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财政学》课程介绍

《公共财政学》课程介绍

《公共财政学》课程介绍
《公共财政学》课程介绍

《公共财政学》课程介绍:

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财政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都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我院财政学具有20年的办学历史,在甘、宁、青、新四省区同类专业中开办最早,在校学生规模最大,毕业学生人数最多,现为兰州商学院校级重点学科,“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是西部地区财税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对西部大开发人才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作用。自1984年招生以来,我们始终把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工作重心,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起点、规范化、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深化学科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从国内高等财经教育的历史发展上考察,早在20世纪30—40年代,财政学就成为我国当时大学经济学教育课程结构的组成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在我院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财政学》课程建设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兰州商学院的重点建设课程之一,也是甘肃省财政学本科人材培养建设基地的主要核心课程。其间,我院教师还有一定的财政理论与教学科研成果公开发表,为《财政学》课程的理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我们在学科的建设上,认为既要继承我国财政学界过去刻苦研究所取得的有益成就,与时俱进,又要转变观念,大胆推进财政经济理论的创新,并借鉴西方财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我国实际出发,继承和发展,建立有我院特色的财政学。

围绕这样的思路,从2002年以来,我院在《财政学》课程建设上更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除完善《财政学》教学内容外,还提出建立立体化的《财政学》课程教材教学体系的方案,并结合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目前,我院的《财政学》立体化教材教学体系改革已完成教学案例、习题集、财政学教学大纲、财政学教学教案、财政学教学课件等项目的建设。

客观地评价,我院《财政学》课程经过我院教师近二十年承先启后的不懈努力,无论在《财政学》课程的理论研究、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而使我院的《财政学》课程已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的教学梯队、有较高

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先进完善的教材教学体系支撑的,符合核心课程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

2、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1)本课程是经济类(包括财税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就是使经济类本科生能够系统掌握财政学基本理论与知识,为经济类学生顺利完成本科期间各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财税领域基础性的理论与知识,提高学生财税经济方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财政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是本课程的重点,整门课程的教学始终坚持以财政理论为重点,分析基本理论问题,介绍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制度,使学生具有理论分析和实际运用能力;

(3)财政学是以经济学为核心,结合管理学、会计学等相关内容形成的一门课程,为此本课程首先以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和线索,来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但也同时兼顾管理学和会计学等的相关内容与知识的介绍。

3、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随着经济学理论的逐步演进、我国财政制度的改革,《财政学》的教学将与国际接轨,既要丰富财政学基本理论,又要随时跟踪我国财政制度的变化,保证最准确的知识传授。一方面,理论研究立足于国际化,用国内外最新的基础理论、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来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财政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财政收支制度的基本内容,并能探讨与政府财政有关的各种问题和提出对策。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与电子教学相结合。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使用生动又通俗易懂的大量案例和图表解释财政理论,并要求学生查阅各种相关论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课堂进行讨论。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立足我国国情,组织《财政学》课程教学内容。具体说来,教学内容包括:第一部分,财政基本理论。本部分主要论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本质和职能、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选择理论,22课时。第二部分,财政收支制度。本部分内容包括公共支出、公共收入、税收原理和制度、公债,22课时。第三部分,财政管理制度。本部分内容包括政府预

算管理和政府间财政关系,10课时。

本课程一方面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根据理论发展与现实改革,不断进行调整,补充新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整个课程内容主题突出,脉络清晰,逻辑性强,论述具体,指向性强,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

4、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的重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而财政作为政府存在和实现职能的经济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吸收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理论与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我国财政制度建设中的经验,探索公共财政制度的基本规定性和运动规律,在评析基础上汲取西方财政理论成果、借鉴西方国家财政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不同于西方的能够解释我国特有的经济社会现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仅是优化学科建设、实施合格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工程,也是本课程的重点,而且对于指导我国的财政制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具有重要意义。

(2)课程的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学界在财政理论和制度研究方面取得许多重大进展,一是系统全面地引入西方财政理论,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各主要税种基本原理、国际税收理论、财政政策分析等,这些成就体现在许许多多的财政学、公共经济学、税收学的译著、专著、教材和论文中;二是围绕我国进行的公共财政制度构建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原理分析、制度设计、对策探讨和效应分析,发表的文章和专著多属于这一类型的研究;三是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利用财政手段如何解决,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但就财政基本理论而言还缺少独创性的成果、还缺乏能够准确分析解释中国财政现象和政策效应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同时,由于课程内容繁多,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学生混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传递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和给予适当的指导,也是本课程教学的难点。

(3)解决办法:

1、在财政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在系统全面评述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前提下,

以中国不成熟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现实为背景,吸收中西比较社会学、文化学和经济学的新成果,研究能解释中国财政现象的相应财政理论;研究在中国不成熟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财政改革的基本思路;总结中外古今财政实践经验,对我国正在构建的公共财政制度提出合理建议。

2、在财政收支制度方面,将探讨我国支出结构合理性安排;深入对相关税收理论的研究;研究税收制度的改革方向并提出各个具体税种的改革内容。

3、在财政管理的研究方面,将探讨中国中央和地方之间财政关系的内容和改革方向;论述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内容,总结改革实践经验。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和教法的改革。课堂讲授时,将大量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减少教师板书和学生笔记的时间。网络内容包括教学课件,教学指导,案例分析,练习题,题库和教学辅助系统,以满足教师灵活指导和学生自学的要求。

5、教学条件

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在财政学的教学中,一直保持了编写与《财政学》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书、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的优良传统,并选择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高质量的与财政学研究相关的专著、刊物,以及国内外的优秀教材作为学生的学习参考资料,以扩大学生学习财政学的知识面,使学生能从各种角度去学习理解财政问题。通过财政学教材体系与参考资料的完善,既有利于教师提高《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又为学生学好《财政学》课程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从教学实践来考查,我们的教材系列与参考资料的使用,均受到学生的认可与欢迎,其优良的教学效果是可以肯定的。

财政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学生对《财政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学生不仅需要在校内学习财政理论知识,而且需要通过校外社会实践,把握我国当前财政改革的最新动态,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融合。为此,我们的教学计划中专门安排有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课时,并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便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并提交相关论文,以在学生中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们制作了《财政学》电子课件,建立了《财政学》

课程题库和习题集,这些都为财政学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为不断提高《财政学》教学质量创造更好的条件。

6、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财政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在教学的总体安排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各专业特点,精心准备教案,调整教学课件,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规范分析

构建财政学的科学体系。以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对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的介绍和归纳,逐步构建具有逻辑体系、反映财政学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并能指导实践的科学的学科体系;构建价值判断框架。从财政现象到财政本质、从具体财政活动、财政行为到抽象的财政分析;再由财政本质到对财政现象的判断、从抽象的财政理论到对到具体财政活动、财政行为的指导,需构建一个价值判断体系。通过规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去伪存真、深入浅出地构建价值判断体系。

二、实证案例

纵向比较分析。运用辩证逻辑思维,对我国财政发展的历史轨迹、制度变迁、政策安排和组织财政活动的机构设置等进行比较分析,并以此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期。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深度来理解财政学发展的规律;横向比较分析。对同一时期我国财政与世界其他国家财政发展的现状、管理水平、趋势及其对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可以借鉴的先进理念及管理经验。使学生学会从现实的广度来学习和研究财政学发展的态势。

三、课堂讲授多样化

教学互动,提高效率。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根据教案事先设计的问题,进行提问或与学生进行讨论,以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效率;课堂讨论,培养能力。根据教学进度表的安排,结合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或当前财政学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事先安排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撰写发言提纲,然后进行课堂进行讨论。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检索文献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可观测学生学习的成效。

四、多媒体应用

通过利用教学课件,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并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知识覆盖面。

7、教学效果

我院的财政学课程建设有长期的传统,无论是对财政学课程的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研究还是教材建设,都在不断进取。在教学改革方面,多年来一直常抓不懈,已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上收到实效。特别是这两年,完成了关于财政学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综合练习题等方面的建设,使我院财政学课程建设呈现出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

经过不断努力,财政学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绩,集中体现于本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上:学生已掌握了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对财税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谦逊好学的良好学风。在校期间,学生发表省级论文在21篇以上;学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强烈的参与意识。本专业学生十分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上进,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目前学生党员占在校学生的18%,学生以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组织能力、坚定的政治意识得到全方面好评;学生具有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截至2004年,累计为社会各部门培养本科层次合格人才1200多人,学士学位授予率为99。2%,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有86人。本专业毕业生深受政府机关、国有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欢迎。根据我们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评价良好,有众多毕业生已走上了地厅、县处等各级领导岗位。他们为中国经济建设以及西部地区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这是对本专业多年来在教学科研方面孜孜以求的肯定和回报。

8、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本课程是重要的经济类专业基础学科,不仅有系统的学科理论框架,而且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课程特色有:已形成了以财政学主体教材为主导的立体化教学系列。我们已完成了包括教学大纲、财政学教案、财政学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综合练习题的建设,各部分在教学中相互配合,加上本院较强的师资力量,将能有

效提高《财政学》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学内容上注重财政学与公共管理学的融合,体现公共财政的特点。公共财政作为公共部门从事公共管理活动,为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而筹集财源、拨付经费,将公共管理的内容加入教学,很好的体现了公共财政的特性;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推动财政学建设。经过从事财政教学的全体教师的努力,财政学课程教学已形成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师生的课堂交流讨论、课后指导相配合的教学方法,并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与教学课件的配合进行教育。

9、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我院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与建设在西北地区居于一流地位,表现在课程建设上起步较早,支持力度大,基础较好,拥有自己特色和较高水平。课程建设依托兰州商学院经济学类传统优势学科群和师资力量,拥有较雄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实力,财政学师资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梯队完整,教学水平高,群体优势明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好。

10、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院在《财政学》课程建设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本课程的建设上还有待不断的改革完善:第一,在现行学科体系,还需优化课程结构,修改充实课程教学大纲、填补选修课教学大纲不完备的空缺;第二,加强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在教学环节的应用途径;第三,提高师资外语水平,扩大双语教学覆盖面;第四,加强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拓宽思路,创造条件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建立诸如“甘肃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税收研究中心”等研究型机构,为财政学科建设发展提供更大、更有利的空间;第五,进一步提升优化师资的职称、学历水平和结构,重视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素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我们相信,通过努力,本课程还存在的问题能得到切实的解决,我院的《财政学》课程建设能更趋成熟完善。

《财政学》是原国家教委设置的财经类专业11门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研

究对象是中国财政分配活动及其规律,主要目的是使财经类本科专业学生了解财政分配过程,掌握财政分配原理,清楚财政分配制度,培养财政研究兴趣。作为宏观经济学说的组成部分,《财政学》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习惯,为将来更自如地从事本职工作提供帮助。

《财政学》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有:

财政基础理论--包括财政的概念和本质,财政的产生和发展,市场经济运行和财政分配的关系,公共物品理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财政职能理论,公共财政的提出和发展、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与公共财政建设的关系,我国公共财政建设中需要处理的分配关系等。

财政支出理论与制度--包括财政支出一般理论分析,购买性支出(含政府投资支出、文教科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等)的理论、制度和操作,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和税式支出等)的理论、制度和操作。

财政收入理论与制度--包括财政收入一般理论分析,税收理论和制度(含税收公平和效率、转嫁和归宿、税收制度和结构、税制要素构成等),国际税收关系,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公共收费理论和管理等。

国债理论与制度--包括国债概念和特征,国债种类和功能,国债负担形成和优化,国债发行和偿付等。

财政管理理论和实践--包括预算管理功能和形式,预算编制程序和执行,预算外资金发展和现状,财政政策要素和类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统一管理,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和沿革,分级预算体制的理论依据,我国当前的财政管理体制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等。

《财政学》课程教学坚持稳定性和更新性的统一、课堂讲授和课外拓展的统一、教师主讲和师生互动的统一、知识传授和道德培养的统一。

《财政学》在我校已有近50年的建设历史。先后主讲该课程的著名学者有王亘坚教授、李建昌教授、马世骏教授、尚兰茹教授、王维舟教授等。现在活跃在《财政学》讲台的是一支功底深厚、结构合理、敬业爱生的师资队伍。他们是该课程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人格化”代表。

《财政学》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武彦民教授主编的天津财经大学重点建设教材、天津市高校“十五”规划教材。

《财政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财政系有着较久的《财政学》教学传统,于1985建校之初就开设了《财政学》课程,此后《财政学》一直就是本校经济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并延续至今,积累了较为丰厚的教学底蕴。

从教材建设来看,2006年,课程建设小组在负责人刘寒波教授的领导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立足我国国情,不断吸取中外财政学理论研究与改革的最新成果,根据实践发展不断更新完善了财政学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体例,撰写完成了《公共财政学教程》。《公共财政学教程》以市场机制失灵为背景,先界定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与公共经济的职能,进而讨论公共部门收支活动的一般原理和政府间财政关系。以此为基本线索,课程各篇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形成九大知识“模块”: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公共经济的目标与职能;公共支出理论;中国公共支出与政府预算;公共收入理论;中国的公共收入;财政宏观调控与政府干预;多级政府与政府间财政关系;国际财政。本课程一方面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根据理论发展与现实改革,不断进行调整,补充新知识。在财政学教学上,本课程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在方法论上,从管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角度来介绍财政学;在教学内容的体系设计上,将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整合在一个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把原理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多媒体教学等融合在一起;在人才培养上,依托财政厅资源,形成了以财政管理和公共管理能力培养为切入点的专业特色,注重培养应用型财政人才。整个课程内容主题突出,脉络清晰,逻辑性强,论述具体,针对性强,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受到学生的欢迎。

目前,本课程已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梯队。该教学队伍教授3人,副教授5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的比例为73%;在读博士2人,硕士3人,在读硕士2人;除1名教授年龄在50岁以上外,其余教师年龄均在45岁以下,是一支高层次、高学历、年轻化的师资队伍。

课程负责人刘寒波教授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高的教学能力,在我国的公共财政理论研究上取得了独创性的成就。近年来,刘寒波教授带领《财政学》课程小组成员,进一步加强了《财政学》课程建设,建立起了立体化的《财政学》课程教材教学体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更多更新的财政经济信息,为学生自学,师生交流提供更为先进高效的教学平台。目前,我系的《财政学》课程已完成学习指导书、教学案例分析、综合练习、财政学教学大纲、财政学教学教案、财政学教学课件、财政学主页、财政学参考文献等项目的建设,财政学网络教学的建设也一直在进行之中。

在刘寒波教授的指导下,课程建设小组还以财政学课程教学为基本平台进行教学科研,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和地厅级课题37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36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6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8部。不仅在财政学教学方式、财政基础理论构建上有所创新,也推动了在财税理论与改革实践方面的研究,为今后的科研及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系《财政学》课程在我系教师的不懈努力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较强的教学梯队、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先进完善的教材教学体系与现代教学手段支撑的,符合核心课程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

《财政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都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同济

我院财政学专业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建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设置的财政学专业之一。198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授权点,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授权点。财政学课程一直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同济大学四平路

从国内高等财经教育的历史考察,早在20世纪30—40年代,财政学就成为我国当时大学经济学教育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内容,但我国最初的《财政学》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主要是对西方资本主义财政学的直接引用。后来,我校著名学者李锐与何廉(原南开大学教授)于30年代才首次立足中国实际,并借鉴西方财政理论编著了被称为中国人自己编著的第一本《财政学》(商务印书馆出版),

这本《财政学》在30—40年代末再版多次,在当时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并用于当时的大学《财政学》课程教学。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我校的财政学界知名学者李锐,更成为我校《财政学》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的早期学术带头人之一。而我国著名学者,中国翻译资本论的第一人,并有早期《财政学》著作的陈豹隐教授也是我校《财政学》早期的学术代表人物。

336 26038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至今,在财税学院(前身为财政系)的教授、专家及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的《财政学》课程建设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目前已成为西南财经大学重点建设课程之一,也是四川省财政学本科人材培养建设基地的主要核心课程。在《财政学》课程的理论建设上,我院建国后第一代学术带头人,全国知名教授许廷星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国家分配论”已成为我国财政学界占主流地位的财政基础理论,并对我国《财政学》课程教材的编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6年许廷星教授与谭本源、刘邦驰教授(第二代学术带头人)又完成了《财政学原论》,进一步充实了财政基础理论的研究,出版后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反响,并对财政学教材理论体系的更新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我院的中青年学术研究更有长足的进步,作为我院的第三代学术带头人王国清教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国家所有制的存在形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1995年提出财政具有政治权力属性和财产权力属性的分配,指出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不仅仅只包括财政收支活动),从而基本形成了他的“国家经济活动论”的研究核心,同时,他还提出财政的公共性是发展的观点,实现了“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的理论对接。其间,我院教师还有众多的财政理论与教学科研成果公开发表,为《财政学》课程的理论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我院在《财政学》研究方面长期优良的历史传承,为我院《财政学》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院的《财政学》课程建设能不断地发展进步,并在国内国类课程的建设中表现突出。

网络督察

改革开放以来,我院教师先后为我校本科《财政学》课程编写了三本《财政学》教材,包括1987年由许廷星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财政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由刘邦驰、汪叔九教授主编的《财政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由王国清、程谦教授主编的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规划教材《财政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这本教材在继承借鉴前期教材的基础上,更突出了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财政理论与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受到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2003年,我院申报的《财政学》教材(王国清、马骁、程谦教授主编)已获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同时,我院申报的《财政学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也获得高等教育出版社确定的《“一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的立项研究项目,并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共济

由于我院教师在《财政学》教材编写上不断吸取中外财政学理论研究与改革的最新成果,使我院编写的《财政学》教材具有较高的质量,这不仅为我校《财政学》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条件,而且我院编写的《财政学》教材先后为多所国内其他院校(如四川大学、湖南大学、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深圳大学、中央财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财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重庆教育学院、四川财贸干部管理学院等)选为教材或主要参考教材使用,并为国内多所行政管理学院、党校选用教材使用。在1987年——2002年间,我院编写的《财政学》教材,一直是四川、西藏等地区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函授、干部培训的指定教材。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财政学,我院还配合上述《财政学》教材先后编写了三部《财政学学习指导书》,

从2001年以来,我院在《财政学》课程建设上更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我们根据现代高等教学发展的方向,以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研究为前提,开始实施对传统的《财政学》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其基本思路是,将课堂教学与财政经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更开放、更综合的方式来为学生传授财政

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财政学知识来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更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本科人材服务。在实践中,我们首先建立起了立体化的《财政学》课程教材教学体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更多更新的财政经济信息,为学生自学,师生交流提供更为先进高效的教学平台。目前,我院的《财政学》立体化教材教学体系改革已完成学习指导书、教学案例分析、综合练习、财政学教学大纲、财政学教学教案、财政学教学课件、财政学主页、财政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目录等项目的建设,目前,《财政学》课程资料库与财政学网络教学的建设也一直在进行之中。同时,财政学课程教学还充分运用我院1998年后建成的《财税研究实验室》(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项目)进行教学科研,并已完成了十几项研究项目和成果,这些项目的完成不仅在财政学教学方式、财税管理方式上有所创新,也促进了我院在财税理论与改革实践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其中不少研究成果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获得18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并为今后的科研及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336260 37

客观地评价,我院《财政学》课程经过我院教师几十年承先启后的不懈努力,无论在《财政学》课程的理论研究、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全国同类课程的建设中表现突出,这使我院的《财政学》课程已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的教学梯队、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先进完善的教材教学体系与现代教学手段支撑的,符合核心课程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

《财政学》课程介绍

《财政学》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自1983年南京审计学院建校以来,学校开设的各类财经管理类专业均开设过《财政学》或《财政与金融》或《财政与税收》课程;自1993年招收经济管理类本科生以来,《财政学》就作为专业核心课(或基础课)开设的,同时,对信息管理类、外语类、计算机类、法律类专业开设选修课,其选课率还是较高的。需要强调的是,《财政学》还是全国审计干部培训的主要课程之一,我们先后为全国审计行业培训批次超过100次,不仅有《财政学》或《财政与税收》课程,还有与之密

切相关的《财税审计》课程。

课程组坚持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与完善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9年,我们遵从本科生培养目标,即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就业的角度考虑,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修订了财政专业的教学计划,调整了《财政学》教学大纲与教学方案,近几年又对大纲与教案不断地进行微调,以适应经济与财政改革对《财政学》课程的需要。根据课程教学计划的不同安排(财政专业与非财政专业),本课程学时一般为72学时、54学时或36学时,其中,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4~8学时,其余学时为理论讲授。

目前,全国综合性大学、财经大学,只要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必须开设《财政学》课程(个别学校采用《财政与税收》),这说明《财政学》课程的基础地位及其对其他相关课程的辐射作用。

自开设该课程以来,我们在师资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术团队,通过对财政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团队教师先后在《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新华文摘》、《财政研究》、《税务研究》、《中国软科学》、《财经研究》、《经济问题》等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360多篇。

在教材建设上,我们在优先使用全国优秀教材的基础上,配套编写了学习指导书、习题集与案例库;我们已经在总结财政领域改革成果与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自己的《财政学》教材,准备于2007年正式出版。

在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上,我们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借助学院提供的网络平台,制作了多媒体网络课件,构建《财政学》教学案例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评价对象,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财政学》教学效果。

本课程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也逐步强化,目前已经有一支由12人组成的专职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合理、学历结构后劲较足、年龄结构更富有朝气,大部分教师为讲师以上职称、硕士以上文凭、年龄均在45岁以下。

由于《财政学》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较强的课程,我们课程组全体教师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一方面,积极参与学术团体活动,主要有中国财政学会、江苏省政府、江苏省财政学会、南京宏观经济学会,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财税高层论坛,以增强专业理论研究水平。另一方面,担任江苏省财政厅、

地市财政局、中介机构、企业财经顾问等,不仅为其提供教学服务,而且广泛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工作,并共建实习基地,向这些部门或单位派出教师和学生实习,既学习实务操作,又为部门或单位提供无偿的知识服务,为此,我们获得较高的社会声誉。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 业一满分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是( )。 A. 政策咨询 B. 政策制定 C. 政策执行 D. 政策评估 满分:2 分 2.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 A. 收支大体平衡,略有少量赤字 B. 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C. 收支相抵,不多不少 D. 是绝对收支相等 满分:2 分 3. 在安排预算时,应支持的科学顺序:() A. 先发展,后维持 B. 先维持,后发展 C. 兼顾维持和发展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满分:2 分 4.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 贝塔朗菲 B. 拉斯韦尔 C. 西蒙 D. 林德布洛姆 满分:2 分 5. 大卫?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 A. 系统理论模型 B. 渐进主义模型 C. 过程模型 D. 团体理论模型 满分:2 分 6. 财权,财力基本上集中于中央,地方机动财力财权很少,是一种()体制 A. 统收统支

B. 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C. 分级包干 D. 财政收支包干 满分:2 分 7. 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方案抉择 满分:2 分 8. 下列不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是() A. 增值税 B. 营业税 C. 所得税 D. 消费税 满分:2 分 9. 我国消费税的纳税环节是() A. 零售环节 B. 批发环节 C. 消费环节 D. 生产环节 满分:2 分 10.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 A. 动用财政结余 B. 向银行透支 C. 增加税收 D. 发行国债 满分:2 分 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满分:2 分 12. 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公共财政学》作业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课程名称公共财政学 学习中心(点): 专业:公共事务管理 层次: 姓名: 批次:

《公共财政学》作业 一、填空题: 1.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2.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采取分项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的模式。 4.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5.税收支出的一般形式大致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优惠税率,延期纳税和盈亏相抵等。 6.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7.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也存在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8.区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标准是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9.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说,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存在五种时滞: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 10.财政政策的效应偏差大致可归为两类:自然偏差现象和人为偏差现象。 11.国际重复征税减除的三种方法是扣除法和低税法,免税法和抵免法。 12.我国的税种一般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课税,行为课税和财产课税五大类。 1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等方面。 14.从税收支出发挥的作用来看,它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15.改革开放后,我国针对原有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目前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三大保险为主和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选择题: 1.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BC ) A立法和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2.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ABC ) A政府授权经营 B政府参股 C政府补助 D政府直接生产3.税收支出从所发挥的作用看,可分为( AD ) A照顾性税收支出 B调节性税收支出 C补贴性税收支出 D刺激性税收支出4.一般说来,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A)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 5.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BC )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联合利华所生产的立顿红茶投放市场后的食品安全检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D国家发改委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汽车系统动力学》— 教学大纲

《汽车系统动力学》— 教学大纲 by喻凡 课程名称:汽车系统动力学 课程代码:ME 6019 学分/学时:2-3学分/36学时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机械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机械设计、控制理论基础、机械振动等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所谓车辆动力学的内容实际上基本为原“汽车理论”(国外通常称“车辆动力学”),尽管路面车辆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单车、铰接车、轿车,客车, 货车,专用车等,但本课程主要偏重于讲述单胎橡胶轮胎的单轴四轮汽车(如轿车), 以此为例讲授车辆的驱动与制动、行驶和操纵动力学理论和车辆控制系统及其设计, 以使学生掌握车辆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了解车辆的使用性能、相关的试验和法规, 如何运用动力学建模及分析的方法指导车辆设计。《汽车系统动力学》可作为本科生 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骨干课程和机械工程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目标:主要讲述车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介绍车辆的各种使用性能及评价指标、分析车辆的结构和设计参数对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讲述车辆使用性能预测的方法和车辆性 能的仿真及分析方法。通过学习和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术语和法规,掌握 车辆的设计思想、特性及要求,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汽车设计。目标是培养 学生成为的汽车工程领域的专门人才,通过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与性能分析,培养对 汽车性能的分析能力、评价和设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可能的博士生课程《高等车 辆动力学及其控制》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系统介绍车辆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即驱动与制动动力学、行驶动力学和操纵动力学及其相关控制系统;运用多体建模方法和先进的控制理论进行汽车动力学仿真及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六大模块: 1.车辆动力学简史和发展、设计思想、特性及要求、术语及法规; 2.驱动与制动动力学及其控制,如ABS、TCS与ESP(VSC )等;

化工热力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的重要分支和基础学科,是热力学基本定律应用于化学工程领域中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及过程趋近平衡的极限条件,主要涉及能量及组成的计算。能量计算包括功能互换,也包括物理热和化学热的计算,前者包括温度、压力对焓的影响及各种相变热,后者主要是反应热。组成计算包括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化学平衡包括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的计算,并确定反应方向;相平衡包括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各相组成的确定。化工热力学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2.设计思路: 化工热力学应用热力学基本定律研究化工过程中能量的有效利用、各种热力学过程、相平衡和化学平衡,还研究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基础数据,如物质的p-V-T关系和热化学数据。 本课程主要包括四部分的内容,各部分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流体的p-V-T关系,要求掌握各种p-V-T关系使用范围,会应用各种p-V-T关系进行基本的p-V-T 计算。 第二部分,纯物质(流体)的热力学性质,要求掌握应用p-V-T关系求解纯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的方法。 第三部分,热力学基本定律及其应用,要求掌握化工过程能量分析的方法,了解和掌握化工热力学原理的应用(压缩、膨胀、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等)。 第四部分,均相混合物热力学性质,掌握利用混合规则求解均相混合物热力学性质的方法。 第五部分,相平衡,掌握气液相平衡的计算方法。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适宜安排在修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上)等有关基础课课程之后开设,内容上注意与物理化学的衔接。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地掌握运用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有关能量转换和有效利用、相平衡和化学变化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化工热力学的方法对化工中涉及的物

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A、B

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A、B

————————————————————————————————作者:————————————————————————————————日期: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A最终成绩:100.0 一单项选择题 1. 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 (5.0 分) 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收入 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知识点: 用户解答: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2.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是() (5.0分) 税收收入 共有资产收入 公债收入 使用费 知识点: ?用户解答:税收收入 3. 社会保障的强制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 (5.0分)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抚恤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社会保险 4.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是() (5.0 分) 比例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比例税率 5.高税率不等于高税收,低税率不等于低税收的原理,是在下述的原理中说明的: () (5.0分) 哈罗多――多马模型 理性预期理论 永久性收入理论 拉弗税收曲线原理 知识点: ?用户解答:拉弗税收曲线原理 6.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主要实行:( ) (5.0 分) 积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消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中性”公共财政政策 紧缩性公共财政政策 知识点: 用户解答:积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7.当商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负()(5.0 分) 不转嫁 易向后转嫁 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易向前转嫁 知识点: ?用户解答:易向前转嫁 8. 文、教、科、卫支出具有( ) (5.0 分) 生产性 非生产性 购买性 转移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非生产性 9. 税负转嫁的程度取决于() (5.0分)

公共财政学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财政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6分) 1. “看不见的手” 答: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的《国富论》中说明竞争和利润动机将导致个人在追逐个人利益时能满足公共利益的要求,市场机制像“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以最可行的方式进行生产。 2. 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 答: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这些支出通常可以获得相应的商品与劳务。 3. 税收的归宿 答:税收负担经转嫁后最终的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 4. 帕累托改进 答:如果资源配置改变后和改变前相比,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好;第二,没有人处境变坏。那么,我们称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5. 阿罗不可能定理 答:阿罗不可能定理证明满足—切民主制度的要求而又能避免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不存在。 6.公债 答:公债是政府以信用形式从社会上吸收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满足其他财政需要的—种手段。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效率指的是什么? 答:效率通常指的是帕累托效率。如果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那么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有效或帕累托最优。 2.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税收可以分为几大类? 答: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这三大类。 4.政府如何设计税制? 答:由于各税收原则目标的多重性产生于财政职能的多重性,因而税制设计往往依各国政府的职能偏好所在而不同。重要的是,在选定首要原则之后,如何使其他原则在此约束条件下更好地加以满足。 5.政府现在主要从事什么活动? 答:政府的首要作用是提供涵盖所有经济交易的法律框架,除此之外,政府活动包括:生产产品和服务;管制和补贴私人生产;购买产品和服务;收入再分配。 6.什么是税收的受益原则? 答:受益原则要求每个纳税者根据他从公共服务中获得利益的水平来相应纳税,即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与他从政府服务中获得的收益相等。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2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10-12 11:57:43 一、单选题 1. (5分)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体现了税收的()原则。 ? A. 横向公平原则 ? B. 效率原则 ? C. 纵向公平原则 ? D. 中性原则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2. (5分)国家财政参与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凭借的是() ? A. 政治权力 ? B. 经济权力 ? C. 财产权力 ? D. 军事权力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3. (5分)文、教、科、卫支出具有() ? A. 转移性 ? B. 非生产性 ? C. 购买性 ? D. 生产性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 A. 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收入 ? B. 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 ? C. 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 D.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5. (5分)既可由政府提供,也可由私人提供的产品是()? A. 准公共产品 ? B. 纯公共产品 ? C. 所有产品 ? D. 纯私人产品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6. (5分)厂商排放污染物所带来的外部效应属于()? A. 生产的外部正效应 ? B. 消费的外部负效应 ? C. 生产的外部负效应 ? D. 消费的外部正效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7. (5分)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

系统动力学模型案例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介绍 1.系统动力学的思想、方法 系统动力学对实际系统的构模和模拟是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同时进行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所包含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而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各单元本身及各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秩序、结构和功能,分别表征了系统的组织和系统的行为,它们是相对独立的,又可以在—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在系统模拟时既要考虑到系统结构方面的要素又要考虑到系统功能方面的因素,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实际系统的基本规律。系统动力学方法从构造系统最基本的微观结构入手构造系统模型。其中不仅要从功能方面考察模型的行为特性与实际系统中测量到的系统变量的各数据、图表的吻合程度,而且还要从结构方面考察模型中各单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与实际系统结构的一致程度。模拟过程中所需的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通过收集,分析系统的历史数据资料来获得,是属定量方面的信息,而所需的系统结构方面的信息则依赖于模型构造者对实际系统运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属定性方面的信息。因此,系统动力学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模拟的方法,实质上就是充分利用了实际系统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信息,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合理有效地构造出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 2.建模原理与步骤

(1)建模原理 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建模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系统动力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等级性和相似性。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和机制决定了系统的行为特性,任何复杂的大系统都可以由多个系统最基本的信息反馈回路按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系统目标就是针对实际应用情况,从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系统问题。系统动力学构模和模拟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双模拟,因此系统分解与系统综合原则的正确贯彻必须贯穿于系统构模、模拟与测试的整个过程中。与其它模型一样,系统动力学模型也只是实际系统某些本质特征的简化和代表,而不是原原本本地翻译或复制。因此,在构造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大局,抓主要矛盾,合理地定义系统变量和确定系统边界。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有一整套定性、定量的方法,如结构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极端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统计方法检验等等,但评价一个模型优劣程度的最终标准是客观实践,而实践的检验是长期的,不是一二次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个即使是精心构造出来的模型也必须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以适应实际系统新的变化和新的目标。 (2)建模步骤 系统动力学构模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规律,这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它必须是一个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系统动力学将整个构模过程归纳为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模型建立、模型试验和模型使用五大步骤这五大步骤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按照构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它们又都是交叉、反复进行的。 第一步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问题,广泛收集解决系统问题的有关数据、资料和信息,然后大致划定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结构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系统的结构分解、确定系统变量和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步模型建立是系统结构的量化过程(建立模型方程进行量化)。 第四步模型试验是借助于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和调试,经过对模型各种性能指标的评估不断修改、完善模型。 第五步模型使用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型上对系统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和做各种政策实验。 3.建模工具 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软件 4.建模方法 因果关系图法 在因果关系图中,各变量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用因果链来连接的。因果链是一个带箭头的实线(直线或弧线),箭头方向表示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箭头旁标有“+”或“-”号,分别表示两种极性的因果链。

《化工热力学》课程考试大纲

《化工热力学》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化工热力学》是是化学工程学分支学科之一,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化工热力学》课程结合化工过程阐述热力学定律及其运用,是化工过程研究、设计和开发的理论基础。 应考者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初步具备运用热力学定律和有关理论知识,对化工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本能力;应初步掌握化学工程设计和研究中获取热力学数据的方法,对化工过程进行相关计算的方法,目标是培养他们能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生产和设计中的有关涉及平衡的问题,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化工类专业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二、考试目标 本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掌握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知识的程度。利用化工热力学的原理和模型对化工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平衡原理、相平衡原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化工热力学的方法对化工中涉及的物系的热力学性质和其它化工物性进行关联和推算;以及利用化工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化工中能量进行分析等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题方式 闭卷/开卷/A4,笔试/小论文/读书报告/其他请注明。 考试方式采用开卷形式。 答案必须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如有答题卡,请注明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二)答题时间 90分钟。 (三)基本题型 (1)基础概念题 包括单(多)选题、判断题、简述题,通常约占卷面成绩的20~30%。 (2)计算题 涵盖课程章节的全部内容,如流体(纯流体或混合物)的pVT性质计算、溶液的热力学性质计算、相平衡计算、化学反应平衡计算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计算、熵分析计算和有效能计算。该部分内容约占卷面成绩的60%~75% (3)证明推导题 基本热力学方程及其关系的推导,约占卷面成绩的5%~10%。

《公共财政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财政学》在线练习一 一、判断题 1、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2、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4、亚当.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四项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5、从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相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 张的趋势。(×) 6、我国预算内投资在转轨时期比重下降,这与GDP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正好相 反。(×) 7、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 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高低。(×) 8、商品和劳务的最后售价不同,其所承担的增值税额也就不相同。(×) 9、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10、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 二、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它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公共财政补贴支出、国债利息支出、国际组织捐赠支出和对外援助支出等。 2、纳税期限:是国家税收制度对纳税义务人规定的缴纳税款期限。税制构成要素之一。 3、公共收费:广义的公共收费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收费,包括管理性收费和财政收费。现代意义的公共收费是指政府向公民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特定管理所收取的规费,以及政府对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直接向使用者或收益者收取的使用费。 三、简答题 1、请简述税收的含义。

答: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它的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请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答:财政补贴的性质:(1)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国家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领受者;(2)由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支付;(3)不需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 财政补贴的分类: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其它分类:(1)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2)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别;(3)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补贴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4)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以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5)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3、请简述公共投资的含义。 答:公共投资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须的资产花费的财政支出。即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四、论述题 1、请论述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应债能力、偿债能力、使用效益。 (1)应债能力:社会中应债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水平是制约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债客体,是指承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越多,应债能力越强,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二是应债主体,指承购国债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一般地,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较高,收入中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投入相对比较低,承购国债的能力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使用效益:国债的使用效益是国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适度的国债规模不仅要从有关指标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来看,还要从国债最终的使用效益来考察。

《化工热力学》课程标准

《化工热力学》课程标准 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本科学分数:2 一、课程性质 所属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热力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重要专业方向课程。该课程包括化工基础理论,热力学案例分析、化工节能创新等化工技能,是化工类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专业课。 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 二、课程理念 1、该课程是化学工程的精髓 《化工热力学》课程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下化学工程学科,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和设计的理论基础,在科研和生产领域具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它是从化学工程的角度,分析并给出化工过程经历的实质性变化,在原理和计算方法上指导各种化工过程的进行和优化。 该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重要专业方向课程,是化学工程的精髓,是所有单元操作的基础,是《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化工分离过程》等课程的基础和指导。 该课程在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是化工类人才持续深造和研究开发必须打好的知识功底。 2、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与开发能力 该课程定位为工程学科专业方向课,故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始终强调工程能力的培养,将化工热力学理论,模型与工程应用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应用和建立热力学模型解决化学工程和工艺开发中的问题。 3、砸实热力学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该课程是以化工热力学、工程热力学和统计热力学为学科基础,以计算机及其技术为工具,培养学生从热力学角度分析解决现代化工技术的复杂工程问题。为了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既要给学生以干粮——扎实的热力学知识,又要给学生以猎枪——获取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4、重视过程与动态评价 采用平时表现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口试等内容和环节后,获得参加考试资格。知识和能力之间应树立一种内在联系,多看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提高程度,不把期末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坚持“过程评价”和“动态评价”。 三、课程目标 总目标: 通过介绍化工热力学的起源、现状和发展,使学生了解热力学在化工过程中的主要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构建化工热力学课程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掌握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利用化工热力学的方法对化工中物系的热力学性质和其它化工物性进行关联及推算,利用化工热力学的原理和模型进行化工过程能量、相平衡分析和研究;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使学生具备利用热力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工领域中有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形成基本知识扎实、应用能力突出的专业素养。 分目标:

中农大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1

2016中农大公共财政学_在 线作业_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10-04 09:38:16 一、单选题 1. (5分)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A. 中央收人占GDP比重 B.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C. 地方收人占GDP比重 D.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2. (5分)按计税依据不同,税收可分为从价税和() ? A. 从量税 ? B. 价外税 ? C. 货币税 ? D. 价内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3. (5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 ? A. 财政配置 ? B. 计划配置 ? C. 市场配置 ? D. 调节经济结构机构配置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4. (5分)政府公共收入中最多的收入是() ? A. 政府收费 ? B. 国有经济收入 ? C. 公债 ? D. 税收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5. (5分)世界各国均实行:() ? A. 复式预算 ? B. 充分就业预算 ? C. 单式预算 ? D. 零基预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6. (5分)社会保障的强制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 A. 社会福利 ? B. 社会抚恤 ? C. 社会保险 ? D. 社会救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7.

(5分)一般地,()的税收负担具有累进性。 ? A. 所得税 ? B. 商品税 ? C. 财产税 ? D. 行为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8. (5分)下列几种产品中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 ? A. 公园 ? B. 国防 ? C. 高速公路 ? D. 食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9. (5分)公共财政应当更多地体现()

公共财政学2017年秋作业

公共财政学2017年秋作业

公共财政学2017年秋作业 单选题: 1、通货膨胀会使债务的实际价值产生变动,影响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实际收入。一般来讲,通货膨胀会使债权人的实际收入( A )。 A. 减少 B. 无法判断 C. 增加 D. 不变 2、在发行公债时,其利率的高低一般不受( D )的影响。 A. 金融市场利率水平 B. 国家的信用状况 C. 社会资金的供给量 D. 发行的时间 3、政府征税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和管理效率,这是税收的( C )。 A. 受益原则 B. 公平原则 C. 效率原则 D. 支付能力原则 4、各种公共收入形式中,被认为是最佳形式的是( D )。 A. 公债 B. 捐赠 C. 使用费 D. 税收 5、当债务化清偿使政府背上沉重的利息负担时,政府一般喜爱用( C )办法摆脱困境。 A. 税收化清偿 B. 信贷化清偿 C. 货币化清偿 D. 债务化清偿 6、在税收局部均衡分析过程中,课税商品或生产要素的( D )是决定税收能否转嫁及转嫁多少的关键。 A. 税率 B. 供给弹性 C. 需求弹性 D. 供求

弹性 7、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这是税收的( C )。 A. 受益原则 B. 支付能力原则 C. 公平原则 D. 效率原则 8、内债和外债的区分标准是( C )。 A. 认购者的国籍 B. 认购的币种 C. 发行的地域 D. 发行的方式 9、对税率形式的选择,若就效率而言,( A )是较优的选择。 A. 比例税率 B. 累进税率 C. 累退税率 D. A 和B都对 10、政府课税后,会使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降低了商品的购买力,从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这是税收对消费者的( B )。 A. 替代效应 B. 收入效应 C.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结果 D.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结果 11、公债利率的高低不受下列哪一项影响( D )。 A. 金融市场利率水平 B. 国家的信用状况 C. 社会资金的供给量 D. 发行的时间 12、政府课税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要素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居于较低的生产水平,这是税收对生产者的( D )。

系统动力学模型 (1)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概念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提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着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 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系统动力学人才的培养,主要

系统动力学课程论文

基于系统动力学对企业效率与员工之间关系的研究 摘要;企业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员工报酬不合理、工作量的多少、考核制度不规范、员工工作上的应付心理、企业成员之间间目标的不一致等。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要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鼓励工作效果,兼顾工作过程;让员工了解工作的全部;进行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实现福利和薪酬;提高员工的精神激励,使工作效率在员工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企业效率;薪资变化;企业与员工;工作意识 1.研究背景。 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就是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实现既定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员工实际的工作效率不足他们能达到的 50%,只是干满他们的工作时间,而没有尽力发挥他们的智慧去高效工作企业员工身上有很大的潜能可挖,员工能够比他们现在做得更好。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高效率地工作成为员工的工作习惯,已成为每一个企业管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些的理论基础和经济背景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或基本假设:员工的劳动效率与工资水平呈正向关系,生产率高的员工会得到高工资。工资依赖于员工的生产率,员工的生产率也依赖于工资,工资的高低可以影响企业员工的人数、辞职率、工作士气和对企业的忠诚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存在很强的愿望去按生产率来选择效率员工。怎样把员工薪资与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提出新思路和新建议,为提高企业效率,提升员工绩效管理水平提供思路和建议。 2.建立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2.1确定流位流率系 在研究整个系统的的基础上,更具系统动力学级控制原理,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将主要影响因素将系统分为人口变化量、员工薪资、产工作量、企业效率、企业福利。并设计五个流位流率如下(其中,Li(t)(i=1、2…5)表示流位变量,Rj(t)(j=1、2…..5)表示留联系变量)。 人口数子系统:L1(t)、R1(t)人口数及其改变量 员工薪资子系统:L2(t)、R2(t)员工薪资及其改变量 工作量子系统:L3(t)、R3(t)工作量及其改变量 企业效率子系统:L4(t)、R14(t)企业效率及其改变量 企业福利子系统:L5(t)、R5(t)企业福利及其改变量 从而得到整个系统的流位流率系: { [L1(t),R1(t)],[L2(t),R2(t)],[L3(t),R3(t)],[L4(t),R4(t)],[L5(t),R5(t)。 2.2 建立二部分图及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在对系统中所有流位和流率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动力学流位变量控制流率变量的建模思想,得到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分析二部分图

化工热力学教学大纲

《化工热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化工热力学 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课程编号:06131050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54 学分:3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开课院系:化工与制药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该门课系统地介绍了将热力学原理应用于化学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它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及其有效利用,深刻阐述了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达到平衡的理论极限、条件和状态。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掌握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利用化工热力学的原理和模型对化工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平衡原理、相平衡原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利用化工热力学的方法对化工中涉及的物系的热力学性质和其它化工物性进行关联和推算;并学会利用化工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化工中能量进行分析等。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 1.正确理解化工热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理论; 2.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3.掌握化工热力学的基本计算方法; 4.能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生产和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 热力学发展简史 1.2 化工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3 化工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发展1.4 化工热力学在化工中的重要性第二章流体的p-V-T关系 2.1 纯物质的p –V –T关系 2.2 气体的状态方程 2.2.1理想气体状态 2.2.2 维里方程 2.2.3 立方型状态方程 2.2.4 多参数状态方程 2.3 对应态原理及其应用 2.3.1 对比态原理 2.3.2 三参数对应态原理 2.3.3 普遍化状态方程 2.4 真实气体混合物的p-V-T关系2.4.1 混合规则 2.4.2气体混合物的虚拟临界性质2.4.2 气体混合的第二维里系数 2.4.3 混合物的状态方程 2.5液体的p –V -T关系 2.5.1 饱和液体体积 2.5.2 压缩液体(过冷液体)体积2.5.3 液体混合物的p –V -T关系 第三章纯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3.1 热力学性质间的关系 3.1.1 热力学基本方程 3.1.2 Maxwell关系式 3.2焓变与熵变的计算

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化工工艺学》是化工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化工工艺学》课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化工工艺为主线,突出“宽、精、新、用”思想,即强调口径宽阔、简明精练、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型实用化,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教学容更加合理化,便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第一线生产技术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煤化工、石油加工、生物化工等各方面理论和知识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大化工系统知识体系,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完整性、充实性,奠定现代化工工艺技术基础,满足企业生产第一线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个人简介 景崮,男,1949年7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师大学化学系,82年起在师学院化学系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从事化学教育和教学研究,主讲课程有:《化工基础》、《化工原理》、《绿色化学与化学工业》、《化工工艺学》。研究方向:化学工程及化学工艺。近年来撰写论文20余篇,并从事了化工生产的科技实践。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Chemical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学习的专业课。本课程从化工生产的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产品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化学工业概貌极其发展方向;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过程的方法、原理、流程及工艺条件;了解化工生产中的设备材质、安全生产、三废治理等问题。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生产与开发研究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重点放在分析和讨论生产工艺中反应、分离部分的工艺原理、影响因素、确定工艺条件的依据、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流程的组织等。同时,对工艺路线、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能量回收利用、副产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废物处理作一定的

福师11春学期《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一 二答案

1. 不属于财政的基本职能的是()D. 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2.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C. 经济与社会效益 3. 土地增值税实行()B. 超率累进税率 4.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产品是兼备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混合产品 5. 社会保障经费应该是()D. 由企业、国家、个人承担 6. 公债最初的功能是()A. 弥补财政赤字 7. 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经济建设支出的是()D.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8.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D. 财政政策与经济兴衰的关系以及财政对经济运行的调节 9. 财政对企业的亏损补贴,应针对()A. 政策性亏损 10. 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C. 17% 11. 下列属于补偿性支出的项目有()C.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12.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B. 向银行透支 13. 以下哪项不是公共物品的特点( ) D. 使用的无偿性 14.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B. 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15. 社会保障体系中,()不与财政发生直接关系B. 个人储蓄保障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市场 17. 属于财政收入中的专项收入的是()A. 教育费附加收入 18. 在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分配采取的形式是()C. 价值形式 19. 当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呈剧烈波动,应采用()B. 双紧 20. 国家征税凭借的是()A. 国家的政治权力

1.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 A. 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救济 D. 优抚安置 E. 社会互助 2. 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 A. 税收收入 B. 国有资产收益 C. 债务收入E. 其他收入 3. 财政补贴主要包括() A. 无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资金 B. 实物补贴 C. 购买补贴 D. 税收支出和财政贴息 E. 规章制度补贴 4. 按财政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C. 补偿性支出 D. 消费性支出 E. 积累性支出 5. 下列支出中,哪些属于投资性支出() A. 基本建设支出 B. 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C. 增拨流动资金 D. 国家储备 6. 财政支出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 B. 社会补偿性支出D. 积累性支出E. 消费性支出 7. 衡量国债规模相对指标有() A. 国债依存度 B. 国债负担率 C. 国债偿债率 8. 下列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是() A.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B. 政府性基金收入 C. 国有资产收益收入 D. 彩票公益金收入 E. 罚没收入收入 9.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 A. 强制性 B. 无偿性 C. 固定性 10. 在市场化发行方式下,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经济性制约因素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