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象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大象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大象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大象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准备单元

倒立的小丑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本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要素,本单元通过研究“倒立的小丑”让学生感知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作铺垫。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同时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经历,学生对“倒立的小丑”也非常感兴趣,可以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所提出的问题是发散性的,有些问题超出学生现有研究能力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挑选出在课堂能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从“倒立的小丑”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对所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

(3)探索发现使小丑倒立更稳固的方法,从实验中感受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4)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关于“倒立的小丑”的问题来研究,并作出假设。

难点:针对假设做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走钢丝杂技表演视频、小丑卡片、卡纸、环形磁铁、棉线、剪刀、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演出视频。

2.提问:“在马戏团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精彩演出?”

预设:小丑在走钢丝!

3.交流:小丑怎样走钢丝?

预设1:走钢丝时小丑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

预设2:小丑不是把杆子举高,而是放得很低。

……

3. 讲解: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表演让我们叹为观止。其实这些杂技表演正是应用重心低于支点的原理。走钢丝的演员为了不使自己的身体很大幅度的左摇右晃,手里往往都要拿一根长长的杆子,这样相当于延长了手臂的作用,也就是使身体的重心尽量保持在小幅范围的晃动。另外这根杆子不是被举起来的,而是尽量放低,这样身体的重心就下移了,重心低于支点时才更为稳定。

4.实验演示,引出研究目标:倒立的小丑。

瞧,有一位冒险小子,它也想来学走钢丝,它想先学着让自己倒立在钢丝上不摔下来。(出示课题:《倒立的小丑》)

(实验方法:请两位同学拉直棉线,把小丑模型头部朝下,并把小丑模型头部开口的地方放在棉线上,上下调整棉线高低,小丑就可以倒立着走钢丝了。但小丑在棉线上摇摇晃晃,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

二、提出问题

1.关于这个“倒立的小丑”,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1:小丑为什么能倒立在棉线上?

预设2:怎样制作倒立的小丑?

预设3:怎样才能让小丑更不容易从钢丝(棉线)上掉下来?

预设4:小丑的头部为什么要开一个口?

预设5:怎样才能让小丑在棉线上自由滑动?

……

2.挑选出课堂上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1)提问:哪些问题是科学问题?哪些问题是在课堂上能够探究出答案?

(2)讲解: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科学问题,并且问题难度不能超出我们现有的研究能力。

(3)交流:挑选出课堂上能够探究出答案的科学问题,并汇总。

(4)记录: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并写下来。

三、猜想假设

(1)讲解:假设要有依据,可以从问题发生的条件或原因等角度思考。例如:如果……,那么……

(2)针对我们挑选出的科学问题,说一说自己的假设,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

(1)针对假设,从材料超市中选取实验材料。

(2)写出实验步骤(用文字或图画的方法)。

(3)针对假设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得出结论

根据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给小丑的手掌对称的地方各贴上一样多的环形磁铁,小丑更稳固。

(2)延长小丑的手臂,小丑更稳固。

……

六、总结

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和假设不一定正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七、拓展

你还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加强重心达到稳定目的的例子吗?

预设:不倒翁、落地扇厚重的底座……

【教学反思】

播放一段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精彩演出的录像视频,小丑们幽默风趣又技艺高超的演出,把学生们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看得津津有味,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发出惊呼。成功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视频播放完了,学生仍沉浸在刚才看到的精彩演出中,要趁热打铁地提问:“小丑怎样走钢丝?”让学生梳理出小丑走钢丝的技巧,为后面研究“倒立的小丑”作基础铺垫。

在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前教师要讲解小丑走钢丝时手拿长杆子的原因,也就是降低重心更稳固的原理,有助于学生提出有依据的猜测。

第一单元

小小气象员

1测量气温

【教学分析】

《测量气温》是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的起始课,学生通过认识了解气温计,并学习使用气温计来测定气温的方法,分析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体会初步的数据处理。

教材第一部分用学生讨论图引入主题——气温。关于气温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科学素养。

第二部分活动分为观察和测量两个环节:观察用于测定气温的工具——气温计,从气温计的结构、功能、单位、量程、刻度等了解如何使用气温计。认识了气温计以后,学习如何正确地识读气温计,并通过测量气温的活动巩固。

第三部分为表达交流,学习初步统计数据的方法,将测量数据表绘制成图形,说明一天中白天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本节课教学环节、活动都较多,期间还有长达一天的气温记录,还第一次出现了简单的数据分析,学生第一次需要绘制图表来处理数据,容量相对较大。

学生已经对于气温计不陌生,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体验,但是有关气温计的具体结构、功能、单位量程等等都没有明确的概念。同时,本节课是上科学课以来第一次出现测量数据并记录,第一次出现用图表的方式处理数据,这都是学生所没有经历过的。

综上,记录时间长、学生不熟悉,故本节课用两个课时来完成。

由于本节课需要记录户外气温数据,因此教师需要提前考虑好室外测温场地的选址,以及雨天的预备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

2.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学习正确的识读温度计

3.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不同时段的气温,观察并测量有效的数据资料

4.能够根据数据资料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5.激发学生了解天气问题的好奇心、求知欲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每组:气温计

活动场地:操场阴凉通风处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热吗?

生1:热,出了一身的汗,当然热。

生2:我看了天气预报,今天的气温有三十多度,非常热。

师:三十多度指的是今天的?

生:气温。

2.提出问题

师:嗯,气温就是空气的冷热程度。那关于气温你都知道什么?你又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生1:我知道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测出来。

生2:我想知道怎么来看温度计。

生3:我想知道经常听到的摄氏度和度是不是一样的呢?

……

师:原来大家都对温度计都很感兴趣呀,那我们这节课就先来看看温度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么用。

3.观察

师:温度计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玻璃管、玻璃泡、液柱、背板、刻度和单位。它们都在哪儿呢?我们比一比谁能自己仔仔细细地观察温度计,并且找到它们,接受挑战吗?

生:接受!

师:好,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温度计可以用来观察,每人一张的记录单上印有温度计的示意图。找到这几个结构,并且标注在图上的小朋友就是挑战成功啦!注意:温度计一定要轻拿轻放,如果有发现破裂的,要立即向老师报告,明白了吗?

生:明白!

(学生开始观察活动,教师巡视,基本完成后收回温度计)

师: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他的发现吗?

生1:(上台为大家介绍)我发现了背板是固定温度计的塑料板。玻璃泡和玻璃管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有红色的液体就是液柱。液柱是可以变化的,用手轻轻捂住玻璃泡,液柱就会升高。刻度在温度计的一边,像尺子一样。测量单位在最上面,好像有一个符号,但我不知道这个符号怎么念。

师:说的真全面,还把自己的小发现和大家分享了,真棒!还有谁要补充吗?这个小符号谁认识?

生2:这个符号就是度,但是它的大名叫摄氏度,我是看书知道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表扬你!左上角一个小圈,右边一个大写的C,这就是摄氏度的符号。

生3:我还发现温度计的刻度和尺子不太一样,尺子的都是从零开始的。温度计的刻度0在中间,前后都有数字。

生4:我知道!0以下就是零下多少多少度了,天气预报里常常这么讲。

师:大家太厉害了!是的,零的上面是零上某某摄氏度,但是我们一般可以省略“零上”不说,零以下就是零下某某摄氏度了,“零下”不能省略的。全班同学这么快就完成老师的挑战了,那我再出两个附加题考考大家,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注意了,最上面和最下面的温度要怎么念呢?

生:这个温度计最高可以测到40摄氏度,最低可以测到零下50摄氏度。

师:真聪明,直接看最上和最下的温度数,就是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那每一个小格子又代表什么呢?

生:每一个小格子是1摄氏度,因为刚好10个小格子是10摄氏度!

师:算得真快,很棒!温度计有很多种,其中专门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也叫气温计。全面认识了温度计以后,我们用气温计去测测现在的气温吧。

4.活动

师:测量之前老师有一个小提示,我们在读气温计的读数的时候,眼睛要平视红色的液面部分,才能读得准,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测量气温时,一般要选在室外没有阳光直射而且通风的地方,你们觉得学校哪里符合?

生1:操场的大树下面。

师:你们觉得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我们每个小组拿一个气温计,5分钟的时间去测量今天的气温,一定要等气温计的液柱稳定了才可以读数的哦!把你们测量后的数据记录下来。还要注意安全!

(生测量当天气温)

师:今天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生1:今天的气温是31摄氏度,好热。

师:你们同意吗?

生2:我们测的是30摄氏度。

师:诶?怎么不一样呢?

生3:可能是测的地方不太一样,温度有一点点差异,也有可能是有人读数的时候没有平视。

师:说的真好!这个小任务完成了,我们来个有挑战性的!你想知道一天中什么时候最热吗?打开记录册,明天带上你们的气温计,分别在5个不同的时间去同一个地点测一测校园的气温,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测量气温》总共用了两个课时,以下为第2课时)

师:上节课后大家都测了白天时校园中的气温了吗?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观察记录呢?

生1:我早上8点测的气温是26摄氏度,上午10点测的是28摄氏度,中午12点是30摄氏度,下午2点是32摄氏度,下午4点又回到了29摄氏度。

生2:我早上8点测的气温是26摄氏度,上午10点测的是29摄氏度,中午12点是30摄氏度,下午2点是33摄氏度,下午4点又回到了30摄氏度。

师:他们两个测的数据基本上一样,但是有些小小的差异,这是有可能出现的。听过他们的数据后,有谁能飞快地告诉我,校园中白天的气温是怎么变化的吗?

生:……忘记他们说的数字了,但我记得好像下午2点时气温最高。

师:当我们听到或者看到一串数字的时候,我们很难听一遍或者看一遍就能知道这些数字代表了什么样的变化规律,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些数字变成更好看的图表,这样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它们的变化规律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如何把数字变成柱状图。

师:(分发空白格子图)柱状图其实就是给数字换一种表示方法,不写数字,把数字数成小格子,一个个地摞起来,比如:8点测到的气温是26度,我们就在8点的上方涂黑26个小格子来代表26摄氏度;十点的上方呢?

生:我测的十点是28摄氏度,涂28个格子。

师:非常好,要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去制图。我们比一比谁做的图最清晰。

(学生绘图)

5.表达交流

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做的柱状图呢?

生1:这是我画的柱状图,我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小格子都涂黑了,但是我发现这样不好看出是多少度,每次看都要再数格子,所以我在每个柱子的上面还标注了数字补充。

生2:我涂格子的时候发现好累,所以我是用铅笔圈出了最外围的样子,我觉得也不影响,这样方便简单,很省时。

生3:我发现看柱状图的时候只需要瞄一眼就能知道大致的变化规律了,比表格好看多了,我很喜欢柱状图。

生4:我看到教材上有用线画成的图,所以我把我柱状图最上方的线条连起来了,我觉得我也会做这样画线的图了!

……

师:大家太棒了!画出了很多专属于自己的柱状图,那谁能结合自己的图表说一说,我们校园里白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吗?

生:从8点开始不断地上升,到了下午2点时是最热的,然后气温又慢慢降下来了。

师:说的真清晰!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1:我有一点不同意,只是因为你两点去测了气温是最高的,可能最高的气温是1点的时候呢?但是那会儿我们又没有测气温。

师:那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他刚才的说法呢?

生1:我认为应该说两点左右气温可能最高,这样比较合理。

师:掌声送给他!他不但关注到了数据的变化,还关注到了每个时间段内的变化,太棒了!说的话也十分的严谨,真厉害!

师:我们由于要上课,很难隔一点点时间就去测量一下气温的,所以,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的数据,他们有许多高级的仪器可以帮助他们测量得更细致、更精确。

师:看这幅图,是我们市昨天24小时的气温变化图。怎么不是柱状图?谁能看懂?它和柱状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这个图没有柱,但是有像刚才那个同学在柱状图上连的线,我们想象一下线条的下面有柱子就可以啦!

师:这种图就叫折线图,你可真厉害,都自己学会看折线图了!其他同学听懂了吗?谁能说说昨天我们市的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生1:先降低,然后升高,然后降低。

生2:我补充,是从0点开始降低到5点,然后升高到14点,然后一直降低到0点。

师:嗯嗯,你加入了气温随时间的变化,很棒!那你们觉得看这样的图和我们之前记录数据的表格比你更喜欢哪个呢?

生1:我喜欢图,很好看。

生2:我喜欢表格,好写不费事。

生3:如果让我记录数据我喜欢表格,但是如果问我怎么变化的,我喜欢图更多。

师:各类的图表是帮助我们分析数据的好帮手,今天我们认识了柱状图,以后我们还会认识更多能够帮助我们分析数据的好朋友的!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能够把握住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气温计和对数据进行绘图分析上。在引入环节,通过收集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完成单元探究目标。在认识气温计的过程中,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让学生通过发现式的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听讲,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察时的注意力也有明显提升。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因为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绘图,所以花了大量时间,一步步地教学生绘制柱状图,踏踏实实地做好基本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总结点评】

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准确的把握住学生的学情,在充分了解学生已知的部分后,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发现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同时,本课时是小学科学阶段第一次出现数据记录表、数据分析图,教师极具耐心的为第一次尝试的学生给足时间,做足功夫,强化了数据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几个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力,从多角度鼓励学生分析、辨别几种数据处理的方式,极大的为之后的有关数据的处理打下良好基础。

2 辨认风向

【教学分析】

本节是第一单元第二课,在研究过天气中的气温后,紧接着研究天气中也十分重要的风。

教材第一部分用学生讨论,讨论的是如何判定风向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主题:风。

第二部分是提出问题:关于风你有哪些已经知道的?还有哪些想知道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将自己有关风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第三部分是阅读,本节是首次通过阅读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新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了解到风向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风向。

第四部分是制作,在阅读了如何判断风向后,我们需要一个小工具来帮助我们判断,因为只靠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并不准确,第四部分以步骤图的形式向学生仔细介绍了风向标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第五部分是用自己做好的小小风向标实际观测试一试,通过使用工具和记录单,像上一课一样观测并

记录下自己观测的结果。

学生对于风的感知是很深刻的,但是都停留在感觉上,没有对于风的具体的描述,特别是关于风的方向上,引导学生关注风除了大小不同方向来源也很重要。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语文的学习,阅读能力大大进步,通过简单地阅读进行学习并没有什么障碍,而且能够锻炼学生在资料中寻找关键点的能力,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本节课由于需要记录户外风向数据,需要教师提前考虑好室外宽阔场地的选址,以及下雨预备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能够辨认方向来表示风向

(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风向标的制作

(4)知道可以用风向来描述风

(5)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每组:剪刀、铅笔、吸管、硬纸板、大头针、指南针

(2)活动场地:操场上较开阔的地方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风吗?有人有注意到吗?

生1:今天没有风,如果有风会凉快很多

生2:今天有风,只是风很小

2.提出问题

师:看来大家看法还不太一样,那关于风你都知道什么?还有没有什么想知道的,有关风的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

生2:我想知道风是从哪儿来的?

生3:我想知道风的大小怎么判断。

3.阅读

师:我们都知道风的大小有很明显的差别,那你们知道风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吗?

师:如何来辨认风的方向呢?

生1:风从哪儿吹来的,就是什么风

生2:不对吧,是风吹到哪里去才是什么什么风

师:他们谁说得对呢?我们去查查资料找找答案吧,请打开科学书阅读有关风向的内容

(学生阅读)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到底什么是风向?

生: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比如说,风从北边吹来就是北风

师:很好,说得很清晰!

4.制作

师:那大家想不想亲自测一测今天的风向呢?

生:自己感觉是不准的,有没有测风向的工具可以用的吗?

师:你说得很对,观测天气现象很多都要借助工具,但是今天的工具我们自己来动手做——简易风向标。需要以下的材料,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怎么做呢?请仔细观看微课视频。

(播放制作风向标微课视频)

师: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好,在开始之前老师还要提醒大家使用剪刀注意安全,大头针很尖更要注意安全。好吗?

生:好

(学生制作简易风向标,做好后归还工具)

师:谁做好啦来跟大家分享以下自己的制作小经验?

生1:我在用大头针扎吸管的时候觉得很不好扎,于是我用橡皮垫着就好多了

生2:我在剪吸管的时候不知道该剪多深,所以我先剪了硬纸板,然后再根据硬纸板的大小去剪了吸管,我觉得这个步骤更好用。

生3:我发现我的风向标扎了针以后不怎么转得动,我觉得可能是大头针磨到了吸管,所以我用铅笔头把针孔扩大了一些,现在好多了!

5.活动

师:做好了自己的小工具,我们可以去操场上测一测风向啦,两个小提示:测定风向时,要多测几次,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最多的风向作为观察结果;大家要保管好自己的风向标,里面有危险的大头针,不可以丢在操场上。10分钟的观测时间,记得要带上记录册记录你观测的结果哦!

(学生下楼测定风向)

师:我们分享以下大家测定风向的结果吧?谁愿意来?

生1:我测定是操场上早上11点半时的风向是东南风,风向标箭头刚好指的是东南方

生2:我测定是在前门处早上11点半时的风向是东风,风向标箭头刚好指的是东方

师:嗯嗯,看来不同的地方的风向还不尽相同呢

师:我们这节课了解了什么是风向,制作了简易风向标,并用它测定了校园里不同地方的风向,下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风。

【教学反思】

本课中我以探究目标为引导,学生提出了许多有关风的问题后,用阅读的方式寻找自己的答案,这也是在低段科学中未出现过的教学方式,通过鼓励学生从阅读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在制作的部分,由于工序比较复杂,我特选择了用微课视频的方式提醒学生关注到几个容易出错的地方,并通过简单的改进实验材料打印风标和风尾来减少学生失败的概率,同时也为课堂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总结点评】

本课是一节充满着动手趣味的课,通过自己制作用于检测风向大小的工具来测量本节课新学的风向。本节课有两个第一次:第一次用阅读的方式学习新知识;第一次用自己制作的工具进行观测。这两个部分教师都处理得很好,一方面大胆的放手锻炼学生,一方面自己从小细节帮助学生减少阻碍和困难,让学生在动手制作和动脑测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

3 判断风力大小

【教学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三课继上一课研究风的方向后,继续讨论风力的大小。

教材第一部分引入对话从上一课的提出问题中选取了有关风的大小的问题作为本节课重点研究,紧接着一段有关风力大小的阅读,阅读中明确了什么是风力,什么是风力等级,以及测量风力等级的工具,和根据户外物体的状态估测风力大小的风力级别对照表。

明确风力和风力等级后,和上一课类似,第二部分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力计,通过使用自制工具和记录单,观测并记录下自己观测的结果。

学生对于风的大小是有明确的感知的,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够根据户外的一些物体的状态来判断风力的大小,但是对于科学上对于风力的划分没有概念,也少有利用过工具具体测量风力大小的。

本节课由于需要记录户外风力大小数据,需要教师提前考虑好室外宽阔场地的选址,以及下雨预备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风表现出力量的大小是风力,能够根据简单现象估测风力大小

(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风力计的制作

(4)知道可以用风力大小来描述风

(5)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每组:直尺、乒乓球、量角器、棉线、透明胶带、黑笔、剪刀

(2)活动场地:操场上较开阔的地方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风向的问题,关于风我们还提了哪些问题?

生:风的大小怎么判断?

生:我觉得风的大小可以看外面的树来判断

师:那到底风的大小是以什么来判断的呢?我们来一起看看。

2.阅读

师:仔细阅读教材上有关风力的阅读。

(学生阅读)

师:好,到底风的大小是用什么来判断的呢?

生1:风力的大小是以户外物体的状态来看的,每种状态对应一种风力

生2:不是,风力的大小是要风力计测算出来的,但是在没有风力计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判断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

师:说得真好,那谁可以来介绍一下具体的风力等级吗?

生:阅读里有一个对照表的口诀………………

师:那我来考考大家,看看谁能最快告诉我对应的风力等级好吗?轻风拂脸面?红旗飘摇?纸片乱飞?风吹树枝断?

(教师与学生互动游戏作答)

师:在科学上一共分出了18级来区分风力的等级,但是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这么细的等级来这么精确的区分风力,所以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建议的风力计,只要可以判断得出微风、中风和小风就可以啦。

3.制作

师:仔细观看微课视频,看一看如何制作简易风力计

(观看微课)

师:看懂了吗?量角器上微风、中风、大风的范围可以直接从打印好的纸上剪下来粘上。

生:看懂了。

师:提醒大家使用剪刀注意安全,保持桌面地面整洁。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活动

师:大家都已经做好自己的简易风力计了,我们去试一试吧!在操场上测量风力,判断一下今天风力的大小是多少?请注意,观测时间10分钟,请大家按时回教室。

(学生下楼活动,测定风力大小,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测定的风力有多大?谁来自己的发现?

生1:我测了4次,有三次是中风,有一次是微风,我觉得可能今天应该是中风。

生2:我测的时候发现有时候会忽然有一个风吹过来一下就吹成大风了,但是很快又没有了,一般来说都是稳定在微风的位置,所以我认为今天是微风。

生3:我在测的时候发现要顺着风向去测定,不然那个绳子就会贴在量角器上,飘不起来,我测的时候

是微风偏多,但是我觉得这个只能算是我测的时候的风力,不能用来说今天一天的风力都是微风。

……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差呢?

生1:风力就像风向一样,是容易经常变化的,甚至有的时候只是忽然吹来一阵风,所以风力的测试也是在短时间内有效的

生2:我们制作的小工具比较简陋,我觉得如果用专业的设备去做可能会更好一些。

生3:我想到如果能够过一点点时间就测一下,然后看看一天中风的范围再来确定可能会更好!

师:这都是大家都努力思考的结果!真棒!一般在气象站测试时,也会采取一些统计的方法来更合理的确定一段时间内的风力大小,取最多出现的等方式来减少某一次测量风力所产生的误差。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风力的大小,关于风大家还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也可以继续研究下去。

【教学反思】

本课承接上课,继续研究有关风力的内容,本节课在上节基础上有一段更长的阅读学习,我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问夯实、游戏巩固几个环节来提高阅读环节的有趣性,也用更多的方式让阅读材料不再是读了就没了,让学生从阅读中真正得到知识,还能记住知识。本节课和上节课一样,也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风力计,考虑到学生数学已学知识,也在材料上做以了简单的改造,有效的降低了出错率,学生也能够更快的完成了。

【总结点评】

本课和上节课类似,教师在阅读部分的把握十分有阶梯性,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习、巩固内容,不管是什么样水平的学生都能从这几个环节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趣味十足,学生兴致昂昂。在本节课最后的测量后的讨论中,学生提到了许多在测量时的困惑,这是用简单工具测量必须要面对的结果,就是不准确、不统一,教师把这个问题放在学生中解决,让学生思考产生误差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4 云量和降水量

【教学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和支持条件分析等……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四课,在研究过风向和风力两个有关于风的天气问题后,本节课着手于云量和降水量。

教材引入一段对话,分别从观察云和观察降雨的角度提出问题:今天是晴天还是多云呢?怎么知道下了多少雨呢?

要解决引入的问题就需要了解到云量与降水量,教材的第二部分是阅读,分为云量与天气和降水量两个部分,分别用图片、示意图、表格等方式介绍了云量、云量与天气之间的关系、降水量以及降雨强度等级表。

学习了云量和降水量之后,最后一个部分是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雨量器,并且准备好用自己制作的雨量计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降水量做以测量和统计。

学生对于降水量的概念较为熟悉,但是对于云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云量的观察较少,有时更多的关注云的形状,对于云的多少,特别是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并没有太多关注。学生生活中经常听到晴天、阴天、多云这样的描述天气的词汇,但是更多的是用这些词来描述整体的天气状况,而不是根据云量来进行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区。

本节课由于可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来记录户外降水量数据,需要学生将制作好的雨量器带回家,教师提前考虑好材料准备和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云量是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降水量是降水多少的数据。

(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雨量计的制作

(4)知道可以用云量和降雨量来描述天气

(5)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每人:塑料小筒,透明塑料尺,双面胶

(2)活动场地:操场上较开阔的地方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我们经常听到天气预报里的一些词语,比如:晴、阴天、多云,这些词是什么含义呢?

生1:晴天就是不下雨,阳光很好;阴天一般看不到太阳。

师:那晴天和阴天就是以看不看得到太阳为准?

生2:我认为不是,不是还有一个多云吗?可能是和云有关。

2.阅读

师:那我们一起来找找,到底这些词语是什么含义。请阅读教材“1、云量与天气”。

(学生自行阅读)

师:找到答案了吗?

生1:找到了,这个天气时根据云的多少来判断的。

生2:不是云的多少,而是云占了天空的多少,书上有几幅示意图,如果云很少,不超过天空面积的二成就是晴,我之前一直以为晴就是不下雨的意思,看来不是的。

师:是的,这些天气词语其实是和一个新名词有关:云量,我们常常根据云量来描述天气。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分成了几个大类,分别是晴、少云、多云和阴天。那今天的云量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亲自去观测一下吧!请大家带好练习册和铅笔,去操场上观测一下今天的云量,并把看到的云量填涂到圆中,并勾选你认为今天天气的情况。5分钟观察,可以回教室进行填涂。

(学生户外观测云量)

师:今天的云量情况怎么样?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今天的云量很少,只是少少的飘了几朵云,我认为没有超过天空的二成,所以我认为今天的天气情况是晴天。

师:你说的真完整!真棒!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看来我们都已经学会如何判断云量了,以后也可以多多观察自己来判断天气。

师:除了云量可以描述天气的情况外,天气中也有一种经常出现的天气:雨。有时雨大,有时候雨小,那怎么来知道下了多少雨呢?我们先来猜测一下吧。

生1:可以用一个小盆接住雨,下了多少就知道了。

生2:那你一个小盆只能接住小盆那么大的地方的雨,其他地方下的雨就不算吗?

生3:可是也不能用一个超级大盆去接住所有地方的雨水吧。

师:你们说的真热闹,我们先来看看,科学上是用什么来衡量下了多少雨的。请阅读“2、降水量”。

(学生自行阅读)

师:你们的疑惑解决了吗?谁来说说?

生1:雨的多少用降水量来衡量的,单位是毫米,我还知道了降雨等级表,是根据降水量你的多少来衡量是否是大雨的,而且我知道了降水不单单是下雨,下雪下冰雹都算降水的。

生2: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生3:我知道了,因为不可能把每个地方下的雨都接起来看有多少,所以我们就只算下雨下了多“厚”,就是下的水有多深,因为下雨了之后是到处都有雨的,只要测出一个地方下了多深的水,其他的地方是一样的。

师:你太厉害了,是的,我们不可能去接住所有的雨,但是雨一般是下的比较均匀的,所以我们

只需要在一些地方进行测量下雨的水深就能代表到底下了多少雨水下来,结合降雨强度等级表就可以判断降雨强度。

3.制作

师:接下来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能够测量降水量多少的雨量器吧,请大家先自己阅读步骤,找一找操作中哪里最容易出错?

(学生自行阅读)

生:我找到了!尺子贴上去的时候,0刻度线要对准杯子里面的杯底,不是杯子外面的杯底。

师:真棒!大家注意了,制作过程中千万要对好尺子的刻度位置哦!

(学生领取材料,制作雨量器)

师:时间到,谁对自己做的雨量器比较满意?来和我们展示一下?

生:这是我做的雨量器,我的尺子贴的很稳,而且0刻度是对准里面的杯底的。我还在杯底写上了我的名字和今天的日期。

师:他的雨量器做的可真好!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了,可惜今天没下雨。不过没关系,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模拟降雨器,这是一个扎了孔的塑料瓶,只要装上水,把有孔的一面朝下,就可以模拟下雨了!我们可以用模拟降雨器模拟24h的降雨,然后测量一下你的降雨量是多少,对应等级表看看是什么等级的雨。

师:提醒大家,不要把自己弄湿了,请在操场上模拟,不要弄湿教室。时间:5分钟

(学生领取模拟降雨器,进行模拟降雨)

师:你们的“雨”下得大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1:我们测量的降水量是12毫升,对照表格,这是中雨。

生2:我们的模拟降雨器上有很多孔,我们测量的降水量有35毫米,这已经是大雨了!

生3:我们本来测好端上楼的时候撒了一些,是20毫米,现在来看是中雨,如果没有撒可能是大雨。

……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这是我们上课体验的模拟下雨,试用了一下雨量器,非常成功。所以请大家回家后,把雨量器放到户外露天的地方,我们用雨量器测一测真实的降雨量,测量一周时间的降雨情况并记录在练习册上,好吗?

生:好

师:那我们下节课再来看看一周的真实的降水量是怎样的。期待大家的观察结果哦。

【教学反思】

本课中延续之前的风格,培养学生从阅读中自己汲取知识的能力。本课中创新改进使用模拟降雨器来进行降水量的模拟,可以让学生在当节课完成一次体验、并对应数据做出适当的分析,有效的巩固学生的对降水量的理解和雨量器的使用,特别是降雨器还可以模拟不同的雨量大小,得出多组数据。同时也解决了天气问题给教学带来的不确定性。

【总结点评】

本课最大的亮点是使用了模拟降雨的方法来模拟了不同的降雨,学生非常感兴趣,也非常乐于体验使用。有了模拟降雨方法,不但解决了天气问题带来的尴尬,而且可以在当节课就能刚刚制作好的新工具——雨量器,再次巩固雨量器的使用、读数、数据分析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几次,再拿回家去使用,测量一周内的降水量也更加合理。

5. 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教学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和支持条件分析等……、

本课是第一单元天气的最后一课,在学习了气温、风向、风力、云量、降水量之后做以总结和拓展。

引入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制作一份《气象科普小报》,向同学们宣传气象的有关知识。

教材主要展示了设计制作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图讨论在制作小报过程中的需要注意到的问题,比如:配图、版面、内容的选择。之后展示了两个已经完成的气象科普小报的样例:分别是天气与气候和暴雨的相关介绍,图文并茂。为学生在制作时提供参考。最后的活动是将大家制作的《气象科普小报》展览,表达交流。

学生在上过前面几课后,对天气中常出现的一些天气的指标有了较好的认识,但是都相对比较独立,对于整体的天气和气候、一些特殊天气极端天气、天气气象与生活的关系等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普遍有所听说,但是没有认真的研究过,也没有和同学们在一起交流过。

本节课需要教师提供现代化的查找资料的设备,或提前为学生整理好可以供他们使用的图片以及资料。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

(2)知道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3)能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4)激发学生主动和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5)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每组: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有关于天气的知识呢?都做了哪些好玩儿的活动呢?一起来总结回顾一下吧:(板书:气泡图主题【天气】)

生1:我们认识了气温、风力、风向、云量和降水量这几个科学的描述天气的词

生2:我们制作了很多工具,测风力的、测风向的、还有雨量计

生3:我们还知道了天气里的很多标准:风力等级的标准和降水量等级的标准

生4:我还会用了温度计

生5:我们还画了柱状图

……

(学生回忆学习到的内容,教师在黑板上的气泡图上做以补充)

师:我们原来已经学到了、做到了这么多事情!

2.提出问题

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习到的,关于天气我们还提出过很多问题,或者说,除了这些,关于天气你还想知道什么?比如说:你有在哪里听说过或读过一些有关天气的小内容?你有听过哪些不太明白的有关天气的词?你还有哪些特别的天气现象很感兴趣?都可以说一说

生1:我知道地球上很多地方的天气都不太一样,比如南北极就很冷,非洲赤道附近就很热,我想知道哪些地方气温最低,哪些地方气温最高,那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生2:我知道台风、雷电、暴雨都是比较少见的天气情况,但是经常已出现就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预防或者正确及时的躲避呢?

生3:我每天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天气预报,我觉得天气预报很神奇,我们只能看到现在的天气,但是预报能够预测未来,我想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

生4:我有时候看天气预报,电视上会说一些什么什么预警,有的是红色、蓝色的,我想知道这个预警到底是什么,这些颜色代表什么?

……

师:大家提的问题都太棒了!我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去研究它们!

3.设计制作

师:我们本节课的任务就是制作一张《气象科普小报》来想同学们介绍你感兴趣的有关气象的问题,

或者帮助同学们了解他们想知道的问题。这张小报要如何做才能让大家都喜欢呢?

生1:内容大家要感兴趣,如果内容不感兴趣,做的再好也没有人看

生2:除了内容,对于小报的设计装饰也很重要,大家都会对做的好看的小报感兴趣些

生3:设计也重要,要多放一些图片上去,我就很喜欢看图片,因为很直观。

……

师:大家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很多的小建议,那给大家3分钟的讨论时间,每个小组确认一下自己的选题和分工吧!

(学生讨论)

师:好的时间到,我想请一个小组和大家分享一下他们刚才的讨论结果。

生:我们组确认的选题是预警标志的介绍,因为一般预警的天气都是很厉害的天气,都不太适合出门,我们希望大家能够认识这些标志,以后就能根据预警来判断自己的出行了。我们组的分工是,XX和XX负责从资料中选取内容,然后XX因为字写得很好,我们让他来把我们需要的内容抄上小报,剩下的寻找或者制作一些装饰和图片来让小报变得更好看。

师:你们组的分工真细致!那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请组长根据组内选定的课题到老师这里来领取相应的资料和图片,还有彩笔。

(学生开始设计和制作)

师:时间到,我看到很多小组都已经做好了,谁比较有信心来和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报吧!

生:我们制作的是气温之最小报,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发现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极洲,地面的温度非常低曾经测出过零下八十多度到九十度,非常非常冷,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南极洲的图片,终年都是这样的冰雪。而地球上的另一个地方叫作卢特沙漠,这是一片在伊朗地区的沙漠,这里曾经测出过71摄氏度的高温,基本上没有东西可以在这里存活。大家可以看到图片,这里不但有沙漠,沙漠上还有黑色的火山熔岩,所以气温极高。我们感到很吃惊的是,大家都在地球上,最冷的和最热中间的差距居然能有一百五十多摄氏度,希望大家喜欢我们的介绍!谢谢

师: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他们的题目我很喜欢,我也想知道哪里最热,哪里最冷。

师:时间有限,不能一个一个小组的展示大家的作品了,但是我会把每个组的小报贴在教师的后面,我们下课时间可以慢慢来看,看看能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最后一课,我在课堂的开始用了气泡图的方式帮助全班同学回顾本单元的内容,并在黑板上呈现出来,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总结的示范,学生之后完全可以参照看到的方法自我进行总结。在设计制作的阶段,特意添加了调查学生兴趣的环节,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最无力的环节就是给小报选题,为了突破这个问题,我特意用一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都有哪些有关于天气的问题,这也培养贯彻了本单元的探索目标——提出问题。在有题目而且还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可选时,学生制作小报、查阅资料的积极性也同时提高了。

【总结点评】

本课中教师能够利用气泡图组织学生用集中讨论的力量梳理单元内容,是对之前的学习很好的巩固。特别是这样的总结方式,在学生面前具有一定示范性的作用,学生之后也可以慢慢利用这样的方式自我梳理知识体系。在制作的部分,教师特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让学生进行查找,这些资料几乎涵盖了天气部分的很多知识,学生从资料中筛选、剪贴、抄写、贴图,这样的方式大大的激发学生主动和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的热情,同时也是对于本单元许多次在阅读中学习新知识的挑战,培养了学生阅读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第二单元

动物的特征

1.动物的繁殖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首课,它统领着本单元,将学生的视角引入动物的研究。教材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放飞和平鸽引入,让学生观察后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然后聚焦到鸽子是怎么出生的问题展开研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采访等形式寻找鸽子出生的全过程。

再从身边熟悉的其他小动物的繁殖图片(影像资料)的观察,结合学生已知的其他动物的出生进行比较,认识到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不同的,然后让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繁殖方式进行分类。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拓展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孵化小鸡的过程,亲身经历与听别人说的和从书本上看的绝对是两码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强化孩子的经历,让孩子体验这个过程,在体验中学习科学,理解科学。

【教学目标】

(1)通过事实证据让学生能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后代的主要方法。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3)认识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延续至关重要,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培养尊重、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记录纸。

活动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

一、观察

师:播放北京天安门放飞和平鸽场景视频,让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

生:这么多鸽子,小鸽子是母鸽子生的吗?

鸽子怎么繁殖后代?

鸽子吃什么?

……

师:同学们问题真多啊!我们今天先来研究一下鸽子是怎么出生的。

二、事实证据

课前已安排学生查阅和实地采访鸽子是怎样出生的资料。

谈话:动物的繁殖方式很多。在我们平时观察到的动物活动中,哪些是动物的繁殖活动?把自己知道的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我知道鸽子是从蛋壳里孵出来的。

生2:鸽子妈妈不会直接生小鸽子。

……

(注意:概括学生的口头语言)

师:请同学们观看鸽子胚胎发育图。(有条件的学校可播放视频)

生:我明白了小鸽子是怎样出生的了。

三、处理信息

过渡:了解了卵生动物,大家再来看这些动物它们是怎样出生的?

师:你们还见过哪些动物宝宝?它们是怎样出生的?

1. 谈话: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有关繁殖的图片,请孩子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动物正在做什么,哪些动物跟小鸽子出生相同、哪些不同?和繁殖后代有什么关系呢?

2. 学生观察图片,并找出像鱼、昆虫、鸟类动物繁殖的共同点。有些动物不产卵,如猫、狗、兔等。它们直接生出小动物。

师:我们按照动物的繁殖方式不同,分分类。(填写分类表)

(师适时引导)

3. 小结卵生、胎生动物的特点:像小鸡、小鸟等先产卵(蛋)再孵化成小动物的,就叫卵生动物。像小猫、小兔、小狗等一生下来就是小动物的,就叫胎生动物。

4. 提问:我们人类是哪一种动物呢?(预设学生抢答:胎生)

四、拓展活动

孵化小鸡。(时间允许,教师可简单介绍孵化过程及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收获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熟悉鸽子为观察对象,观察后提出问题,聚焦鸽子是怎么出生的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询问,得知鸽子的出生过程,并发现许多动物的出生与鸽子出生的过程相同,还有许多动物的出生与鸽子的出生不同。比较分类等一系列活动,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提问,培养提问的意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点评】

本课的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了思考空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2 鸟类的特征

【教学分析】

本课在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鸟类的特征,教材仍然以观察熟悉鸽子入手,通过观察鸽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再类比其他鸟找出它们与鸽子的共同特征,然后再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从而进一步感悟到鸟类动物的丰富多彩。用鸟类的特征的认识,引出其他动物类的特征,为第三课动物的分类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鸟的共同特征,并用科学的语言归纳概括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能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3)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激发学生爱鸟的情感,懂得保护鸟的意义。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见几种鸟:黄鹂、海鸥、燕子、孔雀等。

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

一、观察

通过观察、获取信息。

师:要研究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鸟的特征呢?

生:……

师:我们不仅要研究它们的体表都长有什么,还应该关注它们的运动方式、繁殖后代的方式以及如何取食和它们所吃的食物是什么等这些方面的特征。为了帮助我们研究,老师特意请来了一位既熟悉又特殊的朋友,我相信咱们班的同学在它的帮助下,肯定会大有收获的。在它和我们见面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小的提示。

小提示:

(1)它的胆子很小,我们在观察时尽量要安静一些。

(2)先整体观察它的体表都长有什么,边观察边记录。

二、事实证据

师:播放各种鸟的视频或者出示挂图。

(1)结合你们的生活经验或手中的资料,汇总这些鸟在其他方面的特征。

(2)对比分析每一种鸟的特征,比较几种鸟有什么相同点,最后归纳总结出所有鸟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分组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比较、归纳。

三、处理信息

全班交流:汇报交流、讨论、归纳共同特征

师:哪个组来说一说你们组观察、分析了几种鸟,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得出了什么结论?你们组认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1)交流: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讨论:哪些特征是所有的鸟都有的,哪些不是?

(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鸟类动物在体表方面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和哺乳动物身上的毛的区别;并指导学生认识鸟在取食和繁殖方面的共同特征。

(4)通过以上的观察、交流、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板书:体表有羽毛,长有翅膀,靠喙取食,靠产卵繁殖后代。

四、迁移应用

下列几种动物哪些是鸟?哪些不是鸟?说说理由。

【教学反思】

学生课堂上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了鸟类的特征,更使学生了解鸟的种类繁多,让学生养成平时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多总结的好习惯,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等。

【总结点评】

通过本节课学习后,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

3 动物的分类

【教学分析】

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其他动物又有什么特征,这一节课研究动物的不同特征,让学生学会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给动物分类,让学生在给动物的分类的过程中中,感受动物的多种多样,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动物种类繁多,让学生认识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的特征。

(2)能按自定的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并分别举例。

(3)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并能体验到分类过程中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各组自己写好多种动物的卡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和动物的卡片。

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引入活动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种动物,并从你们的卡片中把它找出来贴到黑板上来。(教师先演示一种:如:“鸽子是空中飞的动物”,并把它贴到黑板上。)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分别说出:蜗牛、带鱼、蝴蝶、牛、虎、蝗虫、草鱼、鸭子属于哪一类。

师:思考一下你的介绍主要的依据是什么?刚才你们小组找这种动物的时候方便吗?怎样做可以方便一点呢?

生:分类。

(2)给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师:思考: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给这9种动物进行分类呢?

生:先小组统一好一个标准,再动手分分看。

师:抽一个组到黑板上来展示。并说说你们的分类理由。其他小组补充不同的分类方法,并分别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并说说你们的分类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由进行板书:按运动方式:游、飞、爬(走)。按生存方式:家养、野生。按食性:肉食、植食、杂食。按身体特征:鸟类、鱼类、哺乳类、昆虫、软体。

师:提出疑问:看黑板上的分类方法,你们感觉到满意吗?为什么?能不能寻找到更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呢?

二、事实证据

师:从课本上选一类动物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观察它们的特征

师:科学家也像我们一样在寻找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看看他们找到了什么好方法呢?请大家看看老师给出的几个动物的骨骼,说说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有脊柱。

师小结:科学家就是根据动物的身体中是否有脊柱,把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具有脊柱的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叫无脊椎动物。

请男同学之间、女同学之间大家相互摸摸我们的后背中间有没有刚才我们看到的脊柱?

生:动手摸一摸。

师:说说我们人应该分在哪一类动物中?

生:脊椎动物。

师: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根据课本上老师的提示,请大家再一次来对课本上的这9中动物进行分类。

生:哺乳类、鱼类、昆虫类。

师:每个小组选一类动物,再仔细观察有什么特征并填写在观察记录表里。

三、处理信息

(1)交流展示观察记录表。

一组:哺乳动物观察记录表

二组:鱼类动物观察记录表

三组:昆虫类动物观察记录表。

师:阅读课本上各类动物的特征,再把表格加以完善。

(2)给各类动物增添新成员

师:你们手中还有没分完的动物吧。每组选送2种动物贴到黑板上,找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家”(不要重复)

生:活动。

师:你们手头还有没有没有分完的动物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说说还剩下来的是一些什么动物啊?它们都有些什么特征呢?我们能不能给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呢?(估计剩下来的会是:蛇、龟、鳄鱼等爬行动物和青蛙、蟾蜍、娃娃鱼等两栖动物)

四、迁移应用

补充一些特例。鲸、海豚、企鹅等动物。让学生给它们归类,并说说它们的特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介绍动物这一活动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定的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基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优化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然后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类进行观察,找出这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通过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出各类动物的特征。之后进一步补充完善开始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动物的分类认识。最后由于剩下一些动物没处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

【总结点评】

本节课教师的设计,从学生喜欢的找动物活动开始,让学生按自己的标准给这些动物分类,因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因而学习科学家的方法再进行分,分类后教师让不同小组选择不同的一类再仔细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之后加以归纳总结,整节课同学相互合作认真观察思考、积极动脑归纳总结。更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4动物的一生

【教学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许多动物,也能给动物进行科学的分类。为进一步探究动物的其他方面,设计了动物的一生这节课,让学生通过探究各种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哪些要阶段,通过搜集大量个例,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所有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亡等阶段,构成了动物的生命过程。成熟的动物又能够繁殖下一代。

【教学目标】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2)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

(3)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教师准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和课件。(动画:昆虫的变态)

活动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

一、观察

教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鸽子是怎么出生的,也观察了它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它的一生要经历哪些阶段?(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再次让学生从熟悉的鸽子进行观察)观察教材情境图后思考一下。

学生观察后发现:鸽子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二、提出问题

师:鸽子一生经历了这四个主要经段,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

生1:我想知道蝴蝶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

生2:我想知道金鱼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

生3:我想知道人与其他动物一样吗?人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

师:让我们寻找事实证据吧!

三、搜集证据

课前已安排同学们搜集各种动物的一生的有关资料。

师:指导学生分组交流收集到的关于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的资料。

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1)每组选择两种动物。

(2)先进行整理再说一说它们的生命周期,

(3)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4)如果资料不够,可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求助。

学生:按要求分组活动。

师:汇报交流。

汇报要求:配合图片用生动语言讲述这种动物的一生,其他组如果有相同动物的可以进行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学生:一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师:最后把同学们都同意的汇报进行板书。

蝴蝶卵幼虫蛹成虫约20年

蜻蜓卵幼虫成虫约1年

人……

四、得出结论

(1)引导学生对汇报的动物生命周期进行观察分析:仔细观察这些动物的生命周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教师引导形成概念认识。

(3)总结: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都要经过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动物的生命有长有短,但最终都会死亡。

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并得以不断延续。

【教学反思】

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本节课通过分析、比较大量的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概括、归纳出相同几个主要阶段。如何让平实的课堂有新意,是本课创新的难点。在引入中,我采用“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采用图片影像资料等吸引学生,从视觉上直观的对比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通过查资料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记录生命流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总结点评】

课堂的新意要有始有终,始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才生动有趣。课堂要更多地以学生的交流为主,教师要及时总结。当然,我也希望,教学能力不断成长的同时,我也能更接近孩子们的内心,在课堂秩序的管理和在与学生的语言交流上有待加强,逐步成长。

5 珍稀动物

【教学分析】

《珍稀动物》一课,学生在了解我国珍稀动物资源的基础上,讨论它们濒临灭绝的原因和当前的保护措施,并制订计划开展保护动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的环境中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其中有许多动物是十分珍稀的。进而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及环境的教育,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认识,逐步向其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的多样性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物。

(2)通过认识珍稀的动物,查找相关资料,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及措施。

(3)通过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物,使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教师:贴版、图片资料、卡纸剪刀、胶水等。

学生:课前搜集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文本资料等。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三合一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三合一)资料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会判断(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壤土。(×) 2、轮换种植是改良土壤的一种方法。(√) 3、降落伞的绳子越长下降速度越快。(×) 4、科学在衣食住行等等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5、王永民发明了汉字“五笔输入法”。(√) 6、壤土就是土壤。(×) 7、大雁、燕子、喜鹊过冬的方式都是迁徙。(×) 8、“五官兄弟”中眼睛最重要。(×) 9、蟋蟀不是昆虫。(×) 10、西瓜不是果实。(×) 二、我会选择(10分,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右面几个降落伞,( 3 )下降最 慢。 2、右面几个自转旋翼,( 3 )下降最 慢 3、右面哪种方法是读气温计的正确方法? ( 3 4、下面不是果实的是(①)。 ①生姜②桃子③梨子④苹果

5、下面是昆虫的是(①)。 ①蚯蚓②蜗牛③蜈蚣④蜻蜓 6、测试降落伞下降速度时需要使用下面哪种工具?(②) ①尺子②计时器③气温计④放大镜 7、能辨别物体颜色的器官是( 1 )。 ①眼②耳③鼻④口⑤手 8、下面哪个因素不影响自转旋翼的下降速度?( 2 ) ①翅膀大小②下落的高度③翅膀形状④自身重量 9、下面那些行为会破坏土壤?(2、3、5、6、7 ) ①退牧还草②垃圾侵蚀③毁田烧砖④种植防风林⑤喷洒农药⑥过度开垦⑦滥伐森林 10、下面哪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①观察②实验③提问) ①观察②实验③提问④抄袭⑤猜想⑥生搬硬套 四、我会制作(14分) 1、我也能当科学家!请你仿照下边的卡片,动手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科学现象记录卡”。(3分) 科学现象记录卡 现象:秋天大雁成群往南飞。 问题:秋天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 结果:大雁是候鸟,为了避免寒冬,飞向暖和的南方。 科学现象记录卡 现象:秋天树叶“五颜六色”? 问题:树叶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 结果:是因为因为植物大多不光含叶绿素,也有含花青素的

最新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一班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好,但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我们发现的东西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 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的有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它们都属于非生物。 2.我们发现天空中云彩从形状上分有积云、卷云、卷层云、积雨云。 3.观察天空的云彩,下雨前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4.只要认真观察,每个事物都会成为问题宝藏。 第二单元 5.人的“五官”是眼、耳、手、鼻、舌这五个部分;五官兄弟各有各的用途,它们都很重要,不存在哪个器官最重要,哪个不重要。 6.挑选西瓜方法眼看、手摸、耳听、鼻嗅、嘴尝。 7. 眼睛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世界上许多事物,但并不能认识到任何事物,这时可以借助一些器材,人们发明放大镜和显微镜,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小的东西;发明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事物。 8.人的鼻子能辨别几千种气味。 9.盲人通过用手触摸的方法来识字。 10.眼睛——视觉;耳朵——听觉;鼻子——嗅觉;舌头——味觉;手——触觉。 第三单元 11. 在植物的叶子中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等色素,是它们让树叶变得五颜六色;其中叶绿素使叶子变绿,叶黄素使叶子变黄,花青素使叶子变红。 12.空气的温度叫气温,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 13.掌握气温计的使用与读数,以及如何测量气温!读取气温计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14.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对于常见的一些植物要求能够分辨是不是果 实!如:是果实的有西红柿、葡萄、橘子、辣椒、冬瓜、花生、豌豆荚、棉桃、西瓜等,不是果实的有胡萝卜、马铃薯、姜、萝卜、红薯等。 15.蟋蟀用翅膀演奏“音乐”的,它的叫声与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有关系。 第四单元 16.人们把像蚂蚁、蝴蝶、蜻蜓那样,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长 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有的还长有两对翅膀)的动物,归为一类,称做昆虫。 能够分辨哪些动物是昆虫,哪些不是!如:蚊子、蜜蜂、瓢虫、蝗虫、蟑螂、白蚁、蛐蛐、蝴蝶、蜻蜓都是昆虫;蜘蛛、蜈蚣、蚯蚓、鱼、青蛙这些不是昆虫。 世界上的动物约有150万种,其中昆虫约有100万种,它们是自然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17.蚂蚁是群居生活的昆虫,它们喜欢甜味,用触角进行交流;蚂蚁能够沿原 路找到路线是因为蚂蚁能够从肛门排泄出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引导蚂蚁找到原路线。 18.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备粮、南飞、换毛等方法。比如蛇、青蛙、蝙蝠、 熊、刺猬等冬眠,蚂蚁备粮,大雁南飞,老虎、猫、狐狸等换毛方式过冬。 (注意:喜鹊过冬只把窝垫暖和,不是去南方的!) 19.常见夜里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刺猬、蛇、蟾蜍、蝙蝠、黄鼠狼等。 20.猫在夜晚可以发现老鼠是因为猫眼可以随光线强弱变化;猫走路没有声音 是因为猫爪上有厚厚的肉垫。 21.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为。引起冬眠的主要因素有: 环境温度的降低;食物的缺乏。 第五单元 22.土壤里面有沙、黏土、水、空气、小动物和植物。 23.人们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土较多的土壤 叫黏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一般的土壤多是壤土。 1

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准备单元 这是谁的脚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和准备单元,内容只有一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要着重培养的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要素。在本课中学生将经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但有侧重点之分,重点放在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脚的外部特征和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这两个步骤。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重点学习了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的探究要素,并且学习了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科学的观察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序、仔细的观察,科学地描述获 取到的信息,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 2.激发学生对常见的动物的外在特征的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 1.小组材料准备:教材中动物的脚的图片、放大镜、记录单 2.教师材料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师:(PPT出示教材上动物的脚的图片)探探小组在参加电视台《动物小达人》时遇到了难题,他们不知道照片上的脚是什么动物的,需要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场外同学求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脚吗?你猜是什么动物的脚呢? 2.制订计划 (1)师:假设你们就是探探小组,现在你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要打电话向场外的同学求助,你应该怎么做呢?请你们小组讨论,制订你们的计划。(这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制订计划的情况适当地给出提示来帮助学生思考:我们在打电话向别人描述前要怎么做呢?场外的同学听别人描述时要借助什么来比较判断呢?) (2)请一些小组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制订的计划,互相补充完善,最后PPT展示探究计划的步骤。 3.观察与记录 (1)师:按照我们制订的计划,首先我们要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给场外同学描述的情况,所以我们要有序地、多方面地进行观察,才能观察得更仔细更全面。怎样才能做到有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大象版

课程纲要.科学三年级上册 课程名称: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设计者:郭晓丽郭雯芳 适用年级:三年级 总课时:共计36 课时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学校: 课程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一)科学探究 1、体验“观察与提问”,会观察,会记录,提出问题、记录问题 2、能利用各种感官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体验五官的作用 3、能从不同角度对秋天进行观察和提问 4、以制作“蚂蚁”模型为线索:制作→观察→修正 5、尝试用搜集资料的方式来解决科学问题 6、会选择问题;认识土壤 7、会运用工具进行定量观察,了解对比实验的要求,会整理数据 8、会评价问题,尝试调查法,制作科普展板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展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爱护大自然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 6、乐于合作和交流,能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7、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社会与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1、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全面了解秋天的景象,观察果实、找出果实的共同特征 3、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 4、认识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了解昼夜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5、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体验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的乐趣,体验发现问题带来的充实感,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 第二单元:能利用各种感官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第三单元:能从不同角度对特定事物进行观察和提问 第四单元:能多层次地对自然世界进行观察和提问第五单元: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第五单元: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第六单元:能借助简单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1课探索自然 1.引入活动:盲人火车 目标: ?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在蒙眼活动中发展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准备: ?10~12个蒙眼罩或大人的手帕。 ?一定要侦察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让他们穿过一片草地(从灌木丛走过以便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他们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子,抚摩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 ?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他可能使孩子们摔倒的东西。检查该地区是否有蚂蚁、蛇以及其他危险动物。留心那些令人不喜欢的东西,如动物粪便等。 ?如有可能,每组选一名学生,课前将他们训练为引导员,这会有助于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怎样进行: (1)导入语:“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其他的感官探索自然!你们其他的感官是什么呢?”(2)把孩子们分成10~12人的小组。依次把一个小组带到

选好的地方。让他们从低到高排成队。帮他们戴上蒙眼罩,要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可以警告他们偷看者就不会获得很多的乐趣)。让他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3)让第一个学生扶着教师并开始慢慢地向前走。跟老师走的本身就很有意思,而此刻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回答他的周围都有什么声音,并对每一个回答都要做出评价。询问他们这些声音是不是自然音或者是由人或机器、汽车等发出的声音。如果他们听到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4)行程结束,大家都去掉蒙眼罩,看是否有人会猜出行走的路线。 参考询问点: 我们非常习惯于依赖视觉。这项活动表明其他感官是怎样给我们提供有关我们周围的不同信息的,鼓励孩子使用除视觉之外的其他感官。 询问: “什么声音使你非常高兴呢?什么声音使你烦躁呢?”“你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 2、五官游乐场 一、教学要求:

大象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本册教材有以下八个单元的内容:我们的考察计划,吃的好吗,探访鱼儿,小小赛车会,动物家族,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招聘月球开发部长,走向两极。 每个单元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点,注重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渐进性。第一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动手制作“秋天考察计划”,了解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再经历六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学习,通过完整的“做中学”探究活动的锻炼,逐步学会能组成小组,明确分工,学会准备活动材料,能小组商议活动规则,最终实现对提出的研究问题制定出书面研究计划的的能力跨越;最后,结合第八单元走向两极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前人计划和组织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注重反思自己本学期参与计划与组织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到精密的组织和计划是成功的保证。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最新2019年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准备单元 倒立的小丑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本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要素,本单元通过研究“倒立的小丑”让学生感知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作铺垫。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同时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经历,学生对“倒立的小丑”也非常感兴趣,可以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所提出的问题是发散性的,有些问题超出学生现有研究能力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挑选出在课堂能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从“倒立的小丑”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对所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 (3)探索发现使小丑倒立更稳固的方法,从实验中感受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4)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关于“倒立的小丑”的问题来研究,并作出假设。 难点:针对假设做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走钢丝杂技表演视频、小丑卡片、卡纸、环形磁铁、棉线、剪刀、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演出视频。 2.提问:“在马戏团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精彩演出?” 预设:小丑在走钢丝! 3.交流:小丑怎样走钢丝? 预设1:走钢丝时小丑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 预设2:小丑不是把杆子举高,而是放得很低。 …… 3. 讲解: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表演让我们叹为观止。其实这些杂技表演正是应用重心低于支点的原理。走钢丝的演员为了不使自己的身体很大幅度的左摇右晃,手里往往都要拿一根长长的杆子,这样相当于延长了手臂的作用,也就是使身体的重心尽量保持在小幅范围的晃动。另外这根杆子不是被举起来的,而是尽量放低,这样身体的重心就下移了,重心低于支点时才更为稳定。 4.实验演示,引出研究目标:倒立的小丑。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 第1课《探索自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蒙眼活动中发展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3、了解一片有草之处的植物和动物。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其他的感官探索自然!你们其他的感官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二、活动感知。 1、游戏:盲人火车 (1)把孩子们分成10~12人的小组。依次把一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让他们从低到高排成队。闭上眼睛,让他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2)让第一个学生扶着教师并开始慢慢地向前走。跟老师走的本身就很有意思,而此刻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回答他的周围都有什么声音,并对每一个回答都要作出评价。询问他们这些声音是不是自然音或

者是由人或机器、汽车等发出的声音。如果他们听到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3)行程结束,看是否有人会猜出行走的路线。 2、一片草地 (1)带孩子们到“研究”区,导语:“看这片草地,你们认为这里有任何活的动物吗?今天我们就弄明白这些问题!” (2)指导他们在各自周围半径一米的范围之内,观察并记录尽量多的植物和动物。强调这不是比赛,而是一项观察游戏。对于大孩子,让他们做更详细的记录,如蚂蚁、蜘蛛等的颜色、大小等。为他们做观察和记录定一时间限制(5~10分钟),强调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限定时间到了之后,把学生召集到一起汇报,若能找块木板列出全班综合在一起的记录单就更好了。 教师活动:对孩子们的热心观察进行评价。 (4)、师生互动:有无处归属的东西吗?比如:垃圾、破烂玩具、废旧电池等,这些属于哪儿的? 三、总结:正如他们通过他们的小研究中见到的那样,在任何有草地区都有“大自然”——许多植物和动物生活在草丛中。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最近一次你花时间观云是什么时候?(师生交流互动) 二、活动感知: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五年级现有5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本册教材有以下八个单元的内容:我们的考察计划,吃的好吗,探访鱼儿,小小赛车会,动物家族,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招聘月球开发部长,走向两极。 每个单元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点,注重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渐进性。第一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动手制作“秋天考察计划”,了解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再经历六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学习,通过完整的“做中学”探究活动的锻炼,逐步学会能组成小组,明确分工,学会准备活动材料,能小组商议活动规则,最终实现对提出的研究问题制定出书面研究计划的的能力跨越;最后,结合第八单元走向两极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前人计划和组织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注重反思自己本学期参与计划与组织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到精密的组织和计划是成功的保证。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填空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 1.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 2.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 4.小丑在钢丝上有点不太平稳,有一点风就能将他吹掉下来。 反思单元达尔文给我们的启迪 1. 是英国博物学家,是的奠基人。 2.达尔文经过20多年的苦心研究,终于写成了科学巨著《》,系统闸述了。 3.每到一个地方,达尔文都会,如观察当地的动植物,采集当地的矿物、化石和动植物标本,采访当地的居民,并进行详细记录。 4. 和,让我们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也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更多的。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 1.当一名小小气象员,要学会、、

和、等。 2.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需要用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通常用来表示。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是。 4.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 5.风向是指,通常用来表示风向。 6.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是。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 9.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个等级,最小是级,最大为级。 10.气象台用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1.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2.制做简易风力计时,我们需要用到的材料包括有、、、、、。量角器上的度、度和度刻度线分别代表、和。13.云块占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来描述天气。 14.降雨量是指,通常以为单位。 15.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制作《气象科普小报》要选

2020年最新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大象版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 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 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 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 习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 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 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 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 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 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 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 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 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 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 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动物为什么要冬眠?( ) A.为了应对季节变化的不利环境 B.动物没有事情做 C.动物太累了 2我们在观察蚂蚁时,我们发现蚂蚁都有一对触角,这对触角的作用是( ) A.打架 B.示威 C.感知环境和传递信息 3.奇奇想考察和蜗牛生活的土壤,一边是干旱的沙漠,一边是潮湿的树林,应该去哪呢?( ) A.旱的沙漠 B.潮湿的树林 C.以上都不是 4.土壤被人类破坏的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应当?( ) A盖楼房 B.保护原有植物 C.锄掉一切草木 5.当我们蒙上眼睛时,靠什么辨别其他人的所在方向的?( ) A.眼睛 B.舌头 C.耳朵 6.春节就要到了,小雪要用降落伞的方式,给朋友们送礼物。为了保证礼物的安全,降落伞必须以缓慢的速度降落,以下哪种降落伞在礼物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下降速度最慢呢() 7.测量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快慢,用什么工具测量?( )、 A.直尺 B.秒表 C.量杯 8.在我们的生活地地球上,时时刻都在产生垃圾,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以下哪种什么方式来处理这些垃圾才最环保呢?( ) A.焚烧垃圾 B.填埋 C.建立蚯蚓垃圾处理厂 9.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绿色食品的标识,你知道绿色食品指的是什么吗( ) A.绿颜色的食品 B.绿包装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的优质食品 10.下列选项中,是昆虫的是( ) A.青蛙 B.蟋蟀 C.老鼠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秋天里,到处都是蟋蟀的叫声,他们是用嘴巴发出声音的。( ) 2.由于土壤里有沙、粘上、水、空气、以及小动物和植物,所以蚯蚓才 能在土壤里生活。( ) 3.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 4.蚯蚓被称为天然犁,因为它能改良土壤。() 5.马铃薯属于植物果实。( ) 三连连看(每题5分共10分) 1.1.下列小动物中,哪些是夜行动物,哪些不是夜行动物,用线段与对应 答案相连。 夜行动物不是夜行动物第2.下列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把对应的答案用“线段”连接起来 燕子飞到南方去过冬 蚂蚁准备好过冬的粮食,在家里过冬 青蛙吃饱了冬眠 熊换毛过冬 狐狸 四.画一画(共10分) 蚂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小动物,那么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动手画一画将下图补充完整,并分别标出,蚂蚁的头、胸、腹三个部位。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doc

香山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香隅镇香山小学王茜 一、学情分析 本班级共有3人,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1、探索自然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3、问题银行4、发现问题宝藏;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1、游乐场2、瓜果交易会;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1、寻找秋天2、果实累累的季节;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1.寻访蚂蚁2.动物怎样过冬3.上夜班的动物;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1、探访蚯蚓的家 2.蚯蚓的房前屋后3、蚯蚓的邻居4、落叶到哪里去了;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共2课含1.自转旋翼2.降落伞;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科学,生活的朋友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共3课含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3、我也能当科学家 四、教学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新大象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 1. 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 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3. 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4. 小丑在钢丝上有点不太平稳,有一点风就能将他吹掉下来。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 1. 当一名小小气象员,要学会测量气温、辨认风向、判断风力大小、描述云量和雨量等。 2. 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不是准确的,需要用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3.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C)来表示。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4. 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5.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6. 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7. 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观测结果。 8.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9.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

级,最大为17级。 10. 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1. 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2. 做简易风力计时用到的材料有量角器、直尺、黑笔、棉线、乒乓球、透明胶带。量角器上的30度、60度和90度刻度线分别代表微风、中风和大风。 13. 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14. 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15. 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制作《气象科普小报》要选择一些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还要配一些图片,版面要生动活泼。 16.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 1. 小鸽子是从鸽子蛋中孵化出来的,鸽妈妈产生的卵,要经过大约17天孵化,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 2. 鸡和猫头鹰都是先产卵,再孵化。小猫和小狗都是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生出来的。 3. 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4. 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我们发现的东西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 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的有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它们都属于非生物。 2.我们发现天空中云彩从形状上分有积云、卷云、卷层云、积雨云。 3.观察天空的云彩,下雨前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4.只要认真观察,每个事物都会成为问题宝藏。 第二单元 1.人的“五官”是眼、耳、手、鼻、舌这五个部分;五官兄弟各有各的用途,它们都很重要,不存在哪个器官最重要,哪个不重要。 2.挑选西瓜方法眼看、手摸、耳听、鼻嗅、嘴尝。 3.眼睛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世界上许多事物,但并不能认识到任何事物,这时可以借助一些器材,人们发明放大镜和 显微镜,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小的东西;发明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事物。 4.人的鼻子能辨别几千种气味。

5.盲人通过用手触摸的方法来识字。 6.眼睛一一视觉;耳朵一一听觉;鼻子一一嗅觉;舌头——味觉;手——触觉。 第三单元 1.在植物的叶子中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等色素, 是它们让树叶变得五颜六色;其中叶绿素使叶子变绿,叶黄素使叶子变黄,花青素使叶子变红。 2.空气的温度叫气温,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 C”表示。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C,读作三十七摄氏 度。 3.掌握气温计的使用与读数,以及如何测量气温!读取气温计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气温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4.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对于常见的一些植物要求能够分辨是不是果实!女口:是果实的有西红柿、葡萄、橘子、辣椒、冬瓜、花生、豌豆荚、棉桃、西瓜等,不是果实的有 5.蟋蟀用翅膀演奏“音乐”的, 它的叫声与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有关系。 第四单元 1.人们把像蚂蚁、蝴蝶、蜻蜓那样,身体由头、胸、腹 三部分组成,头部- 长着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有的还 长有两对翅膀)的动物,归为一类,称做昆虫。

大象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大象出版社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准备单元吹泡泡学科学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开始,也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和灵活使用教材,将对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吹泡泡”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小游戏,它不仅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着做的,而且还蕴含着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人小学学习,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学习科学的动力。同时由于他们年龄小,也存在好动、易兴奋、易疲劳,对棵难学习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等不利因素。 教学目标: ⑴能通过浓分实践,找到吹出大泡泡的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3)能感受科学实脸的快乐,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吹出大泡泡”的探究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小组材料:杯子、水、吸管、剪刀、肥皂、洗洁精、胶水、实验记录单。 教师材料:课件、泡泡水、吸管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科学课。让我们一起来推开科学课的大门,走进科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做两个小约定(PPT出示):第一,规范;第二,安静。桌子在科学课中叫实验桌,有明确的分区,在桌子中间从左到右画出一条横线,在横线的上半部分是器材区,专门摆放实验材料;横线的下半部分我们叫作实验区。我们一起齐读口诀:“实验桌,摆整齐。器材区,有顺序;实验区,要干净。科学研究要安静。” 师:我们今天的科学课有一个主题,大家先来听一首儿歌,然后猜猜主题是什么。(播放儿歌《泡泡不见了》) 生: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吹泡泡。 师: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就要在吹泡泡中学科学。(板书主题)(2)研究泡泡的过程。 ①布置任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这个小伙伴大家非常熟悉,它就是《超级飞侠》里的乐迪,它喜欢和一群小伙伴环游世界,给小朋友递送包裹并用科学的方法帮他们解决困难。但今天,它自己遇上了无法解决的困难,要向大家求助呢! 乐迪(播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好!我是飞机机器人乐迪。我们的星球遭受到敌人入侵,听说泡泡可以形成保护罩,保护我们的星球不受侵害。只要每一位同学都按照老师要求在科学课上完成三个任务就能保护我们的星球。同学们能帮帮我吗?【来源: ②开展任务。 任务一:吹泡泡。^ 师:我们现在进行第一个任务:吹池泡。我们先认识材料:朔料杯里装的是洗洁精和水兑成的泡泡水.污外还有一根特制的吸管。这根吸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检测试题附答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 ★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 知识展示台(20分,每空1分) 1. 鸽子的身体表面长有 ,靠 取食。 2. 气象台用 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3. 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4. 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 进行验证。 5. 鱼类和昆虫类的繁殖方式是 。 6.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 ,通常用 (°C )来表示。 7. 风向是指风 的方向。通常用 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8. 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 。 9. 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 。 10. 人的一生经历了 、 、 的生命过程。 11. 我们通过 、 、 和严厉打击 的行为等方式保护珍稀动物。 二、选择大乐园(20分,每题2分) 1. 下面不属于降水形式的是( )。 A. 冰雹 B. 台风 C. 暴雨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2. 下面属于胎生动物的是()。 A. 猴子 B. 丹顶鹤 C. 天鹅 3. 在气温计上没有标记的是()。 A. 单位符号 B. 刻度 C. 使用说明 4. 降雨量通常以()为单位。 A. 分米 B. 毫米 C. 厘米 5. 下面不属于哺乳类动物的是()。 A. 山羊 B. 企鹅 C. 鲸 6. 下面特征中,与鸟类适合飞行没有关系的是()。 A. 靠喙取食 B. 身体表面长有羽毛 C. 长有翅膀 7. 下面不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 倒立的小丑好不好玩 B. 小丑为什么能倒立在钢丝.上 C. 怎样才能让小丑更不容易从钢丝上掉下来 8.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易风力计上30度刻度线的地方表示微风 B. 风力的等级从0~18级 C. 风力等级是根据风速的大小划分的 9.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90180

三年级大象版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四、教材分析 三下有七个单元,19个课题,教参安排为23课时上完,我的设计是29课时。 第一单元《猜猜猜》

(一)、单元类型: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 (二)、主要目标: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假设与事实的区别。(三)、教学内容: 《猜猜看》——要有根据地猜 《猜对了吗》——猜想需要验证 《猜猜猜》——猜想练习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 (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