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探索_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探索_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探索_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探索_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

□ 闫水玉,赵 柯,邢 忠

1引言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多数城市形成了许多人口与产业相对集中、地理范围较为广阔、内部联系比较紧密的都市地区,同时这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也日趋下降,表现为:自然生态系统出现片段化并引起功能衰退;水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大自然日渐远离人群,绿色休闲场所逐渐消失;空间形态出现失序现象,功能开始紊乱。上述现象在人口稠密的欧洲地区、经济发达的北美地区、快速发展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探索

—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

[摘 要]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框架是:掌握都市区域自然生态体的分布演变规律,评价现状的结构与功能,找出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体的生态关系,进行与都市空间与功能相融合的生态廊道规划。具体步骤是:在RS、GIS的支持下,对区域生态要素及分布进行辩析;对都市区域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区域生态空间与城市发展空间进行耦合,对生态廊道进行布局;分区确定生态建设的控制引导内容。

[关键词]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广州番禺地区

[文章编号]1006-0022(2010)06-0024-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Planning for Ecological Corridors in Urban Areas in Panyu/Y an Shuiyu, Zhao Ke, Xing Zhong

[Abstract] Planning for corridors within the ecological matrix in urban areas includes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components, their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in the urban setting, an evaluation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spaces and urban development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providing ecological corridors that connect patches within the matrix. This type of plan has four components: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lement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via RS and GIS technology, analyze urban develop-ment vs. ecological development, identify important regional ecological elements and include connective corridors in urban development plans, and maintai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ontrols and guidance.[Key words] Urban area, Ecological corridor, Planning approach, Panyu, Guangzhou

的亚洲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进行了许多探索,生态廊道的规划与保护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是高度关联的山体、水系、绿地等自然地区以其功能有效维持所必须的“线—块”状形态结成的网络式空间。它在生态环境保护、游憩场所建设、历史文化保存、城市有序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本文试图对生态廊道规划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一套适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都市生态廊道规划方法体系,并以广州番禺

[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 2008BB0037)

地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加以说明,以期为我国快速发展的都市地区的生态廊道规划提供基本指南,为我国都市地区遏止已经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一点帮助。

2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体系

田园城市中的绿色廊道、绿地系统建设、城市美化运动中的绿地建设,以及在20世纪中期广为推行的都市绿带计划等都是人们为实现自然土地的生态、美学等功能而进行的工作,为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3][4]。通过这些实践,人们认识到都市地区生态廊道是都市区域发展中所必须的空间类型,对促进都市与区域环境协调共生、整合都市发展与生态资源的时空格局、提高都市生态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空间上看,都市地区生态廊道包括宏观尺度的整体空间构架、中观尺度的空间组合、微观尺度的基本形态三方面。这三方面互相关联,形成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发挥生态服务的基础。

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提供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分析都市区生态廊道:斑块是呈现块状形态的不同于背景的空间元素,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取决于面积、形态及与外界的沟通状况;廊道是具有线性或带形的特征空间元素,具有沟通斑块及阻隔廊道两侧要素交换的功能,其生态服务的能力与长度和宽度有关。从追求都市区域生态优化的目标出发,都市建设区可被视为基质,将生态廊道组织成具有一定空间特征的“斑块—廊道”系统是都市区域生态廊道规划的基本模式。要使该系统发挥生态功能,其空间就需要满足下列要求:载体是有特殊价值的山、水、绿地、农田等高效生态区域,且这些区域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保

证各类生态区域之间能够进行要素

交换,同时该系统的规模必须满足自

然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的基本需求。

2.1规划方法框架

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框架是:基于

生态学与规划学的结合,在理论分析

与模拟的基础上,掌握都市区域自然

生态体的分布演变规律,评价现状结

构与功能,找出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

体的生态关系与经济关系,从而促使

自然生态体与都市空间与功能相融合

(图1)。

2.2具体步骤与方法

(1)在RS、GIS的支持下,利用

生态学知识对区域生态要素及分布进

行辩析。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精度的遥

感数据资料的机助人工解析,结合收

集的地质、地貌、水文、环境、生物、

土地利用、旅游文化资源等资料,形

成包涵各类生态景观数量信息、质量

信息、空间分布信息的区域生态基础

信息库,在信息库的基础上分析评价

各类生态要素的生态健康水平、生态

服务能力、发挥生态服务能力的关键

因子,判别出对区域生态环境有重要

意义及关键意义的生态要素及其分布

区域。

(2)在都市地区发展理论指导

下,对都市区域城镇建设进行分析。

广泛收集区域城市建设的规划资料,

探索区域城镇发展的基本动力、基本

规模与性质、基本空间方向,分析区

域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

所需的生态支持能力。

(3)在区域与景观生态学指导下,

对区域生态空间与城市发展空间进行

耦合,确定生态廊道的结构与布局。主

要针对发展过程中资源开发利用与生

态平衡维护之间的关系,做出空间安

排,对于适合城镇发展的空间进行集

中、紧凑建设,将需要重点保护的生

态空间确定为生态廊道用地。在此基

础上分析区域自然生态格局,确认对

都市区域发展来说具有重要作用的山

体、水系、森林等自然生态要素,以

及空气净化区域、水体涵养区域、生

物活动区域、生物资源集中区域、风

景游览区域等的分布。在“斑块—廊

道”模式的指导下,确定生态廊道中

重要的“生态斑块”的空间安排,再

通过自然与半自然的“廊道”将“斑

块”连接起来,形成生态廊道系统,同

时通过生态功能发挥的生态学基础机图1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框架

制,确定初步用地总量、空间形态、空间格局等,最终形成城市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的空间关系。

(4)生态建设的分区控制指导。主要确定生态廊道的分区控制指标体系,包括生态性质、用地面积。针对水体集中的区域确认水体面积、河道宽度、绿带宽度;针对自然生境状况,确定林地面积、郁闭度、草地面积、覆盖度;针对山体确定山体面积、山体禁建线;针对确实需要部分建设的区

图2 番禺区林地分布图图3 番禺区水系与湿地林分布图

图4 番禺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域,确定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配套设施。同时结合用地生态功能,提出控制与建设的指导性措施。

3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

实践

自1989年以来,广州番禺片区得到了迅猛发展,城镇建设用地急剧扩张,造成了区域范围的生态破坏,削弱了城乡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生物保护体系。为了构建城市的生态安

图5 番禺地区不同时期建设用地扩张图

全格局,番禺区进行了《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控制性规划》,重点对生态廊道用地总量、空间形态、空间格局及不同地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地位做出相应的规定,同时根据具体地块的生态重要性,针对它的生态特性、控制要素、建设发展模式与要点、用地性质可调整范围等一系列要素都做出了相对具体的规定,强调生态规划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

3.1番禺片区生态基础辨析

通过对番禺片区不同精度的遥感数据资料的机助人工解析,结合收集的地质、地貌、水文、环境、生物、土地利用、旅游文化资源等资料,对区域生态要素及分布进行辩析(图2~图4,表1)。

3.2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辨析

通过对不同时期遥感影像的解译,发现番禺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

主动力有3个:中心城区的吸引力、交通干线(陆路、水路)的吸引力、自然景观的吸引力。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的是沿“水脉”的城镇扩张和依托山地的建设。由于灌溉的需要和运输的便利,番禺地区的传统城镇

都沿着水系发展,新的扩张也与水系有一定关系,造成对水系生态带的破坏。同时,番禺地区的各个丘陵

岗地的山头周边,都是城市化进程较快、建设力度较大的区域,不合理的开发在一些环境敏感地段造成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的退化,尤其是一些保持着较好自然特性的区域和一些物种富集的区域退化更为明显(图5)。

3.3番禺片区生态空间与城市发展空间耦合

将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自然特性明确区域和物种富集区域作为都

市区域中必不可少的自然环境区。番禺北部地区优先选择带有地貌过渡带特点的丘陵、岗地和重要的水道作为基本生态用地,保持山丘脉络的自然走向,维护水道的天然特征,保持区域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维持大地景观的地方特性。中部地区优先选择保留海积过程中残留的岗地、山头及纵横交错的水网、一望无垠的田园,并将它们作为生态用地,城市建设用地选择避开丘岗山头、河网密集、湿地发达的区域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将主要山头、河流、湿地

甚至田园都作为必要的景观要素有机组织到都市空间体系中。南部地区重点保护海岸湿地、滩涂,停止敏感地区的滩涂围垦,恢复较为完整的河口生态系统,控制人工建设占用海岸、河岸的总量,保证足够的自然滨水交错带,促进陆域、水域生态要素的交换,防止海陆交错区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灾害。

以这些生态用地为基础,协调整体城市空间发展,划定14个重要的复合性生态功能区斑块和5条重要的结构性廊道,打造番禺地区的联通型

生态廊道系统,形成“三横三纵”的“用”字形空间形态。14个斑块和5条廊道各有不同分工,同时又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有限的用地内获取最大的生态收益。

这样,整个生态廊道形成以空间领域相对完整、生态服务功能较强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功能单元为基础,以自然山系、水系和城市绿廊为依托,按照“斑块—廊道”基本模式建构的、具有层级系统结构的网状格局。生态要素融入城市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图6)。

表1 番禺地区生态基础辨析结果自然生态

生态功能单元

存在问题

类别

包含内容

特征

低山、丘陵向海基平原过渡地带,北部是台地低丘地区,低丘岗地蜿蜒起伏;中部是海积平原,地面平坦,由北、西北向东南降低,耕地连片,水网密布;南部全部为海涂,呈带状,与海岸平行延伸,宽广平缓,是重要的湿地区域,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地带

区内河网纵横,密度极大,多为西北—东南流向,支流宽为100 m~250 m,河深为2 m~6 m,干流宽多为300 m~500 m,河深为4 m~9 m,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山岭地带是松竹杂树林,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丘陵岗地土壤偏干偏酸,阔叶林灌木少见,植被稀疏;丘陵多为人工种植的耐瘠的木麻黄、松杉、台湾相思树等;整个区域以人工植被为主

鸟类自然保护区、沿海滩涂湿地保护区主要是番禺片区的岗地丘陵地区

湖滨湿地、河滨湿地(沼泽及河岸荒地)、滩涂湿地;除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外,兼具防洪、净化水质等功能

自然景观区域具有三类地表特性:山水相融、原始林相、一定的地表特异;文化景观地区主要是具有历史人文特征的古村落文化区

主要功能为:避免都市化土地过度扩张,保护城市周围高生产力的土地,并形成绿带,以提高环境品质,并提供部分农业产品与农业环境

地表湖泊、池塘、河川、溪流中的水体部份与河岸的一定地段,基本上与湿地区域相吻合指潜在可能遭受洪水泛滥而危害人类的洪水地区和潜在的海潮威胁区,应该予以保留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增,耕地资源缩减,人地矛盾突出,生态公益林所占比例较低,森林生态系统趋于简单化,城乡总体居住环境质量不高,自然人文景观遭到一定破坏虽然地处丰水地区,但污染造成普遍的“水质性缺水”

各类用地的生态功能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控管和保护措施,未形成整体化生态格局,生态效益低;自然山地丘陵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在生态过程与格局上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海岸带忽略生态环境建设,缺乏系统的防风林带;山体边缘过渡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人为的破坏和截断;河流生态廊道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利用,两岸的水陆生态过渡带受到破坏,水污染严重

生态安全体系不完善,缺乏沿岸防护林带和平原防护林网,抗灾能力低;城市缺乏控制性生态防护系统,城乡之间缺乏必要的生态隔离带,不能对城镇的无序发展和污染扩展形成有效控制

地貌

水体山体植被

自然保护区山丘林地

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湿地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地区优良农田

地表水源维护地洪水海潮威胁区域土地

水环境

用地生态功能

关键地段保护

生态节点

图6 番禺生态廊道布局结构与用地控制图

3.4生态廊道分区控制

已经确定的生态廊道范围内存

在各类不同类型的生态单元,要根据它们各自的生态结构与功能,确定面积、形态与控制指标。具体标准如表2所示。

分地块控制指标体系由控制性指标与地块建设导引共同构成。控制性指标包括用地编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针对水域状况的指标有水体面积、河道宽度、绿带宽度;针对自然生境状况的指标有林地面积、郁闭度、草地面积、覆盖度;针对山体的指标有山体面积、山体禁建线;针对建设区域的指标有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配套设施。建设导引的内容包括生态功能定位、主要保护对象、生态保护要点、土地使用控制、生态优化与多样性、产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要点等。

这些指标的具体内容根据各个地块所处的区位、生态基础、未来的发展而具体确定(图7,图8)。

表2 番禺地区生态廊道分区控制标准块状生态单元类型及其控制标准

带状生态单元及其控制标准

生态单元

类型

控制标准

最小面积为能够保证现有动植物种群自我维持的面积,一般为1 km2~3 km2

最小面积为能够保证现有动植物种群自我维持,同时能够为鸟类迁徙提供足够的栖息地和食物的面积,一般为2 km2~5 km2

应遵循湖泊生态系统演进的相关自然规律,防洪线以内应保留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河口和海岸区应保留其核心区、缓冲区均为控制范围

以大型河道和城市快速干道为边界,保持相应农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考虑因素有优质农产品的遗传稳定、田园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及传统文化分布的地域感等

满足典型小型哺乳动物、小型留鸟在斑块之间的迁移需求,并兼顾相应的防护作用,提供良好的自然景观,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 km

确保现有水面不再被侵蚀,一般城区河段保持两侧岸线加绿地各控制宽度为0.3 km~0.5 km的廊道带;自然河道两侧各控制宽度为1 km的廊道带,同时在其两侧保证宽度为3 km~5 km的农林发展带,组成具有综合生态功效的廊道

促进城市内部空气流动,利于清新空气输入、污浊空气排出,一般宽度应为120 m以上

为促使建成环境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且为了兼具城市发展隔离带的性质,其宽度控制不得小于1 km;廊道中有高速公路、铁路通过的地段,其宽度应控制在2 km~3 km

具有防灾功能的海滩防护林带,其宽度控制在3 km~4 km;具有减灾功能的内河防护林带,其宽度控制在0.3 km~1 km

山林地陆地湿地湖泊

滩涂湿地自然保护区农业生产地

生物走廊自然水系走廊

空气走廊景观视廊防护林带

4结语

生态廊道能够整合城市发展与生态资源的时空格局,引导城市的合理发展,通过具体的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从土地使用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生态廊道规划涉及城市规划、城市生态、景观生态、生态工程、生态经济等学科,虽然方法框架体系相对成熟,但具体的技术还需要多学科共同的研究,规划所涉及的部分指标尚需实证检验。生态廊道规划在世界都市地区方兴未艾,规划方法体系也在逐步成熟之中,中国城市化速度迅猛,许多都市地区迫切需要开展生态廊道规划,同时在规划之中也面临中国

图7 生态用地控制规划图示例图8 生态用地控制图则示例

特定的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发展压力较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在规划中找到处理特殊问题的途径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Jongman, R.H.G.. Nature Conserva- tion Planning in Europe: Developing Ecological Network[J]. Landscape Urban Plann. 1995, (32): 169-183.[2]Jongman, R.H.G., Kamphorst, D.. Ecological Corridors in Land Us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olicy[A]. National Approach for Ecological Corridors of Countries Implementing the Pan-European Biological and Landscape Diversity Strategy[M]. Council of Europe 55p. 1999.[3]Jongman, R.H.G., Mart kulvik, Ib

Kristiansen, 2004. European Ecologi- cal Networks and Greenways[J]. Land- scape Urban Plann. 2004, (68): 305- 319.

[4]Fabos, J.G., 2004. Greenways Plan- 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Origins and Recent Case Studies [J]. Landscape Urban Plann. 2004, (68): 321-342.

[作者简介]

闫水玉,博士,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赵 柯,博士,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邢 忠,博士,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0-02-20

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 庄发展规划 xinxiang City Modern Tourism Leisure Farms Development Planning 项目建设单位:新乡市xxx有限公司 规划编制人:园艺园林学院园林104班王雪丽 编制日期:2012.12.1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庄建设组织 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项目顾问: 三、技术顾问: 四、实施单位:

目录 一、项目提要 (1) (一)项目名称 (1)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三)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负责人 (1) (四)规划编制单位及编制负责人 (1) (五)项目建设地点 (1) (六)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1) (七)投资与资金筹措 (1) (八)经济效益分析 (2) (九)规划分年度实施目标 (2) (十)运行机制 (2) 二、项目区概况 (3) (一)项目区的提出及建设现状 (3) 1. 项目的立项背景 (3) 2. 项目区建设现状 (3) (二)自然资源概况 (3) 三、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4) (一)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 1. 规划的指导思想 (4) 2. 规划的基本原则 (4) 3. 项目区建设标准 (4) (二)规划水平年度与目标 (4) 1. 规划水平年度 (5) 2. 规划的具体目标 (5) 四、项目区的布局与功能 (5) (一)项目功能分区及评价 (5) (二)项目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6) 五、项目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8) (一)项目区建设内容 (8) 1、有机蔬菜生产区 (9) 2、花果苗木种植园 (9) 3、畜禽养殖区 (10) 4、水产养殖区 (10) 5、农产品加工园 (10) 6、休闲观光旅游区 (10)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_以南京为例

文章编号: 1009-6000 2007) ( 01-0051-08 中图分类号: X31;TU984 文献标识码: B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0571055) 资助 作者简介: 官卫华, 硕士,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 究中心战略规划所主管规划师; 何流, 博士,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 任; 姚士谋, 教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城市发展 研究中心主任, 博导; 叶菁华,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战略规划 所规划师。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
——以南京为例
Thoughts and Strategy Research of Urban Ecological Corridor Planning: Taking Nanjing as an Example
官卫华 何流 姚士谋 叶菁华
GUAN Wei-hua HE Liu YAO Shi-mou YE Jing-hua
1 生态廊道的理论渊源与问题的提 出
“生态廊道” 一词最早出现在生物学 研究领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扩 展,许多国家自然生境面积锐减,同时 在空间上越来越分散和破碎化。如美国 和加拿大均设有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但 其在地理空间上呈“岛屿状”彼此孤立 和隔离,进而对野生动物迁徙形成难以 跨越的鸿沟 (孤岛效应) 很难达到生态 , 保育的初衷。正是在关注濒危物种存续 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要求之下,将各个 孤立保护区串联起来的保育新思潮—— “生态廊道”理念应运而生。 1 9 9 7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T h 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提出 了保护区应采取“从岛屿式到网络式” 的规划方法。2000 年 Ferenc Jordan 研究 提出了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的概 念,即能够连接斑块,并且能够使特定 物种在斑块间迁移的地区,它们能够将 当地的小种群连接起来,增加种群间的
基因交流, 降低种群的灭绝风险[2]。 日本 学者由井正敏等认为,针对不同的空间 尺度和保护对象,生态廊道可分为两 种:一是大廊道或生境廊道( h a b i t a t corridor), 主要起连接大型保护区及重点 保护区域的作用,保护的对象主要是低 密度分布种;二是小廊道,指连接小面 积保护区的保留带以及河旁保护带等宽 度较窄的廊道,以利用廊道的小型动物 为保护对象。 国内学者李晓文等认为,生 态廊道是一种线状或带状斑块,它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之间的连通性,从 而影响着斑块间的物种、营养物质和能 量交流,并能够加强物种之间的基因交 换[3] 。达良俊等认为生态廊道是供野生 动物移动、 生物信息传递的通道[4]。 综合 起来,我们认为:生态廊道是异于周边 基质环境的狭长型地带,是生态系统中 实现各生态景观单元在空间上有效连接
2007(1) 现 代 城 市 研 究
的线性或带状景观生态空间类型。在宏 观层面,现今国外对生态廊道规划已有 许多成功案例,如“美洲生态廊道”北
[城市生态] 51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管理(一)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管理(一) 生态城市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理念策划与概念规划,详细规划和立法,生态工程设计与建设,生态系统调控与管理。生态城市建设有赖于五种动力:政府引导,科技催化,企业赞助,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城市生态建设的前提是要搞好生态规划,促进硬件(资源、技术、资金、人才),软件(规划、管理、政策、体制、法规),心件(人的能力、素质、行为、观念)能力的三件合一。 生态政区规划要在对传统双赢战略的反思中强调区域环境尺度上的生态整合;物质生产方式的改革;人的素质观念的升华,实现人、物、境三层次的协调持续发展。这里的生态不只是生物生态、景观生态,更重要的是有关人类行为的社会生态、物质利用方式的经济生态和复合生态系统尺度上的整合生态。生态城市规划对象上要从以物与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空间尺度上要重视区域和流域研究,时间尺度上要重视中跨度间接影响的研究,规划方法上要从描述性转向机理性,规划目标上要从应急型、消耗型转向预防型、效益型;技术路线上要重视自下而上的生态单元研究。概括说,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生态市建设的宗旨是通过生态规划、生态设计与生态管理,将单一的生物环节、物理环节、经济环节和社会环节组装成一个有强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从技术革新、体制改革和行为诱导入手,调节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促进全市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技术和自然的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和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经济、生态和文化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综合整治及人的综合发展。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搞好城市规划,需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与设计原则、规划内容及设计要点等,以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设计;城市化;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Abstract: the urban ecosystem is a major part of the human ecosystem, urban plann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do a good job in urban planning, need from the strategic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lann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Carefully prepared, therefore,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ity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content and design key points,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design; Urbanization;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正在我国蓬勃展开,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是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将自然、人、城市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利共生结构。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并使建筑成为生态城市中的一部分。

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策略探讨

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策略探讨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徐国斌 【摘要】当前,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规划工作者将城市生态廊道引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以期有效地控制大城市“摊大饼”式无序蔓延,缓解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效应。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城市生态保护利益与地方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如何通过合适的规划策略,对生态廊道内的各项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和引导是规划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本文以武汉市牛山湖北部生态廊道研究为例,通过生态研究、产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探讨生态廊道的规划策略和措施。【关键词】生态廊道;规划策略;生态研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1 引言 “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生态环境中呈线性或带状布局的,能够沟通连接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的景观空间类型[1]。一方面城市生态廊道具有生态廊道的基本特征,是城市缓解“孤岛效应”和“热岛效应”,减低噪音,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界定城市边界,控制土地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展,地方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开发,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因开发建设而破坏生态廊道的现象。因此,规划工作者往往面临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点的抉择。 牛山湖北部生态廊道是《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六大生态廊道之一梁子湖-汤逊湖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的北部与武汉外环线(沪蓉高速公路)一线之隔,即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的武汉科技新城,城市扩张的引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城市的整体利益与当地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相互交织,使得这一地区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域空间形态走势变得敏感而又复杂。如何客观、科学地对牛山湖北部廊道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使之能够在保障城市尺度的生态安全格局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惠及当前地方经济发展,造福当地人民,使该地区及武汉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保证,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态度。本文拟通过总结其经验,提出生态廊道相关发展策略。 2 研究目标和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建立牛山湖北部生态廊道的研究机制,一方面在保障牛山湖北部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谋求该地区经济;另一方面能为武汉市居民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同时这种研究机制的建立,也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廊道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生态廊道的研究机制主要通过四方面来实现:生态、产业、人口及基础设施,这四方面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互为补充的对生态廊道内的用地进行探索研究,并较好的解决了生态控制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表1 生态廊道研究机制 3 规划策略 3.1 生态策略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然性,并对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提出了发展构想,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并阐述了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的有关观点和手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减少,工业化的大量生产,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以人口、资源、环境为重点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土地的大量开发,在山河壮丽的祖国大地上,令人痛心疾首的那些恣意开山毁林、削石、拓直路、填河塘、掘古树、破坏自然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在钢筋混凝土的从林里蜗居“鸽笼”,在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空间里惶恐于“城市病”的人们心底的声音呼唤着返朴归真,寻求协调经济发展、资源供应、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规划人员的伟大使命。 ? 一、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须性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在当今世界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人类享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的生活权利,但在发展中应坚持环境、社会、经济三者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凭借人们手中的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经济的发展,当代人的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当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不能允许当代人一味片面的追求短期的超高速发展与消费而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机会。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使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源能得有效使用,城乡发展有序推进。由此可

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理念及关键技术

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理念及关键技术 达良俊1,2,3 余 倩1 蔡北溟1 1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上海 200062 2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62 3 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上海 200062 文章归纳了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和内涵,重点讨论了廊道的生境和通道功能,分析了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中存在的宽度确定、群落配置和廊道连接等关键技术问题,并针对上海目前分布的主要6种野生兽类确定了合理的廊道宽度,提出了以近自然理念为指导,配置城市“地标性”植物群落的廊道构建模式,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提出“生态道路(eco-road)”建设的初步设想。 1 城市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 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一种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状或带状斑块区域[1],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或阻抑物质、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2],是支撑生态体系运作的重要一环[3]。城市生态廊道是具有生态功能的城市绿色景观空间类型,由纵横交错的沿道路、河流林带系统构成,并与绿色节点有机结合,形成城市生态网络系统[4-5]。 作为城市生态廊道主体的林带,基本功能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是生态功能,第二是景观美学功能。 笔者认为林带更应被赋予重要的生境(h a b i t a t)功能与通道(c o n d u i t)功能,即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所需的资源(食物、 庇护所、水)和环境条件,在提供栖 息空间的同时,成为其移动及传递生 物信息的通道。在个体水平上,是动 物日常活动及季节移动的通道[6];由 于能够提高斑块间物种迁移率,方 便不同斑块个体间的交配[7],在种群 水平上,它又是种群扩散、基因交 流,乃至气候变动时物种在分布区 域间迁移的通路,对生物多样性的 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城市生态廊道构建中需解决的 关键技术问题 近年,森林城市成为城市生 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步骤,贵 阳、沈阳、长沙、成都、广州、杭 州、威海、宝鸡、临安、无锡等地 相继开展包括片林、沿河沿路、环 工业区、环城镇林带在内的城市森 林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8]。上海 从2003年起开始现代城市森林发 展规划研究,除大型片林之外, 规划建设了宽1000m的环淀山湖、 宽500m的黄浦江两岸水源涵养 林,长97k m宽500m的外环林带, 长23.5k m宽30~200m不等的张家 浜滨水绿带,城市森林面积已达 11.63%。 由于林带的建设大都集中于 景观、防污染隔离或部分游憩功能 的追求,在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及 经营管理的三个层面,忽略了林带 的生态廊道功能。在人们关注城市 生物多样性,甚至尝试让乡土动物 回归故土、恢复区域原有动物相 (fauna)的当今,已建成的林带在 功能上略显欠缺。因此,如何对已 建林带生态廊道化以及构建具有生 态廊道功能的林带,是当前城市森 林建设中必须考虑和亟待解决的关 键科学、技术问题。在具体的实践 中,林带宽度、群落配置、林段连 接是目前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瓶颈 问题。 2.1 林带宽度的设计 宽度是城市生态廊道设计中 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其生 态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宽 度过窄的廊道会对敏感物种不利, 所产生的边缘效应(edge effect)会 降低边缘种和内部种的数量,也会 影响廊道中物种的分布和迁移[9]; 但廊道也不宜过宽,否则促使生物 在两侧间的运动,从而增长动物的 行走时间,增加暴露于捕食者的机 会,而在城市土地资源异常紧缺现 状下,既不符合省地原则,又难以 操作实现。 如何科学合理确定具有生态廊 道功能的林带宽度是关键的科学技 术问题。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一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P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上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人类各项建设活动,从而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传统的规划思维相比,具有一下几方面的不同。 ①以人为本。 ②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③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④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异同。(P5)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基础上,为达到预期的环境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方案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方案 二○一八年

第一章规划纲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中、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当地及全县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立足洛河沿岸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现有种、养产业基础,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促进人文、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带动周边及全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生态化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将以设施瓜、果、菜示范基地、瓜菜集约化育苗基地、红枣休闲观光园、芦笋种植示范基地、薄皮核桃示范基地、果蔬加工车间、畜牧养殖示范基地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为主要建设内容,园区命名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面积6160亩。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三年时间,建设种、养、加结合并具休闲观光功能的示范园区6160亩,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科技水平,全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走科学化、集约化、生态化、效益化农业发展新路子,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园区的瓜、果、菜生产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标准严格执行,畜牧养殖采用“合作社统一引进良种,统一技术指导和防疫,农民或会员分户饲养”的模式,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养殖,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确保质量安全,实现优质优价,提

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把园区建设成集生态观光、休闲采摘、旅游垂钓、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规划建设年限为三年,从2018年10月—2021年9月。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核心区和辐射带动区: 一、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3660亩。其中:建设标准化设施瓜菜生产示范基地600亩;建设蔬菜育苗基地50亩;建设红枣观光采摘园1500亩;建设芦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建设薄皮核桃生产示范基地500亩;建设年存栏600头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1个,建设年存栏3500只的肉羊养殖示范基地1个;建设100㎡果蔬加工生产车间及红枣晒场1000㎡;完成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二、辐射带动区:规划面积2500亩。其中:建设标准化日光温室生产基地500亩;建设红枣生产基地800亩;建设芦笋生产基地600亩;建设薄皮核桃生产基地600亩;建设年存栏1500只的肉羊生产基地1个。 项目建设共需投资4138万元。 园区建设完成后,每年可产生经营收入4084—4584万元。园区成立生产管理办公室,安排相关专业人员驻园开展工作,园区各项生产完全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执行,以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为宗旨,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滴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秸秆反应堆、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菌肥,普及推广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

生态廊道

2.1.1 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和内涵 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概念,指的是呈线形或带状的具有系统性的景观生态空间。城 市中的廊道一般包括铁路、城市道路、河流、绿化带等都属于廊道。 城市生态廊道则是指城市中联系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之间 的廊道。按照城市生态廊道的产生方式,将其分成三类:自然廊道、人工廊道和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廊道。本文所研究的沣西新城中心绿廊是介于自然廊道与人工廊道之间的城市生态廊道,是在现状农田基础上规划的连接城市重要河流的连续性生态廊道。 城市生态廊道除了自身基本内容之外还具有文化属性。城市生态廊道的建立应该站 在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考虑,而且应该把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因此,城市生态廊道也体现着生态文明的城市文化。 首先,从空间结构出发,城市生态廊道是由纵横交错的城市绿带与绿色节点、绿色 片区相互结合,形成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有机性、高度关联性的生态特征,是城市社会、自然、经济、文化等复合系统重构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与行动方案。 其次,从城市形象出发,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空间组成元素,在城市生态的保护、修复、管理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自然生态作用,体现着城市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最后,从城市文化出发,城市生态廊道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表现。可持续发 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重要的发展理念,城市生态廊道是上述发展理念基础内容。 因此,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城市中多种多样的城市廊道进行 保护、治理,打造成为兼具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以及绿地系统重构的,具有东西方景观园林设计精髓的现代城市绿色生态网络。 2.1.2 城市生态廊道的基本原理 生态廊道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连续性原理、数目原理、构成原理以及宽度原理。 (1)生态廊道的连续性原理 由于社会、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产生的干扰,破坏了自然景观的整体性,景观的功 能流动受到阻隔。现代城市规划以及城市景观体系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被切割、分散的、孤立的城市生态板块间的有机联系。因此,生态廊道应当具有连续性。(2)生态廊道的数目原理 生态廊道是对生态系统流动与维护有利的景观生态空间,因此,生态廊道的数量越多,对生态系统的分割与阻隔影响就越小。 (3)生态廊道的构成原理 生态廊道应当由生态、本土的植物构成,并且与其所连接的生态斑块构成相接近, 加强生态斑块之间的延续性与关联性。 (4)生态廊道的宽度原理 生态廊道的功能性与其宽度成正比,达到一定宽度的生态廊道才能促进对分散、孤 立的生态斑块的联系与沟通,这是生态廊道建设的基本原理之一[ 11] 。 2.1.3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霍华德的理想模型田园城市与沙里宁为解决城市盲目扩大的有机疏散理论,都是关 注到了生态廊道的重要性。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的差异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的差异 ——以大丰市生态城市规划为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是依然没有阻止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局部好转但整体恶化的严峻现实。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集中、最频繁的地方,城市中的自然过程、经济过程、文化过程构成一个复杂的城市生态环境复合体,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和规律。而以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反自然”模式不但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此,需要以生态城市规划概念代替传统城市规划概念。 一、传统城市规划的弊端: 传统的城市规划总是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再依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这一传统途径有许多弊端,包括: 第一、法定的“红线”明确划定了城市建设边界和各个功能区及地块的边界,甚至连绿地系统也是在一个划定了城市用地红线之后的专项规划。它从根本上忽视了大地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缺乏区域、城市、及单元地块之间应有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第二、城市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用地规模和功能布局所依赖的自变量(如人口)往往难以预测,从而规划总趋于滞后和被动(周干峙,2002;陈秉钊,2002),当然,也有“超前”的规划使大量土地撂荒。实际上都导致了城市扩张的无法和无序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 第三、从本质上讲传统的城市规划这是一个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事实上是被动的点缀,是后续的和次级的。从而使自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内容及方法 生态城市规划,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中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达到既能满足人类生存、享受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能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目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具有根本的区别,实际上,生态城市规划可以看作是复合生态系统观念在各层次的城市规划中的体现,而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其实质是从人类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出发,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并采取行政、科技等手段,促进系统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维持城市系统的动态平衡,与传统城市规划方法有了很大的区别。生态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体系。明确的指标有利于规划过程中合理协调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不同要求,实现生态城市的调控与管理的高效运作。 (2)城市、区域和国家不同层次规划的结合。“平衡的城市概念现在必须扩

生态廊道相关资料全

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研究——以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 摘要: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整合城乡绿地资源,利用绿色生态健康廊道将其有机联结,提高城乡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选择之一。由此对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概念、组成与特性、功能、发展等进行理论研究,并以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对其客观背景、建设原则和目标、远期和近期布局、近期建设重点区段和景观模式、功能和特色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对植物选择与配置等提出若干具体意见。以期对绿色生态健康廊道的研究和建设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植物配置;市;城乡统筹;和谐生态,人类追求;城乡统筹,时代呼唤。在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进程中,保护、恢复、建设生态环境,构建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无疑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其规律性,以指导廊道建设的实践,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就一定市域围,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廊道,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期为引玉之砖。 1城市绿色廊道概述 1.1概念 景观生态学理论认为城市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城市绿色廊道,以下简称“绿廊”(T HE GREEN CORRIDOR),一般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绿色狭长地带。城市景观既为绿廊所分割,又被绿廊所联结。它强调自然的过程和特点,并紧密结合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庭园、苗圃、自然保护地、农地、河流、滨水绿带和山地等,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廊结构体系,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 绿色生态健康廊道是城市绿廊诸多类型中的一种。它由设置了一定健康游憩设施的非机动车道和旁边的带状绿地、绿色节点等有机构建,连接城市各类公园和城郊的各类景点,集生态、休闲、游憩、健身、行人及非机动交通等多功能于一体。 1.2组成与特性 城市绿廊(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主要由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绿色河流廊道3部分组成。 城市绿廊与其他廊道相比有自身的特殊性,它们具有:(1)整体性,(2)联结性,(3)延伸性,(4)多功能性,(5)地域特色性。 1.3功能

城市生态廊道在城市景观中的功能与意义终极版

城市生态廊道在城市景观中的功能与意义 摘要: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容轻视,城市以及更广大地域上的绿地生态构建和绿地系统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合理的城市景观体系的建立对城市的运行、人居环境和城市及区域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与建设,不仅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修复与改善的功能,促进了生活在城市环境和更广大地域中的其他物种生物因素的运动,还深刻影响和丰富了生活在城市及相近空间内人的精神文化层次的体验。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生态廊道;城市环境;物种多样性;精神文化 城市生态廊道在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具有生态,美学,社会,经济的综合效应,为城市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自身潜力巨大,它所具有的多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仍在不断放大,对城市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强。 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发展历程 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生态廊道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城市生态廊道是依据城市场所的不同属性,契合城市场所特质所建构的景观单元,是城市生态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 我国大部分城市长时间以来城市绿化建设的重点以城市公园等点,面状绿地空间为主,它们的建设确实改善了城市环境,斑块绿地对于环境的效果是明显的,但由于线性带状绿地建设薄弱,缺乏连接性的绿地的生态效应同样也是区域性的甚至是被削弱的【1】。在绿地空间彼此分隔的情形下,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来减少斑块绿地的孤岛效应,增强其连接性,提升其生态功能,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是解决当前人类剧烈活动造成景观破碎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众多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 城市生态廊道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可由线性的绿地规划思想追溯到在应对自然灾害而发展而成的沿河流,交通线路的绿带【2】。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迅速,相应的有关城市线性绿地生态空间的理论也有所发展和相应实践,例如较早的合肥市环城公园,西安环城公园直至今年来应对城市化程度不断增加而出现的“新城”,“新区”中的线性公园空间如深圳文化公园,芜湖商务文化中心景观(图1)等。而时至今日,城市生态廊道对于城市空间内生态环境的改善,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精神文化的体验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也日益受到规划者,设计者的关注与应用。

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讲座提纲 赵红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013. 12.10.中国广州 讲座主要内容 一、快速城市化的中国 二、中国城市发展进程 三、中国城市发展问题 四、中国城市发展战略 五、生态城市规划思想 六、生态城市规划实践 十八大亮点: 生态文明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中国梦 中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 从建设到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 一、快速城市化的中国 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美国高科技发展,正在深刻的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行为。 其未来发展对人类的影响难以预料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人口迁移运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1. 城市化速度 1949年城市化水平只有 10.6% 1978年城市化水平只有 21.0% 2001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36.9% 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43.0% 2008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46.8% 2011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51.3% 201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 52.6% “世界各个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各不相同。从20%到40%城镇化率,经历的时间:英国120年,法国100年,德国80年,美国40年(1860-1900),前苏联30年(1920-1950),日本30年(1925-1955)。我国是22年(1981-2001)。”(姚士谋、陆大道: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思辨) 开放改革30年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当年

100—150年的进程。 2. 城市化规模 城市数量1998年达668座,比1949年增长4.06倍。 小城镇发展到1998年的1.8万个,增长5.42倍。 农村集镇已发展到近5万个,城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二、中国城市发展进程 (一)中国的城市仍处于物质环境发展阶段 1.生长期:中国二、三线城市建设处于生长阶段。人口迅速膨胀,产业急剧扩大,新开发是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 2.成熟期:沿海一线经济发达城市建设进入成熟 阶段。城市物质环境的功能失调和物质老化问题突 出,再开发成为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城市物质 环境的演化以内部重组为主。 (二)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1.城市规划建设重视公共空间、生态环境质量。 2.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质量提高 新加坡城市建设水平分级 新加坡前任首席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顾问刘太格先生认为: 城市建设水平可分为九级: 1—3级:基础设施不完善,脏乱差,缺乏就业,社会不稳定。 4—6级: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环境良好,社会安定。 7—9级:安全、优美的艺术化城市。(巴黎) (三)中国创意产业和创新文化的兴起 21世纪不再是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决定一切,也不再是信息革命时代的技术万能,而是创意经济的时代。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创意成了核心。 (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 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方法及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及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利用这些信息在城市规划、市政管理、环境监控、交通管理、公安消防、保险与银行、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城市旅游等方面未社会提供服务。 三、中国城市发展问题 1. 人类发展迈入生态文明时代 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城市以占全球2%的表面积容纳了全球约50%的人口,创造了全球80%以上的GDP的同时,占用了全球85%的资源与能源消耗总量。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消耗了全世界40%以上的水泥、50%的钢材、中国住宅建设总量占了全世界的50%,中国30多年的城镇化道路,走过了世界发达国家100至150年的的历程。 发达国家在100多年里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爆发。 城市弊端:无序蔓延、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供应短缺、资源能源利用率低、

浅谈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

浅谈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 摘要:当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也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等问题。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整体协调,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就城市生态规划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点和注意事项,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生态系统;环保理念 一、引言 城市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积累和传播的中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城市化一方面对社会经济、交通、生产以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高度集中,消耗水平的不断增长,城市特有的代谢功能正在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并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城市的未来,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不合理的规划设计,既浪费大量资金,又占居了大量土地面积,妨碍居民生活,给后人留下极大的缺憾。个别城市的规划、设计方面与现代化城市生态建设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低。多数城市更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表现在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公共绿地及公共配套设施用

地比例偏低,用地结构不合理。 2、城市发展目标的盲目性。改革开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机遇,增加了城市发展的期望值,但同时也出现了不顾客观条件,热衷于城市发展的泡沫现象,盲 目照搬别国的布局模式和建筑风格,结果搞得乌七八糟、不伦不类,脱离了本城市自身的实际,抹杀了本身的发展潜力。 3、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一些地方乱占耕地、违法批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流失;过度采用地下水,水资源面临污染和枯竭。 三、对城市规划的几点认识: 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们从过 去追求温饱转向追求高素质的生活。人们当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便利的交通、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秩序、整洁优美的市容市貌,具有时代特色的、以人为本的、高品位的城市艺术,在更好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制定好切实符合有本城市特点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城市规划用地起到引导和控制作用,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是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衔接,以繁荣土地市场和土地交易,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出让制度为目标;二是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上,要综合考虑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要重视市场经济下来自土地需求方面的拉力, 避免城市规划受到市场的扭曲和破坏;三是要将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一种调节控制手段,作为调节土地市场的政策杠杆,强化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导向性。 2、抓好高标准规划的制定,严格按照规划分步建设,注重质量。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权威性、长远性决定了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对建设大业、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高标准、高起点、克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要确保城市规划落到实处,严格按规划办事,以规划大局为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