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研究分析影响带传动传动能力的主要因素

试研究分析影响带传动传动能力的主要因素

试研究分析影响带传动传动能力的主要因素
试研究分析影响带传动传动能力的主要因素

试分析影响带传动传动能力的主要因素

————————————————————————————————作者:————————————————————————————————日期:

试分析影响带传动传动能力的主要因素

1.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图1 带传动工作原理图

通过对传动带与带轮的受力情况的分析与研究, 我们可得:

102e

F F F =+

(1) 202

e F

F F =+ (2)

从而可知 12e F F F =- (3) 式中:0F ---带的预紧拉力 1F ---紧边拉力 2F ---松边拉力 e F ---带的有效拉力

在带传动中, 当带有打滑趋势时, 其摩擦力即达到极限值, 此时, 带传动的有效拉力也到最大值, 进而我们可求得柔体摩擦的欧拉公式:

12fa

F F e = (4)

对于V 带有: sin /2

12fa F F e

?= (5)

式中:f---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 a---带在带轮上的包角 ?---V 带轮的槽角 由上式可得到带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拉力:

01

21

fa ce fa e F F e -=+ (6)

由上式可知:带传动的有效拉力即极限摩擦力总和与 带的初拉力,包角和当量摩擦系数有关。

2. 带的初拉力

从( 3)式中可以看出, 要想提高有效圆周力Fe 最好是在增加F 1 的同时使F2 为零, 但是当F2 为零时, 欧拉公式中F1 也将为零, 所以Fe 也就为零。因此, 按一般的张紧方法都不能使F2 为零, 那么采用压紧轮压紧的方法能使F2 为零。压紧轮使带与带轮之间产生了摩擦力, 且其动、静态变化值较小, 近似为定值, 完全取代了F2 的作用, 从而使F2 为零。自然欧拉公式中F2 被摩擦力所取代, 所以F1 不为零, F e 也就不会为零了, 因此前后并不矛盾。其图如下:

把带松套在两个带轮上, 在主从带轮松边的出口和进口A 、B 处, 各加一个压紧轮1和2, 由于压紧轮的压力Q1和Q2的作用, 当带传动时, 使带与带轮之间产生摩擦力a F 和b F , 这个摩擦力完全可以代替松边拉力的作用, 且a F 和b F 在静态或工作状态时,其变化不大, 可视为定值[ 1。同时, 在紧边处, 沿两带轮切点跨距的中点C 处加一压紧轮3(轮缘有宽度大于带宽的U 形槽), 压紧轮的压力Q3 其方向垂直于两轮外公切线, 使带具备一定的预紧力0F 。

3. 包角

带与带轮接触弧所对应的中心角成为包角。21

1180*57.3d d d d a

α?

?-≈-

带传动处于临界状态时F1与F2的关系

以平带为例。已知,带传动几何尺寸,摩擦系数为f 。 取微段如图。

微段受力: dFN ,F , F+dF ,fdFN

图3 微段受力图

()22

()22

N N d d dF FSin

F dF Sin d d fdF F dF Cos FCos

αααα

=++=+-

d α微小,可取2d Sin

α≈2

d α,2d Cos α≈1,且略去无穷小量。 ?

N N dF Fd fdF dF

α==dF

fd F

α?

= ?1

112

102

F f F

F dF

fd e F F ααα=?=?? 从而可得:1212111

1

1(1)f f f f e F F e F F e F F F F e α

α

α

α

=-=-=-=-

结论:增大包角或增大摩擦系数,都可提高带传动所能传递的圆周力。

增大小轮包角的结构措施

1. 合理安排松边、紧边的位置

当传动中的两个带轮水平放置时,应将松边安排在轮的上部,紧边安排在轮的下部,松边在重力作用下的下垂使得小轮包角有所增大,当两轮中心不等高时,应避免使两轮垂直放置,(带的下垂使带变松),应使小轮在下,紧边在下。

图4 合理安排松边、紧边

2. 合理张紧

在两个传动轮之间增加一个张紧轮,通过改变张紧轮轮心的位置可以使带拉紧,在安排张紧轮的位置和张紧力的作用方向时应考虑对包角的影响,当要求张紧力向内时应使张紧轮靠近小轮,当要求张紧力向外作用时应使张紧轮靠近大轮。

图5合理张紧

4. 当量摩擦系数

以带绕进主动轮部分为例,沿带的周向取一微小长度,沿带的侧面进行受力分析,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平稳运行的V 带传动,V 带横截面上的力和垂直V 带横截面上的力应满足力的平衡条件,即:

图7 V 带侧面摩擦力分析图

222()

2222

m N

j m N Z m N Q N j N F F F F Sin F Sin F F Cos F Cos F F Sin F Cos F Sin Cos Sin μγμγγμγ

φφφφ

μγ======+=+

即: 2sin 22

Q

N F F Sin Cos φφ

μγ=

+

则:2222

Q z N v Q F Cos F F Cos F Sin Cos Sin γμγμ

μφφ

μγ

===+

22

v Cos Sin Cos Sin μγ

μφφ

μγ

∴=

+

m F 为带的侧面上总摩擦力;N F 为楔面反力;Q F 为带压向带轮的压力;j F 为径向

摩擦力;Z F 为周向摩擦力;φ为轮槽角;γ角为影响角。

取值

1. 摩擦系数μ

在实验室条件下,橡胶与铸铁的摩擦系数μ高达1,但在实际传动情况下,橡

胶与铸铁带轮间的摩擦系数μ的数值要低得多。表l 列出了从各种文献中收集到的摩擦系数μ的数值,尽管资料来源不同,橡胶材质胶带与铸铁带轮的摩擦系数为p=0.2—0.4,这个范围是基本一致的。

2.轮槽角φ

为了使带楔入带轮受弯曲后仍能与轮槽良好贴合,各国标准或文献对带轮槽角

φ也都作了规定,规定(φ=3438??-)。工程中许多带传动设计为使结构紧凑,

小轮直径较多取得接近最小直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