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简答题专题复习(学案)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简答题专题复习(学案)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简答题专题复习(学案)
(完整word版)高考文言文简答题专题复习(学案)

文言文简答题专题复习(学案)

第一部分、高考文言文简答题回顾

考查内容:

1、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

2、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清晰梳理

3、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

4、对文章事理情景的关系分析

5、对艺术手法关键词句的分析理解

典型题例:

1、 07年湖南卷

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3分)

答:指墨子“若辩其辞”

2、08年湖南卷

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意,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答:(1)欧阳颍品行正,持身谨严。(2)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颍有意同他保持距离。

(3)欧阳颍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升迁,不是靠晋公提拔。

3、2003-2005年上海卷:

①乙文“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

么翻译?作者是否用它直接描绘洞穴恐怖的景象?为什么? (03年上海卷)

②乙文中最能概括徐霞客探险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03年上海卷)

③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 (04年上海卷)

④根据文意,“笔奇”(“笔翻空则奇”)、“词畅”(“词旁搜曲引则畅”)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05年上海卷)

2006年上海卷:

①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3分)

②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③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2分)

④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3分)

2007年上海卷:

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

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

“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 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命题展望:

1、考查点

I 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II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命题的规律和类型:

1)把握文意题,如2003年上海卷第28题和2006年上海卷第24题等;

2)归纳概括题,如2004年上海卷第28题等;

3)鉴赏评价题,如2006年上海卷第21题和第26题等。

3、答题的方式:

1)摘抄式即要求考生用文中的原话进行回答,如2000年上海卷第21题(文中划线部分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2007年湖南卷第14题(“此”指什么?)

2)概括式即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回答,如2004年上海卷第28题、2006年上海卷第24题、2008年湖南卷第14题等。

命题方向:

过去是“言多文少”,现在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是指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常见句式的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和评价。从今年试卷结构调整看来,“文”的分数比重越来越大。

第二部分文言文简答题的考查内容:

1)把握文意;

把握文意是指在文言文阅读中,通过文言常用词语的理解和句意认知,把握整个文段的文意。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读懂原文,联系语境,并简要作答。如:《触龙说赵大后》一文的习题“在触龙看来应该怎样爱子女?

解题步骤:

一找到文章回答该问题的句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二翻译成现代汉语“父母疼爱他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

答题模式:

第一步在文章中找到文章主旨句。往往是表议论的句子。

第二步翻译成现代汉语。必要的时候可以作适当的补充说明,以突出其现实意义。如上题可以加上“而不应该溺爱孩子”。

变式题:

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理解

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一文习题“孔子对四个人的谈话作了什么评价”。

2)归纳概括:

①原则:

(1)概括要完整、全面;

(2)概括要准确、恰当。

②步骤和方法: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2)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习题“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答题模式

第一步确定答题区间。是“听了邹忌的分析”后。

第二步审清核心要求。是“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第三步筛选出相关的句子,将相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概括。

变式 1 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

例1《触龙为什么说赵大后》一文的习题“触龙为什么说赵大后更爱燕后?”

变式 2 分析事理情景关系

《游褒禅山记》设题:本文通过写游览过程所见之景,写出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鉴赏评价: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鉴赏,就是要求能够判断文章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要以全面深入的阅读分析为基础,要全面辨证地评价文章,评价要有理有据,要具体充分,有深度。对待古代作品的评价,要辨证地分析,历史地看待,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评价,也不能用今人的要求来苛求古人。如:

2006年上海卷第26题: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

参考答案:应有辩证认识: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义;“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

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⑥从论证方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比喻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等等,运用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手法(技巧)。

第二步具体分析该手法(技巧)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该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4)开放型

在许多课改地区文言简答题已经由常规试题发展到开放型。总结起来有几种考查方式:

1.类举型

①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②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2.赏析型

例: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3.评议型

①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

②乐羊子与何岳都有拾金不昧的美行,但他们的做法不同。请你对这两个人的行为作简要评价。

4.启悟型

①甲、乙两篇短文说的都是有关读书求学方面的事,你读了以后有什么启示?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②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③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5.补充型

例:(甲)(乙)两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怎样的观点?要想学有所成,除此之外,你认为还需要哪些条件?

6. 建言献策型

①××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②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第三部分文言简答题常见类型

一、阐释型

这类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重点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在此基础上经过独立思考进行回答。例如:(见“练习一”)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盖意乘间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搜曲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亦断无攻坚摭实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纸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虑文之不理明辞达、神完气足也哉!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大将军得之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1.作者以兵家术语口口口口来阐述为文之道。

2.根据文意,“笔奇”(“笔翻空则奇”)、“词畅”(“词旁搜曲引则畅”)的含义是

笔奇:词畅:

3.对“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对于其中所含意蕴就可以一览无余。

B.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开掘其中的意蕴。

C.反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就可以发现原先的题目缺乏深刻的意蕴。

D.反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会发现原先的题目不够含蓄。

4.本文阐述了有关写作的与两个方面。(2分)

5.文中先说“予以数言了之”,后说“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两者并不矛盾,请说说理由。

二、归纳型

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如(见“练习二”)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1.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部________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________人名。

2.对“就善水草舍止”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就近修缮好水边的草房住下 B.靠近有好水的草地住下

C.就近好好地在水草边扎营休息 D.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3.李广和程不识治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 □,后者□ □。用文中词语回答

4.作者引《易》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治军应该____ ____。

5.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评析型

这类题要求考生能够对文中的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法、某关键句的意义或文章的语言特点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要答好此类题就必须依据原文,从实际出发,对原文内容进行辩证的思考和客观的评价。如(见“练习三”)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牑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ā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园,可也!1.本文第一、二段分别叙述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

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

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的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

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

3.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4.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5.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

四、创新型

这类题思维量大,综合性强,要求考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答题过程中体现个性化的思考,对事物得出较为独立的结论,这类题不同程度体现了开拓性、探究性、创新性的要求。如(见“练习四”)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日,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妾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蚤食后,出门而望()(2)间乃一得()

(3)更诣别塘求钓处〔〕(4)问之常钩钓家,率如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能同的一组是

A.余疑钓之不善

B.皆毕食以出

动而掣之则无有久之,能以足音辨门

C.无何,浮子寂然

D.亦知其趣焉

晴碧泛然且焉置土石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饵钩而下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中表现了钓者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5.“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这一情景充满了生活情趣,请展开想象拟写一段对话。

问:____ 答:______问:______答:_______

第四部分、巩固练习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射说元好问

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胜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曰:“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①,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弓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②,彀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③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私曰:“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元子闻之曰: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注】①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②彀:拉弓。③走:自称谦词。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晋侯觞客于柳溪______________ 再而贯马耳之左______________

而的又为一 ______________ 以的贤主人之欢______________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顾尝学焉/顾谓所私日②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将若车轮焉

A.①用法意思相同,②不同 B.①用法意思不同,②相同

C.①②用法意思均相同 D.①②用法意思均不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何谓得之于心?

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4、“说”常常有所叙、有所议。从本文看,所叙的事情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议的观点是(用文中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2题。

登不必有径,荒棒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峰极危者,必跃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途穷不忧,行误不

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选自潘来《〈徐霞客游记〉序》)

1.“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具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翻译?作者是否用它直接描绘洞穴可怖的景象?为什么?

猿挂蛇行:答:

2.文中最能概括徐霞客探险精神的句子是。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文章冠世()(2)不跻大位()

(3)盈其箱笥()(4)为时所排()

2.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 B.所以不欲观览

C.衣冠之士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

4.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__________,李的态度是________。

5.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八、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修(欧阳修)始在滁州,号口口,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

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

1.修始在滁州,号,晚更号六一居士。

2.写出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文章止于润身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其平居教他子弟

3、文中划线部分共有3个分句,请依次把它们写出来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1) (2) (3)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九、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齐桓公逐白鹿,至麦丘,见邦人曰::“尔何谓者也?”对曰:“臣麦丘之

邦人。”桓公曰:“叟年几何?”对曰:“臣年八十有三矣。”桓公曰:“美哉寿也!”与之饮。曰:“叟盍为寡人寿也?”对曰:“野人不知为君王之寿。”桓公曰:“盍以叟之寿祝寡人矣!”邦人奉筋再拜曰:“使吾君固寿,金玉之贱,人民是宝。”桓公曰:“善哉祝乎!寡人闻之矣,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叟盍复之。”邦人奉筋再拜曰:“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亦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桓公不说曰:“此一言者,非夫前二言之祝,叟其革之矣。”邦人澜然而涕下,曰:“愿君熟思之,此一言者,夫前二言之上也。臣闻子得罪于父,可因姑姊妹而谢也,父乃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使左右而谢也。君乃赦之。昔者桀得罪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君得罪于臣也,至今未有为谢者。”桓公曰:“善哉!寡人赖宗庙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遇叟于此。”扶而载之,自御以归,荐之于庙而断政焉。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非独管伸也,亦遇之于是。

1.写出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叟其革之矣()自御以归()

2.与“美哉寿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B.大王来何操C.甚矣,汝之不惠D.不拘于时,学

于余

3.与“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今以钟馨置于水中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刿)问:“何以战?”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金玉之贱,人民是宝

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

5.“邦人”认为,他自己说的话哪一句最重要?

十、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知杭州仁和县( ) (2)以谢平昔奖进( )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 (4)所忧者气峻而骄( )

2.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D.以成其德耳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4.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5.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

十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臣名之名( ) (2)臣故畜牸牛畜( )

(3)公诚愚矣诚( ) (4)管仲正衿再拜曰正( )

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4.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5.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___ ______,“修政”的内容是___ _______。十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则人谁肯固矣()(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

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4.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5.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十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①予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④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日:“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1.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

2.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3.“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4.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

(1)(2)

5.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

文言文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精做江苏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点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级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级 (1)辨析文句意义;(2)归纳内容要点。 一、(2014·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 ..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第一时段(8~10分钟):读懂文言 第一步:粗读——感知标题,浏览全文,读读文意概括题。 第二步:细读。 1.圈点勾画:圈点出关键性词句,概括各段内容。 答:答案第一段:针对严生的来信谈自己“二文”的主旨,并借此委婉道出自己不愿成为严生老师的原因——内不足为,外不足当。 第二段:进一步指出拒为严生师的原因,但并不拒绝以“言道、讲古、穷文辞”为师。 第三段:称赞严生为文畅远,向严生指出求师之道,并希望两人“交以为师”。 2.明意辨理: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答案为师之道,不在乎“名”,而在乎“实”;为师之“实”,在于“言道、讲古、穷文辞”,在于“好道”“求道”;在为师之“方”方面,可以“交以为师”。

北京市 2020届高三文言文阅读简答题常见题型与答题思路

2020届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总攻略 常见题型一: 文意理解、梳理、概括类 此类题型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分为“概括人物特点”类和“概括文本内容、观点、主旨”类。 (一)概括“人物特点” 主要考查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阅读与理解,能否准确捕捉人物在文中的核心表现;二是词语积累与表达,能否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使用题干要求的“恰当的熟语或成语”进行表述。 提问方式:根据文意概括人物特点并简要说明 答题思路:逐段梳理,不漏要点→提取关键词,概括人物特点→结合事例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解析】 要从语义和感情色彩两方面思考,要符合对三人的整体评价: 1. 对桓公主要是其治国理政、知人善任的正面评价,也可评价其“野心勃勃”; 2. 对管子主要是关于其谋臣角色的评价,可为正面的“深谋远虑”等评价,也可为反面的“诡 计多端”; 3. 对衡山之君的评价主要从贪婪、短视、不够明智入手,亦可对其弱国处境予以同情理解,但 不可给予褒奖。 ☆答案须为成语或熟语(熟语:日常使用较频繁,使用习惯和字词组合相对固定的词语。) 【参考答案】 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 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 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浅) 【答题思路解析】 1. 准确理解题意中的关键词 过人之处是褒义词,程度上区别于一般的特点或者优点,如好学与程门立雪 2. 根据题意找到答题区间; 3. 翻译并梳理相关语句,对内容进行分类; 4. 用能够表述“过人”的词作答。 【参考答案】

①善于骑射(勇猛善战),屡经战阵,所向披靡。(D1) ②虚心受教(谦虚受教),折节读书,深通兵法。(D2) ③奋斗不懈(自强不息),出身低微,终成栋梁。(D3) ④治军严明(赏罚分明),有勇有谋,多有奇功。(D4、5) ⑤率先垂范(仁爱谦让),同劳同苦,深得人心。(D5) ⑥深沉有智(深沉有谋),见机行事,屡建战功。(D4、5) 答案中的表述可以灵活,两个支点应该明确。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答题思路解析】 1. 根据题意明确答题区间是第二段; 2. 翻译并梳理相关语句,对内容进行分类; 3. 薛翁特点+ 熟语(成语)+ 三个角度 【参考答案】: ?鸿儒硕学(博闻强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学多才、博古通今、知识渊博……) ?深居简出(高深莫测、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真人不露相、大隐隐于市、来无影去无踪、神龙见首不见尾、闭门不出、行踪不定、隐姓埋名、为人低调、独来独往……) ?不慕荣利(与世无争、淡泊名利……) ?声名远扬(闻名遐迩、久负盛名……) ?洞若观火(高屋建瓴、洞见症结……)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授人以渔、教导有方……) ?自视清高(为人孤僻、清高自傲…… ?慧眼识珠、直言不讳…… 【答题思路解析】: 1.“哪些”,要求写出两条以上。 2.“过人之处”,应该是褒义词语或短语。 3.应区分“过人之处”与一般优点在程度上的区别:比如,“程门立雪”与“敏而好学”的程度 明显不同,前者体现“过人”二字程度充分,后者只是一般的优点,并无“过人”的程度,故不得分。 【参考答案】: ?有立雪程门的精神(见贤思齐/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有见微知著的预判力; ?有明察秋毫的辨别力; ?深谙以寡御多、以简驭繁之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智勇双全……)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教师

(史传文阅读) 一.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1.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①姓名、字号;②籍贯;③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④学识;⑤性情;⑥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⑦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2.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初,如:乾元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 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3.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二.传记类文本的四大特点: 一是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 二是官职。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解读示范一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 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分析理解: 1、人物:白居易、刘禹锡、李德裕、贾谊。 2、正面:刘—李,白与贾作侧面处理 3、事件:刘询问李是否读过白的文章,李说没有读也不想读 4、事理:刘希望李能够重用白,李忌其才而排之。白的遭遇与贾相似。

江苏语文高考卷文言文详解版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于)有司,辄【总是】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jiǎn【艰难窘迫,坎坷不顺。】二十年。文恭捐馆【捐馆是死的比较委婉的说法,“捐”指放弃,“馆”指官邸,字面上来说,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官邸,一般是指官员的去世。后遂以“捐馆”为死亡的婉辞。亦省作“捐舍”】,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舍弃】其梯,轴轳【用辘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悼念,凭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叹气;抽。是日将别,顾【回头】大父曰:“汝 3.傲慢。 4.穷困。 5.驽马,亦指驴】,特【只】耕而【却】不获耳,藨蓘【biāo gǔn耕耘和培育】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

“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大概】不死矣!” 我祖父的名字叫张汝霖,号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小时候他不愿意临摹书法家的书法,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被录取。于是就用粮食买了个上太学的资格读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我曾祖父去世后,家境一天比一天困难。我祖父在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的梯子,用吊车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曾祖父坟旁的树都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流满面,哭啼着离开。曾祖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的坏话,说我的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声叹气。那天邓文洁要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能保住你先人的事业。”祖父哭着说:“我的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是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的。”邓文杰说:“有这种情形吗我要当面考考你。”就顺手取了“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让祖父写文章,祖父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邓文杰又惊又喜,鼓掌说:“你的文章应当在社会上出名,岂止是在考

2020高考考前指导——文言文阅读

2020届高考语文考前指导——文言文阅读策略【阅读指导】阅读文言文正确的步骤: 第一步:整体阅读要求: ①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如果有主观题,先审题,带着问题去读文本。 ②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③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第二步:细读题目要求: ①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代入法、排除法、比对法等,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 ②利用好最后概括分析选择题(还有实词解释题和句子翻译题)辅佐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往往事半功倍。 第三步:重读全文。 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在具体语境中落实文句翻译。 【解题指导】 一、文言实词推断题或释义题: (一)选择题采用代入法。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根据语境判别。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因此联系教材解题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命题时不常见的实词解释往往是正确的,而常见词语若解释成平常意义则可能是错误的。最高原则就是依据语境加以判别。 常用方法有:字形推断法;通假字推断法、联想推断法(课内字词、成语)、结构分析法、语法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等。 (二)释义题采用联系法。立足上下文断定词性及作用,结合实词积累,推敲语境义。 二、信息筛选题:采用排除法。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 三、概括分析题:采用比对法。1.仔细分辨,锁定区间。2.题文对比,排除干扰。 主要干扰类型有:(1)无中生有(2)曲解文意(3)颠倒时序(4)张冠李戴(5)偷换概念(6)事件杂糅(7)表述失度等等。 四、主观题:1.确定信息,审清题意;2.回归文本,圈划筛选;3.合理表述,概括答案。 一般要求概括与传主相关的信息有:品质、事件、原因、心理、表现等。注意信息区间要全,防止遗漏信息;语言锤炼要准确,避免答非所问。 常见传主性格特征: 文臣:修身爱民、好学聪颖、深谋远虑、恪尽职守、淡泊名利(轻财重义)、廉洁无私、刚烈正直、谦虚谨慎、执政有方 武将:忠诚、勇敢、忧国、居功不傲、爱兵如子、足智多谋、受人爱戴 五、文句翻译题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轻易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含熟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

江苏历年高考文言文汇编——精校版

文言文训练1 (2010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

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二十以归吾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庶几:希望。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简答题应对策略教案

高考文言文简答题应对策略教案 一、导入:我们师古,重在师其“思”,师其“艺”,简答虽简,内涵却极深广。 二、考查内容: 1、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 2、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清晰梳理 3、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 4、对文章事理情景的关系分析 5、对艺术手法关键词句的分析理解 三、典型题例: 1、07年湖南卷 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3分) 答:指墨子“若辩其辞” 2、08年湖南卷 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意,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答:(1)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2)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颍有意同他保持距离。 (3)欧阳颍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升迁,不是靠晋公提拔。 3、2003-2005年上海卷: ①乙文“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 么翻译?作者是否用它直接描绘洞穴恐怖的景象?为什 么?(03年上海卷) ②乙文中最能概括徐霞客探险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03年上海卷) ③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 (04年上海卷) ④根据文意,“笔奇”(“笔翻空则奇”)、“词畅”(“词旁搜曲引则畅”)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05年上海卷) 2006年上海卷: ①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3分) ②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③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2分) ④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 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3分)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考题形式和设题角度 2、掌握知识体系 3、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二、教学内容 1、考题形式:(1)单选题;(2)翻译题 2、设题角度:(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知识体系 (1)应该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2)常见古今异义词 (3)偏义复词 (4)常见通假字 (5)常见实词活用 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②名词用作状语 ③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 ④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6)应该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7)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倒装句 a主谓倒装b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d状语后置 ④省略句 a省略主语 b省略谓语 c省略宾语 d省略介词 ⑤固定句式 a表陈述语气 b表疑问语气 c表反问语气 d表感叹语气

4、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1)理解实词意义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推断 ②通过语法词性推断 ③根据整句句式推断 ④迁移联想推断 (2)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通过在句中位置来判断 ②根据上下句关系来判断 ③联系具体语境来判断 ④结合课文迁移联想来判断 (3)翻译句子的方法 ①原则:信、达、雅 ②具体操作六字法:留、增、删、补、换、调 ③依据: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前 后语境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①通读全文,把握体裁特征: 传记,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

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文言文真题

文言文高考真题特训(2008—2017) 二、文言文阅读(18分)2008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 ..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第十篇 浅谈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些技巧

第十篇 浅谈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些技巧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大同小异,离不开实虚词辨析解释、人物形象及特征性格辨别以及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与赏析,加上翻译题。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试题一般为4题,分值基本维持在18分左右,考查形式多为客观题。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形式近几年来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客观题由3题减为2题,此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答题难度,即: 1、第一题实词辨析(客观) 2、第二题虚词、人物性格、内容概括(客观) 3、第三题翻译(主观) 4、第四题内容概括(主观)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基本为人物传记。从全部题目中考查“文章理解赏析”(新变化下一般为第二个客观题)的题目着手,因为这类题目会告诉考生一些人物的正确信息,然后精读文章,要基本了解人物的:1、所处时代及特征、时代重要事件(如战乱、国破等)、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与之相关的人和事等,此种信息较为浅显,易整理归纳。 2、人品性格、正侧面人物评价等,此种信息相对隐晦,需考生注意细节,根据人物具体事迹及他人侧面的衬托表现来整理分析。

一、实词考查 规律:主要考查是否会利用上下文推测实词含义 考查形式:客观题 1、从未见过的实词,一般来说通过直译,如果语句通顺,则基本正确(此为题目设置的干扰项,一般都正确)。 2、从字音出发,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放入句中通顺,则解析基本正确。 3、常见的实词,综合课本内容,代入句中通顺,即为正确。 例:(2016江苏高考卷)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不事文墨久已事:从事 B.病目眚(shěng)病:疲惫 C.詈(lì)不佳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鞫(jū)之鞫:审讯 此题C,D选项均为生僻词,回到原文,结合上下句意思,代入句中通顺解释无误,成为干扰选项,考生无需在此类选项上过多回忆思考所学知识;A选项较为简单;B选项从语句结构成分来看,“病”词至少为一个动词,此选项解释有误,译为“患…病”。 二、虚词对比 规律:主要考查虚词的积累。 考查形式:客观题

高考的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教师.doc

2014 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 史传文阅读 ) 一. 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1.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①姓名、字号;②籍贯;③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 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 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④学识;⑤性情;⑥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⑦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 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2.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 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 +初,如:乾元初;②年号 +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年号 +中,如:天监中;④年号 +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 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 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 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 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 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 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 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 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3.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 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 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 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 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 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

江苏,高考文言文字词,翻译详解

三、(06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相貌非常魁伟】,广颡【sǎng额头宽阔】而丰颐【两腮饱满】,又美髯,论事慷慨【情绪激昂】,自方【比拟,比作】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生气地叹息】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被朝廷起用做】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jué)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逮捕并关押在狱中】,槐察其枉【察访出他有冤情】,以白【禀告,报告】守,守曰:“为反者解说【开脱说情】,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案子,案件。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有枉【冤枉,冤情】,而挤【逼】诸【之于】死地以傅【依附→附和】于【介词,引出宾语】法,顾【顾念,考虑→顾及,维护】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顾及(维护)法律难道说就不管众多的被告发的人冤不冤枉】,皆可杀乎?”不听【太守不听从他的意见】。顷之,守以忧【父母的丧事】去,槐摄【代理】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开脱,解救】之,生无由【道路,途径】矣。”乃为【写或替(之)】翻其辞【供词】,明【说明】其不反,书上,卒脱【脱离,解脱】桷(于)狱【牢狱】。绍定二年秋,权【暂时代理】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叛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

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大声喧闹】。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从,使……跟从,带领。骑马带领几个人赶到放火的地方】,且【并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强取→侵吞】吾岁请【一年的军饷】,吾属【我们】将责【要求】之偿,不为乱也【不是发动叛乱】。”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嘉熙)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流亡的民众】渡江而来归【归附,投靠】者十余万,议者【议事的人】皆谓:“方军兴【正当兴兵作战之时】,郡国急【急需】储粟,不暇【来不及,顾不上】食【sì给吃→供给,供应】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发放】吾粟振【通“赈”,救济】之,胡【何,为什么】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察看】其【那里的】赋,则吏侵甚【(发现)官吏侵吞赋税的情况很严重】,下教【下达指示】曰:“吾莅【来到】州,而【如果】吏犹【还,仍然】为盗【做侵占赋税的事】不自悔【悔过自新】,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在军中示众】,军中肃然【恭敬的样子】。帝日【一天天地,名词作状语】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纠正】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逢迎取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土木工程再度兴起】,民罢【通“疲”】于征发,非所以【用来……的方法】事天【事奉上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则”就,“其”助词,无义】计【计划,设法】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总是】称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 同学们对文言文阅读的试题普遍有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作准备,我们就会发现,历年高考试题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 “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来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标准。 如何读懂文言文选段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最后一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文言实词题】 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可以将分析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古今异义题】 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 先回忆所学课文中该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段的整体意思和上下句的意思,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的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从而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 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以考虑。

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导读: 1.课文求义法 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 如下例: 高考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的四个选项: A.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从而推出此项错误。)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 除B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 2.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

解析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家很熟悉,“迩”对应“远”。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近”的意思。这样的例子很多,如: 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矢的:箭靶)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假:借助) ③其文约,其辞微。(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 成语求义可以和成语的运用结合起来,反推也可,互相印证,相互促进,可谓双赢。 3.结构求义法 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 解析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矢”与“遗镞”的结构是一样的,词的配搭是一致的。“亡”与“遗”相应,“矢”与“镞”相应。从而知道“亡”、“遗”都是失,就不会把“遗”理解为遗留或馈赠了。同样,可从“矢”是箭推知“镞”也是武器了。)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追亡”与“逐北”意思相同。由“追”可知“亡”是“逃亡”;“北”因与“亡”相应,则可

江苏高考高中必背古文14篇

高中必背14篇 1.荀子《劝学》 2.庄子《逍遥游》 3.韩愈《师说》 4.杜牧《阿房宫赋》 5.苏轼《赤壁赋》 6.《诗经·卫风·氓》 7.屈原《离骚》 8.李白《蜀道难》 9.杜甫《登高》 10.白居易《琵琶行》 11.李商隐《锦瑟》 12.李煜《虞美人》 13.苏轼《念奴娇》 14.辛弃疾《永遇乐》 1、《荀子·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 巧总结文言文阅读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考试大纲》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知识点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浅易既是对考生的要求,也是命题者选材的原则。指文言材料不出现艰涩、古奥的字词,不选择冷僻的题材。考生利用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基本能读懂文段。 据高考实情,我们将《考试大纲》规定的上述7个考点编列为9个专题: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即《考试大纲》具体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意义”,即特定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唯一含义;“用法”,主要指其词性及所表示的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关系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 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不同的用法”,特指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筛选文中的信息。 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从文中选取与试题具体指向吻合的信息,排除似是而非和错误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内容要点”,涉及阅读材料的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如人物的言行举止、功德事迹,事件的发展过程,文章的论点论据等;“归纳”,就是对具体的、零散的、琐碎的材料分门别类。“中心意思”,可以指整体的思想内容,更多是指局部的思想内容;“概括”,就是把能体现中心意思的方方面面的特殊性排除,而将其共同性提取出来。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观点态度”,指作者在文中显示的(记叙类文本)或者揭示的(论述类文本)观点、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分析”,就是把整体分成一些“零部件”来考

收集的江苏语文高考文言文易考实词

收集的江苏语文高考文言文易考实词(除120个实词以外)1、哀毁:旧指居丧时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又如 : 毁疾 (守丧时因过分哀伤而生病); 毁瘠 (因哀伤过度而瘦得皮包骨); 毁颜 (面有忧色); 毁死 (因居丧过哀致死 ); 毁病 (因居丧过哀而生病) 2、案 ①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②通“按”,考察,查办,查看 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几案,长方形矮桌,可用来学习或办公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3、白 ①表明,陈述,禀报,告诉阿母白媒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拜 ①授给官职 拜臣郎中(《陈情表》) ②上,奉 瑾拜表以闻(《陈情表》)③就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④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拜谢 三年将拜君赐(《秦晋崤之战》) ⑥拜访,拜见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次①依次 山顶千门次第开(《过华清宫》) ②停留,临时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③处所,引申为水边 引以为流畅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④次一等(排行第二),差一点其次 ○附次比:并列 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次比(《报任安书》) 6、独 ①表示反问,岂,难道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偏偏,仅仅,唯独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鱼我所欲也》)③单独,独自 飘飘乎遗世独立(《前赤壁赋》) ④名词,特指老而无子 鳏、寡、孤、独、疾废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⑤特地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附独夫①独身男子 问独夫寡妇孤寡疾病者几何人也(《管子问篇》)①因暴虐无道而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7、夺①夺取,强夺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①距虎丘三里而近,有朱氏园林,盖昔朱某翁先生之所创也。园昔为田为圃,先生买 而为园。园之大二百亩,凡费金钱数万。其间竹木水石、亭榭楼阁,重叠映带,极一时之盛。先生垂没而园分授诸子。于是其季子某间其东隔之绿荫斋,以读书其间,而时时召集 门友赋诗饮酒,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 ②斋之东有古桂一株,盖百余年物,其枝四面分披而下,其中可坐数十人。每花开, 召客宴集其下,绿叶倒垂,繁英密布,如幄之张,加藩之设,风劲花落,拂襟萦轴。行酒 者伛而入,绕树根而周,客无不欢极情叹而去。 ③天标尝导余游遍园中,台榭多倾圮矣,水或涸而石或颓矣,竹木存者十不及一二矣,苔生于牖,草环于亭,非复曩日之盛。而园中故有七松草。七松者,有松七株,盖宋、元 时物。数里外望之,挺然离立云表。自先生没而七松地属某氏,某氏斧以为薪,存者仅一株,差小,以隔于朱氏之垣得免焉。呜呼!物理之盛衰,何常之有?良材异质辱于匹夫之手 者多矣!吾悼七松,所以幸古桂之遇也。 22.概括第①段中“自是朱氏之园惟绿荫斋为最著”中的“是”指的是什么? 2分 23.第②段画线句对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试对其进行赏析。 2分 24.本文题名为《绿荫斋古桂记》,为何要在第①段写“朱氏园林”?3分 25.下列对“以隔于朱氏之垣得免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被搁在朱家的院子内才免于被砍为柴。 B.把它与朱家的围墙相隔得以免于被砍为柴。 C.因它被阻隔在朱家围墙的外面才得以幸免。 D.把它阻隔在朱家围墙的外面从而得以幸免。 26.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旨。4分 22.2分朱家的小儿子得到绿荫斋,在这里读书交友。 23.2分采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写出了宴饮时愉快的心情; 或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比作帐幔和藩篱,形象地写出了桂树的繁茂。 24.3分第一段写朱氏园林由繁盛到分给诸子的转变,既交代了绿荫斋古桂的由来,又为下文写朱氏园林衰败和七松被砍伐埋下了伏笔。 25.3 分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