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颅脑损伤手术指征及其脑保护用药

颅脑损伤手术指征及其脑保护用药

颅脑损伤手术指征及其脑保护用药
颅脑损伤手术指征及其脑保护用药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

一、宗旨

规范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指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成功率。

二、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

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病人,特别是急性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指证、时机和方法存在争议。鉴于外科手术无法进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和伦理学问题,至今尚无有关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疗效的一级循证医学证据。2006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在收集国际医学刊物发表的800多篇(二级或三级证据)有关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方面论著的基础上,编写了了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在《Neurosurgery》杂志上全文刊登。对美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师外科手术治疗颅脑创伤病人发挥了良好指导作用。北京天坛医院刘百运教授等在参照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经验,2007年编写出版了《急性颅脑创伤外科指南》专著。

鉴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再结合我国颅脑创伤病人伤情特点和医疗条件,2008年11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和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召集了60多位神经外科专家,认真分析了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我国从事颅脑创伤诊治医师的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水平。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

1.手术指证:①急性硬膜外血肿>30毫升,颞部>20ml,需立刻开颅手术清除血肿;②急性硬膜外血肿<30毫升,颞部<20ml,最大厚度<15毫米,中线移位<5毫米,GCS评分>8分,没有脑局灶损害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可保守治疗。但必须住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头部CT 动态观察血肿变化。一旦出现临床意识改变、颅高压症状、甚至瞳孔变化或CT血肿增大,都应该立刻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

2.手术方法:按照血肿部位采取相应区域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和彻底止血,骨窗缘悬吊硬脑膜,骨瓣原位复位固定。但对于巨大硬膜外血肿、中线依位明显、瞳孔散大的病人,可采用去骨瓣减压和硬脑膜减张缝合技术,避免手术后大面积脑梗塞造成的继发性颅高压和脑疝,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手术。

(二)急性硬膜下血肿

1.手术指征:①急性硬膜下血肿>30ml、颞部>20ml、血肿厚度>10毫米,或中线移位>5毫米的病人,需立刻采用手术清除血肿;②急性硬膜下血肿<30ml、颞部<20ml、血肿最大厚度<10毫米,中线移位<5毫米、GCS评分< 9分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可以先行非手术治疗。如果出现伤后进行性意识障碍,GCS评分下降>2分,应该立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③对于具有ICP监测技术的医院,GCS评分< 8分的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颅内出血的病人都应行颅内压监测。

2. 手术方法:对于临床最常见的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特别是合并脑挫裂伤颅高压的病

人,提倡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根据术中颅内压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骨瓣减压,硬膜原位缝合或减张缝合。双侧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应该行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也可采用前冠状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

(三)急性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

1.手术指征:①对于急性脑实质损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的病人,如果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损害,药物无法控制高颅压,CT出现明显占位效应,应该立刻行外科手术治疗;②额颞顶叶挫裂伤体积>20毫升,中线移位>5毫米,伴基底池受压,应该立刻行外科手术治疗;③急性脑实质损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病人,通过脱水等药物治疗后ICP≥25mmHg,CPP≤65mmHg,应该行外科手术治疗;④急性脑实质损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病人无意识改变和神经损害表现,药物能有效控制高颅压,CT未显示明显占位,可在严密观察意识和瞳孔等病情变化下,继续药物保守治疗。

2.手术方法:①对于额颞顶广泛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CT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病人,应该提倡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清除脑内血肿和失活脑挫裂伤组织、彻底止血,常规行去骨瓣减压,硬膜减张缝合技术。②对于无脑内血肿、额颞顶广泛脑挫裂伤脑肿胀合并难以控制高颅压、出现小脑幕切迹疝征象的病人,应常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硬膜减张缝合技术,去骨瓣减压;③对于单纯脑内血肿、无明显脑挫裂伤、CT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的病人,按照血肿部位,采用相应部位较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根据术中颅内压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骨瓣减压,硬膜原位缝合或减张缝合。④对于后枕部着地减速性损伤、对冲伤导致的双侧大脑半球脑实质损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导致的脑内多发血肿,应该首先对损伤严重侧病灶进行开颅手术,必要时行双侧开颅大骨瓣减压手术。

(四)急性颅后凹血肿

1.手术指征:①后颅凹血肿>10ml、CT扫描有占位效应(四脑室的变形、移位或闭塞;基底池受压或消失;梗阻性脑积水),应该立刻进行外科手术治疗。②后颅凹血肿<10ml、无神经功能异常、CT扫描显示不伴有占位征像或有轻微占位征像的病人,可以进行严密的观察治疗,同时进行不定期的CT复查。

2.手术方法:采用枕下入路开颅,彻底清除血肿,行硬脑膜原位或减张缝合。

(五)慢性硬膜下血肿

1.手术指征:①临床出现颅高压症状和体征,伴有或不伴有意识改变和大脑半球受压体征;

②CT或MR扫描显示单侧或双侧硬膜下血肿厚度>10mm、单侧血肿导致中线移位>10mm;

③无临床症状和体征、CT或MR扫描显示单侧或双侧硬膜下血肿厚度<10mm、中线移位<10mm病人可采取动态临床观察。

2.手术方法:①低密度硬膜下血肿通常采用单孔钻孔引流术;②混合密度可采用双孔钻孔引流冲洗方法;③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反复发作、包膜厚、血肿机化的病人,则需要开瓣手术剥除血肿膜、清除机化血肿。

(六)凹陷性颅骨骨折

1.手术指征:①闭合性凹陷性骨折>1.0cm;②闭合性凹陷性骨折位于脑功能区、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③开放性凹陷性骨折;④闭合性凹陷性颅骨骨折压迫静脉窦导致血液回流、出现颅高压病人;⑤凹陷性颅骨骨折位于静脉窦未影响血液回流、无颅高压病人不宜手术。2.手术方法:①无污染的骨折片取出塑形后原位固定;②严重污染骨折片应该取除,待二期修补;③合并颅内出血和脑挫裂伤按相应外科手术规范处置。

(七)颅骨修补术

1.手术指征:①颅骨缺损>2cm;②影响美容;③通常在伤后>3月进行颅骨修补术,对于较大颅骨缺损导致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人,临床病情允许条件下,可以适当提前;④由于儿童颅骨发育特点,颅骨修补手术原则>12岁。对于较大颅骨缺损、影响儿童正常生活和

学习、头皮发育良好,可以不受年龄限制;⑤颅脑伤后发生颅内外感染的病人,颅骨修补术必须在感染治愈1年以上。

2.手术方法:①按照颅骨缺损大小和形态选择相应塑性良好的钛网或其他材料;②在颞肌筋膜下与硬脑膜外仔细分离,尽量不要分破硬脑膜,将修补材料固定在颅骨边缘;③亦可采用自体颅骨保存和修补术。

三、说明

1. 颅脑创伤病人的手术指证适用于绝大部分颅脑创伤病人。但是,临床医师还必须结合病人年龄、全身复合伤、生命体征、伤前有无重要脏器疾病、伤后CT扫描时间等综合因素全面分析,才能做出合理判断。

2.《指南》中标明需要开颅手术的颅内血肿量是指成人,由于儿童和老人颅腔代偿容积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儿童和老人需要手术的颅内血肿量要适当调整。

3. 随着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增加和经验积累,《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将不断完善和修订。

4.《指南》属于从事颅脑创伤救治技术临床医师的专业性指导性文件,不具有任何法律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主编。《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武汉,2005。

2. 刘百运,江基尧,张赛,主编。《急性颅脑创伤手术指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07.

3. 江基尧。介绍一种国外常用颅脑外伤标准大骨瓣技术。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381。

4. 江基尧。广泛性脑挫裂伤合并重症颅内高压患者的手术原则(专家论坛)。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6,6:166~168。

5. 江基尧。努力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的治疗效果(专家述评)。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6,11:385~387。

6. 江基尧。急性颅脑创伤的手术规范(专家讲座)。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155~157。

7. 刘佰运,江基尧,张赛。外伤大骨瓣手术方法介绍。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153~154.

8. 江基尧。我国颅脑创伤救治现状与展望(专家论坛)。中华创伤杂志,2008,24:81~82。

9. Bullock MR, Chesnut R, Ghajar J,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eurosurgery, 2006,58:S1~59.

10. Jiang JY, Xu W, Li WP, et al.Efficacy of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 for refractory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J Neurotrauma, 2005,22: 623~628.

11. Jiang JY. Recent advance and current status of management of head trauma in China. Chin J Traumatology,2008,11: 222-224

附:专家组名单

顾问:王忠诚只达石凌锋张玉琪

江基尧(执笔)刘佰运费舟张建宁张赛刘伟国李新钢蔡学见黄楹高亮洪涛于明琨李维平孙晓川王宁徐蔚杨小锋李国平武文元杭春华袁绍纪张国斌张军杨

辉冯华傅震王中王贵怀傅先明梁玉敏侯立军楼美清李世亭梁恩和于如同孟庆海孙金龙杨国宽石松生杨朝华赵刚黄绳跃王伟民王君宇王茂德王玉海龙连圣钱锁开张荣伟江荣才方陆雄杨伊林宋来君牛洪泉张子屏谭源福王鹏程张浚刘建民许民辉戴宜武宋振全

《中国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

一宗旨

为了指导我国神经外科医生正确使用脑保护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减轻脑功能障碍、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毒副作用、提高颅脑创伤病人治疗效果,减轻国家和病人的医疗负担。二科学依据

通过收集和分析已经完成的国外有关脑保护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疗效的I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Evidence Class I),经过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的认真讨论和仔细分析,做出比较客观科学结论。

三、I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

1. 激素: 国内外多个临床医学中心曾开展类固醇激素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研究,其疗效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临床研究结果令人失望。2004年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大剂量激素治疗10008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让人震惊。5007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GCS<14分)伤后8小时内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48小时甲基强的松龙总剂量21.2克),另5001例同样伤情病人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甲基强的松龙组病人死亡率21.1%,对照组死亡率为17.9%,显著增加了病人死亡率(P= 0.0001)。导致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研究结果呼吁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不应该使用大剂量激素(1)。有关常规剂量激素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病人的疗效争议很大,目前尚无确切结论。

2. 钙离子拮抗剂: 欧洲和国际多中心对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尼莫同)治疗颅脑损伤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进行了为期12年、共进行了四期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I期对351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无效。随后进行了II期对852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同样证明对颅脑损伤病人无效,但在分析临床资料后发现,尼莫同对外伤性蛛血病人(tSAH)有效。为了证明它对tSAH病人的确切疗效,欧洲又进行了III期尼莫同治疗123例tSAH病人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也表明有效。随后,又开展了IV期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在13个国家35个医院进行,592例tSAH病人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令人失望,尼莫同无任何治疗作用。由于尼莫同的临床效果争议很大,故国际上已经不把尼莫地平列为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和tSAH病人的药物(研究结果公开未发表)(2,3)。

3.白蛋白:白蛋白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颅脑损伤脑水肿的常用药物。但是,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得出相反的结论。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有关白蛋白与生理盐水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460例病人的入选标准:急性颅脑损伤、GCS≤13、CT扫描证实有颅脑损伤。4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231 例(50.2%)白蛋白治疗组,全部采用4%白蛋白液体治疗28天或直至死亡;229 例(49.8%)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临床指标(年龄、伤情、CT扫描)无统计学差异。460例病人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 3~8分):白蛋白治疗组160 例(69.3%),生理盐水对照组158例(69.0%)。

伤后24个月临床疗效随访结果,214例白蛋白组死亡71例(33.2%),206例生理盐水组死亡42例(20.4%)(P = 0.003).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146例白蛋白治疗组死亡61例(41.8%),144例生理盐水对照组死亡32例(22.2%)(P<0.001)。中型颅脑损伤病人中,50例白蛋白治疗组死亡8例(16.0%),37例生理盐水对照组死亡8例(21.6%) (P = 0.50).研究发现白蛋白增加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4)。

4. 镁离子:2007年英国《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上发表了的一组美国7个医学中心采用硫酸镁治疗499例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研究分组:低剂量组(血浆镁离子浓度1.0-1.85mmol/l),高剂量组(1.25-2.5mmol/l)和对照组。研究结果发现病人死亡率:对照组(48%)、低剂量组(54%)(p=0.007)、高剂量组(52%)(p=0.7)。研究表明硫酸镁对急性颅脑创伤病人无效,甚至有害(5)。

5.谷氨酸拮抗剂:Selfotel是于1988年世界上合成的第1种谷氨酸受体拮抗剂。Ⅰ期志愿者试验时,发现它会引起精神/心理疾病的副作用;Ⅱ期108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研究显示具有降低颅内压作用;Ⅲ期临床试验对86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无效。Cerestat是谷氨酸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它结合在谷氨酸受体通道上镁的结合位点,并且只有当受体被高浓度谷氨酸激活时才发挥药理作用。Ⅲ期临床试验共有欧洲和美国的70个中心对340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无效。谷氨酸拮抗剂CP101-606比前二者的副作用少。它在脑组织的浓度是血浆中的4倍,可以很快达到治疗浓度。Ⅲ期临床试验对400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无效。谷氨酸拮抗剂D-CPP-ene 在欧洲51个中心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治疗92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伤后6个月时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病人预后比安慰剂组差,但无统计学意义。Dexanabinol 不但是非竞争性NMDA抑制剂,还是自由基清除剂、抗氧化剂和抗α肿瘤坏死因子致炎作用的抑制剂。以色列6个神经外科中心进行急性颅脑创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101个病人随机受了不同剂量Dexanabinol或安慰剂。结果显示它能降低颅脑创伤病人低血压和死亡率,但无统计学差异(6)。

6.自由基清除剂: Tirilazad是一种很强的自由基清除剂。它被认为比传统类固醇的抗脑水肿更有效,并且没有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通过美国和全世界对1700例重型颅脑伤病人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它对急性颅脑创伤病人无显著疗效。聚乙烯包裹超氧化物歧化酶(PEG-SOD)是另一种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剂。美国弗吉利亚医学院Muizelaar 报道PEG-SOD治疗颅脑损伤病人有效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但随后美国29个中心的对46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伤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1万单位/kg PEG-SOD治疗组病人GOS评分提高

7.9%,伤后6个月时提高6%,但都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其他剂量治疗与对照组无差异。目前还有其他类型自由基清除剂正在临床试验中,疗效有待评价(6)。

7. 缓激肽拮抗剂: 缓激肽拮抗剂--Bradycor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在美国的39个中心进行,以ICP作为主要观察目标,共治疗139个病例。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由于该药物的安全性差,中止了该项目的临床研究(6)。

8.线粒体功能保护剂: 线粒体功能保护剂--SNX-111用于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多中心研究。160例病人治疗结果令人失望,治疗组病人死亡率为25%,安慰剂组死亡率为15%。由于给药组的死亡率高于安慰剂组时,这个试验被停止(6)。

9.其他神经营养药物: 神经生长因子,脑活素等多肽类营养药物都未行严格随机双盲多中心前瞻性对照研究,疗效尚无法判断(2,5-9)。

四、药物治疗的专家指导意见

1.超大剂量激素、镁制剂和超大剂量白蛋白存在增加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的风险,强烈

不推荐使用;

2.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谷氨酸受体拮抗剂(Selfotel,Cerestat,CP101-606,D-CPP-ene,Dexanabinol)、自由基清除剂(Tirilazad,PEG-SOD)、缓激肽拮抗剂(Bradycor)和线粒体功能保护剂(SNX-111)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无效,不推荐使用;

3. 多种肽类脑神经营养药物在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疗效方面,缺乏I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建议慎用;

4. 尽管ATP、CoA、维生素B6和维生素C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也缺乏I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但经过长期临床应用实践证明它们无毒副作用、价格便宜、药理作用明确,推荐使用。

鉴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设计仍存在某些不合理性,如:国际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的药物剂量明显超过我国临床实际使用剂量(连续静脉滴注4%白蛋白液体28天,48小时静脉滴注超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21.2克等)。所以,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应该结合颅脑损伤病人实际情况,依据中国《药典》,合理选择使用脑保护药物。

五、说明

由于临床医学不断进步,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I级循证医学证据将不断增加,《中国颅脑损伤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将不断修改完善,我们将及时客观地反映将来神经外科和神经科学领域最权威的科学结论,造福颅脑损伤病人。

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应该与相关药厂联合攻关,积极开展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循证医学I级证据),开发治疗颅脑损伤病人有效的脑保护营养药物,确实提高颅脑损伤病人治疗效果。

《中国颅脑损伤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属于神经外科专家推荐方案,仅供我国神经外科医师临床参考指导,不具有法律效果。

参考文献

1. Crash Trail collaborators. Effect of intravenous corticosteroids on death within 14 days in 10008 adults with clinically significant head injury (MRC CRASH trial):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2004,364:1321-1328.

2. 江基尧. 脑保护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的现状与展望(专家论坛)。中华创伤杂志,2006,22:241-242.

3. 江基尧,徐蔚,朱诚. 钙拮抗剂在颅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见: 江基尧朱诚,罗其中主编.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第3版.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137-145.

4. The SAFE study investigators. Saline or Albumin for Fluid Resusc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N Eng J Med,2007,357:874-884.

5. Winn HR,Temkin NR,Anderson GD,et al. Magnesium sulfate for neuroprotec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Lancet Neurology,2007,6: 478-479.

6. Narayan RK,Michel ME. Clinical trials in head injury. J Neurotrauma,2002,19: 503-55

7.

7. Brain Trauma Found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eriods. J Neurotrauma,2007,24:S91-95.

8.江基尧。加强我国颅脑创伤临床规范化治疗(述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71.

9. 江基尧。我国颅脑创伤救治现状与展望(专家论坛)。中华创伤杂志,2008,24:81.

脑复苏

脑复苏 脑复苏是指以减轻心搏骤停后全脑缺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为目标的救治措施。100年前,格思里(Guthrie)首次提出将脑作为复苏的靶器官。但临床长期以来强调呼吸、循环功能的复苏为主,直至20世纪70年代,脑复苏才逐渐得到重视,心肺复苏的目标也由促使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的恢复和提高存活率转变为维持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1.脑缺血及脑复苏的临床表现 (1)发生心脏停搏即出现意识丧失,如果快速实施心肺复苏且复苏成功,患者即可清醒。 (2)复苏后意识未恢复的患者多数持续1周左右处于昏迷状态,不睁眼,受到刺激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反应;3周内进入植物状态,一般昏迷时间不超过1个月。 (3)患者开始出现睁眼(若无双侧动眼神经麻痹),最初睁眼是对疼痛的反应,以后发展为呼唤后睁眼,不久后可岀现自动周期性睁眼,不需要任何刺激;有时则进入睡眠,患者开始出现睡眠-觉醒周期。 (4)患者早期可出现去大脑强直,但在2~3周后开始消退。有害刺激可使患者的肢体屈曲回缩,但通常在较长的延迟之后,动作缓慢,张力失调,缺乏正常的急速运动反应。 (5)患者有明显的握力反射,这种反射常被家属和没经验的人误认为有目的的随意运动。有的患者可有肌阵挛表现。由于脑干功能相对保留,除一些需有意识支配的运动外,患者的其他脑神经功能多数是正常的。 (6)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射大多正常,少数有两侧不对称,偶尔可有核间性眼肌麻痹。 (7)将液体放入患者口腔后其可以吞咽,但没有咀嚼运动,因为咀嚼运动需要

大脑皮质的支配。多数患者常保留有呕吐反射、咳嗽反射、吸吮反射。 (8)当下丘脑发生功能障碍时,患者可出现中枢性发热、多汗、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指征,提示预后不良。 (9)患者没有情感反应,遇有害刺激时可发出呻吟,有些患者在看到亲人或听到亲人的声音时流泪,表明意识开始恢复。 (10)植物状态患者都有大小便失禁。 2.脑缺血导致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 (1)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有睡眠-觉醒周期;不能理解和表达语言;能自动睁眼或在刺激下睁眼;可有无目的性眼球跟踪运动;下丘脑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2)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诊断标准。任何原因所致植物状态持续1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持续性植物状态。 3.脑复苏的治疗原则 脑复苏的治疗原则如下: (1)尽快恢复脑血流,缩短无灌注和低灌注的时间。 (2)维持合适的脑代谢。 (3)中断细胞损伤的级联反应,减少神经细胞丧失。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2014年4月份护理查房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汇报病例 患者张宇涵,男性,1岁因不慎从高处摔伤后出现意识障碍5天,解柏油样大便2天入院,曾于2014-4-1 23:30第一次入我院,诊断为右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形成,行右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顶部切除内减压术,于2014-4-4自动出院。体查:T:38.0℃;HR:171次/分;R:15次/分; SaO2 90%;Wt:9kg;轻度昏迷状态,贫血貌,头部右侧可见一长约15cm的手术疤痕,周边可见数个小水泡,近右耳处疤痕周围皮肤呈青紫色,手术疤痕无明显渗血渗液。双侧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射消失,口唇稍苍白,无发绀,颈软,双侧胸廓未见畸形,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痰鸣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71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稍隆,腹肌软,肠鸣音约5次/分,压眶疼痛刺激四肢可见屈曲,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肌张力不高,未引出病理反射。 初步诊断: 1、右侧硬膜下血肿开颅术后 右侧颅骨缺损 右侧颞顶叶切除内减压术后 右侧颞骨骨折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告病危,持续心电监护,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以降颅压护脑、抑酸止血、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支持处理。04-14因患儿右侧头皮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并脑脊液外漏,脑膨出在全麻下行右侧头皮脑脊液漏修补、颅高压内减压术,术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于2014年4月16日10点40分转入我科继续治疗。 目前患者患者可睁眼,眼球活动可,会哭。体查:T:37.5℃,R25次/分,P:105次/分,BP:96/60mmHg,SPO299%,头部伤口敷料干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消失,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较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105次/分,律齐。腹软,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较高。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硬膜下积液、右侧脑室受压程度较前减轻,右侧脑实质内低密度影较前减轻 护理诊断、护理目标与护理措施 1、高热与伤口愈合不良、感染有关 预期目标:患儿体温下降至正常

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指南

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指南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国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指南 一、宗旨 为了指导我国神经外科医生正确使用脑保护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减轻脑功能障碍、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毒副作用、提高颅脑创伤病人治疗效果,减轻国家和病人的医疗负担。 二、科学依据 通过收集和分析已经完成的国外有关脑保护药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疗效的I 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Evidence Class I),经过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的认真讨论和仔细分析,做出比较客观科学结论。 三、I 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 1. 激素: 国内外多个临床医学中心曾开展类固醇激素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研究,其疗效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临床研究结果令人失望。2004 年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大剂量激素治疗 10008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让人震惊。5007 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GCS<14 分)伤后8 小时内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48小时甲基强的松龙总剂量克),另5001 例同样伤情病人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甲基强的松龙组病人死亡率 %,对照组死亡率为 %,显着增加了病人死亡率 (P= 。导致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研究结果呼吁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不应该使用大剂

量激素(1)。有关常规剂量激素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病人的疗效争议很大,目前尚无确切结论。 2. 钙离子拮抗剂: 欧洲和国际多中心对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尼莫同)治疗颅脑损伤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进行了为期 12 年、共进行了四期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 I 期对 351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无效。随后进行了 II期对 852 例急性颅脑损 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同样证明对颅脑损伤病人无效,但在分析临床资料后发现,尼莫同对外伤性蛛血病人(tSAH)有效。为了证明它对tSAH病人的确切疗效,欧洲又进行了 III 期尼莫同治疗 123例 tSAH 病人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也表明有效。随后,又开展了 IV 期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在 13个国家 35个医院进行,592 例 tSAH 病人的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结果令人失望,尼莫同无任何治疗作用。由于尼莫同的临床效果争议很大,故国际上已经不把尼莫地平列为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和 tSAH 病人的药物(研究结果公开未发表)(2,3)。 3.白蛋白:白蛋白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颅脑损伤脑水肿的常用药物。但是,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得出相反的结论。2007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有关白蛋白与生理盐水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460 例病人的入选标准:急性颅脑损伤、GCS≤13、CT扫描证实有颅脑损伤。460 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231 例%)白蛋白治疗组,全部采用 4%白蛋白液体治疗28 天或直至死亡;229 例%)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临床指标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一)、观察病情: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 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 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 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 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 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 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 发生坠床或损伤。 (二)、卧位: 1、休克或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应取平卧位。 2、重病脑损伤如无休克,应取头高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cm,以利静脉回流,减轻 脑水肿。 3、深昏迷者取侧卧或侧俯卧位,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咽,并定时翻身。 (三)、呼吸道护理

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精神以及各级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以下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是否有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用抗菌药物: 1.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器官,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

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严重污染-感染: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饮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三)预防用药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1.用药选择 1.1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诉条件的。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先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肟、头孢他啶。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粘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合用抗厌氧菌药物。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可选用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 1.2病人对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大多二者联合应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710004 薛荣亮 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的生成、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白细胞高度聚集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缺乏等有关。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缺血中心区死亡以细胞坏死为主,目前认识的比较清楚,即脑缺血后5-7分钟内,细胞能量耗竭,K+通道受阻,膜电位降低,神经末梢释放谷氨酸,通过兴奋谷氨酸受体(包括NMDA 、AMPA和KA 受体)致使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开放,引起Ca2+超载,高Ca2+可激活NOS,使NO和氧自由基的形成增加,引发脂质过氧化,引起膜结构和DNA的损伤;Ca2+还可活化各种酶类,加剧细胞损伤和能量障碍,引发缺血级联反应,结果细胞水肿、细胞膜破裂,细胞内酶和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细胞坏死。 近年来认识到半暗带区域于再灌注数天后出现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DND常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日,主要发生在海马、纹状体及皮质区域,DND需要数日时间、有新蛋白质合成的、需要消耗能量的、为无水肿的细胞自杀过程,称之为细胞凋亡(PCD)。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既包括急性细胞坏死也包括细胞凋亡,对于DND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保护措施简述如下:1.基因活化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出现大量基因表达,大约有374种基因出现

变化,绝大多数基因与凋亡有关,其中57种基因的蛋白表达是缺血前的 1.7倍,而34种基因的表达量出现下降,均发生在4小时到72小时, 包括蛋白质合成,基因突变,促凋亡基因,抑凋亡基因和损伤反应基因变化等,这些基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DND的发生。 2.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指EAA受体活化而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是脑缺血性损伤的重要触发物和介导物。EAA可活化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触发缺血后致炎基因表达。CA1区神经细胞分布着大量的EAA受体,而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分布很小,这就为缺血后的兴奋性毒性提供了基础。另外,CA1区较CA3区对缺血损伤敏感是由于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类型不同,CA1区以NMDA受体为主,CA3区以KA受体为主,而KA 受体对缺血敏感性较差,可能是造成DND发生的重要原因。 3.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 脑缺血再灌注期间产生大量自由基。其有害作用可概括为:①作用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②诱导DNA、RNA、多糖和氨基酸等大分子物质交联,交联后的大分子则失去原来的活性或功能降低。③促使多糖分子聚合和降解。自由基可广泛攻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神经膜与血管,引发脂质过氧化瀑布效应(oxygen burst),蛋白质变性,多核苷酸链断裂,碱基重新修饰,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破坏,膜的通透性、离子转运、膜屏障功能均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自由基还能导致EAA释放增加,促使脑缺血后DND发生。 4.热休克蛋白表达紊乱 热休克蛋白是在多种应激原的作用下生成的分子量为7-200KD的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3)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卫生部, 手术部位抗菌药物选择头颈外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甲硝唑心脏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神经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血管外科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乳房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植入物或假体的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骨科手术(包括用螺钉、钢板、金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属、关节臵换)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 胆道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 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甲硝唑 泌尿外科手术第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妇产科手术 +甲硝唑

注意: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可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u process such files are missing; Missing, wrong, legal documents. The fourth chapter special considerations for rating _This document specifies a personal loan business processes and control points, aim to standardize the Bank's personal loans business operations, effective control of operational risks. 2. the scope and target audience 2.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摘自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号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 目的。 3.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4.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台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规范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和《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研究制定本办法。 一、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一般情况下,Ⅰ类(清洁) 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污染机会多;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 4、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大于70岁)、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 、营养不良等。 二、Ⅰ类(清洁) 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1、Ⅰ类(清洁) 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准联合用药。 2、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病人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3、Ⅰ类(清洁) 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不准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作为Ⅰ类(清洁) 切口预防使用。 4、常见手术预防用药见附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三、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 1、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 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择期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医嘱应在术前1日下达,术晨药物带入手术室,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在规定时间内配置使用并记录。 2、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 3、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4、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使用。若病人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附件1:手术切口分类 附件2: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附件1 手术切口分类 一、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

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评价

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评价 发表时间:2016-04-12T11:17:19.4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作者:苗雪松陈勇 [导读]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467000 摘要:目的:评价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颅脑损伤后24小时之内予以亚低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血清NSE水平、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脑保护作用 重症颅脑损伤多数为外界因素造成的危重疾病[1],该疾病患者常因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严重的脑水肿,随病情恶化,最终导致脑疝的发生,其病死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本文为了评价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研究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66:54,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120例患者均经过我院的相关检查和临床医生确诊,均符合重症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2]。 对照组:男:女=34:26;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年龄(45.28±5.73)岁;损伤原因:33例交通事故致伤,15例高处坠落致伤,2例跌伤,10例其他损伤。 观察组:男:女=32:28;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43.75±5.58)岁;损伤原因:30例交通事故致伤,17例高处坠落致伤,4例跌伤,9例其他损伤。 对照组和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损伤原因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如及时予以患者吸氧,必要时开放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予以抗生素治疗以防感染;脱水降低颅内压,行有效止血,清除颅内血肿;常规保护脏器,予以营养支持治疗;预防出血后血管痉挛的发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颅脑损伤后24小时之内予以亚低温治疗。采用冰毯及冰帽等亚低温治疗仪进行缓慢降温,同时予以镇痛及镇静治疗,8小时内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3.00℃~34.00℃,严密监测患者动态心电、血压、呼吸、脉率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亚低温治疗一般持续3-6天,患者颅内压降到正常范围24小时后,停止亚低温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脑水肿明显的患者可延长至7天。最后采用自然复温法缓慢恢复患者体温,将其直肠温度恢复至36.50℃~37.50℃。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统计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的颅内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治疗优良率。 1.3.2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3个月之后应用按照GOS预后评分标准将对照组和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具体如下: 治疗优良:患者意识清醒,能够进行正常的交流、运动。 中度残疾:患者意识清醒,可以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重度残疾:患者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 植物生存:患者为持续性昏迷状态。 死亡:患者失去生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颅内压、血清NSE水平为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软件SPSS18.0版进行t检验;治疗优良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软件SPSS18.0版进行卡方检验。如果存在p<0.05,则对照组和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血清NSE水平、治疗优良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血清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1、表2、表3所示: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脑缺血损伤及药物的干预作用答案

脑缺血损伤及药物的干预作用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脑缺血病理损伤的病理机制是e A.离子平衡紊乱 B.细胞内钙超载 C.脑组织炎性损伤 D.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 E.以上均是 2.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途径,如一些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Bcl-x),将存活或凋亡信号从胞外传递到胞内,再通过特定的信号途径,调控细胞凋亡进程。(a ) A.正确 B.错误 3.脑缺血急性期,通过诱发和促进炎症、细胞毒性反应及多种凋亡途径加剧损伤;后期则发挥保护性作用。( a) A.正确 B.错误 4.S100B蛋白:高浓度特异地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细胞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细胞出现水肿、变性和坏死,脑脊液和血浆 中 S100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成为缺血性脑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a) A.正确 B.错误

5.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抑制剂是a A.银杏苦内酯B B.阿斯匹林 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D.水蛭素 E.肝素 6.白细胞介素IL-3:(d ) A.正常时脑内只少量表达IL-1β,缺血后表达明显增加,高浓度的 IL-1β参与了神经元损伤以及白细胞的粘附和浸润 B.缺血后脑内IL-6表达明显增加,其作用是诱导缺血区B细胞、 T细胞分化,增强免疫反应,引起缺血性脑损伤 C.脑缺血后IL-8表达增加,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性损伤中起枢纽作用。 D.在脑缺血中主要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E.能有效地抑制T 细胞、B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从而抑制免疫应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7.血管性痴呆药物有效性的评价指标是d A.脑梗塞范围减少 B.肌张力增强 C.脑水肿减轻 D.记忆能力增强 E.平衡能力增强 8.血管性痴呆在欧洲和美国等国家是仅次于AD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痴呆原因,患病率在0.9%和3.0%之间,约占痴呆的10%-50%。我国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约为 1.1%-3.0%。( a)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原则(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转载) 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预防用药应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范围 2.1 清洁手术 2.1.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2.1.2 清洁手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2.2 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

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预防用药。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3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3.1 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3.2 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 (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3.3 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 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3.4给药地点:手术室 4.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药依据 4.1 针对手术部位正常菌群的成员。 4.2 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 4.3 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4.4 预防性使用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确切、安全、使用方 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5.各类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基本原则 5.1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一般 骨科手术、剖宫产手术应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5.2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应 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5.3 颅脑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 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应选用第 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颅脑损伤的护理观察要点

颅脑损伤的护理观察要点 *导读: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外伤性颅脑损伤预后的关键,而早期诊断则取决于对本病早期临床征象的正确认识。不少外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入院时临床症状轻,决不能依据病人主诉而忽视临床症状的动态察。……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外伤性颅脑损伤预后的关键 ,而早期诊断则取决于对本病早期临床征象的正确认识。不少外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入院时临床症状轻,决不能依据病人主诉而忽视临床症状的动态观察。对体征缺如或症状轻微的头部外伤病人 ,尤其是那些顶枕部着力减速性损伤的中老年病人 ,更应严密观察病情 ,特别是伤后48小时 ,以便早期发现颅内血肿 ,赢得抢救时机。护理观察要点如下 : 1、意识变化 :入院时有些病人不是处于昏迷状态 ,而表现为意识障碍的再次出现或进行性加重 ,因此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况及其发展趋势非常重要。每 15~30分钟观察一次 ,如病人由烦躁不安转为安静 ,或尿失禁 ,或清醒转为昏迷 ,或昏迷程度加深等 ,均提示可能有迟发性血肿出现 ,应及时处理。 2、瞳孔变化 :头部外伤病人应 15~ 30分钟观察瞳孔及对光反射一次 ,同时注意区别是视神经还是动眼神经损伤引起瞳孔变化。 3、颅内压变化 :颅内血肿可加重或引起颅内高压 ,主要表现为

频繁呕吐 ,头痛加剧 ,烦躁不安 ,如果早期发现血肿,可为手术 清除血肿赢得时间。除随时观察有无颅内高压症状外 ,还应密切观察颅内压的波动情况。 4、生命体征变化 :颅内血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均可导 致生命体征改变。早期表现为收缩压增高 ,脉压差增大 ,脉搏和呼吸变慢 ,外伤后应每 15~30分钟测血压、呼吸、脉搏一次 ,观察中还应注意有无低血压 ,若发生低血压 ,应及时纠正低血 压 ,减少颅内血肿的发生。 5、神经体征变化 :应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体征变化 ,观察有无 肢体活动障碍、抽搐、语言情况等 ,最好每 30~ 60分钟观察 和检查一次,对不合作病人和昏迷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抽搐情况。 6、缺氧情况 :每 15~ 30分钟监测血氧饱和度一次或观察有无发绀等情况。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脑缺血与脑保护研究进展

脑缺血损伤与脑保护研究进展 一、概念: 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器官的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称 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 1955年Sewell报道,结扎狗冠脉后,如突然解除结扎恢复血流,部分动 物立即发生室颤而死亡。 1968年Ames率先报道了脑IRI 1972年Flore 肾IRI 1978年Modry 肺IRI 1981年Greenberg 肠IRI 休克治疗、心肺脑复苏、心绞痛冠脉解痉、心脑血管栓塞再通、心肺旁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外科烧伤植皮、脏器和肢体移植、压脉带休克,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等,也均与再灌注损伤有关。 2.脑保护与脑复苏:脑复苏是指脑受缺血缺氧损害后采取治疗措施以减轻中枢神经功 能障碍的措施;而脑保护是在脑缺血损伤发生前给予的保护措施,二者是不同的概 念,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二、脑缺血损伤的产生原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一)有关的解剖和生理知识 正常人的颅腔容积几乎不可改变,它是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的容积之和,其中任一容积增加均会引起颅内压升高。 正常的脑血流供应是脑功能保持正常以及结构完整的首要条件。脑是高级神经中枢,重量只占体重的2 ~3 %,但脑的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25 %。脑血液供应十分丰富,安静时心脏每搏输出量的1/5进入人脑,但脑组织的氧及A TP的储备很少,脑所需能量的85 ~ 95 %来自葡萄糖的有氧代谢,所以大脑尤其是皮层对缺氧的耐受性非常差。一旦脑组织完全阻断血流,6秒钟内神经元代谢受影响,10 ~ 15秒内意识丧失,2分钟脑电活动停止,几分钟内能量和离子平衡紊乱,

合理用药培训试题与答案

B ) ABC ) 得分: 合理用药培训试题 科别: 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 1 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B ) A 、手术开始前24h B 、术前30min ?2h 内 C 、手术开始后2h D 、术后2h 2. 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管理办法》要求,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A 20% B 30% C 40% D 50% 3. 应用 ____ 可能会发生跟腱炎或跟腱断裂的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 (C ) A 青霉素 B 头孢唑林 C 左氧氟沙星 D 甲硝唑 4.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 ___日用量( C ) A 3 B 5 C 7 D 9 5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以下情形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 C ) A 手术时间超过 1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500ml B 手术时间超过 2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1000ml C 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1500ml D 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或失血量大于 2000ml 6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 ( C ) A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 B 剖宫产手术术前用药应在术前 30 分钟至 2 小时内给药。 C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宜选择一代头孢菌素,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D 以上都不对 7 以下哪条不是联合用药的明确指征( C ) A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B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C 预防感染 D 免疫缺陷伴严重感染 8 下列哪种药物常作为术前预防用药( D ) A 头孢替安 B 头孢噻肟 C 头孢哌酮 D 头孢唑林 9 下列哪个抗菌药物可用于头孢菌素过敏的手术预防用药( D ) A 阿奇霉素 B 左氧氟沙星 C 氯霉素 D 克林霉素 10 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B ) A 20% B 30% C 40% D 50% 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15 ) 1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将处方点评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中不合理处方包括 (ABC ) A 不规范处方 B 不适宜处方 C 超常处方 D 不合格处方 2 下列哪种情况,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ABCD ) A 无适应证用药; B 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C 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D 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 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3 按照卫生部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颅脑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应选用: A 第一代头

颅脑外伤事件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颅脑外伤事件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颅脑损伤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引起。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但致残率及致死率在创伤中却居首位。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是创伤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是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相致残率的重要因素。 分类: (一)安损伤组织层次分 1.头皮损伤; 2.颅骨损伤; 3.脑损伤 (二)按颅腔是否与外界沟通 1.开放性颅脑损伤(头皮、颅骨和硬脑膜三层均已破损,颅腔 和外界相沟通) 2.闭合性颅脑损伤(硬脑膜仍完整,颅腔和外界没有直接相通) (三)安脑组织损伤的类型 1.原发性颅脑损伤(暴力作用头部产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 荡、脑挫裂伤及原发生性脑干损伤) 2.继发性颅脑损伤(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如脑

水肿和颅内血肿) (四)按其伤情表现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计分的轻、中、重型分类法。该方法检测颅脑损伤病人的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的计分后,再累计得分,作为判断伤情轻重的依据。 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20min以内。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时间20min至6h。 重型:3——8分,伤后昏迷时间6h以上,或在伤后24h内出现意识恶化并昏迷在6h以上。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及特征 1.3.1可能发生的季节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 1.3.2 造成的危害程度和特征 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头疼和呕吐、瞳孔

改变、眼底改变、锥体束征、脑疝(brain herniation)、全身性改变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原因 棍棒、砖石和锤等钝器造成的挫裂伤;高处坠落、跌倒或运动造成的坠落伤。 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 2.2应急组织职责: 2.2.1组长负责事故发生时的生产指挥工作,采取紧急措施限制事故的扩大,负责组织指挥全班人员进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和现场处置,并对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所可能造成的事故预想,以及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的汇报和触电人身伤亡事故升级扩大的报警。 2.2.2 负责及时、准确地将紧急事故发生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向应急指挥小组或应急办公室汇报,并根据指挥部命令果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2015年ICU科第二季度业务/教学查房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查房时间:2015年5月28日16:00 地点:七楼多媒体会议室 主持人:方琼訇 参加人员:详见签名单 护士长:今天由我们ICU组织的全院第二季度护理查房,今天的查房主要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都占全身部位损伤总数的20%,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却远远高于四肢骨折。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建筑、工矿的工伤事故,运动损伤及自然灾害等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因难产或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亦偶见。在我们医院以急诊病人居多,在我们ICU外科病人中颅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年中颅脑损伤的病人给我们医院带来的收入有一千多万,因此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首选由责任护士进行下病情介绍。 ***:由我来做下病历简介:姓名:*** 性别:男年龄:26岁床号:8床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多发伤,开放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脑干损伤,开放性脑挫裂伤(额叶,左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顶枕部,侧)、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额颞骨,左侧;颞骨,右侧),颅底骨折,头皮挫裂伤,休克代偿期;胸部损伤:双肺肺挫裂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左肾挫裂伤,左颧弓骨折,左上颌骨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擦伤。 现病史:患者缘于入院前约2小时被小车撞到(具体不详),即致人事不省,呼之不应,头面部、口鼻腔、双外耳道等多处活动性出血,呼吸深快,四肢冰冷,无呕吐,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伤后急呼我院"120",救护车送入我院,即予吸氧、吸痰、心电监护、持续导尿、伤口包扎、输液、气管插管等治疗,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