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师生之间的沟通艺术

浅谈师生之间的沟通艺术

浅谈师生之间的沟通艺术
浅谈师生之间的沟通艺术

浅谈师生之间的沟通艺术

一直以来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在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现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出现,学生需求的变化,都让班主任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班主任首先必须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实施目的明确的教育,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可以说师生之间心理沟通是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谓心理沟通,是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一方面是指学生能够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并发自内心地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随之转化为行动,教育收到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则是指教师能够理解学生言行所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背后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真诚地接受彼此,不曲解对方,不产生阻碍教育实施的隔阂、误会。

我们经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有的班主任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班主任批评学生时轻声细语,却能叫被批评的学生心服口服,相反有的班主任批评学生刚说没几句就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实这些现象背后所透露的原因是令人深思的,其不但说明做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如果班主任不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平等地将心比心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他对学生的关心和理解,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时的教育才会达到积极的正面的效果。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体现了师生人格平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那么作为一个班主任,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究竟要做些什么呢?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1、了解是教育的基础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工作。在刚接手一个班级的时侯,一定要借助各种方法摸清学情,这里所说的学情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学习习惯(态度、成绩、能力等)、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及家庭环境,摸清学情可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

多问。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在接受一个新的班级时,让学生说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比班主任大谈自己的教育目标要重要得多,问问学生适不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有什么困惑,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等等,这会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初步的信任和亲近感,是班主任日后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重要基础,除此以外,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学习习惯、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家庭教育等,如有可能,还可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工作做准备。

巧谈。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走廊、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等,对于某些敏感的话题更要慎重地选场合,否则有可能会事与愿违。如有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班主任就曾经选择在茶社里和班上的男生交流关于早恋的话题,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保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让学生获得安全感,放下戒备心理,对于老师所说的话也比较容易接受,试想班主任如果选择在有其他老师在场的办公室里去谈那么令学生尴尬的话题,那么谈话的效果可能就大相径庭了。还有一点十分关键,不管在

什么场合谈话,尤其在前面提到的一些非正式的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选准交谈的突破口非常重要,从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让他们放松身心,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

善观。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行为的波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获得主动权,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2、“爱是理解的别名”,首先要爱,其次理解,最终才能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他们身边扮演着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每天他们与班主任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父母,这也使他们不自觉地对班主任寄予了很多的期望,他们希望班主任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情感的沟通者,他们对班主任既敬畏又怀揣非常复杂的情感。同时对于班主任来说,能对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给予关爱,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师爱毕竟不同于父母之爱,它无关于学员亲情,它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世界上另一种伟大而神奇的情感力量,更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所指出的方向迈进。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真正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实现最初的教育目标。

然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做到爱优等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学困生。班主任一定要努力地去热爱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好坏而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能因为学困生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任何一个学生打入另册,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用心尽心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3.奖惩分明,促进疏导顺利进行

对学生除了倾注一片爱心之外,还必须时时约束他们,严格要求他们,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才会收到良好效果。严师出高徒,在班级管理中,有三类学生要特别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一是班干部,二是后进生,三是优等生。对班干部要求有其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要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后进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某方面不如人意而显出悲观、苦闷、忧郁、抵触、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所以对待后进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彻底的丧失希望,如果一个班级里出现一个彻底绝望、破罐子破摔的学生,他对班级的破坏力将是致命的。班主任应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对其进行正面地引导,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联系班级其他成员为其营造氛围,反复心理暗示,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而对优等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避免其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如果说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每位班主任最头痛最棘手的工作,那么,发现优等生隐蔽的缺点,给予严格而有效的教育,未必不是

件困难的事。因此,教育优等生谦虚自爱和鼓励后进生自尊自信是同等重要的。班主任如果能这样做到凡事皆出自公心,一碗水端平了,学生才会真正心服口服,毫无怨言,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了心里障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