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 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2回延安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2020年 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2回延安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18分)

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白羊肚手巾肚:dù 白毛巾

B. 二十里铺铺:pū地名

C. 东山的糜子糜:mí黍类谷物

D. 米酒油馍馍:mó 黍米面饼

【答案】D

【考点】常用字字音,方言误读,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回延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给汉字注音和解释词义的能力。

A.晋西北河曲一带以白毛巾兜包后脑,前额上方打个结,显示一种阳刚英武之气,类似陕北风俗。到了晋东南则头顶粗布,脑后打结,方便轻松,谓之“戴首巾”。读音为“dǔ”;

B.二十里铺,这里“铺”应该读去声,是宋朝开始,延及元明清等朝代递送公文、迎送往来官吏的驿站。

C.东山的糜子(méi);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蹑手蹑脚水波荡漾飘浮

B. 柔声细语波光艳影破锭

C. 力挽狂斓天南海北延河

D. 悄无生息沉默寡言沉淀

【答案】A

【考点】形近字字形辨析,回延安

【解析】【分析】B项中“锭”应为“绽”;C项中“力挽狂斓”的“斓”应为“澜”;D项中“生”应为“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并准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难度不大。

3.下列各句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登时:立刻

B.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脑畔上:头上

C. 我梦见鸡毛信来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 天南海北想着

你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答案】B

【考点】词义理解,回延安

【解析】【分析】脑畔是汉语词语,读音nǎo pàn,意思是指窑洞顶上。

故答案为:B

【点评】方言。指窑洞顶上。何其芳《信天游》诗:“你在脑畔我在院,探不见亲口笑一面。” 贺敬之《回延安》诗:“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还响着脚步声。”

4.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B.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C.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D. 双手/搂定/宝塔山

【答案】B

【考点】停顿与节奏,回延安

【解析】【分析】B项中“满窑”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应为“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节奏的划分。诗歌中的节奏,指的是朗读时短暂的停顿,以便把诗人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不能仅凭感觉来划分。划分节奏常用的方法有:1.根据词或词组划分。2.根据意思划分。3.综合词、词组和意思来划分。4.朗读划分。

5.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答案】A

【考点】回延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解析】【分析】A项的修辞应为拟人。其余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掌握情况。

6.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糜子和谷借指当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红旗指正确的政治方向,书指学习的“马列”、毛泽东著作。)

D.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歌颂了党的领导。)

【答案】A

【考点】回延安,比兴

【解析】【分析】A项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与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分析时,应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切忌空洞。

7.文学常识填空。①《回延安》选自《________》,作者贺敬之是当代________、________家。诗集有《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文学剧本《________》(与丁毅等人合作)。

②《回延安》中以动作表现亲人重逢时的喜悦和激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贺敬之诗选;诗人;剧作;白毛女;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考点】近代文学,回延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内容涉及作家、作品及对作品的理解。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平时学习时,应多加积累,既要记得准,还要记得牢。

二、诗歌鉴赏(共2题;共31分)

8.阅读《回延安》片段,回答问题。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下面各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喊“前进”

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2)请仔细品味诗中划线字“照”与“喊”的表达效果。

(3)怎样理解“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这句话的含义?

(4)请简要概括这节诗的主要内容。

【答案】(1)C

(2)“照”字揭示革命思想的作用,“喊”字写声音,有强烈的动感和号召力,写出了一种锐不可当的气势。(3)这句话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承接上节末句,展示了延安人民前仆后继,似“滚滚延河水”奔腾向前的豪迈气势。

(4)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考点】把握诗歌主题,感悟诗歌的特点,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回延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C句中的“喊”字赋予了“延河”以人的动作,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品味能力。“灯光”借喻毛泽东思想,“照”写出了毛泽东思想影响之大。“沿河滚滚”之声借喻党中央的号召,“喊”写声音之大,写出了党中央的号召力之强。

(3)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重要句子的能力。“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在诗歌的最后一节,这一节主要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结合文本不难理解本句的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能力。阅读这节诗可知本节可分为两层,一是,回顾歌颂延安辉

煌的革命历史。二是,展望美好的未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正确辨析各种修辞手法,关键在于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品味能力。解题时,既要联系词本身的含义,也要联系中心主旨(或诗人的情感),写出其表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特点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重要句子的能力。答题时应联系上下文,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入手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能力。归纳概括文段内容要找到相关的语段筛选出有效信息进行概括,特别要注意抓住中心句,如果没有中心句则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的问题。

桂林山水歌(节选)

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1)节选诗句赞美了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2)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拟人)

B.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比喻)

C.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拟人)

D.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夸张)

(3)判断下列破折号用法是否正确。

①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转折)

②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解释说明)

③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表示声音延长)

④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解释说明)

(4)本段诗句重点围绕哪两个字展开描写?写出景致的名称。

(5)“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从________方面赞美漓江的美景。

【答案】(1)桂林的山水之美;对祖国山河热爱

(2)A

(3)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

(4)重点围绕“山”、“水”两个字展开描写。所描写的景致有:漓江、桂林城、独秀峰、老人山、伏波山、还珠洞、鸡笼山。

(5)色彩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回延安

【解析】【分析】(1)本诗选自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诗的开篇就把读者引向一种让人神往的艺术境界:“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神姿仙态,如情似梦,山环水绕,令人陶醉。诗句既抓住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特征,又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2)“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云雾缭绕、秀丽、出众的特点。

(3)“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4)诗人没有停留于单纯描摹桂林山水上,而是借以抒发自己对于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桂林山水入胸襟,/此景此情战士的心——/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寄情山水,心潮起伏,进而抒发一个革命战士对于祖国的深挚感情。正因为诗人是以战士的眼光、战士的胸怀去感受和描绘桂林山水的,因而他笔下的就不仅是山水,其中还有“对此江山”油然而生的那一股强烈的自豪之情。景美情深,诗人很好地继承了我国古代山水诗借景抒情、以形传神的手法。

(5)结合“绿、白、红”分析可知从色彩方面赞美漓江的美景。

故答案为:(1)

桂林的山水之美;对祖国山河热爱

(2)A

(3)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

(4)重点围绕“山”、“水”两个字展开描写。所描写的景致有:漓江、桂林城、独秀峰、老人山、伏波山、还珠洞、鸡笼山。

(5)色彩

【点评】诗人贺敬之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情赞美伟大的祖国和英雄的人民,让人们仿佛透过眼前的桂林山水看到另一幅更为壮丽的图景:全国人民正在运用彩笔,挥汗如雨,到处创造更新更美的“桂林山水”。这是诗人战士情怀的流露,有着共产主义理想的闪光。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6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宇。元祜中,锁试①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yuè)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③,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④之士争衡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诗后》)

【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③谑弄:开玩笑,嘲弄。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有乞书者________

②不择精粗________

③书遍乃已________

④虽谑弄皆有义味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②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

(4)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的人;选择;停止、止;即使

(2)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

(3)①(他都会)神情严肃地责问他,有时到底(最终)也不给(他)一个字。②他天性好酒,然而喝

上四五龠便醉了。

(4)①苏东坡为人率真(自己喜欢书法,但从不给别人;即使酒量不行也要喝醉)。②书法技艺高超(酒醒后写的字潇洒飘逸)。

【考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回延安,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这四个字的解释虽然来自课外的材料,但根在课内。“者”,很常见,如“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择”,来自“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已”来自“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不能自已”(《一面》)。“虽”见“虽乘奔御风”(《三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口技》)。做题时,第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意进行思考,再结合熟悉的文章回忆词语的意义。另外,要注意检验,将想好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2)本题考查顿的划分能力。旬首联词“然”后要停顿,“不能四五龠”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已烂醉”又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所以这两个短语之问要停顿。

(3)翻译句子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诘责:责问。或:有时。与:给。②性:天性。然:然而。

(4)此题属于“领悟主旨”题。扣住“神人”,从内容分析称为“神人”的具体原因。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平时学习时,应多加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对原文的翻译不可图省力,必须下真功夫,按照“信、达、雅”的原则,逐句翻译。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苏东坡平时极不吝啬展示自己的书法,但不可求他写。凡是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拒绝,有时到底也不给一个字。元秸年调他在礼部任职,每次见到桌上有纸,他都会不择好坏地在上面写字,写完了才停止。他天性好酒,然而喝上四五龠便会醉,不管什么场地,倒头便睡,鼾声如雷:不久酒醒后,所写的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像是神仙中的人呀!这哪里是当世的书法创作者能与他争高下的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