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和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大纲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和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大纲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和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大纲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和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大纲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软件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数据库应用领域已从数据处理、信息管理、事务处理扩大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办公信息系统等新的应用领域。数据库系统概论作为CCC2002中的16门核心课程之一(CS-IM2),其课程的核心内容为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由于数据库技术起源于实际应用,它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应用,因此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本课程介绍了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编程及维护。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授课、上机实践和作业指导,学生应该掌握三大块知识,并具有四种能力。其中三块知识为:

1.深刻理解和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熟练掌握数据库设计与开发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

3.深刻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种能力包括:

1.实践动手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一种关系数据库产品(如SQL SERVER, ORACLE, DB2,

MySQL, PostGRES等)的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

2.开发、调试能力:能够动手设计和开发成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包括单机环境和网络

环境的系统开发,网络环境又包括B/S和C/S体系下的开发。

3.系统集成能力:数据库与其他部分,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异构环境和系统之间,如

达到全局优化, 要能把握较复杂较系统的整体结构。

4.自学和外语阅读能力:数据库软件很多、技术发展快,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和新

技术的跟踪能力。而且大多数参考文献是英文版,要掌握较新技术,应能直接读原文,快速获取知识和信息。

总之,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规范地完成一系列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相关书本知识,提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选择

1、教学内容概述

●课堂内容

应包括四部分内容:

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成。包括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过程,数据库系统的基

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全局结构。

2.通过研究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函数依赖、多值依赖,Armstrong公理,关系模式的分

解,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让学生建立扎实的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

3.结合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全面讲授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库设计过

程方法,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系统中数据库开发技术;

4.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讲授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技术,数据库实现基本技术以

及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使学生掌握DBMS的工作机理以及数据库系统的维护

和管理;

●自学内容

由于在课堂内无法达成所有教学目标,所以需要学生在课后研习相关教学内容,特别是能力1和2的培养需要学生自学相关书籍,具体的内容包括:

1.某数据库产品(建议以SQL Server作为入门学习)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2.采用某种语言进行数据库编程。

3.如何开发C/S结构和B/S结构的信息系统

2. 教材分析

图书市场上数据库教材的建设非常活跃,经典教材非常多,更新速度很快,所以可供挑选的书籍相当多。初步分来,不外以下几类:一是以导论和概论为主的综合类,适合低年级计算机本科的入门教育;二是较为深入的数据库实现技术介绍,适合高年级本科和低年级研究生的提高教育;三是面向某些数据库专门技术的专深内容的讲解,适合数据库研究方向的高年级研究生使用。从本科数据库教学的内容来看,国内教材,国外教材的特点是更新速度快,能快速地结合当前数据库领域新技术和热点技术来介绍和讨论,叙述内容全面,观点阐述深刻,但缺点是书非常厚,不利于学生抓住重点,所以这类书籍非常适合作为教学参考书。

推荐教材中列的6本和教学大纲内容吻合度较高,适合作为教材。

推荐教材1是一本学习、设计及使用关系数据库人员的一本经典教材,是在马萨诸塞大学数据库入门和提高等一系列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此书的作者是在数据库界工作30多年的资深专家,富于教学和实践经验。书籍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数据库设计和编程均做了严谨的表述,每一部分均从基本原理出发,再用实际系统中的实例来说明,力图将数据库领域各不相同的思想和趋势提供给读者一个统一的观点。同时此书重点突出,没有走其他国外教材大而全的路线,非常适宜做本科第一门数据库课程的教材。

推荐教材2由斯坦福大学知名计算机科学家Jeffrey D.Ullman和Jennifer Widom合作编写,是斯坦福大学数据库系列课程中第一门课程的指定教材。作者采用一种易于理解的、面向用户的方式介绍了数据库系统,主要侧重于介绍数据库的设计与使用以及实际数据库应用的实现。

推荐教材3可以用在两种不同的入门级课程中。(1)侧重应用的课程:涵盖了数据库系统的原理,侧重于应用开发。书中两章关于数据库的应用与开发(一章是关于数据库后台应用,另一章是关于Java和Internet应用架构),书还提供实际问题和充足的联机资料(例如,SQL 查询和Java应用的代码,联机数据库和解决方案),使讲授这类侧重应用的课程更加容易。(2)侧重系统的课程:侧重于有关系统的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C和C++的编程经验。Minibase 软件可以用作学生实现关系DBMS课程作业的软件基础。该软件的几个核心模块(例如,堆文件、缓冲区管理器、B+树、哈希索引、各种连接算法、并发控制和恢复算法)在文中都有详细的描述,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使用给定的类接口(C++)来完成项目。推荐教材3在国外著名大学的使用率相当高,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等都采用此书作为第一门课程的教材

而推荐教材中罗列的其他教材[4-6]是国内数据库专家撰写的数据库教材的代表之作。教材[5] 表述不但清晰,而且加入了很多数据库新技术的介绍,如面向对象以及web数据库等。教材[6]在内容选取上比较有特色,除了理论讲述外还将很多学习数据库所关心的实践问题作了阐述,例如如何选取数据库产品等等。

3.教材与参考书推荐

说明:数据库图书市场上既有大量外文影印书籍,又有与其对应的翻译版本,在此为避免重复同时说明对应关系,在此将外文影印版本和翻译版本罗列在一起,翻译版本以黑体字列在影印版本之后。)

■推荐教材

[1] Patrick O’Neil, Elizabeth O’Neil. Database: Principles, Programming and Performance, 2nd ed.(数据库——原理、编程与性能).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2000(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周傲英等译,数据库原理、编程与性能,机械工业出版社.

[2] J effrey D.Ullman ,Jennifer Widom,A First Course in Database Systems,Second Edition.Prentice Hall/Pearson机械工业出版社

史嘉权等译,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3] Raghu Ramakrishnan, Johannes Gehrke,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3rd Edi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

周立柱等译.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与设计(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5] 施伯乐,丁宝康,汪卫编著,数据库系统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6] 汤庸等,数据库理论及应用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主要参考书

[1]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 F.Korth, S.Sudarshan,DATABASE SYSTEM CONCEPTS(第四版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冬青等译,数据库系统概念(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图书参考特点】被国际上许多著名大学采用,包括斯坦福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印度理工学院等。文献注解中指出了首先发表各个研究结果的文章,并列出了进一步阅读的参考文献。本书中的概念都以直观的方式加以描述,其中的许多概念基于银行运行示例,另外,书中省略了形式化证明而采用图表和示例来描述概念及预期结果,增强了本书的易读性。另外一个特色就是专门用三章来介绍特定的商品化数据库系统Oracle、Microsoft SQL Server和IBM DB2的细节。

此书是一本大而全的书籍。这本书内容的丰富及其自身所具备深度使得这本书不太适合初学者。

[2] Date C J,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Ed.7), Addison-Wesley,2000

孟小峰、王珊,数据库系统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图书参考特点】除了对参考书目的翔实的注释之外,作者对该领域的深入洞察、对深奥理论的浅显的解释、对一些有争论问题的开放式讨论、以及书中有关前沿的、最新的内容等,都使得该书在近二十多年中成为了数据库领域中最受欢迎的书。特点为:

第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C.J.戴特博士一贯认为关系数据模型是现代数据库技术的基础,它使这一领域具有了科学性。本书用长达五章篇幅来详细介绍关系模型的有关概念。

第二,注重用全新的观点和视角认识新旧问题。比如,关系模型不是一个静态的事物,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过去几年里它不断发展和进化,未来将仍然如此。作者用他在《对象关系数据库基础:第三次宣言》(1998)中的观点,重新解释关系模型的含义,并与传统定义相对比。特别的,书中有关类型(域),关系值和

关系变量,完整性,谓词和视图的部分都有大量新的观点。基于新的解释,作者对视图更新这一传统难题给予了更为清晰的解释,在教与学两个环节上都更便于把握。再比如对传统的规范化理论,增加了新的关系值的属性,逆规范化(denormalization), 正交设计(orthogonal design)和语义模型等有关内容(包括"商业规则")。

第三,注重分析问题的本质,带给读者思考的空间。比如第十八章信息空缺,先描述空值和3VL的基本思想,然后讨论了这些思想所带来的一些严重后果,以此来证明空值和3VL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在关系模型这样清晰规范的系统中应该没有它们的位置。但作者认为对空值和3VL不加介绍是不合适的,通过分析批判,能给读者更大的认识空间。同样对"对象数据库/对象关系数据库"为什么不能取代关系数据库这一问题,作者用大量的分析比较,论述的十分精彩,特别是"对象DBMS还是一个DBMS吗?"一语道破对象数据库的本质。

第四,注重反映数据库新的技术。

最后,提供丰富详实的参考文献和注释,是本书一贯的风格和传统。它几乎成为一种书写体例为大家所接受。这些参考书目反映了以前和现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而且对有兴趣的读者还提供了好的信息资源。当要查找一个经典文献的出处时,最先想到的就是C.J.戴特的这本书。

同样这本书内容的丰富及其自身所具备深度使得这本书不太适合初学者。

[3]David M.Kroenke,Database Processing:Fundamentals,Design,and Implemention,Tenth Edition,

Prentice Hall/Pearson ,电子工业出版社

施伯乐, 顾宁等译. 数据库处理--基础、设计与实现(第10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图书参考特点】不同于以前的数据库处理,现在学生已经很容易得到数据建模和DBMS产品。所以现在的学生也没有耐心在课程的一开始就学习冗长的有关数据库设计和建模的基本概念,他们希望动手做一些事,然后看到结果,取得反馈。而且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学生需要确信他们学到的是有用的技术。作者为了适应教学环境的最新变化,突破了传统数据库教材“从数据模型讲授数据库设计”的陈规,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让读者从一开始就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具体的应用实例。而且本书其中一个最大的特色在于:并不是只从数据模型讲授数据库设计,而是针对数据库的三种不同来源,讲三遍数据库设计,没有一遍对应这三种来源。

学习指导书

[1]丁宝康,曾宇昆,乔健. 数据库教程习题解答及上机辅导.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李春葆. 数据库原理习题解答与分析(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三、教学基本要求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应该注意两个层面的交叉线索。从数据库原理的特性出发,第一条线索是介绍基础理论知识、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构成、关系数据库、关系系统及查询优化、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保护和数据库设计,第二条线索是从实际工程角度介绍应用数据库设计技术、规范化理论、E-R图、SQL语言等技术设计和解决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方面的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两条线索相辅相成,理论主线为应用主线提供严格的理论支持,应用主线为理论主线的提出和完善提供素材,两条线索在关系模型系统处实现合一。这样一种内容设计上的安排,既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又使学生全面掌握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可以迅速投入实际工作。

教师在讲授本课程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 在学时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实验教学环节。(每周至少2学时)

2. 应注意加强与计算机学科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教师除了对先修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有深入了解外,还应该深入了解一种主流的数据库产品(DB2/ORACLE/SQL SERVER/SYBASE/INFORMIX/MY SQL/ POSTGRES中的一个),另外为更好地讲授数据库在计算机学科其他课程中的应用,还应该对面向对象的编程、web编程等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四、相关课程

1、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先修课程有《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离散数学》等课程,以上课程的所涉及的一些理论、算法、思想和方法是本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讲授时要将先修课程钟的众多知识点融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表1为在先修课程中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2、后续课程

后继的选修课程可以包括:

1.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库系统中的核心软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当前最复杂的系统软件之一。要深入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原理和技术,进而从事数据库管理软件和工具的开发,必须学习和研究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要深入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开发出高效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也需要学习和研究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将数据库的学习分为两门课程的好处是,不打算致力于DBMS研究的学生可以仅学习第一门课程,然后可以将数据库技术应用于他们所进入的计算机科学的任何分支。

2.高级数据库课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但可以由授课老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数据库技术的新进展和新一代数据库系统,包括Web数据应用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对象数据库、时态数据库、主动数据库、数据仓库等,反映数据库发展的最新潮流。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的系统调优等。

3.专门领域课程:针对数据库领域中一些专门技术的专深内容的讲解,可以根据研究热点、新方向调整、增加和删除课程的设置。包括: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XML基础与应用

●时态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等等

3、平行课程

《编译原理》和《软件工程》。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而信息系统的开发要用到软件工程方法和软件开发工具。所以《软件工程》与《数据库系统概论》这两门课程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并且是以后开发应用系统的基础。数据库设计作为整个系统分析设计中的一环,可以考虑将数据库设计部分的实践环节和软件工程的实践环节结合起来进行。而对编译原理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存储过程、查询分析器和查询优化的工作原理等。其原理和思想对于更深层次地理解DBMS工作的的机理并进行系统优化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 、绪论(3学时)

通过此章节的学习,对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数据库产品有粗浅、感性和宏观的认识。

【基本知识点】

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各阶段以及特点。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过程。

【可选知识点】

目前主流的数据库产品及特点。

2、关系数据模型(6学时)

从数据模型的3要素入手,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即数据结构、完整性约束以及数据操作。

【基本知识点】

关系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原则、定义及其相关术语;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域、笛卡尔积、元组(记录)、字段(属性)、关系(表)、侯选码(候选键)、主码(主键)、外码(外键)、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关系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关系代数:并、差、交、广义笛卡尔积等传统的集合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等专门的关系运算。连接又包括 连接,自然连接,外连接、左外连接和右外连接【可选知识点】

关系演算:元组关系演算;域关系演算。

【教学提示】在讲授关系代数时是从运算规则入手,了解运算符号书写格式、运算结果(包括结果的表结构和数据内容)但更多地是为引导了解每种运算能够表达的语义,为SQL语言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业安排】可以安排一次作业。内容包括关系代数的运算和用关系代数完成指定的操作。3、SQL语言(9学时)

【基本知识点】

SQL的特点及SQL语言的基本概念。SQL语言的四大功能。数据定义:定义表、删除表、修改表。单表查询:选择表中的若干列、选择表中的若干元组、查询结果排序、分组。NULL值的处理。连接查询:等值连接、自身连接、外连接、复合条件连接。嵌套查询:带IN谓词的子查询;带比较运算符的子查询,带谓词的子查询,相关子查询的执行方法和不相关子查询的执行方法。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视图:定义视图、查询视图、更新视图、删除视图。

【可选知识点】

嵌入式SQL;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查询初步

【教学提示】可以通过讲解关系代数和SQL语言的对应关系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关系代数和SQL语言。另本章节的难点在嵌套查询部分,可以通过分析嵌套查询和非嵌套查询的等价表达方式,三种嵌套之间等价的表达方式,来进一步分析分析非嵌套查询以及嵌套查询三种表达方式能够表达的语义集合,以及语义集合之间的关系。

【作业安排】可以布置2-3次作业。作业内容也可以是上机实践的内容,可以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返回作业。如果没有另外安排和组织集中上机,也可以交由学生自行上机实践完成。

4、关系数据理论(5学时)

【基本知识点】

函数依赖:函数依赖的定义以及现实世界的语义表达,关系的码和外码。关系模式设计:可能出现的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的途径;模式分解的原则;分解的方法;1NF、2NF、3NF、BCNF范式。函数依赖的Armstrong公理系统:属性集闭包、关系码、极小函数依赖集的求解算法。

【可选知识点】

多值依赖:多值依赖的定义;4NF范式;分解成4NF范式的方法。反规范化的定义和应用。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一般的数据库设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规范程度,如何分析一个模式是否规范以及如果不规范应该如何进行分解。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任何一个不规范的状态规范到3NF或BCNF的过程,而不一定要拘泥于从1NF分解到2NF,再分解到3NF以及BCNF。并分析规范化带来的利和弊,分析一个关系模式的设计应当达到什么范式由实际需要而定,不宜一味最求高范式。

【作业安排】可结合第5部分的内容进行一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以及规范化。

5、数据库设计(6学时)

【基本知识点】

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方法和基本步骤。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任务、方法和数据字典。概念结构设计:介绍ER模型的表示方法。概念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逻辑结构设计:E-R 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数据模型的优化。物理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数据库存储结构的确定,物理结构的评价。数据库的实施、运行和维护。

【可选知识点】

UML的表示方法和使用方法;OO模型的主要概念,(如:对象结构、对象类、继承、多重继承、永久对象、对象标识、对象包含等);

【作业安排】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本章的内容完成一个实际的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开发,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图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学会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如何使用约束,如何运用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包括规范化和数据依赖等,并通过分析应用类型和用户需求,如何使关系达到一个合理的范式。

6、数据库恢复技术(4学时)

【基本知识点】

事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数据库系统故障的种类。数据库恢复的实现技术:数据转储、登记日志文件。恢复策略:事务故障的恢复、系统故障的恢复、介质故障的恢复。两种恢复优化技术: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数据库镜像的功能和作用。

【可选知识点】

Oracle的恢复技术,以及和SQL Server恢复机制的差异

【教学提示】注意分析和对比三种故障恢复的方法有什么异同,用户需要参与的部分有哪些。日志文件的时序性,写日志文件、写数据文件以及提交事务的先后次序,并阐述日志文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要尽早写磁盘的(这样事务才能提交,锁等资源才能尽早释放),而数据是尽量推迟写磁盘这样的观点。两种优化技术分别适用于哪种故障。并分析检查点技术带来的好处和问

题所在,使学生明白如何进行权衡设置检查点。

【作业安排】可以安排上机实践作业,上机实践作业内容可以实践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的过程,设置检查点的频率等

7、并发控制(5学时)

【基本知识点】

并发操作可能带来的数据不一致现象。封锁、封锁协议、死锁的概念,监测和处理。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两段锁协议。隔离级别:定义和原理,各隔离级别下可能会出现的不一致现象。封锁的粒度:多粒度封锁、意向锁。

【可选知识点】

不加锁的并发控制机制,多版本控制协议,多版本二段式锁协议。Oracle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机制。

【教学提示】隔离级别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和重点(要编写一个支持多用户并发的系统一定要了解各隔离级别的含义以及在各隔离级别下可能会出现的不一致现象)。Oracle的并发机制和其他所有数据库产品相比是比较特殊的,最好能加以说明。

【作业安排】可以安排上机实践作业,上机实践作业内容可以包括:各隔离级别下可能会出现的不一致现象验证。如何通过在程序中编码防范默认隔离级别下的不一致现象。察看死锁和解锁。Oracle和其他产品并发控制差异的验证(此实验可选)

8、数据库安全性(4学时)

【基本知识点】

数据库安全性的基本概念。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用户标识与鉴别、自主存取控制、强制存取控制、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统计数据库安全性:统计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策略。

【可选知识点】

组和角色。了解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了解固定数据库角色;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措施。

【教学提示】注意分析表和视图权限的差异性。

【作业安排】可以安排上机实践作业,上机实践作业内容可以包括:掌握如何添加、修改、删除数据库用户;掌握如何添加、删除数据库角色以及如何为数据库角色添加和删除用户;掌握如何授予、拒绝和剥夺权限;了解如何管理应用程序角色。验证视图和其他数据对象权限的差异。

9、数据库完整性(4学时)

【基本知识点】

完整性的工作机制(定义机制、检查机制和处理机制)。完整性类型。实体完整性的工作机制。参照完整性的工作机制。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系统提供的控制手段及工作机理,DDL提供的机制,触发器,存储过程。

【可选知识点】

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和规则。断言。

【作业安排】可以安排上机实践作业,上机实践作业内容可以包括:建好的各表输入适当的数据并练习数据的删除和修改,注意检测键码约束、外码约束、非空约束、唯一约束、取值约束

等各种约束在输入数据及数据的删除、修改时的作用,结合课堂教学体会其含义。了解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使用。

10、产品简介和对比(2学时)

【基本知识点】ODBC。系统结构。管理、设计与查询工具。SQL的适应性与扩展。并发与恢复。分发与复制。关系数据的全文本查询。数据仓库与分析服务。XML与Web支持。各产品对比;如何选取数据库产品。

【教学提示】此部分可以选讲。如果不讲,可以将这部分课时挪至讲解完第5部分的内容后安排期中考试。

11、期中考试

教师可以安排一次期中考试,最好采用闭卷考试,内容包括第1,2,3,4,5部分,应重点覆盖的知识点包括:关系代数,SQL语言和数据库设计等问题。

期中考试可根据授课的时间松紧情况进行,建议在讲解完第5部分的内容后安排,可利用机动时间或上机考察的方式完成。也可以将第10部分的内容省略,将课时给期中考试。

12、期末考试与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内容包括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总评成绩应根据其平时表现(平时出勤情况以及平时作业情况)、实践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按照合适比例综合评定。建议平时表现(平时出勤情况以及平时作业情况)10%、实践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60%。

■学时分配说明

1. 上述学时分配没有单独列出习题课时,教师可根据讲课进度和学生作业情况抽出一些学时

讲解习题,上述学时分配中有些知识点的讲授应该有富裕时间,特别是在利用计算机演示而不是手写板书知识点的情况下,根据以往经验上述教学内容(包括适量的习题课)应该可在48学时内完成。

2. 上述学时合计为51学时,还有3学时作为机动(例如,可能正逢十一放假),期中考试可

利用这3学时的机动时间,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另行安排时间。

六、课程实验

数据库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上机实践巩固所学的理论基础、加深对数据库原理的理解,掌握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教学中要突出的是如何将数据库理论运用在实际问题的分析、抽象、求解上(如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在实际中设计中的应用等)。教学中还应努力创造出教学双方对实际问题求解的研究性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挖掘潜能。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详细内容和时间安排参见《中山大学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大纲》。

七、参考文献

本教学大纲的编写除参考有关数据库的教材之外,还参考了以下资料与网站:

国内资料与网站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方向)专业规范

[2]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册,内部资料,2003年9月

[3]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库精品课程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

[4]复旦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数据库教学展示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931024/www/

[5]东南大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dbprinciple/Application/main4.asp

[6]上海财经大学数据库精品课程,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course/sjk/

[7]华中师范大学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精品课程,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course/dbse/dbgreatcourse/index.asp

[8]厦门大学数据库系统原理精品课程,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education/fine_courses/database/

[9]互动出版网书评在线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member/bookbar/default.asp

[10]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

[11]电子工业出版社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

国际资料与网站

[1]美国ACM和IEEE/CS的计算机课程体系CC2001(Computing Curricula 200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cc2001/

[2]斯坦福大学的数据库第一门课程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ullman/fcdb.html

[3]康奈尔大学的数据库第一门课程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courses/cs330/2005fa/

[4]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http://www.cs.huji.ac.il/~db/

[5]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据库第一门课程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cs186/sp06/

[6]哈佛大学数据库第一门课程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cs165/

[7]哥伦比亚大学数据库第一门课程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6042018.html,/4111/20063/

对铁道概论课的感言

UCD 编号: 北京交通大学 铁道概论第三次论文 对铁道概论课的感言 本科生姓名:王宇航09283020 指导教师姓名:沈飞 学科、专业名称: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 二零一一年六月 A Study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s Translations The Third Paper of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A Thesis: Thoughts of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Undergraduate Student: YuHang Wang Supervisor: Fei Shen Academic Title: Computer Science June 2011

对铁道概论课的感言 王宇航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铁道概论》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及我在学习了这本教材后的 理解与体会。 关键字:铁道概论;感想 1 引言 整整一个学期的铁道概论课就这样接近了尾声,在这一学期的铁道概论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很多我国铁路运输方面知识,掌握了一些铁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问题,并且有了很多体会与理解。 2 对本教材主要章节的认识 本节我们主要介绍《铁道概论》这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2.1对绪论的认识 运输是人与物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位移。交通运输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全局性的作用。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与使用范围。都是我们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发挥基础作用,水路建设要继续加强,民航要加大发展力度,管道运输也要发展,铁路发挥的是骨干作用。这些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铁路是我国的主要运输方式,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陆上交通的一种主要工具。铁路运输强度大,里程较长,汇集和辐射范围广。各种运输方式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全国统一的交通运输体系。 1825年英国修建第一条铁路。随后铁路建设日新月异。1876年上海我国有了第一条铁路。旧中国铁路有一定的发展,但分布不均衡,技术设备陈旧落后,且里程太少。新中国建立后,铁路建设有了很大进步。 2.2铁路运输基本设备 铁路是一个综合性的庞大工交企业。为了完成客货运输任务,必须拥有各种运输设备。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Database Syste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制定单位: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制定人:课程组 编写时间:2016年01月06日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07110640 (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模拟实习、独立实验、2学分、40学时 (三)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用的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 《C/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Net编程》,《软件工程》 二、实验简介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以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主要目标,结合本专业的多门专业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Net编程》、《软件工程》等开展专业模拟实习。《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模拟实习将针对一个现有的数据库应用领域,遵照《软件工程》课程中的生命周期法和软件开发规范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按照《数据库原理》中的关系规范化理论进行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并结合《.Net编程》所学基于C#语言及.Net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系统编码与调试,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任务。最后,通过提交实习报告,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通过这一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并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人才。

三、实验项目 实验一:系统需求分析(4学时) (一)实习(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习(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需求分析在软件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2.熟悉数据库建模的方法 3.掌握如何将客户的实际需求转化为描述性设计语言 (三)实习(实验)内容 为将要开发的系统作出一份明确、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需求分析报告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 1.系统的名称; 2.系统概述; 3.系统要实现哪些功能,每个功能的具体描述。 (四)实习(实验)地点 竞秀楼或竞慧楼机房 实验二:系统设计(4学时) (一)实习(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习(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学习CASE工具(Visio或SA2001)的使用,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S2008)设计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2.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 (三)实习(实验)内容 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VS2008)设计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实验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软件工程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一、归类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土壤、断裂、片麻岩、铝土矿、花岗斑岩、背斜、熔岩被、高岭石、张节理、地震、安山岩、 花岗岩、坡积物、流纹岩、糜棱岩、矽卡岩 1.风化作用:土壤、坡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构造运动: 张节理、背斜、地震、断裂。 3.岩浆作用: 安山岩、花岗岩岩、流纹岩、熔岩 被。 4.变质作用: 花岗斑岩、矽卡岩、片麻岩、糜棱 岩。 二、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大,在两极处最小。(×) 2.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依次是氧、硅、铝等。(√) 4.在同一纬度和相同高度上测得的重力值通常海面的比陆地的大。(√)

5.陆壳与洋壳的边界在大陆架边缘处。(×)6.在花果山见到的侵入岩的SiO 含量为61%(质 2 量百分比),它属于中性岩浆岩类。(√)7.通常情况下,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 8.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9.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10.在褶皱中,背斜两翼的年龄比核部新。(√)11.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12.岩浆岩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13.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小。(×) 14.磁异常是由于太阳将大量的带电粒子抛向地球,所引起的局部磁场的变化。(×) 15.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地球的形状为( D )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

《民政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民政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民政工作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ivil Administration Work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 + 学生自学 使用教材:《民政理论与实务培训教材》.民政部人事教育司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2006 年6月第1版. 教学参考书:1.《新编民政概论》.李少虹.农业出版社出版.1993年. 2.《民政工作原理》.金双秋,李少虹.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 年. 3.《民政职业道德》江焕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 4.《民政管理发展史》杨剑虹,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 5.《民政工作导论》陈鸿君,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 一、课程性质、任务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限定选修课程。学习本课程者需要对“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工作概论”、“社会政策”等知识点有相当了解。 2.课程任务 该课程包括婚姻登记管理、收养登记管理、社团登记管理、民办非企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优抚、退伍安置、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行政区划、社会福利事业、社会福利生产等基础运用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与掌握民政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认识民政、从事民政工作的基本才能,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热爱民政钻研民政的兴趣,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把握民政工作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福利社会化、老龄工作、帮困救助、福利企业、双拥优抚、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服务、民政工作的最新理论前沿与未来发展等有关议题,从而理解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开拓整合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的技术。 三、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约6学时) 基本要求:正确地理解民政的含义,掌握民政的由来和发展,了解民政的对象、任务。 重点和难点:1.民政的基本概念;2.民政的历史渊源;3. 民政工作的对象和任务的可变性;4.两种社会机制的作用与民政的关系;5.民政工作社会化与中国的国情。 基本内容: 一、民政的概念 二、民政的由来与发展 (一)民政事务的起源 (二)民政概念的历史演变 三、民政工作对象与任务 (一)民政工作的对象 (二)民政工作的任务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学期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铁道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们了解铁道概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运输业对我国国家、社会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任务 “铁道概论”是中职学校铁路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知识内涵,标准的服务技能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铁路运输第一线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组成 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运用列举法、提问法、教学课件、教案等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二章铁路线路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学习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 教学重点是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System 课程编号: 讲授对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FoxPro》、《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采用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总学时:72 授课:64 上机:8 学分:4 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为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等众多学科提供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是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等学科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语言及数据库设计理论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具有开发和设计数据库的能力,为进一步开发和设计大型信息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要求 1、理论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1、数据库系统概述 2 、数据模型 3 、数据库系统结构 4 、数据库管理系统 5 、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数据库管理技术的进展情况、数据库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以及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 学习本章的重点在于将注意力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方面,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一)课程内容 1 、关系模型 2 、关系数据结构 3 、关系的完整性 4、关系代数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1、需要了解的:产系统数据库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关系数据库产品的发展 沿革;关系演算的概念; 2、需要牢固掌握的: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牢 固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化定义;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的概念。

养老护理员培训大纲及计划1汇编

养老护理师(员)技能培训计划及教学大纲 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级别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训练,培训对象能够在初级养老护理人员必备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养老护理概论、技术护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制定、安排老人的个案护理计划,达到其符合中级养老护理员的岗位工作要求。 三、培训内容 1、养老服务概论 2、生活照料 3、技术护理 4、康复护理 5、心理护理 四、培训时间 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180标准学时; 养老护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120标准学时; 高级养老护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20标准学时。 培训大纲 模块1 养老护理概论 (一)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在初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养老服务的内容、现状以及承德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二)培训内容

理论知识 1.1居家养老服务 1.1.1居家养老服务的由来 1.1.2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 1.2机构养老服务 1.2.1机构养老服务发展及现状 1.2.2国外及香港地区养老服务体系 1.3承德养老服务需求 1.3.1承德养老服务发展历程 1.3.2承德养老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1.3.3承德养老服务发展前景展望 (三)培训教学方式 传统的理论知识授课方式,配合多媒体教学。 模块2 生活照料 (一)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节的培训,学员能够了解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及生活照料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掌握并熟悉生活照料的操作步骤,尤其是特殊老人的口腔护理,鼻饲护理及压疮处理。 (二)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 1.1为特殊老人清洁口腔 特殊老人概念 常用漱口液及适应症 取用无菌溶液法 1.2头虱与头虮的处理 药液配制及消毒方法 1.3压疮护理 压疮的好发人群 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压疮的各期护理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A (Database System Theorem A) 课程编号:052057 总学时数:64学时讲课学时:56学时上机学时:8学时 学分:4学分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萨师煊、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参考书目: 《数据库系统导论》,C.J.Date,孟小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微软公司,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5 课程内容简介: 数据库系统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数据库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技术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数据库系统原理A》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设置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悉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要求是以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为目标,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8章。 第一章数据库概论

主要内容: 1.数据库系统概述 2.数据模型 3.数据系统结构 基本要求: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定义,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全局结构。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实体之间的联系、数据模型。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主要内容: 1.关系模型概述 2.关系数据结构 3.关系代数 基本要求: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关系的运算。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关系模型的完整性约束和专门的关系代数运算(选择、投影、连接)。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主要内容: 1.SQL概述 2.SQL的数据定义 3.SQL的数据查询 4.SQL的数据更新 5.视图 6. 嵌入式SQL 基本要求: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 要求掌握的是:SQL定义语句、SQL更新语句、视图的操作、数据控制。 要求熟练掌握的是:SQL单表查询和多表查询语句。 第四章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 主要内容: 1.关系系统 2.查询优化 基本要求:理解关系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熟练掌握关系查询优化的必要性、一般准则及步骤(实例和语法树)。 第五章关系数据理论 主要内容: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 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宇 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条痕:矿物在 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 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 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 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 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 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71069 课程名称:社会保障概论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践(实验)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 社会工作专业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 先修课程:社会学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并且参照东北石油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而制定,符合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简介:社会保障概论共分为两大部分内容: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制度实践。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制度发展,社会保障的思想发展,社会保障的理论思考,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等。社会保障的制度实践包括有关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内容。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全体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的情况下,能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以及劳动风险的增加,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怎样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使社会保障更好的发挥“减震器”、“安全网”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社会保障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修读对象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和管理体系的实务,能够实际操作所需的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学习社会保障概论需要先修社会学。社会学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又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通过社会学的学习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社会学家的观点。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 Database Principles 学时/学分:58学时/3.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48学时,实验上机10学时) 先修课程:C语言、数据结构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开课院(系、部、室):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成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库原理》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要求学生熟悉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掌握关系代数的基本理论,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数据库管理的技术,并能初步从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工作,了解数据库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6学时 1.引言 (1)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2)理解数据(Data)、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系统管理员(DBA)的概念。 2.数据模型 (1)知道数据的三个范畴; (2)了解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3)掌握概念模型的实体-联系E-R表示方法; (4)了解层次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存储结构; (5)了解网状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存储结构; (6)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存储结构; (7)理解各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3.数据库系统结构 (1)理解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2)理解数据库的两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3)了解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单用户数据库系统、主从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分布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系统。 4.数据库管理系统 (1)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2)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过程; (3)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难点: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两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重点:概念模型的实体-联系(E-R)表示方法,关系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两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二)关系运算 7学时 1.关系数据模型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

2002 (A) 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 10 分)。 要点: (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底部的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 ( 2)产物:“V形”谷、激流、瀑布、向源侵蚀作用、河流袭夺及侵蚀基准面等,4 个以上。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 要点: ( 1)整合 -- 地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 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 特点: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 分四个阶段: (1)碳酸盐阶段 (2)硫酸盐阶段 ( 3)氯化物阶段 (4)砂下湖阶段 要简要说明其过程,图示也可以。 2002 年(B)

1. 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 10 分)。 要点: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两侧及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弯 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的过程。 ( 2)产物:曲流河、牛轭湖、截弯取直等。简要说明其过程。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要点:( 1)整合 --地 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要点:中低纬度为主主要类型有:碳 酸盐、硅质、铝、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胶磷石和海 绿石等。 简要说明 2-3 种即可。 2003(A卷) 1、试述“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并对比三者的基本特点 ( 12 分)。 要点: “V型”谷,侵蚀成因; “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 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 可从谷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政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2106 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Social Policy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必修:社会工作专业 3. 课程目的 社会政策是党和政府在特定时间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工作和管理的目标所采取的政府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政策、策略、法规、措施、办法、方法、规章、条例等的总称,是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社会政策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研究我国社会政策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达到该专业学生在社会工作和管理方面所应具备的能力。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0 5. 建议先修课程 社会学原理、社会工作导论、法学概论、形势与政策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社会政策概论》.关信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社会政策导论》.杨伟民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法,不但要注重课堂讲授,而且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大信息传输量,以调动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考勤、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社会调查报告、平时测验等。(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1)根据授课教师开列的相关书目进行课外阅读。 (2)按照授课教师的布置完成课外作业。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并按时提交调查报告。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社会政策概述 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二、社会政策的特点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铁道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iques of Virtual Devices)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铁道概论”是铁路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 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 2、知识要求: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 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3、能力要求: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 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 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学时分配: 各章学时分配表 2、具体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铁路运输是我过国民经济大动脉,具有高度集中,半军事化,大联动机性质的特点,其主要任务是安全、迅速、经济、合理地运送旅客和货物,铁路为完成运输任务应具有必要的运输设备。 [教学内容]铁路史、中国铁路、铁路运输业的作用和特点

[重点难点]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运输业是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中国铁路特点,铁路现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作业] 1、如何理解铁路运输企业是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 2、归中国铁路特点 3、试述铁路现状 4、铁路运输主要设备指哪些? [课时] 2 第3章铁路线路 [目的要求] 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教学内容] 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路基工程主要由路基本体、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物、路基排水设备3部分建筑物组成;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明渠、隧道等。轨道是列车运行的基础,它是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和道岔等设各组成的。无缝线路就是将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成为长钢轨的轨道。我国一般采用25m的钢轨先在焊轨厂焊成200~300m的长轨条,然后再运到铺轨地点,而焊成1000~20OOm的长轨条或按设计长度进行铺设。轨道几何形位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从轨道横断面上来看,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距、水平、外轨超高和轨底坡;从轨道的纵断面上看,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道的前后高低。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用它的线路中心线表示的。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铁路线路的平面;线路中心线(展直后)在垂直面上的投影,叫做铁路线路的纵断面。为了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安全,防止机车车辆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称为限界。铁路基本限界可分为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两种。 [重点难点] 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作业] (1)铁路线路如何分类? (2)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指哪些? (3)什么是限制坡度?它的大小对运营和工程有什么关系? (4)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为什么会产生曲线附加阻力?曲线半径大小对列车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5)路基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路基如何排水? (6)闽述轨道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7)阐述道岔的组成和作用,道岔号数的大小对行车有什么影响? (8)什么足铁路限界?限界起什么作用? [课时]8 第三章铁路车辆 [目的要求]了解并掌握铁路车辆的分类、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车辆标记及技术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 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doc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刖百 《社会保障概论》是保险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社会保障概论》在保险专业开设,其依托是风险管理的理论、金融理论和广义社会保障机制的理论,更多地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 本课程修读对象为保险专业的本科生。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所具备的社会保障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基础。《社会保障概论》共分为四大部分内容:社会保障的概述,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和管理体系的实务,能够实际操作所需的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本课程以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为依据,借鉴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经济理论与社会实践并重,在分析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各国社会保障的实践,使同学们掌握我国的社会保障时间动向。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是经济学、保险学、金融学、投资学、风险管理、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性质和特征 (2)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地位和作用 (3) 第三章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3) 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 (4) 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 (5) 第六章社会保障管理 (6) 第七章传统社会保障制度评述 (7) 第八章社会保障制度理论思考 (8) 第九章社会保障立法 (9) 第十章养老保险 (10) 第十一章失业保险 (11) 第十二章医疗保险 (12) 第十三章社会救助 (13) 第十四章农村社会保障 (14) 第十五章转型社会的社会福利 (15) 重点章节(重点问题) (17) 参考书H (18) 课时分配 (19)

《铁道概论》

《铁道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______,单位是“人.km”、“t.km”,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应采用换算 吨公里。 2.《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中提出了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______、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 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3.______是机车、车辆和列车的运行基础。 4.铁路路基的两种基本断面是路堤和______。 5.区间一般分为______区间和所间区间。 6.区段是两相邻______站的铁路线段,它包含了若干个区间和车站。 7.客车按用途可分为______、为旅客服务和特殊用途等三种。 8.视觉信号包括信号机、信号牌、信号灯、信号旗、火炬等设备显示的信号,它分为______信号、移动 信号、手信号三大类。 9.动车组中M表示______,T表示拖车。 10.德国正在运营的高速线及时速达200km的ICE列车的通行里程只占德国铁路总营业里程的1%和10%, 却担负着______的旅客周转量。 11.旅客列车的车次以开往北京方向为上行方向,车次编为______数。 12.铁路线路根据其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远期客货运量分为______个等级。 13.道岔号数(N)用辙叉角(α)的______来表示。 14.区段站和编组站统称为______站。 15.货车按用途分为通用货车、专用货车和______货车。 16.地面固定信号一般设于线路______侧。 17.动车组按动力源可分为______和电力动车组。 18.车站等级车站按其所担任的客货运量和技术作业量划分为:______站和一、二、三、四、五等站。 19.车号一般由基本型号、辅助型号及______组成。 20.信号机灯光为红色表示禁止运行;黄色表示______运行;绿色表示按规定速度运行。 21.动车组按动力配置可分为动力集中式和______。 22.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有:道砟轨道和______。 23.铁路车票分为:______票和附加票。 24.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______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 25.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_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26.铁路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______。 27.铁路基本限界有机车车辆限界和______限界。 28.铁路枢纽按其在路网上的地位及作用可分为______、区域性铁路枢纽和地方性铁路枢纽。 29.某铁路车辆标记为C604768543,其中C的含义是______。 30.______反映了铁路线路的起伏变化和高程。 31.铁路标准轨距是______mm。 32.驼峰由推送部分、峰顶平台、______三部分组成。 33.铁路车辆一般由______、走行装置、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车内设备等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34.铁路信号分为______信号和视觉信号。 35.列车运行图中以垂直线等分横轴表示时间,将纵轴以横线划分代表各车站中心线的位置,图上斜线称 为______线。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于 [ ]

《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经济信息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市场营销 适用层次:高起专 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 考核形式:考试 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相关技术。具体包括数据库的概念、关系的结构、表的形成、表单的制作和数据的分析管理。 二、课程学习目标 数据库应用领域已从数据处理、事务处理、信息管理扩大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本课程面向实际应用,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本课程旨在介绍数据库系统以及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相关知识,同时,系统讲述数据库设计理论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等相关概念和技术,为学生全面了解数据库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运用数据库技术从事信息管理,开发、运行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学时部分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础 『知识点』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三级数据模式;概念模型与数据模

型。 『重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三级数据模式;概念模型与数据模型。 『难点』 三级数据模式;概念模型与数据模型。 『基本要求』 1、识记:数据库、DBMS、数据模型。 2、领会:DBMS的功能与组成;三级模式结构如何保证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建立数据模型的意义。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识管理需求,并用概念模型表达。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知识点』 关系数据结构及性质;关系的完整性;关系代数。 『重点』 关系数据结构。 『难点』 关系数据结构;主键约束、外键约束。 『基本要求』 1、识记:关系数据结构的定义和相关基本概念;关系的性质;完整性约束;关系代数运算。 2、领会:关系模型与集合代数的关系;关系操作语言。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关系的候选键、主码、外码、主属性。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48202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英文名称:Labor Law and Security Law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必修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三本科生、行政管理专业大三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法学概论 二、课程简介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必修课,属于专业基础与专业主干课。《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将市场经济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理论与王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相结合,分析和介绍中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问题,并反映我国最新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最新发展成果。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由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两部分组成。劳动法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关系与附随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地位与作用;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权;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责任;劳动执法;劳动争议处理等理论与实务问题。社会保障法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概念、范围、功能、类型;社会保障法概念与特征、法律关系、地位;中外社会保障立法等基本理论与实务问题。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全面学习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强学生对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水平以及运用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Course Project of Database System 二、课程编码:1300371 三、学时与学分:1周,1学分 四、先修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 五、设计目的与要求 课程设计目的: 1.熟悉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熟悉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开发过 程; 3.掌握一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DM5、ORACLE 或SQL SERVER)的应用技术和开发工具的使 用; 4.熟悉数据库设计工具的使用; 5.熟悉数据库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6.熟悉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课程设计要求: 1.在课程设计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定一个数 据库应用系统的题目,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和 应用系统设计,并提交相应文档。 2.数据库管理系统仅限DM5、Oracle以及MS

SQL Server; 3.开发工具限PowerBuilder、Delphi、C++、 JAVA、.NET平台或其它动态网页开发工具; 4.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C/S)结构或浏览器 /服务器(B/S)结构实现。 5.系统应严格遵照题目要求进行设计,可在其 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但不得违背,原则 上不额外增加与要求无关的功能。 6.系统中应适当体现下列技术的应用:存储过 程,触发器,索引。 7.提交系统的源码及文档。 六、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类各学科专业 七、实验环境 1.Windows 2000/XP/2003操作系统,Server 版; 2.DM5 for Windows企业版/标准版,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2005企业版/标准版,或 Oracle 9i/10g; 3.PowerBuilder / Delphi / Visual C++ / Jav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