,杜绝迷信和偏见,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对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与过程有所了解,懂得生物的神奇,激发探索生命和未来的兴趣 3.会运用遗传图解解答相关问题 重点生物的相对性状,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基因的显隐性 难点 判断后代的性状并计算其比例,进而能绘制遗传图解 教学内容: [考点归纳] 1.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3.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的传递特点。 4.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传递特点。 5.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性别决定的方式。 6.遗传病和近亲结婚,优生优育的措施。 7.变异的概念,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区别 特别关注:生物的相对性状和遗传性状 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遗传图解、后代的性状及性状的比例)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区别 [知识回忆] 基础知识 1.生物体,包括、和,叫做性状。动植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遗传给后代的。 2、遗传的意义、物质基础 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 主要遗传物质:。它呈形,主要存在于中(遗传信息的中心)。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基因与性状 基因的概念:。 相对性状:。如单眼皮和双眼皮,卷舌和不卷舌。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在有性生殖细胞中存在。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牛的体细胞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中有30条染色体,牛的皮肤细胞含有30对染色体,牛的受精卵中有30对染色体 4、禁止近亲结婚: 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

(完整word版)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综合测试题___答案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综合 测试题 年级班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所有性状都受基因控制 B.所有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C.所有隐性基因都不能表达出来 D.控制单、双眼皮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2.在生殖过程中,父母通过生殖细胞分别向后代传递了(D ) A.各自的具体形状B.细胞中,全部的遗传物质 C.全部染色体 D.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 3.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分别是(A ) A.23对,23条 B.22对,22条 C.48对,48条 D.22对,23条 4.下列有关染色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 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B.染色体在体细胞中和生殖细胞中均存在 C.每条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D.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5.已知有耳垂(D)对无耳垂(d)是显性。某同学无耳垂,但他的父母都有耳垂,则该同学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A)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6.某男子的双眼皮,他只产生一种精子,那么他的基因组成是(A ) A.AA B.Aa C.aa D.Aa 7.基因A控制双眼皮,基因a控制单眼皮。一对夫妇,男为双眼皮,女为单眼皮,生下的第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再生第二个孩子的基因型是(B ) A.Aa或Aa B.Aa或aa C.Aa D.aa 8.下列变异中,不遗传的变异是(B ) A.红花茉莉与白花茉莉传粉后产生了粉红花茉莉 B.路边的车前草长得瘦小,菜地里的同中车前草长得肥壮 C.父亲的血型为A型,母亲的血型为B型,却生了O型血的孩子 D.透明金鱼与不透明金鱼杂交后,产生了五花鱼 9.“龙生九子,九子九个样”这句俗语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C ) 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 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 10.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则人的精子(卵细胞)内含有( B ) A.23对染色体 B.23条染色体 C.46条染色体 D.23对+1条染色体 11.下面是基因的有关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D ) A.基因排列在染色体上 B.受精卵内含有父母双方的基因 C.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乙醇物质的最小单位 D.一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基因 1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 C ) A.防止遗传病基因的变异 B.防止遗传病的传播 C.减少遗传病发生的几率 D.杜绝遗传病的发生 13.显性基因(R)决定豌豆圆粒,隐性基因(r)决定豌豆皱粒,一基因组成为Rr的豌豆所表现的性状是(A ) A.圆粒 B.圆粒或皱粒 C.皱粒 D.无法决定 14.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D )

鱼类基因组操作与定向育种.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2014年第44卷第12期: 1253 ~ 1261 SCIENTIA SINICA Vita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5856020.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5856020.html, 引用格式: 叶鼎, 朱作言, 孙永华. 鱼类基因组操作与定向育种.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4, 44: 1253–1261 英文版见: Ye D, Zhu Z Y, Sun Y H. Fish genome manipulation and directional breeding. Sci China Life Sci, 2015, 58, in press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CHINA PRESS 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专辑 评述 鱼类基因组操作与定向育种 叶鼎, 朱作言, 孙永华*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2 * 联系人, E-mail: yhsun@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5856020.html, 收稿日期: 2014-09-15; 接受日期: 2014-10-2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 2010CB126306, 2012CB9445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3122205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 KSCX2-EW-N-004-4)和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批准号: 2011FBZ23)资助 摘要水产养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展最快的农业产业之一, 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养殖品种. 基因组操作技术为快速、定向的鱼类遗传育种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可行性途径. 本文回顾了基于经典基因组操作技术的鱼类育种方法学历史, 如多倍体育种及细胞核移植等. 然后重点介绍并展望了基于转基因技术及新近发展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鱼类定向育种方法. 后两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为未来的鱼类种业带来更加高效和更具预见性的育种新方法. 关键词 鱼类定向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核移植转基因鱼 基因组编辑 鱼类蛋白是人类最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衰竭, 水产养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和发展最快的农业产业之一[1]. 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养殖品种. 现阶段, 鱼类养殖面临着近亲繁殖所带来的种质退化、鱼病频发、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2]. 因此, 筛选和培育高产、抗病、优质的养殖品种是可持续发展渔业的重中之重. 在过去几十年间, 种内杂交[3]和种间杂交[4]等传统育种方法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鱼类产品. 然而, 杂交育种通常需要多代的循环选育才能造就具有某一优良性状且不表现出负面效应的新品种. 另外,利用这些方法, 也无法窥见这些优良性状背后的遗传机制, 使得选育品种的目标性状往往具有不可预见性. 因此, 亟需开发高效并可预测的育种方法来培育高产优质的鱼类新品种. 本文首先回顾基于经典基因组操作技术的鱼类育种方法学历史, 如多倍体育种[5]及细胞核移植[6]等. 然后, 重点介绍基于转基因技术及新近发展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鱼类定向育种方法. 后两种技术的发展将会给未来的鱼类种业带来更加高效和更具预见性的育种新方法, 而基于经典和新兴基因组操作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将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鱼类育种的主导技术. 1 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通常通过倍性操作来实现. 倍性操作是一种通过人工干预致使染色体加倍的方法, 它可以说是基因组操作中最为经典的方法[5]. 在一些鱼类物种中, 雌、雄性或不育个体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生长速率, 因此如何高效获得单性群体或不育群体往往是鱼类育种学家追求的目标. 在所有有关鱼类性别控制或育性控制的方法中, 倍性操作是使用最早也是目前为止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此外, 这一方法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 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 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 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四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男:44条常染色体+X女:44条常染色体+XX) 2.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女性为XX.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 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 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测试题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测试题 1.有“遗传之父”称号的是() A.孟德尔 B.达尔文 C.袁隆平 D.美国青年学者米勒 2.育种工作者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 A.性状 B.遗传物质 C.生活环境 D.生活习性 3.当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A. 显性性状 B. 显性基因 C. 隐性性状 D. 隐性基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B. 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C. 现在任何生物都可以克隆出来 D. 父亲是A型血,母亲是B型血,儿子是O型血,这属于相对性状 5.下列几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双眼皮和单眼皮 B.金发和卷发 C.有耳垂和无耳垂 D.白皮肤和黑皮肤 6.对基因有显隐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B. 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掩盖作用 C. 成对基因Aa存在时只表现显性性状 D. 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 7.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黄色;Dd、dd B.红色;Dd C.红色;Dd、dd D.红色和黄色;Dd、dd 8.如图,基因组成是AA的芒果枝条①,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砧木②上,所结芒果的性状表现和基因组成分别为() A.①的性状,AA B.②的性状,aa C.①的性状,Aa D.②的性状,Aa 9.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C.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D.同种生物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一样多 10.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狗的后代还是狗 C. 女儿的脸型与母亲相像 D. 父母不识字,儿子也不识字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男性的神经细胞、白细胞和精子中都含有Y染色体 B.父亲患某种遗传病,母亲和孩子正常,则无法确定这个孩子是否含有该致病基因 C.杂交水稻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得到的新品种,属于可遗传变异 D.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其果实的长度一定相同 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B. 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是成对存在的 C. 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都会遗传 D. 男孩的X染色体是由其母亲遗传下来的 3.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基因 B.父母都是有耳垂的,生下的子女不一定都有耳垂 C. 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50% D. 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不可遗传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能够遗传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B. 男性精子中的X或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 C. 优生优育的唯一措施是产前诊断 D. 父母都是有耳垂的,生下的子女也一定有耳垂 5.图一表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果蝇性别决定与人类一致;图二表示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的遗传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果蝇的卵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且大小形态各不同 B. 据图可知乙为雄果蝇,其可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C. 根据图二可知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雌果蝇的概率是1∕4 D. 图二中子代长翅和亲代长翅的基因组成可能不相同 6.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DNA分子上都有许多有特定遗传效应的基因 B.父母都有耳垂的,生下的子女不一定都有耳垂 C. 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50% D. 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不可遗传 7.樱桃的果色有红色和黄色之分,下表为某杂交实验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基因用B、b表示)() 组别亲代子代 第一组红果黄果黄果红果 第二组黄果黄果黄果红果 樱桃的红果和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第一组子代红果的基因组成都为bb C. 第二组亲代黄果的基因组成都为Bb D. 第二组子代黄果的基因组成都为Bb 8.红绿色盲是一种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现有一对表现型均正常的夫妇,妻子是致病基因 的携带者.那么该对夫妇生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女儿的概率为() A. 0 B. 25% C. 75% D. 1 9.樱桃的果色有红色和黄色之分,下表为某杂交实验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基因用B、b表示) 组别亲代子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