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药残留及其分析技术

农药残留及其分析技术

农药残留及其分析技术
农药残留及其分析技术

农药残留及其分析技术

摘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已越来越受到设会的关注和高度重视。各国都严格管理和限制农药的使用,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允许量作了明确规定。随着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备受

重视,相应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

关键词:农药残留;分析技术;食品;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农药在食品中残留的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人类食人被农药污染的食品后,残留在其中的农药会在体内积累或富集.当富集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为此.准确、快速测定食品中农药残留是非常必要的。农药残留分析是一项对复杂混合物中痕量组分的分析技术,它要求精密的微量操作手段、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现代农药残留分析主要是多残留分析、回收率高、重现性好.低检出限、操作简单易行。在农药测定之前.要有适合于食品和目标物化学性质的萃取、净化、浓缩等前处理过程。这些前处理过程在分析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1 农药残留的现状与危害

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1 农产品原料方面

1.1.1 违规使用农药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大部分农作物都要使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农药。虽然我国已对农作物施用何种农药做了明文规定,允许使用的农药大都是高效低毒农药,降解快,对人畜危害性小。但一部分人为了降低成本,为了获得更好的杀虫效果,他们仍在违反规定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氧化乐果等。我国居民在日常膳食中的各类农药摄入量,往往数十倍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仅农药六六六的摄入量标准,中国就是美国的84倍、日本的15倍。据统计,有38%的农产品有害物残留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部分地区蔬菜农药超标比例高达80%。

1.1.2 过量施用化肥

许多人对农作物的种植缺乏科学知识,盲目施用过量的化肥,既造成土壤板结、土质变坏,还造成农作物中硝酸盐过多¨。过量的硝酸盐在人体内易转化成亚硝酸盐,进而合成强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1.2 加工制造方面

1.2.1 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食品加工用的添加剂品种及其用量和在产品中的残留限量,超量使用即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曾有在面粉中超限量5倍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酞”;在腌菜中超标准20多倍的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12]。

1.2.2 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

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使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如:熏蒸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使大米、饼干增亮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质期;改善米粉、腐竹口感用“吊白块”等。1.2.4 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

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

物生长的条件,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食品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生长。我国发生的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业中的食物中毒,大多由微生物引起。在我国,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翻。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每年都有发生,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易发生此类中毒事件。1.3 市场和流通方面

许多个体食品加工、制作点不经许可,不受监督,随意布设,给居民日常生活的饮食安全带来隐患。如:遍布城市的饮食摊点、农贸市场内的现场制作豆制品和熟食制品摊点等。这些摊点的经营者缺乏食品生产经营必须的职业素质,缺少食品卫生知识,不具备完善的生产手段和卫生保障,生产的产品很难达到食品卫生要求。这些摊点的流动性强,难于监管和控制,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和食物危害的主要根源之一。此外,还有腐败变质的食品上市流通,食用这些食品必然导致对人体的危害。比如,变质的鲜奶、酸奶、鲜肉,超过保质期的糕点、果汁饮料等。

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体制设置、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设、新技术的应用及有效制度措施的建立等方面,另外对一些新资源加工食品的安全性评估方面也存在空白.

2 农药残留分析基本步骤

农药残留检测分析的一般过程为采样、预处理、提取、净化、浓缩、上机检测、数据分析、质量控制和结果报告[1]。由于样品的组成成分太多太复杂,要对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直接测定非常困难,因此往往需要对样品进行“提取”和“净化”以减少其组分数量,然后根据待测分析样品的特性,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后,选择合适的高灵敏度的选择性检测器检测。

3 农药残留分析中的瓶颈问题

传统的提取方法有索氏提取法、摇瓶法、液-液分配法。这些方法费工、费时、效率低、消耗大量有机溶剂,且污染环境。根据国际LC-GC(42杂志对世界1000多个实验室进行的统汁,样品前处理所花费的时间占整个分析过程的61% J。我们在分析仪器方面应该说与发达国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样品前处理技术装备上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操作自动化程度较低。目前,国内许多拥有现代化分析仪器的实验室却依然使用着非常传统的分离方法,因此分析时间较长;另外,从色谱分析的整个过程统计发现,在分析过程中样品前处理产生的误差最大,高达30%,如果再加上操作误差,人为的因素占了误差来源的近50%。

4 国内外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发展

4.1 超临界液体萃取技术

该技术是用超临界液体作为萃取剂,从组分复杂的样品中把所需的组分分离提取出来,开始用于工业生产中有机化合物萃取,现已普遍用于农药残留分析中样品的提取。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液态( 。超临界液体萃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快速方便,选择性强;(2)

超临界流体粘度小,扩散能力强,传质速度快,最常用的 )2易于制备,基于不同的压力、改良剂,其溶解范围广、无毒、不燃,可以大量使用;(3)超临界流体密度、溶解度和粘度都能通过压力来控制;(4)由于萃取取温度相对较低,SFE适于热敏化合物;(5)只要通过减

压就可达到溶剂与萃取物的分离。免去样品浓缩过程和对后续分析的干扰,不污染样品和环境;(6)SFE可与GC、IB?LC、超临界流体色谱联机;(7)与液体萃取相比,SFE的样品用量少,溶质密度低,分析时间短。

4.2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

该技术是对样品进行微波加热,利用极性分子可迅速吸收微波能量的特性来加热一些具有极性的溶剂,达到萃取样品中目标化合物、分离杂质的目的。与传统的振荡提取法相比,微波辅助萃取具有高效、安全、快速、试剂用量少和易于自动控制等优点。

4.3 固相萃取技术

固相萃取技术足一项发展较快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通过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利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固相萃取克服了液-液萃取技术及一般柱层析的缺点,萃取过程简单快速、节省溶剂、重现性好、回收率高,一般分析只需5~10 min,是液-液萃取法的l/10,所需溶剂也只有液-液萃取法的10%,并减少了杂质的引入及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4.4 固相微萃取技术

该技术是在固相萃取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萃取分离技术。固相微萃取装置类似普通样品注射器,由手柄和萃取头两部分组成。萃取头是一根涂有不同固定相或吸附剂的熔融石英纤维,石英纤维接不锈钢针,外套不锈钢管,纤维头可在不锈钢内伸缩。固相微萃取包括吸附和解吸两个过程,即样品中待测物在石英纤维上的涂层与样品间扩散、吸附、浓缩的过程和浓缩的待测物解吸附进入分析仪器完成分析的过程。

4.5 凝胶渗透色谱

其原理是选择不同孔径的多孔凝胶作为固定相,根据多孔凝胶对不同大小分子的排阻效应进行分离。分离是按照分子尺寸进行,农药分子量一般小于500,而样本中色素、油脂等杂质,分子量都很大,先于农药分子流出。凝胶渗透色谱仪已经自动化[2]。

4.6 GC—MS和HPLC-MS联用技术

目前采用的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I LC)分析蔬菜农药残留时,都要求必须有标准品,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不能用于分析未知物。现将GC或Ⅶ LC与用于定性分析的质谱计(MS)串联起来,具有GC或HPLC的分离效能,同时又具备MS鉴定化合物结构的特点,可达到同时定性、定量的检测目的。目前GC—MS和HPLC—MS联用技术已成为农药残留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特别适合于农药多残留、农药代谢物、降解物检测分析,因此国外将其划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之列。大部分农药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农药残留检测均可采用GC—MS或}{I)LC—MS分析检测。

4.7 直接光谱分析技术(SERS)[]3

近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使光谱分析的灵敏度提高lO2~lO7倍,尤其是(SERS)光谱,具有高的表面检测灵敏度以及易于获得全波段震动光谱等优点,因而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他光谱技术,如激光拉曼光谱,共焦显微拉曼光谱等的出现,使光谱分析的灵敏度、分辨率和测量的精确性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

4.8 毛细管区带电泳(CIE) ,

毛细管区带电泳是对一般常规液相色谱方法难以分离的离子性化合物的理想分析方法[4]。这一技术具有极高的效率和分离能力,常有报道分辨率可达几百万个理论塔板数,其操作简单,具有很大灵活性,许多分离参数,如缓冲液的组成、pH值、毛细管的类型及所用电场的波形都可调节。毛细管区带电泳需样品量极少,一般只需几纳升(nL)。目前,毛细管区带电泳尚缺乏灵敏度很高的检测器。因此,只有研究开发灵敏度高的检测系统,毛细管区带电泳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5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5.1 农残检测面临的挑战

全球目前使用的农药种类繁多,超过700种;不同国家的检测方法各不相同,食品中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不断降低;样品提取物经常含有大量干扰物质,但食品中农药含量又非常低,通常在mg/kg~fg/kg级范围,检测难度越来越大,对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5.2 农残检测发展的方向

农残检测发展的方向是更快速、更准确、更环保。更快速,一方面要求尽量减少分析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另一方面要实现操作自动化,增加样本测定量;更准确,就是要尽可能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更环保,就是减少溶剂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排放和污染。

6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体制设置、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设、新技术的应用及有效制度措施的建立等方面,另外对一些新资源加工食品的安全性评估方面也存在空白,如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估。

6.1 监管体制设置效率低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设置决定着监管效率的高低。我国从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到监管制度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国际上有关监管机构的设置趋向于独立行使职能的单一权力部门,而我国虽然在机构设置、职能整合方面作了很多改进,但最终仍未摆脱多部门执法、职能交错、权责不清的状况;在监管体系的运行机制上,发达国家普遍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体系,而我国在整个监管体系中存在断层与重复的现象;在法律、法规、制度措施的保障方面,发达国家采取了先进技术手段,制定了完善的法规体系和一系列制度措施,而我国缺乏先进的技术、完善的制度,造成监管上的许多漏洞。

6.2 未全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危险性评枯技术和控制技术

危险性评估是WTO和CAC用于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必要技术措施,也是评估食品安全技术措施有效性的手段。中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技术措施与国际水平不接轨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广泛采用危险性评估技术,特别是对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f 生评估。近年来,发达国家建立了从源头治理到最终消费的监控体系以保障食品的安全,广泛采用“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兽医规范”(GVP),“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分析(HACCP)等先进的安全控制技术,对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十分有效。而在实施GAP、GVP的源头治理方面,中国的科学数据不充分;在采用HACCP方面,食品企业才刚刚开始,尚缺少覆盖各行业的HACCP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

6.3 缺乏食品安全的系统检测与评价背景资料

食源性(生物性与化学性)危害是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当前缺乏食源性危害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资料。在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危害方面,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通过主动监测网络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价。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开展禽、肉制品中沙门氏菌以及乳制品中李斯特菌的动态监测和定量危险性评估。而中国目前尚缺乏定点主动监测网络,没有对引起中毒事件中常见重要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和大肠杆菌0157-H7等进行危险f生评价的背景资料。在化学污染方面,早在20世纪70年代WHO就与联合国环境保护署(UNEP)、FAO共同启动了“全国环境监测规划/食品污染与检测项目”,主要目的是检测全球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固定的监测网络和比较齐全的污染物和食品监测数据,如美国对近20年来动物

性食品中农药(如DDT等)残留量的监测资料。中国只对一些重要污染物(如农兽药、重金属、真菌毒素等)开展了零星监测,缺乏系统的监测数据。

[参考文献]

[1] 卯晓岚. 中国经济食品[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67.

[2] 易文林,王新丽. 金福菇及其人工栽培技术[J]. 食品, 1999, 21(增刊):228-230.

[3] 刘月廉,谭树明. 野生洛巴伊口蘑菌株的分离与鉴定[J]. 食品学报, 2001, 8(2):19-23.

[4] CHEN C J, CHEN Z C. Tricholoma titans, a new record from Taiwan [J]. Fungal Science, 1999, 14(1,2):

21-25.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摘要:阐述了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对策。 关键词:农药残留;现状;食品安全;对策 今年来,人们极为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可分为生物性因素和化学因素。其中,化学因素主要指汞、镉、铅等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及农用化学物质等。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全世界每年有300万农药中毒者,我国每年有数万至10万农民中毒者。 一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 1.1 有机氯农药该类农药应用最早,主要品种有滴滴涕和六六六。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溶或微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和脂肪,进入环境后不易分解,并不断地迁移和循环,所以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就已相继限制和禁止使用,但目前仍是食品中重要的农药残留物之一,在粮食、水果、禽蛋、茶叶、中药中均有检出。 1.2 有机磷农药因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半衰期短,不易在作物、动物和人体内蓄积,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有机磷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施用量越来越大,已成为目前污染食品最为严重的农药。2000年至2002年,湖北省孝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市豆类、叶菜类及根茎类蔬菜、水果中4种常用有机磷农药(地亚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24份样中,有88份检出有机磷农药,占71%,且以甲基对硫磷检出率最高,占总阳性样品的63.6%,豆类中只检出甲基对硫磷,蔬菜中4种有机磷均能检出,甲基对硫磷的检测结果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1.3 其他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不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其残留较有机磷轻,但随着其用量的增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也逐渐突出。拟除虫菊酯农药属中等或低毒类农药,在光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转化为极性化合物。在喷施时,该农药与果实、谷物直接接触。这是造成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且主要集中在果皮上。 二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农药的大量施用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环境中的农药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富集,进入人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危害程度课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食用喷洒高毒农药不久的蔬菜和水果,或者使用因农药中毒而死亡的畜禽肉品和水产品,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食用农药残留量较高的食品,农药在人体内逐渐蓄积,最终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慢性中毒;有些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具有潜在的“三致”作用。 我国蔬菜、水果中滥用农药的现象相当严重。即使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农民仍然使用,因而由于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留量超标造成的中毒事件屡屡发生。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每年平均仅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使用工业盐等发生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就有150次左右。2005年1月,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第一小学发僧一起因食用油农药残留的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造成829名学生出现呕吐、腹痛、头晕不适等中毒症状。2005年4月,广州增城市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的30多名学生,在学校食堂因食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综述) 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农药的残留)Drug residues, the harm to human body(Pesticide residues) 院系:药学院 专业:生药学 姓名:葛素素 学号: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目录 前言 ................................................................................................................................ 1 农药残留的概述 .................................................................................................... 2 农药残留的发展及残留性农药........................................................................ 发展............................................................................................................................ 残留性农药................................................................................................................ 我国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3 农药残留对身体的危害...................................................................................... 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农药残留的危害及残留限量.................................................................................... 农药残留的危害........................................................................................................ 农药残留限量............................................................................................................ 低剂量农药长期作用对人体的影响........................................................................ 4 农药残留的防治 .................................................................................................... 农药残留的控制........................................................................................................ 解决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 结语 ................................................................................................................................. 参考文献 .........................................................................................................................

农业部《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指南》-国家规范性文件

农业部《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 量制定指南》 为规范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确保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指南》,经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农业部 2015年10月8日 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 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公平贸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特制定本指南。 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分析农药毒理学和残留化学试验结果,根据消费者膳食结构,对因膳食摄入农药残留产生健康风险的可能性及程度进行科学评价。 本指南用于指导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一、毒理学评估 农药毒理学评估是对农药的危害进行识别,并对其危害特征进行描述。通过评价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和毒理学试验结果,推荐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或急性参考剂量(ARfD)。 (一)毒物代谢动力学评价 对农药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过程、排泄和蓄积等进行评价。 (二)毒理学评价 对农药及其有毒代谢产物的急性毒性、短期毒性、长期毒性、致癌性、致畸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等进行评价。 (三)推荐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急性参考剂量 根据毒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理学评价结果,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水平(NOAEL),采用适当的不确定系数,制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对于有急性毒性作用的农药,制定急性参考剂量(ARfD)(具体参考《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制定指南》和《农药急性参考剂量制定指南》)。 二、残留化学评估 残留化学评估是对农药及其有毒代谢物在食品和环境中的残留行为的评价。通过评价动植物代谢试验、田间残留试验、饲喂试验、加工过程和环境行为试验等试验结果,推荐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TMR)和最高残留值(HR)。 (一)动植物代谢试验和残留物确定 参考毒理学评估结果,进行动植物代谢试验,对农药代谢规律、最终产物进行评价,确定残留物。 (二)残留行为评价 1.残留分析方法。对残留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正确度和精密度等。 2.样品贮藏稳定性。对试验样品贮藏稳定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包括提取、净化后待测试样的贮藏稳定性。 3.规范残留试验。对试验设计中的农药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施药剂量、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样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 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摘要:介绍了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同时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对今后农药残留检测及控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定时期内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微量的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叫农药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或微克、纳克等)表示。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必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农副产品上的残留量超过限量,人畜长期食用后会引起慢性中毒或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控制降低农药残留,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药残留现状及种类 1.1 农药残留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导致农作物严重污染,人们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经常发生。2010年1 月25 日至2 月5 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方关注,豇豆产地收购价与销售批发价均出现大幅下滑。 农药残留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常常被进口国当作借口阻挡在门外,不仅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或下降,引起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纠纷。国际市场对出口农产品安全要求很高,从2000 年起,欧盟等国家对农药残留颁布了更严格的标准,从2006 年5 月29 日开始,在日本市场流通的生鲜食品就适用肯定列表制度,一棵白菜要检测20个项目,最多的一种农产品要检测50个项目,合格后才能通关[1]。 农药喷洒在作物上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日晒、雨淋、风吹、高温挥发和植物代谢等的作用,药剂逐渐分解、减少,但不能全部消失,收获的农副产品上仍

农药残留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农药残留分析 农药残留分析复习题 简答题 1、写出各种硅胶代号及其意义 a.硅胶H—不含粘合剂 b.硅胶G—硅胶和锻石膏混合而成 c.硅胶HF254—不含粘合剂,含荧光 指示剂,254nm呈现强绿色荧光背景 d.硅胶GF254—同时含粘合剂和荧光指示剂,254nm光致发光,呈强的绿色荧光背景 e.硅胶HF254+336—不含粘合剂,含无机荧光剂,在254nm和336nm呈现荧光背景 2、简述农药残留分析常用的气相色谱仪检测器的类型及其特点 (1)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特点:质量型,准通用型;最高操作温度(℃)450最低检测限丙烷<5 pg 碳/s;线性范围107(±10%)主要用途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对碳氢化合物的灵敏度高 (2)热导检测器(TCD)特点:浓度型,通用型;最高操作温度(℃) 400;最低检测限<400 pg/ml,壬烷:20000 mv?ml/mg;线性范围丙烷:104(±5%);主要用途适用于各种无机气体和有机物的分析,多用于永久气体的分析。 (3)电子俘获检测器(ECD)特点:浓度型,选择型;最高操作温度(℃) 400;低检测限六氯苯<0.04 pg/ml;范围>104;主要用途适合分析含电负性元素或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多用于分析含卤素化合物。 (4)氮磷检测器(NPD)特点:质量型,选择型;操作温度(℃) 400;低检测限用用偶氮苯和马拉硫磷的 混合物测定:<0.4 pg氮/s; <0.2 pg磷/s;范围>105;要用途适合于含氮和含磷化合物的分析。 (5)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特点:质量型,选择型;高操作温度(℃) 250;低检测限用十二烷硫醇和 三丁基膦酸酯混合物测定:<20 pg硫/s,<0.9 pg磷/s;性范围硫:>105磷:>106;要用途适合于含硫、含磷和含氮化合物的分析。 3、简述酶抑制法测定农药残留的基本原理 乙酰胆碱酯酶与胆碱能神经的生理功能极为密切。其生理功能是:当神经冲动到达胆碱能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Ach(乙酰胆碱)外排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胆碱能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的激发。在正常生理条件下,Ach完成传递冲动作用后,随即被突触后膜上的AchE在数毫秒内水解,生成乙酸和胆碱,水解产物与加入的试剂反应产生颜色。反之,式样提取剂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酶的活性就被抑制,式样中加入的机制就不能被水解,从而不显色或颜色很浅,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计算出抑制率,就可判断农药残留情况。 4、简述超声波萃取原理 超声波辅助萃取: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强烈空化效应、机械振动、扰动效应、高的加速度、乳化、扩散、击碎和搅拌作用等多级效应,增大物质分子运动频率和速度,增加溶剂穿透力,从而加速目标成分进入溶剂,促进提取的进行。 名词解释 1、农药残留:指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 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 农药残留毒性:因摄入或长时间重复暴露农药残留而对人、畜以及有益生物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2、农药纯品:能够真正反映化合物特性的高纯度物质。 农药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用以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3、最大残留限制(MRL) :指由食品营养标准委员会推荐的,食品或动物饲料中允许的农药残留物的最大 浓度(毫克/千克)。是根据在毒理学上认为可以接受的食品农药残留量制定的。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指在一生中,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可感知危险的日摄入量。 论述题 1、论述农药标准品常用的制备方法p62 ①重结晶法(适于除去农药原粉中的少量杂质) ②蒸馏法 ③柱层析法(其特点:应用范围广、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 ④区域熔融法 ⑤升华法(此法在农药纯品制备中应用较少) ⑥薄层色谱法(常用来制备毫克级农药纯品) 2、写出样品提取技术的类型及其提取剂的要求 (1)溶剂提取法包括液液提取和固液提取 固液提取常用以下方法:①索式提取法②振荡提取法③组织捣碎法④消化提取法 (2)固相提取法

农药残留分析

名词解释 农药残留: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P1) 农药残留毒性:因摄入或长时间重复暴露农药残留而对人、畜以及有益生物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P2) 可提取残留:可提取残留是农药残留分析的对象。(P1) 残留半衰期:农药初始残留量至消失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P2) 固相萃取(SPE):指液体样品中的分析物通过吸着作用被保留在吸着剂上,然后用一定的溶剂洗脱的过程。(P27) 衍生化:一种利用化学变换把化合物转化成类似化学结构的物质。 最大残留限制(MRLs):指由食品营养标准委员会推荐的,食品或动物饲料中允许的农药残留物的最大浓度(mg/kg)(P3) 可接受的日摄入量(ADI):指在一生中,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可感知危险的日摄入量。单位为:mg/kg/day。溶剂萃取:根据溶解性差异,选用对残留农药溶解度大的溶剂,将分析物从样品基质中提取出来的方法。(P23) 净化(纯化):是指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提取物中对测定有干扰作用的杂质的过程。(P38) 实验室样品:从群体采集的送达残留分析实验室的样品材料 测定:把通过参照比较农药标准品的量(外标法和内标法)测算出试样中农药残留的量(P5) 结合残留:农药亲体或代谢产物与土壤中的腐殖质、植物的木质素、纤维素通过化学键或物理结合作用,牢固结合形成的残留物。(P2) 检测样品:实验室样品经过缩分减量或经过精制后的样品。 固相微萃取法:它实际是利用固相提取的方式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和净化,但所用的固相材料及其分离机制不同。(P44) 单残留方法:是定量测定样品中一种农药的残留量的方法。 农药残留动态:农药残留动态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表现:农药本身物理化学性质,使用方法,施药时期,作物、土壤的类型和性质及环境条件.(P10) 多残留方法:是在一次分析中同时测定一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方法。 浓缩:通过减少样品溶液中的溶剂或水分而使组分的浓度升高。 富集:利用液-固萃取的方法浓缩某种组分。 填空 1、气相色谱的特点: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选择性高、适用范围广 2、固相萃取的操作程序:活化吸附剂、上样(吸附)、洗涤(去除杂质)、洗脱和收集

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及检验标准

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及检验标准 1、目前农药在蔬菜中残留的问题 1.1、农药是把“双刃剑”,对促进农业增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药本身固有的化学属性和对其使用不当,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1.2、在我国农药中,70%为有机磷农药,而在我国生产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中,70%为剧毒、高毒类,而且较多是禁止在蔬菜作物上使用的。 2、农药中毒事件常有报道,究其原因 2.1、农产品不按规定的用药量、次数、方法或安全间隔期施药,或施用不允许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类农药; 2.2、现在标准施行的农药残留测定需要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净化和用大型分析仪器进行,无法对廉价的蔬菜进行随时随地或快速检测而形成的监管不到位。 3、农药分类: 3.1、矿物源农药 3.1.1、有效成分起源于矿产无机物和石油的农药。 3.1.2、代表有硫酸铜、硫磺、石硫合剂、磷化铝、磷化锌和石油乳剂等。 3.2、生物源农药 3.2.1、包括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及微生物源农药。 3.2.2、植物类别有植物毒素、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源昆虫激素、拒食剂、引诱剂、驱避剂、绝育剂、增效剂、植物防卫素、易株克生物质等。 3.2.3、动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动物毒素、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和天敌等。 3.3、按作用方式分类 3.3.1、胃毒素农药(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 3.3.2、触杀性农药(对硫磷、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 3.3.3、内吸性农药(乐果、甲胺磷、氧乐果、久效磷) 3.3.4、熏蒸性农药(溴甲烷、磷化铝、敌敌畏) 3.3.5、特异性农药(乙烯利、毒霉素、灭幼脲) 4、目前所使用的农药按其化学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最新-农药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精品

农药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1农药残留概述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源和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残存的数量称农药残留量,以或μ、表示。 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以滴滴涕和六六六为代表的有机氯农药,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进入环境后不易分解,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就已相继限制和禁止使用;第二类是以敌敌畏、杀螟硫磷为代表的有机磷农药,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半衰期短,不易在作物、动物和人体内蓄积而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有机磷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施用量越来越大,已成为目前污染食品最为严重的农药;第三类是氨基甲酸酯农药,其不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其残留较有机磷轻,但随着其用量的增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也逐渐突出。 2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中的农药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富集,进入人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危害的程度可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 食用喷洒了高毒农药不久的蔬菜和瓜果,或者食用因农药中毒而死亡的畜禽肉和水产品,会引起急性中毒;食用农药残留量较高的食品,农药在人体内逐渐蓄积,最终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慢性中毒;有些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和乐果等具有潜在的三致作用。 我国蔬菜和水果中滥用农药的现象相当严重。 即使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如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农民仍然使用,致使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留量超标造成的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仅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和食用工业盐等发生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就有150次左右。 2011年3月30日,河南南阳韭菜农药超标导致10人中毒;2010年3月15日,文山州广南县某小学的29名因使用喷洒过农药的生豌豆后,集体中毒并致使一名学生死亡。 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 更让人不安的是,长期的农药残留在人体内积蓄,引起不易察觉的慢性中毒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 了解2009-2010年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为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整理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数据,描述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与残留水平。结果监测期间,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率为30.56%,各类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的差异为叶菜类(19.10%)<果菜类(39.13%),叶菜类(19.10%)<菌类(37.06%),菌类(37.06%)<块根类(40.91%);地区差异为成都(9.00%)、自贡(6.52%)<乐山(23.33%)<达州(48.89%)<绵阳(76.09%);季节差异为第三季度(11.96%)<第四季度(39.41%)。在超标农药品种方面,除丙溴磷、甲氰菊酯、抗蚜威、联苯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杀扑磷7种农药外,其余33种农药在蔬菜中均存在超标,且超标程度各异,但在各类蔬菜中的残留水平并无差异。结论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严峻,混合农药超标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完善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 为确保蔬菜稳产、增产,农药自出现就被广泛地用于蔬菜产业的病虫草害防治。由于农药的使用,我国每年可挽回蔬菜1600万吨,经济效益十分巨大[1],但也正是由于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影响蔬菜食用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引起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四川省是我国西南地区蔬菜产业的龙头,2009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为113.33万ht,人均年消费量为91.98kg,但是农村人均年消费量超过121kg[2],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为保护人们健康和了解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四川省于2009年开展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监测工作,研究通过整理2009-2010年的监测数据,分析省内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为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网。2009-07/09及2010-08/12,在成都、达州、乐山、绵阳和自贡5市设立常规监测点,监测的农药种类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及氨基甲酸酯共4类40种,监测的蔬菜共9类76种;样本采集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抽样过程中遵循随机原则,抽样场所包括辖区内各种类型的销售市场;样本中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参照GB/T5009系列标准,部分监测点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参照四川省“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方法”[3,4];对于低水平监测数据的处理参照“食品污染监测数据处理指南”[5];数值修约与超标样品分析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及规定[6~14],少数国内暂无标准者参考国际相关标准[15~17]。 1.2方法通过计算超标率、平均残留浓度描述监测期内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时间、地区及蔬菜种类中农药残留的超标情况,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蔬菜中各农药残留水平,统计软件为SPSS13.0。 2 结果 2.1 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的超标情况监测期间共检样品648份,其中超标样品198份,总超标率为30.56%。各类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存在差异(χ2=24.469,p=0.002),两两检验得叶菜类与果菜类、叶菜类与菌类、块根类与菌类之间有差异,其余各项无差异,表现为叶菜类(19.10%)<果菜类(39.13%),叶菜类(19.10%)<菌类(37.06%),菌类(37.06%)<块根类(40.91%);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存在地区差异(χ2=227.481,p=0.000),两两检验得成都市与自贡市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成都(9.00%)、自贡(6.52%)<乐山(2 3.33%)<达州(48.89%)<绵羊(76.09%),见表1。 除丙溴磷、甲氰菊酯、抗蚜威、联苯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杀扑磷共7种农药在蔬菜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而随着农药的出现,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之中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但对人身体的影响却是百害而无一利。那么,检测出农药并尽量消除农药残留成为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几年研发、使用的新兴技术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提取技术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对提高蔬菜、粮食的产量、质量。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粮食害虫问题越来越严重,农药的使用范围与程度也逐渐加重。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农药的检测作为农业中一项十分重要的项目。 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 随着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也不断发展。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农药残留的研究与检测工作,我国也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了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农药检测技术由起初的比色法、容量法等灵敏度较低的检测方法发展到检测农药更为优越的薄层色谱技术、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技术。 近十年来,我国引进了国外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下面就对这几种技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1.农药残留提取技术 目前,我国对于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提取技术主要有振荡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溶剂、吸附法、浸渍漂洗法、消化法以及匀浆捣碎法等,这些技术方法都是较为传统的方法,其对设备的要求较低,而且成本开销也很低。但是也存在着样本用量较大、毒性也大、检测试剂用量较多、选择性差以及提取率低等缺点,尤其是对一些稳定性较高的农药残留样本,提取率少。近几年来,我国有引进了一些检测效果更精确的设备与技术,如固相萃取、微波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提取以及加热溶剂萃取等。用这些技术方法提取样本中农药残留,操作简单快捷、检测试剂用量少、选择精确度高以及提取率也十分可观等诸多优点,不仅使农药残留检测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且操作省时省力。 2.净化技术 在对农药残留检测样本进行提取之后,提取液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因此要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分理出杂质。常用的净化方法有液液分配、凝结沉淀法、柱层析法、磺化法、薄层层析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又出现了吹扫蒸馏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凝胶色谱净化法以及固相萃取法等更加有效果的净化方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固相萃取微型柱技术被研发并应用,使净化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固相萃取微型柱技术的应用,使得净化过程更快、更准确、更便捷、更经济,同时还使净化效果更好。因此,固相萃取微型柱技术的问世,必将取代其他原有的传统净化技术。微型柱中常用的填料有硅胶、氧化铝、活性炭以及c18等,根据不同的情况及净化要求,选择不同的填料[2]。 3.净化液浓缩技术 对净化液进行浓缩,使农药残留的检测更加便捷。目前使用的浓缩技术主要包括吹气法、自然挥发法等,这些技术的浓缩速度较慢,不适用于易氧化、蒸气压高的农药。k-d浓缩器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净化液的浓缩。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对农药的保留度高,但是该方法的浓缩时间也较长,对已分解的净化液回收率过低,不适用于沸点较高、体积较大的净化液。近几年,旋转蒸馏法的出现,解决了上述提到的所有问题。这种方法浓缩速度快、简单易行、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情况交流。 1.定义 根据CAC工作程序手册(1997年,第10版),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定义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食品中可能导致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 风险(risk):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效果严重程度的函数,这种效果是由食品中的一种危害所引起的。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描述(hazard characterization):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剂量-反应评估(dose-response assessment):确定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的健康不良效果的严重程度和/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 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风险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规章管理措施的过程。 风险情况交流(risk communication):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当前我国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当前我国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黄梦芹 (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辽宁鞍山 114051) 摘要介绍了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危害,分析了造成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提出治理农药的对策。 关键词农药残留;现状;危害;原因;对策 农药自诞生以来,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于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调节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己经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全国每年都有上百起因食用被农药污染的农产品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严重影响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目前,农药残留和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控制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因此,完善农药残留的检测手段和防控农药残留危害的工作刻不容缓。 一、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危害 (一)农药残留的现状 随着农药法制的建设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陕西于2003—2006 年对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三年农药残留速测仪的检出率分别为12.0%、21.2%和41.3%,超标率分别为10.6%、17.5%和30.4%,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检出率及超标率最高为甲拌磷、敌敌畏、氧乐果、乙酰甲胺磷,其次为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山东临沂于相同年份对蔬菜的检测结果显示,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达 19.0%和 12.8%。浙江青田于 2005——2007 年也对蔬菜进行了检测,在近 1 万个样品中乐斯本、毒死蜱、敌敌畏、攻击等有机磷农药的超标率达到了7.8%。内蒙古通辽于2007年从大米中检测出水胺硫磷和灭多威分别超标33.3%和66.7%。吉林于2007 年报导大豆、红豆和绿豆中 DDT 的超标率分别为6.3%、12.3%和 12.5%。浙江宁波于2007年对市售鲜活水产品中农药的残留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各类水产品中超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螃蟹(18.5 %)、鲫鱼(14.8 % )、草鱼(13.6 % )、黄鱼(12.9 % )、梭子蟹(11.1%)、河虾(8.7%)、鲢鱼(8.0%)、对虾(7.4 %)和鳊鱼(4.8 %)。说明农药残留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比较严重。 中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 500多家,且多数规模很小。其中,绝大多数农药生产厂家无产品研发机构,多以仿制国外产品或混配、分装为主,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且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主要表现在高毒农药产品比重大,农药市场存在一些国家禁用产品,农药

【免费下载】农药残留分析论文

水果和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analysis technology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1前言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病、虫、草害造成的粮食损 失约占总产量的50 % ,使用农药可挽回上述损失中的30 % ,其效益约为农药使用成本的4倍。在水果和蔬菜中使用农药可提高产量,但对生态环境、人类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和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与食物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常有发生[1]。新闻上已经报道了许多因食用带有超标农药而引起中毒的事件。如汤山一家三口实花菜中毒;住在天津红桥区咸阳路桓仁楼的黄某一家三口,因吃了凉拌的黄瓜、西红柿而中毒。经化验证实:食物里有残存农药。所以加强水果和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十分必要。由于农药品种多,化学结构和性质各异,待测组分复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不断涌现。在水果和蔬菜中残留量很低,直接测定非常困难,为此需对样品前处理技术、分析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改进、开发和研制。下面对残留农药的检测技术进展进行介绍。2样品的前处理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主要包括提取、浓缩和净化等步骤。它是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方法的检测限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分析仪器的工作寿命。传统的索氏提取、液液分配、柱层析等,不仅操作繁琐、费时、提取与净化效率低、易引入误差,且需使用大量有毒溶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样品前处理技术正向着省时、省力、廉价、减少溶剂、快速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液-液萃取法(LLE)是最 早使用的一种提取净化方法,现已逐步被以下方法取代: 2.1固相萃取(SPE ) 固相萃取法是液固萃取和液相色谱柱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对液体样品中目标化合物或杂质的吸附,选用合适强度的洗脱溶剂,使目标化合物选择性地洗脱或保留在柱上,与样品基体和干扰物分离,从而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固相萃取节省时间,可减少杂质引入,对操作者安全,重现性好,同时对农药残留物能够快速富集。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当前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当前农药残留的现状 分析及对策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当前我国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黄梦芹 (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辽宁鞍山 114051) 摘要介绍了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危害,分析了造成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提出治理农药的对策。 关键词农药残留;现状;危害;原因;对策 农药自诞生以来,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于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调节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中残留问题己经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全国每年都有上百起因食用被农药污染的农产品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严重影响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目前,农药残留和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控制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因此,完善农药残留的检测手段和防控农药残留危害的工作刻不容缓。 一、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危害 (一)农药残留的现状 随着农药法制的建设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陕西于2003—2006 年对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三年的检出率分别为%、%和%,超标率分别为%、%和%,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检出率及超标率最高为甲拌磷、敌敌畏、氧乐果、乙酰甲胺磷,其次为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山东临沂于相同年份对蔬菜的检测结果显示,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达 %和 %。浙江青田于 2005——2007 年也对蔬菜进行了检测,在近 1 万个样品中乐斯本、毒死蜱、敌敌畏、攻击等有机磷农药的超标率达到

有机磷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有机磷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1 有机磷农药化学特性 有机磷是磷酸的酯,由磷酸与三种醇连续反应生成。它们被用作溶剂、杀虫剂、阻燃剂和增塑剂。有机磷农药(OPs)主要是磷、磷硫或磷硫酸的酯类、酰胺类或硫醇类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商业建筑或家庭和花园中防治昆虫病害[1]。大部分OPs属于有机硫代磷酸亚基,其官能团为硫代磷酸P=S键。敌畏和草甘磷主要是P=O键。许多有机硫代磷酸酯(OTPs)由硫转化为毒性较高的氧。这种转化发生在人体内的肝酶和环境下的氧气和光的影响。氧和硫都被水解成毒性较低的烷基磷酸盐,并在排泄前进一步身体代谢。OPs包括超过100种化合物,根据IPCS INCHEM(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和美国EPA(美国环保署),他们被归类为“剧毒”(HT)(老鼠口服LD50值小于50毫克/公斤)“适度有毒”(MT) (LD50值超过50毫克/公斤,低于500毫克/公斤)[2]。 2 接触有机磷农药的途径 一般人口通过家庭使用杀虫剂产品和消费受污染的饮料和食品而在环境上接触OPs。职业性暴露人群包括农药行业工作者从事的生产活性成分或制备配方和农业工人可能从事混合物的制备和应用作为不同的活动的一部分,包括重返以前治疗领域和专业涂抹器。接触杀虫剂也影响从事公共卫生应用的工人。每个人群的主要接触途径各不相同。一般人群以摄入为主,职业性暴露组以吸入和皮肤吸收为主[3]。室内工作人员主要通过吸入接触,较少通过皮肤吸收接触;室外工作人员主要通过皮肤接触和吸入接触(小于10%)。皮肤的吸收量因药剂的不同而不同,通过眼睛暴露也可能是通过蒸气、粉尘或气溶胶,这甚至可能导致全身中毒。OPs的毒性几乎完全是由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这是一种神经末端的酶,导致乙酰胆碱的积累,引起人体呼吸、心肌和神经肌肉传导损伤[2]。 当OPs进入人体后,通过两步代谢途径代谢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代谢产物。非特异性代谢物为二烷基磷酸(DAPs),可分为二甲基磷酸(DMPs)和二乙基磷酸(DEPs)。DMP包括二甲基磷酸(DMP)、二甲基硫代磷酸(DMTP)和二甲基二硫代磷酸(DMDTP),DEP包括二乙基磷酸(DEP)、二乙基硫代磷酸(DETP)和二乙基二硫代磷酸(DEDTP)[4]。 3 有机磷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 有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食物是人类接触OPs的来源。即使这些食物中的化合物含量很低,也可能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因为它们的食用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